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三 第 1a 页 WYG0735-0514c.png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三 唐 孙思邈撰
宋 林亿等 校正
胃腑方
噎塞第六(论/方)
五噎圆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食饮不下结气不消方
(古今录验云五噎者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忧噎者天阴苦厥)
(逆心下悸动手足逆冷劳噎者苦气膈胁下支满䐜中/填塞令手足逆冷不能自温食噎者食无多少惟胸中)
卷五十三 第 1b 页 WYG0735-0514d.png

乾姜 蜀椒 食茱萸 桂心
人参(各五/分) 细辛 白术 茯苓
附子(各四/分) 橘皮(六/分)
右十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酒服三丸日三不
止稍加至十丸
又方治五种之气皆令人噎方
人参 半夏 桂心 防风(一作/防葵)
卷五十三 第 2a 页 WYG0735-0515a.png

紫菀 乾姜 食茱萸 芍药
乌头(各六/分) 枳实(一/两)
右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酒服五丸日三不
止加至十五丸乌头与半夏相反但去一味合之
竹皮汤治噎声不出方
竹皮(一用/竹叶) 细辛(各二/两) 甘草 生姜
通草 人参 茯苓 麻黄
卷五十三 第 2b 页 WYG0735-0515b.png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竹皮减二升去竹皮下药
煮取三升分三服
乾姜汤治饮食辄噎方(集验名/半夏汤)
乾姜 石膏(各四/两) 栝蒌根(集验/桔梗)人参
桂心(各二/两) 半夏 小麦(各一/升) 吴茱萸(二/升)
甘草(一/两) 赤小豆(三十/粒)
右十味㕮咀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枣二十枚去滓合
卷五十三 第 3a 页 WYG0735-0515c.png

通气汤治胸满气噎方
半夏(八/两) 生姜(六/两) 桂心(三/两) 大枣(三十/枚)
右四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羚羊角汤治气噎不通不得食方
羚羊角 通草 橘皮(各二/两) 厚朴
吴茱萸 乾姜(各三/两) 乌头(五/枚)
右七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卷五十三 第 3b 页 WYG0735-0515d.png

杏仁 桂心(各三/两)
右二味为末蜜丸如枣大稍稍咽之临食先含弥佳
治卒噎方
满口著蜜食之即下
又方捻取饭盆边零饭一粒食之即下
又方刮舂杵头细糠含之即下神验
治诸噎方
卷五十三 第 4a 页 WYG0735-0516a.png

又方末火炭蜜丸如弹子大含少少咽即下
又方老牛涎枣核大水中饮之终身不复噎
论曰凡疗病者皆以其类至如治哽之法岂宜以鸬鹚
主骨哽狸虎治鱼哽耶至于竹篾薤白嚼筋绵蜜等事
乃可通为诸哽用耳
治诸哽方
取鹿筋渍之令濡合而索之大如弹丸以线系之持
卷五十三 第 4b 页 WYG0735-0516b.png

又方作竹篾刮令滑净绵里内咽中令至哽处可进退
引之哽即随出
又方用绵二两以蜜煎使热的的尔从外薄哽所在处
灼瓠以熨绵上若故未出复煮一段绵以代前用者并
以皂荚屑少少吹鼻中使得嚏哽出(肘后方云治哽/百日不出者)
又方煮薤白令半熟小嚼之以线系薤中央捉线吞薤
下喉至哽处牵引哽即出矣
卷五十三 第 5a 页 WYG0735-0516c.png

以虎骨末若狸骨服方寸匕
又方瞿麦末服方寸匕
治鱼骨哽方
鸬鹚屎服方寸匕
又方口称鸬鹚鸬鹚则下
又方服橘皮汤
又方服沙糖水
卷五十三 第 5b 页 WYG0735-0516d.png

治骨鲠在喉众治不出方
取𥹋糖丸如鸡子黄大吞之不去更吞渐大作丸可
至十丸止
又方烧虎狼屎服之
又方吞猪膏如鸡子不瘥更吞瘥止
治食中吞发咽不去绕喉方
取乱发烧灰酒服一钱匕
卷五十三 第 6a 页 WYG0735-0517a.png

艾蒿五两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即下
又方服蜜二升即出
又方末火炭酒服方寸匕水服亦得
治吞金银镮及钗方
白糖二斤一顿渐渐食之多食益佳
又方吞水银一两再服之
误吞环及指彄方
卷五十三 第 6b 页 WYG0735-0517b.png

误吞钗方
曝韭令萎蒸熟勿切食一束即出或生麦叶筋缕如
韭法皆可用但力意多食自消
误吞铜铁而哽者方
烧铜弩牙令赤内酒中饮之立愈
误吞针钉及箭镞等方
但多食脂肥肉令饱自裹出
卷五十三 第 7a 页 WYG0735-0517c.png

取悬针磁石末饮服方寸匕即下(古今录验云今吞/针在喉中而服磁)
(石末入腹若舍磁石口/中或吸针而出耳也)
胀满第七(论法方/灸)
论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按之痛者为实也夫
腹中满不减减不惊人此当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
自去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得温药腹满口中苦
乾燥腹间有水是饮跗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
卷五十三 第 7b 页 WYG0735-0517d.png

以温药服之取瘥腹满转痛来趣小腹为欲自下利也
(一云腹中痛若转气/下趣小腹为欲自利)
温胃汤治胃气不平时胀欬不能食方
附子 当归 厚朴 人参
橘皮 芍药 甘草(各一/两) 乾姜(五/分)
蜀椒(三/合)
右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五十三 第 8a 页 WYG0735-0518a.png

半夏(一/升) 大枣(二十/枚) 甘草 附子
当归 人参 厚朴 茯苓
枳实(各二/两) 桂心(五/两) 生姜(八/两) 蜀椒(二百/粒)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附子粳米汤治腹中塞气胀满肠鸣切痛胸胁逆满呕
吐方
附子(一/枚) 半夏 粳米(各半/升) 甘草(一/两)
卷五十三 第 8b 页 WYG0735-0518b.png

右五味㕮咀以水八升煮米熟去滓每服一升日三
服(集验加乾/姜二两)
厚朴七物汤治腹满气胀方(仲景云治腹满发热数十/日脉浮数饮食如故者)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心(二/两) 生姜(五/两)
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四升
服八合日三呕逆者加半夏五合利者去大黄寒多
卷五十三 第 9a 页 WYG0735-0518c.png

厚朴三物汤治腹满发热数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
方
厚朴(半/斤) 大黄(四/两) 陈枳实(大者/五枚)
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内大黄煎取三升
去滓服一升腹中转动者勿服不动者更服(一方加/芒硝二)
(两/)
吴茱萸汤治久寒胸胁逆满不能食方
卷五十三 第 9b 页 WYG0735-0518d.png

人参 桂心(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生姜(八/两)
右八味㕮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分分三服
大桂汤治虚羸胸膈满方
桂心 生姜(各一/斤) 半夏(一/升) 黄耆(四/两)
右四味㕮咀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
二
治男子卒劳内伤汗出中风腹胀大饥食不下心痛小
卷五十三 第 10a 页 WYG0735-0519a.png

大黄 葶苈 寒水石 苦参
黄连 栝蒌根(各等/分)
右六味为末蜜丸以豉汁和饮服如梧子大二丸日
三加至十丸
灸法
胪胀胁腹满灸膈输百壮三报
胸满心腹积聚痞痛灸肝输百壮三报
卷五十三 第 10b 页 WYG0735-0519b.png

腹中气胀引脊痛食饮多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输
后取季胁
脏腑积聚胀满羸瘦不能饮食灸三焦输随年壮
胀满雷鸣灸大肠输百壮三报
胀满气聚寒冷灸胃管百壮三报穴在鸠尾下三寸
腹胀满绕脐结痛坚不能食灸中守百壮穴在脐上一
寸一名水分
卷五十三 第 11a 页 WYG0735-0519c.png

可针
胀满气如水肿状小腹坚如石灸膀胱募百壮穴在中
极脐下四寸
胀满肾冷瘕聚泄利灸太枢百壮穴在脐傍相对横去
脐两傍各二寸
痼冷积热第八(论法方/灸)
论曰凡人中寒者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卷五十三 第 11b 页 WYG0735-0519d.png

人下利以里虚故也欲嚏不能此人腹中痛凡寒脉沉
弦脉双弦者寒也弦脉状如张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
者当下其寒脉双弦而迟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
有阴可下之右手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
涩涩恶寒师曰迟者为寒涩为无血寸口脉微尺中紧
而涩紧即为寒微即为虚涩即为血不足故知发汗而
复下之大露宿丸主寒冷百病方见第十七卷中
卷五十三 第 12a 页 WYG0735-0520a.png

礜石 桂心 附子 乾姜(各二/两)
右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后稍加
之
露宿圆治遇冷气心下结紧呕逆寒食不消并主伤寒
晨夜触寒冷恶气方
附子 乌头 桂心 礜石(各四/两)
右四味为末蜜丸如胡豆大以酒服三丸日三加至
卷五十三 第 12b 页 WYG0735-0520b.png

治痼冷风眩寒中手足冷胃口寒脐下冷百病五劳七
伤第一令人能食二强盛三益气四有子神验方
大豆(三升/半) 生地黄(十五斤/取汁)
乌头(一百五/十枚)
右三味以除日㕮咀乌头以酒一斗半和地黄汁浸
乌头至破日绞去滓内豆药汁中至除日出曝之有
汁更浸曝之至汁尽药成初服从二豆起可至二十
卷五十三 第 13a 页 WYG0735-0520c.png

月三月为上时药令人能食益气强盛有子发白反
黑齿落重生先病热人不可服
治心腹痼冷百治不瘥方
曲末(三/升) 白术(五/两) 乾姜 桂心(各三/两)
蜀椒 吴茱萸(各二/两)
右六味治下筛以米饮服方寸匕日二不过五剂诸
冷顿愈无忌空腹服之
卷五十三 第 13b 页 WYG0735-0520d.png

蜀椒(二/两) 香豉(一/升)
右二味𢷬椒为末和豉更𢷬三千杵丸如弹丸大食
前酒服日再
治诸冷极医所不治方
马蔺子九升净治去土空腹服一合日三饮及酒下
之服讫须臾以食压之取瘥乃止
赤圆治寒气厥逆方
卷五十三 第 14a 页 WYG0735-0521a.png

附子(各二/两) 射罔(如大枣/一两)
右六味为末内真珠为色蜜丸如麻子空腹酒服一
丸日再夜一不止加至二丸以止为度(一方用半夏/四两不用桂)
半夏汤治胸满有气心腹中冷方
半夏(一/升) 桂心(四/两) 生姜(八/两)
右三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一服七合日三服
生姜汤温中下气方
卷五十三 第 14b 页 WYG0735-0521b.png

右三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一服五合日三
服
甘草汤治虚羸惙惙气欲绝方
甘草 五味子 生姜(各二/两)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一/两)
右五味㕮咀以水四升煮茱萸令小沸去滓内药煮
取一升六合分二服服数剂佳
卷五十三 第 15a 页 WYG0735-0521c.png

吴茱萸(八/合) 消石(一/升) 生姜(一/斤)
右三味以水一斗水解令得二斗煮药取四升服二
升病即下去勿更服也初下如泔后如污泥若如沫
滓吐者更可服之养如乳妇法
大建中汤治心胁中大寒大痛呕不能饮食饮食下咽
自知偏从一面下流有声决决然若腹中寒气上冲皮
起出见有头足上下而痛其头不可触近方
卷五十三 第 15b 页 WYG0735-0521d.png

右四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糖微火煮
令得一升半分三服服汤如炊三升米久可饮粥二
升许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大黄附子汤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当以
温药下之之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 细辛(二/两)
右三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卷五十三 第 16a 页 WYG0735-0522a.png

紧则不欲饮食弦紧相抟即为寒疝跗阳脉浮而迟浮
即为风虚迟即为寒疝凡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榖气
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大乌头汤主寒疝绕脐苦痛发即白汗出手足厥寒其
脉沉弦者方(仲景名二/物乌头煎)
乌头十五枚熬黑不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
白蜜二斤煎令水气尽得二升强人服七合羸人五
卷五十三 第 16b 页 WYG0735-0522b.png

乌头桂枝汤治大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
尽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方
秋乾乌头(实中者五/枚除去角) 白蜜(一/斤)
右二味以蜜煎乌头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
令得一升许初服二合不止更进三合复不止加至
五合其止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也桂枝汤方见
伤寒卷中(外台方云以水二升半煮桂取一升以桂/汁和蜜煎合煎之一升许服又云范注方)
卷五十三 第 17a 页 WYG0735-0522c.png

论曰凡人患大热皆须候脉若大大热者不得一准方
用药皆准病用药大热不可那者当两倍三倍大大热
者乃至十倍用之乃可制之尔有人苦热不已皆由服
石所致种种服饵不能制止惟朴消煎可以定之武德
中有贵高人师市奴谓之金石凌非也此方直用二消
寒水石石膏可也即不劳金有金者贵高人所加也
朴硝煎方
卷五十三 第 17b 页 WYG0735-0522d.png

金(各二/两)
右五味先内二硝于八升汤中搅令消以纸密封一
宿澄取清内铜器中别𢷬寒水石石膏碎如豆粒以
绢袋盛之内汁中以微火煎候其上有漠起以筋投
中著筋如淩雪凝白急下泻著盆中待凝取出烈日
曝乾积热困闷不已者以方寸匕白蜜一合和冷水
五合搅和令消顿服之日三热定即止
卷五十三 第 18a 页 WYG0735-0523a.png

寒水石 消石 赤石脂 龙骨
栝蒌根 牡蛎 甘草 黄芩(各五/分)
知母 桂心 石膏(各三/分) 大黄(二/分)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
一(诸本只/有四石)
竹叶汤治五心热手足烦疼口乾唇燥胸中热方
竹叶 小麦(各一/升) 知母 石膏(各二/两)
卷五十三 第 18b 页 WYG0735-0523b.png

生姜(五/两) 栝蒌根 甘草 半夏(各一/两)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取八升
去滓内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小分五服
半夏汤治胸中客热心中烦满气上大小便难方
半夏(一/升) 生姜(八/两) 前胡(四/两) 茯苓
白术(各五/两) 甘草(一/两) 黄芩 人参(各二/两)
杏仁 枳实(各三/两)
卷五十三 第 19a 页 WYG0735-0523c.png

者沉冷服之大小便涩加大黄二两(一方用栀子仁/二两为十一味)
承气汤治气结胸中热在胃管饮食呕逆渴方
前胡 枳实 桂心 大黄
寒水石 知母 甘草(各一/两) 消石
栝蒌根 石膏(各二/两)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热气手足心烦热如火方
卷五十三 第 19b 页 WYG0735-0523d.png

吴茱萸 黄芩(各二/分) 栝蒌根
麦门冬(各二/两)生姜(六/两) 前胡(一作/芍药) 半夏(各五/两)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地黄煎治热方
地黄汁(四升/三合)茯神 知母 萎蕤(各四/两)
栝蒌根(五/两) 竹沥(三合一/用竹叶)生姜汁 生地骨皮
生麦门冬汁 白蜜(各二/升) 石膏(八/两)
卷五十三 第 20a 页 WYG0735-0524a.png

去滓下竹沥地黄麦门冬汁微火煎四五沸下蜜姜
汁微火煎取六升初服四合日三夜一加至六七合
四月五月作散服之
治积热方
枳实 黄芩 大黄 黄连
芒硝(各二/两)
右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酒服三十丸加至
卷五十三 第 20b 页 WYG0735-0524b.png

治膈上热方
苦参(十/两) 玄参(五/两) 麦门冬(三/两) 车前子(二/两)
右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五丸日二服
细圆治客热结塞不流利方
大黄 葶苈(各三/两) 香豉(三/合) 杏仁
巴豆(各五/分)
右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日饮服二丸以利为
卷五十三 第 21a 页 WYG0735-0524c.png

治骨蒸热羸瘦烦闷短气喘息鼻张日西即发方
龙胆 黄连 栝蒌根(四/分) 芒硝(二/分)
栀子(十/枚) 苦参 大黄 黄芩
芍药 青葙子(各二/两)
右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二丸日二以止为
度一方无苦参已下止五味(张文仲为散/饮服方寸匕)
治骨蒸方
卷五十三 第 21b 页 WYG0735-0524d.png

服起死人神方
又方水服芒硝一方寸匕日二服神良
又方取人屎灰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治五脏热及身体热脉弦急者方
灸第十四椎与脐相当五十壮老少增损之若虚寒
至百壮横三閒寸灸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