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药圃先生年谱 (自动笺注)
藥圃先生年譜(錦堂)
  
藥圃先生年譜錦堂
公元1526年
世宗嘉靖五年( 二中宗大王十一年)丙戌十月初八日
(寅時)先生生于醴泉郡北金堂谷三九洞第。
(三九洞。
先生外鄕也。
母夫人韓氏進士諱終傑之女也。
嘗夢有日異。
先生云。
先生生有異表
穎秀凡兒
議政奇愛之。)
公元1533年
十二年癸巳(先生八歲○始受學
卽通大義
不煩程督
思日進。)
公元1534年
十三年甲午(先生九歲)十二月
母夫人憂。
公元1536年
十五年丙申
(先生十一歲)隨議政公。
安東佳丘村。
(卽父鄕也仍居焉)
公元1538年
十七年戊戌
(先生十三歲)與柏潭具公鳳齡。
讀書金沙寺
(柏潭嘗曰。
某與藥圃
同年同閈
契愛甚篤。
藥圃十三歲。
患瘧症谻。
潛入病所。
則纔痛定起坐
布算滿房。
考驗朞三百氣朔置閏之法。
其才之穎敏早成如此
而過自鞱晦
與知者云。)
公元1540年
十九年庚子(先生十五歲○先生髫齔
受業仲父三嘉縣監諱以興。
年纔志學
通經書。
歷覽朱子綱目等書。)
公元1542年
二十一年壬寅
(先生十七歲)游退溪李先生之門。
(先生卯角登門
得聞心學之要。
踐實之功。
不以口耳爲事。)
公元1545年
二十四年( 仁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二十歲)
自佳丘。
議政公。
復居于金堂谷。
公元1546年
二十五年( 王明宗大元年)丙午(先生二十一歲)
議政公憂。
(葬于外塋堤洞。
執戚盡禮
盧墓終喪。)
公元1548年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二十三歲)六月
服闋
夫人潘氏。
(孝子觀物堂諱沖之女。
檢閱李公搆之外孫女也。)
公元1552年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二十七歲)
中成生員
(是秋
大學
齋懦從事句讀
先生講究天人之理。
人咸異之。)
公元1553年
三十二年癸丑
(先生二十八歲)讀書紹修書院
(尹進士義貞同游)
公元1557年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三十二歲)季夏
啓蒙一帙
贈趙月川士敬
(穆○先生月川同門
契誼篤厚
道學相勉。
先生啓蒙二帙。
以一件贈之。
要取質於退溪先生
卷端勉意
而題云梅巖書。
侮巖。
初號也。
月川亦有小識。)
公元1558年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三十三歲)
中文科。
(先生未第時。
雪月金公富倫
同棲山房夜坐聯句
先生首吟曰。
星斗天天下仰
金公驚曰。
他日必居廊廟
負山斗之望。
因續吟曰。
波濤驅海海中驚云。)
公元1559年
三十八年己未
(先生三十四歲)分校書館
(世以新進芸閣稱屈。
先生不少介懷
課程匠役
讐校魚魯
以至
時洪訥庵某爲提調
歡曰。
大器也。
他日遠到
李東皐浚慶少許可。
先生曰。
此官雌龍顔。
異人也。
必大貴。
先生初隸校書時。
人爲之語曰。
政丞校書館。
先生公輔之望。
屬於釋褐之初云。)
公元1560年
三十九年庚申
(先生三十五歲)補校書正字
(先生直宿香室
時 明廟不豫
 文定王后將供佛事
取香香室
先生曰。
是用郊社之香。
供佛之物。
不承 命。
文定大怒
下吏
物論偉之
先生嘗以公事
謁領忍齋洪公暹。
公待以異禮。
致敬焉。
先生退。
子弟怪其過自降屈。
公曰。
非汝所知也。
此人厚德碩量
他日必登吾座。
不可平常體貌待之云。)
公元1561年
四十年辛酉
(先生三十六歲)授成川敎授
(本邑校有古規。
敎授至。
諸生
以紬段當朿脩。
先生曰。
敎授諸生師長也。
師弟之間。
豈以貨爲禮乎。
遂痛革之。
敎以禮義
循循勉進。
士風丕變
)移授晉州敎授
(先生在晉日。
南冥曺先生游。
深被推許
見得壁立千仞氣像
先生始終全節
有得於此云。
)子允著生。
公元1563年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三十八歲)
寓居于明禮坊。
(退溪李先生有書曰。
聞占得佳園於南山下。
退食逍遙
消遣塵勞
可賀。
緊要處。
不在此。
不可不知云。
蓋出於勉學之意也。)
公元1564年
四十三年甲子
(先生三十九歲)由博士
出爲護送宮。
子允偉生。
○三月。
春園寓興十絶
退溪先生
(退溪先生次韻)
公元1565年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四十歲)
成均典籍
擢拜諫院正言
(退溪先生以書賀曰
君今入薇垣
交舊相賀
然其憂責亦不輕。
且勉且愼。
以副時望云
)以言事罷。
未幾敍。
又拜正言
(先生言地
遇事敢言
有古諍臣風。
首劾尹元衡專擅誤國之罪。
繼論李戡,尹百源,沈通源等。
朝著肅然畏憚。)
公元1566年
四十五年丙寅
(先生四十一歲)遷禮曹正卽。
公元1567年
穆宗隆慶元年丁卯(先生四十二歲)
選授弘文館副修撰。
○移拜兵曹佐卽,禮曹正卽。
轉司諫院獻納,司憲府持平
○復爲修撰副校理校理
(先生經幄
首尾垂三十年。
隨事啓沃
盡忠畢懷。
不以激觸取名
一以誠意
感動 上心
 上亦虛己受之。)
公元1568年
二年( 宣祖大王元年)戊辰。
(先生四十三歲)累遷獻納持平兵曹正卽,佐卽。
公元1569年
三年己巳(先生四十四歲)五月二十一日
入 侍朝講。
(與大司憲朴應男,獻納閔德鳳,經筵官辛應時
晉州儒生獄事。)
公元1570年
四年庚午(先生四十五歲)十二月
退溪先生訃至。
爲位哭之。
(與諸同門
會哭於金鶴峯所館。
)二十六日
入 侍夕講。
(洪聖民啓曰。
國家不幸
大儒卒逝。
聞計之日。
 贈以議政
中外感激
人學問。
東方宗師
集大成之人也。
先生進曰。
東方學問之人。
雖或有之。
至於造詣精深
踐履純固
則唯此一人而已
進退出處
辭受取予
皆可爲後人模範
 上曰。
聞其有病。
特令遣醫
未及救。
悼恨何極
先生曰。
 聖上大臣
可謂極盡而無欠闕矣。
必用其道。
然後方盡待賢之道也。)
公元1571年
五年辛未
(先生四十六歲)子允穆生
○拜修撰○製進退溪李文純公 賜祭文○三月。
會葬退溪先生
(有祭文)
公元1572年
六年壬申
(先生四十七歲)拜吏曹佐卽。
公元1573年
神宗萬曆元年癸酉
(先生四十八歲)轉吏曹正卽。
陞議政府檢詳舍人
○遷司僕寺正○遷掌令,司諫執義
 
公元1574年
二年甲戌(先生四十九歲)
由副應敎
通政
拜同副承旨
公元1575年
三年乙亥
(先生五十歲)陞都承旨兼 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藝文館提學,尙瑞院正。
公元1576年
四年丙子(先生五十一歲)
辭遞都承旨
公元1577年
五年丁丑
(先生五十二歲)拜大司成
○遷禮曹參議
出爲江原道觀察使
(先生關東
政尙寬恕
撫學凋察。
恤刑獻道內滯囚
次第平反
到春川。
進供時。
忘設前箸
先生不以爲意
主倅欲治其罪。
亟止之。
游楓獄時。
擔輿用力勞苦
給以米布鹽藿。
崇學重儒。
所至輒聚士講學
平海
有庭卒觸士子衣巾而汚之。
郡守武人
賤待儒冠
致有此事。
杖庭卒以警之。)
公元1579年
七年己卯(先生五十四歲)
復入爲都承旨
兼帶如故
公元1580年
八年庚辰(先生五十五歲)
陞授善大夫
承政院都承旨
兼帶如故
公元1581年
九年辛巳(先生五十六歲)四月
大司憲
(掌令鄭仁弘請罷吏曹佐卽李敬中
先生不從
逐各啓所見
避嫌而退。
諫院啓請先生
而使仁弘出仕
敬中罷之。
)○五月。
拜吏曹參判兼同知 經筵,義禁府事,五衛都摠副摠管
(用大臣薦。
尹毅中首擬刑曹判書受點
司諫李珥發論
兩司合啓劾大臣之誤薦。
請推。
 上只推吏曹。
不 允改正之啓。
未幾
辭遞。
)○
復拜吏曹參判。
公元1582年
十年壬午
(先生五十七歲)監修欽敬閣。
(先生精於象數之學。
少時陶山門下
已曉渾儀制度
立朝
承 命造璣衡
故 宣廟敎書中。
璣衡妙齡之句。
)○特命陞資憲。
漢城府判尹,知義禁府事,五衛都摠都摠管
奉使 皇京
(先生京師
有相者見之曰。
公眞仁人他。
異日當濟萬民云。)
公元1583年
十一年癸未(先生五十八歲)
自 皇京復。
命。
○四月。
拜行大司憲
○拜工曹判書○八月。
上章乞暇。
還鄕
焚黃
○九月。
辭遞工判及兼帶。
○十一月。
大司憲
公元1584年
十二年甲申(先生五十九歲)五月
啓請審理冤獄
(時久旱。
 命賓廳各陳所懷
故有是 啓。)
公元1585年
十三年乙酉
(先生六十歲)拜禮判書
大司憲
○俄轉拜吏曹判書兼五衛都摠都摠管
辭。
遞。
公元1586年
十四年丙戌(先生六十一歲)
長子允著。
○拜大司憲
公元1588年
十六年戊子(先生六十三歲)
刑曹判書
(先生天性忠信公恕
慈詳惻怛
屢入秋部及憲府
治獄按囚。
每傳寬議。
多所平反
故人或陷罪叵測
疏逖異趨
必曰。
藥圃公。
活我云。
)○十月。
轉拜吏曹判書
(先生三長東銓。
朝紳分裂
各立門戶
互相傾奪
先生毅然獨立頹波之中。
無偏倚。
前後銓注
以至公。
斥遠私謁
以杜邪徑
有私先生者。
先生曰。
君才當薦。
何爲踵吾門乎。
竟不用。)
公元1589年
十七年己丑(先生六十四歲)九月
遞吏判。
旋授兵曹判書兼知 經筵春秋館事
(時日本使適至。
廟堂報聘便宜不決。
先生毅然曰。
賊逆端業見。
藉令信使在朝
兵鋒在夕。
此講之悔也。
及至壬辰
倭賊果大逞如先生言。
人服其先見。)
○鄭汝立獄事起。
入參庭鞫。
特加崇政
右議政銜。
奉使 皇京
(子允穆從)
公元1590年
十八年庚寅(先生六十五歲)二月初一日
渡江
四月晦
竣事
回自 皇京
在道言者構以曾薦擬崔永慶之弟。
論罷。
(前年汝立之獄。
高士崔永慶以非辜誣死。
不悅先生者。
謬謂在亞銓時。
官永慶
之弟餘慶
論罷之。
)○
敍知中樞府事。
○轉拜禮判書
公元1591年
十九年辛卯(先生六十六歲)七月
崇政大夫,議政府贊成兼知 經筵春秋館事
公元1592年
二十年壬辰(先生六十七歲)四月壬寅
大擧入寇
己未
扈 駕西行
(時昇平日久。
外寇猝至。
朝廷遑遽
巡邊使申砬。
爲李繼援以御賊。
日望捷音
及敗報至。
都城大震
 上猝決去邠之行。
先生以內提調
起居藥房
不問家累所在
蒼黃扈 駕。
宿江店。
)翌日
扈 駕至開城府
(留三日)丙寅
扈 駕至平壤府。
仍留。
○六月戊戌
上箚請堅守平壤
不許
(五月
申硈敗沒
臨津失守
賊鋒大同江
 大駕發向寧邊府。
平壤軍民遮道
願勿往守城。
先生急詣政院。
請從羣情
留守本府
涕泣爭之。
不從
)○己亥
扈 駕發平壤
辛丑
至寧邊府
(旣至寧邊
吏民先潰。
上下震撓。
已不可爲。
遂決 分朝之議。
 )
壬寅
貳師承 命。
陪 東宮
江界路。
(時大 駕發向義州啓。
 王世子發向江界路。
先生與領相崔興源判書李憲國,參判沈忠謙,參判尹自新承旨希霖。
承分扈之 命。
從至熙川。
右相兪泓,右贊成崔滉追至。
)○丁未
從行諸宰。
馳 啓大朝
改春川路
(當初
朝議之要往江界者。
欲令觀便。
雪寒嶺入關北
據險避亂
而聞賊已入關北
改向春川。
兪相主議也。
)○七月戊辰
東宮
夜到伊川縣
(峽路危險
時當盛潦。
草宿雨餐。
艱苦萬狀
先生雖在蒼黃顚沛之際。
無躁遽色
立治隨事進規
多所裨益
伊川
東方賊勢甚盛。
不得前進
二旬。)
己巳
上狀 行在
(論 東官一行
姑留伊川
詳探賊奇。
觀勢去就之狀。
兼陳收攬人才
唯在爵賞
而當此板蕩之日。
尺布斗粟
充賞資。
至於除拜一事
亦緣 行在隔遠
復之際。
失事機。
俱爲可憫
故敢遵權宜從事之命。
差出及時補之官。
一邊任事
一邊 啓稟之意。
詳見日錄
○時 大駕播越西陲
誅討興復之責。
專委於 分朝。
除拜爵賞
皆 命權宜處斷
先生從行諸宰。
日仕賓廳。
裁決庶務
絡繹馳啓大朝
先生靜簡默。
臨機應變
算無遺策
措置建白
多出於先生云
)○甲戌
上狀 行在
( 分朝一行
崎嶇山峽
從官散落
及到伊川
避亂朝士
稍稍來集
逃竄守令。
漸復官次
體貌粗成。
號令亦行。
軍勢漸振。
諸邑經賊蕩盡。
 分朝支供軍糧
辦應無路。
故行栘各邑。
步兵番布及貢物
減半作米。
捧上 分朝。
行會近道
停番軍。
依例立番。
海西近於關西
故令起送 行在
具狀馳啓。
詳見日錄
)○戊寅
入直摠府。
(時賊鋒圍逼三面
無前進之路。
丙子
聞賊已入谷山地
先生與諸宰。
入對 東宮
直宿摠府。
)○庚辰
上狀 行在
(時各道列邑守宰
或戰亡。
或逃或死。
民皆散亂
殺掠攻劫
故權差朴春男。
爲春川府使。
成泳爲驪州牧使。
兵將金千鎰陞秩僉知。
邊琇喪師失律
故使之從軍責效
具狀馳啓。
詳見日錄
)○甲申
上狀 行在
(時兩司以陪 東宮
江界危地
欲摘發首倡加罪。
故上狀自劾
跋涉之際。
博採衆議
自計畫首倡之罪。
全在臣等。
惶恐待罪云云
啓言黃海一道
陷賊已久。
不堪殺虐。
思奮討賊
而無將領可以依歸云。
發遣
往鎭谷山遂安等地
一以收拾海西
一以應接西京聲援云云
詳見日錄
)○乙酉
陪 東宮
夜踰風壁峴。
向成川。
(聞賊兵來逼。
蒼黃離發。
而賊梗東路
不得前進
崎嶇阻折
迤向成川一行惴慄
多變詭行
觀望先後
先生歎曰。
天若祚我東。
必無此事。
設或不幸
豈可智計免乎。
)○上狀 行在(時列邑守宰
多空。
無人把守
黃海江原之賊。
往來遍滿
民被殺虐。
故以高陽,積城,交河楊口等邑及京畿水使。
姑先權差。
使之遮截之意馳啓。
啓言 分朝所住。
民皆驩悅歸附
 朝廷氣脈
旁通諸道。
獻級日至
起義兵。
頗有恔復之望。
李時言遇賊突陣
其先鋒。
威名甚著。
願爲將。
故差黃海防御使云云
詳見日錄。)
○八月辛卯
陪 東宮
始至成川府
(留三朔)○丙申
上狀 行在
(江原監司柳永吉
山谷
無意策應
故權差姜紳發遣
且使巡邊使李鎰。
前進平壤
與李相爲掎角
賊兵熾盛處空邑守令權差之人。
姓名開錄。
具狀馳啓。
詳見日錄。)
丁酉
上狀 行在
(巡邊使李鎰。
欲由江東路。
▣抵平壤
與李遮截賊路。
故使之姑留觀勢。
以定所向
具狀馳啓。
又言因安邊儒生
關北守令多曠。
民思自奮討賊
而無將領云。
德源府使,永興判官
姑先差出。
麻田,漣川兩邑假守
李亨男,金鎦。
頗有御賊之功。
故仍爲權差云。
詳見日錄
)○辛丑
上狀 行在
(時平壤之賊。
過半上去
海西留屯之賊亦不多。
畿內屯聚
四處結陣
湖南勤王之兵。
勢難直擣
通諭全羅兵使崔遠,義兵將金千鎰
使之由延安白川
先勦海西之賊。
中和▣擣平壤
具狀馳啓。
且請設科取士
以充 分朝守衛之卒。
詳見日錄
)○壬寅
上狀 行在
(論京城之賊。
往來松京
關北各邑。
亦多留屯之處。
或恐平壤賊。
相聚合勢
勦除此賊。
一日危急之狀。
且陳各官貢納紬布。
俵給陪侍百官將士外。
分送李鎰,鄭希賢等軍。
近日論功賞職及權差政目。
拜爲開錄上送云云
詳見日錄。)
癸卯
陪 東宮
犒慰將士
庚戌
上狀 行在
(李,李鎰。
平壤接戰
多有斬射。
李鎰則埋伏精銳
厮殺無數
挫賊鋒。
具狀馳啓。
陳都元帥金命元。
以李鎰文移錯謬之失。
構釁之端。
鎰雖有所失。
其意專急於討賊
因此獲罪
各處將士必皆解體之意。
詳見日錄
)○甲辰
聞 宣陵之變。
上狀 行在
(是曰。
聞 宣陵土爲賊所破。
卽遣烏山都正鉉,宣傳李應仁。
射手
馳往奉審。
具狀馳啓。)
辛亥
上狀 行在
(■分朝密邇平壤
侍衛軍虛。
故以本府關防退立軍及上番軍兵
除防護衛便宜之意馳啓。
詳見日錄
)○癸丑
上狀 行在
(論 東宮侍衛將士多差出。
無人可仗。
賊若逼近
則將移駐安州大軍之後
觀勢進退之意。
詳見日錄
)○
戊午
上狀 行在
(論唐將與倭相約立標之後
有倭船二十隻。
渡江焚掠
賊謀難測之狀。
陳驪州牧使成泳。
遇賊三戰三捷
斬獲甚多
馳狀獻䤋。
金信元,李廷馣
亦有獻級之事。
已爲區別論賞云云
詳見日錄
)○九月辛酉
上狀 行在
(論倭賊先破唐將之約。
而我軍獨守其約。
坐見侵凌
殊極痛惋之意。
詳見日錄
)○壬戌
上狀 行在
(時 分朝所住近處
定州寧邊差完。
脫有警急
欲擇便移住
或言龍岡城險糧足。
且近海西
俟賊勢衰歇
觀勢進退
論議不一 東宮以爲退一步民心
軍情
致賊勢漸熾。
非爲君親救難之意。
故馳啓言遵奉 東宮旨意
留成川。
以觀賊勢之意。
詳見日錄
)○甲子
上狀行在
(時臨海順和兩王子。
避亂北道
爲賊所虜。
故稟于 東官
宣傳官金克惺,漢城令濘。
齎持銀兩紬段。
分往咸鏡江原兩道
使之多方設計
期於奪還。
具狀馳啓。
兼陳賞罰勸懲之意凡四條
詳見日錄
)○戊辰
又聞 靖陵之變。
上狀 行在
(烏山正等回還
言 宣陵丁字閣。
有破壤處。
 靖陵則陵上土掘破。
卽令烏山正。
齎狀赴 行在
陳權擧哀
變服五日之意。
詳見日錄
)○辛未
上狀 行在
移文備局。
條陳事宜
(凡十餘條
詳見日錄
)○壬申
陪 東宮
迎 皇勅及 敎書
(時領相崔興源
自 行在所
奉 皇勅及 敎書來。
)○丁丑
上狀 行在
(時仁川府使禹性傳
收聚精兵
金千鎰欲倚而擧事京畿
而自 行在所
遞授奉常正。
遞代之際。
恐有潰散之慮。
具狀請仍任性傳。
又言信川郡守李德男戰死之後
兵無統領
差李尙閔。
使之星火赴任云云
詳見日錄
)○癸未
上狀 行在
(論龍岡城完固
舟通海西
可合 東宮移駐。
冬節漸深。
久住一隅
坐失民望
殊非進取收復之計。
欲奉 東宮
移駐龍岡
觀賊盛衰
轉向海西
隨勢漸進之意。
且陳南北兵使久闕。
宜速差遣
及時措救。
江原觀察使
一入嶺東。
聲聞隔絶
安峽,伊川平康,鐵原。
皆爲賊藪。
事勢切急
故以武力可堪人。
已爲差發送云云。
詳見日錄
)○十月己丑
陪 王世子
迎 敎印。
(時 上令 王世子
權攝國事
承旨柳根
齎 敎文及印章來。
先生陪 東宮
從行臣僚
依該曹儀節
行禮
)○壬辰
上狀 行在
(時兵興曰久。
饋餉最急。
而諸道皆被兵燹。
忠淸全羅兩道稍全。
且不失稔
故馳狀請未及歲翻穀貴之前。
亟 命該曹磨鍊收合
詳見日錄
)○戊申
與諸宰會議備邊司。
翌日
面對 東宮
(時有平壤賊添兵之報。
而又聞北賊聲息
其與平壤合勢
欲爲移避
會議
)○庚戌
陪 王世子
發向安州路。
(聞北賊來逼。
陪 東宮
蒼黃發行
雪深一尺
大風寒。
夜深至成川地
幾至闕餐。
)○壬子
土狀 行在
(時京畿賊勢益熾
監司沈岱爲賊所害。
故以開城留守李廷馨差代領其衆之意馳啓。
詳見日錄
)○十一月戊午
上狀 行在
(時天將
與倭約五十日內不許兩國交戰
約限已過。
兵糧將竭。
有後時之悔。
具狀馳啓。
請令諸將設機督討。
又言成川當賊路之衝。
而府使李齊不解武事
主簿震男判官
專委把截之事云云
詳見日錄
)○壬戌
陪 東宮
安州
乙丑
西厓柳相國
乘月來訪
丙寅
陪 東宮
宿肅川府(自安州
將發向寧邊
羣議不一
不得已還向肅川。
)○辛未
東宮
龍岡山城
乙亥
上狀 行在
(分朝到龍岡
欲向海西
 東宮不敢決去
欲仍住觀勢進退
具狀馳啓。
又言趙仁得新遞海西方伯
方向 行在
而備諳本道事情
 東宮如往海西
則相議策應必有所益
故姑令留此云云
)○己卯
子允穆。
鄕家來覲
乙酉
入直都摠府。
上狀 行在
(論本縣城基高峻
士卒凍死
內面逼窄
軍馬難容。
勢難久留
移向海州之意。
詳見日錄
)○十二月己丑
上狀 行在
(時京城之民。
爲賊所盧。
日望官軍之至。
儲備
器。
潛圖內應
鄕兵國結。
名以義旅者亦多。
故具。
狀馳啓。
時移歲變。
民情與賊玩狃。
馴致淪胥
更無恢復之望。
請遣重臣
督率畿甸軍兵義旅
鼓向京城
內外合勢
庶可成功
且聞賊欲合兵
專力西城云。
侵橈京城
以分其勢。
則亦可爲攻平壤一助云云
詳見日錄
)○乙未
與子允穆
出宿客邸
致齋
(以母夫人忌祀在明日也)○丙申
行祀事。
丁酉
上箚 東宮
移住
(時江津氷閣。
舟楫不通
遂停江華之議。
本縣山成逼窄
背陰寒苦
不利守城。
先生再上箚請移住
 允。
)○乙巳
上狀
行在
(時豐川府使任允容見罷
以南嶷假差。
允容素得民心。
繕葺器械城池
猝然遞代
恐有疏誤之失。
故狀請因任允容。
詳見日錄
)○己酉
 王世子引見相及先生
移向寧邊
庚戌
陪 東宮
發行
乙卯
寧邊府。
(仍留過歲)
公元1593年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六十八歲)正月丁巳
承命 東宮
安州李提督軍。
子允穆從。
戊午
復 命。
(呈提督軍前聞見錄)○庚申
上狀 行在
(首陳承命 東宮問安天將安州事。
繼論本府城闊卒少防守虛疏
知事申磼以守城將。
經理有日
故稟于 東宮
令仍爲勾當
聞天兵所過之處。
有芻匱乏之憂。
百官馬及馬軍士。
皆爲抄出。
刈取茭草差官領納都元帥本府豆一千石亦令搬運于肅川。
數日內當畢輸云云
詳見日錄
)○癸亥
夜直摠府。
(聞李提督本月初七日。
克復平壤
)○甲子
上狀 行在
(初。
 大駕離發平壤時。
 宗廟各室之主崇殿影幀。
使觀察使宋言愼。
秘密埋置。
至是。
平壤克復
先生啓言
使識認者。
速爲搜奉。
平壤雖復
北賊可慮
 天將欲撥出一校
分勦北賊云。
故抄出精兵三百。
軍器判官信道領去。
而 天將行師之際。
不可接應供頓之人。
故使淸川韓準巡察使世恭等。
勾當
路糧餉之意。
詳見日錄
)○戊辰
上狀 行在
(時 天將以 東官留在近地
不爲馳謝。
不督糧餉
督過之言。
而 天將離發平壤已遠。
勢難追
具狀馳啓。
又言 廟社主陪行便否。
議論不一
朝廷指揮宜當云云
詳見日錄
)○辛未
以獻官差祭社稷。
收復平壤
甲戌
陪 東宮
迎謁 大駕定州
子允穆從。
(同行請宰中。
議論不同
不協之意。
先生異同辯書。
示沈參判忠議。
略曰。
天下義理無窮故人所見不同
義理所在
則是亦義理而已
是以
古之聖賢
論事之際。
於義理所在。
則各盡所見
不爲苟同
此實人已無間。
至公無我之道也。
 大駕西幸
託 東宮誅討恢復之汪。
苟在陪衛者。
要當悉心殫慮
各言所懷
可否相質
捨短取長
共濟時難
何異同之爲嫌云云
)○庚辰
承 大朝命。
迎慰宋經略應昌龍川良策館。
子允穆從。
○四月辛卯
竣事歸。
(經略贈以紅綃一段
爲禮。
)○乙未
復 命扈 大駕
安州
癸卯
扈 大駕
劉摠兵於肅川。
○五月。
出使宋經略應昌軍前
○上箚。
條陳事宜
(凡四條
詳見集中
)○六月。
扈駕
發向海州
江西
因雨留。
○八月壬午
本職
兼判禁府事,知 經筵事, 世子貳師
○論啓李肜獄事(時李肜獄事起。
議者多請拿致 行朝鞫問
先生論啓。
略曰此獄甚有機關。
處置固宜愼重
然拿致 行朝
無可情跡
而反惹提督意外不信之端。
不如縛致提督軍前
致 主上語曰。
不穀不能戢下。
致有此變。
惶戰不已
謹遣臣某。
致罪人于軍前
以謝下執事云。
辭嚴義正
實爲得體
主客相與道尊敬 天朝
幷行其中
提督亦必解怒云云
本府行移已發。
不及見施。
)○丙申
承 大朝命。
出使義州
餞慰 皇
朝諸將官
(時三京已復。
 大駕回鑾
 天朝將官以次發還
先生受餞慰之 命。
八月辛丑
龍灣館。
以餞其行。
淹延數朔。
周旋接應
致其誠禮。
咸得其歡。
宋經略應昌
使家丁。
先生設宴別所
示以殊禮
)與儒士胡煥書。
論倭情制倭之策。
(胡卽劉摠兵綎之師也。
劉時住南邊
胡欲往見幕府
先生與書。
極論倭情御倭之方。
欲令劉見之。
近數千餘言。
龍灣錄。
)○聞 大駕海州
回鑾京師
○十月。
竣事將回。
天使司憲出來
權攝遠接使。
隨向京都
至平山府
李公恒福遞代
至兔山。
祗受隨 東宮南下之 命。
○十一月。
入城復 命。
龍灣聞見錄。
(時餘賊尙據南邊
先生王事久滯西關
憂憤成疾。
吟詠之間。
率多愁愍痛追之意。
其與諸唐將往復論難之語。
爲一冊。
復 命時獻之。
蓋自李提督平壤賊後。
經略以下大小將官管理東事者。
相接
先生兩朝命。
儐候慰犒。
殆無一日暇。
)○翌曰。
 東宮之行。
全州府。
仍留過歲
(先生中途
承陪 東宮南下之 命。
陪道入城復 命。
翌日
卽發追 東宮之行於兩湖之間。
閏十一月
始至全州
左相尹公斗壽戶判韓準知事李山甫,兵判李公恒福大司成金公宇顒等從之。)
公元1594年
二十二年甲午
(先生六十九歲)自春至七月
陪 東宮
往來於全公洪三城
○稟旨 東宮
敎鍊武士
不廢寒署
○在洪州
設場賑飢
(時飢民遍滿境內無慮千餘人
稟于 東宮
設場賑飢
先生當監之任
不廢風雨
逐日往來
盡心賑濟
未及秋。
全活甚多
 東宮下徽旨曰。
貳相崇班老成之人。
賑恤堂上之任
逐日往監
必多勞苦未安之事。
余甚憂慮
此意言于大臣
年少宰臣差可矣。
遂改差。
)○八月。
承 大朝命。
自公州。
東宮
始仕于備邊司。
(先生南還京。
城闕鞠爲茂草
傷痛不已
仍賦漢都感事二篇
)○九月。
奉審 社稷舊壇。
書單入 啓。
(亂後社稷壇殘破
先生提調
故奉審後啓言
 祖廟未修。
先修社稷非時
請先就最急處修葺
俟賊平。
與 祖廟同時幷修。
)後二日。
自劾顚錯之失。
仍辭新授提調
(先生前秋龍灣時。
社稷提調
未見回下而行。
至是奉審後。
始知已於前冬遞差。
銓曹更擬提調受點
先生自劾顚錯之失。
兼辭提調
)○與六同年。
設蓮榜會於寓舍
(先生戎馬奔馳之餘。
至是。
始還京師
同年李齊閔景誾,尹仁涵養叔,李蘧仲尙,李志尹民覺,洪溶子澄鄭碏君敬六人各攜酒饌來慰。
遂成同年會
賦詩
亂後會合之喜。
屬李民覺作同年重會序。
先生亦有詩序
)○啓薦人才(時自 上以十條取士之目。
于諸宰。
令各擧所知
先生乃書單入 啓。
略曰。
有才智識慮。
通曉兵法
將帥之任者。
郭再祐
統御才。
曰金德齡
曰權仁龍。
有勘難才。
曰朴名賢
學術識時務
慈許廉謹
可以治民
才堪守令者。
曰洪慶臣
李光胤
學術
曰成浹。
識時務
鄭基南。
精簡有才略。
韓伯謙。
溫良
曰安崇儉
孝悌忠信
吳長
向學不怠
曰崔雲遇。
瞻略
善於辭令
奉使外國
或能出入賊中。
哨探動靜者。
僧惟政
居家孝悌
一鄕矜式者。
李璣玉。
曰梁克選。
曰琴應壎。
文章特異
善於辭命者。
曰洪春壽。
能文博古
曰丁景
辭藻精鍊
李光胤
文詞鍊熟。
曰洪慶臣
勇力善射
或善用刀槍。
或能負重疾走
或有瞻氣。
不怕先登者。
曰卞弘達
能知稼穡之務。
勸民耕種
燥濕之宜。
開墾荒廢
屯田者。
李詠道。
曰成浹。
曰安夢說
善於理財
煮海爲鹽。
或卽山鑄鐵。
能移此易彼。
變遷貿易
商物販賣
興利之用者。
曰南瑞。
通曉算法
善於會計
調度軍食
不失緇銖者。
曰朴而直。
曰鄭夢獻。
曰朴至仁
有巧性。
制造槍刀
曉解煮取焰焇。
能造鳥銃大小守城器械者。
曰南瑞。
臣就其十條
收拾見聞
開列如右
各人名下
皆有註脚
以記其實
此外不可以一藝名者。
準條輒錄
不避疊記。
郭再祐等。
皆有
統御之才。
已有顯稱
至如德齡
大將才。
今方試用戰陣
而沈於下僚
權仁龍則方在行伍。
無識之者
各人名下
槪擧爲人大段而表出之云云
)○請勿倭奴講和草疏
不果上。
(時朝議講和之說。
先生極論倭情譎詐難信。
擁衆威脅
是實劫盟
決不可從。
天時人事撥亂之兆。
疏本已成。
和議還寢。
不果上。
)○十一月。
經筵官入侍
講易乾卦。
(自亂後廢講已久。
至是。
 上始經筵
先生有易學。
特命入侍。)
公元1595年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七十歲)正月
入侍晝講
講畢
己丑冤獄
仍論盧蘇齋守愼鄭彦信等。
(此實當時所難言者
先生能發其端。
爲後昭雪根柢
)○二月。
拜議政府右議政
不卽謝。
十五日
肅拜
五辭
不 允。
○請許遞兼帶社稷署,內醫院,歸厚提調
 允。
經筵
進講易蒙卦。
(講畢
伸雪己丑冤獄
仍白 上曰。
盧守愼之賢。
 上倚任之重。
一朝謬薦坐斥。
人心惜之。
 上曰。
當俟領相出仕。
面議爲之。
)○請以黃廷彧父子獄事
議于他大臣。
 允。
(時兩司合啓黃廷彧父子獄事
 命禁府議啓。
先生以委官回啓。
請收議他大處決
蒙 允。
卒從諸大臣議。
停刑發配所。
諫院廷彧父子停刑
請罷禁府堂上
)○四月。
與領左相百官
請亟收 東宮攝政之 命。
是日五 啓。
翌日三 啓。
明日再 啓。
蒙 允。
○以兩黃獄事
回 啓。
(是日
三省交爭黃赫刑事
允下。
因下敎曰。
黃廷彧帶礪勳臣
墓木已拱
刑訊而死。
無乃過乎。
先生回啓曰。
廷彧罪重。
雖死無惜。
而 聖念至此
其所欽恤刑獄
保全勳舊之意至矣。
臺諫不參而出。
不得議啓云云
)○更以
兩黃獄事
大臣入 啓。
蒙 允。
(兩司啓請禁府堂上色再廳罷職)○承 命。
與吏判李恒福
迎慰 天使碧蹄館。
○扈 駕往兩 天使所館。
設宴
○扈 駕見兩 天使于南別館
行茶禮。
○再上箚請免。
不 允。
(時兩司以兩黃獄事
禁府堂上
因及先生爲委官輕論之失。
先生再上箚請免。
不 允。
)○又上箚辭。
 允。
移授知中樞府事○七月。
謝恩稽滯
上箚待罪
(時先生患痁。
久未出謝。
七月
肅拜
仍以謝 恩稽滯
上箚待罪
 命勿待罪。)
公元1596年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七十一歲)春二月
疏放獻議
伸救金德齡
特 命放釋
○四月壬寅
因 靖陵奉審獻議(時以 靖陵經變後。
奉審可疑
收議大臣
先生事體重大
未敢輕議入啓。
)○戊午
以 天使餞慰使。
碧蹄館。
子允穆從。
○五月丁卯
西厓柳相公過訪
丙戌
子允穆下嶺鄕。
甲寅
金參判宇顒來訪
子允除授松蘿察訪○上箚請停 陵行。
以謹天戒
(時大內側近
雷震之變。
將行 陵寢
先生上箚。
極言非謹天戒
非時不擧之義。
遂 命停行。
其秋
湖西賊李夢鶴等招辭云。
五月問。
聞有拜 陵擧動
分遣凶徒
將狙犯副車云。
聞者寒心
皆服先生先見
)○八月。
同領敦寧李山海,領議政柳成龍左議政金應南,判中樞尹斗壽
請亟收 東宮攝政之 命。
不報
(大臣仍留經夜于 闕下)○與諸大臣
連日 啓請
不報
○病不
詣 闕。
箚啓。
(略曰。
仰戴 聖躬就間保養豈非臣子至情
近日賊情形。
實屬叵測
擧國舟師
亦且粗完。
若水陸俱進持之旬朔之間。
則虜巢樵汲外絶
糧粟內渴。
勢將自蹙自盡
正在勉勵自彊之秋。
而自 上不此之顧。
遽下倦勤之 敎。
若使此 敎傳播
非但國中人心撓動
將士解體
非細云云
)○繼有內禪之 敎。
又上箚爭之。
(時內禪之命遽下。
人心危疑
先生上箚。
大易時字之義。
極陳釋務非時
收成命之意。)
○以其人事獻議(極言節儉
民瘼之意。
)○草箚擬論救金德齡
不果上。
(李夢鶴之獄。
連金德齡
拿鞫多不實
先生擬上箚伸救。
草本已具。
更慮無益而止。)
公元1597年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七十二歲)正月
上箚請自行南邊
綏定人心
 不許
(時賊再猘。
連陷兩湖
羽書蜂午
先生上箚。
身自南下
綏定民心
備邊司啓曰。
鄭某上箚。
欲身往兩湖
撫定人心
眷眷之誠。
至矣。
李元翼旣受體察四道之任
大臣一時下去
事體重難云云
)○二月。
再上箚請行
又 不允
(備邊司啓曰。
鄭某目見賊勢之危廷。
至再上箚。
必欲躬往南方
宣布 德音
撫定人心
憂時爲國之誠。
至矣。
但都體察使方管四道之事。
大臣爲下去。
則勢似非便云云
先生旁通天文地理象數兵家之流
八陣六花等法。
致意焉。
海寇再制。
先生年已過七耋。
而猶思男往直前
不以爲難
雖出於忠憤所激不能自己
而亦由於平日講究中來也。
)○
寗國弼齎來咨文事獻議。
(時 皇朝欲於 本國三京巡撫
八道司道
寗國弼。
齎示咨文
先生獻議
言其不可聽
)○三月。
以統制使李舜臣推事獻議
(先是
李舜臣在閑山島
累破賊。
賊將平行長患之。
以計間之。
欲令得罪而去。
 朝廷信之。
論以擁兵逗留
命拿鞫問
大臣
先生獻議力辨其誣。
請特傳議功議能之典。
許令減死
立功自效
)○更擬
上箚論救
不果上。
(草本已成累百言
前議入啓。
蒙 允。
下減死之 命。
故停之。
)○
以疾久暇。
仍上箚。
辭免本職及兼帶提調
不 允。
○上箚請決策討賊(時天兵再出
合勢勦賊之機。
先生上箚陳木幷進協攻之策。
)○
隨 中宮殿及 廟社主。
海西
至新溪縣
 召命至陪 東宮
還京。
留都之 命。
(時楊經理南下
 上當跋後。
諸宰皆扈從
 命先生留都大臣
先生列錄當行條件 啓稟
仍請 命該曹。
幷問他大臣。
講定施行
時邢軍門
仍留以爲 國王勿爲南下云。
故 大駕停行。
大臣留都之 命亦罷。)
公元1598年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七十三歲)十一月
寓懷詩(時西厓相公被論下鄕
先生五言一首寓懷
詩曰。
大夏將傾日。
專心一木支。
獨賢衆人諳。
孤忠 聖主知。
腸因舊好斷。
淚爲新別滋。
何處氷霜路。
迢迢獨去遲云。
)○十二月。
耆老社。
作詩若序。
以志其事。
(國朝舊例
辛臣年滿七十。
許入耆老所。
時大亂之餘。
耆老遺存無多
西郊宋相公贊,聽天沈相公守慶
年皆八十有餘
先生年過七十。
追倣故事
略擧小酌於野外。
坐花籍草。
觴酒爲娛。
先生二詩別韻
且製燕會歌。
以致感傷慶喜之情。
諸宰迭相酬和
裒成一卷
名之曰壽域風騷大成集。
且有燕會畫帖。)
公元1599年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七十四歲)四月
陪 東宮
遂安郡
問安 中宮殿。
閏四月
陪 東宮還京。
○以高麗大將軍鄭顗立祠事。
獻議
(先是
 上命各道都護府
前代有功將帥
厲武士
川府使鄭逑聞于 朝。
請以高麗大將軍鄭顗。
祀於其鄕。
以崔春命配之。
先生獻議
言其可從。
 命依議施行
○)獻議請勿牓示朝堂
(丁酉秋
賊再動。
都下之人。
皆蒼
黃搬避。
朝士迸散
 朝廷抄出先出者。
旁示將欲加罪。
先生獻議請勿揭示
以示曠蕩之典。
 命姑停。
)○草箚論朝報之禁(先是
有朝報之禁。
大臣之啓。
一品衙門六部三司
則皆許仍舊
庶司之禁獨存。
先生欲上箚。
論其不當禁。
箚本已具。
禁令當止。
不果上。
)○九月。
上箚乞歸父母丘壠
蒙 允。
卽曰發行
(先生之遞右揆西樞也。
深以盛滿爲懼。
已有引退之意。
南邊賊屯猶據。
告去非義
黽勉從仕
至是。
邊虞稍稍向安。
而朝著有不靖之漸。
故遂決意勇退
援例請暇。
而實縣車終老之計也。
梧陰尹相公斗壽
江送別詩。
急流勇退鵠飛雲外之語。
先生歸鄕
又貽書曰。
自別台鑑
世事變幻如雲
令人不堪
欲遠去不得
深知台鑑先見不可及云。
李芝峯晬光亦有贈行詩曰。
八年衣上袁安淚。
一策胸中賈傅書。
黃閣謾抛新事業
滄洲訪舊樵漁云云
)○十月。
始到醴泉鄕家
考妣墳塋焚黃
祭告家廟
○十一月。
東家
以病不能限內起程之意。
具由上狀。
乞免本職及兼帶奉常寺都提調
不 許。
○十二月。
又上狀陳病勢益痼。
兼有墜傷。
無望登途之狀。
乞免本職及兼帶。
(只遞奉常寺都提調)
公元1600年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七十五歲)二月
左議政
○三月。
上狀固辭
不 允。
○同月。
再上狀固辭
蒙 允。
遞付判中樞府事。
○四月。
上狀陳情乞骸
不 允。
(略曰。
臣濫蒙 謬恩
叨冒相職。
病伏鄕窩。
不得赴召
罪極違慢
而 聖度包荒
旣許乞免
旋 授樞府
揆分踰涯。
思切報效
疾病沈綿
與死爲鄭。
前後 恩命
俱闕趨謝。
帶職滯鄕。
罪咎山積伏乞 聖慈
俯諒危懇。
 特命遞職。
且 賜骸骨
使之死先臣墳側。
不勝祈懇云云
)○六月丁未
懿仁王后昇遐
本郡擧哀
癸丑
成服
戊辰
老病沈痼
未得往參庭哭之意。
上狀待罪
 命勿待罪
○九月。
以 山陵發靷日近
力疾豐基郡。
喜房僧舍調病。
上狀自劾
(歸路
到榮川郡。
郡守進酒果。
先生正色曰。
此時不可以酒爲禮。
瞿然而退。
)○上箚。
論 大行玄宮累次改卜襄禮遲延之失。
(時 山陵臨時改卜豐壤
改卜交河
有過期不葬之慮。
先生聞之。
草疏極言術家難信之狀。
 大禮過時之失。
旣上。
西川鄭公崑壽以爲過時
之無益。
不爲入啓。
)○
西厓柳相公蒙赦
(先生西厓柳相公蒙赦喜甚
子允穆書。
相蒙赦。
時事可慰之語。
)○十一月。
孫時亨勸學
(詩曰。
安榻雲山寺
遙知讀書
光陰可惜
莫謾居諸
蓋時棲山寺。
)○十二月。
以 國恤以後
在外進上自劾
 上優批以答。
(先生退休之後
婆娑林壑
若無意世事
而至聞朝政得失
憂喜輒形於色。
家人曰。
銜恩莫報。
死不瞑目
吾子孫。
吾愛憂國之誠。
有能繼吾志者。
無憾矣。
常痛壬辰以後 陵寢家辱。
國恥未雪。
終身不聽聲樂
不畜媵侍
蕭然如一寒士。)
公元1601年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七十六歲)正月
 命賜食物
上箋陳謝
( 上傳諭本道監司金信元曰。
鄭琢元勳大臣
退老外方
歲時遣人存問
致食物。
元遣醴泉郡守李春英
米豆五石魚味數種。
先生上箋陳謝
)令本道
扈從功臣一品祿。
○四月。
高坪洞契約文成
(先生呂氏鄕約可行於今者。
洞人
條定式目。
定名分。
崇禮讓。
忠孝
敦。
信義
恤喪救難。
春秋
洞會有司於座。
講讀一遍
至於農商賤隸
譯以方言
曉解之。
至今不廢。
醴人揭于鄕堂而遵行焉。
)○五月庚子
省議公墓
丁巳
體察使韓公浚謙過訪
○六月癸巳
 懿仁王后祥日
上廣寂庵。
釋服
○作小亭東湖厓壁上。
名曰挹湖。
(先生所居高坪里第
瞰郊臨水。
綠野午橋之勝。
扁其齋曰望湖。
草堂東湖岸上
又築小亭湖上厓壁斗絶處。
名曰挹湖。
制甚矮陋
幽勝可愛
退閒之後
邵堯夫行窩故事
肩輿
制甚輕便
令兩僮擔之。
花時楓節。
隨意倘佯郊坰水石之間。
鄕土友。
引觴陶寫
未嘗盡興
田夫野老
不和其爲舊相也。
○按挹湖作亭。
未詳歲月
姑錄於此。)
公元1602年
三十年壬寅(先生七十七歲)二月甲子
與權梅堂旭。
講論心經
○八月癸卯
省掃考妣墓。
○九月。
往謁權忠定公祠。
祭之。
○遣裴三畏
致奠鄭文峯惟一墓。
(有祭文)○
外祖考妣主祀立議
(先生外祖考妣奉祀孫韓德輶無嗣身歿。
其妻趙氏
壬辰之亂。
神主
竄寓於其兄家。
未久趙亦歿。
先生還鄕
來訪遺墟
始知其神主猶在於趙氏
與諸外孫合議
出財祠宇
奉還神主
從母弟南應周。
主其祀。
以外田土屬之。
)○十二月辛未
西川鄭公崑壽訃。
○十二月。
玉洞書院記。
(玉洞
在眞城縣北。
山水秀麗
邑人建院。
退溪先生
先生記焉。
玉洞
今鳳覽。)
公元1603年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七十八歲)正月
 命本道
致歲饋米豆食物
癸未
以貞夫人瀋氏年近八十。
 命賜米豆
 特恩也。
○二月。
 賜柚子二枚
柑子二十枚。
四月
上狀陳謝
仍乞致仕
○六月。
陞授
中樞
致仕
(檢閱丁好寬。
來宣 敎旨
)○甲子
 命本道
月俸雞酒,乾魚,油蜜柏子各種
上箋陳謝
子允除授長水道察訪○八月丁酉
省議公墓
値雨。
設位行祀。
(先生歸田之後
每遇四時俗節。
躬自陟墓將事
年滿八十。
始脚軟。
不能躬行
節至則悲不自勝
)○游嘉恩龍游洞(先生好山水。
雖近大耋
雅賞猶在。
聞嘉恩雙龍龍游之勝。
自力一行
探歷累日
歸至阿次山下愛其竊窕竄閒。
盡室入山之計。
爲文以記之。
有同游錄。
)○十二月丁亥
聞金東岡宇顒訃。
公元1604年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七十九歲)七月
扈從三等
忠勤貞亮扈 聖功臣號。
有 旨來參會盟祭。
(先生老病不得赴 命之意陳疏。
略曰。
邦家再造
會盟卜吉
臣今未死
獲覩玆慶。
旣玷勳券。
又承召 命。
病滯南鄕
不得趨詣於抃賀之列。
伏惟念 國運遭否。
島夷構亂
 宗社播越
辱及 先陵
爲臣子者。
所當忘身敵愾
復讐怨。
而臣才劣智短
無以自振
有罪可問。
無功可記。
況今秀吉雖死。
餘孼猶存。
狺然虛喝
上下虞危。
引年去國
此非其時
而臣以耄病。
徑退丘樊
乃至告老
臣之罪戾
於斯極矣。
伏乞 特命鐫削勳錄。
以安愚分云云。
)○八月。
下 批不許辭勳。
調理參會盟祭。
又上狀辭。
(略曰。
臣伏覩 聖旨
感泣交頤
伏念
犬馬之齒
七十有九。
衰朽已甚
昏不省事
且自上年
重患盜汗
元氣柴盡。
四肢痿痺
運動隨人
奄奄絲命。
朝夕待盡
末由承趨聖命。
更瞻 天曰之光云云
)○九月。
勳府畫師圖像
○十一月。
畫像軸, 敎書軸。
來自京師
○十二月。
本道監司傳宣 聖旨
仍致米豆及雉酒。
(聖旨
道內鄭琢勳舊大臣
退老于家鄕
歲時
長吏存問
卿其別致米豆酒肉事有 旨。
)○
抄錄朱書
小學衍義
未及成書
(先生於經史。
靡不淹貫
篤好中庸大學
以爲用力之地。
晩年猶夜默誦
或至達曙
服膺小學書。
嘗擧許魯齋
之如神明
之如父母之語曰。
學者敬信此書。
魯齋
何患不到聖賢地位
又曰。
朱夫子抄錄周,程,張,邵諸賢格言
爲此書。
而恨後無有之者
乃抄輯朱子有關小學者。
以廣立敎,明倫,敬身之意。
小學衍義
未及完書。)
公元1605年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十歲)正月
 命賜食物
上狀陳謝
 賜黃柑二十枚。
上狀陳謝
○三月。
本道
給奉朝賀祿。
上狀固辭
不 許。
○五月。
勳府奉宣頒賜唐靑段一匹,唐曆一件。
○九月。
寢疾
十九日
易簣于醴泉高坪里第
訃聞
 上震悼
輟朝三日
賜賻加厚。
(都民。
罷市巷哭
)○上遣承旨
 王世子宮官
臨弔
○十月癸亥
 上遣禮官
(佐卽趙靖)致祭
 王世子文學惺。
致祭
公元1606年
三十四年丙午二月庚申
奉窆于醴泉南面位羅谷艮坐坤向之原。
( 上命歸厚署官治喪
 命有司給葬需。
又遣承文院官題主
)四十一年癸丑
(光海君五年)錄衛 聖功臣一等。
 贈領議政
公元1635年
崇禎八年乙亥
( 仁祖大王十三年) 贈諡貞簡
(淸白守節一德不懈曰貞。
曰簡。)
公元1640年
十三年庚辰
工林建鄕賢祠於郡南。
九月
奉安
版。
(合享趙文貞庸尹別洞祥權睡軒五福)
公元1653年
肅宗大王二十六年庚辰
士林建院於挹湖亭東岸杖屨之所。
癸卯十一月
移奉鄕賢祠位版
號曰道正
公元1659年
三十二年丙。
(子五)代孫玉。
左承旨入 侍時。
 命宣覽畫像
 御製畫像贊。
 命玉書軸頭
御製
 筵中偶聞。
取覽遺像
厥像偉然
 穆廟名相
百年之後
入于楓宸
特題其銘。
以聳嶺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