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荷谷先生朝天记上 (自动笺注)
先生朝天記上
 [朝天記上]
  
公元1574年
[萬曆二年甲戌五月]
  [十一日]
萬曆二年甲戌五月十一日甲申
晴。
余以書狀官
隨聖節使朴公希立赴京。
昧爽
詣乾川洞家辭兩親
早朝入闕。
憇報漏門右偏。
崔注書雲溥,李檢閱純仁,尹修撰晛,洪著作進,洪佐郞翼世,李佐郞潑,許注書銘金檢閱相繼來見。
因設小酌
質正趙憲汝式來同話。
最後
礪城君及金正郞孝元俱至敍別
辰時
拜辭
上命一行人員酒于賓廳訖。
百官拜表禮。
使隨表閣。
出自勤政中門
余與質正官及上通事大春
在後從之。
崇禮門詣慕華館。
行揖禮于三公西壁
還于依幕。
鄭參議惟一來見。
已而
韓佐郞準請相面
忩忩敍話
沈參判義謙。
在承文院幕邀見。
余與汝式往赴。
仍見著作愼彦慶。
正字丁允祐。
副正字應瑞,金齊賢
權知正字韓孝胤,洪宗祿,鄭淑男,沈喜壽,宋璹,金僴,成泳,權寔,洪仁恕
査對畢。
余監封裹事完。
舍人所招。
先與李參判希儉,李參議相見訖。
舍人幕。
在坐李參後白,尹右尹根壽洪參議天民鄭參議惟一舍人鄭芝衍。
行酒而罷。
副正子沆在館西隅
苦請余酒一杯余辭去。
親舊之餞于間者
閔正忠元,金直長就礪,黃進士
赫,金學諭景生,韓佐郞伯厚崔判官滉,洪佐郞可臣李佐郞潑,姊兄朴舜元李主簿濈,金正郞孝元洪正字迪。
是時余已昏醉
聘君在沙峴底召余。
余歷拜焉。
聘君季父奉事公,成虞候鑮,具別坐英俊韓判官漪,李書房寶命
俱佩酒欲餞余。
余頭目眩
不能了了
欹臥移晷
竟未得擧一觴
可恨
晩始能起。
踰峴到洪濟院邊。
邊書克誠克敬兄弟
再從兄參奉禛,宗兄𥫟,李參友仁及朴彦崇,成潤博,閔扈等先至以待。
日暮
暫與相見
歷延曙驛到碧蹄
日已沒矣。
同年生員
城山來見。
  
[十二日]
十二日乙酉
晴。
朝與郡守李忠元,察訪天機相見後向坡州
近來二十餘日不雨。
旱氣太甚
埃塵漲天。
來牟盡悴而色黃穗短。
水田則皆作龜背形。
靑秧如針然。
爲風所搖。
不忍視。
諺云。
軍籍之後
必有凶年
意者多致怨氣而然歟。
昨日
聞禮曹將擧祈雨節目云。
此特文具之末耳。
曷若君人惕厲警動
有如桑林之六責。
仁愛之天。
必有可回之理。
而今則不然。
噫。
畏天命而悲人窮者。
安得見於叔季之世乎。
宜其治道日降
而終無挽回之時也。
午間
坡州少憇
舊館人申有良來謁。
裁書二道
一則傳家君書。
白同知仁傑
一則李大諫叔獻
二公皆有報書
叔獻又有別章五言近體一篇以貽余。
午後
使與主牧從善共坐滴翠亭。
招余及汝式
亭在東廂左偏而差北。
亭扁乃吳天使希孟所書。
字畫稚澁。
在處輒爲揮洒
丁卯歲
許檢討國之而笑曰。
吳公眞可喜書者也。
酒數行。
獻納卓然自牛峯縣覲親上京
與共坐。
獻納乃余之從姊兄也。
相見而喜。
行酒焉。
問一路事於獻納
獻納曾於前年
帝都而新返也。
已而
獻納辭去
余亦歸所館。
得兩親書。
招安
賦詩
  
[十三日]
公元712年
十三日丙戌。
晴。
早朝
坡州谷。
訪李叔獻
谷在州西十六七里許
叔獻以病尙未起。
姪子邀余入書室以候。
久而出來
觀其顔色
前月稍異。
頗爲憊悴。
與之對坐。
及時事。
爲之嗟吒。
論理一本
人心道心四端七情
心統性情
無極太極
明德本心
良知天理
及困知記不可輕等說。
極似穩洽。
少焉
叔獻聖學輯要本一冊以示余。
欲以進于九重也。
其書始引中庸章大學經文弁其端。
而標之曰統說。
以明爲學體用俱備
次則以修己爲綱。
而其目則總論脩己
立志
收斂
窮理
大要
經傳聖賢㝡緊之言於上。
而附諸說於下。
末斷以己意。
條理井然
不爲支蔓之辭。
大意躍如焉。
眞可難得之書也。
功緖纔就而尙未畢功。
叔獻謂余曰。
成書則可釐爲三卷矣。
窮理以下
欲以誠意正心齊家治國平天下次第彙分。
而爲說云云
其中立志處一欵。
語意極精
切中學者之病。
余請錄其全文
文曰。
臣按。
志者氣之帥也。
一則無不動。
學者終身讀書
不能有成
只是志不立耳。
志之不立。
其病有三。
一曰不信
二曰不智
三曰不勇。
所謂不信者。
聖賢開示後學
明白諄切
苟因其言。
循序漸進則爲聖爲賢。
理所必至
爲其事而無其功者未之有也。
不信者。
聖賢之言。
誘人而設。
只玩其文。
不以身踐。
是故
讀者聖賢之書。
而所蹈者世俗之行也。
所謂智者
人生氣稟
有萬不齊
而勉知勉行。
成功一也。
踊躍築埋
孟子所嬉。
而卒爲亞聖
暮歸喜獵。
程子所習。
而卒爲大賢
何必生知然後乃可成德乎。
彼不智者
自分資質不美
安於退托
進一步
殊不知進則爲聖爲賢。
退則爲愚爲不肖
所自爲也。
是故
讀者聖賢之書。
而所守者氣稟之拘也。
所謂不勇者。
人或稍知聖賢之不我欺
氣質可變化。
只是恬常滯故。
不能奮勵振發
昨日所爲
今日難革。
今日所好
明日憚改。
如是因循。
進寸退尺
此不勇之所致
是故
讀者聖賢之書。
而所安者舊日之習也。
人有此三病
故君不世出。
六籍空言
嗚呼
可勝痛哉。
苟能深信聖賢之言。
矯冶不美之質。
實下百千之功。
終無退轉之時。
大路在前
直指聖域
何患至乎
人以眇然一身
參天地而並立
任之重。
至以位育爲能事
匹夫而得其君。
尙以一夫之不被澤爲己憂。
人主都君師之位。
敎養之責。
四方標準
一念之差
至於害政
一言之失。
至於僨事
志乎道遵乎道。
由是而使一世爲唐爲虞由我也。
志於慾趨於慾。
由是而使一世爲叔爲季亦由我也。
志之所向
人主不可不愼也。
薛文淸曰。
吾心誠有志於學
天其遂吾願乎。
又曰。
學不進。
率由因循
伏惟殿下留意焉。
叔獻此文。
可爲人君藥石
學子軌範
所當玩味反復者也。
時日已高。
迫於展墓
叔獻別。
陟其後岡
所謂花石亭者。
其舍新創而未構間架焉。
之前
俯帶臨津一水
遠挹西界群山
雖似敞豁
而但勢過高亢
不堪久居
大抵叔獻之來此。
欲廣闢田園。
完聚宗族
以爲同居之計。
而事不
如意
家業伶仃
饘粥不繼。
誠可憐憫
今之時有如此之人。
而使之食貧窮谷之中。
世道可知也已
臨津行六七里。
五代護軍公墓
夫人崔氏同祔。
南有小碣。
前記職銜
後書歷官遷次子孫名號
余行祭畢。
有孽族鐩者。
居于墓傍來見。
還于東坡少憇
朝玄里。
侍中文敬公墓。
亦行祭。
文敬公麗朝名相
功烈俱載國史
墓前無碑與石馬
蓋以年代久遠之故也。
在後之孫。
不能賁飾丘原
於顙有泚焉。
晩入開城府
留守兪泓邀余於大廳
與使,質正穆淸殿參奉朴名立同設酌。
府有小童
令歌以侑觴
  
[十四日]
公元717年
十四日丁亥。
晴。
開城
汝式病臂。
將欲針治故也。
朝。
都事李𢠵來敍話
𢠵。
余之妻族也。
相見後出故承濟門外
判書公墓
墓在府南二十餘里多大洞。
公卽侍中玄孫
平生履行
散見麗史雜書
不滿德。
年未五十。
時人惜之云。
號曰埜堂
頃在恭僖王中年
府人塋域
偸葬于墓後。
時許判書洽,參判沆在朝
不勝痛疾
呈官杖殺其人。
不得墓之所在
厥後恭憲丁巳年
家君出爲白川郡守
因細訪于府之舊老。
鄭銓指言其處。
閱視之次。
石角微露于土際。
發而拭之則題曰。
典理判書許某之
墓。
以爲喜幸
告于留守金澍經歷韓汝哲。
起墳竪碑物。
金韓二人
亦公之外裔也。
家君有伴倘權
居于府下。
命主四時祀事。
至今不廢。
公之墓東。
有朴政堂遠墓。
卽公之外祖考妣也。
展謁後。
先以茶果告于政堂公墓
遂行祭於判書公。
祭徹。
肴酒來軟余脚。
亭午
還府困臥。
移晷小睡
睡起。
府人鄭朋父子
徐秀鄭銓,徐應鳳,鄭允瑾來見。
應鳳乃花潭先生孽子
允瑾亦余妻族也。
日晩
汝式及朴知進,安庭蘭
訪舊跡於城中
經歷承吉來話。
暫與相敍。
臨發。
府人池希齡持小燭一雙
以爲行贐。
余卻之不得
希齡者年五十餘。
雖在市井
而每讀庸學。
恒以明其本心先務
其學類於禪。
而其志則不易得也。
彼世之號爲士大夫者。
唯知利名之爲重。
熱中奔走
老死而無寸得者。
滔滔皆是。
若比之斯人則其可謂黃鵠之於壤蟲也歟
吁。
遂詣松山書院
再拜祠前
書院本圃隱花潭先生而設。
今已斷手
丹繪畢備
而但餼稟規模
尙未講定
空無靑衿
之後
祠宇三間
繚以短墻
其前別築周垣
講堂居中
東西分兩庠而闢重門焉。
因訪花園遺址於院西。
只有寒蕪喬木而已
所謂八角殿花草等。
皆已夷漫滌蕩
可求
問其殿基人言村氓居之。
今有茅屋數間。
俯仰懷想
多少感慨
夫人主處億兆之上。
四海之富。
方其得意之時。
窮心志之所欲。
崇飾㙜榭
晝夜怠傲
以爲萬世不拔之業。
豈知禍生所忽。
宗社淪覆
曾未數百年
舊日瓊宮瑤㙜
鞠爲狐兔之鄕。
後之人雖欲尋其萬一。
而有不可得者。
不亦悲夫
陟男山藉坐于巖石
眺望甚闊。
山在高麗重葉
權臣崔忠獻所據。
草亭其上。
邀其君熙宗以落之。
李奎報作記。
記文極其稱揚
文人無行
一至此極乎。
凡人少有才。
義理不能勝其私欲每每如是
甚矣材華之不足恃也。
今人能言語者。
流俗便相推許。
夫觀人者當求其實行。
豈可以外貌爲哉。
奎報不遇之日。
發爲詩文
皆有玩世不恭之意。
若將棲遯終老者。
一失身於賊臣之門。
呼牛呼馬
惟其所使
其自左司諫貶爲桂陽副使也。
上書乞哀於忠獻曰。
之死生。
明公一言
嗚呼陋哉。
鄙夫可與事君也哉
鄭允携醪一壺以來
環飮四五杯而罷。
又向景德宮
恭定王潛邸也。
周覽旣訖。
將返。
少坐于宮之西隅所謂蚕頭者。
曛黑矣。
歸所館。
池希齡乘夜來話。
自言其向學之意甚備
歷歷可聽
國老
隨其尊府黃州上洛
通書於余。
余以夜深
不得相候
是日國忌
使令設肉饌。
則不食。
蓋以顯陵忌也。
顯陵遆遷。
故國家用肉云。
  [十五日]
十五日戊子
晴。
發開城。
迎賓館,普通院。
向朴淵。
路甚險巇
將至洞口
遙望白練一帶隱見靑林之表。
促駕而進。
至于瀑布下。
却立而觀之。
蓋天磨,聖居兩山對峙而闢開。
奇峯亂出若劍㦸然。
有川自大洞合諸溪而到兩山間。
渟滀成淵
中揷石島。
狀如千斛大甕。
沈沈無底
𢥠不可俯視淵也。
流溢而爲瀑布
瀉于懸崖
崖石爲水所激。
白如截玉
水勢長可四五百尺。
落爲深潭者。
所謂姑母潭也。
崖之左右
楓梓挺出欝然
境界幽奧
而實爲明麗洞豁
寒波所照。
草木含輝。
眞天下絶勝也。
余與汝式
陪使設酌。
參奉名立,牛峯縣令尹伊,麒麟察訪永成在坐焉。
人馬喧聒
杯盤狼藉
殊無雅致
余昔在庚午十月
將歸平壤
開城安慶昌。
佩酒單騎而馳到。
則時十七日也。
坐久。
月初生。
其光所及
遍散於澗谷
宿鳥皆驚。
余樂甚。
賦詩二章
敲火傾壺
夜艾而去。
若方之於今日。
則閑忙之態。
不可同年而語也。
酒罷
余招汝式
欲探大興洞泉石之勝。
着芒
公元1431年
而上
知進退而等。
諸人多從之者
是時以天旱
沈虎于淵
何異甕中蜥蜴乎。
殆類兒戲
可笑也已
相隨或憩或臥。
至于觀音窟。
問居僧則皆云大興尙遠
不可探歷云。
汝式亦止之。
遂往太宗㙜而返于淵上。
使亦先至。
命酌數杯。
各話山水舊遊
少焉
饌具
余與汝式議。
以牛峯爲邑
殘弊方極
而且廚傳太豐。
多棄其餘則暴殄天物
深爲可惧。
從今以往
務從簡素云。
日沒
雲居寺
笳角交戛
人聲振于林壑
精神沮喪
大非遊山之佳興也。
寺距五里餘。
寺僧困苦將迎
蹙頞有深痛之色。
有古畫一幅。
烟煤汚染
丹碧漫漶
余命燭照則微可辨。
宣德辛亥仲春
釋守伊爲亠(音斗)巖和尙作眞贊。
其文曰。
貌瘦枯古。
胸襟豁然
跡同江月
光輝大千
此亦古物也。
可供客中一解頤之資。
夕邀汝式同宿西上室。
夜聞杜鵑啼于後麓。
  [十六日]
十六日己丑
晴。
明發雲居
興義驛。
山高谷邃
雜樹掩翳
一水回復而涉者十餘曲。
信乎子美所謂山行一溪水。
曲折方屢渡者也。
昔余自朴淵由此途而下也。
路隅村庄數十
烟火相連
頗似富庶
今則無一存者。
但有遺基經燒者二三處。
目之慘然
生人
日就離析
至於如此
可見政荒而民散也。
哀哉
至吾助川。
縣人帳房以候。
川邊絶壁
屛圍百許步。
其形奇詭可玩。
許檢討名之曰回瀾石。
魏黃門時亮作詩。
書吏兪深題額
竪碑而去。
在野田中
沈光寶。
社稷洞人也。
田舍平山地
因掃先塋而來
持酒欲餞汝式
遂與余同話。
問余禮文疑處。
余略以所聞奉答
畢辭去。
入于朴淵。
午抵平山府。
坡平尹瑛元珍居于府西十五里傳道村。
時年六十二。
家君曾與之有分最厚者。
爲人尙志慕古
至老彌篤。
所居之側。
臨水有崖壁如障。
石理精鍊
自書三代以後自聖賢善人。
下至一才一藝之可取者。
刻其姓名字號
朝夕瞻拜
以寓景仰之意。
雖被笑罵而有不恤焉
名其㙜曰臨碧思古
巖曰大成道統聖賢,敬義。
亭曰求仁,慕聖云。
其志非流俗人之所可易及也。
余曾於白川
髫齓時相面。
一見歡喜
共酌露酒
府有通引雲湖者。
閔恕初前爲府使。
以其有才。
愛而敎之。
臨別
再三囑咐令護恤焉
余招見。
命次安庭蘭詩韻二篇
頃刻而就。
文采淸楚可觀
非久於下賤者也。
余贈筆一柄
夕。
李斗章來見。
斗章余同閈人也。
食。
  
[十七日]
十七日庚寅
晴。
朝。
府使李公之行來見。
平山
寶山驛至秀山
一行下馬少憩
設席玉溜泉邊。
山卽董侍講越所名。
建碑具載其由。
與龔修撰用卿翠屛山對立
庇以小閣。
皆金僉知魯之筆。
泉乃許檢討標出而爲之號者。
亦兪深之書。
揭板閣東
山崖奇瓌
林樾蒼翠可愛
長川過于其下。
足爲納涼之地。
所謂玉溜泉者。
有泉從巖竇而落。
散布十餘道。
珠璣㸃滴
大旱不竭。
壬申年
韓編修世能之而評其味曰。
谷簾惠山相甲乙。
遂命汲於一壺而載去。
以爲烹茶之具云。
余等亦令酌取巡飮。
以嘗其味。
味最淸澈
午抵安城驛。
是日之熱。
比近來尤極。
黃埃坌起
不辨目前
夕到龍泉驛以宿。
薄晩
有雷數聲。
而竟無一點雨。
人皆失望
驛隷瑞興府。
府人持新煮酒以供。
招安庭蘭李寬共酌。
卽使所率來者
以善飮聞。
余命庭蘭呼韻。
口占三篇
  [十八日]
十八日辛卯。
晴。
見府使李慶祐。
朝飱劍水驛。
汝式偕坐西軒
汝式洪州人徐致武之行。
致武本私賤也。
天性介潔
凛如秋霜
一毫不以諸人
爲人至孝
在先王朝
州牧具其行列上于朝。
命賜布帛以奬之。
致武以爲豈可無實行而虛受大惠乎。
固拒不受。
州牧迫與之。
致武不得已
歸而懸之于樑上
至今封識宛然
致武無子。
厥主極狼戾
親至其家。
攫取財産
稇載而去。
致武無所於歸
與其乞食四方
李土亭之菡聞而使人招之。
營其資産
使勿流散
致武爲土亭所喜。
與之相許
曾與浮海。
往賞漢挐山者也。
噫。
斯人也其可謂間世難得者矣。
無學力而有如是
資質之美可見矣。
聞其事。
令人意思洒然
午入鳳山郡。
渇甚。
又得煮酒
冷飮三杯
因之困臥。
使在棲鳳亭見招。
未能往赴。
禾朴縣監子知謙來見。
縣監名應立。
家君同年
  
[十九日]
十九日壬辰。
朝陰而驟雨
午夕晴。
郡守李艮男來見。
小酌畢。
洞仙嶺。
暫住怪石院。
纔發。
陰雲渰渰
起自西海
人言將有雨徵
未及半途
暴雨大作
近日來。
人人皆以天旱
全未致意於備雨之物。
蒼黃披簑之際。
不免沾濡
但使雨具皆藏於轎底。
從人頑忽
不知檢出。
衣巾都濕焉。
至簇錦溪邊。
雨少歇。
登樓船。
使改穿新服而入府。
决罰從人等。
凡事不能戒飭閑暇之時。
而乃欲求全於倉卒之頃。
顚倒困頓者。
理之所必至也。
天下國家
亦豈異於是乎
小可以諭大也
夕見姊兄朴應初氏及姊書。
李郡守
煮酒一壺
  [二十日]
二十日癸巳。
晴。
黃州
午後
州判朴世燁設餞宴太虛樓。
初名廣遠
魏黃門時亮改今名云。
使命軍官射侯
  [二十一日]
公元760年
二十一日甲午。
晴。
朝歇貯福院。
午前
中和郡生陽館
郡守趙邦潁相見
訓導金璘。
家君庚子同年也。
余請與俱會。
陽城鳳瑞
同年也。
以事來于黃州農舍
因訪余亦來。
暫設小酌
宗兄𥫟家奴持家書來。
祥原僧竺齡謁余。
此僧年八十一。
大父遊山日所携之人。
故家待之極厚
有申永麟者濫稱使族。
入行中。
至此郡事露。
使聞之。
决杖命囚。
余因令轉致平壤
將加窮詰焉。
夕。
平壤進士趙鐸來見。
  [二十二日]
公元778年
二十二日乙未。
晴。
發中和。
栽松亭。
亭在平壤府南十餘里。
有穹然一小丘。
環之以蒼松四五十株。
作亭其中
以爲使華更衣之所。
亭前李庶元孫遺愛碑
李公曾有惠政於民。
瓜滿後十八年
公卒
追慕之。
立碑以寓不忘之意。
忌日府人設祭於其下。
楊府使士彦題其陰曰遺愛歌聲遠播
一夫萬人和。
抱布握粟貿貞玉
一片龜趺浿水左。
浿水滔滔幾多時。
父老長言壬寅規。
壬寅今去十八
可作碑可休。
詞意宛轉
後來者當有愧。
同年李剛,金文豹金德豪,楊德禧,金台佐皆迎見余。
文豹開城人
時爲咸從校官
故亦同來。
余等小歇。
日未亭午
平壤
長林左右晻翳參天
其間者凜若氷雪
頓忘揮汗之苦。
時有淸波一帶隱見林外者。
大同江也。
林盡路窮
達于江邊
望見大江自東而來
奔流城下
折而西去
粉堞逶迤
樓㙜錯落
宛若仙居
華人平壤蘇杭者。
殆庶乎。
觀察使公文馨具綵舟載妓樂而來迓。
都事希得察訪金希弼俱在坐
舟之牓曰乘碧亭
覆以軟芧。
飭以金碧
如在華堂之上。
但是日天時甚熱。
蠅蚋亂撲。
殆不可堪
江湖之興。
只在幽閑寂寞之濱。
汗氣蒸透。
喧聲鬧擾。
何取江湖乎。
昔余在此府。
有興隨意所適
輕舟一壺
放浪洲渚
昏朝風雨雪月之趣。
莫不飽諳
今日而比昔時
奚啻氷玉之於糞土哉。
設酌訖。
入城登練光亭
亭壓城頭
其底有巖。
能捍狂潦。
府人德之。
遂名曰德巖
亭舊爲李相繼孟所創。
始則芧茨而已
其後洪愼,洪淵父子相繼庶尹
重加賁飭。
屹然爲一傑。
觀亭之勝。
㝡在夜中
試言之。
則亭三面蒼蒼然皆水。
波光與天爲一。
遠觀則如匹練交橫
公元1512年
曠莫之野。
俯而察之則空明虛淨。
視而不見
莫知端倪
在其上者。
窅然凌虛獨立
不知亭爲亭而水爲水。
不可言語形容者也。
都事
壬申同年也。
苦勸余酒。
固辭不得
酒味極烈而有灰。
夕寓風月東房
府人輩爭來謁余。
慰余道途之困。
余之心若故鄕焉。
樊川所謂千歲鶴歸猶有恨。
一年人住豈無情之語。
良可徵也。
夜聞寧邊柳判官永立立之自京赴新任
投宿城內云。
請與相見
立之爲都事所挽不來
  [二十三日]
二十三日丙申。
晴。
平壤
朝。
黃州敬天驛三長驛馬把定以來
與申永麟交質未有濫騎之跡。
使强解放
不得已從之。
韓蕃及慈山人成彦貞來謁。
府敎授姜先慶,永崇殿參奉閔洎俱訪余。
立之來。
暫話而去。
以後日會安州
禺中
余改封方物大同大廳
因下淸華小館。
稱量一行卜駄。
通事三人
在京時有遲緩事。
曾命附過
余姑赦之。
余聞唐人十八名在新館
二人來。
令洪純彦等對話
遼東人
爲㺚子所搶去。
逃來本國
本國將欲交割中朝
余饋之酒。
監司先在浮碧樓邀余。
余往赴。
出長慶門
沿江峭壁嵬峨
若張屛風
吳希孟名之曰淸
流壁。
循壁行三五里。
方至樓下。
樓在永明寺南。
東明九梯遺基
靑雲白雲兩橋
層級截然如新
相傳皆東明時舊物也。
諺有麒麟窟朝天石之說。
荒怪
古今詞人形諸歌詠
浮浪不足觀也。
此樓不爲重屋
或名之曰浮碧
亭樓後負牧丹峯。
前帶大江
樓前
歧而爲二。
綾羅之島據其心。
遠見綺窓一面半露層崖者。
練光亭也。
薈蔚成行
極目無際者。
栽松亭長林也。
東有酒巖。
穹窿奇怪
狀如伏虎
西有乙密㙜高拱林表
其勢欲飛。
左右前後
非奇絶。
天作之地也。
樓之勝狀
東方第一
余之所賞多矣。
未有若此者也。
東偏有堂曰涵碧
幽絶可愛
監司宴席
粉侯綾羅島。
軍官耦射。
饌具進設
抛毬響鈸。
舞童舞皷之喧闐膠擾
昨日尤甚
我國之樂。
歌曲淫褻
聲音哀楚
使人悲傷
而其舞蹈進退之節。
輕浮急促
不可正視
世之人方以爲歡喜
而觀之窮晝不厭
亦獨何心哉。
以若所爲
求以和神人秩上下
不亦異乎。
昔我莊憲王磬石
定禮作樂
奉承者無其人。
草創未完。
逮于康靖王朝
成俔柳子光等踵而成之。
以爲永式
今所傳樂學軌範是也
禮樂之興。
必待聖人
故以宋朝胡瑗范鎭之賢。
而尙未得其要領
况乎一子光之奸邪凶慝
而尙足與語天地之和哉。
宜乎承誤踵訛。
爲我東方千百年之恥也。
是日
余以氣困辭不飮。
未入而先去。
同年設酌于含毬門樓上以餞余。
可以井田舊畫。
箕子所都處也。
余思三代經界之均。
末世賦役之重。
爲之悵然
噫。
其孰能正之哉。
  [二十四日]
二十四日丁酉。
晴。
先行通事等率唐人發去。
先候義州
判官金鍊光相見。
夕。
金察訪邀余及都事於閱雪亭。
亭在察訪衙。
楊府使士彦所構。
斯文祖詢書扁。
湫隘低庳
絶無佳思
察訪與余有族分
故出醇醪慰余。
但以康獻王忌晨。
只設蔬果
  [二十五日]
二十五日戊戌。
晴。
朝。
監司練光亭
邀余約遊詠歸樓。
余以神觀憊乏。
請少休而尾往。
監司許之。
退歸愛蓮堂
堂在風月樓前池中小島。
堂之址舊爲汚穢所歸
閔監司齊仁見而異之。
庶尹李元孫燔剔芟刜。
廣其地築方塘
可數百畒
因構小亭
不侈不陋。
堂前跨木爲橋。
當橋前立小門。
掲額曰凌波
若値荷花盛開之日。
則堂淸香綠影之中。
平壤一勝處也。
余命枕而臥。
于時荷葉滿池初長。
西風一至
暗香
紛起。
心神洒然無累
回視詠歸局促之遊。
似差勝焉。
余卽口占一絶曰。
南浦遊人去。
西關客路長。
收將萬里興。
高臥愛蓮堂
不免有自矜之意。
可笑
有携濁醪以至者。
招安庭蘭觴咏
日晡
余出含毬門
將向詠歸
監司乘舟泝流而上
余促喚小艇而馳到。
脫冠帶而坐。
余亦如之。
小酌
都事先去。
曛黑入城。
監司與使醉。
於轎上傳杯而舞。
  [二十六日]
二十六日己亥。
或陰或晴或洒雨。
朝。
同年及府儒生李應虛來見。
余與汝式冠帶向永崇殿
將拜康獻王御容。
參奉不在
出自七星門。
箕子墓。
洞口下馬碑
余等再拜巡視
則墓形不甚高大
圍以矮墻。
竪短碣。
箕子三大字。
深入石理
傍有石馬石人一對
殘缺顚仆
前建小閣如丁字狀。
以庇華使展拜之地。
今年
權承旨德輿以閣制隘陋不稱啓於上。
請令改創。
故方董役云。
恭惟箕子遭時明夷
大惠偏方
以成八條禮義之敎。
雖爲聖人不幸
而實我東方大幸也。
獨惜乎三國以來
復變爲睢盱之俗。
當時所以敎戒振德者。
有言語文字之可傳
而今泯泯無可尋求者。
有志之士。
所以長太息於斯也。
箕子之經
大訓
實在洪範一書
爲君爲臣
苟能深體而力行之。
則不啻親承謦欬千載之上矣。
未知今之人其果念及於此否乎。
余等還遵舊路。
歷觀風殿
登乙密㙜。
㙜因曲城而築。
境界高爽
浮碧樓落於眼底
牧丹對峙
峯頭鉦鼓聲振天。
問之則令僧徒祈雨云。
尤爲無理甚者
少坐。
將有雨徵
促下永崇殿
參奉閔洎,鄭好仁来候
開正殿門四拜畢。
升殿瞻仰
天顔不違咫尺
怳然若侍于黼座之傍焉。
參奉邀余等于齋室
余等暫話而歸所館。
午。
曹書吏田億誠奉祈雨祭香入府。
余往祗迎于大同館。
四拜于庭。
使以疾不參。
億誠傳家君書。
府人前鄕所盧雲。
舊相識者。
盛設酒饌以餞余。
夕間。
李都事金察訪偕來風月樓。
兪評事必仁亦自京來。
共設酌。
余先醉而逃。
諸人鷄鳴乃罷云。
不亦支離之甚乎。
  [二十七日]
二十七日庚子。
朝陰。
晝夕驟雨間晴。
將發平壤
監司邀與相別
連日酒所傷。
脾胃損敗
腹肚漲滿。
未能擧頭。
展轉臥起
以故不能赴招焉。
俄成小睡
急雨如麻
已聞使冒雨馳去。
監司都事歷訪余。
余則欲調治而涉路。
府有忠義李文明者。
王都人也。
惑府妓。
妻子因居于此
昔日偶與相知
委來送余。
午後
余氣不平
而勢難久滯
扶到斧山院。
見道傍穀苗得雨
少有蘇醒之望。
但未周洽可恨耳。
夕入順安縣安定館。
是日
余成赤痢
達夜不交睫
不能仰體父母憂疾之心。
而徇欲忘生。
一至於此
其罪大矣
韓荃,韓景忠來見。
  [二十八日]
二十八日辛丑。
晴。
午間微洒雨。
一行先向肅川府
余以疾留。
召醫員張彦診脉
金蓮芍藥湯一貼。
蘇感元十餘丸。
香薷散等藥。
向晩
痢証减而氣亦稍和。
入夜獨坐
心緖無聊
  [二十九日]
二十九日壬寅。
晴。
是日
余證平復
朝與縣令李韶相見
歷魚坡院。
到肅川肅寧館。
寓于弄月軒。
軒乃魏給事時亮所號而李汝守之扁也。
午後
使在納凉亭請相見
舊名君子堂
韓編修世能之而篆額
蓋取杜詩荷淨納凉時之義也。
池荷出水者可一二尺。
平壤爲尤盛。
府使李元成來設小酌
  [三十日]
三十日癸卯。
晴。
曉。
韓蕃,成彦貞辭去。
蓋從余自平壤至于此也。
朝憩雲巖院。
近日因旱。
無兩牟。
沿途農民無所食。
爭持筐筥
掘取苦菜充腹者。
老少相屬
食不下咽久之
午入安州安興館。
節度使蘇潝出巡
將向老江鎭。
候余等於百祥樓。
余等小歇。
遂會
樓上
牧使權純亦與焉。
樓因城而構。
淸川江。
江至城下
分作三叉
樓之四面通闊
群山縈帶
迥野綿邈
烟樹䓗蘢
洲渚屈曲
一目千里
其爲勝殊壯麗
此卽隋兵陷沒之地也。
江邊石佛七軀。
世傳之說。
怪誕不經
無足取信也。
可以望妙香山
山形隱隱天末
雲氣橫空然。
朗咏朱子應有採芝人。
相期烟雨外之句。
自不覺神魂飛越
節使餞宴
向夕指老江而去。
使因留樓中以宿。
余歸館。
請牧使與話
公元1574年
[萬曆二年甲戌六月]
  [初一日]
公元1512年
六月初一日甲辰
朝雨
晝夕晴。
使以疾留安州
午。
李都事搜檢先向義州
暫與相見
夕。
寧邊柳判官酒饌馳來。
又設酌於百祥樓。
舊約也。
  [初二日]
初二日乙巳
晴。
朝發安州
權牧使,柳判官相送於樓船
到博川郡廣通院。
座間張一八疊山水短屛
諦觀之。
有詩十餘篇
辛君望,李汝守,李叔獻諸公之製也。
君望曰。
平山欲斷。
數家村。
釣人歸晩
溪橋一痕
嵐盡靑山出。
江城半掩扉。
相思不極
日暮片帆歸。
汝守曰。
霜落滄江冷。
楓殘古郭
陽人語鬧。
林外歸舟
古寺門初掩。
踈鍾翠微
橋頭人未渡。
山雪霏霏
叔獻曰。
關路歸心促。
郊原雪意
寒。
分明故人跡。
却在畫屛間。
三復沈吟
如見其人。
其餘有李純亨,徐崦,尹斗壽,閔忠元及不知名字二人所作。
而文多不載。
大同金察訪追送余別章帖二卷
午後
同博川郡守安義泛博川江。
江上絶壁屛圍數十步。
余等撑舟沿廻而上
琓之移晷
安公持新酒以勸。
余等固辭
臨江有控江亭
過而不入。
夕抵嘉山嘉平館。
郡人徐鶴壽,李禮彦來見。
薄暮
雷電驟雨
夜夢柳而見
  [初三日]
初三日丙午
晴。
朝踰曉星嶺至納淸亭
亭在定州地
修撰皐,史黃門道來本國
命名而爲之記。
亭前大川
景致幽絶瀟洒
判官申汝灌。
入定州新安館。
州舊無城。
應台爲牧使。
新築之。
周可七八里。
  [初四日]
初四日丁未
晴。
定州
江界判官朴寅亮以鹽盆差使員到州。
因來見。
軒之左偏有曲樓。
制度極卑湫。
不堪臨眺
而余爲署歊所迫。
強扶而登。
稍勝於軒中焉。
夕。
余出橐紙二十一卷
印朱子書節要漂海錄。
  [初五日]
初五日戊申
晴。
朝與牧使金公富仁相見
公禮安人也。
午後
牧使設餞宴東軒
安博川,朴江界府敎授一淸皆來會。
余以氣乏。
勢將嘔吐
乘隙先歸
使累遣人招之。
不能往赴。
昏睡竟夕
夕起則見新月
如鉤。
光透綠林中。
可愛
余召安廷
設數杯於曲樓。
令廷唱唐歌。
  [初六日]
初六日己酉
朝晴
大雷電以雨。
晩晴而猶陰。
牧使以便服。
同使東軒小樓。
邀余等設酌。
屛去雜樂
只存琴歌
汝式先醉而去。
余則歸而醉倒。
  [初七日]
初七日庚戌
晴。
朝見五月除目
將發。
牧使設宴于迎薰樓上
數酌而起。
午憩山郡雲興館。
道邊孝女四月之碑。
夕入宣川郡林畔館。
夜。
洪純彦來言鐵山守爲其從姊夫。
明曉請先往見。
余許之而命坐。
談中舊事
因及夏言嚴嵩被禍之由。
夏言
世宗皇帝寵臣也。
不次陞用
位居首相
承恩遇。
嚴嵩繼爲世宗所幸。
禮部尙書
權勢相軋
謀欲去
西蕃陝西四川來降
以爲不可受。
言以彼旣慕義歸欵
理難逆拒
遂受而處之。
陰囑四川巡按御史
誣言潛納外夷重賂
受其僞降。
世宗大怒
下言錦衣衛獄。
痛加栲掠於午門外
言氣委頓
乃命兩人綁其手足
以杖貫其中
之而行。
不勝其苦
誣服
卽斬之。
代爲閣老
與同僚李本爲姻家。
交相締結
招權納賄
無有紀極
縱其養子工部侍郞世蕃及其孫鴻鵠等。
恣行不義
姦贓狼藉
公元1562年
而人畏其威。
莫敢
兵部主事楊繼聖。
發憤上疏劾奏
世宗削職黜之。
未久。
起爲員外郞
謝恩後三日。
又請斥
世宗杖流于外。
俄而召爲郞中
繼聖復極陳奸。
世宗令下錦衣獄以鞫。
使人絶食飮。
不爲之通。
穆宗皇帝裕王府。
聞而憐之。
命往餽焉。
偵知之。
以繼聖爲交通王府
構成其罪。
處斬
繼聖旣死。
朝臣脅息
相視以目。
歲在壬戌
御史鄒應龍輿櫬詣闕
露章極諫
世宗卽從之。
致仕還鄕
歲賜米一百石。
其子世蕃及諸孫皆爲民。
發回原籍
翌年癸亥
巡按江西道御史林潤上奏世蕃等私結姦細
謀爲不軌
形跡已露。
世宗命遞而訊之。
卽服。
腰斬世蕃及諸子
籍沒家産
金銀至三千餘杠。
每杠有一百斤。
散而貸諸人稱是
玉帶有八十條。
其他可知
無所歸。
依於僧寺糊口
竟餓死。
人皆快之。
初。
夏言之籍家也。
只有書冊衣裳而已
聞者悲焉。
世宗號爲英主
用舍顚倒一至於此
君子小人之難辨也有如是夫。
方嵩挾勢也。
曾與李本往賀穆宗誕日王府
終日不言
擧止驕傲
俱缺恭敬之禮。
穆宗極㘅之。
語人曰。
今日之會。
不言
不禮
蓋漢
公元1573年
音嚴與李與禮聲相近故也。
異日得罪穆宗
遂贊穆宗之弟景王
以爲當立。
由是
儲嗣不定
之無類此
其得免尸於市朝者。
亦失典也。
李本者。
被黜。
一年
嫡母
持服在家
科道官論列
世宗諭曰。
今後若有擧論黨與者。
鄒應龍一時腰斬云云
廷臣不敢復言
余問吏部尙書李默杖殺之由。
純彦對以不知。
純彦又說癸酉年奏請使在京師
欲聞實錄新修會典改纂等事
通書許贊善國家人兪深以問之。
深曾從贊善頒詔
今爲實錄書手
純彦相識焉。
轉達其書于國。
國答書備言其由。
意極懇至
最後
又以一書致于提督主事
令付純彦。
兼有七言律三篇
寄朴判書忠元及李汝守。
可見華人之厚也。
余曰。
修撰用卿今至何官。
彦云
用卿使還。
陞爲諭德侍讀
用卿性本輕浮
因被論。
出爲南京國子監祭酒
用卿棄官而去。
中朝人呼爲龔風子
子云者。
病風喪心之謂也。
余又問許繼被罪首末
貪黷之狀。
純彦曰。
繼儒。
遼東人
鴻臚寺序班
中朝本國使臣回還也。
例命序班伴送
序班輩皆不識禮義
無恥甚者
通事等必鳩斂雜貸。
以塞其欲。
然後得無事。
本國貨買禁物
如黃紫色段。
史記等冊。
中朝不許出境者。
序班持此恐嚇
稱之曰過關人情
繼儒要我人出白布五十疋。
我人無以應之。
繼儒方怒之際。
又以事歐館夫。
館夫奔告於主事拱辰
細陳其故。
且引通事吳淳以爲証。
拱辰問之。
果如館夫
拱辰上章曰。
繼儒乃衣冠盜賊
館伴狼虎
請以重論。
奉聖旨發邊遠充軍
謫戍山海關
且以銀一兩白布一疋。
三倍沒官
儒家本貧。
盡賣田宅以償。
其母因縊死
且陳言者
遼東都司掌印大人也。
狀貌獰惡
貪墨自恣
頃於謝恩使尹鉉之還。
求皇華集五件。
鏡面紙六十張。
笠子五部
鏡面紙卽我國咨文表紙也。
朝議恐開後例。
以爲無窮之弊。
不許
只以皇華集一件。
轉致奏請使之行。
通事
極口罵詈
固要後日如所求。
故國家又以集一件付送今行。
然不足以饜其心。
又必有咆哮恭之患云。
彦之說。
條理可記。
余聽之忘倦
(後見翰閣文宗徐閣老階撰楊員外誌文
穆宗太常少卿
諡忠愍
一子監生。)
  [初八日]
公元1606年
初八日辛亥。
朝晴
晝夕雨。
朝與郡守權以平相見
權公。
家君丙午科武同年也。
午前
鐵山車輦館。
館前有盤松
虬屈垂蔭
承以畫柱
圍以短墻
華使多留
咏。
余欲乘月吟賞
以雨不果
夕。
靑坡驛子靈驗祈雨有旨來本道
傳家君書。
京中時皆依舊
其人又呈朝報一通
是日晝睡
夢侍眉巖老先生
談話極欵。
覺來怳若有失。
  [初九日]
初九日壬子。
雨。
午後簑笠
晚至龍川郡良策館。
近仍旱灾
民之望雲久矣。
而今雨勢連宵
終日不止
郵卒輩雖不免沾濕
而擧皆有欣欣之色焉。
  [初十日]
初十日癸丑。
晴。
朝發良策
三十餘里。
義州古津江。
江水漲溢湍急
舟人撦舟沿泝而渡。
余等張小幕於坡上。
候人馬。
良久畢濟。
遂憩于所串館。
因向義州
道中望見江外山縈帶於夕陽中
使人有懷去國之感。
抵于義州城
城臨鴨綠江
最爲西方重鎭
閭井蕭條
不稱焉。
崔錦南所謂正當野人往來之衝。
而城制狹小
里閈零落
可恨者也。
入寓龍灣西軒
都事先在淸心堂來見。
夕。
學訓導崔德潤櫻桃一器
德潤曾從家君赴京者也。
  [十一日]
十一日甲寅。
晴。
義州
朝。
軍官鄭雪及理馬林有聃。
有罪也。
崔德潤來謁。
過午
與使改封方物來聚勝亭
亭在客館之東。
地位爽塏
頗有佳趣
事畢歸所寓。
與牧使郭公越相見。
牧使旣去。
余率安廷,崔德
潤。
往賞統軍亭。
亭正壓三方境界
松鶻馬耳山相對。
鴨綠江走其下。
江複渚。
可見難以縷數
東則胡山。
若列劍戟
西有兄弟山等隱映遠天
直亭之前
曠野連延
小島支分
芳草蘆荻
一望無際
景象之奇壯。
有非他方樓榭之所可企及也。
余初欲恣意臨眺
獨待新月
而適判官守訥先在此。
守訥亦余族也。
故請相見
汝式同姓親許霆尾至。
因招朴退而與州教授承範暫開小酌
余不飮。
日沈而散去。
殊爲悵怏
大凡好事多違如是
豈獨今日也哉
  
[十二日]
十二日乙卯。
朝晴午後陰。
余訪都事淸心堂
壁上退溪先生龍灣十二絶
手澤如新
感念疇昔
不覺流涕之自集。
堂之南有庫。
輸納一行卜駄。
將加搜檢
以核禁物
故此御史例居之云。
召宋大春
問薪島事首末
大春前後咨牌牒文以示余。
午間
唐人李聰來訴先到留館唐人孔信,張良臣劉成等。
肆其暴怒
闌歐京來同類及小通事
願治其罪。
余告于使。
令宋大春崔德潤
軍容鎖項而來
鞫于大門外。
爲盤詰。
面質
所謂孔信者極悍戾
二人脅從也。
大槩承招鞫畢。
余曰。
今則姑不示刑。
後勿如是云。
扣頭而退。
是日
使與都事質正,牧使。
設宴統軍亭上
余以迫忌日不赴。
  [十三日]
十三日丙辰。
或雨或晴。
是日余母忌也。
午後
淸心堂
都事會話
聞點馬奉常直長愼彦慶由善自所串館入州。
來書文繼朴謁余致家書
尹右尹根壽,閔正忠元,韓佐郞伯厚宋正字璹。
並有簡以相問訊。
閔正兼寄別章五言律三篇
由善。
余舊在承文院時同僚也。
夜往訪于延春堂。
京洛事。
以上月二十六日發程云
  [十四日]
十四日丁巳。
晴。
朝與使及點馬,質正會于聚勝亭。
査對文書
禮部呈文不得
問于上通事大春
大春不致察。
所對參差
窮搜則挾在咨文板中
余等深咎之。
遂下于大門
點閱進獻馬。
質正不與焉。
有馬三疋瘦瘠
責押馬官金沔鄭亨復。
笞理馬林有聃。
養馬鄭渾等。
兼杖宋大春
朝飧後偕都事淸心堂
搜檢卜駄。
軍官吳慶祐駄重。
添至二十斤。
醫員張彦封署不明而有濕氣
具澄擅自發封。
使奴兩人無表
火炮匠閔勲濫齎角弓五張
偸寄私物於火炮籠中
等極怒。
囚勲于獄。
祐,彦龍,澄則令附過
黜使奴之卜而不受。
使聞之。
卽笞兩人
余等令改點而受
之。
事完。
日已薄晩
時使與由善,汝式及牧使。
先向九龍淵。
數遣人以邀。
余等出自東門
馳至其處。
江山之勝。
統軍亭加一倍焉。
少頃
彩船棹至淵下。
奇巖亂出。
香草叢生
江水奔駛
不能當其勢。
沿流而下
于義順館前。
夜向深矣。
州人之來迎者。
火城連延如晝
余歸未寐之際。
由善来訪
寧邊妓來都事處者善彈琴。
請而聽之。
良久乃罷。
就寢聞鷄鳴。
  [十五日]
十五日戊午。
晴。
平明
望闕四拜祈雨香自京來。
遂行禮如平壤時。
還所寓。
笞具澄而放慶祐,彦龍,使奴等。
以慶祐之所添似少。
彦龍則籠溺于古津江而拯出。
使奴。
受刑故也。
都事亦笞閔勳。
其所大口魚四十餘尾。
油扇一百五十柄及角弓等物。
又沒軍官金麗生全角弓二張
樺皮十餘片。
牧使設餞宴大門
州之酒湯善騎射者有五六人
余等命試而觀之。
步驟俯仰
有法度。
男子難辨。
是日
余辭不飮而退。
入夜月色皎然
發興
統軍亭。
由善隨至設小酌
昏醉
  [十六日]
十六日己未。
晴。
間雨。
朝與都事,牧使先到江邊
三所點渡一行人馬卜物及唐人二十五名口
嘉山護送一人
濫持沙器一竹
余令沒官
使與由善,汝
後至
余等俱會于餞幕設宴
望見馬耳山上有騎馬者。
群聚可三十餘。
義州小通事往問之。
則乃遼東都司經歷賫賞銀兩
頒于江沿㙜。
欲覽我國形勢
仍與備御指揮來登此山云
酒闌
移席于舟次
觴籌縱橫無算
曁到于岸
余已醉倒。
扶至西江
與使並渡。
抵狄江。
余困臥。
使與汝式先去。
月上
余始起。
所經有婆娑舊址等地
而俱不能記。
是日余欲不飮。
而及與京洛人相別也。
思親戀闕
中懷作惡
遂與由善引酒至醉焉。
宿于九連城迤東孫三家
  [十七日]
公元1566年
十七日庚申。
雨。
遣李廷敏致禮物于江沿臺備御指揮劉胤昌
守堡官副千戶程士忠。
備御,守堡官等
舍人六名
來致下程
依例饋餉
各給扇帽。
歷九連城世子坡。
城舊廢。
嘉靖丙寅新築
丁卯畢工云。
午餉于金石山西人家。
歷細浦鶻山
一名海靑山
峯巒峭拔廉利
宿湯站迤東金祖尙家。
兄弟四人服喪
飮酒食肉
無異平日
大有胡狄之風。
聞遼藩地方如一云。
豈其久淪於契丹女眞蒙古之域。
而遂爲習俗也耶
  [十八日]
十八日辛酉。
晴。
曉遣申璨致禮物于湯站指揮王魁
大霧
衣裳沾濕
戴帽而行過湯站。
站實小堡。
城制完固
雖被衝突
而有未易猝傾。
推此可知大者也。
我國則不然。
累石而上
臃腫齟齬
一則隨而頹圮
决難支吾
恃陋而不修城池
師一入。
其民遂潰。
胡文定貶其不能設險
此在我國之所當深憂者也。
站有前後川。
燕子巖
龍山二道河午餉
命網小鮮以配飯。
其味極珍
湯站指揮舍人六名
來致下程
饋給如前。
舍人輩嫌其少。
發怒委棄而去。
余等欲試之。
令姑勿追贈
最後一人
還推而去。
極好笑也。
此人唯知貪得
不顧廉恥之如何。
名爲中國
其實無異達子焉。
又遣金鸞致禮物于鳳凰城指揮全景和。
午後
開州城
因山而築。
遺址
山形甚險。
如列戈矛
又歷乾河劉家屯。
宿于伯顔趙國勳家。
鳳凰城指揮亦送舍人六名下程
咆哮無禮
尤甚於湯站人。
通事等或叱或誘。
依例而送。
其家後園林木可蔭坐。
汝式退而往良久
食畢。
逍遙歧路間。
  [十九日]
十九日壬戌。
晴。
朝踰白楊㙜地
兩嶺相對
路甚險巇
國人呼爲雙嶺云。
鎭東堡
一名松站
長嶺
涉瓮北河午餉
又歷斗嶺,蛇稍河,八渡河等。
二河與瓮北水一派也。
亂石鋪底
湍勢奔急
若稍潦漲
必致顚覆之患。
又歷獐嶺,長藪川,龍鳳㙜
僦古烟㙜張忠家以宿。
家極低隘
余等坐川邊觀魚
仍至曛黑
夜。
唐人李聡妹居于近地三里許。
來。
持酒以慰
就余所寓之側談話
別去。
不知存沒者。
今已十八年云。
子美曰。
夜闌秉燭
相對如夢寐
正與此合。
  [二十日]
二十日癸亥。
晝陰
夕晴。
先遣李廷敏往遼東懷遠館。
致禮物于連山把截所千戶
朝過鎭夷堡。
一名通遠
一堵場,稠林子,羅將塔,草河洞。
分水嶺午餉
水至嶺下
分作二支。
南爲八渡河上游。
北流遼東太子河
嶺之得名由此。
官差賊人五名以去
車載步行
問之則一殺人者。
一强盜。
三人則偸我國馬疋於江邊
義主飛報
故俱將受罪於都司云。
又歷大河架子臺。
連山關
設重門以譏察行人
千戶掌之。
閭落荒廢
只有五六家。
關有前後川。
又過將軍廟
廟在山隅高處
不知誰氏
有僧守之。
宿于甓洞陳堯舜家。
  [二十一日]
公元1561年
二十一日甲子。
雨朝晴。
猶陰以雨。
晩發高嶺
盤回屈曲
過韓家墳。
穿過甜水站城中。
城圍舊則極大
嘉靖辛酉五月二十七日
達子䧟其城。
盡搶人民
故今狹小其制。
令其易守。
靑石嶺下午餉。
汾州人李重陽
亦於辛酉年
達子所斫。
劍痕滿身
自言家鄕相距三千五百里。
無所以歸。
因娶婦居于此焉。
余問汾州形勢故跡
答曰。
州有金城永和二郡
王府汾水城下
而人可徒涉云。
午後踰嶺。
嶺在一路
比諸嶺爲最險。
兩山挺出
林樾深邃
徑石槎牙
馬多顚蹶
人頗苦之。
歷五叉寨狼子山。
未至山下
有接官亭
天使頒詔我國時。
遼東都司至于此。
以後則險山堡。
參將衛行。
此亭實爲迎送地界
三流河邊
黃潦漲溢不可涉。
邐迤而行。
下流安處以渡。
歷頭關站。
站今廢。
渡頭關河湯河等水三河一派也。
湯河尤深且急。
過馬腹。
今日之雨若不開霽
則余等决不免阻水矣。
夕僦張添福家。
福時未冠
年十九。
性稍溫雅
余與汝式退而共坐後園
福來見。
饋以燒酒蜜果
卽持以遺母。
少頃
携酒一甁片瓜一器以贈余。
余等嘉其誠。
勉以進學
夜持所讀冊子來。
其名曰詩言文集。
鄕曲間敎兒童之書也。
  [二十二日]
二十二日乙丑
乍陰夜雨
朝。
余與汝式贈張添福筆各一管
汝式勸以茅容之事。
路傍有王都督祥墓。
前者使臣多往觀。
余等過而不入。
踰大小石門二嶺
公元1570年
冷泉朝飧
泉味甘冽
得名以此
高麗村。
午抵懷遠館。
館在遼東城安定門外。
中門懷德遠来之額。
釋館名也。
大廳亦懸來雍止宿四大字。
創於隆慶庚午
筆跡如新
廳後有東西兩房
而東則頹落
余寓于西邊夫家
鎭撫杜春三人來語通事曰。
已告都司
明當見官云。
向夕
使買烹猪頭南京酒。
與余及汝式共會。
○東八站地隷山東
遼東外徼
山川絶類我國。
峻嶺大水
嶺則靑石嶺最險。
水則瓮北,八渡三流,頭關,湯河等。
河流甚急而下多石。
稍有雨潦
人絶不通
甲子年聖節使陳寔留滯艱關
十八日方至東云
其地自義州湯站。
由檢同島則九十里。
徑渡三江則六十里。
湯站有二路
一則自站鳳凰城四十里。
鳳凰城站四十里。
此爲中朝公差往來之路。
一則自站直至站七十里。
爲我使臣所徑之處。
通遠堡六十里。
通遠連山關七十里。
連山甜水站三十里。
甜水東九十里。
凡三百八十里。
公元1561年
  [二十三日]
二十三日丙寅
乍雨而晴。
余等率一行
安定門
育才坊,河東三鳳門,武進士第烏㙜旌奬家,脩文坊,巡警鋪,進士會武,蜚黃振武等門。
城中人物富庶
室屋連接
都司
司前竪高門
扁曰全遼閫寄
等人中門東廊人家
紹興以啜。
已而
掌印大人陳言三大人蘇國賦出于大廳
鎭撫等導入。
使進月㙜上面西。
余與質正差退立。
一行二班於後。
鎭撫等跪告曰。
陪臣見。
旋引使至楹內堦上。
兩拜作揖
兩大答揖
禮畢
西東嚮立。
余與質正
行禮如使
鎭撫號解我國語不善焉。
一行進跪楹外
大人曰。
起來
起行兩拜又跪。
大人曰。
起去
排立質正之下少後。
通事大春出捧咨文跪告曰。
國王咨文
大人禮房受置于案。
門子等捧鍾以進于兩大人及余等。
仍遍饋一行
一行持鍾進跪叩頭。
還次啜訖又謝。
使命大春告于大人陳言曰。
陪臣五月初六日起程
而在我國地方連因雨水
趁不得行
今始到此。
若又遇水於三站則節日似迫。
未及達。
老爹明日行宴後日打發
以副遠人之情。
言曰。
一兩日行宴後當打發
大春就班
言招而告之曰。
前日謝恩使之行。
通事巧而無禮
禮部不能善處事。
本部文巡撫衙門責及吾等
何意耶。
吾卽欲移咨國王
欲待等之來。
詳問姓名
付咨於廻還之日。
吾在此曾經幾箇通事
而獨此通事
可惡
大春就告于使。
使答以不曾聞知。
今承大人之敎。
不勝驚駭
鎭撫文瑀等帶大春跪告于言曰。
前年驚逸貢馬十五疋。
十三山艱得尋獲。
以此都御史箚付都司
轉送于江沿㙜。
後日陪臣之來。
另加防護
仍諭彼國知會
卽今王回咨到此矣。
言便取咨文
作聲親讀已曰。
觀咨意。
東八站一路
自有護送軍馬
不須差撥
但於西路
謹防護耳
可速備報巡撫衙門
一則移文海州衛參將
語畢。
余等又行兩拜揖禮而出。
留宋大春交割唐人小廝等二十五名口
內有張二哥者。
呼而不應
言怪問之。
大春曰。
此必在我國供稱時誤說也。
數該二十五名口
豈有錯誤之理。
點名旣遍。
果有一人在後曰。
我爲張房親
二哥則是我父名也。
言曰。
不察也。
出去
大春又請得氷塊。
言曰。
給與
余歸問謝恩使上通事之事於洪純彦。
純彦曰。
我國使臣入貢也。
都司具題本。
先達由於皇帝
謝恩使李陽去時
都司題本筆畫老草
多有落書之字
帝下其本于禮部
禮部只以文書差錯致責于言。
言謂上通事廷良曰。
你若周旋則可得無事。
不能用心
以致如此
肆罵詬。
故今者言又發怒云然
余又問言
公元1572年
出身首末
純彦曰。
壬申年
掌印大人王承祖以贓汚
巡按御史所劾。
革職以去
自廣寧都御史中軍指揮代其職。
赴官
韓,陳兩詔使將至。
揭榜文於館門
令禁侵擾
詔使旣返。
卽掇去。
貪婪無厭
甚於承祖
以前者所求皇華集,咨文紙,大笠子等物不至
故盛發怒氣。
現於顔面
余等見官之際。
言之下人輩。
少有差違
必大聲叱之。
遷怒我國而然也。
午。
委官經歷顧萬鑑送下程來。
遣宋大春,金永雲,金鸞孫,申璨及軍官金麗生,許昳,李寬等。
致禮物於三大人處。
大春納禮單及皇華集於陳言則言出坐小廳招語曰。
頃者求皇華集五部
鏡面紙六十張。
絲笠三部
而今何以只將皇華一部來耶。
大春曰。
皇華則例詔使來日
臨時鑄字而印。
舊件今已用盡。
餘一部故耳。
咨文紙。
功力極重
艱用於事大文書
而別無餘儲。
絲笠則冬至使當賫來矣。
言曰。
通事言巧矣。
因取紙手書海獺皮,滿花席,白布,花硯,雜色紬,整參等物。
其下又書帽段二疋。
羅一疋。
大段廿疋給大春曰。
以此前物來。
大春曰。
海獺皮非本國所産。
滿花係進貢之物。
不曾持來。
奈何
言曰。
不須多言
歸議汝一行
可速將來
大春再三
一肯受。
言怒而起立
作聲愈厲。
鎭撫等持其物以出。
大春不得已之而退。
二大人蘇承勳則往金州衛旅順口
阻攔逃民云。
三大人亦出于小廳。
一一點納。
在昔例以酒飯饋致禮之人。
而今則不然。
伴送張朝用,金國臣,張國武等來獻下程
大春求長甸子設堡公事始末都司吏
吏言皆在察院
只得巡撫都御史賞勞軍民公文
其文曰。
欽差巡撫遼東地方兼贊理軍務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張爲條陳遼東善後事宜
以備採擇事。
照得
新建佃子等六堡。
委官調集軍夫。
俱已赴功興作
再行犒賞
爲此除大委官李尙元等六員已行分守道
再給下程二兩外。
牌仰本司官照事理
卽便動支庫貯
無碍銀兩差官賫赴六堡。
將大委官下程銀一兩
小委官每給銀三錢
以示犒賞
事完。
將用過銀而給過員役
名數開報查考
毋得違錯未便
蓋已始役也。
夕與汝式共食
一人榜文以過。
余取視之
都司所爲也。
榜曰。
都司禁約事。
照得
朝鮮守禮之國
目今陪臣到馹。
訪得積年久棍。
在馹把持
只專誘欺。
詐哄壓買。
有失我中國柔遠之體。
深爲可惡
擬合出示曉諭
爲此關防捕盗官多撥兵。
內外巡緝
如有前項
棍徒
卽便拿解司。
以憑枷號問遣
决不輕恕。
此文正是形狀自已之惡也。
聞其賫來舍人其中壓買二字而言曰。
老爹眞箇是壓買。
何以禁他云。
夜。
余令安廷問言之行事於主嫗。
答曰。
言是小家子奴材
其惡在前無比
平居
一日三次點呼書吏門子等名。
一或不在
則徵米三斗
託言載送於寬佃子築城處。
實則私爲己用。
其家在廣寧
一子二女
摠兵官及前都御史宗道爲婚。
互相盤據云。
言之罪惡已極。
走卒愚婦。
皆燭其心術
可見公論不可以威屈也。
中朝設立巡按御史者。
正要按問此等鼠輩
以振王法
而今日。
通事將行見官禮於察院
御史赴宴人家不在焉。
法官持身卑賤如此
不能彈壓也决矣。
其名卽郭思極也。
  [二十四日]
二十四日丁卯。
晴。
朝。
大春,李廷敏呈解送咨文巡按御史
御史曰。
朝鮮國
赤心敬上。
解送走回人口
妙好妙。
仍令掛紅二人
掛紅者。
中原之俗。
遇喜慶。
必掛段肩上。
揷花帽頂榮之
今擧此例者。
以其解送之多也。
廷敏又持咨文
歷見副摠兵官楊登,布政司馮顗,濟南府通判李可愛處。
顗卽開元兵備按察司僉使也。
布政參議李鶚新卒。
而代者
未至。
故來權署司事云。
大人家三大人。
各遣舍人三名下程
使出待設酌。
贈禮物。
午。
余患暑熱
與安廷將欲納凉敎場
鎭撫國臣于道。
國臣怒余等之不告於己謊言副摠兵官之子來飮於場。
不可輒入
開諭甚懇。
遂率余等以往
敎場閱武之地。
築㙜建屋。
每試於農隙
可容三十萬軍馬云
東偏義勇武安王廟。
關羽也。
塑土爲像。
貌極生獰
曾謂雲長而有如是耶。
九原有知
夫孰歆其祀乎。
此乃太祖高皇帝託言陰兵以神之。
天下不敬祭。
故余等所過路傍。
處處立廟
人家皆懸畫像
可見崇奉之至也。
雲長精神氣魄
死後不能扶漢之亡。
而乃佐佑太祖於數千載下者
寧有是理哉。
午後
掌印大人陳言亦遣舍人三名
來致下程
使與余及質正接待焉。
三人者又於常贈之外。
別求白米三帒以去
其無廉恥如此
余等又召鎭撫杜春,文瑀,金國臣高進相見
坐定
袖出陳言小帖書曰。
皇華要緊
陪臣專委官啓送
且語曰。
大人切欲速觀是集。
須於團練使之還。
善啓爲望。
又請曰。
大人要得厚紙十張以裹衣裳
切望給與
且命其下。
持一小櫃來。
櫃中有扇七把。
其一
公元1555年
把則上有題詩七言長律一篇
草法書。
鎭撫傳言意曰。
大人求一言。
玆將扇六把以呈宰相
兼送所携之扇。
願依此㨾以製
余等辭曰。
本國之人。
治經書。
其於嘲弄風月未遑也。
大人求詩之意極懇。
若少知所作。
則安可違拒尊命乎。
第以實未能爲。
如此事。
余等决不敢徒汚貴扇。
鎭撫等曰。
大人委送求詩
終不辭。
余等曰。
吾等之言。
出自中心
非爲外假
以是意善達于大人
鎭撫等曰。
然則當稟于老爹
余等又言曰。
厚紙不曾賫來。
只有大白紙。
請將此三卷以準十張
答曰唯唯
將別。
文瑀告曰。
旣受厚禮
又承盛宴
未知將何以報恩乎。
余等答曰。
薄禮不須爲謝。
遂揖而出。
旣去。
余等暫開小飮
夕。
唐人輩見通事等查出別求請物件
人參多至四十斤。
皆曰。
若此貪墨
近古所無。
不獨貽害於你國。
我等亦不勝侵割
何不赴愬禮部乎。
洪純彦答曰。
吾等安敢以外國人
輒行告訴禮部乎。
你等何不告於廵按衙門耶。
人等笑答曰。
御史亦愛錢。
大人曾已相熟矣。
純彦曰。
御史如是乎。
答曰。
熟不要錢
純彦說嘉靖乙卯年間。
廵按御史陳瓚
持身淸苦
凡朝夕飮食之資。
皆取於其家。
稅課司例供支費而一不受焉。
時人爲之語曰。
點水幾凍。
喩其嚴威之重也。
斯人而方之於今
賢愚相去
不亦遠乎。
大春別人情人參四十斤。
花硯十方
白米十帒。
白布四疋。
黃布二疋。
油芚六部
二張
片箭三十根。
筒兒二凉。
二葉
白貼扇二十柄。
油扇五十柄。
筆二十管。
十丁等物。
幷將前送段匹陳言家。
言在小廳。
大春而告曰。
此物何名耶。
大春曰。
小的無以老爹
謹將薄物以表下誠。
言曰。
汝受段匹則我固當留汝物。
而但汝不肯我所送。
則我何敢取此
大春扣頭曰。
不腆之物。
皆是土宜
依舊規。
來獻在右。
所送段匹
不敢受。
廻還時則猶可
而今北京
處置無便。
不可此以去。
言曰。
當封別處
待汝之還。
其實喜其不受而故爲是辭也。
言招下人
引出大春迎賓堂。
庭宇靚密。
酒肉豐潔
大春飮罷拜謝
因就告曰。
我等在本國地方
雨水阻滯
今纔到此。
未及節日
老爹明日排宴。
明日着令發去。
言曰。
明日明明日則察院秀才
我亦就彼伺候
不暇他事。
二十七日喫宴。
其翌日。
啓行
大春扣頭更告曰。
沙嶺以西。
泥水方濘。
車行未快。
若不達於節日之前
非唯有責於陪臣
亦豈無事於地方乎。
明明日考罷。
公元1635年
排宴否。
言默良久曰。
當依汝言。
大春請車輛之數。
言曰。
當許十八輛。
大春曰。
三所方物各人往還盤纏
官家藥材貿易
倍於前日
必得三十輛而後乃可以載。
小的不勝悶迫。
言曰。
然則給二十輛。
大春懇告不敷
言曰。
給二十二輛。
大春更告曰。
老爹之敎如此
小的不敢再瀆。
若但撥給二十五輛則小的亦當退去
言曰。
多則多矣。
然姑依汝言。
今日昏暮。
明當寫出票帖
並定催車舍人
大春曰。
小的以二十六日受宴。
二十七日發行
車數則二十五輛等情
回報陪臣
言曰諾。
大春初入城。
鎭撫等藏其物件于南倉中
不令人知。
將禮單及段匹而進。
回時。
言預令留門而出。
大春臨還。
言抽給二扇曰。
我欲覽陪臣詩筆甚切。
而終不見從。
殊用缺然
六扇似多。
故更以二扇付汝。
汝當告于陪臣
明可受來云。
是日
點看貢馬。
驗其肥瘠
令善養俾無道死之弊。
(後見搢紳日覽
瓚今爲戶部左侍郞
乙亥
左都御史。)
  [二十五日]
二十五日戊辰。
雨。
館東樑折盡頽。
鎭撫等來語通事
致人情物件於二三大人處。
大春傳其單于使。
使怒。
以爲此乃大春鎭撫通同作弊中間
將欲笞之。
通事不獲已
鳩合私貨應副焉。
人等
跋涉萬里
些小之物。
欲以仰事俯育之具。
而乃貪吏之所虐。
傾囊倒稛以充其欲。
幾至空手
見之慘然
而顧不能助其萬一。
可愧之甚也。
大春陳言
車輛票帖則言曰。
已成票帖
舍人去。
汝可回館以待。
大春一刀子。
言受之。
又曰。
欲得漆扇數三柄
汝可覓來。
大春又以昨日袖來二扇還于言。
仍致余不敢承命之意。
言曰。
我求至此
宰相不肯下筆
顔原忸怩
汝須備告我意。
使我得見之。
幸甚
還付大春
大春求長甸子等處築城題本兵房則答曰。
都在察院衙門
而今察院秀才
無從訪問矣。
鎭撫文瑀曰。
我將人情之物。
往請該吏
謄書而來
乃以別人白布一疋。
正布二疋。
白貼扇五柄。
油扇二十柄替給瑀。
大春歸。
使聞其實
命給扇帽等物。
遣申璨催車于八里站。
夕。
使設酒饌招余。
以余之生日也。
夜歸呼餘酒畢酌。
主嫗之子爲陳言門子
余問言殺子之故。
答曰。
未能詳知。
但聞在廣寧時。
絞殺其妾之子
其妾在此。
思想時時一頓哭云。
  [二十六日]
二十六日己巳。
或晴或陰。
朝。
舍人周世元持車輛票帖來曰。
昨日未及進受此文。
被打十棍。
今向八里站云。
大春都司
陳言大春曰。
東寧衛管事者。
公元1555年
昨日雨雨。
未及備設宴具。
吾已罰十五棍矣。
明早可以行宴。
大春曰。
雨候若此
節日又迫。
决難遲留
然則請老爹權免宴禮
言曰。
一日之留。
亦未爲久。
朝廷恩宴。
不可免也。
大春又還二扇
言甚怫然
大春求得巡撫都御史奏請築堡題本
其文曰。
孤山等六堡。
某堡該移某處。
一行書云。
前件査閱得險山一帶邊境
南連鴨綠之巨險。
道通朝鮮
北居(疑)十岔口之諸衝。
逼近東夷
延長一百八十餘里。
林稠地遠
絶無人烟
以故達賊乘虛
常由十岔口等處而入。
直抵寬佃子,雙堆兒,長佃子,散等長嶺
陽雖下套圍獵
陰實伺隙竊掠
來向正西。
必犯險山,鳳凰城等處。
若向西南
必犯江沿,寧東,湯站等處。
若向西北
必犯新安,靉陽等處。
至於孤山地方
張其哈剌佃子。
通賊要路
出沒無時
貽害地方
俱非一日
議欲移堡以阨險要。
誠爲有益。
今閱險山堡移建寬佃子。
地里寬平
形勢秀麗
北有靠山
南有照山。
大約通長二十三里。
東西兩傍稠林
約闊二十餘里。
居中一區遍産茂草。
可以卜地建城
計其四至
東西邊隘
東至松子嶺衝三十里。
北至乾河子衝二十里。
南至雙堆兒六十里。
西至靉陽堡九十里。
寧東堡應移雙堆兒。
勢亦平。
東西五百四十丈。
長三里。
南北二百二十丈。
計闊一里零八十步。
正坐岔口衝。
可於居中建城
東南沿邊靑崖子衝十里
東北至文大人營衝八里
西至散等六十里。
南至長佃子二十里。
西南至寧東堡一百二十里。
北至寬佃子六十里。
江沿堡應移長佃子。
南北二千七百丈。
計長一十五里。
東西一百八十丈。
計闊一里
正坐短錯江衝口
北多水溝
南平坦。
可以建城
東至邊隘林子衝五里
西至散等六堡六十里。
南至江沿堡一百二十里。
北至雙堆兒二十里。
新安堡應移長嶺
南北一千八百丈。
計長一十里。
東西一千四百四十丈。
計闊八里
寬廣
高下不一
可於居中建城
東至寬佃子三十里。
西至靉陽堡六十里。
北至邊隘地名鍋兒停衝口三十里。
南至新安堡一百里。
大佃子堡應移散等
作爲站地。
南北五百九十八丈。
長三里零一百一十六步。
東西一百八十丈。
計闊一里
東近古河。
可於居中建城
計其四至
東南雙堆兒,長佃子每六十里。
北至長嶺八十里。
西至險山六十里。
孤山堡應移張其給(給恐哈之誤)佃子。
東西九百丈。
計長五里
南北三百(三百下疑闕丈字)。
計闊一里零二百四十步。
西有稠林幷原墾荒田約五里
可以建城
計其四至
南北東俱邊隘
南至紅石崖五里
東至大滑石嶺三里
北至滑石嶺衝五里
又至溫頭嶺衝十里
南由三岔兒。
接靉陽堡界後草河㙜五十里。
北至溫頭嶺。
接鹻場堡界金寶墩二十里。
西至孤山舊堡三十里。
以上六堡。
相應移。
伏乞裁奪
午。
司給國軍馬粮料
優人雜戲者來于館。
使招余等觀之。
午後
鎭撫國臣導余等向安定門
司獄司靑雲接武門。
大都督譙樓世科門。
至定遼北倉華表柱
柱在倉中
卽搜神記所謂丁令威化鶴來集之處也。
其說極誕。
流傳至今
遂爲故跡
柱形如我國墓前望柱石
高纔丈餘。
絶無古態
近世好事附益之也。
其前有短碑。
嘉靖甲寅
參將王堂都司劉應賓所立。
令威絶句於端。
其左有文。
辨此柱之疑似難信。
系以王光祖兪憲七言長律焉。
之後又有一屋
刊詩十餘篇於甓。
以置壁間。
文字磨滅
不可了了
將向白塔寺
道遇小雨
下坐道隅人家
雨止
出自鎭遠門。
門卽城之北門也。
東寧衛
附郭城到白塔寺
寺屋宇頗閎壯
佛像炳煥
大塔
累甓而塗堊。
寺之名蓋以此也。
俗傳唐太宗高麗時。
尉遲敬德所築也。
其後增修不
公元1485年
替。
其長可十丈許。
面則八。
層有十三。
風鈴四隅
扁以金字流光碧漢
正堂之前一碑
成化乙巳建。
吉安縣事余順撰。
其文盛贊佛敎
以比於日月江漢
極其稱揚
斯人也抑可謂病狂矣。
不然
何敢大書深刻
而略無所忌憚者乎。
其可醜也。
寺之北建輪閣。
回轉可玩。
又由述成門登望京樓
門卽城之西門
樓有八角
一名八角樓
三層高聳
入雲霄。
俯視城中
城周可二十里。
閭閻接連
館廨閎衍
城之外東南
群山環擁
西北平蕪極目
壯觀也。
下有東西兩碑。
東則山東布政司左參議杜整撰。
弘治己未
西則太僕少卿劉翔撰。
嘉靖丁酉
皆述繕修玆樓之槩焉。
余登最上層
遠視遼塞
窅有凌雲之思。
蝙蝠遺矢
厚積寸餘。
不可久留
深爲悵恨而返。
因入正學書院
額釘于門。
穿中門樂育
堂中鄕賢祠記碑。
正德十四年秋八月立。
咸寧縣徐景嵩撰。
鄕賢六先生
後漢流寓北海管寧
平原王烈。
襄平河內太守李敏
國朝陽萬全儒學訓導張升
河南道監察御史胡深
義州戶科給事中賀欽也。
瞻仰起敬
凜然如在
壁上列書隷院生員名字
御史試文選士
處于院。
日食公廩。
令自在知州提督云。
公元1565年
樂育又過義重取樂樂育英材二堂
嘉靖乙丑巡按御史李輔重修書院碑。
四處額皆御史朱文科之筆。
最後廳壁
寫一魁字。
傍有近台三小字。
字形滿壁。
奇偉異常
人言李輔所書也。
不知其義。
若以科擧倫魁學者
則待天下士
不亦賤之又賤者乎。
院之左右
翼以長廊
儒生所居
標以字號
而多空無人焉。
周覽畢。
還下于樂育
生員四人來見。
乃賀盛時,盛壽兄弟
自强,呂冲和也。
賀卽知自在州定之子。
冲和
東萊先生之裔也。
余等相楫後坐定。
先書余等名號於紙以示焉。
四人亦如之。
余書示曰。
僕僻在海隅
索居獨處
不得大道之全。
今蒙朝天之命。
道途餘暇。
得以覽觀山河壯麗
城池崇深
又與諸君子。
周旋一堂之上。
可謂幸矣。
僕竊聞。
近日王守仁邪說盛行
孔孟程朱之道。
欝而不明云。
豈道之將亡而然耶。
願核其同異
明示可否
四人者答曰。
生輩居南。
諸公居東
今日之遇。
夙緣也。
朝陽明老先生
學宗孔孟
邪說道者比。
章功業。
俱有可觀
近世所宗。
已從祀孔廟矣。
公之所聞
昔者僞學之說惑之也。
余又書曰。
恭惟朱考亭先生
孔孟周程之緖。
聖賢大成
自是
後。
有如眞西山許魯齋薛文淸賀醫閭諸公
不敬之如神明
之如父母
未嘗異議
王守仁者。
掇拾陸氏之餘。
肆謗詆。
更定大學章句
其言至曰。
不合於吾。
則雖其言之出於孔子
不敢以爲信然也。
推得此心。
何所不至
守仁若生於三代之前
則必服造言亂民之誅矣。
孔子曰。
小人者。
大人之言。
守仁之謂歟。
守仁之學。
本出於釋。
改頭換面
其詐。
明者見之。
當自敗露
諸君子特未深考之耳。
守仁之所論著
僕皆一一精察細核
非泛傳聞之比也。
公所文章事業
僕亦未之聞也。
事業
指破滅宸濠一事乎。
此戰之捷。
守仁皇靈而能勝耳。
守仁弟子養正者。
爲宸濠腹心
宸濠就擒
人於舟中養正手簡
其中有曰。
贛老之事。
不如前。
贛老。
守仁而言也。
此果純臣乎。
是以
嘉靖天子革其爵祿
明其僞學
以榜天下
大哉帝之卓見也。
豈意從祀之典。
乃起於末流
若使夫子有靈。
必羞與之同食矣。
呂先生東萊賢孫
東萊平日
朱子共排子靜無遺力。
而爲子孫者。
不能仰體祖先之意。
可謂無忝乎哉
噫。
守仁從祀
王安石王雱配享
何以異乎。
行當毁撤
不能久於
天地間也。
語直傷交。
切望亮之
四人又答曰。
從祀孔廟
乃在諸君子輿議。
山林僻見也。
且學以良知良能爲說。
非有心得者。
其孰能知之。
所聞不若所見爲眞
諸君特未之察耳。
余因與往復甚苦。
彼終不服。
余又曰。
頃於赴京友朋之還。
得見御史石君檟,給事中趙公思誠題本
可謂正論
四人曰。
此人皆僞學之後
故其言如是乖戾也。
余曰。
僞學者指何人乎。
答曰。
王安石是也
此蓋指朱子僞學
不敢誦言
姑托之於他人也。
余度固滯鄙賤
不可與辨。
乃書曰。
承敎
不勝缺然
古云。
道不同。
不相爲謀
我宗朱門
君耽王學。
爾月斯邁。
吾日斯征。
終無可望於必同也。
奈何柰何
今日昏暮
不得穩討。
明若臨陋。
可以從容
將還。
筆墨扇等物。
四人書示曰。
君遠來。
乃以扇筆墨相資
不敢受。
請辭
余答曰。
相見
贈遺以物。
禮也。
薄物不足以充君下价之用。
特表中心而已
領情勿却。
千萬之祝。
四人皆受之。
相與揖別
四人送至中門
期以明日相話。
還由安定門以歸。
由此觀之。
則今之天下
不復知有朱子矣。
邪說橫流
禽獸逼人
彛倫至於滅絶
國家至於淪亡
非細故也。
爲儒者轉相眩惑
萬口一談
雖有闢邪
正之論如石,趙兩公者。
不獲施行
至以躋於從祀之列。
汚衊聖廟大矣
嗚呼
此道已衰。
無復支吾者。
爲今之計。
如何哉。
其亦尊所聞行所知。
白直加功
不容少懈。
朝以沒身
則庶不爲說之所搖。
可以不大得罪聖賢矣。
若但與此輩呶呶終日
則恐其無補於事。
而徒起紛擾之端也。
  [二十七日]
二十七日庚午。
朝晝或雨或陰。
夕晴。
朝食後余等率一行
都司受宴。
鎭守摠兵官李成樑之子
三大人蘇國賦妻娚也。
昨中察院考試
將返廣寧
陳言與國賦設餞于後廳云。
余等坐中門外以候。
日西
設宴
一行月㙜上龍亭前
兩大焚香行望闕禮。
五拜三扣頭訖。
大人還入于廳。
余等各行兩拜揖禮。
如見官時。
但使則坐于東。
余與質正則坐于西。
通事以下
分兩行亦坐于廳內。
東西堦下卓面。
盛設饌具
皆可於口。
酒進樂作。
優人呈戲。
樂音噍殺急促
甚於我國。
其所雜戲者極無理
作假面。
奇形怪狀
不一而足
刀槍亂發
馳突衝奔。
尊俎之間。
爲之不寧
至五巡。
陳言鎭撫語曰。
我欲別行情酌於陪臣
可令三小門子傳杯
遂進二杯
仍令門子立于余等之傍。
九酌
設飯及罷宴
行謝宴禮
望闕同。
又辭兩大人而出到館。
舍人持使卓來討人情。
舊例也。
陳言送一舊繩床來換新者。
不得已汝式所有換之。
今日之宴。
言特令門子進酌於余等者。
欲以殷勤
通事等或以爲喜受人參之故。
以爲欲換繩床而然。
言之意未必於此
而人皆以惡名歸之。
君子惡居下流
端爲是也歟。
夕。
書院生員盛時,姚繼孝來見。
余與汝式對話
余書示曰。
賀先生居于衛輝府云。
許魯齋想必同鄕
有傳其學者否。
其後今有幾人。
貴居洛陽相距幾里。
二程子孫
今居其地否
幸詳示。
答曰。
衛輝府洛陽密邇
魯齋先生亦元文人
但事元。
爲人所短。
雖有所宗。
亦寡矣。
程氏後子孫亦多。
賢者亦寡矣。
余曰。
嘗觀薛文淸公讀書錄。
推尊魯齋至矣。
未知短魯齋者是何人。
指示
遼陽城中。
亦有爲心學者否。
義州賀給事欽
亦何如人耶。
答曰。
魯齋先生
當時賢士夫亦亟稱者。
但以中國事夷。
其視劉誠意識眞主群兇鼎沸之中。
何如也。
後世不無之者
其人可指而述之乎。
賀醫閭
非特爲遼之心學者。
白沙之後無雙也。
余曰。
魯齋之時。
天地易位。
人類將滅。
苟無魯齋扶持之力。
則民其魚肉矣。
豈有今日乎。
文淸公
以其出處
比於古聖賢
諸公其未之見耶。
劉誠意登元朝科第
而事我聖祖
功業雖可稱。
而其行已無足述也。
晩年未能勇退
奸臣所毒。
亦與魯齋超然遠去者異矣。
諸公欲以比於魯齋
不亦謬乎。
賀給事
篈所尊仰有年
諸公之敎極是
答曰。
魯齋天常于旣倒。
後世述之亦多。
人有議之。
白玉微瑕
豈予之所正。
誠意伯雖第于元。
而後不事元主
而事聖主
識見甚高。
出身甚正。
斯人則終惟夷有。
萬世正統
孰接之乎。
且爲本朝開國元勳
足下何短之深哉。
余深魯齋不可敬學
二人默然
余又辨劉基出處非正。
繼孝曰。
古云。
居是邦。
不非其大夫
此事非余之所敢知也。
余各贈贐物。
二人辭曰。
生得覩台範。
兼領敎益
不勝幸甚
况生無贄儀
豈敢受惠
謹辭
余曰。
海外鄙生
得覩君子之光。
平生之幸孰大焉
敢將薄物以爲贄禮
諸公不領。
下情無任悶欝
幸乞俯取勿却。
以充下廚之用。
朋友通財
古之義也。
故敢瀆。
二人答曰。
謹領厚情
謝謝
揖別
賀生居于河內
而不知魯齋
未可專責沈諸梁也。
且姚生始焉推尊劉基
終則聞余之論而屈服
舍己從人之意。
不易得也
顧萬鑑又送下程
大春拒而不納。
  [二十八日]
二十八日辛未
晴。
朝。
把總官曺繼勳到館。
蓋受都司之命。
軍馬二百五十名疋以護送一行者也。
打角通事舜元老病落後
使命義州官奴孫鶴代行
等由安定門
濟美進士等門。
尙書大中丞奎光按臨總會三門
西門
關王廟
廟宇壯麗嚴邃
中有蒼松欝然
遼左絶無
獨此廟有之。
故關靑松
入於遼陽八景云。
可見其貴也。
又過玉皇廟
卽祀上帝之所。
其慢天䙝神。
不待貶絶可知也。
昇平橋。
團練使鄭壽鵾辭去
路傍巨屋巍峨
言是韓總兵墓也。
此處久淪於犬羊之窟。
不識古禮爲何物。
親死不葬。
置棺於僻地者。
滔滔皆是。
或有葬者。
則又踰越禮制。
一至於此
行天諸侯所不爲之事。
可發一嘅
又歷八里首山鋪。
首山唐太宗駐蹕山也。
方太宗得志也。
鞭笞四夷
所向無前
氣盈意溢。
以爲除兇雪恥
天下莫敢梗吾前。
而乃以百萬之師。
逡巡一城之下。
挫折而歸。
爲後世笑。
何其餒耶。
立文貞之碑。
嗟其晩矣。
故跡依然
使人千載不平之意。
午餉沙河鋪
之前沙河
此河旱則暴乾。
而今漲溢
總官軍人肩使輿。
借余等
以馬。
得渡焉。
北方水類多沙土。
故以沙河土河爲名者甚衆云。
路逢一人鸚鵡以過。
忽念上蔡能言鸚鵡之語。
爲之悚惕
遇事接物
苟能一一反身提警
思過半矣。
過長甸鋪。
夕到鞍山驛
驛在山下
山形馬鞍
故因名焉。
察院答應官傳公文廣寧地而還遼東
食于大廳
裸裎而坐。
無所憚。
總官乘昏來驛。
檢視馬草料。
怒其怠忽
笞驛人。
  [二十九日]
二十九日壬申
晴。
過湯兒河,八里河八里屯甘泉河,甘泉鋪
至土河迤東鍾二家午餉
是日
炎熱可堪
又過土河,土河鋪。
海州衛
衛亦大鎭也。
富庶亞於遼陽
拱辰門穿內城
歷雲龍門戊辰武擧孫文門,武魁會選門,甯杲四牌樓
出自西門
門無額。
劉家店
店卽本衛掌印指揮劉繼祖所造。
宿客商。
以討房錢者也。
遼東總官交付衛把總官王應奎而去。
來求笠帽。
使贈一事
店前沙河一帶過之。
余與汝式退而往澡洗
夜有一百戶來言。
李總兵子將宿于此
令余等急徙他處
洪純彦拒之曰。
等爲廷進而來
舍館已定
其肯爲一秀才而輕移乎。
百戶去招守店者闕生彩。
惴之以威。
生彩恐受罰
請余等徙于內房
余等勉從之。
人卒不來
夜深
余又汲水以浴。
身心淸爽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