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沙溪先生遗稿卷十三 (自动笺注)
沙溪先生遺稿卷十三
 附錄[下]
  
諡狀[宋浚吉]
公元1608年
先生諱長生
字希元
姓金氏
學者稱爲沙溪先生
其先蓋出新羅
羅之季。
有王子興光。
知宗國將亂。
出遁于光
氓庶
子孫仍籍焉。
麗朝
八世相繼平章事
故名其洞曰平章
入我 朝。
世有顯人
有諱問。
文館檢閱
其配曰陽川許氏。
節行旌閭
事載三綱行實
再世而至左義政國光
策敵慨,佐理兩勳。
封光山府院君
生諱克忸。
諫院司諫
與憲納金馹孫等。
力爭 懷簡追崇非禮
時議韙之。
卒 贈禮曹參原君。
先生高祖也。
曾祖諱宗胤。
珍山群守。
贈兵曹參議
祖諱鎬。
禮縣監。
 贈議政府左贊成。
考諱繼輝。
世稱黃岡先生
聰明才學一時
歷事 ,宣兩朝
李文成公
每論公輔才。
必擧公爲首
官終司憲府大司憲
 贈吏曹判書
平山申氏。
夷簡公瑛之女。
麗朝太師節公崇謙之後也。
以嘉靖戊申七月八日
先生漢陽之貞陵洞第。
自幼性行醇篤
不妄言笑
戲狎
識者知其爲德器也。
年十一。
夫人捐背
成公撫養之。
常寘膝下
不許就傅
稍長。
自奮發。
從事聖賢之學。
其於世俗趨好。
公元1578年
一切不屑也。
初從宋龜峯翼弼
四子近思諸書
精思力行
銖累寸進
黃岡公喜曰。
吾兒已能如此
無憂矣。
旣又師事李文成公
備聞道學之要。
自任甚重。
文成期許特深。
黃岡公按關西
關西素稱繁華
遊客日以聲色爲娛。
先生每以省覲至。
若不崖異
操履甚嚴。
未嘗一近媟謔。
以爲難。
萬曆戊寅
 朝廷選學行士。
沈潛聖經
篤信古訓
薦授 昌陵參奉
辛巳
黃岡公朝 京師
先生隨行
吏曹祠官不可久曠
換授敦寧府參奉
是行也。
往返數千萬里。
所以扶侍奉養
誠孝懇至
如飯匙多少
亦皆從傍默數
以驗安否之候。
壬午
才行卓異
陞敍之 命。
亡何
黃岡公憂。
廬墓盡制。
服闋
拜 順陵參奉
病遞。
旣而用前 命。
陞平市署奉事
去職
累拜活人司圃二署別提,司饔院奉事
皆以病辭。
戊子
童蒙敎官
敎養有法
多所成就
庚寅
例陞通禮院引儀。
辛卯
出監定山縣。
誠信寬惠
吏民心。
明年壬辰
倭寇至。
先生應軍務
振卹窮困
公私兼濟
方伯悃愊無華
爲政不煩
褒 聞。
秩滿
連山莊舍。
俄拜戶曹正郞
天兵調餉于湖南
竣事復 命。
尋以事罷。
僑居海西黃鳳之間。
寇亂未息
士皆廢業
先生
公元1601年
與門人子弟。
講誦不輟
樂而忘憂
屢授丹陽群守,軍資監僉正,戶曹正郞,楊根郡守翊衛翊衛
不拜
又除軍資僉正,安城郡
僶勉就職
畿輔新去亂。
疲氓未蘇。
先生盡心撫摩
不數年。
民復其舊。
辛丑
 朝廷設局
校正周易口訣
先生特被 召。
入拜宗親府典簿
有病不果供職
鄭仁弘用事
先生不樂在京。
遂歸連鄕。
癸卯
除益山郡守
三歲
免歸
光海初。
復拜翊衛
不就
尋授淮陽府使。
議者謂地當北關要路
用武人。
換授鐵原府。
癸丑
朴應犀誣告獄起。
先生庶弟二人
逮考死。
奸黨從臾
追戮屍。
論以大逆
先生闔門緣坐
親舊憂怖
或謀所以紓禍者。
先生夷然曰。
禍福命也。
容人力。
會。
大臣臺官緣坐非律。
得已
初。
光海親問應犀曰。
金某亦與知否。
應犀對曰。
金某賢者。
某等有謀。
猶恐其聞知也。
及鄭浹誣服
問對亦如前。
以故先生獲免
自是
屛居田廬
不通外人
潛玩經籍自適
天啓癸亥
 仁祖大王反正
 下敎曰。
自予初潛。
熟聞金某名卽。
以司憲府掌令 召。
先生上疎辭以老病
貽書諸元勳。
言輔導君德
安民緩刑
收人才。
公道之述。
仍戒諸公亦宜淸愼自礪。
毋踵靖國三將之失。
諸公得書歎服
以聞于 上。
 上亟稱善。
及辭疏入。
 下旨溫諭
俾以駕轎上來
復 下教促之。
先生承 命感激
力疾赴 朝。
上章乞免
不許
時 上將親享于 私廟
禮官儒臣
皆謂 主上以親孫繼祖。
本生無兩考之嫌。
祝辭宜稱考稱子。
先生以爲此實古今變禮
身居言地
不可不陳所懷
上疏言。
帝王之禮。
莫嚴於繼統
雖兄繼弟。
叔繼姪。
皆有父子之道。
春秋傳。
論閔僖猶父子。
漢宣帝繼昭
而尊史皇孫皇考
先儒譏之。
 殿下旣承 宣祖之後
不當復考私親
宜倣程子說。
稱叔姪爲是
他日入侍
 上慰諭甚備
仍曰。
日者疎辭甚好。
朝議已定
不能從。
深用未安。
先生拜謝
仍出懷中奏箚以進。
略曰。
帝王爲治之要。
莫先於學問
學問之道無他
須將聖賢之言。
講求義理之當。
體之於身。
驗之於心。
使本原虛明
澹若止水
及其幾動之際。
精察公私義利之分。
克私猶恐不猛。
擴善猶恐不廣
日用云爲之間。
自然天理流行
人欲淨盡
堯舜所謂惟精有一。
孔子所謂克己復禮
子思所謂戒懼謹獨
孟子所謂放心
四端者也。
千古聖賢相傳旨訣。
不越乎此。
人君一念之間。
國家治亂興衰係焉。
可不懼哉。
 上嘉納之。
尋遞爲司
公元1623年
宰監僉正。
六月
因 筵臣建請。
特設成均司業以處先生
使訓迪多士
且 命輔養元子
先生懇辭不獲
其時師傅諸公
皆極一時之選
先生宿儒耆德
尤爲 元子敬重
文義之外。
隨事規勸
補益弘多
先生進見
引疾乞退
 上强留之。
且曰。
師儒之任
必得長者
然後多士可以觀感
故以相煩耳。
八月
復申前請。
 上再三勉留
先生乞骸益懇。
 上敎曰。
往還
爲久留。
 陛辭日。
特 宣醞慰遣之。
先生還鄕
上疏謝 恩。
兼陳沿路民瘼
 上優納之。
仍 下諭促還。
先生上疏辭。
且進戒曰。
臣聞張子曰。
以己心爲嚴師
馬公曰。
平生所爲
未有不可對人言者
願 聖上政事一號令之間。
皆稟於天君
乙丙幽獨之地。
如承大祭則 聖學所就。
其可量乎。
甲子正月
李适反。
 上幸公州。
先生迎謁道左
賊平 回鑾
 上敎曰。
從此
敎導元子可乎。
先生敢辭
歷尙依院正。
拜司憲府執義
三辭不許
仍請暇還鄕
萬言疏。
陳立大
舊業
洪範
小學
盡聖孝。
祀典
九族
體群臣。
聽政
革民弊。
大同
軍政
嚴宮禁等十三事。
 上答曰。
觀此條陳
實是修身救弊之策。
敢不服膺力行哉。
特陞通
公元1624年
大夫曹參議
先生上疏辭。
言憲府禁治內奴。
政院封還 傳旨
奉法守職
不宜摧譴。
時適是事
故疏中及之。
 上優答焉。
十月
赴 召謝 恩。
筵臣言金某旣來。
宜令出入 經幄
且使侍講 元子
上從之。
改稱講學官
乙丑春
冊立 王世子
 命陞嘉善階。
蓋錄輔導之勤也。
同知樞府事。
尋又乞暇歸鄕
臨行拜疏
奮發大志
益進 聖學
絶偏係。
優游
兼陳用人接下納諫敬賢博訪精擇之道。
言甚懇切
 上嘉奬。
仍曰。
予心缺然
思永退。
拜墓訖。
趁卽上來
先生旣歸。
屢疏乞解職
終 不允
明年春
 上遭 仁獻王后喪。
先生赴闕進 慰。
旬日
請告徑歸。
政院 啓請留之。
 命下而先生歸矣
上疏辭謝
且以勉抑至情
俯就中制陳戒焉。
先是
寧越郡朴知誡上疏大禮
其說與先生相反
先生作書
與 朝中知舊痛辨之。
元勳有主朴氏說者。
箚中謬稱先生改舊見。
先生上章自辨。
丁卯春
邊遽至。
 上幸江都
 世子分朝南下
有 旨以先生兩湖號召使。
先生承 命出境
召募兵糧
湊給 行在
身詣分朝上謁
蓋將以爲控制三南。
維繫人心之計。
一夕
訛言賊已渡臨津
分祖諸蒼黃
欲奉
公元1627年
東宮移駐嶺南
先生力言非計
又請 對。
備陳利害
 世子然之。
俄而訛言亦自定。
三月
江都起居
引見慰奬。
時和事已成。
賊且退矣。
先生解職歸鄕
 上曰。
賊兵尙在境上。
不妨仍帶。
脫又有急。
須從始盡心
先生仍 啓曰。
今日講和
固出於不得已
然斥和之議。
不可優奬
 上曰。
卿言固是。
旣歸。
區處兵糧
解官閑居
崇禎戊辰
拜刑曹參判。
再辭不赴。
己巳夏
 上謂筵臣曰。
某以宿德之人。
不肯來京。
來亦卽歸。
此予誠薄禮簡之致。
何以則可致都下而使久留耶。
右相李公廷龜曰。
金某生長輦轂下
初非遯世之人。
自 上盡其誠禮則年雖高。
必來矣。
 上卽下溫旨
又 命安車卽路
先生上疏固辭
 上賜手批曰。
卿以國之大老
德行招倫。
今若來在京中
非但士夫矜式
必有啓沃之益。
予方側席以待。
卿勿更辭。
 召命稠疊
辭旨益懇。
先生自念年迫
精力已耗。
不可貪戀 恩眷
僕僕道路爲也。
連章乞骸益力。
庚午
優老典。
例陞嘉義階。
辛未夏
病風濕。
起居興寢
無異平素
與門人。
講論不怠
至八月疾革
初三日酉時
易簀正寢
享年八十有四
遠近相弔
以爲斯文喪矣。
訃聞
 上震悼
遣官致祭
公元1631年
有加。
 王世子亦輟講行素。
宮官致祭
 上又命本道護喪營墓。
門人持服數十百人
比葬來會者幾千人
是歲十月十九日
葬于鎭岑縣城北里
丙子
用議者。
特 贈資憲大夫吏判書
辛巳正月
宅兆不利
利窆于連山縣高井山牛首里先祖妣許氏兆後艮向之原。
士子等建書院先生所居之旁。
俎豆之。
杖屨所曁。
亦多立祠以享焉。
先生天賦敦厚和粹
莊重篤確。
已自近道
蚤承庭訓
又得大賢依歸
慨然古人自期
眞誠純篤
足以貫金石通神明者。
爲學
一以程朱準則
主敬以立其本。
窮理以致其知。
力行以踐其實
三者爲終身事業
俛焉孶孶
不知老之將至
每日晨起
拜謁家廟
退就書室。
對案危坐
日有新功
默誦小學心經,庸,學等書。
循環熟複
夜以繼晝
造次顚沛之頃。
未嘗或間也。
遇有疑晦處。
精究力索
至忘寢食
通貫而後已。
初間
以爲質魯難成。
及其用力之久則看書析理
破氷釋。
無復窒礙
專於朴實頭用功
不騖高遠
不蘄小成
尤致謹於不覩不聞之地。
潛心對越
整肅自持
雖大袠之年。
疾病之中。
未嘗惰慢之容。
動靜言爲。
表裏幽顯
純如也。
常曰。
自欺三字
是吾平生自勉
公元1592年
者。
充養旣深。
德性渾全
粹面盎背
望之崇深谹偉。
不可涯涘
而卽之和氣薰然
如坐春風中。
其外可謂且成矣。
先生方且謙謙如未之見。
日新又新。
不容少懈。
平居油油若無可否
及其論事是非
辨別淑慝
嚴毅直截
有雖賁,育不能奪者。
四方之事。
無問識與不識
皆仰之如山斗
孝友之性。
實出於天。
贊成夫人之喪。
先生適方在外
忽覺悲情內集。
涕淚不禁
未數日訃至。
壬辰之難。
長子檃在他所。
遇賊被害
先生輒覺終日悲楚
人謂至誠先知之驗。
諸父如事其親。
愛同氣。
老而彌篤。
二庶弟死非命
哀慘之情。
不覺自發言貌寢寐之間。
傍人爲之感動
居官
不擇大小
盡心奉職
晩祭 聖明
禮遇隆重
每以年齡已暮。
 國恩未報爲恨。
其章奏所論。
必以端本淸源
革弊祛瘼。
天理
王道
正風化。
紀綱先務
本末備具
可擧而行也。
師友之間。
恩義兼至
宋龜峯闔門遘禍
無所歸。
先生養之唯謹
 仁祖改紀。
率同諸人上疏訟寃
松江鄭相公旣沒。
黨禍益深。
生平知舊
亦或雷同和附
先生辨白心跡
不爲利害計。
癸亥登對
力陳其誣衊之狀。
谷之喪。
先生方在憂服中。
爲制師服
遠赴臨之。
忌日齋素
身不廢。
視其子如子。
龜峯亦然也。
接引後進則雖幼賤者。
開心見誠
隨其才品
循循敎導
使人自然有感發興起者。
其授書次第
必以小學家禮爲先。
次之心經近思
以培其本根
啓其路逕
然後及於四子五經
階級甚嚴。
文華藻之習。
未嘗及於言議也。
嘗論東方道學之統。
以爲鄭文忠絶學於麗季。
金文敬墜緖於我 朝。
微言未著
至道未暢。
趙文正誠正之學。
任君民之責。
遺風餘韻。
足以聳動百世
李文純群賢斬伐之餘。
興起斯文己任
承前啓後
道脈無窮
其功大矣
明粹洞澈
眞知實踐
聖門宗旨者。
無如李文成云。
其於近代儒賢論理先後
四端七情
物格知至
人心道心等說。
同異得失
一皆文成之說折衷之。
辨析精微
所自得。
先生禮學
用功尤深。
考證精博
一時質問者皆歸焉。
先生旣得李文成嫡傳
淵源之遠。
門路之正。
困知勉行之功。
繼往開來之業。
後之學者
可考而徵之也。
先生不事著述
讀書
輒記所疑。
經書辨疑近思釋疑書疏雜錄若干卷。
藏于家。
刪定申義慶所編喪禮備要一冊。
與門知舊難疑答問
有疑禮問解四冊
梓行于世。
先生
昌寧曹氏。
追封貞夫人。
判敦寧府事昌陽光遠之孫。
僉知中樞府事大乾之女。
賢有婦道
年三十六卒。
祔葬先生廟。
三男三女
男長檃。
壬辰被害者。
次集。
判中樞府事。
承訓傳業
亦爲一世儒宗
學者稱爲愼獨齋先生
次槃。
曹參判。
女長。
監察景霱
次適淸寧君韓德及。
一女夭。
側室六人
曰榮。
生員
檠,杲,榘,槼棐。
進士
二人
適李楢,李名鎭。
判樞側室二子。
曰益炯,益煉。
生員
二女壻。
生員金泰立,鄭廣源。
六子
曰益烈。
群守。
益熙。
吏曹判書
益兼。
早魁司馬
死節江都
持平
益勳。
府使。
益煦。
正字
早夭
益炅。
進士
五女壻。
府使李淀,判書李厚源,修撰張次周,參奉海寬,沈若濟
景霱二女壻。
縣監愼暻,成璹。
韓德及三子
正郞壽遠宣傳智遠,志遠。
三女壻。
李汝洪,金敏成,李時挺。
益熙。
三子萬均。
正言
萬增,萬埈。
益兼,二子,萬基。
正字
萬重
進士
益勳。
三子
益煦。
一子
益炅。
二子。
內外曾玄孫摠二百餘人
先生之葬。
淸陰金文正公誌其竁。
谿谷張相公銘其碑。
大學士鄭公弘溟記表陰。
侍郞宋公時烈行狀
其所闡揚道德之懿者蓋無餘蘊。
同門士友
又令浚吉最其大者
以請易名之典。
浚吉先生表姪
自幼供
灑掃之役於門屛
奬礪敎育之恩。
有如天地父母
不可以不逮辭。
敢別爲撰次如右
以備太史氏採擇云。
公元1657年
崇禎紀元後丁酉五月日。
門人通政大夫前 世子侍講贊善宋浚吉
謹狀
神道碑銘[張維]
金氏光山者。
本出新羅氏。
羅之季。
有王子興光。
國將亂。
出遁于光
孫因籍焉。
高麗時。
金氏八世相繼平章事
故名其居曰平章洞。
入我 朝。
世有顯人
有諱國光
左議政
策勳封府院君
生諱克忸。
司諫
先生高祖也。
曾祖諱宗胤。
珍山郡守
 贈兵曹參議
祖諱鎬。
禮縣監。
 贈左贊成。
考諱繼輝。
博學大才
人以公輔期之。
官終大司憲
 贈吏曹判書
平山申氏。
右參贊瑛之女。
以嘉靖戊申生先生
幼而莊重
妄語
戲狎
初從龜峯宋翼弼
四子近思諸書
心悅而服習焉。
憲公喜曰。
吾兒已知爲學
無憂矣。
及長。
李文成公
備聞道義之要。
谷甚重之。
憲公關西
關西素稱繁華
游客日以聲色宴樂爲事
先生每以省覲至。
隨衆周旋
若不崖異
操履貞固
未嘗一近媟謔。
以爲
公元1578年
難。
萬曆戊寅
 朝廷選學行士。
有以沈潛聖經
篤信古訓
先生者。
除 昌陵參奉
久之
憲公如 京師
先生隨行
吏曹祠官不可曠職
換授敦寧府參奉
是行也往返數千萬里。
所以扶侍服勤
誠孝懇至
又以才行卓異被選
陞敍之 命。
無何
遭大憲公憂。
廬墓盡制。
拜 順陵參奉
以病去。
陞平市署奉事
用前 命也。
去職
累授活人,司圃二署別提,司饔院奉事
皆以病辭。
童蒙敎官
例陞通禮院引儀。
出監定山縣。
明年壬辰
倭寇至。
 大駕西狩
戎事旁午
民不堪命
先生接應撫摩
各得其宜
以故事擧而民安之。
方伯褒 聞。
稱以悃愊無僞
爲政不煩
秩滿解歸。
拜戶曹正郞
 天兵南征
調度糧餉湖南
事竣還 朝。
尋以事罷。
寓居海西
時新大亂
不遑學業
先生與門子弟
講誦不輟
屢除丹陽郡軍資監僉正,戶曹正郞,楊根郡守翊衛翊衛
不拜
未幾
又授軍資僉正。
僶勉出謝。
安城郡
朝廷設局
校正周易口訣
先生被 召入。
宗親府典簿
有病不果供職
及鄭引弘用事
時事大變
先生不樂在京。
遂歸連山田舍
起拜益山郡守
三歲
罷歸
海初。
翊衛不就
尋拜淮陽府使。
議者謂地當
公元1613年
北關要路
用武人。
換授鐵原府。
癸丑獄起。
先生庶弟某某
被告考掠死。
戮屍
論以大逆
先生闔門緣坐
親戚憂怖
或謀所以紓禍者。
先生逌然曰。
禍福命也。
非人力所能倖免。
會。
法官言據律不宜緣坐
大臣議亦同。
事遂已。
初。
海親鞫囚
上變人曰。
金某亦與知否。
其人對曰。
金某賢者。
某等有謀。
猶恐其聞知也。
及鄭浹誣服
海問如前。
浹所對亦然
以故
先生獲免
旣而還鄕
屛居杜門
不通外人
潛玩經訓自適
今 上初踐阼。
 下敎曰。
金長生予在潛邸
熟聞其名。
卽授司憲府掌令。
先生上疏
辭以老病
因貽書諸元勳。
言輔導 君德
安民緩刑
收人才。
公道之術。
因戒諸公亦宜淸愼自厲
毋踵靖國三將之誤。
諸元勳得書歎服
遂以聞于 上。
先生辭疏入。
 上下溫諭
許令乘馬轝來。
尋又 下敎促之。
先生力疾赴 朝。
上章乞免
 不許
 上將親祭于 私廟
廷臣祝辭稱謂
禮曹判書李公廷龜副提學鄭公經世
與諸大臣群議
以爲 上以親孫繼祖統
旁支爲人後不同
旣不考 宣廟
則於私親
無二考之嫌。
當稱考自稱子。
先生上疏言。
帝王之禮。
莫嚴於繼統
雖兄繼弟。
叔繼姪。
皆有父子之義。
春秋傳。
論閔僖猶父子。
漢宣帝繼昭帝。
而尊史皇孫皇考
先儒譏之。
 殿下旣承 宣祖之後
不當復考私親
宜倣程子說稱叔姪爲是
時 朝議已定
先生說不得行。
他日
先生入侍
 上慰諭甚備
先生拜謝
因出懷中奏箚
帝王學問之道。
 上嘉納之。
尋遞爲司宰監僉正。
 筵臣建請特設成均司業以處先生
使訓迪多士
且 命輔養 元子
先生懇辭不獲
參講席。
文議之外。
隨事規勸
 元子敬重焉。
先生進見
引疾乞退
 上强留之。
申請不已
 上曰。
往還
爲久留。
陛辭日。
 宣醞慰遣之。
元子面語丁寧
願勿久留
先生還鄕
上疏謝 恩。
兼陳民瘼
 上又慰納之。
李适反。
 上幸公山
先生迎 駕道左
賊平 還都
 上謂曰。
從此
敎導元子可乎。
先生敢辭
尙衣院正。
拜司憲府執義
三辭 不許
因請暇還鄕
萬言疏。
條陳十三事。
通政大夫曹參議
憲府治內奴。
事涉 慈殿。
上下嚴旨
政院封還
 上又命推考政院。
先生辭職疎陳其事言。
此雖小失
必至於以私滅公。
 上優答之。
尋赴 召謝 恩。
筵臣言金長生旣來。
宜令出入 經幄
且使侍講 元子
輔益必多。
 上從之。
改稱講學官
冊立 王世子
 命陞嘉善階。
同知樞府事。
尋又請暇歸。
屢疏乞解職
終 不允
 啓運別宮之喪。
先生詣京進 慰。
旬日
請告徑歸。
政院 啓請留之。
 命下而先生已去矣。
先是
寧越郡朴知誡上疏大禮
其說與先生相反
一傳而爲追尊之論。
先生心非之。
作書與朝中知舊。
痛加辨斥。
元勳有主朴氏說者。
箚中謬稱先生改舊見。
先生上章自辨。
寇逼畿輔
 上幸江都
 世子分朝南下
有 旨以先號召使。
先生力疾 承命
召募兵糧
身詣分朝上謁
一夕
訛言賊已過臨津
分朝諸臣倉黃
欲奉 東宮移駐嶺海
先生力言非計
請對備陳利害
 世子然之。
俄而訛言亦自定。
先生自分朝。
馳赴江都
時和已定
賊且退矣。
 上引見慰奬。
先生因 啓曰。
賊勢稍緩。
老病垂死
乞骸骨歸。
言講和固出於權宜
和之議。
未可非。
言者以此被譴。
恐自今 國家有事
人無肯盡言也。
先生還自江都
解職閑居
拜刑曹參判。
再辭不赴。
久之
 上思先生
侍臣曰。
金長生張顯光
皆是宿德
不肯來京。
來亦卽歸。
此由予誠薄禮簡之致。
卽 下敎。
令以馬轝來。
先生疏辭。
 上賜手批
公元1631年
曰。
卿以國之大老
德行超倫
今若來在京中
非但士夫矜式
必有啓沃之益。
予方側席以待。
卿勿更辭。
先生年已八十有三矣。
自念景迫
精力耗盡
連章乞骸益力。
會有優老之典。
例陞嘉義階。
辛未八月三日
以疾卒。
享年八十有四
訃聞
 上震悼
遣官致祭賻有加。
 世子輟講進素膳。
講官曰。
昔余蒙學扞格
公敎誨之恩。
何可忘也。
亦遣宮官致祭
上又命本道給役夫以營墓。
門徒持服數十百人
比葬。
遠近來會者幾千人
是歲十月十九日
葬于鎭岑縣西新卜之原。
先生諱長生
字希元
學者稱沙溪先生
天資敦厚和粹
自然近道
向學甚早。
又得親炙大賢
立志也專而確。
用力也密而篤。
玩索踐履
交致其功。
弱冠耄耋之年。
無少懈焉。
德器渾成
睟面盎背
四方之士無問不識
其論成德君子
以先稱首焉。
幼喪先妣
王父贊成公取而育之。
贊成夫人之沒。
先生方在海西
忽覺悲情內集。
涕流不禁
居數日。
訃至。
壬辰之難。
長子檃在他所。
遇賊見害
先生輒覺終日悲楚
以爲至誠先知之驗。
尤篤於師友恩義
宋龜峯酷禍
脫身避仇無所歸。
先生養之唯謹
松江鄭相公得罪
黨禍益深。
公元1592年
生平知舊
亦或雷同詆排
傅時議。
獨先辨白心跡
訾謷四至
不顧也。
先生之學。
本出谷。
而上之以根。
極於考亭
其於近代儒先論理前後
四端七情等說。
同異得失
一皆以栗谷之說折衷之。
辯析精微
所自得。
先生禮學
用功最深。
考證精博
人有變禮疑文。
就正焉。
及論 國家典禮
獨排衆說
以至上咈 主意
下與諸公牴牾
雖以維之愚。
亦嘗屢獻其所疑。
先生確守初見
終不少改云。
平生不事著述
讀書
所得輒有箚錄。
經書辨疑八卷近思釋疑一卷,疑禮問解八卷書疎雜錄若干篇,添註家禮集覽三卷
藏于家。
喪禮備要一卷
行于世。
夫人昌寧曹氏。
僉樞大乾之女。
賢有婦道
先生四十五年而卒。
年三十有六。
初葬于連山縣先塋之兆。
先生之葬而遷祔焉。
三男三女
長櫽。
壬辰遇害者。
次集。
憲府持平
次槃。
弘文館典翰。
女長。
監察景霱
次夭。
次適郡守韓德及。
側室六男子。
曰榮。
生員
曰檠。
夭。
曰杲。
曰槼。
曰槻。
曰棐。
女子二人
持平
側室子。
曰益炯。
曰益煉。
女子二人
典翰。
六男
曰益烈。
別坐。
曰益熙。
文館檢閱
曰益兼。
學生
餘幼。
女子四人
景霱
二女
韓德及。
三男
公元1631年
女。
其餘內外孫曾不盡記。
銘曰。
弘毅致遠。
木訥近仁。
聖訓炳然
 四科之列。
曾魯不與
卒得孔傳
 於惟先生
質重氣醇。
確乎靜專
 早師眞儒
潛心服應。
矩方規圓
 世之學者
憑虛騖遠。
華色外宣
 先生異是。
寸積銖累
所後先。
 黃中通理
美暢四支
渾然德全
 晩際 聖明
禮隆秩躋。
都兪厦旃。
 國有大老
旣壽且康。
顔華顚。
 士林瞻仰
若山有岱。
魁衡在天。
 日昃之離。
梁木忽摧。
哀榮備焉。
 宰如者丘。
刻銘豐碑
用視萬年
公元1634年
崇禎七年八月日。
門人奮忠贊謨立紀靖 社功臣
正憲大夫新豊君張維
譔。
公元1576年
 丙子
用議者特 贈資憲大夫吏判書
辛巳
以鎭岑宅兆不利
移厝于連山縣牛首里高井山坤坐之原。
夫人祔于左。
先妣許氏之兆後也。
西距判書公墓一里許。
至 孝廟時丁酉
累 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政府議政謚文元公
墓誌銘[金尙憲]
公元1631年
崇禎辛未八月某甲
沙溪金先生卒于連山居第
訃聞
 上命有司常典
 王世子輟講。
遣宮療致祭
有官者相弔於朝。
相弔於野
皆曰。
師友講學
公元1548年
道。
不可復見矣。
三月某甲
窆于鎭岑縣西新卜負亥之原。
門人絰而出者塡道。
遠近會葬者至不可數。
已卽先生舊居之傍。
建祠而俎豆之。
學者謂之沙溪書院
先生諱長生
字希元
憲府大司憲
 贈吏曹判書諱繼輝之嫡子也。
大父鎬。
禮縣監。
 贈議政府左贊成。
曾大父宗胤。
珍山郡守
 贈兵曹參議
其先新羅子興光。
出居光州
子孫蕃昌
八代平章事
高麗之我 朝。
世有大官
判書歷事 明宣兩朝
文章直道
號爲名臣
墓在連山
簡易崔岦銘其碑。
官世行治備述焉。
夫人平山申氏。
政府右參贊夷簡公瑛之女。
嘉靖戊申七年。
先生
十一。
喪母。
鞠於大父
自幼性行純篤
無外慕。
動止自矩。
及長。
師事宋龜峯翼弼
又事李文成公
絶意功令
委身於學。
勤勵嚮進。
文成甚重之。
諸生中期待特深。
萬曆戊寅
先生年三十一。
 朝廷求訪學問篤行之士。
用薦授 昌陵參奉
判書公朝 京。
故敦寧府參奉
壬午
丁外憂
服闋
拜 順陵參奉
又擧才行卓異
陞平市署奉事
屢拜活人司圃兩署別提,司饔院奉事
皆病辭。
童蒙敎官
轉通禮院引儀。
出爲定山縣監。
誠信寬惠
吏民心。
壬辰之難。
策應
公元1613年
務。
賑恤窮困
公私兼濟
方伯具聞其狀。
秩滿
陞戶曹正郞
監餉湖南
坐事罷。
僑居海西
寇亂未息
士皆廢業
先生日與子弟諸生
講論不輟
已授丹陽郡軍資監僉正,戶曹正郞,楊根郡守, 世子翊衛翊衛
不拜
又除軍資監僉正,安城郡
僶勉就官。
撫摩凋瘵
流亡復業
校正周易。
召拜宗親府典簿
病辭還里。
已拜益山郡守
三歲免歸
久之
淮陽府使。
移鐵原。
光海癸丑
朴應犀誣告獄起。
先生庶弟二人
逮考死。
奸黨戮屍
將行緣坐
以及先生
闔門惴惴
或謀所以紓禍者。
先生夷然謂曰。
死生命也。
終不聽。
適用議者。
事得寢。
先生杜門鄕廬。
不交外人
靜坐畢竟晷。
今 上反正
首除司憲府掌令。
 下敎曰。
熟聞金某名。
常願一見
其亟召來。
先生上疏
自陳老病乞解。
再 下溫諭
徵以安車
不得已力疾赴 命。
未至。
 御札促召。
先生
又辭。
 不許
先生先以書遺靖 社諸勳臣
勉以謹終始
善輔導
宿弊
愼刑辟。
公道
私昵
廉恥
儉約
遂以徹宸覽。
 上愈益嚮之。
無何
 親享私廟
禮官儒臣
皆爲 主上以親孫繼祖。
本生無兩考之嫌。
祝辭宜稱子。
大臣以爲然。
先生獨曰。
禮。
爲人後者爲之
公元1624年
子。
帝王之禮。
莫嚴於繼統
雖兄繼弟。
叔繼姪。
皆有父子之道。
今 主上入繼大統
承 宣祖之後
當依程子說稱叔姪。
上疏言之。
後入侍。
 上虛心傾竚
先生槪申疏意。
且自重聽
難於前對
先具一箚。
懷中以進。
陳帝王學問之道。
聖賢治心之法。
有云克私猶恐不猛。
擴善猶恐不廣
 上稱善。
因曰。
前見疏辭甚好。
旣已議定
不得從之。
是時。
 上尙未偏入曲說
故其優禮如此
遞爲司宰監僉正。
已拜成均司業
前所未寘。
刱設以待先生
先生以事出非常力辭。
 不許
仍命輔養 元子
先生又辭不獲
進講之際。
隨事規箴
 元子深致敬焉。
無何
以老告歸
屢請始 許往還
及抵家。
條上民瘼
 下諭促還。
先生不赴。
上疏誠心謹獨之說。
甲子
李适叛。
 上幸公州。
先生道謁
賊平。
有 敎隨 駕還京。
尙衣院正。
擢司憲府執義
未久。
復歸連山
萬言書
大本
盡聖孝。
九族
體群臣等十三條。
 上褒納
無何
特授曹參議
先生上疏辭 恩。
言憲府禁治內奴。
政院封還 傳旨
奉法守職
不宜摧譴。
借曰奉承 慈敎
實由私意未祛
害政滋多。
 上優答
 命召
先生入謝
筵臣有建請許赴 經筵
進講 元子
勿以官階爲拘。
公元1625年
可之
明年
冊立 世子
進拜同知樞府事。
尋乞暇上塚
臨行
上疎奮發大志
益進聖學
絶偏係。
優游
兼陳用人接下。
納諫敬賢。
博訪精擇之道。
言益懇切
明年
 上遭 啓運宮喪。
先生上京進慰。
歸政請留
報未下而先生已行矣。
初服未定
廷議紛紜
 上定爲齊衰杖期。
先生上言
古禮無據報聞
先是
朴知誡上䟽
宜倣母后儀。
臣從服。
又倡爲禰廟
其徒受指。
相繼投匭
專主追崇
李貴崔鳴吉合。
雜引枝辭
以動 上意
先生以爲古今變禮
一有差誤
貽譏後世
參互經傳
反覆論辨
或疏或書。
累千百言。
大抵承繼大統爲重。
崇奉私親爲非
由是 上寢不悅。
者亦多詆訾
先生終無少變。
丁卯
西虜深入
 上移蹕江都
先生號召使。
先生聞 命。
扶病出境
糾合同志
初兵聚糧。
湊給行在
身隨 東宮全州
訛言賊漸逼。
遽議移避
人心大震
先生力主輕動非計
入見 世子言之。
乃定。
無何
江都起居
 上引見勞問
先生解職歸鄕
慰勉許歸。
不聽辭。
先生仍陳斥和者被 譴。
恐後無言者。
明年
拜刑曹參判。
不就
會。
 上御經筵曰。
金長生張顯光
宿德之人。
不肯久留
何以則可致。
公元1629年
大臣有請殊禮
節 下召旨。
安車卽路
先生上疏固辭
 御批丁寧
褒予備至
先生不起
於是
先生年八十三。
大耋優 恩。
進階嘉義大夫
至明年秋
易簀
先生素强
疾病
前數月。
偶患風濕少捐。
猶不廢講學
臨終
神氣不亂。
翛然而逝。
先生天資謙恭仁厚
自然近道
得師門。
直尋正路
不騖虛遠
不蘄少成
進學工程
一以程朱爲法
非聖賢之書不見
蚤夜孜孜
殆忘寢食
一切世味紛華
泊然無所好。
堅持力行
篤信自守
年造詣益深。
考其日用言爲。
就而驗之心身之間。
純如也。
尤邃於禮學
先儒箋註醇疵異同
無不考證。
會通變禮
難處
必附經義折衷
一時叩質者皆歸焉。
敎人爲學
立本體。
隨其才品
多所成就
兩湖學子循循謹飭者。
見之人知其爲先生門下
常謂吾東方理學
倡於鄭圃隱
我 朝金寒暄繼其墜緖
而猶未暢。
趙文正李文純
其功大矣
而明白純粹。
洞徹無滓。
眞知實踐
得其宗旨
無如文成公云。
一家之內。
孝友敦睦
未嘗不可法者。
谷之喪。
制服以居。
忌日齋素
視其子如子。
龜峯亦然
鄭松江澈
力辨誣衊
不爲一身利害計。
對人溫溫
不見圭角
至於是非
分別淑慝
嚴辭正色
然不
公元1586年
可動。
居官
不求聲譽
去後民自不忘。
所著經書辨疑八卷,疑禮問解八卷近思釋疑一卷書疏雜錄若干卷。
藏于家。
家禮集覽,喪禮備要等書。
先生所證定而行世者也。
夫人昌寧曹氏。
僉知中樞府事大乾之女。
判敦寧府事 贈領議政光遠之孫。
甚有婦德
年三十六。
萬曆丙戌卒。
舅姑兆次。
玄軒申公欽爲壙銘。
崇禎壬申
遷祔先生墓。
生三三女
長檃。
早歿。
次集。
都事
飭躬砥行
嗣守庭訓
次槃。
典翰。
女適監察景霱
次夭。
郡守韓德及。
側室有男六女二人
曰榮。
生員
檠,杲,榘,槼,棐。
女適李楢,李名鎭。
都事
無子。
側出益炯,益煉。
生員
適生員金泰立,鄭廣源。
典翰。
六男五女
曰益烈。
監役。
益熙。
檢閱
益兼。
餘幼。
女適郡守李滈。
郡守李厚源。
進士張次周,李海寬
餘幼。
適愼暻,成璹者。
徐出也。
進士壽遠智遠,志遠。
適李汝洪,金敏成,李時挺者。
韓出也。
榮。
四男一女
檠。
二男
杲。
一男二女
內外曾孫若干人。
銘曰。
猗歟先生
學傳翁。
秉資醇深
勤以有功
 雅言執禮
確乎始終
 士林
振我儒風
 岑城之野。
睪如幽宮
 我銘不媿
郭林宗
公元1635年
崇禎八年九月日。
資憲大夫禮曹判書同知春秋
成均館事弘文館提學 世子副賓客金尙憲
譔。
墓表陰記[鄭弘溟]
公元1548年
沙溪金先生諱長生
字希元
光山人
其先新羅王子
因亂避地
子孫仍籍焉。
高麗時。
八代平章事
入 國朝
有諱國光
官至左議政
封府院君
先生五代祖也。
曾祖諱宗胤。
群守。
 贈參議
祖諱鎬。
顯監。
左贊成。
考諱繼輝。
博學通材
公輔重望
官止大司憲以終。
平山申氏。
右參贊瑛之女。
嘉靖戊申
先生
志于學
動循規矩
宣廟初。
崇奬儒學
被薦入仕 恩例陞遷
出監定山縣。
旣又累典安城,益山,淮陽,鐵原等邑。
爲治。
誠信有餘
節目甚簡。
在官雖無赫赫聲譽
去後
士民追思之。
光海癸丑
先生庶弟枉被酷禍
先生僅免連累
退處鄕里
杜門謝客
日溫舊業自適
 當宁初。
臺官承 召入
 命刱設成均司業
訓迪多士
且 命輔導 元子
盡誠納誨
恩遇異常
是時。
 上親祭私廟
朝議祝號當稱考稱子。
先生上章千言
大意以爲帝王宗統爲重。
今 上旣承 宣祖之統。
春秋之義推之。
 宣祖當爲禰廟
不當又於私親有常
公元1624年
稱也。
以此
一種群議譁然非之。
未幾
告老還鄕
若將終身
甲子
賊适擧兵逼 闕。
 上幸公州。
先生迎謁道左
賊平 回鑾
 上命先生隨行
執義特授曹參議
冊立 王世子
 命陞嘉善
丁卯胡變。
奔問江都 行在
俄拜刑曹參判。
不就
會有優老典。
先生大耋
嘉義階。
辛未八月初三日
考終于家。
享年八十有四
葬鎭岑新卜地
遠近會葬千餘人
相弔曰。
斯文喪矣。
越四年。
門徒李恒吉等。
先生杖屨之所。
立廟以祀。
丙子
用 筵臣議。
追 贈吏曹判書
旣以鎭岑宅兆不利
辛巳
改厝于連山牛首里負坤之原。
遠祖兆域也。
夫人昌寧曹氏。
僉知大乾之女。
先生卒。
年三十六。
始葬舅姑兆次。
先生之葬而遷祔焉。
三男
長檃。
早歿。
次集。
承旨
承訓業家。
先生常加愛重
次槃。
判。
女長適監察景霱
次適郡守韓德及。
側室六男
長榮。
生員
檠,杲,榘,槼,棐。
二人
承旨側出男。
曰益炯,益煉。
生員
二女皆嫁爲士人妻
判。
六男
長益烈。
懸監。
次益熙。
舍人
次益兼。
蚤魁司馬
丁丑兵亂
江都節死
次益勳,益煦,益炅。
女適郡守李滈。
留守李厚源。
察訪張次周。
幼學海寬,沈若濟
景霱
二女
愼暻,成璹。
韓德及。
三子
公元1644年
遠。
縣監。
智遠,志遠。
三人
榮。
四子二女
長益熀。
檠。
二子。
益燧,益烜。
杲。
一子二女
榘。
一子三女
槼。
一女
棐。
一子二女
皆幼。
弘溟出入先生門下殆三十年。
其所親炙見知者。
非不熟矣。
若先生道德言行。
諸公碑誌詳矣。
玆不復贅。
略敍世系履歷
刻于石陰如右云。
崇禎十七年
門人通政大夫成均大司成,知製 敎鄭弘溟
譔。
遯巖書院碑[宋時烈]
公元1631年
沙溪文元公金先生
崇禎辛未八月
易簀溪上
旣葬。
門人弟子無以寓其羹牆江漢之思。
則卽溪上舊居之左。
立祠宇。
越三年甲戌告成
五月丁亥
妥侑如儀
愼獨齋文敬公先生詩禮之聞。
越自髫年
文元公以爲有相長之益。
所謂父子知己者有焉。
自文元公時
後生輩已私淑而有聞矣。
逮其沒後則遂以所事文元公者事之。
仍不撤皐比者殆三十年矣。
文敬公旣沒。
配侑於祠。
其位在東面西。
諸生群居講肄規則一用文敬措畫
蓋將傳之永久而無弊矣。
夫二先生規模氣象
後學所敢測知。
然以一世之公誦者論之。
文元公莊重渾厚
地負海涵
不可涯涘
文敬公
慈祥縝密
精金美玉
不見
隙。
故二先生成德各異。
所以爲學爲敎者。
一本考亭
所謂立志以定本。
居敬以持志。
致知以明之。
反躬實之
此四者蓋嘗如布帛菽粟
未嘗一日之少闕焉
則其造道
無不同也。
後之學者
於其異處
不可思企及。
而於其同處
探討服行
沒身不已焉則庶幾先生之道不墜於地。
而雖以準之四海
諸全閩可也。
文元公諱長生
字希元
官至參判。
文敬公諱集
字士剛
官至判府事
謚則皆 孝宗大王所賜也。
文敬公
配享 孝宗廟庭
祠前講堂五架
用古廈屋之制。
文元公考訂儀禮朱子大全。
刱建於竹林書院
一遵遺法房室堂廂序坫穾宦奧漏依陳。
戶牖具焉。
而名曰凝道。
古制不可考者。
粲然視掌矣。
兩傍有齋。
左曰居敬
右曰精義
蓋取朱子晦堂兩夾之義也。
四面牆圍而爲門。
門左右有塾。
所以小子來學者也。
今 上庚子
賜額曰遯巖。
遣官致祭
故合以名之曰遯巖書院云爾
時崇禎己酉八月日。
門人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政府右議政兼領 經筵春秋館事, 世子宋時烈
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