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735-0404c.png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十 唐 孙思邈 撰
宋 林亿等 校正
心脏方
心脏脉论第一
论曰心主神神者五脏专精之本也为帝王监领四方
夏王七十二日位在南方离宫火也有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所以任物谓之心神者心之藏也舌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0735-0404d.png

为耳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心气通于舌舌
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左耳丙右耳丁循环炎
宫上出唇口知味荣华于耳外主血内主五音心重十
二两中有三毛七孔盛精汁三合神名呴呴主藏神号
五神居随节应会故云心藏脉脉舍神在气为吞在液
为汗心气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心气虚则梦救火
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心气盛则梦喜笑及恐畏厥气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735-0405a.png

经手少阴与太阳为表里其脉洪相于春王于夏夏时
万物洪盛垂枝布叶皆下垂如曲故名钩心脉洪大而
长洪则卫气实实则气无从出大则荣气萌萌洪相薄
可以发汗故名曰长长洪相得即引水浆溉灌经络津
液皮肤大阳洪大皆是母躯幸得戊巳用牢根株阳气
上出汗见于头五内乾枯胞中空虚医反下之此为重
虚脉浮有表无里阳无所使不但危身并中其母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0735-0405b.png

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何如而反其气来盛
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
病在内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不及则令人
烦心上见欬唾下为气泄
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平夏以胃气为本心
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心脉来前曲后居如
操带钩曰心死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735-0405c.png

折乃死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
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心藏脉脉舍神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
䐃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少阴者心脉也心者脉之合也
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发不泽面黑如㯃叶者血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735-0405d.png

心死藏浮之实如豆麻击手按之益躁疾者死夏心火
王其脉浮大而散(一作/弦)日平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
乘心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大而缓者是脾
之乘心子之乘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沉濡而滑者
是肾之乘心水之尅火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微
涩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陵火为微邪虽病即瘥肾
乘心必癃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735-0406a.png

时时善呕口中伤烂刺手少阳治阳左手关前寸口阴
实者心实也若心下有水气忧恚发之刺手心主治阴
心脉来累累如贯珠滑利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病四
至脱精五至死六至命尽手少阴脉也
心脉急甚为瘈疭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
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有时唾血大甚为喉介
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小甚为善哕微小为消瘅滑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735-0406b.png

血溢维厥耳鸣癫疾
心脉抟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濡而散者当病痟
渴自己(渴一/作环)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诠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心
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扁鹊曰心有病则
口生疮腐烂
心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喜伤心精气并于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735-0406c.png

时主夏病者时间时甚知其源取其输观其应审其害
病先发于心者心痛一日之肺喘欬三日之肝胁痛支
满五日之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
夏日中
病在心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假令心病北行若食豚鱼得之不者当以冬时发得病
以壬癸日方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735-0406d.png

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取其经
手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郤中血者
心脉沉之小而紧浮之不喘苦心下聚气而痛食不下
喜咽唾时手足热烦满时忘不乐喜太息得之忧思
心病其色赤心痛短气手掌烦热或啼笑骂詈悲思愁
虑面赤身热其脉实大而数此为可治宜服(阙宜服/者药)春
当刺中冲夏刺劳宫季夏刺太陵皆补之秋刺间使冬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735-0407a.png

五椎百壮邪在心则病心痛善悲时眩仆视有馀不足
而调其输
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苦惊喜忘善怒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则饮食食则呕
心中寒者其人病心如啖蒜齑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
彻心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也
心伤其人劳倦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彻背自烦发热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735-0407b.png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
虚者其人即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
行阴气衰者即为癫阳气衰者即为狂五脏者魂魄之
宅舍精神之所依托也魂魄飞扬者其五脏空虚也即
邪神居之神灵所使鬼而下之脉短而微其藏不足则
魂魄不安魂属于肝魄属于肺肺主津液即为涕泣出
肺气衰者即泣出肝气衰者魂则不安肝主善怒其声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735-0407c.png

心水者其人身体肿(一作/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阴
大肿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者旦发夕死夕发旦
死
心腹痛懊憹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作心腹中
热善渴涎出者是蛔咬也以手聚而坚持之无令得移
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肠中有虫蛔咬皆
不可取以小针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735-0407d.png

凡心脉急名曰心疝小腹当有形其以心为壮藏小肠
为之使故小腹当有形
诊得心积沉而芤时上下无常处病胸满悸腹中热面
赤咽乾心烦掌中热甚则唾血身瘈疭主血厥夏差冬
剧色赤也
心之积名曰伏梁起于脐上上至心大如臂久久不愈
病烦心心痛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也肾病传心心当传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735-0408a.png

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得之
心病烦闷少气大热热上伤心呕欬吐逆狂语汗出如
珠身体厥冷其脉当浮今反沉濡而滑其色当赤而反
黑者此是水之尅火为大逆十死不治
徵音人者主心声也心声笑其音竽其志喜其经手少
阴厥逆太阳则荣卫不通阴阳反错阳气外击阴气内
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惊掣心悸定心汤主之(方见/别卷)语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735-0408b.png

为厉风入心荆沥汤主之(方见/别卷)心虚风寒半身不遂骨
节离解缓弱不收便利无度口面喎邪姜附汤主之(方/见)
(别/卷)此病不盈旬日宜急治之又笑而呻呻而反忧此为
水剋大阴击阳阴起而阳伏伏则实实则伤热热则狂
闷乱冒昧言多谬误不可采听此心已伤若其人口唇
正赤可疗青黄白黑不可疗也
心病为疟者令人心烦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方/见)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735-0408c.png

之(方见/别卷)或言未竟便住以手剔脚爪此人必死祸虽未
及名曰行尸此心病声之候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可
治者明以察之
赤为心心合脉赤如鸡冠者吉心主舌舌是心之馀其
人火形相比于上徵赤色广䀕兑面小头好肩背髀腹
小手足形安地疾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
见事明了好顾急心不寿暴死耐春夏不耐秋冬秋冬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735-0408d.png


正赤色小理者则心小小则邪弗能伤易伤以忧粗理
者则心大大则虚虚则寒寒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无

忘难开以言

寒易恐以言


以薄者则心脆脆则善病消瘅热中

则心端正端正则和利难伤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735-0409a.png


(寒病忧恚内损心暴痛而好唾清涎口臭虫齿痛侵唇/齿若

(而善忘恐悸喉燥口痛牙痈舌伤小儿则/便秘口重舌鹅口声嘶方见头面篇中)凡人部分陷
起者必有病生小肠太阳为心之部其处陷起即病生
矣藏含内外沉浊属内浮清居外若外病内入小腹满
起内病里出所部陷没外入内前治阳后补阴内出外
前补阴后泻阳阳则实热阴则虚寒在阳主外在阴主
内凡人死生休咎则藏神前变形于外人心前病则口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735-0409b.png

色应之即死不治看应增损斟酌赊促赊则不出四百
日内促则不腠旬月之间心病少愈而卒死何以知之
曰赤黑色黯点颜即若见颜度年上必卒死心绝一日
死何以知之两目回回直视肩息立死凡面赤目白忧
恚思虑心气内索面色反好急求棺椁不过十日死又
面黄目赤不死赤如衃血死吉凶之色若在于分部朏
朏而见赤黑入口此必死不出其年名曰行尸若年上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735-0409c.png

夏大心脉色赤主手太阳也夏取盛经分腠夏者火始
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留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
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
阳脉也其脉本在外踝之后应在命门之上三寸命门
者在心上一寸也脉根在少泽少泽在手小指端
其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肘内兑骨
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735-0409d.png

者入耳中直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
其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
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
肩甲交肩上入缺盆向腋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兑眦却入耳中其支者
别颊上频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合手少阴为表里
少阴本在兑骨之端应在背后同会于手太阴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735-0410a.png

上走肘络肩腢主心生病病实则小肠热热则节弛弛
则阳病阳脉大反逆于寸口再倍病则嗌痛颔肿耳聋
目黄卧不能言闷则急坐虚则小肠寒寒则生疣疣则
阴病阴脉反小于寸口过于一倍病则短气百节痛筋
急颈痛不能转顾(此尽是手太阳小肠经筋脉支别为/病今取心主胞胳少阴心经附于后)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五寸(甲乙作/二寸)出于两筋间
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气实则心痛虚则为烦心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735-0410b.png

手心主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
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
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也动则病手心热
肘臂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
黄善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
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735-0410c.png

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理在腕后一寸别而上行循经入
咽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则大膈虚则不能言取之掌
后一寸别走太阳
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上膈络小肠其支者
从心系上侠咽系目系(系曰系一作/循胸而出胁)其直者复从心系
却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735-0410d.png

指之内出其端是动则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
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满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
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盛者则寸口大
再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
手少阴之脉独无输何也曰少阴者心脉也心者五脏
六腑之大主也为帝王精神之所舍其藏坚固邪不能
容容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身死矣故诸邪在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0735-0411a.png

输也少阴无输心不病乎曰其外经腑病脏不病故独
取其经于掌后兑骨之端也
夏三月主心小肠赤脉㩌病也其源从少阴太阳之气
相搏而停则荣卫不通皮肉痛起太阳动发少阴淫邪
之气因而作则脏腑随时受夏疫病也其病相若腑虚
则为阴邪气所伤身战脉掉捉所不禁脏实则为阳毒
所侵肉热口开舌破咽塞声嘶故曰赤脉㩌病(方见伤/寒卷中)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0735-0411b.png

表治阴阳调和脏腑疾不生矣
心虚实第二(脉法方/灸)
心实热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实者手少阴经也病苦闭大
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名曰心实热也
石膏汤治心热实或欲吐吐而不出烦闷喘急头痛方
石膏(一/斤) 淡竹叶 香䜴(各一/升) 小麦(三/升)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0735-0411c.png

右七味㕮咀先以水一斗五升煮小麦竹叶取八升
澄清次下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外台名/泻肺汤)
泻心汤治老小下利水榖不消肠中雷鸣心下痞满乾
呕不安方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一/两) 乾姜(一两/半)
黄连(二/两) 半夏(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并治霍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0735-0411d.png

两痛加当归一两客热以生姜代乾姜
心小肠俱实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实者手少阴与巨阳经
俱实也病苦头痛身热大便难心腹烦满不得卧以胃
气不转水榖实也名曰心小肠俱实
竹沥汤治心实热惊梦喜笑恐畏悸惧不安方
淡竹沥 生地黄汁(各一/升) 石膏(八/两)
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0735-0412a.png

赤石脂 紫菀 知母 茯神(各二/两)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十味取二升七合去滓
下竹沥更煎取三升若须利入芒硝二两去芍药分
三服
茯神散治心实热口乾烦渴眠卧不安方
茯神 麦门冬(各三十/六铢) 通草
升麻(各三/十铢) 紫菀 桂心(各十/八铢) 知母(一/两)
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0735-0412b.png

右十味治下筛为粗散以帛裹方寸匕井花水二升
半煮取九合时动裹子为一服日再
泻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方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右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亦治霍乱
安心散治心热满烦闷惊恐方
白芍药 远志 宿姜(二/两) 茯苓
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0735-0412c.png

石膏(各四十/二铢)人参(二十/四铢) 桂心 麻黄
黄芩(各三/十铢) 萎蕤(三十/六铢) 甘草(十二/铢)
右十五味治下筛为粗散先以水五升淡竹叶一升
煮取三升去滓煮散一方寸匕半以绢裹煮时动之
煎取八合为一服日再
治不能食胸中满膈上逆气闷热方
灸心输二七壮小儿减之
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0735-0412d.png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虚者手少阴经也病苦悸恐
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虚寒也
茯苓补心汤治心气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黄烦闷
五心热或独语不觉咽喉痛舌本强冷涎出(一作/汗出)善忘
恐徙不定妇人崩中面色赤方
茯苓(四/两)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紫石英
人参(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麦门冬(三/两) 赤小豆(二十/四枚)
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0735-0413a.png

半夏补心汤治心虚寒心中胀满悲忧或梦山丘平泽
者方
半夏(六/两) 宿姜(五/两) 茯苓 桂心
枳实 橘皮(各三/两) 白术(四/两) 防风
远志(各二/两)
右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牛髓圆通治百病虚瘠羸乏等方
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0735-0413b.png

酥(各一/升) 麦门冬 芎藭 桂心
当归 茯苓(一云/茯神) 甘草 羌活(各三/十铢)
乾地黄 乾姜(三十/六铢) 五味子 人参
防风(各一/两) 细辛(十八/铢) 白术(四十/二铢)
右十九味切𢷬十四味再筛别研枣膏和散次与诸
髓蜜和搅令相得内铜钵中于釜沸汤中煎之取堪
为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稍加至四十丸日再服
卷四十 第 19a 页 WYG0735-0413c.png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虚者手少阴与巨阳经
俱也病苦洞泄若寒少气四肢厥肠澼名曰心小肠俱
虚
大补心汤治虚损不足心气弱悸或时妄语四肢损变
气力颜色不荣方
黄芩 附子(各一/两) 甘草 茯苓
麦门冬 乾地黄 桂心 阿胶(各三/两)
卷四十 第 19b 页 WYG0735-0413d.png

粘糖(一/斤) 大枣(二十/枚)
右十四味取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
汤成下糖分四服
补心圆治脏虚善恐怖如魇状及女人产后馀疾月经
不调方
当归 防风 芎藭 附子
芍药 甘草 蜀椒 乾姜
卷四十 第 20a 页 WYG0735-0414a.png

大黄 猪苓(各一/两) 茯苓(一方用/茯神)远志(各二/两)
右十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不知加
至十丸冷极加热药
心劳第三(论/方)
论曰心劳病者补脾气以益之脾王则感于心矣人逆
夏气则手太阳不长而心气内洞顺之则生逆之则死
顺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关格病则生矣
卷四十 第 20b 页 WYG0735-0414b.png

心满痛小肠热方
大黄 泽泻 黄芩 芒硝
栀子仁(三/两) 桂心 通草(二两/) 石膏(八/两)
甘草(一/两) 大枣(二十/枚)
右十味㕮咀用水九升先以水一升别渍大黄一宿
馀八升水煮诸药取二升五合去滓下大黄煮两沸
去滓下芒硝令烊分三服
卷四十 第 21a 页 WYG0735-0414c.png

卷四十 第 21b 页 WYG0735-0414d.png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