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WYG0735-031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  唐 孙思邈 撰
            宋 林亿等 校正
 伤寒方
  伤寒膏第三(方/)
青膏治伤寒头痛项强四肢烦疼方
  当归   芎藭   蜀椒   白芷
  吴茱萸  附子   乌头   甘草(各三/两)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0735-0315d.png
 右八味㕮咀以醇苦酒渍之再宿以猪脂四斤煎令
 药色黄绞去滓以温酒服枣核大三枚日三服取汗
 不知稍增可服可摩如初得伤寒一日苦头痛背强
 宜摩之佳
黄膏治伤寒赤色头痛项强贼风走风方
  大黄   附子   细辛   乾姜
  蜀椒   桂心(各半/两) 巴豆(五十/枚)
 右七味㕮咀以醇苦酒渍一宿以腊月猪脂一斤煎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0735-0316a.png
 之调适其火三上三下药成伤寒赤色发热酒服梧
 子大一枚又以火摩身数百过兼治贼风绝良风走
 肌肤游风所在摩之神效千金不传此赵泉方也
白膏治伤寒头痛向火摩身体酒服如杏核一枚温覆
取汗摩身当千过药力乃行并治恶疮小儿头疮牛领
马鞍皆治之先以盐汤洗疮以布拭之傅膏痈肿火炙
摩千过日再自消者方
  天雄  乌头   莽草   羊踯躅(各三/两)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0735-0316b.png
 右四味㕮咀以苦酒三升渍一夕作东向露灶又作
 十二聚湿土各一升许大取成煎猪脂三斤著铜器
 中加灶上炊以苇薪令释内所渍药炊令沸下著土
 聚上沸定复上如是十二过令土尽遍药成去滓伤
 寒咽喉痛含如枣核一枚日三摩时令勿近目
  发汗散第四(方/)
度瘴发汗青散治伤寒赤色恶寒发热头痛项强体疼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0735-0316c.png
  麻黄(三两/半) 桔梗   细辛   吴茱萸
  防风   白术(各一/两) 乌头   乾姜
  蜀椒   桂心(各一两/六铢)
 右十味治下筛温酒服方寸匕温覆取汗汗出止若
 不得汗汗少不解复服如法若得汗足如故头痛发
 热此为内实当服駃䜴圆若藋氏圆如得便头重者
 可以二大豆许内鼻孔中觉燥涕出一日可三四度
 必愈兼辟时行病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0735-0316d.png
五苓散主时行热病但狂言烦躁不安精彩言语不与
人相主当者方
  猪苓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桂心(十二/铢)
  泽泻(三十/铢)
 右五味治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水汗出即愈
崔文行解散治时气不和伤寒发热者方
  桔梗   细辛(各四/两) 白术(八/两)  乌头(一/斤)
 右四味治下筛若中伤寒服钱五匕覆取汗解若不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0735-0317a.png
 觉复小增之以知为度若时气不和旦服钱五匕辟
 恶气欲省病服一服皆酒服
六物青散治伤寒赤色恶寒方
  附子   白术(各一两/六铢)防风   细辛(各一两/十八铢)
  桔梗   乌头(各三两/十八铢)
 右六味治下筛以温酒服五匕不知稍增之服后食
 顷不汗出者进温粥一杯以发之温覆汗漐漐可也
 勿令流离勿出手足也汗出止若汗大出不止者温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0735-0317b.png
 粉粉之微者不须粉不得汗者当更服之得汗而不
 解者当服神丹丸(方出下篇/发汗丸门)
青散治春伤寒头痛发热方
  苦参   厚朴   石膏(各三/十铢) 大黄
  细辛(各二/两) 麻黄(五/两)  乌头(五/枚)
 右七味治下筛觉伤寒头痛发热以白汤半升和药
 方寸匕投汤中熟讫去滓尽服覆取汗汗出温粉粉
 之良久一服不除宜重服之或当微下利者有大黄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0735-0317c.png
 故也
诏书发汗白薇散治伤寒三日不解者方
  白薇(十二/铢) 杏仁   贝母(各十/八铢) 麻黄(一两/八铢)
 右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自覆汗出即愈
华佗赤散治伤寒头痛身热腰背强引颈及风口噤疟
不绝妇人产后中风寒经气腹大方
  丹砂(十二/铢) 蜀椒   蜀漆   乾姜
  细辛   黄芩   防已   桂心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0735-0317d.png
  茯苓   人参   沙参   桔梗
  女萎   乌头(各十/八铢) 雄黄(二十/四铢) 吴茱萸(三十/铢)
  麻黄   代赭(各二/两半)
 右十八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耐药者二匕覆
 令汗出欲治疟先发一时所服药二匕半以意消息
 之细辛姜桂丹砂雄黄不熬馀皆熬之
赤散治伤寒头痛项强身热腰脊痛往来有时方
  乾姜   防风   沙参   细辛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0735-0318a.png
  白术   人参   蜀椒   茯苓
  麻黄   黄芩   代赭   桔梗
  吴茱萸(各一/两)附子(二/两)
 右十四味治下筛先食酒服一钱匕日三
乌头赤散治天行疫气病方
  乌头(一两/半) 皂荚(半/两)  雄黄   细辛
  桔梗   大黄(各一/两)
 右六味治下筛清酒若井花水服一刀圭日二不知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0735-0318b.png
 稍增以知为度除时气疫病若牛马六畜中水行疫
 亦可与方寸匕人始得病一日时服一刀圭取两大
 豆许吹著两鼻孔中
水解散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方
  桂心   甘草   大黄(各二/两) 麻黄(四/两)
 右四味治下筛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服方寸
 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差丁强人服二方寸匕(延年/秘录)
 (有黄芩芍药各二两古今录验无甘草有芍/药治天行热病生疱疮疼痛及解肌出汗)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0735-0318c.png
治时病表里大热欲死方
  大黄   寒水石  芒硝   石膏
  升麻   麻黄   葛根   紫葛
 右八味等分治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二
  发汗汤第五(例/方) (桂枝證/)
例曰大法春夏宜发汗凡发汗欲令手足皆周至漐漐
然一时间许益佳但不可令如水流离霢霂耳若病不
解当更重发汗汗出多则亡阳阳虚不可重发汗也凡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0735-0318d.png
服汤药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凡云可发汗而无
汤者圆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及汤随證良验
凡病无故自汗出复发其汗愈卫复和故也
夫脉浮者病在外可发汗宜桂枝汤
夫阳脉浮大而数者亦可发汗为宜桂枝汤
夫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而外不解此为
卫气不和也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
宜桂枝汤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0735-0319a.png
夫病人脏无他病时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
不和故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令汗出欲救邪
风宜桂枝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宜桂枝汤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宜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太阳病外證未解者不可下宜桂枝汤
太阳病先发其汗不解而下之其脉浮者不愈浮为在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0735-0319b.png
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其表则
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下之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不上冲不可与
凡桂枝本为解肌若脉浮紧发热无汗者勿与之当知
此勿误也
凡酒客勿与桂枝汤若服必呕
凡服桂枝汤吐者后必吐脓血也
桂枝汤治中风其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0735-0319c.png
者汗自出涩涩恶风淅淅恶寒噏噏发热鼻鸣乾呕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㕮咀三物切姜擘枣以水七升煮枣令烂去
 滓乃内诸药水少者益之煮令微沸得三升去滓服
 一升日三小儿以意减之初服少多便得汗出者小
 阔其间不得汗者小促其间令药势相及汗出自护
 如法特须避风病若重宜夜服若服一剂不解病證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0735-0319d.png
 不变者当复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两三剂乃愈服此
 药食顷饮热粥以助药力
麻黄汤治伤寒头及腰痛身体骨节疼发热恶寒不汗
而喘方
  麻黄(三/两)  桂心   甘草(各二/两)
  杏仁(七十枚喘不/甚用五十枚)
 右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
 煮取二升半绞去滓服八合覆令汗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0735-0320a.png
大青龙汤治中风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汗
不出烦躁方
  麻黄(六/两)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石膏(如鸡子/一枚碎)
  生姜(三/两)  杏仁(四十/枚)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㕮咀以水九升煮麻黄去沫乃内诸药煮取
 三升分服一升厚覆当大汗出温粉粉之即止不可
 再服服之则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不汗乃再服
阳毒升麻汤治伤寒一二日便成阴毒或服药吐下之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0735-0320b.png
后变成阳毒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狂言或走或见鬼
或吐血下痢其脉浮大数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
脓血五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宜服方
  升麻   甘草(各半/两) 当归   蜀椒
  雄黄   桂心(各六/铢)
 右六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人行
 五里进一服温覆手足毒出则汗汗出则解不解重
 作服之得吐亦佳(仲景无桂心有鳖甲手大一片肘/后与千金同古今录验有栀子六)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0735-0320c.png
  (铢鳖甲如/手一片)
阴毒甘草汤治伤寒初病一二日便结成阴毒或服药
六七日已止至十日变成阴毒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咽
喉不利毒气攻心心下坚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
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紧数仲景云此阴毒之候身如
被打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方
  甘草   升麻(各半/两) 当归   蜀椒(各六/铢)
  鳖甲(一/两)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0735-0320d.png
 右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人行
 五里顷更进一服温覆发汗毒当从汗出汗出则愈
 若不汗则不除重作服(仲景方/去蜀椒)
阴旦汤治伤寒肢节疼痛内寒外热虚烦方
  芍药   甘草(各二/两) 乾姜   黄芩(各三/两)
  桂心(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
 三夜再服令小汗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0735-0321a.png
阳旦汤治伤寒中风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头项强
鼻鸣乾呕桂枝汤主之随病加减如左方
 以泉水一斗煮取四升分服一升日三自汗者去桂
 枝加附子一枚渴者去桂加栝蒌三两利者去芍药
 桂加乾姜三累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药加茯
 苓四两虚劳里急正阳旦主之煎得二升内胶饴半
 斤为再服若脉浮紧发热者不可与之
六物解肌汤治伤寒发热身体疼痛方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0735-0321b.png
  葛根(四/两)  茯苓(三/两)  麻黄   牡蛎
  生姜(各二/两) 甘草(一/两)
 右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再服后得
 汗汗通即止(古今录验无/生姜甘草)
解肌汤治伤寒温病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黄芩   芍药
  甘草(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饮一升日三服三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0735-0321c.png
 四日不解脉浮者宜重服发汗脉沉实者宜以駃䜴
 丸下之(延年秘录有/桂心一两)
治伤寒时气温疫疼痛壮热脉盛始得一二日者方
 丹砂一两末之以水一斗煮取一升顿服之覆取汗
治疫气伤寒三日已前不解者方
  好䜴(一升/绵裹) 葱白(切一/升) 小男儿尿(三/升)
 右三味先熬䜴葱令相得则投小便煮取二升分再
 服徐徐服之覆令汗神验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0735-0321d.png
解肌升麻汤治时气三四日不解方
  升麻   芍药   石膏   麻黄
  甘草(各一/两) 杏仁(三十/枚) 贝齿(三枚一作贝/母十八铢)
 右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温覆发汗便
 愈
葛根龙胆汤治伤寒三四日不差身体烦毒而热方
  葛根(八/两)  龙胆   大青(各半/两) 升麻
  石膏   萎蕤(各一/两) 甘草   桂心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0735-0322a.png
  芍药   黄芩   麻黄(各二/两) 生姜(三/两)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葛根取八升内馀药煮
 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方
  栀子仁  黄连   黄檗   大黄(各半/两)
  好䜴(一/升)  葱白(七/茎)
 右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上四物六七沸内后葱白
 䜴煮得三升顿服一升日三服汤讫温覆令汗出粉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0735-0322b.png
 之得汗便止后服勿复取汗不得汗者复服重发此
 药无忌特宜老小神良
七物黄连汤治夏月伤寒四肢烦疼发热其人喜烦呕
逆支满剧如祸祟寒热相搏故令喜烦方
  黄连   茯苓   黄芩(各十/八铢) 芍药
  葛根(各一/两) 甘草(一两/六铢) 小麦(三/合)
 右各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冷分三服不能一升
 者可稍稍服之汤势安乃卧药主毒气服汤之后胸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0735-0322c.png
 中热及咽喉痛皆差其明日复煮一剂如法服之此
 汤无毒但除热下气安病人小儿服者取三分之一
 以水四升煮得二升稍稍服
三匕汤治伤寒中风得之三日至七八日不解胸胁痛
四肢逆乾呕水浆不下腹中宿食不消重下血一日数
十行方
  茯苓(如鸡/子大) 黄芩   人参(各三/两) 栝蒌根(四/两)
  芒硝   乾地黄(各一/升)大黄  麻黄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0735-0322d.png
  寒水石(各半/斤)
 右九味𢷬筛令相得以散三方寸匕水一升煮令三
 沸绞去滓服之日三温覆汗出即愈病剧与六七匕
五香麻黄汤治伤寒忽发肿或著四肢或在胸背虚肿
浮如吹状亦著头面唇口颈项剧者偏著脚胫外如轴
大而不痛不赤著四肢者乃欲不遂悉主之
  麝香(半/两)  薰陆香  鸡舌香(各一/两)沉香
  青木香  麻黄   防风   独活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0735-0323a.png
  秦芃   萎蕤   甘草(各二/两) 白薇
  枳实(各二/两)
 右十三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覆取汗
 后外摩防已膏
治伤寒三日外与前药不差脉势仍数者阳气犹在经
络未入脏腑方
  桂枝   黄芩   甘草(各二/两) 升麻
  葛根   生姜(各三/两) 芍药(六/两)  石膏(八/两)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0735-0323b.png
  栀子(二七/枚)
 右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
 十里久若前两服讫即得汗后服即停不得汗更进
 一服得汗即止不得汗者明日去栀子加麻黄二两
 足水二升再依方服
雪煎治伤寒方
  麻黄(十/斤)  大黄(一斤十二/两金色者)    杏仁(三斗/四升)
 右三味㕮咀以雪水五斛四斗渍麻黄于东向灶釜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0735-0323c.png
 中三宿内大黄搅令调炊以桑薪煮得二斛汁去滓
 复内釜中𢷬杏仁内汁中复炊之可馀六七斗汁绞
 去滓置铜器中又以雪水三斗合煎之搅令调得二
 斗四升药成可丸冷凝丸如弹丸有病者以三沸白
 汤五合研一丸入汤中适寒温之立汗出若不愈者
 复服一丸密盛药勿令泄气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0735-0323d.png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