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沙溪先生遗稿卷十 (自动笺注)
沙溪先生遺稿卷十
 語錄
  
宋時烈
問。
大學一章
一則致知格物
此則格致只是一事
一則物格而後知至
此則又是兩件事。
願聞其所以異。
曰。
格物時。
自然至。
非是格物而又致知
故曰致知格物
至於收功時。
必須物之理盡。
然後其知乃至
不得無先後之序。
故曰物格而後知至
先看在字。
後看而後字。
則其意曉然矣。
問。
物格之說。
退溪之釋雖多。
而終未釋然。
曰。
然。
鄭景任經學精明
於此見亦不透。
乃曰。
格物請客
物格猶客來。
如此則物之理本在彼。
待人格之。
然後來到吾心也。
豈不謬哉。
谷之說。
通透灑落
蓋曰。
物格者。
物理盡明。
無有餘蘊。
物理至於極處也。
是主物而言也。
知至者。
物之理盡明而無餘。
然後吾之知亦隨而至於極處矣。
是主知而言也。
此乃一本朱子說也。
曰。
何以言本於朱子說也。
章句於補亡章曰。
衆物表裏精粗無不到也。
此以物而言也。
又曰。
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此以知而言也。
或問曰。
理之在物者。
旣詣其極而無餘。
則知之在我者。
隨所詣而無不盡矣。
濂溪灑落
由於見識洞徹
胸中一點物欲
故自然如此。
此非積累
何以與此。
朱門人有云使胸中灑落
朱子非之曰。
此非强使之者也。
濂溪
買賣細事
亦記於全書
當時人質實。
可知
若無朱子堯舜周孔之道晦矣。
二程
其所經傳
多有可疑處。
又有難從處。
谷常曰。
幸生朱子後。
學問庶幾不差矣。
朱子綱目
一處可疑
漢明帝佛法中國
以亂聖道
何等大事
不爲特書
只於目中。
略略言之。
吾則每以爲闕文也。
綱目
朱子大事業
實秦漢以後春秋也。
然綱則是朱子所自修者。
雖游,夏不能與也。
目則使門人節錄者。
故多有未善處
綱目
特誅揚雄荀彧宋齊丘等。
而特崇奬節義之臣。
所謂春秋因亂而作者
其所感者深矣。
周室東遷孔子生。
宋氏南渡朱子生。
春秋綱目
皆是一治也。
朱子衛輒事。
義理極精微。
不至聖處則不及此
蓋說到至變處。
以示可與權之義。
而又折轉到至
正處
以垂權經大訓天下後世
非命亞聖之才而何
又曰。
趙汝愚所處宗事
略如衛輒賢。
而衛人不聽逃之義。
(論衛輒事。
大全范伯崇書。)
無極太極
以爲世人不甚曉解
而惟谷之釋。
最爲分明
谷常曰。
雖無其極。
而實有太煞之極云爾
退溪理氣之論。
終有未透處。
若聞谷之言。
則必相契合矣。
嘗聞先生之言曰。
情是不知不覺
自發出來
不敎由自家。
平日涵養之功至。
則其發出者。
自無邪枉矣。
意則是情之發出後因緣計較者。
志則是指一處一直趨向者。
意陰而志陽也。
然則性情統於心。
志意又統於情者也。
谷曰。
點掇。
本註猶言拈掇沾綴。
拈掇
手指取物而排置之意也。
沾綴。
水滴瀝於地面之意也。
如明道言雄雉詩。
瞻彼日月
悠悠我思
道之云遠。
曷云能來。
其下卽曰思之切也。
百爾君子
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
其下卽曰歸于正也。
此以己意。
間間下語本文之中之意也。
谷曰。
許魯齋之仕
人多訾之。
然此乃失身
非失
節也。
魯齋不當
爲生長於北方
非如宋室遺民之類故耳。
余嘗與金淸風權同在谷門下。
淸風爲請其祖金大成碑文
谷不答。
淸風憮然而退。
私於余曰。
欲請不許由於先生
而嚴不敢焉。
須待請問也。
如其說則答曰。
處死之義甚未安。
不許矣。
以是言於淸風
後竟不敢復請云。
嘗問於谷曰。
先生事爲
無所不通
將帥之任
可當否。
谷曰。
自任將兵之事則吾亦未敢自信
亦可爲將帥之師矣。
嘗問於谷曰。
先生擔當國事
如到極難處
則將如何
谷曰。
繼之以死而已
學問亦然
不成姑置不論
鞠躬盡瘁
而後已可也。
嘗問於谷曰。
先生在楓岳時。
未嘗變形乎。
谷笑曰。
旣已入山
雖不變形
何益於其心之陷溺乎。
此事不須問也。
谷入山時。
自號義庵
蓋亦志乎集義浩然氣也。
余嘗從容宋龜峯
丈席不必干與時事以取禍害
龜峯不能用。
秉銓時。
龜峯列書若干人以薦。
谷粘之窓間
余往見而大驚。
請去之。
谷曰。
何妨
泛論人才
伊川所不辭也。
谷如人言
不間親疏
豁然無所礙阻。
傾倒無餘而止。
可見德量宏大
而其見陷於小人者。
以此也。
韓文公所謂考之言行無瑕尤。
窺之閫奧不見畛域
白純粹。
光輝日新者。
實善形容道者氣象
考之今古則惟可以當此矣。
吾於谷。
必悅誠服
以爲不可尙已。
而於牛溪
不能差殊觀。
牛溪門下人
不能平也。
其後往來熟習
見其氣貌
聽其議論
然後谷之以爲道義有以也。
谷答人疑問
略不思量
應聲輒對。
而皆中理致矣。
谷之喪。
方守先考制。
黃勉齋晦菴之制。
巾帶往隨谷之喪。
時時輩在政席。
以此不謹執喪
防塞王子師傅望。
一人曰。
曾子當喪
而往子張曰。
我弔也歟哉。
朋友尙且如此
況於乎。
是非塞之也。
乃通之也。
然塞者力。
故終不擬焉。
退溪云。
七情
氣發而理乘之。
四端
理發而氣隨之。
退溪之病。
在於理發二字矣。
蓋理是無情意造作之物。
寧有先氣而動之理乎。
大槪原其本初而言。
則有
而後有氣
然理在氣中。
不相離。
故其流行之時。
常用事。
理則之而流行矣。
朱子釋中庸天命之性曰。
天以陰陽五行
化生萬物
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
又釋太極圖妙合而凝曰。
太極二五。
混融無間
此言理在氣中也。
其曰。
凝者氣聚而成形也者
正庸註。
氣以成形也。
然則理之乘氣。
而氣不隨理者。
豈不較然乎。
理氣二字
知之難而言之尤難。
徒知理在氣中。
而不知理自理氣自氣。
有理一物之病。
徒知理之自爲一物
而不知與氣不相離。
則有懸空獨立之誤。
須知一而二二而一。
然後可無弊也。
(此說。
晨起言之。)
谷於理氣說。
通透灑落
橫說豎說
根節分明
雖如我之鈍根者。
無不曉然矣。
語類曰。
七情氣之發。
四端理之發。
退溪一生所主在此。
故有理發氣隨之說。
以爲四端固亦隨氣而發。
然不爲氣所掩而直遂者。
故謂之理之發。
七情固亦理乘之。
然或不免爲氣所掩。
故謂之氣之發。
似當活看也。
七情中亦有主理言者
舜之喜。
文王之怒。
非理而何
四端中亦有主氣而言者
朱子所謂四端不中節者是也
先生嘗於夜裏呼之曰。
知心性情意等字乎。
對曰。
只於註說
朦朧看過。
豈得分明識破乎。
曰。
心如器。
性如器中之水。
如水之瀉出者。
貯此水而有時瀉出者。
器也。
函此性而發此情者。
心也。
此心性情之別也。
此情旣發之後
經營謀畫者。
意也。
指向一事而欲之者
志也。
思與志相近
但志則大而思則小也。
念慮則思之屬。
而慮有虞度之意矣。
又曰。
情是不知不覺
闖然發出
不由自家者也。
以此發出者。
經營謀畫者。
意也。
至此然後由自家。
大學不曰誠情。
而曰誠意也。
博文約禮二者。
聖門之學。
車兩輪。
如鳥兩翼
谷每誦此言以敎之。
然余所見
谷於博文功最多。
而於約禮
猶有所未至也。
退溪集中
自言樂處甚多
明道詩言。
傍人不識余心樂。
朱子以爲少時作。
康節多言樂處
而其一曰
眞樂攻心柰何
朱子笑之。
以爲非眞樂。
退溪只以退居靜處
隨意看書
是非不到爲樂
誠樂矣。
然於孔顔之樂則恐未能與也。
孔顔之樂。
周子,朱子引而不發
此豈易言者哉。
余之一生受用者。
司馬公平所爲
無不可對人
言者也。
溫公若無愼獨之功。
何以與此。
一句
先生雅言也。
大學誠意章。
中庸首章旨訣。
昭如日星
先生所操。
尤爲親切
推其極則自然不愧
俯不怍。
浩然不可形容之妙。
學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其後文敬公自號愼獨
所謂繼志述事之孝也。
先生云。
嘗受近思錄於龜峯
龜峯極其英邁
看書無礙
謂人如己。
一番讀過
而專不解說
余初蓋茫然如未學也。
退而靜坐
看來看去。
十分辛苦
讀而思。
思而讀。
晝夜不已
然後漸漸通曉
千思百慮終未透。
然後請問焉。
讀書勤勞
未見如我者也。
今爾看得容易
看得容易者。
未必精。
知未精則守之不固。
不可不知也。
少時防制色欲
用工夫
久留關西
終不萌於心也。
李君惟泰年多未聚。
先生伊川周行己之語以示之。
侍宿於傍。
先生夜必着冠而坐。
微微吟咏
或呼與之語。
一日宿於書堂
早起來謁則先生曰。
吾今夜誦過心大文
一字不起矣。
先生晩年
只修疑禮問解,家禮集覽。
暇時則看庸,學
矣。
常曰。
修身齊家
莫切於家禮小學
治心進學
莫要於心經近思錄。
心經約而近思大也
進講論語不可以作巫醫註。
小道
不可無恒
余進曰。
此尤字明是冘字。
以字相似訛誤也。
冘古猶字也。
上意不以爲然矣。
朱子喜讀韓文。
而如吾性本魯鈍
又於經書
日不暇給
未嘗諸子書。
以致著述鹵莽
此非儒者所病。
而亦不可沛然無艱阻也。
爾須兼看韓文。
乃退而受韓文若干篇於愼齋
金河西經學精透
大節偉然
嘗曰。
君以鄭松江爲何如人。
對曰。
小子父兄
常言淸直狹隘之人。
先生曰。
是矣。
此公自恃白無瑕
眼下無人
終爲一世所仇嫉。
程子曰。
識高則量大。
此公亦是識不高之致也。
講家親迎附註圍布凡筵處。
因言昔松江一日
家禮來。
指示此註曰。
反覆窮考
終未曉解
願賜詳說
余一一說破則公喜甚曰。
今得破鬱。
幸甚幸甚
未幾
經筵直來
余笑謂曰。
今日遭逢一奇事矣。
進講訖後。
上出家禮下問曰。
此處予屢次尋繹
終始阻塞
諸筵臣試爲我講說
雖翰注。
苟有
公元1636年
知者
勿辭。
昨者所問於君者也。
諸人以不敢知爲對。
吾一一句絶而釋其義。
上敎曰。
大段灑然矣。
再三稱歎
仍曰。
予於書。
未有若此註之艱阻者也。
謂筵臣曰。
官官多事之人。
猶且留意於書。
諸人何故不能然耶。
諸人慙謝
吾幾欲言臣亦不知。
昨者學於金某而知之云矣。
到口而終不敢達矣。
旣退。
追送賞賜
此實君之功也。
可分受也。
小子竊謂宣廟萬機之餘。
猶且留心於此文字
而又不知則不措。
不恥下問如此
大禹克勤小物
周公之坐而待朝。
何以加此。
余於崇禎丙子
使臣行。
錄問家禮疑義禮部
使臣回言
問於禮部則其主事笑答曰。
俺等所主者。
皇朝而已
家禮非所知也。
夫家禮。
化民成俗之書也。
禮部不經意
至於窘急
乃以謊說御人
其不誠甚矣。
可以皇朝事實
而亦中朝不尙朱道一端也。
先生曰。
谷於精微肯綮處。
明白說破
文理未通者。
皆能曉解
龜峯則不剖析其意。
蓋謂吾雖言而人未必知也。
氣像不侔矣。
龜峯蓋亦不欲人躐等也。
退溪之答人問疑禮。
如承重孫有姑則不爲從服之類。
朱子本意
景任專於禮學
而於啓運宮初
喪。
偶然妄發。
大爲崔鳴吉所窘惜也。
崇之議方盛時
先生曰。
此議唯李貴朴知誡所見適然
固執不回
其餘似皆出於承順上意也。
程子以悼園爲非者。
以不當稱考而稱之也。
今議者乃曰。
考時程子不以爲非
而至稱皇考
然後以爲非云
夫皇字。
是顯字大字之意。
虛字也。
程子之意。
不在此也。
反正初。
正是有爲之會。
反正諸人
志於富貴
又値适變,胡變。
人心大壞
上亦知國勢傾危
置之於無可奈何之地。
因循以度朝夕。
天下之理。
不進則必退。
可勝歎哉。
余與金瞻,金睟。
以世分之厚。
色目旣分之後
猶相往來
嘗問於瞻曰。
人言宋應漑攻谷之啓。
出於公手云。
然否
答云不然
吾豈爲是乎。
渠家亦有能文者。
何惜於余。
蓋指宋應浻也。
因謂時烈曰。
汝家與彼家族屬相親。
且與隔墻
能不爲流入。
難矣。
玉汝之妻。
失性痛哭於家。
吾之儕輩
每謂飢餓所致
然而玉汝之氣。
終不少挫。
觀感石潭之緖餘耶。
先生甚惡黃俊良附托李樑
至欲削去朱子節要
跋文矣。
嘗問先生痛斥黃俊良
如此高霽峯亦附李樑
谷却取之。
以爲儐相時從事官
何所見之異同也。
曰。
霽峯少時
其父孟英爲樑門客
霽峯不得脫免
俊良事似有間也。
公元1608年
嘗曰。
叔父評事曾未見也。
嘗見張維問曰。
君所知中誰爲第一流
曰。
小生所見宋邦祚是爾。
戊申年及第而來見。
見其儀形
接其談論
益信張說之不虛也。
先生議論忠厚和平
不爲刻核之言。
至於是非正則極其嚴截。
畸翁弘溟印送松江稿。
跋文有曰孼臣秉柄。
先生亟取筆註其傍曰。
孼臣李山海也。
公元1583年
嘗曰。
癸未以前
東西皆是士流相爭
谷每爲保合之論。
癸未以後邪正分爲二黨矣。
嘗見金宇顒
癸未事果如何
金曰。
小人也。
然其意若欲只以小人之名。
歸之於李景慄,李徵數人。
而欲白脫一隊之人。
可笑也。
公元1631年
先生年八十四。
易簀辛未八月三日
其春
出至大門外緣下。
微吟古書
徘徊數次曰。
自量筋力行步猶可日三十里矣。
門人李恒吉曰。
是年
步臨渠家云。
其家去本宅五里强矣。
辛未
出弔族人石西而歸。
出迎林外
馬坐嶷然小年矣。
鄭弘溟
公元1289年
先生因講心經操則存。
舍則亡。
出入無時
莫知其鄕。
幷擧范淳夫女所言孟子識心
豈有出入
程子因贊此女雖不識孟子
識心
孟子與范女所言異同何義。
亟問於諸生
作小說。
稟於先生曰。
凡人有如室中火光
雖被外間風氣牽動
擾攘難定。
未嘗他出外。
牽動時却在此。
安定時亦却在此。
非如人乘馬出門相似
其謂存亡出入
只言感通之妙。
莊子所言一日而再撫四海之外。
亦非謂自內出外而他適也。
如何如何
未知先生終果印可否耶。
嘗言聖人之心如明鏡止水時節
學者有難窺測
自餘衆人
多患走作跳擧。
必須立本體。
然後隨其發動省察加工
方有摸捉。
每於經書講解
必以兼觀動靜爲主
乃知老先生用力實地草草也。
每於馬上看書
或誦庸,學等書。
無時不然
余自少出入門庭
侍寢時多。
晨夜必默誦古書
循環不輟
常自言吾於庸學。
誦讀殆過數千遍
而亦未覺其有增長之益云。
嘗言先儒論學處。
程朱話頭
便能曉解其當否。
至如詞章利病
出於村家學究者。
亦未通透。
豈業專而不暇它及耶。
問。
父喪旣葬。
改葬母者服緦終事與否。
曰。
禮凡重喪未除而遭輕服者。
制其服而哭之。
其除之也。
亦服輕服云則何獨改葬緦而有異乎。
以此而言。
雖在斬衰
當其改葬母也。
服緦從事無疑
問。
喪服小記曰。
父母之喪偕。
先葬者不虞祔
其葬。
服斬衰。
疏曰。
其葬母。
服斬衰者從重也。
父未葬。
不敢變服也。
以此而推之。
似亦有以重厭輕之義。
今以斬衰改母之葬。
或一道耶。
曰。
父未葬時母之改葬也。
服斬衰。
有明文。
喪葬改葬母也。
雖服緦麻
豈有三月常服
當見尸柩發引及葬虞祭時。
緦服而已
事畢則卽服斬衰。
三月後。
哭而脫緦宜也
問。
主妻喪者未練祥
而遭斬衰之喪則及其妻之練祭
服期服。
而亦然。
祥祭時。
練服後當服何服以卒事耶。
禫祭則以重喪在身
固可廢也。
但其子旣於十三月之祥。
練服
着祥冠則及其十五月當禫之時。
以其父之不主祭
已亦廢母之禫乎。
抑可自
攝其祭而除服乎。
且此子方有祖父期服在身
今若釋期服
禫服於義無據
如欲廢母之禫。
而遂祖父之喪則其除母之祥服。
當在何時耶。
曰主妻喪者有父斬衰之服。
其妻之練祥
當服妻服入哭。
而祭時不可吉服
只着頭巾布衣之而已。
禫則父有重服
不得主祭
不可獨行禫。
祭日
只着母之喪服
入哭後脫服。
又服微吉之服。
之而已。
其父雖斬衰服盡後。
當依過時不祭之文。
更不祭。
朱子之言有之矣。
此等禮是臆說無據
不敢爲是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