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青溪集卷之三 第 x 页
青溪集卷之三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47H 页

时维青炜。日气乖和。狂风拔地。黑雾遍天。恭惟台候此除蔓福。春初修致一书。兼贡一得之愚。干渎威尊。自分谴罚。乃蒙台慈还辱手覆。不惟开纳。又赐嘉奘。奉书循顾。莫省所以。仄闻倭使又来留东平馆。而贼奴书中有今天下归朕一握。率兵超入 大明国。易吾朝风俗。施帝朝亿万斯年等语云。 朝廷虽百方掩▦。凶书先泄。 国内喧传。闻不胜心崩肝裂。我之于 皇朝。义则君臣。恩犹父子。非罗丽之于唐宋比也。今贼奴乃敢称朕称帝于我。而 朝廷不之为辱。古所谓一德大臣愚宋者。不幸近之。吾恐 皇朝先闻此事。谓我作贼向导。问罪之师。不日压境。我以小华礼义之邦。疑阻于 天朝。则 宗社之祸。有不可言。此实贾生痛哭者也。顷年橘虏之来也。秀吉意我必杀送之。而我则生还。故渠乃指以邦汋孥戮之。今则于平玄。万无一虑。而固已窃笑我之无人矣。我若剿斩平玄。则贼胆自破。壮我之气矣。易曰。田有禽。利执言。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此政利执惩膺之秋也。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而秀吉以蕞尔小丑。敢闯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47L 页

辛卯。倭使平调信,玄苏来请结和。先生请奏斩平,玄。驰报 皇明。松江见书叹赏曰。此春秋笔法。尺纸能却百万师者。馀事也。此书乃倡义张本也。
倡义檄文
国家之修城池养士卒。垂二百年。海寇之踰沧溟渡汉江。才十七日。人皆捧头争奔。实昧死长之大义。 王曰。寡躬弗德。亟下罪己之哀音。在吾民何以生为。而此贼不可忘也。伏念大朴。祖逖之志。中原可清。真卿之名。天子弗识。
壬辰乱倡义募兵时。传檄于一国。而先生手写全本。幸尔不失于兵燹中。文绣妆池。为传家之宝。不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48H 页

倡义从军记
万历壬辰四月日。遂定倡义之举。即以募兵。出入山谷。击剑雪涕。动谕以义。风餐露宿。备尝艰苦。令家奴一云裹饭随之。饥甚则于马上啜之。湖南列邑。足迹殆遍。家有一骓大如龙。日能五百里。畜一宝剑。长三尺强。抚鱼鞘。策乌龙。语人曰带此剑。跨此马。杀此贼奴。我之职分也。人皆曰。剑与马。亦应时出。先是癸未。本府使张义国重创广寒楼。余曰。不出十年。此楼必为兵烬。何乃苦民为。戊子岁。倭使橘康光之来也。驰往岭南。觇其动静。康光曰。汝之枪竿甚短。余应声曰。尔之剑铓太钝。橘虏下马吐舌。至是岛夷果入寇。五月。闻 大驾西狩。呼天恸哭。昼夜不绝声。每哭。拔大剑击木石。木石为之裂。登广寒楼。手草檄文。飞传一道。义兵应募者可三千馀。训鍊于栗场。日椎牛槁士。刑马歃血曰。此贼未除。何以生为。文以告庙。哭而辞焉。遂往潭阳。与霁峰高公。合师大阅。
云岩吊战亡义士祭文
(云岩破倭时。斩馘贼奴千馀头。夺倭战马百馀匹。又获我国人被掳男女数百名。而接战初。义兵为炮丸所中死者。殆四十人。先生即收瘗。作文以吊之。祭文遗失于兵火中。)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48L 页

简仪者。比浑天仪而简也。厥名虽简。而实观天之大器也。历代圣神。顺天出治。莫不以敬授为先。故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舜在璿玑。以齐七政。诚以敬天勤民为不可缓也。汉唐以降。代各有器。或得或失。至元以备。然吾东方文献之兴久矣。而至于今未有制之者。岂非稽古之事。未尽举于当时者乎。惟我 世宗大王万机之暇。留心历象之理。爰命攸司。求古典创仪制。以定北极出地高下为准。以备测验。然后铸铜为仪。筑石为台。植表正圭。缭以石栏。尺丈分寸。尽输于精巧之中。于是二气之盈缩。周天之度数。纵横星象之躔。出入黄赤之道。南北之低仰。东西之运转。瞭然于一台。呜呼至哉。星移岁换。今且百年。昔之高者。今为倾。昔之缭者。今为毁。植者北而正者欹。竖以柱贯以环。经者纬者。益将归于颓废之域。此岂非我 殿下忧念中一事欤。仍命臣某等督工起役。依旧制而更新之。铜之旧者新之。石之旧者新之。倾者毁者圮者欹者。一变而为新。昔之将废者。今忽屹然于半空。使测候者登望。如昔时之盛。岂非我 殿下敬天勤民。以尧舜之心为心。以祖宗之心为心者哉。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49H 页

祈雨祭文
惟神蓄是幽德。宅于岩嶂。云车风马。起于肸蚃。能泽地产。以祛人恙。苟失其应。人将焉仰。三农时▣。甚矣蕴隆。西郊密云。震谷颠风。阴灵敛魄。郁攸舒憾。赫其如焚。大地生焰。野无生草。泉绝流脉。功废负锄。望绝秋穫。神岂不灵。守土不职。休启之徵。实由于人。未知获戾。若陨厥身。当食忘飧。已卧复起。生类向歼。神宁忍此。无助天祸。挫失长养。腾波通气。出地旧响。霈然濡泽。以苏群槁。龟畴䭿坼。地炉收爆。黎民稽首。荷神之祐。疾声呼痛。古有其道。沥我危恳。敷衽跪诉。神明端一。听不可昧。十亩就功。时不可再。玄机在握。卷舒随作。魃虎可刘。龙懒可挞。无爽聪明。无我斁遗。惟人有食。神亦有依。因荐苾菲。敢陈悃愊。歌以写忱。庸替圭璧。
祭长子文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49L 页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50H 页

祭鹤文(并序)
万历甲申冬。余客京师。往拜舅氏于杨州之松山。有虞人持二鹤过焉。归其直而取之。因寄养于舅氏京居之后圃。戏之曰。杨州鹤。南还之日。重不能载。得力奴二人。盛竹笼。负而致焉。当途病暑。五月十二日。其一毙于砺山之南院。九皋之音响寥寥。三生之人血难得。蓬山路隔。碧海茫茫。缟衣丹顶。埋没黄埃中。惜哉痛哉。其一得其完。离群哀叫。顾影毰毸。见之者咸恨其寡也独也。余家在蛟龙山下。堂前有小池十丈。荷花欹倒亭亭。池边有清心梅两株。池左右有数丛疏篁。极有山家之趣。是禽也昼而栖翠阴。夜而披红裳。得月则与梅影相依。人或谓之得其所。而以余观之。颇觉失意而伶叟焉。方其胎化于青田。振翼于玄圃。举颈而入长云。扬翎而横紫霄。安知其摧残六翮。来托尘寰。饮啄俯仰。任其主人所为者耶。余晚结青溪鸥社。自号青溪道人。鼎中龙虎。虽未尽伏。三生洗髓。尚有习气。早晚如得抖擞尘累。超然物外。则纵未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50L 页

三清秀气。禀此胎禽。禽之曷依。阆苑高深。含精积祀。一千六百年。举首长鸣。声闻于天。人寰有累。胡为乎来哉。来而不慎。祸其殆哉。虞罗所加。羽毛先摧。畜乎樊笼。星眸尽销。瑶台一夕。凉露飘飖。怅望碧空。归路迢遥。吾未知蹰躇沙苑。佐卿之归来者耶。实有禄位。卫国之乘轩者耶。千年华表。物是而人非者耶。翅如车轮。赤壁之掠舟者耶。九转丹成。茅君之入帐者耶。举臂谢人。缑氏之登仙者耶。南征不返。化君子者耶。腰缠十万。上杨州者耶。吾知夫今之鹤古之鹤。岂有异乎归来也归去也。亦如是夫。梅边独立。天日将晡。竹里横琴。上弦惊绝。抛我瑶琴。剪彼棘兮。径寻鹤邱。乱我思兮。举觞一酹。禽其知也耶。
汉王陵请勿王吕氏奏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51H 页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51L 页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52H 页

盗杀李辅国论
人主秉至公至明之心。操生人杀人之权。赏之适其宜。则善者有所劝。刑之得其道。则恶者知所戒。刑赏正而体统尊。劝戒昭而纲纪张。虽有燕闲便嬖之宠。熏灼震耀之势。无敢恃恩骄横。贻祸国家。如或非其人。谬加尊爵。有大憝不以声罪。赏之不由显功。刑之不见致讨。则虽金章交映。身首异处。而人必侮而玩之。卒至指鹿之奸接迹。而人主之势危矣。昔唐代宗之使盗杀李辅国。不亦异乎。辅国之盘据鸱张者。自明皇始。而依附张后。势倾朝野者。非肃宗朝乎。然则代宗自广平时。张拳侧目。以俟今日之不暇。而及其践阼也。反为尊宠之。执万乘之柄。归一宦之手。今日为兵部尚书。明日为中书令。又明日为博陆王。则代宗之赏辅国。可谓协人望乎。对至尊求为宰相者。辅国也。怯迁上皇于西内者。辅国也。杀张后与越王者。辅国也。人臣有此三大罪。虽身具五刑。犹未足以谢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52L 页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53H 页

赵鼎张浚孰优论
赵鼎张浚。可谓一代之伟人矣。在朝廷而国势重。去朝廷而人心危。一则以忠正德文。见称于天下。一则以补天浴日。树功于当世。以国害为私雠。以天讨为己任。白首丹心。九死不移。则两贤事业。吾何先后焉。文公尝论赵张优劣。喻子才亦数浚,鼎立朝大节。噫。尽之矣。虽然。迹其所行之得失而论其为人之大略。则不无等级之有差矣。吾尝论魏公讨贼复雠之义。炳如日月。爱君忧国之诚。可贯金石。奋然特立。誓死图国。激厉忠义。蹶而复起。隐然风采。为国长城。论人君之学。则以一心合天为本。论治道之切务。则以进贤退邪为先。可谓敌忾经邦。兼将相之才矣。惜乎才力不逮。识量褊迫。短于从善。昧于知人。用是方略又非所长。故虽欲进君子。而君子不得进。虽欲退小人。而小人不能退。轻师失律。蹙国损威。以至劾李纲排赵鼎。而贤者引去。荐秦桧结黄潜善。而邪党蜂起。称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53L 页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54H 页

呈府伯书
穷阴已变。暖律倏回。伏惟体候百福。民一从遭变。耳目无所及。顷者闾巷间或言殿最事。相与咨嗟叹息。若受锋刃。初闻惊怪。殊以为讶。岂料真有是事耶。别驾骄亢。上官奚罪。方伯手段。不出至公。至使循良自阻。贪污得志。澄清之道。固如是乎。此不是为我侯而发。畜耳目者方寸随之。未必曰阿其所好。然一字褒贬。不足为我侯之轻重。而一邦彫瘵之民。倚我侯而望其仁之也。频年失秋。瓶橐几空。而国家调发。项背相望。此正我侯劳心抚字。黾勉游刃之秋也。似闻公仓收籴。毛谷太半。非此一事。逋负者未免流散。权时之策无出此。恤民之意无以加。然方春东作。入夏理畦之日。不审用何道而能周之耶。伏愿留意焉。呜呼。凶年之后。必有盗贼。盗贼横行。则良民失业。近闻西州林麓。啸呼成群。日以杀掠为计。至掩取上供之物云。长此不已。其势蔓延。延及他境。不远府城西数里许。有数家篱落。去夜有盗数十。持梃与刃。秉火突入。逢人乱斫。流血被地。衣装粮地。净扫而去。烟煤狼藉。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54L 页

青溪集卷之三 第 555H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