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芝轩先生文集卷之三 (自动笺注)
芝軒先生文集卷之三
 祭文
  
退溪先生
天生大賢
間世不數
恭惟先生
實鍾光嶽
氣質淸明
道德高厚
明誠學透。
博約功邃。
謙而內光
闇而表著。
吾東千古
卓乎寡儷。
聖路再熙。
功配前哲
胡畀全德
而奪之速。
元氣已汙。
世運亦否。
嗟嗟吾道
已矣墜地
士誠趨拜
辛酉之春。
不蒙斥外。
敎誨諄諄
仁義之說。
性理之文。
心雖無得。
耳竊有聞。
質本昏惰
不克自奮
時出時入
訓誥是問。
行不加修
業不益進
以至今日
貿貿寧論
空負厚恩
不可原。
去歲夏季
暫侍山扃
耳目聰明
神氣康寧
豈料數月。
疾病遽嬰。
賤疾爲祟。
不卽進候
逮至委頓
奔走亦後。
入門敬仰
精爽無錯。
垂問丁寧
一如平昔
謂當痊復
冀獲勿藥
經數晨。
竆技殫。
視天夢夢
孰詰其端。
嗚呼哀哉
邦家殄瘁
士林疇依
儀刑永隔
痛哭何追。
謹具菲薄
來奠几前
不亡者存。
鑑此哀虔。
柏潭先生
仰惟先生
實稟間氣
山頹梁壞
萬事已矣
日月
不居
卽遠有期
親賓畢至。
孰不摧悲。
士誠久依敎育
恩義深重
載瞻繐綍。
益切號痛。
三年築室
仰媿前賢
奠盃伏哭。
永訣終天
芝軒先生文集卷之三
 雜著
  
師訓箚錄
辛酉。
進謁先生請業
先生曰。
敬是入道之門。
以誠
然後不至於間斷
命名士誠
字曰子明
手書贈之。
 家親士誠受學
童蒙齋於陶山
先生謂人曰。
鄭某爲其子求學之志。
可謂勤矣。
因謂士誠曰。
爾須刻厲
無負親庭之意也。
 士誠與夾之,壎之,逢原
讀書淸凉山寺。
歸路候謁先生
先生曰。
啓蒙書畢讀否。
讀書不可汎汎看過。
不見趙士敬乎。
讀書如此
方有所得
 先生坐必端嚴
手足不動。
諸生相對
如尊賓之在座
侍坐不敢仰視
進前授學。
和氣薰然
誨諭諄諄
從頭至尾
洞然無疑晦。
公元1562年
壬戌秋九月
先生陶山
月夜
士誠登天淵臺。
命誦武夷九曲詩。
口號一絶以贈曰。
遊仙夢自回。
起呼幽伴上江臺。
淸風有意懷袖
明月多情送酒盃。
因傳數盃。
時九月十七日也。
 先生曰。
某人堅確
某人英銳
對曰。
此皆小子之所敬。
而其堅確近於固滯
英銳近於任氣
先生笑而不答。
 先生曰。
金士純行高而學精。
吾目中未見其比爾。
與之從遊
必取益也。
 先生與門人。
語及金舜擧柳而見李宏仲曰。
金則質美而行篤。
才品甚高。
李則爲人勤實
才分不足云爾
 士誠問。
治經擧子業
無害爲學邪。
先生曰。
國家設科
豈欲士之不爲學邪。
內外輕重
自有分別
於此判斷分明
則誦貫聖經
獨非爲學邪。
公元1570年
庚午十二月初四日
先生疾革
午後
欲見諸生
子弟請止
先生曰。
死生之際。
不可不見
遂加上衣
引語諸生曰。
平時謬見
諸君終日講論
是亦不易事也。
鄕約
易曰。
上下
民志
上下之辨。
名分所以立。
民志所由定也。
四民士農工商
中國立賢無方
不問其類之所自出。
國俗然也。
我國則區而別之者
其來已久。
百里同風
何必强而同之邪。
吾郷在乙未前。
淸門士族
結昏之際。
或惟視田民之多寡
財産之貧富。
不擇族系所自出。
門戶高下
相爲聯結者。
比比有之。
弊風陋矣。
郡守李股痛憤此弊。
一時剗剔
雖或過中
而亦豈無所見邪。
乙未之後
今且百年矣。
郷中之議。
然而起。
適所從。
國土風俗
不可苟同
不可卒變。
玆敢稟諸鄕先生尊位前如鄕父老
謹爲定著條約左云
 一。
庶孼
在中國則無禁
而我國則其分甚嚴。
雖許通洗濯
必須四五世結昏淸族
(鄕參顯閥)而後乃許參案。
 一。
內外無咎
而身有釁累者。
大段(如亂倫敗常之事)則許參而付標。
(如離行損徒之類)
 一。
亂倫敗常犯罪人之子孫。
蓋愆(操行卓爾之類)洗濯(科名淸顯之類)代遠則不許。
 一。
郷吏連派者。
必四五世一一結昏淸族
後許參。
直派
(如三丁居館之類)洗濯後亦須四五世結昏淸族後乃許。
 一。
元來兩班
據今所見
比之鄕吏
大相遼絶
然名雖兩班
貧賤之中。
結昏軍士百姓之家。
則或不無麤雜滓賤之弊。
此等人亦必四五世結昏淸族
而後乃許。
衆所共知
不犯此類者。
不在此限。
然亦必博采衆議
以收可否
 一。
官人來娶及本府人娶他官者。
非顯閥衆所共知者。
勿許。
(其中或以他官人
已行鄕任爲準。
而他官鄕參不無可議者。
以此爲準。
亦似未安。)
壬辰日錄
公元1592年
  [壬辰四月]
萬曆壬辰四月十三日壬寅辰初
聞倭船三百餘隻。
現形絶影島。
卽時下陸。
慶州府尹尹仁涵。
領軍往蔚山。
獨留收軍不至
十四日癸卯
朝。
聞十三日。
賊陷釜山浦。
鎭將死焉。
兵使住穌山云
十五日甲辰
曉頭。
昨日午時
賊又陷東萊
府使死之。
十六日乙巳
監司梁山,蔚山守。
定送助防將。
竝戰死。
兵使退彦陽。
賊鋒甚銳。
慶州府尹
罔知攸措。
以眞殿影幀事報監司
回答不來
同任洪汝曰。
當埋置內殿潔地云。
吾以陪向京城之意爭之。
則洪曰。
朝廷之命。
不可陪向京城
吾又爭之曰。
陪向京城
固無朝廷之命。
埋置影幀。
果是朝廷之命乎。
不能留待朝廷指揮
則理置聖容
臣子所不忍爲。
若後有擅動之罪。
則吾請自當
遂決移奉之計。
參奉二人及守僕三十餘人
陪來宿安康
十七日丙午
永川
奉安館舍
○夕。
龍宮縣監禹伏龍
醴泉龍宮軍。
過住川邊。
○夜。
安東判官軍過
十八日丁未
留。
郡守潤國
還自兵營
監司關內
賊將向竹嶺
沿路各官。
設伏要害處。
民則地藏財物
米鹽入山知委
潤國閉門囚卒。
不通內外
勸以送人間諜
不能用。
○夕。
安東府使鄭熙績
領軍來川邊。
十九日戊申
留。
辰時
參奉等道奉行節目
取稟事牒呈
安東公事吏崔仇知送監司
道各官探候傳通不來
可悶。
二十日己酉
安東府使勸令移向上道
參奉等對以昨日朝。
纔報營門
姑待監司回報行云
傳通不來
朝。
守僕八九人
祭器祭服來事
間道慶州
二十一日庚戌
傳通不來
南風大吹。
氣象荒唐
府使曰。
此似殺氣
速速避去云。
相與計議之際。
河陽慶山等官文狀內。
傳通阻絶
探侯於淸道
密陽已陷。
淸道亦空云。
慶州府尹防御使牒呈內。
二十日申時
陽陷城云。
安東公事吏崔仇知還來言。
今日食時
監司爲賊所逐。
變服入伽倻山。
昨日午。
監司軍官虞侯來。
焚大丘官廳司倉云。
慶州往來守僕言。
今日食時
登山遙望
慶州城內。
煙焰天云
使相議曰。
賊已分左右道上來。
左道已到慶州
右道已到大丘。
安東了路。
恐有合攻之處。
當向何處
商議久之
黃載馬。
欲入靑松山谷間。
而以日沒雲暗路險。
改出大路
新寧
達夜奔馳
二十二日辛亥
金谷驛。
人馬飢疲
暫駐而來
慶州城陷狀啓過。
未及靑路驛。
逢助防將。
帶軍官下去。
府使駐軍路傍交付事。
落後不來
仍爲防將所執而留。
參奉等只帶儀仗軍十餘名軍官四五人上來
靑路
未及義城五里程外。
府使送軍官走馬來報曰。
助防將言。
昨日尙州,咸昌軍四百餘名。
於仁同地
爲倭賊所害。
賊因向仁同。
速速馳去云云
仁同相距二息
聞此言之後
儀仗軍及軍官等。
皆欲離散
及到縣前。
軍人皆散。
倉卒間。
罔知所措
急奉影幀。
軍官一人荷擔先走。
所棄儀仗
無所處置
不得已燒之。
痛泣痛泣。
仍共向山谷
東入周王山。
軍官稍稍亡去
結裹油芚馬。
則守僕等以秣馬事。
落後相失。
只有奴子一名守僕三名
無柰何。
黃昏悶之際。
義城縣
兵營交付軍人還來
勸使陪奉向某處。
初欲隱周王山。
又欲隱星山。
又念賊人先鋒來物色之際。
形跡太露。
不若間道踰嶺上京
故自義城安東
而不入鄕家
從榮川地山野
路。
或止山寺
或止峽中民舍
間關越嶺。
二十三日壬子
山寺
設卓奉影幀。
二十四日癸丑
峽中民舍
擇淨處奉安
二十五日甲寅
過永春。
止於上縣
二十六日乙卯
午到堤川
大駕西遷
道路且塞。
末由前進
以此稟報奉行節次忠淸監司
(監司尹先覺也)
二十七日丙辰
留。
午。
主倅行奉審禮
二十八日丁巳
留。
巳時
主倅赴丹陽竹嶺
○午。
江原道防御使文夢軒,從事官朴慶新過此。
勸使速往原州
欲往而還留者。
蓋待監司回報故也。
廵察使關來。
二十五日
尙州陷城云。
二十九日戊午
二更
防御使欲向忠州
中路回言
忠州
二十八日午時
陷城
卽卽治裝
達夜奔馳
朝。
行到神林驛。
江原監司原州
草笠單騎
馳入橫城。
原州使亦棄城走入山寺云。
夕。
平昌縣
謀奉入山
三十日己未
自朝大雨
平昌主倅給糧十斗
仍率軍往赴京城
午。
旌善倅鄭思伋。
言闕
痛哭
上入繩鞋千部立馬五十匹。
將欲入鐵原。
奉聞國事
寧欲溘然
背負聖容
不得自由
只自西望痛哭而已
路人傳言
賊將入原州橫城云。
夕。
出宿郡前鐵匠家。
大雨
  [壬辰五月]
五月初一日庚申
冒雨官人億卜。
東面鹿谷倉。
山路險惡
宿鬱雲定虜衛金邦福家。
初二日辛酉
朝。
蒙雨發行
踰加峴。
又踰漆峴。
人馬十步九顚。
艱難越險渡江
炊食篙工家。
午。
杏林李溫家。
見榮川人鄭千。
相見甚欣。
送人于倉。
初三日壬戌
公回鹿谷言。
悍賊稱倭入寧越郡
郡人皆走匿
得一掌務。
結縛杖打。
問主倅妻屬之所在
仍欲向旌善云。
○夕。
平昌官人
昨自京來言。
主上二十八日移御
命次王子守城云。
不覺痛哭
初四日癸亥
朝聞川人自京馳過。
送人問奇則乃金允誼也。
自云。
去月二十六日出城。
小路間關南來
中路主上御云
舍弟家事
亦不明言
大槩國事至此
京城
戒嚴之備。
道路傳聞
不可盡信。
號痛罔極
午後
軍士金應善自橫城回言
賊已涉楊根沙灘
楊州忘吾里。
京城云。
○慶人院人。
皆欲離叛而去。
反覆曉喩
不能止。
作。
欲留則糧絶。
往則道阻。
極悶極悶。
初五日甲子
雨。
午。
鄭千之子鄭莫同,鄭希俊。
以赴京軍。
回自楊根黃頃言。
平昌見榮川下軍士
自京來傳申砬軍敗。
言念時事
不覺痛哭
原州平昌,橫城等官軍皆散去。
平昌倅亦還官
持印欲付郡人智奉事而遁去云。
初六日乙丑
晴。
不得已謀欲向南。
卽與洪子敬
引路者鄭千。
竹嶺向古峴。
逢權平昌衙奴自南來
夜逢悍盜數十人
刦奪衣糧
脫冠僅免。
故從間道南歸。
乃從谷中小路
寧越社倉
大小沙峴。
宿交陳里鋤音山家
南中盜賊大起
晝夜劫人
道路不通
欲尋老母親屬
不可得。
痛悶痛悶。
初七日丙寅
鄭千還歸
給木半疋七斗以送之。
大嶺都歷岾。
見琴而述,汝若兄弟
南中聲息
而述饋酒食
止宿隣家
初八日丁卯
朝。
一山
始見老母家屬奉化沙器店。
驚喜欲倒。
不覺悲泣
○午。
公亮給穀十餘石。
朴靜吉來見。
洪子敬亦留。
初九日戊辰
大雨終日
冒雨奉化
縣監黃是忽遇。
相持痛哭
給醬一甕米豆一石
且得還上穀十石五石白米一石
得負御容之人。
與之飮食
○午。
始詳聞主上三十日四更一點
出新門至沙峴。
騎馬平壤
國事至此
仰天於邑
柰何柰何
雨。
山谷崩毁
初十日己巳
溪澗漲溢如海。
人不通行
十一日庚午
奴子得還上來
縣人作亂
欲打鄕所。
○午。
子敬欲尋林同不遇
雨止宿于李景淹家。
十二日辛未
李希程希范來見。
午。
子敬冒雨宣城
止琴河陽避所
宿隣家
議可處所
十三日壬申
子敬與琴河陽
溪上
○朝。
柏洞精舍僧惠雄。
奉安處所
仍給木三疋。
午。
宣城
子敬來同宿。
京奇則紛紜
又聞倭賊結黨
百餘人
數十人
行義城,多仁,咸昌間。
焚蕩村舍
虜掠婦女財產
持槍劍。
無他弓矢
若我國人弓矢
則奔避乞和
申之孝被傷云。
宣城獨全一境
安堵如舊
倉庫軍器依舊
奇男子也。
奇特奇特
(宣倅。
申梧峯。)
十四日癸酉
監司軍官趙判官鵬自靑松來。
欲得馬向尙州
仍往咸安家山
主倅不給
吾亦大言叱之。
勸主倅往見安集使金玏于榮川。
倡義合兵
義城靑松間零賊。
連兵龍宮
竹嶺,鳥嶺等路。
俄聞宣城倅卽與趙馳往安集使處。
又聞慶判朴毅長來安東
馳往欲與同事
則朴公昨已還寧海
折簡付渠奴子
走歸寧海
且作書安汝止呼權詮輩。
是夕
宿奴允卜家。
家鄕事慘。
不忍見聞
訛言相傳
賊倭來閭里
紛蕩人家
氣焰可怕
故人奔竄
擧皆褫魄
莫保朝夕云。
○聞子敬奴持衣駄到溪上
吾衣駄則在吉安生員家云。
○慶人持祭器歸。
十五日甲戌
安東邑內擲石人
羣聚五百餘
人。
欲爲合力討賊
而無主將
前日府使鄭熙績棄城時。
官家倉庫米布及軍器等物。
開門令民任意取去。
各縣倉穀
一時空虛
器械板蕩
今雖欲調發軍兵
閭里皆空。
軍糧亦無取辦
鄭之罪。
可勝誅哉。
鄕所等。
曾無一人救止之。
竄伏不出。
痛憤柰何
午後
還向宣城
主倅時未回還。
見琴河陽,金同福(雪月堂)。
而欲往子敬所。
偶見吳景泓。
昏夕同來。
宿泓家。
吳進士來同宿
○我國人
東萊陷後。
兵營忠州
皆不放一矢而散去云。
人皆怯於鋒鏑
望風奔潰
不勝駭痛
十六日乙亥
留卜二駄於景泓家。
宣城知舊河陽及吳丈。
皆力勸還來關崝。
送人探問山家
則其人來報空虛
令𬽾兒往奉城移妻子
自往關崝。
則路險且高。
盡日步行
十顚九倒。
艱難得達。
則權默家屬
入已久矣。
不得已回來
宿于河九淵家。
朝到溫溪
聞宏仲,彦康。
初一日
出城逢賊倭。
僅免而來云。
十七日丙子
顚沛出險
或親負聖容
背浮脚痛。
一時交發
蒼黃竄避之際。
亦不知其難
堪也。
新羅峴。
奉化縣廨民舍
蕩然空虛
雞犬亦無。
驚慘不忍見。
日宿于金谷菴
多難容。
可悶。
夕。
老母于沙店。
安汝止
往末村。
裐,仁榮,金澈等。
自安東來云。
安集使今夕當入奉化
明向禮安欲合兵云。
又言金士純令公招諭使云。
若得此人。
可以成事
是誠國家之幸也。
十八日丁丑
午向禮安。
奉安聖容退溪書堂
洪子敬之妻父新構齋舍
謂洪曰。
常時則各參奉
雖相遞番。
當此亂離時日
當合番。
不可須臾離出。
仍同留十餘日。
厥後
復聞尙州龍宮留倭數十名。
追奔安東,禮安官門而返。
急急陪奉安于淸凉深洞
十九日戊寅
安集使歸安東調兵
擲石軍等逃匿云。
奴輩歸。
子安歸本家云。
終日大雨
山中更無所聞
二十日己卯
曉。
昌坪軍士李順希來言。
今日奉化倅點考軍兵云。
又言初五日。
發自京城
賊倭入京後。
我國脅從者皆散。
倭人自刈馬草
又無見糧
外兵方逼。
故賊閉門自守
殆將餓
死云。
義城移向軍威云。
而此言未知信否
子安中路回言
路逢義城官人平山來。
言賊倭留京者。
四援兵將以十六日合兵鏖之。
李墍令公主議
多殺賊云。
李希程,權山起來過。
玉奉來言安撫使安東收兵云。
二十一日庚辰
安撫使奉安所。
募置守護軍三十名。
蓋慮其有不意之變也。
○朝。
李景之子入縣。
榮川關內
京賊多死。
殆盡殲云。
而未知信否
㦖㦖
○午。
權士義兄過。
大雨
二十二日辛巳
乍晴
江陵人來傳正言家率冒死得歸之奇。
人言
楊州多平院之倭。
江原監司右相諸公
會鐵原勦擊殆盡云。
快哉
夕。
有人傳言四方勤王之師。
合圍京城五匝。
勝否未知云。
悶鬱
二十三日壬午
雨。
朝。
權默以奉倅令來。
江陵奇。
且見吳進士與李書。
四方兵自十五日。
接戰八日
勝戰盡誅之。
餘賊分散
或向原州
或向忠淸道。
踰鳥嶺。
東萊
令各道勒兵殲之云。
果信則太平萬歲
慶喜如何
終日大雨
二十四日癸未
晴。
有人傳言龍宮醴泉等處。
焚蕩
人心洶洶
入山云。
二十五日甲申
晴。
入見主倅。
江原道傳通
寧海來。
賊氣向衰。
不言戰勝事。
有人江陵來。
言京賊向衰。
將必盡滅云。
龍宮醴泉之言。
互有不同
不可盡信。
二十六日乙酉
與子安出安東
中路大雨
艱涉兔谷溪
見禮安書。
二十七日丙戌
入府見鄕任人及假將安汝止金道源,權(缺。
)義城李根晦自橫城來。
言樓院捕賊之事。
慶喜萬萬。
二十八日丁亥
雨。
往訪仁仲兄家。
二十九日戊子
發向奉化
路逢大雨
水宿兔谷權東俊奴子家。
晩向小川
住春陽縣內李還家
送奴呼取家屬平昌金谷
仍向禮安。
  [壬辰六月]
六月初一日己丑
朝到奉安所。
語及賊勢探知之事。
初二日庚寅
留。
初三日辛卯
留。
聞二十一日。
申硈兵敗於臨津
大衆一時盡潰云。
初四日壬辰
往見權習讀于覺華寺。
聞義城
李子粹到榮川。
送書狀要見。
初五日癸巳
朝向昌坪。
聞賊倭䦨入龍宮醴泉境。
奉倅,禮倅,榮倅。
勒兵往赴。
民間洶洶
招聚上下民人
諭以無騷擾安堵之意。
初六日甲午
朝過溪上
瞻謁李先生墓。
言念時事
不覺涕淚泫然
初七日乙未
檢勑沿路盜直所。
初八日丙申
入府見安集使。
聞權詮遇賊退北
軍士皆散。
達遠,子敬來會
李子吉來言。
賊倭聚軍。
不滿百餘人
且食盡飢瘁。
遣兵可討。
遂與安集使謀發軍事
初九日丁酉
發來。
宿溫介之金家
初十日戊戌
朝。
入春陽卞伊家
聞唐官來。
迎見唐官於西閣云。
未詳其梗槩悶鬱
十一日己亥
尹欽來言。
希說自願募義。
壯其志。
折簡安集使。
十二日庚子
𬽾兒出安東
子安莫同小川
十三日辛丑
見奉倅。
官軍不能擒賊。
望京路。
賊陣大盛
彌滿各邑。
莫敢下手
皆散山谷云。
不覺痛惋
十四日壬寅
子安向昌坪。
十五日癸卯
十六日甲辰
官軍潰于龍石峴。
自相蹂躪死者甚多
自後民人潰散
醴泉以東。
村閭一空云。
十七日乙巳
夕。
玉連,莫宗向溫溪
糧子事也。
十八日丙午朝子安子順國寶來。
子敬書亦來。
十九日丁未
安集使來樂而家。
二十日戊申
聞十四日大駕發向義州
王世子江界云。
臣子之痛。
如何哉。
二十一日己酉
子敬俱往奉安所。
二十二日庚戌
倭賊自甘泉安東本府云。
相對驚惶
罔知攸措。
二十三日辛亥
留。
二十四日壬子
更以探賊事出山
二十五日癸丑
朝。
宣城倅。
問賊奇。
二十六日甲寅
回向奉安所。
二十七日乙卯
留。
二十八日丙辰
留。
二十九日丁巳
聞慶兒病報。
  
[壬辰七月]
七月初一日戊午
留。
子敬屛息嗚咽
不覺寢食之全廢也。
初二日己未
留。
初三日庚申
留。
初四日辛酉
往見宣城倅。
得見朝報
大駕決向西路
蓋從兪泓議也。
初五日壬戌
午。
暫訪琴河陽
初六日癸亥
安集使(缺。)
初七日甲子
聞妻與佺兒一時病臥
家事亦可驚心
初八日乙丑
路逢李瑒姪。
問諸病加減
初九日丙寅
聞賊入淸凉山
蒼黃入去
子敬陪奉影幀。
顚倒出避于雲峴潔地。
廢食露宿
只自相對掩泣而已
初十日丁卯
子敬議親負影幀。
間道出山
而恐有中路不意之變。
縮伏以過。
艱苦不可說也。
十一日戊辰
留。
十二日己巳
送守護軍一名
乞糧尺阜,飛津等村。
十三日庚午
留。
十四日辛未
留。
十五日壬申
聞賊退之奇。
還奉,影幀于前日奉安所。
十六日癸酉
留。
十七日甲戌
國寶書。
聞周村,馬巖。
俱入焚蕩
人多被害云。
慘痛不忍言。
夕。
雨作。
(此下逸)
晬容避亂事。
稟報本道監司狀。
伏以參奉
前年十二月初七日到任
夙夜恪謹
慶州府去海甚近。
眞殿所在
脫有倭寇驚急之變。
慮外之策。
不爲預定
誤事丁寧
尋常悶慮。
府尹尹仁處平時報稟。
府尹言內。
此事思之久矣。
邊圉平靖之時。
眞殿未然之事。
筆之文狀
駭人聽。
極爲未安云。
監司入府之日。
面議消詳
監司亦云。
不可擧眞殿事以駭上聞
朝廷亦無處置事。
未知適宜之策。
事急則似可臨時處置云云
府尹言內。
眞殿遷動。
事體極重
必待朝廷處分
而萬一不幸
倉卒圍城
則影幀決不可在此圍城之中。
南面三十里有山城
古之避亂處也。
事急則
奔避何如
同官洪汝以爲若不幸之甚。
則捲入匱中
埋置殿內潔地。
如何
府尹曰。
此言亦似有理云云
矣身曰。
聖容鄕校位版不同
臣子埋置。
不可忍爲。
不得已奉避山城
屋宇窄陋
有同野處
當急奔避。
內地奉安
似爲明正
奉安處所
於州淨潔之地。
而觀勢變通
似爲萬全之策
此等事體
有朝命。
然後乃可處之云云
府尹以爲然。
同官洪汝論說
晝夜思量矣。
國運不幸
四月十三日
倭寇現形
旋卽下陸。
十四日
釡山浦。
鎭將死焉。
十五日
東萊又陷。
府使死之。
梁山,蔚山郡守
自營門定送助防將。
竝爲戰死。
兵使退走彦陽。
慶州亦去海不遠。
去甘浦四十里。
去蔚山,梁山一日程。
東萊二日程。
東萊旣陷。
賊黨乘勝
又覘梁山城形勢
則蔚山,梁山
主將已死。
罔有防捍
其間道路平坦
又無險阻
一晝夜之間。
賊兵猝至。
人心洶懼
勢難鎭靖
府尹言內。
監司連在咸安
十四日所報眞殿處置事。
回答不來
不待使關。
亦無朝命
自擅便。
動影幀。
極爲重難
賊鋒甚銳。
連陷巨鎭
可慮
本府軍兵四運內。
一二三運。
判官及假將等率領往赴兵營
蔚山等處。
只以四運老弱軍留城。
城闊兵稀。
防備諸軍
不成模樣
援兵亦無至者。
當今之勢。
甚於水火
坐待命令之間。
不幸被圍。
非但震驚聖靈
恐有不測之變。
尤極悶慮。
不待朝命妄自遷動之罪。
罪止一身
萬死無惜。
及時遷動。
保安聖容
似爲萬全說道矣。
反覆思量曰。
不幸如彼府尹所言。
如是遲留失機
百死難贖。
事係至重。
心志眩亂
罔知所處
具由稟報
堤川
稟報忠淸監司狀。
伏以島夷陸梁
連陷巨鎭
集慶殿所。
去海不遠。
衝突之患。
朝則夕。
百爾思量
不獲已背負聖容
艱關踰嶺。
將向京都矣。
卽伏聞大駕移西。
道途且阻。
冒危趲程
欲赴行在
中道逢賊。
恐有不測之患。
行到堤川
權安影幀于上縣淨處。
進退維谷
勢極狼狽
玆將悶迫事情敢稟。
伏乞裁量節次
指敎便宜之云云
 
(回題云。
以此由當啓聞于行在所
而事
急迫
勢難回旋。
莫如歸向本道
奉安于峽郡安淨之地。
以待平定後稟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