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史卷三十二 本纪第三十二 (自动笺注)
公元1161年
三十一年春正月甲戌朔,以日食,不受朝
丁丑,雷。
丁亥,免湖州增丁所輸絹
夜,風雷雨雪交作
辛卯,詔江、浙官民戶均和市絁帛。
壬辰劉寶節鉞福建路居住
丙申大雨雪,給三衙衛士行在貧民錢及薪炭,命常平振給輔郡細民,諸路監司決獄
己亥,放張浚胡銓自便
庚子,禁淮南拘籍戶馬
二月戊申,復置邛州惠民監。
癸丑,以趙密殿前都指揮使
甲寅,罷楊存中殿前都指揮使,進太傅,為醴泉觀使封同安郡王
丙辰,置行在會子務
乙丑,復鬻僧道度牒。
分經義、詩賦兩科
丙寅,詔通進司承受內降文字,並囊封送三省、樞密院
辛未秦熺卒,贈太傅
三月甲戌朔,命破敵統制陳敏兵屯太平州
己卯官勳魏仁浦馬知節余靖寇瑊諸孫一人
選文臣宗室主西、南外宗司
庚辰,禁兩淮抑民附種。
利州西路御前諸軍都統制吳拱襄陽府,部兵三千戍之。
壬午,以兵部尚書楊椿參知政事
丁亥,奪秦熺贈官遺表恩賞
庚寅,以陳康伯尚書左僕射朱倬右僕射,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辛卯,復李光左中大夫,官其子孫二人
壬辰地震
庚子以前徽猷閣待制張宇發死節,贈四官,錄其子孫
夏四月丁巳,以久雨蠶麥盜賊間發,命侍從台諫條上弭災除盜之策。
天申節銀十萬兩加戶部糴本
辛未,遣周麟之使金賀遷都。
壬申,權減荊南上供銀絹絲米之半,用招填禁軍
是月,金主亮率文武群臣如汝、洛。
五月癸酉朔,給兩淮民兵荒田。
乙亥,增築禁城
戊寅,詔吳拱緩急退守荊南
己丑,命沿淮州郡毋納北人
辛卯,金遣高景山王全來賀天申節
揚言無禮,致其主亮語,求淮、漢地指取將相近臣計事,且以欽宗皇帝訃聞
壬辰,選兩浙江東福建諸州禁軍弓弩手之半,部送樞密院按試
甲午宰執同安郡王楊存中三衙趙密等至都堂舉兵
詔以王全語諭路統制帥守監司隨宜應變,毋失機會。
是日,為欽宗皇帝發喪特詔斬衰三年。
乙未,以吳璘四川宣撫使,仍命制置使王剛中同處軍事
丙申,命主管馬軍司成閔部兵三萬人鄂州
庚子,命兩浙、江、湖、福建諸州起禁軍弓弩手部送明州平江府、江、池、太平三州荊南軍前
殿中侍御史陳俊卿言,內侍張去為竊權撓政,乞斬之以作士氣。
六月乙巳,以群臣三上表,始聽政
丙午劉錡即日移軍渡江,詔進發騎兵揚州
丁未,出宮女三百九十人
臨安府禁軍闕額錢五年。
乙酉,以御史中丞汪澈湖北京西宣諭使
辛亥,金主亮遣大懷正至盱眙,語送伴使呂廣問云:將以六月汴京
令其歸奏。
癸丑,罷教坊,並敕令所歸刑部
乙卯,以劉錡淮南江東西、浙西制置使
戊午,命帶御器械劉炎同提舉措置沿淮盜賊
庚申,彗出角
步軍司都統制戚方提總江上諸軍策應軍馬,聽劉錡節制
吳拱嚴備襄陽,視緩急,合田師中成閔兵以援之。
甲子,始御正殿。
乙丑,放女樂二百餘人
丙寅,聽淮南諸州移治清野
戊辰,以周麟之辭使北,命樞密都承旨徐嚞代行
淮北民兵崔唯夫、董臻等率眾萬餘來歸
秋七月丙子,命兩浙江東濱海諸州預備敵兵。
詔諸路帥臣教閱土兵弓手
戊寅,命雷州守臣節制高、容、廉、化四州軍馬
雷州軍賊鐵作亂,東南第十二將高居弁會五州巡尉官兵討平之。
戊子周麟之分司筠州居住
辛卯,振給淮南歸正人
壬辰徐嚞等至盱眙,金主亮以非所指取之人,諭遣亟還。
癸巳,詔:「四川財賦自當專任總領所
如遇警急調發不及申奏,則令宣、制司隨宜措置,先舉後聞。
乙未,行新造會子於淮、浙、湖北京西諸州。
是月,金主亮徙都汴京,命其臣劉萼由唐、鄧瞰荊、襄,張中彥王彥章據秦、鳳、窺巴、蘇保衡完顏鄭家奴由海道兩浙
八月辛丑朔忠義魏勝海州李寶承制知州事
丙午,蠲諸路逋欠經總製錢江浙路上供米。
丁未,以婉容劉氏妄預國政,廢於家。
淮南京西湖北秋稅之半。
辛亥,以劉婉容連坐昭慶承宣使王繼先福州居住,停子孫官,籍其貲。
甲寅李寶舟師三千發江陰大風,退泊明州關澳,聚兵復進。
乙卯劉錡引兵揚州,遣統制王剛以兵五千屯寶應
丁巳,召田師中行在
尋以吳拱鄂州諸軍都統制
壬戌復用資政殿學士張燾致仕、知建康府
癸亥分處歸正人淮南諸州,能自存從便願為兵者籍之。
乙丑,詔便宜選補戰功人,後勿遞減
丙寅出內帑錢七萬緡,犒戍兵之家,仍悉除軍債。
乙巳起復成閔湖北京西制置使節制兩路軍馬
九月庚午朔,命大臣朝饗太廟
辛未宗祀徽宗明堂,以配上帝大赦
甲戌,金人犯黃牛堡守將李彥拒卻之,金兵遂扼大散關吳璘青野原,遣將高松等援之。
庚辰,以給事中黃祖舜同知樞密院事
壬午流星晝隕
乙酉,詔劉錡王權李顯忠戚方嚴備清河、潁河、渦河口
丁亥成閔渡江,屯應城縣,遣吳拱郢州
博州王友直聚兵大名自稱河北安撫制置使,以其徒王任為副,遣軍師穀入奏事
吳璘遣將彭青至寶雞渭河,夜劫金人橋頭砦,破之。
庚寅成閔統制趙撙部兵五千駐德安
辛卯,金國趣使臣書至楚州守臣以聞,其辭多悖慢
壬辰,監盱眙軍淮河夏俊泗州
癸巳,金人犯通化軍守將張超拒卻之。
甲午冊諡大行皇帝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
吳璘遣將劉海秦州金守將蕭濟降。
乙未,金人犯信陽軍
丙申吳璘遣將曹㳜復洮州
戊戌劉錡揚州
詔以金人背盟降敕招諭中原軍民
己亥蘭州漢軍千戶王宏殺其刺史溫敦烏乜來降
吳璘遣將彭青復隴州
是月,金主亮以尚書右丞李通大都督,造浮梁淮水之上,遂自將來攻兵號百萬,遠近大震
冬十月庚子朔,詔將親征
魏勝沂州,敗,還海州金人圍之。
李寶舟師東海縣金人解圍去,遂入海州
辛丑金人渦口渡淮。
癸卯,以吳璘陝西河東招討使劉錡京東河北東路招討使成閔京西河北西路招討使
金人蔣州
李顯忠統制孔福與金人戰于大人洲,敗之。
乙巳金人復犯海州魏勝李寶擊卻之。
劉錡引兵淮陰,金人將自清河口入淮,列兵運河岸以扼之。
丁未,命宣撫制置司傳檄契丹西夏高麗渤海諸國及河北河東陝西京東河南諸路,諭出師共討金人
是日,金人立東京留守王褒皇帝改元大定
戊申王權聞金兵大至,自廬州引兵遁,屯昭關
己酉,知均州武钜招納北界杜海等二萬人來歸
庚戌,復置機速房
廬州龔濤聞金兵將至,棄城走。
辛亥,金將蕭琦陷滁州守臣陸廉棄城走。
壬子,改建王瑋鎮南軍節度使。
劉錡統制王剛等擊敗金人清河口金人復來戰,剛失利
吳拱遣將、郝敦書復唐州
癸丑,借江、浙、荊湖等路坊場淨利錢三百八十萬緡以備賞軍。
金人廬州都監州事楊春率兵突陣出,守水砦
金人又攻海州李寶力戰敗之,解圍去。
甲寅金人樊城吳拱守將翟貴、王進與戰,貴、俱戰死,金兵亦退。
劉錡遣兵渡淮及金人戰,死者十七八。
金主亮以大軍廬州城北之五里築土城以居。
戚方遣將張寶蔣州
乙卯,以金人渝盟告於天地宗廟社稷
州縣富民捐貲助國。
劉錡王權遁,自淮陰引兵揚州
丙辰,金主亮入廬州王權昭關遁,金人追至尉子橋破敵統制姚興戰死,退保和州
金州都統制王彥統制任天錫出洵陽,復豐陽縣
丁巳王權敗,召楊存中宰執議於內殿陳康伯議親征。
武钜遣將荀琛復鄧州
戊午任天錫洛縣
吳璘出兵漢中葉義問督視江、淮軍馬,中書舍人虞允文參謀軍事
人犯真州步軍司統制邵宏淵逆戰於胥浦橋,兵敗,真州陷。
金人不入城,遂犯揚州
己未任天錫商州,執其守完顏守能。
趙撙引兵渡淮。
庚申,以楊存中御營宿衛使
趙撙復信縣。
王權和州遁歸,屯於東採石
辛酉,復湯思退觀文殿大學士、充醴泉觀使侍讀
分行在官三之扈從,餘留行常事
金人和州
壬戌,以將士於征討,避殿減膳
劉錡退軍瓜州鎮,金人揚州淮東安撫使劉澤棄城奔泰州
戶部侍郎劉岑御營隨軍都轉運使李顯忠御營先鋒都統制蕪湖主管步軍司李捧為前軍都統制
趙撙復新蔡縣
癸亥,募諸州豪民招槍杖、弓箭手
行在
金人揚州
王權採石夜還建康尋復採石
甲子,復張浚觀文殿大學士、判潭州
吳璘統制吳挺、向起等及金人戰於德順軍治平砦,敗之。
趙撙復平興縣
乙丑金人瓜州劉錡統領員琦拒之于皂角林大敗之,斬其統軍高景山
丙寅李寶遇金舟師膠西縣陳家島,大敗之,斬完顏鄭家奴等五人
劉錡鎮江府
趙撙復蔡州,斬其總管楊寓。
御營宿衛五軍
金人秦州,向起、吳挺擊卻之。
丁卯葉義問鎮江
詔起江、浙、福建諸州強丁江上諸軍
武钜復虢州盧氏縣任天錫復朱陽縣
戊辰殿中侍御史杜莘老內侍張去為不悅,去為致仕,出莘老遂寧府
十一月己巳朔邵宏淵統領崔皋及金人戰於定山,敗之。
任天錫虢州守將蕭信遁去。
庚午通州守臣崔邦弼棄城去。
辛未成閔引兵應城縣,援淮西
權吏部侍郎汪應辰浙東措置海道
壬申,以張浚建康府
王權行在,以李顯忠代將。
邵宏淵池州都統制
人犯瓜州,鎮江中軍統制劉汜戰敗走,都統制李橫亦遁。
金人鐵騎奄至江上統制魏俊、王方死之。
葉義問惶怖退走,復趨建康
金人游騎無為軍守臣韓髦棄城走。
癸酉淮甯府陳亨祖同知完顏耶魯,以其城來歸
趙撙引兵去,蔡州復陷。
甲戌池州統制官崔定等復入無為軍
乙亥,金主亮臨江築壇刑馬祭天,期以翌日南渡
丙子虞允文建康諸軍統制官張振、王琪時俊、戴皋等以舟師拒金主亮於東採石戰勝,卻之。
崔定復巢縣任天錫上津商洛二縣
丁丑虞允文水軍統制盛新以舟師金人楊林河口,又敗之。
金主亮焚其舟而去。
戊寅王彥遣將楊堅欒川縣
己卯,以湯思退行宮留守
虛恨蠻犯嘉州籠蓬堡,官軍大敗副將鄭祥等為所殺。
庚辰,金主亮引軍淮東
癸未吳璘病,自仙人原還興州,留姚仲節制軍事,虞允文採石率李捧一軍戈船鎮江備敵。
甲申,贈姚興、魏俊、王方官。
金主亮至揚州
乙酉,貸劉汜死、英州編管
江州統制李貴、忠義首領孟俊復順昌府金州進復華州
丙戌,賜戰士帛,給其家薪炭
任天錫陝州
丁亥劉錡以疾罷,以御營宿衛中軍統制劉銳江都統制
成閔京西建康,遂如鎮江
戊子吳璘力疾上仙人原。
己丑王權貸死瓊州編管
李寶泛海南歸
金人復攻陝州任天錫破走之。
復犯襄陽統制官李勝拒卻之,復通化軍。
王彥遣將楊堅、黨清至西京長水縣金人戰,敗之。
庚寅,復長水縣
癸巳,以成閔為鎮江都統制淮東制置使京東西路河北東路淮北宿州招討使李顯忠淮西制置使京畿河北西路淮北亳州招討使吳拱湖北京西制置使京西北路招討使
甲午,武钜遣鄉兵總轄杜隱等復嵩州。
乙未金人泰州
是日金人弑其主亮於揚州龜山寺。
戊戌金都督府遣人持檄詣鎮江軍中議和
十二月己亥朔,趙撙夜襲蔡州復入其城。
王彥遣兵復福昌縣
庚子楊存中虞允文渡江瓜州察金兵。
人犯漢南之茨湖,鄂州軍士史俊登其舟,獲一將諸軍繼進,遂擊卻之。
楊椿夜攻金人,殺其帥高定山,復廬州
辛丑,以李寶靖海軍節度使、浙西泰海州沿海制置使京東東路招討使
金統軍劉萼聞茨湖敗,亦退師
王彥遣將閻玘復澠池縣
壬寅,天有白氣
趙密為行宮在城都總管
成閔渡江揚州
癸卯,命諸路招討司率兵進討互相應援沿江大帥條陳恢復事宜
岳州舊名
右軍統領沙世堅泰州
甲辰虞允文自鎮江入見。
均州統領昝朝復鄧州
乙巳張浚慈湖,命李顯忠引兵渡江
丙午淮東統制王選復楚州
丁未,杜隱等入河南府
吳拱統制牛宏入汝州
戊申帝發臨安建王從行
庚戌金人淮北去。
壬子,次平江
督視府
虞允文還至鎮江
癸丑淮東統制劉銳陳敏引兵泗州
鄂州統制楊欽以舟師追敗金人洪澤鎮。
乙卯江北金兵盡去,李顯忠復入和州
吳璘遣將復水洛城
金人復破汝州,牛宏敗走
戊午,次鎮江府
庚申吳璘遣將金人治平砦。
壬戌曲赦復州軍。
甲子,降淮南京西湖北雜犯死罪以下囚。
採石功,進統制張振、時俊等官。
、壽二州巡檢高顯壽春府來降
丁卯,命諸道籍鄉兵
初,王友直王任聚兵,嘗命友直天雄軍節度使,天平軍節度使。
金主褒既立下令散其眾,友直自壽來歸
是月,金主知亮已死,遂趨燕京
公元1162年
三十二年春正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帝在鎮江
己巳,金人犯壽春府忠義劉泰戰死,金兵引去
庚午,發鎮江府
壬申,至建康府張浚入見
丙子,祧翼祖主於夾室
己卯李顯忠引兵建康
庚辰,罷郡守年七十者。
壬午金人復犯蔡州,趙撙力戰卻之。
乙酉權知東平府耿京遣其將賈瑞、掌書記辛棄疾奏事
己丑,金主遣其臣高忠建等來告嗣位
耿京天平軍節度使、知東平府
庚寅,詔新復州搜訪仗節死義之士。
丙申,以楊存中為江、淮、荊、襄路宣撫使虞允文副之。
給事中金安節中書舍人劉珙繳奏再上,乃改命存中措置兩淮
二月戊戌朔,罷借兩浙、江、淮坊場淨利錢。
虞允文兵部尚書川陝宣諭使措置招軍馬及吳璘議事
庚子興州統領惠逢等復河州
兩淮饑民
壬寅,金人犯汝州守將王宣逆戰,敗之。
癸卯帝發建康
惠逢復積石軍,又克來羌城
丁未劉錡薨。
己酉王宣金人再戰於汝州
庚戌金人全師來攻敗績,棄去。
辛亥金人復犯順昌府,孟新拒卻之,尋亦棄去。
壬子,賞蔡州功,趙撙等進官有差
乙卯,至臨安府
元都統制姚仲攻鞏州不下退守甘穀城,遂引兵德順軍
丙辰,金人犯蔡州
趙撙擊卻之。
戊午,復引兵來攻,撙又敗之,金兵遁去。
王彥遣將馬貴河中南橋,金兵來攻,貴戰敗之。
壬戌,詔軍士死者祿其家一年傷重而死于營者半之
乙丑王宣右軍副將汲靖敗金人蔡州確山縣
趙撙棄蔡州
丙寅金人復取之。
姚仲遣副將趙銓攻下鎮戎軍金同知渭州秦弼子嵩來歸
王彥遣兵救陝州,遇金人虢州東,敗之,金兵引去
丁卯,吳遣將永安軍永寧福昌長水三縣
閏月癸酉金人河州,屠其城。
乙亥,命楊存中李顯忠固守復州軍,量度進討
丙子,姚仲遣將原州
戊寅,祔欽宗主於太廟
癸未,振淮南歸正人
人犯虢州
吳璘遣楊從儀等攻拔大散關分兵和尚原金人寶雞
丙戌,給張浚錢十九萬緡,造沿江諸軍戰艦
庚寅,王剛破金人於海州
辛卯楊椿罷。
壬辰,姚仲攻德順軍,敗金人瓦亭砦、新店。
是月張安國攻殺耿京李寶王世隆攻破安國,執之以獻。
三月壬寅更定金使入境接伴館伴舊儀
癸卯成閔統制杜彥救淮甯,擊敗金人項城縣
甲辰,罷扈從官吏賞典
乙巳,錄商、虢之功,加吳少傅王彥保平軍節度使。
戊申吳璘復德順軍,又遣將嚴忠取環州
辛亥,命兵部侍郎陳俊卿工部侍郎許尹經畫兩淮堡砦屯田
癸丑金人淮寧府守臣陳亨祖死之。
甲寅吳璘德順軍復還河池
人犯鎮戎軍
丁巳,遣洪邁等賀金主即位
戊午忠義軍統制、知蘭州王宏會州
金人淮寧府統領戴規戰死。
成閔歸自淮東
辛酉金人原州
丙寅詔舉賢良
夏四月丁卯朔,姚仲遣兵救原州
己巳,使侍從台諫條上防秋足食足民策。
左武大夫飛虎結約河東
壬申,賞御營宿衛將士四萬餘人進官有差
癸酉,蠲淮東殘破州軍上供銀絹米麥及經、總製錢一年
蒙城縣民倪震率丁口數千來歸
甲戌募民淮東荒田,蠲其徭役租稅七年。
戊寅,以御史中丞汪澈參知政事
金人海州
戊子洪邁辭行報聘書用敵國禮
是月大雨淮水暴溢百里漂沒廬舍,人畜死者甚眾。
五月戊戌吳璘河池鳳翔巡邊,姚仲遣兵救原州,數敗金人
庚子,復置提舉秦州買馬監,命四川總領兼權其職。
壬寅,姚仲及金人戰于原州北嶺敗績
戊申,復以楊存中醴泉觀使奉朝請
御營宿衛司。
辛亥,鎮江都統制張子蓋海州,遇金人于石湫堰,大敗之,金人解去
甲寅,命張浚專一措置兩淮事務節制淮東西、沿江州郡軍馬
乙卯,知順昌軍孟昭率部曲來歸
己未吳璘遣將熙州
壬戌,禁諸軍互招逃亡
加鄭藻太尉
振東北流民。
張浚御前萬弩營,募淮民為之。
甲子,詔立建王瑋為皇太子更名昚
成閔太尉主管殿前司李顯忠太尉、主管馬軍司
籍諸州歸正人願為農者官田復租十年願為兵者赴軍中。
六月丙寅朔吳璘大幽嶺,檄召姚仲至軍前,下河池獄,命夔路安撫使李師顏代將其兵。
戊辰,名新宮德壽
庚午,以吳珙主管步軍司
罷三招討司
甲戌,加贈兄子為太師中書令追封秀王諡安僖;妻張氏封王夫人
乙亥朱倬罷。
丙子,詔皇太子皇帝位。
帝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皇后太上皇后
孝宗即位,累上尊號曰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
公元1187年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崩于德壽殿,年八十一。
諡曰聖神武文孝皇帝廟號高宗
十六年三月丙寅,欑於會稽之永思陵
光宗紹熙二年,加諡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公元756年
贊曰:昔夏後氏五世後羿篡,少康復立而祀夏;周傳九世厲王死于彘,宣王復立而繼;漢傳十有一世新莽竊位光武復立而興;晉傳四世有懷、湣之禍,元正位建鄴;唐傳六世有安、史之難,肅宗即位靈武;宋傳九世而徽、欽陷於金,高宗纘圖南京六君者,史皆稱為中興,而有異同焉。
夏經羿、浞,周曆共和,漢間新室更始宋則歲月相續者也。
蕭王琅琊皆出疏屬少康宣王肅宗高宗父子相承者也。
至於克復舊物,則晉元與宋高宗四君有餘責焉。
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
時危勢逼,兵弱財匱,而事之難處有甚於數君者乎?
君子于此,蓋亦有憫高宗之心,而重傷其所遭之不幸也。
然當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師,內相李綱外任宗澤天下事宜無不可為者。
顧乃播遷窮僻,重以苗、劉群盜之亂,權宜立國,確虖艱哉。
其始惑于汪、黃,其終制於奸,恬墮猥懦坐失事機
甚而趙鼎張浚相繼竄斥岳飛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
一時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切齒
偷安忍恥匿怨忘親,卒不免來世之誚,悲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