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a 页 WYG0735-0001a.png

千金要方 医家类
提要
(臣/)等谨案千金要方九十三卷唐孙思邈撰
思邈华原人唐书隐逸传称其少时周洛州
刺史独孤信称为圣童及长隐居太白山隋
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徵不起则思邈生于
周朝入隋已长然卢照邻病犁树赋序称癸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b 页 WYG0735-0001b.png

年九十二则思邈生于隋朝照邻乃思邈之
弟子记其师言必不妄惟以隋书考之开皇
纪号凡二十年止于庚申次年辛酉已改元
仁寿与史殊不相符又由唐高宗咸亨四年
癸酉上推九十二年为开皇二年壬寅实非
辛酉干支亦不相应然自癸酉上推九十三
年正得开皇元年辛丑盖照邻集傅写讹异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a 页 WYG0735-0002a.png

称思邈卒于永淳元年年百馀岁自是年上
推至开皇辛丑正一百二年数亦相合则生
于后周隐居不仕之说为史误审矣思邈尝
谓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踰于此
故所著方书以千金名凡诊治之诀针灸之
法以至导引养生之术无不周悉犹虑有遗
缺更撰翼方辅之考晁陈诸家著录载千金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b 页 WYG0735-0002b.png

载卷数亦同又谓宋仁宗命高保衡林亿等
校正刋行后列禁经二卷合二书计之止六
十二卷此本增多三十一卷疑后人并为一
书而离析其卷帙叶梦得避暑录话称思邈
作千金前方时已百馀岁妙尽古今方书之
要独伤寒未之尽似未尽通仲景之言故不
敢深论后三十年(案百馀岁及后三十年之/说皆因仍旧误今姑仍原)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3a 页 WYG0735-0002c.png

用志精审不苟如此云云则二书本相因而
作亦相济为用合之亦未害宏旨也太平广
记载思邈曾救昆明池龙得龙宫仙方三十
首散入千金方各卷之中盖小说家附会之
谈固无足深辨焉乾隆四十八年二月恭校
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3b 页 WYG0735-0002d.png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4a 页 WYG0735-0003a.png

备急千金要方目录 医家类
卷一
医学诸论
卷二
妇人方
卷三
妇人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4b 页 WYG0735-0003b.png

妇人方
卷五
妇人方
卷六
妇人方
卷七
妇人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5a 页 WYG0735-0003c.png

少小婴孺方
卷九
少小婴孺方
卷十
少小婴孺方
卷十一
少小婴孺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5b 页 WYG0735-0003d.png

少小婴孺方
卷十三
少小婴孺方
卷十四
少小婴孺方
卷十五
七窍病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6a 页 WYG0735-0004a.png

七窍病方
卷十七
七窍病方
卷十八
七窍病方
卷十九
七窍病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6b 页 WYG0735-0004b.png

七窍病方
卷二十一
七窍病方
卷二十二
风毒脚气方
卷二十三
风毒脚气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7a 页 WYG0735-0004c.png

风毒脚气方
卷二十五
诸风方
卷二十六
诸风方
卷二十七
诸风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7b 页 WYG0735-0004d.png

诸风方
卷二十九
伤寒方
卷三十
伤寒方
卷三十一
伤寒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8a 页 WYG0735-0005a.png

伤寒方
卷三十三
伤寒方
卷三十四
伤寒方
卷三十五
伤寒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8b 页 WYG0735-0005b.png

肝脏方
卷三十七
肝脏方
卷三十八
胆腑方
卷三十九
胆腑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9a 页 WYG0735-0005c.png

心脏方
卷四十一
心脏方
卷四十二
心脏方
卷四十三
小肠腑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9b 页 WYG0735-0005d.png

小肠腑方
卷四十五
小肠腑方
卷四十六
脾脏方
卷四十七
脾脏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0a 页 WYG0735-0006a.png

脾脏方
卷四十九
脾脏方
卷五十
脾脏方
卷五十一
脾脏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0b 页 WYG0735-0006b.png

胃腑方
卷五十三
胃腑方
卷五十四
肺脏方
卷五十五
肺脏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1a 页 WYG0735-0006c.png

肺脏方
卷五十七
大肠腑方
卷五十八
大肠腑方
卷五十九
肾脏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1b 页 WYG0735-0006d.png

肾脏方
卷六十一
膀胱腑方
卷六十二
膀胱腑方
卷六十三
消渴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2a 页 WYG0735-0007a.png

消渴方
卷六十五
丁肿方
卷六十六
丁肿方
卷六十七
丁肿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2b 页 WYG0735-0007b.png

丁肿方
卷六十九
痔漏方
卷七十
痔漏方
卷七十一
痔漏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3a 页 WYG0735-0007c.png

解毒杂治方
卷七十三
解毒杂治方
卷七十四
解毒杂治方
卷七十五
备急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3b 页 WYG0735-0007d.png

备急方
卷七十七
备急方
卷七十八
备急方
卷七十九
食治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4a 页 WYG0735-0008a.png

食治
卷八十一
养性
卷八十二
养性
卷八十三
养性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4b 页 WYG0735-0008b.png

平脉
卷八十五
平脉
卷八十六
平脉
卷八十七
针灸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5a 页 WYG0735-0008c.png

针灸
卷八十九
针灸
卷九十
针灸
卷九十一
针灸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5b 页 WYG0735-0008d.png

针灸
卷九十三
针灸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6a 页 WYG0735-0009a.png

昔神农遍尝百药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挚而汤液
之剂备黄帝欲创九针以治三阴三阳之疾得岐伯而
砭艾之法精虽大圣人有意于拯民之瘼必待贤明博
通之臣或为之先或为之后然后圣人之所为得行于
永久也医家之务经是二圣二贤而能事毕矣后之留
意于方术者苟知药而不知灸未足以尽治疗之体知
灸而不知针未足以极表里之变如能兼是圣贤之蕴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6b 页 WYG0735-0009b.png

智之材抱康时之志当太宗治平之际思所以佐乃后
庇民之事以谓上医之道真圣人之政而王官之一守
也而乃祖述农黄之旨发明岐摰之学经掇扁鹊之难
方采仓公之禁仲景黄素元化绿帙葛仙翁之必效胡
居士之经验张苗之药对叔和之脉法皇甫谧之三部
陶隐居之百一自馀郭玉范汪僧垣阮炳上极文字之
初下讫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摭集诸家之所秘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7a 页 WYG0735-0009c.png

腑之论针艾之法脉證之辨食治之宜始妇人而次婴
孺先脚气而后中风伤寒痈疽消渴水肿七窍之痾五
石之毒备急之方养性之术总篇二百三十二门合方
论五千三百首莫不十全可验四种兼包厚德过于千
金遗法传于百代使二圣二贤之美不坠于地而世之
人得以阶近而至远上识于三皇之奥者孙真人善述
之功也然以俗尚险怪我道纯正不述刳腹易心之异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7b 页 WYG0735-0009d.png

人寖以纷靡贤不继世简编断缺不知者以异端见黜
好之者以阙疑辍功恭惟我朝以好生为德以广爱为
仁乃诏儒臣正是坠学臣等术谢多通职专典校于是
请内府之秘书探道藏之别录公私众本搜访几遍得
以正其讹谬补其遗佚文之重复者削之事之不伦者
缉之编次类聚期月功至纲领虽有所立文义犹或疑
阻是用端本以正末如素问九墟灵枢甲乙太素巢源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8a 页 WYG0735-0010a.png

方刘涓子鬼遗论之类事关所出无不研核尚有所阙
而又溯流以讨源如五鉴经千金翼崔氏纂要延年秘
录正元广利外台秘要兵部手集梦得传信之类凡所
𣲖别无不考理互相质正反覆稽参然后遗文疑义焕
然悉明书虽是旧用之惟新可以济舍灵裨明圣好生
之治可以传不朽副主上广爱之心非徒为太平之文
致实可佐皇极之锡福校雠既成缮写伊始恭以上进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8b 页 WYG0735-0010b.png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
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臣林亿尚书工部侍郎兼
侍讲臣钱象先等谨上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9a 页 WYG0735-0010c.png

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俶落万物淳朴
无得而称燧人氏出观斗极以定方名始有火化伏羲
氏作因之而画八卦立庖厨滋味既兴痾瘵萌起大圣
神农氏悯黎元之多疾遂尝百药以救疗之犹未尽善
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
旁通问难详䆒义理以为经论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
春秋之际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仲景仓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19b 页 WYG0735-0010d.png

灸炷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
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太甚立心不常
媱放纵逸有阙摄养所致耳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
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末
俗小人多行诡诈倚傍圣教而为欺绐遂令朝野士庶
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
道医治之术阙而弗论吁可怪也嗟乎深乖圣贤之本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0a 页 WYG0735-0011a.png

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至于切脉诊候
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于已者不远千
里伏膺取决至于弱冠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
厄者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
可不学吾见诸方部帙浩博忽遇仓卒求检至难比得
方讫疾已不救矣呜呼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
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0b 页 WYG0735-0011b.png

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踰于
此故以为名也未可传于士族庶以贻厥私门张仲景
曰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
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而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
末而忽弃其本欲华其表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
傅进不能爱人知物退不能爱躬知已卒遇风邪之气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1a 页 WYG0735-0011c.png

戆若游魂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
百年之寿命将至贵之重器委付庸医恣其所措咄嗟
暗悔叹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一
悲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自盲若是夫何荣势之云
哉此之谓也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2a 页 WYG0735-0012a.png

千金方旧有例数十条散在诸篇凡用一法皆宜遍知
之虽素熟其书者临事尚虑有所遗失况仓卒遘疾按
證为治不能无未达之惑及新加撰次不可无法今撮
集旧凡并新校之意为例一篇次于今序之末庶后之
施用者无凝滞焉
凡和剂之法有斤两升合尺寸之数合汤药者不可不
知按吴有复秤单秤隋有大升小升此制虽复纷纭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2b 页 WYG0735-0012b.png

用累黍之法神农旧秤为定孙思邈从而用之孙氏
生于隋末终于唐永淳中盖见隋志唐令之法矣则
今之此书当用三两为一两三升为一升之制世之
妄者乃谓古今之人大小有异所以古人服药剂多
无稽之言莫此为甚今之用药定以三两为今一两
三升为今一升方中虽时复有用尺寸处旧例已有
准折斤两法今则不复重述也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3a 页 WYG0735-0012c.png

医工汤散未辨宜其多说异端承疑传谬按汤法㕮
咀(为各切/如麻豆)散法治筛(为治择/𢷬筛)卒病贼邪须汤以荡涤
长病痼疾须散以渐渍此古人用汤液煮散之意也
后世医工惟务力省一切为散遂忘汤法传用既久
不知其非一旦用汤妄生疑讶殊不知前世汤药剂
虽大而日饮不过三数服而且方用专一今人治病
剂料虽簿而数药竞进每药数服以古较今岂不今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3b 页 WYG0735-0012d.png

之功故每用一方寸匕为一服多不过三方寸匕然
而须以帛裹煮时微微振动是古人之意岂须欲多
服药哉又服丸之法大率如梧子者二十丸多不过
三十四十丸及服散者少则刀圭钱五匕多则方寸
而已岂服汤特多煮散丸散则少乎是知世人既不
知斤两升合之制又不知汤液煮散之法今从旧例
率定以药二十古两水一小斗煮取今一升五合去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4a 页 WYG0735-0013a.png

水而少取数各依方下别法
凡古经方用药所有熬炼节度皆脚注之今方则不然
撮合诸家之法而为合和一篇更不于方下各注各
注则徒烦而不备集出则详审而不烦凡合和者于
第一卷检之常用乌头止言炮制此物大毒难循旧
制当依治历节防已汤云凡用乌头皆去皮熬令黑
乃堪用不然至毒人特宜慎之又桂本畏火所不可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4b 页 WYG0735-0013b.png

妊娠忌桂故熬后用之又方中用大黄者当依治痈
疽地黄丸方云薄切五升米下蒸熟曝乾用之
凡诸方用药多出神农本经但古今不同详略或异施
于达者不假缕陈与众共之事须诠诏古文从简则
茱萸浑于山吴门冬隐于天麦椒不判于秦蜀荆罔
分于牡蔓今则检从本草各以一二而详之又近世
用药相承其谬若不辨正为损滋多求真珠者罕知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5a 页 WYG0735-0013c.png

之别号皆以通脱木为名以杜蘅而当细辛用黄耆
而得苜蓿白蒺藜蒺藜之伪以刺者为良青木香木
香之佳以土者为恶桂心盖取其枝中之肉狗脊何
尚乎金色之毛山栀子栀子本为一物诃梨勒诃子
元无二条槟榔大腹古昔用之无别枳实枳壳后世
曲生异端蚱蝉以声而命名用哑者则显知其谬胡
麻以国而为号以乌者正得其真天南星虎掌名异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5b 页 WYG0735-0013d.png

为医者可不留心又如白术一物古书惟只言术近
代医家咸以术为苍术今则加以白字庶乎临用无
惑矣
凡诸方中用药间复有不出本草旧经者咸名医垂记
或累世传良或博闻有验或自用得力故孙氏不得
而弃之传之方来岂小补哉
凡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灾急虽曰贱畜贵人至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6a 页 WYG0735-0014a.png

杀生求生去生更远今之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物为
药也其䖟虫水蛭辈市有先死者可市而用之不在
此例又云用鸡子者皆取先破者用之完者无力
凡古今病名率多不同缓急寻检常致疑阻若不判别
何以示众且如世人呼阴毒伤寒最为剧病尝深摭
其由然口称阴毒之名意指少阴之證病实阴阳之
候命一疾而涉三病以此为治岂不远而殊不知阴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6b 页 WYG0735-0014b.png

明今而混淆害人最急又如肠风藏毒欬逆慢惊遍
稽方论无此名称深穷其状肠风乃肠痔下血藏毒
乃痢之蛊毒欬逆者哕逆之名慢惊者阴痫之病若
不知古知今何以为人司命加以古之经方言多雅
奥以利为滞下以蹶为脚气以淋为癃以实为秘以
天行为伤寒以白虎为历节以膈气为膏肓以喘𠻳
为欬逆以彊直为痉以不语为癔以缓纵为痱以怔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7a 页 WYG0735-0014c.png

况病有数候相类二病同名者哉宜其视伤寒中风
热病温疫通曰伤寒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率为水气
疗中风专用乎痰药指滞下或以为劳疾伏梁不辨
乎风根中风不分乎时疾此今天下医者之公患也
是以别白而言之
凡方后旧有禁忌法或有或无或详或略全无类例今
则集诸药反恶畏忌及诸杂忌为一篇凡服饵者于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7b 页 WYG0735-0014d.png

凡下丸散不云酒水饮者本方如此而别说用酒水饮
则是可通用三物服也
凡诸方论咸出前古诸家及唐代名医加减为用而各
有效今则遍寻诸家有增损不同者各显注于方下
庶后人用之左右逢其原也
凡诸卷有一篇治数病者今则各以类次仍于卷首目
下注云某病附焉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8a 页 WYG0735-0015a.png

改其诠次庶几历然易晓
凡诸方有一方数篇重出主治不殊者则去之各有治
疗者则云方见某卷某篇
凡诸篇类例之体则论居首脉次之大方在前单方次
之针灸法处末焉缓急检寻繁而不杂也
妇人卷中有虚损一篇补益一篇事涉相类详而察之
亦自有条诸凡大方皆在补益诸汤与煎尽属虚损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8b 页 WYG0735-0015b.png

门求之类例不当复出盖前篇杂疏诸家之法广记
而备言之后篇特记徐嗣伯十方欲后人知所适从耳
凡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治所以别立方也若是
四时节气为病虚实冷热为患者故与丈夫同也其
杂病与丈夫同者散在诸卷
凡小儿之病与大人不殊惟用药有多少为异其惊痫
客忤解颅不行等八九篇合为一卷自馀下利等方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9a 页 WYG0735-0015c.png

凡针灸孔穴已具明堂篇中其逐篇诸穴多有不与明
堂同者及明堂中所无者亦广记当时所传得效者
耳故不必尽同旧经也
凡诸卷中用字文多假借如乾字作干屎字作矢锐字
作兑其类非一今则各仍旧文更不普加改定亦从
古之意也
凡诸方论今各检见所从来及所流𣲖比欲各加题别
备急千金要方 提要 第 29b 页 WYG0735-0015d.png

而不出以成一家之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