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习斋先生诗集序
习斋先生诗集序 第 x 页
习斋先生诗集序
 [习斋先生诗集序]
  
习斋先生诗集序 第 25H 页
习斋先生诗集序[权擘]
文章。一技也。而必专而后工。盖非纷华富贵。驰逐声利者所能专也。故自古。工于诗者。大率穷愁羁困。不遇于时。非工之能使穷。穷自能专。而专自能工也。余观习斋公之诗。冲澹而有味。典雅而无华。是固臻于妙。而得其精者也。苟非穷于时者。何能若是专哉。然公以妙年大科。声华藉甚。立朝五十年。官至礼部侍郎。不可谓穷也。而于诗若是专。何也。余少也。寓居公第之傍。又与公之诸子游。常见公官闲罕出。出则朴马残僮。委蛇以行。虽身縻簪笏。而意在推敲。入则闭户静坐。讽咏自娱。于物无所嗜好。唯喜古书。手不释卷。上自坟典。以至诸子百家。奇辞奥义。极探穷搜。孜孜兀兀。乐之终身而不知倦。此公之所以专于诗也。然则公果无意于世。而直为操觚弄墨者流哉。尝闻公少与安公名世,尹公洁。
习斋先生诗集序 第 25L 页
相友善。乙巳之祸。二公俱陷不测。自是摆落世事。不复与人交游。人有来访者。问无恙外。不接一语。凝然如泥塑人。人莫敢窥其际。家贫屡空。妻子不免饥寒。怡然不以为意。凡喜怒忧乐。无聊不平。必于诗而发之。不以外慕荣辱动其专。盖寓智于诗。而隐迹于吏者也。呜呼。以公之文章德量。倘能俯仰而谐俗。则其成就事业。岂可量也。而乃韬光铲彩。绝意荣进。与世相忘。一混于诗。此岂公之本心也。向使公有可以致位钟鼎。笙镛治道。则岂必勤苦攻诗。专于一技而止哉。惟其不遇于一时。故乃能大肆于诗。而传之于后世。岂天以文章。属柄于公。而使之专耶。然则公之不遇。亦天意也。其视暂时荣耀。泯没无传者。为如何哉。观公之诗。可以想见公之遗风。吁可尚也。余惧世之人。徒以文章视公。而不知其全德达识之为可师法。遂书此弁之卷首云。
习斋先生诗集序 第 26H 页
万历戊申七月下浣。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知春秋馆事同知 经筵成均馆事 世子右宾客李廷龟。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