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x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1H 页

天台南塘陈先生之所作也。先生讳柏。字茂卿。金华鲁斋王先生(讳柏。字会之)。以为此箴甚切得受用。以教上蔡书院诸生。使之人写一本置坐右。
鸡鸣而寤。思虑渐驰。盍于其间。澹以整之。或省旧愆。或䌷新得。次第条理。瞭然默识。
寤。形神始开而觉也。思度。虑谋。皆心之动也。盍。何不也。澹。恬静也。整。顿而齐之也。省。视己也。愆。过也。((字一作愆)。(从心从言)。(合表里而言之)。)省愆。即(孔)夫子所谓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䌷(抽)茧丝也。如丝有端绪。寻求其端绪而䌷绎之也。得求而获之之辞。盖得见义理之当然。及其所以然也。䌷得。即(孔)夫子所谓知新。子夏所谓日知其所亡者也。((位有高下)。(数宅有甲乙故)。)凡(事)不躐等节者。谓之次第。((木之枝疏举)。(玉之文细密故)。)凡(物)不紊脉络。者。谓之条理。瞭。目明貌。默识。不言而心解也。○右第一章。言夜将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1L 页

本既立矣。昧爽乃兴。盥栉衣冠。端坐敛形。提掇此心。皦如出日。严肃整齐。虚明静一。
本。即上章所谓默识者也。昧爽。欲明未明之际也。盥。洗手。不言靧。省文也。栉。理发也。衣。衣之。冠。冠之也。坐指跪足而言。故欲其不(偏(跛))。形举一身而言。故欲其不放。提掇。犹言点检照顾。皦。日初出貌。严肃整齐。如正衣冠。尊瞻视。头容直。目容端之类。申上三四句之意。虚明静一。乃寂然不眛。澹然无欲之象。申上五六句之意。○右第二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2H 页

乃启方册。对越圣贤。夫子在坐。颜曾后先。圣师所言。亲切敬听。弟子问辩。反覆参订。
乃者。始辞。启。开也。木版曰方。竹简曰册。(或作策)册以众联。方一而已。古者以记言事。越。于也。圣。大而化之之谓。贤。才德出众之称。夫子。孔子。讳丘。字仲尼。颜。颜回。字子渊。曾。曾参。字子舆。皆孔子高弟也。圣师。指如夫子之圣。弟子。谓如颜曾之贤。参。考。订。(评)议也。○右第三章。专举读书之法而言。始发古书。惕然如严师之临上。亲友之与处。谨受其开示之训。而惟欲其体认。详辨其((讨))论(难)之辞。而不明则不措。斯岂记问口耳者之所及哉。朱子曰。读书。须以主敬为先。方可就此田地上推求义理。见诸行事。陈氏曰。就圣贤言语实处为准则。于幽閒静一之中。虚心详玩。随章逐句。一一实下讲明功夫。果实有得。则是非邪正大分已明。而胸中权度稍定。然后及于应接事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2L 页

事至斯应。则验于为。明命赫然。常目在之。事应既已。我则如故。方寸湛然。凝神息虑。动静循环。惟心是监。静存动察。勿贰勿三。
应。(酬(答)。)验。證。为亦事也。自我所作而言。命。犹令也。乃天之所以命我。而至善之所存也。赫。赫然明貌。(一作赫然明盛貌)目在。如物在前。恐人偷去也。故。即第二章虚明静一之体也。方寸。指人身之所主。即心也。心之形体。圆外窍中。其方以寸。盖言其至小也。湛然。水净貌。凝。聚也。((神者)。(阳魂)之(流动之妙)。(即精气之化也)。(精者)。(阴魄实定之英)。(即神气灵)。(人始于气感)。(则得魂以行乎此身之中)。(随所贯而无之本也)。(精神只是一气)。(故专言神以包之)。(且以见)神即(不生者也)。(专言神者)。(魂可以包)。(魄)。(且))动者。难摄也。循环。(精神之神。精阴而神阳。精属静。神属动。此独言神者。以)如循于环之无端也。监。视也。存者。恐其亡。察者。恐其谬。(见)勿。禁止辞。勿贰三者。此心主此一事。则更不贰以第贰事。三以第三事。程子所谓主一之谓敬也。○右第四章。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3H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3L 页

读书之馀。间以游泳。发舒精神。休养情性。
馀。犹暇也。间。犹迭也。浮水曰游。潜水曰泳。以言其玩适之意。舒。伸也。((精者阴之灵)。(人体既凝)。(则得魄以实乎此身之中)。(随所注而无不定者也)。)休。息也。命之具于心曰性。性之发于外曰情。○右第五章。因上章动静无违而言。讲读之暇。亦当优游涵泳。以展其气而顺其理。无局促之态。有从容之象。此君子张弛之道也。程子曰。学者不可拘迫。拘迫则难久。朱子曰。不要苦着力。苦着力。便不是。又曰。不必尽日读书。或静坐存养。皆是用功处。(朱子日。不可终日思量文字。恐成硬将心去驰逐了。亦须空间少顷。养精神又来看。又曰。读书閒暇。且静坐。教他心平气定。见得道理渐次分明。)辅氏曰。常玩物理以养性。且如六艺之游。皆理所寓而心所收者也。心庄则体舒。心肆则体躁。斯亦岂外于敬乎。惟夫学为为己之学者。能知其味也。
日莫人倦。昏气易乘。齐庄正齐。振拔精明。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4H 页

夜久斯寝。齐手敛足。不作思惟。心神归宿。
寝。寐也。齐敛。恭重之馀也。即寝不尸之意。惟亦思也。归宿。犹言安定也。○右第七章。承上章言夜深而后寐。寐所以休息。则恐其易于放肆也。故虽舒布其筋骸之束。而犹不失其恭重之容。盖以惰慢之气。不敢须臾设于身体也。既使身体不慢。而又不为胡思閒想所引去。然后吾之心神。得以安定而无所放矣。但上章。欲其振拔。故以气之静者言。此章。欲其归宿。故以气之动者言。言亦各有攸当也。朱子曰。魂与魄交而成寐。心在其间。依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4L 页

养以夜气。贞则复元。念玆在玆。日夕乾乾。
夜气。见孟子。贞元。天之德也。天有四德。举首尾以该之。玆总指上文而言。乾乾。自彊不息之义。○右第八章。亦承上章言。(此心虽存。或时出入。而夜问所息。其气清明。(天地之气至大至刚)。(而人得之以为体之充者)。(或蔽于私意)。(而有时乎馁)。(则不足配夫道义之心)。(而心遂放矣)。(以然而至于夜)。(而形声之所未接)。(人事之所未及)。(则刚大之生)。(自然清明)。(而道义之发)。(愈得中正)。)故学者当因其所(息(生)。)以养其所(存(发)。(遂))使(神清气定。而)朝昼之所为。不得而害之。则此心常存。无一息之间断。如天之德生而成。成而又生。生成不穷也。章末。特致警勉之辞。其为学者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5H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5L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6H 页

书夙兴夜寐箴解后
愚常伏诵是箴。爱其辞旨简切。宜书诸绅。欲以赠吾弟。远莫之提耳一讲。辄掇宋圣贤语。分疏其下。庶弟用以自考。盖不敢有一字一义创立者。则是特妄也。非僣也。恐亦不害为吾弟之私览。吾知免夫。兄暗室书。时嘉靖辛亥十一月之吉。
寄伊斋书
瘴海湫恶。不审体况何似。慕用之至。驰心无已。滉陆陆无状。疾病与岁而增加。尔来八九年间。乞外投农。分甘沟壑。不意再蒙 恩录。强扶西来。推迁汨汨。今又三年于此矣。有一二友人与贤季居止接近。因得传闻谪处消息。以为欣幸。其势非不能附尺书之问。而因循迨阙。深自忸怩。滉少时。亦尝有闻而兴起。而无师友相导之者。夙婴沈痼。旋自废坠。后来。幸因僚寀之分。得与吾子相从于玉堂清暇之地。宜可以讲劘而进益也。当是时。滉心茅塞甚矣。譬之绘事。自无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6L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7H 页

答退溪书
伏惟明公。非我辈人。乃辱与之书。又辱质其疑。是犹行古之道也。何幸于吾身亲见之。殆柳子所谓今适后之不为不遇者。虽夕死亦可也。守慎志学从师。师常戒以近名。盖见其质不近仁也。狶苓欲进。乌头渐去。名未虚隆。祸已实积。自拘海岛。久屈天刑。诚欲悔省补塞。收之桑榆。其庶乎免矣。顾有二老在堂。日夕相望。茫无所期。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7L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8H 页

重与伊斋书
往年奉书质疑。事甚率易。厥后病归村庄。潜深伏隩。自中间尝一入都。仅有传闻外。千里恒阻声问。且不能相及。况进于此者乎。意者前书或不达。虽达。或不足留意。或缘公意过为慎防。皆不敢知。又不敢再有问讯。不谓今者。辱示解说。缀以报语。诵味词旨。抚揽今昔。为之慨息也。明师近名之戒。诚是瞑眩之药。但此亦不可以一概断也。人有饰智矫情。掠虚造伪以得名者。其陷于祸败。固所自取。其有实积而华发。形大而声宏。德充而誉溢者。不幸而罹于世患。斯可尽以为其人之罪乎。古之人有云。欲避善名。无为善之路。今人之于人。显斥其为善。公排其向学曰。恶近名也。戒召祸也。至为善而自怠。向学而中废者。其自诿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8L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9H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59L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0H 页

三子论夙兴夜寐箴解往复录
(题下注)天台上。恐当有夙兴夜寐箴者六字。(退)○题注。当入六字者为是。(伊)
(从心从言。合表里而言之。)凡以从某从某解字义者。皆指本字之偏傍上下耳。未有就或作之字。合本字为一而取义如今说也。欲去此十字。只云字或作愆。省愆即夫子所谓以下。仍存何如。(退)○愆字或从心。或从言。妄欲各见二义。以备其说。不觉违解字凡例。欠却或字。赘著合字。诚如来教。只得删去。(伊)○闻命(退)○愆过也下分注。似不妨。(字或作愆从心从言。而兼其义。河)○此说较有味。不知如何。(伊)○愚意亦不须此注。只云过也。何欠。(退)
(䌷茧丝也)字书抽或作䌷。䌷。引也。䌷引端绪云云。据此则䌷即抽字。而汎言则从手。言引丝则从糸耳。今只云茧丝也。为未尽。请改之。(退)○䌷。抽茧丝也。为下文有抽义。恶其重。不言。更详之。果谬。今直曰䌷。抽茧丝也。何如。(伊)○闻命(退)○䌷。抽丝也。何如。河○十忽为丝。存茧字自无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0L 页

(位有高下。宅有甲乙。木之枝疏举。玉之文细密。)次有先后之次。有左右之次。此类非一。独以位之高下言之。似未该备。古者。宅以甲乙为次第。故谓宅为第则可。今谓第字之义。因宅甲乙而得。恐不可。木之干亦谓之条。非独枝也。而草之科生。凡物有分段排列者。皆谓之条。理字则于凡物之有文者。皆可通称。非独玉有之也。今请改之曰。序而得所。谓之次。联而递数。谓之第。故凡不躐云云。别而有段。谓之条。比而不乱。谓之理。故凡不紊云云。退○说文。次。不前也。释曰。不前是次于上也。又有义云位次。则作字本意。可知。虽其先后左右为类非一。然皆自此而推之。故举以该之耳。谓第义非因宅甲乙而得者。为精。初见第本作弟。后加竹以别之。则以宅起之。恐亦无大害。今详其义。必须改之。以数代宅。何如。条者。枝也。非干也。虽或有谓条为干者。只是借用尔。草之科生。亦自有枝干。而所谓分段排列于枝字。觉尤亲切。则舍借而用主以包之。可矣。理字。从玉里声。想是初制字时。以为有文者莫玉密也。借而为腠理事理。因借而借为治理料理。所谓比而不乱者。由玉而见。未为无据。盖凡此四字。必欲先明作字本意。乃见用字广义。遂不免涉于偏泥于画。以至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1H 页

(思虑之走作者。以悔悟其前所失。)走作下。似少欠。补之曰。使夜气之生。无所挠害。则心体虚明。义理之原。自然昭著于是云云。以悔悟。此以字有碍。请改为或字。而并于寻绎上。亦加或字。何如。(退)○者下。著得夜气。更有意味。但于是时。气未用事。觉心才动便整。不大段用力处。既言夜气无挠自足见其整之之功。不必备言虚明昭著之效。然后方有省䌷之地矣。且于下文。乃言默识。其微意。亦略可见。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1L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2H 页

(订议也。详辨其讨论之辞。)订有评议證正之意。只云议也。恐未尽。讨论。改为问难。何如。(退)○订字。字书以为平议也。则评义为主。改曰订。评议也。亦有考正之义。或改曰订。平也正也。何如。但證之之义。当别有据。请详之讨论字。于问辨字。似未稳贴。故当改。改为论难。何如。(伊)○圣师弟子云云。但曰。指夫子谓颜曾以下。何如。参字有相参之义。但训以考字。似不能尽。考下。加覈字何如。订之有證义。时未见于字书。如村巷契券中。例以證为订。亦必有所自。抑退溪谙于吏事。故知之耶。(河)○如字果不协。只得直指加覈。恐亦无相参之义。奈何。契券称订。不过为吏谚从便之习。如以豆为太。以辨为卞之类。(伊)○直指云云。直指甚当。覈。未善。如作證字。则有相参义。如何。订平议也云云。右改之为当。但只依本训曰平议也。不必更言亦有考正之义也。盖平议之平。训为平其不平。当平其不平也。已有考正之义。亦已有證义前日鄙见所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2L 页

(不二以二不三以三)不二之二。当作贰。不三之三。当作参。(退)○作二。必传写之误也。作参。当从之。大抵皆当通用。(伊)○右恐有不可通用处。此处是也。(退)
(应答偷去)答请改为酬。偷下。欲补曰。而常目觑之也。(退)○酬是复酌答宾之义。借言于应接之际固宜。今直训应曰酬。恐未安。答义非偏在语言上见似不必改之。大学章句。训顾字。故须曰常目在之。今训目在。则但曰如物在前。恐人偷去。不待更言目在。而其义已明。恐不必添个若干字。(伊)○答恐非正训。酬非但酬酢。有和义。然无酢字。则便无力。应字之义。重训难的恰。奈何。赫。赫然明貌。似尽。恐人偷去。止此似不妨。(河)○答,酬俱未安。更著何字可安。更详之。(伊)○酬恐未安。答不必改云云。右恐不然。盖公必欲原字之所从来以看。故以酬字为不合训应字。虽似然矣。然何不看应字所用本文之义乎。事至斯应之应。训酬则事至斯酬。语为衬贴。若易以答则事至斯答。不伦甚矣。酬虽酌宾之义。其与应字。联用于事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3H 页

(神者阳之灵止。生者也。 兼下章注精者阴之灵止。定者也。)此两字训语。必有所本而言。然尝闻朱子答董叔重曰。既生魄。阳曰魂。谓才有魄。便有魂。自初受胞胎时。已具足矣。不可言渐有所知。然后为魂也。答梁文叔曰。精气为物。犹言魂魄为体尔。答陈安卿曰。王丞说。魂即是气。魄即是体。却不是。须知魂是气之神。魄是体之神。可也。合此数语而观之。两字训语之病可知矣。盖方言始于气感则得魂。而遽云以行乎此身之中。是似于体魄未凝之前。经言身体也。又言人体既凝则得魄。以实乎此身之中。是直谓体凝而后。方始得魄。安有此理。且陈公此两句之义。本非论人禀气受生之初。注中。不须言气感得魂。体凝得魄也。又本非对举为文。亦不必照应而为训辞也。请谨改之曰。神者阳之灵。即魂气之充周一身。而有不测之妙者也。精者阴之英爽。为体魄之凝定。而载神魂者也。如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3L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4H 页

遮障改作诱引。如何。(退)○诱引故蔽。改作亦可。然直说遮障。恐尤明白。(伊)○右果如所喻。退
(不活则滞)改作不宰则累。如何。(不活。与滞字本一意。故欲改。退)○不活则滞。盖曰不为活则必为滞耳。即是或活或滞之义。恶在其为一意。须作不活与滞文势看。则不宰则累。亦终不是二意。况宰累二字。下此似不切。又些与下文往缚。二字不应。奈何。(伊)○不活则滞似当。河○不活则滞。右滉前日看得误甚。今从所喻。(退)
(聚其光灵。绝其思念。)此两语犯禅学。请去之。何如。(退)○两句果逼西来。然遂去之则欠。改之为当。当改云。聚定妙用。放退闲思。何如。或因其旧。亦似无妨。昔遇一老衲信宿。得所赍三法语。漫看数过。乍喜之。遂留在胸中。不觉出笔下依俙。殊可笑也。近世学禅者亦无矣。何惧焉。然吾辈不可不戒。(伊)○世无学禅者。亦不可不以为虑。又安知自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4L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5H 页

(妍蚩之痕)恐混于俯仰之语。或改以查滓之累。何如。(河)○俯仰之混。未详。然查滓字为胜。但恐查滓不全是累。不知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5L 页

(反覆无时)似不成说话。如曰反覆无时。则为善为恶。似皆含糊。朱子之语曰。循环反覆。无时不然。以反覆连环。则其意乃实。其无乃为续录句解所误耶。(河)○窃详朱子之说。欲随动静皆得用功也。句解虽有少差。顾其无时与无时不然。语意何远。盖反覆者。不断也。无时者。无定也。不断则已见互根无始之意。无定则兼有寂感不常之理。不知此句有何大妨。河西致疑至此。善恶之云。所未喻者。当俟别日奉讨。(伊)○如所解。似不为无义。然续录句解。终是大误。今不当用此语也。今欲只改无时。作不已。无乃好乎。(退)
(君子必以为一身主宰云云)心本一身之主宰。非人以为之主宰。然后主宰之也。惟其气杂而诱于物。则心驰于外。而身便无主。能敬以直之。则心便主宰如前矣。今曰。以心为一身主宰。然后以敬为一心主宰。则方其以心为一身主宰之时。将何所下手耶。朱子曰。人心至灵。主宰万变。非物所能宰也。故有执持之意。即是此心先自动了。因举程夫子以敬直内便不直矣之云。而又系之曰。盖惟整齐严肃。则中有主而心自存。其曰非物所能宰。则惟敬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6H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6L 页

(静存动察章)此凡三节。若以注家例之。则折两而各解。合一而统论。似尤明白。抑有所难耶。(河)○今欲依拟。竟莫能成。奈何。责在高明。(伊)○详本注所谓动而省察。静而存养。即折两而各解也。兼体用。该动静以下。即合一而统论也。不知河西更欲作何等训解议论耶。馀见上。(退)○(性之发于外曰情)非独发于外。只动于中。便是情也。欲改曰。性之感于物。如何。(退)○才觉即是发动。不容说是中是外。发外。特对具中而言。如四端之说也。要之言外。亦无妨。然终不若本古语为更明白。直作动于中。何如。(伊)
(局促之态。从容之象。)态改作碍。象改作乐。如何。(退)○碍自是局促意。乐非学者所遽有。恐莫如态象虚字自无病。(伊)○态作意。象作味。何如。但高明喜用象字。其别有所得耶。(河)○意味二字。别无利害。喜用象字。或只是病。可笑。(伊)○意虽胜态。亦未十分。(退)
(学为为己之学者)为字。无乃叠耶。(河)○愚意不见其叠。如何。(伊)○河西将为字作何看。乃以为叠耶。(退)
(不得不疲其体)请改曰。不能无其体之疲。(退)○乙却一字。其义便别。(伊)
(以起发精采光明)以起发三字。似亦有病。欲改曰。使无一毫颓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7H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7L 页

(天有四德。举首尾云云。)四德上。加元亨利贞。而首尾字。改以终始。何如(河)○元亨利贞字有无。似亦无大损益。但终始字较好。(伊)○元亨利贞不须加。此处本文。亦无举首尾以该之之意。但云。天有四德而止言贞元。以见终而复始之理而已。何如。(退)
(天地之气至大至刚。止生成不穷也。)窃谓孟子夜气章。主言仁义之良心。而以夜气之说。发挥而旁通之。其语势自有宾主之分矣。详此上文。既言心神归宿。而即以养以夜气承之。其语势正犹孟子之旨也。今解文则不然。立言所主。专在于气。而心反为宾。故其末。虽有因其所生以养其所发之言。而终未昭晰。且既释夜气。则当用本章之说。庶不背本旨。今乃以浩气章之说代之。故曰体之克曰有时乎馁。曰不足以配夫道义之心等语。皆不衬贴于夜气之意。此正朱子所谓多插外来义理之病。最为注家之忌。伏望毋以鄙言而忽之。更加参究而修正之。以幸后学。何如。(退)○此章之教。最为的确。益觉鄙说疏脱已甚。当亟削数行毋疑也。此句既自是孟子本旨。今亦无庸更为之渎解。止当云。亦承上章言。此心虽存。或时出入。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8H 页

(敬者一而已矣)如曰。一者诚也。似未见着力处。盖敬乃所以一之也。敬则一矣。遽以一称之。如何。(河)○一者诚也。本注内无此语。不知何以有此辨。盖字以下。鄙意亦同河西说。(退)
(夫一。在天曰诚。在人曰敬。)夫一之云。于立言之体。恐未恰好。妄意敬者。乃所以一之。则恐不可遽与诚并称为一。(河)○夫一之云。未见有未恰处。妄意以下。鄙意亦同河西说。(退)○(天之道。圣人之本。)其所谓天之道。圣人之本者。其亦有二乎。未至乎此。则亦在乎诚之而已。然非敬。无以诚之。敬则诚矣。(河)○愚意正欲统说敬之道不出于一也。未论到着力不着力。未分别天道与人道已矣云者。无他之辞。盖其所以一之者敬也。则所以至于一者。非敬乎。虽曰敬便是一。亦可也。又况敬在一事。一事亦既一矣。岂不可以统说之乎。故在天在人。皆曰一。分而言之。天之一曰诚。人之一曰敬。非谓诚是敬。敬是诚也。天之道。即圣人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8L 页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9H 页

(天地之间。惟天理为一。)天地之间。惟天理为一。则天理似别为一物。如何如何。天地之间。无非理也。浑然全体。无物不具。即子思语大语小之意也。河○此等语。非后学所敢擅立。但改实为一。自恐未安。然一者诚也。要之若不戾本旨。夫天地之间。无非理也。而曰惟天理为一。果若又有别物。但惟维唯皆语辞。又皆训独。如维天之命。维字说得轻。惟天下至诚。惟字说差重。似不得概论。然看来此惟字。自是独义。乃朱子赞叹天理之实之辞。河西疑之。恐亦已甚。(伊)○若如上。鄙意则此一段不必论。但惟天理为一。似不甚非。(退)
往复语后语
稣斋先生内集上篇草创录二 第 369L 页

愚既为质疑之答。久而不得献。遂举以讲于河西。河西所论如此。颇觉平正的实。恨少便。未克再讲所疑。仍并书以进之左右。以俟归一焉耳。呜呼。所欲面论者非一。岂可以毫楮而究也。呜呼已矣。(伊)
峻命既定文集十卷。又取先生晴窗手录书筵讲义及箴解初本。并三子往复书及说目。曰侍讲录草创录。合为内集上篇。壬辰元月上日。曾孙峻命。稽首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