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厓先生年谱卷之三 (自动笺注)
西厓先生年譜卷之三
 附錄行狀
  
有明朝鮮國輸忠翼謨光國忠勤貞亮効節協策扈聖功臣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政府議政兼領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事
世子師。
豐原府院君西厓柳先生行狀
[鄭經世]
曾祖子溫。
成均進士
正憲大夫吏判書知義禁府事。
安東金氏
貞夫人。
祖公綽。
通訓大夫行杆城郡守
贈崇祿大夫政府左贊成兼判義禁府事。
延安李氏
貞敬夫人
父仲
通政大夫黃海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
贈純忠積德補祚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政府議政兼領經筵弘文館文館春秋觀象監事世子豐山府院君
安東金氏
貞敬夫人
公諱成龍
字而見
姓柳氏
世爲豐山人。
其先
始顯于麗朝
有名從惠。
本朝官。
至工曹典書
五世而至觀察公。
剛直善擧職名
故領議政蘇齋盧公守愼實銘其墓。
公之在娠。
貞敬得異夢。
有人自空下告曰。
夫人當生異子。
公元1542年
未久而公生。
是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十月也。
生而瑩粹。
如明珠出水。
四歲
讀書
六歲
大學
擧止成人
未嘗羣兒遊戲
八歲
孟子
伯夷目不視惡色
不聽惡聲
慨然想象
慕其爲人
至或夢寐見之。
勝冠
入冠岳山廢庵中。
凈掃攻苦
留一供爨
俯讀仰思
至忘寢食
夜深或有打牆壁聲。
若不聞者。
一日
有僧乘夜遽前曰。
獨棲空山
不畏盜乎。
公徐曰。
人固不可測。
安知汝之非盜耶。
讀書自若
僧叉拜曰。
貧道措大志確。
故來相試耳。
他日必爲大人矣。
退溪李先生講道陶山
公以觀察公命
負笈從之。
先生一見異之。
語學者曰。
此子天所生也。
甲子
兩中司馬
丙寅
登第選補承文院。
隆慶丁卯
薦入藝文館
己巳
論仁廟祔延恩非禮事得施。
成均典籍,工曹佐郞
以聖節使書狀官京師
將入班。
序班僧道二流序於前列
公謂諸生曰。
諸君冠章甫
顧反居彼後乎。
諸生曰。
彼有官故也。
公招序班謂曰。
吾輩冠裳之人。
可立道釋之後
序班言於鴻臚
二流置後
庭中動色
大學生數百人聚觀
公問本朝名儒
以何人爲宗。
相顧良久曰。
王陽明陳白沙
爲宗。
公曰。
白沙見道未精。
陽明禪學之換面者。
不如薛文淸一出於正也。
有新安人吳京者喜而前曰。
來學訛舛
士失趨向
公能發正論以斥之。
吾道之幸也。
對立良久
甚加敬服
送行序及書。
極其稱道
至比於七十子
及還。
李先生以書賀曰
陸禪懷襄天下
公能遇數百諸生
點檢其迷。
不易得也
庚午
副修撰,修撰
每入待敷對
明白剴切
剖析精微
時稱講官第一
賜暇湖堂
正言,吏曹郞
辛未
兵曹
壬申
修撰
領府李浚慶臨卒上遺疏言。
中有朋黨之漸。
上召大臣示之。
朝臣孰爲朋黨
外議洶洶
浚慶爲欲禍士類
三司湖堂官皆上箚論之。
至欲追削官爵
公曰。
大臣臨死進言
不當則辨之而已。
至於請罪則恐傷朝家大臣之體。
諸人從之。
不爲已甚語。
九月
以遠接使鄭惟吉從事官。
神宗皇帝登極詔使義州
萬曆癸酉
復爲吏曹郞
丁觀察公喪。
服闋
副校理,吏曹正郞
皆不赴。
丙子春
校理赴召
在道辭還。
獻納趨朝
臺官一戚里。
銓曹卽擬臺官于外。
公曰。
言官一開口論戚里
而遽欲逐之。
言路塞而戚里橫矣。
公元1576年
論吏曹皆遞。
檢詳遷典翰。
辭。
以副應敎陳疏乞養
不許
丁丑
乞假歸覲
舍人不赴。
應敎還朝
仁聖大妃上僊
禮官大臣議請上行期年喪。
公謂同僚曰。
明廟於仁廟繼統
有父子之道。
主上當從嫡孫父歿爲祖母持重爲是
遂力論之。
旨令禮官更議
大臣猶執前見
至第五日則公曰。
今日得請
後難追改
徹夜論啓。
不得不可退。
雞鳴乃允。
卒哭後當開筵
公謂詩是歌詠之作。
仍進未
乃以春秋易之
戊寅
軍器正,司諫應敎
己卯
遷直提學
陞拜同副承旨
旣而遞授吏曹參議
尋拜副提學
庚辰
上章乞養
辭意悲切
上許之。
尙州缺。
特命授之。
辭朝日。
引見諭以勉從便養之意。
且曰。
欲使列城取則耳。
旣至
禮讓爲治。
士民服其化。
辛巳春
副提學召還。
上疏解職歸養
得請
無氷。
上箚陳十事
曰修實德以答天心
內外以肅宮禁
治體以立規模
公論以整朝綱
名實用人才。
公道以杜倖門。
養廉恥以淸濁俗。
政刑以戢奸濫。
積弊保民生。
學術以振士風
壬午
拜大司諫
公元1581年
右副承旨特陞都承旨
詔使將至。
相須得人也。
詔使至見公在上前。
動容周旋
合榘度。
甚加歎賞
上解錦袍以賜之。
進階大司憲
癸未春
尼湯哈寇邊
公以副提學
應旨獻五策
曰杜禍源
戰守
審虜情。
饋餉
荒政也。
士論初貳。
公已深憂之。
與同諸公
力爲和平鎭定之計。
而卒不能如意
至是朋比益甚
互相擠援。
公不樂在朝
貞敬老病
以覲便退處鄕曲
特除咸鏡道觀察使
以母病辭遞。
大司成不就
授慶尙道觀察使
公以辭遠就近
上疏辭。
乞休退。
慶安乘時詆斥故也。
下敎政院曰。
未嘗一言之疑。
而今疏辭如此
聞人言而意不自安耳。
柳成龍賢士而有才。
朝臣傑然者也。
只緣老母在。
不能每召耳。
溫諭不許
赴任
因天旱上狀。
决放諸邑罪囚
甲申秋
副提學召還。
四辭而遞。
未幾復授之。
疏陳不敢
解職歸養
不許
拜禮判書同知經筵弘文館提學
上章力辭。
上賜手札十行
有曰。
古之人君於其臣。
有臣之者
有友之者
有師之者
此義雖不傳後世
然卿十
公元1584年
經幄
一德無瑕
義雖君臣
情猶朋友
論其學則固滯章句之儒。
語其才則足以大事
知卿蓋莫如予也。
再辭不許
作文館學諸生
且頒鄕約八方
惓惓以敦孝弟興禮讓。
化民成俗之本。
有命駙馬
毋避李姓異貫者。
蓋有所屬意也。
公曰。
禮不娶同姓
遠嫌也。
劉聰劉殷女爲妃。
所出絶異
綱目書之以爲犬羊雜糅
唐宋以來尙公主者。
皆以異姓
唐昭宗李茂貞子爲駙馬
此則迫於强臣
不可以爲法也。
事遂寢。
乙酉
撰進圃隱年譜
義州使徐益上疏言鄭汝立與李珥書曰。
三人雖竄。
巨奸尙在
巨奸蓋指柳成龍也。
上下御批曰。
柳成龍君子也。
雖謂之當今賢可也。
觀其人與之語。
不覺心服
豈有學識氣像如彼。
而乃巨奸之理。
何物大者
爲此語耶。
公上疏陳五當退。
且曰。
去就之義。
飮食裘葛
在所當爲
不容遷就
其進非貪利
其退非忘恩也。
百世在前
千世在後
自靖無愧
惟此爲大。
上雖不許
而公去意堅。
呈覲南歸
上章解職
累召不赴者三年。
戊子
刑曹判書召還。
上卽引見
問及王陽明學術
頗有傾向意於致良
知。
心卽理等語。
不甚覺其非。
剖析辨別
極其精微
亹亹不厭
之前席曰。
自有孔孟程朱
何可他求也。
聞卿久居林下
多讀古書
果然矣。
兼大提學
辭不獲命
己丑
大司憲,兵,禮曹判書
逆獄起。
初。
汝立盜名搢紳間。
前後士類多與之交遊
獨公惡其浮誕使氣
踵門不見
至是汝立謀逆事發。
獄事蔓延
多被逮及禍。
公姓字亦出於白惟讓與汝立書中。
累乞遞不獲
上疏自劾
御批甚優。
有卿心事
可質白日等語。
士類有賴
特授吏曹判書
庚寅四月
乞假歸覲
內殿御服
命歸遺貞敬
異數也。
尋拜右議政
六月
召還。
力辭不許
以改宗系有勞
光國封豐原府院君
辛卯
命兼吏曹判書
公辭曰。
國朝以來
未有此事。
萬一他日專擅之人。
以臣藉口
國家無竆之禍。
臣身始矣。
上答曰。
身居相位
把弄朝柄者。
豈皆兼吏判而然乎。
宜勿辭。
使用舍得宜。
朝著淸明也。
尋陞左議政
通信使黃允吉等回自日本
倭酋平秀吉書有一超直大明國之語。
公謂當卽具奏
議政李山海以爲皇朝若以交通罪我則無說矣。
不如匿之。
公曰。
使
公元1592年
往來
有國之所不免。
成化間
日本我求中國
據實奏聞
天朝降勑回諭。
前事則然矣。
今見此書而諱不以聞。
非徒於義不可
倭若實有犯順之謀。
天朝由他國聞之。
則其疑我必深。
而愈無以自說矣。
建白具奏
福建許儀後,陳申被擄在倭中。
密報倭情。
琉球遣使聲息
而我使未至。
朝廷疑我貳於倭。
閣老許國曾以詔使來。
知我至誠事大
保其必不反。
未久而奏至。
皇上嘉之
賞賚加厚。
時倭聲日急
備邊司各擇將帥才。
公以權慄,李舜臣應旨。
二人在下僚。
未甚知名
後卒能立功
爲時名將
舜臣卓犖焉。
公以慶尙右使曹大坤衰老無才。
請以李鎰代之。
制勝方略分軍之法。
必敗之道。
申明祖宗朝鎭管之規。
皆寢不行
命兼大提學
壬辰四月
大擧入寇
命兼兵曹判書
摠治軍務
建遣李鎰爲廵邊使
成佑吉,趙儆爲左右防御使
三路而下
邊璣,劉克良爲助防將。
分守鳥,二嶺
又以申砬爲廵邊使
爲李繼援
臺諫請令大臣體察使。
檢督諸將。
議政李山海以公應命
公以金應南爲副。
幼澄,金
爲從事官
以前牧使金汝岉有武略
貸罪自隨
治行未發。
而鎰,砬敗報至。
賊兵忠州
大駕西幸
命公守京城
承旨李恒福白上曰。
西行盡塞。
一水之外。
上國之疆。
到此當有酬酢應變之事。
方今廷臣
敏練達。
古誼善辭命。
柳成龍一人
不可從行
上許之。
臨津
大臣同舟而濟。
謂公曰。
萬一他日國家中興
當賴卿耳。
東坡
上問駐駕之所。
諸臣不能遽對。
恒福曰。
可且進駐義州
八路俱䧟。
便可赴愬天朝
公曰。
不可
大駕東土一步地。
朝鮮非我有矣
恒福不置
上亦曰。
內附
本予意也。
公曰。
東北兵力如故
湖南忠義之士。
不日蜂起
何可遽此事。
恒福悟而止。
旣退。
公謂李誠中曰。
爲我李承旨
輕發棄國耶。
使公裂裳裹足
從死於道。
不過婦寺之忠。
而此言一播。
人心瓦解
孰能收拾耶。
恒福聞之歎服
松都
陞領議政
申磼等密白李山海旣罷。
不宜獨免。
卽日罷。
平壤
敍復府院君
羣議初欲堅守平壤
及賊勢漸迫。
皆請出避。
公曰。
今日事勢
京城不同
人心頗固。
且前阻江水。
西近天朝
堅守數日。
天兵
來。
藉以却賊。
左議政尹斗壽亦爭之。
不能得。
宰臣先奉廟社主出城。
城中人大亂。
持挺刃縱擊之。
廟社路中
宰臣大罵曰。
等平日。
偸食國祿
誤國至此
若欲棄城。
何故紿我輩入城。
使魚肉賊手耶。
諸臣在朝堂者。
失色
公恐有變。
出立階上。
以手招一土官年長者諭之曰。
汝輩竭力固守
忠則有之矣。
何得震驚宮門
朝廷方議守城。
汝等不戢
罪在不赦。
其地人素信服公。
卽棄兵扣謝而退。
時出城議已定
而莫適所向。
多言北行便。
公固爭曰。
車駕西行
本欲倚仗天兵
以圖興復耳。
今旣請兵天朝
而我反深入北路
於義不容如此
且旣入之後
爲賊所隔。
則天聲聞不通
何恢復之可圖。
而勢竆地蹙。
又可北走胡乎。
無失於此者。
旣而駕幸寧邊
公以接待天將
平壤
尋聞駕向博川。
天將亦不時至
遂追及行在義州
條陳戰守策十六事。
中朝人疑我國與倭連謀
遼東咨文詰責語。
公上箚曰。
國本無失道。
致兵之事。
終始不過中國守義不回
以至於此。
是則天地神祇實所監臨
近日人情
應對辭命之間。
不能
盡言
每欲遮藏掩覆
欲說不說。
使我國本情。
無以暴白
中朝於我。
初無嘉奬矜憫之意。
而反有督過之語。
可痛心。
且聞中朝將令解倭語者。
直到平壤
倭人相對
問其緣由云。
萬一黠詐之徒。
巧作虛語
加我以不測之言。
以爲離間之計。
中朝之爲使者
未必忠信慮遠之人。
或爲甘言厚賂所動而返。
則是我下見逼於倭賊。
不白天朝
其爲狼狽
不可勝言矣。
近日中原之疑我者非一。
緩於報變。
一也。
請兵不早
二也。
不存接唐兵之哨探者。
使之飢困
三也。
旣請兵而又言糧餉匱乏
四也。
唐人請我國人嚮導
而時無一將一卒立於眼前
五也。
自古危亂之極。
乘輿所駐。
有扈衛之兵。
今則蕩然無存
自他視之
晏然平日
六也。
國將危亡則必有投袂泣血
忘身赴急之臣。
一時氣象
徐緩寬縱
應對酬副。
率多後時
七也。
如是
安得不起唐人之疑。
而致其呵責耶。
此咨回答
所係非輕。
望令該司登時速報。
痛陳明白
而已又曰。
歷觀前史
享國長遠
未有不中衰而復振者。
况我國家深澤厚。
宗社靈長
豈有一爲狂寇所乘。
而終至於不可爲哉。
淺見
不能爲國長慮
徒聞賊兵頗銳。
國事無可柰何之地。
都無向前振作之氣。
惟願堅定聖心興衰撥亂之地。
驅策羣臣。
使少懈惰之意。
以爲死中求生之計。
七月
副摠兵承訓以兵五千人來援。
上念公病篤
尹斗壽出治糧餉
公以行在大臣
只有一人
不可出。
自力以行。
馳至所串驛。
村落一空
公令軍校得數人來。
面諭之曰。
國家平日撫養汝輩
不爲不至
今日何忍逃匿
天兵方至
國事正急。
汝輩效勞立功也。
出一冊錄其姓名曰。
後日以此等第論賞。
不錄者有誅。
旣而
請書相續
知人心可合。
卽行各處
令例置考功冊。
課其勞績
於是勸趨之。
旬日
館穀具悉辦。
承訓平壤不利而退。
公仍留安州
以鎭人心
且待後軍
移文八方
使各起兵赴難
無不感激揮涕
京畿黃海等處義兵踵起
上箚陳時務十餘事。
十二月
平安道體察使。
提督李如松領兵四萬至安州
公請入見
袖出平壤地圖。
指示形勢及兵所從入之路。
提督大喜點朱曰。
在目中矣。
先是
國人被擄者。
利賊厚遺。
往來探報
爲其耳目
公元1593年
患之。
捕得首諜者金順按問
其黨數十人
令各陣購捕
良以徇。
自是支黨散落
天兵大至而賊不知。
癸巳正月
提督進兵平壤
大戰克之。
公前在安州
密檄黃海道防御使李時言,金敬老
沿途設伏
伺賊遁勦之。
觀察使柳永慶召敬老自衛
敬老中和還去
至是賊將平行長,平義智,玄蘇,平調信等。
收餘卒夜遁
飢乏不能行。
時言孤軍不敢逼。
但斬零賊六十餘級。
公罪敬老行在
將斬之。
提督武士可惜止之。
行朝命公爲湖嶺三道體察使。
提督進屯坡州
副摠兵大受碧蹄斬獲
獨與家丁千餘騎赴之。
爲賊所邀擊
敗還東坡
開城府
公爭之不能得。
獨留東坡
尋聞提督退還平壤
且令我軍在臨津南者皆退保江北
公令從事官辛慶晉馳見。
不可退者五。
先王墳墓皆在畿甸
淪於賊藪。
神人望切。
不忍棄去。
一也。
京城以南遺民
日望王師
忽聞退去
無復固志
相率而歸賊。
二也。
國境土。
尺寸不可容易棄之。
三也。
將士雖力弱。
方欲倚仗天兵
共圖進取
一聞退之令
必皆怨憤離散
四也。
退一步而賊乘其後
臨津以北。
不可
保。
五也。
提督聞之。
然而去。
公令全羅道廵察使權慄,廵邊使坡州山城
以遏賊衝
防御使高彦伯,李時言,助防將鄭希賢,朴名賢左翼
遮蟹踰嶺。
兵將惟仁,尹先正李山輝爲右翼
於昌敬陵之間。
出沒勦擊
使賊不得出城樵採
又令倡義使金千鎰京畿水使李忠淸水使丁傑等。
舟師西江
以分賊勢。
忠淸廵察使許頊還本道把守
移文京畿以南道官義兵
從左要截賊路。
又以書遺遊擊王必迪曰。
賊方據險
未易攻。
大兵進駐東坡坡州
躡其尾。
南兵一萬。
江華出於漢南
乘賊不意
擊破忠州以上諸屯
尙州以下之賊。
天兵大至
望風逃遁
京城之賊。
歸路斷絶
龍津以走。
以後軍迫諸江津
一擧而殲矣。
擊節稱奇。
克期擧事
提督北將也。
南兵有功
抑之不許
有覘賊者來欲得査摠兵體察
査以報公。
欲與退屯
公答曰。
賊方疑大軍駐近。
豈敢輕動
虛言恐喝耳。
我若一動
正墮計中。
不如靜以待之
査喜曰。
極是
假令賊來。
吾與死生同之。
豈敢獨去。
勇士來護累月
時賊據京城二年
百姓不得
耕種
餓死殆盡
京中餘民。
聞公駐東坡
扶攜就哺者繦屬於道。
公令郡守南宮悌爲監賑官。
多方救活
湖南穀千石船而至。
一面馳啓。
卽以付之。
仍爲經紀其事。
全活不可勝數
賊將等投書舟師金千鎰
請和解而歸。
提督得報
遊擊惟敬入賊中。
約還王子陪臣
退釜山然後許和
卽領兵進開城
公呈文數千言
極陳和好非計
不如擊之。
提督批曰。
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
實無聽用意。
又遣遊擊陳弘謨入賊營。
公時與都元帥金命元在坡州
弘謨至。
令入參旗牌。
公曰。
此是入倭營旗牌
不干我事。
有宋侍郞禁殺牌文
不可入參。
弘謨强之三四。
公終不答。
徑還東坡
提督聞之大怒曰。
旗牌皇命
何得不拜
當行軍法撤兵
接伴使李德馨急報公曰。
朝日不可不來謝。
不得已與命元偕往。
詣門上謁
提督不見
雨立門外
良久許入。
公前謝曰。
小的愚劣
豈不旗牌可敬
旗牌旁有牌文
不許國人殺賊。
私心竊痛之。
不敢參拜
無所逃。
提督色慙曰。
果是
此乃宋侍郞令。
非我所知
後數日。
又遣遊擊戚金,錢世禎來說許和便。
公執
不可
世禎怒罵曰。
然則國王何以棄城逃耶。
公徐曰。
遷國圖存
一道也。
世禎等旣去。
公又貽書曰。
賊以甘言誘我。
一投書於東萊
再投於尙州
三投平壤
小邦勢甚危迫
終始不許者。
不過天下大義
寧死不辱耳。
宗廟灰燼
丘壠拔掘。
一國臣民
皆有父母之讎。
與其讎釋怨。
與賊俱生。
無寧擊賊而死於老爺法度乎。
四月賊退。
提督京城
公隨入。
臨於宗廟
起居提督
請急追賊。
提督曰。
漢江無船柰何
先是
公已令李等乘賊退。
急收江面船艦
至是船已艤者八十舳矣。
公以報。
提督營將李如柏
率萬餘兵。
至軍半渡
託言疾作而還
提督本不欲追賊。
但以謾辭之而已。
賊旣退。
屯據於萊釜之間。
營治窟穴
左右搶掠
天兵四面而不敢進
提督以下諸將次第卷還。
公屢上狀此賊盤據腹內
天兵不可恃。
及此時。
上下戮力。
以爲自强之計。
請急精兵與賊慣戰心膽已堅者
分配猛將
另爲撫恤
常加操鍊。
以備不時調用
且賊之所恃全勝者惟鳥銃耳。
我國亦日夜訓鍊
使軍士無不學習
則賊之長技
我亦有之矣。
及此浙兵未
之前
大砲筤筅劍器械。
一一傳習
以一敎十。
十敎百。
以百敎千。
則數年之間。
得精卒數萬。
賊來可以待之矣。
公始入京城
死者相枕藉。
竭力規畫以賑之。
至是擇其丁壯者。
送于浙江參將尙志
火炮諸技。
以南邊事急。
舁疾嶺南
九月
被召還行在。
十月
扈駕還都
荊棘滿城。
百司墻壁
重以飢饉
盜賊蜂起
京城孤危
人心不固。
公請訓鍊都監
重根本。
上命公幹其事。
公發粟米一萬石以募人。
之者雲集
未幾得健兒數千。
敎以鳥銃槍刀之技。
把摠哨官以領之。
一如浙法。
分番直宿
行幸以此扈衛
人心稍安。
拜領議政
天朝憂我國衰弱不振
論議甚多
給事中魏學曾分割易置事。
兵部
尙書石星不可
行人司奉勑宣諭
且令觀我國事
勑旨甚嚴。
有曰。
朝廷之待屬國恩義止此。
自今王其還國自治之。
脫有他變。
不能王謀也。
上受勑還宮。
引見公謂曰。
久知有此。
恨不早避。
明日詔使
當請禪位
卿相見。
只此一日
故雖夜深召之矣。
公曰。
天朝憂我國甚至
勑書之意。
所以策勵之耳。
何遽
出此語。
上曰。
以卿之才而遇予。
不得有所設施
可惜
公曰。
臣忝居相位
使國事至此
罪當萬死
才可論。
上曰。
子思居衛而不能救其衰。
孔明不能興復漢室
不可成敗論人也。
賜酒令飮曰。
以此相訣耳。
起拜曰。
明日之事。
千萬不可如此
敢以死請。
翌日
上與詔使相見
袖出一帖
極陳不任國事
傳位世子
望賜主張之意。
詔使卽於座上手書答之曰。
今此復國
雖藉天朝之力。
王福隆焉未艾也。
傳位事。
自有唐肅宗故事
王旣有是心。
具本上請
一行人也。
何敢主張
末言柳成龍忠誠孤硬。
仁義篤信
天朝將吏
無不喜王得賢相也。
城中無他將。
戚遊擊日夕詔使所。
親密
是夜要公相見
左右
紙筆問答
戚書六七條示公。
其中一條云國傳位早。
愕然起立
不答他事。
卽書曰。
第三條所論。
陪臣所忍聞。
老爺讀書萬卷
古今事變
何所不知。
小邦勢方危急
若又於君臣父子之間處置失宜
是促其亡也。
戚曰。
是是
卽以其紙就燭焚之。
明日
公率百官
呈文詔使
力陳主上本無致寇之失。
及變後御倭措置之事
甚詳。
詔使信納之。
是夜。
戚又要公語之曰。
詔使意已大回。
無他慮矣。
自是
詔使上相接。
禮貌益恭
及歸。
移咨申飭
又以箚付付公。
再造河山之語。
詔使未至。
經略宋應昌箚付接伴使尹根壽
來付大臣
公曰。
經略公言國事
移咨主上
今無咨而獨有箚付
其所朝臣所處
拒之不受。
詔使臨到
公往迎于碧蹄
詔使謂公曰。
俺到京。
有新擧措矣。
蓋是時危迫之狀。
不容呼吸
而光海在儲宮
頗有譽聲。
人或不以易置爲駭。
公獨正色其間
竭誠周旋
使辰居不動。
邦命再鞏。
眞可謂功在社稷
而公未嘗自言。
世亦莫之知也。
十二月
湖西宋儒眞等。
嘯聚傳檄
刦掠而北。
外寇未退。
內訌又作。
京師震驚
公擧止如平日
不動聲色
上命入宿禁中
公曰。
危疑之際。
遽命大臣
恐益駭衆心
上曰。
卿殊不自愛
不念武元衡之事乎。
一夕寒甚
上遣內豎覵公。
見其深夜明燈
端坐閱書
煖酒賜之。
賊旣擒。
治獄平反
逮捕者皆得釋。
累代以來
訊杖漸重。
至人不能擧。
至是。
公建請一遵大明律尺以爲定㨾。
自是
人無
死者
至今賴之。
甲午
上箚論時務
懇懇千言
保固邦本
節用儲糧。
選兵敎訓之策。
且請通計國內田結
量收米豆
輸峙于京倉
凡各司貢物方物進上
皆計物定價
有司貿供。
而取其餘以補軍需
兵食有賴
而外方出米不均及各司防納刁蹬之弊。
皆可祛矣。
軍資不足
或別有調度之事。
貢物方物
量宜裁減
米豆之藏在倉中者。
不煩換作。
而取之無竆矣。
朝廷講究施行
中外以爲便。
而未久爲浮議所沮。
論者惜之。
中朝以賊久不退。
天下兵力不可竆。
不如因賊請款而許之。
使解兵
石尙書主其議。
科官駁之。
宋經略因此罷歸
顧侍郞養謙來代之。
四月
參將胡澤。
箚付本國大臣
責以句踐屈己自强之事。
且令爲倭請封貢。
廷議睢盱
久而莫能决。
澤督報甚急
時病肺痿不能起有月矣。
乃上箚言替倭請封一節。
不可從。
詳具賊情
以請天朝處置
我國旣無以自振
但欲倚賴大國以圖興復
宋經略李提督皆已罷去
顧侍郞纔至。
所言之事。
又一向堅拒。
任事之人。
怫然背坐。
不肯同心
則我國之勢。
無乃睽孤乎。
上許之。
求見
奏草
必欲於末端明言封事
公拒之不得
則但曰震之以威。
以創其頑。
縻之以計。
以弭其禍。
斯二者。
莫非古帝王御夷之大權
同歸於禁凶暴
曲全生靈
因時審勢
聖朝所擇耳。
公筆也。
澤嫌措語不快
款字易計字而去。
是時許款之議。
制在天朝
我國受命之勢。
不獲已
而後日攻公者。
乃以主和爲目。
其箕錦之已甚矣。
病篤
四上乞免
不允
六月
箚陳戰守機宜十一條。
七月
啓請兵曹專任鍊兵。
九月
啓請取人才。
以爲撥亂之用。
以切於時用者。
分爲十條
宰臣三司各擧所知
勿拘貴賤
務實才。
其有抱負不見知者
監兵使守令探訪啓聞。
如此而又有見遺者。
許令自擧
進軍國機務一冊。
其目曰斥候
長短
束伍
約束
曰重壕。
曰設柵。
曰守灘。
曰守城。
曰迭射。
統論形勢也。
乙未
上箚請措置沿江屯堡
又上箚陳防守事宜
湖南士人德潤等。
上疏請雪己丑冤死者。
公因痛陳當初治獄濫及之由。
且曰。
壬辰之初。
渙發綸音
除法應緣坐外。
悉令放釋
其所以慰解人心。
祈天永命
以立中興之本者。
可謂至矣。
因此罪籍中生存者
幾盡蒙恩
而獨已死之人。
未得一時昭雪
其後崔永慶則旣命伸冤
又加贈爵。
鄭介淸夢井,李黃諸人
尙抱幽冤
今宜特允所訴。
許申雪。
此外疏中未及擧名者。
亦依壬辰下敎。
禁府詳細開錄。
一體宥釋
上從之。
九月
解職歸覲
不許
十月
受假歸省
至驪州被召還。
京畿黃海平安咸鏡四道體察使。
移文四道司敎軍兵
丙申
定鍊兵規式
頒行四道
先是天朝李宗誠,楊方亨爲冊封使出來
將卽封平秀吉爲日本國
沈遊擊往來倭營。
䌤縫其事。
至是冊使將過海。
遊擊移咨我國。
令遣重臣
跟冊使同渡。
朝議不知所處
公啓曰。
今此調信之回。
形色可疑
如使秀吉欣迎天使
只要我使同行而已
則調信何以連日與其密議
然後始見遊擊
遊擊亦何稱病閉門。
面見天使
但使下人傳報耶。
臣每疑此賊末梢爲難從之請。
起釁端。
今之事勢
駸駸近之。
其所要不止於通信
亦或欲爲背約而假此爲辭。
遊擊亦自知其事不了
計竆欲歸咎於我。
以爲自免之地。
皆不可知
今若直辭拒之。
則正墮於作弄之中。
若欲順其所言。
則又非人情義理之所可忍爲。
遣使之後
賊之去留
又不可必
無已則當答之曰。
敝邦與日本
初無毫髮怨隙
不意日本逆天悖理
無故興兵
虔劉我生民。
焚夷我廟社
拔掘我丘陵
敝邦之人。
無不沫血飮泣
以爲有死而已
豈敢言和
今天兼愛南北之民。
勞勳大臣
不測之地。
要以解棼息兵
大人當事㘅命。
敎戒小邦
至以禮義當然見責
此亦實關於天朝大體
第以日本人所在反覆
不可憑信
詔使皇靈臨之。
尙未得其要領
機張竹島,安骨之倭。
屯結如舊
亦何有於小邦
而以一使重輕哉。
若是小邦益恥辱。
天下笑。
大人終始擔當者。
歸虛地。
切望更査彼中情形
並與冊使商確
苟完目前而爲長遠之圖。
如此措辭
以觀其答。
不可一言之間。
爲許不許
使難收殺也。
上從之。
遊擊督之不已
黃愼遊擊接伴使釜山
遂遣愼行
四月
李宗誠自倭營逃。
都下恟懼
數日內去者太半
宰相臺侍亦有潛出家屬者。
公曰。
上使出營之報纔至。
副使尙在倭營。
處置未有所聞也。
假使賊兵果動。
至於一二口之
間徑都城
人心先潰。
略無殉國之意。
此而不治則雖有金城湯池堅甲利兵
亦無可爲矣。
啓請朝臣之先出家以爲民望者。
法官覺察以聞。
坊民出去者。
令漢城府姓名
以待後日處置
以此張榜曉諭以鎭之。
又啓曰。
三軍萬姓心膽
繫於一人進退
若以根本爲不守之計。
枝葉何所庇覆
遷國圖存之說。
出於一時倉卒
可以爲例也。
七月
湖西賊李夢鶴起兵。
連陷二邑
進圍洪州
爲牧使洪可臣所擒獻。
士大夫有被逮者。
公一以至公治之。
一人橫罹。
遠近咸服。
閏八月
上命大臣聽政東宮
讒言入也。
公率百官
爭之累十日
上意愈牢。
有謂公曰。
將順無害否。
公曰。
何不思之甚耶。
伏閤月餘
始蒙允。
九月
解職
上以手札諭之。
有曰。
當今之時。
不可一日離相位。
非卿。
能辦濟世之功而拯此塗炭之民耶。
丁酉春
平行長使密言於金應瑞曰。
淸正與行長。
爭功有隙
封事不成
淸正敗之也。
淸正今自日本出來
若以舟師之海中。
則可擒矣。
蓋統制使李舜臣據閑山島
屬破倭兵。
長患之。
欲覘其虛實故也。
舜臣疑其詐。
朝廷
公元1597年
促之。
忠淸兵使元均舜臣功高
上疏舜臣逗撓
舜臣不得已進兵
淸正曾已回泊矣。
上以舜臣失誤軍機
欲置之法。
而以均代之。
公曰。
制使舜臣不可
今事急而易將。
使閑山失守
湖南不可保矣。
上怒以備邊司爲依阿不直
惶懼敢言
公以國事成敗力爭之。
不聽
舜臣獲罪
其後均果大敗湖南瓦解
悉如公言
公引疾凡六上箚五呈告而不得請
公平未嘗辭色徇人
不敢干以私。
是當日久
任怨不顧
不悅者甚衆。
所以傾陷之。
八月
命公御賊于畿湖之境。
承命卽行
譖者謂搬家以行。
一日下敎曰。
大臣家屬跳出城。
臺諫一言
大臣可謂有權矣。
大司憲李憲國歷擧公及他大家屬所在以辨之。
上意乃解。
召公還。
未及被命
亦上箚自劾
上下溫諭
時賊勢甚急
城中渙散殆空。
遂徵公所四道兵入
至者數萬人
部伍齊整
號令明肅
一人逃散
九月
上出江灘
所至勞問將士
引見公謂曰。
軍容如此
卿之力也。
十一月
承命嶺南
措置糧餉
蓋爲經理楊鎬將出師也。
經理始至
公元1598年
語人曰。
國事
當使某者輔之
後有搆於經理曰。
某短公。
無濟事才。
因多爲誣捏
至貼謗書經理舘門
一日
經理接伴使李德馨私語曰。
得罪於邢軍門
軍門將至。
逃避來此。
運糧等事
可專委尹承勳也。
公因譯官聞之。
未敢信。
以問德馨則曰。
無是語矣。
是夕。
都司白璜亦以經理意分付於南以恭。
一如此語。
公始知非誤傳
遂馳啓言狀。
請鐫削職名。
不許
戊戌春
召還。
累上箚辭職
上答曰。
當此艱危
大臣豈可辭退
雖有謗毁
尤當竭力國事
未宜輕自過慮
九月
兵部主事丁應泰劾奏經理二十罪。
上遣左議政李元翼
賫奏伸理
應泰聞之大怒
幷劾本國欺罔
且誣與倭通謀
憤惋視事
避位
公率百官爭之。
方議遣大臣辨誣。
爾瞻時爲持平
首劾公不自請行
大臣體國之義。
尹宖,柳潚無賴儒生李好信,洪奉先,崔喜男等。
奸人指嗾
相繼投疏。
攻之不遺力
不聽
公累上箚自劾得請
卽出城待命
三上箚。
不允
十月
遞授府院君
言者論之不已
十一月
罷歸
鄭仁弘素仇公欲害之。
大臣嫉公者遙相締結
至是仁弘
客文弘道正言
攘臂擔當
極口誣詆
至以盧杞秦檜儗之。
十二月
削奪官爵
己亥六月
還職牒。
三司又論之。
上答曰。
事過情則非但其人不服
旁觀者亦不服矣。
以主和二字執言之地。
至比柳成龍於秦
虜人之旨。
保全妻子而潛來于宋。
所以爲金人謀
力主和議
岳飛等。
成龍亦有潛通陰謀之事乎。
是說足以人心定國是乎。
蓋其心憫宗社之將亡。
天朝旣令許和
故權就其事。
律之以直道則予亦不敢不謂之誤也。
原其情。
不過如此而已
嗟嗟其時
孰不靡然
到今爭自脫然曰。
余無是也
余無是也
此皆右相罪人也。
且排衆論
夜半遣使之說。
不足道
其時廣收廷議以定
廷議在政院。
可考也。
大哉王言
後之欲知公心事與搆誣者之情狀者。
於此
可見其槩矣。
初。
臺諫之以和議攻公也。
右議政李恒福上疏言。
臣曾在南中
李元翼及時事。
臣謂今日國勢
人氣窒喉間。
百脈將絶。
必先急下此氣。
然後生道可議。
此言惟元翼聞之。
他人不知。
然臣何敢謂人不知而隱默自諱乎。
旣以此罪成龍
次第鋤削
當及臣身矣。
上直之。
公元1599年
 批中特擧之。
以愧三司
然竟從其議。
庚子
李先生年譜
十一月
給牒
十二月
因禮知會
城東郊。
哭送懿仁王后喪於路左。
卽日南還
辛丑八月
貞敬憂。
十二月
敍命下。
壬寅
朝廷廉謹
議政李恒福首擧公姓名。
同僚曰。
此老不可一善名。
但欲洗郿塢之誣耳。
弘道戊戌辭語也。
癸卯正月
給食物。
十月
服闋
府院君
甲辰三月
告身始到。
公卽上疏辭。
仍乞致仕
不獲命
七月
扈聖勳。
召命下。
上疏辭召。
且乞除名錄券。
九月
再召。
又辭。
勳府畫師來請圖像
以方辭勳謝遣之。
乙巳正月
會盟祭禮成。
敎書銀絹馬匹
且令本道長吏致食物。
三月
命給奉朝賀祿。
公以無事而食未安。
上疏懇辭
不許
丁未二月
又有召命
時公久已病。
辭不赴。
內醫賫藥救之。
病革
遺疏
惓惓修德立政
公聽並觀
養民用賢
軍政
良將爲言
遺戒厚葬
勿請人爲碑銘
命病中所作詩曰觀化錄。
謝客曰欲安靜以還造化耳。
五月丁卯夜
不待人扶掖。
起坐曰。
今日豁然
若無病時矣。
洪範終篇
戊辰
內醫入。
公元1607年
手與訣曰。
遠來治病
天恩罔極
幾日可達京城耶。
侍者整席於堂中
北向正坐
恬然而逝。
訃聞
震悼輟朝
弔賻如儀
遠近聞者。
莫不傷嗟痛惜
京中士大夫相率位於公之舊第遺墟
而哭之甚哀。
市民奔走聚哭。
罷市四日
爭致賻布曰。
微公。
吾屬已無類矣。
七月
葬于豐山縣東洞里午向之原。
會者四百餘人
甲寅夏
士子立廟屛山書院
俎豆之。
祔享廬江李先生廟。
天資甚高。
穎悟絶人
自少爲學
精思實踐爲主
其言曰。
聖賢之學。
以思爲本。
非思則口耳耳
日誦五車何益。
又曰。
古人所謂知者
眞知也。
故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世之掇拾言語文字之末。
論性論理
以爲知。
略無干涉身心者。
孔子所謂德之棄也。
以此爲知。
奚啻千里
又曰。
學問思辨
省察克治
固是急務
若於心地上無培養涵畜之力。
亦何憑據耶。
又曰。
中庸言尊德性而道問學
不曰問學而尊德性
其所爭先幾何
畢竟向望歸宿處。
不可不思也。
其所見之超詣
篤實如此
故不知者或疑其近禪。
而實伊洛之旨訣也。
平居莊敬自持
終日儼然
家人子弟。
未嘗見其有
公元1554年
欹側懈弛之容。
及其待人接物
盎然春和襲人
鄙倍之言。
不出於口。
惰慢之氣。
不設於身。
故人之見之者
自然肅敬之心。
所謂役身於禮。
以終其身。
而惟在貞敬傍則諧笑嬉戲
無不爲之。
以求其懽悅
孝友出天。
與兄牧使公。
怡愉奉養
極其誠愛。
常曰。
人子一日忘親。
非孝也。
觀察公病腦疽
常吮出膿血
及喪。
水漿不入口三日
不脫衰絰
以終三年
貞敬之喪。
年已六十。
哀毁盡禮
一如前喪。
自爲秀才時。
已以遠大自期
俯就科第
富貴利達
視之泊如
常留意於經濟之業。
禮樂敎化之外。
治兵理財等事
靡不講究纖悉
足以應務
足以致用
而尤以格君心爲致治之本。
進對之際。
精白一心
積其誠意
開陳義理
委曲懇惻
宣廟甚重之。
有望起敬之歎。
良相遇。
叔世之所罕覩。
朝論角立
毁譽相軋
不得有所猷爲
逮其遭罹喪亂
受任傾覆之際。
其所焦心竭慮。
勤懇於章箚之間。
施措之際。
以圖興復者。
比之於興元陸贄
亦不多讓。
奔走內外
備嘗艱險
有過之焉。
蓋在中興諸臣中。
勞績最著。
庚戌夏
大臣議以公配享宣祖廟庭
昏朝
以契遇未終不許
物議以爲欠典。
公於書。
無所不讀。
讀亦不過數遍。
終身不忘。
學者疑義質問
則輒應口成誦剖析之。
然性喜簡靜又謙
不以師道自居
未嘗聚徒敎授之事。
而後學皆師宗之。
所居山水絶勝
屋西有蒼壁臨江
直立千仞
自號曰西厓
歸休
燕坐一室
沈潛義理
自得之趣。
有人不得而窺者。
常以眷渥過隆。
仕宦奪志
平生恨。
名其堂曰遠志
以見其微意
及其晩歲罷歸
婆娑初服
則所造益深而樂益眞矣。
爲文章。
只取理達
不爲雕刻
信筆寫出。
不經意
明白典雅
自然人不可及
長於辭命
可以解紛釋難
心平氣和
有得詩敎故也。
平生詩文
失於兵火
今有文集十卷愼終錄,喪禮考證,永慕錄,懲毖錄等書藏於家。
公配李氏
宗姓
縣監坰之女。
貞夫人。
後贈貞敬
有男四。
褘甚秀而夭。
長水道察訪
蚤沒
世子翊衛洗馬
袗刑曹正郞
女二。
察訪李文英,縣監趙稷其壻也。
側室男二初,襜。
一邊應篁。
內外孫男女若干人。
經世弱冠
洒掃門屛
誘掖甚至
古人所謂罔極之恩者。
正郞屬以家傳
使最其迹。
以告
公元1627年
太史氏
不敢以不逮辭。
遂錄其大者如右
以備採擇
微言細行皆不載。
天啓七年七月日。
具官鄭經世謹狀
  [附蒼石李埈狀末總論]
蒼石李公狀末總論曰。
先生神彩精明
如秋皎月
望之非塵埃中人
承學于家。
穎悟絶倫
早歲喜看象山語。
旣而知其學之出於佛。
篤信師說
卓然有立
辨之明而守之固。
養之裕而得益深。
日用之間。
主敬竆理之功。
少無間斷
探索往訓
切己深思
常謂聖門之學以思爲本。
不思則罔。
病世之學者文義上說
不知反求諸心。
只作空言解會
日誦五車
亦奚益於學哉。
其於經訓
無不辨析精微
銖分粒剖。
豁然覩是理之光明
坦然由斯道之正大
治經之暇。
肆力史學
古人事跡而表出其幽隱者。
爲觀史蠡測
先儒所未發。
至於書法抑揚
人物出處
絜其綱而振其目。
如把一枰子。
權其輕重
論兵則曰禮樂而已
事得其序之謂禮。
物得其和之謂樂。
百萬之衆。
分數整齊
非禮而何
萬人一心
無間可乘
非樂而何
且謂三代田賦出兵
今須復府兵
然後兵寓於農。
今日養兵之弊矣。
論治道。
則必以明天理人心
爲本。
入對之際。
沐浴齋戒
精白一心
積其誠意
開陳義理
委曲懇惻
修己用人之道。
存心出治之法。
出入經訓
論說亹亹
玉音稱賞
有望起敬之歎。
一時眷注非不盛矣。
而居寵若驚。
以榮爲憂。
每有除拜
必稱官不可虛受
不堪冒居
控免縷縷
尋初服
天眷愈厚。
不得退。
其所以展盡素學
恢張治體者。
先生之心。
先生之事。
不幸遭時不辰
灑血攘袂
奬率三軍
武侯經營四方
召虎出入內外
條陳利害
無不言。
言必合理
精神詞氣
足以一世之聽。
至於憂人才之不收。
而請廣進用之路。
軍律之無統。
而請申鎭管之法。
軍餉難繼則請設屯田
民飢難賑則請講鹽利
比閭分部伍而號令精明
據險阨設關防形勢壯固
外接天將
內籌軍旅
事務轇輵
成敗立判。
而左酬右應
動中機會
飛語中傷
立脚孤危
而卒能屹洪流之柱。
斗極之樞。
先生之學。
用於世者只是一二。
而其宏綱大用見於事業有如此之偉。
若使王之才
經世之志。
得以盡展而無惎間之乘。
則將見大猷之治
可躋於古昔
中興之業。
不止當世而已也。
公元1550年
慮事深遠
炳於未然
辛卯倭書之來。
先生聞一議。
當時許閣老之見。
無以取信
丁應泰之讒。
適爲所中。
何望於終始見援乎。
至於李舜臣保障東南
權慄之奏捷幸州。
實出於先生拔擢
而終爲中興首功
賊兵之逼。
李恒福建請內附
先生力爭不可
車駕西狩
韓準倡說北幸
先生獨言不便
其他先事而言。
無不如合左契
平居端莊凝重
榘矱整整
動靜語嘿
自有成法
溫而有毅然難犯之象。
厲而有薰然可親之意。
之者非心邪念
自然消沮
其學之所得
未嘗輕以語人。
故其造詣之深。
未易窺闖。
當官而行。
動止必由乎禮。
奉身而退。
出處合乎義。
律己之嚴。
制事之正。
究其終始
皆不越敬之一字
而於澄心玩理上得力尤多
矜持之熟。
涵揉之深。
存之爲全德
蓄之爲弘量
氣大而發之於正。
才廣而用之於厚。
事之或近於矯激者。
絶意不爲
乙丑空館之論。
不從諸生約束
己巳攻破故相之論。
不同一時之見。
如䨓雨作解
草木甲拆
山嶽不言
功利自溥。
惟欲務持大體
不以一節成名
其在言地
有所論列
辭意忠厚
發於愛君之誠。
訐直爲恥
不失告君之體。
此其平生德業之槩也。
門庭如水
絶無賓客往來
時當朝議携貳
能以厚德鎭浮。
衡尺秉公
玉雪無玷
期以人無滯用。
不乏才。
其所交際
同德爲朋而不爲黨比
蓋將協和朝廷
同濟國事
宗社之脉。
薦紳之風。
論議正大
用舍公平
就所著朋黨說及廣取人才兩箚。
可見
一種浮薄之議。
敢逞排擯之計。
或譏以過愼。
或疑其有黨。
此特鄙夫嚚童之見耳。
奚足與議於君子之道哉。
鑑識絶人
鄭汝立嘗踵門求見
辭以疾。
爾瞻太學生請撰靜菴碑銘
屢要納拜
終不見。
始以辨奸之明而免己丑之禍。
以此見擠戊戌
其所見擠者。
先生之幸。
而乃世道不幸也。
先生天性篤孝
嘗曰。
人子一刻忘親非孝也。
宦游時。
定省日曠
倩工畫鄕。
出入瞻仰
親歿。
愼終錄,永慕錄。
敬奉遺體
擧足不忘。
事君如事親
一飯不忘。
晩節罹讒。
雖在廢斥
而每稱臣罪當死。
所以語乎子弟者。
常欿然有不足之意。
怨尤見於辭色
或見睿旨有及憂民
則揭壁莊誦曰。
大哉王言
凡其發於吟咏者。
無非愛君憂國之語。
方其病革
朝政之失。
憂形于色。
日而不解
可見先生忠篤本於至孝
之而友于兄弟
信於朋友
誠心昭著
極其道。
牧使公嘗有病。
朝夕扶護
必先而後
鶴峯金公
道義交也。
講論疑晦
冰解的破
歸於而後已。
嘗謂識不足則不可以大事
才有所局則不可謂通儒
六藝之文。
百家之學。
無不兼綜博究
歸之於約。
至於三代制度
與夫行師用兵之法。
亦必講究
極其歸趣
其積於中者。
純粹而谹博。
著於外者
精深縝密
應事接物而其用不竆
歷變履險而其守不易
寬大能容物而不見涯涘
倉卒應事而不動其聲色
豈非誠明之學。
實有淵源
直方之行。
合於規矩
萬變開闔之功。
而無一毫功利之雜也。
文辭出胷襟。
若不經於意。
藹然道德之言。
間出詩章
冲澹渾成
不事雕鏤
機軸多從陶韋帶來。
非世之苟爲賦咏者比也。
雅好山水
所居室西有蒼壁臨江
直立千仞
自號曰西厓
歸休
燕坐一室
自得之趣。
有人不得而知者。
常以仕宦奪志
平生恨。
名其堂曰遠志
以見其微意
外物嗜好
衣服飮食
但取粗適。
不求鮮美
財利垢膩
恐近則汚人。
年家食。
不充
處之泰然
樂天行素
眞知義理之樂者。
能至是乎。
先生歿。
落。
諸子無住泊之處。
淸苦如是
其時臺評之忍爲巧詆者。
亦獨何心。
後有小諫造訕者。
發口而死。
人謂誣善之報也。
初。
退溪先生先生曰。
天生此人。
蓋將有爲於國。
嗚呼
先生所以盡忠國家者。
實不負天之所生之意。
奈何有時無命
不能陰沴平泰階。
將天之不欲平治人國家耶。
與奪之柄。
非天之所得自專
一聽氣數自相推盪耶。
以先生心事而求之於古。
其心有曠百世同歸者矣。
陸敬輿秉政貞元之際。
僅得回奉天之駕。
李伯紀作相建炎之初
未能返南渡之轍。
此實國家治亂之所係。
豈裴,竇,汪,黃之所得以泥之也。
  [附蒼石李埈手記]
手記曰。
壬辰之亂。
爲都體察使。
臨陣制變
動合機宜
所著兵要十條封事數十篇
可見此老胷中有數萬甲兵。
壬辰
鄭相澈以都體察使出按三道
西士人輩在趙重峯憲坐。
聞其將至。
喜曰。
分閫得人
寇亂不足定也。
趙曰。
季涵性褊無器量
不能當此任。
今日撥亂之才
獨有柳西厓耳。
蓋公之才德。
足以
人。
故雖平日不相樂者。
終不能混其品藻如此
公家居。
嗒然對床
淹精經史。
天文地理醫書數學
亦無不貫穿該洽
門庭寂然
未嘗雜賓
世俗鄙俚之談。
生産財利之說。
絶不聞於耳。
非直不出口而已
所居植松
寄情賞。
公之爲治。
雖當簿書叢沓之際。
不動聲氣
應辨如流。
雄藩大府
部下肅靜
如入靈祠
事已。
拱手端坐
終日不言
隨時隨處
莫非存養體驗之工矣。
公牧尙州時。
吏持狀請署。
微視之。
扇揮去。
吏又進又揮之。
吏出而省之。
銜下誤書姓字
惶駭汗出。
同班曰。
明府眞宰相器也。
一日遡洄江滸
見子六七人方圍碁於巖石上。
却步而回。
異日子弟偶履及其處。
笑指其石曰。
面勢平正
合於碁局
宜名以爛柯
子弟惶恐汗背。
公元1597年
丁酉歲
江陵府大龜
上令大臣議以處之。
公在備邊司。
聞命卽啓曰。
欲置之宗廟龜策之法無傳
致敬以祭則鶢鶋之享非禮
不若放之深淵
使自得所之爲善也。
公之捐舘也。
都民皆罷市巷哭
嶺北士人足數
千里來奠絮酒
其未赴者。
賫送賻布
致其款誠
將窆也。
壽洞村人請葬其家後。
可見德化入人深也。
  [附鶴峯金先生手記]
鶴峯金先生嘗語子弟曰。
柳西厓片言隻字
皆可爲後世寶。
尋常往來書札
必皆謹藏。
不至散失
鶴峯又嘗語人曰。
柳西厓自是全才
國家緩急
能任閫外之寄者。
非此人不可
學者有請業於鶴峯者。
鶴峯問曰。
子見柳西厓乎。
對曰未也。
鶴峯責之曰。
尙論前贒
雖在千百世之下。
尙能感發興起
恨不得執鞭
況與之同世同鄕
曾不一見
可謂有好贒之心乎。
  [附晩全洪可臣手記]
晩全洪公可臣手記曰。
戊戌。
公出待命
可臣時牧洪陽
作一書問之。
公答曰。
一出於世。
得喪榮辱
所不得免。
士君子平生行己
只要無愧於心可也。
其餘自外至者。
於我無加損也。
可臣輕淺踈略之病。
每欲學公之溫潤不可得。
至於今日
九原起之痛。
追思平日
金玉之容。
有時發於夢寐之間。
覺來猶覺香藹然。
徒有悵恨而已
  [附漢陰李德馨手記]
漢陰李相公德馨手記曰。
碧蹄之敗。
提督平壤
公在東坡爲茇幕。
督諸將勤哨瞭。
達夜不寐。
公赤
徇國
斷斷如一
苟利公家
貴賤踈遠
以誠相與
無偏異同顧念毁譽意。
又曰。
公平時爲兵判。
揣摩軍政
毫髮無漏
壬癸之後
歷觀中朝制兵之要。
留意敎民
擬議布置
見諸前後疏箚。
皆可攷而行也。
公計定于中。
不避人言
或有非理相加。
正色待之
世與公漸相乖隔。
而猶不少回曰。
自靖以自獻。
乃吾責也。
  [附申象村欽手記]
申象村欽手記曰。
余以郞僚遊巨公間久。
西厓柳相國當壬辰癸巳。
倭寇充斥
天兵滿城之日。
羽書旁午
文移如山積。
公以余爲疾書
必命余執筆
口呼成文
聯篇累牘
迅如風雨
而筆不停寫。
文不加點
煥然成章
雖咨奏之文亦然
詞臣奉敎撰進者。
不得有所加損其間
奇才也。
  [尹國馨手記]
判書國馨手記曰。
寡言笑。
平居無戲言戲動。
其在玉堂
手不釋卷
時或瞑目端坐
醉閙在傍。
若不聞者然。
論議之間。
雖明乎善惡之辨。
溢美已甚之言。
未嘗出諸口。
  [附盧景任手記]
盧校理景任手記曰。
先生天分甚高。
端莊凝重
溫雅謙恭
明敏果决。
淸苦簡約
見人有過
未嘗斥言而人自畏憚之。
座右書常默最妙四字
日必冠帶
斂袵端坐
雖在昏夜幽獨之中。
未嘗見其有惰容
音吐淸朗
顔貌皎潔
眼彩炯然如星。
立朝也。
正大公平
莫敢干以私。
每入經席。
論難講解
的確簡當
上輒傾聽
律己方嚴
非但同朝敬憚
宣廟亦嘗曰。
每見之。
不覺敬服
自少聲望藹蔚。
歷敭華要
秉鈞軸
兩入勳籍
淸約寒士
朝衣僅一件而已
卒子
姪輩衣服襲斂焉。
訃至京師
卿宰設位以哭之。
下至吏胥市井輩。
亦皆奔走會哭曰。
賴公拯濟之德。
以至今日
爭致賻焉。
  [附李晉手記]
李通手記曰。
西厓柳相公當壬辰之變。
備局文書山積
裁决如流。
案無留牘
他相仰成而已
一日
唐將揭帖到備局。
曲折甚多
方擬草答。
忽有人走入局門。
氣塞不能言。
以手叩膺。
探視懷中
告急文字
倭已到稷山云。
人皆失色
公略不動。
謂兵判李白沙曰。
揭帖當答。
公可把筆
遂口呼千餘言。
無異宿搆。
旣畢。
徐起詣闕啓事
從容鎭物類此
公以都體察使在嶺南時。
一宣傳官賫緊急有旨赴南邊
馬疲不能行。
道遇體府奴牽馬者。
奪騎以行。
奴訴於公。
默然
軍官輩憤罵曰。
何物宣傳官。
敢奪體府馬乎。
公曰。
爾言誤矣。
當此
危亂之時。
若非膽氣忠於國者。
不敢騎吾馬矣。
遂問其人姓名
不次薦拔云。
西厓先生年譜卷之三
 附錄敎書
  
公元1590年
庚寅八月日光國錄敎書[黃璨]
若曰
予一人
旣永有辭聖祖
嘉乃丕績
宜施非常異恩
式稽彝章
庸擧褒典。
惟卿風儀醞藉
學問精醇
正色立朝
爭指金玉之表。
飭躳砥行
早著冰櫱之聲。
由其赤心徇公
故膺黃扉峻擢
噫。
國系久蒙不韙
寡人常抱至冤。
雖皇覽之孔昭
滌盡百年瑕垢
全書之未降。
念猶一身之渴飢。
玆更瀝其卑誠
敢再煩於宸聽
於是時。
詞翰一代
悃愊千言
欲得中秘不出之書。
以爲下邦永世之寶。
竟天心之默感
寶典之畢頒。
九霄雨露遠霑。
三韓彝倫丕敍。
非但精神流通上下
能格帝。
抑亦文章媲儷乎華夏
足以動人
匪卿之功。
其孰致此。
肆策卿爲光國三等功臣
圖形垂後
一階爵。
父母妻子
亦超一階
嫡長世襲
不失其祿。
宥及永世
伴儻四人
奴婢七口
丘史二名
田六十結。
銀二十兩。
表裏一段
內廐一匹
無子者。
姪女壻
階。
於戲
刑牲歃血
要質鬼神
誓岱盟河。
無替終始
故玆敎示
想宜知悉
(成均直講黃璨行)
公元1596年
丙申九月不允敎書[鄭經世]
若曰
嗚呼
卿將葉予而休歟。
然則其將忘社稷之憂。
自逸之求歟。
卿必不安爲此矣。
然則其或有大未安於中者。
不能自已歟。
抑予待卿之不誠。
無以使卿安其位歟。
實無此矣。
然則卿之病果深。
筋力果衰。
不堪供職務歟。
不然引疾之告。
爰爲五日而再至歟。
予聞卿病以來
爲之寢寐不寧
嗚呼
卿有大贒之資。
充之學力
王佐之才
而將之以血誠
自予丕丕基
常在左右
以引以翼。
交修不逮
觀其正色立朝
行己不回
公以處事
莊以接物
予每望之輒起敬
予惟知卿之深。
信卿之篤。
首尾二十餘年。
任之不貳
往往雖有讒毁之者
而予未嘗一毫疑卿。
情好之隆。
始終不替。
此則予雖不言
卿尙克知之。
逮國多難
廟社播越
控訴天朝
以亡圖存
其間事機變動
實有極難酬應者。
卿能周旋其際。
善爲詞命
彌縫之使完。
扶樹之使固。
微卿之力。
國其蔑有濟矣。
矧惟今天禍未悔。
國步愈艱。
皇威雖暢。
難保
而在我自治之道。
日以益懈。
可畏可憂奄奄岌岌之形。
日以益甚
蓋天生卿以爲社稷
而正有需板蕩之日。
猶可求退耶。
恐卿未之深思也。
頃予多疾。
不堪機務
欲攝以東宮
蓋出於甚不獲已
而卿率庶僚
廷爭甚懇。
條陳國家大計
開說君臣分義
至於涕泗橫流
毛髮盡白
至誠所感。
不得不爲之動。
謂與卿協心刻力。
以圖弘濟艱難
庶幾日見遺業重恢
不意卿遽以疾告也。
以卿而退。
予誰與爲國
嗚呼
盡瘁之餘。
不得無疾。
年齡不至遲暮
職務不至鞅掌
加護調。
尙堪勉强
願卿諒予意。
毋徒以辭退爲計。
而先爲宗社念。
嗚呼
義雖君臣
情猶朋友
昔嘗以兩句告卿。
川爲舟楫
羹作鹽梅
今豈宜一日忘國。
尙竭股肱之力。
用副倚毗之誠。
所辭不允
故玆敎示
想宜知悉
(知製敎鄭經世行)
公元1604年
甲辰八月扈聖錄勳敎書[申渫]
若曰
忘身徇國
克著弘濟之功。
報德酬勞
宜擧崇獎之典。
爰稽雲臺故事
庸載鐵券新盟。
惟卿。
金玉之精。
冰櫱其操。
才稱王佐
許稷卨之身。
爲儒宗。
夙負山斗之望。
乃攸服則孝悌忠信
衆所推者
道德文章
蜚英班。
有聲華之藉甚
篤棐於棘府。
見功業之裒如。
人皆謂漢代仲舒
予則曰宋朝君實
頃遭島夷猖獗
據罹國步播遷
留鎭都城
雖闕宗澤之守。
周旋詞令
必待趙衰之文。
孰從我而同歸
聊與子而偕作
四方靡騁
百僚之如遺。
一馬渡江
未堪多難
五蛇從野
卿獨奮其孤忠
灑涕淚而登舟。
溫嶠義氣感發
負羈絏以奔命
狐偃劬勞備嘗
乃心益勵於始終
此誠寧間於進退
老富指畫十三策。
誓雪君父之羞。
小范胷藏百萬兵。
身兼將相之責。
迺睠韓忠獻之總衆。
俾專蕭相國轉漕
漢將威武丕揚
寔賴餽餉之不絶。
原之冠盖相屬
亦由儐接之得宜
當國事之搶攘
自任戎務塡委
陶侃裁決明敏
之如流。
陸贄奏對懇勤。
知無不告。
玆協天兵而克勦。
以致王業重恢
宗社之獲返舊都
伊誰之力。
國家之得保今日
惟乃之休。
共患艱危
相背安樂
鞠躳一節
諸葛忠貞式彰
投璧誓羣臣。
晉文之歸賞當急。
策勳扈聖功臣二等
圖形垂後
二階爵。
父母妻子
亦超二階
無子則甥姪女壻一階
長世襲。
不失其祿。
宥及永世
仍賜伴倘六人
奴婢九口
丘史四名
田八十結。
銀子七兩。
表裏一段
內廐一匹
至可領也。
於戲
固有興周之績。
在莒之心。
地之察天之明。
要質神鬼
山若礪河若帶。
期勿替於子孫
故玆敎示
想宜知悉
(知製敎申渫)
西厓先生年譜卷之三
 附錄○賜祭文
  
宣祖大王禮官賜祭文[趙庭芝]
公元1607年
維萬曆三十五年歲次丁未六月壬辰朔初八日己亥國王
臣禮曹佐郞具寭。
諭祭于卒豐原府院君柳成龍之靈。
惟靈。
性資端正
天稟粹美
早托贒師
克承善誘
學求淵源
道聞仁義
德業日就
文章餘事。
妙齡應選
經世有志
入泮宮。
咸謂佳士
疏黜妖僧。
功廓闢異
擢桂籍。
國有利器
正色秉筆
公非與是。
乃陞玉堂
學稱其職。
講讀雍容
論思密勿
臨文規誨
引古裨益
經幄十載。
人爲第一
郞銓不擅。
持憲無僻。
超躋銀臺
允其出納
出守南州
召杜愛洽
按察一面
糾檢百僚
恩威撫民
淸直傾朝
旣登黃閣
又攝冢宰
君德是輔。
天工其代。
肆予嘉乃。
曰篤不忘。
昔卿有母。
遠莫之將。
定省久曠
予悶卿心。
衣以贈之。
聊表予忱。
璿源被誣。
至寃未雪。
予德凉薄
皇恩罔極
彝倫復正
有光于國。
賴卿宣力
盤血共歃。
庶及臣隣
期享太平
如何不弔
大患俄生。
鯨波汹湧
平陸成江
蒼黃西狩
去豳之邦。
於是時。
體察軍國
將卒蜂午
答應咸得。
威遠震
逆夷宵遁
還我故都
益敦蹇蹇
望符加額
朝廷方成。
期掃餘燼。
鍊我軍兵
勤勞已殫。
精力俱竭。
感時傷肺。
憂國病骨
旅舘凄凉
孰治其疾。
一日南歸
未及追。
田里調閒。
勿藥可期。
跨馬北還
日望之。
江湖憂。
卿意雖切。
左右久。
予懷難抑。
頃以薄物。
少攄予情。
忽有書報
卿患衛榮。
一醫纔遣。
二豎爲殃。
不憗遺
善人云亡
秦舂不杵。
楚國失龜。
抱病聞哀。
有淚盈眥。
不復見矣。
嗚呼已而
爰徵舊典
用致菲儀
不亡者存。
庶格于玆。
(僉知知製敎庭芝行)
宮致祭文[李光胤]
維萬曆三十五年歲次丁未六月壬辰朔十日辛丑王世子
遣臣侍講司書恒。
致祭于卒豐原府院君柳公之靈。
惟靈。
山河毓粹
奎璧鍾英
風資端秀
玉潤金精
氣宇淸淳
雪白蘭薰
雅好經學
覆簣基仁。
餘事文章
混浩無垠
妙年折桂
芳聲騰達
翺翔翰苑
昵侍講幄
夕論思。
夙夜啓沃
薇垣焚草
柏府提綱
激濁揚淸
羽儀周行
憂分商洛
化宣南路
學道愛人
厥效斯溥。
掌禮容臺
握銓選部
常帶文衡
日事黼黻
玉瓚黃流
淸廟寶瑟
官躋台鼎
望重桂石
冰操苦節
有誰儔匹
屬値弘亂。
百療竄伏
忘身扈駕
備嘗艱難
隻手障川。
竟回狂瀾
逮返故都
更登黃閣
救時姚崇
盡瘁諸葛
於我儲闈
職兼訓迪
雍容善導
悉心輸翼。
佩服嘉言
罔敢失墜
作爲依歸
免罪戾。
干戈甫定。
公忽去國
十年江湖
心魏闕
頃記宗功。
馹召非一。
憂病侵尋
赤舄猶輟。
風雲綿邈
道里阻礙
徒勤斗仰。
未承螟誨。
聞嬰二竪
深憂惱。
愷悌神扶
惟日默禱
竆技殫。
百身莫贖
蒼生失望
士林塡咽
天實不弔
予懷曷極。
緬思疇昔
有淚盈臆。
祇遣宮僚
代陳泂酌
靈其來格
諒我衷曲
(工曹正郞製敎李光胤行)
宗大王親製賜祭文
公元1554年
歲次甲寅四月初一日
國王近侍左副承旨李益運。
諭祭于故領議
文忠公柳成龍之靈。
煌煌彝鼎
太常則有。
銘以記之。
文忠
與彼石鼓
曁厥麟閣
休美齊匹。
百世不泐。
宣廟中興
卿食其當。
奔走御侮
在西一方
以籌以韌。
乃心力。
龍馭載返。
鯨波永息。
功垂晉乘。
名重趙呂。
咸誦西厓
農夫紅女
世世錄後。
襲爵佩紱。
近閱遺集
筵燭屢跋。
犁然者。
城壕方略
是時兩孫。
金牓聯擢。
喬木之蔭。
翰圈騎郞。
維星有箕。
若接精光
鹽梅舟楫
輒起曠想。
馳命嶠南
予酌卿饗。
宗大王遣前承旨賜祭文[李寅弼]
公元1592年
歲次壬辰四月朔丁丑
國王遣臣慶州府尹禮容
諭祭于故文忠公柳成龍之靈。
惟靈。
穆陵中興
庶明盈庭
匹周濟濟
聖祖以寧。
卿時元輔
功莫與京。
薦擢權李。
預燭蠻情。
旣沮夾攻
遂集外攘
戎務旁午
會神聚精。
剖斷敏確。
旁觀屛營
龍馭之返。
莫敢或遑。
訓兵蠲貢。
次第更張
式克今休。
垂拱仰成
贒師訂訓。
天之所生
通籍初。
譽聞顒卬
經術褆躳。
餘事文章
王陳摘謬。
道釋黜行。
華儒聚首
太學觀光
玉署柏府
不忘規匡。
十事五策
剴切精詳
邦禮克正
援史證經。
乃尸文壇
復總銓衡
應時而出。
靡施不當
體府措畫
茂績尤彰。
宜不多讓。
敬輿於唐。
光國扈聖
並耀旂常
莫汚冰櫱
痛彼樊蠅。
終南山色。
依然長靑
回首望美。
想像典型
展也宏儒
一善名。
賴有嗣孫
克追家聲
畀以中權
益篤思卿。
屬玆舊壬。
曷任怦怦
睠彼花山
巋然舊堂。
伻官諭告
侑以豆觴
(弘文舘應敎製敎李寅弼行)
今上遣前承旨祭文
歲次壬辰五月戊午朔二十五日壬午
國王近侍安東府使金嘉鎭。
致祭于故議政府議政豐原府院君文忠公柳成龍之靈。
河嶽鍾靈
眞儒有作。
伊洛旨訣。
陶山衣鉢
王佐之才
天人之學。
蘊之在躳。
仁義道德
爲事業。
禮樂兵農。
軆用大備
輪翼兼工。
天生此人。
夫豈是偶。
遭際穆陵
良相遇。
汝楫
爲柱爲石。
大賢之褒。
知臣莫若。
抗論中朝
尊朱排陸。
天下懷襄
隻手障潰。
再造吾東。
又誰是賴。
粤在龍蛇
隆極而圮。
島夷犯順
四郊多壘
身都將相
贊興復。
不有喆輔
其何能國。
歷選今古
如卿者尠。
道則人師
言爲世憲。
醇儒名相
合置一傳
於皇列聖
隔晨興懷
有題有誄。
雲章昭回
逮予踐阼
敢忘繼述
惟卿德業
百世可質。
屬玆舊甲。
曠想彌襟
有事太廟
鐫琰鏤金
僾然陟降
先哲后。
元老冠劍
亦庶左右
庸酬紀常
延賞其後
式遵故典
伻陳觴卣。
西厓先生年譜卷之三
 附錄○[祭文]
  
西厓先生文[鄭逑]
公元1607年
嗚呼哀哉
念昔丁酉
公相別於洛中
雍容傾倒
無非憂國悶時之語。
忽忽如今已爲十有一年矣。
公在都下
猶時有起居之問。
公南來。
音徽渺然
中間一往復。
以道其懷。
落落相望
會合靡由
及我來斯。
公已寢疾矣。
爲趨門牆之外。
一宿相問
不得握手之訣。
一札數行。
詞懇意至。
三復感歎
情不自已
數月之間。
未嘗不以沈痾之劇爲憂。
而亦未嘗不以神明之佑。
爲之祝矣。
孰謂邦國不幸
乃遽至是哉。
四十年相識之契。
而已矣。
端重之容。
簡靜之操。
精到之見。
淸修之行。
不可得以復覩矣。
望公再起
卒究所蘊。
使斯民蒙澤者。
朝野之所共。
而竟亦莫遂。
寧有徵於蒼蒼有信矣乎
殄瘁之悲。
豈但爲吾私哉。
不登公堂而承晤語之款。
而乃公筵而冀菲薄之歆。
顧瞻
悲凉
我心如何
惟公不亡。
庶幾來聽。
嗚呼哀哉
祭文[李好閔]
公元1609年
延陵李好閔
奉使西厓柳先生之墓。
蕉荔而侑之以辭曰。
先生後二載
得過壽洞之原。
古人云宿草不哭。
好閔之生。
已過半百
僅見一人
而今不留矣。
以見一之幸。
不再見之悲。
安得不哭。
而哭且慟也。
門闌瓜葛之好。
童稺聯衾之情。
特吾私耳。
禮樂經綸之學。
文章典雅之才
百世在前
其可更生
而生且不大施
崎嶇積弱險難之餘。
古人難處之地。
今人易猜之勢。
丹心苦而白髪長。
布衾靑山
蕭然而逝。
太虛寥廓
其必爲慶雲景星
亡能釀泰和於斯世耶。
嗚呼痛哉。
天能生一之才
生必有爲
不並其時
又慳其壽。
是其光岳之氣。
不得無所鍾。
大道之行。
至治之澤。
雖天有不得自由者耶。
嗚呼痛哉。
人之可誣者言。
不可誣者心。
罷巿巷哭
誰使之。
而旣令巷哭而又不使加額何耶。
洛波之淸。
殆十有餘年矣。
書疏不隔千里
今經墓下。
不蒙一言見敎
嗚呼痛哉。
離京之日。
夢見甚明。
贈之瓊瑤
是必知我之來而志其喜耳。
是知其葬也。
亦有挽柩不進之事。
益恨范
巨卿晩來耳。
昔子文令葬不弊民
今壽洞之民。
捐山以奉。
是則公有子文之心。
而民不以子文視公。
非奇耶。
昨過酉谷。
荒草離離
獨樂之園。
今拜大隧
谷風凄凄
下馬之陵。
一哭相過
萬世伊阻
嗚呼痛哉。
祭文[門人鄭經世]
嗚呼哀哉
精鍾河嶽
彩應奎璧
夫豈偶然
國摧棟樑
士失蓍龜
何遽爾。
其必爲平治而出。
胡不耄期之年。
彼蒼難諶
余痛之可已。
儀刑其如在。
平生而興哀。
淸明純粹之資。
稟之天賦者蓋厚。
持養斂藏之効。
得之師傅而益深。
幼學固欲壯行。
明體所以適用
聖眷帷幄
粤自張敬夫少年
藥方丘園
還同陸宣公晩節
功存社稷未嘗矜己
謗騰珠犀不以尤人。
兼天三達尊
志了人間大事
蒼生望司馬之再相。
進退而卜安危
白首希文二憂
江湖不忘廊廟
天心之祚宋。
耈德之降周。
豈知轟寢之霆。
竟作徹懸之日。
九京已閉。
萬事成空。
畜德徇身。
道之將廢也命。
罷市奔訃
公之所能者天。
生人所悲
英靈其何慼。
嗚呼哀哉
小子
無狀
蚤歲摳衣
提耳面命之。
今與二三子爲序。
覿德而心醉者。
蓋將數十年于玆。
雖學焉而未能。
仰止不怠
仁者必壽。
道謂有依。
哲人其萎
吾將安倣。
嗚呼哀哉
公昔寢疾
適遠行。
忍淚告違
分知幽明永隔
執手敍訣。
視同寒暑迭遷
丁寧憂國之謨。
密勿持身之訓。
今猶在耳。
念之摧心
冀或相乎微衷
不墜遺囑
嗚呼哀哉
出天孝友
徇國忠義
固將大書一書
傳家淸白
瑞世文章
特其餘事非能事
百年定論
一人贅言
意中蒼壁
吟外暮江
總似當時語句
玉潔精神
淵渟器度
不知何處尋陪。
單杯瓣香
一字千涕
凡今之人。
知我悲。
嗚呼哀哉
祭文[門人李埈]
大道流行
覃及海濱
中遭消剝。
化逖言湮。
陶翁講學
儒敎彬彬
當時穎拔
公最絶倫
弱齡勇往
不退輪。
理微必賾。
學博而醇。
自表究裏。
勉勉循循
惟義與利。
誰主誰賓。
眞知力踐。
耐煩喫辛。
關開扃鑰
徑闢荊榛
貫穿丘索
抱負經綸
不在玆。
道積于身。
天將降任。
利見大人
金門待詔
玉堂賜珍。
早擢鼎鼐
方佇陶甄
天衢忽梗。
滄海揚塵
七年枕戈
公元1607年
鬢成銀。
敬輿之奏。
光照星辰
孔明之智。
幽贊鬼神
忠結主知。
與時屯。
歸來鼔琴
大河之漘。
無甔石
逕有松筠
心懸皎日
和寡陽春
大智不惑
至堅無磷。
乘除有數
休否相因
慨古憤今。
志士霑巾
尙謂再起
至治斯臻。
鸞鳳德衰
龍蛇讖眞。
騎箕一夕
哭巷三旬
積累之深。
造詣之純
爲己之學。
濟物之仁。
今其已矣
典刑曷親。
嗚呼哀哉
先生之生。
一角祥麟
先生之亡。
列宿秋旻
豈其長逝
泉裏沈淪
探環異日
爲甫及申。
爲霖雨
活竆鱗
或爲棟樑
永庇竆民
或爲舟楫
弘濟迷津
英靈鬱結
於是而伸。
公昔典選
不才見掄。
汰沙而收。
生成義均。
亦旣剪拂
敎之諄諄
誠意藹然
不設畦畛
乙巳趨拜
德宇誾誾
勞我遠役
觴酌累廵。
前歲
寢疾吟呻
寄書拳拳
屬意頻頻
追惟往事
已隔幾晨。
一時命途
雖曰邅迍
德門餘慶
錫類振振
式穀似之。
庭訓是遵。
公殁何之。
今在紫宸
卽遠有期
將啓靈輴
瓣香薦虔。
菲薄式陳
嗚呼哀哉
祭文[金涌]
猗歟先生
靈河嶽。
玉潤其資。
蘭馨其德。
置壺淸氷。
照水秋月
稟賦旣粹。
修養又至。
函丈溪門。
講劘
道義
格致誠正
孝悌忠信
業精而廣。
行篤而進。
英華發外
煥乎其文。
淸水出蓮。
春空藹雲。
允矣君子
學優而仕。
蜚英翰苑
接武言地
鳳翥鸞翔
銀臺玉堂
端容正笏。
振肅班行
啓沃王心
黼黻袞職
光前後。
化洽岳牧
陸子章奏
不負所抱。
公文雅。
丕變世道
位極台鼎
望協朝野
庶幾賡歌
調贊元化。
如何運否
反遭搶攘
鯨波飜陸。
莫可隄防
扈從孤危
邊塞風霜
憤切興漢。
誓深復唐。
義形于色
忠出其性。
號訴皇朝
誠悃獨罄。
激厲將士
籌畫纖悉
至諴回天
虞淵取日
神京克復
大駕迴巡。
板蕩之世。
始識忠臣
一觸駭機
嗟哉廟略
曾母投杼
司馬
榮辱進退
一心皎潔
彼河之曲。
人如玉
爲國蓍龜
爲儒領袖
庶幾無疾。
永享眉壽
豈意一夕
徇身以殁。
言念公私
貫心骨。
氷櫱之操。
金玉之相。
已矣人世
只勞夢想
睠彼壽洞。
山明水淸
卽遠有期
佳城是營。
東連石門
北揖鶴峯
叔父有知
魂應往從。
奠以菲薄
酹以泂酌
一來格。
鑑此衷曲
嗚呼哀哉
祭文[門下金奉祖]
恭惟先生
天挺英材
日新心學
家傳忠孝
道泝濂
洛。
依歸有所。
益加磨琢
涵養旣久。
踐履斯篤。
淸修之德。
簡正之操。
餘事文章
卓爾所造。
獨善非願。
兼濟有道
弱冠封疏
功茂闢異
逮登鵬程
志切致治
翺翔翰苑
出入臺閣
幾歲帷幄
一心啓沃
中年奉使
咫尺皇威
特立彤庭
抗論朝儀
同僚竦歎。
禮部興咨。
東湖休暇
北闕獻替
千官矜式
百揆勉勵
化隆閣。
頌騰棠陰
名高喬嶽
望重南金
手握文衡
振起頹風
身都將相
用舍惟公。
小人所憚。
君子攸倚。
安危繫身。
消長由己。
璿源被誣。
昭雪國恥
士林遭禍
默奪邪議
誠深贊揚
治擬文明
乾心不弔
大亂俄生。
洪流板蕩
拯濟何人。
惟公奮義。
誓心扶顚
經營四方
夷險一節
重興洪伐
非公力。
蒼生無祿
杜宇天津
蕭然一室
洛江之濱。
規模當世
指南後學
紛紛楚咻
詎損公德
謂公再起
萬手加額
天胡遽奪
百身莫贖
高明之學。
棟樑之姿。
今其已矣
號慕曷追
愛君忠懇
憂國危忱。
臨終有表。
益想公心
鯫生庸陋
近門牆。
鑽仰徒勤。
學未知方。
展謁
誘掖丁寧
曰我先師
海東考亭
斯文未喪
大集雖成。
隻字盡錄。
汗漫難讀。
思將撮要
別纂一帙
申申誨諭
以爲期。
言猶在耳
公獨何歸。
道今墜地
天亦難諶
無人黃閣
有淚靑衿
日月流邁
襄事已臨。
謹薦菲薄
用寓衷情
精靈不昧
冀歆微誠
祭文[權春蘭]
嗚呼
天降于斯文。
公之疾卧閱幾箇月。
理何謬於仁壽
公之年止於六十六。
大疑難稽乎蓍龜
痛矣
邦家之無祿。
在後學誰爲之指南
嗟乎
吾黨不淑
不得施設其萬一。
退將復修吾初服
玉淵淸靜
高山敬止
從容禮法之塲。
涵泳名敎之地。
餘波退溪
本源伊洛
幾年棲遲丘原
先憂范公之高躅
庶幾簞瓢屢空
不改顏巷之所樂。
顓蒙請益
幾呼寐而對業。
鄙吝自消於觀感
風吹動於坐席
寒暄鄕曲
言必稱乎柏潭
旣隧銘之得托
平生之所諳。
承敎於辱復。
後日丁寧
台候之失攝。
竟此事之不成
凶訃一夕
五內之如割。
嗚呼
泰山旣頹。
吾道益孤。
冥行長夜
指迷途。
花嶽蒼蒼
洛水洋洋
地久天長
德音不忘。
來相祖紼。
敬酹一觴
嗚呼哀哉
祭文[尙州宋亮全湜李㙉趙光璧,丘山立,河澂,金知復,高悏,趙基遠等]
惟靈。
天間氣。
爲世宗儒
道傳于師。
忠著于國。
早擢玉荀。
晩登鉉台
方所瞻。
一人攸倚。
冠紳領袖
邦國蓍龜
時升大猷
世遭多難
軍國之務。
挈以委身
名盛難居。
德高必毁。
居東赤舃
望北丹衷
二憂范湖。
一瓢巷。
何往不樂。
自得者深。
美玉精金
不見瑕纇
惟敬與義
曰明曰誠。
由粗而精。
自本及末。
眞知實踐
推己及人
天若祚東。
公庶再起
民蒙至澤。
士知所趨。
如何一痾。
遽至不淑
深巷哭。
慟切山頹頽。
蒼生失望
小子何造。
嗚呼哀哉
才惟王佐
爲儒師。
身之榮哀
國以休否
天下之寶。
悲豈一人
矧蒙提撕
義均生育
儀音一隔
覿德無憑
道未傳心
言猶在耳
嗚呼哀哉
公之在世
喬嶽大川
公之云亡
列宿天上
惟公之道。
不加傷。
不盡才。
是惟所憾。
瓣香來哭。
敢奠一觴
昭昭有知
庶歆菲薄
嗚呼哀哉
祭文[門下金兌]
嗚呼痛哉。
天挺先生
資稟特異
就有道正
學問純至
優仕于朝。
百僚儀則
職典天地
寶掌人物
狂瀾倒。
一世溺。
勳高社稷
名重丘山
遭時不造
國步多艱。
鞠躳盡瘁
復禹之績。
方期協策
平可復。
一朝去國
十年居洛。
蒼生之竆。
吾道厄。
可卷而懷。
處困猶亨。
蕭然一室
究道竆經
用舍由人。
行藏聽天。
江湖跡滯。
魏闕心懸。
憂能傷肺。
疾沈綿。
特遣御醫
賫藥來治。
神明不佑。
砭劑乖宜
山樑忽頹。
邦國無祿
禮樂已矣
淵源誰續。
訃聞于朝。
罷朝市。
自公卿。
下至胥吏
設位荒墟
奔走悲號
公議所在
人心難誣。
兩章遺表
聖批丁寧
千載孔明
一般忠誠
嗚呼痛哉。
如兌愚蒙
猥忝門生
恩偏子視。
諄誨勤懇
摳衣幾年。
敬承嘉訓
學雖昧方。
心切佩服
一自寢疾
侍湯于側。
竆峽孤店
不忍遠離
或時握手
俯謝致辭
題贈二詩
不敢當
恩榮到底
感激何忘。
可痛者。
誠未格蒼。
當其易簀
適會離出。
啓手足
趨承莫及
驚號入門
屬纊纔設。
儀容如舊
警咳不聞。
絳帳已撤。
易以素幡
哭之失聲
五內如焚。
天不可必
理不可知
瑤琴絃絶
寶匣蛛絲
鱣堂塵暗
立雪何時
佳城已卜。
遠期迫。
天地有竆
此慟曷極。
哭奠一觴
儻賜歆格。
嗚呼痛哉。
祭文[門下金允安]
嗚呼先生
而止斯耶。
先生在世
六十有六歲
少而
淸明
長而端方
胷中灑落
月霽風光
仁孝友悌
早服家庭之敎。
誠明敬直
實資師門之得。
如是之資。
如是之學。
終日危坐
儼若泥塑
所以涵養本源
酬酢萬變之主也。
事君勿欺。
志專忠敬
使民如祭。
心勞字撫。
至於陳見悃誠
奏事明白
封章陳列
辭意剴切
聖心傾注
至有一德無瑕之褒。
明良際會
實爲叔世之所罕覿矣。
爰立未幾
亂離斯棘。
受命敗軍之際。
自任興復之責。
臨機應變
不失緩急
及夫鑾輿言旋
故都埋沒
內盡安集之方。
外建備御之策。
收人心於已散。
士氣於旣挫。
國家之得有今日
其誰之力歟。
先生之才如是如是如是
而猶未免衆口䜛毁
小人之好議論如是哉。
先生自此。
杜門空山
未嘗及時事。
惟抄陸氏之方。
頻灑憂時之淚。
大之學。
經綸之蘊。
不能展布其萬一。
嗟乎
天未欲平治東國耶。
允安出入門下三十有一年。
頑愚之質。
雖未少變於敎育之下。
於先生動靜語默。
常自敬慕熟察之者
竊欲效於公明宣矣。
年來
汨没塵埃
遠違函丈
區區嚮往之忱。
靡日懸懸也。
拜辭而歸。
忽聞症候危篤
使人候問
偶爾分手
將成永訣之語。
奉讀悲憂
不能自已
所恃神明而已
嗚呼
孰謂其遽承凶訃耶。
縻玆薄宦
且有遠役
不得擧扶。
不得執燭
不得臨穴
永乖山仰之忱。
負子視之恩。
緘辭寓哀。
淚落懸泉
不亡者存。
庶幾鑑乎斯文
嗚呼哀哉
祭文[門下洪瑋]
眞儒倡道
講學于陶。
有覺其徒。
孰得其要。
恭惟先生
實傳是心。
眞知力踐。
造詣精深
全德尊。
世有儒宗
晩復遭遇
契合昭融
啓沃王心
贊襄庶績
朝有蓍龜
望重喬嶽
屬値否屯。
益效忠勤
弘濟艱難
竟掃妖氛
朝廷方成。
丞相已瘁。
行止非人
公忽去位
忠竭于國。
終於親。
公則無憾
樂且忘貧。
惟有一念
耿耿君民。
幾許老臣
仰屋竊歎。
疾病乘之。
竆技殫。
山樑忽摧。
朝野何望。
吾道益孤。
後學安仰。
淸純之質。
和粹之色。
高明之見。
充養之德。
殉身以殁。
云天意。
聖明震悼
士民涕泗
立命而終。
公則以寧。
嗟我小生
夙被涵濡
從遊半世
幾叩昏愚
南溪夜寂
玉淵秋晴
追隨杖屨
仰襲芳馨
冰壺水月
造次靡忘。
汨没塵埃
夢寐門牆
去歲春暮
往候西洞。
誘掖諄至。
辭意鄭重
臨溪侍坐
山日
欲傾。
何意此夕。
永訣平生
先生疾革
義合啓足
先生易簀
職當執燭
王事有程
在海曲。
日祈神佑
忽承凶訃
儀形永隔
奔赴亦後。
私慟遺憾
孰如小子
伏哭奉奠
敬陳哀誄
不亡者存。
庶幾鑑此。
嗚呼哀哉
祭文[張興孝]
恭惟先生
稟氣淸淑
水澄鏡明
賦質純粹
玉潤金精
夙游溪門。
克承誘掖
學有淵源
得尋正脉
德崇業茂。
袖領斯文
其所有。
庇民尊君
庶罄所蘊。
世範俗。
與時違。
投跡雲林
所養伊何
惟此本心
萬理森然
莫窺淺深
事至不凝
事過無跡
望之可畏
親之可悅。
接引後進
爲敎以身。
抑或揚。
各隨其人。
嗟余昏蒙
亦慕芳塵
不我遐棄
容我譾劣
就正有道
庶將卒業
法言在耳
天奪何速。
北斗其隕。
小子安仰。
泰山其頹
小子安放
薄奠來設。
淚逬懸泉
不亡者存。
敢吿靈筵
祭文(癸未遷葬時。
)[門下金應祖]
先生之道。
日星中天
先生之澤。
喬嶽大川
淵源退陶
傳授愚伏。
民彝所同。
擧國心服
矧玆鄕邦
尙有典刑
兒童誦德
草木含馨。
顧余稺少。
登龍門
問業
天遽喪文。
秪勤山仰。
徒傷白紛
屬玆移窕。
載啓玄宅
想像欽欽
輝光若接。
餘芳未沫
九原寧作。
蘭羞泂酌
一字一血
西厓先生年譜卷之三
 附錄○[奉安文]
  
屛山書院奉安文[鄭經世]
花山毓英。
洛水鍾精。
先生以生。
穎悟天全
詩禮家傳
逈粹髫年
往從于師。
見而知之。
有契無疑
莊敬在中
孚尹旁通
步律聲宮。
正而不迂。
藝而不拘
適用之儒。
試手經綸
不能于人。
學未大伸。
卷懷空谷
婆娑初服
得我欲。
詠月吟風
會理融。
其樂無竆
道之將隳。
哲人斯萎。
後學何儀。
望之山尊
卽之春溫
心目不諼
睠玆河曲
有儼庠屋。
所親卜。
杖屨所薰。
壁霧潭雲
尙帶遺芬
於焉妥靈
奠夾兩楹
覿儀形。
庶幾來寧
歆我椒馨
牖我昏冥
常享祝文[鄭經世]
學博而要。
見徹而實。
莊敬之功。
表裏如一
南溪書院奉安文[鄭經世]
嗚呼
天之生贒
夫豈偶然
鍾靈毓秀
覺于先。
棟樑于國。
蓍龜于民。
不有此人。
曷爲人。
恭惟先生
間世資質
玉磬
冰壺貯月。
從于退陶
拔萃明穎
一見發歎。
許以天挺
學博而要。
見徹而實。
壯而
欲行。
筮仕王室
契遇先王
魚水相歡
謀猷啓沃
澤及竆鰥。
島夷猖獗
廟社顚覆
三都淪没
不能國。
鞠躳盡瘁
于內于外。
漢業中興
繄誰是賴。
終罹讒搆。
雖堯亦驚。
與道爲殉。
遯于林扃
婆娑初服
樂在憂中。
風吟月咏。
灑落心胷
有來求道
扣竭兩端
之如玉。
之如山。
人方宗仰
不憗遺
樑木旣摧。
後生疇依
哲人云亡
國步迍邅
遠邇同悲。
吾黨甚焉。
没世愈久。
思德滋深。
見之羹牆
寤寐于心。
有樂斯丘。
昔所徜徉
千秋魂魄
或者不忘。
於焉立祠
于以妥靈
豈惟吾黨
多士一誠
日吉辰良。
籩豆靜芳。
靈其不昧
降我爐香
三江書院奉安文[金世濂]
光岳氣鍾。
應時而作。
抽關絶學
立定跟脚
眞儒大業
庶幾禮樂
自古大贒
展布蓋薄。
得君行道
莫先生若。
邦國再造
斯文有托。
永世不諼
星斗山岳。
多士所式。
院宇是度。
涓吉妥靈
肅肅楹欂。
駿奔衿佩
象尊龍勺
尙克歆鑑
永世無斁
道南書院奉安文[李埈]
河嶽之氣。
鍾粹于鮮。
惟嶺之南。
最得其全。
羣哲迭興
道日懸。
中遭不淑
時運迍邅
天未喪文。
文純
作焉。
公於溪上
執贄髫年
貞明在中
英邁無前
功兼博約
理契魚鳶
律身之正。
矩方規圓
立志之篤。
夕惕朝乾
千古遐騖
百家旁穿
提要挈領
仰高鑽堅。
函丈有稱。
才降于天。
正色立朝
乃心永肩。
彌綸一世
儀表衆贒
鯨鯢噴毒。
八路腥膻
不有人傑
孰扶其顚。
世濟陸沈
忠竭天旋
大惠未究。
讒說交諞。
卷而懷之。
有洛之堧。
資乏一甔。
樂在千編
以泳以游。
風月無邊
念我一邦
曾被化宣
覩快靈鳳
敎洽祥鱣
爲學之序。
所後先。
黜浮崇雅
有賴焉。
高之道。
屹屹商巓。
難挹之器。
汪汪洛淵。
今其已矣
親炙無緣
羹牆之慕。
愈久愈綿。
尸而祝之。
敢忘掲虔。
腏食贒祠
羣議同然
涓辰妥靈
秩秩豆籩
靈應不昧
歆此吉蠲
西厓先生年譜卷之三
 附錄○[挽詞]
  
挽詞[鄭逑]
經幄當年第一人
風雲際會無倫
安危至計邦國
獻替訏謨搢紳
舘閣淸如巖壑士。
林泉憂是廟堂身。
兩篇遺劄丹悃
感淚應沾聖主巾。
挽詞[李恒福]
此道久淪没
斯人今又亡。
精神簡策
糠粃虞唐
得喪何與
行違益章
無由玉立
黃閣
凄凉
挽詞[柳根]
會哭先生卅八
中方斗南人
淵源有自傳心法。
表裏無瑕絶俗塵。
千載風雲盛際
十年魚鳥相親
西行未見東歸日。
只是當時已愴神。
離別于今一十年。
冰壺玉樹依然
用儒相溫公始。
憂國家笵老偏。
道德文章所與
勳名淸白世難全。
讀來遺劄垂淚
遙望南雲雪滿顚。
挽詞[李好閔]
中丞相洛中儒。
司馬平生一符
元祐佐治斯有績。
靖康當亂可無虞
園開獨樂盡。
跡阻重來手額孤。
臨絶愛君雙表在。
布衾落鶴山隅。
挽詞[李德馨]
精金良玉時才
尙記多艱倚上台
誠邁忠宣留後語。
望深君實重來
命關世道違意
澤在民心盡哀
痛哭百年寧復有。
嶺雲迷眼淚難開。
挽詞[張顯光]
天受師聞奉得貞。
一生夷險一吾誠。
位經冢相何曾泰。
勳被隆封不自榮。
在外深憂國悃。
臨終切愛君情。
淸操雅度兒童識。
市井輸忱豈爲名。
挽詞[門人鄭經世]
金聲玉色鳳威儀。
世英姿世所師。
河嶽中生有自
退陶門下見而知。
人間已矣蓍蔡
天上依然尾箕
唇吻向來何足說。
靑蠅難辦夜光疵。
才稱王佐未應慙。
殉國誠心降監
經濟半途竆鬼五。
棲遲初服達尊三。
只緣大雅諧俗
豈有重華堲䜛
臨絶一封文字少。
解敎悲涕滿東南
來往西林二十
只今於道尙迷津
山頹此日將安仰。
河飮平生更莫因。
萬古和風長隔面。
一天明月傳神
縻身宦冗違臨穴
慙愧當年築室人。
挽詞[門人李埈]
恭惟箕敎闡。
今古日星垂。
扶植諸子
流行被裔陲。
天將大任
公又起南維
標格千尋
文章五色
淵源有自
時雨化仍施。
絶學奬傳緒。
竆年下帷
羣經髓。
一念謹毫釐。
體道誠爲本。
治心敬是基。
壺冰灑落
盤水矜持
表裏功何闕。
鑽硏力未疲。
爲人佩服
行作世宗師。
所立嗟如許
斯文信在玆。
立言有德
古磬本無疵。
燦燦奎璧
鏗鏗竹絲
經書輒誦。
心得理皆知。
積厚敷宜博。
才多望競推。
覽輝千仞鳳。
納錫九江龜。
河間讓。
規模稷下卑。
琳琅至論
霹靂羣疑
游刃盤錯
驅車嶮巇
以公身出處
惟我國安危。
枯槁須甘霔。
瘡痍上醫
宸章舟楫喩。
吾道棟樑期。
正色鵷序
朝望羽儀
希音大呂
華袞宗彝
蚤値風雲會
偏承雨露滋。
酒頒金鑿落
袍賜繡葳蕤
視草香案
調梅鼎司
汪恩深似海。
末路多歧
止足公雖戒。
忠良世肯遺。
遁思果决
厄會遭罹
滄海橫潰
鯨鯢毒遍吹。
公勤奏議
諸葛驅馳
授鉞寒暑
捐軀險夷
髙曾避賞。
大莫容時。
衆口金猶鑠。
貞姿玉不緇。
雲霄斂翼
衡泌可忘飢。
貧欲張休粒。
醒何屈歠醨
杜門淹歲月。
開卷軒羲
墜履埋塵久。
深衣起洛遲。
傾陽難奪性。
入地尙緘辭。
瀝血憂時語。
銜恩戀主悲。
人間鑄像
天上已乘箕。
誼瘁非身棄。
回殂寔命衰。
障瀾留述作
埋樹想容姿
宇宙論才盡。
贒人數奇
飜思獎育
何以隆私
磨甋難成寶。
施鉛枉飾媸。
扶搖眞假翼。
感激只鐫肌。
藥石淸誨
宮牆得闇窺。
典刑今已矣。
吾黨復何之。
學海蠡難測。
爲山簣竟虧。
諸郞俊逸
陰騭參差
形畫巍盟府
名流藉口碑。
尙嗟文運否。
遽惜哲人
萎。
阡表遺烈
新詞定付誰。
挽詞[李睟光]
乾坤鍾粹氣。
河嶽英姿
統緒陶山近。
淵源泗水追。
文章餘事妙。
經濟早年期。
紫殿通仙籍
丹山鳳儀
冰聲振頹俗
玉色丹墀
致澤君民志
明良際遇奇。
講筵隆禮眷。
台席疇咨
國値多艱會。
身將隻手持。
竭誠西狩日。
宣力中興時
利器宜盤錯。
孤忠險夷
灰塵宮闕
血肉瘡痍
指顧重開否。
雍容幾獻規。
孔明利鈍
中令安危
剖决無餘務。
辛勤不吿疲。
於時柱石
與世作蓍龜
化贊宣光美
功羞管晏卑。
國威削弱
廟略羈縻
心事靑天在。
襟懷白日知。
寸誠爲國
浮議多歧
付命通事
全身進退宜。
李綱纔去相。
宋室欲依誰
道顔無怍。
淸風共師
情天北極
遺業洛西涯。
綠野裴公逸。
蒼生謝傅思。
林泉卧未穩。
草土禍仍隨。
啜粥三霜過。
行年六袠衰。
精神雖尙爽。
疾病已難醫。
未欲平治也。
如何遽至斯。
存亡世運
得失人爲
夜報中台坼。
朝無一老遺。
儒林景慕
時命參差
後學安放
高才不竟施。
諄諄臨絶筆。
字愛君辭。
事業丹靑煥。
勳名竹帛垂。
人天奪速。
幽谷日臨遲。
士抱山頹恨。
民含國瘁悲。
仁恩市巷
遺愛童兒
一代身爲範。
千秋口是碑。
曹曾忝屬。
德宇幸頻窺。
濫辱仁言誨。
多蒙世分推。
中年懷未覿。
遠訃信兼疑
莫遂帷堂奠。
空題䪥露詞。
平生卓爾
今日悵何之。
一掬西風淚。
摧傷不是私。
挽詞[李廷龜]
相國南紀
淸標海隅
文章宗匠
經術醇儒
進退身名裕。
行休道義俱。
丘園未起
世事益堪吁。
伊昔蒼黃際。
黃扉屬望新。
雍容端冕笏。
慷慨精神
事去看忠績。
時危藎臣
何須百年定。
遺愛在斯民。
挽詞[韓浚謙]
登庸當日輿論
自是宗聖眷存
學有淵源濂洛
治期糠粃羲軒
時危正笏中書府。
歲晩深衣獨樂園
臨絶諄諄遺表在。
一生心事乾坤
周家新數中興期。
上相當朝際遇奇。
諸葛忠誠利鈍
陸宣章奏箴規
危機袞袞心如石。
浮議紛紛鬢已絲。
收得眞事業。
士林高蹈後人師。
挽詞[沈喜壽]
嶠南從古挺名贒
嶽降斯人氣稟全。
間世聰明少日
超羣器識丁年
章領袖看餘事。
性理淵源嫡傳
以杞包瓜應有隕。
如魚得水豈無緣。
經綸大業台座
啓沃嘉謨御筵
情若友朋宸翰在。
仰同山斗士論然。
誰敎海寇煕洽
奄致鑾旌播遷
撥亂宏才時易失。
濟屯英略力猶綿。
羈縻孰把忘讎比
詆斥飜歸賣國先。
越績亶由能忍辱。
漢儒元自不知權
角巾羸馬回私第
義膽忠肝上天
瞻彼洛園花竹秀
任他郿塢謗姍諞。
萊衣暫戲烏啼急。
姜被纔溫鴈影偏。
陋巷祇承催召札。
脩門辜負會盟甎。
新方著處甘收跡
舊學尋來務省愆
涵養功程益進
篤恭治化恐難宣。
十寒久退微誠切。
一飯長思老淚懸。
藥餌餘齡常閉戶
圖書至味籌邊
居暌已載車中鬼。
遇遯還封病後箋。
加額驚絃斷早。
蓋棺惟幸玉成專。
兩登麟閣鳴謙吉。
九稔鴻樞秉德堅。
箕尾輝煌臨下土。
蓍龜寂寞去東埏。
始終恩禮那容議。
存殁哀榮莫與肩。
步武蘇翁沙谷裏。
儀刑陶叟隴雲巓。
師宗又逝傷朝野
淸節今亡哭市廛
晩輩愚庸空白髮。
先生獎拔靑錢
追隨兵革襟懷徹。
離闊星霜夢想牽。
客歲承音芬擁篋。
殘年題挽筆拋椽。
遙持絮酒千里
願擧籃輿九泉
殄瘁深公案定。
昭哉來許史臣編。
挽詞[金玏]
已將任穹蒼
應把平生玉皇
脫灑塵埃冰出壑。
精深謨議鳳鳴陽。
懷忠撥亂勳名著。
蘊道投閒佩服香。
莫說無人傳學訣。
從知太史埋光
儒門事業先師
還際艱危遠期
至澤及人民庶服。
精忠在國鬼神知。
應將絶學傳于載。
豈但淸名一時
畢竟開衾皆得正
欲成哀唱更無辭
挽詞[許筬]
氷櫱襟懷玉雪神。
才堪王佐經綸
聲名往日空餘子。
事業淸朝大臣
千仞覽輝瑞鳳
百年反袂泣竆麟。
新摧天柱同然慟。
不盡羊曇醉後
挽詞[門下李㙉]
妙訣當年獨得眞。
幾從溪上問爲仁。
巖廊欲試關閩學
丘壑終收稷契身。
千古大名宇宙
一封遺表星辰
英靈不散還光岳
願爲邦家再降申。
挽詞[全湜]
玉淵收彩鶴山枯。
淑氣初鍾間世儒。
積學幾年尋墜緖
孤忠晩節訏謨
經綸盛業頹運
恬退高風立懶夫。
斯道已南仁不壽。
皇天未欲啓吾徒
挽詞[門人金允安]
得師當日摳衣
敎育磋磨穎悟資。
冰玉貯藏月色
鳳凰飛下碧梧枝。
存心修己誠敬
事主臨民孝慈
伊尹顔子學。
蒼生無祿何爲
挽詞[申湜]
金精玉潤英姿
鳳翥鸞翔一時
間氣定知生不偶
淸朝還恨數多奇
官居鼎鼐寒士
道合經綸老師
箕尾收神何太遽。
斯文慟又吾私。
挽詞[申渫]
間世贒人出。
匡時相業隆。
誓心皎日
憂國蒼穹
進退皆關運。
艱危獨有功。
臨終遺表在。
千載精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