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五 第 1a 页 WYG0735-0537a.png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五 唐 孙思邈 撰
宋 林亿等 校正
肺脏方
气极第四(论法方/灸)
论曰凡气极者主肺也肺应气气与肺合又曰以秋遇
病为皮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则寒湿之气
客于六腑也若肺有病则先发气气上冲胸常欲自恚
卷五十五 第 1b 页 WYG0735-0537b.png

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气逆欬欬则短气暮则甚阴气至
温气生故甚阴畏阳气昼日则瘥若阳伤则热热则实
实则气喘息上胸臆甚则唾血然阳病治阴阴是其里
阴病治阳阳是其表是以阴阳表里衰王之源故知以
阳调阴以阴调阳阳气实则决阴气虚则引善治病者
初入皮毛肌肤筋脉则治之若至六腑五脏半死矣
扁鹊曰气绝不治喘(一作/奔)而冷汗出二日死气应手太
卷五十五 第 2a 页 WYG0735-0537c.png

钟乳散治气极虚寒阴畏阳气昼瘥暮甚气短息寒亦
治百病令人力强能饮食去风冷方
钟乳(别/研) 乾姜 桔梗 茯苓
细辛 桂心 附子
人参(各一两/六铢)白术(一/两) 防风 栝蒌根
牡蛎(各二/两半)
右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渐加至二匕五
卷五十五 第 2b 页 WYG0735-0537d.png

黄耆汤治气极虚寒皮毛焦津液不通虚劳百病气力
损乏方
黄耆(四/两) 人参 白术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八/两) 大枣(十/枚) 附子(三十铢一/方不用)
右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
大露宿圆治气极虚寒皮痹不已内舍于肺寒气入客
于六腑腹胀虚满寒冷积聚百病方
卷五十五 第 3a 页 WYG0735-0538a.png

桔梗 附子(各三/两)
右六味为末蜜丸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渐加之慎
热及近火等
硫黄圆治气极虚寒澼饮胸中痰满心腹痛气急不下
饮食方
硫黄 礜石 乾姜 附子
乌头 桂心 细辛 白术
卷五十五 第 3b 页 WYG0735-0538b.png

右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三渐加之以
止为度(肘后无白术桔梗茯苓用吴茱萸蜀椒人参/皂荚当归十二种为丸用治人大冷夏月温)
(饮食不/解衣者)
大前胡汤治气极伤热喘息冲胸常欲自恚心腹满痛
内外有热烦呕不安方
前胡(八/两) 半夏 麻黄 芍药(各四/两)
生姜(五/两) 黄芩(三/两) 枳实(四/枚) 大枣(十二/枚)
卷五十五 第 4a 页 WYG0735-0538c.png

竹叶汤治气极伤热气喘甚则唾血气短乏不欲食口
燥咽乾方
竹叶(二/升) 麦门冬 小麦
生地黄(各一/升)生姜 石膏(各六/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右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灸法
卷五十五 第 4b 页 WYG0735-0538d.png

文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逆气灸上管下一寸名太仓
七壮
积气第五(论法方/灸)
论曰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凡七
种气积聚坚大如杯若柈在心下腹中疾痛不能饮食
时来时去每发欲死如有祸祟此皆七气所生寒气即
呕逆恶心热气即说物不竟而迫怒气即上气不可忍
卷五十五 第 5a 页 WYG0735-0539a.png

得饮食喜气即不可疾行不能久立忧气即不可剧作
暮卧不安愁气即喜忘不识人语置物四方还取不得
去处若闻急即四肢胕肿手足筋挛捉不能举如得病
此是七气所生男子卒得饮食不时所致妇人即产后
中风诸疾也
七气圆方
乌头 大黄(各七/分) 紫菀 半夏
卷五十五 第 5b 页 WYG0735-0539b.png

芎藭 桃仁(胡洽作/杏仁)菖蒲(一作/芍药) 石膏
吴茱萸 桂心 桔梗(各三/分) 人参
甘草 防葵(各一/两) 乾姜 蜀椒(各半/两)
右二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加至
十丸一方去半夏加甘遂三分(胡洽无丹/参甘草)
七气圆主七气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
愁气此之为病皆生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
卷五十五 第 6a 页 WYG0735-0539c.png

惚眩冒失精怒气状不可当热痛上荡心短气欲绝不
得息恚气状积聚心满不得食饮喜气状不可疾行久
立忧气状不可苦作卧不安席愁气状平故如怒喜忘
四肢胕肿不得举止亦治产后中风馀疾方
大黄(二两/半) 人参 半夏 吴茱萸
柴胡 乾姜 细辛 桔梗
菖蒲(各二/分) 茯苓 芎藭 甘草
卷五十五 第 6b 页 WYG0735-0539d.png

右十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酒下三丸日三
服渐加至十丸(千金翼十味无茯苓/芎藭甘草石膏桃仁)
七气汤治寒气热气忧气劳气愁气或饮食为膈气或
劳气内伤五脏不调气衰少力方
乾姜 黄芩 厚朴(深师作/桂心)半夏
甘草 乾地黄 芍药
栝蒌根(各二两深/师作橘皮) 蜀椒(三两深/师桔梗)枳实(五/枚)
卷五十五 第 7a 页 WYG0735-0540a.png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治虚冷上气劳气等方
半夏(一/升) 人参 生姜 桂心
甘草(各一/两)
右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五膈圆治忧膈气膈食膈饮膈劳膈五病同三服以忧
恚思虑饮食得之若冷食及生菜便发其病若心满不
卷五十五 第 7b 页 WYG0735-0540b.png

欲吐吐即瘥饮食不得下甚者及手足冷上气欬逆喘
息短气方
麦门冬 甘草(各五/两) 蜀椒 远志
桂心 细辛(各三/两) 附子(一两/半) 人参(四/两)
乾姜(二/两)
右九味为末蜜和丸微使淖先食含如弹丸一枚细
细咽之喉中胸中当热药力稍尽复含一丸日三夜
卷五十五 第 8a 页 WYG0735-0540c.png

(甘草人参胡洽云亦可梧子大十丸酒服之经心录/以吴茱萸代桂心酒服如梧子五丸空腹服之治寒)
(冷则心痛咽中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入食饮少者)
治结气冷症积在胁下及脚气上入小腹腹中胀满百
病方
大蒜去心皮三升𢷬令极熟以水三升和令调绞取
汁更𢷬馀滓令熟更以水三升和令调绞取汁更𢷬
馀滓令熟更以水三升和令调绞取汁合得九升所
卷五十五 第 8b 页 WYG0735-0540d.png

合煎取三升旦起空腹一顿温服令尽至申时食三
日服一剂三十日服十剂止
大蒜煎治疝瘕积聚冷癖痰饮心腹胀满上气欬嗽刺
风风癫偏风半身不随腰疼膝冷气息否塞百病方
蒜(六斤四两去皮切水/四斗煮取一斗去滓) 酥(一升内/蒜汁中) 牛乳(二/升)
荜苃 胡椒 乾姜(各三/两) 石蜜
阿魏 戎盐(各二/两) 石菖蒲 木香(各一/两)
卷五十五 第 9a 页 WYG0735-0541a.png

右十二味为末合内蒜汁中以铜器微火煎取一斗
空腹酒下一两五日已上稍加至三两二十日觉四
体安和更加至六两此治一切冷气甚良
桔梗破气圆治气上下否塞不能息方
桔梗 橘皮 乾姜 厚朴
枳实 细辛 葶苈(各三/分) 吴茱萸
白术(各六/分) 胡椒 蜀椒 乌头(各七/分)
卷五十五 第 9b 页 WYG0735-0541b.png

茯苓 前胡 防葵 芎藭(各五/分)
甘草 大黄 槟榔 当归(各八/分)
右二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酒下十丸日
三有热者空腹服之
槟榔汤治气实若积聚不得食息方
槟榔(三七/枚) 附子(一/枚) 半夏(一/升) 细辛(一/两)
生姜(八/两) 大黄 紫菀 柴胡(各三/两)
卷五十五 第 10a 页 WYG0735-0541c.png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
人行十里久若有症结坚实如石加鳖甲二两防葵
二两气上加桑白皮切二升枳实厚朴各二两消息
气力强弱进二剂后隔十日更服前桔梗破气圆
治积年患气发作有时心腹绞痛忽然气绝腹中坚实
医所不治复谓是蛊方
槟榔(大者四/七枚)附子(一/枚) 半夏(一/升) 柴胡(三/两)
卷五十五 第 10b 页 WYG0735-0541d.png

当归 枳实(各二/两)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五日一剂
服三剂永除根本
半夏汤治逆气心腹满气上胸胁痛寒冷心腹痛呕逆
及吐不下食忧气结聚方
半夏(一/升) 生姜 桂心(各五/两) 橘皮(四/两)
右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卷五十五 第 11a 页 WYG0735-0542a.png

又方治逆气心中烦满气闷不理气上方见第十六卷
呕吐篇四味者是
贝母汤治上气咽喉窒塞短气不得卧腰背痛胸满不
得食面色萎黄方
贝母(一/两) 生姜(五/两) 桂心 麻黄
石膏 甘草(各二/两) 杏仁(三十/枚) 半夏(五/合)
右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
卷五十五 第 11b 页 WYG0735-0542b.png

欲死方
麻黄(八/两) 甘草(四/两) 大枣(三十/枚)
射干(如博棋/子二枚)
右四味㕮咀以井花水一斗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药
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奔气汤治大气上奔胸膈中诸病发时迫满短气不得
卧剧者便悁欲死腹中冷湿气肠鸣相逐成结气方
卷五十五 第 12a 页 WYG0735-0542c.png

人参 甘草(各三/两)
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
枳实汤下气治胸中满闷方
枳实(三/枚) 附子(二/枚) 大枣(十四/枚) 半夏(五/两)
人参 甘草 白术 乾姜
厚朴(各二/两)
右九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每服八合日三
卷五十五 第 12b 页 WYG0735-0542d.png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人参(一两/半) 橘皮(三/两)
右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一方无人参止三味
治气两胁满急风冷方
杏仁 茯苓 防葵(各八/分) 吴茱萸
橘皮 桂心 防风 泽泻(各五/分)
白术 射干 芍药 苏子
卷五十五 第 13a 页 WYG0735-0543a.png

右十四味为末蜜丸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二加至三
十丸
治气满闭塞不能食喘息方
诃梨勒十枚为末蜜丸如梧子食后服三丸不忌得
利即止
治上气欬逆方
苏子(一/升) 五味子(五/合) 麻黄 细辛
卷五十五 第 13b 页 WYG0735-0543b.png

桂心 当归(各一/两) 生姜(五/两) 半夏(三/两)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作三服
治气上不得卧神袐方
橘皮 生姜 紫苏 人参
五味子(各五两一/方作桔梗)
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热发气上冲不得息欲死不得卧方
卷五十五 第 14a 页 WYG0735-0543c.png

白鲜皮 贝母 茯神 槟榔仁
天门冬(各二/两半)车前子(二/两) 人参 前胡
橘皮 白薇 杏仁(各一/两半) 郁李仁(三/两)
桃仁(五/分)
右十七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以竹叶饮服十丸
日二加至三十丸
竹叶饮法
卷五十五 第 14b 页 WYG0735-0543d.png

百部 甘草 生姜(各三/两)
右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下前丸药尽更
合
人参汤安食下气理胸胁并治客热方
人参 麦门冬 乾姜 当归
茯苓 甘草 五味子 黄耆
芍药 枳实(各二/两) 桂心(三/两) 半夏(一/升)
卷五十五 第 15a 页 WYG0735-0544a.png

右十三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九合
从旦至晡令尽皆热服慎勿冷
海藻橘皮圆下气治风虚支满膀胱虚冷气上冲肺息
奔令咽喉气闷往来方
海藻 橘皮 白前(各三/分) 杏仁
茯苓 芍药 桂心(各五/分) 苏子(五/合)
枣肉 桑根白皮 昆布(各二/两) 吴茱萸
卷五十五 第 15b 页 WYG0735-0544b.png

右十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二加至
十五丸以利小便为度
治气上方
碙砂 细辛 牛膝(各等/分)
右三味末气发酒服方寸匕后三日忌酒馀禁如药
法
治上气方
卷五十五 第 16a 页 WYG0735-0544c.png

右二味先以酥煎蒜蒜黄出之用生姜汁一合共煎
令熟空腹温服一方寸匕
治上气呕吐方
芥子二升为末蜜丸寅时以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
日二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有酒浸服并治脐下绞
痛
治劳气方
卷五十五 第 16b 页 WYG0735-0544d.png

滓温服半升渐至一升半得方更合忌如药法
治上气三十年不瘥方
大枣 杏仁(各一/百粒) 豉(一百二/十粒) 蜀椒(二百/粒)
右四味先𢷬杏仁豉令熟后内枣椒更𢷬为丸如枣
核大含稍稍咽之日三夜一
治积年上气不瘥垂死者方
莨菪子(熬令/色变)熟羊肝(薄切/曝乾)
卷五十五 第 17a 页 WYG0735-0545a.png

食空腹服二方寸匕须拾针两食间以冷浆白粥二
匕止之隔日一服永瘥四十日内得煮饭汁作芜菁
羹食之已外一切禁断
下气方
生姜(五/两) 小麦(一/升)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大枣(二七/枚) 紫苏茎叶(切一/升)
卷五十五 第 17b 页 WYG0735-0545b.png

方加橘皮半两(肘后方无/枣用橘皮)
治气方
桃皮二斤去黄者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每服一
升瘥止
又方酒服驴脂二合日二瘥止
又方黄牛乳二升煎取一升和生乳一升空腹服之日
二
卷五十五 第 18a 页 WYG0735-0545c.png

后至一升忌葵菜猪鱼油等
又方尿空腹服百日即止治一切病
又方乌牛尿空腹服日再至三升止
补气虚逆方
大枣(三/升) 甘皮(去脉/十具) 乾姜(二/两) 乾地黄(八/两)
右四味治下筛酒四升渍枣三宿漉出枣取酒为炊
汁将枣内甑中微火蒸令枣膏入釜中酒里煎酒令
卷五十五 第 18b 页 WYG0735-0545d.png

前散及热下搅令调大略与糖相似以酒服二合日
再此方非止补气亦通治一切短气并形体羸瘦甚
良
大补气方
乾地黄(五/两) 甘草 秦椒(各一/两) 乾姜
昆布 地骨皮(各四/两)白术 桂心
人参 厚朴 海藻(各三/两)
卷五十五 第 19a 页 WYG0735-0546a.png

右十三味治下筛内羊肚中合肾缝塞肚口蒸极熟
为度及热水臼合𢷬取肚肾与药为一家曝乾更𢷬
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
白石英散明目利小便治气及补五劳七伤无所不治
方
炼成白石英十两(白石英无多少以锤子砧上细/硗向明选去黡翳色暗黑黄赤)
(者惟取白净者为佳𢷬绢下之瓷器中研令极细/熟以生绢袋于铜器中水飞之如作粉法如此三)
卷五十五 第 19b 页 WYG0735-0546b.png

(亦去之更研堪用者使熟白绢袋子盛著瓷碗中/以瓷碗盖之于三斗米下蒸之饭熟讫出取悬之)
(使乾更于瓷器/中研之为成) 石斛 苁蓉(各六/分)
泽泻 茯苓 橘皮(各一/两) 菟丝子(三/两)
右七味治下筛总于瓷器中研令相得重筛酒服方
寸匕日二不得过之猪鱼鹅鸭蒜冷酢滑
补伤散治肺伤善泄欬善惊恐不能动筋不可远行膝
不可久立汗出鼻乾少气喜悲心下急痛痛引胸中卧
卷五十五 第 20a 页 WYG0735-0546c.png

天门冬(一/升) 防风 泽泻 人参
阿胶(各一/两半) 栝蒌根 前胡 芍药
石膏 乾姜 大豆卷(各二/两)紫菀
白敛(各一/两) 桂心 白术(各四/两) 乾地黄
甘草 薯蓣 当归(各二/两半)
右十九味治下筛食上酒服方寸匕日三
白石英圆补养肺气方
卷五十五 第 20b 页 WYG0735-0546d.png

菟丝子 苁蓉 乾地黄(各二/两半)石斛
栝蒌根 白术 五味子(各二/两)防风
巴戟天(各五/分)桂心 人参(各一/两) 蛇床子(半/两)
右十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下十五丸加至三十
丸日二服
理气圆治气不足方
杏仁 桂心(各一/两) 乾姜
卷五十五 第 21a 页 WYG0735-0547a.png

右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未食服三丸以止为度
治冷气气短方
蜀椒五两绢袋盛酒一斗浸二七日服之任意多少
治读诵劳极疲乏困顿方
酥 油 糖 酒
白蜜(各二/升)
右五味合于铜器中微火煎二十沸下之为准七日
卷五十五 第 21b 页 WYG0735-0547b.png

又方人参 甘草 茯苓 当归(各二/两)
地骨皮 芎藭 芍药 乾地黄
黄耆(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用桂
心三两
治卒短气方
𢷬韭汁服一升立瘥(肘后方治卒上/气鸣息便欲绝)
卷五十五 第 22a 页 WYG0735-0547c.png

生姜 枸杞叶(各二/两)
右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治少年房多短气方
豉(七/合) 栀子(二七/枚)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豉取一升半去䜴内栀子煮取
八合服半升不瘥更服
灸法
卷五十五 第 22b 页 WYG0735-0547d.png

数从痛至不痛从不痛至痛止
上气厥逆灸胸堂百壮穴在两乳间
胸膈中气灸阙输随年壮(扁鹊云第四椎下两/傍各一寸半名阙输)
心腹诸病坚满烦痛忧思结气寒冷霍乱心痛吐下食
不消肠鸣泄利灸太仓百壮(太仓穴一名胃募在心/下四寸乃胃管下一寸)
结气囊里针药所不及灸肓募随年壮肓募二穴从乳
头即度至脐中屈去半从乳下行度头是穴
卷五十五 第 23a 页 WYG0735-0548a.png

凡脐下绞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此冷气灸关元百壮
穴在脐下三寸
短气不得语灸天井百壮穴在肘后两筋间 又灸大
椎随年壮 又灸肺输百壮 又灸肝输百壮 又灸
尺泽百壮 又灸小指第四指间交脉上七壮 又灸
手十指头合十壮 少年房多短气灸鸠尾头五十壮
又盐灸脐孔中二七壮
卷五十五 第 23b 页 WYG0735-0548b.png

论曰凡卒厥逆上气气攻两胁心下痛满奄奄欲绝此
为奔豚气即急作汤以浸两手足数数易之
奔豚灸气海百壮穴在脐下一寸半 又灸关元百壮
穴在脐下三寸 奔豚灸期门百壮穴直两乳下第二
胁端傍一寸五分
奔豚腹肿灸章门百壮章门一名长平二穴在大横外
直脐季胁端 奔豚抢心不得息灸中极五十壮中极
卷五十五 第 24a 页 WYG0735-0548c.png

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壮穴在乳上三
肋间 奔豚上下灸四满二七壮穴侠丹田两傍相去
三寸即心下八寸脐下横文是也
卷五十五 第 24b 页 WYG0735-0548d.png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