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高峰先生文集卷第三 (自动笺注)
高峯先生文集第三
  
退溪先生墓碣先生自銘竝書
生而大癡
壯而多疾。
中何嗜學
晩何叨爵。
學求猶邈。
爵辭愈嬰。
進行之跲。
退藏之貞。
深慙國恩
亶畏聖言。
有山嶷嶷
水源源。
婆娑初服
脫略衆訕。
我懷伊阻
我佩誰玩。
我思古人
實獲我心。
寧知來世
不獲今兮。
中有樂。
中有憂。
乘化歸盡
復何求兮。
公元1570年
隆慶四年春
退溪先生年七十。
上箋致仕
不許
又申乞致仕
不許
十二月辛丑
先生卒。
訃聞
震悼
命贈領議政
葬用議政禮。
遠近聞之。
無不齎咨歎惜
相與吊哭
明年三月壬午
葬家東搴芝山
先生姓李氏。
諱字
卜居退溪
因以自號。
後構書堂陶山
又號陶叟
其先眞寶縣人
六世祖碩起縣吏
司馬試。
密直使。
有子曰子脩。
官至判典儀寺事。
討紅賊有功
封柗安君
居安東周村。
高祖諱云侯
軍器寺副正。
司僕寺正
淑人權氏。
曾祖諱禎。
善山都護府使。
贈戶曹參判。
貞夫金氏
祖諱繼陽。
成均晉士
吏書(一作曹)判書
公元1571年
寓禮安。
居溫溪里
貞夫金氏
考諱埴。
成均晉士
累贈崇政大夫政府左贊成。
義城金氏川朴氏。
俱贈貞敬夫人
先生未晬而孤。
受學叔父松齋公
旣長。
劬書厲志
自刻苦。
嘉靖戊子
晉士
甲午登第
爲承文院副正字
博士
成均典籍
曹佐郞
丁酉冬
丁內艱
服闋
拜弘文修撰
歷司諫院正言,司憲府持平,刑曹正郞弘文館副校理世子侍講文學,議政府檢詳,轉舍人,司憲府掌令,成均館司藝兼侍講院弼善司諫司諫成均司成
乞假展墓
明年甲辰春
弘文館校理召還。
除左弼善。
弘文館應敎,典翰。
病免
爲司甕院正。
復授典翰。
李芑啓請削官。
已而芑又請勿削。
司僕寺正
丙午春
乞假外舅
以病見遞。
丁未秋
應敎被召旣至病免
戊申正月
出守丹陽郡
換豊基。
己酉冬
病辭徑歸。
被劾奪二階
壬子夏
校理
承召還朝
除司憲府執義
改副應敎
陞秩成均大司成
病免
復爲大司成
爲刑曹參議
爲兵曹參議
俱以病免
爲僉知中樞府事。
乙卯春
在告解職
雇舟東歸
拜僉知中
公元前243年
樞。
弘文館副提學
被召命。
皆辭以病。
戊午秋
上疏乞免收召
御批不許
入都謝恩
大司成
俄拜工曹參判。
累辭不許
明年春
乞假歸鄕
三上狀請免。
同知樞府事。
乙丑夏
上狀陳懇。
解官以居。
下旨特召。
復授同知中樞
丙寅正月
力疾登道。
陳狀乞骸
道拜工曹判書
又兼大提學
遂力辭新命
還家竢罪
遞授知中樞府事。
丁卯春
詔使將至有召命
六月入都。
明宗昇遐。
今上嗣服
拜禮判書
不許
病免
東歸
十月
召命
授知中樞
旋以敎書促行。
具疏力辭。
戊辰正月
拜議政府贊成
具疏極陳難受之義。
敎書促行。
上狀懇辭
遞爲判中樞府事。
七月
詣闕謝辭
上疏六條
又獻聖學十圖。
拜大提學吏判書贊成
皆力辭不拜
己巳三月
上箚乞歸
箚四上猶不已上知不可留。
引見慰諭
馳驛護遣。
是月
先生至家。
上狀謝恩
仍乞致仕
先生寢疾
戒子寯曰。
我死。
該曹必循例用禮葬。
汝須稱遺令
陳疏固辭
勿用碑石
只以小石
題其前曰。
退陶晩隱眞城李公之墓。
略敍世系
實于後。
家禮所云可也。
又曰。
此事若託人爲之。
相知奇高峯
張皇無實之事。
取笑於世。
故常自述己志。
先製銘文
因循未畢。
藏在亂稿中。
得用之可也。
寯旣受戒
上疏辭禮葬。
得命
不敢更辭。
墓道之表。
遺戒刻其銘。
嗚呼
先生盛德大業
卓冠吾東者。
當世之人。
亦旣知之矣。
後之學者
觀於先生論著
將必有感默契焉者。
而銘中所敍。
足以想見微意也。
迂愚無狀
先生奬厲成就
不啻父母天地之恩。
山頹樑壞
無所依歸
竊念遺戒之言雖不敢違。
所以揭阡詔後者
不可泯其跡。
敢記其大槪而爲之辭曰。
先生幼而端序
長益涵揉。
中歲以後
絶意外慕
專精講究
洞朗微妙
充積發越
人莫能測。
方且謙虛卑遜
若無所有
蓋其日新上達
不能已者。
至於出處去就
相時度義。
務求吾心之所安。
而終亦無所詘焉。
其所論著
反覆紆餘
光明俊偉
粹然一出於正。
揆諸孔孟程朱之言。
不合者寡矣。
亦可謂建諸天地而不悖
質諸鬼神無疑也。
嗚呼至哉。
先生再娶。
先娶某郡許氏。
公元前232年
士瓚之女。
二男
後娶安東權氏。
奉事礩之女。
俱贈貞敬夫人
子寯。
奉化縣監。
寀。
早世
孫男三人
安道
辛酉生員
純道
詠道
二人
適士人朴欐。
側室一人曰寂。
贈領議政文元李公神道碑銘幷序
明宗之二十年。
放黜權奸
大更政化
延登耆俊
宥釋罪過
乙巳以後
在擯竄之籍者。
或敍或移。
而已死者命復官。
故議政府左贊晦齋李公
直道彼斥以歿。
十有三年
而始與復官之列。
道際隆平
聖治日新
數年之間。
其所滌蕩甄別者。
固將無所不用其極
而天之降割
禮陟斯遽。
臣民之慟。
有窮乎。
今上嗣位之初。
克述先志
丕恢至道
山陵訖。
首霈鴻恩
盡釋其未盡釋者。
備官使。
勤御經筵
懋講聖學
益咨當世之務。
于時
士之鬱屈有懷者。
得以卯首吐露
幽隱不達
由是
公之道德文章之懿。
亦得徹聞黈纊之下。
遂有搜求遺書之命。
俄用廷議
贈公議政
諡曰文元
又命配享宗廟廷。
嗚呼
公之道。
庶乎白於一世也。
公諱彦迪
字復古
自號晦齋
初名迪
公元1513年
中廟命加彦字。
系出驪州。
後遷慶州良佐村。
曾祖崇禮
贈兵曹參判。
祖諱壽會。
訓鍊參軍
吏曹判書
考諱蕃。
成均生員
左贊成。
貞敬夫人孫氏。
難川君昭之女。
公生有異質
九歲而孤。
稍長。
力學能文
正德癸酉
中生員。
明年甲戌
登第
權知校書副正字
尋入爲眞
轉至著作
參軍公卒
持重終喪
博士
弘文館博士侍講說書成均典籍兵吏兩曹佐郞
請外授。
同縣監僅二期
召爲司憲府持平
歷兵吏正郞
文學
遷掌令輔德
嘉靖己丑
出爲密陽府使臨民御吏。
皆有條法
吏戢而民懷之。
歲餘
以司諫院司諫召還。
朝論欲引金安老
用以羽翼東宮
安老子尙公主。
東宮親暱故也。
倡其說者。
正言無擇
大司憲沈彦光等。
聲和附。
擧朝靡然
獨力不可
無擇不合
無擇正言
而外議旋訾公立異。
遞爲可藝。
彦光問公曰。
李君何以知金某爲小人乎。
公曰。
安老東京時。
處心行事
眞小人也。
此人得志
誤國家。
或曰
安老雖入。
豈授以柄。
第欲爲東宮地耳
公曰。
不然
公元1536年
入來
秉國鈞
專擅用事
誰敢遏之。
東宮
一國臣民所共屬意
何待安老而後安乎。
彦光怒而去。
遂劾公罷歸田里
後七年
安老敗死
上思忠直
召爲弘文館副校理
校理應敎
除議政府檢詳
舍人
拜直提學
兵曹參知
戊戌冬
出尹全州
歲中一境大治
公雖爲老乞外
憂國之念。
未嘗一日而忘。
因災求言
上疏千言
所陳無非格君心。
時務
啓沃謀謨
極其忠讜
上深加奬嘆
傳示東宮外朝
就增其秩。
俄拜兵曹參判兼世子副賓客
以爲如蒙採則辛矣。
而遂有僣賞。
非所敢當
上箋懇辭
不許
曹參成均大司成,司憲府大司憲
弘文館副提學
上疏極陳聖學本末
時政得失辛丑秋
陞資憲。
判漢城府
尋加正憲
爲議政府右參贊同知成均
轉吏,刑判書
再爲大司憲右參贊
求出爲安東府使。
諫院請留
仍爲兼弘文提學
公以母夫人老病
不可遠離乞歸養
慰諭不允
將毋
公益惶恐請外愈力。
遂出爲本道監司
甲辰八月
漢城判尹兼左副賓客
會病
公元1311年
乞辭。
仁宗卽位
召拜贊成
轉左贊成兼知經筵事。
公再以病辭。
下旨敦諭
賜藥物。
公復固辭
不允
病間。
始克造朝
公感兩朝知遇之隆。
自力一行
欲以有爲
仁宗弗豫日久
國家隱憂
不可言者。
公私謂領議政尹仁鏡曰。
當今主上無嗣
大君年幼
何不建白
封爲世弟
以定國本乎。
仁鏡公言
不能用。
乙巳七月
仁宗昇遐
宗承序。
當擧垂簾儀。
百官會議
仁鏡曰今有大王大妃,主大妃
何殿當聽政乎。
左右默然
公曰。
宋哲宗時
太皇太后聽政
自有古例。
不須疑問
今但垂簾儀制耳。
遂定
八月
政府書啓十條
一請慈殿善導聖質
二請博選經筵官
恒與之講論咨問
成就聖學
三請殿下大行王。
子道臣道
喪禮不可不盡誠孝
四請嚴宮禁。
戚里
五請愼擇宮人
請勿特旨
請勿用判付。
八政院職。
出納惟允
內旨不合
許令封還
九宮中府中。
當爲一體
請勿開私門
昭平明之理。
十言大行正學問之效。
公道大行
人顒至治
奄至斯極。
今上嗣緖。
國人方以望於
公元1306年
大行王者
望於殿下
其機甚重。
兩殿留神焉。
大率公所半定也。
初尹元衡與尹任。
怨仇已深。
而林百㱓,李芑爲其心腹
謀欲傾覆士林
以濟其奸。
元衡密旨
臺諫
使擊尹任。
臺諫不從
芑等詣閤門
欲有所啓。
兩殿卽同御忠順堂。
引入宰樞。
將加尹任等罪。
天威震赫
莫敢少忤。
從容曰。
人臣之義。
當專於所事
彼時
專心大行王者
豈宜深罪
擧事顯明
不然
士林罹禍
聞者縮頸
而公色不懾。
旣而芑等錄功
號曰衛社
倂錄其日入侍宰樞。
公亦與焉。
公力辭。
以爲豈可無功而濫受。
以紊王典
不聽
丙午春
入箚曰。
先賢有言
君德成就
經筵
臣忝是職。
無以稱塞
取先格言至論
有裨於聖德
而可施於今日者
條錄以獻。
殿下誠能深信力行之。
則其爲聖功之助。
小哉已而省親
又入箚乞講學明理
親賢遠邪
其所望於君父者。
深切矣。
然而氷炭之勢。
實有難相容者。
旣歸。
三上章乞辭。
遞爲判中樞
居數月。
李芑啓曰。
彦迪諂付世子
背叛中宗
書啓十條
人主手足
仁淑交結
公元1607年
營捄逆賊
彦迪於臣有恩。
臣今爲國不計私。
敢以聞。
兩司之。
削奪勳爵
丁未九月
因良才驛誹書。
加罪乙巳諸人
公亦江界府安寘。
家人謫命
相與號泣
怡然平日
家人曰。
奉養大夫人。
皇天在上
不久當還矣。
明年
大夫下世
公用遺衣設位
朝夕攀號毁戚。
以盡三年
公在窮厄
有以自安
講學著書
不輟其功。
未明而起。
乾乾夕惕
几案間。
嘗書自戒之辭曰。
吾日三省吾身。
事天有未盡歟。
爲君親有未誠歟。
持心有未正歟。
忽有御命官疾驅入城。
一府驚怖
謂有不善意
不爲動。
正坐看書
一視死生
不易素操如此
癸丑十一月乙丑
以疾終。
享年六十三。
甲寅春
慶州
十一月甲辰窆于興海郡南達田里陰山先塋之次。
始公之先府君
蚤世以儒聞。
嘗魁本道夏課
成廟嘉其詞賦
召見賜衣物。
俾留國學學焉。
歸鄕里。
以訓後生爲事
公雖不逮趨庭之訓。
而其家業固有所自
孫夫人又賢有識慮。
不以慈愛而弛敎督
旣令就學舅氏四宰仲敦。
又撥貧窶
資給遠邇
天資近道
英悟
出人
乃於俗學之外。
知有所謂爲已之學而欲求之。
講明體履
用力致知誠意之地。
年二十七而作五箴
三十而又作立箴。
皆古聖賢切要之旨。
蓋於操存省察
懲至遷改
實有所事
空言也。
罷歸也。
築室紫玉山中
靜坐一室
左右圖書
硏精覃思
旣專且久。
所見始益親切焉。
事親之際。
愛敬兼。
溫淸滫瀡
亦無不盡
而祭先之禮。
極其誠。
與弟彦适。
友悌尤篤。
治家有法
接人以禮。
宗族僮僕
咸得其宜。
爲人安重端詳
雅有高趣
默然終日
人莫能窺其際。
在朝廷。
論建施爲
正大光明
言論風旨
足以勸講補袞職。
至於奸邪危疑
直前無畏
賁育
莫之奪也。
然公旣深自韜晦
故人未有知其爲有道者也。
所著有奉先雜儀求仁錄,晉修八規大學章句補遺,續或問
又脩中,庸九經衍義未及成書
文集若干卷。
公之配貞敬夫人氏。
宣務郞崇阜之女。
無子。
從弟經歷之子應仁爲後
今爲松羅察訪
庶子一人全仁。
一人
全仁生一子曰浚,曰淳。
全仁習詩書
知義方。
敎誨其子。
亦皆有立云。
之葬。
不及表于墓道
德業之光。
自不可檢。
褒大之典。
實出於人心不容已。
公之道。
愈久而彌彰者。
可知也。
退溪李先生嘗狀公之行而曰。
東國古被仁賢之化。
而其學無傳
麗氏之末以及本朝
非無豪傑之士有志此道。
而世亦以此名歸之者
然考之當時
率未盡明誠之實。
之後世。
又罔有淵源
使後之學者
無所尋逐
以至于泯泯也。
若吾先生
無受授之處。
自奮斯學
闇然日章
德符於行。
炳然筆出。
垂于後者
求之東方
殆鮮有其倫矣。
此其於公之道。
可謂深知善言之也。
嗣子察訪
欲求篆碑之辭于退溪先生
先生稱述盛德
不當專出一人
遂以命大升
大升辭不獲命
而心竊重之。
其間亦有往復詳訂而後定者
是以
久不克就。
先生旣沒。
察訪伻來告以碑具。
不敢更辭。
謹據行狀
倂考歷官遷次
剟其大者
之而系以銘。
銘曰
 帝有顯命
畀人以性性之四德
實惟人秉。
蔽氣與質。
由以失。
學以反之
其性則一。
嗟惟我公。
生此一方
氣寬而莊。
德渾而剛。
爰初知
學。
愼修懋履。
亹亹充養善有諸已。
入則盡孝
出而移忠
亦遠亦近。
汚隆
一時之詬。
萬世之光。
搜書褒贈
配庭洋洋
維先王志
維我后承。
刻示無窮
吾道候興。
崇政大夫政府左贊成兼判義禁府事李公墓碣銘
公元1569年
隆慶三年夏
退溪先生致書於大升
書曰。
先府君以先兄故。
追贈嘉善
當時已樹墓前一碣。
略刻鄕系。
而石有瑕泐。
圖欲改樹。
中遭家禍
不克改焉。
續因滉故。
累蒙加贈。
其在滉身。
叨濫不敢當
然旣辭之不得
拜受之矣。
又乃受此贈典焉。
墓道之表。
不可不改從今贈。
前所刻者。
不載事實
且無銘文
竊伏深惟先人齎志不試不登史牒
只如湮沒
是尤人子之心。
所隱愴於無窮者。
願得吾子一言之惠。
庶有於潛閟之蹟。
以示來裔
謹將所次行一道
拜稽以呈。
子其無庸辭焉。
大升捧書仄恧。
欲辭以不能。
竊念先生不以大升不可敎。
幸託以先銘述
義固不可辭。
謹按先生先考崇政大夫政府左贊成兼判義禁府
公元1453年
事李公諱埴。
字器之
其先眞寶縣人
五世祖碩。
始起縣吏中生員。
後贈密直使。
高祖諱子脩
麗季登第
至通大夫典儀寺事。
隨鄭世雲討紅賊。
奇功
封柗安君
倭寇居于安東
曾祖云侯。
中訓大夫軍器寺副正。
司僕寺正
祖諱禎。
慷慨大志
世宗朝。
婆猪江野李滿住犯邊
朝議創置寧邊巨鎭
控制形勢
選公爲判官
佐府使曹備衡。
董治得宜
後復從崔潤德征毛憐衛有功
賜爵二級
終于山府使。
累贈嘉善大夫曹參判。
考諱繼陽。
景泰癸酉晉士
移居安縣之溫溪里
早屛擧業
樂志林泉
專以敎子讀書爲事
累贈資憲大夫吏判書知義禁府事。
妣英陽金氏
副司直有庸之女。
貞夫人。
天順癸未九月十二日
生公
少有異質
喜學甚篤。
勵精勤。
劬如渴飢。
聞韶金氏
外舅曹正郞
早世其家。
書籍甚富。
外姑恭人南氏
常恨諸子不文
而喜公之嗜學也。
謂公吾聞書籍公器
必歸儒者
吾諸兒不足以有此。
遂盡以付公。
公曰得大肆力於稽古
經史百家
砑究搜抉
晝夜
公元1501年
不輟
業成。
與弟堣。
皆爲流輩推服
而公尤以博洽稱。
堣後登第
官至判。
公當訓子曰。
吾於書。
食與俱嚥。
寢與俱夢。
坐與俱坐
行與俱行。
未嘗頃刻而忘于懷。
汝曹如此悠悠度日
何能有望成就乎。
性高抗。
不能隨俗俯仰
爲文不屑擧子程式
以故每擧輒屈於禮部
弘治辛酉
中晉士。
居之南有一丘
靈芝山後趾。
雙溪合流
雲山縹緲
可以盤旋焉。
公指而語所親曰。
吾苟終不遇。
吾當就此築室
聚徒授業
亦可以不負吾志矣。
其明年壬戌六月十三日
遘疾卒于正寢
享年僅四十。
葬于舍後龍頭山南樹谷先塋之側。
金氏二男一女
繼室川朴氏。
司正緇之女。
五男
俱贈貞敬夫人
男長曰潛。
忠順衛。
次曰河。
醴泉訓導
次瑞麟。
未冠而夭。
次曰漪。
業儒早卒。
次曰瀣。
嘉靖戊子科。
歷官曹參判。
嘗爲大司憲
論李芑不合爲相。
後因他釁爲芑所構陷
被栲以流。
歿于道。
次曰澄。
濟原察訪
季卽先生也。
女適辛聃。
孫男十六人
曰寅。
曰完。
曰宏。
曰宬。
曰宣。
曰憲。
曰宰。
曰宓。
曰▣。
曰㝯。
曰寘。
曰患。
曰宙。
曰騫。
曰寯。
曰寀。
女十二
人。
外孫
一人一人
內外曾孫
男七十有五人
子孫之盛。
世所罕有
餘慶未艾焉。
大升竊惟公之立志之超。
鑽學之勤。
自當無愧古人
沈抑奄忽
不少施於一世
眞可謂深悲永嘆者。
餘慶所鍾。
至於如是之蕃則豈非潛德之報。
有以致之也耶
則天所以餉公者。
可謂不薄而厚。
大升重惟先生之書有曰。
險釁不吊
生未周晬而孤。
諸孤省事以來
寢遠先人之世。
一時親舊
凋謝殆盡
無從叩問
是以
凡有言行事實
率多遺闕未述。
又其狀有曰。
君平日。
屢嘆諸子中。
有能遵吾志繼吾業者。
吾雖不做。
不恨也。
先君沒。
伯兄授室
餘孤竝稚孩。
不得門戶先業
而先妃夫人寡居四十餘年。
劬勞長育
不失昏嫁
尤務於資給遠邇
必欲其成就學業
而納之義方
叔父判公。
養視敎誨如已子。
庶幾有立於世者。
而後諸孤遵奉家訓
未有可以慰塞幽冥之望者。
至如之無似。
以先慈鑑之識。
預憂其愚滯難行於世。
深以小官知止爲戒
迫於虛名
輾轉至此
誠非本圖所及
墜失遺訓甚矣
顧惟先人志行
終竟無傳
是重吾不孝也。
乃敢撰次世系行實
將以扳控於當世君子
以賁墓道
以申罔極之痛。
嗚呼
三復先生之言。
意亦可悲也。
大升於此
有感焉。
夫以先生追惟先志
深服慈訓
出身以來
屢前屢却。
潛深伏隩。
講學是務。
文辭訓說
學者無不傳誦之。
一世之人。
旣已聞知之矣。
其先公之志業
夫人鑑識
有以大啓其緖。
而誘其衷焉。
則世之人。
未必知之也。
且公雖不做於一時
而其顯榮褒大後來者。
亦至矣。
公又何恨。
而後之人慕先生之道。
而推其所自來
則必有以驗公之德。
而知其積累開發之功。
非偶然而已也。
則公之志行
不患無傳也。
雖然
是豈易與俗人言哉。
嗚呼悕矣。
仍系之以銘。
銘曰。
 茫茫元化
苞幹相幷
翕闢滿虛
由以生。
生之有性
人所均受。
命與遇舛。
脩夭好醜
嗟公生世
値難過易。
胡畀之大。
不少試。
道詘而充。
數盈而局。
半塗以逝。
寂寥鬱塞
篤啓嗣續
惠于閫則。
濬發遺緖
秉文之極。
其文伊何
實出於天。
天之降公。
有意然。
旣闢玄符
又昌
厥後
詵詵毓慶。
克以克有。
龍頭南麓
琢石載美。
光大業。
有出自。
考德推天。
豈敢誣。
記來者。
匪我言諛。
判書公墓碣記
公元1454年
公姓李氏
諱克明
豊人
曾祖諱仁琯。
檢校禮賓卿。
諱去雨
直長同正
中直大夫憲府執義
考諱自寶。
宣務郞牟平監務。
通政大夫曹參議
公官至宣略將軍虎賁衛護軍
景泰五年三月初九日卒。
享年六十七。
明年
葬于羅州西二十五里東山麓壬坐丙向之原。
在今浦里
羅州鄭氏。
通仕郞渾之女。
生三二女
夫人先卒。
在公之前
後以子貴。
贈公判書
夫人貞敬夫人男長曰從生
精忠出氣敵愾功臣城府左尹咸城君。
兵曹判書諡莊襄次曰從遂
副護軍
贈兵曹參判。
女長。
適通贊張允文
次適府使羅誠孫。
從生二男一女
男長曰良。
同知中樞咸川君。
次曰恭。
大興縣監。
女適縣監善長
生三男。
長世蕃。
政府使。
次世成。
虞侯
次世忠。
御侮
生一二女
世達
御侮
女長。
察訪安點
適生
公元1571年
員宋世戡。
次適李敬修
世蕃生二男一女
男長允實
竹山縣監。
次允完御侮
女適忠義衛權仁。
世成生二男二女
男長允宰。
武科部將
次允宕甲山府使。
女長適敎官洪德濂次適世沈。
世忠生三一女
男長允寶。
萬戶
次允賓。
御侮
允宗
御侮
女適崔夢弼
世達生一一女
男允宇。
山陰縣監。
女適正字張彦留。
遂生四男二女
男長曰宗仁
嘉善兵使。
次曰宗義。
奮義靖國功臣折衝水使。
次曰宗禮
通政牧使。
次曰宗智。
萬戶
女適忠順衛張克平
次適忠順衛潘舜恭。
宗仁生一一女
男偲。
承議郞
女適忠順瀣。
宗義生二男一女
曰儼。
副司果。
曰俶。
御侮
女適府尹林鵬。
宗禮生一女
偰誼
宗智生一男。
曰任。
忠順衛。
生三一女
惟謹
曹正郞
曰惟誨。
曰惟謙。
女適尹澳儼。
無子。
以惟謙爲後
俶生二男二女
曰惟讜。
曰惟訥。
女適崔希尹
次適金聲鍾。
任生二男二女
曰惟詮。
曰惟謜。
女適尹瀜。
次適大司成奇大升
內外玄來。
旣庶旣繁。
允實之子瓘𪼠。
旣陞通政
允完之子璁。
亦登文科
足以知其積善餘慶也。
隆慶辛未
今牧使
公元1455年
權公純。
以先夫人李氏乃公後裔
眷念遺澤
來展塋下。
墓表剝落
圖欲改樹。
遂議于兵使林公長興府使公忠貞。
相與合力
二公李氏外孫也。
樂爲之
令惟謜幹其事。
景泰乙亥
迄今有餘年。
乃克改樹。
以垂永久
使來者不可不知其所由。
故謹敍其事。
倂列子孫而刻之。
初只設表于公墓
夫人在前
其於奠獻旋之際。
有所未安。
故改設于夫人墓前云。
山成先生墓誌銘
公元1514年
先生諱守琛
字仲玉
姓成氏
昌寧人
六世祖汝完。
佐我太祖
開國勳。
位領議政
曾祖得識。
漢城府尹
祖忠達。
金浦縣令
吏曹判書
父世純。
守知中樞府事。
諡思肅
貞夫金氏
府使克怩之女。
左議政國光之孫。
先生幼有異質
儼然成人
至孝
宗族稱爲孝兒。
稍長知讀書
大義
恒加程課
日月就將
正德甲戌
丁外憂
廬于坡州向陽里
哀毁踰禮
再期猶歠粥。
三上食。
必躬執爂。
晨夕掃塋域
焚香拜跪。
雖雄寒溽暑不廢。
服闋値諱辰。
追慕不懈
與弟守琮。
遊於靜菴趙公之門。
是時。
朝廷將興至治
公元1541年
多所張設
而趙公特爲中廟所眷。
一時相從之士。
亦有聲聞太盛者。
先生以爲憂。
未幾得罪
或死或黜。
時事大變
自度不能與世俯仰
杜門不出
家在白嶽下。
書室松林間
扁曰聽松
日誦聖賢之書。
玩索爲樂
不以外物經心
嘉靖辛丑
遺逸
授厚陵參奉
不就
妻家有舊業在坡山之下牛溪之上。
遂就以卜居
蓋將爲終焉之討。
田少土瘠
廋釜或匱。
而處之晏如
奉親滋味
壬子。
復薦遺逸
內資主簿
先生謂人曰。
吾之病不能仕
業已失矣。
雖然
聖恩不可不謝
卽入
禮山縣監。
換兔山。
拜恩
又換積城。
疾作
未及謝。
母夫人得疾。
亟歸侍。
遭喪毁瘠不救
祠堂之祭自有禮制
墓祭
國俗輪子女設於節日
臨時齎送
多不誠潔
世數寢遠
亦有廢祭者。
乃立墓祭法。
優置墓田臧獲
構屋墓下。
凡百皆備。
親加規畫
無不精固。
爲之立籍。
以爲經遠之圖。
或曰過厚
後恐難繼以至廢弛
先生曰。
爲之自我者當如是
豈可預憂其廢弛
先自忽乎。
一室圖書
塊然獨處
謝絶人事。
若無意當世
四方風土
人情
公元1560年
事變靡不周知
念時憂國
出於至情
嘗有所感擧孟子好善優於天下及人不足與適也兩章三復之曰。
嗟乎
有能以此說。
告吾君者乎。
顧語其子曰。
幾於流涕也。
益高德益邵。
自處益謙
聞人稱道
退縮不敢當
自號坡山淸隱
後改牛溪閑民曰。
吾其可謂淸隱乎哉
庚申歲
復拜造紙署司紙。
首相公震
先生少時友也。
以書來曰。
恩出聖衷
其亟來謝。
先生復書曰。
昔。
文立不薦程瓊。
知其年垂八十。
稟性謙退
無復當時之望故也。
公非知我者耶。
尙公又貽書勗之。
竟不起。
年七十二。
以疾終。
甲子正月十五日也。
先生天分極高。
逈出物表
視世之所屑者。
不啻草芥
寬厚莊重
德器偉然
望之可知其賢也。
其學以誠爲主
務欲反躬切己
未嘗輕以語人。
兄弟友愛甚篤。
伯兄窮空
酒食致養不絶。
親戚有貧不能婚嫁者。
必振助之。
飮食無所嗜。
衣服只取周身
其於一切世味
淡如也。
搢紳東西行者
多造其廬。
四方之士亦多及門
被其接引者。
穆然如在風中
聽其言。
溫純平易
愚智皆獲其益。
平居處事
不露圭角至斷以義理
凜乎不可犯也。
善於筆札
蕭散老硬
自成一家
評書者推爲當第一
其歿也。
遠近聞之。
無不嗟悼曰。
善人七矣。
無儲
將鬻田以葬。
會司諫院啓曰。
前積城縣監成某。
初以遺逸本職謝病不赴。
杜門求志。
力行古道
行年七十有二。
卒以窮約而死。
可謂一國善士
當代逸民
於其喪葬
宜加恤典以示國家尊賢之意。
允之
京畿量支米豆
調役軍。
其年四月癸酉
葬于向陽里先塋之側。
尹氏
系坡平。
判官士元之女。
參判垓之孫。
和柔承順
克盡婦道
二年卒。
生一一女
男曰
操行能治先緖
女適直講思道
生三男。
曰成己。
早歿。
成章
成憲
業儒
一人適尹勉。
郡守申汝樑女。
二男
文淹文溥。
皆幼。
先生歿後二年
特命超贈。
遂贈司憲府執義
中直
竊觀先生心制行之懿。
固有所不能及者。
通而不汙。
介而不隘。
施於事爲
有舋舋之實。
可謂篤行君子也。
銘曰。
 嗚呼
士不自重於世者久矣名於盜而實於
 疚。
紛紛與世而相掊。
嶷嶷先生
惟德崇有
不試
抱道而終。
嗚呼
可謂自重者與。
可謂自重者與。
贈戶曹參判金公墓碣銘
公元1469年
成均生員贈嘉善大夫曹參判兼同知禁府事金公諱錫沃。
字沃而
其先寧人
有諱宜。
高麗
官至僕射
是生坵。
平章事大學士
文章德行顯於世。
諡曰文貞
公之八代祖也。
文貞公曾孫曰光敍。
知古阜郡事。
宗室女爲妻。
高麗亡。
退歸其鄕。
子孫仍居之。
扶寧今爲扶安縣
公之曾王父諱璫。
龍驤尉大護軍
王父諱懷允。
司醞直長
贈某官。
考諱直孫
成化己丑科。
歷藝文館奉敎弘文館博士諫院正言
終於司導寺僉正。
贈某官。
海平尹氏
贈淑夫人
父曰登峻。
爲司憲府監察
公生於成化丁酉
年五十九以卒。
于縣南門外七里洞山先塋之側。
寧越辛氏開寧縣監仲粹之女。
貞夫人。
享年六十五。
合葬于席洞山
公幼有器識
年十七而僉正公沒。
廬於墓側。
未嘗一至山外
竭誠循禮
以盡三年
旣畢喪。
讀書攻文。
敦行孝悌
然不屑爲擧子業
正德癸酉
得生員。
年已三十七矣。
自是絶意求名
唯以奉親爲事
溫淸滫瀡
務盡其心。
承順怡悅
極其誠。
兄錫弘於中宗戊寅
遺逸
不欲違親遠去。
未決
公勗之曰。
弟當致力耕桑
以營甘旨
兄可出而從宦
以慰慈情。
卒勸之行。
丁內艱
竭誠循禮
猶前喪益不懈
爲人
資稟粹美
氣局峻整
望而可知其爲偉器也。
平居寡言笑。
妻子
未嘗惰容
夜寐夙興
衣冠必飭。
門庭之內斬斬焉。
至於應酬操決
恢恢有餘裕。
樂善好施與。
撫恤宗族
接遇賓客
咸得其歡心
而卒無倦意。
其親者雖不肖必收之。
貧賤而賢者待之貴人
一時有識之士無不服其德量
閭巷細人
亦知敬而慕之。
慕齋金公安國
行部到是邑。
聞公之行曰斯人也可不謂君子哉。
因名其鄕曰君子
欲薦于朝。
會時事大變。
公亦罷去不果七。
飮酒能多而不亂。
善▣彈琴
調古而趣遠。
嘗構一軒
植以
倚酣吟嘯
樂而自適
人或勸之仕。
答曰。
榮達有命
吾安吾貧賤而已
晩歲結第於邊山之麓。
以爲遲之所。
一以琴酒自娛
是時公已老矣。
而其風神
公元1513年
遠。
行義醇篤
則視少時逾邁
嘗訓子弟
不以文藝爲先。
必示以趨向之方曰。
吾家以孝廉約相傳
若等須不墜遺風可也。
公雖不規規講習
而其處已行事
多有暗合者。
所謂雖曰未學。
吾必謂之學者豈指如公者而言耶。
夫人性嚴有法度。
勤於內治
養姑三十年。
孝敬備至
其於衣服酒漿
無不曲盡
祭燕之需。
極力營辦
奉承君子
樛屈逮下
有古賢婦之德。
敎導子女
必循規矩
公之沒也。
季子啓纔八歲
夫人甚憐愛。
少有過失
涕泣捶扑曰。
寡婦之子愛而勿勞。
豈能自立乎。
其敎以義方
而不納於邪者至矣。
子男四人
嘉,善,坫,啓。
三人
金顥,南成大,池應淸其壻也。
側室一人晩也。
喜生二子。
曰孝忱孝愊。
善生二子。
孝純,孝悗。
三女
秀華,宋堅,得榮
生一子曰孝思
女適奇孝曾。
庚午司馬
啓有庶子
孝平孝吉。
金氏女生五子
曰齊閔。
戊午司馬
曰齊顔齊參齊孟,齊南。
南氏女生一子
曰烱。
池氏女生二子。
慶會
次幼。
內外曾孫若干人。
喜,善浿醇謹有家風。
而早歿。
坫字敬叔
尙氣槪。
廉恥
自少交結
公元1552年
名士
屢與鄕試
輙見屈。
遂棄去不復爲。
行義聞于邦。
今授迎恩殿參奉
啓字晦叔
嘉靖壬子文科文武才
能直已以行。
娖娖於世。
嘗以司憲府執義
承政院同副承旨
轉至左副。
出而爲黃海道觀察使
以恩追贈三世
贈公爲參判。
古人所謂爲善無不報。
遲速有時者。
不止於此而已也。
晦叔相知
於敬叔。
好尙之同也。
結婚姻之好。
是以知公之德。
有以覆燾其後人者如此
敢敍其事。
俾刻之。
系之以銘曰。
 
金出扶寧。
惟世有人
纚纚百。
載。
不跳而醇。
衣紳造朝
廉約垂家。
惟公趾美
偉節姱。
斂而不耀。
旣孝旣友。
栖遲林丘
撫琴對酒
墜遺風。
以貽後昆
奮其餘庥。
鴻漸鵬騫
國有寵章
載揚休烈
善無不報
玄鑑之徹。
刻詩高原
以示來裔
爾來裔。
視此無替
軍資監正贈吏曹參尹公墓碣
公諱忭。
字懼夫
尹氏本出善山之海平
侍中莘俊者顯於高麗
其後世多爲大官
君儀
司空尙書左僕射
曰萬庇。
副知密直司事
公元1519年
曰碩。
僉議右政丞海平府院君
諡英毅
曰之彪。
知門下省事海平君。
諡忠簡
牧隱李公誌其墓。
詳著其事。
曰珍。
門下贊成藝文提學
諡文平
曰彰。
入我朝爲楊州都護府使。
通政
達成
陽城縣監。
贈嘉善大夫慶州府尹
公之高祖也。
曾祖諱延㱓。
武副尉
妣固城朴氏。
祖諱繼丁。
掌苑掌苑
弓馬發身
而雅喜文藝妣瑞興尹氏
考諱希琳。
副司勇。
竹山朴氏。
遂安郡峻山之女。
公生十二歲而孤。
稍長。
自力爲學
恒齋柳公受業
恒齋亟稱之。
時復訂疑于靜菴趙公
正德己卯
中生員。
是年冬
在泮
猝聞趙公就獄。
公同館學諸生詣闕籲冤。
趙公竟得罪
恒齋去國
時事大變焉。
嘉靖壬午
登第
有指公爲己卯人排之者
成均學諭
調奉常參奉
議政府司錄
博士
丙戌。
典籍
歷司憲府監察
除戶曹佐郞
臺官劾之。
治亂安危之語。
其意蓋斥己卯諸公
由是
公尤不容於朝。
丁亥海南縣監。
秩滿
典籍
忠淸都事
被劾而遞。
公在海南
涖事公方
不貸土豪
有奸人構虛。
臺官申之
癸巳。
陞刑
公元1522年
曹正郞
許沆張甚。
與人臧獲
曲在
主者久不決。
公攝其事。
輒欲決之。
判書威勢
力止公。
不爲動。
竟決之。
俄以書狀官將赴京。
公素一同年。
不與交。
人後附權荐歷
旣嗛公。
又欲阿意。
劾遞公。
又劾遞正郞典籍
歷奉常判官
復爲刑曹正郞
丙申。
宗簿僉正。
掌樂院僉正。
丁酉。
出爲肅川府使。
公在秋官日。
囚徒不當死。
官所鍛鍊
不免
悶然爲辨其冤。
及赴是任。
忽有一人冒雨馬首
問之曰。
賴公之明。
得脫死。
公其有陰報乎。
肅。
當朝京之道。
爲守者多厚遇舌人
往往以貨聞。
公居六年
不與相接
壬寅。
入爲掌樂僉正。
改司贍寺。
司僕寺副正,軍資監正
癸卯。
出爲淸州使。
甲辰
丁內艱
服闋
成均司藝。
除司導寺副正。
又出爲三陟府使。
己酉七月初八日
卒于官。
享年五十七。
十一月二十七日
于長東道梧陰之里先塋之側。
天性剛嚴
器局峻整
不敢干以非義
聰明過人
誦書終身不忘。
早喪父。
母夫人極其愉婉
撫循諸妹。
賑救空乏如恐不及
睦於宗黨
人人得其驩心。
當官遇事
公元1189年
必剖柝是非
是非旣定
處之不疑。
抗直寡合
不少貶以徇人
雖困於下僚
怨悔之色。
足跡不一貴人之門。
屢爲大邑
廉謹自飭
代還之際。
行槖蕭然
素貧
或至稱貸於人。
曠然不以爲意
嘗曰。
人生自有定分
雖家窘。
寧至餓死乎。
外物
無所好。
獨好書史
疾病
釋卷
恒齋沒。
經理其家。
始終不懈
諸子有過
不加面斥
必使之知其失而改之
嘗誨諸子曰。
三綱
人道大端
人不忠孝
雖有才美。
不足觀也。
又曰。
善非難。
行善爲難
汝曹勉之
易簀之月。
手抄濂,洛,關,閩諸夫子淵源以訓之。
所著有足庵一卷
藏于家。
公凡再娶。
夫人李氏
宗室淸安君嶸之女。
生三男。
壽承仕郞。
先公沒。
期壽早死。
壽禮賓寺別坐。
後夫人玄氏。
副司允明之女。
二男一女
斗壽魁乙卯生員
戊午科。
今爲某官。
根壽擢戊午別試
今爲某官。
女適別坐鄭純禧。
諸孫男女十餘人
晛藝文館檢閱
丁卯司馬
餘皆幼。
秉志植德
不苟合於一時
而乃有二子。
銜訓事嗣。
俱獲重名
方繼公之志。
大公之業。
其所以顯其親者不止榮名
而已也。
斗壽嘗爲黃海道觀察使
贈公爲某官。
司勇府君贈某官。
掌苑府君贈某官。
銘曰。
 出而不諧
志則篤。
有而不施
德則積。
不失于己。
不諧何憾。
不施而積。
鬼神與筮。
天錫公。
有子有孫。
啓慶承家
如水導源
惟其有源。
厥流以長。
旣孝旣忠。
載纉其光。
梧陰之阿。
寧一宮。
德彰志。
以永其風。
正憲大夫
漢城府判尹兼五衛都摠府都摠官,知訓鍊院事。
河源君。
贈諡恭武張公墓誌銘
公元1491年
公諱彦良
字子房
姓張氏
河源人也。
曾祖孟昌。
義州使。
贈兵曹參判。
祖友奎。
司瞻寺僉正。
贈純忠積德秉義補祚功臣兵曹判書
父珽。
秉忠奮義協策翊運靖國功臣資憲大夫河源君。
諡曰忠烈
貞夫慶州金氏
奮義靖國功臣僉知中樞府事任之女也。
弘治辛亥四月二十五日乙酉生。
幼有異資。
四五歲時
母夫人著之膝上
手指飛雲曰。
我長當樹如雲旗纛
母夫人心竊異之。
甫七八歲。
群兒嬉戱
常爲
公元1514年
行伍戰陣之忕。
出號令。
群兒莫敢違。
烈公嘗往一宰相家。
公隨其後
中門外。
見有十餘歲服喪童子
出門遊走
大言曰。
不知汝服何喪。
但似不當如是
童子號哭
宰相問其故。
召公入與語。
大奇之。
名彦良。
字以子房焉。
正德甲戌
擧武科。
乙亥
宣傳官。
丙子。
擢重試。
丁丑
出爲北靑判官
辛巳
訓鍊判官
嘉靖壬午
陞僉正。
癸未。
都摠府經歷
有聲稱。
甲申
國家命曹潤孫爲大將
擊逐胡人之居閭延茂昌者。
公爲其軍官
規畫措置
多有所補。
諸將士欲要功
無勞自伐公默不言
一軍目之以大樹將軍
丙戌以軍器寺僉正。
昌城府使。
未幾
折衝階。
咸鏡北道虞侯
戊子。
吉州使。
己。
丑移拜江界府使。
是時。
滿浦僉使爲野人所害。
將欲問罪公擇授。
庚寅。
遞拜大護軍羽林衛將。
辛卯拜滿浦僉使。
滿浦據西方上游
胡人日來交市
易以生釁。
公約務施
撫御得宜
士皆樂爲之用。
胡人來市者亦無怨。
威行政擧。
邊鎖晏然暇日一閣於城之東角。
號曰受降亭
甲午
咸鏡南道兵使。
乙未。
嘉善
咸鏡北道
兵使。
丙申。
襲封河源君兼五衛都摠副摠官
俄拜義州使。
丁酉。
欽差龔太師用卿齎語而來
遠接宣慰都監等官。
留迓九十餘日。
應接支供
不動聲色
詔使入境
凡百所需
官辦
不責民間
公見公儀偉然
請射以爲歡。
公腰五矢連中
龔公嗟賞不已
作詩贈之。
有曰。
義州節制張中郞
身長九尺須眉蒼。
此可想其爲人也。
是年
平安兵使。
金公代公爲牧使。
陛辭
中廟敎之曰。
居官莅民
宜問張彦良
其爲上所信如此
己亥
爲慶尙右道兵使。
辛丑。
入拜漢城府左尹都摠副摠管
經筵特進官,備邊提調
壬寅。
又出爲慶尙左道兵使。
是時。
國家皇朝建州衛㺚子侵擾邊彊。
將欲徵兵征討
謂公堪爲副元帥
遞兵使。
仍襲河源君。
癸卯。
拜戶曹參判兼訓鍊院都正。
地官邦計
亞卿兼濟用監提調
事頗叢委
經理微密
老吏猾胥心蹙而服。
甲辰遞。
尋▣非投。
病免
丙午。
三公議。
陞資憲。
丁未
功臣嫡長
會盟正憲
己酉。
都摠訓鍊院事。
壬子。
拜漢城府刊尹。
餘如古。
癸丑。
遞爲
公元1560年
知中樞府事。
帶司導寺提調
丁巳。
老病辭職
都摠管備邊提調特進官。
戊午。
又辭遞知訓鍊院事。
封君家居
任眞推分淡如也。
庚申四月二十九日卒。
享年七十。
訃聞
輟朝賻祭
出於異數
姿狀魁梧
須髯
善談笑。
處身行事
常以謙遜儉約自將
醜詆惡言
不出於口。
擧人之長。
未嘗言其過失
奢靡之物。
不加於身。
至老猶跨馬乘軺
執親之喪。
務從禮儀
廬墓三年
不到家
服闋
朔望値諱辰。
哭泣以奠。
家財
弟妹所分。
父母手滭之物。
若不忍近。
夢見先人
終日恒然。
以不得躬養爲痛。
累臨方鎭
裝槖蕭然
饋遺之問不及於人。
人亦不以爲怒。
久在西北二邊
山川形勢
道路迂直
虜情向背
無不周知
遭世升平
輕裘緩帶
退然若無能者。
彎弓不甚强。
的能破。
獸必殪。
飮酒能多而不亂。
讀書考古今。
每以書史自隨
對人語。
未嘗及之。
人不知公之有文也。
立朝垂囚紀。
不樹田園
家用不饒
親舊昏喪
極力捄助
或來謁。
歡然接之。
必設饋。
不饋不聽去。
歿之日。
家無餘財。
與人交。
通懷稱物
不事表襮
賓佐未嘗
見其喜慍
敬禮儒賢
愛惜武材
甚爲衆望所厭。
有識咸謂近世將無如公者。
天性孝慈祥。
而資兼雄猛
晦養優優
人莫測其涯涘焉。
公再娶。
夫人韓山李氏
父惟淸。
政府左議政慶州李氏
洪州使聆之女。
祖塤。
政府左參贊
曾祖蓄。
黃海道觀察使
夫人卒時
年三十六。
生一男沆。
憲府監察
後夫人密陽朴氏。
父贈吏曹判書某。
祖刑曹參判某。
祖禮曹參議某。
外祖贈吏曹參判奇某。
夫人端淑恭惠
能循婦道
後公七年而歿。
壽五十七。
二男一女
男曰泓。
靑丹察訪
曰浚。
中武科。
宣傳官。
適生韓伯厚。
公之卒也。
葬于高陽山里
從先兆。
二夫人與同塋。
太常議公諡曰恭武
公之平生德業
當載國乘
今姑撮其梗槪
而埋于隧。
又系以銘。
銘曰。
 矯矯虎臣
逢世之夷。
龍韜豹略
有鬱莫施。
推其緖餘。
歷試軍司
惠孚威宣。
以不隳。
克忠克孝
本之天資
惻怛謙恭
視履靡虧。
誾誾在公
斬斬涖私。
四十餘年。
邦國是毗。
引病而家允保福綏。
歿無餘財。
厥德益彌。
館山之原。
石埋辭,用質神明
以告來玆。
通訓大夫平山都護府使趙公墓碣銘
公元1491年
公諱府隅,字台叟
趙氏黃海白川郡人。
遠祖宗柱。
高麗侍中
曾祖揚善
承議郞長水訓導
隱德不耀。
鄕里鬪訟咸就以求直。
祖鑌。
通訓大夫成均館司藝。
能詩有名朝端柳相國洵常推讓曰礪卿爲詩。
能已頭風云。
一建
從仕郞,求崇殿參奉
風病疾。
不爲擧子業
在家嚴謹自將
母權氏。
永嘉人
弘治辛亥十二月甲辰生公
曰衷。
左贊成平厚公。
曰機江西縣令。
曰枻。
權知校書副正字
曰季。
義州敎授
四世也。
幼時形容端正
資稟淸秀
八九歲。
屬文
人有試之者
捷於響報
年十四。
丁外憂
焦心竭力
克葬以禮。
期年而司藝公捐館舍
諸妾爭竊貲財。
公曉之曰。
紅牌官敎。
愼毋取。
諸妾聞而愧之。
弱冠遊泮宮。
名聳流輩
正德丙子
司馬
嘉靖壬午
別試擢第二名
成均學諭
學錄學正
博士典籍
拜刑曹佐郞
爲親養。
出補泰川縣監。
治最聞。
秩滿
華使路出其方。
仍留一年
入拜成均直講
除刑
公元1524年
曹正郞
戶曹
俄以禮曹正郞兼司憲府持平
中朝未還。
司宰監僉正兼掌令。
旣還。
卽拜禮賓寺副正。
以親老旋爲平山府使。
客或唁之。
莞爾曰。
白川一書生。
出守平山足矣
下車
省刑薄稅
役民以時
務以洗冤澤物爲心。
莅政三載
府治山峽阻阨間。
官屬百餘戶。
僅占屋廬
絶無耕種地。
四境犬牙
往來不均
司藝公在成廟朝。
嘗因賜對及之。
故公將欲治所
以便吏民
監司有憾公者諉廚傳不謹
下考
民咸有去後思。
喟然太息曰。
一人之身。
而何前譽。
而後毁耶。
吾已無意於宦途矣。
未幾
校書別坐。
明年春
乞暇歸覲
臥病
癸丑三月十三日
卒于西墅
享年五十三。
其年九月日。
葬于郡之船巖原先塋之側。
天性慈祥愷悌
承上以禮。
接下以恭。
見人冤屈
常若隱痛在已其施與於人。
未嘗有無
在官
窮交貧戚。
干索頻繁
公嘗盡力溫恤
始終不懈
不爲形跡嫌疑計。
子弟或以招謗速累之者
公輒笑曰。
當初乃翁一命
親舊擧手相賀者。
亦欲其相濟窮阨之際。
汝反欲乃翁釣虛
名。
而阻實惠可乎。
此亦天民顚連者。
存恤之於官事
亦何負。
顧力不周爾。
弟門隅尤敦睦
視諸姪如已子。
喪具昏資。
皆出於公。
公常自言吾平生功夫
只在積善二字
仍戒其子曰。
汝須報德
愼勿報怨
凡人窮達有命
貧富在天。
得喪存亡
非人能爲
若不忍朝憾。
而夕謀快焉。
非徒不能報。
是逆大者也。
怨益深而禍必至矣。
故公平生惡聲至。
未嘗反之
其可化者。
化之以德。
不可化者。
謹避而已
然神剛氣止。
不敢欺。
少時
深山佛舍霆轟鬼哭之夜。
讀書自若
不少變。
善數學。
禍福有驗
爲文
長於詞賦
宰相當國
公有吏才
欲薦之。
會。
與公爭名者尼之。
不果薦。
與人言。
不爲危言讜論
溫厲兼至
故賢不肖
愛慕之。
一世交遊
名公鉅儒
人人皆擬公之卒究其用。
而竟止於是
天之報施
果安在哉。
公娶丹陽禹氏。
高麗右侍中寶之後。
開城留守弘剛之曾孫
司宰監正元老之孫。
忠佐衛司直賜疇之子
夫人克全婦道
而嚴於訓子。
公在山房太學
夫人昧爽而興。
命子就師。
或執楚勸學
常於夜半
公元1523年
女奴炷燭。
勗公讀書
公時於睡餘。
恚曰。
吾雖不攻苦
科第不足取
惟時命未至耳。
對曰。
聞人事盡則天命至。
況勉而加。
豈非美乎。
夫人歿之歲。
公始釋褐
公常以此爲慟。
繼室以綾城具氏。
議政舍人愼之女。
子男二人
曰鎭,曰銛。
女適宗室靈川副守諶鎭。
禹出。
餘皆具出也。
鎭娶司僕寺副正權之女。
生三男。
長洎。
早卒。
次涉。
次渚。
一人適士人洪塤。
銛娶海州使金公望之女。
生女皆幼。
靈川生一男曰永思
女適尹希定。
鎭。
丙午中生員。
今爲察訪光州景陽驛。
與余相知
公行一通
授余而請銘。
銘曰。
 趙出白川
源濬流沖。
延延有人
迄臻于公。
發身以文。
漸逵之鴻。
載其悃愊
無疚無懜。
孚于人。
善積于躬。
不究其施。
吁彼太空
船巖之原。
有翳其宮。
賁石昭美
維德匪功。
顯考將仕郞慶基參奉府君墓記
先府君諱。
字子順
姓奇氏
州人
曾祖諱虔。
中樞院使
諡貞武公
貞敬夫人洪氏。
祖諱軸。
行豊儲倉副使
贈司憲府掌令。
妣令
公元1487年
人鄭氏。
考諱禶。
弘文館應敎
淑人金氏
府君生於成化丁未十二月丁亥
六歲而孤。
旣長有高志
母弟遵學
日記數十日言。
肆力文字間。
馳騁經史。
穿而今古。
思欲博以約之
不專爲覓擧干祿計。
先登朝。
明直揚庭
不幸被譴而歿。
府君已無復當世意。
然以淑人在堂
隨人擧選
嘉靖元年壬午
司馬試。
後五年
宰相薦。
慶基殿參奉
將仕郞
明年戊子。
內艱
服闋
不求仕。
遂居光州
家在州治西北四十里。
鄕曰古龍
洞曰金井
府君家居
蕭然若無事。
花木
以觀榮悴
書史
以攷得失而已
値年荒。
在朝夕。
而處之自裕。
乙卯正月辛亥
卒于正寢
年六十有九。
府君天資直諒夷廣。
不立畦畛
嚴而不苛。
儉而不泰。
觀書務通大義
未嘗尋章摘句著詩數百篇
前配南陽房氏。
早卒。
後配孺人姜氏。
晉州
父諱永壽
忠佐衛司果。
祖諱鶴孫
掌隸院司評。
曾祖希孟
政府左贊成。
晉山君
諡文良公
孺人端淑恭惠
克配府君
五男一女
長曰大臨
次曰大升
生員
季曰大節
餘皆夭。
孺人先府君二十二年卒。
公元1527年
舍後二里許甲坐庚向之原。
府君歿之歲三月庚申
葬于孺人塋南。
因山也。
先妣之卒也諸孤皆未逾十歲
府君居守窮。
撫敎辛勤以至長大
諸孤昏愚
無所肖似
不能奉承庭訓
顯揚萬分
而罪稔惡積。
速戾府君
攀慕號殞。
貫心骨。
敢竊記壙中如此
若夫表隧之事。
則蓋有待也。
昊天罔極
嗚呼庸哉。
先妣孺人姜氏遷墓
公元1543年
嗚呼
惟我先妣
葬于東原二十二年
先府君諸孤
以是三月庚申
葬爲雙塋之規。
發地遇水。
遂移穴於上五六步。
克襄事。
竊傷先妣衣襚之藏。
不得善地
貫心骨。
卽議遷奉
而窮不能辦
乃於今年三月庚申
遷附府君塋左姓系行實
粗敍于府君墓記。
故不復錄。
先妣生於弘治辛酉
年三十四而卒。
五男一女
存者三人
重惟先妣克修婦道以對府君
府君隱德不曜
貽則後昆諸孤無所肖似
不能顯揚萬一。
號慕殞絶
昊天罔極
敢竊記其事如此
若夫請文作者
備著德行大槪而表諸隧。
則將有待也。
非敢後也。
嗚呼痛哉。
大升泣血
謹記
玉果縣監申湛善政
公元1557年
邑宰撫養百姓爲職。
其人之賢不肖
而民之休戚係焉。
欲知其人之賢不肖
亦必徵於民而已也。
玉果
小縣也。
然人饒而戶繁。
號爲善地
數十年間
邑宰不能職者。
民多流祈。
私交壞。
歲丁巳冬
申侯以司憲府監察
爲親養。
出宰是邑焉。
旣勤且明。
又能盡其心。
下車期月
流民還集。
田野增闢。
政務在恬疆而舒絀。
凡民所不便及其所願欲者。
皆罷行之。
民咸欣欣焉。
適因公事監司意。
以致下考
民之耋孺皆咨嗟涕洟
有如赤子失其慈母
皇皇幽堂之中。
念終無以自慰
相與謀伐之石而書其政焉。
嗚呼
民之憔悴
未有甚於此時者也。
一有愛民君子盡心撫養
其有不足尙者乎。
而乃斥逐以去
磨牙抵掌肉視生民之徒。
晏然一無所訶。
世道所以日降也。
可勝惜哉。
諱湛
字沖卿
通經達事。
在家以孝友聞。
居官又能以是施之。
豈非所謂孝弟行於家而後
仁愛及於物者歟。
銘曰。
 
士學爲己。
將以成物
及其得志
不克詘。
嗟惟申侯
不負所學。
施於有政
旣勤且礭。
視民如子
民仰猶父
成化流。
光掩召杜
乃遭斥罷
誰實尸之。
謁朝靡極。
民競齎咨
琢詞干石。
以慰心惠黎庶
用示來今
茂朱縣監金墓碣
公諱
字景仁
其先安東新羅敬順苗裔也。
有諱方慶
高麗
大將
功封開國公
後四世而有諱九容
集賢殿提學
號惕若齋
文名於世。
高祖王父仲舒
曹參議
曾祖王父諱自琓。
臨陂縣令
開國公以下
蟬聯甚茂王文諱允岡。
授司猛。
考諱應商。
贈司憲府持平
皆不仕。
妣宋氏。
吏曹判書元君
韓山郡守諱演孫之女也。
公以弘治癸亥十一月丙子生。
五歲母歿。
哀慕不懈
九歲丁父憂
拜跽奠獻
成人
蓋其天性然也。
及長。
常以未服母喪。
無窮之慟。
嘉靖癸巳正月
値母諱日
設位哭奠
廬墓側朝夕躬執爨
供祀事。
隆寒盛暑
益虔不少弛
再期之內。
哭泣無時
坐立有常處。
未嘗山外
妻病瀕。
危亦不顧
自以象
公元1533年
不得奉祠堂。
素軸
考妣之位。
奉以自隨
出入必告。
朔望及俗節。
必奠。
新物則薦。
其誠殆終無間焉。
事聞。
旌閭
辛丑
薦授昭格參奉
文昭崇殿顯陵
丙午
內資奉事
戊申
遷敦寧府直長
己酉
陞司甕院主簿
移拜通禮院引儀兼漢城府參軍
庚戌
出宰茂朱縣監。
辛亥十二月二十九日
以疾卒于官。
享年四十九。
明年四月
窆于金溝縣南雲山先塋之側。
資稟質實
內外如一
嘗受學於其舅醉隱宋公
篤志力行
兄弟友。
朋友信。
凡事上接下。
無不敬謹
而其孝行卓然
人莫能及也。
宗室長興令種孫之女。
溫柔貞淑
事母克孝
如公之爲其親者。
久而無子。
生一男。
人謂孝誠所感。
公歿後。
哀疚成疾。
癸丑二月棄世
祔葬于公塋。
男名顧言
能服先訓。
謹飭自將
長興府使忠貞女。
生三二女
男曰某。
餘皆幼。
銘曰。
 人之慕親。
天性則然。
稟拘物隳。
嘅多不全。
公所爲。
寔全其天。
以貞之。
式昭後賢
退翁壙銘
嗚呼先生
官雖高而不自以爲有。
學雖力而不自以爲厚。
俛焉孶孶
庶幾無咎
古先民。
孰與先後
山可夷石可朽。
吾知先生之名。
與天地而竝久。
維衣維履兮。
託在玆阜。
千載而下兮。
尙無躪蹂也。
故奉訓郞守吏曹正郞公行
公元1473年
公諱浣。
字新之
其先迎日縣人
曾祖諱淵。
正憲大夫兵曹判書
諡貞肅
祖諱自濟
善大夫全州府尹
考諱溱。
南部參奉
妣坡平尹氏
白川郡守遇之女。
惟鄭氏遠有代序
有諱均之。
高麗金紫光祿大夫門下侍郞平章事
數世有諱思道
文武全材
大顯於世。
官至門下省政堂文學
諡文貞
是生諱洪。
官至議政府事。
諡恭簡
簡生貞肅
世宗名臣
公以成化癸巳
而有異質
旣長。
循蹈禮法
小學自律
嘗讀大學曰。
聖賢開示後學
無如此書。
硏窮玩素。
頃刻不弛遊西海
遇南秋江孝溫。
江六器之曰。
此人若成就
爲眞同棲山寺
逾月乃去。
燕山甲子
參奉公以非辜倂命
公亦坐配永川
摧慟皇皇
若將殞身
祭儀喪制
不違於正。
公元1507年
中廟卽阼
放還
母夫人
誠孝愈篤。
斥賣婦家所傳珍玩
貿穀供甘旨
勸止之曰。
傳家之物。
不宜如是
公曰。
豈敢受物而嗇於供親乎。
正德丁卯
司馬
泮中諸生
無不敬畏
金公與同舍。
一見相許
莫逆交
日相講磨
久而無倦甲戌
薦授宣陵參奉
公以瀙老。
不克朝夕侍旁辭焉。
戊寅
政府卓行
造紙署司紙。
陞工曹正郞
戶曹
是時。
中廟有意圖治
靜庵趙文正公特被。
眷注
一時諸賢。
奮起興事
務欲堯舜君民。
崇論讜議聳動流俗
然皆推公爲長者
往來質疑
相續于門。
己卯
廷議薦擧科。
預薦入試
丙科
拜禮曹正郞
遷吏曹。
會一奸臣
締造飛語
誣陷士類
中廟震怒
遂加罪斥。
公亦付處玄風
將行
一家號泣
不爲變就母夫人辭曰。
子罪多矣竄謫何恨。
但今遠違膝下
不能不戚耳。
謫所
處困行患。
能以理自遣
辛巳六月
以疾終。
享年四十九。
七月
高陽木稀里。
九月
葬于先塋之下某坐某向之原。
遺命焉。
資稟正大
議論方嚴
樂善好義
反躬踐實
厲志爲已之學。
不隨世俯仰
應擧
公元1521年
之日。
問掌試者名。
所不愜。
或不入而退。
讀書
近思四子
爲入德門戶。
次第紬繹。
以爲終身之業。
事親
極其愛敬
承順悅豫
靡不曲盡
平生不儲私財
所獲多少
獻之親。
任親所裁用。
在謫中。
得時物。
走人薦深痛先考非命
表嘗過西市街。
以家近是街。
移營仁王山下
立祠堂。
出入必告。
風雨晨夜未嘗或廢。
竭誠奉祭
尤盡其心。
常恨無兄弟
只有一姊。
友愛深至
欲爲同爨之計。
立室規模
亦擬而爲之
一庭之內。
怡怡如也。
恒居不敢怠惰攷肆。
雖褻。
人亦不見脫冠跂倚之時。
出門儼然端恭。
旌閭
鞠躬改容
遇人魂轝
下馬拱手而立
朋友之際。
信義必孚。
言論必正。
不爲依違苟且之計。
內實坦易
處事宏裕
其陳利害是非
燭照數計
人至以蓍龜稱之云。
初娶河南鄭崇祖之女。
賢德
克配君子
一男二女
男曰潚。
戊子生員
寧府正
女適縣令李億次適典翰鄭譍。
後娶僉正韓瑾之女。
又娶德陽奇氏。
父褚。
成廟朝爲史官
余之叔祖也。
季父應敎公。
雅受公。
遂與之議親
五男一女
曰仁源義
源,忠源孝源大源
女適正郞沈禮謙。
李億二男
曰慶星。
包伊浦萬戶
慶雲
掌隸院司評。
仁源二男
曰濱曰浤。
義源二男
曰淇,曰海。
忠源莊二男
幼。
嗚呼
己卯諸賢之事。
豈不悲哉。
遇知明主
欲以有爲
不幸小人所誣。
淪胥以陷焉。
至今有志之士。
莫不㧪腕於當時之故。
余嘗痛季父之志。
惓惓當時諸公
竊聞公之行跡如此之懿。
恐久而放失
乃敢剟其梗槪而著之。
以俟立言君子有以採擇焉。
謹狀
資憲大夫漢城府判尹奇公行
謹接公諱大恒。
字可久
姓奇氏
其先州人
曾祖諱軸。
儲倉副使
累贈承政左承旨
海州鄭氏。
贈淑夫人
祖諱禶。
贈吏曹參判。
妣坡平尹氏安東金氏
俱贈貞夫人。
考諱遵。
弘文館應敎
吏曹判書
尹氏
坡城君諱金孫之女。
號爲貞夫人
公貴
追榮三世
奇氏自高麗初。
武才稱。
世著其勞。
遠祖諱守全。
位至門下侍郞平章事
出入將相
功施于民。
其後子孫多爲達官
族旣大。
盛極而弛。
有諱勉。
國朝爲工曹典書
是生諱虔。
公元1519年
介有特操
有名世宗朝。
歷官正憲大夫,判中樞院使
卒諡貞武
公之高祖
承旨遭阨下家
判公始以文詞顯。
皆不克壽
判書公以明睿之資。
學探聖理
長詩文。
早負大名
中廟勵精之際。
與一二臣寮
尤被眷注
慨然矯世變俗之志。
昵侍經帷
知無不言
欲爲國家淳古之治
不幸被罪謫穩城。
竟用吏議
年三十以歿。
論者至今惜之公以正德己卯六月十七日生。
生三歲而孤。
幼有瑰秀之質。
稍長。
學于外家
穎悟過人
日記十百言。
坡城君愛而悲之。
抑之曰。
備嘗世患
不願子孫高才也。
由是
紓於爲學
不盡其才。
弱冠
嶄然出頭角。
交結知名士。
嘉靖庚子春
司馬遊泮宮。
聲聞甚箸。
交遊益附。
丙午秋
文科
權知承文院副正字
丁未八月
薦藝文館檢閱
俄拜注書。
詿誤遞。
再爲檢閱
轉至奉敎
戊申七月
弘文館正享。
著作博士
己酉秋
副修撰。
拜兵曹佐郞
復爲副修撰。
庚戌正月
正言
遞授典籍
轉禮曹佐郞
又爲副修撰。
修撰
七月
拜吏曹佐郞
壬子九月
出爲京畿都事
十月
吏曹
公元1553年
郞。
癸丑春
臺官劾詮曹謬於注擬
長貳同罷。
公亦以色郞罷
未幾
復敍拜獻納。
副校理持平校理
又爲獻納
遞授直講
爲兵曹正郞
甲寅正月復爲吏曹正郞
二月
檢詳
六月
咸鏡道監軍御史之命。
政府請留不許
遞爲直講
軍器僉正。
十二月
監軍滿六朔。
入朝
道拜司諫
乙卯六月
復爲檢詳
八月
拜典翰。
十一月
又爲檢詳
俄轉舍人
陞直提學
丙辰五月
特陞通政
兵曹參知
參知仍其任。
移敍西班
護軍五衛將。
十二月
拜黃每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
丁已二月
以病遞。
還朝
拜工曹參議
公之在西海
憸人有以推挽望公騰謗
欲因斥黜弘度等齕公。
至是謗不止
公以大夫人在堂。
乞外便養
戊午春
出爲川府使。
在官三載
吏民安之。
庚戌七月
秩滿
入爲禮曹參議
移戶曹參議
拜同副承旨
轉右副。
遞授副護軍
再爲禮曹參議
辛酉二月
拜大司諫
引章糾違。
裨益弘多
先是侍從官以議諡事獲飛語
禍機叵測
周旋致力
消弭之。
臺官更論一二人趨附反覆之狀。
交鬪其間
公暢議以
公元1621年
斥之。
事遂弛焉。
六月
特授大司憲
嘉善
公旣張綱紀。
盡忠慮。
壬戌正月
以病遞。
四月
拜吏曹參判兼同知經筵
癸亥二月
復拜大司憲
五月病遞。
同知樞府事。
旋授副提學
八月
憲府李樑嗾。
嫁禍上林
率同僚。
抗箚劾樑專擅之罪。
幷論臺諫不職
箚聞。
上太悟。
卽命黜樑。
兩司
是日
復拜大司憲
與司諫院合辭
極陳禍根
請竄樑及支黨
隨其輕重
罪之有差
初樑夤緣戚里
密狙好爵
淸議鄙之。
不爲其地。
樑大忿狠。
日夜締結匪人
徼寵市權
以售其奸
不數年間
氣勃勢張。
兇欿燻灼
莫敢誰何
然尙畏淸議之忤其事。
乃引李戡大司憲
百源司諫
相與陰謀
一時名流
與已異議者。
大過惡。
難偏以指摘
遂目之以假託爲善
淸談訕政。
先擊在素所惡者。
以試其手。
以次第盡除其不附已者。
當時國勢
岌岌乎殆哉。
非公燭幾納牖
回天聽。
士林不免其魚肉。
於是人皆韙公之功。
而服公之識焉。
方樑之用事
在廷大小奔走之。
及其敗也。
論斷斷。
咸欲搜剔根株痛斷之。
以爲懼罪者多。
朝廷
公元1084年
福。
宜務平恕
不當刻核之論。
由是議罪之際。
頗失於寬
象論譁然爭非之。
公引咎請免。
俄以禮曹參判。
仍兼知成均
復改吏曹同知經筵
時新權奸
愼於用人
而公天官
協甄流品
擧錯之際。
有所賴焉。
勳戚大臣
擅弄威福
權侔人主
朝野䝱息。
乃心王室
恐終爲禍階
欲稍裁抑
以扶宗社之危。
勢有所難
事竟未就。
甲子五月
大夫人患腫甚苦。
盡瘁奉藥
曉夕不離側。
辭職
六月
西班
改工曹。
太夫人證勢稍損。
而公患腫肩頸間。
醫藥不克效。
日漸委篤
七月甲辰
特授漢城府判尹。
階資憲。
公常以盛滿爲懼。
除書下。
子妷慮公驚動
不以告。
越九日壬子
病轉亟。
不可爲乃告之。
憮然曰。
大病如此
異數輒至。
不知何以爲也語諄諄不能明。
不起
享年四十六。
訃聞
震悼輟朝
賻卹有加。
公德深厚
不事襮飭。
處心行。
已得之自然
居家奉親
極其誠。
閨門之內。
訢訢焉。
當官涖事
本之寬恕
規規然以察爲明。
汎愛容象。
人無貴賤高下
皆得其心。
賓朋常滿座。
談笑終日
無惓色。
襟度夷廣。
不可澄撓或疑混混
濁。
其中涇渭甚明。
好賢樂善
出於至情
聞人有技。
若已與有。
氣象凝重
望之頹然
外若無甚可否
中實明決
至於大疑大事
其才有過人者。
去邪之際。
用力最多。
象望益歸重
公亦以斯世自任
意欲培植善類
以扶國運
護持奬拔
若不及。
士林倚之。
若防之制水。
恃以無恐。
姦邪之徒。
有所憚而不敢生心
及公之卒。
朝廷宰執以下閭巷之士。
識者莫不驚呼嗟咜。
以爲公之存亡
國運所繫。
而天遽奪之。
天固不可知也云。
御題讀書堂。
首曰悼奇判尹。
乃上所親筆。
是則人亡之慟。
不獨在下爲然也。
太夫人哀傷之故。
舊疾復動。
一月
棄世
天之不可知者如是耶。
是年十月初一日庚午
葬于高陽郡元堂里卯坐酉向之原。
府君塋下。
判書府君相望數白步。
公之始喪。
故舊吏胥慟哭失聲
喪親戚。
及葬
亦如之。
不懈益篤
足以知公之德。
孚于人心也。
揚州趙氏
成均司成邦宗之女。
一人應世
府院君林百㱓女。
生一二女
側室子直男。
幼。
宏材偉器
謂當遠到
而壽不
滿德。
中道以稅。
事業不大顯於世。
可哀也已
敢考歷官行事大槪
第錄如右
以求誌於作者
以圖不朽
謹狀
承議郞曹佐郞大匡輔國崇祿大夫
政府右議政兼領經筵金先生行狀
曾祖中坤。
通政大夫曹參議
玄風郭氏。
祖小亨。
奉訓郞義盈庫使
白川趙氏
父紐。
御侮將軍行忠佐衛司勇。
淸州韓氏。
先生諱宏弼
字大猷
其先海道瑞興府人
後徙慶尙道玄風縣。
今爲玄風人。
七世大祿
高麗
武略顯。
官至匡正大夫,都僉議侍郞贊成上將軍,判版圖司事瑞興君。
從征日本有功
帝宣忠顯校尉管軍摠把
事載高麗史。
子曰世丘。
奉翊大夫版圖判書
生鳳還。
登第成均大司成
恭愍王避寇南巡也。
福州刺史
激勵吏民
盡心供頓
王嘉之。
福州安東府
增公秩爲正順大夫都護府安集使。
後終判軍器監事。
生善保。
奉順大夫判書雲觀事。
先生高祖也。
參議府君登第本朝
荐歷臺諫
有聲稱。
公元1454年
司勇府君武科
大顯
大人之父曰承舜。
善大夫
樞院副使
兵曹判書淸城君。
先生景泰甲戌五月二十五日寅時
生于漢陽貞陵洞之私第
豪逸不覊
游走市街
鞭笞人物
人見先生至。
避匿
旣長。
發憤學文
成化庚子生員試。
是歲圓覺寺僧。
潛轉佛像
謂佛自回立。
士女奔波
臺諫交章請罪
不得允。
先生草疏千言
窮覈姦狀
肆諸市朝
言反覆援譬。
明白剴切
欲以感悟君心。
上報罷。
弘治癸丑
成廟命擧遺逸
明年甲寅夏
尙監司先生行義
十月
南部參奉
已而成廟賓天
世子襲位
乙卯十月
移典牲署參奉
俄因吏曹上稟
命敍六品
丙辰春
軍資監主簿
遷司憲府監察
御命鞠獄金浦縣。
丁巳春
轉刑曹佐郞
獄訟明恕
人皆稱服
戊午秋
史獄起。
先生佔畢齋門。
決配熙川。
庚申夏
移配順天
時禍叵測
先生處之夷然
不改常操甲子九月
加罪戊午黨人
先生有命
沐浴冠帶而出。
神色不變
徐鬚御口曰。
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不可幷此受傷
就刑
十月初一日也。
年五十
公元1506年
一。
葬于玄風烏舌里松林甫老洞先塋之傍。
家被籍沒
諸子分配
正德丙寅
中廟靖國
普雪被罪諸人
先生承政院都承旨
丁丑年間。
大臣公論獻議
以先生世所罕出。
例贈未足表異
請加贈崇品。
歲廩其妻。
錄用子孫
傳曰可。
遂贈右議政
又命春秋仲月
官爲致祭焉。
先生初從佔畢齋金先生請業
先生小學授之曰。
志於學
從此始。
光風霽月
亦不外此
先生眷眷服膺
手不釋卷
或問時事
必曰。
小學童子
何知大義
嘗作詩。
小學書中悟昨非之句。
金先生批曰。
此言乃作聖根基
魯齋後豈無其人乎。
先生篤志力行
常以小學自律
奉親盡其孝。
承事極其敬。
平居鷄鳴而起。
省問如禮。
終日危坐
講習不懈
家人
未嘗見其惰容
年三十四。
丁外艱
飦粥致哀
絶而復蘇
廬墓三年
一依禮制
服除
必晨拜祠堂
次詣母夫人起居
母夫人性嚴
意或不愜
必立色不言
先生惶恐不敢退。
起敬起孝。
得其悅豫乃退。
嘗訓諸子曰。
汝等心存敬畏
母敎懈惰
人或議已。
切勿相較。
引古語以誨之曰。
言人之惡。
如含
血噴人。
先汚其口。
汝等必以此爲戒
又敎諸女曰。
異日往之汝家。
舅姑是順。
祭祀是謹。
至於麻絲絍紃。
罔或不勤
無敢多言
以招人議。
良人娣姒
必須敬愼
財利之間。
尤不較多少
惟恐兄弟懽心
婢僕以恩。
有過則敎之。
敎而不從
乃可示罰也。
曾祖妣郭氏先世墳塋玄風歲久圮壞
樵牧不訶。
先生郭門諸族曰。
先塋如此
子孫所不忍睹。
切宜禁護
又於令節
以時羞告虔。
因而講睦。
不亦可乎。
於是
莫不樂從
以爲恒式
先生興起斯文
訓迪後生
爲已任。
遠近聞風
慕而從之。
執經升堂
至不能容。
先生誨誘不倦
隨才成就
後多有名於世。
咸陽鄭先生伯勗
志同道合
相友善。
相見
與之硏磨道義
商確古今
或至達曙
先生爲學
積力久。
猶恐不及
確而不滯。
通而不流。
應官處俗。
不求甚異於人。
雖仕務迫遽
亦不廢講授
伯勗先生嘗以謗議將騰。
勸止之。
先生不聽曰。
釋陸行設敎
其徒考業者千餘人
或止之曰。
禍患可畏
行曰。
使先知後知
先覺後覺
所知者。
告人耳。
禍福
天也。
何與哉。
行雖緇流
其言亦可取也。
喜讀昌黎文。
每至張中丞後敍
巡呼雲曰南八
男兒死耳。
不可不義屈。
未嘗三復流涕焉。
順天朴氏。
平陽府院君天祥之後
副司猛禮孫之女。
家在陜川郡冶爐縣末谷村。
先生從而寓居
其所寓曰寒暄堂
後歸玄風馬山率禮村。
參議府君以來世居之地也。
入都則居于好賢坊里第。
先生自古名門盛族
不有家訓
而我東國士大夫鮮有之。
是以化導不及妻孥
敎澤不下於臧獲
作家範。
以訓子孫
制爲儀節
倣諸內則
至於內外婢僕
使各有名號
分之以職。
較其勤惰。
升降勸懲之。
俸料之差。
升降增減
吉凶之費。
隨豊約而紓縮。
又有朔望讀法聽訓之規。
然亦未及推而行之也。
雅有高趣
尤愛佳山水
聞楊根郡有迷原。
卜居往訪之。
樂其泉石之美。
築室終老之志。
竟不果。
夫人
先生賜號
貞敬夫人
後先生三十六年以卒。
男子四人
曰彦塾。
展力副尉
曰彦庠。
憲府監察
曰彦序。
彦學
五人
長適南部參奉河伯
次適訓鍊院正李長培。
次適司憲府監察應祥
次適士人
文叔
次適忠義衛鄭成璘。
孫男四人
曰岱。
東部參奉
曰立。
今爲沃川郡守
曰翊,曰昱。
曾孫八人
壽忱壽悅壽恒壽愷壽恢壽恬,壽悰壽怡也。
壽愷中辛酉生員
玄孫六人
應夢。
昌陵參奉
應吉,應福應聖。
曰定,曰審。
外孫男女曾玄若干人。
竊念先生天資甚高。
制行尤嚴。
率厲學者
倡明斯道。
其功大矣
不幸遭遇亂世
不及諸行事。
殉身而後焉。
然而一時學者
如山斗。
風聲所及
興起者象。
其所施亦遠矣。
今其流風餘論。
日就埋滅
道德精微之蘊。
無所因而徵焉。
豈非後學之重不幸也。
瞻仰商山
不勝感慨之思。
輒採諸賢所錄。
述其世系志行大槪
以竢知言君子有所考焉。
通政大夫
曹參議奇大升
撰。
金晦叔
困知記。
議論精微
未易識破
雖或識破
亦豈容輕議。
然亦有窺見其二三處。
不敢隱之于左右
整菴認理氣爲一物
故其見不得不與程朱少異。
而其少異者。
所以爲大異也。
朱子道心原於性命之正。
人心生於形氣之私者。
固以
理氣分而言之矣。
整菴理氣不可分而言之。
故謂道心爲性
人心爲情
種種新奇之說。
從此出。
所謂實見之差者。
不必深辨也。
但如盧丈守愼乃獨深陷其中
何耶。
無乃實見之差。
整菴不約而同耶。
不然
何其背從古聖賢相傳不可易之定說
從一整菴新奇耶。
頃嘗懇于退溪先生
一言以攻其謬。
退溪以爲憂。
而尙未之辨也。
如僕疏迂昏淺。
安敢力辨
只覬吾學之少益。
以俟後日之詳訂。
未晩也。
柳丈希春辨解
寄示
得一寓目
深用慰幸。
且其論甚平實
篤信程朱之意。
無以尙之。
尤用嘆服
整菴旣以程朱爲有未合矣。
今擧程朱之說。
以攻其蔽。
豈能發其惑耶。
愚見如此
未知於君意何如耶。
且僕十年前。
偶得困知記。
一閱焉。
茫然不測端倪而罷。
其後再得閱之。
稍稍見其大槪矣。
後又一閱之。
則頗見其病處。
今更閱之則或得其肯綮
若此不已
庶幾有所補益
以此思欲窮究端緖
以爲收之之計耳。
貴帙姑留。
照察
金晦叔景賢祭儀
公元1192年
紹熙三年壬子
築室建陽考亭
先生回自臨漳
學徒益盛。
始議建精舍所居之旁。
以待來學者。
五年甲寅
竹林精舍落成
更名滄洲
先生旣歸。
學者甚衆。
至是落成
諸生行菜釋之禮于先聖先師
告成事。
周程張邵司馬延平先生從祀
祝文
景賢祭儀
聞其一依文廟之禮。
但用次丁云剛而丈李楨定比儀。
必有所据。
似難輕議。
然亦覺有所未安者。
來書得之矣。
竊觀朱子滄洲精舍釋菜之儀。
比之文廟之禮。
多所降殺
朝家命祀
自有禮秩
若群乎義起,之制。
則禮當降殺故也。
雖然
滄洲之祀。
上自先聖
以及于七先生
事體文廟無異
但以非朝家命祀
如此降殺之。
景賢堂則與先聖之祀。
不可固。
而亦朝家之命。
豈可一依文廟無降殺乎。
剛而丈雖或有所据。
亦恐一時未及博考之失。
謂當往復相議。
以歸至當可也。
豈可知其未安。
而拘於避嫌遷就之私而不之正乎。
想剛而,丈已過襄奉。
可用書尺通議
以此意。
詳稟更,定何如
滄洲釋苸儀。
寫在別紙。
惟照諒。
鄙意欲依滄洲
定之
時日則仍用次丁
似爲允當也。
伏幸明裁。
景賢堂立位版否。
滄洲則疑是立虛殿。
設主行事
未有的考爲恨。
不究
通稟而後
定之何如
惟尊照(旣作此書。
後適考之。
滄洲釋菜
講堂行禮
先聖以下
竝用紙牌字設於地矣。)
龜巖
家範
意思甚好。
足見前賢篤信行修治人之意。
但未知先生用此節目
常行一家否乎。
意欲如是行之。
著爲節目而已耶。
曾見義興丈。
問其大槪
不能詳云。
古人童僕
頗有賦食之規。
而其刑賞不可廢。
無所謂職級云者
其間
亦有猥瑣之條。
非所昭示來許也。
以先生道德之高。
實爲東方絶學之倡。
學者仰之不啻如山斗。
而今錄其書只如此。
使後人觀之。
無乃以爲剪剪物物近於笑耶。
若以行狀及議得諸條。
錄之卷首
姑付此篇于其下。
略敍編緝之意。
以爲先生遺文餘說。
散漫無可考。
獨此篇出於傳錄
雖非所以用力之實。
而亦不可棄。
故錄之云云
庶可以見先生之道。
不但如是
而後之觀者。
足以無惑矣。
如何如何
篇首夷虜二字
太似直改。
刪之亦可。
但刪之則文闕而語不完。
且前文字
雖有未安處
直以已意刪之。
恐啓後弊。
如何如何
秋江所錄云云之語。
常恨不見其全。
今得見之。
以爲幸。
其間文字
頗有可疑
室家之外。
未嘗近色。
室家之外四字
似貳畢齋先生
畢齋二字
成文
而異於畢齋之云。
尤爲可疑
古人事師。
無犯無隱師之所行。
若有可疑寧可不質而隱之耶。
之而其事果爲不當
寧可不省而惡之耶。
假使師雖不省而惡之。
弟子
有以自貳之理乎反覆思量
恐非先生所宜有者。
無乃一時之人。
見其相遺之詩。
語涉規益
遂疑有相貳者。
秋江謾筆之耶。
秋江高風峻節
聳動一世
而其議論之際。
或有不可曉處。
未可以爲信也。
今若錄傳之。
而別無考訂之實。
則其爲累前賢
而疑後學
不亦甚乎。
鄙意以爲未安。
如何如何且錄末所記語中。
分義甚嚴。
語勢孤單
無可已得俾處。
未知如何如何
朱子書節序跋
公元1558年
先生此序。
成於嘉靖戊午
是時先生年五十八
公元1572年
矣。
自淨寫。
藏之巾笥
未嘗出以示人
蓋其微意
欲以纂述自居也。
後因學者求觀節要
則浸以流布
至有入梓以廣其傳者。
更名朱子書節要。
倂刻目錄註解
而序則終不出焉。
先生旣沒。
門下諸人
始得見其手稿
咸謂先生輯錄之意。
不可不使學者知之。
遂謄刻以置卷首云。
隆慶六年九月日。
後學高峯奇大升謹識
朱子書節要跋
子朱子平生所論著
具載大全集。
凡百有餘卷。
衆體俱備
閎博涯涘
學者觀之。
惶然駭然之歎。
退溪李先生嘗就集中書類
抄謄其切要者。
頗加節略
編爲若干卷。
名曰朱子書節要。
以資講論玩繹之益。
有求觀者。
亦不隱焉。
頃年
斯文俊良
印之于星州。
定州柳公仲郢
西海節。
又印之。
其後又有印之于平壤者。
第皆用活字
印訖旋毁。
而所印亦無幾。
學者病其傳布之弗廣也。
柳公適分符于定。
迺謀爲久遠之圖。
鳩工聚材。
淨寫以鋟之。
先生又嘗於玩繹之餘。
遇難解處。
輒有註語
且成目錄一卷
載其知舊門人姓名事實
以爲窮鄕晩學祛疑破惑
之資。
柳公倂取以刻之。
其書始得完整
可以傳之永久而無弊焉。
李先生深於用功
惠及後學之意。
可見矣。
柳公傳布是書爲心。
勤勤懇懇
能有以成之。
其事亦可尙也。
覽是書者。
不可不知其所由然
於是乎識。
退溪先生問目
觀書
一擧兩得
還邊又得存心
這邊裡又到。
性理群書近思錄第三卷
物格
戊申封事
理到之言。
發微不可見條下。
通書註。
其所寓。
而理無不到。
大學或問註。
一毫到處
以此言句
反覆永之
則理諧其極及極處無不到者如鄙意釋之。
無不可也。
無極
陸子靜書。
無極而木極。
猶曰莫之爲而爲。
莫之致而至。
又如曰無爲之爲。
語勢當然
非謂別有一物也。
極字與無爲同看。
則其釋之也。
亦可知矣。
朱子大四十四卷蔡季通曰。
看得玲瓏透脫
不相防礙
方是物格之驗也。
玲瓏透脫之云。
正與融釋脫落之意無異
幸更留心
索。
何如
深衣幅巾問目
未知出於誰氏
 幅巾㡇子向裡之說。
全不曉得
未知如何
方領緣用寸半。
果用魏氏之說矣。
表裡當然
前日製衣
無內緣。
乃是疏略未盡者。
今改從家禮
甚善甚善。
但袂口布外接云者
何以爲之耶。
 條制未詳
然亦可以意定之
用靑紅黃白黑
相次織成
廣五六分似可也。
相次云者
五色各寸許也。
小小相間相次者再。
則似成班布之樣也。
先生問目
示諭皆當。
鄙意亦嘗如此矣。
但考之廟制
有室有堂。
目今前殿有室無堂。
似爲覺偏欠。
然後寢亦與古制不同
不可一一復古
只得如此存其大槪
庶幾不失禮意
合於時宜
伏乞鑒裁
德興家廟
作家廟。
固爲未安。
而承傳之辭。
亦有未當
象論頗囂囂
然不可以更爲紛紛
只令商量歸正可也。
官給祭需事。
雖於大
典內有王后考妣忌祭等項。
而今此事體實不同
況官供之際。
從隆則僣而害義從殺則汎而傷恩。
揆之情禮
不若令其奉祀子孫自具之爲安且順也
助祭之費。
則令有司量支一年
逐年給之。
亦似無妨也。
濮秀二園
與今所議事體。
亦有不同
濮秀二園
諸侯之制也。
兼又不立廟京師
而卽塋爲園。
故禮辨而無逼上之嫌。
今之所議。
大夫之制也。
無卽塋之規。
只有家廟都下
則其禮數當差降也。
差獻官亦恐難行
只據濮園中一節
主祀人爲初獻
其子或從子二人爲亞終獻
定爲恒式合禮意。
示諭所擬實當。
無以易之也。
伏乞鑒裁
 今此之議。
當据占禮。
正後世之失。
不可因仍苟且
以爲微細之事。
不須深較而略之也。
必須取中正當道理
以爲準則
更不須倒東牽西。
畔援親疏厚薄之間也。
鄙見如此
未知如何
伏幸訂誨。
拜上稟。
二溢米(小學註。
溢。
二十四分升之一。)
 按吳訥程愈註皆然。
儀禮註疏
一十兩曰溢。
一溢
一升又一十四分升之一。
何氏小學
集成
儀禮註。
曾攷儀禮疏中。
詳著二十兩爲溢之數。
忘不記。
今以意推算
一升重十九兩四銖十分銖之八。
破爲二十四分。
一分當得十九銖十分銖之二。
一升十九兩四銖十分銖之入而合十九銖十分銖之二。
則恰得二十兩矣。
後日當質儀禮
握手
儀禮當用二次
年作握手說。
爲金而精借去。
後目當推之。
難經
四十二難再敍胃大小腸。
未詳何意
又肪胱重九二銖
縱廣九寸
盛尿九升九合
口廣二寸半。
唇至齒九分
已後至會厭。
三寸半云云。
詳其文勢
口廣二寸半云者。
似是耳目口鼻之口也。
下文卽稱唇至齒之長。
而纂圖以爲肪胱之口。
未知何如
當俟知者問焉。
心形
退溪天命圖。
心作圓圈
金謹恭字(獻叔)以爲未然
古人謂心爲方寸地
當作方形云云
退溪作書力辨其非。
忘不記。
醫書亦曰。
心形如未敷蓮花
心形圓明矣。
所謂方寸云者
未知如何
今以算法揣之。
心形正圓。
中虛處方一寸
正如銅斛方尺而圜其外也。
此說亦未知果然否。
若然以此曉獻叔。
能解其惑也。
算學
余不知算學
只知世俗所謂行算。
其後又略知影算之法而已
尋常文字
遇有推算處。
只以意推算
或頗得其一二。
而不知算法曲折
多有窒礙處。
不得算書而一觀之也。
臨川吳氏曰。
太極動靜
動靜者。
氣機也。
氣機一動
太極亦動。
氣機一靜
太極亦靜。
朱子太極圖曰。
太極之有動靜
天命之流行也。
此是爲周子分解太極不當言動靜。
天命之有流行
只得動靜言也。
今詳此說。
質之以周子朱子之說。
太似不同
太極動靜
動靜之理。
屬之何耶。
天命之流行。
太極動靜乎。
其下又曰。
所乘之氣機動靜
太極本然之妙無動靜云云然則氣機自能動靜太極無與耶。
然則太極亦贅矣。
氣機所以動靜
豈非太極動靜也。
若曰太極動靜
則天之流行者出於氣機
之爲乎。
太極無朕
動靜雖不可見
而因陰陽動靜
以求其所以然
太極之有動靜
可知矣。
今曰無動靜
欲以極贊太極之妙。
而反失其眞也。
此說出性大全
太極圖太極動而生陽註天原發微及周易乾卦註中吳氏之說。
皆有可疑者。
俟更考極論之。
寡悔(名守愼珍島
槐山。)
 盧丈以朱子語類
門人所著。
不必觀。
此言大有病痛
此正如尹和靖程子語錄
門人所記。
不必觀者同。
朱子已嘗辨之矣。
 
且盧丈以四書五經輯註及性理大全
是永樂時館閣諸儒所纂。
永樂。
是纂弑之主。
足觀云云
某以爲永樂諸儒。
不足取程朱微言
皆在其中
雖永樂之不足取
又何慊於程朱之言。
而亦不足觀耶。
曾觀朱子大全答余正甫論魏元成加服云。
抑此增損服制答果非是
亦自只合坐以輕變禮經之罪。
恐與夫節事讐。
自不相須也。
蓋人之資稟見識不同
或明於此而暗於彼。
或得於彼而失於此
取節焉。
不可株連蔓引
而累罪倂贓也。
至公
愚意不可以永樂諸儒之故。
而專廢輯註等書不觀也。
羅整菴人心道心爲性情。
其說見困知記。
盧丈力主羅說。
某嘗叩之。
亦以羅說爲然
某頗辨之。
不以爲然
某謂長者理氣之說。
看是一物
二物耶。
盧丈答曰。
前賢雖有曰理曰氣之不同
然亦豈有異體耶。
不記曲折
大槪如是
可見盧丈於理氣錯見也。
整菴理氣一物
其見甚乖。
某曾窺見病源
欲求困知記。
細訂其誤。
村居僻陋
求之不得
可嘆也。
 余問盧丈曰。
人心旣謂之情。
如何却謂之危。
盧丈曰。
可以爲善
可以爲惡。
故謂之危。
然則人之心。
本無準則
可以無所不爲也。
其可乎。
朱子曰。
人之情本
但可以爲善。
不可以爲惡。
聖賢相傳宗旨也。
盧丈之見。
楊子善惡混之說也。
內艱外艱
 一日
李季眞鄭季涵訪余。
語次偶及內艱外艱
季涵以內艱焉父憂
外艱母憂
余攻其
反說
季眞亦以季涵之言爲然
余曰。
何以父爲內母爲外耶。
答曰。
母是外家
故謂之外也。
其說不經
余笑曰。
當俟考訂
兩君旣出。
卽搜諸書考之。
朱子行狀
母憂丁內艱
於是兩君之見爲謬也。
厥後偶見圃隱集。
卷首有年譜。
中正父憂內艱
母憂外艱
然後又知兩君之言有所傳習
世俗流傳之誤。
亦已久矣。
俗學口耳之傳。
如此說者甚多
誠可歎也。
李彦迪復古謫居中。
九經行義
欲永一觀
曾見閔同知應瑞
嘗抄得一半云
公言行。
不及聞見
嘗聞李公以朱子唐仲友太過云。
且爲完山尹。
主文初試
周公東征論。
周公爲未盡善。
其時擧子周公者多參試云。
此兩語得之傳聞
不可爲的。
然恐必有近似之言。
如是流傳也。
若果爾則輕議聖賢
無乃不韙乎爲完山時。
上疏一綱十目
嘗見其疏。
其學可謂博矣。
然少精神
又不親切
未知其後所見
何如也。
李公與宋圭奄。
論心先動之說。
某嘗非之。
爲心爲之動。
不可着先字。
朱子說以動處是心。
動底是性者以明之。
士友間或以某之言。
庶幾云。
宋圭菴名麟壽
字眉叟
臨川吳氏論太極動靜
語類曰。
無形
而氣却有迹。
氣旣有動靜
則所載之理。
亦安得謂之無動靜
又擧通書動靜篇云。
動而無靜。
靜而無動。
物也。
動而無動。
靜而無靜。
神也。
動而無動。
靜而無靜。
非不動不靜也
物則不通
神妙萬物
 此語極分曉
破吳氏無動靜之說。
故錄之。
舅姑服。
何時所加。
大典五服
頗失禮經之意。
 且庶母衰杖期。
未知據何傳記
此與父在親母之服無異
輕重不倫也。
儀禮家禮
緦麻也。
乳養已。
小功
外祖母
 前年
一文官爲司諫
遭繼外祖母服。
服制狀于木院。
未幾
啓請出仕
其後以爲法典無之服。
不當服制狀。
至於啓請出仕云云
以此辭避
此事可駭可嘆
按禮。
繼母如母。
則繼外祖母
當如外祖母
何以法典
服乎。
今按大典五服條。
祖父母曾祖父高祖父母條下。
皆有繼祖母同之文。
不言繼母
故泥其文者。
以爲外祖母無服
不亦膠柱之甚乎。
大典本宗外親
作橫看。
故或有蒙上文不別擧者。
若以泥文言之。
祖父母子孫之妻之服。
則亦不言繼妻。
若然
子孫之再娶者其繼妻。
不服乎。
大典不言繼母
然則繼母
亦無服乎。
吾之妻繼母
吾子之繼外祖母也。
泥文者必以爲無服矣。
然按家禮緦麻章曰。
爲妻之父母
妻亡而別娶亦同。
卽妻之親母雖嫁出。
猶服云云
旣曰妻親母嫁出猶服。
則妻繼母
亦有服也。
繼母如母云者
爲父而言也。
然則外祖父服。
而又有不服繼室之理乎。
大典夫族條。
不擧祖母
然則夫之繼祖母
無服乎。
至於繼母條下。
只曰齊衰三年
而夫橫看
則無其文。
然則妻爲夫之繼母
亦無服。
乎。
此皆不待多言而明者。
而世之論。
曾不之察。
乃以繼外祖母無服之說。
上罔天聽
下亂禮文
以爲成法
而未聞有一人辨其非
是者。
世道之汚。
誠可駭嘆也。
夫之外祖父母服
 謹按
大典祖父母條下。
本宗橫看曰。
齊衰不杖期
外親橫看曰。
小功
外祖父母也。
註曰。
加給暇十五日
乃今世之法。
外祖父母服
同於祖父母也。
以此夫族橫看
只曰大功
蓋以旣加外祖父母服
同於祖父母
故不別言之。
然則妻爲夫之外祖父母。
當服大功也。
作大典者。
不詳著其文。
故觀者疑之。
然不別擧外祖父母。
而遂謂之無服則其錯甚矣。
前年四月
文定王后上仙
殯殿都監大典以爲外孫有服緦麻
然則外祖父母爲外孫妻服總麻。
而外孫妻爲夫之外祖父無服乎。
仲初兄之女爲申士楨妻。
於文定外孫妻。
某嘗問何以處之。
云官不給布。
何敢不服
只得私自成服云云
此事與繼外祖母無服之說。
同是一誤
故倂論之。
答鄭哀侍(澈)
前年
承哀示數條。
每擬備復。
以求至當之歸。
憂悶
未遑改思。
旋因南歸悤卒。
遂致闕然不報
心常愧恨
今者又承哀示。
倂申前論。
且慰且悚
敢將鄙見
仰稟一二。
伏幸哀察
四七之說。
大槪精密
其於理氣發見
思孟意言
分辨得出
不爲儱侗
深覺歎服
如此求之庶幾不失聖賢本旨也。
然亦多有未安者。
道理無窮
一見可了。
而乃一時所見
欲斷千古之論。
宜乎有未盡處也氣動而理隨之。
理動而氣挾之。
此說出於勉齋黃氏
事若可疑
然當體認到底
其如何。
不可遽議也。
四端不中節之說。
則乃朱子之言。
不可易議。
須乞反覆思索何如
若如容易斷定
則恐更有病痛也。
來諭所謂理氣無偏彼此之異限者。
甚當
然其曰七之發有正乖戾
相因氣之淸濁而然。
便是偏主之論之根也。
如何
性情之間。
至妙至微
見聞所論云云者。
似非儒家本色
語無提摸處須着實下何如
恐欲高而反爲無用地。
哀書所諭往復詞氣之間。
不爲細心硏究
未免有主遺實之病云者
果當果當。
敢不服膺然亦望以此反求何如
心惟先動之說
外固疑之。
曾與哀侍講之。
來示大槪鄙意不異
故今不復仰答
乞哀照。
小祥服淡。
未有所考。
古禮則不如此
世俗遵用如此
然當此國恤人皆服白。
不可服淡。
雖服白。
何害乎。
況白重於淡。
今曰擧輕。
無乃未之察乎。
鄙意服白以終再期
大祥服淡。
於禮於時
不相失也。
家禮
朱子未及定之書。
其未備者何必致疑耶。
廣求他書。
定之可也。
都失了云者
爲不降母言也。
幸惟哀諒。
 
程子引必有事或問固曰。
借以爲言
則與孟子本意
不同矣。
但其曲折
大升亦未得了了
不敢爲之說。
李孝述問目
或問以定靜安
爲知之所以爲之故。
今考或問
無此語。
無乃已從改定之語乎。
來諭靜安
是格致用力之積與章句不同
大升曉得
大槪此條頗繁蕪華加精思何如
又答簡
禮是天理節文
大體不可易。
然其小小
目。
自當隨時從宜
不可執一論也。
若其參酌古今
定爲成法
則必有大見識大力量。
司馬溫公朱夫子
然後可爲書儀蒙禮之制耳。
如我淺學後生
何足以及此。
累承哀問。
恐懼縮恧
無以爲答。
想哀侍未必深諒此情也。
今亦不宜妄有獨論。
但承哀問之勤。
不可商量
聊復陳其一二。
辛諒裁何如
 大祥冠服
 主黲則有家禮。
主白則有五禮儀。
皆非無所據。
擇而從之。
在哀侍酌量如何耳。
家禮可疑
未家禮。
固爲未備。
參以禮經
儘有所未合
以謂定之書。
不必盡用者。
言固當然
比之五禮儀。
豈不有間乎。
況舍家禮酌古以爲制。
亦恐未易能也。
如何如何
白笠。
之無喪服者。
斬衰三升
六升
則冠固輕於服矣。
至於禫時。
黑經白緯之冠。
而服素衣
則冠之與愚服。
自有輕重
今用白笠。
未知合於古禮乎。
此之所未安也
笠子乃俗制。
欲作黑經白緯色。
可謂詭異不經
決不可行也。
非淡黑色
不可也。
且觀家禮
自是因俗損益者多。
序文云云者。
可見也。
不然
受服等項何以書儀
不從古乎。
朱子終。
勿用書儀云者
愚未記得
參用儀禮書儀之云也。
更考之如何。
布褁笠。
而亦恐不可行
且古用冠今用笠古用衣裳團領
古用屨今用靴
自是不以團領爲非禮服
平時何以團領
至於時祭
欲服何服耶。
深衣葛屨
斬不可行
朝士慕華。
平時亦未
尤非喪人可行也。
鄙意以爲未當也。
承祭祭畢異服
亦恐不可行
中朝用布。
國用木。
各因土宜
恐無輕重之別也。
革帶未知合宜否也。
笠用布用草。
於禮無之
不敢斷定纓則似當從笠色。
網巾之白。
不可爲也。
又答
每承問目
詳悉反覆
足見讀禮致哀
不欲苟簡之意也。
但喪與其易也。
寧戚
想哀侍已得其本。
兼及於末。
爲善矣。
若本或未盡。
而惟末之是逐。
無乃有所未安乎。
來示
有若心恙者。
不勝遠慮
亦無乃鄙見未達而然耶如何如何
 
反哭
郭外設祭
廣請親舊
極爲然理。
不可行也。
世俗成習已久。
我雖不敢請。
親舊多來。
無以處之。
如何如何
鄙意設帳幕。
奉主權安
設奠物(如世俗
飮餤)親舊亦可入奠。
下人暫歇。
卽行不妨
神位坐向。
不見得此。
等處從俗可也。
 反哭
虞祭行之。
似當。
 祥後朔望哭
奠而哭。
亦未害。
以禮言之。
不宜哭。
今旣神主不附也。
 禫月哭
祥日漸迫。
亦何害。
復作几筵朝哭云者
不曉所謂
只於靈座前哭之。
豈有復作之理乎。
 奉迎先世神王
事勢如此
奈何
後來迎。
不妨
貴胤已近十五歲。
使之來迎。
亦似不妨也。
如何如何
家禮小祥練服
入哭出就次易服者。
乃易練冠
而去首絰負版也。
大祥禫服
行事皆如小祥
則入哭出就次脫衰。
服禫服也。
禫祭陳服
公元1573年
則乃常時祭服
故不別言之也。
入哭出就次脫禫服
祭服入。
卽位行事而已
今曰先後之序。
無不錯簡云。
未然也。
胡公之云。
亦似未曉此曲折也。
龜巖
先生行狀
戌午獄起。
譴公遊佔畢齋門。
謫熙川。
俄移順天
時禍叵測
處之晏如
不變常操
甲子縉紳再起
十月初一日
禍及謫所
從容就刑
先生所製梅溪先生祭文
略曰。
西遷南。
六閱暑寒
一疾而逝。
竟不生還
又曰。
我之獲見。
實自靑年
偕謫同遷。
共配昇平
梅溪義州
戊午
今曰六閱暑寒
癸亥年也。
記曰如此二年
末繼之以壬戌八月
則乃辛酉移配也。
問於金典簿則曰。
先祖行狀梅溪祭文所可考者此耳。
至於記文。
僕初不知有臺又焉知有記乎。
谷城時。
屢到昇平
欲問先祖遺事
故老無在者。
適見沈豆以爲有記文。
書以遺之。
故疑其爲先祖所著。
更無他證。
以爲梅溪之文。
亦不可知
指名揭板
恐誣先祖云云
羅整菴
 以道心爲性
人心爲情
若然則人之性微而
情危者。
近於荀子性惡之說。
 盧丈發明其說。
以爲人之情。
可以爲善
可以爲惡。
故危。
此言却近於告子湍水之說。
補遺○鄭孝子詩序及書
三月二十一日
司馬設宴大谷
圓機先生(吳詳。
判官)會者數十人
孝子在坐
年八十。
鬚眉皓白
儀觀奇偉
咸仰之。
金上舍廷彦在坐
鬚髮皆白。
年已六十。
孝子謂之曰。
僕與君先公同庚
同庚子尙如此
吾其老矣。
人尤慕之。
大升猥廁羣賢之下。
獲覩盛事
私竊以爲孝子少時
文種學。
將以陳力於斯世。
使之白髮角逐英俊之場。
以其成功名。
未必不優於當世士大夫
顧乃卷而懷之。
退身蓬蓽
奉親爲事
漁釣自娛
雖窘於家食
爲養不裕。
而能約已備物
以便親身
父母安之。
父母有疾
躬劑藥粥飴。
匕箸怡養一出於手。
而無待於人。
及其在疚也。
年已七十矣。
六十不毁。
七十飮酒食肉
衰麻在身
方且苫塊自守
廬於墓側。
訖于再朞
未嘗歸舍而自便焉。
嗚呼
禮之廢也久矣。
孔子在時。
魯人不能三年喪者。
門弟子以爲問。
後世乎。
公元1313年
以孝爲理
喪葬祭禮
悉遵朱子之制。
故人無不自致廬墓
而求其事死如生
盡心法令外者蓋寡矣。
有生能致其養。
歿能致其哀。
血氣旣衰。
不愆
日月流邁
而誠不懈
孝子者乎。
先是
觀察使以狀啓聞。
旌門復戶。
依允常典
國家之勸人爲善至矣。
有如孝子年已高德已卲。
餼廩不至
弁冕不加
何哉。
崇其爲善
沮其爲惡以率之。
衰俗之痼。
庶有瘳乎。
崇之不極
沮之不深。
又何哉。
古之人。
見人之善。
善道之。
或有歌詩以待於後。
以爲樂道人之善而諱其惡。
則人將務入於善。
天下無惡人矣。
愚陋無識
敢自比於古人
區區之意。
竊有在也。
乃敢序而詩之。
以致其志。
幷請圖機同賦。
孝子文孫
字光胤
成化癸丑生。
正德丁卯司馬
子綱純。
業儒世家
綸。
弓馬登科余皆與相識
公元1572年
去年春
余於齋宴。
獲拜孝子
私心仰慕
圓機
孝子耆年淳德
世所罕有
相與賦詩
以爲光華
圓機以爲然。
而困於杯勺
義難草率
未能就焉。
家居無事
輒述初意
圓機
圓機不以鄙文爲不可
几案謂當同賦。
而竟未見。
以孝子之難於贊襄而止耶。
亦自惟筆力淺短
思致蹇拙
不足發明孝子之德。
以信於人。
因絶去不出。
旋又自念孝子之行。
不可無傳當世之士。
未有能傳之者則余亦安敢以文拙自解而闕盛美哉。
後之君子樂道人之善。
不沒其實者儻有取焉則其與容貌有間矣。
繕寫以遺仲擧公
或裨家傳之萬一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