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静庵先生续集附录卷之四 (自动笺注)
靜菴先生續集附錄卷之四
 記
  
靜菴先生墓表陰記
公元67年
皇明萬曆乙酉冬
縉紳韋布相與謀。
乃碑于先生神道
先生六十有七年也。
旣曰卽其墓。
不可無表
於是樹茲石。
刻之爵諡而止
載道顯德
則有碑文在。
嗚呼
碑固不足先生輕重
況復有待於此耶。
特後之人。
區區欲使樵牧者。
重識其所不敢近也。
原用戌坐辰向。
不及
詳錄之。
韓山後學山海
謹識
重修竹樹書院
東之偏且荒久。
箕子
人始人。
箕子之歿。
二千有餘年矣。
遺化幾盡索矣。
斯文幾盡熄矣。
天乃瞿然眷顧
遂生先生
振作之。
先生生而殉道自任
中廟勵治之日。
以朝夕啓沃
堯舜我君民爲己責。
奸孼傍伺。
搆織罔極
駭機一發
禍網滔天
竟竄于茲土。
不數月而賜死
嗚呼
先生被禍
先生不幸歟。
一國一世不幸歟。
先生不幸
一國一世不幸
一國一世不幸
乃我東千萬世無窮
公元1597年
不幸也。
始天之生先生
如有意於我東。
竟天之禍先生
亦有意於我東。
之者何意
而禍之者何意歟。
蒼蒼昧昧乎。
不可問而知者
非天歟。
苟天之佑我東。
展之以其才。
享之以其年。
則所漸者益深。
所化者益遠矣。
其爲治化
不達唐虞
不止於今無疑
非惟不克施。
使不得年。
非惟得年
使不得其死。
則環東土千里
慕而悲者何限
而竟謫于茲土。
竟歿于茲土。
則茲土之悲且慕。
不啻一國悲慕
旣悲而且慕。
築斯院以享之。
則斯院之築。
他州郡築院之可方。
鄕先生歿而可祭者比。
直與文宣之祀。
萬世而同血矣。
仁廟
克述先志
宣廟而痛滌其冤。
斯院之創。
有年紀
自火丁酉之亂。
廂廡齋廬
權創卑略。
無以肅祀妥靈者。
十五餘年。
任其蕪沒不振
曁我侯尹公燧。
臨民之初。
慨然右文爲事
思克重敞而未有遂。
余兄南平縣監趙公維韓。
面尹侯曰。
先生之院。
若是其陋仄。
非吾與君之羞乎。
君爲倅而我爲隣。
尙未克顯侈者。
人謂公何
人謂我何哉。
卽與通文道內。
搆工繕修
而南
公元1613年
平實幹之。
於是
傍州列邑。
靡不向風
委財以董其役。
而余之得靈邑也後。
不及豫於執事之列。
惟彼凡人下士
尙且悲慕先生
吾兄弟。
先生之姓孫。
向學悲慕之誠。
又出尋常萬萬者乎。
以主倅之勤。
南平幹而能助也。
不日而功訖。
蓋其背山面水。
紆餘敞赫者。
先生盛德遺澤
瞻前而在後也。
榮桷枅楣。
不侈不隘。
丹雘斸刻。
合規依度者。
先生威容動靜
無不中禮也。
樽彝罍勺。
籩鉶䇺簦。
各得其品者。
先生遺敎循序也。
濟濟多士
循除鞠躬
居常講習
祀節虔暢者。
先生之餘化感發也。
足以先生之德。
而沐先生之澤歟。
先生之敎。
而襲先生之化歟。
雖然先生之靈。
如水在地
無不往而無不屆。
則其感而興起者。
豈獨茲院之士而已
豈獨茲土之民而已乎。
萬曆四十一年八月▣日。
靈巖郡守趙纘韓。
記。
兩賢祠記(崔岦)
聖人
百世之師。
而有不能天下者。
位之謂也。
然今之天下
亦旣知尊之矣。
賢人
有功百世學者
不能容其身於一國者。
時之謂也。
然今
一國
亦或知慕之矣。
雖以天下皆知尊聖人
俎豆之習也。
絃誦之盛也。
莫如鄒魯之邦者。
其所近於其所過。
其所近於其所未過。
之者親於聞之者
之者親於聞不及者。
理則然也。
賢人聖人之道之澤。
不能小大淺深之差。
而過若存之處。
聞若見之人。
宜亦自有鄒魯焉。
煕之人。
知慕兩賢而祠之。
由是說也。
夫煕爲郡。
江界
國之僻裔也。
寒暄堂金先生
被謫燕山朝。
寓居三年
靜菴趙先生
間嘗自其大人魚川任所
從而處焉。
夫以金先生克復存養
眞知實踐之學。
趙先生天分過人
聞義勇往之資。
講論一室
不違終日
人見其相樂。
而不知其所爲樂
其爲郡之子弟也。
循循善誘
無所驟語。
要於有所開益而已
及於門墻者。
至今能言之。
其他襲聞而興起未已
向雖以破天荒
難爲力。
未遽見有嶄然成立
大抵向方
可與進已。
離乎其陋矣。
上年
家子東望
郞官出爲本郡守
若不樂其近邊者。
旣而聞郡之故。
欣然曰。
先生遺風餘響。
必有不亡者。
誠得其民可使親上死長。
而奚邊之恤。
因而勉之曰。
親上死長。
亦其長上有政之效也。
豈得易言哉。
汝固因其慕賢之心而篤焉。
可乎。
孩提之童。
無不知愛親而敬兄。
存其愛。
則孝不可勝用也。
存其敬。
則悌不可勝用也。
然而孝悌天下貴之行者
何哉。
鮮乎有以因其心而篤之故也。
煕之人。
知慕兩賢矣。
兩賢去世益遠。
祠亦益就於壤。
慕者之心。
得無益衰乎。
家語曰。
吾於紺裳。
宗廟之敬也。
甚矣。
思其人。
猶愛其樹。
尊其人。
必歌其道。
今欲因其慕賢之心而篤焉。
必也加意廟貌之事乎。
之郡周歲
而以新作兩賢祠。
幷其齊講之所成。
馳書告余。
余喜而又勉之曰。
廟貌果修矣。
然豈類作佛宇者。
土木丹雘爲功而已哉。
是必將復有事焉。
延有學以爲師。
有志以爲生。
書有藏焉
以居其業。
錢有本焉。
以息其廩。
瞻依之有其常。
饗祀之有其時
處而明己德。
先生心法
是守焉。
出而應時需。
朝家令式
是徇焉。
庶幾不昧精爽
莫我斁遺
蔚興材俊
于斯改覩。
雖曰不由夫祠之新。
不信也。
又孰曰親上死長之俗。
出於求仁喩義之外哉。
若其長者
有政之如何。
則汝或有聞。
而亦無待於他焉。
得不盡心乎哉
遂書此貽之。
以爲兩賢祠記。
四隱亭記(丁範祖)
四隱亭者。
文正公靜菴趙先生講道之所也。
亭在駒城之治翠鳳寶蓋兩山中。
峭壁層巖
淸川曲水之勝。
亭名四隱
耕於隱。
採於隱。
釣於隱。
游於隱。
先生之寓隱而樂者也。
中廟御極
側席求賢
勵精圖治
大有爲之志。
先生直道正學
遭遇聖辟。
訏謨日贊。
挽回三古己任
顧奚暇四隱爲樂哉。
自古
聖賢出處顯晦
何常之有。
隨時揭厲
於義而已
伊尹阿衡之重而告歸
周公叔父之親而明農
先生雖身處帷幄
志存經濟
遐擧之想。
未嘗一日丘壑
而況陰陽迭消。
理亂相乘
群奸傍伺。
駭機之發。
在朝夕。
先生卓識明智
豈不奉身而退。
不俟終日
感激主知。
眷顧宗祊
低徊未忍訣者。
北門之禍作矣。
先生有道義友三人
陰崖李公,宗人方隱,晦谷兄弟二公
是已。
先生休沐之暇。
三君子者。
講明經旨於四隱亭中
甚相樂也。
先生受禍
谷公以力救士流
亦及焉。
悲夫
隱而在下
君子之願。
與其朝躋顯要
陷坎穽。
隱約保身
故易曰。
天地閉賢人隱。
又曰。
遯世無悶
使先生不得優遊卒歲
遂隱居之樂。
而興受禍敗。
爲世所悲者。
氣數世運使然歟。
先生之卒。
已歷三百有餘年。
而亭亦隨廢。
先生九世孫國仁。
年代寢遠
悼先基之永墜。
迺與三君之子孫。
合議重創之。
旣成
屬範祖爲記。
進而致澤君民。
一變世道
退而讀書講學
樂而忘憂
是二者。
先生之志。
而卒之有遺恨焉。
先生之子孫者。
率德遵敎
在家在邦。
各盡其
克成先生未卒之志者。
蓋亦先生有望子孫者。
勉之哉。
謹書其語。
四隱亭記。
重修四隱亭記(閔鍾顯)
公元1519年
隱居以求其志。
行義以達其道。
聖人之論出處也。
然間有道未及行而厄於時
未及隱而罹於禍。
本朝己卯諸賢所値。
可謂悲夫
北門禍作。
一時諸賢。
騈首就戮
其或幸而得免。
亦且流離顚沛
以沒其世。
如巖霜一下
百卉不榮。
使斯民不復見三代之盛。
志士仁人
齎恨
無窮
若是者。
天也。
或者
以諸賢名太高。
進太早。
發太銳。
恨未能蓄德用晦
俟時而見。
夫豈以諸公之賢。
而智有所未周哉。
余讀陰崖李先生趙秀才書。
固知諸賢之志。
未始不在於隱也。
書稱靜菴趙先生,方隱,晦谷兄弟陰崖公。
爲道義契。
相得歡甚。
又以其邱墓田園相近也。
卜築漢南之龍仁。
名其亭曰四隱
蓋有取於耕釣採四者之樂。
終老計。
而亦以見四賢偕隱之志。
未幾
靜菴,晦谷。
次第遘禍
隱下世。
幷其詞章筆札
翳然無傳
陰崖最後
流寓湖縣
不克畢命
臨死恨。
獨是書在集中
敍述遊從
感念存沒
覽者涕下。
亭亦間廢
鞠爲荒草。
頃歲
諸賢後孫之居是邑者。
相與出力重新之。
塗以丹雘
書齋
僧舍以護焉。
工役旣完。
規模漸備。
仍屬余記其事。
余惟靜菴先生
正學群賢
陰崖德望朝野
晦谷,方隱。
靜菴四從
而見推甚盛。
不克進而大行於時
退猶將講明斯道。
以傳諸後。
而乃備經厄運
天禍人亡。
卽其朋儕盛衰之際。
上下往復
無不可悲
嗚呼
曷故焉。
蓋聞賢之爲敎也。
始於
事親敬長。
終於尊主庇民
輔之師友講習
仁義是秉。
道學是崇。
其於禍禍之來。
未嘗切切焉計較。
摧敗而名益隆。
湮鬱而道益彰。
家誦其言。
戶服其訓。
天理明。
人心淑。
則向之暫出行義者。
功化之盛。
如何哉。
始方隱在己卯前。
沈晦谷愚。
靜菴當朝
而卒不能致。
禍亦不及焉。
可謂隱者也。
易曰。
君子之道。
或出或處。
或默或語。
同心之言。
其臭如
心之同者。
未必其迹皆同也。
以方隱之不同
而求諸賢之所以異。
則異者。
不必異。
而同者。
固自如也。
後之人。
求觀諸賢之道。
不以迹而以心。
則其於四隱之義。
庶幾有發焉爾
亭在龍仁治南斗巖之上。
溪山之勝。
陰崖先墓。
不數里而近。
靜菴俎豆之享。
衣履之藏。
俱在是縣。
亭之重建也。
靜菴後孫國仁。
陰崖後孫斗演。
晦谷後孫弘述。
咸得其事。
其中弘述。
主張幹事
以終其役。
後之觀斯亭者。
亦知斯人有功也夫
謫廬遺墟碑閣重修
先祖弧矢杖屨之墟。
皆可碑而閣而寓慕焉。
恤恤惕惕焉。
腐心刺骨者。
爲甚焉。
嗚呼
公元1516年
尙忍言哉。
小子承先庥。
按節是邦。
綾之士人君珽煥。
以閣之歲久衰涴告。
亟圖改葺。
使君堇之。
凡幾月。
底于成。
先祖在謫于是也。
君之先學圃先生
左右之。
今是閣之修。
又出君。
嗚呼
亦可謂世其家者也。
幷書之。
以詔後承。
丙子孟春
十一世孫觀察使性敎。
敬書。
靜菴先生續集附錄卷之四
 詩
  
趙秀才(光祖小序楊煕止)
   秀才趙君。
人之子也。
年未二十。
慨然求道之志。
金大猷文學淵源
其魚鯉庭
轉往大猷之煕川謫所
摳衣請益之地。
要余一書紹介
余年來。
斷絶親舊往復久矣。
第其懇意不可孤。
書贈二句俚語
俾以持示大猷
大猷
無以爲載禍相餉否乎。
十七趙家秀。
三千弟子行。
慇懃求道志。
迢遞關西鄕。
敬次靜菴趙先生示韻(姜顯)
揩眼黃花夕。
論衿晧月辰。
枯棋停破局。
薄酒佳賓
暫喜歸靑峴。
難堪紫宸
時憂無進退
一任倂珂晨。
昔日黌齋樂。
今來澗石濱。
論詩神欲爽。
對榻氣猶新。
谷鳥黃爲貴。
沙鷗白易親。
何當携手去。
歲晩垂綸
白酒逢迎眼拭靑。
連宵情話一高亭。
氷玉淸標不俗
寸心惟喜喚惺惺
白日西江舍。
靑袍好箇人。
增山氣象
霜透劍精神
合席傾心久。
聯詩刮眼新。
從今期永好。
相訪豈嫌頻。
中述懷上靜菴先生(鄭義孫)
先生正學有何殃。
無路宣揚日月光。
掩蔽浮雲如可斷。
袖中三尺秋霜
丹月驛餞別靜菴赴謫(趙世求)
吾知孝直有今行。
諫札丁寧世情
雷礮豈知終日怒。
電幡猶照寸心明。
維鳩驛裏龍眠活。
徙鰐城邊馬步輕。
大丈夫身非寂寞
一時評叱亦殊榮
孝直喪車竹樹故山(朴祥)
不謂南臺紫衣
牛車草草故鄕歸。
他年地下逢處
莫話人間萬事非。
分手院前把手
怪君黃閣朱崖
朱崖黃閣分別
纔到九原無等差。
(分手院在光州南門外
靜菴謫綾城路次
○出訥齋集)
感興(馨遠)
東韓僻海外
偏幅數千里
檀君肇開國。
箕子乃傳祀。
侵伐三邦
荒蒙嗤麗氏。
聖朝文運
群賢出乎類。
卓哉文正公
發強剛毅
篤敬義功
且興堯舜理。
北門一夜開。
邦國殄瘁
天意竟難知。
志士而已
公元1545年
嘉靖乙巳
與居館諸生上章
請復靜菴先生官爵
且有詩曰。
(姜公憲)
公元1519年
己卯年今久。
萬民痛若饑。
兇威會已酷。
淸議此猶遲。
世道將回泰。
天心可有爲。
君看伸雪典。
恩綍下彤墀
譯士庭蘭
(貞愍公曾孫)道己卯事甚詳。
崔岦
傷心己卯是何年。
國脈因之一苶然
自古亦多邪忌正。
當時能使聖疑賢。
淵源足徵儒先錄。
芟刈堪驚黨籍編。
家傳分明渠更記。
話闌落月在床邊。
道峯書院(崔岦)
榮辱新規與舊基。
道峯終覺設名奇。
巖巖秀色當空聳。
活活寒泉不暫衰。
揭妥前賢陟降
藏修後學謹微危。
幔亭異跡精舍
今見吾東一武夷
道峯書院(宋時烈)
蒼崖削立洞門開。
澗水潺湲幾曲回。
堯舜君民當世志。
廟前空有後人來。
竹樹尋院日感成一律(趙正萬)
先生名節巍巍
此地經過意轉哀。
一境人民舊廟
千秋日照空臺。
蘭華不發離騷怨。
竹樹猶疑杖屨來。
回首考巖同出處。
精靈泉下追陪
趙使君(正萬)尋院韻(權尙)
魁衡在仰泰山嵬。
千里東韓不盡哀。
堯舜君民違聖世
程朱事業泉臺
忠賢何罪斯文厄。
天地無情否運來。
楚地重吟天日句。
雲車風馬想頻陪。
深谷書院揭板韻(李縡)
不覩先生貌。
須知天地心。
可憐種樹
上竦下無陰。
深谷書院(成永愚)
種樹仍成院。
先生可知
唐虞不見
孔孟何爲
道學中水
風雲壁上詩。
客來愁日暮
門外多岐
靜菴先生續集附錄卷之四
 贊
  
靜菴先生贊(李鎭赫)
謙虛爲基。
積累善養。
如曾斯篤。
惟朱是仰。
大德功深。
至敎施普。
海東日星
嶺表鄒魯
不厭高。
水樂其深。
歌詠考槃
進學存心
有德有言
有味有馥。
純粹敬愼
布帛菽粟
思皇生國。
天賦粹精。
道明敎。
霸黜王程
俄頃之化。
百世仁歸。
山高水長
蘭馥月輝
正氣如山岳。
精忠毀誣
當仁克復
何世非唐虞
矧茲隣尤老。
益知道不孤。
吾東千載下。
孰謂無眞儒
靜菴先生續集附錄卷之四
 上樑文
  
道峯書院上樑文(吳億齡)
道德之歸。
遠近咸仰。
耳目所逮。
觀感尤深。
旣切矜式之誠。
可廢瞻依之所。
恭惟靜菴先生
天間氣。
世宗儒。
聖德之樂蘊於心。
不假外物
仁智之好隨所適
足頤吾神。
異處天作之區。
神物陰來以相。
洞曰寧國
允矣攸寧。
山名道峯
依然見道
一時棲息之處。
百年景慕之資。
爰創搆於舊基。
祭祀遺意
明宮齋室
次第而成。
白鹿武夷
彷彿於是
兵火者幾載。
之重開。
講堂猶虛。
雖嫌制度之未備。
廟宇如故
幸見神明有憑
續十六年旣廢之祠。
千萬人同然之感。
今文寂寞之久。
莫急道學崇之方。
義路利源
先生則誰識。
淑人心變士習
在後學尤有功
欲報德兮如天。
寧寓敬之無地。
草堂規畫
于今有光。
太守經營
自茲可繼
作新根柢
風化權輿
人謂斯何。
固有待。
天其或者
道之將行
敢因匠氏訖功
式效兒郞之贊偉。
抛樑東。
水落雲開初日紅。
願把餘輝照長夜
大明吾道群蒙
抛樑西。
天外三峯入眼低。
要識十分深造處。
白雲臺上更無梯。
抛樑南。
洞裏壺天萬象涵。
誰道風流吹去盡。
靑山如畫水如藍。
抛樑北。
絶壁去天無咫尺
不遇先生得名
道峯自此生顏色
抛樑上。
奎璧精鍾金玉相
若道不窮濂洛源
儒林
得長瞻仰
抛樑下。
春秋香火誠非假。
吾東只說竹溪祠。
未必竹溪敎化
伏願上樑之後
俗尙貴德
人知嚮方
道義藏修
爭慕程朱之學
靈仙窟宅
永爲鄒魯之鄕。
靜菴先生續集附錄卷之四
 祭文
  
煕川象賢書院奉安寒暄堂靜菴先生文(宋時烈)
東偏道學
肇自殷師
後罔承迪。
晦盲幾時
間有圃翁。
稍啓源流
逮及昌朝
治敎式休。
金先生
奮起南服
小學
孜孜服習
根基深厚
遞進階級
門路之正。
俟聖不惑
逢時不淑
士林傾覆
來茲土。
維柯有則
如鳳之覩。
孰麟斯泣。
近之不厭
爭來覿德。
時惟文正
年纔志學
適會尊公
宦遊西馹。
如呂于穎
幸遇歐客。
程氏于虔。
天授茂叔
旣發其源。
大闡其流。
學承關閩。
治志唐虞
四方風動
庶幾於變。
天不悔禍
大瘥斯薦。
先師後承。
咸曁刑章
斯文喪氣
黎庶呼蒼。
惟是遺風
在茲不忘。
有神棲。
毖薦苾薌。
會値寇亂
燹我宮墻
公私創殘
修復未遑
余小子
叨釐藩疆。
來瞻遺址
益增慨慷
念茲政本
先化導。
導之本。
惟是重道。
在兄皆然。
矧茲西土
爰詢章甫
以及守宰
重建祠廟
陳此牲櫑。
卽事之初。
敬以辭侑。
願復歆顧。
此邦是佑。
春秋祝文(宋時烈)
聖賢之學。
君民之志。
繼開東偏
功存千祀
茲値(春秋)丁。
恭陳明祀
礪山竹林書院奉安靜菴退溪先生文(宋時烈)
於惟聖朝
運啓文明
群儒蔚起
大法是程。
爰究其原。
有宗盟。
猗歟文正
天生德。
儀鳳祥麟
和風瑞日
自得師。
操戈入室
任重道悠
謂聖可學。
義方直誠灑落
志伊希顏
進退惟義。
備用宏。
高量大。
旣見而躍。
千一慶會
五典斯敷。
九德咸事。
誦詩書。
民惇孝悌
眞儒化篤。
善治日興
叔世時雍
大猷將升。
孰謂仁天。
靳我平治
始方喜復。
泰旋愕匪。
澦襟纔整。
魯袂已反。
惟其遺烈
沒世可(一作不)諼。
人愈考德。
俗猶知方
賸馥如昨。
道脈彌章。
矧旣繼絶
詎無開來。
懿文純。
輿質淵才
早揚王庭
反初服。
憂樂我心。
沈潛此學。
日長山林
俛焉孜孜
夢寐千聖
縱靡
常師
奠墻之慕。
最在閩翁。
丕哉全書
語類醇醲
反覆精硏
融會貫通
旣得其宗。
闢邪斯嚴。
曰王曰陳。
其說詖淫
辨析剖碎。
如晛消浮。
淑人心。
正士趨。
道尊德崇
深利博。
惟二先生
前後揆一。
俾我東偏
如寐斯覺。
後生受恩
蓋曰罔極
維茲兩湖
士夫之林。
建明宮。
于此江潯
以栗牛。
曁我文元
維茲三賢
實承淵源
念昔翁。
建祠隱屛
專祀考亭
配二先生
千載一心
月寒水。
我其沿遡
敢昧其始。
今因有事
乃右享之。
統緖端的
儗罔非倫。
萬斯年。
以佑後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