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八谷先生集卷之三 (自动笺注)
八谷先生集卷之三
 辭
  
黨錮
嘉予志之幼淸兮。
修靚芳之姣服
回光以內照兮。
自己眞玉
懷貞遯之不可爲兮。
貽善媒以求女。
惟獨窘步以無助兮。
有信之是擧。
以友一鄕不足兮。
天下周章
中道而有覺兮。
昨非不可張。
往事自鑒兮。
而今以後吾知免夫
黨人之坐籍兮。
黍離東都
世俗迫阨兮。
規矩改錯
狐媚競進兮。
練要而不妬。
若人不祿兮。
遭時命之孔棘
獨淸於皆濁兮。
吾固知不免殘賊
危行而言遜兮。
固處穢者是式。
聖訓不可忘兮。
增子心之陫惻。
君子矯矯兮。
玉立於糞滓。
不枉尺以徇人兮。
夫惟所行者直已。
正方枘於圓鑿兮。
齟齬而難入。
寔惟人之罔微兮。
昧哲保以自及
究厥愆之所由兮。
實取凶於大貞
刑人父母天子兮。
奚啻鼠社與狐城。
作福作威兮。
一朝一夕之故也。
暗吹毒以射人兮。
曾不厭夫樂禍。
黨人橫身以當之兮。
夫孰希寗武之愚。
七政末由兮。
孰昭予之遭誣
鼎鑊以猶厲兮。
君子能不亂其心。
九死亦何傷兮。
皇圖幽沈
竭忠殉國兮。
所不憚於艱危
不省齎怒兮。
反咎予而讐之。
一網之打盡兮。
蓋惟黨之爲名。
此名之一出兮。
故君子莫辭夫淫刑
重華受終兮。
八元八凱
姬周之十乨兮。
協恭熙載
一心一德兮。
雖三千其不足
夫何叔世不臧兮。
以是而爲戮。
一開而莫閉兮。
終古以未泯。
世道之不復兮。
中煩鬱其結軫
一問上帝兮。
不盡遐情
玉虬乘鷖兮。
溘埃風予上征
羽人丹丘兮。
三光而不老。
甕盎蚊蚋兮。
何起滅之足道。
極天定之勝人兮。
見惠迪之終吉。
重裘御冬兮。
陽和畢發
萬物一春兮。
荊棘而同榮。
不可乎驟得兮。
極勞心兮怦怦
乨曰聖王不作
哲士容與
天下無道
其誰宗子
章甫葺屨。
黼黻薦壤。
牛羊服乘
騏驥出仗。
閭娵嚬呻
刀父光華
麟傷于野
龍醢于家。
吁嗟溷濁
白黑誰分
人亡邦瘁
哀哉不君
處宇去棟。
涉海棄舟。
壓溺斯迫。
猶自嬉遊
用晦而明。
君子是由。
屈伸消息
與時爲謀。
道淸而
世濁則藏。
苟或不然
鮮克以臧。
於戱黨人
不幸有此。
雪霜愈勁。
風雨不已
進莫亨屯
退靡處困
端由無學
實亦否運
大丘送喪
云胡辱身
張生亡命
徒藉纖人
卓哉有道
獨能見幾
噫微斯人
吾誰與歸
一嘯亭(曾祖綾川君別堅)
昔我先祖兮構此亭。
物換星移兮余始格。
父老遺事
臨風嘯兮太息
赤欄兮不去。
江自波兮欲夕。
極浦寤懷
于飛一隻
溪上亭(鄕人契會處新構草亭)
罇俎兮有所。
雨露霑衣
辛夷楣兮桂柱
葺之兮芳菲
佳辰兮集長少
羗不醉兮無歸
洋洋草萋萋。
聊以娛兮復何希。
(當時所賦十詠
而忘不能記。
只錄二篇。)
八谷先生集卷之三
 頌
  
闕里
丹陵誕堯。
岐山啓昌。
是爲民極
地以聖彰。
韙哉闕里
實生夫子
名揭穹壤
與同美。
闕里伊何
東魯之表。
有堂翼翼
有室窈窕
夫子伊何
渾然天性
人倫之至。
天縱將聖。
從心所欲
不勉不思。
繼往開來
不在玆。
闕里之中。
夫子之宮。
流以洙泗
標以龜蒙
散以禮樂
風以詩書
絃誦洋洋
紳佩徐徐
日月光華
普照是期。
泣麟傷。
歌鳳衰。
必爲元氣
利生靈。
允矣元聖
展也大成
宋進徽號
唐嚴元祀
大宗攸託。
衍聖是嗣。
道行萬世
式昭丕訓
於戱夫子
功高堯舜
八谷先生集卷之三
 疏
  
時弊疏(皁隸諸員。
上水軍。
 明宗朝。
諫院時所製。)
臣等伏以。
書曰。
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
蓋民者。
國之所倚以爲國。
而君之所恃以爲君者也。
是故
民安則國亦安。
泰山之勢不拔
民危則國亦危。
覆舟之禍斯至。
存亡之機。
理勢必然
不待智者而知也。
伏見 殿下卽位以來
宵旰憂勤
勵精圖治
 聖心之所軫念者。
未嘗
在於民。
如傷之旨。
惻怛之敎。
浹於遠近
書子史冊者。
一非再。
雖古之聖帝明王
愛民之心。
何以加此。
是宜治效之隆。
視古無憾
中澤鴻雁之集。
樂郊碩鼠之害。
奈何近年以來
民生困頓
日以日深
雖有勤恤之至。
實惠不及委巷
雖有愁歎之苦。
而下不得以上達。
泯泯棼棼
終於陷溺而莫之救。
臣等竊伏私室
歎息流涕
其所以致此之由。
未嘗不爲 殿下惜也。
古之帝王
其治極乎雍熙之盛。
而擧天下一物不被其澤者。
不惟有其名。
而必盡其實
不惟有其心。
而必遲於政。
後世所以不古若者
豈非徒有其名而無其實
徒有其心而無其政歟。
夫以 殿下聖明之資。
求治之切。
而治效未著
民生益瘁。
則臣等亦以爲必有所以而然也。
伏願 殿下
求救民之道。
因其名而求其實
發乎心而行乎政。
生民之幸。
卽 宗社之幸也。
臣等謹以當今切迫之弊。
爲 殿下陳之。
伏願 殿下留意焉。
皁隸之番。
二月而立
一朔之價。
二匹半。
一年之納。
約十匹。
今年如此
明年如此
其名一掛於案。
則終其身不得免焉。
飢饉之民。
糊口尙難。
何以得遂其生乎。
而況其間濫收。
不止本數
禁府之役。
其苦尤甚
加以衣冠
官司者。
親自點檢
必擇細美。
少有不滿
輒見揮斥
是以一屬皁隸
立見破産
旋卽逃躱
延及族隣。
族隣不堪
相繼流亡
則轉及不干之人。
又有輪定皁隸
其害
公元1545年
無窮
不可忍言。
代立價濫徵者。
或於本番外。
稱助番役使者
且丘史濫占官吏
重論之法。
載在令甲
而未聞一有摘發治罪者。
甚矣。
法之不行也。
議者以爲若依步兵之例。
令該曹收而分之。
庶幾少除其弊。
此則後續錄送該司。
卽照驗。
分付各司。
而今不擧行也。
司僕諸員其額六百。
一年立番。
例以六朔。
其爲役也甚。
苦而身自立者蓋寡。
代立之人。
一朔所收。
准米十五斗。
猶慮不能支。
而今奸猾之濫徵。
至於倍簁。
窮困之民。
何以堪之哉。
本司之官
以諸員爲丘史。
一人所率幾至十餘。
而收其價布者殆半焉。
然則當初諸員之多設。
未知盡在於爲公也。
臣等以爲如此私。
濫之事一切科禁
然後疏其立番。
以抒其勞。
庶幾得蒙一分之惠矣。
上番休。
自有其法。
而今者該司之吏。
恣行舞姦。
視其賄賂有無
以爲定之疏數
是以
有曠久而得免者。
一歲而再征者。
均是民也。
而役之不均如此
其所納價布。
本非 先王令典
當初有一貪汚之官
忘其恥而收之。
時議鄙之。
駮而不敍。
自是厥後
永爲常法
其始尙淺。
末流滔天
精好則不收。
非人則不售。
民之膏血
得不至於枯竭乎。
且各司奴婢時存之數。
比古不啻減半
而選上分定之數。
則未聞其量減。
又多權設加定之處。
以此不得番休
其役倍苦。
流移死亡
理所必然
且如軍器寺瓦署之類。
則 國家多定差備。
以其服役之繁。
而今則多以價布徵之。
一人所收。
或至十餘。
造紙署,司圃署,典涓司之類。
則托以役苦。
倍徵其價。
未聞以此有補於國。
而瘠民肥已。
一至於此
此類甚多
難以枚擧
臣等以爲弊政之革。
不可緩也。
如此之類。
在所當先也。
水軍之役。
苦於他方
其赴防之初。
艱關萬狀
具其資糧
常齎十倍之物。
以備不虞之需。
及其旣至
上而官司
下而鎭撫
莫不賂遺
以爲恒規
又以到防米爲名而納之者
必備有餘色。
自此以後
無非侵漁之事。
啖豚咀雞。
未足爲喩。
剝膚槌髓。
無所不至
留鎭防戍
不過什一
而其餘盡放
徵其價布。
有意外之警。
誰與守城而御侮
言之至此
可爲寒心
是以逋亡過半
軍額日縮
名存實無
徒點空簿。。
至其番期已迫則督責甚酷。
噫。
豈獨鎭將之罪哉。
朝廷用人
不問賢否
惟貨其吉。
自僉使萬戶
至於權管。
不有價。
其任節度之柄者。
亦或未免債帥之名故赴任之後
日以脧削爲事
非徒運之其室
以爲終身之資。
必先輸于權門
以爲發身之地。
其爲吞噬無足怪也。
爲今之計。
莫如擇任鎭將
必用慈祥廉謹之人。
不以請囑而授之。
賄賂而差之。
庶幾不至於如此之甚也。
嗚呼
今之民生
可謂極困矣。
土地所生有限
貪政之誅求無窮
加之以水旱連仍
年穀不登其勢不賣其田宅家産
無以應辦
田宅家産旣盡。
得不至於離散乎。
噫。
懷土人之常情
而彼乃敢爾
公元1554年
者。
豈其心哉。
不得已而然也。
是以
自古素稱富庶之邑。
今則盡爲丘墟
蓬蒿滿野
一望蕭然
壞垣破屋
處處皆在。
爲民父母
不能爲之趨利避害
乃反使之轉於丘壑
不得保其妻子
臣等竊爲 聖明慟之。
方今天變屢見。
地道失寧。
邊警不息
盜賊滋熾。
此正 殿下恐懼修省
惕然思其安民保國之道也。
先王發政施仁。
必先無告之民。
成湯子惠困窮
文王惠鮮鱞寡是已。
然則 殿下之所當先者。
不在玆乎。
伏願 殿下
深軫數弊爲 聖治之累。
日與朝廷
講究規畫
以求所以救之之道。
不勝幸甚
雖然
非心誠求之。
改紀其政。
本淸源
損上益下
則臣等亦恐終無以見其效也。
有識之士。
皆曰。
不出十年
良民盡矣。
何者
虐民之政非一。
士大夫之家。
專享其利。
吉貝之輸于私室者。
一年之內。
不知其數。
爲仕之樂。
今時若也。
而民之剝喪
則極矣。
宋臣蘇軾有言曰。
屠剔牛羊
刲臠魚鼈
以爲膳羞
食者甚美。
死者甚苦。
正今日之謂也。
敵國不足畏也。
盜賊不足畏也。
朝廷之上。
貪墨成風
此有國之大患
魚爛之勢馴致
臣等竊恐危亡之禍。
在朝夕而不之覺也。
至於民之所以益困。
蓋亦有由。
臣等竊嘗思之。
民之樂土
無過於內需司。
一投其中
終身復戶。
故逃賦之人。
相率而歸之。
爲淵藪。
莫敢誰何
下則權勢之戶。
招誘亡叛
曲爲完護
案門之徒。
游手游食
日以寔繁。
又爲避役
窟穴
獨留供役者。
愚民耳。
是故
偏受其苦。
至於此極。
安知他日
不能保其去也。
有識之言。
誠不虛矣。
伏願 殿下
儉約足以率下而行之。
奢侈必至病民而戒之。
弛力薄征之政。
去召讐斂怨之事。
正心正朝廷。
先身以刑邦家
源淸而流自潔
表端而影自直
貪墨之風。
不期革而自革矣。
朝廷淸明
則何弊不祛乎。
苟或不然
規規事爲之間。
敝敝文具之末。
玩愒時日
積弊之革。
不亦難乎。
當今之弊。
言者非一。
而獨以數事爲言者
特擧甚者耳。
苟能革此數弊。
則其餘可以類推矣。
伏願 殿下留意焉。
臣等俱以無似
待罪言地
目擊當時之弊。
耳盈慘怛之言。
而上不能大人格非
下之不能政適人。
遲回歲月
殆將一年于玆。
等之大矣
雖然
愛 君憂國之心。
不能自已
效芹曝之獻。
備閑燕之 覽。
抑臣等有所懼焉。
年前曾有論列
而 殿下不之罪。
嘉之
臣等以爲殿下從諫之量如此
其於所陳之事。
無所不行
厥後 殿下所爲
未必盡出於臣等之言。
當日所上
歸於空言無補之紙也。
豈不惜哉。
伏願 殿下
勿以今日之言。
諉諸塞責之具。
體認施行之。
不復如前日之空棄。
生民幸甚
宗社幸甚
臣等無任激切屛營之至。
昧死以 聞。
公元1561年
答曰。
予以寡昧
叨承丕緖
于今十七年來。
不及於民。
切責躬。
可愧嘆。
觀此疏論。
正中時病
出於憂國之誠。
豈不樂聞乎。
當今邦本斲喪
貪風存焉。
此由上不能以誠救弊而下不能肅淸朝廷故也。
至於此。
可謂寒心
當令朝廷講究處之。
傳于政院曰。
上疏
政府樞府郞廳授送。
言于三公領府事曰。
觀此疏辭。
正中時弊
朝廷同議處之。
庶革民弊。
大抵凡疏中之辭。
無非至論
而以予不敏
不能嘉言
各部該官。
不盡奉行
付諸尋常
悠悠度日
如此而未知何事可成。
何弊可除也。
卿等議于該官。
幷察行之。
牧場
南陽都護府使臣誠惶誠恐
頓首頓首
謹 上言主上殿下
伏以。
上天之高。
雖卑亦聽。
大陽之明。
無幽不燭
蔀屋有冤。
必達於 凝旒之下。
 聖情所軫。
尤先於向隅之中。
則臣敢不一邑民情切迫者。
仰瀆 宸聽
冀有萬一之救乎。
臣所守南陽府牧場
舊有七所
今倂爲四所召忽,犬部,靈興,仙甘彌等島也。
召忽島則絶遠孤島
正當海賊之衝。
牧子
不得居。
故每於驅點之時。
遺失多於他島。
自丙午至癸未。
遺失之數。
合四島九十八匹。
召忽四之三。
蓋由無人海島
不得看護故也。
近者。
自 上軫念馬政虛疏
遺失漸多。
皆由兼監牧不職所致
屢下嚴切之 敎。
該官仰承
公元1582年
聖旨
申明事目
按籍徵督。
在所不已
爲兼監牧者。
所當體奉 朝命
一一徵納
第以今此所徵
他島則猶之可也。
召忽遺失之數。
多至於七十餘匹。
自臣赴任之後
每年三分之一。
生徵上送
壬午年當徵二十五匹。
癸未年當徵十七匹。
甲申年當徵十一匹。
合五十三匹。
而計召忽牧子之數。
則幷群頭群副纔十有四名。
率皆貧殘下戶
以十四貧殘之人。
徵五十三匹之馬。
不待智者而知其無以爲計矣。
加之以上年大侵。
近古所無。
飢饉顚連
慘不忍見。
荒政方擧而侵督駢至。
臣恐馬未及徵。
牧子逃散
難保其必無矣。
奉職無狀
不能檢察牧養
有所蕃息
不能事目
每年徵送。
臣之罪實大。
然此非獨臣之罪也。
該司苟能自初至今
謹守事目
較若畫一
則兼監牧者。
亦安得自便不爲奉行乎。
各於驅點之年。
必徵遺失之數。
所徵不多。
民不甚病
今者積年逋欠
至於如此之多。
一朝遽加督責
三分徵一。
其數亦夥。
且聞有馬者。
乘此機會
刀蹬日甚
一馬之價。
不下綿布二十餘匹。
此以計。
本府當徵綿布一千餘匹。
有非一邑之力。
能辦出。
雖知其如此。
猶且不獲已
一向催倂
竟至逃散而後乃已。
非徒遺失之馬。
無從徵納
抑且留在之馬。
誰使看護
事目申明之後
臣亦嘗廢寢忘食
反覆商量
所以上副 朝命者。
雖盡賣其田土
侵及其族隣。
亦無可措之術。
公元1583年
臣之所大悶者也。
抑臣有所惑焉。
召忽島。
大典所謂無人海島
遺失三匹一匹
故失七匹一匹者也。
而乃未常看養牧場之例。
故失四匹一匹
遺失略無差減。
臣實未知其故。
豈馬籍所載者然歟。
其爲無人絶島
則今監牧官申點。
實所灼見
司僕寺。
豈不知。
伏乞 下問該司及監牧官。
臣言若誣。
卽正欺罔之罪。
如其不誣
亟以無人海島論定
倂將兩色
依法減徵。
遺失之多。
不至如此之甚。
而牧卒庶有安集之望矣。
若曰
雖知其爲無人海島
而今不可追改云爾
則牧卒之冤悶。
無時可抒。
而 祖宗立法本意
亦有所不行矣。
伏惟 聖明留意焉。
且如大部島。
自辛已籍後。
至癸未故失八十三匹。
於內。
一歲四匹十五歲齒老馬二匹,納該曹受尺文皮張四十六令無尺文故失馬三十一匹。
而二十四匹。
則依大典給一匹法牧子等所受也。
其時馬成泳。
卽以綿布追徵
載於馬籍。
藏在太僕
昭昭可考。
其餘七匹
雖無尺文。
癸未年點馬時加現馬二十二匹。
充數計之。
則尙餘十五匹。
今乃全棄二十四匹牧子依法典所受者。
而獨以加現准計。
其餘故失
不過九匹矣。
牧子等旣納綿布
又責准馬。
則是疊徵也。
其爲冤悶。
如何哉。
伏惟 聖明加察焉。
且臣來兼監牧數年于玆。
亦嘗察牧場形勢
馬政便宜
粗有一得之愚
不得不以 上達
伏願 聖明
垂覽焉。
竊念 國初
廣設牧場諸島者。
其意非不欲馬大蕃息
處處皆然。
如本府禿甲,昇黃,伊則等島牧場
無不次第革罷
皆移其馬於近島者。
誠以水路險惡
海賊出沒
不得看養
不得蕃息
徒有牧場之名。
而無其實故也。
今此召忽
非但海路絶遠
水賊偸取屠殺
不得登時禁捕。
加之以土品磽确
水草不美
故馬視諸島
最爲不蕃。
而又體小性惡
絶無可用之材。
臣伏大部爲島。
回九十餘里。
土地廣衍
水草豊茂。
牧養之一大區也。
雖如召忽二三牧場之馬。
足以容放矣。
臣之愚意
依 祖宗朝罷禿甲等牧場之例。
合其馬於大部
則一以除見偸見殺之患。
以免不蕃不良之虞。
與其虛設一場無人之境而致其耗欠。
曷若移置其馬於豊草之地而有所蕃育哉。
且臣職兼監牧
非不欲盡心所事。
不負委任之意。
治民之官
自無餘暇。
常川看檢。
所不給。
嘗竊思惟
如周之非子
唐之王毛仲
皆專委牧養
責以成效
蕃息之盛。
後世莫及
今若於有牧場之邑。
別置監護之官
牧場多則或一邑置兩員
少則或兩邑一員
稱以監牧權知之號。
武科出身中年少有前程者除之。
給其粮料
限其朔數
與本邑兼監牧
同力檢察
有成效者。
一依守門將。
六品去官
其尤表表者。
除守令。
許多出身之人。
不得爲實職。
虛老鄕村何限
開此發身之路。
必將盡心
察任。
馬之孕産
一一詳知而紀錄
孶息之駒。
不至於偸賣。
場之內外
歷歷巡審而防禁
射殺之徒。
不至於恣行
與其兼領而不專糾檢
曷若坐守無所失亡
爲利益。
較然明矣。
議者或慮糧料之費。
若於事目磨鍊之時。
量定一年之用。
比諸訓導所食。
則費不甚鉅。
而自無不給之患矣。
旣置此員。
俾專其任。
或以監牧官。
或以本道都。
往來巡檢
考其勤慢。
啓 聞黜陟
則其功效前日
必大不相俾矣。
臣愚以爲當今馬政之可爲者。
無踰於此
伏願 聖明試可乃已。
行之十年
不見其效。
則罷之亦未晩也。
凡臣所言。
今日牧卒刻骨之痛。
馬政當務之急者也。
 殿下不以人廢言
特加採納
則牧焉之方。
庶得其要。
生民之冤。
亦或少伸矣。
且如召忽無人海島
不得依法減徵。
大部旣納綿布
而又以准馬疊徵。
窮閻小民雖有冤枉
無路自申。
大抵類此
臣竊慟焉。
目覩弊瘼至於此極。
不以 上達
則臣罪尤大。
輒以狂僣之說。
干瀆 宸嚴
無任激切屛營之至。
昧死以 聞。
條陳上中三策
臣伏見吏報。
因 經筵官所 啓。
有 旨令西班通政以上
條陳上中三策者。
臣伏今日北鄙之事。
說有三。
一曰
聲罪致討
以折逆虜之心。
野人之於我國。
非如玁狁之於周。
凶奴之於漢。
突厥之於唐。
丹之於宋。
自其父祖
世受 國恩
非但資我貨物
以贍其生。
固嘗稽首 天庭
俯伏稱臣矣。
而尙稔狺然之惡。
忘我卯育之德。
乘我不備
猝入邊城
殺戮我人民。
驅掠頭畜
慶源鍾城。
禍尤慘。
自是厥後
或陷鎭堡。
或搶農民
殆無寧歲
重貽 宵肝之憂。
而議者以爲夷狄禽獸
不足與校。
今乃輒用干戈
深入決戰
則虜情兇狡
或爲抵當之計。
胡地險阨
不無阻截之患。
徒致兵連禍結
爲釁益深矣。
此言近理
不敢不以爲是
雖然
古之帝王
命將出師
犂庭掃穴者。
豈樂無量之費。
無罪之人。
快心狼荒之地哉。
以不臺勞者。
久逸
不暫費者。
永寧也。
我 祖宗朝
嘗遣崔潤德。
征討李滿住
又嘗遣魚有沼南怡等。
擊斬李滿住
又嘗遣尹弼商
建州衛
又有野人犯邊塞。
鎭將者嘗 命許琮帥師二萬。
討破之。
我 祖宗豈樂用民命哉。
蓋皆深惟社稷之計。
規恢萬世之策。
故自許琮征討之後
至今百年
醜虜不敢復寇我邊鄙者。
豈非大示兵威
有所震怖而然也。
近緣邊將狃於平安
貪恣縱暴
遂致怨叛
此豈許琮征討之釁。
有以致之。
旣構釁。
則雖欲韜戈講信。
其可得乎。
彼每以和好誘我。
不旋踵入寇
則其心可知矣。
今者討亦叛。
不討亦叛。
與其不討而坐受其敝。
曷若一征而永享其利哉。
臣愚以爲誠得良將
如趙之李牧
漢之趙充國
宋之韓琦范仲淹者。
許以便宜從事
屯田
或貿穀。
以廣儲蓄
訪問
哨探
審形勢。
預養帳下之死士。
以爲腹心
厚結歸順胡人
使之嚮導
烽燧
遠斥候。
使虜中之山川險易
道里遠近
部落疏密
穹廬多寡
了了常在吾目中。
然後大興師徒
直擣巢穴
以次剿殺
擧羣殲滅
則虜雖鳥散鼠竄
容或不盡就誅。
而 天威固已震疊殊方矣。
如此則可保百年無憂者。
庶幾復見於今日矣。
雖然
欲行征討
用兵不下萬人
飢饉之餘。
調發亦難。
姑選精銳
籍名備械。
以待天時
一號而集
母使或後。
不爲群言搖奪
斷而行之。
如 成廟之遣許琮
則何往不克
何恥不雪乎。
其二曰。
先擊藩胡。
以正助寇之罪。
竊聞。
慶源胡部落。
嘗被焚蕩殆盡
無復再犯之患。
而鍾城會寧
未嘗有所懲艾
每引賊胡。
侵盜不止
恣意出沒
甘心分利
或於江邊
遮列藩籬
藏匿軍馬
見我邊上
農民出野。
牛馬散牧
則從淺灘馳到。
掩擄而去。
設守護廳。
軍兵單弱
何能御之。
以此民失耕耘
無望有秋
坐待飢死。
人情大困。
臣愚以爲不能大擧深入
誅滅此賊。
至於藩胡。
皆在隔江咫尺之地。
實我門庭之寇。
出其不意
潛師往討。
圍其窟穴
絶其逃路
燒其廬。
伐其穀。
梟斬其健者。
所謂斷凶奴之右臂
曾不進一步圖格殺。
聽其肆行刦掠
非所安邊衛國之道也。
彼旣來。
我亦可往。
名其爲賊。
迭出而擊之。
期於必滅乃已。
則藩胡之近我邊
鄙者。
莫不破膽奪氣
不敢動矣。
若乃守護農軍
擇要害之處。
多屯捍衛之卒。
仍設亭障
且備戎器
藺石
渠答
使敵人所畏不敢前。
南畝無虞
庶有積粟之期矣。
其三曰。
姑爲講和
以待虜之自歸
臣愚未知此策爲國乎。
爲身乎。
堂堂 大國
受侮於小醜
今日巨鎭陷沒
明日主將圍逼。
東出西入
豕突鯨奔
戎心未已
愈久益甚者。
三年于此矣。
而曰。
彼亦自當折而歸我。
何必輕擧大衆
取必不可必之地乎。
一敗則事去矣。
莫如和好
以安其心。
苟冀其無事矣。
和好而果爲無事則可也。
如或不然
則又何以其後乎。
或者皆以尼胡之死爲慶。
臣愚以爲尼胡。
不過桀驁無知之虜。
年且衰老
有思我 國恩
悔悢而來歸之望矣。
而尼胡死後。
寇擾猶且未息
則安知虜中之事。
有甚前日者乎。
又安知完顔鐵木
復生其中而竟爲他日無窮之患也哉
如是欲待虜之自歸
臣未知其可也。
然則三說者。
未知孰爲上策
孰爲中策
爲下策。
惟 聖明采擇焉。
抑臣有所惑焉。
自變起之初。
 朝廷講究積粟之策。
有令臣僚計品出米者。
有令郡邑差等出米者。
有令庶賤納粟許通者。
有令罪人納粟贖免者。
有令各道船運米豆者。
前後集于邊城者。
無慮十萬餘石。
其數可謂多矣。
其策可謂密矣。
此則專爲軍食。
儲峙當塗之塞。
以待軍興之用者。
處置無令可從。
支用無籍
尋。
濫用無禁
偸竊無罪
則臣未知遺存之實。
何如也。
邦本膏血
生靈筋力
艱辛萬狀
以輸于邊者。
豈徒然。
屑越至此
豈不可痛哉。
無他調度出入
初無主掌者。
彼此調。
故宜其敗也。
臣愚以爲另擇幹局才智之臣。
專委錢穀之任
往在軍中
制其用度
如唐之糧料使
則可免偸失之患矣。
至於實邊一事
乃今日急務。
 朝廷亦嘗刷還逃移之子孫。
謫配許接者之家小
元惡有抄。
用事有摘。
前後相續入塞下者
不爲不多。
而天不助 國。
仍歲凶歉
初徙之人。
凡百爲艱。
雖持綿布
可貿。
餓莩相望
冤呼不絶。
非所以副盛意也。
伏願 聖明
亟與石畫之臣。
辰猷之宰。
講究接濟之方。
得生活之路。
不啻若已推而納之溝中
徙民之幸。
邊圉之幸也。
分授土田
俵給牛種
雖有其名。
未必其實
所宜汲汲審察
奉行者而奬之。
廢閣者而罰之。
使實惠被於流離困頓之餘。
恩洽生意挫折之中。
則彼亦愛生惡死。
豈有不肯致力穡事
以爲生計之理乎。
若夫選將守邊
在得人。
以之行師三軍司命在是。
以之臨民
一邑休戚在是。
可不愼乎。
竊聞變生之後
選用邊將
不擇才智可堪
不問功勞有無
唯取無實之辯。
善事之人。
不次陞擢
列置藩屛
武弁貂蟬之濫。
未有甚於此時
而未聞有一人忘身敵愾
滅此朝食之計。
率皆偸惰畏怯
避事
幸。
以言戰爲迃。
馴致賊勢日熾。
邊心一沮。
臣恐數年之後
益無收拾
陵夷至於不可復振也。
敗軍之將
自有其律。
而 恩貸太過
非惟不之罪。
又從而寵秩之。
臣實未知其由。
王恢無功
武帝戮之。
馬謖一敗
諸葛斬之。
非不愛其才也。
以爲如此
無以肅軍令而懲後人也。
夫戰。
死地也。
退縮而免誅。
敗衂自在
誰肯白刃爭赴敵哉。
方今紀律蕩然
軍法當先擧也。
天性愚陋
識見譾薄
加之以足未躡虜境。
不見兵書
其於籌邊大事
何敢妄有所獻。
第以職忝通政
屢被該曹催督
雖欲不言
不可得已
旣陳所懷
不覺支離
狂僣踰越。
無所逃罪
惟 聖明財察焉。
八谷先生集卷之三
 箚子
  
輔養 東宮箚子
臣等伏以。
國家之本。
繫於儲副
儲副賢否
在於輔養之如何爾。
是故
苟得輔養之道。
心正身修。
無過擧。
而爲他日太平之基。
示得其道則反是
治亂存亡
於斯判矣。
可不愼歟。
可不懼歟。
臣等伏見。
 殿下所以輔養東宮者。
無所不用其極
無間然矣。
然而怠惰之氣易乘。
走作之物難持。
一有不愼毫忽之頃。
細微之事。
則將至於失其養而終無以成其德矣。
近者。
書筵之上。
大失禮貌
非徒多有厭倦之容。
動止言笑
亦不以時
不讀新授之書。
徑促講僚之退。
反覆懇達。
而尙不念
聽。
上以貽 聖上驚怪之念。
以致朝野憂慮之心。
臣等未知輔養之方。
有所未盡而然歟。
何其近古無之事。
復見於今日乎。
古之帝王
不以輔養世子先務
在三王之世。
敎以禮樂
所以交修內外
擇其師傅
所以啓迪左右
而又逐去邪淫。
不使漸染惡行
選置端良
俾得薰陶德性
故習與智長。
化與心成
治平之機。
已兆於在儲之時矣。
降及後世
不知慮此。
付之於宦官宮妾之手。
不擇敦重孝悌之人。
學問修正之士。
以衛翊之。
導習之。
故心日趨邪僻
而莫可救正。
身則狃於驕貴
無所抑畏
亂亡之禍。
馴致繼統之日矣。
嗚呼
今往何監。
三代乎。
今往何懲
後世乎。
臣等謹按
東宮之事。
上而師傅
下而僚屬
朝廷元老
一時精選
無所容議矣。
一年之內。
書筵者幾月。
月之間。
宮僚者幾日。
束帶端冕
啓閤講書於斯須之頃。
肆志懈體。
放心逐物幽獨之地。
則臣等恐一暴不勝於十寒。
乍作無補於久輟。
未及數仞之泉。
終虧一簣之山矣。
而況接待賓僚
自有其禮。
不可慢而褻之。
言笑動止
自有其時
不可輕以失之。
丹書之戒曰。
勝怠者吉。
勝敬者滅。
朱熹有言曰。
容貌辭氣
乃德之符。
此皆聖賢至言
東宮今日之所當體念者也。
臣等竊聞。
仁廟之在東宮也。
講學不怠
遵禮法。
 中廟爲之喜甚
親製訓誡之箴。
敦勉進修之方。
是以
其學粹然
日造
高明
雖其天資之美。
有以致之。
所以德修罔覺者。
實由 中廟得其輔養之道也。
 殿下之於輔養東宮
亦可謂得其道矣。
然而猶有未免童心
近日之爲者。
臣等竊以爲尙有所未盡而然也。
伏願 殿下
明其失禮切責之。
勸其力學而深諭之。
儆戒常嚴於婦寺迭進之際。
訓誨每篤於宮僚不見之地。
則以東宮英明之質。
能有猛省
進進道德不暇矣。
伏覩。
東宮宮官進戒之辭。
悔悟之端。
藹然言表
苟能卽此而加誘掖警策之功。
何患不至聖賢之域乎。
小成天性
童蒙養正
訓導之方。
不可不嚴幼沖之年。
而尤不可不出於正也。
蓋世子有宗廟社稷之托。
今日之失雖小。
他日之憂甚大。
向來之學暫廢。
將來之責無窮
此機至重。
臣等惜之。
先王之敎世子也。
左右前後
正人也。
故聞正言
見正事。
正道
如此欲望不正
得乎。
殿下旣得其人於外。
以處師僚之位。
則宜擇其人於內。
以爲侍奉之任
然後動靜語默
可一於正。
無復有過之地矣。
刑臣之職。
守門傳令
非所以責輔導之任
雖然
事異上古
宮僚外焉不親
朝夕侍居。
宦寺而已
則其可不愼簡之乎。
斥去傾邪之徒。
務得謹厚之人。
勤心納忠
有所補益
有如史游者矣。
而彼趙高之傅秦亥。
伊戾之師宋座。
前代覆轍
斷可戒也。
東宮之失。
內侍不得辭其責。
宦官之罪。
必有所在
 殿下旣命
治之。
復諭以周公伯禽之意。
斯言一出
上下感動
實吾東方臣民之福也。
然所係非輕。
而罪止行公。
非徒不能宦寺竦懼之心。
亦恐無以發春宮省悟之念也。
伏願 殿下
嚴內敎之法。
使專學問之功。
 命師賓之官
益盡輔導之責。
深罪內官不謹侍奉之失。
則 國家幸甚
 宗社幸甚
 取進止
答曰。
觀此箚論。
正中予心。
養子不敎。
父之過。
訓導不嚴
師之惰。
古有此語。
其意最切。
頃者世子不謹之失。
由子不能敎之致乎。
徒切慚愧不寧而已
侍陪宦官
則雖命推考
而非自己之過。
故亦命行公矣。
予當留意焉。
傳于政院曰。
宮內官
爲行公。
此箚示于師傅賓客
仍諭益勉輔養之道事。
講院官員語送。
可也。
論求言後。
頗有忌惡切直之 旨箚子
臣等伏以。
爲治之要。
莫先於虛心
納諫進德之規。
無貴於舍已而從人
人君九重之內。
萬幾之煩。
聰明所不及。
智慮所不周。
其於酬酢之際。
豈盡動無過擧乎。
必賴左右之臣獻可替否
匡其不逮
然後可以轉其有過
而復於無過矣。
雖然
雷霆之威。
之而自懼。
萬鉑之重。
之者必碎。
苟不開誠以求之。
虛己以受之。
自非伏節死義之士。
誰肯不測之危。
而爲空言實禍乎。
古之聖王
從諫不咈。
而又有能諫之賞。
不匡之刑。
蓋懼其言之不盡也。
末世之主。
長傲遂非
厲威以
拒之。
嚴辭折之
危亡之禍。
在朝夕而莫之聞也。
豈不可畏哉。
伏覩頃者
 殿下遇災而懼。
 下敎求言
條以十四。
無非惻怛之言。
出自 宸衷
不假粉飾之辭。
中外聞之。
莫不感激
以謂 殿下此心。
不但應故事備文而已
思效一言
以答 盛意者。
不知其幾何也。
然而求言之 旨雖勤。
聽言之實。
或有所未符。
進諫之說雖切。
從諫之道。
未免有乖。
前後相反
始末不同
有非前日所望於 殿下者。
噫。
求言之前
猶有所可諉者。
今旣求言
而又不能容而受之。
則不若不求言之爲愈也。
臣之於君。
責難爲恭。
其言未必不逆於耳。
而其事未必不利於國。
素積憂國之心。
敢瀝忘身之血。
一有失中之擧。
效當道之引者。
其在輔弼喉舌之臣。
論思耳目之官
不得已也。
是宜 殿下傾心採納不暇
而反 下嚴切之辭。
稍 示厭惡之色。
人心疑阻
未知厥終之爲何如。
是豈太平之象。
亦豈 殿下求言本意哉。
臣等固知 殿下欲通上下之情而然也。
雖然
主一言。
所係甚重。
治亂存亡
恒必由之。
可不愼哉。
今者。
群陰旣伏。
朝政一新
而治效未臻
民不見德
弊習尙多。
事不就緖
倉庫罄竭已甚
軍卒之流殆盡
風俗頹敗而莫救。
紀綱委靡不振
爲士者不知廉恥
居官恣行貪汚
以致天災物異。
疊見層出
桃李爛開於深
雷電發作窮陰
衆星交流乾文示警
土屢震而地道不寧
可駭可愕之變。
交馳四方之報。
以貽 宵旰憂者
固非一二。
夫以 殿下聖明
勵精圖治
如此其至。
筭計見效
則猶未有洽人瞻聽者。
豈無其由乎。
臣等以爲不過曰。
擇術之未精也。
執德之不固也。
人君之治
急於擇術
而尤重於執德
擇術不精
是非有所眩惑
不能邪正之分。
執德而不固。
命令有時顚倒
不能無先後之異。
務外遺內
循名而蔑實。
則其何以忠諫之路乎。
役智以御下。
綜察以照物
則又安能盡賢者之心乎。
伏願 殿下
擇術以精。
無有私邪之雜。
執德必固
無有間斷之隙。
君臣之間。
情意交孚
勿爲始信而終疑。
勿爲自廣而狹人和平以養其心。
優容以受其諫。
則人之剛柔厚薄
皆在度內
無非助成之具也。
臣等職忝言地
不忍含默。
伏惟 殿下留省焉。
 取進止
八谷先生集卷之三
 祭文
  
顯陵親祭祭文
於皇 伯祖
濬哲齋莊
以爲質。
以爲章。
昭哉我 后。
德配乾剛
式著內助
不顯其光。
緬惟 丕承
越自元良
荒我大東
克熾而昌。
小心守文
維周成康
 恩覃海隅
 化被殊方
緝熙光明。
孝範百王
謂宜祈天。
奈何不長。
七廟觀德
庶永烝嘗
祧遷有制
中心則傷。
今詣 寢園
慕切羹墻
優然八戶
愴乎履霜
瞻依如在
怵惕彷徨
盎醴惟淸。
黍稷惟香。
顧子處悰。
曾孫之將。
無斁於人。
嗚呼不忘。
外曾祖留守愼公文(諱守謙
廢主妃兄。
反正遇害
墓在洪州。)
惟我愼氏。
出自居昌。
代有賢德
積慶長。
維章成。
冠岩廊。
姻連 王室
不顯其光。
生我祖。
克承將。
才堪大用
早綴鵷行
移孝爲忠
旣勤且方。
 王嘉乃績。
錫衣裳。
遂長地曹
豈因椒房
守直不撓
見忤淫荒
出尹古京。
公何傷。
廢昏翊 聖。
廷議方張
一言向背
分福殃。
公以義拒。
豈阿天亡
首陽
重在扶綱。
盍明其衷。
同底于戕。
非不知。
禍實難防
嗚呼哀哉
事非可詳。
一家二后
古戒甚彰。
門羅卿相
簪組輝煌
極盛而替。
天道之常。
不幸遇此。
非人不臧
緬惟禍初。
不克喪。
海南竄。
權厝洪陽
本擬奉遷。
寔多未遑
夫人之卒。
玆窆畿岡。
事竟大謬
天亦茫茫
先志莫遂。
後昆何忘。
幸叨旌節
來省湖疆追思往事難禁悲凉增封豎標處薦芬芳庶幾歆格。
鑑我忱章。
先祖高麗重大沔城府院君文(諱藝
墓在沔川。)
緬惟先德
玉潔蘭薰
蜚英麗代。
茂著忠勤
濬發洪緖
慶流後昆
賜邑海陬
宅兆斯卜。
世代變易
封標圮踣。
諸孫寔愴。
曾加修復
猶有不備
遑寧居。
適叨旌節
責實在予。
矧今太守
亦是外裔
爰用協謀
以圖永世
重新土石
蠲吉起役
敢告端由
處薦一酌
李冢宰後白文(字季眞
號靑蓮居士。)
嗚呼哀哉
天禍我東。
哲人又逝。
 國脈疇依
羣情何繫。
光嶽收精。
陰陽作沴
搔首沈吟
難禁危涕
公之懿行
炳炳在世
淸標特秀
粹學獨詣
分毫末。
眼透天際
蒼江夕起。
 丹陛朝戾。
維乙之
搏扶容裔
始焉低回
忽乎奮厲
發軔銀臺
直筆誰繼。
春坊侍書
本兵釐弊。
職思其居。
高蹈彌厲。
玉署論思
薇垣獻替
選入天官
藻鑑無翳。
賜暇湖堂
奎璧增麗
中書烏府
往來泄泄
遠迎 詔使
國體攸係。
公以副行。
無違滯。
留心公務
細大必諦。
俄陞獨坐
振肅靡逮。
歷亞諸曹
司寇是跇。
累帶館職
炳文藝。
出司鎖鑰
固我藩蔽
入都冢宰
相我聖睿
旋以疾辭。
主國計。
眷注方隆。
倚重非細
登延台極。
簡在上帝
云胡不淑
天運𨂂盭。
上軫 宸悲。
恩數逾例。
公於勢利
早自蟬蛻
沈潛黃卷
道與心契
守志不撓
之死以誓。
冥冥氛祲
矯矯孤唳
至誠所屆
金石爲脆。
連遭 國憂
齋素過制
非肉不飽。
疾祟由締。
鄕只舊田。
無私第。
可肅貪夫
澟然高揭
予以無似
幸同鑿枘
六連僚席。
廿見斂穧。
生福過。
明時一贅。
尙纓塵冠
未修芰製
重費噓枯
敢忘懷惠
頃因同事
會多連袂
省墓南服
離愁遽曳。
任重憂先。
載軀無憩。
行竢回駕
不日來稅。
承凶倐忽
一別千歲
奈何邦瘁
此時勢。
棟失須傾。
舟亡曷濟。
葬從遺意
川原迢遞
旅邸
音容永閉。
有涯易盡。
不朽
難瘞。
非慟而誰。
庶歆薄祭。
奇高峯祝詞(名大升
字名彦
己酉戊午
再爲同年。)
秀拔間氣
高明獨詣
徒積于躬。
未展於世。
壽又不延。
學者何恃。
昔日相迎。
談笑竟晷。
今來愴悢
人去餘地。
安得一起
細論時事
宿草尤慟。
危涕霑襟
聊將薄具
用伸中忱。
使文(名傅
字德宏
己酉生貪社元。)
惟靈。
資稟嚴毅
氣字凝峻
望之肅然
可擊鄙吝
早以文鳴
燁燁聲華
旣冠鶯榜。
亦占巍科
乘黃飛騰
天衢坦夷
謂是敡歷。
無所不宜
竟躓不前。
事亦難料。
具錦無停。
公所召。
知音蓋寡。
平路伊阻
鬱鬱壯心
棲遑遲暮
位纔牧守
未滿其才。
壽靳周甲
天乎何哉。
一孤未顯。
子姓莫繁。
報施杳茫
孰知其門。
追思曩日
幸同上舍
且拜且敬。
于風斯下。
倐忽州載。
相遇公山
含杯和詩
屢開懽顔
散歸 輦下
佳期不再
迄至沈綿
訪訊猶廢。
歿不臨斂。
私有所忌。
慚負平生
冞增悲淚
入門長號
哭我壯元。
情輸一酌
侑以斯文
祭沈讓叔文(名仁謙
女壻沈讓之父。
溫陽郡守
病卒于官。)
惟靈。
性度坦夷
氣宇洪深
早力于學。
久積于心。
發而爲文
曄乎其光。
戰藝試闈
其鋒莫當。
黃紙題名
跬步可指。
旣登上舍
不屑爲已。
卓彼見識
實維難及
仕由蔭進。
足以立。
超授參官
豈專 恩私
君所優爲
于何不宜
惟正
 先朝所簡。
嗣伯閻。
小心瑟僴。
兩部
號稱煩冗
爬梳罔遺。
疏滌無壅
旋司邦訟。
兩造俱服。
亦理京兆
鉤距可恧。
分符三郡
一畿二湖
素蘊載展。
黔首庸蘇。
傾耳來暮
拭目行春
奈何彼天。
不畀斯人
勿藥徒言
大決難防
嗚呼哀哉
是其可忘。
君於一家
孝友出天。
無所忝。
先人之傳。
身居戚里
心似寒儒
驕矜何有
謙和是趨。
樊侯惡盈。
陰氏知足
撝挹冥觀
優游遠辱
亦不忘世
且復憂時
慷慨有懷
說與相知
留意筆翰
寄興花石
圖書跌宕
琴酒閑適
不輕喜慍
秪深誠款
何其厚
何其短。
可悲者。
旅宦他鄕
沈綿遽革。
湯劑誰將。
子婦弟姪
邈焉伊阻
相見末由
遺恨靡紓。
叨許心知
越自年少
況在晩暮。
結姻好。
射星收氛。
流水賞音
長筵對酌
好詩迭吟。
除書忽降。
離恨已牽。
出祖南郊
詎留征鞭
倐以疾報。
未浹數旬。
訃音繼至
眞耶非眞。
歸輤戾止
疾驅而行。
忍由此路。
送哭迎。
吾儕凋喪
一至此極。
非慟而誰。
重我心惻。
玆詣靈筵
聊薦薄具
尙有不亡。
諒冀一顧
祭金參判重晦文(名繼輝)
惟公。
性賦英特
凝淸眞。
游學海而窮源
理窟而探牘。
專一十行眼力
博洽無遺
千頭萬緖心思
聰明畢達。
允矣經世之具。
展也華國之才。
天人漢庭
早占賢書之薦。
風日魯史
首參道山之登。
視草鑾坡
旋賜暇於湖閣。
給舍廷爭不避
天曹
銓選必精。
世道之稍張。
權姦之不悅。
忽具錦之交構
桑梓遐征
若將終身
初無怨尤之意。
貴知道。
寧有私小之心。
八年自奴於珮捐。
一夕衆喜於環賜。
 聖明甄拔
華要翺翔
外制內相之迭居。
亦巍資峻級之屢擢。
喉舌北斗
典禮南宮
長官獻替盡忠
三司緖言未沫
方面往來宣化
四道遺愛猶存。
意者非偶然。
嗟乎何止此。
位未進於金鉉
記已催於玉樓
方 侍講而未終。
疾作不救
藻鑑黃壤
埋玉樹玄扃
永言卅載淸貧
晏嬰之裘已敞(一作敝)。
不負兩朝恩遇。
孔明無餘。
友生之悲呼。
軫 宸心震悼
衰世之見忌。
往事興歎
奮身抗章
隨時改操
雪霜方知夫秀嶺
風雨不廢於鳴晨
丹心可質於鬼神
精爽奄回於光嶽
平生促席
詎釋群疑
是非蓋棺
益欽孤節。
從遊旣久。
師資遂深。
鹵莾無良
顚躓而不立。
幾造室而披對
更僕談論
當使節之東還
郡符南走
嘗入都而往候。
胡至門而徑歸。
畏人不前。
悔其曷追。
終天之慟。
期而莫遂。
海甸雪涕
几筵而增摧。
薄具而俛興。
英靈之欹顧。
罕生已逝。
國子之悲誰知。
獻可將終。
溫公之問莫及
李贊谷文(名珥
字叔獻。)
奎璧委精
崧嶽降神
絪縕鍾聚
篤生斯人
性賦英睿
凝淸純。
沈潛古訓
琢磨自新
超然獨詣
早悟道眞
無不析。
無不瑧。
崇學廣。
蔚爲名儒
餘事文章
亦極敷腴
潘江陸海
浩汗無邊
只取理勝。
不務雕鐫
有德之言。
出於自然
屢魁場屋
遂占龍頭
蜚英朝著。
起敬輩流
歷敡華省
遭遇 明時
林領袖
邦家蓍龜
樂行憂違
進難退速。
講道河汾
硏幾岳麓
束脩必誨。
摳衣自遠。
繫蒙有要。
諄諄警勸
安定門人
遇之可知
茫茫墜緖
自任無疑
越在夢卜
益勤弓旌
盍亦賁然
慰我 聖情。
玉音曰咨。
咨爾來思
畀爾國均
責爾經綸
凡在臣工
罔不矜式
同底于治。
立我民極
公拜稽首
敢不祗承
夙夜匪懈
恐不克勝
殫思竭力
憂國如家。
改紀更絃。
醫瘡去瑕
急於吐哺
欺負何論
信此搢紳
邪正未分。
含沙伺影。
同舟爲敵。
攻者迭起
禍且不測
不有 懸鏡
詎免投杼
權輿是承。
一心虛佇
 璽書頻招。
衮衣重來
方勞營救
孰懷嫌精。
大病纔經。
良藥難施。
人曰毒淫
鍼石其宜。
公猶梁肉
傷人無。
乘黃載路
按轡徐驅。
不速不遲。
馴致大猷
云胡不弔
遽作仙遊
大厦方構。
梁木先摧。
砥柱已折。
頹波莫回。
否運可言。
危勢誰持
不憖有誄。
速奪 興悲。
素膳久御。
 恩數尤全。
儀收點班。
講輟 臨筵。
秦舂不相
魯場空築。
向背靡定。
治亂寧卜。
嗚呼哀哉
也可忘。
識通敏。
酬酢無方
言論亹亹
和氣可掬
發而爲政
事如破竹
掌文柄。
遠迎 詔使
展禮賡詩
有餘地
典兵
務。
戎生北陬。
軍政塡委
剖決無留
誠心啓沃
著書投進。
修學規。
誘掖髦俊
孝友兼至
孤寡同居
俸入屢空
處之晏如
疾病少間
尙軫籌邊
費盡神思
遂致不痊。
忘身徇國
不愧先正
位止貳公
年靳知命
公何嗇。
彼蒼者天。
不亡者存。
請質遺編
煢煢嗣孤。
今世潛夫
倘藉友朋
奉嘗烝。
予以無似
從遊亦久。
天官忝郞。
幸叨僚右。
中年阻闊
心則如初
隆秩漸加。
賤跡愈疏。
唯切瞻慕
非希眷顧
也則亡。
予將疇依
含哀薦誠。
有淚霑衣
靈其不昧
歆我祈祈
頤庵文(駙馬礪城君宋寅
字明仲。)
惟公。
相臣之胄。
 王室之甥。
早厭綺紈
三冬之學益富。
終全寵祿
 四朝之眷不衰
英妙之資。
蓄謙恭之德。
文章典雅
百鍊精金
筆法端嚴
十襲寶玉
理已造於三昧
心則付於八還
不憚敲門
慟亟聞於易簀
雲山謾卜新兆。
永悶衣冠之藏。
江湖無復舊遊
空留水月之曲。
某夙托通家之好。
重煩納墓之銘。
義其可忘。
徒有冥冥之感。
德而不報
勝負負之慚。
設奠而興哀。
少敍訣於卽遠。
辛白麓文(名應時
字君望。)
維年月日
某官某
謹以淸酌時羞之奠。
敬祭于近故弘文館副提學白麓先生辛公之靈曰。
嗚呼莫高於山岳
而方之則卑。
莫深於江海
而比之則淺。
九鼎不足喩其
重。
神龍不足喩其變。
吾謂公而有是。
汙不阿其所好
始二五之儲精
降眞才於蒼昊
旣全畀而無虧
秀拔等夷
器局凝峻
復文章之淸俊
策名賢書
遂摧班於要津
顧歷敡其何有
緖言之彌新。
高步中躓。
貞姿莫渝。
力量宏遠
顚危可扶。
鋒車之促召。
 聖知周旋
一字之未補。
二豎交纏
喜纔極於少間
凶已承於不救
道窮已甚
天助之難又。
英氣山川
中心日月
云亡殄瘁
怳如在而摧咽。
自識面而靑眼
知心白髮
笑面背之有貳。
肺肝而無阻。
踽踽寡儔
區區以輕許。
三友而求益。
我嘗聞諸夫子
羲經斷金
利涉大水
將以媚于 一人
胡爲乎山之幽。
上有慈親下有孤。
親年已迫兮孤悲憂
君不返兮宿留
恐自貽夫怛忉。
巫陽以下招。
帝命以呼皐。
寢門之如昨。
增予涕之淫淋。
楚些侑觴
庶幾乎來歆
八溪君鄭公文(名宗榮
字仁吉。)
公元1589年
維萬曆十七年歲次己丑十月乙亥朔某日某甲
江原道觀察使某。
謹以淸酌時羞之奠。
敬祭于近故崇政大夫政府左贊八溪君鄭公之靈曰。
惟公。
喬嶽鍾靈
列星降精
應時挺生
嶷嶷幼年
頭角嶄然
表英賢。
藏修于室。
乃溫乃
非義不率
沈潛學問
寢食思奮
大播華聞。
利用賓王
爰近 耿光
爲圭爲璋。
越自道山
閑閑
歷敡淸班
耳目論思
喉舌是司。
裨益日埤。
怪鬼迭囂。
毅然立朝
終始不搖。
戚連姦權
不阿不蠲
所守愈堅
賦政于外。
棠化所霈。
元永賴。
陳力侍從
曷不柄用
爲時倚重
遂陟正卿
亦主銓衡
我 聖明
堂堂柱石
皎皎心迹
輝映史冊
年德俱隆。
進位貳公
望秩益崇
柰何訾毁
亦及洵美
世道之否。
夙夜盡瘁
疾病所伺。
方資藥餌
勇退田園
 宸眷彌敦。
朝野攸尊。
有琴有書。
有酒盈壺。
聊以自娛
居然乘化
違離館舍
而卽厚夜
 輟朝興悲。
官庀葬
 恩數不衰
予以無似
仁庇是倚。
濫許知已。
趨門。
昵奉話言
罄歡淸樽
拜別無幾
泠馭遽歸。
難禁沾衣
淹程哭墓。
處薦薄具
冀紆歆顧。
八谷先生集卷之三
 墓誌
  
有明朝鮮國光德大夫
綾原君具公遷墓誌。
(諱思顔
字仲愚
尙 中宗大王第三 女孝順公主。)
公元1559年
嗚呼
先世
高祖胡襄公以下
皆葬于楊州治南羣場里八谷山。
己未年間。
 靖陵遷厝之 敎下。
命術官。
遍審畿甸諸山之合於 陵寢者。
錄藏于觀象監。
曾祖綾川君府君居第一。
公甚憫之。
將改擇地
以奉遷累世之墓。
未就而沒。
故其葬也。
遺志
卜得乾川里而用之。
距群場未十里也。
至乙丑夏
 文定王后上賓
再卜 山陵
而以胡襄公所葬之地爲最吉。
朝議旣定
旋加撤遷。
卒以正穴有石棄之。
倂削去其在前所錄。
公元1566年
是。
諸遷者復還
而公墓獨遠於先塋
翌歲丙寅
乃爲移葬之擧。
 上聞之。
下旨官庀葬事。
一依初喪例。
異數也。
十月十六日癸酉
移窆于羣場亥坐已向之原。
公主墓之右也。
蓋公公主二十五年而沒。
五年而至是。
始得同塋云。
先妣貞敬夫人全州李氏中記
公元1506年
先妣貞敬夫人李氏
系出 璿源。
高祖諱補
孝寧大君
卽 太宗大王子。
曾祖諱㝓。
寶城君。
祖諱徫。
枰城君。
考諱澄源
崇憲大夫
新君
世以忠孝聞。
娶彦陽金氏泰仁縣夫人
燕山殺朱溪君深源。
義新以母弟坐。
配淳昌。
正德元年六月戊辰
夫人謫所
其年。
 中廟反正
卽被 召還。
夫人端嚴純慤
新特愛重之。
年十有七。
子我先君諱淳。
字子浩
姓具氏
事舅及繼姑
孝謹備至
人無間言
爲主婦。
致誠祀事。
終始不懈
先君卒。
諸孤尙多未成立者。
撫養辛勤
無失墜。
寡居二十餘年。
家道一如先君在時。
以子思顔貴。
 賜今封號
隆慶六年十二月己卯卒。
年六十七。
五男五女
男長。
思顔
光德大夫
綾原君。
尙 中宗大王第一二女孝順公主。
次思曾。
己酉進士
思孟
中戊午科。
累官緋紫
嘗守黃海道觀察使
思仲
次思閔。
業儒
女長適士人閔思曾。
次適司憲府監察朴致元。
次適京畿都事鄭䃫。
次適忠義衛朴安仁
適進安震
綾原嫡無後
側室
公元1573年
寔寂。
二人
進士無後
思孟生男宬宖窿。
女幼。
思仲生男𡩄女適幼學韓百謙
思閔生男窫,寭。
女幼。
閔君生女。
幼學韓彦恂。
監察生男逸賢
女長適生員韓顗。
次適宗室泰山守棣。
次適幼學鄭惠。
都事生男之恒,之升,之謙。
女幼。
安仁無後
震生男女
皆幼。
思曾,思仲
早逝
原復先歿。
女及婦壻之死
亦且連仍
晩年
鍾愛百謙妻而夭死
悲慟不輟
寖以成疾。
遂至不救
翌年三月甲申
祔葬楊州羣場里先君墓左。
同塋異域
思孟常在膝下
不克養是憂。
懇乞便郡
奉赴南原
瓜代將迫。
先數月還京。
違離未幾
遽至屬纊
是實由於不孝罪積。
慟抱終天
號慕隕絶
敢次姓系行範。
竊記壙中。
嗚呼慟哉。
有明朝鮮國敬顯公墓誌銘
公元1584年
萬曆十二年八月丙辰
敬顯公卒子正寢
三月庚午
祔葬于廣州治東牧官里靈川公之墓左。
公主
卽我中宗大王四女
 文定王后之出也。
生而有異質
聰慧端淑
 中廟及 文定
眷愛最深。
五歲
授孝經己小學等書。
八歲
封敬顯公主
歲辛丑
釐降于靈川公。
合巹之夕。
周旋違禮
公主年纔十二。
 中廟嘉之
賜以幣物
出閤
克執婦道
靈川公姓申。
諱檥
五代祖領議政叔舟以下
皆有大官
公性豪放
不拘小節
以此女奴讒間
累竄于外。
公主力不能救
憂悶成疾。
不解衣歲餘
者莫傷嘆
丙寅冬
嘗患喉腫。
 明廟
公元1530年
中使問之。
復以 御札敦勸藥餌
家人禮也。
靈川公還自謫所
四年而卒。
公主哀戚服喪
一以禮。
未久遂寢疾
 上命御醫治之。
不效
訃聞
 上震悼
輟朝三日
賻贈有加。
喪葬
官庀其事。
公主生于嘉靖庚寅八月庚午
享年五十五。
生一男。
曰士楨。
吏曹判書朴忠元之女。
生一一女
男曰楯。
娶掌令洪仁健之女。
男女皆幼。
女適某之子宖。
早寡無後
士楨以蔭仕。
官至長興主簿
坐事亦被竄黜
不獲主喪于次。
思孟姻好
馳書屬以銘。
銘曰。
於維公主無對
 中廟之女 康陵妹。
旣生而淑紆寵愛
歸于大族得厥配。
靈川之先累顯代。
有勳有業太史載。
有赫其家主于內。
不肅雝鏘玉珮
胡嗜於壞而多背。
君子不戒犬吠
東南竄海非一再
覯悶旣多積心痗。
 恩命言旋日欲晦。
纔會而失號莫逮。
龍轜駕禍不悔。
五十非壽孤罔貸。
懿德之報一何悖。
銘以示後吁其嘅。
八谷先生集卷之三
 序
  
巫山契會圖序
公元1597年
丁酉秋
陪 王子西行
至成川府留駐
三年于此矣。
一日
在此諸官。
行望 闕禮于公館
仍會坐于樓上
稱酒開懷
相與語曰。
吾輩各奉 朝命
留此日久。
情義繾綣
非泛同朝者之比。
盍亦謀諸繪事
以圖不忘乎。
皆應曰。
諾。
招工纂資。
閱月訖功
夫契之有軸。
其來尙矣。
蘭亭諸公流觴賦詩
旣有右軍之記。
以敍其事。
當時名畫
復圖其迹。
之後人。
千載不朽盛事
吾輩遭亂離。
窮峽
描寫作軸。
聊以識其同病
何敢望古人高致
雖然
今玆之軸。
非但圖畫景物
序列衣冠
一時遊從之跡而已
除官御姓名字籍外
至於齒號居住
祖先三代
妻子孫。
亦在備錄
視他契軸。
尤加詳焉。
則自吾輩始創爲之。
蓋欲目擊心思
其系派之源委
志趣歸宿
老少遠近
無不周知
聚散無常
各在千里之外。
了了有若相對一堂
戀嫪之心。
油然而生。
則軸之爲助。
淺淺哉。
抑吾嘗觀世之人。
方其艱難聚處也。
莫不懽欣愛悅
若不可捨。
迨夫旣散之後
遽爾相忘
甚至因一細故
反目相視者。
亦或有之。
今我在圖之人。
親信無間
安有此慮。
然亦不可不知而戒之。
僉曰。
唯唯
旣退。
略敍其梗槪
復爲近體詩一首以係之。
 多難經年一隅
可堪爲客飽艱虞
未將豺遘吟成賦。
聊倩龍眠寫作圖。
豈取殊方謀暫醉。
只要他日憶相濡。
江山勝致君休道。
此意從來不在娛。
八谷先生集卷之三
 箋
  
中殿疾瘳 大殿陳賀
節宣暫愆於 中壺
方軫無妄之憂
默佑實自於上穹
俄占勿藥之喜。
慶關 宗社
懽騰邇遐
恭惟 主上殿
下禮重刑家。
仁深悶下。
好述有詠。
至德用配於乾剛
穆卜乃瘳。
微痾何損於 坤厚
玆當陰隲之沓應。
益祈永命增長
伏念
臣猥以庸資。
叨逢休運
雞林滯迹。
班雖阻於鳧趨
 鳳闕馳情
忱倍罄於燕賀
大殿誕日賀箋
鳳紀編年
旣屆虹流之節。
龍墀集慶
重膺日升之休。
氣象聿新。
區宇胥悅
恭惟 主上殿下
聖由胎敎
道自生知
劬勞而莫追。
誠孝曷已。
憂勤不輟
至治斯瑧。
玆當 誕彌之辰。
益迓純佑之命。
伏念
臣猥將樗散
叨守棠陰
擧目叢霄
縱阻鳧趨之列。
注心 宸極
竊申燕賀之忱。
逆賊鄭汝立伏誅陳賀
搢紳構逆
禍已迫於稱戈
王法誅將。
刑不淹於伏鑕
朝野交慶。
 宗社再安。
恭惟 主上殿下至于休。
丕承哉烈。
小心不弛。
寅畏恒軫。
歷年憂勤
仁政必先撫循
永絶窮閻愁歎
焉有一夫之弗獲。
庶奠四方無虞
何圖反賊之魁。
遽出侍從之列。
上以震驚 君父
寢食靡遑
下則騷動邦家
居行俱困。
孰謂 堯舜之聖。
反遭莾卓之姦。
豎子包藏禍心
識者皆知反象。
詭飾言貌
用作發身階梯
假托詩書
益張欺世之囊槖
頃緣謬薦於朝著。
遂致竊據於 經帷
昵承密勿之 徽音
旋露兇邪本態
幽陰洞燭
自知難容。
怨忿
潛滋。
仍圖不軌
聚黨則結妖僧於金界
惑衆假僞讖於玉函
指陳誑誘之端。
不可枚數
部分謀爲之慘。
難忍言。
興師閱兵
非但號令之陰試。
逮進甥而乘筆。
抑亦 擧措之必聞。
逾甚射天
豈止於吠主。
機將發而已覺。
寧貸鼎游之魂。
軍未至而先逃。
復作網漏之計。
卒自屠於窟穴
快同肆於市朝
 睿斷無疑
蓋 祖宗默佑
國脈何恃。
定 宵肝之深思
凡有血氣之倫。
疇非抃舞之日。
金甌之無缺。
宜玉燭之加調。
伏念臣迹滯東藩
心馳 北闕
辰猷密贊
縱夫效致討之功。
逆節盪平
尙竊殫申賀之悃。
(全州人前修撰鄭汝立。
與妖僧戒衍及安岳人邊涘,朴文長,朴延齡,金世謙謀逆
爲載寧郡守朴忠侃所覺。
安岳郡李軸,信川郡守韓應寅
協謀伺察
得其祭北斗丈。
卽報本道監司韓準
馳驛密 啓。
分遣金吾郞,宣傳官等全州等地
逮捕汝立。
汝立知幾
逃匿鎭安地竹島
後因縣監閔仁伯發軍圍捕
汝立窮蹙自刎死。
舁致京師
典刑梟首
逆黨幾盡捕誅
陳賀大赦
其 敎書曰。
春秋無將之義。
王法至嚴
漢家不道之誅。
罪人斯得。
玆當鯨鯢之戮。
合霈雷雨之施。
予以寡昧之資。
叨守艱大之業。
常臨廿載之淵谷
庶囿萬姓陶甄
豈意逆賊之魁。
乃出搢紳之列。
賊臣鄭汝立。
惡甚梟獍
毒逾虺蛇
囊槖詩書
有同王莾之欺世。
譸張符讖
敢畜山童陰謀
罔念卯育之恩。
欲逞嘯聚之計。
乃與邊溪,朴文長,朴延齡,金世謙李光秀,李箕,朴應逢,方義信,黃彦倫等
相隨昏夜
已涉歲年
沙門而騁妖。
玉函惑衆
布兇隸於都下
武庫之可焚。
術士山中
睨擅基而欲據。
矯旨而剪方伯閫帥
分部而擣畿郊取江倉。
姦計益深。
禍機垂發
擬殺本兵之長。
志欲何爲
將揮犯闕之戈。
事且叵測
從臣而居群盜之首。
冠裳而懷猰狗之心。
亂賊何代無。
未有甚於此者
凡民罔不憝。
皆可得而誅之。
縱失悖曄之伏辜
已快逆敦之跽斬。
肆將汝立等
凌遲處死
籍沒家産
子女緣坐之人。
竝論如律
餘孼在鞫者。
亦當隨服處決
今月二十七日昧爽以前
謀反大逆
謀叛子孫
謀殺歐罵祖父母父母
妻妾謀殺夫。
奴婢謀殺主。
蠱毒魘魅
謀故
殺人
關係國家綱常
賊汚强竊盜外。
雜犯死罪以下
徒流,付處,安置充軍
已至配所
未至配所
發覺發覺
決正未決正。
咸宥除之。
敢以宥旨前事
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
在官者各加一資
資窮者代加。
於戲
天網不漏。
旣正罔赦之刑。
輿情共欣。
式擧惟新之典。
故玆敎示
想宜知悉
十一月初三日
下求言 傳旨日。
予以寡昧
叨守丕基
廿二年于玆。
慄慄危懼
若隕淵谷
夙夜不敢遑寧
庶不負 宗社重寄
不幸今者。
逆賊鄭汝立。
經幄舊臣
梟獍禍心
談詩書而欺世盜名
讖緯眩人惑衆
罔念卯育之恩。
敢逞嘯聚之計。
乃與邊溪,朴文長,朴延齡,金世謙李光秀,李箕,朴應逢,方義信,黃彦倫等
關防可越。
京城可犯。
武庫
取江倉。
無所不至
噫。
前古反逆之變。
亦有甚於此者歟。
究厥所由
實在予。
寡德有虧
若何修之
国政有失。
若何改之
公私義理
何能辨之。
是非曲直
何能明之。
紀綱板蕩者。
若何振起
百司怠慢者。
若何警惕
下情若何以盡達。
風俗若何歸厚
請託何以遏絶
獄訟何以辦矣。
銓選不公
何以矯之。
士習不美
何以正之。
幽枉未雪而冤抑積歟。
貪風未革而廉恥喪歟。
賢愚雜進。
名器紊歟。
用捨顚倒
而公道廢歟。
發號施令之際。
病民者歟。
雖切圖治之願。
未領致治之要。
玆擴虛己之量。
乃下責躬之敎。
凡我大小臣僚
下至草野韋布
其各敷心腹腎腸
極言不諱
交修不建。
予一人
庶無獲戾上下
於戱
失德所以致寇。
玆故引咎修省
布誥將欲來諫。
敢不傾懷採納
惟爾政府
體子至懷。
播告中外
庶幾匡直之言。
保若墜之緖云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