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江别集卷六 (自动笺注)
松江別集卷六
 附錄
  
有明朝鮮國輸忠翼謨光國推忠奮義協策平難功臣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
政府左議政兼領 經筵事,監春秋館事,寅城府院君鄭公神道碑銘。
(幷序○宋文正公時烈)
公元1536年
文元公金先生長生渾厚崇深
毁譽無誰。
而獨於陰陽淑慝之際。
辨之甚嚴。
每以松江鄭相公爲君子。
以攻公者爲小人
嘗記其事實
詳且質矣。
其後先生胤子文敬公先生公行狀。
悉承先意
噫。
欲知公者觀於二先生文字
斯可矣。
今公之孫瀁將樹石神道
而以余嘗遊二先生門者
託以銘文
不敢當
而亦所不敢辭者。
謹按
公諱
字季涵
迎日人。
遠祖均之。
麗朝平章事
 本朝有洪。
諡恭簡
子淵
兵曹判書
是公高祖
曾祖自淑。
郡守
祖潙。
參奉
考惟沈。
判官
世以淸白相傳
判官公尤有孝友行。
竹山安氏。
司諫彭壽女。
大諫公每稱吾女孝。
可敵十男
 嘉靖丙申閏十二月六日
公生于漢陽里第。
十歲
判官公罹乙巳禍。
流落南方
從行
束脩金河西麟厚門。
又從
公元1561年
奇高峯大升遊。
稍長。
谷,牛溪先生相友善。
辛酉司馬試。
居上游。
明年
擢壯第。
斬伐之餘。
士類擯斥公。
進道見枳。
典籍流宂散。
首尾五年矣。
丙寅
奸凶退黜
公始擢拜獻納持平
退溪先生有古諫臣風。
玉堂修撰
戊辰
 宣祖大王嗣位
權奸用事
仕路久淆。
公首爲天曹郞
恢張淸議
登進士類
舊宰金鎧,洪曇等忌嫉
退溪亦被譏訕
鎧於 經席。
進斥士類
至曰。
今日士習幾乎己卯
己卯
蓋指靜菴諸賢。
公後與鎧同對。
斥鎧邪說
 上厲聲曰。
鄭澈誤矣。
公曰。
雷霆
臣言不可不盡
極言鎧等紹述衮,貞之狀。
鎧竟削黜
庚午癸酉
公連遭考妣喪。
喪除。
歷揚如舊
再爲直提學
時朝著有東西色目
而公最被東人忌惡
故謝歸鄕里。
丁丑
 仁聖大妃薨。
公赴哭 闕下
谷亦入臨旋歸
勉留谷。
調劑彼此
谷謂公曰。
若留朝。
持議和平
黨論熄矣。
我以燮和責付君而去矣。
五月
陞同副承旨
時李潑爲後宗主
谷勸公與潑交歡
頗與調劑
尹月汀根壽兄弟叔姪以暗昧見斥。
黃岡繼輝亦因此被劾。
公愈不能平。
遂與潑爭論
彼此無復保合之望矣。
後公拜大司諫
谷復勸公出
以釋時疑。
公元1580年
公乃供職
未幾
時輩復劾公。
又疏論沈義謙爲小人
等爲邪黨
上疏言。
鄭澈忠淸剛介
一心憂國
氣節實是一鶚之比。
加以黨邪之名。
使不得接跡於朝。
於是
時輩竝劾谷。
自是自廢不出。
庚辰
江原監司
上疏請修 魯山君墓。
復拜兵曹參議大司成
論者謂公應 製書
輕蔑大臣意。
公遂棄官歸。
谷爲憲長
潑嗾掌令鄭仁弘
使論沈義謙。
谷欲不從
則恐其愈激。
遂勉從焉。
公知仁弘不在謙。
見欺
谷曰。
豈料吾輩死於公手乎。
谷笑謝。
翌日再啓。
仁弘果添入援附士類等語。
 上問士類爲誰。
仁弘對以鄭澈相爲締結
以助聲勢
谷見仁弘曰。
季涵以時過激
故果有不平之言。
而非護謙也。
且以季涵之介。
締結之名。
不亦冤乎。
且吾嘗稱賢。
而今又斥爲謙之黨。
則我乃反覆人。
吾當辭避矣。
仁弘不得已自劾曰。
鄭某雖與義情分甚厚。
不至他人
臣乃以爲謙之黨。
論事失實矣。
谷將啓遞仁弘
則洪汝諄不肯從。
 上曰。
時輩鄭澈
李珥引入要路
必欲擊去也。
時輩因攻公及谷愈力。
後 上曰。
鄭澈曾爲承旨時。
其所爲。
介潔之人而盡心國事者也。
公元1582年
謂朴相淳曰。
予嘗謂鄭澈與人寡合
果然矣。
 特除公全羅監司
壬午
復以 特旨
除禮曹參判。
俄拜咸鏡監司
臨行
上疏言事
 批曰。
奇哉卿說。
今將遠離
故有忠懇之言。
癸未
還拜前職。
未幾
超陞本曹判書
憲府論執
 上不允
會時輩因邊事
谷以誤國小人
逐遯荒。
牛溪疏辨其誣。
朴相淳亦言朴謹元等挾憾搆陷狀。
於是
竝詆朴相及牛溪
牛溪卽日還山
太學生四百餘人投疏。
指辨忠邪
 上乃招二品以上 敎曰。
朴謹元等予知其奸。
遠竄何如
左右爭爲救解
公獨進曰。
人等不可不明好惡
以定是非
於是
 上自製責詞
竄謹元等三人
左補者亦多。
金宇顒等爭以爲不可取決失志怏怏乘時陰陷之一言
因劾公以交搆煽禍。
爲亂階。
前後儒疏。
皆出其風旨
 御批
鄭澈其心也正。
其行也方。
惟其舌也直。
不容於時
見憎於人耳。
若其當職盡瘁
忠淸節義
草木亦知其名。
所謂鵷班一鶚
殿上猛虎
頃日讜言斥邪。
予已知今日得此謗矣。
若罪鄭澈
朱雲可斬也。
公引咎,辭職
三疏不 允。
甲申
大司憲
公復力辭。
 上手孤忠自許
獨立敢言以 賜。
公乃出。
量移三竄。
收敍脅從
公元1584年
類。
 上敎政院曰。
都憲獻說極駭。
但此卿素以剛直忠藎名。
優容不責云。
公請辭。
 答曰。
此輩乖亂朝廷
在法罔赦。
卿反以是爲言
使奸邪生意
此予所以不得不錯愕也。
此言幸而出於卿口。
姑容之。
陞拜贊成
知 經筵事。
是時。
旣歿
與朴相獨在朝端。
時輩齮齕益甚
乙酉
與朴相繼退去
五月
徐益上疏言鄭汝立反覆之罪。
又請召公及朴相。
蓋汝立嘗讀書爲名。
至尊谷爲未熟孔子
谷卒。
時議方追詆甚至
乃於 筵中。
誣毁谷。
時輩悅之
稱以第一流
疏至發其推尊谷書。
其書之作。
易簀前三日也。
三司黨公而實欲營救沈義謙。
 上雖斥汝立爲刑恕。
而竟罪
邪黨以此窺測 聖意
遂劾謙。
植黨朋比等語。
 上問所朋比爲誰。
遂擧相及公,谷,牛溪,金繼輝,朴應男,朴漸,尹斗壽根壽辛應時李海壽等以對。
潑又追啓洪聖民具鳳齡
生員李貴上疏斥其欺罔
詆兩先生
甚於汝立。
 上命榜示謙罪。
書公以下
以爲黨人
朝野駭愕
謙以 母后弟。
宮禁事。
嘗甚忤 上意
故遂爲當機穽
初。
趙重峯習聞潑言。
常不悅公。
公按湖南
重峯先爲
公元1587年
都事
至欲避去
公謂重峯曰。
請少留。
眞知小人
然後未晩也。
重峯不聽
介於谷諸賢。
重峯還。
日見公所爲。
脫然心服
反謂潑前言皆誣。
乃馳見潑。
極言公所無愧神明
且言汝立可絶。
不從
告絶矣。
至是。
上疏論兩先生道學之正。
時輩誤國之狀。
而又訟公曰。
澈之剛直
只以一唾潑面
而積成見鬼之車。
張弧不脫
俾餓于野
人或謂澈疾惡已甚
固宜取敗。
而臣獨見其惜潑兄弟
多般規責
而潑也不悔。
轉輾椓害。
丁謂懷慙
必逐寇準
漢無汲直
孰制淮南
臣恐爲元衡,李樑復讐者。
轉變爲莽,操也。
丁亥
李貴等復疏辨潑等誣罔
略曰。
澈之爲人
孝友淸介
立朝廿餘年。
一朝失位
其貧至於朝食無醬。
則其淸高一節
足以起世礪俗云。
潑自辨。
 上斥潑以反覆
戊子春
重峰聞有倭釁。
上疏言宋有臘寇。
有人言今無他策。
只有劉元城陳了翁作相。
則寇自平矣。
宋帝不省
惟章,蔡之徒是崇。
故臘寇大熾。
金虜繼至
大盜橫行
南北之憂。
有大於金虜。
廟謀一無陳,劉之策。
請亟 召淳,渾澈等。
使其表正百僚
則猶有扶持之望矣。
 上斥以人妖
而焚其疏。
重峰上疏言公之在朝
專欲尊君庇民
慷慨直言
百僚嚴憚
公元1585年
猛虎在山。
藜藿不採
今若收用
庶幾積弊一祛。
野淸寧矣。
三司交章
竄配北塞
而世無敢復爲公言者。
公自乙酉
退處南中
日以經史自娛
己丑秋
有子之喪。
營葬高陽先壟下。
十月
汝立謀叛事發。
公聞變欲赴闕
知舊或止公勿入。
避形跡。
公曰。
逆賊謀害 君父
重臣近在國門外。
不可遲回
趨朝
 上以忠節奬之。
時汝立亡命官軍
自刃而死。
其子與黨與就捕。
次第吐實
祭天文及諸般凶逆之狀。
狼藉彰露
時輩猶且掩蔽
儒生梁千會等上疏暴其狀。
右相鄭彦上疏自明
 上下備忘記曰。
變作之日。
右相所爲
多未安者。
鞫問疏漏
予固已疑訝
反上疏。
至曰不通書札
無目耶。
仍 下彦信與汝立通問書十餘紙于鞫廳。
於是
臺諫論劾彦信欺罔
十一月
拜公右議政
爲委官。
乞免
 上以主辱臣死。
輿疾討賊義敦勉。
公乃出謝。
彦信及其兄彦智
潑及弟洁,白惟讓等。
先已出賊招。
 上親鞫震怒
公進曰。
朝臣交親逆賊
不過好而不知其惡也。
天下寧有兩汝立乎。
今以書札間事
遽加刑戮
恐非 聖世事。
 上意稍解。
竝 命除刑遠竄
其後儒生梁詗疏論當初彦信欲斬告者。
 上益怒。
 命再鞫
公元1584年
彦信
仍 賜死
公又啓曰。
我 朝二百年。
未嘗殺一大臣
厚之風。
無異趙宋
今宜遵奉
 上不聽
他相不敢言
公獨再啓論救
減死遠配。
潑,洁,惟讓等累爲諸賊所引。
 上再命拿鞫。
皆死。
 上以潑等締結逆魁。
讓與汝立書中有犯 上語
皆 命斷以逆律。
公議啓曰。
潑等與賊親厚
則有之矣。
臣意不敢以爲與聞也。
 上怒。
下敎謂公專輒
公遂遞委官。
公自變初。
深以連累朝紳爲憂。
牛溪書。
請亟出而同救之。
崔永慶者頗有淸修名
旣而染汚立等
詆毁谷諸賢。
至言公及朴相其首可梟。
及是。
諸賊皆言吉三峰謀主
而又言三峰乃崔姓居晉州者。
因有飛語
永慶爲三峰
羅監司洪汝諄密啓以聞。
一面移文嶺南
則兵使梁士瑩先已逮捕矣。
永慶供以不與賊通問
 上下汝立與永慶書及誹謗詩。
永慶辭窮
公啓曰。
老人容或前事
且此詩乃甲申年匿名傳說者。
非永慶作。
 上乃命停刑
牛溪以書亦勸公救解
公 榻前復申前說
永慶因此得釋。
旣而臺諫究竟罪狀
復下之理。
公復具箚。
欲待刑推 命下。
與他相同請。
會永慶病死。
庚寅
 上以公嘗雪 宗系之誣及鞫逆有勞
光國平難二勳
封公
府院君
初。
李山海等與公同牛溪谷。
甲申以後
專附時論
尤爲公所鄙。
釁隙深矣。
至是。
山海欲致款。
不應
山海大慙
奧援外。
搆陷公無不至。
一日
公與相成龍及山海約請建 儲。
山海稱病不至
而煽動內間。
謂公先請建 儲。
建 儲後不利於某 王子母子
及公入請。
 上不答。
諸宰懾焉。
李誠中李海壽公言
 上特出誠中海壽于外。
公辭遞。
於是
李弘老等嗾安德仁等。
疏詆公誤國
 上引問誤國何事
德仁對以酒色
 上曰。
酒色豈爲誤國
老等不料 上引見
未及指授德仁
故其對如此云。
辛卯
憲府先論柳拱辰李春英趨附宰相
 上問宰相爲誰歟。
遂以公對。
而劾以招權植黨
將啓士禍。
 上命書公罪狀
榜示中外
洪汝諄等復論公罪重罰輕。
 上曰。
鄭澈嗾丁巖壽等。
欲驅一代名卿
陷之逆黨
兩司遂更論公凶悖不道
請竄。
初配明川。
 命移晉州
汝諄等復請遠寘窮荒
乃改江界
公病不得趲程
 上命押官
而又 命加公栫棘。
於是
洪聖民李海壽尹斗壽根壽李山甫,朴漸,柳拱辰,白惟咸,張雲翼李春英黃廷彧黃赫,金權,黃愼柳根,李洽,任鉉,具𡩄等皆坐竄斥
李誠中以同請建
公元1592年
 儲。
性傳以不從時論。
故雖素不悅公。
而同被罪謫。
初。
永慶被逮。
實由汝諄啓聞。
其時令汝諄劾啓。
汝諄執士人千頃,姜海等以對。
千頃上疏飛語自己出。
會永慶已死。
不復根究
至是。
汝諄啓以謂永慶爲三峯者。
必有指嗾
嚴鞫千頃等。
千頃等引證當時傳語任禮臣等十數人
而不復跟問
淫刑不已
千頃姻族奇孝曾以金誠一言。
千頃曰。
若引鄭澈則生。
千頃,海乃誣公以求免。
而皆竟死。
汝諄等旣得千頃誣服
雀躍相慶。
將加公死律。
李公德馨曰。
實狀未著
不足以服人。
汝諄遂不得售
姜海臨死遺疏
以明誣引出於見欺求生
而疏不得入。
壬辰四月
倭寇至。
 大駕西至松京
臺諫山海交結宮禁
濁亂朝廷
罷免
 上御南門
慰諭軍民
軍民咸請釋公。
 上乃下敎召公曰。
知卿素有忠孝大節
可急赴行在
慟哭兼程
上謁平壤
 駕到博川。
平壤陷。
 上命世子分朝。
他相皆從 世子
公獨扈 駕到龍灣
俄受 命體南方
駐節江華
控制南北
牛溪檢察使松京
欲與糾合諸軍
襲勦京城未果
南下
撫循遺民
以爲收復之基。
上疏言 大駕遠狩
湖南猶爲國固守
此殆
公元1593年
天意
伏望 大駕還駐定州
以待 天兵
 東宮來駐湖南
觀勢進退
倘 天兵不出。
 大駕亦謀浮海而南。
以答兩湖之心。
乘舟雖危。
不猶愈於棄土疆而渡遼乎。
會有言 王師道亡
咎在體察
 上怒甚。
有讒者又乘其間
臺諫復論山海罪。
竝及其奧援
 上雖勉從。
而疑所論悉出公意。
李海壽請竄汝諄,弘老等。
 上乃敎曰。
人等罪。
予所未知。
但此人等頗劾鄭澈爲奸云。
公受 命板蕩之際。
讒間交亂
惶懼北歸
癸巳
奉表如 京。
先是
有 二陵之變。
將行
上箚言寢苫枕戈之義。
且請徵發之際。
哀慟之意。
遍諭兵民
且計倉實稍遺處。
又勸出富民賑飢民。
時 天兵將撤還。
中道上言
宜亟遣使
乞寢班師之 命。
又言晉州之守孤危可憂。
旣而
陷敗公言
十一月
復 命。
言者謂公在京有賊退之說。
誤事機。
公遂乞退
明月十八日
捐館江華寓舍
春秋五十八。
翌年
有權愉者挾舊憾。
上疏言公誣殺崔永慶。
金宇顒等繼之。
追削官爵
鄭仁弘嗾其徒朴惺文景虎等。
前後投疏。
言搆揑者鄭澈
指嗾成渾
仁弘與其妻弟梁弘相仇
因以深怨牛溪
必欲因公株累焉。
於是
賊臣奇自獻等迭相
公元1563年
唱和
三司俱發。
 上斥公爲奸兇
牛溪奸黨
竝奪牛溪官。
仁弘都憲
至發追刑之論。
公之諸子環守塚隧以待 命。
仁弘被遞而止。
自是仁弘爾瞻,自獻等互肆其兇。
數十年間
世變極矣。
癸亥 反正
仁弘等皆伏天誅。
文元公先生承 召入對
爲陳公冤狀
之子宗溟亦上疏
 上下其疏。
議政李元翼左議政尹昉,右議政申欽等咸請伸冤復官。
 上從之。
或疑公於逆獄。
容有未盡。
以得大禍。
不舒本末
不得其實也。
惟公剛腸嫉惡
忤時輩。
及至癸未
目見羣邪誣賢
贊決流放
邪黨切齒
而已書名禁錮之禍矣。
逆謀之發。
聞變赴難
臣子常節
平日崇奬逆魁。
而累出援辭者。
關通書札
辭屈情敗者。
及至不道書上徹 睿覽者。
無非自取
而悉出 聖斷
公何與焉。
多般救解
至被專輒之譴。
而猶搆陷。
李潑母子之死
出於他相。
而反移公身。
罔極之誣。
可以類推矣。
至其誘死囚誣人俑於陷公之機械
而仍爲敎猱之謀。
其禍遂及 聖母
其流亦慘矣。
辛卯以後多少嚴 旨。
視昔 褒嘉之 敎。
一何相反
知愛憎之至變。
忠信得罪者非虛語也。
自是
素知無他
而亦景仰者。
或反談公得失
以諧世取寵
可勝道哉。
幸而 聖主御世
論議之定。
不待百年
石壓笋出
理難終遏。
邪論緖餘。
猶未全殄。
天理至公
人心莫誣。
百世之後
愛憎都冷。
是非之眞。
自當愈明矣。
何復戚戚哉。
天性疏通峻潔
父母至孝
兄弟怡愉
前後居喪
盡情禮。
每朝哭泣
感動隣里
至有不忍食者。
祭饌必手自割正。
喪制節目
與諸賢往復辨論
未嘗放過
後服色。
因公復古
謬俗一變
每日起拜家廟
出入必告。
上墓必哭拜。
讀書不過三遍。
成誦近思錄,朱子書。
着力尤多
雖在憂患流離
課誦不輟
江界
大學一部
兼誦小註
於圍籬長木
白而書之。
以朝夕寓目
勵志不懈如此
詩文俊爽飛動
有意外趣。
筆法遒逸
蓋公胸襟朗徹
絶無畦畛
凡有所懷
發於言。
見人有過
親友權貴
不少饒。
以是得禍如山
剛正之氣。
老而彌厲焉。
辭受甚嚴。
手書戒子弟曰。
鞭靴不已
必至裘馬
當官
風采凜然
不敢干以私。
公之伯姊爲 仁廟貴人
公幼嘗出入 東宮
 明廟爲大君時。
仍與遊處
情好甚篤。
及公擢第
 明廟賜酒饌。
以助宴需。
洎爲臺宮。
宗室景陽君以罪繫獄。
 明廟私囑曰。
吾兄將死。
請少
公元1575年
寬之。
公竟不奉 旨。
乙亥棄官而南也。
 上私謂公曰。
卿勿下鄕
吾且大用
公竟不留。
及長憲府
市人皆言李珥鄭澈大夫持憲
獨無各司橫斂也。
後隨 駕定州
座有宰臣結姻 王室者。
自內送酒食。
宰臣以讓公。
公曰。
此饌非外臣所宜食。
卽起避之。
平日仇公者。
嗟歎以爲難。
奇高峯嘗遇水石淸絶處。
或問世人可以此者乎。
高峯曰。
鄭澈乎。
重峯謂公氷淸玉潔
赤心奉公
谷,牛溪終始友善
白其心事
蓋古所謂特立獨行
不茹
剛不吐。
不仁不使不仁加乎其身者。
公實其人也歟
公娶文化柳氏
高麗太師車達之後
學生強項之女。
四男三女
男長起溟
進士
文行
次宗溟。
擢魁科。
晩際 盛時
出入通顯
次振溟。
進士
次弘溟。
官至大司憲
主盟文衡
長女李基稷。
次適崔澳。
次適牧使林
起溟一子
曰沄。
縣監。
宗溟五子
長曰溭。
生員
美質
次曰洙。
縣監。
虜變遇賊。
不屈而死。
次曰沇。
文科持平
次曰瀁。
剛正擢爲掌令。
次曰㵢。
振溟一子
曰漢弘溟。
嫡無子。
側出曰涖。
外生曾玄若而人。
文元公錄公事實而斷之曰。
好公者。
退溪谷,牛溪河西思菴高峯重峯諸賢也。
之者
山海,弘老,仁弘,汝立,自獻,
爾瞻等也。
其所好惡
則公之賢否
可知也。
文敬公又於狀文。
論之曰。
公之一身
一榮一辱。
一禍一福。
而賢邪之進退
陰陽消長
世道陞降
於是乎繫焉。
噫。
小子何敢以一辭贅焉。
只二先生之論是述而已
銘曰。
公元1583年
翼翼翁。
相我 宣廟
於皇 宣廟
天大日耀
方其初政
不淸明。
惟彼無良
紹述衮,貞。
公炳其微。
折其尾毒。
衆正安意
羣邪側目
元豐旣沮。
川洛分朋
互有失得
公獨口憎。
公乃南歸
匪我忘時
我湖空明
猗猗
 上哀東民。
畀以使節
庶展吾蘊。
以庇惸獨
卒事于東。
又南而北。
 上眷其忠。
恩顧日隆
擢之亞卿
長于秩宗
癸未之歲。
大賢疐跋
 重曈下詢。
誰善誰惡。
滿庭媕婀
口吞膠漆
公在 上前
天一鶚。
曰君有道
旌別淑慝
四擧八。
所以聖。
退惡不遠。
大學所警。
 上曰兪哉。
公言可省。
乃黜其奸。
乃慰其賢。
羣言營營
 聖心俄遷。
朝焉加膝
夕已墜淵
東京部黨
膺也疑亂
元祐奸籍。
劉是鐵漢
逆豎釀禍
震驚 天闕
陞公右揆
付以大戞
豈不盡心
羣言蝟集
謂公殺之。
公所活。
公所出之。
反謂公入。
況彼憸人
內援託。
貝錦南箕
成之倏忽
御彼魑魅
圍以栫棘。
南警忽
起。
公起于謫。
難平者事。
矧肘其掣。
出視南師
謗書盈篋
倉皇北歸
乞身而退。
讐虜未滅。
貞臣先萎。
公忘怨恩。
人滋忿毒
疵骴詆柩。
奪官除爵。
急攻者榮。
緩則便辱。
 神孫御世
羣兇剪滅
昭幽伸枉。
公冤遂白。
循始訖終。
凡幾伸屈
公之伸也。
世道昌明
公之屈也。
國步壞傾。
然後而見。
嗟爾羣昏
孰爲公案
有覺文元
小子狂簡
敢述而論。
墓表[宋文正公時烈]
公元1684年
崇禎紀元甲子
公歿九十二年。
而今 上之十年也。
 玉堂諡文介公
文谷金相公壽恒駁正於 上 前。
改 贈文淸。
始協公議
戊辰秋追記
公元1561年
松江鄭相公旣歿
文元公金先生爲實記。
文敬公先生行狀
公始從金河西先生麟厚學。
奇高峯大升遊。
長。
谷,牛溪先生
友善焉。
 嘉靖辛酉
進士
壬戌
擢壯元第。
時朝著溷濁
低佪宂散
丙寅
拜獻納。
退溪先生有古諫臣風。
戊辰
 宣廟卽位
自修撰爲吏曹佐郞
校理
持平
宰臣紹述衮,貞者。
庚午乙亥
考妣制。
旣除。
檢詳舍人執義,直提學
黨論起。
公棄司諫不仕。
谷又勸其出而供職
以釋彼此疑阻
俄被劾。
谷疏言其忠淸
公元1582年
介。
一心憂國
時輩竝劾谷。
出公江原監司
遞入爲兵,刑曹參議
南歸
鄭仁弘劾沈公義謙。
延及諸賢。
公益不安
 上曰。
鄭某介潔之人。
予嘗謂與人寡合
果然矣。
 特拜羅監司
壬午
 特陞禮曹參判。
復以咸鏡監司
臨行上疏言事
 上曰。
奇哉。
今將遠離
有此忠懇
癸未
還禮曹。
旋陞判書
跋疐遯荒
極言道學忠孝之實。
 上竄逐朋讒之人。
以安谷。
時輩論劾公。
 上曰。
鄭某其心正
行方
直舌直。
故見憎於人。
若其忠淸節義
草木亦知。
所謂鵷班之鶚。
殿上之虎。
頃日讜言斥邪。
予已知其得謗
若罪鄭某。
朱雲可斬也。
甲申
大司憲曰。
孤忠自許不與
獨立敢言所難
公請癸未被罪人。
 上曰。
大憲說極駭。
此卿素以剛直忠藎名。
不責
又 批公疏曰。
此輩乖亂朝廷
在法赦。
今反以是爲言
使奸邪生心
此言幸而出於卿口。
姑容之。
贊成
谷已沒。
牛溪退去
獨有公及朴思菴淳在。
齮齕益甚
乙酉
相繼斥去
蓋用鄭汝立之謀矣。
遂編谷,牛溪以下諸賢於黨籍
而公思菴爲之首。
己丑
汝立謀逆事發。
公爲右議政
鞫獄以多附生議。
責以專輒
以他相代讞。
庚寅
策勳封寅城府院君
公元1591年
山海奧援
讒說
辛卯
栫棘于江界
一時名卿
皆被竄逐
壬辰
倭寇至。
 上西幸
臨問軍民以御難之策。
父老咸請用公。
 上乃召公曰。
知卿素有忠孝大節
可急起行在。
公馳謁於平壤
受 命體南方
復以讒謝病北歸
癸巳
奉使如 京。
臨行
寢苫枕戈
以復 先陵之讐。
復 命。
有以誤事誣公者。
公遂退還
其年十二月十八日
卒于江華
享年五十八。
甲午
權愉,金宇顒仁弘相繼誣公。
以及牛溪
追削官爵
至發追刑之論。
不售
癸亥 反正
文元公先生爲白冤狀
李公元翼申公欽諸公咸請伸雪
遂復官位
今 上甲子。
 賜諡文淸
初。
高陽
後移鎭川
迎日人。
遠祖均之。
高麗平章事
 本朝洪。
恭簡公
高祖淵
兵曹判書
曾祖自淑。
郡守
祖潙。
參奉
考惟沈。
判官
妣安氏。
司諫彭壽女。
夫人柳氏
學生強項女。
長子起溟
進士
宗溟。
壯元及第
振溟。
進士
弘溟。
大司憲兼大提學
李基稷,崔澳,林
三女壻也。
起溟男。
縣監沄。
宗溟男。
生員溭。
縣監洙。
遇賊不屈
持平沇。
掌令瀁。
學生㵢。
振溟男。
參奉漢。
弘溟側出男。
涖。
縣監也。
沄男世演。
漢男光演相演
掌令男普演。
卓行
早夭
溭男慶演
八子
皆有文行
而澔今爲翰林
不能盡錄。
文元公嘗論公曰。
好公者。
退溪谷,牛溪諸賢也。
惡公者。
仁弘,汝立,山海等也。
小子狂簡
敢述而申曰。
易曰。
方以類聚
物以羣分
百世之後
有欲知公者。
盍觀於此云。
公元1552年
傳(申欽撰。
公平日。
不令子弟見之。
故公歿後。
本家猶祕不出。
歲壬子
始得見而傳書。)
公元1562年
鄭澈字季涵
號松江
少有才名
居在湖南
金河西林石川,(名億齡
爲人高邁
監司
昌平縣鄕祠
)奇高峰
皆其私淑從師者也。
 嘉靖壬戌
壯元。
釋褐
與朴思菴成牛溪李栗谷爲知己
孝友淸介
出於天性
一點垢氛
人望之如仙。
中年爲李潑所惡。
不得安於朝。
或退歸鄕舍。
出按外藩
憤世道之漸壞。
身且不見於時
放浪詩酒
當朝
收用
卒而亦去。
己丑
鄭汝立變起。
散秩入朝
仍起爲議政
左揆
治獄之任
剛褊
不能容人
故其治獄
未嘗不主於寬
而所被罪者。
平日者也。
其流倡言治獄之際。
人多冤死
誣以崔永慶被搆殺。
噂沓羅織
無所不用其極
李山海
舊要也。
竝相立朝行事
山海一節相合
時加戲侮
山海深銜之。
且慮被禍
陰中之。
辛卯
三司合啓。
江界
圍籬安置
將抵不測
壬辰倭起。
 宣廟松京
士民遮途。
之冤者
公元1593年
以千百數。
 宣廟迫於輿情
不得已放之。
旣讒於宮禁
不復見用。
出爲體察使。
癸巳復 命。
旋以謝 恩使如京。
未幾卒。
年五十八。
旣敗。
 宣廟怒猶未已
時流逢迎 上意
凡與相厚成牛溪渾,李藥圃海壽等。
皆被追削官爵
庚寅
臺諫亦俱竄黜
新進士流雖不知面目者。
如或與時相左
則必指爲黨。
橫加詆誣
辛卯至 宣廟末年幾二十載。
鵠的檻阱
爲陷人之囮。
雖漢之鉤黨
宋之姦黨
其禍未必若是之烈也。
乏力量。
徒以淸直自持
風議峭峻
不能俯仰
初爲潑所惡。
爲山海所斥。
 宣廟山海之讒。
至令暴其罪名
榜示朝堂
一時者。
稱以奸賊
風聲所移。
萬口雷同
眞小人
而雖平日者。
亦眩於物議
或有疑其爲小人者。
至今未定
甚矣。
人之易惑於權勢也。
余初與之不相知
壬辰秋
避亂江華
體察使。
從 行在來泊江華府。
聞余在江華
余從事
使軍官召之。
余辭以將赴 行在
不敢赴召
曰。
豈以其非 朝命耶。
啓知于 朝。
復召之。
余業奉 朝廷差授。
不敢更辭。
赴其幕下
與之同事者幾半年
觀其風調灑落
姿性淸朗
愛人下士
不爲畛域
廉於物欲
信於
交知
居家孝悌
立朝潔白
當求之古人中。
有時持杯半酣
口詠手書
長詩短歌
交就錯成
軟語團圞
形跡俱忘。
爽然相對
不覺之前也。
見人多矣。
未嘗見此格韻也。
自古小人者有三焉。
一曰固寵也。
一曰諂媚也。
一曰附會也。
自謫召還。
嘗坐賓廳。
具參判思孟,申知樞磼皆在座
思孟與磼。
連姻宮禁者也。
一別監持物膳自內出來。
致于賓廳曰。
自 內宣下
命諸宰相共啖。
其實非 上賜也。
後宮之送于具,申兩宰者也。
見物膳將設。
便起去曰。
此乃具參判,申知事所當喫者也。
大臣不可與。
其言卽聞于中。
翌日
 特旨出爲體察使。
小人如此乎。
此其不諂固寵明驗
食物之微。
而猶以不當食而避之。
搖尾宮掖
私獻乞恩
如今宰相乎。
其必不爲小人也明矣。
潑與山海
一時之權所存
之才。
少加桔槹
則詎至於狼狽困苦
顑頷終身
不肯屈節
小人如此乎。
此其不附會之明驗也。
以是非不同。
而猶爲之却立
況當大變倫紀之間。
誣上行私
如今宰相乎。
特其過於狷狹
多疑少恕。
無智濟之
此其平日所短爾。
若置之江林野之問。
其所宜處也。
而位極三事
身都將相
非其器也。
世之
人不知終始事行
故備著之。
詩甚淸高
可傳于世。
有四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