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思斋集思斋墓志 (自动笺注)
思齋思齋墓誌
 墓誌
  
思齋先生墓誌[金安國]
公元1485年
吾弟亡。
有日
不可無誌。
泣而次之曰。
吾弟名正國
字國弼
姓金氏
義城人
十一代祖諱龍弼
高麗司空
高祖奉正大夫,咸與少尹諱好知
曾祖奉直郞,禮曹正郞, 贈嘉善大夫,禮曹參判兼同知 經筵春秋館事弘文館提學,藝文館堤學,同知成均館事諱統。
通政大夫,成川都護府使, 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知 經筵春秋館事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同知成均館事益齡
考奉訓郞,禮賓參奉 贈崇政大夫,議政府贊成兼判義禁府事諱璉。
妣 贈貞敬夫人許氏。
陽川
通訓大夫寧越郡, 贈通政大夫,吏曹參議之女。
成化乙巳閏四月二十八日
吾弟生。
十歲
先考棄養
十二。
先妣不幸
先考臨終
托吾弟於友壻禮賓寺正趙先生有亨。
先生取鞠。
撫愛甚厚。
先妣歿。
隨我廬墓
性絶穎。
香火之餘。
訓以禮書經史。
無不透悟迎節而解。
服闋志學
中擧
正德丁卯
中生員試第四名進士第三十名。
己巳
甲科第一名。
拜承文院校檢。
俄選入弘文館修撰,知製 敎兼 經筵檢討官。
拜司諫院正言
庚午
薦拜吏曹佐郞
壬申
陞拜弘文館副校理,知製 敎兼 經筵讀官春秋記注官
與同極論後 昭陵事。
癸酉
校理
遷司諫院獻納
適以事 命推鞠憲府
抗疏請 恢聖度
大明
察察細務
時論韙之。
遞拜吏曹正郞
以事左敍。
役歷工,戶兩曹正郞,承文院校理
雷電
 下敎求言
上疏極陳推誠下親接群臣之義。
丙子
薦拜議
公元1517年
政府檢詳
丁丑
舍人
俄又陞司諫院司諫
軍器寺副正。
成均司成
戊寅
弘文館典翰,知製 敎兼 經筵講官春秋編修官,承文院參校
未幾
 特旨陞直提學
僅十餘日。
超拜通政大夫, 承政院同副承旨兼 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
四轉左承旨
以事遞爲僉知中樞府事。
黃海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
未幾
 上御夜對。
參贊官金淨仁淑入侍
從容講論
語及當世用人
仁淑啓曰。
用人須適其器。
乃能自勵稱職
左承旨鄭忠樑。
以病辭職
金某宜合此任。
方面雖重。
豈愈於侍從乎。
復曰。
非獨仁淑之言。
朝廷公論
金某雖不可長在喉舌之地。
不宜遠出于外。
 上曰。
爾等是也
某固不可離乎經幄
第念黃海連歲凶荒
民罹飢饉
某必體予意。
盡心撫循
特遣之耳。
吾弟往。
惠窮鰥明聽斷
夙夜無懈。
善禁惡。
取民所易從而易犯者爲十二條。
編曰警民。
刊布村閭
爲學令二十四條。
以勉訓學者。
道洽化服
至今監司之治
必以吾弟爲首
己卯
士林禍作。
瞿然草疏欲救。
旋聞勢已不可爲而止。
時救者皆被重斥。
吾弟疏雖未上。
而竟爲臺諫所駁罷廢
往居高陽郡西之洞里
小亭
扁曰 恩休
嘯詠其中
自號入餘居士
諸生從學甚多
又築茅堂以處之。
扁曰六務
相與講論不輟
乃抄性理大全格言中最切者。
節要四卷
又爲歷代授受承統之圖。
附以東國詳備
以便考覽
又嘗撮醫書
村家救急方。
刊行于世。
嘉靖十六年丁酉冬
國家更化
大學生上疏訟己
公元1538年
卯之冤。
戊戌春
吾弟蒙 恩。
起拜龍驤衛護軍,知製 敎兼五衛將。
四月
全羅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
己卯禍起。
俗習大變
守宰無所忌憚
專以割剝爲事
不堪苦。
吾弟往。
興利除瘼。
剖斷公明無滯
條上便民祛弊數十條。
 命下議政府同該曹商議
事多施行
民受其惠。
一方稱頌
以爲古無此監司
聞于都下
政聲藉藉
勞悴已成疾。
己亥夏
遞拜兵曹參議知製 敎。
以余典兵
移工曹。
還 朝未十日
七月
特命加階嘉善
拜慶尙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
民之譽喜如全羅
初受 命。
自揣不能堪。
感激 寵恩。
欲以死報
力疾而赴。
慶尙地最廣。
機務倍諸道。
跋涉巡理
未嘗少休。
疾益痼。
不能起。
庚子春
上書辭職
拜禮曹參判。
夏移兵曹
未幾
 特命遷拜曹參判。
 傳曰。
金某其賢。
固當陞擢
但念近日刑政多弛。
欲其整理
故姑遷此曹耳。
六月
世子副賓客
時余先爲左賓客
弟以輔導 東宮重任
兄弟一時爲之。
未安於心力辭。
 命遞之。
七月
以病辭職
遞拜同知樞府事。
就閑調息幾八九月。
少間力疾公務
 祖宗朝設茂昌,閭延,虞▣,葱城四郡西北鴨綠江上以御女眞。
後數女眞寇陷。
至 世祖朝。
盡廢內徙
女眞幸其空虛
越江縱獵採蔘。
漸至散居于舊郡之墟。
耕種部落
我 國所恃長江
彼旣跨越
據有我地。
他日滋蔓
將爲萬世之患。
有識甚憂之。
不能言。
 朝廷亦皆玩愒時日
無有爲慮後之計者。
弟嘗入侍 經筵
極陳其弊。
及今措處
 上亦傾聽
者莫不韙之。
由此復
公元1541年
郡之議益起。
辛丑四月
移拜同知敦寧府事。
氣益羸悴
供職無已
余甚憂慮
戒令休調。
不能從。
五月十八日
同諸學士
諸生製述成均館。
疾作還家
二十日
竟不起。
得壽僅五十有七。
慟哉。
八月十九日
于長府治東廢臨津縣柏木谷坐辛向乙原趙先生塋下。
吾弟生稟旣異。
受學金先生宏弼
師友淵源
學問超詣
絶於俗儒
屬文
贍敏敷暢
晩學詩。
操筆立就。
淸逸不俗
才尤長於政事
隨事酬應
動合機宜
時望甚遠。
及歿。
聞者識與不識
無不痛惜
至於閭巷小民
亦盡悲悼
訃聞
 上諭承政院曰。
金某方擬向用
今遽云歿。
深用驚悼
其速 賜賻。
 天眷至此
死亦榮矣。
吾弟孝悌天至
淸簡淡泊
不以外物累其懷。
忠以事君。
信以交友
愛睦宗族
操履修潔
一世莫不重之。
己卯罷官
余退驪州之梨湖。
弟居高陽之芒洞。
相拒幾數百里
數十年間
歲必一兩來省。
握手話語
旬日而返。
以不同居爲恨。
還朝
兩道之命。
不得與余久同處
竟至於此
幽明之痛。
有窮哉。
吾弟初娶趙仲文之女。
子先卒。
後娶穆淸殿參奉李承祖之女。
生三男。
長嗣趙。
次繼趙。
次幼。
妾有一女
亦幼。
淸州判官師琦女。
二男
皆幼。
繼趙娶司諫院司諫李澯女。
生一女。
幼。
銘曰。
後我死。
汝埋我骸。
我埋汝骸。
我骸誰埋。
悠悠彼蒼
寧有是哉。
紀跡幽隧。
用洩余哀
千秋永固
無害無菑。
崇政大夫,行兵曹判書兼知 經筵春秋館事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知成均館事金安國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