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735-047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十七 唐 孙思邈 撰
            宋 林亿等 校正
 脾脏方
  脾虚实第二(论/方) (脉法/灸)
脾实热
右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太阴经也病苦足寒胫热腹胀
满烦扰不得卧名曰脾实热也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735-0470d.png
泻热汤治舌本强直或梦歌乐而体重不能行方
  前胡   茯苓   龙胆   细辛
  芒硝(各三/两) 杏仁(四/两)  玄参   大青(各二/两)
  苦竹叶(切一/升)
 右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食后服
治脾热面黄目赤季胁痛满方
  半夏   母姜(各八/两) 枳实   栀子
  茯苓   芒硝(各三/两) 细辛(五/两)  白术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735-0471a.png
  杏仁(各四/两) 生地黄  淡竹叶(各切/一升)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
 三服
治脾横方
 若赤黑发如瓜大煎羊脂摩之
又方末赤小豆和鸡子白傅之
四肢寒热腰疼不得俛仰身黄腹满食呕舌根直灸第
十一椎上及左右各一寸五分三处各七壮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735-0471b.png
脾胃俱实
右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实也病
苦脾胀腹坚抢胁下痛胃气不转大便难时反泄利腹
中痛上冲肺肝动五脏立喘鸣多惊身热汗不出喉痹
精少名曰脾胃俱实也
泻热方
  大黄   麻黄  黄芩(各四/两) 杏仁
  赤茯苓  甘草  橘皮   芒硝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735-0471c.png
  泽泻(各三/两)
 右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绞去滓内大黄煮
 两沸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大黄泻热汤治脾脉厥逆大腹中热切痛舌强腹胀身
重食不下心注脾急痛方
  大黄(细切水一升/半别渍一宿)   甘草(各三/两) 泽泻
  茯苓   黄芩   细辛   芒硝(各二/两)
  橘皮(二/两)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735-0471d.png
 右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三合去滓下大黄
 更煎两沸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治脾热胁痛热满不歇目赤不止口唇乾裂方
  石膏(一斤/碎) 生地黄(汁/) 赤蜜(各一/升)
  淡竹叶(切五/升)
 右四味先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取七升去滓澄清
 煮石膏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地黄汁两沸次下蜜煎
 取三升细细服之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735-0472a.png
治脾热偏一边痛胸满胁偏胀方
  茯苓   橘皮   泽泻(各三/两) 芍药
  白术(各四/两) 人参   桂心(各二/两) 石膏(八/两)
  半夏(六/两)  生姜(切一/升) 桑根白皮(一/升)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
 服若须利下加芒硝二两佳
脾虚冷
右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太阴经也病苦泄注腹满气逆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735-0472b.png
霍乱呕吐黄瘅心烦不得卧肠鸣名曰脾虚冷也
治虚胀胁痛肩急有时发作悉补之方
  五加根皮 丹参   橘皮(各一/斤) 地骨皮
  乾姜   白术(各八/两) 猪椒根皮(二/斤)乾地黄
  芎藭   附子(各五/两) 桂心   桔梗(各四/两)
  大枣(五十/枚) 甘草(三/两)
 右十四味㕮咀以酒四斗渍五七日服七八合加至
  一升日再服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735-0472c.png
槟榔散治脾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忧恚不乐方
  槟榔(八枚皮/子并用)人参   茯苓   陈曲
  厚朴   麦蘖   吴茱萸  白术(各二/两)
 右八味治下筛食后酒服二方寸匕日再一方用橘
 皮一两半
温脾圆治久病虚羸脾气弱食不消喜噫方
  黄檗   大麦蘖  吴茱萸  桂心
  乾姜   细辛   附子   当归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735-0472d.png
  大黄   曲    黄连(各一/两)
 右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每服十五丸空腹酒服
 日三
麻豆散主脾气弱不下食饵此以当食方
  大豆黄(二/升) 大麻子(三升熬/令香)
 右二味治下筛饮和服一合日四五任情多少
脾胃俱虚
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735-0473a.png
苦胃中如空状少气不足以息四逆寒泄注不已名曰
脾胃俱虚也
治腹胀善噫食则欲呕泄澼溏下口乾四肢重好怒不
欲闻人声忘误喉痹补之方
  黄连(一/两)  禹馀粮(二/两) 白术   乾姜(各三/两)
  大麻子(五/两) 桑白皮(八/两) 大枣(二十/枚)
 右七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治脾胃俱虚苦饥寒痛方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735-0473b.png
  人参   当归   桂心   茯苓
  桔梗   芎藭(各三/两) 厚朴   甘草
  橘皮   吴茱萸(各二/两)白术(五/两)  麦蘖(一/升)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白术散治脾胃俱虚冷方
  白术   厚朴   人参   吴茱萸
  茯苓   麦蘖   曲    芎藭(各三/两)
 右八味筛酒服方寸匕食后服日三一方加大腹橘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735-0473c.png
 皮
平胃圆凡身重不得食食无味心下虚满时时欲下喜
卧者皆针胃管太仓服建中汤及服此方(建中汤方/见别卷)
  杏仁(五十/枚) 丹参(三/两)  苦参   葶苈
  玄参(各二/两) 芎藭   桂心(各一/两)
 右七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以知为度
又方治丈夫小儿食实不消胃气不调或温壮热结大
小便不利者有病冷者服露宿丸热药后当进此丸调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735-0473d.png
胃方
  大黄(二/两)  小草   甘草   芍药
  芎藭   葶苈(各一/两) 杏仁(五十/枚)
 右七味为末蜜丸饮服如梧子五丸日三一岁小儿
 二丸渐加之(千金翼有菖蒲当归乾姜茯苓/麦门冬细辛为十三味无杏仁)
论曰凡病宿食在上管当吐之脉数而滑者实也有宿
食不消下之愈胃中有澼食冷物即痛不能食有热物
即欲食大腹有宿食寒慄发热如疟状宿食在小腹者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735-0474a.png
当暮发热明旦复止寸脉𦂳即头痛风寒或腹中宿食
不化寸口脉𦂳者如转索左右无常脾胃中有宿食不
消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微而涩故知宿食
大曲蘖丸主消榖断下温和又寒冷者长服不患霍乱

  大麦蘖  曲(各一/升)  附子   乾姜
  当归   人参(各三/两) 赤石脂(一/两) 桔梗
  女萎(各二/两) 吴茱萸  皂荚(各五/两) 蜀椒(二两/半)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735-0474b.png
  乌梅(五十/枚)
 右十三味为末蜜酢中半渍梅一宿蒸三斗米下去
 核𢷬如泥和药蜜和𢷬三千杵服十丸日三下甚者
 加龙骨阿胶艾各三两
消食断下圆寒冷者常服之方
  曲    大麦蘖(各一/升)吴茱萸(四/两)
 右三味为末蜜和服十五丸如梧子大日三
乾姜散治不能食心意冥然忘食方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735-0474c.png
  乾姜   法曲   蜀椒   豉
  大麦蘖(各一/升)
 右五味合治下筛日后服三方寸匕日三以能食为
 度
消食圆治数年不能食方
  小麦蘖  曲(各一/升)  乾姜   乌梅(各四/两)
 右四味为末蜜和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寒在
 胸中及反胃翻心者皆瘥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735-0474d.png
曲蘖散主消榖能食除肠中水气胪胀方
  法曲   麦蘖   杏仁(各五/两)
 右三味治下筛食后酒服一合日三
  脾劳第三论 (方/)
论曰凡脾劳病者补肺气以益之肺旺则感于脾是以
圣人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以顺其根本矣肝心为
阳脾肺肾为阴逆其根则伐其本阴阳四时者万物之
终始也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735-0475a.png
半夏汤治脾劳实四肢不用五脏乖反胀满肩息气急
不安承气泄实热方
  半夏   宿姜(各八/两) 茯苓   白术
  杏仁(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 竹叶(切一/升) 橘皮
  芍药(各四/两)
 右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
消食膏酒治脾虚寒劳损气胀噫满食不下通噫方
  猪膏(三/升)  宿姜(汁五/升) 吴茱萸(一/升) 白术(一/斤)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735-0475b.png
 右四味𢷬茱萸白术等二味细细下筛为散内姜汁
 膏中煎取六升温清酒一升进方寸匕日再
  肉极第四(论/方)
论曰凡肉极者主脾也脾应肉肉与脾合若脾病则肉
变色又曰至阴遇病为肌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
于脾体痒淫淫如鼠走其人身上津液脱腠理开汗大
泄鼻端色黄是其相也凡风气藏于皮肤肉色则败以
季夏戊巳日伤于风为脾风脾风之状多汗阴动伤寒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735-0475c.png
寒则虚虚则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不嗜饮食食则欬
欬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不可以动转名曰厉风里
虚外实若阳动伤热热则实实则人身上如鼠走唇口
坏皮肤色变身体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名曰恶风而
须决其纲纪知其终始阴阳动静肉之虚实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能治其病者风始入肉皮毛肌肤筋脉之间
即须决之若入六腑五脏则半死矣
扁鹊曰肉绝不治五日死何以知之皮肤不通外不得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735-0475d.png
泄凡肉应足太阴太阴气绝则脉不营其肌肉唇反者
气尽则肉先死使良妙药终不治也
治肉热极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脱腠理开汗大
泄为痹风风气藏于皮肤肉色败鼻见黄色麻黄止汗
通肉
解风痹汤方
  麻黄   防已(一作/防风) 枳实   细辛
  白术(各三/两) 生姜   附子(各四/两) 甘草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735-0476a.png
  桂心(各二/两) 石膏(八/两)
 右十味㕮咀以水九升煮麻黄去沫下诸药煮取三
 升分三服
续命汤治肉极虚热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开泄
或痹不仁四肢急痛方
  麻黄   生姜(各三/两) 当归   石膏(各二/两)
  芎藭   桂心   甘草   黄芩
  防风   芍药(各一/两) 杏仁(四十/枚)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735-0476b.png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黄除沫下诸药煮
 取三升去滓分四服日再
越婢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
气下焦脚弱(方见/别卷)
石南散治肉热极则体上如鼠走或如风痹唇口坏皮
肤色变主诸风大病方
  石南(三十/铢) 薯蓣   芍药(一本作/甘草)天雄
  桃花(一作/桃仁) 甘菊花(各一/两)黄耆(十八/铢)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735-0476c.png
  山茱萸(一两十/八铢)    真珠(十八/铢) 石膏(二/两)
  升麻   萎蕤(各一/两半)
 右十二味治下筛酒下方寸匕日再食后服
大黄耆酒治肉极虚寒为痹风阴动伤寒体重怠惰四
肢不欲举关节疼痛不嗜饮食虚极所致方
  黄耆   桂心   巴戟天  石斛
  泽泻   茯苓   柏子仁  乾姜
  蜀椒(各三/两) 防风   独活   人参(各二/两)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735-0476d.png
  天雄   芍药   附子   乌头
  茵芋   栝蒌根  山茱萸  半夏
  细辛   白术   黄芩(各一/两)
 右二十三味㕮咀绢袋贮以清酒三斗渍之秋冬七
 日春夏三日初服三合渐渐加微痹为度日再
治肉极虚寒卒中风口噤不能言四肢缓纵偏挛急痛
注五脏恍惚喜怒无常手脚不随方
  独活   茵芋   黄芩(各三/两) 甘草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735-0477a.png
  防风   芍药   芎藭  麻黄
  葛根(各二/两) 人参(一/两)  乌头(三/枚)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竹沥四升合煮取四升分
 四服日三夜一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735-0477b.png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