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x 页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世系图]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19H 页
浮查先生世系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19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0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0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1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1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2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2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3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3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4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4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5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5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6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6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7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7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8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8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9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29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0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年谱]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1H 页
浮查先生年谱
 皇明世宗皇帝嘉靖二十五年丙午(我 明宗大王元年)正月初一日子时。先生生于晋州东面代如村龟洞之无心亭。(先生之王父参判公斋号)
二十六年丁未(先生二岁○生而硕大。眼彩炯明。及是。头角崭然。知觉夙成。无心亭公。最奇爱之曰。大吾门者。必此儿也。但恨吾老不及见矣。)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三岁)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四岁○峻异岐嶷。颖悟超伦。自能言。受诗书辄成诵。时先考右尹公。丁参)判公忧。庐于龙浔墓所。先生每请随往。归家则辄涕泣却食。与之肉。推而不食曰。父母不食。吾何食之。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五岁)
三十年辛亥(先生六岁)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七岁○气度宏深。动止凝重。与同侪居。不作戏嬉。屹然有大人志。且性至)孝。每得新味。不自先食。必献诸父母。虽至蔬菜之微。亦然。父母有疾。忧形不食。未尝离侧。乡里亲族。皆以孝儿称之。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八岁)始就师于申槽溪。(槽溪名沾。文忠公叔舟之曾孙。)恬静自守。不求名利。琴书自娱。训诲后进。且于先生。为姨母夫。故从学焉。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九岁)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十岁)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十一岁)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十二岁○既读通史。次读小学。次以四书。文理大进。制述亦就。坐作趍步。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1L 页
已蹈小学规矩。槽溪公每称叹曰。此儿非吾所及。他日必成大儒)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十三岁○冬十月。古尹公丁母夫人忧。既葬。庐于墓下。先生自学所。往侍卢所。)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十四岁)在右尹公庐所。(右尹公歠粥哀毁。几至灭性。先)生尽心替劳。多方慰解。又于暇隙。勤学不撤。○是时。先生尽读三经外传。能制诗赋论策。时人皆以神童称。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十五岁)自右尹公庐所。往拜药圃郑先生。受尚书。(是时。药圃郑先生琢为本州教授。先生以右尹公命。往受尚书。郑先生见其举止端重。问难明畅。极加称奖。仍劝就师讲学。)
四十年辛酉。(先生十六岁)往凝石寺读书。(左,柳,韩,欧等书。昼夜勤读。未尝久辍。)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十七岁)在凝石寺。(先生以久离亲侧为闷。欲归家。右尹公时)自往见。使之留读。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十八岁)春。往拜龟岩李先生。因以受业。(时李先生以东都尹。秩满归乡。先生自凝石归家。执贽往拜。李先生一见称赏曰。何相见之晚也。遂授以近思录。勉以为己之学。)秋。魁方伯巡课。(方伯巡到本州。设课。先生亦往观。以云鹤赋居魁。其赋中有曰。陶彭泽归去浔阳。无心出岫。李谪仙西望洞庭。水尽不见。方伯击节称赏曰。不世出之文章。及见先生。尤加敬重。语人曰。此真国器。)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十九岁)春。中乡试两场。(自是之后。以亲命赴举。及亲殁。)以遗命犹不废举。前后所捷乡解,东堂。多至数十馀次。词场名誉。亦阐于世。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二十岁)春。聘夫人密阳朴氏(万户士信之女。居宜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2H 页
宁嘉礼。)秋。读书于双溪寺。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二十一岁)春。自双溪归。夏。往龟岩李先生庐所肄业。(四月。龟岩自顺天奉母夫人丧归。先生往拜。因与龟岩之孙虎变,鲲变及门下诸生同学。讲论义理。辄忘寝息。龟岩甚敬重之。虽读经传。必令兼诵东赋。以便科程。)秋。拜朴啸皋。(啸皋名承任。时为州牧。大兴文教。先生往拜之。因与其子漉肄业。)冬。又拜龟岩庐所。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丁卯(先生二十二岁)六月 。明宗升遐。○秋。自德山往双溪寺读书。(七月。与崔公舜钦,权公世仁,柳公璋,河公天澍。步自凝石。历探广济,断俗,德山等寺。欲谒南冥先生。先生适往金海。未得拜。溪上有草亭。亭之柱。有先生手题一绝曰。请看千石钟。非大叩无声。争似头流山。天鸣犹不鸣。先生沉吟良久。极口叹赏。谓诸君曰。先生仪形。虽未得拜。先生力量。凭此可想。岂非今行之一大幸乎。遂散步于桃川上。即今之院基也。入双溪。读书三冬。)
二年戊辰( 宣祖大王元年先生二十三岁)春。自双溪归。(自丙寅至是三岁。其间虽有往来。读书。必昼读夜诵。未尝小怠。惟食后。往寺门外盘石上。以葛笔书石。数刻而入。故先生之笔。遒劲豪健。冠于一时。人谓铁索。)冬。与同侪居接于断俗寺。毁佛像。焚佛板。因入德山。谒南冥先生受尚书。因与崔守愚永庆定交。(是秋。郑林塘惟吉。与本州牧崔应龙。聚近邑儒生。制诗赋。选得十人。居接于断俗寺。被选者。河公沔,陈公克敬,孙公景仁,景义,郑公承尹,承元,朴公瑞龟,李公鲲变,河公恒。而先生居第一。十月。始入接。先是。僧休静者。撰三家龟鉴。入梓于寺。而儒家居末。且造佛像。名曰四天王。形甚怪伟。接中一人。印取其书。先生心甚愤然。聚会同接。面责其人而裂其书。仍曰。毁吾道。侮吾儒。是书与佛。不以诬乎。即命僧徒火其板。又令曳出五百罗汉及四天王者。并乂之。僧皆股慄。莫敢违越。先生谓诸君曰。此去南冥先生居不远。吾侪此举。不可不告。先送接人。往陈其事。南冥先生曰。若先知之。吾岂劝为。既往勿咎。然未路人物。早)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2L 页
(年激昂。中年渐就平正。自少调适。何以进就。夫子之取狂简者此也。但板子则有可惜者。若截以细钜。为活字印吾家书。则取彼无用之物。为吾有用之器。不亦善乎。翌日。先生往拜南冥先生。先生即迎引入坐。与语甚款曰。与君先世。交道甚好。子庆氏。先生之祖父。讳日休之字。于我为年长之友。子华氏。先生之从祖考。讳日章之字。于我为相执之友。常往来无间矣。今见君。如见故人矣。如是叙话之际。庭奚入报曰。崔生员自京下来在门外。南冥先生。出而迎入。乃守愚堂也。引坐于先生之座右。叙寒暄讫。南冥指先生而语其燬佛事。守愚深加敬叹。恨其晚见。静坐终日。讲说亹亹。观听之人。皆以为荣。先生遂受尚书于南冥先生。先生见其讲义明透。阐微缕柝。大为称奖曰。已造笃实地头。○先生自是。出入曹先生之门。与同门诸贤。讲磨道义。交游诸贤。俱载从游录。)十一月。丁右尹公忧。(先生天性孝友。与伯仲氏奉右尹公。同居一室。愉声婉容。务悦亲心。夙兴冠带。拜庙省亲。家素贫窭而甘旨有裕。至是自山天斋归则右尹公有不安节。先生迎医试药。克尽其诚。食不下咽。衣不解带。右尹公疾笃。泣谓先生曰。先考文誉早阐。九点乡解。而终未得第一。自己卯后。永废科业。未布所蕴。常为平生慨恨。余则以独身。夙弃举业。专意养亲而孝蔑诚薄。未尽子职。则显养之道。两失之矣。汝须努力。毋坠家声。以继先君之志。先生泣而受命。逮至属纩。擗踊叫叩。绝而复苏。昼夜号哭。奠酌之器。与伯仲兄尽心监涤。不委诸婢仆。)
三年己巳(先生二十四岁)正月。奉葬右尹公于无心亭公墓下。因居庐。(既葬。因庐墓侧。伯仲公欲与之同居。先生谓仲氏公曰。母氏在堂。不可俱旷。愿仲氏归家奉母氏。兼摄祀事则弟与伯氏。同守墓庐。遂与伯氏守庐。身不脱衰绖。唯歠麰屑粥。朔望节祀及省觐母夫人之外。足不出庐外。丧祭之节。一依朱文公家礼。而参以龟岩先生居庐时节文而行之。)
四年庚午(先生二十五岁)冬。服阕。
五年辛未(先生二十六岁)正月。禫除。三月。往德山。谒南冥先生。(时先生羸瘠尚甚。不得久留而归。)五月。往泗川。谒龟岩先生。(时龟岩退居家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3H 页
食。先生往候。留累日而归。)七月。丁母夫人忧。(哀毁踰礼一如前丧)是月。闻龟岩先生讣。(设位庐外而哭)九月。祔葬母夫人于先府君墓左。因庐墓。(既葬。伯仲氏又欲同守墓侧。先生谓伯氏曰。奉亲体藏空山。而不忍弃去者。是固人子至情。而若不返魂。因为守墓。则是重体魄而轻神魂。若返魂而家无主奠。则大违礼经。往在先君之丧。仲氏在家而伯氏守庐。今则弟与仲氏同守墓。而伯氏归家则非但于情为宜。伯氏为主祀则礼当奉神魂。返室堂而主祀事。于是。伯氏归家而先生与仲氏居庐。)冬。往哭龟岩先生。(以师门之丧非与朋友比故衰服往吊)十二月。子鑮生。(前名继业)
六年壬申(先生二十七岁)二月。闻南冥先生讣。(前月。闻先生寝疾。专人走候。至是。讣至。为位于山下而哭。尝语人曰。吾东方道学之盛。非不至矣。而未有加于此时者也。寒宣,一蠹,静庵三先生道德文章。贞忠大节。盛矣至矣。而遭时不淑。未展蕴抱。其徽言善行。亦未得阐扬于世。赖得晦斋,退溪两先生出而发挥彰明。辉耀烜赫。则晦,退之于三先生。犹邹圣之于夫子。晦庵之于两程。而若龟岩,听松,南冥,大谷诸先生。并世蔚兴。斯文宣朗。古之人尚有闻风于百世之下。而兴起廉立者则而况于亲灸之者乎。士生是时。薰灸德容。亲承绪论。则千载一时。为幸大矣。而若余者志既惰慢。且罹罪戾。抠衣未久。面墙未免。而退溪,龟岩。易箦于一时。不意南冥。又殁于翌年。考德无地。警诲难承。则遇时不幸。孰大于是哉。又曰。南冥,龟岩两先生道契甚厚。来年。以意外事。交义颇不终焉。其间是非。固非后生辈所可论断。而亦不无往来人传说之误。余以年少往来两先生门。常惴惴其间。恐取交搆之诮矣。不幸两先生终不得更修前好。而相继捐世。可胜惜哉。○又曰。南冥先生。英华发外。气宇峻整。使人敬畏。而鄙吝自消。龟岩先生。气像浑厚。德容纯粹。使人乐闻而不自怠惰。)五月。往哭南冥先生。(一如吊龟岩先生仪)七月。练。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先生二十八岁)七月。服阕。○九月。禫。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3L 页
二年甲戌(先生二十九岁)夏。居接于清道乡校。○冬。女子子生。(长适全义李玧)
三年乙亥(先生三十岁)往凝石寺读书(先生与伯仲氏。同居一室。昼则同榻。夜则共被。友爱隆洽。而至于家事。则两兄互相句管。先生专意学业。○寺之东川上。有一大岩。先生手书观澜台三字。崔公舜钦刻之。)
四年丙子(先生三十一岁)冬。子镛生。(前名绍业)是岁。议建德川书院。(崔守愚及河觉斋沆,柳潮溪宗智诸贤。议立南冥先生书院于德川洞。先生往议而赞其事。)
五年丁丑。(先生三十二岁)往双溪寺读书。(先生常以讲究未精为恨。往栖于双溪寺。以经传及心经,近思录,性理大全,大,小学等书。次第讲读。或有未莹处。则辄潜心默会。至忘寝食。涣释而后已。)
六年戊寅。(先生三十三岁)在双溪
七年己卯。(先生三十四岁)在双溪。
八年庚辰(先生三十五岁)
九年辛巳(先生三十六岁)春。往昌宁谒先茔。因访寒冈郑先生。(先是。先生与寒冈郑先生未尝见。是岁。以瞻扫先茔事往昌宁。时寒冈先生。来守是邑。闻先生至。先访于旅舍。先生遂造谢。留话而归。)四月。移居于嘉礼。(先生从妇翁朴公往居。而与郭忘忧及李雪壑大期,李进士大约,李芝叟宗荣诸贤。追随讲磨。)
十年壬午(先生三十七岁)夏。读书于阇崛寺。(与忘忧,雪壑。讲磨至冬。)
十一年癸未(先生三十八岁)
十二年甲申(先生三十九岁)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4H 页
十三年乙酉。(先生四十岁)女子子生。(长适完山崔渫)冬。还旧居。(每以兄弟相离为恨。至是始归。有返旧行诗。)
十四年丙戌(先生四十一岁)春。作学一箴。(载元集)秋。访朴篁岩齐仁于咸安。偕到府中。访寒冈先生。(是时。寒冈先生来守是邑。先生到府。留话而归。)
十五年丁亥(先生四十二岁)春。往凝石寺读书。
十六年戊子。(先生四十三岁)子鐄生。
十七年己丑。(先生四十四岁)是岁。逆狱起。(时汝立狱起。士类多蔓延。崔守愚,柳潮溪横被其祸。先生痛惜之。)
十八年庚寅。(先生四十五岁)子錞生。
十九年辛卯(先生四十六岁)
二十年壬辰(先生四十七岁)夏。避倭乱。(时倭寇登陆。遂避乱于境内山中。)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四十八岁)夏。仲氏公殁于围城中。(时仲氏以校长。奉五圣位板入城中。虽在兵戈之中。而不废享仪。及城陷。抱板而殁。先生遂至城外。伺贼散掠。寻得遗骸于积尸中而葬之。)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四十九岁)始还家。(时倭寇稍散而金将军德龄。来阵于先生所居里。先生素与将军善。即还旧第。相与谋划军事。)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五十岁)春。体察使梧里李相国元翼来访。(梧里以体察使。出按本道。到州先访焉。)冬。伸金将军德龄冤于体察使。(时将军以斩逃卒事柀诬。罢兵就抱。先生代将军。作书以辨之。又劝州居进士朴兴宙诸人。为书与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4L 页
之以讼。得伸。)子鎤生。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五十一岁)与文梅村弘运上疏。讼金将军冤。(时将军为李梦鹤所诬。就拿 王狱。先生与文公。斋疏讼冤。未得伸理。将军竟考死。)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五十二岁)倭寇复至。避乱于金陵。转赴郭忘忧军议事。(倭寇复发。列郡瓦解。先生挈家避乱于金山之西。闻忘忧守火旺山城。与次子镛赴阵。谋划军事。有倡义同苦录。)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五十三岁)在金陵。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五十四岁)始还乡。(春。自星山西路托伽倻山下。首夏。徙于宜春之嘉礼。冬。始返旧居。)冬。伯氏公殁。期年之内。衰绖不解。哀毁居处。一如亲丧。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五十五岁)浮查亭精舍成。(有上梁文。李芦坡屹所制。)夏。伴鸥亭成。(亭在浮查亭东百步许清江上。始搆亭以为避暑之所。名以伴鸥。亭之得名始此。且有记。)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五十六岁○乱后习俗大变。不勤文学。先生慨然以兴起后学为己任。与志学年少。不废讲读。学者靡然从之。)是岁。重建德川书院。题南冥,守愚两先生位版。(书院毁于兵火。至是。李茅村净,陈柏谷克敬,河沧州憕诸贤。谋划重创。先生亦与之经画。及成。始以守愚崔先生配享。)
三十年壬寅。(先生五十七岁)疏守愚冤。得伸。(去年冬十一月。一道齐会于高灵。上章讼冤。是岁闰二月。先生更倡是议。会于星州。与郑桐溪蕴及李公大约,李公宗荣,姜公克新,李公堉,李公季彦,都公应俞诸贤。叫阍蒙 允。批曰。今朝廷公论稍行。是非稍定。尔等知悉。有记及酬唱。载元集。)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五十八岁)三月。望设鸡黍会于浮查亭。(壬寅)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5H 页
(疏行之归。与同行诸公。约以鸡黍会。以每年三九之望为期。一定之后。只守一信字。无复有邀致通书之事。仿古人真率会例。至是首会于先生第。有序记同醉录。载元集。)夏。知恩舍成。(有揭号序。载元集。)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五十九岁)三月望。会于李公大约第。(有记载元集)居接于青谷寺。(与志学年少会于寺。先生或同做。或往来劝课。考其勤慢。)九月望。会于李公宗荣第。(有记及酬唱录。载元集。)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六十岁)三月望。会于浮查亭。(有记及酬唱录。载元集。)九月十一日。又会于浮查亭。(十五日。乃三嘉东堂试日。而桐溪欲与同游。故径行于十一日。有记及酬唱录。载元集。)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六十一岁)三月望。会于李公大约第。(有记及酬唱录载元集。)秋。访寒冈先生于德川。(闻寒冈来留德川。即驰往叙话。)冬。往哭药圃郑先生。(郑先生卒于往年。至是往吊。)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六十二十岁)作三字解。(先生常以直方大三字。为平生用工之地。书诸壁上以自警。至是作解。书其下。载元集。)作晚悟箴。(载元集)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六十三岁) 宣祖大王升遐。
三十七年己酉(光海元年○先生六十四岁)秋。捷乡试两场。俱中生进。(先生以亲命。尚不废举业。至是秋。以卧游名山赋。中进士三等。俱中生员二等。时月沙李相国主选。读篇中有不出门庭三五步。观尽江山千万里之句。称赏不已曰。此必老士宿儒不效时格者也。因擢之)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六十五岁)春。子鑮。中进士。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六十六岁)春。次韩昌黎别知赋。赠别金东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5L 页
篱而静。(东篱名允安。花山人。来调召邮。先生与之交好。多有酬唱。至是递归。故作赋以别之。)
四十年壬子(先生六十七岁)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六十八岁○郑棱,李伟卿游临江也。累要先生诸子同舟。先生曰。彼威权甚盛。其人外恭内狠。不可从游。诸子皆不往。后闻凶疏之谋定于此游云。)魁别试东堂。赴京不入试而归。(赴京时。馆人惜先生文章久屈。请以诡遇之路。先生叹曰。欲事君而先欺君。可乎。吾举业之至老不废。以有亲命也。且欲一展平生之所抱。今闻汝言则世道可知。况时事不靖。三纲将沦。得科奚为。遂不入礼围而归。以游览山水为娱。)哭李茅村(有挽词及祭文。)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六十九岁)春。往游朴凌虚凭虚岩。(有酬唱诗。载元集。)夏。作惺惺箴。(有序)五月初十日。以郑桐溪蕴吁冤事。往宜宁疏会。(先是。永昌大君㼁黜在江华。府使郑沉厄杀之。郑桐溪上疏极言。光海大怒,系于狱。道内诸儒。会于宜宁。先生以班首与焉。制疏之际。吴正言长,李进士会一,李参奉谷。各制疏草而先生润色之。疏用吴正言所制。而卒不得登彻。)秋。哭申伊溪(伊溪名槚。居槽洞。号伊溪。与先生同年。自幼同学于槽溪公。交道最密。及其卒也。先生深恸惜之。)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七十岁)春。与文梅村弘运诸人。游青谷寺。(有诗载元集)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七十一岁)春。琴山洞约成。(琴山。先生所居里也。里旧无条约。事多违式。先生慨惜之。与里中诸人。仿蓝田古事。而又依退陶先生乡约。作为洞规。又别立人材作成规书于洞约之尾。使为父兄者。知所以教。为子弟者。知所以学。一里长幼。各自勉焉。载元集。)作养蒙斋。(里中年七八岁者。教之以史略,小学等书。解其蒙。至于十五岁则并于志学斋。使之次次进就。如古小学,大学之规。)作志学斋。(十五岁而志于学。教之以四书,三经。通宋,朱书,诸子百家。至于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6H 页
大就。然后使之从事于举子之业。俾至成立。择诚恳勤干者定有司。使干斋中事。)秋。与郑玉峰大淳,姜凤台敏孝,朴凌虚敏,文梅村弘运,李洞庭重训及二子鑮,錞。同游头流山。(有游山录)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七十二岁)春。识圃隐郑先生追 赠职牒后。(郑秋潭頠。即圃隐之后也。一日。袖圃隐追 赠牒及孙七休,舜孝,权冲斋拨赞咏诗来示先生。先生遂志牒后。又次两贤韵。)夏四月。重游头流山。(时州提督李公三省。以未参前游为恨。约与先生及朴凌虚重游头流。姜公赟,河公璋,曹公炅,河公璿,崔公屺,郑公頠及长子鑮,朴公成吉,郑公时特,崔公后寔十馀人与焉。)还到朴凌虚第。闻郭忘忧讣。(初。先生与同游诸公。行至广滩上。忽有雷雨骤作。须臾开霁。长虹亘天。紫气腾空。先生以为此必有木稼之灾。盍撤今行乎。提督强之。先生不得已从之。至是闻讣。计其日字则忘忧易箦。果其日也。人皆以为先生有神知。)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七十三岁)春。书灌圃鱼先生双溪八咏楼诗。因次其韵。(河沧洲憕。以灌圃外裔。请书灌圃八咏楼诗。镂板揭楼。故先生书而归之。又次其韵而志其后。)夏。与朴凌虚游百泉寺。归至虎滩。遇郑公允穆。终日酬唱。(郑公。药圃先生之子也。时为召村邮。与先生相善。至是会话。有诗与记。载元集。)秋。哭长子鑮。(鑮性孝友。笃于事亲。及殁。乡人议请旌表。先生曰。父而旌子可乎。遂沮之。)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七十四岁)作晋阳全城记及上洛君金公时敏却敌碑铭。(壬辰。金公为州通判。饮之督战。却敌殉节。至是兵使南公以兴。将立石记迹。请铭于先生。先生遂制之。载元集。)
四十八年庚申(先生七十五岁)春。往德川。谒南冥先生书院。归路入凝石寺。与赵凤冈㻩诸公会话。(有诗载元集。)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6L 页
 章宗皇帝天启元年辛酉(先生七十六岁)
二年壬戌。(先生七十七岁)撰晋阳志。(与河沧洲,朴凌虚,赵凤冈及郑进士承勋,河进士悏。齐议竣事。)
三年癸亥。(仁祖大三元年○先生七十八岁)千字草隶成。(笔力遒健。人皆叹赏。本帖藏于家。)秋。与赵凤冈及陈公亮,金公玉立,曹俊明诸人。复游头流山。(有游山篇。载元集。)哭河沧洲。(有挽词祭文。载元集。)
四年甲子(先生七十九岁)春。与赵凤冈寓青谷寺。
五年乙丑(先生八十岁)
六年丙寅(先生八十一岁)六月。哭夫人朴氏丧。(葬于州东松谷。)
七年丁卯。(先生八十二岁)哭李芦坡屹,姜长鬐德龙。
 崇祯皇帝戊辰(先生八十三岁。以大耋受通政帖。)秋。哭次子镛。(镛天资仁孝。文章笔法。有名当世。居母夫人忧。哀毁逾礼。因以成疾。卒于禫前。人皆伤悼。)哭李雪壑。
二年己巳。(先生八十四岁)有养直堂八咏。(载元集)秋。与赵凤冈游临渊台。
三年庚午。(先生八十五岁)作文兴书院奉安文。(院在金山)作宜宁客舍上梁文。(俱在元集)
四年辛未。(先生八十六岁)作学勿失时,过勿惮改吟。(载元集)
五年壬申(先生八十七岁)春。寝疾。(未久康复)作枕上断编。(先生女婿李玖有一女。适安都事璹之子彰汉。生子时进。时进自儿时受学于先生。先生奇爱之。至是先生病间。时进请得数行书。为求道之要。先生于枕上口呼十八篇以遗之。载元集。)秋。东方诸贤赞成。(自崔
浮查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7H 页
文昌至宋圭庵。凡二十篇。载元集。)冬十一月初一日。终于浮查亭养直堂。(前一日。微有不安即。子孙皆侍侧。先生曰。昔南冥先生临终。授门人以治丧礼仪。戒家内安静。君子于死生之际。安閒如此。斯可取法。至是日。早起澡沐冠带。谒家庙。还于正寝。召家中内外。一一见问讫。徐曰。各归尔所。吾将就寝。又谓子孙辈曰。正吾寝席。遂反席未安而卒。)
六年癸酉正月。葬于州北甘岩山午向之原。(遵遗命也。)
 崇祯纪元后我 肃宗大王十年甲子。道内士林。始发立祠俎豆之议。(先生殁。士林即有立祠之议。至是始发文回谕焉。)
 肃宗二十八年壬午。创临川祠。(即新庵李先生俊民旧居挹碧堂址也。)
 肃宗四十五年己亥二月。奉 安位版。(道论久协。至是奉安。而以李新庵及姜修撰应台,河沧洲憕,韩钓隐梦参并享。而先生居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