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x 页
松江别集卷之四
附录
赐祭文( 宣庙癸巳。文见年谱。)
[本文缺]
附录
赐祭文( 宣庙癸巳。文见年谱。)
[本文缺]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2H 页
赐祭文( 肃庙甲戌。复官爵后。)
维邪与正。若阴阳然。迭消而长。理无并全。嗟卿一身。关世污隆。其屈其伸。可究始终。卿之登朝。际 宣祖圣。首持激扬。以棐初政。伊谁(缺 )。欲售荧惑。卿辨于庭。已侧其目。甘陵其分。邪正遂判。以卿素刚。为彼所惮。大贤得舆。群小斯嚼。卿赞 圣断。三奸距脱。孤忠谁许。众咻益怒。谗褒殿鹗。旋成市虎。嘻噫逆节。出自淫朋。 九庙衋惊。孰为股肱。 主危是急。敢淹于遁。乃即大拜。乃任淑问。岂不审克。彼自怨毒。匪夫之失。而怨之宿。谓卿杀之。卿则实救。非卿不谳。亦云卿搆。曾谓明允。而事罗织。曾谓哀矜。而肆憯虐。萋斐既成。 黈𪏪终欺。以参杀人。慈母亦疑。生既罹摈。殁犹抱枉。已递鞶带。几祸泉壤。滔天之诟。卅载而极。力抵卿者。卒为元恶。岂惟卿冤。明时则昏。 仁祖攻纪。淑慝大分。元老同辞。厚诬悉白。 两圣继治。遵而不易。越予嗣服。谬进匪人。躗言之起。已见断断。孽臣再逞。窃
维邪与正。若阴阳然。迭消而长。理无并全。嗟卿一身。关世污隆。其屈其伸。可究始终。卿之登朝。际 宣祖圣。首持激扬。以棐初政。伊谁(缺 )。欲售荧惑。卿辨于庭。已侧其目。甘陵其分。邪正遂判。以卿素刚。为彼所惮。大贤得舆。群小斯嚼。卿赞 圣断。三奸距脱。孤忠谁许。众咻益怒。谗褒殿鹗。旋成市虎。嘻噫逆节。出自淫朋。 九庙衋惊。孰为股肱。 主危是急。敢淹于遁。乃即大拜。乃任淑问。岂不审克。彼自怨毒。匪夫之失。而怨之宿。谓卿杀之。卿则实救。非卿不谳。亦云卿搆。曾谓明允。而事罗织。曾谓哀矜。而肆憯虐。萋斐既成。 黈𪏪终欺。以参杀人。慈母亦疑。生既罹摈。殁犹抱枉。已递鞶带。几祸泉壤。滔天之诟。卅载而极。力抵卿者。卒为元恶。岂惟卿冤。明时则昏。 仁祖攻纪。淑慝大分。元老同辞。厚诬悉白。 两圣继治。遵而不易。越予嗣服。谬进匪人。躗言之起。已见断断。孽臣再逞。窃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2L 页
柄行臆。戕忠椓良。繇近逮昔。或投其匦。或谩以面。鬼蜮之态。肝肺可见。盖立暨坚。其逆同符。遂谓庚狱。卿可权舆。庚狱既反。犹不为慊。 先朝断案。簧鼓并及。衋矣九地。复加谴责。甘心于卿。亶为乱域。神人胥愤。妇孺亦伤。今予深觉。大有更张。念卿平生。不顾祸福。矧尔既骨。何伤何辱。有此旌别。有国恒规。爰契予衷。不待询咨。恩纶特降。相麻还畀。于以慰卿。亦新予理。计卿终始。今馀百年。其间屈伸。凡至几焉。当卿之屈。奸壬充庭。逮卿之伸。治化斯清。其世若此。其人可知。繄卿大节。于古亦稀。清明直方。辅以问学。操如松筠。质惟冰玉。 圣朝所奖。大贤所推。肆在憸人。臭味迥岐。虽诬何伤。秪见其正。安得如卿。作予之相。日会辇路。过卿旧茔。郑公之乡。尚留嘉名。咨嗟兴念。若或遭际。顾今悯典。遍延揭厉。况卿忠贤。尤为崇表。酹玆浻酌。抒诚以告。从今大来。庶几世世。卿无复屈。国以永泰。
赐祭文( 肃庙丙戌。书院 赐额时。○知制 教赵泰东制进)
予尝求士。惟忠惟清。楚有左徒。宋得元城。峻节高风。师表百世。顾我本朝。卿可为俪。天挺英特。烱然冰玉。嫉恶刚肠。如铁如石。讲究儒门。寒泉一脉。生平慕悦。
赐祭文( 肃庙丙戌。书院 赐额时。○知制 教赵泰东制进)
予尝求士。惟忠惟清。楚有左徒。宋得元城。峻节高风。师表百世。顾我本朝。卿可为俪。天挺英特。烱然冰玉。嫉恶刚肠。如铁如石。讲究儒门。寒泉一脉。生平慕悦。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3H 页
紫阳是学。早扬明廷。际遇 宣庙。弼违陈谟。风仪矫矫。时则有贤。文简文成。道同心契。赞扬治平。君子得舆。宵人侧目。卿惟最刚。首丛众镝。殿鹗才褒。市虎旋变。遇坎则止。卷怀湖甸。逆节俄起。朝野咸震。畀卿台铉。委卿淑问。岂不平反。彼自怨毒。南箕贝锦。终肆荧惑。生既罗摈。没犹抱冤。 仁庙改玉。淑慝大分。元老齐讼。厚诬昭雪。粤予嗣服。讆言复捏。衋矣九地。再加谴斥。始焉不谅。终乃大觉。恩纶特降。相麻追宣。思慰泉涂。遂赐荣禋。念卿屈伸。实关时运。当卿之屈。朝论乃紊。逮卿之伸。治化维新。繇玆以观。益见其人。其人伊何。忠孝清直。松筠之操。渊源之学。先正所推。后学攸尊。声徽不泯。矜式斯存。眷彼祈阳。寔惟菟裘。水石清绝。风概允符。追攀遗躅。宜建祠屋。多士叶谋。氓隶趋役。瞻依有所。享礼罔缺。顽廉懦立。激励在玆。操方履正。观感由斯。爰锡新额。庸载祀典。不昧英灵。庶歆宠典。
赐祭文( 正庙癸丑夏。因七代孙寅焕。袭封勋爵。○知制 教奇学敬制进)
吾东盛际。 明 宣是颂。济济在廷。匹于奎宋。程朱复作。韩范登用。卿于其间。实维伯仲。樵儿汲妇。咸诵君实。嫉恶刚肠。忧国斗血。用是积忤。訾訾众古。流离
赐祭文( 正庙癸丑夏。因七代孙寅焕。袭封勋爵。○知制 教奇学敬制进)
吾东盛际。 明 宣是颂。济济在廷。匹于奎宋。程朱复作。韩范登用。卿于其间。实维伯仲。樵儿汲妇。咸诵君实。嫉恶刚肠。忧国斗血。用是积忤。訾訾众古。流离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3L 页
百谪。虽或少屈。炳然其心。 圣祖攸烛。阳道终伸。群诬洞劈。百世公案。青青者行。予维旷感。钦慕深隆。际尔云孙。八耋绍封。典型如见。想像遗风。鸣阳山高。松江水长。伻官致祭。庶歆我觞。
赐祭文( 今上癸未。因十一代孙文源。袭封勋爵。)
卿惟间气。英豪风流。学颜志范。德业进修。遭际 明 宣。泽利将施。嫉恶刚肠。众猜群忌。三奸抵隙。阴阳大判。扶正抑邪。一刀两段。流离百谪。岂乏明时。忧国寸心。 圣祖烛知。身屈道伸。公议百世。勋铭鼎旂。名传妇隶。思昔癸未。谗人首始。 衮褒煌煌。昭晢表里。值此岁回。旷感弥新。矧今国步。若涉无津。贤惟邦宝。功烈未沫。九原如作。 宗祊有赖。际尔云孙。八耋绍爵。典型斯在。千秋如昨。伻官致侑。庶歆我酌。
祭文[成浑]
兄亡踰岁。我始来哭。哭以尽哀。哀不可尽。嗟嗟乱世。久生为戚。生以为戚。死亦何悲。蝉蜕污浊。知兄得计。癃羸澌骨。百忧攒心。曾几何时。不随兄后。九原有知。庶几复见。
祭文[安敏学]
维灵云松其趣。雪竹其刚。晞发扶桑。濯足沧浪。纫兰
赐祭文( 今上癸未。因十一代孙文源。袭封勋爵。)
卿惟间气。英豪风流。学颜志范。德业进修。遭际 明 宣。泽利将施。嫉恶刚肠。众猜群忌。三奸抵隙。阴阳大判。扶正抑邪。一刀两段。流离百谪。岂乏明时。忧国寸心。 圣祖烛知。身屈道伸。公议百世。勋铭鼎旂。名传妇隶。思昔癸未。谗人首始。 衮褒煌煌。昭晢表里。值此岁回。旷感弥新。矧今国步。若涉无津。贤惟邦宝。功烈未沫。九原如作。 宗祊有赖。际尔云孙。八耋绍爵。典型斯在。千秋如昨。伻官致侑。庶歆我酌。
祭文[成浑]
兄亡踰岁。我始来哭。哭以尽哀。哀不可尽。嗟嗟乱世。久生为戚。生以为戚。死亦何悲。蝉蜕污浊。知兄得计。癃羸澌骨。百忧攒心。曾几何时。不随兄后。九原有知。庶几复见。
祭文[安敏学]
维灵云松其趣。雪竹其刚。晞发扶桑。濯足沧浪。纫兰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4H 页
为纕。制荷为裳。香洁其修。杂佩其长。孝悌子谅。正直刚方。扬于 王庭。金马玉堂。论思启沃。黼黻 王猷。謇謇谔谔。霜气横秋。夷险一视。浮沈是羞。性偏姜桂。老而愈辛。孤忠介介。殉国忘身。天不祚宋。世道其沦。众醉昏昏。独醒谁怜。群吠四起。挺刃皆仇。兰忽为艾。昔日之俦。临岐观望。得意嘲啾。世味辛酸。吾道其谬。身游青琐。梦绕丹邱。载脂南辖。时焉远游。逍遥林壑。优哉游哉。无适非君。江湖亦忧。国运中否。逆孽萌生。黄扉之登。望属群情。钦恤是启。讯狱衡平。牛喘未调。萋斐遽婴。浮云忽蔽。白日无光。北风其凉。雨雪其滂。西塞接天。鸟道茫茫。征马萧萧。仆夫遑遑。寸心耿耿。吊屈何伤。 幸蜀祸惨。 赐环恩霈。 行宫之谒。龙湾塞外。痛哭一拜。山河带愁。边地早寒。霜雪其稠。 天颜减旧。日月其流。 王师一怒。三京是复。 皇恩欲答。天高地阔。欲伸微悃。公膺其责。 君命何宿。拂衣即发。扈从辕门。相随旅泊。远送西郊。一尊斜日。万里燕云。一剑行色。庶竭愚衷。排云叫阖。旌节未旋。谗夫媒孽。荃不觉悟。待罪湘潭。竟死莫白。朋友之惭。余时逃乱。潜伏垄侧。奴还日边。获睹手札。考阅其出。还都翌日。岂意哭讣。曾未一月。卧病田庐。末由趋哭。望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4L 页
哭江云。肝胆欲裂。凡今之交。欢势厚薄。卅载交情。莹若冰雪。晚岁相看。老而弥笃。丘壑之盟。炳炳如昨。新阡数尺。宿草已绿。虽欲不哭。其何能抑。鸡酒一酌。荐此诚赤。尚飨。
祭文[宋时烈]
维崇祯乙巳三月丁亥朔九日乙未。恩津后学宋时烈窃闻松江相公之孙瀁以相公宅兆不利。惧于体魄靡宁。迁自高阳。将以今月十一日。永窆于镇川宽洞之新阡。窃以事契之重。宗慕之深。不敢有踪迹之拘。敢赍渍绵之奠。告于柩前曰。 宣祖大圣。则哲如尧。草木知名。公以见 褒。栗翁大贤。范马之知。忠清孝友。谓公有之。方将协辅。致世之治。彼谗谁敌。亦太敲撼。公去六纪。诋诃玆甚。在公何戚。公议不亡。一卧终古。万事都忘。今玆孝孙。罔保彼安。爰启旧隧。果罹于艰。胡公正直。天不监临。生则人齮。没而冰齧。地藏新兆。以俟其直。从玆永宁。保佑嗣续。惟我后生。粤自矿角。诸父是听。则诵君实。及登溪门。讲服尤熟。谓曰松江。疵者是慝。后考遗状。谱次德烈。复述幽铭。一用师说。事伟词拙。实深悚怍。呜呼。公柩溯江。瞻望 穆陵。英灵喜蹈。 玉音莫承。湘波再咽。馀恨难胜。呜
祭文[宋时烈]
维崇祯乙巳三月丁亥朔九日乙未。恩津后学宋时烈窃闻松江相公之孙瀁以相公宅兆不利。惧于体魄靡宁。迁自高阳。将以今月十一日。永窆于镇川宽洞之新阡。窃以事契之重。宗慕之深。不敢有踪迹之拘。敢赍渍绵之奠。告于柩前曰。 宣祖大圣。则哲如尧。草木知名。公以见 褒。栗翁大贤。范马之知。忠清孝友。谓公有之。方将协辅。致世之治。彼谗谁敌。亦太敲撼。公去六纪。诋诃玆甚。在公何戚。公议不亡。一卧终古。万事都忘。今玆孝孙。罔保彼安。爰启旧隧。果罹于艰。胡公正直。天不监临。生则人齮。没而冰齧。地藏新兆。以俟其直。从玆永宁。保佑嗣续。惟我后生。粤自矿角。诸父是听。则诵君实。及登溪门。讲服尤熟。谓曰松江。疵者是慝。后考遗状。谱次德烈。复述幽铭。一用师说。事伟词拙。实深悚怍。呜呼。公柩溯江。瞻望 穆陵。英灵喜蹈。 玉音莫承。湘波再咽。馀恨难胜。呜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5H 页
呼。自公乘化。世几变嬗。十数年来。事益难言。宇宙残生。江湖白发。长歌痛哭。即公先获。一杯来侑。公庶鉴格。呜呼哀哉。尚飨。
祭文[宋浚吉]
维 崇祯乙巳三月丁亥朔十日丙申。恩津宋浚吉伏闻松江相公之柩。自西而迁。将窆于镇川智藏山。拟欲力疾匍匐。而临发病郤。敬使金规等替奠一酌于柩前。文以告之曰。呜呼哀哉。忠清孝友。孰改沙评。永怀高风。水白山青。惟我先人。实钦仰止。袭闻继事。敢忘斯义。公柩南迁。义当奔赴。疾病为祟。我生良苦。穹壤不弊。日月长明。万岁千秋。公其永宁。呜呼哀哉。尚飨。
祭文[尤翁代作○赵完培]
维 崇祯乙巳三月丁亥朔十三日己亥。故重峰赵文烈公遗孤前参奉完培。仄闻先友松江相公之柩迁自高阳。窆于镇川之境。而老病将死。未得躬诣奠侑。谨以其事。泣告于先父祠堂。而遣此贱息阿鑮代酹于新墓之前。呜呼。小子生年。先父捐身。及稍有知。乃闻于人。先父执友。莫如公亲。收司虽酷。卒莫与厌。事无相安。路有同险。金兰既契。始终水淡。壬辰酹词。
祭文[宋浚吉]
维 崇祯乙巳三月丁亥朔十日丙申。恩津宋浚吉伏闻松江相公之柩。自西而迁。将窆于镇川智藏山。拟欲力疾匍匐。而临发病郤。敬使金规等替奠一酌于柩前。文以告之曰。呜呼哀哉。忠清孝友。孰改沙评。永怀高风。水白山青。惟我先人。实钦仰止。袭闻继事。敢忘斯义。公柩南迁。义当奔赴。疾病为祟。我生良苦。穹壤不弊。日月长明。万岁千秋。公其永宁。呜呼哀哉。尚飨。
祭文[尤翁代作○赵完培]
维 崇祯乙巳三月丁亥朔十三日己亥。故重峰赵文烈公遗孤前参奉完培。仄闻先友松江相公之柩迁自高阳。窆于镇川之境。而老病将死。未得躬诣奠侑。谨以其事。泣告于先父祠堂。而遣此贱息阿鑮代酹于新墓之前。呜呼。小子生年。先父捐身。及稍有知。乃闻于人。先父执友。莫如公亲。收司虽酷。卒莫与厌。事无相安。路有同险。金兰既契。始终水淡。壬辰酹词。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5L 页
孔颜谊原。寔父之实。每泣斯文。习静宋公。表揭神道。一片贞珉。两心相照。小子之微。至死悲慕。今负躬奠。惶愧罔措。庶原僭猥。监此情素。尚飨。
祭墓文[闵维重]
恭惟先生。盖世英豪。拔萃才质。平生志节。抱冰含蘖。鹄立朝端。昌言正色。廉顽激懦。百僚承式。好贤友仁。其德不孤。盐梅良弼。领袖名儒。君臣千载。吁咈一席。将大厥施。以济 王国。直道而行。可畏孔壬。群飞刺天。众口铄金。处困愈亨。不容何病。板荡之际。方识忠佞。 恩纶召入。超自荒服。精忱不衰。更进规益。飞不尽翰。大志终屈。百载之下。公义不灭。后人之思。愈久弥笃。阡开高阳。卜新镇邑。郁郁佳城。冠履攸宅。我来瞻拜。感慨如昨。永怀芬芳。曷写衷愊。菲具薄醪。敬此奠沃。精灵不昧。愿赐俯格。
告墓文[尹凤九]
崇祯甲申后百十七年庚辰五月七日庚戌。后学坡平尹凤九适有丹邱之行。路过镇川之宽洞。祗拜于故相国文清公松江郑先生之墓。操数行文盥手一读而告之曰。呜呼小子。平生慕钦。最在先生。清修峻节。嫉恶刚肠。百世之下。可警懦顽。弘凶泼奸。晢之未
祭墓文[闵维重]
恭惟先生。盖世英豪。拔萃才质。平生志节。抱冰含蘖。鹄立朝端。昌言正色。廉顽激懦。百僚承式。好贤友仁。其德不孤。盐梅良弼。领袖名儒。君臣千载。吁咈一席。将大厥施。以济 王国。直道而行。可畏孔壬。群飞刺天。众口铄金。处困愈亨。不容何病。板荡之际。方识忠佞。 恩纶召入。超自荒服。精忱不衰。更进规益。飞不尽翰。大志终屈。百载之下。公义不灭。后人之思。愈久弥笃。阡开高阳。卜新镇邑。郁郁佳城。冠履攸宅。我来瞻拜。感慨如昨。永怀芬芳。曷写衷愊。菲具薄醪。敬此奠沃。精灵不昧。愿赐俯格。
告墓文[尹凤九]
崇祯甲申后百十七年庚辰五月七日庚戌。后学坡平尹凤九适有丹邱之行。路过镇川之宽洞。祗拜于故相国文清公松江郑先生之墓。操数行文盥手一读而告之曰。呜呼小子。平生慕钦。最在先生。清修峻节。嫉恶刚肠。百世之下。可警懦顽。弘凶泼奸。晢之未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6H 页
显。栗翁大贤。犹服先见。殿虎班鹗。是蒙主知。九原如作。舍更谁归。吁嗟衰季。时论骪骳。邪正一涂。无非无是。忠逆贸乱。义分坠地。世道之虑。不待有识。精爽不昧。岂不闵衋。昔犹忧忱。况在今夕。先生在天。 穆陵左右。经国陈谟。旧日如否。本朝忱诚。死生何隔。眷顾斯世。庶补万一。忧深虑切。寔出肝膈。冀告英灵。抑或妄想。抚古伤今。我心惝恍。呜呼先生。倘可俯谅。
书院开基祭文[吴祺锡]
惟我先生。先正令德。清白警世。忠孝作式。遗风百代。顽廉懦立。久阙妥灵。公议攸郁。士林赍咨。询谋所一。爰契爰筮。吉地斯卜。灵泉之西。新阳之北。维村咫尺。松江对越。考槃之所。不远伊密。乐土乐土。爰得其直。岂有取舍。玆实选度。是启是基。辰良日吉。惟神是顾。以佑以弼。实实枚枚。成之不日。令闻弥彰。厥愠永绝。钦祀世世。靡阙靡缺。多士辈出。弦诵洋溢。世道污隆。此焉可卜。神之听之。永奠祠屋。
奉安时祭文[闵镇厚]
山河钟异。哲人挺生。刚方正大。孝友忠清。玉佩琼琚。早飏厥声。正色奋言。力折祸萌。群邪侧目。公议乃张。世道隆污。系公行藏。大贤遘蔑。 上问于庭。众皆瞻
书院开基祭文[吴祺锡]
惟我先生。先正令德。清白警世。忠孝作式。遗风百代。顽廉懦立。久阙妥灵。公议攸郁。士林赍咨。询谋所一。爰契爰筮。吉地斯卜。灵泉之西。新阳之北。维村咫尺。松江对越。考槃之所。不远伊密。乐土乐土。爰得其直。岂有取舍。玆实选度。是启是基。辰良日吉。惟神是顾。以佑以弼。实实枚枚。成之不日。令闻弥彰。厥愠永绝。钦祀世世。靡阙靡缺。多士辈出。弦诵洋溢。世道污隆。此焉可卜。神之听之。永奠祠屋。
奉安时祭文[闵镇厚]
山河钟异。哲人挺生。刚方正大。孝友忠清。玉佩琼琚。早飏厥声。正色奋言。力折祸萌。群邪侧目。公议乃张。世道隆污。系公行藏。大贤遘蔑。 上问于庭。众皆瞻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6L 页
顾。公独刚肠。鹓班一鹗。 衮褒煌煌。明夷入腹。善类苍黄。有榜朝堂。揭公之名。逆节忽起。京师震惊。擢公台司。天讨是行。公主平反。反谓中伤。朋谗益兴。百计营营。拘公栫围。于彼边城。魑魅方御。乱离遽丁。乃 命环召。实循民情。特■之操。不改风霜。视师于南。箧书已盈。时艰迹危。身瘁病婴。荒野逊耄。大厦摧梁。变怪百出。是非终明。盖公为学。爰自妙龄。存斋湛翁。是范是型。石潭坡山。如弟如兄。磨砻浸灌。以道自程。至老不倦。处困愈亨。棘里白书。曾氏十章。若紫阳言。用功尤精。迹公平生。有本乃彰。凡我士林。仰若魁衡。昔公休官。久游玆乡。杖屦所临。草木犹馨。洎来观风。布惠甘棠。仁声入人。没世可忘。肆建庙宇。追妥英灵。似若有待。工既告成。襟绅济济。日吉辰良。笾豆孔嘉。旨酒洁牲。庶几歆顾。于焉永宁。
春秋享祀祝文[权尚夏]
刚方之操。笃实之学。清风凛然。士林矜式。
挽词[尹斗寿]
楚骚吟罢日无光。回首江都隔渺茫。名位岂摇真所植。清贫长保士之常。日边踪迹嗟难久。泽畔心情最可伤。蔽日浮云何日扫。九原遗恨竟天长。
挽词[尹根寿]
片玉名高五色云。清标苦节谢尘棼。人间险路经行遍。天上中台辅理勤。晚际时危期尽瘁。不堪生别永相分。交游意气弦长绝。西望灵輀泪自纷。
挽词[宋翼弼]
东山春晚留民望。楚泽秋深怨独行。杨子返金神鬼识。莱公升殿缙绅惊。凌霜高节青松立。忧国孤忠白日明。三黜高名传万古。百年荣宠一毫轻。
春秋享祀祝文[权尚夏]
刚方之操。笃实之学。清风凛然。士林矜式。
挽词[尹斗寿]
楚骚吟罢日无光。回首江都隔渺茫。名位岂摇真所植。清贫长保士之常。日边踪迹嗟难久。泽畔心情最可伤。蔽日浮云何日扫。九原遗恨竟天长。
挽词[尹根寿]
片玉名高五色云。清标苦节谢尘棼。人间险路经行遍。天上中台辅理勤。晚际时危期尽瘁。不堪生别永相分。交游意气弦长绝。西望灵輀泪自纷。
挽词[宋翼弼]
东山春晚留民望。楚泽秋深怨独行。杨子返金神鬼识。莱公升殿缙绅惊。凌霜高节青松立。忧国孤忠白日明。三黜高名传万古。百年荣宠一毫轻。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7H 页
挽词[宋翰弼]
身压千官事更孤。危朝踪迹志唐虞。丹心十载牵裾宰。白首三湘赋鵩儒。征袖未乾存楚泪。客亭空作过河呼。惟馀灭贼忠魂在。来入中兴将相图。
挽词[宋时烈]
是非自有当。宅兆今始臧。天上三光照。人间万事荒。凄凉辰巳岁。惊怪虎惺章。何以称明德。寒流荐一觞。
挽词[尹宣举]
一鹗秋天 圣教明。华褒只字炳丹青。信忠疑谤皆由命。白黑阴阳奈异情。马吕齐名二丞相。朱张同道两先生。文章有待铭辞作。缅礼还惊巳岁丁。公议百年惟直笔。湖山千里即幽扃。争瞻大鸟临新墓。不必
身压千官事更孤。危朝踪迹志唐虞。丹心十载牵裾宰。白首三湘赋鵩儒。征袖未乾存楚泪。客亭空作过河呼。惟馀灭贼忠魂在。来入中兴将相图。
挽词[宋时烈]
是非自有当。宅兆今始臧。天上三光照。人间万事荒。凄凉辰巳岁。惊怪虎惺章。何以称明德。寒流荐一觞。
挽词[尹宣举]
一鹗秋天 圣教明。华褒只字炳丹青。信忠疑谤皆由命。白黑阴阳奈异情。马吕齐名二丞相。朱张同道两先生。文章有待铭辞作。缅礼还惊巳岁丁。公议百年惟直笔。湖山千里即幽扃。争瞻大鸟临新墓。不必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7L 页
辽禽恋旧城。龟筮协从谐祖祢。芝兰咸颂并阶庭。后来杨子谁能者。穷病如今独抱经。
行录(金文元公长生)
公英秀夙成。聪明过人。十岁前。悉通文义。公尝自言遭乙巳士祸。家族荡残。父兄无意于教诲。因循失学。不能多读圣贤书。及长。始有志于学云。
公稍长。从奇高峰大升。学近思录等书。以知向方。又出入金河西麟厚之门。常慕其为人。称道大节。以为出处之正。虽近世儒贤。有所不及也。
公事父母以孝。待兄弟怡愉。丧葬祭祀必以礼。此人所不及。余所亲见而叹美者。
公持身清简。守令之馈。素不相知之人。则虽扇柄不受。虽素知之人。多则亦不受。
公胸怀疏爽。言语豪放。多有动人处。但无大臣宽弘容众之量。且于酒色。时不能摆脱。此其欠也。
公平生。嫉恶太甚。不能容人之过。少无含蓄。必发说于外。故人多怨之者。
公为江原,全罗两道方伯。总合道内贡案徭役。均一详定。民甚便之。不久。废而不行焉。
公之姊氏为 仁庙淑仪。故公十岁前。出入东宫。
行录(金文元公长生)
公英秀夙成。聪明过人。十岁前。悉通文义。公尝自言遭乙巳士祸。家族荡残。父兄无意于教诲。因循失学。不能多读圣贤书。及长。始有志于学云。
公稍长。从奇高峰大升。学近思录等书。以知向方。又出入金河西麟厚之门。常慕其为人。称道大节。以为出处之正。虽近世儒贤。有所不及也。
公事父母以孝。待兄弟怡愉。丧葬祭祀必以礼。此人所不及。余所亲见而叹美者。
公持身清简。守令之馈。素不相知之人。则虽扇柄不受。虽素知之人。多则亦不受。
公胸怀疏爽。言语豪放。多有动人处。但无大臣宽弘容众之量。且于酒色。时不能摆脱。此其欠也。
公平生。嫉恶太甚。不能容人之过。少无含蓄。必发说于外。故人多怨之者。
公为江原,全罗两道方伯。总合道内贡案徭役。均一详定。民甚便之。不久。废而不行焉。
公之姊氏为 仁庙淑仪。故公十岁前。出入东宫。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8H 页
明庙为大君时。常同处游戏。情爱甚厚。公登第。 明庙见榜目。喜甚。呼儿名曰。某氏及第也。即 赐酒馔。使六七人负送。以助宴需。且令放榜时。由西门外而行。盖欲于城上见之也。及为宪官。 明庙从兄景阳君谋夺妻家财产。招致妻孽弟。潜杀灭迹。因尸亲起讼。狱既成。景阳父子当死。公执法不挠。 明庙私谓公曰。吾兄将死。愿公宽贷。公终不承顺。景阳父子竟死狱中。以此忤 旨。废置閒职数三年。不得践清班。
己巳夏。公为持平。入侍 筵中。判书金铠以特进官。自请入侍。进言曰。当今年少辈作党。轻蔑大臣。已成己卯之习。意欲排斥士类也。公力言其非曰。己卯赵光祖诸人。皆贤者也。铠绍述衮,贞之馀论。欲为荧惑 天聪。嫁祸士林。 圣上不可不知也。于是。三司论铠门外黜送。盖铠承领相李浚庆之意。将欲罪朴淳,朴应男,奇大升等十七人。仍欲延及于退溪也。退溪与奇高峰书。有曰。吾辈今日。实无更张国事。变乱政法。将欲迫逐旧人。济已植党之为者。而彼乃强此之无据为罪。援昔所诬。斥今为證。必欲纳之罟擭陷阱之中而后已云云。先是。乙巳奸臣李芑等。以 仁庙为
己巳夏。公为持平。入侍 筵中。判书金铠以特进官。自请入侍。进言曰。当今年少辈作党。轻蔑大臣。已成己卯之习。意欲排斥士类也。公力言其非曰。己卯赵光祖诸人。皆贤者也。铠绍述衮,贞之馀论。欲为荧惑 天聪。嫁祸士林。 圣上不可不知也。于是。三司论铠门外黜送。盖铠承领相李浚庆之意。将欲罪朴淳,朴应男,奇大升等十七人。仍欲延及于退溪也。退溪与奇高峰书。有曰。吾辈今日。实无更张国事。变乱政法。将欲迫逐旧人。济已植党之为者。而彼乃强此之无据为罪。援昔所诬。斥今为證。必欲纳之罟擭陷阱之中而后已云云。先是。乙巳奸臣李芑等。以 仁庙为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8L 页
未踰年之君。不入 文昭殿。而祔于 延恩殿。盖有所受也。其后 明庙将入于 文昭。退溪及年少士类之意。皆以为 仁庙君临一世。 明庙入承其统。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可不享于 文昭殿。浚庆之意则以为 明庙之于 仁庙。以弟继兄。异于父子。不可享于 文昭殿也。三司论启。以浚庆为复踵李芑之馀论。颇侵之。浚庆虽屈意从之。而内怀不平。自此朝论日渐携贰。退溪所撰 文昭殿奏义在文集中。而以浚庆之意不可。故不得上达。此东西分党之渐也。
南溟与退溪。本不相许。及至河宗萼妻之狱事。南溟以不能明白痛治。不平于心。使其门徒。毁撤宗萼之家。逐其妻于他邑。使不得居焉。又与李祯交契甚厚。曾约同居德山洞。李公造瓦屋于洞里。南溟以李于河家狱事。所见不同。疑李受赂而缓其狱于差官。即毁撤李家。又为绝交书。示吴健等。暴扬李之过恶。退溪闻而非之。与李祯书曰。愚意不欲令公惮其言而力为发明。又不须屈己求合也。又别纸曰。不俚口事。人人传说。每不能无疑。曹君有高世重名。意谓其人亭亭物表。皎皎霞外。天下万物。无足以撄其心。彼乡
南溟与退溪。本不相许。及至河宗萼妻之狱事。南溟以不能明白痛治。不平于心。使其门徒。毁撤宗萼之家。逐其妻于他邑。使不得居焉。又与李祯交契甚厚。曾约同居德山洞。李公造瓦屋于洞里。南溟以李于河家狱事。所见不同。疑李受赂而缓其狱于差官。即毁撤李家。又为绝交书。示吴健等。暴扬李之过恶。退溪闻而非之。与李祯书曰。愚意不欲令公惮其言而力为发明。又不须屈己求合也。又别纸曰。不俚口事。人人传说。每不能无疑。曹君有高世重名。意谓其人亭亭物表。皎皎霞外。天下万物。无足以撄其心。彼乡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9H 页
里一妇失行与否。是何等一尘秽事。使斯人而偶说此事。宜若洗耳而不闻。乃为之自贬损高节。与人争是非。费尽心机。至于积年而犹未止。诚所未晓。然公不幸而遭此变。亦不须分疏。亦不须伤叹。亦不当以全交为望。惟当自反而牢定脚跟。硬着脊梁。仁礼存心而抱如舜之忧。直义养气而果如曾之勇。超然若不闻其言。洒然无相及其事。邈然为不知也而处之。吾这里真乐自无穷矣。他尚何为哉。不然。若以全交为念。而有分疏求合之意。则吾恐受屈滋甚。终无可全之理也。又书曰。朋侪间事。两皆名类。至于违背如此。莫不疑怪而嗤笑之。虽如滉者。亦不免为两君嗟惜之。退溪之意既如此。而奇高峰诸士类。皆以南溟所为。为非而笑之。南溟愤郁无聊。适奇高峰与李俊民同为承旨。言及河家事曰。此事。南溟必详知之。欲问于此老。俊民通于南溟。南溟大怒愤骂曰。奇大升将欲拿鞫余而问之。张皇其说。是时。金孝元见南溟曰。今之人名为士类。而附托外戚。其可乎。盖以高峰诸公。为附沈义谦也。南溟大喜而推奖之。使吴健荐为铨郎。且言奇大升从前言行极凶悖。吾常以为必误国事。后来果然矣。此说见于成大谷所制南溟碣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39L 页
文。其言之乘愤不中如此。岭南东西之论。由此激发。辗转层加。至于废大妃而极矣。领相李浚庆本不快于年少士类。及至南溟是非而愈激。必欲罪士类。凡五次发端。而不能成。此并东西分党之源也。
宣庙戊辰年。余门丈金铠为大宪。未久见递。后贞陵洞人文官李惟谨,进士申华国。往见铠之子世辉则曰。吾父为大宪时。以领相(李浚庆)之言。欲请罪朴淳,朴应男,奇大升,金某(即先君子),李后白,郑惟一,具凤龄,李珥,郑澈,尹斗寿,根寿,具思孟,朴谨元,洪圣民,李海寿,辛应时,吴健等十七人。不意见递。故未果云。申华国言于其兄弘国。弘国言于其友姜滨。姜滨言于白仁杰。其言传播。士类疑惧。己巳春。金大宪以特进官入侍言曰。当今年少辈作党。不听大臣之言。专擅用事。已成己卯之习。以此人心益汹汹。以为士林之祸。朝夕将发。人皆指铠为小人。其年四月。余往谒金大宪。座中校理金戣言曰。顷日 筵中之言。人多非之。己卯之人。方今以士类称道。令公何以毁之。铠厉气高声曰。己卯之人皆是乎。如申潜者。不吉之人也。年少辈以我为非。吾以此含怒云。其后五月。又以特进官自请 入侍。又申前言。大谏安自裕及郑松江,承旨沈
宣庙戊辰年。余门丈金铠为大宪。未久见递。后贞陵洞人文官李惟谨,进士申华国。往见铠之子世辉则曰。吾父为大宪时。以领相(李浚庆)之言。欲请罪朴淳,朴应男,奇大升,金某(即先君子),李后白,郑惟一,具凤龄,李珥,郑澈,尹斗寿,根寿,具思孟,朴谨元,洪圣民,李海寿,辛应时,吴健等十七人。不意见递。故未果云。申华国言于其兄弘国。弘国言于其友姜滨。姜滨言于白仁杰。其言传播。士类疑惧。己巳春。金大宪以特进官入侍言曰。当今年少辈作党。不听大臣之言。专擅用事。已成己卯之习。以此人心益汹汹。以为士林之祸。朝夕将发。人皆指铠为小人。其年四月。余往谒金大宪。座中校理金戣言曰。顷日 筵中之言。人多非之。己卯之人。方今以士类称道。令公何以毁之。铠厉气高声曰。己卯之人皆是乎。如申潜者。不吉之人也。年少辈以我为非。吾以此含怒云。其后五月。又以特进官自请 入侍。又申前言。大谏安自裕及郑松江,承旨沈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0H 页
义谦等。力斥铠以为绍述衮,贞之事。诬陷士林。言甚峻激。铠不胜愤怒。垂涕先出。其日三司即为论 启。门外黜送。翌日。承旨奇大升亦请对斥铠。其后领相李浚庆言。承旨请对非旧规。恐无体统。如有急切之事。自有两司。栗谷 启曰。承旨亦 经筵官。有何不可。在所论之事是非如何耳。两司论 启之日。铠即出龙山亭舍。子婿诸孙聚会。余往慰则方结网。谓余曰。汝父亦以门外黜送久废矣。余曰。唯唯。座中女婿阳川正言曰。今日事。由于不知外间之议。而轻易发言也。顷者金世辉妄发。人皆惊疑之际。遽有此举。故其祸如是矣。因陈世辉说与李惟谨,申华国之事。铠大惊。再次搏髀曰。我不知而为之。我若知之。何可为乎。及 明庙丧毕。复有 仁庙不入 文昭殿是非之争。士论日激。李浚庆不能遂其意。及至辛未。浚庆使其再从弟李元庆。通白仁杰,洪昙诸宰等。复欲罪朴淳,奇大升及公等十七人。将论 启。其言经先传播。皆咎仁杰曰。馀人不足言。白老亦为此耶。仁杰遽归坡州。以此浚庆之计解散。临死。又以朋党事。疑乱 上听。栗谷上朋党疏以辨之。当仁杰等将论 启时。李元庆往见李睿(大院君友婿)及河陵君。录示欲罪人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0L 页
姓名。使之上达。李睿即以来示沈仁谦,李璜。又河陵言于其妻弟申葆。申葆言于余矣。其时右相李铎。使朴受见白公。极言其不可。朴受言于白公曰。先生何以为神武门之事乎。白公艴然怒曰。汝何以比我于衮,贞乎。左相权辙亦劝止白公。白公曰。我岂有罪淳等之心。只言淳等之短处。故为李元庆所卖云。即出往坡州。历见思庵。明其本心之不然矣。
右二款。以辛用锡,李玉汝之问。记旧事答之矣。今并录于东西分党之下。
上御经筵讲纲目。至文帝杀薄昭。讲官或以程子之论为是。或以李德裕之论为是。 上曰。予意则不然。以文帝之用薄昭为非。用外戚致此。乃文帝之过也。年少辈揣知 上意。皆主东而攻西焉。
乙亥年。东西之说盛行。公与时辈不合。不欲从仕。解直提学。下湖南。 上闻之。私谓公曰。愿勿下去。予将大用焉。公竟不留。余亲闻公之言。
戊寅年间。栗谷来自杨花渡。公往见之。谓栗谷曰。兄推许李泼。然兄终必为其所陷矣。栗谷明其不然。余亦在座曰。岂有如此之理。公曰。后日必思吾言矣。其后公言果验。余深服公先见之明。至于今不忘也。
右二款。以辛用锡,李玉汝之问。记旧事答之矣。今并录于东西分党之下。
上御经筵讲纲目。至文帝杀薄昭。讲官或以程子之论为是。或以李德裕之论为是。 上曰。予意则不然。以文帝之用薄昭为非。用外戚致此。乃文帝之过也。年少辈揣知 上意。皆主东而攻西焉。
乙亥年。东西之说盛行。公与时辈不合。不欲从仕。解直提学。下湖南。 上闻之。私谓公曰。愿勿下去。予将大用焉。公竟不留。余亲闻公之言。
戊寅年间。栗谷来自杨花渡。公往见之。谓栗谷曰。兄推许李泼。然兄终必为其所陷矣。栗谷明其不然。余亦在座曰。岂有如此之理。公曰。后日必思吾言矣。其后公言果验。余深服公先见之明。至于今不忘也。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1H 页
戊寅以后。东人所为。极其偏邪。栗谷先生上疏曰。以沈义谦之故。收司之律。延及善士。至于郑某。忠清刚介。一心忧国。虽量狭见偏。病于执滞。而论其气节。则实是一鹗之比。而反加以党邪之名。使不得接迹于朝列焉。不论馀事。此人之退。已为可惜也。当初。栗谷以东西分党为朝廷大不幸。欲为保合之计。疏中每以两皆士类为言。公曰。李泼,郑仁弘以倾轧为意。其立心不正。不可以士类目之。栗谷之论。极为苟且。吾不可与之相合。栗谷作长书。反覆论卞。公竟不从。作诗曰。君意似山终不动。我行如水几时回。如水似山皆是命。秋风江上独徘徊。(文集。作白头秋日思难裁。)当时非徒栗谷之论如此。牛溪及吾之侪辈。亦以公言为过激。后来东人所为。极其凶悖。至癸未而心术尽露。栗谷保合之计。终不能成。而公言一一符验。至于癸丑废 母之论而极矣。人莫不服公之明见也。
甲申秋。洞人徐諿设酌招余。时朴教官浻(初名受。改浻。后为改洲。)为上客。其门生十五六人与焉。酒阑。朴丈谓其门徒等曰。今之人皆谓郑某为小人。吾则不知也。忠清孝友慷慨之人。何以谓之小人也。诸生谓尹三聘曰。君听先生之言。尹也默无一言。诸生多侵之。尹也言
甲申秋。洞人徐諿设酌招余。时朴教官浻(初名受。改浻。后为改洲。)为上客。其门生十五六人与焉。酒阑。朴丈谓其门徒等曰。今之人皆谓郑某为小人。吾则不知也。忠清孝友慷慨之人。何以谓之小人也。诸生谓尹三聘曰。君听先生之言。尹也默无一言。诸生多侵之。尹也言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1L 页
于其侪辈曰。当初先生不言是非。吾心已定矣。今始言之。未知其可也。其门徒等。惟沈憬,尹三聘附托时论。论议极偏邪。他人不至已甚矣。
己丑十月。公以前二相。在高阳新院。时有长子起溟之丧。时郑贼汝立逆变起。公贻书招我。早朝往见。公即言曰。郑汝立必逃躲也。余答曰。岂有是理。座中诸客五六人散去。只有公之胤宗溟及尹孝元而已。公曰。吾欲肃拜何如。余曰。自 上命召则可也。此时肃拜。迹涉乘时。极为不可。公曰。逆贼欲害 君父。吾为重臣。在外观变不入。可乎。其于人臣之义。如何。君之所言。乃避嫌也。余曰。此时肃拜。则公必为推官。又为功臣。李泼,白惟让等之死。以公之力。其可缓乎。如此大狱。或不能无横罹者。公能一一救之乎。公曰。李泼,白惟让。由我而生。则渠辈必大德之矣。君之所言。终始避嫌也。于人臣分义则未也。日已晚矣。余再三请去。公曰。姑徐之。乘夕同辔入来。余则由新门而入。公宿西小门外。夜二三更。汝立逃躲之状 启入来。余乘晓送人通报。则公已知之矣。其后牛溪及诸公。皆劝肃拜。三四日后。诣阙呈单。政院及玉堂诸人。皆大讶云。
己丑十月。公以前二相。在高阳新院。时有长子起溟之丧。时郑贼汝立逆变起。公贻书招我。早朝往见。公即言曰。郑汝立必逃躲也。余答曰。岂有是理。座中诸客五六人散去。只有公之胤宗溟及尹孝元而已。公曰。吾欲肃拜何如。余曰。自 上命召则可也。此时肃拜。迹涉乘时。极为不可。公曰。逆贼欲害 君父。吾为重臣。在外观变不入。可乎。其于人臣之义。如何。君之所言。乃避嫌也。余曰。此时肃拜。则公必为推官。又为功臣。李泼,白惟让等之死。以公之力。其可缓乎。如此大狱。或不能无横罹者。公能一一救之乎。公曰。李泼,白惟让。由我而生。则渠辈必大德之矣。君之所言。终始避嫌也。于人臣分义则未也。日已晚矣。余再三请去。公曰。姑徐之。乘夕同辔入来。余则由新门而入。公宿西小门外。夜二三更。汝立逃躲之状 启入来。余乘晓送人通报。则公已知之矣。其后牛溪及诸公。皆劝肃拜。三四日后。诣阙呈单。政院及玉堂诸人。皆大讶云。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2H 页
公入相。往来推鞫厅时。必往牛溪家。或乘昏出来。牛溪亦往见之。凡事无不相议为之。
公为推官时。余有所言事。罢漏时。寻公所在处。则公宿于昌德宫门外私家。直入寝室。公拥衾而坐。余言事毕。公曰。吏曹曾拟汝立黄海都事及金堤郡守。此时铨官紏正何如。余曰。此事决不可为也。吏曹何能逆知其凶逆。此不过公罪。以公罪置人于死地。其可乎。公曰。以公罪或罢职。或夺告身者。比比有之。郑贼若得领兵之任。为国之害不细。虽公罪。论 启何害也。余曰。大不然。近日论 启之人。必至于死。今若自 上复震怒。下狱从重罪之。则台谏其复论救之乎。渠等之意。以为必至于死。结怨不少。此事决不可为也。再三论辨。最后。公曰。此乃牛溪所主张也。余曰。虽牛溪之言。不可施行也。其时铨官。乃李山海也。未久。正言黄慎竟论之。俄而。都宪洪圣民。又斥山海之欺罔。而慎又救圣民。 上震怒。皆黜补外职。
公为左相时。柳成龙为右相。肃拜后数日。来见公而去。吾适往见公。公曰。昨日。而见来此矣。吾问曰。柳公有何言也。公答曰。柳云。与公俱为 国家重任。欲为 国家重大之事。余曰。如今重大之事云何。柳云。方
公为推官时。余有所言事。罢漏时。寻公所在处。则公宿于昌德宫门外私家。直入寝室。公拥衾而坐。余言事毕。公曰。吏曹曾拟汝立黄海都事及金堤郡守。此时铨官紏正何如。余曰。此事决不可为也。吏曹何能逆知其凶逆。此不过公罪。以公罪置人于死地。其可乎。公曰。以公罪或罢职。或夺告身者。比比有之。郑贼若得领兵之任。为国之害不细。虽公罪。论 启何害也。余曰。大不然。近日论 启之人。必至于死。今若自 上复震怒。下狱从重罪之。则台谏其复论救之乎。渠等之意。以为必至于死。结怨不少。此事决不可为也。再三论辨。最后。公曰。此乃牛溪所主张也。余曰。虽牛溪之言。不可施行也。其时铨官。乃李山海也。未久。正言黄慎竟论之。俄而。都宪洪圣民。又斥山海之欺罔。而慎又救圣民。 上震怒。皆黜补外职。
公为左相时。柳成龙为右相。肃拜后数日。来见公而去。吾适往见公。公曰。昨日。而见来此矣。吾问曰。柳公有何言也。公答曰。柳云。与公俱为 国家重任。欲为 国家重大之事。余曰。如今重大之事云何。柳云。方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2L 页
今重大之事。莫如建 储。余曰。然。建 储乃今日重事。当并力为之。但领相从之乎。(领相即山海也)柳云。吾两人为之。则领相岂不从之。已相约而去矣。或有言如此大事。不可轻易为之云。此事如何。吾曰。此事固为重大。虑有祸败也。然人欲为善事而不从。终为何等人也。虽有祸败。不可不从。公曰。君言是矣。即通于所知诸宰。再与右相相议。通书于领相。约日期会于阙下。领相不来。又约日。与右相诣阙。领相又不来。其后因沈士讷(宗敏)闻之。领相以左右相所通书。即上达。因以不近之谗。疑惑 上听。无所不至。 上疑之。使别监往复领相。而公与柳相不知也。及其入对。领相终不发端。公乃陈白。 上不答。右相亦无言。副学李诚中,大谏李海寿等进曰。此非大臣之意也。实与臣等同议之矣。 上又不答。盖其谗言。至是而始中矣。诚中又为建 储将上劄。在家搆草。有所知别监要谒。李辞以有事。令后日更来。则其人云。有大不得已之事。必欲现谒。李乃出见。则言曰。闻玉堂以建 储将上劄云。然乎。自 上方震怒。吾持 御札。往还领相宅已六度矣。此时不可上劄。仍以袖中 御札出示之。其大如椽矣。未及上劄。以 特命出为忠清监司。海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3H 页
寿为骊州牧使。公踵以致败。栫棘江界。几死幸全。 领相李山海于松江,牛溪。飞语行谗。非一日矣。 上常使别监。机察往来宾客以告。余于其时。往访公。又见牛溪。为别监所告。柳相为吏判时。以余三首拟户曹佐郎。其后又拟之。 传曰。金某荫官。不可为郎官。其后政。李庆郁以门荫拟户郎。即受点。人皆知其所由也。余见松江之夕。龟峰往见山海。翌日来言曰。领相忧愁郁悒。有将死之形。吾怪而问之曰。容猊何以如此。李答曰。我将死矣。季涵则不然也。有一长者。必欲杀我。我其死矣。龟峰曰。岂有如此之理乎。李云。吾在此。而外间所为。无不知之矣。盖李为吏判时。拟汝立金堤郡守。而牛溪议于松江。欲论之。李希参参听之。即传于山海。山海闻而甚惧。意其必至于死。欲图自免之际。适有建 储之议。因此为倾陷松江,牛溪之计。其父子昼夜谋议。媚事金公谅。以不测之言。因缘行谗。摇惑 上听。又因龟峰。言渠已知其事。使之通报牛溪,松江。冀其止之也。余谓龟峰曰。昨晓往见松江。其所言与此相合。李必知其几也。其所谓一长者。乃牛溪也。 上自入李之谗言。大疑公虑有祸变迫在朝夕。使捕盗大将申砬。率官军直宿于信城君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3L 页
家。使不得害。人之知其几微者。莫不恐惧。而年少士类之目以西人如沈喜寿等诸人。恐坐于公。争言公之过失。以图免祸。且急于名宦。其计可哀。至于成文浚则其后欲离牛溪之交道。移书尔瞻曰。亡父有何所利。而与郑某同事乎。又因曹次石及陜川郡守金虎秀行。(行壬寅年)再通于仁弘。以明牛溪与松江不亲之状。金虎秀谓余曰。今则莱庵(仁弘僭号)于牛溪解惑。不为深治其过云。后余见仁弘所制崔永庆行状。则造作无形凶悖之语。并与松江,牛溪,尹海原而搆捏诋斥。无所不至。乌在其为解惑也。文浚为父乞怜于仁弘。发明不与公同事。又不相亲之状。凡其时所为之事。尽归咎于公。欲为免祸。而其计终归于虚矣。黄慎,成文浚。不知此祸之作。专由于牛溪欲论山海之致。可谓疏矣。而西边年少辈或与彼辈。历数公之所失。迎合其意。人心之难信。世路之轻危。至于此极矣。可惧也已。古语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若使松江与牛溪复生。生者能无愧乎。
公在围篱中。读书不辙。日诵大学。摭其小注。书于围篱长木而玩索焉。
余于庚寅年间闻之。崔永庆家文书搜探。而至其中。
公在围篱中。读书不辙。日诵大学。摭其小注。书于围篱长木而玩索焉。
余于庚寅年间闻之。崔永庆家文书搜探。而至其中。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4H 页
有仙李根摇有发僧之诗。 上下鞫厅推问之。公 启达以为永庆不能诗。此诗不知何人所作。而传诵于人久矣。必非永庆之作也。公之救永庆。非止一二也。永庆原情云。与汝立一不通书云云。而永庆文书中。有汝立书。 上教有天网恢恢等语。公回 启云。永庆原情自某年一不通书云云。此则乃某年前书也。非欺罔也。永庆文书中。又有梁山所送青鱼八十编。咸安所送七十编。安骨浦万户所送五百编。而自 上问其所从来。则永庆答云。梁山则咸安地小地名。皆是咸安居奴子所送云。其时人皆云。咸安则郡守权用中所送。梁山亦郡守所送。而永庆告君之言。饰以他辞。极为不直。而推官以不干逆狱之事。故更不覈实也。公之随事救解永庆。类如是矣。
昔年。申应矩言崔司畜气像洒落。辞受分明。虽牛溪。不能及也。见此文书。万户赠遗青鱼五百编。咸安,梁山所送。皆为官物。而受之如是之多。恶在其辞受之分明也。应矩之推尊。误矣。
松江既递委官后。柳相代之。李泼之老母稚子。拿鞫穷刑。八十老妇人。竟死杖下。其后李阳元崔兴源亦为推官。鞫泼之儿子命铁年未满十岁者。 上责以
昔年。申应矩言崔司畜气像洒落。辞受分明。虽牛溪。不能及也。见此文书。万户赠遗青鱼五百编。咸安,梁山所送。皆为官物。而受之如是之多。恶在其辞受之分明也。应矩之推尊。误矣。
松江既递委官后。柳相代之。李泼之老母稚子。拿鞫穷刑。八十老妇人。竟死杖下。其后李阳元崔兴源亦为推官。鞫泼之儿子命铁年未满十岁者。 上责以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4L 页
不即死。必不严刑也。李阳元等恐惧。使罗卒折其项而杀之。其时问事郎厅。目见而言之矣。东人岂不知逆狱之推官。不能任意低仰乎。彼老妇稚儿。柳,李诸人。亦岂不欲其生也。而终不救者。势所然也。然则以李泼,崔永庆之死。全归罪于公。岂不偏僻乎。
龟峰宋公。为李泼辈所嫉。将陷之死地。使不得容于世。无所于归。公在光州时。招而舍之。人服其义焉。及公入相。谗者又进言曰。宋某止接于郑某家。教儒生谋害宰相。将教赵宪。又上建 储疏矣。 上怒。特命拿鞫。受刑数次而放。(己丑十二月。 传曰。私奴宋某兄弟。蓄怨朝廷。期必生事。赵宪陈疏。无非此人指嗾云。此极痛惋云云。)此亦山海父子所为。无非欲倾陷公与牛溪,重峰故也。若无曲径之谗。自 上何以知宋某之止接于公家也。人之为宋公谋者曰。松江家须远避。不可近。必相累矣。宋公不从。公亦招致请见。不以为嫌。此尤人所不及处也。
辛卯春。公既被斥罢。而 天怒犹未解。洪汝谆为大司谏。欲加罪。往议典翰禹性传。性传讳而不见。又见副提学金晬议之。晬曰。大臣斥罢。已为过重。何必更加其罪。洪也即为上达。特出金晬为庆尚监司。盖金公以建 储劄子。已忤 上旨故也。性传亦以公之
龟峰宋公。为李泼辈所嫉。将陷之死地。使不得容于世。无所于归。公在光州时。招而舍之。人服其义焉。及公入相。谗者又进言曰。宋某止接于郑某家。教儒生谋害宰相。将教赵宪。又上建 储疏矣。 上怒。特命拿鞫。受刑数次而放。(己丑十二月。 传曰。私奴宋某兄弟。蓄怨朝廷。期必生事。赵宪陈疏。无非此人指嗾云。此极痛惋云云。)此亦山海父子所为。无非欲倾陷公与牛溪,重峰故也。若无曲径之谗。自 上何以知宋某之止接于公家也。人之为宋公谋者曰。松江家须远避。不可近。必相累矣。宋公不从。公亦招致请见。不以为嫌。此尤人所不及处也。
辛卯春。公既被斥罢。而 天怒犹未解。洪汝谆为大司谏。欲加罪。往议典翰禹性传。性传讳而不见。又见副提学金晬议之。晬曰。大臣斥罢。已为过重。何必更加其罪。洪也即为上达。特出金晬为庆尚监司。盖金公以建 储劄子。已忤 上旨故也。性传亦以公之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5H 页
党被罪。金与禹非公之所亲。而知山海等行谗奸状。不与之同事。以故终身不见用。
逆贼汝立矫饰欺世。以读书为名。以栗谷为当世儒宗。对栗谷门徒。至谓已至圣人地位。及朴谨元,宋应溉,许篈之窜也。与栗谷书曰。魑魅魍魉。已伏其辜。巨奸(指柳相也)尚握时论。乐祸之心。嚣然未已。若不除去。他日之祸。有甚于今日云云。及栗谷之卒也。见东人之势甚盛。又听李泼之言而谄附之。于 筵中。极诋栗谷及公与思庵。 上恶其言。痛斥之。柳相利其附己。且欲植党。引而推奖。亟称于 上前。至许以山野朴直之士。后日栗谷之侄李景震。以汝立所与栗谷书。缴疏以上。仍陈汝立反覆之奸状。 上问侍臣曰。有见汝立书者乎。校理李德馨进曰。臣之友李贵见之而示之。故得见之矣。 上曰。汝立。今之邢恕也。斥而远之。及其逆节之现露也。公语人曰。柳而见山野朴直之士。今何如也。柳相大衔之。且其姓名。出于罪人文书中。深恐被罪。乃疏卞曰。臣素恶汝立。不少许假。故臣之友李敬中摈斥汝立。不拟清望。以至于被驳矣。 上命赠敬中爵。覈其时台官。削郑仁弘,朴光玉职。仁弘固深疑公之恶渠。而又怨恨柳相之疏曰。郑
逆贼汝立矫饰欺世。以读书为名。以栗谷为当世儒宗。对栗谷门徒。至谓已至圣人地位。及朴谨元,宋应溉,许篈之窜也。与栗谷书曰。魑魅魍魉。已伏其辜。巨奸(指柳相也)尚握时论。乐祸之心。嚣然未已。若不除去。他日之祸。有甚于今日云云。及栗谷之卒也。见东人之势甚盛。又听李泼之言而谄附之。于 筵中。极诋栗谷及公与思庵。 上恶其言。痛斥之。柳相利其附己。且欲植党。引而推奖。亟称于 上前。至许以山野朴直之士。后日栗谷之侄李景震。以汝立所与栗谷书。缴疏以上。仍陈汝立反覆之奸状。 上问侍臣曰。有见汝立书者乎。校理李德馨进曰。臣之友李贵见之而示之。故得见之矣。 上曰。汝立。今之邢恕也。斥而远之。及其逆节之现露也。公语人曰。柳而见山野朴直之士。今何如也。柳相大衔之。且其姓名。出于罪人文书中。深恐被罪。乃疏卞曰。臣素恶汝立。不少许假。故臣之友李敬中摈斥汝立。不拟清望。以至于被驳矣。 上命赠敬中爵。覈其时台官。削郑仁弘,朴光玉职。仁弘固深疑公之恶渠。而又怨恨柳相之疏曰。郑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5L 页
某,柳某必欲杀我也。至于公没。而欲追祸泉壤。柳相亦终为其党所摈逐。(仁弘亦尝于疏中。以凶人诋斥柳相。)
东西之党已分。而栗谷力主和平保合之论。李泼,金应南,郑仁弘等。不能任意排摈。乃以不测之恶名。加诸西人。欲置之于极罪。柳相曰。如此则伤人必多。吾辈不可从。适禹性传之意。与柳合。而异于泼等。故东人中南北之称始此。盖性传之家在南。泼之家在北故也。柳相破散在安东时。言于韩佥知峤如此云。向者栗谷所谓彼辈欲为功臣之言。于此益可验也。
壬辰。公既蒙放。朝报及俞祀城泓,李鳌城子常诸宰贺状。皆至江界谪所。而府使洪世恭。犹坚囚不放云。其承望山海等风旨。有如此矣。
壬辰。 大驾次博川。闻贼锋渡浿江。苍黄移跸向湾上。史官朴鼎贤,任就正,金善馀,赵存世等。焚史草逃去。公力言斥之。以此。彼辈怨公益甚。
壬辰。公在定州宾厅。具思孟,具宬皆在座。金嫔送酒馔。具之父子推让于公。公便起去曰。此非大臣所当吃也。未久。以 特命出为两湖体察使。虽东边不悦之人。皆服公之严截云。
在定州。公谓柳相曰。公与我同事。而陷我不测之地。
东西之党已分。而栗谷力主和平保合之论。李泼,金应南,郑仁弘等。不能任意排摈。乃以不测之恶名。加诸西人。欲置之于极罪。柳相曰。如此则伤人必多。吾辈不可从。适禹性传之意。与柳合。而异于泼等。故东人中南北之称始此。盖性传之家在南。泼之家在北故也。柳相破散在安东时。言于韩佥知峤如此云。向者栗谷所谓彼辈欲为功臣之言。于此益可验也。
壬辰。公既蒙放。朝报及俞祀城泓,李鳌城子常诸宰贺状。皆至江界谪所。而府使洪世恭。犹坚囚不放云。其承望山海等风旨。有如此矣。
壬辰。 大驾次博川。闻贼锋渡浿江。苍黄移跸向湾上。史官朴鼎贤,任就正,金善馀,赵存世等。焚史草逃去。公力言斥之。以此。彼辈怨公益甚。
壬辰。公在定州宾厅。具思孟,具宬皆在座。金嫔送酒馔。具之父子推让于公。公便起去曰。此非大臣所当吃也。未久。以 特命出为两湖体察使。虽东边不悦之人。皆服公之严截云。
在定州。公谓柳相曰。公与我同事。而陷我不测之地。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6H 页
一不相问。与人共事者。乃如是乎。柳曰。吾亦知公之恨之也。但疑我太甚云。故不敢相问耳。
在定州时。公又谓柳相曰。李泼之老母稚子。公何以杀之乎。柳曰。公则可以救其死乎。公曰。吾则能救之也。柳曰。其能然乎。
今之年少辈媢嫉公者。以杀泼之老母稚子。皆归罪于公。而间有不知而言之者。此则无足怪也。或有明知其不然。而犹且逢迎时论。同声和附者。人心之危险至此。可笑可惧。
甲午。东人以公为搆杀崔永庆。将成罪案也。郑晔以修撰。立异不从。玉堂,两司。亦多从郑议。如尹昉(应教),申钦(执义),李庆涵(掌令),辛庆晋,李时彦(司谏),朴东说,朴东善(正言),赵守翼(持平),李时发(正言)等。皆角立而递。纷纷补外。其冬。申应矩以咸悦宰上京还。过余定山任所。语曰。右相金应南使人邀之。往见之。则以为今番搆杀崔永庆之罪。三司多所立异。不得归一。是何故也。吾答曰。吾则预知此论之终不得归一也云。
丁酉春。金公晬以户判往两湖。余以正郎同行。一日。金公谓余曰。己丑年。吾妻语我曰。人谓郑某是好人。乃今见之。不然也。曰。何以言之。曰。乘时入来。其意以
在定州时。公又谓柳相曰。李泼之老母稚子。公何以杀之乎。柳曰。公则可以救其死乎。公曰。吾则能救之也。柳曰。其能然乎。
今之年少辈媢嫉公者。以杀泼之老母稚子。皆归罪于公。而间有不知而言之者。此则无足怪也。或有明知其不然。而犹且逢迎时论。同声和附者。人心之危险至此。可笑可惧。
甲午。东人以公为搆杀崔永庆。将成罪案也。郑晔以修撰。立异不从。玉堂,两司。亦多从郑议。如尹昉(应教),申钦(执义),李庆涵(掌令),辛庆晋,李时彦(司谏),朴东说,朴东善(正言),赵守翼(持平),李时发(正言)等。皆角立而递。纷纷补外。其冬。申应矩以咸悦宰上京还。过余定山任所。语曰。右相金应南使人邀之。往见之。则以为今番搆杀崔永庆之罪。三司多所立异。不得归一。是何故也。吾答曰。吾则预知此论之终不得归一也云。
丁酉春。金公晬以户判往两湖。余以正郎同行。一日。金公谓余曰。己丑年。吾妻语我曰。人谓郑某是好人。乃今见之。不然也。曰。何以言之。曰。乘时入来。其意以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6L 页
为此时渠辈何能为也。以此知其非好人也云矣。余曰。逆变之初。松江欲为肃拜。招我议之。余亦虑有人言。力止之曰。今且肃拜。迹涉乘时。极为不可。松江曰。君之所言。乃避嫌也。吾以重臣。闻逆贼欲害君父。而观变不出。其于人臣之义。何如哉云矣。金公乃释然曰。松江之言。是矣是矣。使吾当之。亦必肃拜。松江不为过也。
金公因言己丑年。鹅溪送言于吾曰。郑某欲杀吾与君。频频恐动之。吾疑郑某因何故。而至欲杀我。往见郑某。观其辞色。更察所为。全无是事。乃知虚言也。其意盖欲与我同心搆陷松江也。牛溪欲论铨官之言。乃李希参所传云。
余谓金公曰。李诚中有所知别监。公知之乎。答曰。知之矣。余曰。庚寅年。其别监持 御札往来李相家事。公闻之乎。答曰。此则未也。但李为副学时。以建 储事具劄。以书正本。未及上达。出为方伯。故吾为其代。竟上其劄矣。
余又言一日。往见松江。下人以分发进呈。松江见而示余。则府 启云。禁府不严。使永庆得以自尽。色郎厅请罢。余云。狱事蔓延。或不无人言。今处事又如此。
金公因言己丑年。鹅溪送言于吾曰。郑某欲杀吾与君。频频恐动之。吾疑郑某因何故。而至欲杀我。往见郑某。观其辞色。更察所为。全无是事。乃知虚言也。其意盖欲与我同心搆陷松江也。牛溪欲论铨官之言。乃李希参所传云。
余谓金公曰。李诚中有所知别监。公知之乎。答曰。知之矣。余曰。庚寅年。其别监持 御札往来李相家事。公闻之乎。答曰。此则未也。但李为副学时。以建 储事具劄。以书正本。未及上达。出为方伯。故吾为其代。竟上其劄矣。
余又言一日。往见松江。下人以分发进呈。松江见而示余。则府 启云。禁府不严。使永庆得以自尽。色郎厅请罢。余云。狱事蔓延。或不无人言。今处事又如此。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7H 页
可叹可叹。松江即贻书尹大宪斗寿曰。此等事何不与老夫相议。而轻易发之耶。因举其书。示余而送之。俄而尹答云。事已至此。奈何奈何云矣。金公为之倾听。其后壬寅。党人以永庆事搆捏牛溪。将追罪。时尹义立论 启极峻。金公见义立。非之曰。吾曾因金某。闻郑某贻尹某书。永庆事。郑某犹不干预。况成某乎。是何 启辞如此之误也。义立见沈宗直曰。金判书信金某之言。吾则不知而为之云。其时。徐玄纪渻以都承旨。与姜签同入直。洪庆臣来见姜。而传余见郑尹以书往复之事。洪去后。姜又传于玄纪。玄纪见余而言曰。可晦(名昉。尹相长子也。)必以丈为未便也。余曰。郑尹两相。皆我亲切之人。且其实事如此。言于人何害。玄纪云。虽然。可晦等欲讳其 启辞矣。(盖其 启辞。具宬发论。尹相以长官随参矣。)
戊戌年间。柳相为北人所驳。至比以韩侂胄,史弥远。而谓当悬之藁街。且曰。田园遍一国。柳相语人曰。时人虽媢嫉季涵。犹不敢加以贪鄙之谤。我则不如季涵。可知也。其时金子昂(晬)谓余曰。今之三司齐发。深治柳相者。以曾与松江同为建 储之议故也。实与前日罪松江。一串也云。
戊戌年间。柳相为北人所驳。至比以韩侂胄,史弥远。而谓当悬之藁街。且曰。田园遍一国。柳相语人曰。时人虽媢嫉季涵。犹不敢加以贪鄙之谤。我则不如季涵。可知也。其时金子昂(晬)谓余曰。今之三司齐发。深治柳相者。以曾与松江同为建 储之议故也。实与前日罪松江。一串也云。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7L 页
岁己亥。俞大祯谓申敬叔钦曰。吾与李弘老有厚分。辛卯年。吾为翰林。弘老以佐郎在丧。要见我。往见之则弘老曰。我欲捉郑相。吾曰。何以捉之。弘老曰。有可捉之事。吾为大同察访时。金公谅纳马于驿。吾以十二同木给之。闻自 上喜甚矣。仍指壁上银带曰。此乃 恩赐也。吾曰。虽如此。何以捉郑相也。弘老曰。又有可捉之事。此有 御札矣。欲开册匣示之。吾挥手止之曰。勿出勿出。他人虽为之。君则不可为也。弘老又言。鹅溪欲请建 储之意。在信城君。国事吾辈为之。他人不欲与之云。其后弘老果诿安德仁,李元长,李瑱,尹宕(宖之初名),李晟庆等。上疏斥郑相。吾甚惊骇。中心以为不绝此奴。他日必蒙大祸矣。及升六品。出为利川时。弘老已脱丧。出饯东门外。诸人皆行酒。弘老以酒杯送之。吾以扇挥之。杯落于地。谓弘老曰。吾与君交道之已绝。君已知之矣。左右皆怪之云。俞之此言。在弘老得志之日。诚不诬矣。
庚子年。余为安城郡守。时金公宇颙再度过去。言及栗谷先生事。余问公与栗谷,牛溪皆切乎。金公误听余言。答曰。何绝之有。余即曰。两人皆亲切乎。金曰。吾于栗谷。则今亦不异于前也。余问牛溪则何如。金曰。
庚子年。余为安城郡守。时金公宇颙再度过去。言及栗谷先生事。余问公与栗谷,牛溪皆切乎。金公误听余言。答曰。何绝之有。余即曰。两人皆亲切乎。金曰。吾于栗谷。则今亦不异于前也。余问牛溪则何如。金曰。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8H 页
牛溪则相见于义州。言言庇护季涵。此则非矣。余曰。公之非季涵者何事。金曰。季涵于己丑。杀李泼,崔永庆事。公不知乎。余曰。李泼初出于贼招。季涵 启辞伸救。而定配矣。其后累出于贼招。不得救而死。季涵何预于其间哉。永庆则终始救之。何谓杀也。大概逆狱。大事也。推官何由任意处之乎。金曰。吾在星州。仍又定配北边。救解李泼之事。未知也。公于季涵。非师傅。非父兄。勿为救之。万世公论可畏。吾则以为崔,李两人。季涵杀之。吾意已定矣。余曰。公之所定。岂真是乎。万世公论。公亦可畏矣。公之友何以杀李泼老母稚子乎。金公曰。所谓吾友者。指柳成龙乎。吾谓成龙是乎。余曰。己丑之狱。罪不至死。而或有死者。孰谓季涵十分是乎。金曰。季涵与柳成龙。何可比而同之乎。余曰。所处之事。是则同谓之是。非则同谓之非。柳公则公之亲友。故歇治之。季涵则公之所嫉。故深治之。其可乎。金曰。吾与季涵。有何所嫉乎。金往于清州韩察访(韩名沈。松亭忠之孙也。)家。以与余问答之言。一一传之。韩问金某何如人也。金曰。好人也云。余之门生闵后骞。在韩之邻家。亲闻而来传矣。
壬寅年。 上与延兴家定婚时。 教曰。金悌男虽以
壬寅年。 上与延兴家定婚时。 教曰。金悌男虽以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8L 页
西人目之。于郑某。乃后生也。有何干涉乎。然则公没虽至十年之久。而 上之疑怒。惟未解。且疑悌男之或党于公也。
丙午(似是丁未)年。黄思叔慎来在扶馀。访我于连山。余曰。松江之败由于公。公亦何以随众口而同毁松江乎。思叔曰。松江之败。何由于我乎。余曰。公为正言时。论劾李山海。故山海由左腹行谗间。而使群不逞之徒。搆虚捏造。驳击无遗。而其谗间不近之说。不敢显言于外。托言郑某嗾杀崔永庆。断为罪案。至已递委官后死狱之人。亦皆归罪于松江。其计甚可笑也。永庆之狱。松江累 启救解。至其再鞫之论。则本非松江之所知也。彼狭憾下石之辈。亦岂不知永庆之死实不由于松江。而要作陷人之机阱耳。不知其实状者。为众口所惑。同声和之。此则无足怪也。间有明知其事如柳成龙。虑其触忤 上意。不敢违异。相与治罪。而举世靡然。若真有大罪者然。而至于吾辈之人。亦见 上意之所在。明知松江之必败。其心以为若不附托时辈。变迁所论。则恐不免大祸。争求松江之过。从而和之。士类用心如此。可愧之甚也。此公之所预知。而亦为众所动。同然非之。不亦误乎。思叔曰。松江
丙午(似是丁未)年。黄思叔慎来在扶馀。访我于连山。余曰。松江之败由于公。公亦何以随众口而同毁松江乎。思叔曰。松江之败。何由于我乎。余曰。公为正言时。论劾李山海。故山海由左腹行谗间。而使群不逞之徒。搆虚捏造。驳击无遗。而其谗间不近之说。不敢显言于外。托言郑某嗾杀崔永庆。断为罪案。至已递委官后死狱之人。亦皆归罪于松江。其计甚可笑也。永庆之狱。松江累 启救解。至其再鞫之论。则本非松江之所知也。彼狭憾下石之辈。亦岂不知永庆之死实不由于松江。而要作陷人之机阱耳。不知其实状者。为众口所惑。同声和之。此则无足怪也。间有明知其事如柳成龙。虑其触忤 上意。不敢违异。相与治罪。而举世靡然。若真有大罪者然。而至于吾辈之人。亦见 上意之所在。明知松江之必败。其心以为若不附托时辈。变迁所论。则恐不免大祸。争求松江之过。从而和之。士类用心如此。可愧之甚也。此公之所预知。而亦为众所动。同然非之。不亦误乎。思叔曰。松江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9H 页
之败。岂但由于我也云。
己酉冬。余以淮阳府使。未及辞朝。友人沈宗直先赴江西任所。出宿净土寺。郑时晦晔要我同往作别。乘昏而赴。则座中有金昌一,沈宗道,沈宗忱,沈宗敏,沈宗立。又有不知者数人。殊扰扰不从容。翌晓。昌一谓时晦曰。公之所论。何其与前日不同也。时晦笑而指我曰。聆此尊丈之言。改之矣。昌一向余欲闻之。余初欲以客烦辞之。反而思之。所当言之事。虽被人言。何畏焉。乃言曰。松江之败。专由建 储矣。因以余前日所闻。细言之曰。别监持 御札往来之事。士讷详知之。宗敏曰。然。其别监之名。乃金希寿也。此事吾于其时。即闻之矣。宗道曰。然则柳相建 储之议。善与不善何如。余曰。余则自初已谓之善也。宗道更无一言。昌一亦无违异之言。观其气色。似以余言为信实。而怃然也。癸丑余遭家祸时。昌一频数来见。以致款曲。且见崔命龙为言。吾今则与希元为亲信之友云。既经世变。想其所见。亦异于前日也。其冬。沈宗道为淳昌郡守。到全州。见府尹康复诚曰。郑某之事。意谓士论已为归一矣。士类间又有一种议论矣。因以余净土说话。一一言之。复诚对崔命龙。为传沈言云。
己酉冬。余以淮阳府使。未及辞朝。友人沈宗直先赴江西任所。出宿净土寺。郑时晦晔要我同往作别。乘昏而赴。则座中有金昌一,沈宗道,沈宗忱,沈宗敏,沈宗立。又有不知者数人。殊扰扰不从容。翌晓。昌一谓时晦曰。公之所论。何其与前日不同也。时晦笑而指我曰。聆此尊丈之言。改之矣。昌一向余欲闻之。余初欲以客烦辞之。反而思之。所当言之事。虽被人言。何畏焉。乃言曰。松江之败。专由建 储矣。因以余前日所闻。细言之曰。别监持 御札往来之事。士讷详知之。宗敏曰。然。其别监之名。乃金希寿也。此事吾于其时。即闻之矣。宗道曰。然则柳相建 储之议。善与不善何如。余曰。余则自初已谓之善也。宗道更无一言。昌一亦无违异之言。观其气色。似以余言为信实。而怃然也。癸丑余遭家祸时。昌一频数来见。以致款曲。且见崔命龙为言。吾今则与希元为亲信之友云。既经世变。想其所见。亦异于前日也。其冬。沈宗道为淳昌郡守。到全州。见府尹康复诚曰。郑某之事。意谓士论已为归一矣。士类间又有一种议论矣。因以余净土说话。一一言之。复诚对崔命龙。为传沈言云。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49L 页
辛亥年间。赵飞卿翼为高山察访。时俞大祯为永兴府使。言于飞卿曰。李山海等行谗于金嫔曰。郑某率百官。欲废金嫔。尽杀其所出王子。 上初不信之曰。郑澈岂有如此事乎。继又谗之曰。此后必请建 储后。乃举此事矣。未久。公果发建 储之议。 上益信其谗。有必欲去之之意云。
领相李德馨。山海之婿也。谓李相恒福曰。交结公谅。行谗宫禁。是李庆全之所为。妻父岂至与庆全同为此事乎云云。常斥远庆全。而为山海发明。然不独庆全忌恶德馨。山海亦疏外之。山海纳交申砬。杜门讳客。昼夜相对。啖之以信城建 储之利。信城夫人。即砬之女也。申也以大利所在。陷于术中。且山海要结申砬。招致其乳母。极其厚待。饮食馈遗。络绎不绝。其婢于砬弟礏。亦乳母也。以故礏尝唾鄙山海之所为。言于侪辈间也。
乱后。诸驸马为金嫔设宴。达城尉泛然言及人家复雠之事。金嫔曰。勿言复雠事。余至今未得复雠云。以此观之。金嫔终未悟谗言之为诬也。自古小人谗间。无所不至。虽明主。不能辨。陷其术中者。多矣。 上于金嫔所生王子翁主。必与徐渻,具思孟,尹斗寿,申钦,
领相李德馨。山海之婿也。谓李相恒福曰。交结公谅。行谗宫禁。是李庆全之所为。妻父岂至与庆全同为此事乎云云。常斥远庆全。而为山海发明。然不独庆全忌恶德馨。山海亦疏外之。山海纳交申砬。杜门讳客。昼夜相对。啖之以信城建 储之利。信城夫人。即砬之女也。申也以大利所在。陷于术中。且山海要结申砬。招致其乳母。极其厚待。饮食馈遗。络绎不绝。其婢于砬弟礏。亦乳母也。以故礏尝唾鄙山海之所为。言于侪辈间也。
乱后。诸驸马为金嫔设宴。达城尉泛然言及人家复雠之事。金嫔曰。勿言复雠事。余至今未得复雠云。以此观之。金嫔终未悟谗言之为诬也。自古小人谗间。无所不至。虽明主。不能辨。陷其术中者。多矣。 上于金嫔所生王子翁主。必与徐渻,具思孟,尹斗寿,申钦,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50H 页
朴东亮结婚。此五人。皆是目以西人者。 圣意以为他日公之党。虽欲杀害。庶几得力于此诸臣也。以故。与具思孟书曰。欲与尹斗寿为婚者。此乃汉高祖约婚于项伯者也。 上之信谗疑公者若此。而公竟得善终。亦岂非 圣德宽仁也。
辛亥年。校理李景稷来言。其父一日。邀徐判书渻及郑参判协宴饮。协怨望公及洪益城圣民。多有不好之言。徐公责之曰。令公误矣。郑洪两人于令家。有大恩德。何以怨之乎。其时令公家所为。是乎。令公之弟郑慄。何以至于死也。协即脱笠。起而拜曰。无所归怨而然也。盖己丑逆变之初。协之父彦信。以右相在推鞫厅。大言曰。告者数三人斩首。则可无此事。在座之人。莫不骇愕。洪公圣民。尤不胜痛愤。人有上疏言之。自 上下问于推官。则金贵荣曰。左耳偏聋。不得详闻。李山海则以为依俙闻之。彦信上疏。自明与汝立不亲之状。且云。一不通书。 上震怒。乃下彦信与汝立往复书札曰。顷日引见三公时。彦信仰天大笑。言汝立不反之状。又言一不通书。今此十九张。何人书也。谓予无目乎。即日。三司以彦信欺罔论 启。即命赐死。公言于推鞫厅曰。彦信虽无识。身在大臣。不可
辛亥年。校理李景稷来言。其父一日。邀徐判书渻及郑参判协宴饮。协怨望公及洪益城圣民。多有不好之言。徐公责之曰。令公误矣。郑洪两人于令家。有大恩德。何以怨之乎。其时令公家所为。是乎。令公之弟郑慄。何以至于死也。协即脱笠。起而拜曰。无所归怨而然也。盖己丑逆变之初。协之父彦信。以右相在推鞫厅。大言曰。告者数三人斩首。则可无此事。在座之人。莫不骇愕。洪公圣民。尤不胜痛愤。人有上疏言之。自 上下问于推官。则金贵荣曰。左耳偏聋。不得详闻。李山海则以为依俙闻之。彦信上疏。自明与汝立不亲之状。且云。一不通书。 上震怒。乃下彦信与汝立往复书札曰。顷日引见三公时。彦信仰天大笑。言汝立不反之状。又言一不通书。今此十九张。何人书也。谓予无目乎。即日。三司以彦信欺罔论 启。即命赐死。公言于推鞫厅曰。彦信虽无识。身在大臣。不可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50L 页
遽尔赐死。当请刑就服。然后定罪可也。李山海初不从。公反覆言之。乃许之。既陈 启。 上不从。公欲再 启。左右皆不答。公与洪公。详加开谕。山海乃从之。又 启始蒙 允。受刑一次后。又请远窜。乃得免死。当初彦信之疏。郑慄实制进。而彦信以其欺罔将至死。慄悔恨而死。徐玄纪所谓令公家所为是乎者。乃指此也。
东人深疾西人。欲为倾陷者。所由来久矣。甲申年。宋言慎以全罗巡抚御史到罗州。言于奇孝曾曰。当初西人意在兴宁君。而不在于今 上云。其言极为凶惨。盖自甲戌年间。东人议论。日渐偏邪。公以为沈义谦别无大端罪过。而必欲置之于不韪之地。并与一边士类而摈斥之。此其用心不正甚矣。极言其非。公之尤见嫉。此也。李泼,郑仁弘辈欲售其志。而以沈为机阱。造作无形凶悖之言。流入宫禁。搆陷西人。使 上厌恶。然后辛巳年。仁弘以掌令。论罪义谦也。 启以义谦与尹斗寿,根寿郑某等。相与缔结。作为心腹。窥觇形势。癸未。许篈论栗谷之劄曰。邹阳所谓偏听生奸。独任成乱。范睢所谓妒贤疾能。御下敝上。而主不觉悟者。此其志将欲何为也。其言之凶惨如此。其
东人深疾西人。欲为倾陷者。所由来久矣。甲申年。宋言慎以全罗巡抚御史到罗州。言于奇孝曾曰。当初西人意在兴宁君。而不在于今 上云。其言极为凶惨。盖自甲戌年间。东人议论。日渐偏邪。公以为沈义谦别无大端罪过。而必欲置之于不韪之地。并与一边士类而摈斥之。此其用心不正甚矣。极言其非。公之尤见嫉。此也。李泼,郑仁弘辈欲售其志。而以沈为机阱。造作无形凶悖之言。流入宫禁。搆陷西人。使 上厌恶。然后辛巳年。仁弘以掌令。论罪义谦也。 启以义谦与尹斗寿,根寿郑某等。相与缔结。作为心腹。窥觇形势。癸未。许篈论栗谷之劄曰。邹阳所谓偏听生奸。独任成乱。范睢所谓妒贤疾能。御下敝上。而主不觉悟者。此其志将欲何为也。其言之凶惨如此。其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51H 页
时。栗谷语龟峰曰。今番吾被罪。则彼辈欲为功臣矣。龟峰曰。何以知之。答曰。其形迹已著。以李浚庆为原头。凡所论之言。其机轴已显然矣。其后乙酉年。正言宋言慎以城上所又论沈义谦。历数其党曰。义谦交结朴淳,郑某(公也),李某(栗谷),朴渐,朴应男,金某(先君子),尹斗寿,尹根寿,辛应时,李海寿等。而成某(牛溪)亦受其笼络云云。李泼以大谏又追 启曰。洪圣民,具凤龄亦其党也。及至辛卯之祸。自 上犹恐公党类之或遗。窜逐斥黜。无有得脱者。至命榜示朝堂以示恶之之意。壬辰之乱。诸罪人尽见放。惟公独不蒙 恩。无异于罔赦之罪。人莫不冤之。 上西 幸。次松京。士民等相聚诉冤。 上不得已始放之。(壬辰春赦后。平安道罪人放未放禀启中。书公以前领敦宁。 上震怒曰。奸贼得保其职。则何人更复其职乎。监司权徵。先罢后推。 天威之久益不霁如此。)癸巳公之赴京也。 上又入谗言。密问申磼曰。郑澈往 上国。谋立东君云。其言信然乎。申磼极明其不然。而即以语其所亲矣。丙申丁酉年间。洪可臣为洪州牧使。来访龟峰曰。郑某为体察使时。以所亲之人。布置大邑守令。将有大志而未及云。彼洪虽极疾公。何敢以如此凶言加之也。彼辈捉人底手段。类如此。观后来所为。益著矣。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51L 页
戊午己未年间。崔晛以前正言来居茂长。往来岭南本乡。时与崔命龙相知。语及公事。晛曰。岭南人皆谓郑某若达崔永庆孝行。则可以救其死。而终始隐讳。极为奸邪云云。吾曾为史官。搜阅其时史草。则郑某力引其孝行。累次陈达矣。岭南人论议颇偏。至于所达之言。亦为隐之。甚不公矣。人皆以郑某为小人。而余则不知。必若小人。则如李恒福,金尚容,金长生辈。岂有庇护之理乎。余则不能信也。
癸亥 反正后。余承 召上京。崔晛以舍人来访。问及公事。则其言与崔命龙所传。果无异也。(追录)
崔晛又谓崔命龙曰。郑某之论。不独余意如此。西崖柳相。亦私语人曰。小人之态。例必逢迎 上意。而郑某则却不然。人皆指为小人。而余则未知其为小人云。岭人中不为偏僻之言所动。如晛如柳相者有之。而吾辈中人。或为利害所动。而附会时论。终始依违者多有之。人心之不可信。论议之不可定。有如此。必有心公见明者。能辨之矣。
(按。崖相与人私语如是。故文元公固已收入矣。然其所著崔永庆传。点缀致疑之说。并与牛溪而陷害。此乃偏于党论而然也。永庆传。抄附于下。 传云。时左相郑澈。以委官按狱。一日。余遇某阙下。问永庆狱事如何。且言此人有高士名。狱事不可不详审。某素轻。又被酒。忽以左手自执其项。右手为冲刺状。连声言。
癸亥 反正后。余承 召上京。崔晛以舍人来访。问及公事。则其言与崔命龙所传。果无异也。(追录)
崔晛又谓崔命龙曰。郑某之论。不独余意如此。西崖柳相。亦私语人曰。小人之态。例必逢迎 上意。而郑某则却不然。人皆指为小人。而余则未知其为小人云。岭人中不为偏僻之言所动。如晛如柳相者有之。而吾辈中人。或为利害所动。而附会时论。终始依违者多有之。人心之不可信。论议之不可定。有如此。必有心公见明者。能辨之矣。
(按。崖相与人私语如是。故文元公固已收入矣。然其所著崔永庆传。点缀致疑之说。并与牛溪而陷害。此乃偏于党论而然也。永庆传。抄附于下。 传云。时左相郑澈。以委官按狱。一日。余遇某阙下。问永庆狱事如何。且言此人有高士名。狱事不可不详审。某素轻。又被酒。忽以左手自执其项。右手为冲刺状。连声言。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52H 页
此人平日。向我欲如此如此。判府事沈守庆在傍解之曰。人言何足信。愿大监无信人之言。余正色曰。假使其人实有是。公今为狱官。当忘此怀。何故乃尔。某笑曰。吾岂念此。已于推官。极力解之。故久不加刑讯。有仍囚之 命。又曰。吾固已尽心。保无他也。数日。永庆果赦出狱。司宪府 启请还囚。时尹斗寿为大司宪。而发论则掌令具宬实为之。人疑某虽外示公议。阳为解释。而阴使其党论之也。永庆平时。与成浑交厚。及浑与某相结。而永庆每言。某为无状小人云云。以此与浑交道亦不终。于是。人疑此狱由某而起。浑亦不为无助也。在壬辰秋。余在安州。某自 行朝。为体察使南去。见余百祥楼上。某酒半。忽曰。汝谓我搆杀崔永庆云。果然否。余徐答曰。公心必不可知。以形迹观之。似然。故果有是言矣。某怒。掷杯于地。起行数步。还坐曰。汝何为此言。成浩原救解书。尚在于我。我何敢如是。余与傍人。一笑而罢。戊戌冬。余在东城。李贵持一纸来示。乃某为推官时。欲救解永庆未上 启草也。贵仍言郑相本心如此。世人不知。而疑之太甚。故其子弟来示云。其后论者追言。浑嗾某杀永庆。并夺浑官爵。彼此论议。至今未已云云。)
顷者成晋善为庆尚监司时。谓郑道可曰。崔永庆死于牛溪云者。于公意何如。勿以余为西人而隐之。答曰。成浩原其时有可救之势而不救。乃杀之也。今者寒岗之门生黄宗海以书问于余曰。世以牛溪不救守愚堂事为瑕。斯言也似近于党论。不欲挂之于齿牙。然先贤所为。后学不可不知。盖守愚之醇疵。不可知。而非吉贼。而无谋逆之状。国人之所知。当是时也。牛溪望重一时。其言足以救之。而终不救云尔。则所以来众人之是非者。似或然也。人之论贤者之短处也。当以程子所谓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一语当之。而
顷者成晋善为庆尚监司时。谓郑道可曰。崔永庆死于牛溪云者。于公意何如。勿以余为西人而隐之。答曰。成浩原其时有可救之势而不救。乃杀之也。今者寒岗之门生黄宗海以书问于余曰。世以牛溪不救守愚堂事为瑕。斯言也似近于党论。不欲挂之于齿牙。然先贤所为。后学不可不知。盖守愚之醇疵。不可知。而非吉贼。而无谋逆之状。国人之所知。当是时也。牛溪望重一时。其言足以救之。而终不救云尔。则所以来众人之是非者。似或然也。人之论贤者之短处也。当以程子所谓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一语当之。而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52L 页
至于此事。则论议纷纭。莫可适从。伏望明示确论。以为解惑之地何如。余答曰。东人以牛溪不救崔永庆为咎。此不过坐于偏党之私。而情意不相孚之故也。松江亦本无搆杀之意。况牛溪之居散秩者乎。当初崔永庆之系狱。松江前后救解 启辞。昭在人耳目。而挟憾下石之辈。乘 上不快之际。反以永庆之死。断为松江之罪案。承顺 上意。成一陷阱。日月已久。文书散尽。则反以昭然之 启辞。指以为诬。并与牛溪推而纳诸陷井之中。雄唱雌和。攻之不遗馀力。不知者。亦狃于见闻。而惟其说之是从。不亦可笑乎。大概松江之大为山海一队人所搆陷。既因金公谅以不测之说。行谗于内。又托崔永庆事。设阱于外。倾动上下。眩乱是非。如柳相之为推官。不救李泼之老母弱子之类。非徒不为非刺。又反归之于已递委官之松江。牛溪之见诬。无足怪也。且牛溪。非有司当职之人。以松江之执友。抵书劝其救解。松江之 启辞。实商确而为之也。来示以为牛溪名望甚重。可以救解云。来意以不陈疏为非乎。牛溪既非有司。逆狱何等事。而虽明知其无罪。何可以不当职之人。而轻救于未结末之前乎。若以牛溪之抵书救解。谓无其实。如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53H 页
松江之 启辞云。则尚复何言。柳相等之为推官也。李泼之老母稚子。岂不欲其生也。无罪八十老妇。无一言救之。竟毙杖下。未满十岁儿。不即死。而有严责之 教。则即折其项而杀之。金肃夫(宇颙),郑道可(逑)不此之为咎。反归咎于牛溪,松江。岂是公论乎。中外人。陷于山海之术中。不自觉悟。可哀也已。且李泼,白惟让之死也。山海及柳相与松江。同为推官。而不能救。今也专归罪于松江。岂非偏乎。
大凡人品。君子好之。小人恶之。则乃吉人也。君子恶之。小人好之。则乃不吉人也。如公之为人。金河西,退溪,栗谷,牛溪,思庵,先君子,李土亭,奇高峰,赵重峰,柳希春,李后白,具凤龄,辛应时,洪圣民,李海寿,尹根寿,李山甫,朴枝华,朴洲诸君子好之。如郑仁弘,李泼,郑汝立,李山海,李尔瞻,李弘老,李庆全,韩孝纯,许鋿,宋言慎,洪汝谆,许篈,宋应溉,申庆禧,朴谨元,宋瑄,尹三聘,沈憬,金佑成,任奕,尹宕(后改名宖),宋应泂等恶之。此辈造作虚言。陷人不测。谋为己功。到今心术败露无馀。其媢嫉公宜矣。公之为君子。不辨可知也。其趋时附势。图为发身者。虽千万人。于公何损焉。
后叙
大凡人品。君子好之。小人恶之。则乃吉人也。君子恶之。小人好之。则乃不吉人也。如公之为人。金河西,退溪,栗谷,牛溪,思庵,先君子,李土亭,奇高峰,赵重峰,柳希春,李后白,具凤龄,辛应时,洪圣民,李海寿,尹根寿,李山甫,朴枝华,朴洲诸君子好之。如郑仁弘,李泼,郑汝立,李山海,李尔瞻,李弘老,李庆全,韩孝纯,许鋿,宋言慎,洪汝谆,许篈,宋应溉,申庆禧,朴谨元,宋瑄,尹三聘,沈憬,金佑成,任奕,尹宕(后改名宖),宋应泂等恶之。此辈造作虚言。陷人不测。谋为己功。到今心术败露无馀。其媢嫉公宜矣。公之为君子。不辨可知也。其趋时附势。图为发身者。虽千万人。于公何损焉。
后叙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53L 页
余自癸丑以后。退居连山村舍。与郑君弘溟同处讲学。郑君常戚然曰。先人为人所疾。生而不容于时。没而诋谤弥甚。而一时侪辈。今皆不存。平生言行。将泯没无传。殆无以暴白于世。诚可痛也。愿先生有所记。庶几徵信于后也。余感其言。乃以昔年所见闻者。略为录出。以备日后状公者所采取焉。其中东西分党时事数段。似若无预于公。而要以见党论之权舆。陷公之根柢。故玆并载之云尔。岁辛酉秋。光山金长生。书。
追录
癸亥八月十日。余以司业引见时。 上引坐言事。且曰。凡有所怀。尽陈之。金长生曰。臣之妹夫。故相臣郑某之子。故臣亦知郑某忠清孝友人也。以己丑按狱被罪。而郑某别无过误之事。其时见忤于人。得罪甚重也。自 上即位以后。有如崔永庆,洪汝谆等。皆得复爵。而独郑某,李海寿等。尚未复爵。非但极为冤枉。于 朝家事体。亦为阙典也。 上曰。当从容为之。余又 启曰。崔永庆之为逆贼。臣未知也。乃浊乱朝廷有罪之人。亦为复爵。至于郑某等。尚未复爵。何时为之乎。(右出注书日记。先生于姓名及公名。只改书余字某字以录。)
乙丑十二月三十日。 备忘记。观副护军金尚宪所
追录
癸亥八月十日。余以司业引见时。 上引坐言事。且曰。凡有所怀。尽陈之。金长生曰。臣之妹夫。故相臣郑某之子。故臣亦知郑某忠清孝友人也。以己丑按狱被罪。而郑某别无过误之事。其时见忤于人。得罪甚重也。自 上即位以后。有如崔永庆,洪汝谆等。皆得复爵。而独郑某,李海寿等。尚未复爵。非但极为冤枉。于 朝家事体。亦为阙典也。 上曰。当从容为之。余又 启曰。崔永庆之为逆贼。臣未知也。乃浊乱朝廷有罪之人。亦为复爵。至于郑某等。尚未复爵。何时为之乎。(右出注书日记。先生于姓名及公名。只改书余字某字以录。)
乙丑十二月三十日。 备忘记。观副护军金尚宪所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54H 页
撰海平府院君尹根寿行状。则其中。有时相与按狱大臣有郤。阴结嬖幸。用蜚语眩惑宫禁。遂起钩党之祸。名卿贤士。贬窜殆尽。公亦削夺。退居广州村舍等语。予窃瞿然。薄其为人。意者 先朝必无如此之理。设有是事。如使为此说者。小知为亲者讳之之道。则其言必不如是之薄也。况己丑治狱之偏。彼此皆言之。以此观之。则当时之人。亦不可谓无偏无党。 启下文字。与士大夫间私相著述不同。此公事还为出给。
己庚年间。一时诸贤。皆已下世。知松江事迹者。如我者亦无多。略述数件。言不敢尽。
庚寅年间。余以台官参省坐。时适推李泼母子。松江为委官。稚子命铁。年未满十岁。每当压膝时。松江皱眉不忍见。一二度。辄挥扇命止之。老母出狱。只令女医扶护入庭。勿许罗将等贱辱之。其后柳相代为委官。命铁压膝至八九度不止。狱卒等驱迫老母。无所不至。而略不诃禁。
余之家严。乃辛酉进士也。与松江有年分。故松江视余犹子弟。壬辰。余扈 驾在箕城。松江自江界 赐环还朝。一日。诸宰共会朝堂。松江卒患霍乱。趋避宾
己庚年间。一时诸贤。皆已下世。知松江事迹者。如我者亦无多。略述数件。言不敢尽。
庚寅年间。余以台官参省坐。时适推李泼母子。松江为委官。稚子命铁。年未满十岁。每当压膝时。松江皱眉不忍见。一二度。辄挥扇命止之。老母出狱。只令女医扶护入庭。勿许罗将等贱辱之。其后柳相代为委官。命铁压膝至八九度不止。狱卒等驱迫老母。无所不至。而略不诃禁。
余之家严。乃辛酉进士也。与松江有年分。故松江视余犹子弟。壬辰。余扈 驾在箕城。松江自江界 赐环还朝。一日。诸宰共会朝堂。松江卒患霍乱。趋避宾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54L 页
厅西夹。余亦随之在傍。洪汝谆自外追至。倾囊委请曰。大监疾甚。小人适有清苏。愿进一丸。松江笑而却之。此可见汝谆悔罪心服之状。
昔在昏朝。余以分兵曹参议。入直景运宫。一夕。分承旨郑岦乘月来访于直庐。言及松江事。郑云。年少时。为浮薄子所误。在言地日。至以奸凶二字。加之于郑某。平生悔之无及。余答曰。不幸分党后。彼此见闻偏僻。令公今虽觉悟。未必中心释然。郑曰。是何言也。西人之败。专由郑某。余深知郑某之非小人。故不敢疾恶西人。不然。何以托婚于尹静春乎云。
戊午年。余以督运事在海西。一日。监司李德泂要余共访南以恭于谪所。会话从容。南曰。相知间所见不可异同。郑某何如人耶。余答曰。忠清峻节。近代贤相也。南咈然不悦。问于李德泂。李答曰。吾知郑某非小人也。南曰。令公何以知之。李曰。吾尝闻诸黄思叔。思叔每言郑某疏脱无邪虑。决非小人也。思叔吾所敬信之人。以此知郑某之非小人云。余数日后还访郑江陵于延安寓所。其时问答。江陵已为细闻矣。右李判书尚吉士佑记。
按象村所撰松江集序文。先生曾已收入于行录
昔在昏朝。余以分兵曹参议。入直景运宫。一夕。分承旨郑岦乘月来访于直庐。言及松江事。郑云。年少时。为浮薄子所误。在言地日。至以奸凶二字。加之于郑某。平生悔之无及。余答曰。不幸分党后。彼此见闻偏僻。令公今虽觉悟。未必中心释然。郑曰。是何言也。西人之败。专由郑某。余深知郑某之非小人。故不敢疾恶西人。不然。何以托婚于尹静春乎云。
戊午年。余以督运事在海西。一日。监司李德泂要余共访南以恭于谪所。会话从容。南曰。相知间所见不可异同。郑某何如人耶。余答曰。忠清峻节。近代贤相也。南咈然不悦。问于李德泂。李答曰。吾知郑某非小人也。南曰。令公何以知之。李曰。吾尝闻诸黄思叔。思叔每言郑某疏脱无邪虑。决非小人也。思叔吾所敬信之人。以此知郑某之非小人云。余数日后还访郑江陵于延安寓所。其时问答。江陵已为细闻矣。右李判书尚吉士佑记。
按象村所撰松江集序文。先生曾已收入于行录
松江别集卷之四 第 355H 页
末端矣。其所撰传。则比序尤详备。而又若清阴跋文,月沙序文。皆有不可阙者。故谨此并收入于下。且先生所记行录中。亦间有不可不添补处。则谨以小字双书。而注之云。外曾孙李选拜手以识。(象村,月沙序文及清阴跋文。已附原集。传则载在别集。故此不必录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