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药圃先生文集卷之六 (自动笺注)
藥圃先生文集卷之六
 龍灣聞見
  
龍灣聞見
 臣受 命到義州
經略游擊
一一餞慰。
大槪已盡書 啓。
其他事蹟往復言語
今皆載錄
合爲一卷
蓋 上國往來
聞見以錄。
自有故事
而況再造之際。
東征將士言語事蹟
有關 國家者。
不敢以餘事爲視。
謹錄以進。
不勝惶恐焉。
公元1592年
兵部右侍郞宋應昌
杭州右衛浙江仁和人
號桐岡
萬曆歲壬辰
 欽差經略薊,保定山東等處防海御倭軍務
一品服。
來莅本國義州府。
癸巳前進定安兩州之間。
本年八月二十七日戊申
還到義州
初寓義順館。
未幾
移于龍灣館。
臣以九月初十日辛酉
早牌冠帶
詣門請謁
仍告 國王問安
侍郞曰。
 國王今在何處
臣答曰。
海州
曰。
海州距 王京幾里。
曰。
三日程。
曰。
予以 國王嗣子進駐慶尙之意。
送咨于 國王矣。
更思之。
慶尙殘破之地。
不可往。
全羅則未經兵火
苟能擇駐于便宜南原等處。
號令將士
措置防備
則儞國存亡
實係于此
予以此意。
送咨至再。
何久無回答歟。
儞須以此馳啓 國王
叩頭以謝曰。
老爺小邦善後之策至矣。
嗣子
上年避亂時。
出入峽谷
冒犯嵐瘴
咽喉痰症兼發。
彌留未平復。
 國王移駕時。
不得扈從矣。
經略曰。
 天朝遣兵。
恢復儞國。
倭賊遠遁
 天朝大衆
豈可仍留外國乎。
顧儞國殘弱。
不能支吾
故留兵防守。
而 天朝今又將欲差遣宣諭戍卒
儞 國王
何不別遣嗣子
進南鍊兵乎。
 天朝將士如彼劬勞
嗣子其敢獨逸乎。
臣又叩頭謝。
仍曰。
倭賊尙在南邊釜山等處。
凶狡莫測。
若因老爺旋師
而躡其後
小邦勢必不支
小邦仰恃老爺
無異赤子之慕慈母
今將越江。
不勝憫迫。
侍郞曰。
予有方略
倭賊必不再來
國君臣。
勿須過慮
倭賊盡歸。
然後方知予之善策
今不說與陪臣者。
兵機不可漏泄也云。
是日
遠接使尹根壽黃愼李廷龜等。
皆與焉。
侍郞廷龜先出。
獨留臣及根壽
又命免拜而出。
翌日壬戌
侍郞命其家丁設宴
饗臣于都監廳。
是日
聞厥下人馬文魁言。
昨日重陽
侍郞李提督劉員外會酌。
提督陪臣餞宴
老爺許否。
侍郞曰。
雖有宴無來咨。
不可受也。
提督曰。
兵馬出來
三京克復
疆土盡恢。
今其旋也。
 國王宜親謝老爺。
而竟不來。
 王子自賊出還京。
而 國王不令 王子來謝。
 國王似不合禮
陪臣不以此馳啓 國王
亦非矣。
侍郞曰。
 國王當初進兵時。
頻要來見。
今者旋師
無意來見。
予當帶陪臣以去
不拘一年半年或四五固月。
待事完兵馬撤回
然後方許陪臣還去
廳事吏又言。
老爺說 國王送咨。
方可設宴
而咨旣不來
宴何可設。
若有咨來。
予亦有咨稱謝。
而今不爾云。
翌日癸亥
臣因昨日賜宴
早牌進侍郞衙門謝恩
仍又請宴。
答曰。
 國王無來咨。
不可受也。
是日夜三更
 王子臨海君自 行在所來到
十三日甲子
臣與尹根壽吳億齡
陪 王子
早至侍郞衙門
入見侍郞
侍郞乃言曰。
我軍旣破平壤
又收王京
且保湖嶺兩路
倭賊雖在西生浦。
八道旣復。
又留兵防守。
儞國招集精銳
先赴劉副將營中
俟其訓鍊
然後分送諸營。
慶尙則於大丘一隊
全羅則於南原一隊
守險要。
則倭賊不足憂也。
劉乃勇將
而他將亦多勇士
其軍一萬。
當十萬兵。
若與儞國兵合三萬餘。
足以殲賊矣。
余有羈縻之術。
倭賊不敢來逼。
歲抄之際。
必皆出去
宜卽馳 啓 國王
無使過憂
予今雖過江
當留在遼東等處。
俟賊盡遁。
方可復 命。
若不去。
則 朝廷勦滅矣。
如倭賊不聽我之節制
前日賊攻湖南時。
何以
 天兵而卽退耶。
禮單不可受。
宴則排於外館
過去之時。
暫歷入以領 國王之誠。
 王子姑勿發回。
暫駐此處。
予到湯站。
咨送付 王子
王子可齎去云。
仍卽發程
過入義順館。
不見 王子及臣等。
只受宴訖。
卽越江。
臣陪 王子中江
候路左。
侍郞曰。
不須遠來相送。
臣陪 王子退。
侍郞自謂有大功
而 國王只遣臣致餞。
爲未滿其意累及說話間。
若 王子不來
餞宴不許臨。
且曰。
臨行
而 國玉何不一言以送。
至有一杯水之說。
李提督亦當求詩發揮其功。
而 朝廷不卽應索。
甚爲不快於心云。
故臣於其行也。
謹製近體詩二首
譯官表憲投進。
幷及於提督之行。
感喜云。
侍郞第二篇末段。
暗及聽和退兵等事
欲其不諱其實
而語未瑩白者。
古人假詩微諷之義。
而亦不欲致激其怒也云爾
中軍都督府都督李如松
鐵嶺衛人
號仰城
萬曆歲壬辰
 欽差提督薊,保定山東等處防海御倭軍務摠兵官太子少保
宋經略同時來莅本國
征討賊倭。
癸巳仲秋二十八日己酉
龍川還到義州
延春堂。
季秋初十日辛酉
餞宴
答曰。
宋經略臨宴時
公元1593年
同參云。
十二日癸亥
又請。
答曰。
經略旣不臨宴。
豈有獨受之事乎。
越一日甲子
經略旣臨宴。
故至中江
亦許設宴
從容乃罷。
是日
臣陪 王子
宋侍郞中江
還歸未及越鴨江。
瞻望李提督之行。
不意已到江津
請白 王子
因留江岸
以俟其行。
使譯官韓允輔告曰。
 王子昨日夜深乃至
今日始見經略拜送後。
卽當就謁尊前矣。
不意老爺之行甚忙。
今謁老爺於此
不勝惶戰之至。
提督亟令家丁
設毡于舟中
相見行禮
提督曰。
頃見宋老爺
問曰。
 國王陪臣餞筵
老爺許之否。
答曰。
無 國王來咨。
不可受。
曰。
 國王老爺設宴
雖無咨。
陪臣爲此
許設何妨
請老臨江受之云矣。
今幸 王子
出餞宋爺。
以此未卽相見
當然也。
 王子放心爲當
 王子告退先行
臣追至中江
使譯玄應期告曰。
 王子不敢退去
送老於此
提督下馬
卽人仗幕。
臣與李德馨
陪 王子隨入。
請行酒。
從容談話
其所言多有怨憤慷慨之辭。
指意大槪爲人掣肘
行不得大功而去。
且 國王厚意多謝云。
臣等從 王子緣辭而退。
營左副將都督僉事楊元。
定遼左衛人
號菊巖
公元1592年
壬辰
李提督征討倭寇
癸巳仲秋二十六日丁未
東路還至義州
初寓品官崔陟家。
後移淸心堂
來之翌朝
臣躬詣下處門外問安
副將卽具冠帶出見
前進再拜作揖
仍告 寡君問安
答曰。
 國王安否何如
陪臣何日到此。
何日當還。
臣答曰。
 寡君氣體粗安
陪臣老爺之行。
承 寡君之命。
先數日來待侯。
竣事卽還。
副將曰。
陪臣歸去之日。
善告 國王
御史陳效行過順安時。
書生呈訴
一路 天兵軍卒
刦奪國人牛馬
擾害人物等事
俺等下人寧有是事
必是行商雜類所爲
下人豈能必無此事。
然而 天兵以儞國之故。
死傷不可勝數
且爲儞國。
輸運唐糧。
勞費鉅萬
設或實有是事
至於呈訴
事體如何
陪臣歸告 國王前。
使勿復如此
臣答曰。
陪臣今聞老爺之言。
不勝驚惶之至。
 天朝小邦
勤王師。
勦平大賊。
再造三韓
將軍領率冒涉遠征
變寒暑。
勞苦倍甚。
恩德罔極
小邦臣民
感戴如天。
思報未暇
何物蚩氓
敢爾如是
陪臣當歸告 寡君
寡君聞之。
亦應驚惶
曰。
此事。
俺當與經略議處
陪臣亦可歸告 國王
臣答曰。
當依命。
請行餞慰宴。
曰。
李提督來。
同時受之。
進前兩拜作揖而退。
公元1593年
九月初五日丙辰
副將左營副將都督僉事李如栢右營副將都督指揮使張世爵。
不意同日發行
臣聞之。
設宴義順館。
先期請臨。
俱已許諾。
張副將先過不入曰。
行忙未赴。
 國王盛意多謝云。
楊,李二副將
冠帶俱入大廳
行揖禮後。
以爲 國王遠宰臣設宴
俺等不入。
則於禮未安。
不敢不入。
 國王盛意則已領。
不須留飮
卽出曰。
此是一家之邦。
陪臣往來朝廷
他日
豈無奉面之便云。
當初請宴時。
以其全無禮單
事涉欠缺
李德馨一行所齎紬,苧,紙,扇,刀等物充數
追送江濱
副將只受紙,刀。
餘皆見還。
且裁小帖寄示曰。
行役貴邦
士衆不戒
司兵過多矣。
別來郊餞殷勤
玆又贐貺駢施。
已收紙,刀。
餘悉歸璧
江邊擊楫
四愁之句。
式微之章。
有感於衷。
幷前二作以寄。
不古不律不評也。
亮之
統領薊府二營車兵游擊都指揮戚金。
爲人節儉愛人
道義自持
李提督如松東征倭賊時。
率衆亦從。
行李蕭然
其所經過
秋毫不犯
嚴戢士卒
勿令撓害地方
有古將之風。
癸巳
來從東路
留滯龍灣
嘗與接伴使李德馨
面話於館中。
及時事。
自說具本許和事。
宋經略及沈唯敬,謝用梓,徐一貫
而唯
三人
則論以受賂許和請置之法。
未知 聖旨如何
貴國之事。
甚爲緊急
和戰間唯在速完。
以解民生一日倒縣耳。
議論紛紛
而準封則已定
俺今赴平壤宴賞倭將。
差遣倭奴一名于行長處
使之盡回對馬島。
關白貢表而來
俺卽往北京
則 朝廷差遣文武一人
寧波古道
封關白爲倭王
貢則待其十年
不侵朝鮮
不叛中國
然後乃爲之準許
前日本兵書到。
稔知廟堂之議如此
計到明
方可竣事
倭奴外示乞降
內懷叵測
表文不可上奏
已調南兵數萬。
盡戮此賊無疑矣。
仍語及賊數多少
游擊慷慨而言曰。
平壤時。
吾從小西門先登
審見城中賊數多少
不滿四千。
海道各處賊窟
俺一一登覽
計其設防築竈形止。
少者不滿一百。
多者亦不過二三百。
合而言之。
大槪可知
沈唯敬乃言平壤之賊。
過六萬。
各處賊甚夥難敵。
蓋欲主和而貪功也。
繼以提督述之報云。
釜山賊衆
幾六十萬。
廟堂信其說。
出兵擊之。
唯恐衆寡不敵
誠可歎也。
直指之來。
頗欲譏察事情
貴國不爲明白陳稟。
甚是欠事
陪臣欲將劉副將兵一千五百。
防守慶州
而宋爺見稟帖
不肯曰。
不解事機。
任他劉綎自處
事若緊急
則速啓 國王
送咨劉副將營中
予亦不久南下
劉副將協善處
今則經略提督已回。
權在劉副將手中。
可爲之事。
則必無牽掣之虞矣。
又曰。
不佞京城
京城之民日漸死散。
 國王何以救活
百姓死亡
則非數年間可做得。
邦本傾矣。
恤民鍊兵。
多造火器等事
最爲貴國第一急謀。
未知貴國君臣
何以善後耶。
語極丁寧
反覆不已
爲人大段
此焉可想。
留屯本國南邊之將。
不在餞送之例。
故臣不請臨宴。
龍灣未幾
還向東路
公元1592年
防守江口寬奠府副摠兵佟公。
名養正
號蒙泉
遼東衛人
才兼文武
天性慈和
一以濟物爲心。
正自守。
所管衙門大小人員
皆知畏敬
萬曆歲壬辰夏
倭奴入寇本國
 天子命將東征
兵部右侍郞宋公應昌提督中軍左都督李公如松
實膺汝諧之 命。
都督僉事楊元以下諸將摠兵游擊等。
各統其師。
皆聽宋侍郞節制
合勢討賊
時佟公以本府鎭摠兵
軍前機務
兵馬芻糧等事
無不管轄
殫心力。
靡有缺乏
旣請 皇朝
許行開市本國境內。
通物貨。
又令唐匠。
敎習採銀於本國界上。
槪皆爲本國通變濟之周急良圖也。
當其劉員外供帳不及
驟過
定州之日。
委曲開陳
辦酒飯。
以解其心。
宋侍郞李提督艾主事諸公
不喜土饌。
則至備唐産雞,猪,鵝鴨生菜以供之。
以慰其心。
山東布政司韓公,巡按御史周公
出於意外
一時幷臨。
本府無以供億
摠兵借以本鎭所儲唐磁器湯甫兒三十坐,鍾十,甁一,大紅匹段,手案甲巾各二襲鴉靑草綠匹段二面大紅草綠寢帳二襲鴉靑綃門帳一,朱紅高足四坐交椅二,紅氈五面白金筆山二坐紅黑匣硯二面欄干平牀等物。
次第進排。
又贈以白地靑花磁器貼匙三十坐,大油燭五十對。
無非別念本國蕩敗臨急之乏用也。
軍興以來
有稱唐兵者。
衆寡無定。
出入閭閻
奪人牛馬
則別發夜不收五六人
一切呵禁
特置千摠委官於鴨綠中江等處。
使之十分檢察
自越邊江岸
以至湯站。
逐日搜檢所搶牛馬
前後刷還者。
無慮四十餘頭。
令督運使
兼檢江邊冒法者。
摠兵之謀也。
唐軍有馬病者。
馬斃
自稱劉員外家丁
徵奪馬匹治病之人。
摠兵聞之。
立致其人。
據理峻責
令卽歸馬本主
移報員外
捕致張都司軍前
嚴加罪責
歸本鎭。
唐兵寄寓人家
橫加凌暴
打破器皿
掠奪財産
人甚苦之。
摠兵審問
隨見窮
公元1593年
治。
本府之人得保今日
亦無非摠兵之力也。
每與劉員外艾主事張都司諸公往來一行將士對話
語及本國之事。
辭氣愴惻
足以感動人聽
本府終始得免重譴者。
皆其德也。
 上國上司衙門
例多求請本國土産於本鎭。
本鎭亦必徵索本國
摠兵則自其本鎭。
優備齎價。
貿易土産
以應其求。
本國之物。
至禮送。
一無所受。
廉淸介節
前後罕聞
平壤之戰。
調發管,下五百騎。
遣戍高原陽德兩官之界。
所以防截北路之賊也。
別置煙臺鐵山家山
留唐兵四五名。
使守瞭望
拜置騎卒二名
從煙臺北義州鎭間路五十里。
分作三憩。
變則輒令馳報
其所臨戎制事周密
大槪如此
其致降倭推問也。
次第有序
備盡無欠。
鉤得賊情
其他纖細之事。
難於殫記。
只錄其傳播於人者如是
差備金應雲所言。
驗之於傳傳所聞略無異同
果信其非誇張也。
摠兵京城
今八月二十七日
義州
臣以餞慰使請宴。
答曰。
 國王盛意
多謝多謝
但唐兵擾害貴國地方
俺別無鎭保之力。
安敢受盛禮
終不許。
送呈卓面酒饌
不肯受。
譯官郭紹全。
再三請之。
乃受。
譯官金應雲。
摠兵差備通事也。
自侍總兵以來
謹愼奉衛。
終始不懈
摠兵稱道之矣。
運糧遼東管屯都司都指揮張三畏。
定遼後衛人
號敬密
天性平夷有容
不苟絶人
軍興以來
摠檢運糧
大有功德一方
國人賴之。
嘗以八月二十九日庚戌
請宴。
九月初三日
再請。
答曰。
治事繁擾
未假受宴。
十二日癸亥
又請。
曰。
俺仍留放糧。
不須參宴。
十七日戊辰
聞其啓行
更請則曰。
軍馬多蹂躒儞國地方
心甚未安。
不敢受。
臣令譯官李應祥固請曰。
軍興以來
大人管轄運糧
怡泰爲政
大有惠澤小邦
小邦不敢忘恩
 寡君爲遣陪臣
謹設草具
致慰大人之行。
大人勉臨。
答曰。
受宴未安。
而 國王勤意如此
不得不受。
遂臨宴。
申時
行禮
夜深乃罷。
曹參判閔汝慶府尹金信元。
實與焉。
都司初筵要見。
故拜令進參
密雲營領兵都司都指揮方時輝。
九月二十日辛未
來寓龍灣館。
請行禮。
告 寡君問安
答曰。
 國王盛意
拜謝
接宴之際。
相與禮讓
極其從容
臨罷。
以所領年纔十歲小兒出見曰。
此兒平壤之戰得之
無所於歸
哀其塡壑
留行營。
給以衣食
以至於此。
今臨越江。
請付陪臣
紅牋一帖
記其顚末以示。
厥明。
使其家丁
領兒而來
拜寄牋書一紙
致謝于臣。
臣又呈小帖稱謝
卽付其兒于本府
使之付願育者留養
其翌朝
游擊江云
胡相公名煥
號承川
南昌人
中朝儒士無職者。
通稱相公
爲人年高且有學力
言語不苟
待人接物
有禮讓。
語及征倭一事
未嘗慨歎
言摠兵劉綎師事之。
尊奉甚敬。
所言必從。
 皇師之東也。
相公隨到義州
因疾留調。
今當往從摠兵行營
府尹金信相識已慣
元請臣相見
臣不敢辭
一見便輸情
論事之際。
不煩譯士
輒以文字相示。
機事之密。
此亦可見。
仍自言近向南邊
當從摠兵於其幕府
公等有所可言之事。
不諱盡言
行當諭諸摠兵
庶見千一之益。
臣等聞其說。
所宜會者。
輒說與不隱。
無慮數十百言。
相公樂與之聞。
相與往復不已
未幾
相公告別
謹記往復之辭。
開列于左。
書示胡相公(此外。
又有與胡相公論倭情書。
累數千言。
見書類。)
大軍已回。
劇賊尙據八域。
厥類甚夥。
劉摠兵老爺
以萬餘兵沮遏其勢。
國望之。
若防之制水。
恃而無恐。
八路生靈存亡生死之機。
繫於老爺之手。
當天地焉父母焉。
豈可二言語。
形容顒顒縣縣之心哉。
賊情
事機
進退合散
在於臨機應變而已
遙度坐籌。
而有所究竟也。
大槪此賊包藏禍心
不死不已
今年雖能盡逐。
不能保其必不來
況猶據邊陲
乘時大來
不再料。
而但慴老爺神武
不敢動。
若倍行伍
氣機
可以登對相當
則其來必不日時矣。
老爺若乘此困頓退縮之時。
添川,浙之兵。
與我國兵馬。
協力勦鏖。
則固是上計
而添川,浙之兵。
老爺力能有所左右之耶。
經略提督
旣已撤去
今之要務
老爺陳達開闔而已
若不能添兵掃滅
防戍之事。
實不容易
兵倍則戰。
什則圍。
均則守。
而守之久則兵老糧盡
將緩卒解
未有久守而不敗者也。
劇賊以新易舊。
倍其前數
分道而進。
鎭守之兵。
未如今日晏然也。
然則非卒不勇。
不利
不善也。
小固不可以敵大。
寡固不可以敵衆。
項羽之二十八騎。
不能灌嬰之五千。
已然之效也。
若如此則添兵之策。
極是大計
添兵之中。
添遼,廣之兵。
不如添川,浙之兵。
蓋遼兵能胡。
而浙兵能倭也。
間或以我國之勇銳一二萬。
分隸老爺行間
敎閱閑習
使之有所樹立
則雖不如川,浙之兵。
防守之一益也。
夫我國之兵勁銳悍勇
亦四方所稱也。
近來昇平日久
民不
知兵
寇賊以來
望風瓦解者。
以此也。
弓馬之技。
亦皆精練
而片箭之能。
四方萬國所不能者也。
若敎之以火戰諸技。
則其藝能可用也。
以我兵分肄於行間
一一詳敎火戰諸具。
而習之於神武節制
日復一日
之而熟。
自小漸大。
自近及遠。
我國之兵。
盡染老爺神化
得以成就
則御賊之機。
有餘地
不審高明
以爲何如
胡相公所答
倭夷得志名邦
未經痛創
屯集釜山
驕逞情狀
顯然矣。
我邦大兵輕撤。
祇以留鎭之責。
屬之劉摠戎。
一萬六千之衆。
其能敵十數萬之勁敵哉。
日前劉摠戎公至軍門。
請兵不滿二萬。
聞止令調集遼陽寬店等處。
此亦非策之得也
調兵之寡。
無暇論。
卽云調集遼陽等處地方
相距 王京以東二千里餘。
萬一倭情蠢動
豕突狼奔
遠水其能救近火乎。
是以
不佞曾復馳書
備論前事
其後復有文往投。
改正前議矣。
竊謂此賊。
必須大加撻伐
要在我兵雲集
 王京以東。
凡有要害
森羅布列
然後可以戰。
退可以守。
萬全之功。
收之不難矣。
但只宜今明正圖之。
機會可乘
則恐無及也。
外侮固所當御
內治亦所當修。
日者倭奴侵境。
貴邦士民子女
甘心臣妾
曷故哉。
大都愁苦民願亂。
其勢則然也。
爲今之計。
貴邦 君相
速宜臥薪嘗膽
舍舊圖新。
急於收拾人心
招集流離
扶傷問死。
推遇難之臣。
陣亡之卒。
庶幾輿望
士氣
至於一切橫征厲禁
悉宜罷之。
蓋利歸于上。
民怨於下。
欲不生亂。
難矣。
況乘外禍無所逃之時乎
逆耳之言
苦口之藥也。
高明以爲如何
胡相公第二
九月初。
不佞有書於舍親云。
近見軍門中軍頭行牌云。
倭奴將盡歸去海。
 王子陪臣俱已送還
及聞淸正之書。
盤據釜山
築城蓋屋
若謂盡歸去海。
見在釜山者何人。
朝廷不可欺。
若謂倭奴尙在朝鮮
亂流未殘。
大兵安得遽撤。
今以孤軍遠鎭。
以此極重擔子
遺之麾下
不可長慮却顧萬一賊擁衆
仍復西向
將軍何以策之。
春汛轉眼
關白傾國而來
合已成之衆。
豕突狼奔
此一萬六千之衆。
果與之敵乎。
抑將退保何地乎。
恐進不能戰。
退不能守。
危之道也等云。
此書九月
陽日到。
舍親接書。
自悔悟以宋軍門撤兵失策
是以
本日卽發人。
接生入。
昨日差人始到。
但生今入。
亦何所爲
謹以尊翁所敎轉達
萬唯有所確論
一一明示
無因循無忌諱
庶不誤大事也。
藥圃先生文集卷之六
 附錄
  
忠勤貞亮扈 聖功臣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
領中樞府事,致仕
西原府院君鄭公行狀
鄭氏。
西原大姓
所謂甲乙者。
其先別將諱克卿
別將中郞將諱孝聞
中郞大將軍諱顗
分臺西京
一斧反側子崔光秀。
死義畢玄甫之難。
是生監察御史諱儇
是生贊成諡章敬諱瑎
司馬及第
奉表聖節
天子稱使乎。
再掌貢院
多得士。
遇事精悍
憤宋邦英廢置在手。
遇諸塗。
捽其喝道者
胡邦英慙屈。
是生淸河君諱㥽。
瀋王勢熾獨不渝一節
忠肅復政
退于家以終。
是生二子。
雪軒諱䫨
雪谷諱誧。
雪軒登科
大匡
推忠陳義輔理
諡文克
雪谷登科
詩淸筆妙
諫官
多所封駁
竟不容。
雪軒卒。
安東地
子孫仍居焉。
雪軒少府少尹諱賝
少尹生諱龍。
入我 朝保勝散員
是生諱若。
曹佐郞
是生將仕郞諱普文
於公高祖
夫人眞寶李氏
公元1526年
長水縣監諱元老
夫人
 贈貞夫延安金氏
於公曾祖 贈吏曹判書
子諱僑。
成均生員
公祖考 贈崇政左贊成。
夫人光州金氏
校書判校諱景光之女。
 贈貞敬夫人
贊成四子曰諱以忠。
皇考 贈純忠補祚功臣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
政府議政兼領 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事
 世子師。
淸城府院君
夫人韓氏。
 贈貞敬夫人
議政寬豁愛物
鄕人善者好之。
不善者不怨。
不事家人産業
嘉靖丙戌十月戊午寅時
生公醴泉之北金堂谷。
外鄕也。
公諱琢。
字子精
號藥圃
九歲
丁內艱
二十一歲。
丁外艱
廬於墓終喪
孤零丁。
垂髫
受業仲父三嘉縣監諱以
公年纔志學
通經書。
歷覽朱子綱目等書。
及長。
縱學無不觀。
遂成大儒
壬子
司馬
游太學
已欲學究天人
同列異之。
戊午
登第
卽我 明宗朝也。
一命藝閣。
人不知也。
世以新進入藝閣爲屈。
而公不介於懷。
課程匠役
讐校魚魯
以至
時洪訥庵提調
歎曰。
得人矣。
必大貴。
李丞相浚慶小許可。
見公曰。
鄭某雌龍顔。
異人也。
薇垣正言司諫
玉堂踐東,西壁
烏府自持平陞執義
曹佐郞正郞
政府檢詳舍人
歷揚兩朝
無蹉
公元1574年
跌。
一言而行之。
其誠乎。
萬曆二年
應敎
入同副承旨
轉都承旨
五年
由禮曹參議
出按關東
關東至今皆曰。
於我有德
七年春
復入銀臺
八年
嘉善
九年
曹參判。
十年
陞資憲。
判漢尹。
出入禮兵刑判書
三長東銓。
嘉善至此
烏府者八。
十七年
鞫逆獄。
特加崇政
再朝京師
十九年
左右贊成
壬辰倭奴入寇
 乘輿西幸
四月二十九日也。
是日
大風
事出倉卒
朝臣遑遑落後
以內提調
扈至平壤
未幾
逼江皐。
對壘相望
廷籌無策
不過寧邊城爲歸。
公 啓曰。
京城不守。
已矣無及
猶幸此府。
城郭人民
府庫糧餉
亦可支持
浿江天塹
人心願爲死守
此實恢復之兆。
 大駕一動
軍民潰散兇鋒莫遏。
中路不測之變。
安保必無。
其或請 上移蹕者。
恐或不思之甚。
未蒙 允。
寧邊府。
吏民先潰。
大城無人
建分朝之議。
 乘輿義州
 東宮江界
公受 命護貳師也。
行到熙川。
右相兪泓等道謁 東宮
達曰。
江界不可入。
馳 啓大朝
改路川。
淫霖盛潦。
草宿雨飱。
伊川
俄聞賊滿前路
遂夜前江
倉皇跋涉
留成三箇月。
慰撫人民
調兵宿衛
公實稟達爲之。
忽有報北賊踰火游峴者。
乃亂江而西入安州
公元1593年
將放于寧邊時。
有主張入江華
控制兩湖之議者。
改請渡海。
遂發扺龍岡縣
治內四通無阻。
住 駕山城
時至月望後也。
地窄山高
氷雪苦寒
人畜凍傷
不利守城。
賊壘逼近
人多夜驚
公上箚曰。
至於此。
江都也。
時候嚴凝
津渡不通
則仍滯于此
非計也。
請亟趨永柔。
姑駐大軍之後
進退
又達曰。
寧邊城
古稱鐵甕
譬諸此城。
利害縣殊。
而猶欲彊坐危地
賊若生心
何所不至
請快決無留。
翌日
 東宮發向寧邊
時同行諸宰中。
議論不合
不相愜。
公作異同辯。
沈忠謙。
有曰。
天下義理無窮
故人所見
亦各不同
理所存。
是亦義理而已
所見不同
何病。
 車駕西幸
託 東宮誅討恢復之任
苟在陪衛者。
上下各盡所懷
要之共濟
何異同之有。
見者不敢慍。
癸巳正月
受命 東宮
起居李提督如松安州
受命 大朝
迎慰宋經略應昌良策館。
經略禮以幣。
餞慰經略以下凡 天朝東征大小將官義州
亦 大朝命也。
竣事
中路奉有 旨。
東宮南下
卿其從行
遂入京復 命。
追及於兩湖間。
往來全公洪三州
稟鍊武士
在洪也。
流民彌境。
公稟設賑場。
活命
未幾
陪 東宮還京。
 命也。
公始仕備邊司。
 上下十條
宰臣各擧所知
公薦郭再祐二十人
聞人
甲午
講和主議者。
公草箚曰。
倭奴詐譎
固不可信
事勢言之。
彼若捲甲出境云爾
猶之可。
擁兵壓境
威脅然曰。
爾可和我云。
則是刦盟
能有成乎。
倭奴最忌舟師而和。
故置而不講。
陸兵不敢有爲
獸心肆然無憚
若加我以無禮
責我以不可從。
何以應之。
臣觀天察人。
撥亂有兆。
歲星色靑。
一也。
大邦爲援。
二也。
民心未離。
三也。
年穀登。
四也。
舟師李舜臣爲將。
五也。
若使德齡
大伸其抱。
拔權仁龍行伍間。
陸兵李舜臣協進。
則賊不足平。
遽卽許和
大事去矣。
和議寢。
不果上。
十一月
 上御經筵
進講周易。
入侍
乙未正月
入侍朝 講。
因 啓己丑冤獄
語及盧守愼等事
二月卜相
若不 敢承當
而後謝。
兩司 啓黃廷彧父子獄事
禁府議 啓。
公委官也。
 啓請他大臣。
竟準以停刑還配。
圍籬安置
兩司本府輕議。
拜及委官。
乞免至再。
又箚辭。
乃 勉從移樞。
丙申春
特 霈疏放
大臣議。
公議原情赦疑。
寧失不經爲主
且惜金德齡才。
肆赦立功
 上將拜 陵擧動
適陪香人馬震斃 闕門
公上箚曰。
展謁 園陵
固非
公元1597年
時。
天譴如是
主一動。
必須十全
敢 啓。
丁酉春
南報孔棘
公箚請身自南下
綏定民心
備邊司回 啓。
鄭某爲國誠至矣。
李元翼體察四道
又遣大臣
事體重難
公又箚曰。
所以請行
不爲無見。
爲國丹衷
不讓于人。
奉宣 德音
聚士作氣
死生以之。
臣之素所蓄積
願 許愚懇
庶補萬一。
備邊司回 啓如初
己亥
 命議朝堂牓示人事。
公議曰。
抄 啓牓示之日。
事屬忙遽
聞見失實
或有枉被者。
國有大慶
屢經宥 旨。
而此輩獨未蒙 恩者。
疏放之例。
名在政曹者。
政曹抄 啓。
名在刑司者。
刑司抄 啓。
牓示事。
非常行之典。
初無主司
故雖曠蕩之時。
 啓稟無路。
坐此終身廢錮
恐非滌瑕盛意
是年秋
受暇南歸
先塋
庚子
卜左相
具病乞免
承 召。
乞免蒙 允。
是年七月
 中殿昇遐
公病未奔。
曁 發引
輿疾起程
中路氣息委絶
未達
上箚自劾
壬寅元月
有 旨監司
相臣鄭某。
退老道內。
卿其遣長吏存問
賜食物。
公上章曰。
犬馬之齒
今七十有八。
耄且癃。
無望造朝
而尙帶樞府巨銜。
此雖閒局。
而朝賀朝參。
不可廢。
本府實職官銜
只有此數。
大官方仕者非一二。
而臣獨帶不
公元1602年
職。
此豈合朝事體
乞 許致仕
史官奉 敎書來宣曰。
敎領中樞府致仕鄭琢書。
羊酒之問纔宣。
俾長西樞逸局。
羈靮之勳初定
庶見北上同盟
何圖側席之辰。
遽有縣車之請。
六丁而志不可奪。
一世而事固罕聞
癸卯
參錄忠勤貞亮扈 聖功臣
其 敎書有曰。
社稷臣也。
一介之技無他
君子人歟。
六尺之孤可託。
奉 廟主都門
實出倉皇之計。
仁孝儲貳
式繫中外之心。
調護誰能任之
捨吾卿。
莫有可者
受命播越之際。
丹衷不渝
鞠躬危急
靑天自勖
協贊撫軍之策。
弼亮監國之謨。
策勳三等
土田臧獲,銀段,馬匹
本道別致酒食
甲辰
大臣老病勳臣在外者。
特令本道
給奉朝賀祿。
公疏謝有曰。
此雖爲老病勳舊設。
凡身都下
筋力旣愆。
不能從仕
而尙或有時參朝賀。
故使受奉朝賀祿。
以濟窮餓
今臣年滿八十。
身在千里之外。
至於會盟大禮
亦未進參
罪戾無所逭。
而反以奉朝賀
苟且援例
實無其事。
虛受其祿。
豈敢冒受
有 旨勿辭。
萬曆二十三年乙巳九月
寢疾易簀醴泉之高坪里。
春秋八十。
計聞。
 上怛然
三日輟朝
別賻。
 遣近臣禮官祭。
 東宮震悼
文學
公元1546年
祭。
丙午二月庚申
葬于醴泉南位谷艮坐坤向之原。
歸厚署官襄事
嗚呼
天性寬大
形容溫粹
忠信公恕
物我無間
幼而孝順
敏而勤。
及長。
師事退溪南冥先生
爲所推重
而得於退溪者尤深。
滿腔子皆仁。
發於外者和順
諸事樂易
進見公者。
退皆曰。
仁人也。
公言者。
皆曰。
仁人也。
言在芻蕘而必擇。
善在人則樂取
不喜聞人過。
樂道人之善。
人有橫逆
犯而不較。
雖有舊惡
自新路。
愛物也。
螻蟻之微。
不忍傷其生。
奴僕如傷。
吏卒以恕。
故所過多薰德而化。
處事也。
毫釐有差
不安其寢。
靜簡默。
慮而能得。
故於公私
鮮有敗事
其事 君也。
當事不避
有懷無隱
有害於正者。
盡言以誠
爲 國謀猷。
必先大體根本
不爲世俗論。
退休
食息不忘 君。
其持已也。
顚沛無所苟。
出門如見賓。
自牧
而傲者莫敢侮
有若無。
名流爭尙之。
待人也。
交久而能敬
僕隸下人
必朿帶見之。
質明盥櫛
見子弟。
未嘗惰容
其待立也。
朝紳分裂
多出此入彼。
而能自立頹波之中。
終始偏黨
好善也。
人之一才一藝必取。
而不求備於一人
一言一行必揚之。
恐人之不知。
使磊落奇偉人樂
與之從事
其當大事大疑也。
論議平穩
不激不隨。
辭嚴義明。
未嘗苟合
而人不爲忤。
豈非心正氣和
無固無必而然耶。
菽水經學
泛濫天文地理易數兵家之流
無不旁通
而於八陣六花等法。
深究著裏。
尋常若以身擔當救亂持危
亂離國綱陵夷
歎曰。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卑高以陳。
貴賤位矣。
正倫紀嚴名分
急務
時有私賤投屬砲手
訴厥主者
或欲拿問其主。
公曰。
奴主分嚴。
君臣也。
安有叛主而能忠國者乎。
若罪其主。
名分紊矣。
無以爲國。
將安用彼兵。
或曰
然則何爲而可乎。
公曰。
私賤當充雜色軍。
若有軍功
便宜行賞
何所不可
而敢爲此擧。
以開亂賊
默然
時論賣爵
而民不信
遂有賣勳之議。
公曰。
鬻官已苟。
至於勳。
名器尤濫。
抑恐被堅執銳
出入矢石者。
解體不勸也。
議遂沮。
和氣可掬
避權勢若浼。
名聲獨步
而接士類以禮。
言論未嘗觸激壞事
義理自然明瑩
所謂君實之言如人參甘草者也。
平生知有國。
不知有家
祿俸不及營産
施與不計有無
左右無妾膢常侍
賓至傾家盡歡
位崇台鼎
自奉淡泊
衣冠服飾未當備。
及喪。
斂襲之具。
僅取卒辦。
飮酒
微醺不及亂。
與人歌。
善。
反以和。
常慕康節先生藍輿出游
觀物洛中之事。
退老後作藍輿以行。
悠然花似錦草如茵之趣。
而痛 陵寢蒙辱。
 國讐未雪。
不聽聲樂
慨然曰。
無復力於世。
倘有吾子孫。
盡心於吾 君否。
嘗訓子弟曰。
耳目聰明男子身。
洪鈞賦予不爲貧。
立志不高。
則終未免俗儒浮生
轉眄歸虛
歲月不我延。
努力耳。
且曰。
富貴利達
皆命也。
盡其在我而已
恒以食無求飽
無求
敏於事。
愼於言。
就有道正焉戒之。
且曰。
人心至虛
應事
覺纔未
便是不義
平心省察以處之。
如此則鮮違於理。
四節墓祭
必以身。
軟脚行者一年
悲不自勝八十而慕。
嬰兒也。
觸物必言先考事。
先考不已
嗚呼
公之德之行。
不可盡記。
特擧其隅耳。
然其燕閒之中。
細微之事。
慕古之人。
篤信聖賢意思
自有知者知之。
信者信之。
自以身爲大臣
調劑非才
奉身退以卒。
詩云。
旣明且哲。
又曰。
高朗令終
庶幾乎
平生所著。
詩文最多。
散亡兵火間。
只亂後疏箚若干
雜記若干
龍灣聞見錄,詩集
藏於家。
夫人貞敬夫人潘氏。
系顯巨濟
閨則允配君子
壽考康寧偕老
生三一女
男長允著。
明達好學
早世
一男女。
皆夭。
察訪允偉。
喜讀先儒
公元1606年
書。
一男三女
女幼。
男旣冠。
別提允穆
有氣節。
好古詩文
一男三女
皆幼。
女適宗室德原都正樞。
先公死。
一男四女
郡守廷式正郞黃汝一士人權來。
其婿。
一未嫁。
男失於亂離
嗚呼
天資近道
心且好古
慨然有志於宋諸儒之緖餘。
蓋已求聖賢所謂學問者。
致其力焉。
近代名公有相業者。
則或有之。
若公之所學之淵源
所趨之純正
則鮮有其倫。
烏可無紀述以傳於世乎。
而暹知識不足闚測涯涘
文辭不足形容髣髴
極知不足任是責矣。
第以受恩門下
自從髫齔
心悅誠服
今因其孤之請。
以不敢者再。
不獲焉。
自今此非壙誌神道碑比。
僭爲之掇拾序次
以俟他日君子有所據而裁之云爾
萬曆三十四年歲在丙午春正月壬辰
通政大夫
前成均館大司成,知製 敎昌原黃暹
謹狀
忠勤貞亮扈 聖功臣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
政府左議政兼領 經筵事,監春秋館事,領中樞府事。
致仕
西原府院君鄭公諡狀
公諱
字子精
號藥圃
鄭氏籍西原
高麗大將軍顗以節死畢玄甫之難。
其後䫨與弟誧。
文雅競爽
遭讒南竄
再起司徒西原伯。
卒葬安東
子孫遂爲
公元1586年
嶺南人
連蹇不振
曾祖長水縣監諱元老
祖生員諱僑。
考諱以忠。
隱德不耀。
以裕後慶
韓夫人
丙戌十月
生公醴泉金堂鄕。
自幼潁秀。
受學
節通大義
不爲師困。
嘉靖壬子
上庠
戊午
文科
初隸校書館。
旣而華聞彌彰。
典籍
拜司諫院正言
當事敢言
有古諍臣風。
劾權倖尹元衡等。
迷罔誤國之罪。
前後四人談者韙之。
 宣廟開元
玉堂修撰
歷禮兵正郞持平校理,吏曹郞議政舍人
甲戌
以副應敎擢授代言
轉都承旨
丁丑
大司成,禮曹參議
出按關東
庚辰壬午
嘉善則拜都承旨,吏曹參判。
陞資憲則漢城判尹。
特恩也。
乙酉以後
判禮二曹再長天官
斥遠私謁
輒面謂干請者。
君才當調。
惜乎。
踵吾門。
竟不用。
己丑
崇政大夫兵曹判書
日本使至。
廟議報聘便宜
未決
毅然曰。
賊逆端業見。
籍令信使在朝
兵鋒在夕。
此講之悔也。
議者多與公合。
庚寅
使 中朝未還。
處士崔永慶用非辜前死。
言者謬謂公常官其弟餘慶
公職
敍禮判書左右贊成
壬辰
內逼傳國都。
 上遽起西幸
公方起居藥房
倉卒從 駕。
不問家累何在
西京
警報絡屬。
 上將移蹕鐵甕
公謂不拒守浿江
天塹
規尅復之策。
而迤入巖僻。
縱賊乘虛以躡我。
非計也。
涕泣爭之不得
旣至
上下震撓。
已無可爲。
而公朝之議定矣。
時光海爲世子
公以貳師從。
急趨伊川東路
賊益盛。
崎嶇阻折
轉向龍灣
一行危慄
多變詭行
觀望先後
公笑曰。
天祐東方
保無此事。
若其不幸
非計可免。
正月
與 大朝會定州。
提督李如松新擊平壤賊。
經略以下將官管理東事
相躡
公儐候慰犒。
殆無一日暇。
隨司勅使平山
道受 命衛護 分朝。
南下追及於湖右
京邑甫定。
屯據沿海一帶如故
時議以不柰何於賊。
欲與羈縻
公力必敗亡。
秉議凜然
 上在位久。
知公潔修持正
値時劻勷
益信夷險一誠
以爲齊亂定傾
須用儒者
晉拜公右議政
乙未二月也。
公感 上恩
出謝未久。
黃廷彧與其子赫。
得罪廷訊
 上問大臣廷彧有舊勳且老。
欲免考發配
公謂欽恤刑章
全功臣
盛德事。
兩司推官失出之過。
而語及公。
於是
露章固辭
 上諒公意不回
遞授知中樞府事。
初。
公薦李舜臣,金德齡
才可將。
至是。
舜臣戰功
海防司命
德齡驍健善鬪
殺人當辟。
公言讐賊據我疆域
而先殺壯士
不可令敵聞。
 上亟命原釋
公元1596年
丙申夏
 上朝 陵卜日
雷震禁內
進言曰。
魯以鼷鼠示災。
止不郊。
譴告非常
克謹天戒
深惟非時不擧之義。
 上爲寢行。
其秋
湖西賊李夢鶴就擒
支黨招款
約以拜 陵日慝作不果
聞者寒心
丁酉
賊躙湖南
羽報蜂午
公再上箚。
自行邊曰。
民罹大創
勢將土崩
 朝廷命令
遠邇不通
可以 祖宗二百年基業
付之一擲
朿手待亡。
臣奉哀痛之音。
布德意。
慰諭軍民父老
率厲子弟
相度形便
控扼賊路要衝
庶幾萬一天幸
臣愚朝夕老死
馳突行間
誠難自力
先士卒。
一死報效
負素蓄耳。
 朝廷憫其老不許
有志者。
扼腕思奮矣。
己亥
東宮
問安 中殿遂安
還則 朝廷以向危急時。
大小臣工
妻子先出。
便家私。
牓其人姓名朝堂
以示具僚
爲言海寇再逞。
人情顧戀棧豆
蓋以懲異時
不早自拔
汚賊多故耳。
此輩得罪分義當國大慶
霈澤屢降。
普施渙汗
蕩除更始
王政宥過之大。
 上竟釋之。
持法
必傳寬而行類此
始公大拜之年。
已登耋耉。
深以履滿爲懼。
念 國家喪亂未夷。
無可去之義。
至是時。
駸駸向安。
人臣得伸雅志
遂請暇。
南歸省墓爲。
縣車終老計。
翌年春
左議政
公元1601年
入朝
自陳病憊。
無以稱報 上恩
控辭不赴。
 上旣允公請
長吏歲時存問
加 賜厚撫。
後四年癸卯
年七十八歲迺拜疏致仕
 上又重違公意
史官宣諭
有曰。
六丁而志不可奪。
一世而事固罕聞
其冬
扈從勳。
封西原府院君
本道給奉朝賀祿俸
公又辭曰。
老臣不得以時朝。
請陪盟府之會。
苟援國例。
虛受寵祿
公私受授交失。
 上優旨答曰。
元勳大臣
退處田野
今又辭祿
尤增缺然
本道賦俸。
實出於優待勳舊
何可固讓自潔
不體朝家盛意乎。
公家業甚薄。
歸而貧益甚
四壁縣罄
不具二簋
辭受之義。
終始不苟
 上所以禮遇公。
終始不衰
諒以見君臣矣。
公素彊無疾。
春秋俗節。
必躬往展掃塋域
蹈履少壯時。
徘徊田隴間。
一丘一水
瞻眺竟晷。
唯二三門故肩輿
杖几而已
田夫野人
不知爲故相。
而與鄕士友。
引觴陶寫
未嘗盡興
呂氏鄕約可行於今者。
尊卑
進禮讓。
死喪相恤。
急難相救助。
條爲式目。
譯以方言
氓俗易曉。
春秋講行
醴泉至今遵之不廢。
乙巳九月十九日
考終于寢。
觀察使驛聞
 上罷朝震慟
官庀葬事。
具如禮有加。
而 上遣承旨
 東朝宮僚臨弔祭。
以異其數。
公元1606年
明年二月
窆于郡治南位谷之原。
邑人追配鄕賢祠
以奉俎豆
公淸愷悌
怡穆自守
天資近道
精金良玉
一見其所存。
早游退陶先生之門。
用功眞知實踐
充養有方
旁涉天文地理象數兵家之流
靡不淹貫
篤好中庸大學
晩年
夜坐默誦不倦
常曰。
許魯齋有言
吾於小學
之如神明
之如父母
苟敬信如魯齋
何患不至聖賢
抄錄羣書
欲以立敎,明倫,敬身之旨。
小學衍義
而不果成
釋褐
無知者。
李相浚慶
一見器之曰。
顔狀雌龍
必大貴。
在 帝都相者
謂曰。
君眞仁人
當濟萬命
身貌不踰中人
亭亭野鶴出羣
人皆敬慕
不敢狎焉。
秉心忠信寬平
卑謙自牧
物我之懷。
不施蟲豸之微。
傲慢之色。
不設於僕隸之賤。
晨興盥濯
整襟端坐
不服錦綵。
音伎翫好
一無接於耳目
絶口未嘗言營修家産。
公歿而諸子不能家。
始終淸貫
遂都盛位
避權若浼。
蕭然自同散人
時議乖張
門戶相傾爲利
而公每裁以義理
不肯詭隨
卓然頹流靡之中。
有喜造端
扺巇以巧取者。
深惡痛絶
不小假借
然人或得罪叵測
雖在疏逖異趨
必曰。
藥圃公
活我。
公亦爲之求其生道
濟。
乃至論 國家事。
大體
重名分。
必務遠大規畫
不徼近功
時廣募軍丁
欲私賤贖免
且患餫餉乏興
議以功券收之。
公執不可曰。
箕子設法以來
奴主分定
君臣也。
安有主叛而國忠者。
是將導之叛上。
而國不爲國
賣爵
漢時弊政
今又壞敗勳格
安坐販穀之徒。
與出萬死矢石者。
拜列帶礪
奚以勸鬪士
令斬將艾旗哉。
議者無以難。
家居謝事
聞 朝廷得失
不能寐。
家人曰。
銜 恩莫報。
死不暝目。
後世子孫
吾愛 君憂國之誠。
有能繼吾志者。
無憾矣。
夫人巨濟潘氏。
三男一女
長允著。
早歿。
次允偉。
主簿
允穆
察訪
女嫁德原都正樞。
孫,曾男女若干人。
 宣廟明德當乾。
俊乂士林林。
風猷器業
屈指數公。
至於淸資雅望
輔以經學
竭忠危難之際。
抽身於嚮用之辰。
時行時止
保節完名
旣明且哲。
高朗令終
庶幾其人哉。
嗚呼
敏求嘗以童子事公。
徒得公淸修之表。
竦然起敬而已
公歿今三十年。
事遠寡傳。
諸子又皆淪喪
無能述公始末者。
今因嗣孫時亨
承事來請。
謹欠其梗槪如右
易名之典。
善大夫
承政院都承旨兼 經筵參贊官,藝文館提學,尙瑞院正,同知成均館事李敏求
撰。
有明朝鮮國忠勤貞亮扈 聖功臣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
政府左議政兼領 經筵事監春秋館事
 世子傅。
西原府院君 贈諡貞簡公公墓表。
公元1605年
粵唯 宣廟當扆
收攬耆哲
施隆報殷。
號稱亨成。
在事起躓。
不能與時推移
而其全德完歸。
無若西原鄭公。
公立五紀
壽躋八表
謝事丘園六年所而卒。
年三十
鄕人論祀。
太常議諡
公之冢孫時亨
小宗伯李公敏求之狀。
翊聖刻其牲石
懼非其任。
辭屢不獲
愾然而作曰。
易名
令典也。
列祀。
盛事也。
公卒之二十年。
而始擧焉。
夫人情久。
則衰。
衰則亡。
徵久而愈徵。
澤不竭也。
謹据以表之曰。
公諱
字子精
號藥圃
西原
其貫也。
遠祖之可譜者曰別將克卿。
其後
大將軍顗,文克公䫨。
著勳節於麗朝
絫傳至諱元老
長水縣監。
 贈吏曹判書
諱僑
生員
 贈左贊成諱以忠。
 贈領議政淸城府院君
卽公。
三代推恩
而妣韓夫人
亦貤貞敬
議政隱德垂裕
以嘉靖丙戌
生公
未立而孤。
零丁困極。
而帥志彌堅。
摛經績文。
壬子
土庠。
戊午
釋褐
初隸校書館。
望實寢蔚。
典籍正言
劾權倖。
有諍臣風。
歷戶,曹佐郞獻納
持平,掌令,司諫執義
薦入玉堂修撰校理應敎
天官
薦授議政府檢詳舍人
甲戌
擢同副承旨
陞都承旨
丁丑大司成曹參議
出爲江原道觀察使
己卯
復爲都承旨
庚辰
躋吏曹參判。
壬午
漢城判尹。
驟躐峻階。
特出 手批
周流,兵,刑。
皆屢拜判書
三爲冢宰
八長銜史。
庚寅
贊成
乙未
大拜右議政
移病西樞
己亥
謁告省墓
翌年
復入相府左議政
公從里居
自陳病憊狀。
不赴 召。
後四年
拜疏乞骸骨
 上重公意
太史溫綸
褒與勤至。
其冬
策扈 聖勳
封府院君
 命本道
奉朝請俸。
終其世。
乙巳九月十有九日
告終醴泉之里第。
此公之始卒
輟朝庀葬。
近侍宮官
馳馹弔祭
 上之所以隱卒。
而異其數者備矣
明年
窆于郡治南位谷原
夫人潘氏祔焉。
公生有異表
天資近道
早游於退陶先生之門。
爲學之方。
用功眞知實踐
通籍
操履怡穆
斤斤自守
時士乖張
競立門戶
而公獨貞趨式武。
荐被眷遇
名位漸盛。
持以謙虛
政本
私謁
平銓注。
中兵
澡滌制量。
日本報聘便宜
不可
賊果六逞如公言
公從 上于難。
平壤
寇益迫。
深入巖阻
抗言
京師
又棄浿江
吾往賊亦往。
謂 社稷何。
涕泣爭之不得
 駕次寧邊
上下震撓。
光海以儲嗣
奉 廟社分朝。
公以貳師護之。
當 國家崩柝之際。
艱關顚涉。
無復威儀
而絶躁容遽色
立治朝。
隨事進規
翼亮弘多
癸巳
又受 命陪衛湖中
未幾
爰立務挈維綱
濟苛以寬已。
與時左承。
委亭黃長溪廷彧之獄。
力排羣咻。
傳之生議
用是去位
人咸惜之。
公雖儒雅
畫算鑿鑿中窾
經邦宏遠
不徼近功
執政欲廣募軍。
許贖私賤。
急於餫餉
以勳券酬之。
公皆力爭寢之。
尉薦李舜臣大將
論釋壯士德齡死。
收後效。
請行邊。
忠憤激烈
斥絶和議
不可犯。
歸田之後
拳拳憂世
而時與鄕人
引觴陶寫
怡然忘世者。
每遘節祀。
躬莅塋域
眺望徘徊
杖履徜徉
不知其爲耉碩也。
呂氏鄕約宜於今者。
尊卑
進禮讓。
恤喪捄難。
條爲式目。
行之鄕井
嗜書
淹貫墳典
旁及九流
日誦大學中庸
尤喜小學
許魯齋之風。
三男一女
男長允
次允偉。
主簿
允穆
察訪
女適德原都正樞。
翊聖少從先進
頌公陰德雅度一於仁恕
肫肫西京篤厚風流
次公事行
伏公志節之確。
樹立之卓。
鑒識之精。
學術之正。
而洎讀 宣廟之敎。
六丁而志不可奪。
一世而事固
罕聞
可以觀公晩際矣。
百代在後
考信在玆。
光德大夫
東陽申翊聖
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