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八 第 1a 页 WYG0735-0383c.png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八 唐 孙思邈 撰
宋 林亿等 校正
胆腑方
胆腑脉论第一
论曰胆腑者主肝也肝合气于胆胆者中清之腑也(难/经)
(云胆者清净之腑甲/乙云中清之腑也)号将军决曹吏重三两三铢长三
寸三分在肝短叶间下贮水精汁二合(难经作/三合)能怒能
卷三十八 第 1b 页 WYG0735-0383d.png

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
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若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
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
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所谓五脏者藏
精气(甲乙/作神)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
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榖入口则胃实而肠虚
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卷三十八 第 2a 页 WYG0735-0384a.png

如见鬼多惊少力刺足厥阴治阴在足大趾间或刺三
毛中
左手关上阳实者胆实也若腹中不安身躯习习也刺
足少阳治阳在足上第二趾本节后一寸是也
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澹澹恐如人将捕之咽
中介介然数唾候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见其脉之陷下
者灸之其寒热刺阳陵泉若善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澹
卷三十八 第 2b 页 WYG0735-0384b.png

气逆则呕苦汁故曰呕胆刺三里以下胃气逆刺足少
阳血络以闭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也
胆胀者胁下痛胀口苦太息
肝前受病移于胆肝欬不已则呕胆汁
厥阴客于胆则梦斗讼(甲乙云梦/斗讼自刳)
肝应筋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
者胆急爪耎色赤者胆缓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
卷三十八 第 3a 页 WYG0735-0384c.png

扁鹊云足厥阴与少阳为表里表清里浊其病若实极
则伤热热则惊动精神而不守卧起不定若虚则伤寒
寒则恐畏头眩不能独卧发于玄水其根在胆先从头
面起肿至足(方见治/水篇中)
胆有病则眉为之倾病人眉系倾者七日内必死
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
甚则面微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
卷三十八 第 3b 页 WYG0735-0384d.png

刀挟瘿汗出振寒疟胸中胁肋髀膝外至胻绝骨外踝
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则人迎大一倍于
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其经脉经筋支别/已见肝脏部中)
胆虚实第二(脉法方/灸)
胆实热
左手关上脉阳实者足少阳经也病苦腹中气满饮食
不下咽乾头痛洒洒恶寒胁痛名曰胆实热也
卷三十八 第 4a 页 WYG0735-0385a.png

半夏 宿姜(各三/两) 黄芩(一/两) 生地黄(五/两)
远志 茯苓(各二/两) 秫米(一/斗) 酸枣仁(五/合)
右八味㕮咀以千里长流水五斗煮秫米令蟹目沸
剔一千馀遍澄清取九升煮药取三升半分三服(集/验)
(方治虚烦闷不得眠无地黄远志有麦/门冬桂心各三两甘草人参各二两)
治胸中胆病方
灸浊浴随年壮穴在侠胆输傍行相去五寸
卷三十八 第 4b 页 WYG0735-0385b.png

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指不
能摇躄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𥆨𥆨名曰胆虚寒也
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方
半夏 竹茹 枳实(各二/两) 橘皮(三/两)
生姜(四/两) 甘草(三/两)
右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胆虚方
卷三十八 第 5a 页 WYG0735-0385c.png

千里流水汤治虚烦不得眠方
麦门冬 半夏(各三/两) 茯苓(四/两) 酸枣仁(二/升)
甘草 桂心 黄芩 远志
蓖薢 人参 生姜(各二/两) 秫米(一/斗)
右十二味㕮咀以千里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剔
万遍澄清取一斗煮药取二升半分三服
酸枣汤治虚劳烦扰奔气在胸中不得眠方
卷三十八 第 5b 页 WYG0735-0385d.png

石膏(四/两) 茯苓 知母(各三/两) 甘草(一两/半)
右八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酸枣仁取七升去滓下
药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治虚劳烦闷不得眠方
大枣(二七/枚) 葱白(七/茎)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栀子汤治大下后虚劳不得眠剧者颠倒懊憹欲死方
卷三十八 第 6a 页 WYG0735-0386a.png

大栀子(十四/枚)䜴(七/合)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内豉更煮三
沸去滓每服一升安者勿更服若上气呕逆加橘皮
二两亦可加生姜二两
治烦闷不得眠方
枸杞(白/皮) 生地黄(五/两) 麦门冬 甘草
前胡(各三/两) 茯苓 知母(各四/两) 人参(二/两)
卷三十八 第 6b 页 WYG0735-0386b.png

右十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七合分四服
治虚劳不得眠方
酸枣 榆叶(各等/分)
右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每服十五丸日再为度
又方乾姜四两为末汤和顿服覆取汗病愈
咽门论第三
论曰夫咽门者应五脏六腑往还神气阴阳通塞之道
卷三十八 第 7a 页 WYG0735-0386c.png

乎咽门者肝胆之候也其重十两广二寸五分至胃管
长一尺六寸主通五脏六腑津液神气应十二时若脏
热则咽门闭而气塞若腑寒则咽门破而声嘶母姜酒
主之(方见/别卷)热则通之寒则补之若寒热调和病不生矣
髓虚实第四(论/方)
论曰髓虚者脑痛不安髓实者勇悍凡髓虚实之应主
于肝胆若其腑脏有病从髓生热则应脏寒则应腑
卷三十八 第 7b 页 WYG0735-0386d.png

羌活 芎藭 当归(各三/两) 桂心(二/两)
人参(四/两) 枣肉(研如/脂) 羊髓 酥(各一/升)
牛髓 大麻仁(各二升熬/研如脂)
右十味先𢷬五种乾药为末下枣膏麻仁又𢷬相濡
为一家下二髓并酥内铜钵中重汤煎取好为丸如
梧子酒服三十丸日二服稍加至四十丸
柴胡发泄汤治髓实勇悍惊热主热方
卷三十八 第 8a 页 WYG0735-0387a.png

枳实 栀子仁 芒硝(三/两) 淡竹叶
生地黄(一/升) 泽泻(四/两)
右十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硝分三服
风虚杂补酒煎第五(方/)
巴戟天酒治虚羸阳道不举五劳七伤百病能食下气
方
巴戟天 牛膝(各三/斤) 枸杞根(白/皮) 麦门冬
卷三十八 第 8b 页 WYG0735-0387b.png

右六味并生用卒无生者用乾者亦得㕮咀以酒一
石四斗浸七日去滓温服常令酒气相续勿至醉吐
慎生冷猪鱼油蒜春七日秋冬二七日夏勿服先患
冷者加乾姜桂心各一斤好忘加远志一斤大虚劳
加五味子苁蓉各一斤阴下湿加五加根皮一斤有
石斛加一斤佳每加一斤药则加酒七升此酒每年
入九月中旬即合入十月上旬即服设服馀药以此
卷三十八 第 9a 页 WYG0735-0387c.png

益生常加甘草十两佳虚劳加黄耆一斤
又方
巴戟天 生牛膝(各三/斤)
右二味㕮咀以酒五斗淹浸服如前法
五加酒治虚劳不足方
五加皮 枸杞根(白皮各/一斗)
右二味㕮咀以水一石五斗煮取汁七斗分取四斗
卷三十八 第 9b 页 WYG0735-0387d.png

取服之多少任性禁如药法倍日将息
天门冬大煎治男子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伤中六极
一气极则多寒痹腹痛喘息惊恐头痛二肺极则寒痹
腰痛心下坚有积聚小便不利手足不仁三脉极则颜
色苦青逆意喜恍惚失气状似悲泣之后苦舌强咽喉
乾寒热恶风不可动不嗜食苦眩喜怒妄言四筋极则
拘挛小腹坚胀心痛膝寒冷四肢骨节皆痛疼五骨极
卷三十八 第 10a 页 WYG0735-0388a.png

六肉极则发疰如得击不复言甚者至死复生众医所
不能治此皆六极七伤所致非独房室之为也忧恚积
思喜怒悲欢复随风湿结气欬时呕吐食已变大小便
不利时泄利重下溺血上气吐下乍寒乍热卧不安席
小便赤黄时时恶梦梦与死人共饮食入冢神室魂飞
魄散筋极则伤肝伤肝则腰背相引难可俯仰气极则
伤肺伤肺则小便有血目不明髓极则阴痿不起住而
卷三十八 第 10b 页 WYG0735-0388b.png

者卵缩阴下生疮湿痒手搔不欲住汁出此皆为肾病
甚者多遭风毒四肢顽痹手足浮肿名曰脚弱一名脚
气医所不治此悉主之方
天门冬 生地黄(各切三斗半/𢷬压尽取汁) 白蜜(三升/鍊)
酥(三升/鍊) 枸杞根(切三斗净洗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斗三升澄清)
獐骨(一具𢷬碎以水一/石煮取五斗澄清)
右六味并大斗铜器中微火先煎门冬地黄汁减半
卷三十八 第 11a 页 WYG0735-0388c.png

重釜煎令隐掌可丸如梧子大平旦空腹酒服二十
丸日二加至五十丸慎生冷醋滑猪鸡鱼蒜油面等
须择四时王相日修合其合和一如第一卷合和篇
说散药如左
茯苓 桂心 白术 萎蕤
五加皮 菖蒲 远志 泽泻
薯蓣 柏子仁 人参 石斛
卷三十八 第 11b 页 WYG0735-0388d.png

独活 枳实 芎藭 大豆黄卷
黄耆 苁蓉 续断 狗脊
胡麻仁 蓖薢 白芷 橘皮
茯神 巴戟天 石南(各二/两) 阿胶(十/两)
甘草(六/两) 蜀椒 薏苡仁(一/升) 蔓荆子(三/两)
大枣(一百枚/煮作膏)鹿角胶(五/两)
右三十八味治下筛内煎中有牛髓鹿髓各加三升
卷三十八 第 12a 页 WYG0735-0389a.png

痿失精去萎蕤加五味子二两头风去柏子仁加菊
花防风各二两小便利阴气弱去细辛防风加山茱
萸二两腹中冷去防风加乾姜二两无他疾依方修
合凡此煎九月下旬采药立冬日合服至五月上旬
止若十二月腊日合者经夏至七月下旬止若停留
经夏不坏当于舍北阴处入地深六尺填沙置药中
上加沙覆之则经夏不损也女人先患热者得服患
卷三十八 第 12b 页 WYG0735-0389b.png

填骨万金煎治内劳少气寒疝里急腹中喘逆腰脊痛
方
生地黄(三十斤/取汁) 肉苁蓉 甘草
阿胶(各一/斤) 麦门冬 乾地黄(二/斤) 乾姜
茯苓 桑根白皮 桂心(各八/两) 人参
桔梗 五味子 附子(各五/两) 石斛(一斤/五两)
牛髓(三/斤) 白蜜(十/斤) 清酒(四/斗) 麻子仁(三/升)
卷三十八 第 13a 页 WYG0735-0389c.png

右二十三味先以清酒二斗六升内桑根白皮麻子
仁枣胶为刻识之又加酒一斗四升煮取至刻绞去
滓内蜜髓地黄汁汤上铜器煎内诸药末半日许令
可丸止大瓮盛饮吞如弹丸一枚日三若夏月暑热
煮煎转味可以蜜地黄汁和诸药成末为丸如梧子
服十五丸不知稍加至三十丸
治男子风虚劳损兼时气方
卷三十八 第 13b 页 WYG0735-0389d.png

山茱萸 茯苓 人参 薯蓣(各四/两)
桂心 牛膝 五味子 菟丝子
巴戟天 芎藭(各三两/并为末)生地骨皮(切/碎)
生地黄汁(各一/升) 丹参(二/两) 生姜汁
胡麻(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去滓各二升) 牛髓 白蜜
生麦门冬汁(各三/升)
右二十二味先煮地黄地骨皮胡麻汁减半内牛髓
卷三十八 第 14a 页 WYG0735-0390a.png

内铜钵中汤上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日
二加至五十丸
小鹿骨煎(一云/獐骨)治一切虚羸皆服之方
鹿骨(一具/碎) 枸杞根(切二/升)
右二味各以水一斗别器各煎汁五升去滓澄清乃
合一器共煎取五升日二服尽好将慎皆用大斗
地黄小煎治五劳七伤羸瘦乾削方
卷三十八 第 14b 页 WYG0735-0390b.png

右四味铜器中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
稍加十丸久久常服大有所益瘦黑者肥充
陆抗膏治虚冷枯瘦身无精光虚损诸不足方
牛髓 羊脂(二/升) 酥(经心录/用猪脂) 生姜汁
白蜜(各三/升)
右五味先煎酥令熟次内姜汁次内蜜次内羊脂牛
髓后微火煎三上三下令姜汁水气尽即膏成搅令
卷三十八 第 15a 页 WYG0735-0390c.png

(经心录云治百病劳损风湿/补益神效男女通可服之良)
枸杞煎补虚羸久服轻身不老神验方
九月十日取生湿枸杞子一升清酒六升煮五六沸
出取熟研滤取汁令其子极净曝令乾𢷬末和前汁
微火煎令可丸酒服二方寸匕日二加至三匕亦可
丸服三十丸
夏姬杏仁煎方
卷三十八 第 15b 页 WYG0735-0390d.png

八升汁以铁釜置煻火上取羊脂四斤就釜内磨消
内杏仁汁温之四五日色如金状饵如弹子日三服
百日肥白易容人不能识也
又方杏仁熬黄去皮尖𢷬服如梧子日三治枯瘦令人
润泽无所禁欬逆上气喉中百病心下烦不得咽者得
茯苓款冬紫菀并力大良其药生热熟冷喉中如有息
肉者亦服之桃仁煎方
卷三十八 第 16a 页 WYG0735-0391a.png

牛乳(五/升) 地黄(十斤/取汁)
右六味合煎如饧旋服之
治五劳七伤方
白羊头蹄(一具净治更以草火烧令黄/赤以净绵急塞鼻及脑孔)
胡椒 荜拨 乾姜(各一/两) 葱白(一/升)
豉(二/升)
右七味先以水煮头及蹄半熟即内药煮令极烂去
卷三十八 第 16b 页 WYG0735-0391b.png

五辛陈臭等物
治虚劳补方
羊肚(一具/切) 白术(一/升)
右二味以水二斗煮取六升每服二升日三为度
又方
豉(一升蒸/三遍) 薤白(一斤/切)
右二味以水七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小取汗
卷三十八 第 17a 页 WYG0735-0391c.png

不中水猪肪煎取一升内葱白一握煎令黄出内盆
中平旦空腹服讫暖覆卧至晡时食白粥粥不得稀
过三日服补药方如左
羊肝(一/具) 羊脊膂肉(一/条)曲末(半/斤) 枸杞根(十/斤)
右四味以水三斗煮枸杞取一斗去滓细切肝等内
汁中煮著葱豉盐如羹法合煎看如稠糖即好食之
七日禁如药法
卷三十八 第 17b 页 WYG0735-0391d.png

猪肚(一/具) 人参(五/两) 蜀椒(一/两) 乾姜(二两/半)
葱白(七/两) 白粱米(半斤千金/翼用粳米)
右六味㕮咀诸药令相得和米内肚中缝合勿令泄
气取四斗半水缓火烂煮空腹食之大佳兼下少饭
吐血第六(论法方/灸)
论曰禀邱云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疽有伤胃内衄
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从心肺间津液出
卷三十八 第 18a 页 WYG0735-0392a.png


满闷便吐或去数斗至一石者是也得之于劳倦饮食
过常所为也肺疽者或饮酒之后毒满闷吐之时血从
吐后出或一合半升一升是也伤胃者因饮食大饱之
后胃中冷则不能消化不能消化便烦闷强呕吐使所
食之物与气共上冲䠞因伤裂胃口吐血色鲜正赤腹
绞痛白汗出其脉𦂳而数者为难治也问曰病胸胁攴
满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
卷三十八 第 18b 页 WYG0735-0392b.png

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夺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而肝伤
故使月事衰少不来也治以鰞贼骨䕡茹二味并合丸
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
及伤肝也凡吐血后体中但自㤿㤿然心中不闷者辄
自愈假令烦躁心中闷乱纷纷呕吐颠倒不安医工又
与黄土汤阿胶散并加闷乱卒至不济如此闷者当急
吐之方
卷三十八 第 19a 页 WYG0735-0392c.png

右三味治下筛服一钱匕或无水浆但得下即可羸
人小减之吐去青黄或吐血一二升无苦
黄土汤治吐血方
伏龙肝(鸡子大/三枚) 桂心 乾姜
当归 芍药 白芷 甘草
阿胶 芎藭(各一/两) 生地黄(八/两) 细辛(半/两)
吴茱萸(二/升)
卷三十八 第 19b 页 WYG0735-0392d.png

滓内胶煮取三升分三服亦治衄血
又方治卒吐血及衄血方
伏龙肝(半/斤) 甘草 乾姜(仲景作/地黄)白术
阿胶 黄芩(各三/两)
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胶分三服
(仲景有附子/三两为七味)
生地黄汤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痛方
卷三十八 第 20a 页 WYG0735-0393a.png

右四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坚中汤治虚劳内伤寒热呕逆吐血方
糖(三/斤) 芍药 半夏 生姜
甘草(各三/两) 桂心(二/两) 大枣(五十/枚)
右七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七升分七服日五夜二
(千金翼无甘草/桂心有生地黄)
治噫止唾血方
卷三十八 第 20b 页 WYG0735-0393b.png

五味子 半夏 杏仁(各二/两) 小麦(一/升)
右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麻黄去沫澄取七升内药
煮取二升半分再服
治吐血胸中塞痛方
芍药 乾姜 茯苓 桂心
当归 大黄 芒硝(各三/两) 阿胶
甘草 人参(各二/两) 麻黄(一/两) 乾地黄(四/两)
卷三十八 第 21a 页 WYG0735-0393c.png

右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七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
三夜二
治吐血内崩上气面色如土方
乾姜 阿胶 柏叶(各二/两) 艾(一/把)
右四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内马通汁一升煮
取一升顿服(仲景名柏叶汤不用阿胶/小品不用柏叶与肘后同)
治吐血酒客温疫中热毒乾呕心烦方
卷三十八 第 21b 页 WYG0735-0393d.png

葛根 桑寄生(各二/两)
右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泽兰汤治伤中里急胸胁挛痛欲呕血时寒时热小便
赤黄此皆伤于房劳故也
泽兰 糖(各一/斤) 桂心 桑根(白/皮)
人参(各二/两) 远志(二/两) 生姜(五/两) 麻仁(一/升)
右八味㕮咀以醇酒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去滓内糖
卷三十八 第 22a 页 WYG0735-0394a.png

治忽吐血一两口或是心衄或是内崩方
蛴螬(五/枚) 牛膝 牡丹 王不留行
麦门冬(二/两) 蓖薢 芍药 乾地黄(四/两)
续断 阿胶(各三/两)
右十味㕮咀以生地黄汁五升赤马通汁三升煮取
三升分三服不瘥更合数剂取瘥止
又方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
卷三十八 第 22b 页 WYG0735-0394b.png

(治小便/出血者)
治虚劳吐血方
生地黄肥者五升𢷬以酒一升煮沸三上三下去滓
顿服
又方凡吐血服桂心末方寸匕日夜可二十服(肘后云/亦疗下)
(血/良)
又方生地黄五斤绞取汁微火煎三沸投白蜜一升又
卷三十八 第 23a 页 WYG0735-0394c.png

又方柏叶一斤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生地黄汁(半/升)川大黄末(一方/寸匕)
右二味先温地黄汁一沸次内大黄搅和空腹顿服
日三瘥
犀角地黄汤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畜血
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馀瘀血大便黑面黄消瘀血方
卷三十八 第 23b 页 WYG0735-0394d.png

右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
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
言满者为无热但依方不须有所增加
治五脏热结吐血衄血方
伏龙肝(鸡子/一枚)生竹茹(一/升) 芍药 当归
黄芩 芎藭 甘草(各二/两) 生地黄(一/斤)
右八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竹茹减三升下药
卷三十八 第 24a 页 WYG0735-0395a.png

当归汤治衄血吐血方
当归 乾姜 芍药 阿胶(各二/两)
黄芩(三/两)
右五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上焦热膈伤吐血衄血或下血连日不止欲死并主
之
艾叶 竹茹(各一/升) 阿胶(如手/掌大) 乾姜(二/两)
卷三十八 第 24b 页 WYG0735-0395b.png

升煮取一升顿服一方不用竹茹加乾姜作七两
又方取新马屎与少水和绞取汁
治虚劳崩中吐血下血上气短气欲绝面黑如漆方
黄耆 芍药 芎藭 甘草(各四/两)
生姜(一/斤)
右五味㕮咀以酒五升浸一宿明旦更以水五升煮
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下阴中毒如汤沃雪凡夏
卷三十八 第 25a 页 WYG0735-0395c.png

生姜用生地黄代之凡进三两剂
竹茹汤治吐血汗血大小便下血方
竹茹(二/升) 甘草 芎藭 黄芩
当归(各六/分) 芍药 白术 人参
桂心(各一/两)
右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九孔出血方
卷三十八 第 25b 页 WYG0735-0395d.png

治吐血虫毒痔血女子腰腹痛大便后出清血者方
取东向蘘荷根𢷬绞取汁二升顿服立瘥
赤小豆散诸下血先见血后见便此为远血宜服黄土
汤(方见前七味/仲景方是)先见便后见血此近血宜服赤小豆散
方
赤小豆(三升熬/令折) 当归(三/两)
右二味治下筛每服方寸匕日三
卷三十八 第 26a 页 WYG0735-0396a.png

受榖气逆不得食补中理血方
乾地黄(三/两) 当归 乾姜 麦门冬
甘草 黄芩(各二/两) 厚朴 乾漆
枳实 防风 大黄 细辛
白术(各一/两) 茯苓(五/两) 前胡(六/分) 人参(五/分)
虻虫 䗪虫(各五/十枚)
右十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十丸日三稍
卷三十八 第 26b 页 WYG0735-0396b.png

麦门冬汤治凡下血虚极方
麦门冬 白术(各四/两) 甘草(一/两) 牡蛎
芍药 阿胶(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
右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胸中瘀血榰满胁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三里主之
呕血肩胁痛口乾心痛与背相引不可欬欬引肾痛不
容主之(一作/容)
卷三十八 第 27a 页 WYG0735-0396c.png

呕血太陵及㕁门主之 呕血上气神门主之 内伤
唾血不足外无膏泽刺地五会
灸法
治虚劳吐血灸胃管三百壮亦主劳呕逆吐血少食多
饱多唾百病(多唾一/作多睡)
吐血唾血灸胸堂百壮不可针
吐血酸削灸肝输百壮
卷三十八 第 27b 页 WYG0735-0396d.png

吐血唾血上气欬逆灸肺输随年壮
吐血呕逆灸手心主五十壮(千金翼云/太陵是)
凡口鼻出血不止名脑衄灸上星五十壮入发际一寸
是
大便下血灸第二十椎随年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