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男 世昌 编辑)
 记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1H 页
止庵记
吾邻。有措大申大圭氏。以田师之言。求诗记于余。余以文薾辞不获。谨按覆鼎山支服。南蟠数里。稍西折为绿磻岘。又穹窿斗起。别作峰者。即白莲山也。去京都未十里。河城公主坟茔在焉。护茔为愿刹者净土寺也。栋宇精致。泡湢有裕。虽咫尺红尘。而无红尘之杂。山高水清。允符所谓名者。余尝扈驾西郊。道经山下。仰见碧瓦参差于树林间。思惟登陟之而末由已。至今心常往来乎其间。今承上人之请。虽不陟其地。而知其为胜区。虽不见上人。而知非寻常人也。山得郊而止。寺得山而止。上人得山与寺。而又能知所止。夫黄鸟。微物也。至山丘岑蔚之处。而得其所当止。圣人以况人之能止其善。上人之室。虚而生白。吉祥止而外物不能动其心。所谓止者何也。不过曰善而已。人孰无亲无兄。孰无舆儓仆从。以事佛之心事吾亲。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1L 页
则当止于孝。以事佛之心事吾兄。则当止于悌。以济众生之心济吾民。则当止于慈。吾以之日用人伦事物之际。无适不然。夫孝悌慈。吾圣人之所能尽也。师亦不失此心。能守而能止于善。是亦吾徒耳。何必山在高。身深入。絮沾泥而不动。乌巢肩而不知。然后谓之能止欤。余则不善知止者也。徒知止乎功名。而不知止乎道德。一则愧乎吾徒。一则愧乎上人。瞻望云山。不胜恋恋之怀。而书文以归之。
无住轩记
有释敏文。因柳氏子。以其所居之室。求名于余。且欲得记而扁之。余于师。未尝有一日之雅。何由知性行之善否。然听柳之言而已知其为人矣。师于己酉岁中教宗大选。夫教宗。依我文武试。讲其徒华严经三十卷。取三十人。师一举。特冠乎三十人之首。非深知释教而邃于内典者。何能如是。其徒景仰。如我试人之敬壮元。荣矣哉。其荣大矣而师不以为荣。不慕名与利。去宗门而云游于方外。今则住文义县之石岩寺。寺在荆江上。山水清美。而朝夕岩姿壑态。有无穷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2H 页
之趣。师乐而居之有年矣。余惟曰。师之居真胜矣。师之心信乐矣。然其居有时而厌。其乐有时而尽。则又将飞锡而他逝矣。然则其来未尝来也。其去未尝去也。其住非住。而无住为真住也。何以言之。身虽在室。而万亿恒沙皆在我轩。百千众生皆在我心。由吾方寸而散诸万物。何尝有住着于一榻。拘碍于一隅。固当以太虚为家。以无何有为乡。视所居所处犹蘧庐也。八纮之远。犹我户我闼也。熙熙然休休然。其处之若浮。其行之若游。物不得以诱之。俗不得以变之。然后道即我。我即道。道与我相与为一。其入不二法门。何难乎。请名轩曰无住。师又善棋。昔惠远爱马而常畜之。智永草书。为天下所宝。一行之棋。称天下无敌手。夫书棋与马非关于禅性。而未免有伎俩之偏。然此三人皆上性之人。能守大智。而其馀技不能益损乎其真。则师之善棋。何害于理。是亦人所难也。故于篇终及之。
水镜堂记
人有称智敏师之德曰。为人敦方信厚。虽方袍髡顶。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2L 页
与吾人异。其心与吾人在世者无异。深于内典。能白其业。又能多读儒书。知仁义彝伦之说。聚学者于堂。以教诲不倦为己任。凡人有急。皆匍匐往救。其有经过相访者。无不挽留而饮食之。笃尽其意。然后乃已。若然则虽谓之吾儒。亦可也。今者自其乡伻人。请堂名于余。余惟子之学问高也。精神粹也。不赖余言而裕如也。其居文义县之石岩寺。亦佳境也。境虽而佳与云山深窟有异焉。则恐师胸中水镜。有时而蒙暗。故以水镜名堂。而演其说曰。物之至清者莫如水也。至明者莫如镜也。夫水性本清。而浊者非性。镜性本明。而物莫逃形。如或泥杂之尘蔽之。而清明乱焉。则其本性安在。然虽浊而湜湜之性犹在。虽昏而昭昭之质未亏。能静而不撼。磨而不已则其变而复其性。岂有难哉。惟善是识。虚灵洞澈者如如不动。如水之清。清以洒人。而沾及无边。如镜之明。明以照物。而普昭群汇。人之饮者涤除烦恼。人之见者刮去罪鄣。其利益众生。岂不美哉。其次。已浊而还清。已昏而复明。其用力方便。在我敏以求之耳。师能体此意。而能守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3H 页
之。外物虽撄。而吾之心不扰。吾之水镜不泯。而吾之清明不乱也。然则非徒升堂于释氏之道。亦可与语吾儒之道也。
三龟亭记
上舍金世卿氏以其乡丰山县三龟亭之状。求记于余。谨按丰山为安东府属县。县西五里许有村。曰金山村。东二十步许有峰。曰东吴。其高仅六七丈。亭跨峰头。东西南皆距海。厥势敞豁。眺望无际。亭南有大川。曰曲江。即洛水也。有潭曰马螺。潭上绝壁赑屃。高可万丈。江上长林。连亘十里馀。亭北又有山。曰鹤驾。有双溪出自山间来入于洛。其会水处为屏潭。或称花川。其峰又有石壁千馀丈。曰屏壁。双溪北有奇岩。曰鹏岩。溪两傍有栗树千馀株。层翠纷敷。亭下有稻塍麦垄。春则绿发丰茸。秋则黄云䆉稏。真奇胜之地也。花山为金氏本贯。金为朝中巨阀。而其外祖权相国齐平公。有盛名于朝。权氏即其女也。年八十有八。其子永铨,永锤,永铢等。皆为近邑守令。极其奉养。又构此亭。以为晨夕游憩之所。亭基有三石。形如伏龟。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3L 页
故以三龟名之。每当良辰吉日。扶舆升亭。莱衣彩服。辉映前后。满亭兰玉。森森列侍。萱闱含饴而悦豫。其为乐。可胜既哉。大抵世人。有其居。不得其胜。有其胜。不得其乐。而今则地得其胜。人得其贤。亲又得其寿。众美俱备。岂非积善毓庆之所致。夫生之寿者莫如龟。物之固者莫如石。人子之欲亲之寿。如龟之永。如石之固。人人之所愿。自玆以后。至于曾玄。自曾玄至于仍云之远。使各奉其亲。如今之所为。世世而勿替。则乡为寿乡。人为寿民。而当留美于青史矣。若余者。虽有桑梓微区。而缚于名缰。无由退老。而且灵根已邈。具尔多丧。虽有五鼎之荣。而欲为子路之负米。终不可得则尤羡夫金氏之诸贤能奉其亲而娱乐之也。
镇南楼记
湖南五十馀州。惟全为钜府。百济甄氏之旧都。而我圣朝璿源所肇之墟。襟喉南服。万家阛阓。人物骈阗。人之南辕往来者必出此路。玺节蜂午。书檄交驰。抚御之劳。功倍他邑。故朝廷重其任而难其人。夫莅民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4H 页
之政。犹工之攻木。得于心而应于手。则自得巧而成器不难。不善斲之者。血指汗颜。而终不得有成也。李公堪以舆望来尹是府。体正心清。方严简遫。以父母之道理民。以君臣之义驭吏。旬月之间。治化大行。事之委靡者办集。吏之奸猾者良善。疮痍举皆苏息。呻吟化为讴歌。而一境之人。皆安堵而无虞矣。客馆之后。有楼隐映于林木间。岁月既久。风雨侵蚀。栋宇欹倾。将至废坠。监司郑公叔墀与公登楼徙倚。慨然有改构之志。不烦民而役力足。不费财而饩食裕。于是。楹桷之摧垫者易之。丹垩之陀剥者鲜之。因其旧制。增加贲饰。剔其菑翳。使之疏畅。老柏倚庭而偃蹇。巨竹环阶而挺立。月出有筛金之色。风来有灵籁之响。层翠纷敷。檐楹飞舞。庭除显敞。阴阴沈沈。望之益严。众宾之集。樽俎揖让之际。恢恢乎有馀地。然后知公之用力甚悉。而自与大府为宜也。今有言者曰。任字牧者。必先惩奸慝而辑黎庶。楼之建不建。实无关于政治。是不知本末先后之序也。昔子产治郑。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沟洫。庐井有伍。又能脩客馆。固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4L 页
垣墉而高闬闳。故宾至如归。而郑遂大治。今公之涖府。吏怵而民怀。法立而敞祛。既立其大者。而又于毫毛小事。无不备举。楼台馆廨。以次缮修。其所以尊使命而庇徒旅者。无所不至。然则政之大者孰逾于此。而其治即子产之治也。噫。此邑得楼而益壮。此楼因公而益固。而全之美名。将流远于后。后之颂君遗爱。立为生祠者。其不在玆乎。今之守令。务营己私。不为公家之利。任僻陋而不修公廨者。非徒公之罪人。抑亦子产之罪人也。通判丁侯三山。勤谨有声称。副公而赞成善治。全民之福。其可既耶。是亦不可不书也。
济南楼记
吾友李公伯胜。尹全之三年。求镇南,济南二楼记于余。余足不到其地。目不见其景。而侯谓余记之。余为公记之。心与眼相矛盾。不几于捕风捉月之无其验乎。昔。韩昌黎不见滕王阁而作其记。徒叙岁月而光景则不之及焉。今余之作。其类是欤。谨按伻来之书。而为之说曰。楼在州城南门外。不知何时所构。牧老曾留咏。而洪公汝方重修焉。年代绵邈。委靡而莫之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5H 页
举者已久。安公琛按节南陲。睹斯楼而有修复之志。瓜期奄至。终不得遂。今公之来。承安公付属之勤。请于监司。鸠财募匠。一新其制而增饰之。又筑墙垣。缭绕属于城门。然后州之形势壮。而楼之景概尤胜。大川出自上谷。沄沄经于楼下。其西北。叠石为堰。以防水之决齧。其外群山环列。如拱如揖。万景台倒影于镜面。猉麟峰耸翠于东腢。田畴绣错。闾阎栉比。晨昏烟火掩霭于树林之间。茫茫大野。眼界空阔。登之者心广神怡。而其兴无穷矣。大抵游之适有二。奥如也。旷如也。若夫邀会众宾。献酬交错。秉烛娱夜。礼以将事。此则宜于镇南楼之奥也。至于凭栏纵体。俯仰天壤。陶写性灵。导宣湮郁。此则宜于济南楼之旷也。州之人物殷富。礼文繁缛。诉牒倥偬。左指右挥。无暇应接。一朝登斯楼也。则人之杂还者无限。物之森布者无穷。有触于目。无不动乎其心。千夫畚锸。辛勤农事者。租税先八公家。十亩桑柘。劬劳蚕绩者。丝帛先归闾右。渔者钓而不能自食。牧者秣而不能自骑。负者戴者。伛偻而往来者。无非谋于衣食。饥者思欲哺之。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5L 页
寒者思欲衣之。困苦者思欲休息之。视民之不宁。如疾痛之在乃身。以此措之于治。则其济南民之心。与龚黄之治无以异。其有补于政教。夫岂少哉。
监察厅壁书记
国之有台府。犹人之有耳目。耳司听而目司明。然吾之聪不能察微。吾之明不能烛远。则当取人之聪明以为聪明。是故。元首虽尊。必资乎耳目。而耳目之官。所以翊元首而勉辅者也。今宪府长官凡六人。大司宪。即古之御史大夫之职。执义。即古中丞之职。掌令持平。即古治书侍御史之职。谏正君过而献替之。纠覈百僚而进退之。其任大矣。其下监察二十四员。即古监察御史里行之职。为府属官。各掌其务。如朝觐赴京,朝廷礼会,帑库出纳,祠祭,科试等事。无不往参。擿发奸蠹。绳纠非违。风声所到。人皆缩恧而知畏。其所以防僣滥而窒其源者至矣。其或有奸而不能擿。有违而不能纠。旅进旅退。含糊淟涊。备员而苟禄则其坠废职事。孰大于是。铨曹亦必选有门地物望者而注之。如非其人。台中驳而去之。故人皆重惜名器。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6H 页
咸遵礼教。不敢有泛驾之志。僚友之中。亲爱箴警。不啻弟兄。非他碌碌庶官之比也。壬戌月日。宋君諴,柳君房。偶会朴君晋卿之第。持平柳君应龙适过焉。房之言曰。骢马契轴尚矣。然与其各分其轴。藏之私箧。曷若造大轴挂诸本房。以为永世观览。持平曰诺。即贻造轴之资若干。内外房议定。使梁君浻主其事。诸先生闻之。争相乐助。轴既成。会尹君承柳之第而落之。伻求记文于伣。伣以芜拙辞。不获。乃曰。监察名为台官。而无听讼弹人之任。分往群司。虽烦簿书。还来本府。寂然无事。实清要之地也。今也朝廷清明。方隅宁谥。 圣上恭已端冕。广辟四门。聪无不闻。明无不照。庶官百执事皆得其人。而无废举。为耳目之官者。无所裨乎聪明。而反得以无事。诸君当太平之时。作太平之会。团栾杯酒之间。风流气槩。倾乎一世。相与欲图不朽。摹写绘形。兼录姓名。以挂于壁。使后之览斯书者。仰长官厅之深严。则知霜威之不可犯。睹本房之胜集。则乐其旧俗遗风。歆艳叹慕之者。弥远而不替矣。岂偶然哉。若伣者。滥承遭遇。再长宪府。未得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6L 页
参名于本房。其所恨孰大于此。
清风楼记
环京都三十七邑。惟广为雄藩。山川奇秀。境壤辽夐。居民稠栉。人物殷富。英雄将相。其出无穷。又当歧路四达之墟。使节旁午。轮蹄交骛。其储峙供亿。视他邑十倍。且密迩于京。治之善否。朝夕必闻。若非文武才略。清廉肃下。明惠公直者。不能有所为。故能副此职者。实难其人。龚,黄之治。罕有闻也。今李侯钧治随州六载。政居第一。以最迁。未几。又出牧于广。治广一依治随。其为政如工之攻木。得于手应于心。盘根错节。大理小脉。莫不迎刃而解。奸胥黠吏。畏如神明。不敢有欺之之心。由是号令不阁。而德泽深入于民。污莱化为膏沃。悬鹑化为䊵裤。闾里晏然。无一物不获其所者矣。一日。顾谓左右曰。此州客馆。创于丽时。经历岁月之久。栋宇倾欹而莫支。丹艧陊剥而莫章。余心欿然不宁者久矣。盍新规制以图不朽。通判延君井洁赞而成之。不劳鼛鼓之召。人争趋役。于是大构东楼。其馀轩宇。以此修整。凡二十有馀间。权与于二月。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7H 页
至六月竣事。大厅轮奂鲜明。使人俨然。望之不敢亵礼亏敬。上下廊庑穆然清邃。閒房密室各随其宜。楼在弘庭群树之閒。登斯楼则清风满襟。飘然有列御寇驭风之意。故因旧额而名之曰清风。盖人之当此清者。足以祛炎燠而宣湮郁。民之饮此风者。足以解其愠而阜其财。楼之取名。深有意也。且州之学校颓废。无泡舍马厩。又无垣防。去岁。已增修而完葺之矣。今又举此大事。役不重敛不烦。无虚美无侈饰。不数月。克底厥功。百年坠典。一朝修举。非雄才大手。何以至此。大抵今之任字牧者。不留心细务。苟延日月。专济已私。惟恐不及。视官舍如视逆旅。任僻陋而不敢有所措置。诚可笑也。公孙侨。郑之贤大夫也。以君子之道四者。治其国。又能修治客馆。夫所以美客馆者。所以敬宾客也。敬王室也。当时夫子称之。以至今青史留为美谈。今侯之政。一从子产之所为。而其劳心抚民。又出于其右则赐金增秩。应不远矣。迩判承顺侯志。与之共力。治人决务。绰有佳誉。是亦不可不书也。壬戌七月既望。记。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7L 页
仁川府乡校重修记
李侯承元守仁之三载。邑无弊政。政皆得宜。黎庶敉宁。治化大洽。乃询治化之本专在于学校。常时祀事。必先谨毖。顾其馆宇营建岁久。多至摧仆。于是葺而新之。监司卢相国公弼佐助其费。修举废坠。南廊四间。西斋四间。正厨四间。皆得缔构。儒生父老欣欢惑叹。思欲扬侯之德。以记颠末。余惟夫子之道大矣。极天地亘古今而长存。大而朝廷上下君臣之分。小而闾巷彝伦孝友之性。无一不得其所。而安于衽席之上者。伊谁之力也。间有颛愚之民。不深灼是理。多惑于异端之说。浮屠琳宇。争崇奉而贲饰之。至于列郡学舍。鞠为茂草而不知恤。其来已久。今我 殿下以尧舜之明。抚唐虞之治。斥去邪术。尊崇正道。数年之间。人皆去释氏而从夫子之教。中外晏然。四方妥帖。文质彬彬之盛。夐古无比。而仁之人。又得贤侯留心于学。先立根本。谭礼乐而陶民。敦教化而阜俗。而蜀之文翁。不得专美于前矣。齐。大国也。太公之所亲理也。而其治化不能肩于鲁国者。以齐人重鱼盐而轻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8H 页
礼义之所致也。今仁虽去京甚迩。而僻在一隅。西枕沧海。人所利者熬盐。所欲者网鱼。罕有横经抱牍者。今则人人谈诗书。户户知礼让。以弹丸区地。为三十七邑之称首。则齐变至鲁。鲁变至道。将不在于玆欤。然则今之仁民。非昔之仁民也。今之太守。非昔之太守也。太守视民如子。民视太守如父母。他日攀车截镫者。非侯而谁。为立生祠者。非侯而谁。当于古之人求矣。
平丘驿记
国之有馆舍。古也。先王之制。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所以待朝聘王人。礼无阙而防无虞。此商旅所以愿出于其逢也。自先王之教之不行。国家辞命之日繁。轮蹄交辏于逵路。而邮驿独先受其苦。尝读孙樵褒城驿记。褒城控二节度治所。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朝去暮来。宁有顾惜心。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凡所以污破室庐。麋毁器用无不至。官小者。虽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驿曹八九辈。虽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8L 页
以供亿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百人残缺。其言正中今之病。余意以为非独过客之罪。任其职者类非人也。乘肥驲。务厨养。苟延岁月。侵暴下人。凭营己私。视其栋宇。如秦视越瘠。曾不易一欀一桶。无毫丝补于公家者皆是也。今之平丘驿。与古之褒城无异。在京之东三十里许。东向原州。北接春川。皆连岭东西之境。又北连杨州。南底广州。当大路要冲之途。使华往来者多宿于此。室不能容。人不堪苦。支倾柱危。将有摧仆之患。辛酉二月。尹侯渍为察访。涖官之日。周而视之。慨然叹曰。此岂非任官者责欤。岂可坐视其废。而恝然不留意欤。其年三月。肇营备财陶瓦。改而构之。越明年壬戌春。竣工。于是馆舍房栊。以至廊庑厩库之处。咸得其宜。内外有严。上下有容。客至始忘归矣。噫。侯之所掌者马政也。既修马政。又兴钜役。需财于节用。聚民于召募。曾不侵迫督促。而皆乐趋事。不敢告劳。其悦以使民。可知矣。推此而以莅大邑。俾处剧任。则其游刃盘错。不劳馀力。侯之所进。其可量欤。侯。茂松世族。庬村先生之子。业儒博学。所交皆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9H 页
一时名卿俊士云。
梁文驿记
傍京都有三大路。曰良才道。南向岭,湖南。曰迎曙道。西向平安,黄海。达于帝京。曰平丘道。掌东北路。出东门三十里许。有绿杨驿。又三十里许。有安奇驿。又三十里许。有梁文驿。连丰田诸驿。以达于东北分。实北方之大途也。虽为永平县属驿。而相距十里馀。又前值大川。暑雨水涨。冱寒凝冰。人不得渡。多留连憩息于此。非徒商旅愁悴。抑有使华稽滞之时。顾馆宇倾仄垫隘。而少有入宿之者。厨饩不敷。驲骑不备。无以称过客之心。加以女真往来蜂午。稍不称意。又诟怒侵辱。举驿绎骚。鸟鼠四窜。而不敢出。由是驿非其驿。而人不堪其苦矣。辛亥春。以茂松尹侯为察访。下车之日。先点马籍。次视馆舍。进邮吏而语之曰。汝辈自祖先以来居此地。久为邮役。虽困于奔走。食土毛。蠲杂徭。养妻孥以庇衣食。皆君惠也。而不知任可乎。所当先者驲马也。而籍存而无马。所当修者馆舍也。而馆颓而不振。汝不得辞其罪矣。皆曰唯。于是马之瘠
虚白堂文集卷之五 第 459L 页
者养之。羸者易之。亡者补之。又且挦材于山。陶瓦于郊。缩食节用。广鸠人力。众手偕作。争务经营。先立大厅。以连东西轩。其下各有长廊。又建楼库。槩至马枥厨舍。皆改而构之。不用茅而被之以瓦。阅一岁而竣功已孱。人有寓宿之者悉皆安顿。数十年旷阙之事。一朝焕然皆新。若非侯用心之勤。奉上之忠。何至于此。其视州邑之宰欲娱过客。虚构楼观于山水间者。其事不侔矣。他日。受上赏增职秩。非侯而谁。若然则悬名于壁。垂耀无穷。使后人咸指而美之。非幸也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