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a 页 WYG1375-05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安文献志卷四十五 明 程敏政 撰
  碑
   婺源朱塘晦庵亭祠堂碑  许月卿
孔子庙终汉世不出阙里婺源朱文公之阙里也上即
位之十有八年始以公从祀孔子则天下皆得祀况婺
源乎二十有三年滕和叔以书来曰先君从游于朱塘
之上钲兄弟子侄既沿文公昨梦之语作晦翁亭又立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b 页 WYG1375-0574b.png
祠其西为屋若干楹文公南乡坐先父溪斋先生告院
君季父蒙斋先生合肥君东西乡以侑焉秋九月庚申
告成将彻田聘士以掌扄钥庶几仲丁之祀勿替引之
谨伐石请书其事月卿发书叹曰不亦善乎今佛老之
宫神怪之祠布满宇内而吾党之于儒先颂其诗读其
书顾不得朝夕望其仪型以自振厉则兹举也不亦善
乎尝考之二滕公近闻于朱子者曰孟子道性善言必
称尧舜人性无不善则无不可为尧舜者要不可以一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WYG1375-0575a.png
乡之善士为足也呜呼祠宇崇崇像设严严恍然当时
师友之函丈也学者可以自勉矣立志以定其本居敬
以持其志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虽地之相远
世之相后如会一堂况世若此其未远居若此其近哉
虽然为己为人界限之大者也汉唐之儒以闻道之难
而学无本近世之儒以闻道之易而学无实窃道德性
命之说以为哗众取宠之资俗日以益薄治日以益卑
职此之故欤嘉定以来士大夫专以朱氏之学为仕途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2b 页 WYG1375-0575b.png
捷径二滕公当是时退然如未尝升紫阳之堂者人为
之莞而莫或顾之也陵阳李文惠公持节江东旁收朱
门记录答问之语得之如获拱璧待其人以殊礼溪斋
独不以侥利焉闻其风者鄙夫宽薄夫厚矣溪斋讳璘
字德粹蒙斋讳珙字德章寿不兄若也月卿既善兹举
不敢以固陋辞遂书其事如左又为迎飨送神乐章以
遗之其词曰
游子悲兮故乡驾予行兮朱塘山深兮水静荷华澹其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WYG1375-0575c.png
自芳昔吾梦兮斯境羌一笑兮徜徉宜为亭兮水上以
领略兮风光去之兮几何季子子兮肯堂亭既峙兮翼
翼庙载作兮崇崇蕙殽烝兮兰藉寒泉碧兮秋菊芗以
奉兮以尝以拜兮以飨谁配之兮二滕俨师友兮弟兄
超忽兮来八荒髣髴兮纷语降若起兮吾思惠我兮光
明对越兮屋漏保之兮无疆扶宏纲兮勿之坠万子孙
兮馀庆
   晋新安太守程公墓碑   方 回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3b 页 WYG1375-0575d.png
东晋元帝肇兴江左在位六载三改元建武一大兴四
永昌一初以周玘为会稽都尉顾荣为豫章都尉分兵
定东土新定东阳信安等六郡既平以镇东军谋襄州
刺史程公讳元谭为假持节新安太守大兴二年己卯
也良二千石民爱怀之受代请留竟不得去卒于郡永
昌元年壬午也墓在今郡城西十里驿路之旁歙之程
氏自此始墓前有双石人至今无恙土人因名其地曰
双石程氏自黄唐三代迄于汉魏世有名人蕃衍硕大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WYG1375-0576a.png
而居于洺水者最盛故天下之程皆出于广平歙之程
氏号黄墩程自洺水徙东晋而后歙程氏又独盛于天
下萧梁时有仪同忠壮公灵洗以武勋显南史有传太
守十三世孙也至唐有检校御史中丞都使公沄检校
祭酒岩将公淘兄弟八房愈盛硕茂又忠壮公十三世
孙也都使岩将两房居休宁汊口都使房又十世而端
明殿学士赠少师珌为嘉定宝庆名词臣有洺水集行
于世尝按古迹得太守双石之墓获视之四世矣大德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4b 页 WYG1375-0576b.png
改元丁酉秋岩将房十三世孙深甫归自北方汛扫汊
口先茔上及忠壮墓而太守双石之墓卒难物色或者
伪为契劵相贸易矣访求久之风雨不辍冬十二月十
有七日始至其地求墓道弗能得越十日赖毗邻父老
于深雪中微得其处又十日过其处见浮土覆双石上
麦苗芃芃然深甫以金币赎之乃会集亲宾刬除耕植
自晋壬午至今戊戌一千三百三十七年晋新安贤太守
神道始复归于程氏噫嘻岂不伟哉双石既归而深甫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WYG1375-0576c.png
宗人崧克绍锐意树表作祠且给守冢者食极其心力
用成深甫之志抑尝思之古之葬者藏而巳矣自有棺
椁以来一抔之土愈富贵者愈不能保其藏曲阜孔林
以圣人而后能久吾歙虽小有古墓四回之先方氏仙
翁墓在歙之东乡后割为睦邑在今淳安县学前自汉
至今忠烈庙汪王墓在今郡北七里云岚桥自隋唐迄
今然皆不若程氏有晋太守墓又有梁忠壮公墓居古
迹之二而深甫于兹不惟能克复其先墓又能辑睦其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5b 页 WYG1375-0576d.png
宗而礼遇之凡程姓者不问其为阁学迈之后尚书大
昌之后丞相元凤之后一切与进饮食教诲无疏远卑
贱之分则何其用心之笃实忠厚至此极也哉是皆可
书以为后来为人裔孙者之劝故特为之书
   洛西书院碑       程文海
洛水出京兆欢举山东流至熊耳禹导之又东至今河
南永宁之长渊相传即出书之地地居洛邑之西故又
为洛西韩岳乌喙明月金门诸峰列其前嶕峣鹿迹凤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WYG1375-0577a.png
翼诸峰拥其后国初贾尚书损之辛徵君愿元员外好
问杨转运奂陈参议赓兄弟姚少傅枢诸儒皆讲学其
间下邽庸斋薛先生玄继至风教大行弦诵之声交于
州里孝友之行被乎刍牧诸老既谢薛公云没学者伥
伥莫知攸归公之冢嗣翰林直学士友谅思缵前志式
承遗则割岁入之奇仿书院之制爰建义塾用迪教事
乃经乃营甫涉寒暑上则先圣先师堂陛有崇像设有
严下则师承有养讲肄有序学者彬彬粲然复兴又购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6b 页 WYG1375-0577b.png
司马氏独乐园故址创五贤堂以祀伊洛诸儒以广教
养之所延祐元年春国子监以闻陟义塾为洛西书院
五贤堂为伊洛精舍书院置山长一人领之秋九月以
从集贤大学士陈颢之请诏翰林学士承旨刘赓书其
额以赐于是山川澄鲜日星浮动绅佩翔舞稚耋嗟叹
若神龟之文始出熊耳之源载涤若诸儒先复生而亲
炙之噫上之化下其易如此然自三代以来庠序学校
之制不废后世又推其意为之书院精舍教养之术备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WYG1375-0577c.png
矣而学者阔疏圣人之道寖远寖微何哉人情役于所
利风俗变乎所尚有非圣人莫能制者皇上践阼赫然
发愤诞修圣人之政广厉学官之路将俾阙里之俗达
于海表矧河洛奥区乎薛氏之举忠孝兼之矣初薛公
以郡教授为检察使督卫辉河南饷迁转运使寻谢病
讲学洛西中统中王文统用事以平阳太原宣抚使召
不起以河南提举学校官印绶即家授之亦不拜著易
中庸解皇极经世图圣贤心学编诸书以终友谅居官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7b 页 WYG1375-0577d.png
几五十年所至兴学崇教以致其治尝请升周程诸儒
从祀孔子既建书院精舍又构禹庙长渊之上以箕子
配薛氏之学可识巳书院之成摭洪范语名其堂曰彝
训东西序四斋曰好德遵道叙伦明义尊洛书所自出
也呜呼是五者圣人所以建皇极参天地立民命学于斯
者可徒以决科射策为学哉友谅既多上赐属刻辞于
词臣某谨作诗曰
遵彼洛汭瞻言禹迹洋洋其渊其沚湜湜九源既涤九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WYG1375-0578a.png
法攸锡于皇时命作我民极惟极之建哲王所务惟建
之艰惟斁之惧譬彼流水必东其注湮之汨之洪流四
骛神禹不作仲尼素王辙环天下我心忧伤孟氏无言
予墨予杨倬矣周程烂兮景光我皇聿兴天地与侔时
夏辂殷乐虞冕周有洛之西群儒所游翼翼薛公其音
孔休人远言存谁缵谁嗣词林之老天子之史爰抗儒
宫于洛之里教之食之烝我髦士大臣上言天子命之
其名孔嘉惟其称之彼愚彼顽此砭订之永恊于极神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WYG1375-0578b.png
其听之
   婺源州新建韦斋先生专祠
               江 浚
朱文公于婺源犹孔子之于鲁也孔子没而异端炽经
籍熄道之不明不行甚矣然孔之宅在鲁坏之而不坏
者唐虞夏商周之道统寓焉千五百载而下吾朱子得
有所据著书立言以惠后学帝王之道由是以明国初
左丞鲁斋许公首得四书而表敬之朱子之道学由是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WYG1375-0578c.png
大明延祐初圣天子崇尚经术以乡举里选取士壹是
以朱子为宗于是二帝三王之道靡所不明靡所不行
朱子之功大矣前吏部韦斋先生于文公为父于乡土
为师夫何文公没未百年祖垄之𨽻乡都者夫人得而
侵之韦斋故宅在婺源燬于火析为民舍幸以韦斋之
名其井者不改不眢渊乎其甘文公之子孙历告有司
州里不以道脉兴念更四政而不克复士君子之心为
何如今知州干侯文传下车公牒交至公稽首曰某承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WYG1375-0578d.png
朱子之学辱来是邦朱子先庐祖垄之当复其何敢不
肃且闻宋太守韩公补建书院于紫阳前江东道按察
使卢公挚前县尹汪公元圭建书院于婺源俱事文公
以专祠尚淹韦斋于群祀子不先父食礼得无歉乎乃
集诸老覈韦斋之故址议韦斋以专祠闻风服义愿归
旧疆者不令而行汪君景周以前令尹之孙起乡祠之
念慨捐巳帑资以迁复故地从其履为步若干鸠工搆
祠庭室门庑楹若干买田以给祠事为亩若干经始于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1375-0579a.png
元统甲戌月日告成于乙亥月日其为祠也北枕州市
南面重冈周其垣以属于门尽官地以拓其衢升斯庭
也眺仰之间川流山峙鸢飞鱼跃无非道体之昭著书
院祖垄相继以复一总诸祠伟矣惟邦君干侯得奉宣
之要务汪君景周袭故武之当为道所以明所以行又
如此文公而神游乎乡土宁不为之怃然邪汉文翁卓
为循史传首者起学宫招子弟除更徭尔今干侯为州
吏民畏服甫及期年治绩巳著而憔悴之民所望于侯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1375-0579b.png
者又宁止于此哉刻石篆记固有大手笔在然见而知
者未若吾徒之悉大道之行故老彫谢后死者何幸身
亲见之不揆昏髦僣述舆诵以为口碑云
   婺源三梧镇汪端公祠堂碑汪泽民
婺源芙蓉岭之东麓古有三梧镇镇立汪端公祠公歙
著姓越国公十三世孙也唐季公父以兵马使守婺源
公其次子分戍三梧逆巢肄虐所在为盗区公以勋臣
子胆勇过人练兵击贼捍禦掩捕莫敢闯境众赖以安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1375-0579c.png
自中和迄景福历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
御史大夫上柱国既没镇人追思不忘构祠报祀署曰
端公从官称也凡兵戎雨旸疵疠之虞被祉免焉宋至
和中欧阳文忠公行部款谒有感植双杉志之缮葺惟
谨乡先达王公汝舟王公炎江公事天皆有记泽民之
先环珠使君于公为兄居五镇兄弟墓俱在大田昭穆
有谱甚详至正戊子冬展墓会宗道三梧憩鳙溪峰峦
列秀冈阜四合萦以流泉衍以膏壤族处丰裕文献可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1375-0579d.png
徵祠当岩险之口负坎面离萃奇畜灵敬飨宣延宜矣
公裔孙神秀寄迹浮屠氏取资于医孜孜根本倡出缗
钱偕族之人新之明年己丑十月工告毕工栋宇深广
灵栖允宁众割田若干亩以奉烝尝而某夙夜董役效
劳德本具石徵记田之区畔勒诸石后用垂永久泽民
群从子姓也曷敢以无文让乎先王之制祭法有五公
能捍大患以死勤事功德在民乡里祠之子孙保之宜
在祀典惜乎当时无能陈其忠烈锡命爵号阙焉顾位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1375-0580a.png
卑职微不能信既往之堙塞材薄辞鄙复无以发不朽
之幽潜祗自恧焉尔虽然历唐迄宋遗黎遐壤悉归职
方其闻家显胄承续不延者有之我汪氏诗书忠孝文
武勋庸彰灼简牒非前人积累之厚安能致庆若此噫
嘻嗣孙继今以往尚思克肖克励克光克昌庙食百世
冯冯翼翼其可以无憾也夫谨述兴修之由系之以诗
并刻之具家乘者不书其辞曰
姿英烈兮不愆贾吾勇兮无前时孔艰兮兵相挻折冲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1375-0580b.png
搜捕兮枌榆以全流矢坠兮奋威怒没为神兮灵益著
幽冥一理兮永垂休祜枝叶硕茂兮安乐我土五岭耸
兮鸦峰迎表独立兮新庙成彼淫祠兮何福之凭公精
忠兮报则未盈凤笙兮鼍鼓蕙殽兮椒醑文运昌兮偃
武灵馨德兮终古
   歙潜口张许二将军庙碑  程 文
徽州治万山中地气高寒其神多灵去歙西三十里曰
潜口有张许二将军祠莫知其建立所始居民数百家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1375-0580c.png
依神以为安水旱疾疫患难之不期出入谋望必祷焉无
不响应每以岁三月二十八日群集祠下割牲沥酒张乐
荐献以娱神用答天贶父老相传其来久矣至正十一年
夏红巾贼犯郡县大肆焚掠祠亦随燬明年贼平逃匿山
谷之民咸归复业营葺垣屋复建祠故址以栖神事之如
初潜口之山川本之黄山盘礴深秀张许二将军又唐世
忠臣守睢阳以抗安史之兵誓死犹为厉以击贼其英风
义气凛凛如在宜其流行天地血食万世岂独睢阳有双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1375-0580d.png
庙哉韩文公称其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
遮江淮则江淮以南尸而祝之亦其所也况徽歙地灵神
所凭藉民所归向祭则受福有必然者祠之复建也某人
出钱以倡之里中子弟起而和之常乞灵于神而客京师
者某人率其党共归财以助之祠成视旧壮丽有加蒋岳
伯申述其事请记予素服神之烈又喜歙人事神之勤故
为书之因系以乐神之祠三章俾井镵诸石其词曰
坎坎鼓潜山下云为车轮风为马两两霞旌启前路神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1375-0581a.png
之来兮谁敢侮潜之水钟镗镗瓶香照几炉吹香蕙殽
兰藉奠桂浆精意翕合神顾享钟鼓希丝管奏山川深
奇耀华构我民事神无间旧神无我遗锡我福寿
   黟横冈重修汪王庙碑   汪克宽
古者盛德必百世祀有功于民恒在祭法矧禦灾捍患
能福其民者乎忠烈汪王当隋之乱以布衣倡义募集
骁勇捍禦一方暨唐高祖削平区宇遣使送款朝廷嘉
之授以方牧封之越国是时四海鼎沸群雄蜂起㨿数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1375-0581b.png
州之土窃名字者不可胜计争地争城昼夜战斗斩艾
苍生若薙草菅然惟王保有六州奉隋正朔以待真主
俾其境内之民得逭锋镝如处承平之世邦人追思其
义在在立庙祀之不忘水旱疫疠有祷辄应盖七百年
于此矣自宋迨我朝申锡王爵徽号八字崇于海渎恩
秩寖隆盖王之功德在民者无穷故民报之亦遐久而
不怠也黟县横冈故有庙岁久隤圯至正四年甲申春
二月里人程仪凤兄弟捐赀改作秋七月落成堂寝门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1375-0581c.png
庑为屋一十六楹栋宇弘丽丹漆辉耀肖像尊严轩牖
疏达复构四楹于庙之西偏命祝史某居之以职熏修
之役仪凤割田十亩俾某世食其入而缮葺其庙宇焉
十年庚寅夏四月仪凤请予文勒诸丽牲之碑乃叙其
岁月而系以迎飨送神之诗厥田疆亩列之碑阴诗曰
桃源之山兮黟之水民思神德兮万世无巳庙成奕奕
兮有寝有堂觚棱翚飞兮丹碧焜煌神之来兮骖两蚪
旌旗若云兮灵风萧飕黍稷馨兮芼蘋牲牢肥腯兮沈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1375-0581d.png
齐清醇福我寿我兮俾耆而艾五风十雨兮物无疵疠
我民报祀兮弥勤被神之泽兮光无垠(环谷又为越国/公论曰仁足以)
(救生民之死而义有所不为此事之至难而不可以两/全者也白起破赵兵于长平坑降卒四十万又前后杀)
(敌四十五万其杀人若艾草菅然王莽以外戚受封新/都遂窃国柄视弃君如土梗弁髦而因以毙之他日赐)
(剑杜邮传首宛城天道好还无毫发爽后之悖仁违义/可为永鉴矣隋大业之乱天下豪杰并起各为长雄互)
(相吞噬杀戮无虚日惟越国汪公集果毅保州里遂兼/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救生民于涂炭逮天下既定)
(奉表于唐高祖赐诏褒嘉命为方牧保全始终子侄显/荣盖其仁足以救生民之死而义有所不为者也予独)
(怪唐臣编史比于王薄张金称辈以贼名之窃考高祖/起兵太原既巳私幸晋阳宫人又杀留守取长安阳尊)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1375-0582a.png
(代王侑而假禅受之礼其与宇文化及王世充李轨刘/武周薛举梁师都之流直五十步笑百步耳不省巳过)
(而以恶名加之他人亦独何哉欧阳公唐书及司马公/资治通鉴并因旧史本文未之有改善乎吾邦朱子著)
(通鉴纲目凡例凡起兵以义曰起兵其起虽不义而所/与敌者不得以盗贼名之则曰兵起故隋末白瑜婆王)
(薄之类人微而事未成则书曰兵起凡建国立号者皆/书起兵盖深恶秦隋之暴谓人人得而诛之故唐汉之)
(初书法不异乃立论之至公也惜乎越国公之始末史/不立传是以纲目不获特书以表之耳予故辨而论之)
(以告后之修史者/当以纲目为法)
 
 
新安文献志 卷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1375-0582b.png
 
 
 
 
 
 
 
 新安文献志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