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四留斋集卷之八 (自动笺注)
四留齋集卷之八
  
世系譜錄
始祖
六部大人諱謁平。
(新羅始祖赫居世。
賜姓李氏
佐命功臣
)其後有諱居明。
(蘇判。
)生金現。
(兵部令。
)生金書。
(三韓功臣
太守
高麗太祖樂浪公女壻也。
)生潤弘。
承訓
周復
生偁。
生侈連。
生春貞。
生玄福。
生宣用。
升高
生得堅。
(文林郞
)生翮。
(左僕射)生瑱。
(檢校政丞
卽文忠公益齋齊賢之考也。
)左僕射
次子世基
(檢校政丞
)生蒨。
(贊成文孝公
)生四子
敬中
(月城君)次培中。
(代言)次達衷。
(文靖公)次誠中。
(檢校左政丞
)月城君子毓。
(正郞
)子廷俌。
善大夫京畿監司
(我朝國初也。
)有三子
長僴。
(署令
三子其後無聞
)次佗。
(生員
)次岱。
(郡事。
牧隱有名三子說。
)生員
生我高祖
高祖諱繼孫
(早卒不仕。
密陽朴氏。
三子。)
曾祖諱箴
後改筥。
進士文科
由承文院。
去官獻納
歷古阜,昆陽醴泉郡守
官至濟用監正
終于燕山朝。
前後室。
先妣紆州黃氏。
(卽我曾祖母
葬在金堤平皐里。
)後室稷山趙氏
(生二子。
達順
曰達文。
皆無子。
)女適典翰趙宗敬
宗敬之子廷樞。
(中文科。
官至司藝。
)廷機。
(官至舍人
)舍人次子守翼。
(今爲正郞。)
女壻黃赫
(卽 王子順和君妻父也。)
曾祖弟曰策。
(參奉無子。
)曰
(子禹齡。
生二子。
允文
允武
允武
無子。
允文
生二子。
曰惇。
曰忱。
忱。
子云
)曾祖及繼曾祖母
(墓在果川修理山。)
公元1582年
祖諱達尊
字長民
 中宗壬午進士
不仕。
追贈左承旨
妣耽津安氏。
(贈淑夫人
卽皐隱先生提學安止兄起之後
進士石孫之女。
墓皆在楊州西面穴里
六子女。
長卽先考。)
公元1507年
先考諱(宕。
)字放翁
生于正德丁卯十月
年二十七。
甲午年陳宇榜下生員進士
早有才名。
屢擧不第
年六十三。
薦補 康陵參奉
以事見罷
後爲歸厚別提
遷義禁府經歷掌樂直長長興主簿,司畜署司畜,司圃署司圃,平市署令社稷署令
萬曆甲申八月二十六日
考終正寢
享年七十八。
未仕前。
禮曹以才行堪爲士子矜式
啓差童蒙訓導
始於辛亥冬
訖于乙丑十五年之間。
作成人材甚多
三門外。
科第立朝者。
如尹判書卓然尹知事又新,尹僉正存性,參判尹安性,僉知奇苓閔忠男,判尹柳根正言格,牧使韓伯厚,尹暻,佐郞尹暒,郡守姜義虎,都元帥權慄,判事李時彦,司諫朴弘老,承旨趙瑗持平金韞,留
公元1521年
守閔汝慶,掌令李弘仁,府使金穎男,判事柳拱辰,府使許昕,判官崔洙,府使趙挺,都事景禧監司沈岱,正郞尹渟,都事尹曄監司洪履祥,府使成大業正郞權詗。
皆出于門下
士林榮之
追 贈吏曹參判。
葬于神穴里先塋之側。
先妣貞夫李氏
同塋異壟
先夫人。
宗室延豐副守之女。
生一一女
早逝
繼室卽我母夫人金氏
義城
高麗太子詹事金龍之後
老職通政大夫諱應辰之女。
生于正德辛巳
今年七十五歲。
六男二女
公元1594年
長子廷馠。
字伯薰
甲午生。
中戊司馬
蔭補參禮察訪
因事棄官
振威農舍
壬辰之難。
官軍取用米穀
以功陞堂上。
五衛將。
二子
公元1549年
三子廷馨。
字德薰
己酉生。
年十九。
中丁卯生進士
二十。
戊辰別試第二人
今爲都憲
公元1553年
四子廷馚。
字大薰
癸丑生。
癸酉司馬
公元1557年
五子廷馧。
字汝薰
丁巳生。
早死。
公元1562年
六子廷馦。
字士薰
壬戌生。
戊子司馬
甲午別擧。
今爲翰林
公元1565年
七子廷䭰。
字季薰
乙丑生。
長女李美善。
高麗正言李存吾之後
蔭補奉化縣監。
後以功臣嫡長
陞堂上。
二女金就鏡。
開國功臣金士衡之後
公元1592年
三女壻韓詗。
高麗柳巷韓脩之後
壬辰之變。
延安守城功。
拜典牲主簿
僉知娶士人盧奭女。
繼後子濬直長
府尹秉節校尉尹光富女。
五男二女
公元1562年
男長澕。
壬戌生。
主簿
公元1565年
次湳。
乙丑生。
將仕郞
早死。
 贈佐郞
公元1570年
次濬。
庚午生。
直長
繼僉知後。
公元1592年
次湋。
申生
早夭壬辰之變。
 贈佐郞
公元1574年
次洚。
改沔。
甲戌
奉事
女長適士人宋廷光。
南臺大立之子
適士人尹溍。
參判尹安性之子
都憲先娶士人宋應慶女。
卽圭庵宋麟壽孫女
死生一女
適蘇賀震。
早寡而夭。
中室判書尹鉉女。
四子
曰溧。
曰漍。
曰潚。
曰湙。
三室郡守尹思寬女。
生三女。
皆幼。
生員士人顧言女。
二女二子。
女長適士人金慹。
早寡
適士李瑱
子瀚,演。
廷馧娶朴翰女。
生一子。
曰源。
翰林判官吳以順女
二男二女
男曰灦。
曰灝。
女二。
幼。
廷䭰先娶宗室靈城令女。
後娶都事藎忠女。
無后
李美一子
曰壽得。
一適閔繼仁。
一適進士金耇。
壽得有一子
曰伏男。
金就鏡有三子
英哲
英達
曰英吉。
韓詗有一女
適士人金楗。
澕娶士人成恒女。
生三二女
男長曰慶長。
娶前縣監姜繼曾女。
次曰慶應。
次曰慶成
皆幼。
女長適孫虎臣
次幼。
公元1592年
湳先娶士人百朋女。
壬辰之變。
死節坡山
一子
曰慶胤。
後娶主簿蘓擇善女
一女
甲午十月
於益山。
年三十
慟哉。
濬娶知事尹又新女。
二女
湋娶縣令淮女。
年二十一。
賊鋒所害。
死牛峯。
惜哉。
一子
曰慶
洚娶進士李潔女。
叔父諱容。
字子嚴
屢擧不第
晩年蔭補中部參奉
去官而終。
一子
曰廷馥。
早死。
一子
曰溫。
武科守門將。
參奉女壻劉鳳瑞。
武科
官至僉正。
一子
側室有二子。
曰廷馞,廷馛。
季父諱宏。
字士深
博學屬文
不幸短命
未成一名
一子
曰廷馝。
亦有操行
短命而死。
有子曰澂。
三人
一適朴由健。
一適吳植
一適金鐸
姑母適司猛鄭世健。
有四子。
長曰震。
圃隱之後
錄用主簿
曰霖。
曰霮。
曰霽。
女適忠義汝益
三子一女
曰應善。
別坐。
明善
從善
女適文科李崑玉。
今爲永春縣監。
霖二子一女
曰孝傳。
曰忠傳。
女適任繼老。
三子二女
應祥
應龍
曰應聖。
武科
今加通政
淸河縣監。
一適姜應禛。
一適判官趙光玹。
霽有二女
一適生員李眞彦。
一適武士
汝益
有四二女
男曰誠。
曰諴。
曰謹。
曰謐。
一適忠義李德一。
一適正字李克信。
姑母
忠義衛李鶴壽
無后
公元1593年
姑母
宗室驪山副守。
一子三女
子曰宜永。
五十。
中第
以承文博士
癸巳夏
于永柔。
女長適郡守洪應世。
次適察訪金慶麟。
次適鄭玄年。
博士一子
剛克
女適曺興孝。
郡守一子
曰滋。
女適姜仲吉
察訪有二子四女
鄭玄年。
二女
行年日記[上]
公元1541年
嘉靖辛丑八月十八日午時
生于漢陽盤石故府使閔元宗家
公元1558年
戊午秋
進士二等五人入格
時年十八。
是年十二月
行醮禮。
翌年正月上旬
課試居魁。
赴會試。
鵝溪李相國山海,漆溪尹判書卓然,參判李輅,司藝崔頲舍人趙廷機。
同榻三年之間。
或棲于麻浦成世江亭
或棲于楮子安貧世江舍。
或棲于終南鵝溪舊第
或棲于駱洞李參蓮香閣。
辛酉秋九月
式年講經
文科丙科出身
時年二十一。
談者以爲 國朝以來
講經出身
嚴昕一人云。
其年仲冬
被選于承文院。
同榜先生安寬,李求仁,成壽益,成子沆,任允臣,李順壽,徐崦,李成憲,黃允中
同榜沈荀,成世平,金繼趙,李應麒,崔頲,孫汝誠,李山海文益成黃允吉,許晉,黃廷式矣。
隷習漢語
又與製述別抄。
公元1562年
壬戌二月
長子生。
公元1563年
癸亥十月
權知副正字
同月。
移拜藝文館檢閱
時權李樑李戡,尹百源,權信,李翎,愼思六人
放逐黨與之在臺閣者。
幾盡譴罷。
故余與安寬,權徵,權
鵬。
同試史官取才。
是年九月
 順懷世子于景福。
自是 明廟移御于昌慶宮。
公元1565年
甲子乙丑
仍爲檢閱
蓋以權奸時被論史官
相繼還本館。
故不得陞遷。
同任任壽臣,李應麒,黃廷式具鳳齡奇大升李景明,安寬,權鵬,權徵,具忭,李海壽,權克禮
乙丑四月
 文定王后于昌德宮。
領相尹元衡
元舅之勢。
一國之權。
至以妾爲妻。
以孼爲嫡。
方守宰
皆出其門。
 主上不得自由
朝野切齒者久矣。
至是三司交章請罪
削奪官爵
放歸田里
死于江陰地
李鐸憲長
朴淳大諫云。
是年十二月
移拜承政院注書。
同任具忭。
第二子生。
公元1567年
丁卯正月
仕滿陞授成均典籍
○二月。
移工曹佐郞
仕于祔 廟都監
判書朴忠元,金鎧
參判尹玉
參議睦詹。
正郞趙守興,蔡蘭宗,李禮悅。
佐郞如愚,申點。
○五月。
移禮曹佐郞
判書朴忠元,李鐸
參判朴淳士尙
正郞李順壽,鄭彦智李友直
佐郞吳健鄭琢金瓘,李應麒,李海龜
是年
 嘉靖皇帝崩。
 隆慶皇帝卽位
詔使許國魏時亮出來
遣遠接使朴忠元從事李山海李後白奇大升等。
迎于江上
○六
月。
 明廟親行 文定王后祔 廟大祭
未幾
 昇遐于景福宮。
儲嗣未定
人心危疑
領相李浚慶啓于 仁順王后沈氏。
德興大院第三子河城君入承大統
卽今 上也。
詔使入京頒詔後。
行弔禮。
見顔色之戚。
哭泣之哀。
不勝嘆服焉。
時余差 國葬都監郞廳。
摠護使洪暹
都廳姜益,李遴。
郞廳黃廷式,李禮悅,孫軾,任夢臣
監造官崔興源,朴廷立
判書李鐸 啓請還仕本曹。
時新遭 國恤
又値華使
裁酌吉凶之際。
往來大臣
講定儀節
○十月。
葬 明廟于康陵。
是月
移兵曹佐郞
判書元混,李鐸
正郞尹剛,金戣,黃允吉,權克禮
佐郞吳健金孝元任國老
公元1568年
戊辰三月
 除全羅道都事
時大夫人得心恙。
彌留不瘳
家貧無以甘旨
且以完山爲祖母鄕。
故求而得之
適同壻韓守眞時爲邑縣監。
遞改。
守令爲難
咸鏡都事權文海相換。
○五月赴任
交代徐崦。
○十一月。
因病遞還。
後交文益成
李澤方伯
沈守慶爲兵使矣。
辛酉同榜金命元令公
爲鍾城府使。
李命生爲端川郡守
文益成爲洪原縣監。
武榜梁思俊爲穩城判官
梁思瑩爲咸興判官
金世勤爲北靑判官
壽仁永興判官
及余八人
一時
公元1592年
一道
非偶然。
議成禊軸分之。
壬辰兵難失之。
可恨
時欲改軍籍
都事沙汰校生。
行到端川。
得病而還
是年季冬
 除授曹正郞
公元1569年
己巳正月
京畿都事
交代李增。
後交任國老
聖善病臥床褥
甘旨無以供之。
不意有此 恩除
鄕隣以爲誠孝所感云。
○二月。
春秋記注官
是年嘉禮
龍仁縣令應順女。
朴氏冊封爲 王妃
時金德龍潛。
相繼監司
公元1570年
庚午正月任滿
復拜刑曹正郞
判書朴永俊,洪曇,鄭宗榮。
參判李澤
參議朴好元。
正郞安寛南銓文益成
佐郞金雲,沈仁謙,盧稙,閔濬。
○六月。
知製 敎下批。
自後例爲兼帶。
○八月。
移兵曹正郞
以 御史
覆驗災傷江原道
高城郡守車軾,前府使楊士彦
三日浦。
酬唱錄。
兵火失之。
不能追記
只憶海山亭洞仙驛兩詩而已
判書吳祥
參判白仁傑。
參議許曄
正郞黃允吉,許晉,黃廷式
佐郞黃大受,朴應福李藎忠鄭彦信,尹承吉
○十一月。
拜司諫院正言
大諫李湛
司諫鄭淹。
獻納李友直
正言李忠元,鄭士偉。
三司伏閤請罷衛社功臣
不許
是年
第三子生。
辛未正月
因事與同官遞遷
司直
○同月。
拜禮
公元1571年
曹正郞
判書大年
佐郞盧稙,鄭以周。
○二月。
拜司憲府持平
時吏曹佐郞吳健
前秋以 御史湖南
聞妹病。
乘馹徑往山陰
宿儒
時方柄用
不敢論其失。
以爲公過也。
非身累也。
若憚於名士
不敢論劾
國法自此將廢。
而亦愛人以德之道也。
一日完席。
及此議。
同僚趨附門者
卽漏之。
以爲嫉惡善類
托以他事。
諫院所駁。
遞授成均直講
時蔡蘭宗執義
濤,金戣爲掌令。
余與黃允吉爲持平
大司憲盧守愼
在外未參。
○三月。
春秋
預修 明廟實錄
摠裁官洪暹
提學朴淳
都廳尹根壽,申點。
○四月。
移禮曹正郞
○五月。
實錄告成
減兼帶春秋
○八月。
 康陵丁字閣災。
先府君參奉入番。
下獄一夜分揀
只蒙奪告身之罪。
是年
持平
京畿道敬差官
覆審災傷而還
○十月。
陞授宗簿寺僉正。
得重病幾死乃甦。
時正辛璉。
壬申二月
親耕籍田
儒生耆老
歌謠
大赦
○三月。
移成均館司藝。
時重師儒
吏,禮曹同議揀擇而授之。
○四月。
 御春塘臺。
試文取人
余以參試官入侍
文取沈忠謙等若干人。
時大尹斗壽
○六月。
出補延安府使。
自遞持平之後
一種物論
囂囂不止
養乞郡。
屢擬不利
今始得請
到府數日。
聞 隆慶皇帝昇遐
 萬曆皇帝卽位
詔使韓世能,陳三謨出來
余以都差員。
往返陪行。
鄭惟吉爲遠接使。
鄭惟一柳成龍權擘爲從事官
監司朴承任李拭
都事李忠元,洪仁黃暹李元翼
○是歲。
四子生于府衙
公元1573年
癸酉
改成軍籍
起文監司
凡事推誠委任
不刑一人而成籍。
公元1574年
甲戌
監司起文任滿遞。
松京卒逝。
李珥監司
○是歲第五于生于府衙
前年叔父率衙眷下來
除授參奉上京
是年姊夫李美善因事下來
除授活人署別坐上京
數年之間。
得二子。
一家以此府爲福地云。
公元1575年
乙亥三月
覲省上京
呈狀乞罷。
蓋此府物衆好訟。
裁處無暇
上年
得渴症。
而且水路近於京江
致意外之謗。
決意棄官
在府呈辭
邑人大小
聚到衙門
晝夜不離
使不得發行
監司送審勸止之。
不得已托以掃墳于豐德外鄕
碧瀾渡。
書辭給付官人
上京
三度呈狀
乃得罷。
交代安鴻。
後交代安佺。
該曹照以殘邑厭憚之律。
準期不敍。
一年
廢。
公元1576年
丙子六月
旱災
徑敍 除授宗簿寺正春秋知製 敎。
是年九月
爲別殿試參考官。
鄭崑壽若干人。
時僉正權璲,權文海
○十一月。
求外 除長湍府使。
是年春
長子醮禮。
得重病。
僅得赴任
是年夏
遊聖居,天磨山
有行錄。
見失于兵火
公元1577年
丁丑六月
月課不作
遞授司直
交代孫軾。
後交代安寛。
監司朴謹元。
都事奇苓。
是時參判亦爲養 除開城府經歷
大人掌樂直長
欲觀山水求差。
四月望 順陵執事
祭後翌日
樂工數人到府。
伯氏大薰,季薰及亡弟皆來
乘舟上流泝洄而下
經歷府人捉魚于後西江等處。
滿載而來
相與歌舞獻杯。
日暮托宿坡山彦博亭舍
題名而還
都人傳說以爲人間難得勝事云。
未幾
兄弟二人
皆以月課不作
一時見遞。
可笑
○七月。
又以延安軍籍差錯
追論見罷
○十一月。
敍復拜禮寺副正。
 仁聖王后陵都監郞廳差下。
○是歲。
因擧朝論 啓。
衛社功臣
追罪其時元凶李芑等。
公元1578年
戊寅正月
繕工監副正相換。
○三月。
濟用監正 除授
月出楊州使。
爲養乞外也。
公元1579年
己卯
修道書院鄕校
改田案。
大同除役。
公元1580年
庚辰二月
春秋下批。
○九月。
災傷差錯見罷
交代李墍。
後交韓脩
監司尹根壽,南應雲。
都事李德悅,韓伯厚,宋應泂。
此州爲畿輔至近之地。
士大夫族葬
多在其地。
守宰者。
拘於權勢
不得自由
豪勢之戶。
于役記。
民皆不便
莫敢誰何
余創若是
一切束定。
小民雖甚便之。
權貴之家。
莫不詆毀
且東籍田在州地。
耕種之民。
例以傍近田結定給。
偏受其苦。
而其來已久。
莫敢更張。
余稟于方伯南應雲。
一州田結之數。
題給官穀。
輸送于分奉常寺。
分給代耕之民。
秋後還償
代耕之價不減
傍近民得偏苦
可謂百年痼弊。
一朝革去
籍田近處代耕牟利之輩。
胥動浮言
終不得免。
末路不得施設
有如是夫。
交代韓脩
知其首末
遵行不廢。
浮謗稍息
○是歲。
長孫生。
公元1581年
辛巳二月
復敍。
又 除禮賓副正。
同月 除繕工監正
○三月。
 除平山府使。
非所求也。
是年
海西凶荒
前府使李應麒。
以不荒政拏推。
到任
民間不至饑甚。
而官穀已盡分給
只有官廳白米百石
監司崔滉。
督令盡分
以爲此邑。
朝京一路
意外
需。
不可不儲。
已至。
流民可以自活
請罷賑濟
監司大怒
殿最居中
非但此也。
到任後衙中疾疫大熾。
濬,湋二兒亦幾不救
一女死于京家。
公私多有難處之事。
不得已棄官上京
憲府劾罷。
準期不敍。
十年之間。
再犯準期之律。
相識無不譏之。
後交代閔濬。
監司李海壽,崔滉。
都事世恭
余在泥峴家。
覲省之外。
一不出入
三年之間。
穩見前日未讀書。
是則幸也。
公元1583年
癸未
谷李叔獻爲大提學
建白請設纂集廳。
招集文學之士。
略倣 皇朝大明會典
纂出 祖宗朝故事
勒成一書
以爲一代典故
未幾谷卒逝。
有志未就。
松江鄭澈爲禮判。
踵而擧行
設局于禮曹嘉禮廳。
後移于宗學
堂上李山海㙉,辛應時鄭澈,尹卓然尹根壽兪泓權擘
郞廳則李民覺,尹覃休,高敬命邊以中黃赫金景生,朴慶新,金敏善及余若干人與焉。
余之所掌。
曹典客司。
倭,野人接待等事也。
出草未半見遞。
其後費用爲難
停之云。
公元1584年
甲申五月
因旱徑敍。
拜司憲府掌令。
大憲鄭澈
執義金澥。
掌令裵三益
持平李璥,韓顒。
○六月。
因事遞授成均司成
未幾
掌樂院正。
○八月二十六日
丁內艱
十月
安厝楊州先塋
時俗返魂
而余與
昆季
同議居廬
上年
北狄作賊
慶源府
城府使申砬擊却之。
友人李濟臣
時爲兵使。
被罪龍灣而死。
慟哉。
濟臣字夢應
號淸江
與余同年司馬
甲子年登第。
余爲門下書時
夢應爲內翰
自後氣義相許
爲人慷慨大節
讀書屬文
文如其人
而與世矛盾
不容於朝。
出鎭北方
不得展布所蘊而死。
時年四十八。
士林咸惜之。
公元1585年
乙酉
入社竊位版。
未幾
得罪人。
磔于市。
公元1586年
丙戌十月
服闋
繕工監正
是月
移拜奉常寺正
乃堂上階也。
提調金貴榮,任說。
僉正劉漢忠。
主簿南銓。
直長德遠
奉事景行
○十二月。
推考差官
按獄湖南
其時本道監司韓準
都事權慄。
公元1587年
丁亥二月
賊犯湖南
萬戶大源戰死。
未幾退去
○五月。
獄事未畢。
陞堂上。
 除授東萊府使。
東萊乃朝倭往來初程也。
上年倭變之後
聲言大擧入寇
前府使盧埈。
處事失宜
言官劾罷。
以余代之。
上京謝恩後。
上章辭以白面書生
不閑弓馬
邊將非所堪任。
請遞之。
 啓下備邊司。
回 啓曰。
李某雖無弓馬之才。
隨機應變
不在人後
仍遣爲當云。
○六月。
辭 朝到尙州
賃舟由洛東江。
倍日趲程赴任
監司柳永
任滿
權克智代之。
都事許昕。
是年冬
日本國使康廣出來
新國王平秀吉。
前王
發兵平定諸島
欲與我國修好
請遣通信使。
爲此而來云。
宣慰使根下迎接
 朝廷通信使不送。
殆百有餘年。
今難開端
不從其請。
其還也。
宣慰使韓孝純下來
乙酉以後
倭國內難
諸殿巨酋。
絶不往來
到任之後
武衛殿,畠田殿,甲斐殿,小二殿及深處倭使。
無不出來
接應不暇矣。
 祖宗朝以來
島夷接待時。
酋首使舡外。
對馬島主以下使送船
則到泊卽時
釜山僉使報于本府
府使馳往。
與僉使同坐于尺量廳。
分遣兩鎭軍官
尺量所乘船隻
以船之大中小。
授格倭糧有差
倭人潛給賄物。
以小爲大者有之。
其後定價物。
一船納銀一斤
兩鎭軍官分之。
累及鎭將
前後守宰被論者相繼
余與釜山使相議。
通于倭館。
永絶其弊。
且割嶺南稅米九千餘石。
納于本府
以充倭料。
輸給之際。
軍官色吏。
中間剋減貿納倭物于官廳
和水餘米。
使之湊足。
過海時腐敗難食。
倭人怨之。
詬辱主將
弊習已成。
恬不知怪
至於曾經此邑者。
以爲無傷
 朝廷深欲矯革
以慰遠人之心。
到任
除官貿易
痛禁和水之弊焉。
公元1589年
己丑春
日本又遣上官僧玄蘇,副官義智,都船主平調信等。
來獻孔雀一雙
良馬一匹
通信使。
宣慰使李德馨下來率去。
 朝廷遠人之請。
不可固拒。
久廢之擧。
遽從亦難。
往在丁亥
湖南之變。
寶城作人乷背同者。
被擄入倭國
向導作耗
邊警不絶。
人心痛憤
朝議以爲若刷還此人。
當使通信云。
平調信卽還渡海。
刷還乷背同等男女百餘人以來
不獲已正使黃允吉,副使金誠一書狀官許筬
遵 祖宗舊例
報聘日本
與倭使一時渡海。
裝船路費
不可勝紀
是冬
湖南全州人鄭汝立。
以前正言
黃海不逞之徒
謀爲不軌
安岳郡李軸。
寧郡守朴忠侃等。
詗得其狀。
緝捕逆黨
械送京師
一一承服。
汝立逃竄鎭安山中
自刎而死。
傳屍上京
皆磔于市。
是年
盜入 太廟
竊各室冊寶
擧火焚之。
以滅其迹。
事覺伏誅
○十二月。
任滿遞付司直
其後邑人義立碑云。
公元1590年
庚寅正月
新府使丁允祐下來
到彦陽交龜。
○二月上京
在任三年
不見德於民。
大小人民
相隨戀戀不忍別。
時金睟爲監司
申翌,李泰亨爲兵使。
李璟,梁思俊,朴泓爲左水使。
邊璣爲釜山僉使矣。
交代
祐。
四月見罷
其代韓性源。
到任滿月而罷。
其代高敬命
赴任然後得解由。
一年之內。
軍職兼帶五衛將。
長在禁直
是時。
逆賊獄事未畢。
逮捕及於四方
囚繫滿於岸獄
搢紳之人。
騈首就逮
倫紀蕩然
上下無統
識者已知其國勢不可爲矣。
蓋自甲戌年間。
士林分黨。
目之爲東西
東則吳健鄭琢柳成龍金宇顒金孝元金誠一
爲其領袖西則沈義謙,鄭澈尹斗壽根壽洪聖民,孝海壽朴淳李珥
爲之領袖
一時浮薄躁競之輩。
不入于東。
則入于西。
互相吹噓
迭爲氷炭
恬靜自守之人。
則雖以乙巳淸流李湛,閔起文先進
不容於朝。
輾轉標榜
務爲相駕。
鄭賊博覽强記
精於數學
自負小才
傲睨一時
而性本陰鷙
骨相凶獰。
不齒淸班
久矣。
李潑,李洁。
結爲死友
推薦於朝。
至廁玉堂
於是
白惟讓等從而交譽
此數三子
目之爲東之北。
及是禍作。
李潑兄弟白惟讓。
斃於杖下
鄭彦信彦智兄弟
同姓之親。
皆竄西北
彦信至於 庭鞫刑訊
竟死于甲山謫所
李山海首相
鄭澈左相
沈守慶右相
兪泓,崔滉,金命元,李增,洪聖民李憲國,尹卓然等爲禁府堂上矣。
先是甲申年間。
朝廷奏請使黃廷彧書狀官韓應寅京師
請改
宗系
得請而還
繼遣兪泓,尹暹等。
請頒新撰會典
只得外國一卷而來
其後又遣尹根壽,尹泂等。
得全而來
至是錄勳。
名曰光國功臣
尹根壽黃廷彧兪泓一等
前後奏請使,書狀及奏文撰定之員。
皆與焉。
討逆之功。
名曰平難功臣
朴忠侃,李軸,韓應寅一等
推鞫堂上,刑房承旨問事郞廳及告變人等
皆與焉。
賞賜臧獲土田銀兩馬匹
不可勝算
中外實官奴婢公賤。
皆入于功臣家。
朝占夕改
縱恣無忌
司列邑。
莫可支保矣。
余以受賀時入 侍。
亦參光國原從之錄。
是年六月
得痰腫濱死。
至八月復蘇
公元1591年
辛卯正月
 除拜僉知中樞府事。
同月。
移掌隷院判決事
武臣姓李者。
奪占其母家奉祀田畓。
連姻名士
故訟官怯於權勢
不決者十年
取考兩造之辭。
卽決給于見奪者。
由是見忤於當國者。
未幾
移拜大司諫
司諫金玏
獻納尹暹。
正言李尙吉,洪麒祥。
○二。
月。
移拜同副承旨
是月
通信使黃允吉,金誠一來復命。
 上御宣政殿引見
余亦入 侍。
允吉則 啓曰。
倭國時。
倭奴備兵船。
期以明年
大擧渡海。
聲言侵犯上國
實欲作賊我國矣。
誠一則 啓曰。
平義智爲人可信
實無歹心
今見嶺南擾擾
修整攻戰
之備。
有妨農事
姑緩爲當云。
所見不同如是
未久因事論遞。
上護軍
閏三月
復 除右副承旨
陞左副。
又降右副。
○六月。
病遞。
拜工曹參議
判書朴忠侃。
參判黃允吉。
○七月。
 除左副承旨
○八月。
右承旨
○九月。
降左副。
○十一月。
又陞右承旨
病遞。
自爲同副至左副。
連以刑房
參鞫逆黨
往來于禁府。
日至三四。
捶楚下入者。
不免死。
至於婦人稚子
皆斃杖下
心知其冤。
左右相視。
莫敢一辭
慘哉。
前後 經筵同任。
韓應寅,黃佑漢,李恒福李忠元,李德馨柳根黃赫鄭昌衍,權文海金玏,趙仁得,宋言愼,金誠一洪履祥夢鼎,奇苓。
○十二月。
拜兵曹參議
判書洪汝諄。
參判李憲國。
參知黃暹
公元1592年
壬辰正月
移吏曹參議
判書李元翼
參判李墍李德馨
正郞柳永慶,鄭光績,趙挺。
佐郞金時獻,李好閔
○四月。
倭賊渡海陷釜山
東萊府使宋象賢死之。
報至。
遣李鎰爲三道巡邊使
,朴箎爲從事官
率軍往御。
行至尙州
散敗走。
,朴箎皆死。
脫身獨走而免。
繼遣申砬爲大將
鄭淑爲從事官
多率禁旅
往御于忠州
未及交鋒軍潰。
砬投達川死。
○三十日夜
 上率世子乘馬
開敦義門
出向西道
百官
不能從。
城中士女
徒步出走
塡塞道路
哭聲沸天
大雨如注
終日不止
都下奸細之徒。
乘時作亂
先燒兩闕
次及米麫各司。
 王子第宅
偸竊貨布
莫敢誰何
上次碧蹄暫歇。
坡州前路不入。
臨津
東坡驛止宿。
○五月初一日
松京暫駐。
分遣 王子臨海君,順和君于咸鏡道
使勳臣黃廷彧父子,尹卓然率行。
信城君于平安道
使勳臣兪泓率行。
言官交章請罪領相李山海
投竄江原道
左相柳成龍亦遞。
右相李陽元以都城御使
留駐京城
至是陽元爲領相。
興源左相
尹斗壽右相
逆賊應係緣坐人外
盡 命放還
鄭澈放還云。
山海成龍則以當國大臣
不能固守京都
使 鑾輿播越
山海則尤爲人指的
被罪重云
近年以來
天災時變
無歲無之
蚩尤旗出。
經月不滅。
積屍星現。
經歲不滅。
虹貫白日
太白經天
至於漢江赤沸三日
竹山石起立。
通津
西 狩前十餘日。
野鳥于禁苑。
晝夜號哭
天之示象著矣。
 王子第宅
連年營造
奢競侈。
土木之役。
罔有紀極
漁梁斥鹵
山林川澤
與民共利之地。
盡占爲諸宮己物。
舟車之算。
罔利無遺
民之怨苦極矣。
後宮金昭儀專寵
同生金公
稱名者。
本以松京卑賤之人。
乘時作弊
交通內外
一時躁競無恥之輩。
不結交。
昏夜相從
汲汲如狂。
雖以李山海淸修宿望
不免是謗。
何足道。
朝廷濁亂至矣。
余遞東萊上京以後
都中市井之人。
公言漢都王氣已盡。
倭變未久將作。
糜費酒肉
日以宴遊爲事
童謠喧喧
莫知端倪
卒見壬辰之變。
嗚呼
豈獨人謀不臧
所謂天數不可逃者耶。
先是
外間傳說
宮中多貿銀兩
私備行具
以爲渡遼之計。
緣此戚里之家。
先爲避難之計。
大家世族
妻子皆以昏夜出送。
賊逼之後
江守御之軍。
三醫生徒及各司胥徒而已
人心若此
 君誰與守乎。
余於前一日。
搬挈妻孥
入于城內家。
以待 朝家處置。
老妻相約
脫或 大駕出巡
未及羈靮以從。
則義不可草間苟活
不如自盡而已
至是聞 大駕出城。
妻則飮燒酒二椀。
余則結項數度
而妻娚稚子等輒救解
終未得死。
痛哉。
是日率濬,湋二子及妻娚尹興門爲扈從計。
碧蹄川邊。
還送濬兒。
搬挈妻孥
留置西山墓所
初二日
留妻娚及湋兒。
看護妻孥
只與濬兒發行
投宿坡州西面湳兒妻家。
先是
湳兒率妻子下來農莊
大駕西狩
村里遑遑
莫保朝
夕。
勉之曰。
事已至此
有死而已
守一節。
毋貽玷辱
嗚呼
豈知閔氏終至於死節乎。
初三日
與湳妻子相別
臨津
畿伯權而遠令公東坡驛。
則只領殘卒數十餘人而已
午後到 行在所
則 大駕御于留守廳事
從臣露坐門外
草草不忍見。
前一日。
舍弟德薰特 命爲留守矣。
以前留守仁恕
病不治事
德薰前爲經歷
遺愛在民。
時以承旨扈 駕。
有此 恩除
民望也。
申時
承旨申磼。
探候京城
回啓曰。
倭渡漢江云
 上卽上馬
發向金郊
乘輿服御之物。
盡爲委棄
 中殿以下
乘馬
宦官宮妾
不得從。
 廟社神主
埋置于 穆淸殿內而去。
 行到平山
遣官還陪去云。
前一日。
東坡
 命錄扈 駕功從臣
皆加一階
爲政時。
判書李元翼
以平安巡察使前期出去
參判李墍。
江原道招討使出。
去余又未及到。
故遞差。
以洪渾代之矣。
余通于留守曰。
旣無官守
欲留此與同守城如何
留守卽於馬上白之。
 上曰。
甚好甚好。
凡事勉之云。
然 大駕出城之後
舊都遺民
一時散去。
無可奈何
留守只率官屬數人而已
家奴炊食度日矣。
初四日五日六日七日
留。
是日
聞家眷自西山移住采連妻娚農舍
長子
豐鄕
收拾人馬
僅得搬挈下來
豈非天乎。
都元帥金命元。
失守漢江
退駐于臨津
京城御使李陽元,申恪等。
退駐于楊州云。
初八日
留。
避亂之民。
稍稍還集。
是日
大雨
經歷沈禮謙,都事趙希哲等飮話。
中書一絶
希哲友人趙伯玉子也。
年少英敏
未幾
爲賊所害云。
惜哉。
初九日十日
留。
長淵縣監金汝嵂。
自願討賊
領海西兵八百。
是日過去
後聞敗走云。
○十一日。
雨。
往豐德西面奴家
慈氏
妹夫韓彦悟。
亦率老父弱妻。
寓于近處矣。
騎牛曲陽浦口
農莊宿。
舍第廷馚,廷馦。
妻子寓居矣。
○十二日。
早發。
抵采連尹起夫農舍
泥峴姑氏及老妻
率澕,湋,洚妻來住矣。
正字趙維韓。
避亂近隣
因覓糧來此。
得聞京家盡爲焚蕩之奇。
起夫勸飮醉倒。
午後
携湋兒還向松都
○十三日。
留。
是日
冊封 世子敎書疏放 敎書
平壤來頒。
○十四日。
雨。
經歷沈禮謙。
雜色軍四百餘名。
馳往臨津
○十五日。
雨。
留。
慈氏一行移寓府地錢浦
是夕助防將李薦。
平安道兵馬到府。
○十六日。
留。
巡察使韓應寅從事吳億齡金信元,別將趙誼,黃瑗等。
關西江邊精兵健馬四千餘。
馳赴臨津
夕。
湳兒通書
前數日逢賊。
其妻自刎而死。
二子不知去處
身亦被創餘處
幸未絶命
偸渡洛河越邊云。
慟哭慟哭
延安吏人數輩。
隨府使金大鼎過去
聞此奇來慰。
○十七日。
留。
送濬兒借都人馬。
搬運病兒于采連。
夕。
巡察使李聖任。
又領兵馬三千向臨津
○十八日。
留。
午後聞我軍分三道接戰
敗衄
先鋒將劉克良,申硈,邊璣,從事官洪鳳祥等皆死。
軍人溺死臨津者。
不可勝數
流屍塞江而下云。
蓋以 行在所
不量賊勢。
遣使督戰
而申硈不從諸將之言。
輕敵前進致敗云。
○十九日。
雨。
留。
是日
采連家眷
臨津戰敗之奇。
將向于牛峯査頓農幕。
冒雨過去
送人挽而止之。
○二十日。
雨。
留。
家屬錢浦慈氏避寓之里
湋兒妻子及孫慶應。
向牛峯。
余謂湋曰。
當此亂極。
分離相會難期
同往錢浦如何
湋答曰。
妻父時任江西
妻亦滿朔。
若往牛峯。
庶有轉向江西之路。
不得不爾云。
余亦惟之
眷屬同聚一處
固是好事
時事至此
百口皆得保存
不可必也。
則不分散各處
他日庶幾或有保存子孫也。
飮泣而別。
安知此時永訣時乎
慟慟。
○二十一日。
留。
臨津朝夕不守。
松都萬無守御之理。
賊鋒長驅
以 大駕所在爲期
爲臣子者。
不宜草間
求活而已
延安之人。
不無遺惠
萬一興起義兵
收復一城
則死亦何恨。
遂與留守相敍而別。
往拜慈氏錢浦
避亂人。
慈氏年七十二歲。
長淵姑氏年八十二歲。
忠義年七十六歲。
老妻年五十三歲。
子澕,濬及澕妻成氏。
女子二人
孫女二人
孫慶長,慶成
舍弟廷馚及妻金氏
喜得
二人
金甌
廷馦及妻吳氏。
子灦,彰,濒。
女子一人
廷䭰妹夫韓詗及妻。
妻娚尹興宗及妻尹氏
女子二人
子女三人
尹興門及妻李氏
留守子敬善。
奴婢
幷百餘口。
○二十二日。
錢浦
○二十八日。
冒雨
與韓彦悟往見白川郡守南宮悌。
則邑內居人
盡數逃散
只與官屬數人在客舍
衙眷移送山中
爲亂兵所刦。
衣服皆被奪矣。
前一日。
執義權悏。
老幼百口過去云。
○二十九日。
留小
是日
開城屯賊。
出來焚蕩
越邊錢浦村舍一里
遑遑荷擔而走。
○六月初一日
發向白川
回望越邊。
煙燄漲天矣。
是夕。
宿于山底都將陸平農舍
先是
病子湳。
自豐鄕移錢浦
又自錢浦移渡小
皆以擔輿
牛二隻。
艱難運行
至此人馬難辦。
輸運路窮
萬無生全之理矣。
所願未死前。
掘坎山麓
置身其中
上覆木葉
有若假葬
使奴僕守之。
庶免賊鋒之及。
早知
如此
何不畢命坡山乎。
父子呼慟。
自分永訣
心膽如裂。
天下古今
寧有是耶。
初二日
復入白川邑內。
聞倭賊已渡金谷
昏抵延安府
城中寂如。
只餘鷄犬而已
老幼狼藉平遠堂
聞府使在客舍
馳往見之。
則只與軍官牙兵人吏等數人對坐而已
前一日。
巡察使趙仁得。
白川到此。
海州
判書李增。
挈家小。
自喬桐到此。
海州云。
府內遺在老吏數人。
聞吾漂到。
來見相弔
初三日
花山
與參判子敬善同行
道路之人。
或有認吾面目者。
指之曰。
是我前日李太守也。
佇立久之
到新院。
大風雨。
偶逢朴內禁齋宮僧。
導行抵花山
內禁一家
已奔避。
只有奴婢數人出待。
初四日五日
花山
朝得日本榜文
見之則大略以爲田甲斐,豐臣長政。
通諭海道兩班人民等。
日本非是前日日本
與天共享太平
寛徭薄賦。
按堵如舊
大軍之過。
大小迎謁
入山逃避者斬。
自持軍器
盡納于官。
違令者斬。
宰相朝士
避亂毋隱來見。
公私賤當盡爲百姓云。
其文雜以吏讀。
疑是我國胥輩所撰者也。
因此一道之民。
投棄兵器
先期迎降
受倭帖文
公然塗貼。
惟恐其後至。
噫。
 祖宗二百年休養生息之餘。
豈知人心至於此極乎。
痛痛
初六日
花山
送人探賊聲息延安
回言賊於初三日白川
封金谷倉
入郡分給還上。
不殺一人
廬家亦不焚燒
見人則勉以農業後。
向平山云
是日
延安居前奉事李宗來訪
李壽得亦來訪
初七日八日
花山
聞前灘水深
臨難可以投死
携兒往見。
則久旱水淺
異於所聞矣。
初九日
花山
是日
欲探 行在消息
長子入州。
判官睦詮。
與數三人吏。
塊坐東門上。
監司以下去處
則曰。
頃者一邑之人。
倭寇逼境。
公然作難
劫掠官庫之物。
四散逃去。
莫可禁御
監,都事及牧,判官
皆出駐南江矣。
今日
先送判官
看護府庫
故到此。
人吏一來現。
倉廒盡爲毀破
罔知所爲云。
初十日十一日十二日
花山
送人入州。
探候 行在消息
監司書云
聖駕時駐西京守御云云
是日
隣居柳亨弼。
平山府使之父。
時年七十九。
守謙準之父及安班等來會
欲與一里之人。
團結義旅
捍御零賊。
愚下之民。
惑於賊謀。
以兵爲諱。
一應者。
時事至此
無可爲者。
浩歎而已
○十三日。
花山
監司答書曰。
南軍已到京師
肅淸宮禁
分兵一萬。
將渡祖江
直向平壤云。
明明將自延安
偸過喬桐。
聞其言而止之。
可笑
未知
趙公。
於何得此瞞報也。
○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
花山
奴子還自延安
昨日白川之賊數十人
來到延安東門外。
求入城封倉。
府使與邑人
射殺爲首一賊
餘賊退走
延安之人皆言。
府使輕射賊倭。
有後患。
賊若復來。
則當縛送府使云。
延民之叛入賊中。
初未之信。
今聞此言。
不覺寒心
隣居吳業稱名人。
殺其家狗。
來饋而去。
○十七日。
花山
奴子還自海州
方伯書云
平山留倭。
皆督向平壤云。
平壤消息
時未得知云。
○十八日。
花山
內禁
酒肉來慰。
○十九日。
花山
後聞倭賊入延安
府使僅得走免
鄕吏洪大澤,李忠祿等被殺。
家奴還自海州
判官復書曰。
平壤亦已陷城
不知 大駕所向
驚慟罔極
○二十日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二十三日
花山
奴自海州還來
監司答書曰。
 大駕移向江界云云
不得其詳云。
○二十四日。
花山
此處之人。
聞吾還來
稍稍還集。
○二十五日。
花山
村人來傳延安留倭。
昨日盡還金谷
無遺在者云。
○二十六日。
花山
起夫家奴
還自禾。
言昨到海州
巡邊使李鎰。
載寧率軍來駐
三道軍。
擊斬倭賊。
滿載其馘。
關西云。
彦悟,季薰皆還來
○二十七日二十八日二十
九日
花山
是日
立秋也。
奴還自海州
方伯答書曰。
 大駕時駐龍川
 世子向于江界
倭賊又陷載寧
三道一捷之後
潰于龍仁。
李鎰來駐城外
而軍無固志
內人民盡散。
罔知所爲云。
判官送糧饌。
○七月初一日
花山
延安品官金喬年來見。
初二日
花山
起夫兄弟
家小還自禾。
言到海州聞全羅水使李舜臣與慶尙水使元均
合擊倭舡大捷云。
初三日
花山
奴還自豐德。
言倭賊留住松京
日肆搶掠郡地
里落蕭然
萬無還接之勢云。
初四日初五日
花山
奴還自海州
忠淸水使邊良俊
率兵舡數十隻。
來泊于南江
監司請李鎰,良俊城守御。
二人不肯聽從
鎰則昨已移平山地
監司出去
留牧判官空城云。
良俊聲言勤王
實則尋覓家小白川
徘徊海口
無上岸之意。
李鎰自平壤敗軍之後
偸渡黃海
多率鄕兵
只爲自衛之計。
賊鋒若逼。
則顧而之他。
當此之時。
鎰與良俊
若聽方伯之言。
城固守。
則必無陷城之理。
載寧之賊。
覘知二將退避
移兵入據。
使一道主鎭。
爲賊所有
二人之罪。
可勝誅哉。
初六日七日八日
移住平山蘆洞。
昨夕始聞倭賊已陷海州
初九日
蘆洞。
初十日
冒雨早發。
移住于牧丹山雙庵寺。
山蹊茅塞
無人蹤久矣。
入門佛殿巋然
房舍廢。
塵土滿積。
殘僧數輩。
在寺後小庵子矣。
夕。
禹僉使及其子前正俊民,前直長成恬,生員汝翼等。
龍井寺逾嶺來訪
卽還。
○十一日十二日
留雙庵寺。
白川郡守近地
送人探候
不逢而還
○十三日十四日
留雙庵。
送奴于禹判事處。
探聽賊奇。
則答曰。
高敬命父子倡義起兵
前月發向京師
檄文草。
傳寫以送。
披讀令人不覺怯膽變勇矣。
○十五日。
留雙庵。
白川郡守送人來問。
○十六日。
留雙庵。
食後登後峯望見
海州境內。
煙焰漲天矣。
昨日處暑也。
西風夕起。
寒氣逼人
○十七日十八日
留雙庵。
是日
倭賊焚蕩寺下五里許人家。
○十九日。
乘曉發行
餘祭里蹔歇。
白川地金山里內奴應稱名人家
江陰倭賊。
昨日入郡。
罔知所爲
郡守先是來駐是村。
是日
移向金山寺云。
大雨如注
徹夜不止
○二十日。
留金山里
往見主倅于寓家。
到郡倭賊。
不久當還江陰云。
正字金德諴來訪
言其兄德謙
頃自關西出來
聞 主上平壤時。
城中憤怨
幾至生變
宰臣多被驅辱。
六月十一日
 上以微服出城。
馳向義州
 世子送于
江界
十四日
城陷云。
又言延,白平三邑之人。
起義兵。
以圖討賊
而未得堪爲主將者云。
○二十一日。
留金山里
前別監李元亨
自稱與兵使李璋四寸兄弟
來饋鷄黍
隣居私奴世彦者。
頗豐饒。
屢送食物
生員春榮
延安人也。
娶妻居于郡地
來饋白粒
亦言倡義之事。
以余曾爲延平兩邑之倅。
欲爲謀主云。
○二十二日。
大雨
留金山里
午後
前監役沈秀峨。
自稱湖南兵將金千鎰幕僚
過此來訪
問之則曰。
金千鎰率義千餘
全羅兵使一行
王行到仁川。
 王世子來駐伊川
聞其奇。
使其縣人傳令旨于軍前
千鎰使渠偕來使。
持書復命伊川云。
又曰。
湖南義兵三運
千鎰一運
高敬命二運
金齊閔三運
次次領率上來云。
又曰。
嶺南士人郭再祐鄭仁弘金誠一等。
起義上來云。
○二十三日。
留金山里
後往見主倅而還
○二十四日。
早發。
憩于大橋村舍。
趙宗男等數十人來會
起兵事。
着名約誓冊。
通文海州平山延安三邑
士民約會于勤庵寺。
是日
新晴之餘。
道路泥濘
人馬困疲
行李艱楚
不可形言
華山入眼
豐鄕相望
悲涕自零。
仁龍之父應國。
應國妻娚前宣傳李賢
皆來會。
龍言
曰。
昨日見南軍。
近日無渡海討賊之意云。
○二十五日。
得船四隻。
載送老親及妻累于江華
蓋以興起義兵
家眷不可自隨
自分一死以報國
爲此齟齬之擧。
以此別爲永訣
佇立津頭
黯然銷魂
只與濬兒。
還到相約之地。
則日已夕矣。
慕義之士。
皆已散去。
金德諴,趙庭堅輩數留待
近居甲士信玉父子來見。
趙宗男等屢討零賊者也。
投宿進士朴俊家。
炊飯以饋。
○二十六日。
趙賓庭來見。
得聞牛峯査頓李仲湜一家消息
食後與金正字輩。
移寓于邑下內奴凡伊家
會者白川人申福齡姜應祺,申尙廉,韓應信,朴震及避難人前直長李繼祿,其子進士德一,武士邊溶,邊勝龍等十餘人
議定各處埋伏將士
○二十七日。
仍留。
郡守來訪
夕移于紙尺趙賓庭家宿焉。
隣居大復李秀根等來見。
○二十八日。
留紙尺。
前日李賢金千鎰處。
與同討賊
且索弓箭
是日
使他人傳送答書。
則辭以兵少不可渡海云。
只送長片箭各五部
夕聞倭賊入郡。
遂移于牛皮村家
監司軍官瑞雲
點兵來到
始知監司乘舟
隱泊于睡鴨島。
○二十九日。
郡守來訪
前日遣趙謹,趙信玉等。
搜覓匡井以上
置舡隻。
使倭不得往來松京
是得大小船十六隻。
移泊牛皮浦。
主倅初雖棄城而走。
志欲於義兵。
以贖前罪
衆議以爲興起義旅
其意有在。
若與主倅同事
多有妨礙
不許同參
食後移寓狐衣別坐李錙亭舍
壁間有尹子仰子固黃景文宋象賢等留詠。
蓋兩尹與主人爲從兄弟
景文婚家也。
殊有景致
隣居鄕老慕義之徒。
相繼來見。
○三十日。
仍留。
○八月初一日
仍留。
初二日
移于里邊良俊家。
韓彦悟自江華來到
慶尙道招討使金誠一軍官宋得稱名人。
持狀啓及首級
向 行在所
問之則湖南義將高敬命
戰于錦山見敗。
父子遇害云。
驚慟驚慟
夕。
延安義將宋德潤張應祺等。
來受約束而去。
初三日
留。
宣傳官河淳,前內禁衛朴伸等。
水路江陰
倭人往來舡六隻而來
初四日
仍留。
點兵甑山
分軍三運
以前奉事閔仁老,趙應瑞,邊濂等領之。
是日
趙宗男自伊川還。
持 王世子令旨以來
以余爲黃海招討使
不勝驚恐
罔知所爲矣。
郡守來會
午時
聞倭賊入郡。
夕。
移于別兒浦村家
初五日
監司及助防將宋瑄關子到郡
見之則欲起延,白之兵。
初九日
合擊海州留賊云。
夕移于刀馬
村家
初六日
聞倭賊自郡將向海邊。
悤悤馳去。
乘舡移泊于喬桐地。
宿于舡中。
初七日
移泊延安地
宿于食尺村家
是日
送濬兒及軍官希文江華
移書兵將全羅兵使。
請移駐延,白之境。
以爲聲援
義將移文
欲與先攻江陰之賊云。
初八日
留。
遣軍官河淳,邊勝龍等于 東宮行在所
以前府使李嗣禮爲平山助防將。
郡守見龍爲延安參謀官
蓋以兩邑府使。
隱避無意御賊。
邑人皆有叛心。
權署以送。
使之相議措置也。
夕。
移于故品官宋大丘家。
初九日
留。
監司柳永慶。
送人徵兵于延,白。
問之則 大駕時留義州
 王世子在成川府
唐兵三千出來
與賊交鋒
不利而退。
監司以棄城出走罷之。
監司時在遂安郡云。
初十日
留。
延,白兩守來見。
濬兒還自江華
南軍答書。
無意渡江
可嘆
以前都事金自獻爲白川助防將。
趙宗男爲江陰假官以送。
江陰縣監。
當倭賊初入之時。
酒饌迎接
其後不知去處故也。
○十一日。
留。
長姊偕子女延安北面奴家到此。
卽圖舡隻。
與韓彦悟。
護送江華
是日
分遣生員趙光庭,進士庭堅生員張鳳正字金德諴幼學張揀等于內列邑。
招募義兵
以前
正禹俊民,前直長李繼祿,前郡守劉漢良。
署爲從事
堯臣趙瑞龍等。
軍器有司
閔海,申尙廉,韓應信等。
白川糧餉有司
○十二日。
發行
延安城中。
南山周覽
則邑內無一人還接。
倉庫軍器
蕩盡無餘。
惟城周遭
官舍依然而已
前府使申恪。
增築擁城。
北城外澗水。
流入城中
二池貯之。
可據險以守。
邑人劉漢良,書記庭堅之類。
以爲不可輕入城中
子濬從旁勸之。
不可不守城云。
夕。
投宿于南神堂奴家
○十三日。
留。
生員汝忠儒士李臣甲等來見。
是日
修書四道
送校生慶詠于 東宮行在所
平山義將前引璜。
首級來見。
○十四日。
留。
平山義將李誨
殺人囚繫
累年不決。
余爲推官
辨解其冤得釋。
爲人大言不拘小節
至是倡義起兵
爭功不相得
可笑
夕。
移寓東部民家
○十五日。
趙宗持酒饌來見云。
江陰留賊。
大槪一千二百餘矣。
夕。
移于角山村家
○十六日。
角山煙臺
趙宗男斬零賊二級以送。
延安府使與義將等。
海州叛民趙進以送。
蓋爲賊向導
焚蕩村家者。
卽斬以徇。
夕。
移于白川地紙尺民家
平山義士吳瞻等來見。
是日
韓彦悟自江華還
始聞長淵姑氏。
本月十三
日。
捐館
慟泣慟泣
氏姓許氏。
河陽顯姓
文敬公許稠同生許倜之後孫。
爲我外祖弟長淵縣監金應後室
年十九而寡。
卽妻母同生兄也。
許氏無子。
收養荊布
與余結婚
自余秀才
至于達官
諸子女。
同居一家
治家以嚴。
睦族以恩。
遠近親族
來訪不絶。
食客滿堂
下逮僕御
醉飽而去。
自少至老。
常執女績。
惰慢之氣。
不設于容體
所謂中賢士也。
天嗇以福。
八十之年。
流離艱楚
竟死于他鄕
痛哉。
長子澕。
三歲收養
以後事。
終喪三年
窆于豐德先壟
○十七日。
留。
平山義將李英海州義將兪淵來見。
延安府使來言。
傳聞寅城府院君鄭澈
兩湖體察使。
出來云。
○十八日。
移于牛皮浦。
平山義將內禁申皎,前郡守金巖,前監察申晟來見。
皆受約束而去。
鄭姬藩。
以 御史來泊延安地
從事官。
探問 行在所消息
○十九日。
留。
軍官海龍江華
得長片箭各十五部。
黑角五丁而來
忠淸水使邊良俊
被拏而去云。
○二十日。
移寓延安池村。
牛峯李進士家奴
以貿鹽事來到
得聞消息
亡子之奇。
不以告矣。
○二十一日。
仍留。
○二十二日。
張應義兵數百。
延安城
先是
延安品官等諭
之曰。
今分海州江陰等地
不卽來據延,白者。
非畏我也。
姑待秋穀成熟
分據二城
收糧積穀
以爲久駐之計。
汝等將安歸乎。
風高則山不可露處
賊來則穀不得收穫。
若等何以爲之乎。
觀白城子
半頹圮。
不可以爲守。
延安城子稍完。
閭舍皆存。
倉穀雖空。
秋稼滿野
不患無食。
守城則萬一得生
守則而待死。
利害較然
汝等將此。
曉喩大小民人
使之入城。
則我卽率軍以往
效死同守矣。
之者非止一再
愚民視如坎穽
莫爲先入之計。
故是日決先入
府使金大鼎
官兵數十來會
參謀官見龍
收得田米百斛云。
平山義將李砥來見。
從事官禹俊民
平山來。
義將宋德潤
亦率其軍數百來會
分授城陴
繕完器械
以爲守御之計。
○二十三日。
城中
江華
得見留守書問
始知開城不守後。
登聖居上避難
今則與成渾承 東宮令旨
招集義兵
來往長湍,朔寧等地
捕逐零賊。
妻子亦在農舍
金就家屬
避難于朔寧。
皆免死云。
○二十四日。
城中
食後巡城
南山
大將旗。
使從事官禹俊民
大書討賊四字
考城內人家
接者十七八矣。
○二十五日。
城中
聚遠亭
留守
送人貿鹽。
兼探消息而來
問之則已得義兵五百餘人
斬馘多云
幕僚金德諴
行到鳳山
招募義兵千餘人
使呂應
持成籍及首級二顆來見。
○二十六日。
城中
是日
先府君諱辰也。
流離之餘。
不得一杯
只自垂泣而已
○二十七日。
城中
留守伻人告歸
修答書。
使牙兵一人偕往。
因賊變不得出城。
其人竟中賊丸以死。
惜哉。
是日平山義將李英馳報內。
海州之賊。
不知其數。
移向延安云。
江陰假官趙宗男馳來報曰。
賊鋒甚盛。
急急備御云。
白川義將應瑞馳報內。
江陰之賊。
不知其數。
移向延安云。
食後上南山待變。
回望四境
煙焰橫天矣。
初計以爲若入城半月
修完城堞
覓得七浦兵器以來
庶可以御賊矣。
賊徒詗我入城。
乘其未備。
大擧以來
人皆失色
莫知所爲
問其兵器
只有龍媒所送銃筒數柄。
火藥數十斤。
長片箭數十部而已
軍糧在舟中。
未及輸入矣。
幕下將士皆曰。
今此劇賊
前古未有
旬月之間。
連陷三都
所向無前
未曾聞有一人守城者。
今此城中
決不守御者三。
無軍也。
無食也。
器械也。
無此三者。
空手御賊乎。
且旣爲黃海招討使
非爲一城之守也。
不如出城。
以避其鋒。
徐啚後擧
衆口一談
而惟延安儒生三人訴之曰。
旣以守城。
一州之民。
使之入城。
今賊逼城下
公若委而去之。
則是罔民也。
余亦自念。
經幄老臣
西 狩之日。
未能執羈以從。
臣子
缺矣。
今承 王世子招討之令。
決意一障效死
以答 厚恩
豈有苟活之理乎。
於是
下令城中曰。
不願守城者。
先期出避。
余當死於此城也。
使奴子積芻于城下廬家。
門外炬火以待。
戒之曰。
賊若登城。
余當入此家
汝卽爇炬焚之。
汚賊手爲也。
異議之士。
使之出城。
卽遣韓詗,李臣甲。
告急江華義將求援焉。
當初白川別將
使之分據要害
以爲外援
見賊勢浩大
無不奔散
閔仁老率數十人
入城同守。
○二十八日。
倭賊詗我在城。
稍稍來逼。
結陣于外南山西門外。
白馬一倭將。
大旗先鋒馳突
相視形勢
大旗忽然爲風所折。
不祥之兆見矣。
登高望之。
略無怖懼
顧謂從事曰。
賊數不多。
何畏彼哉。
心實如此
而聞者以余爲鎭定衆心而云也。
初意倭賊不過數千矣。
後聞之則六千餘矣。
自晝達夜。
四面放砲
聲震天地
少不休息
令人禠魄。
不暇應變也。
余令守陴之士。
不離堅守
一矢不令輕發
俟賊在近射之。
倭中片箭。
死者十餘人
幕下儒士
分巡城上
禁不退休
且令趙宗仗劍巡呼城內
使老弱男女
或輸石塊
汲泉水。
頂盆戴石者。
繈屬不絶。
公私門扉樓板
以爲防牌
城中栗木
以爲白棓
往年積芻。
縛爲燃炬
得民鼎鑊
沸湯水。
徹夜拒守
不能逼。
夜半
白川有司堯臣趙瑞龍等。
持兵器到東門外。
縋城以入。
眞義士也。
○二十九日。
爲久圍之計。
軍營南城外。
飛樓于外南山上。
俯臨城中
板壁孔穴
連發鐵丸
不得出頭
又取田野稾秸生草
塡滿壕塹
人皆負板以前
爲掘城之計。
我軍以大石投下
火炬燒之。
賊又爲長梯。
預坐一人
衆倭持之。
置于城頭
爲踰越之計。
我軍以木杖擊之。
沸湯灌之。
賊皆墜落
是夜四更
賊乘我守陴困睡
西城城上
我軍殊死戰。
僅得退却
初。
通事善慶在倭陣中。
投書城中曰。
此賊攻無堅城
不如夜遁去。
得生云。
至是。
投書曰。
賊丸幾盡。
不過四五日當退。
勉死固守云。
我軍發矢落在城外者。
拾投城內
身雖被虜。
爲國誠可知矣。
○九月初一日
賊必欲陷城
終日苦戰
而我軍在城內
賊在城下
仰而攻。
勞逸之勢不同矣。
賊之所恃鐵丸
而數日之後
所持有數
不得連放。
始以呼
噪之聲。
驚動我軍。
昨日以後
我軍在城上呼噪
聲殷山岳
自是賊兵氣奪
不敢出聲矣。
我軍乘勝
或奪其旗麾
或奪其劍矟
或奪其甲胄
爭先獻功
須臾堆積於前。
士氣百倍
皇天助順。
東風連吹。
城堞之穴。
達夜燃炬
賊在城西
煙燄薰漲。
目不能開
城上光明如晝
矢石所及
無不觸碎。
眞一決也。
是日
金自獻,趙應瑞李嗣禮等。
送人相約
潛襲賊營之計。
不果
守城時。
張應祺,田見龍,睦孝範
功勞最多。
初二日
平明
解圍退屯白川
騎步彌漫十餘里。
若得輕騎追躡
可以得志
城中被圍屢日。
人馬飢困
任其去留
慨嘆奈何
退後
得牛馬三十餘頭。
穀物百餘石。
軍器不可勝數
軍中死者十餘人
傷者數十人
午後倭賊數百。
又到西城外結陣。
城中終夜戒嚴
賊乘夜遁去。
初三日
城中
白川別將,邊濂,金自獻,李嗣禮等入城。
數以逗遛不進之罪決杖
初四日
城中
湖南義將及兵使遣兵來援。
而留泊海中
不能登岸
是日
來渡結陣城外
辭以遣之。
金德諴聞延城被圍。
義兵百餘。
馳到平山
聞賊退來見。
平山義將李英
送首級。
追撃前日退賊也。
初五日
城中
聞倭賊留白川
繕完城池
爲久據之
計。
從事趙宗男。
本郡助防將及三別將
乘機驅逐
初六日
城中
是日
錄守城將士軍功
分爲三等
遣韓詗,劉逸于 行在所
沈慶祐,李德一于東宮
獻捷
初七日
城中
慶詠還自 行在所
以余拜工曹參議
初八日九日
城中
南山饋饗守城將士
擊鼓傳觴
以次起舞
幕士相天,全謇等做詩以呈。
父老觀之。
有泣下者
○十月。
超拜同知樞府事。
 下書褒獎
追 贈先考爲吏曹參判。
慈氏貞夫人。
蓋錄守城功也。
有功將士
 除拜有差
先是花山時。
一日長子語余曰。
夜夢父親又爲延安府使云。
余笑而答之曰。
再赴驪州者。
李海壽令公一人而已
寧有是理乎。
又一日。
夜夢大人
坐在京城舊第正堂
裝束金帶
其帶不好
余白之曰。
柳根令公
金帶二腰云。
令舍弟往借。
豈有不送之理乎。
白云
未久當帶螭金。
雖惡何關之有。
蘧然而覺。
則乃一夢也。
嗚呼
豈知復守延城。
幸得成功
柳晦夫爲都承旨
當此擾攘之日。
啚出贈爵告身以送乎。
事甚異矣。
感泣不已
八月明年正月
延安城中。
白川相去二息
賊兵日來城下索戰
士氣齊奮
百戰不怠
卒使兇賊
不敢復犯孤城
兩湖往來之路。
因得而通。
幸矣。
前後狀 啓文移幕中將士姓名
詳載于結義錄。
此不覼縷
○余遭難以來
有二幸焉。
當初避難
人皆曰。
入山可以免禍
莫不先期出向江原咸鏡等道
余以家屬
來寓豐
不得已遵海而行。
出沒于延,白,平海四邑之境。
一不逢賊變。
竟至百口生全
一幸也。
變生以後
絶無守城之地。
余以孤軍入守延城。
自分一死。
幸賴 國家洪福
將士效力
卒完孤城
扼其咽喉
得通兩湖之路。
非但頑喘獲全
至紆 睿獎
褒贈之典。
及于泉下
一幸也。
招討移爲巡察
時崔滉,李山甫檢察使
趙仁得,柳永慶爲監司
明善都事
公元1593年
癸巳正月
 天兵收復西京松京
是月
拜兵曹參判。
行到載寧
始得聞之。
遙謝禮。
未久而遞。
○三月。
復拜行兵曹參知。
往朝 行在所
未及謝 恩。
移拜全州府尹
謝 恩于永柔 行宮
○五月。
到任
交代崔岦
後交代洪世恭
監司權慄。
都事崔鐵堅。
○七月。
移拜本道巡察使
交代權慄。
後交代洪世恭
都事金義元。
從事官李廷鸞,李廷臣,李邦柱。
兵使宣居怡,李時言
水使李舜臣李億祺。
 御史朴弘老,李時彦。
公元1594年
甲午五月
因事見遞。
上護軍
○六月。
復拜全州府尹
○七月。
上官
交代世恭
後交代朴慶新。
都事克中
兵使李福男,朴晉。
監司世恭
○余自十歲後。
稍解綴文
所作頗有成囊者。
且寫先君遺文數百篇
題曰悟齋遺稿
咸鏡京,畿佐幕
奉使嶺東湖南
出守延城,東萊
皆有著述
居喪讀禮
撰集喪禮一卷
讀易有所攷證。
皆失於兵燹
今忘之矣。
平生拙於營産
立朝三十餘年。
無宅於都
無田於野
爲衛將
幸得丘債。
書室三架於親家山後
一年不得安接。
遭亂撤毀云。
出使所眄者。
洪原酒湯曰一終
原州妓生曰命代
海州妓生曰蓮介,命德。
全州妓生曰德介扶安酒湯曰愛生羅州房直而已
上年冒方伯
得見 皇朝兵部侍郞顧養謙通諭我國 君臣箚文一道
大意以爲方今賊據海上
經年不退
汝國則兵糧俱乏。
攻守不得爲。
上國之兵。
萬里遠戍
師老糧盡
殆非可繼之道。
爲今之計。
國君臣。
以苟保宗社爲念。
權時之宜。
奏請 皇朝
封秀吉爲日本國
通貢上國
則虜必德之。
有渡海之期矣。
適與愚意相合
卽上密 啓。
願從其議。
 主上忤之。
禍且不測
朝廷伸救。
左遷本職
使之負罪自效
而 上怒愈
公元1595年
久不解。
朝夕以待後 命。
從此與 聖世長辭矣。
玆記平生行迹梗槪
以付子孫云。
萬曆乙未季夏
留居士。
書于完山郡齋。
行年日記[下]
乙未九月初一日
瘧疾
三度呈辭
得罷。
○十月。
移寓于扶安旅食洞尹嗣宗家。
因前判官許震童得也
屋宇寛敞
盈庭
日邀許丈。
飮酒唱和
瘧亦離却
眞箇旅人幸事
○十二月。
得敍 命。
解由未出。
不調
公元1596年
丙申二月
 除拜海州使。
蓋是州自 二殿駐蹕後。
稱之曰 行宮
牧使之選甚重。
備邊司 啓請
不許解由差下云。
促裝上道
行到公州維鳩驛。
聞移拜忠淸監司之奇。
蓋以海州前牧使張雲翼
初拜是道監司
旋因州民願留。
移拜黃海監司
牧使則以韓德遠送云
入京謝 恩。
○三月初四日
到界。
 朝廷許令挈眷入處本道山城
故家屬自扶安移寓懷德
蓋以公州山城
未及修築也。
○七月初
鴻山逆賊夢鶴
嘯聚不逞之徒金慶昌,李龜,張後載,僧凌雲私奴,彭從等數百人
連陷鴻山林定山靑陽大興等邑。
執捉鴻山縣監尹英賢,林川郡守朴振國以
去。
洪州見敗。
爲其下林億明,林大根,金慶昌等所殺。
斬首來降
卽馳 啓罷兵
魁賊夢鶴
宗姓孼産。
初爲選鋒將韓絢募官。
誆誘愚民
聲言倭將淸正
還渡入寇
倡率義兵討之。
以立奇功云。
厭亂避役之徒。
靡然從之。
雲合響應
不數日衆數千人
列邑守令。
望風遁去。
如入無人之境
洪州使洪可臣
閉門守城以拒之。
賊徒不得成事
潰散以去
自中相啚也。
拿致韓絢鞫之。
兇謀一一承服。
遂與夢鶴尸首
梟示四方
洪州使及兵使李時言,水使崔湖, 御史李時發等。
皆論賞加資。
以不進討及餘黨擅斬之故。
被論。
先罷後推。
蓋以變初。
海運判官趙存性。
恇怯上京
誇張賊勢。
過實上達
而余料狂賊無終日之計。
不出十日
必有內自相圖者。
坐鎭公城。
使兵使收兵
以遮京城要路
又令洪州城。
水使外援
通文湖南
遮截林川等地
使不得奔迸
而此曲折
未及狀 啓。
五日之內。
賊魁授首
故意外被論如是
可笑
○八月。
挈家小。
寓于振威西面荻花村及水原小詩娘洞。
爲近伯氏家。
便於過從也。
交代朴弘老,後交柳根都事李馪,從事官辛景行,兵使元均李時言,水使宣居怡崔湖。
○十月。
自 上特命
徑敍。
 除拜僉知中樞府事。
○十一月。
上京謝 恩。
寒疾
三度呈辭見遞。
○十二月。
超資拜知中樞府事兼黃海道觀察使
以前監司雲翼論見遞。
因備邊司議薦。
有是 命。
憲府論 啓請改資憲。
三啓不 允。
卽將無功濫陞。
老病不堪重寄之意。
上疏辭免
不 許。
日本冊封 天使楊方亨還出之奇。
力疾拜辭
 上引見于時御所。
歷敍前日延安守城之勞。
久而未報。
遂解曾 御羊皮裘以 賜之。
異數也。
是月二十九日
營疾作 詔使入境時。
未及出待。
論見罷。
在任一朔也。
交代柳永詢,都事東望從事官朴彛叙,兵使朴晉。
是時。
丁酉二月初一日也。
家累自振來到延安
僑寓于薪城南神堂內奴樹蘭蓀家。
一境大小品官官屬居民等。
爭持米太。
以扶客中之窘。
心甚未安。
○六月初六日
丁母憂
先妣留寓洛下
素有宿疾
前月念後漸劇。
諸弟通書
初四日
聞奇登道。
初六日
入城。
是日曉
已爲捐館
終天之痛。
庸有極哉。
幸賴親舊扶助
送終之禮。
靡有遺憾
○八月初二日
安厝楊州穴里先塋
先考同域異墓焉。
兄弟相議。
京外無可返魂之地。
結幕于墓左。
爲守墓之計。
七月二十日
夫人
公元1597年
延安寓所棄世
夫人自經亂哭子之後
羸瘁成疾。
日漸加重
還到延城。
而臥不能竟至不救慟哉。
○八月二十四日
發引
二十七日午時
葬于開城府西面錢浦高祖命中先塋後麓巳坐亥向之原。
虛其右。
以爲他日同穴之地。
○二十五日。
錢浦
祗受有 旨。
特命起復
海西招討使
使守海州山城
卽將不敢毀禮。
不敢當任之意。
回送狀 啓。
上封章以辭。
不 許。
○九月十四日
首陽山城
○十六日。
備邊移文
則因本道監司柳永詢狀請。
監司首陽山城
招討使移入延安城云。
○十九日。
馳到延安府
上時十條箚子
不報
倭賊分三路入犯
南原府。
府使任鉉,判官李德恢,兵使李福男,接伴使鄭期遠。
盡爲賊所害云。
 天將楊元。
僅以身免。
全州府尹朴慶新, 天將愚衷
先期棄城而出。
兩湖州縣
盡被陷沒
丁壯削髮
以益其衆。
老弱婦女
無遺斬殺
積屍如山
兵禍之慘。
甚於壬辰
稷山草坪
經理楊鎬提督麻貴
督送兵挫其先鋒。
遂退向嶺南
是戰也。
忠淸兵使李時言
率降倭協擊之。
頗獲首級云。
 中朝監軍御史陳效督戰
禮曹判書李好閔
接伴使馳候境上。
 天朝兵部尙書石星
以和
不成
革職充軍
惟敬楊方亨。
皆將被重究云。
劉綎重兵出來
而下三路已爲陷沒
芻糧辦出。
只責於京畿海西
民不堪命
罔知所措矣。
○十月初二日
府使南宮悌。
寒疾不起
新府使柳永吉
十九日
到任
○二十五日。
抄發守城男丁一千四百餘名。
依紀新書守哨法。
四部定垜長城長。
加造擊臺八坐
○二十六日。
發向遂安郡
起居于 中殿行宮
翌日
拜辭而還
領府事崔興源海平府院君尹根壽知事齊閔同知任國老昌山君成壽益,兵曹參議朴東亮,衛將郭嶸,曹大坤等扈 駕而來矣。
得見邢侍郞題本海平寓所
則其大槪以爲國君臣。
與倭通謀
閑山之敗。
兵使金應瑞
前期漏泄軍機
南原之敗。
都元帥權慄。
擁兵不救
體察使李元翼
大軍避向無賊之地。
倭賊前鋒
盡是我國之民。
全州府尹朴慶新。
呈文于陳愚衷
極陳不可守之意。
先出其妻子
兵器軍糧
移置山中
至於殺害守門唐兵。
開門出走
 主上先送後宮原州
領相柳成龍
率其家屬
先向嶺南
略無御敵之計。
非與賊通謀而何
多費無根之說。
眩惑帝聽。
 天子至於降勅以責之。
,陳愚衷
不加敗軍棄城之罪。
反加褒賞
 天朝
顚倒如此
時事可知
慟哭奈何
○十一月初五日
延安府
○十六日。
得見邸報
則因憲府所 啓。
已於初九遞任矣。
憲府之論。
以爲海西蕞爾之地。
監司,兵使,招討使三員存焉。
令出多門
適所從。
將士支供
皆出民力
不堪支。
兵使,招討使中一革罷
而自,上減招討云。
○二十一日。
挈家小。
移寓白川西面龍滄里內奴唜年家
兵火之餘。
只有破屋數間。
洚兒及慶母。
先期來寓此里矣。
兵使姜燦。
朝命
南下
來到此府。
調集兵馬
一境騷擾
平日石壕無家別等詩。
不知其悲苦
不幸今日親見之。
知國事之如何也。
得居昌韓彦悟書。
妹氏及其女金楗妻。
入安陰黃石山城。
八月之初。
倭賊猝至。
母女同日自剄而死云。
慟哭慟哭
吾家今年凶禍
至於此極。
尤慟。
○十二月初二日
長孫慶長。
早發。
氷渡江陰下流
終日跋涉
夕投錢浦豚濬寓所宿焉。
來途歷拜亡夫人塋。
四十年同住夫妻
遽作幽明之別。
寄葬他山
衰草寒煙
觸目悲楚
能不疚懷
但念兵火六年
靡有寧息之期。
煢煢鰥夫
長在行路
不如逝者之長休
奈何奈何
 中朝兵部尙書邢玠
前數倍道上京
未知有何句當
憂慮難狀。
初三日
早發。
午後
行到豐德廬所。
參判弟亦於前月念後。
來到矣。
同寓于先妣孼弟金輨家。
外祖父所居第也。
兵燹之餘。
堂宇保存
亂離之中。
奉安几筵近地
兄弟五人
依於此。
豈非幸乎。
主倅鄭應召
伻人問訊
傳聞提督
初四領兵南下
 主上與楊經理
亦於旬後 啓行
大擧合力
掃盪倭窟云。
社稷存亡
在此一擧
赴戰軍卒
相繼逃還。
人心一至於此
未知天意之如何。
悶極悶極。
○二十九日。
參判發向先塋
正朝拜墓
仍還川。
副率及末弟從往。
公元1598年
戊戌元日
在豐德。
舍弟佐郞
哭奠于魂堂。
因主倅聞 天兵擊破蔚山倭陣之奇。
初五日
聞賊將淸正棲于島山山城
 天兵方圍捕。
 朝廷議謝恩使云。
○十四日。
聞賊之援兵多來救。
 天將退陣安東云。
 天兵士馬損失甚多
未知天意如何
慟慟。
○二月初四日
移寓于郡南面億福客室
亡妻几筵
已移于此處矣。
得見政草。
則去十二月二十七日政。
軍職
未知何故
甚可憂慮
○三月初四日
自豐南面天老人金億福家。
移寓江華河陰里婢夫朴賓家。
家小亦自白川來到
邢侍郞陳御史還西。
分屯將于三道
爲久防戍之計云。
二十七日
長孫慶長再娶于延安昌寧應祺之家。
判事邊以中
以唐糧監官
江華
來訪
使禹龍令公
食物
○四月初七日
往黃靑浦
伯姊氏墓。
歸程
歷訪愼靖寓所
聞府使見罷
新府使李用令公 除拜之奇。
初九日
早潮渡昇天浦。
還于金億福家。
郡守托以受杖于唐將。
孫兒慶應婚期又爲退行
可笑
前龍仁尹粹然令公來訪
 中朝陳御史邢侍郞相繼西還云。
聞 中朝遼東地方。
㺚子作賊
李如松戰敗身沒。
嶺南下去唐將李副摠稱名人
中倭鐵丸身死云。
驚嘆
○五月初三日
行亡妻練祭後。
副率竝轡
往于西山先塋
行端午祭。
參判亦自來到
初七
偕到豐德。
初八日
孫壻虎臣
妻子
自橫城來到
妻娚尹起夫
挈家屬。
懷德來寓古洋。
京畿監司韓浚謙
送米三㪷。
鹽帖一石
○六月初六日
小祥祭于豐德廬所。
伯氏,參判,洗馬佐郞季弟皆參。
外姪金英哲主簿直長,洚兒,灝姪,灦姪金卓立
來會
是日
久旱之餘大雨
初九
伯氏昇天浦。
伯氏振威
余還江華寓所
郡守應召送祭需。
安監司韓應寅
遞任上京
行到松京
委送賻物。
○七月十四日
還興天寓所
郡守逢杖于唐將。
勢甚苦云。
昌之壻金楗來訪
得見參判平安書。
妻娚尹興門。
亦自洪州來弔。
經理被論。
還向中原
劉提督綎。
領軍全州
全羅之賊。
出沒南原,淳等地
慶尙之賊。
作耗于星州,山陰等地
提督
亦被抄略之患云。
信否
○二十日。
亡室小祥寓所
會者尹興宗興門兄弟
習讀佐郞及灝姪,,宋廷光,尹溍,慶長等也。
日月奄忽
祥期已過。
悲感則有之。
孤寡子女
得無事闋服。
亦可謂幸也。
○二十二日。
韓詗來弔。
一宿而還
聞妹氏以前八月十八日不幸
痛哭
因其道監司狀 啓。
旌表門閭 命下云。
○三十日。
移寓于阿浦廬所。
○八月初一日
朔奠
○十二日。
直長自振還來
○十七日。
判自川來。
秋夕祭于先塋後。
來于廬所。
○九月初一日
參判還川。
初二日
移寓古洋新造家舍
母子
亦自錢浦來寓。
古洋。
乃妻外祖家垈也。
乙亥年間。
長淵姑母
爲我來構農舍數十間。
而爲親祿仕
不得退休
一念尋常不忘。
壬辰之變。
燼于兵火
鞠爲荒墟有年
長兒掇拾煨燼
更造數椽之屋。
自賊以後
旅官西南
扶挈家小
一年不得安泊
荊布損室。
豚犬零落之餘。
强尋舊址
欲爲苟活之計。
觸目悽慘。
不能
爲懷也。
未知此後
時運粗康。
天假年命脈。
跧伏荒村
以送餘日乎。
聞倭賊聚會竹島晉州,防踏等處云。
初五日
行亡妻禫祭
伯氏平書。
送米三斗
初七日
直長挈眷
將歸振威
來到于此
値雨留一日。
初九日
發向于江華
日晩
舍弟侍直佐郞從弟習讀來訪
隣居河雄量。
昨日來見。
送生一笥
○十二日。
房直自江華來。
○十三日。
虎臣妻。
天移寓于阿新幕云。
聞邢軍門
前月還到京城
陳御史
是月還到京師
提督
兵防嶺南
劉提督
兵防湖南
陳提督
領水軍防海路
中原水兵
相繼出來云。
朔州府使成大業令公
送木布以賻。
○三十日。
來于廬所。
丁主事者。
誣奏我國與倭同謀
有攻遼之計。
反爲倭所陷。
又曰。
國朝貢于日本
日本年號
有可考書籍。
又曰。
經理邢侍郞陳御史,麻提督等。
皆與我國符同
左相李元翼等。
竝拿致參究云云
 皇上科道官
以覈處事
方到京城
 朝廷議遣領相柳成龍洪履祥等。
誣事赴京云。
海賊未退。
讒構至此
知國事何如
憂悶憂悶
○十月十一日
廬幕失火
僅得撲滅
是日
還古洋寓所
聞領相柳成龍被論。
李恒福右相之奇。
董提督進攻
大衄
劉提督陳提督
水陸夾攻順天之賊。
唐舡二十五隻。
水退掛嶼。
爲賊所焚。
陳皆退。
提督
退守慶州
知國事之如何。
悶悶
陳奏使李恒福李廷龜書狀黃汝一等。
改差以送。
此事京畿運使邊以中來傳。
○十一月初一日
往參朔奠于廬幕。
十五日
主簿還。
得見朝報
陳提督與我國舟師
更圍順天之賊云。
兩司論前相柳成龍專主和議
招權植黨
誤國之罪。
削奪官爵
李憲國爲吏判。
金命元爲兵判。
皆辭不拜
更以尹承勳爲吏判。
洪汝諄爲兵判。
李墍爲大憲
宋諄爲大諫
鄭光績爲副提學云。
金睟許筬鄭經世崔瓘,金順命趙正立,鄭㷤爲成龍腹心
排斥異己云。
 天朝經理世德上京
聞兩南留倭。
因 天朝將官誘和。
盡數渡海。
制使李舜臣
追擊順天之賊。
戰死云。
可惜
倭將沈安道
殺死云。
○十五日望祭及二十五日冬至
參拜几筵而還
○十二月初一日十五日
參祭几筵
初六日生辰祭。
亦往參。
初四日
受賀告 宗廟
雜犯死罪以下
蓋以元孫誕生云。
倭王秀吉。
七月身死。
而其子十三歲兒承襲
又爲其下所殺。
國內大亂云。
順天之賊。
四川來救之倭。
幾盡勦滅
焚其舡不可勝數
溺死者萬餘。
斬馘
百餘級。
 天朝之德。
而少洩神人之憤。
何幸何幸
郡守應召
諫院所 啓見罷
郡守德海云。
季一
來自振威
伯氏及直長平消息
左相金應南卒逝。
慟惜慟惜。
左相李德馨知事洪進。
以倭賊撤還謝 恩使赴京云。
韓應寅
德馨往赴云。
公元1599年
己亥正月初一日
哭奠几筵而還
舍弟佐郞
往墓山拜掃
初十日立春
十五望奠。
往參。
郡守應召,督運使邊以中來訪
鄕人尹瀣,景春,復,兪得禮得信來訪
魚川察訪有慶雲山郡守田見龍嘉山郡守權愉送食物
元日以後
天氣和暖
十六日
雪後寒沍
甚於冬節
終月而然。
黃赫赦放歸田里云。
○二月初一日
往參朔奠
尹國馨令公被論。
韓應寅爲贊成。
朴忠侃,申點,尹自新
崇政
宋贊令公
以年九十。
亦加崇政云。
○二十四日。
判自來到廬所。
○三月初一日初三日
往參奠。
參判。
初十
還向山所
寒食祭。
仍還川。
興宗挈眷還于懷德
寒食日
錢山新墓修改
聞 大明監軍都御史陳效
都城身死云。
畿伯熙緖遞。
金信元 除授云。
金就鏡次子英達
初三日
入丈于郡地縣令
景春家。
初十日望日二十四日
往奠于几筵
季一
自振威。
直長逢辱於唐將。
病臥之奇。
伯氏送種租一斛
○四月初一日初八日十五日二十三日
往奠于几筵
季子十一日
自牛浦移寓郡地龍山洞
是日
季一
還往振威
直長病勢深重
憂慮憂慮
○十七日。
聞邢軍門以下諸將西下之奇。
江華府使安大進書
北邊有聲息。
邊將被擄之奇。
晦日主簿妻率病子慶乘舟延安閏四月初一日初八日十五日二十三日
往奠几筵
初二日
豚洚往振威
十六日還。
聞濬兒病勢彌留
悶悶
郡守以萬經理西下時。
馬差使員。
中路落後
拿去。
○十七日。
中殿一行
遂安發程上京云。
開城留守黃佑漢滿遞。
自新 除授云。
○五月初一日
往參于朔奠
初三日
佐郞竝轡
端午拜掃事。
發向西山
行到 齊陵近處
伯氏伻人報以直長病重
見我瞑目云。
是夕
投宿于尹寧家
初四日
墓所
展謁先塋
初五日
早發。
由東磧渡江行四息。
夕。
水原府內宿焉。
府使趙庭堅罷去已數日云。
初六日
早發。
巳時
直長寓所
則氣息垂盡。
而待我之來。
一息尙存矣。
父子握手相敍如平生
一言及身後事
戌時
公元1592年
氣絶
慟哉慟哉。
此兒稟氣
異於凡人
生孩四年。
不離懷抱
或達朝不寐。
扣問所疑。
潁悟夙成
無所不能
壬辰之變。
舍其妻子
從我于艱。
城守御之時。
贊畫最多。
城中六七月。
外結義徒
內助籌算
忘身徇國
憤憤不已
方之張敬夫
未足多讓。
孝于父母
友于兄弟
信于朋友
雖至賤隷
不服其義。
四子死于賊鋒
草葬牛峯地。
挺身馳往。
移葬于豐德外家先塋
 上自關西
復于京城
 歷臨延城。
念及守御之勞。
 命余一子六品敍用
該曹知此兒有勞
超授禮縣監。
此兒上京陳疏。
請以長兄褒賞
 主上嘉之
特 命依願。
似玆事節
求之古人
不可多得
初授參奉,監役等職。
不仕。
後授義禁府都事
任滿遷 宗廟直長
遭母喪。
過哀毀瘠
竟不起。
嗚呼慟哉。
脩短不齊
理之常也。
可惜者。
天旣稟以許大才調
而百不一試
遽作黃壤之客。
又無血胤
只有女息。
人之薄命
有如是耶。
余與伯氏
親視斂襲。
無遺憾。
殯于伯氏奴家
伯氏小婢僕及一里之人。
無不失聲呼慟。
始知吾兒平日服人之深也。
初十日
哭辭伯氏
末子早發。
投宿于安金珞家。
珞卽吾同年察訪金得齡子也。
待余極款。
金參議穎男。
持服在隣。
子弟弔慰
公元1599年
至。
判官李成憲生員李命男,座首金湛來訪
○十一日。
冒雨早發。
到仁川村舍
朝飯韓遂安家
韓滉在其近地
持酒來見。
夕投通津村舍
○十二日。
渡甲串。
城樓朝飯
唐舡數十隻。
浮泊于前矣。
樓上有人名呂仁。
州人
避亂到此云。
詢其居止
乃吾軍官李奎文妹出也。
午投河陰里宿。
風亂不得渡也。
○十三日。
朝渡昇天還家
副率佐郞季弟,灝姪,金裕孫,虎臣來弔。
西山墓所
溧姪來到
聞參判消息
豐德郡守見罷
新守趙應祿差出云。
行到尹寧家
長湍府使送人問訊
致食物祭需。
回到金浦院宇
逢崔志尹
故人稀齡子。
避亂隨父在江華鎭江云。
○二十二日未時
振威伯氏家奴莫同
來傳伯氏是月十九日未時
不意捐館云。
慟哭慟哭
伯氏七十之年。
亡子過用悲哀
以至此境。
尤慟尤慟。
參判適自川。
與其子潚來到
副率佐郞季弟主簿洚兒來會哭。
余之別伯氏也。
錄呈述懷一律曰。
三年三哭母妻子
天道胡爲降割偏。
應是老身多罪孼。
故敎餘禍更連綿
相看兄弟容顔變。
共撫惸嫠涕泗漣。
早晩歸泉壤裏。
只愁吾未着鞭先。
嗚呼
豈知此爲永訣之詩乎。
慟慟。
夕。
江華府使安大進罷職
新府使權憘 除授
云。
○二十五日。
兄弟五人主簿,洚兒,灝,潚兩姪。
會哭于草亭
成服
主簿卽日振威
翊贊瀣,安判官鵠,柳陽川景春參奉,閔奉事宗善來弔。
○六月初一日
設奠几筵而還
○初六月
大祥祭。
李壽得,金卓立中立,金英達,灝,潚,洚等參祭。
吾兄五人
幸得不死免表。
伯氏只隔一旬先逝
人事至此
慟甚慟甚。
參奉春來慰。
祭後宋廷光李源來。
夕。
主簿自振還言
卜葬先塋西山
八月二十一日發靷。
九月初三日永窆事擇日云。
郡守趙應祿,通津縣監南以聖等。
致祭需。
泰川縣時行
亦送祭需。
初九日
參判還向川。
前月李元翼
三司論列
附會和議
伸救柳成龍
上章乞遞。
十八章乃遞。
右相李恒福上箚言。
臣與元翼所見
不可在職
請遞云云
牛溪成浩原言。
和議之說。
柳成龍尹先覺及余,李某
爲人指目
他日因此當被重譴云矣。
特以 上眷不衰
未及發也。
牛溪不幸下世
與尹皆被重論。
余以身在草土。
未及評彈
爾。
元翼素眛平生
而其爲吏判也。
余忝參議
同事未久。
遞値壬辰之變。
元翼出按關西
得人心
卒之外御凶鋒。
內扈 乘輿
此人之力居多
持身淸簡
得宜
盡瘁國事
不顧家私
求之古人
不可多得
東西分黨之後
士論不靖
鵝溪之子李慶全者。
蝨附于金昭儀生金公亮稱名人。
不容淸議久矣。
夤緣狡獪
欲得而後已。
交結鬼蜮之輩。
汲汲如狂。
旣遂柳成龍
李元翼李恒福相繼見斥。
古今安有如此不致覆亡者乎。
古人云。
患失之。
無所不至矣。
可勝嘆哉。
○十五日。
移安慈氏神主于古洋家。
設奠
副率佐郞季弟主簿,灝姪等來參。
○二十一日。
季一
來得判書
喪葬
改卜振威
八月十九
定葬日云。
○七月初一日
家廟茶禮時。
副率佐郞來參。
元帥權慄令公病卒云。
驚慟
右人自亂初將兵。
幸州之捷。
功爲第一
官至參贊
資加崇政
死後特 命追贈云。
○十五日。
茶禮
副率佐郞季弟來參。
兩司論 啓洪汝諄。
削奪官爵
柳成龍 ,尹國馨頃因頒赦。
恩命矣。
兩司 啓請還收。
尹則依 允。
則時未 允。
○二十日。
夫人忌。
宋廷光,尹溍及其妻來參。
○二十二日。
副率,廷䭰,慶長。
振威
尹興落第後。
自京來訪
右相李恒福遞免。
北胡竊發不已
冬初將有擧兵問罪之計。
日本遣使唐人,我國被擄人。
持書出來
大槪劉綎之誘令入
公元1597年
海也。
約與我國通和
信使至今不來
要與講和息兵云云
丁酉之難。
靈光居前佐郞姜沆被擄。
方在日本
唐人出來
歷陳倭國事上疏云。
秀吉死後。
子秀稱名承襲
其妻父攝行國政
大治戰艦
將有再擧之意。
都下極爲驚動云。
長妻
本月二十日
解娩得男
未幾化去云。
可惜
○八月初四日
發向振威
宿于富平鄭光前家
初五日
早發。
午點于仁川韓滉家。
投宿于安金就鏡家。
初六日
宿于水原貞松里盧寔家。
初七日
喪家
初八日
墓所
草破土。
初十日
致奠。
十一日
金井
李瑎,崔亨祿,崔涉,崔麟壽,李稶來見。
十二日
還發。
宿于果川莫山家
十三日
午點于路梁成久叔家。
夕渡龍山宿。
十四日
早發。
西山廬幕。
參判,季弟來會
雨。
十五日
行祭。
晩發
季弟長湍寧家宿。
參判向京城
十六日
還家
龍山見宋廷琦。
右相病遞。
李憲國卜相云
○十八日。
乃吾初度
略行茶禮几筵
副率習讀持酒來訪
行酌于家園
盡醉而罷。
○二十一日。
宋廷携其妻及子壽康來訪
不見三年
相對潸然
三日乃還。
○二十四日。
參判及佐郞
祖先神主來到
卽行茶禮
○二十八日。
洚兒自振來到
○三十
公元1599年
日。
吉祭
題主
行時祭于家廟
李主簿崑,參奉,尹翊贊瀣,權鶴金訓導三兄弟,尹溍,灝姪兄弟來會
設酌而罷。
○九月初一日
習讀携酒饌來。
會于家園
餞別參判。
申樸,李惟中,河緯坤亦參。
公元1600年
庚子六月二十九日
聞 中殿升遐二十七日
哭臨
○七月初四日
郡守行成服。
水乘舡。
初五日未時
到泊于西江
僑寓西城外阿耳峴空家。
舍弟士薰。
亦寓于近處矣。
初六日
詣 闕。
衰服哭臨于 闕門外。
白衣烏紗帽黑角帶
肅拜于 大殿東宮
二相沈喜壽三宰洪進,兵曹參韓浚謙,吏曹參判盧稷,副提學吳億齡,都承旨李尙毅右承旨南瑾,左副黃廷喆,右副閔中男,兵曹佐郞李弘冑。
送人問訊
假注書邊應璧來見。
海原府院君
送人問訊寓所
得見監司書信紙墨等物。
修答以送。
安察訪孝悌
亦來寓于竝舍
與大薰同登癸酉司馬云。
前僉正趙詹來訪
乃吾洞長也。
年今七十三。
髭髮不變
强剛如舊
可貴也已
夜雨
李溫來見。
初七日
二品以上 大殿問安
以病不
四宰鄭昌衍。
送人問訊
渭源郡守漢城庶尹閔海來訪
曹參議李慶涵。
送人問訊
初八日
前縣監權吉及其
弟若,江華府使李壽俊,前正邊以中,戶曹參議李慶來訪
初九日
典設別坐安克仁,李楗來見。
成久叔持酒來訪
初十日
金僉知穎男來見。
校理出番。
刑曹判書送問
○十一日。
前縣監蘇文震,同知許晉來見。
金孝舜送米斗燒酒菜物。
右相送問
○十二日。
江原監司送信
得見朝報
香山實錄 敬王后時喪禮相考。
則依 恭惠王后例。
自 上白團領白靴生麻布帶。
服制三十日而止。
盡日爲始。
 闕內出入人員。
淺淡烏紗帽黑帶
老病宰相開素云云
○十三日。
告歸
修送家書
金浦縣令申黯。
西瓜
 中殿喪制
因禮官所定。
自 上當行期服。
至是収議大臣
議各不同
自 上特命依 先王例行之云。
三司論 啓請依前定之禮施行。
政院亦爲 啓辭。
不允
曹參鄭賜湖,前僉正禹弼來訪
夜雨
初度呈辭
吏,禮,工曹判書
看山後入
○十四日。
自 上除衰服
百官奉 慰。
終日雨。
○十五日。
晴。
左相及禮工曹判書觀象繕工提調
以 山陵更審事發行云。
北兵使馳 啓。
賊胡犯會寧地方。
甫乙下僉使具滉戰死云云
德薰送贖木紙束。
輔德尹暒 前監察成業來見。
領府送問
○十六日。
晴。
再度
呈辭
東萊判官蔡謙進鍾城判官李夢悅,監察應召,前正郞金德謙,同壻李子一,宣傳官權悟來見。
金浦縣令申黯。
又送西瓜
○十七日。
晴。
郡守金亮,內贍奉事韓瀁,前判官姜應文,掌樂正李瑩訓鍊奉事宋榮忠,鄭暹來見。
僉知璜,豐德郡守來見。
○十八日。
雨。
同知權恂,許令公,朴大任來訪
延安秋來傳宋書房書信
○十九日。
大雨
三度呈辭
李琛饋食物。
前縣監李轂送川
金孝舜送食物
前監役趙守倫來見。
○二十日。
出宿西江村家。
末秋艤船來待。
二十一日
延安回舟
宿于東面柳浦
二十二日朝
水到泊于古洋前浦
還家日未午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