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自动笺注)
武陵雜稿附錄卷之三
 挽
  
明宗大王賜挽
大德豈無壽。
偏邦不自支。
忍將今日淚。
重灑去年儀。
挽(退溪李滉)
自是東南美所鍾。
如山斗氣豪雄
早登臺閣名聲藉
中典州城頌詠渢。
三入成均睿想
一分陜右動民風。
銀臺草敎能宣旨
玉署眞圖最見忠。
闢佛封章士爭誦。
尊賢祠宇世初崇。
谹言間出如傾漢。
傑句時傳似搏龍。
進進誠心君父
沈沈身疾感蛇弓
人間斷斲唯應我。
地下修文定是公。
千里哀榮恩典下。
一生事業汗靑中。
竹溪遶舍流千載
誰識先生不窮
武陵雜稿附錄卷之三
 [祭文]
  
賜祭文[李憲國]
公元1554年
維嘉靖三十三年歲次甲寅七月己亥朔十五日癸丑
國王臣禮曹佐郞李憲國。
諭祭于卒同知樞府周世鵬之靈。
惟靈。
三光結粹。
一氣融精。
天球不琱。
水鑑孤明。
仁厚成性
淳庬積中
言行無玷
道業夙隆。
正而不流。
和而不同
溫如冬日
勁若寒松
襟靈曠遠
器宇沈詳
氷霜礪操。
騰芳
儒家模表
法紀綱。
動唯樂善
居必愼獨
白玉無纇
朱絃讓直。
含風雅。
學摠典墳
蕭然好古
卓立不群
揚歷近侍
茂昭聲實
謙恭靜密
終始罔失。
人推長者
時許才傑
分符理民
秉鉞觀風
心存激揚
孝與忠。
敦尙敎化
擺落常式
歌詠彝倫
鼓舞頹俗
利澤遐曁
屹爲喬嶽
官參列卿
志猶寒士
淸標苦節
介特無倚。
騏驎逸步
鵰鶚輕翮
靑冥方鶩。
疾痾驟入。
久處閑散
予心每惜。
如何一夕
壑舟遽移。
耆舊凋喪
軫念傷悲
聊遣禮官
奠此菲儀
英魂不死。
歆予哀思
德淵書院賜額時致祭文
公元1496年
歲次丙辰四月癸丑朔五日丁巳
國王臣禮曹佐郞英立。
諭祭先正故參判周世鵬之靈。
惟卿。
衛道醇儒
名世碩臣
篤秉忠孝
以事君親
揚歷三朝
長侍前席
傳經見用。
灼有裨益
始刱書院
誘掖後生
亦進心圖。
啓沃聖明
操履無玷
學問有源。
餘風所及
令譽彌尊。
睠玆南鄕
祠宇巍焉。
尙闕揭號。
多士歉然
遂錫新顏。
載祀典。
咨爾遺靈
庶歆寵奠。
祭文(黃俊良)
孕精璧奎
鍾神川嶽
篤孝友。
稟全醇樸
學得自師。
道期入室
多蓄深造
爲事業。
早奮亨衢
高步雲霄
論思衮闕
激仰淸朝
中年坐直。
把麾嶺嶠
崇學設敎
尊賢立廟
化留雲洞
恩著淚碑
幾處優遊
善養深資。
神明感行。
石通誠。
憂深衛道
極力行。
四壁書史
一心氷蘗
右規左箴。
日乾夕惕
講論通貫
胸襟快活
餘事文章
厚積博發。
詩追豪李。
文襲奇韓。
士子摳衣
向風承顏
群從達材
階樹庭蘭
時與道亨
承前席。
忠告經幄
伊戒傅沃。
納言司喉。
龍允魏直。
國子敎胄
皐比周張
海西觀風
澄淸范滂
位亞地卿
官長玉堂
裕財示儉
觝佛抗章
三朝素髮
憂國丹忱
柱石邦家
山斗儒林
期保君恩。
退終晩節
洛涘臺高
魚鳥有約。
未愆膂力
遽纏風濕
天不憖遺
耳順何忙。
將喪斯文
難諶彼蒼
當宁撤御。
中外銜悲
斂無布襲。
恩賻特施。
葬缺資送
卹典亦優。
哀榮兩至
狐丘
滓賤登門
御李君。
忘年通家
金利蘭薰
許窺門墻
過蒙湔拂
深探淵海
吟風月。
一別三載
日下天南
訣未聞善。
沒未飯含
怛化傷知。
斲斷絃絶
手簡盈箱
瓊章滿軸。
臨風欲酬。
哽咽難讀。
湖海風流
眉宇永隔
不朽猶存。
可徵靑史
守官如拘。
哭靈几。
均父視。
禮缺猶子
千里生蒭
遠愧前賢
漬酒緘辭。
有淚徹泉。
嗚呼
哀哉
武陵雜稿附錄卷之三
 [行狀]
  
行狀[周博]
公元1495年
公諱(世鵬)。
字(景遊)。
姓周
系出尙州
高王父諱(瑜)。
季中進士
隱不仕。
曾王父諱(尙彬)。
司僕寺正
淑人英陽金氏
王父諱(長孫)。
贈兵曹參議
妣淑夫人安東權氏。
皇考諱(文俌)。
溫毅儉約
莊重寡言笑。
居鄕。
雖至賤之人。
遇之必盡誠意
故鄕人皆愛而敬之。
鄕風公正
鄕人有喪及患難
必力救如己事。
故鄕歸厚
敎子弟。
常稱愼口愼身愼心。
自少至老。
一言一書
以是三者爲戒
公之以愼名齋。
蓋取諸此。
贈吏曹參判兼同知禁府事。
曾考以下皆不仕。
公貴追爵也。
進士公。
寓居于陜川。
判公又移于漆原。
遂爲漆人
妣昌原黃氏。
副護軍諱(謹中)之女。
仁厚
舅姑盡誠。
宗族無間內外
嘗曰。
平生未嘗欺人。
吾子孫必有受其報者。
貞夫人。
生二子一女
伯諱(世鵾)。
孝友天至
英晤過人
不幸早世
公其季也。
弘治乙卯冬十月二十五日甲戌
生于江陽之里第。
生而神氣秀爽
異於常兒。
判公舅兵曹正郞權公守平
素有鑑識
判公曰。
此兒必貴。
子孫
當以相託也。
公性純孝
七歲時。
母夫人病久不梳。
親自沐膏接髮。
緣蝨而去之。
人益奇之。
孝童稱。
幼有大志
不妄戲遊
昂昂有出群氣。
發語驚人
篤於爲學
夜或懸髻而讀。
比長
卓乎早成
爲文章。
有程課。
志於自修
不徒科擧之業。
沈潛聖賢之學。
時輩頗持笑之。
亦不回頭
專以希慕往哲爲事
常列書聖姓名四壁
儼然相對
日夜尋討性理
優游涵泳
手抄口誦
頃刻不息
十五六時。
母夫人浮腫危甚。
廣問醫術
親侍湯藥
寢食不遑
衣不解帶凡數年而瘳。
申公年十八。
鄕試初場
考官稱嘆
由是名聞益著
判公嘗殖貨
家計日溫
甲戌
公請貨籍
遂盡焚貨書。
是後不復殖貨
庚辰
判公以軍職
病不赴防。
被罪
艱關嶺海
號冤于觀察節度二使
使曰。
國法不可屈。
誠孝雖至。
奈法何。
卽泣而進曰。
法固如是
亦有法外之理。
昔。
王祥扣氷而魚躍
孟宗泣竹筍生
扣氷非得魚之道。
冬月非求之時。
而天之感應若此
天且爲孝子之誠。
變常理以應之。
閤下不能一人子屈一法乎。
第恐吾之精誠不足以動閤下之心。
豈患屈法之傷於義乎。
監司
公元1522年
克誠
奇其言感其而特棄之。
公乃爲詩以謝。
益嘆其才。
調公爲擧子文。
新奇雄贍
脫出陳俗之氣。
遠近爭傳誦之。
少多身疾。
及親癠。
屢不就擧
及連魁京師
一時前輩交口稱譽
嘉靖壬午春三月
司馬試。
冬十有一月
擢第乙科
選入承文院權知副正字
癸未七月
副正字
甲申七月
正字
被賜暇讀書之選。
十一月
遷藝文館檢閱
春秋記事官。
丙戌正月
又遷弘文館正字
經筵典經春秋記事官。
六月
轉爲著作
丁亥三月
博士
九月
副修撰知製敎
經筵檢討官,春秋記事官。
嘗因冬雷之變。
考古事。
時朴嬪方有寵。
乃書十月篇以進。
同列頗有難色
戊子正月
轉爲修撰
三月
病免
忠佐衛司果。
十二月
拜工曹佐郞
己丑二月
授兵曹佐郞
三月
江原道都事
庚寅五月
召爲兵曹佐郞
未至。
拜司諫院獻納
春秋記注官
時有論金安老事。
院中方論啓累上。
未蒙允可。
司諫沈彥光欲停啓。
公曰。
如此事。
須用箚子
不可泛啓。
彥光曰。
然則獻納爲箚子云云。
己與彥光有忤。
七月
彥光劾罷。
院中請罷冒受祿者。
李贊成沆
公元1530年
子弟李兆年者。
以未受祿而誤在其中
告狀于院而李贊成使吏持告。
請速分辨
坐中皆以誤抄爲慮。
正言嚴昕變色曰。
此吾所抄。
必誤也。
受其書示僚中方更考。
彥光入坐
厲色動目曰。
二相何以送書于此
不可相容
待罪
迎應曰。
然則不待罪可乎。
彥光曰。
何待罪之有。
亦喜。
相與唱議以爲兆年告狀
公然出示僚中。
然示僚中者非公
而實爲彥光所誣也。
旣出。
彥光卽以書唁之曰。
三已無慍色。
君豈讓於令尹
公曰。
蒙示幸甚
讀書三十年。
反在吮舐之列。
是則可慍。
彥光愧恨
越二年壬辰十月
成均典籍
十一月
忠淸都事
赴任
還拜典籍
十二月
丁外艱
奔喪南還也。
途遇盜。
哭泣悲哀
盜亦感而捨去。
居喪哀毀
幾至滅性
鬚髮爲之盡白
人不忍見。
親自負土成墳
盡費家產營墓。
環築石屛
人或言其過於厚葬
公曰。
許多公卿家。
花卉廏馬
用大石作階砌何限
不論此而責我以厚於親墓。
不亦過乎。
廬于墓。
距家幾二十里。
三日
一省大夫人。
至三年不懈而一不到私室
所畜犬。
出入隨行
與之肉不食
以爲孝感所致
且以參判公嗜紅
公元1534年
柹。
終身不忍食紅柹。
甲午冬
服闋
移侍大夫人于別居致養
乙未夏
宗家蜜蜂
飛入別居家空桶。
乃參判公嘗所欲與者也。
鄕人異之。
十一月
成均典籍兼中學敎授
丙申三月
微譴罷。
十二月
奉常判官
丁酉四月
昆陽郡守
是時。
金宰相安老專政
公旣不容於時
又爲大夫人之養。
乞郡南來
爲政廉平
明敎薄斂爲本。
惟淸惟謹
略文敦實
撫瘼揃苛。
以鋪大和
詞訟之自隣願質者盈庭
而一一分決
不敢干以私。
吏服而民懷之。
戊戌六月
以推撿隣守濫刑有差見罷
十月
丁內艱
大夫有疾
藥膳非口嘗不進。
疾亟
心愈憂苦
嘗糞甜苦。
焚香禱天。
求以身代。
夜夢
人與白絲八兩
翌日病少瘳。
後八十日而歿。
始知八兩者八十錢。
乃延八十日之兆也。
前後居廬
寢苫枕塊
不食醬酪菜果
暑不執扇。
行必掩面
悲哀晨夜。
親執奠物。
祭必哭泣
每朝夕。
環墓哀省。
大雨雪不廢。
喪祭之禮。
一依朱子家禮
子服闋。
辛丑正月
成均典籍
俄授工曹正郞
二月
除承文院校理
挈家赴京之日。
乃於小軸
父母二位于廟下。
到京掛堂奧
亡如存。
朔望
公元1541年
奠。
新物必薦。
朝夕必謁。
出入必告。
以至終久
一日弛。
五月
拜禮賓寺僉正。
豐基郡守
春秋編修官
誠心愛人
有術濟之
民有不得其所者。
若己致之。
必濟後已
尤以興學先務
賤隷
稍知文字者。
授以小學三綱行實等書。
親爲正句讀
牓喩閭里
敎以五倫之方。
召父老而語之。
善誘學生
親質其學行
講貫經籍
刮劘染習
使其自然曉解
入於孝悌禮讓之中。
不施榎楚
隨其才而成就之。
聽訟以至
反復敎喩
多有叩頭自引者。
至於骨肉同氣忿爭者。
必召至前。
喩以恩愛
責以義利。
辭旨懇惻
桀傲蚩嗇者。
惕然愧悔
和解而退。
視學頹圮
乃移建郡北。
又立先賢安文成公(裕)祠于故興州竹溪上。
書院藏書冊。
置學田及寶米。
以爲藏修之助。
規模無不詳備
名其洞曰白雲
竹溪辭,道東曲。
使歌以祀公。
文貞公安(軸),文敬公安(輔)配之。
顚末具在竹溪志。
蓋吾東方書院興肇於此
自是所在列邑。
慕效之。
將遍于一國
竹溪之院則今爲國庠矣。
是其興學衛道之志。
至誠且切。
不計時屈。
致力敎化之本如此
且常往來院中
諸生其所讀。
公元1542年
其所述。
正其疑誤
或至夜分不廢。
時於溪上
濯纓盥手
散步嘯詠
欣然諸生共樂焉。
壬寅春
嶺南大飢
餓殍滿野
流民至者盈路
來安集
口賦
日爲粥糜
親臨賑哺。
老人則異其糧以養之
請粟監運
以給其乏。
全活甚衆。
民無菜色
差官李瀣上其事。
居官謹愼淸儉
荒政一道最。
進資褒奬
一日
民有來獻兩岐三岐瑞麥數十本者。
公却之曰。
偶然耳。
甲辰春
徙民北邊
當踰嶺之日。
酒肉鼓樂饋送之曰。
此雖未有朝命
然施君惠以娛流徙
何害於義乎。
其年秋
登郡之小白山
國望峯。
望見京山雲物
揮袂拭淚
遙拜而歸。
有無限戀君之意形於言貌
乙巳五月天使時。
製述官例召入
先往靖陵。
拜哭山下
如不欲生。
旣入城。
民以留拜內職爲懼。
十一月
徵拜成均司成,知製敎
民皆悶其去。
而欲留末由也。
後乃立善政碑于郡前。
以識其遺愛
丙午二月
爲軍監正
三月
春秋編修官
參修中宗仁宗兩朝實錄
六月
弘文館應敎,知製敎
經筵講官春秋編修官
轉拜典翰。
兼帶如舊
進講
宿齋戒。
潛思積誠
其於
輔養之方。
必以涵養氣質
薰陶德性爲先以及天理人欲出入微之際。
君子小人進退消長之幾。
開陳義理
揚確古今
竭誠忠告
有以將就聖學
同知趙士秀講退語人曰。
周某誠意懇到
言語醇切。
不可及也。
一日
講論語至四勿章。
講官以爲四勿
顏子能之。
他人所能及。
極論其言之弊。
以爲人患不能請事斯語而已
有爲者亦若是
人皆可以爲仁矣。
有言三代之治不可復回後世者。
公又以爲後世所以不侔三代者。
坐此也。
若以堯之治民。
舜之事堯。
其民。
事其君。
唐虞可回於後世矣。
又一日講畢
從容進奏
語及趙光祖等事曰。
中廟勵精圖治四十餘年。
至於晩年
子弑其父者有之。
妻殺其夫者有之。
奴殺其主者有之。
宵旰爲是懼。
修明敎化
大振頹綱
齎志未就。
宮車晏駕
臣子無涯之慟。
殿下當念靖考末年遺志
興起斯道。
繼志述事之最當先而不忘者也。
上亦動容
每以天地生物之心。
格心之要。
不憚言之重複
時有不悅者。
面斥進說繁多
公猶盡言不改。
進獻心圖。
皆以好生惡殺之意。
拳拳懇懇
陳布不一
公元1546年
藹然有以導達充擴
預防人主忍心刑戮之患。
十月
拜直提學
十一月
超授副提學,知製敎
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
丁未六月
承政院同副承旨
閏九月
左副承旨
戊申正月右承旨
三月
左承旨
兼帶皆如舊
久在侍從
前後進說甚多
上亦知其忠淸
奬其廉謹
寵賚有加。
己酉正月
拜都承旨製敎
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藝文館提學,尙瑞院正。
五月
進階善大夫
拜戶曹參判。
同知春秋館事
七月
黃海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
諫院啓請留。
以爲學問精博
可任師表
宜在經幄
不宜遠出。
上以西民方困窮
天使將出來。
斯人不可
擧朝咸惜其去。
西赴任。
榜諭諸邑
大要省刑罰。
薄稅斂。
務農
孝悌
不淫
不盜
父母
兄弟
夫婦敬。
朋友信。
長幼序。
隣里睦。
敎子
農力田。
讓畔
讓路
其餘節目詳備
關右不竝以南
文敎衰絶
學校頹廢
生徒庸騃
不知向學
一新舊染
振起後生
施敎南郡時。
而尤嚴其準程
由是文風丕變
乃立崔文憲公(冲)祠于海州鄕校之西。
祠前書院
藏書冊。
置田
公元1550年
一如白雲洞而尤弘廣。
學生遠方讀者甚衆。
委細務於諸邑
責以考績
苛削
寬大之道。
尤以洗冤澤物
化民成俗己任
部內以治。
公歿。
學生會奠于京。
且畫遺像而歸。
庚戌七月
入爲同知樞府事。
俄遷成均大司成
搢紳之賢。
無不悅其有爲
諸生有所矜式
辛亥正月
闢佛疏數千言
二月
拜僉知中樞府事。
同知成均館事
十二月
同知樞府事。
壬子十二月
同知禁府成均館事
黃海以還
風濕纏身
每欲歸田退休
以上恩已隆。
不敢決去
及是命。
力辭再三
上猶不許曰。
不能勤仕。
時往禁府
有何曠廢
竟辭不就
癸丑三月
同知經筵成均館事
力疾入講。
有以一言復陳於前。
其畢義願忠之心彌篤。
然疾已沈綿
上亦憫其老病
七月
拜僉知中樞府事。
九月
景福失火
扶疾往哭。
還曰。
中廟在天。
悔恨於今日矣。
嘗因中廟營作宮內
進諫曰。
凡人主狹先王制度
此漸甚可懼也。
祖宗所安之地。
不須增廣
中廟答曰。
此假架。
增設也。
復進曰。
雖假架。
不須作也。
中廟默然
今因增屋置堗而失火
追思昔日
益梗
公元1553年
于懷也。
十一月
同知樞府事。
甲寅正月
又以病辭職
三月
乃命遞所兼經筵成均,二同知
使安心調理
病已亟。
猶以國事爲憂。
不及家事
嗚呼
旻天降酷。
風濕交祟。
寢疾
秋七月初二日庚子
卒于正寢
享年六十。
震悼
弔奠
加恩賻。
八月
引柩歸鄕也。
下書一路諸邑
使致奠護送
優給路費
十一月十九日丙辰
克葬于漆原猪淵之西原先塋前卯向之麓。
從公命也。
初娶晉州河氏。
甚有婦道
五年而卒。
弘文館校理沃。
返葬河門之阡。
今在咸安郡
貞夫人。
後娶廣州安氏。
訓導汝居之女。
順貞淑。
公意無違拂。
貞夫人。
皆無子。
以兄子博爲嗣
中戊生員試壯元。
進士第二名。
孫男四女一。
皆幼。
嗚呼
不類無狀
安能紀行蹟之萬一。
風儀弘大
宇量恢廓
忠誠可以動人
孝悌至於感神。
樂善好義
淸儉坦率
待人接物
不設畦畛
雖至悤遽中。
未嘗有忙意。
望之知其有容
之無貴賤疏戚。
各得其歡心
終日言。
未嘗言利。
樂道人之善。
小藝
必曰。
所不能也。
斑白者有喪者。
以敬
敬老尊賢之心。
出於天性
自少勵志好學
鷄鳴而起。
端坐
就榻讀書
如恐不及
未嘗釋卷
勇於力行
雖被人笑侮
終不小沮。
人之所趨。
退避怯夫
己之所行。
信之尤篤。
雖黝,賁莫能奪。
至於公退
靜坐閱書
用意深思
硏窮義理
皆歸之於變化氣質之要。
少有補益之語。
輒記不捨
几皿皆有規
墻屋皆有戒。
晩節
先賢警語
作訓歌詞
使小婢曉夕諷誦
用力至老愈辢。
發於文章者。
自然閎肆
不以雕琢爲工。
雅健奇古
關鍵壯嚴
波濤浩漫
然不爲之善
常稱文章小技
詩人輕薄
何足德行之本哉。
敎人
必先而後文。
以孝忠信爲主
至於答問
雖多而不倦
諄諄善誘
不能者。
必抽其端緖
反覆丁寧
惟恐一才一藝之不成就也。
鄕人處。
飮食言笑
終日油油如也。
朋友處。
相下不倦
雖久而敬不衰
平生未嘗干人擧薦
進退惟命
入而事君則必思堯舜其君。
出而治民則必欲仁壽其民。
雅喜佳山好水。
凡所經歷
稱名區者。
必躋頂窮源
縱探吟詠
或至累日不已
關東之楓岳。
松都天磨,聖居。
西海首陽毗盧
嶺南之伽倻,小白淸涼,曦陽。
皆其遊歷大者
常懷林泉
久抱歸老之志。
卜地於柳洞里溪上
名之曰南皐
亦以自號。
每於到鄕之日。
必往登臨
逍遙竟夕
以未償此願。
尋常恨慊。
性又淡於聲色宴樂
飮食
蔬食甘苦
皆適於口。
未嘗有所嗜。
衣服
雖錦貂縕袍
皆可於體。
未嘗有所擇。
食不重肉
衣不薰香
坐無氈簀。
無良馬。
筮仕三十餘年。
一畝之宮於京城
僦屋至移數十家。
不以爲意曰。
多少空宅在。
何必勞於營築
隨寓而安
待祿而足。
被服寒士
臧獲土田
世業外不增置
鄕舍不垣。
棘籬柴扉
僅齊凡庶
嘗謂子弟曰。
籝金益過之語。
古人已得之。
何爲哉。
常以祿俸鄕墅之入。
盡以周宗族
賓友曰。
我道蓋如是也。
及卒。
無甔石之儲。
喪具歸葬之需。
皆就辦於恩賻及僚友之助。
士大夫識與不識皆曰。
惜哉。
朝廷一賢矣。
著詩若干卷。
又有竹溪三卷東國名臣言行錄二卷進獻心圖一卷
嗚呼
不肖子博。
追慕無及
敢述群行大者如右
明告當世立言君子
伏願具著德行
納銘幽堂
以掩萬世之藏。
而亦使後之人知斯言之爲稱其德也。
幸甚
月日
男生員博。
頓首頓首謹狀
武陵雜稿附錄卷之三
 [碑文]
  
豐基遺愛碑
公元1554年
公諱世鵬
字景游
辛丑出倅
歲連大飢
全活甚多
治最贈秩。
乙巳冬
爲國司成
資稟寬仁
學行純熟
爲政
敬老尊賢
先敎後罰
推恕施恩
興利革弊
一境愛戴
誠感心化
興孝悌。
俗歸純厚
至於新先聖廟
文成祠。
振起斯文
已有功焉。
父老言自國朝來。
典城者莫能及。
今爲承政院都承旨
武陵雜稿附錄卷之三
 [碑銘]
  
神道碑銘(幷序)[許穆]
公元1495年
先生諱世鵬
字景游
姓周氏
其先尙州人
自高曾之世。
徙居江右之陜川。
先府君
又徙漆原。
遂爲漆人
高祖諱瑜
成均進士
曾祖諱尙彬。
司僕寺正
祖諱長孫
贈兵曹參議
父諱文俌
贈吏曹參判。
母昌原黃氏。
副護軍謹中之女。
貞夫人。
先府君敦厚好善
鄕人所敬。
黃夫人至性
常自言老婦平生
未嘗欺人。
吾子孫當受其報。
明孝宗皇帝弘治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先生生。
七歲
黃夫人久病沈綿
先生自沐膏。
以承髮蝨。
人皆歎息
賢之稱之曰孝兒。
遊戲成人
言不苟妄
自知飭勵
比長
讀書修行
卓然早成
嘉靖元年中宗十七年
國子試。
其年。
乙科
公元1535年
第。
以承文院正字
賜暇湖堂
遷藝文館檢閱
五年丙戌。
玉堂正字
丁亥
累轉副修撰。
大雷震。
上問古事
先生十月篇以進。
金安老用事內嬖太盛矣。
修撰遞授軍職
一年
考工佐郞
己丑。
騎曹
尋出爲關東省都事
庚寅。
入爲獻納
諫院安老事。
不聽
爭執不已
司諫沈彥光
欲止之以媚安老
先生不從
安老權力益重。
先生不容於朝。
二年
不復官。
彥光致書曰。
三已之。
無慍色。
豈多讓於古人者也。
先生謝曰。
讀書三十年
反在吮舐之列。
是可慍也。
彥光恨之。
壬辰。
典籍
先府君喪。
守塚三年
哭泣毀瘠
鬚髮盡白
除喪
復爲典籍
丁酉。
以母老乞養昆陽
其年安老敗。
爲政
敦敎化。
薄稅斂爲務。
戊戌。
推檢傍郡濫刑有差罷。
其年。
黃夫人歿。
先生年至始衰。
飯蔬食飮水。
寢苫居廬三年。
庚子。
累遷承文院校理
每從仕入
必於所館。
設位祠堂之禮。
見新物必薦。
朝夕必省。
出入
辛丑。
禮賓寺僉正。
出爲豐基
榜諭閭巷
以示五倫之方。
布敎小學三綱行實
親正句讀
勉諭諸生
勸學藝每聽訟
引喩禮俗
以至
民有叩頭自引者。
興州白雲洞
文成釋菜
百家書。
置學田。
事載竹溪誌。
東方書院之作。
蓋始此。
南方大飢
躬自薄以厚民。
斑白以上者。
異粻養之
御史李瀣上其事。
上多之。
特奬之。
於是郡有麥秀兩岐
甲辰
徙民北邊
先生酒樂送之出境曰。
施君之惠也。
乙巳。
司成召還。
父老遺愛碑
丙午。
軍資監正
編修官
中宗仁宗兩朝實錄
應敎改典翰。
尋遷直提學
選爲副提學
進講
開陳聖學
懇懇天理人欲君子小人進退消長之幾。
進心圖。
極言聖人好生之德。
上亦動容聽之。
時李芑方用事
大獄上意
專國政,戊申
轉同副承旨
己酉
以都承旨
嘉善爲戶曹參判。
出爲黃海道觀察使
諫院以爲周某
可任師表
不宜在外
上曰。
西民困窮。
非此人不可
海濱武衛
風俗貿貿
乃飭諸郡縣
省刑罰。
薄稅斂。
務農
孝悌之義。
以篤風敎
海州
文憲祠。
一如雲洞學制
遠方遊學之士。
至者日盛
庚戌
入爲大司成
辛亥
闢佛疏。
遞授西樞同知成均
同知義禁。
先生疾力辭。
不許
癸丑
經筵
力疾侍上。
一言上意
已劇矣。
其年。
景福宮災。
先生私歎曰。
中宗在天之靈
悔恨於今日云。
中宗增廣營作
先生諫曰。
先王制度
其漸甚大懼也。
至是。
因新殿失火故也。
甲寅
病力辭。
經筵成均館事
七月二日
先生卒。
年六十。
訃聞
震悼
特賜賻弔加厚。
歸葬
道路給費。
其十一月丙辰
葬于漆原猪淵西東向之原,先兆之次。
從治命也。
夫人晉州河氏。
文校理沃之女。
早卒無子。
後夫人廣州氏。
訓導汝居之女。
亦無子。
以兄子博爲後
博以國子壯元。
登第宣祖世。
弘文館校理
昌寧張氏經歷世沈之女。
四男一女
克昌胤昌益昌必昌
皆無子死。
士人鄭弘祚。
後娶安東權氏承旨逸之女。
二男
樂昌,倍昌。
樂昌孫孟獻。
先生玄孫也。
乞銘於余。
余何敢辭。
先生道德深厚
精誠感於上下
孝悌通於神明
敎人
眷眷彝倫日用之則。
興學右文己任
鷄鳴
盥櫛端坐
對卷終日
平生篤信好古
勇於力行
器皿有銘。
墻屋有戒。
古人之訓作歌詞。
日令諷誦
至老不怠
先府君之戒。
愼口愼身愼心三愼之訓。
先生名其齋曰愼齋以自警。
見老者必下。
見有
喪者必敬。
學者
諄諄善誘
變化氣質爲要。
事君。
必以堯舜其君爲心。
引君當道
出於至誠
任職臨事
各盡其道。
不賞而民自勸
之而民不怨。
性好澹泊
立朝三十年
貴至列卿
被服寒士
食不重肉
坐無氈簀。
無良馬。
僦屋而居。
俸祿足饒。
衣食之外。
悉以賙宗族
賓客
常曰。
在我者當如此
及卒。
無甔石之儲。
朝之士大夫識與不識皆曰。
朝廷一賢矣。
西方學者
合奠於殯。
遺像而去。
南方弟子
立祀南皐
南皐者。
先生之鄕溪上地名
先生樂山澤之遊。
至今四方名山水。
往往遺跡云。
有所著竹溪誌,東國名臣言行錄,心圖,彝訓錄。
又有武陵集。
銘曰。
憲憲君子
禮樂之本。
篤生南國
通神之行。
致物之仁。
化俗之則。
學本孝悌
德能變動
達誠明。
歌誦有訓。
墻屋有戒。
器皿有銘。
擢在帷幄
正色昌言
憸佞畏慴
出而爲民。
省刑薄斂
民樂本業
建學立制
敎民正俗
導以德禮
聖人制祭。
法施於民。
報食百世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行議政府右議政陽川許穆
敬撰。
武陵雜稿附錄卷之三
 [墓誌銘]
  
墓誌銘(幷序)[李晩燾]
公元1495年
愼齋周先生諱世鵬
字景游
系出尙州
高祖諱瑜
麗末中進士
隱于陜川。
曾祖諱尙彬。
司僕寺正
祖諱長孫
龍驤衛副護軍
贈兵曹參議
考諱文俌
龍驤衛副司果。
贈吏曹參判。
晩從外氏移漆原。
妣贈貞夫人。
昌原黃氏副護軍謹中女。
弘治乙卯十月二十五日
先生生于陜之泉谷里第
六歲
小學
翌年
黃氏嬰疾沈綿
先生自沐膏以承髮蝨去之。
人皆稱歎
十歲
四書
發語驚人
篤於程課
夜或懸髻。
比長
卓然聖賢事業自期
性理說。
口誦手抄
涵泳優遊
中庸吟,存養賦。
可見其夙詣之一端也。
庚辰
先公軍職違防。
先生力籲于巡兵使。
得無事。
壬午三月
司馬
卽我中宗十七年也。
是冬
別試文科
院。
甲申
副正字
賜暇湖堂
選爲藝文館檢閱
丙戌
弘文館正字
製進守成箴。
俄轉著作
丁亥
博士副修撰。
冬雷考古事。
書進十月篇。
金安老用事
朴嬪有寵也。
因遞付軍職
戊子
修撰
病免
爲工曹佐郞
進履霜箴。
己丑
以兵曹佐郞
出爲江原道都事
庚寅
召復前職。
未肅。
公元1535年
拜司諫院獻納
院中方啓安老之罪。
未蒙允。
諫長沈彥光欲停啓。
先生不可
沈以他事劾罷之。
反致書曰。
三已之。
無慍色。
答曰。
讀書三十年
反在吮舐之列。
是可慍也。
沈恨之。
粤三年壬辰。
成均典籍
忠淸都事
不赴。
冬丁先公憂。
侍墓三年
毀瘠鬚髮盡白
除喪
復爲典籍兼中學敎授
丙申
微譴罷。
翌年
安老勢焰益張。
奉常判官
乞養昆陽郡守
始。
先公有戒曰。
汝爲守宰
款遇人。
無犯秋毫不得。
若欲無犯秋毫
不得款遇人可也。
以此治近桑梓
私謁不行
政淸如水
翌夏。
推檢隣郡濫刑有差罷。
丁內艱
年至始衰。
飯蔬飮水
寢苫居廬
一如前喪。
辛丑
典籍,工曹佐郞
除承文院校理
挈家
於所館。
考妣位如祠堂
朝夕必省。
出入必告。
見新物必薦。
是夏
由禮寺正
豐基郡守
榜諭閭里
以示五敎之方。
布敎小學三綱行實
諸生親正句讀
翌春。
文廟
又就溪上
白雲洞書院
安文成公裕,文貞公軸,文敬公輔。
藏書置田。
以育英才
此吾東書院所由始。
事詳竹溪誌。
歲適大侵
糜粥以濟飢民
斑白以上異糧以養之
時。
公元1544年
愍公李瀣
災傷御史上其事。
特贈一秩
於是郡有岐
甲辰春
徙民北邊
當踰嶺。
酒樂以送之。
秋登小白山國望峯。
西向四拜
一詩
涕隨下。
中廟賓天
幾微先見也。
乙巳
天使至。
製述被召
先詣靖陵哭拜。
入爲司成
民立遺愛碑
丙午
軍資監正
修中,仁兩朝實錄
俄拜應敎
改典翰。
尋遷直提學
副提學
進講
開導聖學
懇懇天理人欲君子小人進退消長之幾。
一日講畢
從容己卯諸賢之冤。
爲之動容焉。
時李芑誣起大獄
專擅國政
先生進心圖。
極言聖人好生之德。
丁未
芑等以仁宗爲未踰年之君。
不附文昭殿。
先生與同僚。
陳箚爭之。
僕正天宇輪對
請貨唐馬。
先生抗章斥之。
入喉院爲同副承旨
因遷左右房凡一年。
己酉。
由都承旨嘉善
拜戶曹參判。
出爲黃海道觀察使
諫院以爲周世鵬學問精博
可任師表
宜在經幄
不宜遠出。
上曰。
西民困窮。
非此人不可
按部
管下
省刑罰。
薄稅賦。
務農
孝悌之義。
以敦風敎
崔文憲公沖祠于海州鄕校之西。
前構書院
勸學之方。
一如白雲洞
戌秋。
入拜同中樞
俄爲大司成
辛亥
闢佛疏。
時妖僧普雨。
請復燕山已廢之兩宗故也。
遞授僉中樞
兼同成均
又爲同中樞
壬子
命選廉謹有德行者十九人
賜宴慶會樓。
先生東皐李忠正公退溪李文純公與焉。
同義禁。
疾力辭。
請退休。
不許曰。
不能勤仕。
時往禁府
有何曠廢
竟不就。
癸丑
拜同經筵
力疾入講。
一言上意不得蒙。
遞又爲僉中樞
景福宮災。
扶疾往哭。
初。
中廟增廣營作
先生諫曰。
狹小先王制度
甚可懼也。
中廟不聽至是災起新殿。
追思挭懷也。
又爲同中樞
甲寅
益甚
歲初乞骸骨
至三月
始命遞經筵成均同知
時則欲歸而病重不可爲也。
七月二日
卒于京第。
享年六十。
訃聞
震悼
賜賻弔加厚。
及歸襯。
道路給費。
是年十二月丙辰
治命從葬先兆
卽漆之猪淵上卯向原也。
於乎
先生風儀魁傑
宇量恢廓
至孝
兒時
受業外傅
一日
母氏獨處
昏歸
大虎當逕。
先生叱之。
緩步徐行
及歸。
不令母氏知之。
其廬考墓。
去家一舍
三日一省母氏
所畜狗隨行
投與肉不食
母患末疾
嘗糞
甜苦。
夜則禱天願代。
有人白絲八兩
自此得延八十日而終。
考妣墓。
治石水運
石重船沈。
徹夜呼泣。
厥明。
水至船自浮。
感通之誠有如此者
自少勵志爲學
鷄鳴而起。
盥櫛端坐
對案終日
篤信好古
勇於力行
器皿有銘。
墻屋有戒。
古人之訓作歌辭。
日令諷誦
至老不怠
自治之嚴。
有如是者。
洞見乎道之大原學之體要
其發爲文章。
奇偉壯浪
不可測度
粹然仁義道德之華明誠克復之義也。
以之事君則侍講三朝
必欲堯舜其君。
引之以當道
驩兜共工
雖或惎間
都兪之治
固自如也。
以之臨民則釋奠于其地之先師
使三代庠序之敎。
肇明閭巷
洗羅陋俗
其視白鹿之因南唐舊蹟興復之。
不亦矣哉
以爲軒主敬之學。
有得晦庵
遂表出一敬字。
晦庵所云先天圖之例。
刻之石壁
以示千古吾學之宗旨
是知晦軒爲晦庵純臣
先生又爲晦軒之純臣也。
先生又嘗以心經疑旨。
質于晦齋李文元先生
時當己卯芟夷之餘。
世皆以學爲諱。
雖以文元先生任道之重。
秪得潛修默究紫玉山中
不欲表襮
故吾先君文純公亦有莫覺之歎。
何以獨知留意此事。
質問之間。
至有曰立身必有所托
方寸必有所倒乎。
況以位則有分而以齒則肩隨也。
虛己求道之誠爲如何也。
然則丙午筵中所進心圖。
或不自心經出來
而其陳好生之德。
非爲乙巳之事者歟。
伯氏世鵾。
孝友天至
英悟過人
不幸早世
先生恒爲至痛。
其敎侄子
惟懼開悟不足
必擧伯氏遺意
丁寧告戒
見於筆札者。
字字可涕。
樂善好義
坦率不設畦畛
見老者必下。
有喪者必敬。
引進後學
必以變化氣質爲要。
其有不能者。
必推其端緖
反復提撕
惟恐一藝一才之不成
不惟人爲然。
域內名山大川
一經先生題品
無不精彩現實桐。
楓岳,天磨毗盧小白淸涼,曦陽。
最其大者也。
性好澹泊
立朝三十年。
位躋列卿
被服寒士
食不重肉
坐無氈簀。
無良馬。
俸祿之餘。
盡賙宗族賓友
及身歿。
無甔石之儲。
喪具取足賻布
朝之士大夫識與不識咸曰。
賢哉先生也。
海西人來奠畫遺像
後享楊根院。
興州文成祠。
漆有南皐祠。
有道淵祠。
南皐先生藏修之所。
肅宗丙辰
賜額德淵
其翌年
相臣獻議
贈禮判書
純祖戊子
賜諡
文敏
家所崇奬
後學所以尊衛。
時則可謂無憾矣。
所著心圖,東國名臣言行錄逸。
竹溪誌,武陵稿元別集行于世。
先生內子
晉州河氏弘文校理沃女。
墓在咸安坪館里。
壬辰亂。
失傳
廣州安氏訓導汝居女。
墓祔。
皆無育。
以兄子博爲嗣
文校理
號龜峯
六男一女
克昌胤昌
幷無子。
益昌必昌
壬辰
倡義
立殣于晉州
二人李氏金氏
投水以殉。
旌表
亦皆無子。
樂昌,倍昌。
幷以先生蔭授參奉
女適鄭弘祚。
樂昌子震元。
子孟獻。
其子再萬。
其子聖佑。
其子必文。
其子基德。
其子孝喆。
其子鳳烈。
不盡錄。
今距先生之世。
三百五十餘年。
時贊,時範
門父老之命。
來責墓誌於晩燾。
末後生。
方濱死窮山
何敢承當
伏惟先生
先君道義契也。
白雲公案
成均掌故
其他見於唱酬間者
不可摟數。
所以先生旣歿
先君深加嗟惜
爲之表圈遺文
使之鋟行。
惜乎賁隧之請。
不在其時
乃於聲響沈寂之際。
反以責於不肖無狀如晩燾者。
其情不亦可憫乎。
然在不肖
不敢終始引分
謹據集中所載家狀及眉叟許文正公所撰神道碑序次之。
系以銘。
銘曰。
於乎先生
孝而通神
忠而格君。
羅麗氏。
未爲無人
於乎先生
德之崇學之精。
文章雄偉
當時己卯乙巳
亦有其人。
最是肇設書院之敎。
化民成俗
吾東四千年。
惟我先生
所以文章,德學,忠孝由此而益光
擧其倡明之功而類族之。
吾東亦當曰。
光風霽月周茂叔先生
  後學通政大夫前行承政院同副承旨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贊官眞城李晩燾。
謹撰
武陵雜稿附錄卷之三
 祝文
  
紹修書院奉安文(李埈)
於惟先生
道積厥躬。
昔莅玆邑。
文敎是崇。
公曰吏職
首尙儒風
爲學式。
以牖群蒙
且謂文成
百世宗工
孕靈此地
倡學吾東。
遺芬尙在
敢昧所宗。
乃聞于朝。
創建儒宮
祭以兩丁
配以二公
表著前賢
振起後侗。
自是而後
聲敎渢渢
書院之設。
遍于國中
猗歟先生
興學有功
于以腏食
物儀攸同。
籩豆靜嘉
禮義彌隆
竹嶺峨峨
竹溪溶溶
道脈之傳。
之無窮。
生旣惠我。
多士陶鎔
願賜陰佑
推化有終
棫樸之詩。
再詠芃芃
南皐書院奉安文(許穆)
亹亹先正
生我南服
紹古作師
斯學之傳。
無偏
疵。
惟博惟微。
餘敎不墜
絃誦可述。
私淑我人
文獻在玆。
有廟有伉。
俎豆津津
敷敎洋洋
法施後世
報食千春
常享文(趙任道)
誠孝格天
章煥猷。
山斗一世
矜式千秋
德淵書院釋菜文(許穆)
亹亹先正
生我南服
紹古作師
斯學之傳。
不偏不疵。
惟博惟微。
餘敎不墜
絃誦可述。
私淑我人
文獻在玆。
有廟有伉。
俎豆莘莘
儀式孔邇。
禮事不替。
報食千春
德淵書院影幀奉安文(升鉉)
有儼遺像
威鳳祥麟
揚休玉色
起我後人
紹院古幀。
斯文寶藏
漆人建祠。
朱氏婺鄕。
傳摹寓敬。
責在士林
昔所未遑
告成于今
先生始終
甲乙回薄
有數其間
寧不奇嘖。
是瞻是式。
薄夫可敦
不爲無助。
於千萬年。
道淵書院奉安文(郭在一)
允矣先生
展也君子
早事學問
克篤踐履
儒家模表
禮法紀綱
幼學壯行。
養達施。
澤深興學
功著闢異
山斗咸仰。
羹墻靡已。
躋享雲祠
寓慕有地。
文林
胎降闕里
尙缺俎豆
有敬桑梓
玆擧縟儀。
允合公議
二樂以配。
一室同祀。
淵源有自
禮儀俱備
於乎不顯
惠我多士
願賜陰佑
永世無墜。
南皐書院上樑文(郭硏)
伏以旄頭紫微
儒服久廢于地。
日月長夜
斯文未喪乎天。
尋古祠於餘灰。
舊制遺礎
恭惟愼齋周先生
山河毓秀。
奎璧儲精
鶴翎雲外飄。
標格獨殊凡羽
金璞中出
雕琢無待於良工
穎悟夙成
自得趣於聖賢君子之道。
孝友尤篤。
無間父母昆弟之言。
而潔氷霜
襟期迢邁於百氏
捕龍蛇而搏虎豹。
文章推稱一時
籍通金門
靑瑣玉堂之職。
位列經幄
朝夕夙夜之官
群陰消剝於陽。
三獨得無咎。
衆羊見畜之際。
居四乃能有孚
按節觀風
彝倫歌詠一路
分憂司牧
敎化大行齊民
講劘退陶之間。
益加進德修業
俎豆竹溪之上。
倡開崇道尙賢
心圖進規
格非幷美於涑水
闢佛陳疏。
扶正昌黎
歌道東而慕前修
彝訓而垂後嗣
龍門廬阜
山川留采於至今
桐郡幷州
金石遺愛千載
功足爲百世師表
禮可乏後學尊崇
樂彼一區
南皐
是乃杖履所及
建此數椽祠宇
信乎公議之攸同。
何意海鰌之吹煙
香火之久冷。
惟見雲鴻之印雪。
羹墻之莫憑。
七十年世道重回。
五百載文運再振。
人雖死而心不死。
廟雖焚而道不焚。
遺址尙存
舊貫經始
依然制度有數
云文之無徵。
白鹿遺風
雲谷盛事
山顏呈態。
喜色氤氳
水面增輝
助歡聲於喧聒
聊唱短引。
助擧脩樑
拋梁東。
郭外靑山煙霧中。
忽若鴻濛初判剖。
坐看朝旭一輪紅。
拋梁南。
縈廻百折水淡淡。
靈源日夜無盡
混混盈科玉作潭。
拋梁西。
微茫雲樹千畦
從今有象升平樂
牧笛農歌聽隔溪。
拋梁北。
別有乾坤流水域。
秦客何年避地來。
秖今依舊靑山色。
拋梁上。
昭昭天宇無響
遙看南極耀星光。
壽福人間除禍瘴。
拋梁下。
圓冠方領儒雅
堂涼房燠各攸宜。
說禮談詩無晝夜
伏願上樑之後
襟佩莘莘
俎豆踖踖
江山豪傑
比屋挺朱程之眞儒
詩禮風謠
一鄕鄒魯美俗
神道碑豎立由文(玄孫孟獻)
先賢塋域
道立石。
古有其則。
肆我曾考。
石藏寶。
極擇碑藁。
塵故連係
荏苒時歲
奄逾三世
藐玆孱孫。
追慕極敦。
十年駿奔
文名公。
遁庵詞工。
肅若淸風
仍兼篆額
飛龍舞鶴。
排空翼翼
正言楷筆。
六書遒律。
準今寡匹。
傳摹旣畢。
功勤如一
費時月。
鐫刻告訖。
建植諏日
子云吉。
百夫齊趾。
一聲峻峙
留閱千祀
謹奉饌饍。
依式設奠
秖慄敢薦。
武陵祠影幀改摹奉安文(郭鍾錫)
粤昔昌辰
天篤降哲。
惠此偏東。
華夏文物
仁明其際。
天中日。
嶺嶠融精。
群賢挺列。
陶山嶙嶙
頭流薛薛。
幷世有興
三光粹結。
菀彼武陵
亦鍾而發。
同志投。
徵隨劘刮。
有學有守
有績有烈。
通神明。
忠煥黼黻
崇德振敎。
儒風不歇
俎豆奈毀。
後生之啜。
世玆焚淆。
緬仰冞切
有像儼儼
在廟之室。
歲久而漶。
蠹壞煤䵝。
羹墻瞻佇。
夙夜危慄
爰謀爰諏。
繪事重設
天球水鑑
怳若新活。
揀吉揭妥。
襟佩歡悅
矜式有賴
墜緖可述。
斯文有相
終古昭晳
泂潦
虔告。
庶幾鑑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