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60184a 页
卷六 第 1a 页 0504-004.png
南华真经新传卷之六恶五
   宋 王 元 泽 传
   大宗师篇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
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
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
是恒物之大情也
 夫物之不迁是物之所以常性也物之必
 往是物之所以常变也性不可易变不可
 留此庄子所以有藏舟藏山之言也已夫
卷六 第 1b 页 0504-005.png
 舟者取其汎然无定也山者取其确然不
 动也壑所以取其深泽所以取其大舟无
 定而藏之于深山不动而藏之于大况其
 物不止而止之物不固而固之也物虽止
 固而岂免造化之变移乎所谓有力者负
 之而走也夫造化冥运故言夜半造化难
 察故言昧者此庄子叹世人之不智矣惟
 真人与化同体与物为一生死荣谢付之
 自然藏妙用于无迹运至道之常存故曰
 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得所遁是恒物之
卷六 第 2a 页 0504-006.png
 大情也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
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
 生者未必不死死者未必不生终始往复
 而无有极尽故曰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
 始有极也夫不生而生生此乐之所以无
 极也故曰其乐可胜计邪
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夭
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
 夫万物有始者必有终有成者必有毁斯
卷六 第 2b 页 0504-007.png
 皆见役于造化而无所逃其迹状也惟圣
 人入道以无我乘物以游心阴阳不能移
 造化不能役未尝有所不存矣故曰故圣
 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天职生覆地职形载生覆者未必能形载
 而形载者未必能生成此万物未为全归
 也惟圣人成天地之功合万物以为一此
 物之所以系而化之所以待宜乎独为于
 宗师也故曰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
卷六 第 3a 页 0504-008.png
 所待乎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
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
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
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
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
地伏羲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
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崙冯
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
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
卷六 第 3b 页 0504-009.png
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
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
尾而比于列星
 夫道天下之至妙而无体无迹无乎不在
 也万物莫不由之而似有情万物由之而
 生而似有信寂然默运故无为窈然真空
 故无形可以神会而难以情求故曰可传
 而不可受可以心得而难以理察故曰可
 得而不可见混成先天地而生故曰自本
卷六 第 4a 页 0504-010.png
 自根未有天地亘络万世而绵绵常存故
 曰自古以固存然则道之如此而其妙所
 以无方也故鬼得之而灵帝得之而神天
 地由之而生而非因天地而有其高不可
 度而其深不可测无新成无衰弊而狶韦
 至傅说得其体用而以为天下正其名所
 以粲列而长存也故曰比于列星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
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
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
卷六 第 4b 页 0504-011.png
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
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
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
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
吾又守之七日而后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
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
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
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
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
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
卷六 第 5a 页 0504-012.png
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
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
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
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
寥参寥闻之疑始
 夫道者圣人之体也才者圣人之用也有
 体而无用未得为之完有用而无体未得
 为之至故有体有用则得道之全真而无
 我也无我则无生故曰守之九日而外生
 无生则夜气所以存故曰已外生矣而后
卷六 第 5b 页 0504-013.png
 能朝彻夜气存则见其所不见故曰朝彻
 而后能见独见其所不见则万世一视故
 曰见独而后能无古今如此则了于不生
 不死也故曰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生不
 死夫道全若是则物于物而不物物其死
 所以不死矣生于物而其生所以不生矣
 故曰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物无不恃
 而不见其迹故曰无不将也物无不逆而
 不见其首故曰无不迎也物由之而彫谢
 故曰无不毁也物得之而生成故曰无不
卷六 第 6a 页 0504-014.png
 成也物系之而后安故曰其名为撄宁系
 之然后著故曰撄宁也者撄而后成也此
 入道之次序非真人不能与于此然自南
 伯子葵至于疑始之数子皆庄子制名而
 寓意也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
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
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
于心遂相与为友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
之曰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曲
卷六 第 6b 页 0504-015.png
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
指天阴阳之气有沴其心间而无事跰𨇤而
鉴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
拘也
 夫至人者了于真空之妙趣达于无为之
 真理万物不可役其志造化不可拘其体
 以吾丧我而形骸岂足为累乎若子祀子
 舆子犁子来之四人了于真空达于无为
 不知生死存亡之变而四人入道而为友
 所谓至人而已矣虽然形之曲偻跰𨇤而
卷六 第 7a 页 0504-016.png
 不足为累也
子祀曰汝恶之乎曰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
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
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
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而乘之岂更驾

 以臂为鸡弹以尻为轮以神为马此言万
 物皆备于我身我能了之则足以乘而游
 于形骸之外而出入于生死之域岂止息
 而更驾乎所以与造化冥运也故曰岂更
卷六 第 7b 页 0504-017.png
 驾哉
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
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
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
焉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
泣之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倚其户与之
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
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子来曰父母
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
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
卷六 第 8a 页 0504-018.png
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
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得者时也所谓翛然而来是也失者顺也
 所谓翛然而往是也来则不可禦往则不
 可止安于来而顺于往忧喜岂能役我乎
 盖心无所系而已矣故曰安时处顺哀乐
 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虽然心无
 所系而真空矣一有妄想则万态交至而
 相惑故曰而不自解者物有以结之夫心
 者人之天而物者人之累我能固心绝累
卷六 第 8b 页 0504-019.png
 则万物岂能为敌乎故曰物不胜天久矣
 吾又何恶焉此至人忘己如此也
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
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
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
地为大垆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成然寐蘧然觉
 夫有意于为人则未必为于人而适取化
 工之所恶由金有意为镆铘而大冶所以
 恶之矣此不任其自然也惟至人与化同
卷六 第 9a 页 0504-020.png
 体任其自然合万物以为一而未尝分彼
 我之异所适而无不可也故曰今以天地
 为大垆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故成然寐者所谓暂往也蘧然觉者所谓
 暂来也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
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
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相与于无相与者所谓合天人而不以人
卷六 第 9b 页 0504-021.png
 助天也相为于无相为者所谓物物而不
 物于物也登天游雾者所谓乘虚御气也
 挠无极者所谓遍法界也此皆无我而能
 然既无我则外生外生则不可知其极尽
 矣故曰相忘以生无所终穷斯三人可谓
 通达而无碍也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
贡往待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
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
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
卷六 第 10a 页 0504-022.png
 常人以死为丧真故悲哀而已矣至人以
 死为反真故无悲哀而已矣无悲哀则编
 曲鼓琴不足以怪也子贡何必问之欤
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子贡反以告
孔子曰彼何人者邪脩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彼何人者邪
 礼者忠信之薄而凡常之桎梏也常人拘
 执而务相为誇尚故得其薄而不得其厚
 知其外而不知其意至人达观而屈伸动
 静处其厚语默言笑知其意岂务屑屑而
卷六 第 10b 页 0504-023.png
 拘执欤此子贡责孟子反子琴张之礼而
 宜乎二人反笑其不知礼意也故曰是恶
 知礼意
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
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
 游方之外者所谓不入于形器也游方之
 内者所谓入于形器也及仲尼之道至大
 而亦不可以形器拘流则行不以已而其
 言使中人之可行此所以有游方内之言
 也游方之内则比于拔俗洁身绝世无拘
卷六 第 11a 页 0504-024.png
 之人则为陋矣故曰丘则陋矣
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
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𤴯溃痈夫若
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
于同体亡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
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道遥乎无为之
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
之耳目哉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曰丘
天之戮民也虽然吾与汝共之
 夫至人者与造化同功而冥运于天地之
卷六 第 11b 页 0504-025.png
 间以生为外物以死为复真生不求其始
 而死不知其终异物非我之所异而我非
 异物之所殊旷然两忘而俱非我有内寓
 六骸而外象耳目周流无极而莫穷本始
 超然游六虚之外而寂然处真空之内岂
 务拘执于礼法而骇凡常之闻见乎故曰
 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
 之耳目哉然而至人之如此者达乎性命
 之理而非有所依著也子贡不知而复问
 其何方之依宜乎仲尼答之以丘天之戮
卷六 第 12a 页 0504-026.png
 民吾与汝共之也夫所谓天之戮民者安
 天之命而以礼自拘也夫安天之命则至
 命也以礼自拘则尽性也此仲尼之所以
 圣者欤
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
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
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
乎道术
 道无不在而无有所拘傥适其理则生可
 自定由鱼之在池则亦可以生何必泳海
卷六 第 12b 页 0504-027.png
 而方生也故曰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
 然水者鱼之所适也道者人之所依也鱼
 适于水而能忘水则其性所以存存也人
 依于道而忘于道则其生所以生生也故
 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
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
小人也
 圣人无我而与物齐谐安俟独侔于天也
 方外之士介然拔俗而与物不耦所以独
卷六 第 13a 页 0504-028.png
 侔于天也独侔于天则是人之君子矣若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者所谓人之君子
 欤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
 之小人也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
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丧盖鲁国
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一怪之仲尼
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
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
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
卷六 第 13b 页 0504-029.png
其所不知之化己乎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
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吾特与汝其梦未始
觉者邪
 至人忘生死之极达聚散之常生不为之
 乐而死不为之悲故孟孙才之母死其哭
 无涕其心不戚其居丧不哀者尽于反真
 之理而不戚不哀此所以得名于鲁国也
 颜回徒见其外而未得其内故曰回一怪
 之仲尼能得其内而又见其外故曰尽之
 矣进于知者夫能尽反真之理矣盖能取
卷六 第 14a 页 0504-030.png
 于道也故曰已有所简矣能取于道则魄
 然无己而吾非我有其生死先后化与不
 化不知其所然与之俱往俱来此孟孙氏
 能于梦寐之中而自觉仲尼所以称己与
 颜回不及矣故曰吾与汝其梦未始觉者
 耶
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孟
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
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
 有骇形者所谓人哭亦哭也无损心者所
卷六 第 14b 页 0504-031.png
 谓不戚不哀也有旦宅者所谓以形为旅
 寄也无死情者所谓不徇适去也如此则
 物非我异身非我有故曰庸讵知吾所谓
 吾之乎
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
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
 梦为鸟者必飞梦为鱼者必潜此理势之
 自然也故曰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
 鱼而没于渊夫梦之与觉生之与死混然
 一致而皆为真空何足哀乐于其间也故
卷六 第 15a 页 0504-032.png
曰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
 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
 造适者非勉力而真为也献笑者非乐然
 后笑也笑者至也排者去也非真为则出
 于强故不及至而止矣故曰造适不及笑
 非乐笑则亦出于强故不及去而自止矣
 故曰献笑不及排孟孙才之哭泣何异造
 适献笑乎
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生人者安于暂往忘于己化适于高远侔
卷六 第 15b 页 0504-033.png
 于上天明于一致故曰安排而化去乃入
 于寥天一夫生死之变至大矣而达者了
 之而不以为大当其生则为时当其去则
 能顺窈然无意于其间也然子反琴之歌
 曲与庄子鼓盆之意同孟孙才之哭泣与
 秦失三号之意同此皆至人之所为非圣
 人不能知之矣
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意而子
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许由
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川
卷六 第 16a 页 0504-034.png
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
之涂乎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许由
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
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意而子曰夫无
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
皆在垆棰之间耳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
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许由
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
师乎𩐎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
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彫众形而
卷六 第 16b 页 0504-035.png
不为巧此所游已
 意而子者无意也许由者无为也以无意
 而对无为其于道也为得矣此庄子所以
 托言二子之答问矣夫仁义者道之迹是
 非者智之端浑而内冥则皆不出于道散
 而外著则未能免其累意而子言尧使其
 服仁义言是非者所谓散道而外著也焉
 能免累而止止欤此许由所以有黥劓之
 言而又曰汝游夫淫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然意而子虽云无意而由有心焉是以未
卷六 第 17a 页 0504-036.png
 乐尽道之妙壶而止愿游其藩傍也故曰
 愿游于其藩游于其藩者则有时而止此
 许由所以引其师而复谕之也夫𩐎万物
 而不为义泽万世而不为仁者其道浑而
 为一也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者其出归于
 无极也覆载天地彫刻众形而不为巧者
 化而不涉为之之迹也此皆无心之所致
 无心者乘物以游心而无所不至也故曰
 此所游己许由之师可谓大宗师庄子所
 以托言于终也故意而子无庄据梁者皆
卷六 第 17b 页 0504-037.png
 庄子制名而寓意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
矣曰可矣犹未也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
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它日复
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
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枝体黜聪明离形
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
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

 仲尼者无我也颜回者克己也以克己而
卷六 第 18a 页 0504-038.png
 师无我则其进所以终至于无我此庄子
 所以言颜回始忘仁义次忘礼乐而终至
 于坐忘坐忘者无我而无所不忘而前所
 谓未始有回是也夫无我者天地万物之
 所宗师也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
病矣里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
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
而趋举其诗焉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
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
卷六 第 18b 页 0504-039.png
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
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
者命也夫
 至人者一委于命而无累于物故富贵贫
 贱生死之变窈然尽忘而不介于胸中此
 子桑贫而以言其命也故曰命也夫夫庄
 子作大宗师之篇而始言其知天次言其
 知人而终言其委命者盖明能知天则所
 谓穷理也能知人则所谓尽性也能委命
 则所谓至命也穷理尽性而至于命此所
卷六 第 19a 页 0504-040.png
 以为大宗师也故终之以命焉此庄子之
 为书篇之始终皆有次序也学者宜求其
 意焉
   应帝王篇
 天出德而入道入道而尽妙此物之所以
 同归而宗师也物之所同归则应可以为
 帝王此庄子作应帝王之篇而次于大宗
 师也
齧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齧缺因跃而
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
卷六 第 19b 页 0504-041.png

 帝王之道在于无为无为则无迹无迹则
 不可言此王倪所以不答齧缺之问也夫
 齧缺者道不全之称也王倪者王道之本
 也以其知道之不全而不得不问以其得
 道之端本而言不知不知者深知也然齧
 缺遽悟王倪不知之意而爵跃大喜而退
 以告蒲衣子蒲衣子遂与言其无为之妙
 也夫无为者道之真而庄子故于篇首而
 言之
卷六 第 20a 页 0504-042.png
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
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
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
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泰氏虞氏均为无为然虞氏不及泰氏者
 非道之所以不同以其时变之异耳夫泰
 氏之世任其自然万物齐慧而无彼我异
 同之辩故曰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
 为马一以己为牛不知而所以交孚自得
 而所以内直故曰其知情信其德甚真好
卷六 第 20b 页 0504-043.png
 恶俱泯而出于是非之域故曰而未始入
 于非人夫如此者时之然也虞氏之世治
 有使然物我自殊而有彼我异同之辩非
 仁不足以齐之故曰其由藏仁以要人亦
 得人矣得于人者好恶所以形而入于是
 非之域故曰而未始出于非人夫如此者
 亦时之然也故以道观之则焉有不及以
 时言之则小有不同蒲衣子欲极言无为
 之妙而所以以虞氏不及泰氏也
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
卷六 第 21a 页 0504-044.png
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
敢不听而化诸狂接舆曰是欺德也其于治
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夫圣人
之治也治外乎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
已矣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
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

 肩吾接舆所称之意已解于逍遥篇曰中
 始者此亦庄子制名寓意也经常也常者
 久也久于其道则天下化成故曰以已出
卷六 第 21b 页 0504-045.png
 经式用也用者庸也寓诸庸而无不当故
 曰式义度人如此则本末兼全而内外俱
 治矣夫帝王之道无为为本而有为为末
 无为有为均是至妙任之各以时也接舆
 知本而不知末知无而不知有所以有圣
 人治外乎之言也又引鸟鼠二虫而明于
 无为夫鸟之飞鼠之穴者此自然也有矰
 弋熏凿之害而然后其飞高至于天而其
 穴必在神丘之下此使然也自然者无为
 而使然者有为有为亦不出于飞穴之外
卷六 第 22a 页 0504-046.png
 也接舆自言于本末而不识本末矣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
问焉曰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
何问之不预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
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
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
感予之心为
 天根者老子所谓是为天地根是也无名
 者老子所谓无名天地之始是也为天地
 根又为天地始此道之所以至妙也庄子
卷六 第 22b 页 0504-047.png
 制二子之名而取其意夫无名必至于有
 名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曰子方将与造物
 者为人乘莽眇之鸟者言其轻举而不更
 驾也出六极之外者言不入于形器也游
 无何有之乡者言人真空之奥也处圹垠
 之野者言居无尽之外也此则无为无心
 而天下自治矣故曰汝又何舁以治天下
 感子之心为此所以足为帝王矣
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
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阳子居见
卷六 第 23a 页 0504-048.png
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彊梁物彻疏明学道
不勌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
也胥易技系劳形休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
来田猿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
明王乎
 夫接舆者止知无为也天根者止知有为
 也知无为者不得不谕以有为故肩吾答
 接舆以出已式义之言也知有为者不得
 不谕之以无为此无名复答天根以游心
 合气之言也夫游心者汎然自得而复于
卷六 第 23b 页 0504-049.png
 至静也故曰游心于淡合气者其息深深
 而归于至虚也故曰合气于漠虚静无为
 而又能与物不迕而不背公此天下之所
 以自治也故曰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
 天下治矣
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
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
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
无有者也
 阳子居者亦庄子制名寓意也问明王之
卷六 第 24a 页 0504-050.png
 道者是问帝王之道也夫明王之所为功
 及天下而身不居赡足万物而下不知处
 乎至妙而任乎无为此所以为明王之道
 也岂以疏明不勌而为之欤此阳子居未
 为知道之本末也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
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
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
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
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
卷六 第 24b 页 0504-051.png
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
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
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
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
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
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
机也尝又与来明曰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
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
有生矣吾见其社权矣列子入以告壶子壶
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
卷六 第 25a 页 0504-052.png
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
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斋吾
无得而相焉试斋且复相之列子入以告壶
子壶子曰吾向示之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
衡气机也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
水之审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
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
矣已失矣吾不及已壶子曰向吾示之以未
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
卷六 第 25b 页 0504-053.png
以为茅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
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
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
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夫侔于天地同于造化者帝王之道也帝
 王之道出于无为之际而运于心术之间
 其妙所以入无方之神而其徼所以出至
 虚之域冥诸内以忘其外潜其神以丧其
 形千变万化而不可测矣若壶子之所变
 本于无为而入于无方虚静杳寂而忘外
卷六 第 26a 页 0504-054.png
 丧形此神巫之不能相也夫郑巫者所谓
 人知其神而不神也壶子者所谓人不知
 其神而入神也夫庄子言帝王之道而所
 以言及于神者以帝王之道入神则方尽
 于妙也故引壶子之事而明之言其如此
 则方可为帝王也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
尽无穷而游无眹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
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
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卷六 第 26b 页 0504-055.png
 无为名尸者任其自然而名正也无为谋
 府者寂然不动而无思也无为事任者汎
 然无系而不役于物也无为智王者藏其
 天真而不用机心也体尽无穷者不求其
 终也而游无眹者不显其迹也尽其所受
 乎天者至命也而无见得者无得而无丧
 也亦虚而已者道至此而极于真空也夫
 至虚而极于真空者物来则应事至则辨
 所以胜物而物莫能伤矣故曰至人之用
 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
卷六 第 27a 页 0504-056.png
 不伤夫帝王之道极妙之如此故于终篇
 而言之也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
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
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
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
窍七日而浑沌死
 夫无乎不在无有不至体之而不见其体
 用之而不见其用天下万物由之而不能
 知之者道也道无方也无体也无为也无
卷六 第 27b 页 0504-057.png
 名也有方则有体有为则有名名立则道
 之所以不全此庄子所以有南北中央帝
 之言也夫南北言其方也帝者况其体也
 相遇喻其为也倏忽浑沌言其名也此寓
 言道散而不全也道既散而浑合者亦不
 复完故曰七日而浑沌死夫浑沌者言其
 道合而一致得其妙者足以逍遥足以齐
 物足以养生足以经世足以充德足以为
 宗师而冥然无方无体也至于足以为帝
 王则是道之所以散而有为有名也有为
卷六 第 28a 页 0504-058.png
 有名则道岂复合而浑欤此所以终言浑
 沌之死也七日者七篇之数也此庄子尽
 道于内篇之七也夫内篇者皆性与天道
 圣人之事而非浅见得以知之矣然终之
 于帝王篇者以帝者圣之馀而王则外而
 已矣是以终之焉



南华真经新传卷之六
卷六 第 28b 页 0504-05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