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愚伏先生文集卷之六 (自动笺注)
愚伏先生文集卷之六
 疏箚
  
公元1592年
辭賞職疏(壬辰十月)
慶尙道尙州宣敎郞
前行弘文館正字草土臣鄭經世
誠惶誠恐
頓首頓首
上言于 主上殿下
伏以臣伏八月初八日 聖批。
以臣爲禮曹佐郞者。
臣聞 命驚惶
五內震越
環顧思惟
不得所以致此之由。
無功而享榮。
則於臣爲貪冒。
蔑能而施賞
則於國爲失政
臣安敢受此謬 恩。
默然以無言乎。
臣請終始言之。
以明臣實無功能之狀。
而冀 殿下之留省焉。
臣於四月二十日
賊鋒已到州城
便爲訛言所動。
奉父喪避地山谷間。
隣近士族奔竄者適多萃焉。
後五日
賊方入州。
兇焰滔天
莫敢誰何
逮其渠帥北上之後零酋餘卒。
屯據州城
四出焚鈔。
殆無虛日
草間殘喘
急於自衛
相與召集村兵。
分伏里街。
略爲自防之具而已
未有仗義討捕之計。
而亦非有倡謀主事之人也。
厥後旋聞 王城失守
 玉輦西巡
傳聞之說。
慘不忍言
凡有血氣
不懷窮天之痛。
而況久侍 前旒
恩隆重。
致死之義萬倍平人
而誠微憂 國。
戀淺瞻 闕。
不能糾合義旅
效一死於虜鋒之下。
五月望間。
金誠一招諭之 命。
取路湖南
駐節邊城
方以收復嶺路爲任。
欲往控焉。
庶幾移鎭上游
發遣猛士
以爲保守本州之策。
檄文已成。
又憚於踰越賊路。
終不能轉致
焉。
未幾
州人忠順金光輻自京中來。
司僕嗣宗兵營來。
願領所集村兵。
或效斬捕之功。
臣等嘉之
卽以相屬
二人分陣。
頗有驅逐射殪之事。
六月十日
合陣于鞍嶺山
猝遇大賊四面攻圍
一隊孤軍強弱相懸
再合而敗。
遂至潰散
避亂人在陣後者多罹鋒刃焉。
當時所爲不過如此
其間零碎擊獲之勞。
光輻輩數人當之矣。
實無秋毫與焉。
爲臣不忠。
討賊誠之狀。
據此數段。
足爲成案
而臣之慙悔入骨
至今夢悸食噎者。
以此也。
不料中間轉報之文失實至此
至令無實之事。
上徹 君父之聽。
酬勞償功之典。
與及於孤 負國之身。
此臣之所以聞 命驚惶
五內震越
終不能默然以無言者也。
嗚呼
主辱臣死之爲臣第一義
不惟讀書知義理者談之。
委巷無識之人。
亦皆以爲恒言
而今玆 國家之辱一至於此
則臣不能挺身死難
與賊俱生。
已爲罔赦之罪。
況敢虛當倡義之名。
坐享無功之賞乎。
服勞絲毫之細。
而得 丘山之重。
上罔君父
下欺身心
當時衆口嘲笑
後世淸議唾罵
臣雖無狀。
不至廉恥若此之甚也。
抑臣於此又有所甚不忍者焉。
當初鞍嶺之敗。
臣母死焉。
臣弟死焉。
綠臣罪戾通天
有此酷罰
而又不能身殉母旁。
中矢于肩。
墮落懸崖
孑遺餘生。
存視息於天壤之間。
而屍在淺土。
尙未就木
號慟窮山
仰天摧心
自憐面目可以對人。
而今日自 天之
乃因其時之事。
臣若受而不
辭。
則是賣化者以自利也。
亦何心可忍於此乎。
民生於三。
之如一。
惟其所在
致死焉。
爲人臣而不死於國。
爲人子而不死於親。
積痛在身洩憤無路。
終始所做。
不免偸生苟活之歸。
仰慙俯怍。
無地自容
不忠不孝
當伏常刑
而罪之不加
反隨之。
於 聖朝懲惡懋功之政。
不亦太顚錯乎。
竊念糞土愚臣
了無片長可取
而立身之初。
過蒙 寵眷
前後履歷
幷忝淸班
史院秉筆之任
湖堂儲養之選。
 經幄論思之職。
皆臣所不堪之地。
而自惟微末
冒達是懼。
未嘗有所陳辭
而乃干戈搶攘之中。
 玉輅播越之際。
敢辭避一郞署
喋喋不能自已
其中有甚不得已者。
而臣之苦意。
可見矣。
伏願 聖明特加憐察
收成命。
使下貪冒之罪。
 上無失政之疵。
草土餘息。
雖或朝夕就盡。
亦當含笑瞑目
無復恨矣。
藨屨厭冠
不入公門
草土之銜。
不可以達 殿陛之下。
而念此橫被
不可一日承當
情事切迫
敢此冒陳。
亦惟 聖明垂諒焉。
公元1594年
起復疏(甲午正月)
伏以臣於前月二十六日
得慶尙道巡察使韓孝純公移
恭審 聖旨以時事艱虞 國書塡委
勅令不得顧私服。
速入 都下
贊辭命之事。
臣聞 命以來
惶悸震越
寤寐不寧
進退罔措
不得不號呼於 君父之前而冀蒙 裁宥也。
天降大割
 國有外侮
 冕旒蒙塵
 宗社
存。
誠臣遑遑汲汲捐軀赴急之日。
一家私情
容或不可計者矣。
第以臣乃天地一罪人也。
將母不善
致罹兇鋒
而身不能死。
不能報。
權厝荒山。
未得永窆。
日月逾邁
再期將迫。
人子憫痛之情。
到此當復何如。
猶且餓死是怕。
苟活爲急。
轉泊湖南
糊口他鄕
不得瞻守者今已六閱月矣。
與賊同天
頭頷尙完。
靦面天日
對人言笑
之無狀。
至此益甚
一念至。
五內如割。
久知無所容於天壤之間。
如此又復忘羞抗顏
奔 命公朝
則天理滅矣。
人道絶矣。
 朝廷做此不得已擧措
得一無狀罪重底臣子
使之廁跡 都下
亦可謂大不利矣。
家者國之刑也。
忠者孝之推也。
親死未葬。
而旋赴 君命
在家之行。
薄莫甚焉。
不厚於親。
能厚於 君乎。
臣身一出
而公辱 明時
私增罪戾
臣縱忘羞。
 朝廷安用此乎。
此臣之所以祗承 嚴命
血泣彷徨
揆之以義而終不敢進者也。
嗚呼
楡景短。
風樹悲深。
三年之外。
更無報恩之日。
奪情之典。
前代重之。
必行於甚不得已之際。
而又必其人出處關國輕重
然後從而起之
竊念今日之事異於此例。
國事潰裂
莫可收拾
凡有職事者。
在服之人。
不可安坐私室
信有如 聖敎所詔。
而又聞 朝廷近日處置得事宜。
與古之所謂起復節目頗異。
於事於理。
無所礙。
然而以臣料之。
猶有可言。
官不必備
惟其人。
平世尙然
矧玆板蕩之日乎。
泄泄沓沓
玩愒時日
靡有夙夜之勤。
苟爲
朝夕之計。
乃是近來大患
而亂極之後
猶不懲創
悠悠泛泛
反甚前日
然則方今之事。
不患人之不足
而惟患人之不稱
不患人之不稱
而惟患人之不事事
循此塗轍
如無改紀之政。
則雖遍起衰絰之人。
列置輦轂之下。
將無益於撥亂圖治之事。
而 國不得盡忠之臣。
家已有失孝之子
則其於 聖朝更始之化。
所損不亦大乎。
況如臣。
不惟罪惡深重如上所陳。
村識薄劣
最後恒人
雖粗得文字之名於朋友間。
亦皆過情虛聲
而及其試之。
空空無所有矣
加以喪亂之餘。
散失魂魄
軀殼雖存而精神已亡。
數月以來
百疾交侵
眞元耗盡
與死爲期
心慮壹鬱
未嘗文字上。
尋常書札不得如意寫出。
況於草創討論之事。
其何能一辭有所贊耶。
籍令 聖朝寬恕臣罪。
使齒平人
自揣甚熟。
實無可用
不過費却公家廩餼而已
處之以義理而甚不可者如彼。
度之以才力決不堪者又如此
臣之狼狽憫迫之實。
天地臨之。
不敢飾爲虛言以誣 聖明也。
伏願 殿下特賜憐察
諒臣難進之情。
寬臣違 命之誅。
則天父母生成之恩。
雖死之日。
猶生之年也。
糞土愚臣
厚蒙 寵眷
犬馬雖微。
亦知戀恩
罪殃餘生。
自阻 明時
不能粉身頂少圖報效。
瞻望 宸極
心魂飛越
情隘辭蹙不知所裁。
伏惟 聖明垂諒焉。
公元1595年
乞歸省墓疏(乙未九月)
伏以臣質本癡鈍
學未知方。
匡時之策。
無適用之才。
公元1592年
庸陋無能
最出輩流之下。
而厚誤 聖知
叨侍 經帷
補裨蔑於絲毫
而 寵眷重於丘山
臣非木石
久已知感
夙夜兢惶
以榮爲憂。
惟思不擇夷險
圖報效。
以盡其才力之所可及而已
若其虛竊 恩光
苟爲己榮。
先私後公。
謀身便。
則義之所不敢出。
而臣雖至頑。
以爲恥。
第念今臣情事大有切迫
而每一念至。
方寸爲之瞀亂
若此隱忍泯默
終不得昂首鳴號於 咫尺之下。
則是又自阻於 體下之仁。
而貽損於 孝理之化。
敢不昧死而陳之乎。
臣於壬辰寇至之初。
避地不深。
且與鄕父老略集村兵。
以爲區區洩憤之計。
猝爲衆賊所圍。
兵敗而潰。
老母罹鋒。
弱弟殉焉。
臣爲毒鏃所貫。
墮落懸崖
肩穿額碎。
旣死僅蘇。
而賊屯四環
人方竄匿不暇
掩葬之事。
末由循制。
有棺無槨。
淺土爲塋。
及其寇退之後
又迫飢餓
流離糊口
情事未申
日月如流
遽失再朞
上年
艱及未禫之前
得合葬於先父之墳。
而旋蒙 恩除
繼有 召命
遽爾離違
不得往省者今浹歲矣。
夫人之後
葬形於窮谷之中。
與世隔絶
人子追慕之心。
有窮已。
三年之內。
展省以時
四序之中。
上墓有節
平時有喪之人。
尙有伸哀紓思之地。
而今遭値變亂
不及時
旣葬之後
不得旬月瞻守以見抔土之乾。
凄涼數尺之封
託在無人之境
狐貍交跡
草樹荒翳。
魄靈彷徨
所託依。
俗間名節
曾不得酹一杯澆域下之土。
流光荏苒
寒暑換貿。
雨露濡。
未定
怵惕之心。
繁霜夜降
旋纏悽愴之懷。
中宵不寐。
百念來集
眷言鄕山
不能奮飛
於此時。
無以爲心也。
孔子遭顏氏之喪。
合葬於防。
反而雨甚。
門人後至
孔子問焉曰。
爾來何遲也。
曰。
防墓崩。
孔子泫然流涕曰。
吾聞之。
不修墓。
自傷不能謹之於封築之時。
以致崩圮修治也。
聖人送終之事。
無所不用其至。
不免有意一朝之患
況臣不孝
於附棺之物。
不能誠必信。
而墓側又無居人相爲守視報告者。
經年潦濕之餘。
安保不有崩圮之患。
而臣在千里之外。
無從而知之。
念及于此
悲悸愈劇。
便欲狂奔徑往不可得。
此臣之情事切迫
異於他人不啻萬萬。
而雖欲上念公議
下畏國言
隱忍黽勉
而終不能得也
嗚呼
子之事親
不一其方。
而生而養死而葬。
平居則致其樂。
危難則捍其患。
乃其大節
不能乎此。
不足以爲子矣。
今臣亦人子也。
亦嘗有三年之愛於父母之懷矣。
而貧傷啜菽
愧負米。
奉養致樂之事。
旣已闕如平居之日。
倉卒臨難
禍及所恃
義虧致死
軀命獨全
三年視息
急於自活
襄葬大事
而後期。
子職闕矣。
人理滅矣。
人莫不穀
我獨不卒。
有子如臣。
不如無子。
方此時。
默念前後罪惡
無顏可立天壤
況望其廁跡 淸朝
而依日月之光乎。
方將塊處窮山
屛伏圭竇
爲人不齒之物。
分作明時長廢之民。
乃其至情
而此意大略蓋嘗粗及於持服時辭 召命之章矣。
目今強寇未退。
 主憂方殷
臨危委質
告去無義
而銜 恩撫躬之感。
更激于中。
不敢便尋初志
忍訣 明主
而惟此丘壟一念
耿耿長懸
此又不遂
則不抑情之極必發狂疾。
從前不孝之罪至此益重。
無以自說于人。
豈不誠大可悲愍。
而 曲賜陶鎔
不有望於 洪造之下乎。
竊伏念。
頃日宰臣呈告
省墓於數日之頃。
而公咈然
至被論糾。
臣之情事
縱非循例之比。
而往返之間。
必須旬月
經幄重地
豈容久曠
伏乞 聖明垂憐察。
許遞職名
使得安心歸省
少伸悲慟宿草之原。
幽明同感
殞結圖報
自今至死之年。
皆願忠之日也。
情迫辭蹙。
不知所裁。
伏惟 聖明垂諒焉。
公元1597年
復讎從軍疏(丁酉正月)
公元1592年
伏以臣行負神明
通天地。
喪亂之際。
受殃偏酷
母死於賊。
弟死於賊。
師死於賊。
一門骨肉之死於賊者。
又殆十餘人
當初兵鏑之禍雖靡不到
死亡之慘。
未有甚於臣家。
使臣稍有復讎之誠。
赴敵之勇。
久已沙場之骨矣。
豈忍與賊俱生。
以至于今乎。
惟其一月之中。
忘親之日多。
一日之中。
刻意之時少。
抗顏 淸朝
自齒平人
猶言猶笑猶寢猶食。
秉彝之天。
未嘗泯。
一念至。
五內如割。
抆血之泣。
或飮於獨處之地者。
鬼神知之。
前後上章
亦嘗略陳情事矣。
頃日伏聞 聖明條下戰守方略備邊司。
其中一款。
乃諭起復軍事也。
臣敬取而伏讀之。
未終而涕泗橫集
旣終聲氣俱塞。
不忍再讀焉。
嗚呼
非父曷生。
非母曷育。
恩同昊天
愛出良知
慈孝兩根
有生皆有。
相養以生。
相須以居。
疾病則憂。
衰暮則懼。
考終天年
得正枕席之上。
人子愛日之情。
猶爲罔極之痛。
矧惟遭罹凶禍
命折鋒鏑
遺體不全。
游魂結鬱。
顧此孑遺獨生者。
何以爲心耶。
其欲出萬死之力以求洩其憤者。
人情所至
況以在上之人而激勵之以義乎。
自奉此 敎以來
戚戚無他意。
惟思碎首捐軀
少雪窮天之恥。
一心耿耿
橫在肚裏
雖其黽勉隨衆。
抑情供職
臨事遇言。
精神不專。
昏茫繆戾
無復倫理
有如將死之人魂不宅心之爲者。
儕輩素知臣心者。
固已默料而深愍之矣。
臣旣在此。
秋毫無裨於 國事
而所帶諸職。
又非閑漫之局。
供官務。
私報親讎
不論義理如何決定
事勢難兼。
此臣之日夜憂焦
不知所以爲計者也。
伏望 聖慈曲賜憐察
許遞職名
使臣得以專意枕戈之事。
則臣迂腐有素
不閑戰陣
知進死爲榮。
退生爲辱。
卽當仗劍執殳
身編行伍
效死矢石之間。
如此然後方爲恔於心矣。
竊念草莽疏蹤。
管蒯賤村。
過蒙 聖眷
久據從班
銜 恩戀闕
乃其至情
非有極悲痛大切迫甚不得已之事。
亦何於離違 耿光
遠赴征戰之場乎。
上帝監臨
臣言不飾。
使臣死於親讎
卽是死於主辱。
又非厚於私情而薄於公義也。
臣於頃者
卽擬號籲 天陛
而特以其時 廟算
遑。
誠恐倉卒之間進退無據
竊聞近日以來 聖精方勵。
人思自奮
愚衷款款
愈不自裁
玆敢瀝血而陳之。
伏惟 聖明哀矜諒察焉。
公元1601年
召命疏(辛丑十一月校正廳堂上被 召)
公元1592年
伏以臣稟氣虛薄
幼多疾病
亂離以後重傷心氣
百病侵凌
健日常少
於今夏秋之交。
發背膂。
其毒甚盛。
垂死僅延。
委身牀席者閱五月方瘳。
潰裂損傷之餘。
榮衛俱耗。
敗證百出
杜門深居
永爲病廢之物。
此則衆人之所共知也。
不自意憃愚無狀
厚誣 聖明
特蒙眷記。
至紆 召命
臣罪如山
 聖恩如海。
悲惶感激
措躬無地
雖知病癃殘喘不任供職
而誠得一詣 闕下
扣謝 恩光
退轉丘壑
亦所甘心
扶曳登程
寸寸前進
凡歷九朝暮而始達于原堤之境。
則元氣澌乏。
更難自力
加以前患瘇處痛痒俱作。
有如初發時氣候。
臣嘗聞醫家言。
大瘇之後不善調攝
再發則難治
此其再發之兆也。
心神昏悸。
僵臥中途
雪嶺連天
奮飛無路。
昂首 重宸。
涕泗橫集
伏望 聖慈曲賜憐察
收敍命。
仍還罪籍
使臣小安愚分。
得逭福過之災。
則天父母生成之恩。
雖死之日。
猶生之年也。
臣無任瞻天戀 闕激切屛營之至。
公元1609年
省墓疏(己酉六月)
伏以臣狂妄昏謬
合萬死。
而 聖量如天。
特賜寬貰
齒諸薦紳之班。
畀以專對之任
誠感涕泣
圖報無階
公元1593年
粉身糜頂。
稱任使。
不敢爲惜身之計也。
伏惟萬里行還。
當在隔年之後
父母丘壟
遠在鄕山
無他兄弟可供節序瞻掃之事。
春秋霜露之感
觸動遠遊之懷。
一念及此
無以爲心也。
計今發程之前
尙有多少日子可容往返
如蒙 聖慈曲垂矜察
賜以旬日之暇。
使得歸省荒塋。
以慰幽明父子之情。
仍令治任上來
趁期前赴。
則微臣隕結之感。
固難仰陳。
而於 聖明孝理之化。
不爲無所裨矣。
豈不幸甚
臣欲循例受由。
則 詔使在館。
呈告有禁。
欲俟其還歸
則其行遲速
未有的期。
敢不避忘分之誅。
仰干 體下之聽。
伏惟天地父母哀憐財幸焉。
公元1610年
賞秩疏(庚戌)
公元1592年
伏以無狀愚臣
猥膺專對之 命。
曾無一事稱任使。
不蒙辱命之誅。
已爲大幸
不意今者。
反紆 寵秩之恩。
臣誠驚駭悚惕
措身無所
跧伏私室
只待公論
糾劾之擧。
累日遲延
聞自二十九日以後
又是齊明之日。
一切章箚。
不得入云
若是非惟臺諫未及論。
而臣亦晏然橫金陪祭之列。
有若固有者矣。
臣雖無似。
一端廉恥之天。
不至泯滅
不得不及今昂首瀝血
以冀 聖明矜察焉。
人臣之義。
不擇夷險
東西南北
惟命之從。
雖有不世之功
無非職分
魏國之患。
無大於河。
而徙河之賞。
識者以爲過。
今臣之所以藉手者。
比之古人
不能一塵之微。
而 聖旨所謂盡心周旋者。
不過引筆行墨
草出數行文字
而已
則雖賞之弊袴
臣猶不敢承受
況此亞卿重秩。
何等名器
而可被之蔑功之身乎。
無實之名。
不虞之譽
於敵以下得之
猶甚愧懼
況今得之君父
其所慙惶窘蹙
必欲祈免者。
實出於血誠而非出於邊幅
亦 聖明之所諒也。
抑臣竊聞之。
先王之制。
爵者所以命德。
非所賞功
故曰德懋懋官。
懋賞
使臣果有可紀之勞。
不當授之以命德之器。
以混其施。
況初無小勞可紀者乎。
是則臣之被人嘲笑不暇恤。
爵賞之濫得。
無爲 聖政之疵乎。
無功而賞。
倖莫甚焉。
不善而福。
災必乘焉。
古人所謂以榮爲憂者
苦切之言也。
伏惟天地之仁。
所欲必從。
日月之明。
無微不燭。
 俯諒危懇。
收成命。
使臣得免於僥倖之誅。
欺罔之戮。
則自今至死之年。
造化陶甄也。
豈不幸甚
禮曰。
大讓如慢。
小讓如僞。
凡讓之言。
直遂則疑於慢。
宛轉則疑於僞。
然而君子不避
所不安則辭。
所不堪則辭。
未嘗以慢僞自嫌泯默冒受
今臣所懇。
世俗觀之。
則必有以中實貪戀
外爲謙讓見疑者。
天地臨之。
鬼神質之。
不敢一毫飾以誣 聖明
伏乞哀憐財幸焉。
解職
伏以無狀愚臣
過蒙湔滌
旣竊無功之賞。
又叨非分之除。
 賜以恩暇。
使得歸省
榮光所被。
感涕交零
殞首結草
未足圖報
第臣有切迫情事
不得不呼籲於仁覆之
下。
而踰分越例之嫌。
所不敢避焉。
無父母無兄弟
只有一叔相依爲命
叔父年今七十三矣。
楡景迫。
前路不長。
老人情懷
易生悲感
上年送臣赴京時。
實有永訣之慮。
忍淚爲笑。
申之以靡鹽之戒。
蓋欲令臣急王事忘家私也。
及臣回還之後
數月不歸
豈不知 國有大禮
義難告去。
寄書于臣。
歷擧其隣舊之凋零者曰。
人生如此
願速相見
此必關山遠別之久。
至情之發。
終有所不能自抑也。
自見此書。
心思焦煎
雖在法無例。
不得歸覲請暇。
遑遑汲汲之情。
實在於此
於歸之後
情愛牽攣
相挽之裾。
未忍遽絶。
瞥眼之間。
休日已盡。
陷於逋慢之誅。
且念今日事勢常時不同
前頭將有 大駕幸學
東宮齒讓之禮。
臣以國子之官
不可帶職在外
伏乞 聖慈垂矜察。
許遞臣職。
使得安心往還
獲免刑章公私幸甚
乞遞大司成
伏以臣聞君臣父子
情事可以畢達。
瀆擾之罪輕。
百官有分職。
小大莫非天工
瘝曠之罪重。
如或事勢相妨
二罪交前。
不能兩免
輕重之間。
當有所審。
此臣之所以徊徨憫迫。
反覆思惟
終不敢以瀆擾爲懼而自陷於瘝曠之誅也。
臣於頃日受由拜辭之後
齎疏詣承政院。
始聞東宮入學
本月二十八日涓吉 啓下。
臣家在嶺外
二旬之內。
勢難往返
旣已拜辭
不可如何
繼蒙 聖批溫
諄。
若以臣爲能有無於國子者。
非惟不許遞職。
且令速爲往還
臣承 命感激
繼之以殞越
深懼不克趁限還朝
無以仰答 恩旨
夜奔馳。
三日而到淸州
則夙患暑霍之證。
乘時重發。
頭痛如剖。
膈痞如塞。
熱壅上焦
五心煩憫。
頃刻之間。
失性命。
數日調治
僅得小定
眞元澌敗。
精爽煙浮
立則頭旋。
坐則喘促。
食則思歐。
瞑則思睡。
困頓憊敗之狀。
倏忽萬端
蓋臣此病非一朝一夕之發。
十年羸病
萬里行役
積傷之證。
特因霧露炎暑而作。
病根深者其愈必遲。
旬月之頃。
理難完復
刻日趨朝
決不敢冀。
臣若以一辭不獲之故。
難於再聒。
不及陳聞
因循延緩之際。
大禮遽迫
致令 幸學入學時環橋陪侍之班。
不備國子之官
則其爲逋慢之罪。
不足謝。
豈可常時瘝曠之律。
比擬而論哉。
伏惟 天地之仁。
不委物於病。
父母之慈。
不納子於罪。
憐臣病勢深痼
察臣情事憫迫。
亟命遞去。
改授他人芹宮盛禮無虧闕。
螻蟻微命得安將護
待差登程
庶及 迎詔之日。
獲與率舞之班。
豈不萬萬幸甚
僵仆中途
瞻望重霄
感涕薰心
言不知裁
惟冀 聖明垂諒焉。
公元1611年
擬上辭職疏(辛亥○全羅監司時。
將上。
以玉候未豫不果上。)
伏以無狀愚臣
猥叨 聖眷
分憂九重
視篆雄州
涯分已踰。
感惶常切。
不意今者。
 寵擢之命迥出常除。
拔之銅竹之列。
畀以封疆之任
專節制則古方伯也。
主風憲則外臺
重寄也。
臣是何人。
遽膺玆選。
 榮光所被。
涕泗交集
使臣可以萬一勝此任。
則惟當走伏官次
盡瘁圖報不暇
豈敢有他慮哉。
第以臣自知甚明。
自揣甚熟。
蚊負山
力必不支
老馬爲駒
後將奈何
古之君子
量而後入
不入而後量。
臣雖無似。
竊慕斯義。
請於未入之前
自列駑劣無能之實與夫疾病不堪之狀。
而幸 聖明矜察焉。
臣質本愚惷。
學未通方。
觸事懵然
幾於不分皁白
特以早事佔畢。
幸忝科第
厚竊虛名
歷玷淸班
故聞其名而不知其實者。
或疑其有一長可取
而亦未嘗幹局期之。
至於儕輩相知眞切者。
擧知其倥倥無用
雖使好而不知其惡者評之。
不敢謂有適用之才矣。
加以稟氣虛薄
少多疾病
中年以後厚自保養
不至夭札
而少失將護風寒暑濕迭相侵凌
軀殼雖完而眞元已耗。
諸般敗證之中。
心病尤甚
稍有觸動
喜怒乖宜
才涉紛擾
怔忡時作
平居惴惴
自持如保嬰兒
僅免爲狂易之人。
而其羸悴虛乏之狀。
不待精於醫者而知其危矣
一朝坐之一路軍民之上。
責之以剸煩剖劇。
了辦財賦之事。
臣之顚沛覆跌。
不足恤。
國事何哉。
臣於十年之前
曾案嶺南
凡百策應
失機宜。
不久心病大作
狼狽而退。
彼時尙少
精神筋力不至昏耗
猶且不堪
況今不加長而衰邁已甚
臣雖欲苟貪 恩榮
冒昧當之。
其可得乎。
夫人不可學而能者才分也。
不可強而行者疾病也。
如使 廟堂諸宰誠知臣實狀
如此
則必不以百十斤擔子付之於僬僥
而惟是擔子輕重
擔不起者知之。
旁觀不能察。
此臣之所以憂惶憫迫不得不自陳於 明主之前也。
目今財殫力竭
兵怨民愁。
憂虞之象八路同然
宵旰之所軫念
南北爲最。
其中瘡殘之甚。
機務之煩。
南又最焉。
雖使左酬右應算無遺策者居之。
猶恐其或難。
而必以委之於迂腐癃羸已試不驗之人。
嗚呼危矣
伏乞 聖慈諒臣苦意非出於虛讓。
亦非出於便身自營之計。
特 許遞差。
更授可堪之人。
以壯南門之鑰。
國事幸甚
邊民幸甚
臣身之幸。
不足言矣。
公元1612年
辭賞加疏(壬子十月)
公元1597年
伏以螻蟻微臣
行己無狀
一二年來。
罪釁山積
名衊行。
所不有。
而 聖恩弘大
終始保全
極之坑窞之中。
置之平地之上。
生死肉骨
不足爲喩。
粉身糜頂。
豈能圖報
惟思屛伏窮山
歌詠 聖德
生爲祝堯之民。
死作結草之鬼。
不自意十六年前偶爾一言
乃蒙省記
橫被 睿渥
進階錄功
滌垢收敍
 恩數稠疊
敻絶常典
臣自聞 命以來
驚惶震越
手足失措
不知所以自處也。
所謂不虞之譽
蔑能之賞。
古或有之。
未有如臣今日之所蒙也。
臣請略陳其時之事。
自列無功之狀。
而冀 聖明裁察焉。
丁酉倭寇之再動也。
經理精銳
逆戰稷山
聲言大軍乘之。
遂與麻提督悉衆出城。
 大駕亦隨其後
銅雀
江邊
軍于平沙上。
經理請 先王相見坐定
召逆珒入。
對坐良久而罷。
自是以後
道路傳說
閭巷聚談
云經理稱賞逆珒。
將官亦頗譽之。
夫以 聖上元良之德。
正位春宮
名號已定
一國臣民
戴日久。
彼其麤豪將官
說或胡亂稱說
豈有他虞。
獨慮當初冊奏旣以有病爲辭。
而彼方揚出入班列之間。
馳逐華人所見之地。
若或事聞 朝廷
則恐有以禮部之疑。
而藉執難之口。
此則一時長慮遠識之人。
不能無過計之憂矣。
厥後臣適忝冒言地
協同僚議。
請於接見天將時勿令隨 駕。
意不過憂其勢位之嫌偪。
事機遲悞而已
初豈知逆珒之有兇謀
而能炳幾逆折如 聖敎所褒乎。
大哉 先王之批若曰
所謂有病。
非病不能行步之謂也然依啓。
夫旣 允其請。
而必諭以此言者
蓋以伊時華人充滿城中。
國朝報。
無不詗知
故 明言彼人之病在心不在貌。
使華人之者皆知其外七竅中實無有
於此深知 大聖所見度越常情
不啻天壤
而臣等之 啓。
如無 聖批說破本狀。
華人見之。
認爲修飾掩跡之計。
嗚呼危矣
以此而論。
則又不但無功而止也。
臣未知 聖明何所於此
而 褒錄至此耶。
霍氏之犯。
止於奢縱
人不知有叛狀。
徐福獨能上書
言其且有變。
以時防抑之。
如此然後可謂之炳幾。
可謂逆折兇謀也。
等之 啓。
特因有識之所共憂。
前無曲突徙薪之見。
後蔑
終無火患之效。
而乃焦頭爛額之人。
同受酒肉之餽。
無功食報甚於此。
設臣無恥
豈不同席之所笑乎。
人臣事君。
政使竭力危疑之際。
猶是職分
成功則天
非力所及
古人有辭賞而逃。
讓爵而不受者。
況臣自始至終
了無絲毫宣力之事。
而 寵命之隆。
如隕自天。
今若冒進承當
則攘天之功。
罪莫大焉
不能逃。
其敢受乎。
賞罰所以勵世之具者。
以其能慶善而威惡也。
如臣無功
亦倖 恩典
則竊恐自今以後
得之無所慶。
不得以爲怨。
是則綠臣無狀
至於上累 聖政。
臣之罪至此
而尤無所逃死矣。
此臣之所以夙夜兢惶
以榮爲懼。
終不敢泯默冒受也。
伏乞 聖慈曲垂照察
憐臣憫迫之情非出於虛讓。
 收回成命
俾安愚分。
庶幾 上無僭施之賞。
下免貪冒之誅。
不勝幸甚
公元1623年
副提學疏(癸亥四月)
伏以臣稟質愚陋
學術空疏
雖嘗從事佔畢。
或有窺班之見。
乍明旋暗。
終無實得。
蓋其鹵莽膚淺
最出輩流之下。
而蒙 先大王謬加奬賞
處之帷幄
 眷遇之隆。
有非庸腐微臣所敢承當者。
臣常感泣圖報
未效涓埃
 龍馭一遠
無路追攀
而臣之齒髮亦已衰矣。
八九年來。
屛伏荒野
目見時事日非
民生日困
彝倫日斁。
義理日蝕
淪亡之禍迫在朝夕。
則中夜不寐。
仰屋長吁
惟知一死爲他日自靖獻之地耳
及此未死之日。
獲睹中興之年。
夫豈始望之所
及哉。
此實 祖宗默祐。
天啓 聖衷
迓續大命綴旈之餘。
非人力之所與也。
恭聞 正始之初
未遑他務。
 先朝舊臣之流在外悉皆甄錄
次第 收召
而臣之無狀。
與蒙 寵擢
枯骴復肉。
草生華。
古人所謂先帝殊遇
欲報之於陛下者。
正說今日心情也。
顧念臣愚陋之質。
老益鈍滯
空疏之學。
久愈抛荒
新知不繼。
得已亡。
尋常分析章句
講說文義
亦恐不足以仰備 顧問
以副選用之意。
況其進於此者乎。
古人君德成就責之經筵
雖在重煕累洽
席治守轍之時。
尙謹其選。
不敢輕授。
此興撥亂百度改紀之日。
當十愼簡
必得黃裳所謂一時第一人
然後可以薰陶 聖德
補禆新化
而乃昏憒倥倥最出人下者。
猥據首席
臣之被人笑罵
縱不自惜。
不有損於始初淸明之政。
而缺四方拭目之望乎。
古語云。
擔子輕重
擔不起自知之。
今臣之不任此擔。
必遭覆跌。
國人之所共明知
不惟自知而自憂也。
兼且險釁餘生。
累經震薄。
驚悸失性
精神慌茫。
頭眩膈痞。
腰痠脚痺之證。
迭出侵凌
杜門蟄伏
軀命僅存
久已無望於供世。
感激 恩命
自力扶曳
寸寸前進
今得造朝
而其衰朽癃醜之狀。
不合昵侍 淸光
趨走周衛之行矣。
區區愚懇
非出虛讓。
伏乞 聖慈曲垂矜察
特許遞改。
以授可堪之人。
公私兩全
不勝幸甚
陳情
伏以臣竊聞頃日筵中。
同僚有擧臣姓名。
請以頻數引接者。
而猶未得其詳也。
昨見朝報
備書其言。
至有讀書養德之云。
而 聖明亦許以別例引接
驚惶隕越
汗背及踝。
實不知以自處也。
夫爲士而讀書
猶爲農而服田
爲賈而通貨
自是分內常事
初非可避之名。
臣亦粗嘗用力於此矣。
其所用力者。
不過尋行數墨
考較同異
自談而已
非有硏窮義理反躬體驗之功。
則其不爲輪扁之所笑。
古靈之所譏者幸矣。
至於養德之稱。
雖亦有淺深之別。
而在臣分上
全未毫毛得力
眞聖所謂德之棄者。
而乃養德之名歸之。
其言之失於稱停
亦已甚矣。
以臣所有
揆臣所蒙。
得致身 經幄
昵近淸光
隨行出入
備例趨蹌
已踰涯分
聯席之地。
乃不相察
必欲於常例之外另垂 恩渥
臣實未曉其意也。
又況同僚之分。
兄弟之義。
同心協力
胥匡不逮
乃爲盡道之事。
至於交相稱譽以欺父母
兄弟之道乎。
此則當責於同寀者。
苦心所發。
不得不索言於 君父之前耳。
雖然
彼豈欺 聖明者哉。
是必過聽人言
不知臣之無狀萬不堪此也。
竊念臣性本伉拙。
粗識廉恥
實無欺世盜名之念。
一生不幸常得蔑實之名。
少學彫蟲
幸占科第
則人以爲實有文才
世業單薄
不能溫。
則人以爲簡於持身
至於今日
則又竊讀書養德之名以欺同僚
上及 君父
夫竊人之物。
猶謂之盜。
而況盜天之名乎。
內自循省
無地逃罪
不能循墻
走如古人之爲。
惟有自列空空之狀。
以暴於 四聰之下。
庶爲免罪之地。
前日入侍之時切擬面達。
顧念拙訥之言。
不能盡意
或致 聖明認爲謙讓
則反不如泯默之爲愈。
囁嚅不敢發。
數日以來
反覆思惟
人旣加之以萬不近似之名。
而已昂首伸眉
終無一言
則是爲攘其名以自有。
晏然無愧恥之心。
臣有所不忍爲也。
且念政院記事之例。
 經席之言。
不出朝報
擧行條件及無發落取稟則書。
今此二僚之啓。
旣蒙 酬酢
又無自下擧行之事。
而騰之朝報
雖未知其意之所在
千紙傳書
萬口喧播
國人知臣實狀者。
必皆鼻笑而口罵之矣。
使臣貪戀榮光
心頑無恥
不畏國人之言乎。
瀝血冒陳。
以爲自解之計。
誠出於不得已也。
衛之邑大夫出郊以見賢者。
初非大段擧措
詩人猶曰。
彼姝者子。
何以報之。
蓋憂其禮意之難答也。
臣一碌碌常調官耳。
本非賢者。
出入講讀
有常規。
萬一晉接之 命或出於規外。
曠世異數
豈臣駑劣所敢承當
而必有以知人不明
竊議 聖明者。
臣之罪至此而尤大矣
臣之狼狽憫迫爲如何哉。
父之於子。
有號輒聽。
其所不願。
不強施之。
必使之安其心而後已。
君之於臣。
何獨不然
懇乞 聖明特垂慈父之聽。
使臣得安愚分。
得免狼狽
得不爲國人之所笑罵
亦毋視爲謙讓
奬以優答
重臣盜名欺君之罪。
則自今至死之年。
皆 聖明之賜也。
不勝幸甚
辭藝文提學
伏奉 明旨
以臣兼藝文館提學者。
承 命驚惶
若隕淵谷
臣之本職
已是不可堪之地。
而辭不獲 命。
靦然冒據者。
猶有可諉焉。
蓋以章句之學是臣本業
進讀之際。
考校同異
以備顧問
或可以粗效區區
庶幾螢爝之微。
仰禆日月之光耳。
至於提學之選。
乃是文衡養望之地。
自非詞華煥發
可以黼黻王猷者。
莫宜居之。
故自 祖宗朝常重是任。
未嘗輕授。
未論遠代
只以臣之耳目所逮者言之。
前後名公居是任者。
磊落可數。
曷嘗有如不才冒處者哉。
 君父之前
不敢有隱。
臣於少時
亦嘗學爲詞藻
效嚬於騈儷吟詠之文。
而競不能工。
特以早占高科
盜有虛名
故人或意其稍有文才
而不知畫餠之無用於取飽也。
中年以後疾病之所侵。
讒謗之所攻。
一息如線。
百念成灰。
杜門窮山
無復供世之心。
則向所謂效嚬於詞藻者。
全然忘之矣。
文雖小技。
亦必以氣爲主
以不息爲功。
古人爲此事者。
莫不立之以刻苦之心。
收之以盛壯之年。
今臣之頹惰廢業已如所陳。
犬馬之齒又六十一矣。
雖欲鼓作衰竭之氣。
從事筆硏之間。
其路無由
而強僬僥千斤之擔。
不憂其覆跌。
不爲 朝家失政乎。
臣誠憂懼
不知所出
懇乞 聖明垂矜憐。
亟許遞改。
以授可堪之人。
公私幸甚
抑臣於此竊有所大懼焉。
臣於前後所不堪則辭。
有所未安則辭者蓋已累矣。
無非出於赤心惶憫之
誠。
而一未蒙 許。
萬一 聖明視臣爲游辭飾讓
而借之以優奬
則是君臣上下爲僞以相接也。
豈不大段未安。
而臣之罪至此大矣
情懇所迫。
不得不索言於 仁覆之下。
惟 聖明裁處焉。
出仕辭職
伏以臣之於君。
猶子之於父。
苟有所懷
無不達
況臣蒙被 殊遇
不比疏遠
當此人非鬼責交至之日。
若不披露心肝
罄竭危悃。
是爲自外於 仁覆之下。
臣有所不敢焉。
臣竊聞頃日憲臣有以奉職無狀
不稱任使之實。
陳達於 榻前
而臣漠然不知。
晩始得聞。
其所曲折不得詳。
而略聞一二。
心膽已墮。
不寒
尋聞 聖慈諒察
委曲開釋至於再三
則臣以首頓地
涕淚交零
雖欲昂首自鳴
已爲無用剩語矣。
第念臣雖無似。
其所處則重地也。
有閑漫之人談臣罪過街巷之間。
臣道理。
不敢靦然冒據。
而況法府長官主一公論
正議咫尺之地。
臣是何人。
乃敢委蛇盤礴
坐抗公議
有若自謂無罪者然哉。
必且聽聞譁然
之者以爲無所忌憚
之者以爲頓喪廉隅
區區拙之心。
不忍以身蒙此詬也。
病根深痼
眞元耗喪。
軀殼雖存。
精神已離。
所謂扁鵲之而驚者。
何敢託辭
然其三告乞免
爲此懼。
而非專爲疾病不堪也。
不圖誠意未孚
未蒙 恩許。
繼以 召命臨門惶恐隕越
不得不抗顏出肅。
臣之狼狽憫迫之狀。
至此
益甚矣。
伏乞 聖明終始矜憐
曲賜陶鎔
特命遞差。
以全微臣進退之義。
不勝幸甚
公元1624年
陳情乞遞箚(甲子)
伏以臣於朝日詣閤門外
入侍 經席。
忽聞昨日筵中。
延平府院君李貴詆臣以不論仁城事。
至以奸人目之。
惶駭而退。
五內震越
終不忍甘受此名而泯默於 君父之前也。
李貴之欲防禁仁城。
出於 宗社之慮。
而終以保全 王子爲言
其心可謂勤矣。
臣雖迂腐有素
不敢以此爲非
獨臣所慮者。
自古疑之一字爲讒口所乘。
事變無窮
常出於意慮之外。
萬一他日事有難處
不能終始保全
今日諸臣所以委曲宛轉長慮處變之意。
歸虛地。
終無以自說於人。
而其有傷於 聖德
豈不大哉
其所謂令率家屬入處 闕內。
以時接見
施以親睦之恩者。
聽之雖似甚美。
行之亦恐不妥
其間事勢節目妨礙難便者。
姑置不論
不能保其人之毫無可疑。
故爲防護
而令與 至尊同宮而處。
綿以歲月
亦豈臣子所得安於心乎。
臣又聞 王子之現出賊招者不止仁城云。
若然彼其聞此處置
豈能自安
必將次第驚憂
朝夕莫保。
 聖明之世。
安忍使骨肉疑懼
狼顧脅息
復如廢朝時乎
今之憂國者。
以逆瑅爲徵。
而必欲先事而圖之。
未免於鑿而多事
非所謂物來順應
其所無事也。
臣意瑅,适之變。
歷二百餘年而一有於 聖明之世。
已爲氣數
大變
求之天理
豈容再有。
設使有之。
 國家但當以處逆瑅之道處之而已。
此乃物來順應
所謂周公之過不亦宜乎者也。
前日 聖敎有曰。
自古安有身無自犯之事。
預講處置之道乎。
可以一言而斷之。
大聖廣大之量超出常情
眞不啻天淵矣。
人之志慮長短
識見高下
不能相同
臣子之事君。
但當自盡其心。
不當違心詭隨
苟同於人而取媚於時也。
臣之素心
以此爲恥
上年論祬之時。
不能聽人敦迫變其初議。
其終之引疾
固是實病。
而亦以 筵中詆斥之言極其峻厲故也。
心有不安則辭以有疾
先賢亦多有此。
何可遽目爲詐乎。
此事旣往
不宜多辨。
頃日李貴之將上箚也。
草本來示臣。
臣雖不能傾困倒廩如上所陳。
而亦與之大槪商評。
貴之答有曰。
若以現出賊招爲請。
則他王子果必疑畏
當論其庭請身犯之罪。
又曰。
入處闕中則設有上變之人指爲通謀
亦無可虞
吾當以身保之矣。
臣甚毅其氣。
而亦恐其言之太易而難踐。
故告之曰。
事機之變。
不可一一逆料
謀始之日。
不可不熟慮而發。
其謂勸之速處者。
實不出於臣之口也。
臣之疾病
作於使還途中。
而重於入城供職之後
乞遞之告。
在於箚未上之前
而特以連有 國忌
夏享齊戒
未卽入啓耳。
以此爲巧避此論。
則其冤甚矣。
出仕之後
僚議或欲如兩司上箚以一公論。
臣意以爲廟堂大臣深憂遠慮
一時權宜處變之道。
無不可。
吾輩迂儒也。
玉堂又與兩司有間
一箇經字。
顧非吾輩職守乎。
旣以此語同僚
又以語右相申欽
以爲然。
其謂聞右相之論而不果陳箚者。
亦非臣之言也。
獨臣之所負於 殿下者則有之焉。
旣有愚淺之見。
不能自悉於 四聰之下。
以此爲罪則臣敢辭
亦嘗反覆思之。
臣之迂闊
見事不敏
膠於守常而昧於通變
李貴所謂束之高閣者。
不敢自是己見
強聒力爭
沮撓廟算者。
亦其理勢當然
非欲爲惜身保祿之謀也。
臣雖無狀。
亦嘗聞士持己之道矣。
平生自守
實不欲後於恒人
幸際 明時
過蒙 寵眷
益思砥礪廉隅
報答 殊遇
而乃於今日得題目
以辱 聖明知奬之恩。
臣誠慙悸
更無顏面自立輩流之間。
況於咫尺之地乎。
抑臣聞之。
古之大臣
惟恐人之不攻吾闕而今重臣
惟恐人之不與己同。
同則喜而譽之。
不同則怒而罵之。
雖元老大同功鉅卿
亦加折辱
略不顧忌
未知此何等氣象耶。
以此謀國則恐非國家之福。
包荒大度之人。
或能容而受之。
狷狹知恥之士。
寧有長揖而去耳。
安能仰其鼻息
聽其䝱制。
有如轅下之駒哉。
臣非喋喋自爲分疏
亦非悻悻見於其面。
實以前日旣被不忠之斥。
今日又得奸人之名。
雖欲貪戀榮光
冒玷淸列
 殿下亦安用頑鈍無恥者。
以衊名器哉。
伏乞 聖慈臣愚昧。
察臣情事
亟許遞斥。
以厭公議
以安愚分。
不勝幸甚
乞遞疏
臣伏延平府院君李貴箚子
詆斥臣不遺餘力。
至謂瑅,适之輩綠臣得售兇計。
若然則臣爲人理之所不容。
流放竄殛
不足議臣之罪。
且觀其前後語勢
意指似欲照臣以二心之律。
人臣旣負如此之謗。
則理難自立士夫之列。
以爲 淸朝之辱。
況臣所據本職何等淸選
而乃委蛇盤礴
靦然不動。
有若無罪之人哉。
雖蒙 聖慈憐察
不欲論以有司之法。
而亦當鐫削職名。
屛退田里
使得杜門省愆
免爲明時枉死之鬼。
天地父母生成之恩也。
臣於昨日卽欲控疏自列
連日瀆擾
分義未安。
所不敢。
反覆思之。
不能終默。
不免昂首悲鳴
無任望 恩知罪憫迫屛營之至。
行遣
伏以臣本以衰朽之質。
重遭震薄。
驚悸憂惶
日益深。
謹具辭單。
懇乞遞改。
而未獲 恩命
其翌日。
乃聞延平府院君李貴又上箚萬餘言。
暴臣罪惡
有人所不忍聞者云。
在臣分義
不敢晏然於 輦轂之下。
退伏荒郊
屛息俟 命。
今已九箇日矣。
而 嚴譴不行
公議不發。
於此時。
愈增悚惕
措身無所
不敢循例再告有若無罪之人。
不能昂首悲號以干自明之誅。
跋前疐後
不知所以自處也。
雖然
疾痛則呼父。
窮困號天
乃其至情所發。
今臣抱此憫迫之懷。
何敢默無一言
自絶於 仁覆之下乎。
正使 聖度包荒
朝論含垢
或慮因怒之言未免溢惡
不欲
加之以有司之法。
亦當除名通籍
絶跡淸班
使無爲士夫之羞。
不宜全然之而不問也。
孟子曰。
恥之於人大矣。
今夫爾汝之稱。
不至甚恥。
而且欲充其無受之實。
義之用也。
況人加我以不測之名。
我乃自謂無此。
揚眉吐氣
傲睨言者
以爲無如我何。
則其人之無恥而不義
不亦甚乎。
臣雖無狀。
亦不至此
竊料 聖明不忍使臣爲此事。
爲國人所笑罵也。
伏乞 聖慈憐臣情事危迫
察臣蹤跡狼狽
特降指揮
早賜決遣
使孤 恩負罪抱病癙憂之臣。
得免於彷徨崎路。
窮蹙無歸
則雖嶺海之遠。
猶 殿陛之近也。
慙惶之極。
言不盡意
惟 聖明諒察焉。
乞行遺箚[再箚]
伏以臣積戾孤 恩。
負謗如山
一箚鳴哀
正犯干冒之誅。
而 聖批溫諄。
委曲開諭
拯之不測之淵
置之平地之上。
臣以首頓地
涕淚交逬。
誠不自知何以得此於 聖明也。
惟思粉身糜頂以答 殊遇
不敢復有他念。
第臣今日自靖之義。
只有奉身而退。
乃爲正當道理
不可移易
而恐 聖明或未深察於其故。
臣請昧死言之。
士君子所以異於鄙夫無他
以有廉恥一節耳。
於此放過
則是亦嗜利冒進之流
卽與患失者奚別哉。
是以
古之君子遭時遇主。
卷懷而去者間亦有之。
彼豈薄於君臣之義。
而忍於永訣哉。
必其心誠有所不得已也。
之無狀。
何敢動引古人。
然於士夫出處之道。
難進易退之義。
則亦嘗講之熟矣。
而今之所被惡名
乃是天地不容之罪。
雖蒙 聖慈過於矜憐
不知其惡。
而 筵中所論。
兩箚所陳。
傳之萬口
播之四方
使臣果無負犯
又安能戶至而人喩之乎。
於是靦面 淸班
盤礴舊席。
有若初無釁累之人。
則眞所謂不知人間有羞恥事矣。
臣雖頑甚。
不忍以身蒙此恥也。
臣聞李貴之草箚未上也。
甲者止之曰。
此箚若出。
此人必去。
如何
曰。
此奴是貪官漢。
批頰令去。
亦不去矣。
嗚呼
其待士夫可謂薄矣。
呂蒙正罷相
太宗左右曰。
蒙正復位目穿矣。
錢若水聞之嘆曰。
陛下宰輔如此
此蓋無一人秉節高邁
進退之道以感動之者耳。
翩然拂䄂之志。
終爲急流勇退之人。
太宗之言未至於詬辱
錢若水不親於其身。
猶且激昂如此
況臣躬遭不測之謗。
而重之以詬辱
此而晏然
嘑蹴之食亦可安而受之。
豈有身爲士夫而曾乞人不如哉。
臣又聞有乙者止之。
復如甲者說則答曰。
渠雖乾死都下
不能南歸
歸則當不免交通謫客戴仁城之言矣。
嗚呼
此乃十餘年來爾瞻
纘男輩謀陷異己故智
一朝發於元勳大臣之口。
臣聞之毛骨竦然
不寒
以此疑人
則人何所措手足乎。
必將驚懼憂疑
不能自保。
復如光海之時矣。
豈獨一微臣之不幸哉。
雖然
使貴果有禍臣之心。
則必不公然對人發此說。
不過恐喝使不得去耳。
夫旣詆斥之。
使不能自安於朝著。
又欲恐動使不得自放鄕曲
其窘
蹙人亦已甚矣。
臣與李貴少相善。
許以意氣
往在 先朝
臣爲鄭仁弘所誣。
上章辨之。
相厚相急。
自來如此
而今一言不合之故。
乃忍擠之於井。
復下石焉。
實未知其意之所在也。
之死生。
何預廷臣
實狀未著之前
咸欲其無死者。
是乃赤心愛 殿下耳。
豈有一毫私愛於彼哉。
雖以李貴憂國如狂。
亦必以保全爲言者。
其心亦若此耳。
何不以己度人謂人如己。
而乃樹功疑人耶。
若如此言。
則是袁盎陰貳於淮南厲王
寒朗楚王英腹心也。
豈不傎哉。
天日下燭
不足辨。
冤氣滿腹。
不得不吐出一口
然亦不敢言者
誠欲仰體
聖意也。
臣之情事亦甚苦矣。
臣聞古人之言曰。
富貴易得。
名節難保
又曰。
初節易。
晩節難。
今臣犬馬之齒已六十有二矣。
環顧平生
一善狀。
而然於廉恥一節
不敢苟且
今若抗顏再入
爲人所笑。
則擧平生而盡棄之矣。
豈不悲哉。
伏惟 聖慈眷愛有素
如蒙特賜矜察
亟許遞免。
使得脫身紛囂
杜門丘園
省愆改過
修身俟死。
爲人賤惡之物。
則天父母生成之恩。
雖死之日。
猶生之年也。
區區志願
此外無他
惟 聖明垂諒焉。
乞行遺箚[三箚]
伏以君臣之義。
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死生夷險
惟命之從。
赴湯蹈火
不敢避。
而況 賜以溫諭
滌其瑕垢
申之 召命
促令入侍
在臣分義
惟當急起趨赴。
不敢竢駕。
反覆思之。
畢竟難進二字參前倚衡
難於抗顏者。
此是羞惡之心由中發現
非有一毫矯飾
亦非有一毫悻悻之念也。
竊念君之於臣。
猶父之於子。
至情所在
與之聚之。
無奪其志。
無強其所不願。
乃是慈父之事。
而臣之所望於 殿下者惟在於此。
且臣稟賦虛薄
心氣本弱。
自經震薄以來
眞元耗損
疾病日深
僵仆呻吟
實無筋力可以就列
傳曰。
不善於顯明之地者。
得以非之。
不善幽暗之地者。
得以責之。
正臣之謂也。
伏乞 聖明曲垂諒察
許遞職名
使免狼狽窘迫進退無據之患。
不勝幸甚
大司憲
伏以臣心有所疚。
義在必退。
瀝血呼籲
至再至三
不敢瀆擾之誅。
誠出於窮蹙憫迫之情。
非徒譴斥不行
反有 寵擢之命。
臣實不料 聖明不察下情一至於此也。
譬如疾病之人宛轉號呼
痛不自忍。
旁人不察
旁人猶可
父母而越視之
臣安得而不冤乎。
至其彈墨未乾而 恩麻遽宣。
則不惟臣內自循省
未免上九鞶帶之嫌。
於 聖上重臣之道亦未妥當
國言有爲不平者。
豈不爲尤大未安乎。
且念三司之長。
地望雖均。
至於振肅朝綱
糾劾官邪
使百僚所畏不敢干。
憲府之任
最重而難稱。
必得自反常直。
爲人所憚者而居之。
可以恢張淸議
不落風采
今臣正所謂自救不給者。
何以諸人乎。
不過包羞就列
緘口度日而已
世間安有如此憲長
安有如此憲長而國不受其害者乎。
伏願 殿下深加省念
收回誤授之 恩。
改畀可堪之人。
使臣得以退就散地
自安愚分。
公義幸甚
私懇幸甚
大司憲
伏以君子立身事主
以不自失爲貴。
故有所未安。
則不敢苟焉。
聖人撫世御下。
以通其志爲務。
其所不欲。
則不強使之。
所以情意交孚
上下相親
而究其終之所成就
則君得其仁。
臣得其義。
各止其所當止。
豈不美哉
是故
不擇乎義。
而但以承順爲恭者。
臣子之罪也。
不察其願。
而徒以爵祿苟榮者。
君上之失也。
臣伉拙無能
謬蒙任使
涓埃未報。
衊如山。
上辜 恩遇
虧名行。
求之時義
只合退藏
屛伏呼籲不止一再
始祈 嚴譴
中求罷斥
終乞遞免。
其所望愈輕而情勢愈蹙。
 聖批愈懇而狼狽愈甚
至於受職名。
又是風憲重地
不惟求退得陞
在臣決無可受之義。
抑亦當罰施恩
在 聖上未免失政之疵也。
區區望幸之心。
猶謂三告必允所請。
保庇孤蹤
使得逡巡引退
不至顚沛
而今失所圖矣。
驚惶窘迫
置身無所
不料 聖明不察下情一至於此也。
抑嘗聞朱子之言曰。
士大夫辭受出處
非獨一身之事而已
其所處之得失
關風俗之盛衰
不可以不愼也。
臣嘗以是觀於廢朝而驗之矣。
其所不欲退者
則雖重被物議。
不許辭避
爲其臣者亦貪戀寵眷
晏然不去。
一夫先之
十夫效之。
見聞所慣。
漸成習俗
至於廉恥掃地
利慾滔天
而國無所賴。
然則一夫進退
關於風俗者果何如也。
目今朝著淸明
縉紳相讓
蓋無一人忘恥而冒進
而 殿下乃欲使臣一夫之數。
以啓無恥之習。
嗚呼
 殿下之待微臣
無乃薄乎。
臣身不足愛。
獨如國事何哉。
願 殿下加之意焉。
孔子曰。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於此職。
終不敢就。
伏望 聖慈曲賜憐察
卽許遞改。
使臣終始相持
陷於違忤之誅。
爲情交孚之美也。
書曰。
天矜于民。
民之所欲。
天必從之。
詩曰。
母也天只
不諒人只。
臣之望恩於 殿下者。
不翅如天如父母矣。
如此而未蒙矜諒
則是至誠亦有所不動。
豈有是理
惟 聖明洞燭陶鎔之。
千萬幸甚
副提學
本月初七日
祗受承政書狀
恭審 聖旨以臣爲弘文館副提學
令臣乘馹上來者。
臣愚無能
猥蒙 眷遇
奉職不稱
自速官謗
倘微 聖明憐察
曲賜保庇以遂其願。
則臣狼狽顚隮
爲世所鄙。
庸有極乎。
退伏窮山
感戴 洪恩
熏心銘骨
寤寐不忘。
不意玆者 召命又降。
犬馬戀主
自其常性
豈不扶曳趨走以應不俟駕之義。
第臣虛羸衰瘁不堪從宦之狀。
非徒國人知之。
亦 聖明之所嘗矜愍者也。
諸般疾病之中。
頭眩膈痞二證尤重。
暑月陰濕之際。
發動尤多
頃日遞 命之下。
急於退歸
冒雨
行。
不避沾濕
蓋恐旋有 除命則不敢輒歸故也。
舟行六日
衝犯霧雨
陸走四日
觸冒暑毒。
間關踰嶺。
得返故居
勞頓感傷之餘。
宿疾乘時重發。
熱壅頭面
痰滯中焦
有時昏悶迷塞
不辨四到。
良久而定。
氣虛耗。
僅存一線
四體萎薾
不能運動
要之蒲柳早衰
本非陳力之時。
暑雨長程。
無得達之路。
僵仆私室
不任起發
瞻望 雲霄
但有霑洒
所有授職名及兼帶藝文館提學
子師傅。
幷 許遞改。
使得安心調理
以尋生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