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x 页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诗
  
赠别宣水使(居怡)
北去同勤苦。南来共死生。一杯今夜月。明日别离情。
无题六韵
萧萧风雨夜。耿耿不寐时。怀痛如摧胆。伤心似割肌。山河犹带惨。鱼鸟亦吟悲。国有苍黄势。人无任转危。恢复思诸葛。长驱慕子仪。经年防备策。今作 圣君欺。
闲山岛夜吟
水国秋光暮。惊寒雁阵高。忧心辗转夜。残月照弓刀。
  附追和诸作(判书洪处亮)
 忠烈华夷伏。声名日月高。遗孙不忘郢。夜夜抚长刀。
  又(判书南龙翼)
 闻笛睢阳咏。千秋节并高。时危忆良将。中夜抚龙刀。
  又(判书柳赫然)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0L 页
号令山河动。功名日月高。如今破壁上。夜吼旧龙刀。
  又(参判李秞)
  太庙郎李弘毅甫。袖持忠武公遗句二幅来示秞。要得一言而帖之。槩以追感之盛意。而忠武公于余。宗姓之先辈也。平生忠节。后世所仰。而至于知字韵一联。槩可见之。幸此一联。流传世间。而独恨其未见全篇。且闲山岛绝句。可想镇边忧国之诚也。噫。世之相后八十有馀年。而何幸二诗见寄于绝塞之行。其亦异矣。今余来守北边戍楼。辛苦之馀。尤想忠武公为国之一心也。遂感而击节。忘其固陋。尾而和之。时自观焉。
 北来星斗近。南望岭天高。自笑书生老。雄心倚宝刀。
  又(右议政申翼相)
 云海将星落。麟台勋业高。英雄满襟泪。遗恨泣龙刀。
  又(参判李寅焕)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1H 页
千秋精爽在。万里海云高。一绝看忠义。犹存匣里刀。
  又(参议任奎)
 日月精忠贯。山河壮气高。鲸鲵犹跋浪。怊怅抚龙刀。
  又(副提学赵持谦)
 大海旌旗耀。将军意气高。千秋留一绝。咏罢抚长刀。
  又(监司李喜龙)
 阅尽南征录。公勋第一高。英灵犹未泯。匣里吼龙刀。
  又(修撰李寅宾)
 大树飘零后。芳名百岁高。何人传宝唾。忠赤凛霜刀。
  又(判府事尹拯)
  张中丞睢阳城中。有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之句。与将军此作。意思一般。诸葛丞相谥忠武。将军勋业。宜其同受大名也。 国家南北受敌。雠耻未雪。人之思将军。当愈久而不已。如吾辈腐儒。直铅刀耳。脱有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1L 页
缓急。安有一割之用。感慨之极。情见于辞云。
 睢阳遗响远。诸葛大名高。八哀思劲翮。一割愧铅刀。
  又(领议政李畬)
 第一中兴将。身歼勋更高。闲山秋夜意。旧匣尚双刀。
  又(领议政李濡)
 义与秋争烈。名将日并高。平生报国意。看取匣中刀。
  
(判府事赵相愚)
 万斛龙骧驶。千层虎帐高。雄心犹不死。碧血染霜刀。
  又(判书李墩)
  忠武公水国秋光暮一绝。少幸得赏于世人传诵之馀。居常讽咏而扼腕流涕者久矣。今其玄孙都事字致远者。即余友也。请于大学士德水李公。推其诗意而略序其事。又历请于诸名士和其韵。其意非藉此以图不朽。欲垂诸子孙而不忘焉耳。属余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2H 页
和有年。而固有所不敢者。辄辞之矣。今于遆官而归也。其请益恳。义不当终拒。不以芜拙。而书以赆之。致远其恕之。
 江淮唐保障。功烈较谁高。旧物犹遗恨。龙吟大小刀。
  又(参判任弘望)
 欲识吾乡事。唯当着眼高。至今牛斗上。馀气射龙刀。
  又(参判俞集一)
 贼势风雷疾。将军气槩高。营门秋月夜。闲坐抚龙刀。
  又(右议政闵镇远)
 功盖三韩大。名垂万代高。人亡忧转剧。慷慨抚腰刀。
  又(参议宋徵殷)
  丁丑春。余出守牙州。洎至县即询访旧迹。父老言忠武公之墓在某里。噫。公当壬辰之岁。蛇豕荐食。起自末将。受命阃臬。蔽遮湖海之间。卒能弭凶靖难。再奠国步。其精忠伟烈。焯焯在人耳目。居平。未尝不钦仰。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2L 页
矧公衣冠之藏。在吾所莅之地。其感慨敬慕。尤何如哉。一日。其后孙新宁公。袖公闲山岛中所咏一绝以示余。即盥手展纸。讽咏一饷。其气豪而志烈。词高而格清。虽残膏剩馥。足以见公忠义之溢于辞而不可掩也。夫古之属櫜鞬治韬略者。宜若与觚墨疏。而馀事文章。或能攘羭于文苑。词缋映发。可传于后。岂其天赋通才。不习而能者耶。昔韩文公称张巡好学无所不读。诵汉书不错一字。公亦能于弓马之暇。染指书史。其蕴于中形于言者有如是。夫公之不朽于世。顾非藉于此。而唯其咳唾之馀。有不容泯没者。近世诸公。多次公韵。殆十数篇。新宁公属余拚和。不可以文拙辞。谨步而略叙之。以寓高山景行之意云尔。
 赫赫勋名壮。三韩义节高。平生手里物。惟有两龙刀。
  又(参议赵湜)
 气作山河壮。名将星斗高。露梁千载月。曾照匣中刀。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3H 页
(参议李三硕)
 师出身先死。功尊节益高。平生满襟泪。沾洒旧龙刀。
  又(参议吕必容)
 海岳勋名重。秋天节义高。哀荣纡 圣渥。不卖旧时刀。
  又(监司吴命峻)
 诸葛祁山烈。千秋较孰高。闲山残月恨。夜夜吼龙刀。
  又(牧使任弘亮)
 
德水人豪挺。闲山韵更高。三韩再造烈。看取旧龙刀。
  二
 秋光入咳唾。忠义可争高。先烈知无忝。晟刀即愬刀。
  右秋光句。用原韵意。寄李宣传凤祥。以寓期待勖勉之意。古语曰。忠义之气。与秋色争高。昔唐李晟。乃中兴名臣也。有宝剑克成中兴之功。以其剑传诸子孙。其后李愬又以先剑平淮蔡。故用其事。庸视区区之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3L 页
望。
  三
 酆城菀狴气。光射斗牛高。一试将军手。千秋作宝刀。
  四
 仙李楼船将。拔鞘天为高。试问将军剑。何如大食刀。
  又(都事李畯)
 声名云水白。忠义秋天高。馀事乃文墨。奇勋在大刀。
  
(大提学金楺)
 云愁孤岛立。水咽海天高。万古英灵在。时时夜击刀。
  又(掌令李圣肇)
 忠烈争秋凛。威名盖世高。诛鲸馀旧物。光出匣中刀。
  又(从孙之纲)
 功盖青丘域。名悬白日高。至今馀壮气。光吐匣中刀。
无题一联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4H 页
誓海鱼龙动。盟山草木知。
  附 题跋(右议政李端夏)
 右诗一绝一联。忠武李公之所作。而出于公日记中。日记年久。缺破其一。不得为完篇。可惜也。呜呼。公之勋烈盖邦家。忠贞贯日月。其事迹。载诸史乘。勒之金石。播于国人之思咏者。垂宇宙而将不泯矣。惟此咳唾之遗。即其精神所寓。其曰誓海鱼龙动。盟山草木知者。可见其壮志精忠。成就得大功底气像。其曰水国秋光暮。惊寒雁阵高。忧心辗转夜。残月照弓刀者。亦可见其忠义与秋色争高。而语其气像。殆是大星将殒之时乎。念我先君子。尝撰公谥状。有曰每夜休士。必自理箭羽。亦与忧心辗转残月弓刀之语意相符。庄诵感叹。令人酿涕。公之玄孙直长弘毅。以其诗为帖。要余跋其后。余虽不文。义不敢辞故识。
  又(文正公宋时烈)
 余每读岳武穆送张紫微诗。未尝不击节而三复。以为其忠毅雄勇固其所也。至于文词。亦何其奇且新也。今见李忠武闲山之作。可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4L 页
谓千载而同符者也。余尝作露梁碑。略记公伟迹。 孝宗大王闻之。亟徵草本而读之。极有汉帝钜鹿意。今公玄孙弘毅。持是作见示。一唱三叹。不能去手。仍喟然而叹曰。使逮 孝庙时得蒙 乙览。则必将益加 睿奖。爱及于屋上乌矣。今弘毅以不附权贵人。失官落魄。人不知为忠义家子孙。呜呼。其有能以告于执政者耶。
闲山岛歌
闲山岛月明夜。上戍楼。抚大刀深愁时。何处一声羌笛更添愁。
  按赵庆男乱中杂录。有闲山吟咏二十韵云。而屡经兵燹。散佚不传。只有一联一歌传于世。可胜惜哉。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杂著
  
剑铭(长剑一双分镌。即公笔也。今在公后孙家。)
三尺誓天。山河动色。
  二
一挥扫荡。血染山河。
  附 次剑铭(判府事赵相愚)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5H 页
一铸双龙。鬼神动色。
  二
 手剸鲸鲵。气带山河。
上体察使完平李公(元翼)
伏以事有不已之势。情有莫急之形。以莫急之情。而值不已之事。则宁得罪于忘家之义。而势或屈于为亲之私矣。某有老母。今年八十有一。当壬辰之初也。怯于俱焚。幸于苟全。遂以一家浮海而南。寓于顺天之境。于是之时。以母子相见为荣而不暇计其他矣。越明年癸巳。 皇威扫荡。丑类逃遁。此正流民怀土之时也。第以黠虏多诈。变谋百出。一隅聚屯。夫岂徒然。更若豕突。则是遗其亲于饿虎之口。是以。不能决归而式至于今日矣。虽然。某以庸才。叨承重寄。事有靡盬之责。身无自由之路。徒增陟岵之瞻。莫慰嗟季之心。朝出不还。尚有倚闾之望。何况不见已垂三载乎。顷因家僮。代人寄书曰。老病日甚。馀生无几。愿于未死。再见汝面。呜呼。使他人闻之。想欲泪下。况为其子者乎。自见此语。方寸益乱而更无关心之事也。某往在癸未之岁。为咸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5L 页
镜道乾原权管。而某之父死焉。某千里奔丧。生不能侍药。死不得永诀。而常以为终天之恸。今者母年已高于时制。堂日且迫于西山。若又一朝而忽有风树之悲。则是某再为不孝之子。而母亦不能瞑目于泉下矣。某窃自惟念。岛夷之请成。所谓无故之和也。 皇朝之使节已下。而迄无渡海之形。前头之祸。恐有甚于往日。不以是冬归宁于母。而春防又及。则决不可离阵。閤下幸察寸草之情。给以数日之暇。则乘舟一觐。而老母之心。庶可少慰矣。设有缓急。则岂以閤下之命而敢误机事者耶。
  附答书
 至情所发。彼我同然。此书之来。令人心动。第缘公义所系。未敢率尔定夺也。
答陈都督(璘)(见青山岛陈都督碑文)
吾忠不及于武侯。德不及于武侯。才不及于武侯。此三件事。皆不及于武侯。而虽用武侯之法。天何应哉。(翌日。果有大星坠海之异。)
  附原书
 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东方将星将病矣。公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6H 页
之祸不远矣。公岂不知耶。何不用武侯之禳法乎。
上某叔书
顷闻气候违和。仰虑罔已。今则已见勿药之喜耶。侄伏荷下赐。无事供剧。母亲所患。或作或撤。久不得见差。伏闷伏闷。前禀药材。随所有下惠伏望。洛中。胡差入城。胡将能巨里。领一万兵。以田猎事号称。来在义州越边九连城。贼谋难测极可虑也。适闻有便。凭候起居。
上某人书
伏未审体候若何。仰慕仰慕。前日再度下书。伏欲进谒。兼禀讨贼方略。而接战时不能自护。中贼铁丸。虽不至死境。深犯肩骨。连日着甲。丸穴烂破。恶汁长流。罔昼夜。桑灰水或海水浴洗。尚未差复。伏闷伏闷。发军行师之日。定在何间。勤王一事。在今急急。而身病如此。北望长恸而已。但此道人心。一闻徵聚之奇。皆怀奔溃之计。沿海之人。又以谓从水路往西关。则还返难期。沿边之地。无人守御。将作贼薮。父母妻子。无复相见云。人心涣散。至于此极。何以制合耶。(缺)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6L 页
上某人书[二]
伏未审体候若何。瞻恋之至。无任下诚。即闻台体失宁。而戍守远海。未易探候。徒极闷仰闷仰。此处贼势。时无他迹。连日探尝。则多有饥馁之色。其意必在谷熟。而我国备御。处处龃龉。万无防守之势矣。倭奴所畏者舟师。而水卒之赴战者无一人。移文方伯。则略无检督之意。军粮尤无所赖。百尔思惟。罔知攸措。舟师一事。势将罢撤。如舜臣一身。万死无惜。其于 国事何。全罗新方伯及元帅。沿海舟师之粮。遣军官。转库输去。舜臣在他道。远海无措制。势至此极。奈何奈何。若别遣舟师。御史揔检舟师之事。则似可济事故状 启。而且未知 朝廷处分也。从事官丁景达。尽心于监屯。而前方伯移文曰。道主之外。不可续续耕屯。一切勿检云。伏未知其意也。丁公今为咸阳倅云。其所检之事。将归虚矣。仰闷仰闷。收穫间。未可仍之耶。
与某侄书
西南远隔。每增怅痛。今见蕴侄。又见汝书。悲恸尤极。汝兄等不欲还乡耶。吾虽似粗喘。 天将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7H 页
叠到。求索烦多。未能一一应答。奈何奈何。汝在故土。何以为度。须速下来。为可为可。无可骑。则荟处马相议骑来。为可为可。此书示于荟处可可。
答谭都司(宗仁)禁讨牌文
朝鲜陪臣三道水军统制使李某。谨答呈于 皇朝宣谕都司大人前。倭人自开衅端。连兵渡海。杀我无辜生灵。又犯京都。行凶作恶。无所纪极。一国臣民。痛入骨髓。誓不与此贼。共戴一天。各道舟舰。无数整理。处处屯驻。东西策应。谋与陆地神将等。水陆合攻。使残凶馀孽。只橹不返。拟雪国家之雠怨。本月初三日。领先锋船二百馀只。将欲直入巨济。荡灭巢穴。次次歼灭。俾无遗种。而倭船三十馀只。阑入于固城,镇海之境。焚荡闾家。杀戮遗民。又多掳去。输瓦斫竹。满载其船。原其情状。尤极痛愤。撞焚其船只。追逐其凶徒。驰报舟师都帅府。领大军合势直捣之际。都司大人宣谕牌文。不意到阵。奉读再三。谆谆恳恳。极矣尽矣。但牌文曰。日本诸将。莫不倾心归化。俱欲卷甲息兵。尽归本国。尔各兵船速回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7L 页
本处地方。毋得近驻日本营寨。以起衅端云。倭人屯据巨济,熊川,金海,东莱等地。皆是我土。而谓我近日本之营寨云者。何也。谓我速回本处地方云。本处地方。亦未知在何所耶。惹起衅端者。非我也。倭也。日本之人。变诈万端。自古未闻守信之义也。凶狡之徒。尚不敛恶。退据沿海。经年不退。豕突诸处。劫掠人物。有倍前日。卷甲渡海之意。果安在哉。今之讲和者。实涉诈伪。然大人之教。不敢违越。姑观程限。驰达 国王。伏惟大人遍晓此意。俾知逆顺之道。千万幸甚。谨昧死以复。
祭赠参判郑(运)
呜呼。人生必有死。死生必有命。为人一死。固不足惜。君独可伤者。国运不幸。岛夷作孽岭南诸城。望风奔溃。长驱席卷。所向无前。都城一夕。凶丑成巢。千里关西。 銮舆播越。北望长痛。怒胆如裂。嗟我短拙。讨歼无策。与君论难。披云见曜。计定挥剑。战艘相连。决死挂席。冒刃先登。倭奴数百。一时流血。黑烟涨天。日东愁云。四度报捷。是谁之功。恢复 宗社。指日可期。岂意神天不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8H 页
佑。毒丸遽及。彼苍者天。理宜难究。回船更突。誓欲报怨。日且奄暮。风亦不顺。未遂所愿。平生之痛。岂过于此也。言念及此。痛若割肌。所恃者君。更将何为。一阵诸将。痛惜无已。鹤发在堂。已矣谁将。抱恨穷泉。曷时瞑目。呜呼痛哉。呜呼痛哉。才不展时。位不满德。 邦家不幸。军民无福。如君忠义。古今罕闻。为国忘身。有死犹生。长恨世间。谁识我心。含哀致诚。遥奠一酌。呜呼痛哉。
读宋史
呜呼。玆何等时而纲欲去耶。去又何之耶。夫人臣事君。有死无贰。当是时也。宗社之危。仅如一发之引千钧。玆正人臣捐躯报国之秋。去之之言。固不可萌诸心。况敢出诸口耶。然则为纲计奈何。毁形泣血。披肝沥胆。明言事势至此。无可和之理。言既不从。继之以死。又不然。姑从其计。身豫其间。为之委曲弥缝。死中求生。万一或有可济之理。纲计不出此而欲求去。玆岂人臣委身事君之义哉。
约束各营将士文
千古所未闻之凶变。遽及于吾东方礼义之邦。
李忠武公全书卷之一 第 118L 页
岭海诸城。望风奔溃。致成席卷之势。 銮舆西迁。生灵鱼肉。连陷三京。 宗社丘墟。惟我三道舟师。莫不欲奋义效死。而机会不适。未展志愿。今幸 天朝遣大将军李提督。领十万兵马。扫荡箕城之贼。已复三都。为臣子者踊跃欣忭。不知所言。又不知死所也。自 上遣宣传官。截杀大遁之贼。片帆不返。丁宁 下教。五日再至。正当奋忠忘身之秋。而昨日临敌指挥之际。多有巧避逗遛之形者。极为痛愤。即当按律。而前事尚多。又有三令之法。更教以效力。亦兵家之长策。姑容其罪。不为摘发。约束辞缘。一一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