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愚伏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自动笺注)
愚伏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碑銘
  
有明朝鮮國 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議政兼領 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事
諡忠定公
崇政大夫,議政府左贊成兼知 經筵,判義禁府事。
衛都摠都摠管權公神道碑銘。
(幷序。)
永嘉權生尙賢跋涉百里
經世遊甚勤。
一日
斂容而告余曰。
尙賢曾王父忠定公
爲國家犯大難
謫死窮荒
後二十年。
蒙 先王寵奬
崇終之典蓋已無所不備
螭首龜趺
令式之所許。
王父兄弟治金伐石。
請銘于一時立言君子
不幸未及就。
此吾先人之所常茹痛者。
尙賢恤恤焉。
不得成其志是懼。
再拜以請。
余曰。
忠定公大焉者。
末學亦嘗與聞輿誦而知之矣。
至其平生言行之詳。
末學不得而聞焉。
且譔德。
大事也。
不可以託諸非人
起而言曰。
曾王父之歿。
踞今七十有餘載
影響昧昧焉。
誠如大人之云。
所幸者有退溪李先生行狀在焉。
可考而徵。
不肖無狀當世名公碩士之門。
不得階主焉。
若不蒙幸大人
則終亦無所望焉耳矣。
視其面。
若將泫然者。
余惟李先生之狀。
文集
傳之百歲不刊
定之子孫
不患其先之無以見信於後。
欲立墓道以應令式而已
則爲若無可以固辭者。
不揆
公元1507年
愚陋
謹考李先生之狀而敍之曰。
公諱橃。
字仲虛
高麗侍中之後
世爲安東人
曾祖諱啓經。
橫城縣監 贈兵曹參判。
祖諱琨。
龍驤衛副護軍
 贈吏曹判書
考諱士彬
成均生員
累 贈至議政府議政
妣坡平尹氏
主簿塘之女。
 贈貞敬夫人
皆以公貴也。
公自髫齔時。
岐嶷異常
文義夙達
出語驚人
弱冠
進士
燕山朝。
對策當第。
以卷中有處字旋削之。
燕山嘗怒中官處善直諫而殺之。
命中外文字毋得用處善字故也
正德丁卯
釋褐
由承院入藝文館
遷注書。
副修撰。
正言,禮曹佐郞副校理,兵曹正郞
癸酉。
持平呈覲。
下鄕
政府奴鄭莫介告辛允武,朴永謀逆
得堂上階
臨行同僚曰。
此奴資不可不論奪。
及去而議遂寢。
旣還則詣 闕駁諸僚
仍啓曰。
鄭莫介旣知永等之謀。
當卽上變
淹日乃發。
不伏辠幸矣。
請奪其職。
 上從之。
甲戌
拜吏曹正郞
以事遞。
尋爲戶曹
以親老求便養
永川郡守
丁丑
以掌令 召還。
舍人
戊寅
司成陞拜右副承旨
 親政也。
累轉至左承旨
 上召儒生講畢
公進曰。
今日殿講論仁。
莫大繼絶世
魯山 祖宗懿親
燕山 殿下同氣
獲戾于 宗廟
亦嘗君臨一時矣。
永絶不祀
豈不有損於 殿下之仁乎。
 莊憲大王廣平大君璵爲恭順公芳蕃後。
錦城大君瑜爲昭悼公芳碩後。
仁親之厚。
至今頌之不衰
此後聖之則也。
右承旨金正國同辭極論
事雖未行。
時論韙之。
轉都承旨
己卯
陞禮曹參判。
靜庵趙先生蒙被不世之遇。
以致興化爲心。
人皆想望風彩
一時彙征之人。
多年少氣銳。
不思大貞之戒。
更張無漸
被人禁齘。
公深以爲憂。
諸公力言之。
欲爲調劑之計。
諸公不能從。
公遂自西樞求外。
六月
出爲三陟府使。
十一月
北門之禍作。
善類殱焉。
公亦坐罷。
退處田里十有五年
嘉靖癸巳
收敍
密陽府使。
乙未。
丁外憂
服闋
左尹
戊戌。
觀察慶尙道。
陛辭
 上曰。
嶺南近因年荒
民多流散
卿其盡心安集
對曰。
四方之本在朝廷。
朝廷之本在人主一心。
近來奢侈成習
以糜財用
今若以儉德先之
外方自然承化
凶年不能爲害矣。
己亥
拜刑曹參判。
兵曹
陞判尹。
尋改知樞。
以 宗系誣事奉使 天朝
明年二月
奉 勅還。
有 恩旨
 上嘉之。
進陞正憲
 賜土田藏獲。
春秋館事世子右賓客
辛丑
左參贊,禮曹判書知義禁府事。
壬寅
 世宗皇帝宮婢之變。
方議遣使陳慰。
公於 經席啓曰。
 天子萬乘之尊。
深拱九重
不測之謀。
出於暬御
秒忽不戒
危禍之所隨。
以是爲鑑。
而恒加省念則善矣。
辭甚觸犯
同列縮頸
甲辰
兼知 經筵事。
左參贊
是冬
 中廟上昇
公爲殯殿都監
克盡誠信
乙巳
陞右贊成
兼判禁府事。
七月
 仁廟繼陟。
 明廟幼沖嗣位
 文定大妃垂簾聽政
三公及公爲院相。
更直政院。
斷機務。
初。
元衡與尹任有隙
而李芑,鄭
順朋,林百齡等爲腹心
至是。
元衡密旨
誘脅臺諫
使劾去任
臺諫不從
芑等乃與許磁詣政院。
治任罪。
幷及灌,仁淑
公持不可
俄而 文定忠順堂。
召諸宰入議。
曰。
往者 襄悼王無嗣
月山次當立。
 貞熹大妃之而立 成廟
年甫十三矣。
然猶終始帖然
況今主上大行嫡弟。
旣已正位
豈有他虞。
今王子君無外交
大臣專擅
孰敢有陰邪之計。
方此初政
得人心
每事當以大公至正行之。
 中廟初年
大臣不能善導
誣李顆以反。
盧永孫取爵賞
自是上變相繼
 中廟後知其故。
盡釋連坐人。
然後一國咸服而人心定。
今日之所當戒也。
是日
任竄。
灌遞。
仁淑罷。
翌日
轉公爲兵曹判書
獻納白仁傑劾臺諫不能論執密旨
簾中盛怒
下仁鞠治
三人罪。
竄絶島。
二柳付處。
公復詣闕獨 啓曰。
自 先朝末。
災異累降
近又大風連雨蒙昧
竊恐天意或有所感。
可畏也。
 幼主卽位未幾
貶竄大臣
人皆莫測其端。
又囚諫官
誰敢盡言者。
尹任若有邪心
死且無惜。
 王大妃於 嗣王
有母之道。
萬一憂傷不豫
豈不爲大累乎。
飛言自古有之。
明主不以罪人也。
灌素有腹病。
每於朝堂
依屛壁以坐。
仁淑上氣𤺌有年
此等老病儒生
位極人臣
豈有他心
今若死於道路
人皆曰。
國殺之也。
願 上平心察之。
會。
百齡,磁請於尹任罪目中去宗社二字
順朋大怒
上疏極言三人罪。
復於忠順引對
公卽謝罪徑退。
公元1607年
於是三人皆以逆論死。
論功策勳
公亦賜衛社號。
已而
順朋等以公論不同請削勳。
兩司請罷職。
皆允。
都下洶懼
女壻仁壽急馳來謁。
公方坐對書。
言色平日
少頃
有來唁者。
然後始知公之已罷也。
丁未秋
無賴子謗訕良才驛壁。
變上。
乃大加罪乙巳人。
處公禮縣
俄移泰川
押官至。
怡然就道
鄕黨來訣者曰。
天恩也。
進士元貞執公手失聲哭。
公笑曰。
始以子爲夫也。
顧乃爾耶。
死生禍福
無非天也。
作書寄子東輔曰。
范忠宣年七十。
萬里之行。
汝父所蒙。
寬典也。
且吾負恩至此
死卽薄葬可也。
行至用安驛。
禁府郞星而來
一行驚惶號哭
公正色叱之。
至則又移朔州矣。
碧蹄驛。
晦齋李先生江界亦到。
公戲曰。
貳相一路行。
赫赫也。
咫尺不相見而行。
至謫之明年戊申
感疾在枕褥。
猶不去書。
小兒千字文如常課。
三月二十六日卒。
享年七十一。
以其冬歸葬奉化縣之酉谷山
 明廟末。
翦去奸穢
國是稍變。
 先大王卽位
克追先志
乙巳以後庶冤群枉
以此昭雪
用大臣言。
命復公爵秩如初。
尋 贈公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政府左議政兼領 經筵
春秋館事
三年
太常議。
賜諡忠定
後以光國勳。
加 贈領議政
風神秀朗
器局峻整
儉素不喜華靡
至通顯。
自奉寒士
雅好讀書
聖賢言語切要處。
招子開示
反復敎告
常曰。
爲學須爲己。
科第末事耳。
晩節
尤好自
警編,近思錄。
直省在公
不離懷袖間。
 中廟嘗召宰執後苑賞花
命各盡歡醉。
扶携以出。
有內小宦拾得近思小冊
 上曰。
落自權橃矣。
命還之。
外氏於 貞顯王妃
近親
宸眷異常
而公益自謹避
宰臣內屬者。
朝京回。
有私獻。
公獨曰。
非所敢也。
平居和氣薰然
庸人賤隷
皆待以恩厚
婢嘗奉盤而跌。
羹汚公衣。
不形嗔恚
鄕人有爲府敎官者來謁公。
道撾吏人
府使聞而面數之。
惶遽紿應曰。
非我也權令公也。
府使曰。
權相亦以私忿捶公吏耶。
恚言不置
公終不辨。
弘量如此
及至大事大變
義形于色
直前擔當
有雖賁,育莫能奪者。
當其再啓事也。
通夜構草。
待明趨朝
家人子壻更扳挽泣
輒麾之至闕。
申公光漢相遇竝行
問知公意
愕然止之。
不聽
就院相李公彥迪座。
招注書使寫。
李公見之驚曰。
事已至此
言之徒惹不測耳。
奚益。
盡抹其危言處。
却坐歎曰。
刪沒至責此。
不如不爲之爲愈也。
元衡引疾不出。
公移書責之曰。
古人云。
吾不西行
大禍不止
此豈公高臥時也。
初。
順朋病甚。
在告數月。
告任日輒出。
公雅與分厚。
迎謂曰。
公何乃亦來耶。
順朋色沮
後語人曰。
任輩卽日當了。
吾聞權某之言。
不覺汗背。
更不敢發口
歇後李文仲處事不猛。
以致累日紛擾
剛毅正直之氣。
屈人不屈於人又如此
夫以元衡肘腋之地。
乘危疑之會。
眴唆群奸
以逞宿憾
固已易於反手
任之庸繆
有以衆疑而信讒口者。
禍機之發。
洪河走陸。
烈火燎原
一時善類擧將逮及
以公之明。
豈不知其終不可救
自取焦溺
奮然不顧起。
當其方至之勢。
知 宗社之有安危
而不知其身之有生死。
知忠賢受誣之爲可痛
不知言發禍應之爲可畏
嗚呼烈矣。
非純忠大勇而能之乎。
鄭文翼公光弼嘗期公以死難不可奪之節。
眞知言矣。
始公旣謫。
芑等怒猶未已
必欲置之重典
 啓請甚力。
而 文定不從
此豈人力所與
未及百年
公議旋定。
 褒贈之恩。
下逮泉壤
窮兇樂禍之徒。
悉就誅殛
爲世所快。
至此然後爲善者始勸。
而後之戕賢椓邦者。
亦可以少戒矣。
庸非天意誰耶
公號沖齋
晩號松亭
鄕人公所居。
書院立廟以祀之。
公配和順崔氏。
直長世演之女。
先公歿。
 贈貞敬夫人
男二。
長卽東輔
郡守
東美
縣監。
側室男二。
東愼,東進。
一適佐郞仁壽
郡守無子。
縣監有四一女
伯采。
仲來爲郡守後。
叔集。
季棐。
女適府使李詠道。
佐郞有二子。
思濟文正字
思礪進士
曾孫六人
尙賢尙忠世忠,尙信,尙節,碩
十二人
𥘼,李長茂,李榮基,金榮祖,權鱉,金珌,金煇,李崇彥,金是權,金孝敏其壻也。
餘幼。
銘曰。
昔歲龍蛇
天祝邦命。
荐以大喪
逞以梟獍
蔚彼善人
爲紀于國。
讒言胥亂。
或刀或肉。
公飢不餐
不寐待明。
獨立天閽
手掣奔霆
盈庭悼慄
公乃從容
以死匡君
是謂盡忠
維忠維直。
天厚公德
殞之荒狼。
曷嗇公祿
豈天阨公。
人衆而勝。
公身雖阨。
公名愈永。
孰最公跡。
以詔來裔
有覺陶翁
言垂百世
循公始終
罔有愧辭
高山景行
後學攸依。
我用顯詩。
託之剞劂
匪我諛公。
陶翁是述。
有明朝鮮國 贈嘉義大夫吏曹參判。
行嘉善大夫尙道觀察使金公神道碑銘。
(幷序。)
公元1622年
公姓金氏
諱誠一
字士純
自號鶴峯
新羅敬順王傅有子錫。
封義城君
子孫以爲貫。
有名龍庇。
太子詹事
有功德於民。
邑人至今祀之。
其後也。
高祖諱漢啓
副知承文院事。
聞望
 光廟受禪。
謝病歸不復仕。
曾祖諱萬謹。
成均進士
 贈通禮院左通禮
祖諱禮範
 贈承政左承旨
考諱璡。
成均生員
 贈吏曹判書
祖妣寧海申氏。
贈淑夫人
妣驪閔氏。
 贈貞夫人。
皆以公貴也。
公自髫齔時。
穎秀凡兒
九歲貞夫人歿。
哀慕成人
兄克一在原任
嘗從之。
一日城中失火
人皆奔救衙廨。
公獨奉殿牌避于淨地。
觀者異之。
弱冠
與弟復一讀尙書紹修
喟然曰。
學而志於穀。
恥也。
退溪李先生
今之儒宗
盍往求敎乎。
遂以書請于判書公。
判書公喜而許之。
徒步往謁。
請問人心道心之說。
璿璣玉衡之制。
退與弟反復硏究
手自作圖。
講論不輟
先生嘉其誠篤
語人曰。
此人敏而嗜學
與之共業。
甚覺有益
期待甚不淺。
歲壬戌
 文定王后入妖僧普雨言。
無故遷 禧陵移卜靖陵。
而 后弟尹元衡方顓國
擧朝莫敢言。
草疏陳五不可
詞氣抗直
無所
公元1624年
回避
判書公以出位觸禍痛止之。
不果上。
甲子
上舍
戊辰
登第
由承文院遷藝文館
上疏請封魯山墓。
六臣官。
幷及君德時弊之說。
其後 命封植魯陵。
錄用六臣後。
蓋由公發之也。
癸酉
拜司諫院正言
是時 昭敬大王勵精求理。
日與儒臣商確治道
一日
慨然有恥中主之歎。
有進曰。
 殿下堯舜之君也。
公曰。
可以堯舜
亦可以爲桀紂
 上曰。
何謂也。
對曰。
 殿下天資英睿
堯舜可學。
但有拒諫自用之病。
桀紂所以亡。
不外是。
 上爲之改容
公爲史官時見金戣有諛態。
心鄙之。
及是。
戣爲司諫
同僚與會坐。
徑詣闕直斥之。
朝著肅然
尋移弘文館副修撰。
遷兵曹佐郞
乙亥
正郞
丙子
拜吏曹佐郞
 賜長暇讀書
丁丑春
書狀官京師
國家宗系辨誣力甚多
冬陞正郞
戊寅
弘文館校理
嘗於 榻前
力陳朝紳黷貸之弊。
 上厲聲問爲誰。
公歷枚之。
同列縮頸
己卯
遷司憲府掌令。
秉直不撓
河原君珵以 王室懿親
怙寵犯法
有以之者
收繫其奴。
重鞫之不少貸。
 上於筵中問曰。
近來廉恥日喪。
何故也。
公對曰。
大臣不恥受賕
小官奚則焉。
盧守愼避席曰。
臣有族人邊將
以臣有老母
一裘
不能却。
一言是也
 上曰。
臺臣直言
大臣引過
兩得之矣。
公雅守愼厚。
守愼出而謝曰。
古道復見於今日。
非君其孰能之。
檢詳
舍人
中書故習聲色
放曠相尙
號爲莊士
或多不免
而公凝然自持
不爲
公元1579年
所浼。
奉命北關
汚吏有望風解印者。
庚辰
丁外艱
服闋
除司諫院司諫
癸未
舍人海西未還。
特授羅州
劇地也。
民情或有壅閼
一鼓於門。
民有冤者撾之。
民得自盡焉。
州素多士子。
無藏修之所。
選地於錦城之麓。
創置書院
立祠其後
寒暄堂一蠹齋,靜庵晦齋退溪先生
使學者知所師宗
公暇輒馳往。
講論經義
課其勤怠。
有火于社壇
齋廚盡爇。
州人請亟新之
無申使臺。
公曰。
罪而匿之。
增益罪也。
投劾而歸。
戊子
宗簿寺正
奉常禮賓寺。
己丑
日本人平秀吉滅源氏。
代爲關白
遣其腹心玄蘇,平義智來請通好
 朝廷報聘
賊情叵測
莫肯行。
公謂家人曰。
治裝
吾必往。
果以副使行。
明年夏
船行大洋
颶風大作
舟中人恇悸號哭
公獨端坐色不怖。
至對馬島。
義智等請游觀國分寺。
使臣往則玄蘇迎坐中堂
義智後至
轎行歷階
公謂正使黃允吉曰。
彼敢凌轢若此
與之交酬則自辱也。
起還館。
書狀官許筬隨之。
義智怪而審之。
譯官陳世雲以疾作告。
公聞之。
對倭使杖之曰。
此島世受 國恩
作我東藩
使臣之來。
行則後護。
見則前拜乃其分也。
不能援據典禮
折其悖慢
顧乃權辭求媚耶。
義智慙悔
歸罪擔夫而斬之。
匍匐入謝罪。
公勉忠順而遣之。
自是折節不敢慢。
至界濱。
有西海道倭遣人致禮
餽書中有朝鮮使臣來朝語。
不省而受其餽。
省而問之。
則已分諸從者矣。
公謂允吉曰。
若何
曰。
禽獸
不足與校。
公曰。
辱國而餽之。
爲恥不翅嘑噈。
尙可安而受之耶。
彼其所餽皆出市貿。
今若照數貿還曰。
汝主失辭命。
旣覺則不可仍受。
可歸報云則辭嚴義正
辱可洒也。
卽如之。
其人曰。
吾儕小人
不識漢字
到此倩寫。
其有失言
實非吾主所知
乞許改書呈納。
摧謝不已
遂置之。
至都。
允吉以便服入。
公曰。
奉使禮服
敬君命也。
入人國都而以褻衣可乎。
三反不聽
是日
倭人士女塡街
獨於公。
叉手致敬
其他則睨而過。
二人始悔之。
前此
 朝廷誤認關白爲國王。
 國書用均敵禮
使臣相見儀。
未有一定指揮
至是始審其非國王
公語一行曰。
吾輩楹外
以爲不可
公曰。
日本朝之與國
而主日本者僞皇也。
關白特其大臣耳。
我朝不知其然
謂爲國王而待敵體
降屈甚矣。
今旣審知其實
則雖無前例
猶當據禮爭辨
正相見之禮。
前此使臣皆拜於上。
吾等何獨自屈以取辱國之罪乎。
曰。
國書直書 御諱
稱秀吉爲國王。
臣子何敢抗禮
而廢從下之恭乎。
國書旣不可改
則雖無益矣。
公曰。
當初 朝廷不審
有此過當之禮。
今雖不可追改
使臣相見
自當如禮。
何可執此爲言成之爲國王。
而必行庭拜。
作僞皇之陪臣乎。
關白使臣
相見堂上
則是敵吾於僞皇而已
不敢相抗
使臣所以尊 朝廷
不亦韙乎。
曰。
言而從之則善矣。
彼如曰。
弊邦使臣旣拜貴國之庭矣。
何可相異
卽我無說矣。
公曰。
天無二日
無二王。
日本僞皇旣爲國主
關白雖貴。
人臣也。
使臣見僞皇則庭見禮也。
關白非禮也。
關白受庭見之禮。
是以天皇自處也。
以此諄諄之。
彼必屈矣。
公又從容問玄蘇曰。
貴國諸殿見關白時。
拜於庭下乎堂上乎。
玄蘇曰。
同是天皇臣。
何庭拜之有。
公曰。
自前我國使臣亦皆行禮楹外矣。
玄蘇曰。
良是。
公蓋慮玄蘇輩旣已庭拜於我國。
欲與相方
故先爲微諷而逆閉之。
後竟如公言
時秀吉方徇關東旣還。
義智來曰。
明早關白當詣天宮
使臣可觀光也。
公曰。
君命在館。
不可私出也。
固請而終辭之。
倭僧來言義智之請實關白之意。
不從有悔
衆皆危懼
不爲動。
已而
秀吉推遷累月
國書以時
訛言胥動。
謂有拘縶之辱。
有爲謀者曰。
民部法印山口殿玄亮關白之孚。
而今主客
交懽以圖之。
允吉然之。
欲託以禮幣而厚其賂。
公曰。
賓主之間。
固有禮幣
然行之於傳 命之後則爲禮物
行之於今曰則爲貨物
吾輩奉聖明命以來
不能宣揚威德
使之稽顙朝臺之下。
乃反行貨媚竈
則辱 君命甚矣。
雖死不可爲也。
允吉爲之屈。
旣傳 命。
秀吉使人言曰。
書契隨當修送。
使臣可往待於界濱也。
公曰。
不受國書
是事未竣也。
不可徑出。
況界濱遠在百里外。
如有事當相爭者。
又將奈何
一行皆以脫身虎口爲幸。
趣駕徑發。
公爭之不能得。
還界濱數十日。
書契始至。
辭甚悖。
至以 殿下閣下
禮幣方物
又有一
超直大明國。
貴國先驅入朝等語。
公却之不受。
作書與玄蘇曰。
書契不改。
使臣有死而已
玄蘇詐以入朝大明爲解。
只改閣下方物數字
公再與書。
歷擧書契語。
逐節剖析以破其遁辭
且曰。
我國以禮義爲重。
貴國交䞇垂二百年。
未嘗以慢語相加。
貴國所知也。
貴國俘獻馘請修舊好
我 殿下嘉其信義
特遣使价。
兩國盛事
書契中略報謝之意。
乃反張皇誇耀。
上規大國
旁脅隣邦
肆爲恐喝之言。
禮交隣。
豈宜如是
玄蘇見之竦歎。
而猶執前諼。
允吉等恐激變
欲強爭。
公曰。
入朝二字不改。
本朝倭奴藩服
一國衣冠擧爲陪臣
不亦痛乎。
宋高宗業已臣事金人
而一以詔諭爲名。
胡澹庵寧甘蹈海之死
而不願苟活小朝
堂堂我國。
與彼爲隣。
反甘入朝之辱。
不以死爭乎。
允吉曰。
玄蘇之答如此
姑信之可也。
公曰。
公欲假此言。
爲後自解地耶。
筬曰。
歸報之後
 朝廷自有處置
使臣所知也。
公曰。
惡是何言也。
大夫出彊。
可以社稷利國家則專之。
古之道也。
況此辱國之言。
死爭請改。
豈有專輒之罪。
而爲一身利害慮。
惴惴不能一口氣
乃曰非吾所知
而載辱遺君父乎。
遂復答玄蘇書。
又以書與宣慰使平行長。
反復論辨
以必改爲期。
一行皆恐生事
互相扇動
允吉正使制行
事多爲沮抑
公乃投其書洋中
作詩以寫憤
水底魚龍應識字之句。
大明一統志所載本國風俗一款。
掇拾無稽
率皆
公元1591年
鄙俚不實
公嘗病之。
僧宗陳適持此書來見。
公擧國中見行禮俗
逐條評證以辨其誣。
朝鮮國風俗考異一冊以與之。
行還。
諸酋各有贐。
悉與候館緇徒
一毫不以自累
辛卯春
回卸于釜山
行李蕭然
石菖蒲椶櫚木數而已
安東不入家。
還朝舍人復 命。
進階通政
特授大司成
移拜副提學
首論處士崔永慶被誣瘐死甚悉
未幾
命復永慶官。
輿情大快。
而公亦感於知遇
責難陳善自任
累上箚數千言
極論時事
天災所以作。
民怨所以起。
政化所由弊。
財力所由耗。
一一指陳
言無不盡
而又惓惓於嚴內治淸化源之道。
宮房之弊。
戚里之習。
以至於儲副王子之事。
不避忌諱而悉言之。
每上而愈益剴切
四方傳誦
正論稱慶
左右權貴皆深嫉之。
尋遷同副承旨
未久而遞。
壬辰
除刑曹參議
朝議以倭爲憂。
嶺南當先受兵。
擇薦武弁知兵者以擬閫任。
 上特除公爲右兵使。
公受 命卽行
忠州
聞賊艘已蔽海。
金山東萊連陷。
晨夜兼程
將直赴本營
至宜寧。
下士相與謀曰。
寇深矣。
直進危。
莫如晉州咸安
以觀賊勢。
主帥不聽
宜托以他辭。
公仲子㴒入白曰。
津水漲無船。
趨晉便。
公使軍校金玉往視之。
還卽詭。
公曰。
事急不可迂路
直馳往。
至則有船。
卽下玉及㴒將斬之。
諸將皆叩頭爭。
玉亦願先登自贖
乃貰之。
未到營三十里。
前兵使曹大坤棄鎭而退。
遁走
不意見公至。
錯愕迎。
交印訖。
欲辭
去。
公正色曰。
將軍咫尺提兵
金海與賊。
所不赦。
況以世臣宿將
此地義可逃乎。
適其偏裨追至曰。
本營陷矣。
公知其謾。
數之曰。
汝以元戎麾下。
守城不肯一矢向賊。
乃來熒惑之耶。
卽斬以徇。
大坤褫魄
翌日
探報賊至。
公曰。
相距幾何
五里矣。
乃命選銳士
俄有二騎賊銀盔金面
揮劍而前。
將士莫不股慄
公踞繩床令毋動。
賊疑其整暇敢進
公命所選數十人突之。
令曰。
不急上馬者斬。
金玉曰。
今日先登耶。
數十人一時突進
趕逐數里。
遇賊伏戰良久
軍校李崇仁射倒金面挑戰者。
餘賊皆奔。
斬二賊。
奪其健馬金鞍寶釰而還
自賊下陸以後
列鎭瓦解
無或嬰其鋒。
而公乃以單兵挫其銳。
自是軍心稍振。
知賊之可遌矣。
遂遣崇仁馳啓獻馘
始公之還自日本
中外恟懼
如不保昕夕
慮外寇未至而腹心先潰。
頗爲定之語。
玉堂箚中亦曰。
今日可畏者。
不在島夷在於人心
循本之論也。
至是邊報日急
京師大震
 上追咎公言
命拏鞫。
左相柳成龍臺官救解之。
皆不納。
未幾
崇仁至。
上謂宰臣曰。
金誠一狀啓有一死報國之語。
誠一果能之乎。
成龍對曰。
誠一見或未及
忠則有餘
不墜此言。
臣可任之矣。
 王世子亦力救乃釋之。
就授招諭使
公被初命。
行到稷山
宣傳疾馳來。
從者驚惶號哭
神色不變
指授後事
旣至
恩命也。
南趨咸陽
則列邑已空。
士民鳥獸匿。
公立草檄諭之。
忠義鼓動
辭氣慷慨
見者無
公元1592年
不泣下。
於是金沔起兵於居昌。
鄭仁弘起兵於陜川。
其餘團結鄕兵。
討賊爲名者。
所在群起。
一路風動
郭再祐自亂初首倡義。
家貲餉士。
不繼則發空倉實以給之。
隣邑守指爲土賊
軍情沮喪
再祐不能有爲
將棄入頭流。
公至則貽書奬勵之。
士氣復振
公以晉州
湖南保障
而賊所必爭。
判官金時敏收兵
數千人
城壕器械
計垜分隊
死守計。
尋聞金沔守牛峴。
爲諸賊所合攻
馳赴之。
至則隣邑兵皆會。
幷力殊死戰。
退去
昌原賊覘知公去晉而晉備弛。
乃與鎭海來寇
還至丹城
悉發咸陽四邑兵以援之。
時敏堅守
再祐亦先已入城。
軍勢頗盛。
賊至南江不敢逼。
繼至
諸將益用命
敗遁
遂復泗川鎭海,固城等邑。
又令再祐擊退玄風昌寧靈山三邑賊。
江左自是得通
初。
觀察使金睟擧措躁擾
不厭衆心
至是。
行文列邑。
分付軍兵
其隷于義將者多所移奪
衆怒愈激。
再祐傳檄欲斬之。
陳兵自衛
跋扈 聞。
事將不測
公與再祐書。
曉以義理
再祐大感悟。
卽馳援晉州之圍。
公又調解睟。
使之釋憾同事
又慮 朝廷不察
加以悖逆之誅。
失刑而失一道心。
卽具由馳 啓。
遂以無事
是年秋
 行朝用公爲左道觀察使
士民遮道曰。
公去則義兵散而嶺南不保。
不可離此一步
旣而不能擅留
艱關行在陳疏。
 命易授右道。
昌原賊與釜山金海諸賊合。
欲報晉州之敗。
時敏已陞爲牧使。
公勉
效死酬 恩。
傳令諸將或協力守御
耀兵江岸
敢死者多齎弓矢
夜入城中
將士死守
人皆感奮
時敏又多設方略以御之。
環攻晝夜不得志
積屍引去
 上嘉勞績
特授嘉善階。
始公自專以來
焦心戎務
夙夜不遑
以至簽書決遣
雖細必親。
或諫其太煩。
公歎曰。
國事至此
吾輩之罪。
不足贖。
勞勩何敢憚耶。
至是兵荒之餘。
荐以疫厲。
死者相枕
驅馳賑救
憂瘁益甚
至或臨食輟匙。
人請爲國自愛則曰。
自不能下咽耳。
閉閤治事以避厲氣則曰。
死生命也。
竟得疾危劇
却藥不進曰。
吾非飮藥而瘳者也。
㴒亦在傍室病甚。
而問不一及
側室流寓近境。
女僕問疾
而揮之不納。
憂國一念耿耿不忘。
雖已昏迷不省
而喉中語如夢譫者皆國事也。
癸巳四月
卒于晉州公館
年五十六。
兩月城陷
江右陸沈
嗚呼
豈非天哉。
公之友朴惺李魯自初常在軍中
公同臥起
至是主其喪。
權厝于智異山之麓。
長子潗間道南奔。
廬山中。
十二月
歸葬安東府嘉樹川午向之原。
乙巳
 朝廷錄公勳宣武原從。
一資 贈吏曹參判。
天資英爽
性質剛方
慷慨激昂
邁往之資。
及登師門
自奮勵。
用力收斂篤實之地。
嘗曰。
平生得一語攻吾過者乃吾師。
又曰。
自欺三字終身佩服
爲善去惡。
一有不誠則皆僞也。
寬弘二大壁上
以寓佩韋之意。
濂洛諸書
無所不好
而尤好李先生節要朱子書。
潛心
味。
至忘寢食
體認服行
以爲持身標準
逮其晩歲
造日平實
恂恂無復凌厲氣象
而蓄之愈深厚
發之愈光明矣。
臨事制行
惟義是視。
義所當爲直前擔當
利害禍福
置之度外
故雖當顚沛險難之衝。
死生在於呼吸
而不攝不撓
神氣益厲。
終始樹立卓然
不能及。
曾子所謂大節不可奪。
蘇氏所謂犯人主之怒。
勇奪三軍之帥。
天下大勇
其孰能與於此
而公庶幾無愧焉。
至其立心
則以平恕爲主
論議則以偏黨爲戒
朝論分裂
各相擠援。
而獨曰。
異己未必小人
同氣豈必君子
無論彼此
賢否取舍
國論定矣
爲國子長也。
諸生語之曰。
學者之務。
在於讀書講道
治心潔身
 朝廷是非
非所宜預。
若不顧已分。
相與談論時事首善之地
則爲君子之棄。
而非 國家養士之意矣。
至誠誨諭
務以鎭定浮躁
一變士習爲心。
世之論公者。
徒慕其正直剛毅
而不知其所存之寬平惻怛如此
未足知公也。
公性至孝
常以養不逮先夫人爲平生痛。
游學仕宦之外。
未嘗離判書公之側。
盡忠養之道。
判書公年八十一。
彌留
與諸昆弟晝夜扶侍
親調嘗藥餌。
及喪盡其哀。
未殯。
水漿入口
未葬。
啼號不絶聲。
旣葬則廬於墓側。
衰絰未嘗釋。
不言家事。
篤於友睦
判書公以公不治產
別與臧獲
固辭而讓之兄弟之貧者。
長姊哭其夫。
毀而死。
二孤幼稚外家
敎養兩至
無間己子。
一妹無業
莫可典爨
公元1635年
與之婢。
孼叔自給薪水
亦與之。
從弟早孤無依
周恤甚勤。
使不失所
內外諸族有不能自存者。
悉斥己有以振之
室如懸磬不以爲意
治家嚴而有法
朔望
令子序立參拜
一如司馬公家儀。
婢僕亦令於正朝敍拜。
一家大小知事長上以禮。
門庭斬斬焉。
奉先儀及吉凶慶弔之式。
本之朱子之說。
以諸儒之論。
禮俗相稱
情文兩得
子弟講行之。
築室靑城山
俯瞰洛水
扁之曰石門精舍
端坐其中
悠然自得之樂。
後生有請業者。
則必爲之反覆傾倒
竭其兩端
而每以判別義利爲第一義
嘗以劍分授諸子曰。
汝輩惡念起時
便一劍兩段耳。
爲文章。
不事險棘
平鋪典贍
見者知其爲仁義之言。
所著疏箚詩文
散失兵火
今有遺稿若干卷。
海槎錄錄三卷藏於家。
邑之士子公所臨河縣之西。
立祠俎豆之。
配享廬江李先生廟。
公之媲。
貞夫人權氏。
安東人
高麗太師之後
散階德凰之女。
淑德
事公四十年。
敬謹如一日。
凡有所爲
必曰得無不可於義否。
量度稟知而後行。
公歿後三十年
禮法門戶
甚得母道
公同戊戌
壽八十五而終。
祔于公墓左。
子男三人
潗。
翊衛洗馬
㴒,浤。
三人
長適洪守約
將仕郞
次權泰 慶州府尹
金榮祖
成均典籍
側室四人
潛,深,沈,溟。
二人
李士瞻,鄭連宗
潗生男四人
是樞生員
權進士
是杠,是梲。
四人
適吳汝橃。
弘文館校理
次金延祖
權知承文院副正字
尙忠金錫重。
㴒有一女適權泰精。
孼男是榎。
浤無男。
以是梲後。
二女適生金應祖
進士申悅道
內外孫男女凡百餘人
洗馬君以寒岡所撰行狀來示余而言曰。
先公歿已久。
宰木拱矣
墓道之刻尙闕。
不肖孤常以爲懼。
幸今述行之文出於此老。
足以傳信於後。
願子就此而顯詩之。
經世非所及辭。
命之不置
遂謹考其狀。
掇其大者而書之。
系以銘。
銘曰。
先聖有言
未見剛者。
在古鮮能。
況今愈下。
烈烈惟公。
強矯天出
志氣毅然
物莫能屈
端笏治朝
其直如矢。
震之霆。
不喪其匕。
法行于貴。
孰敢干正
若虎在逵。
狐貍遠屛。
張旃過海。
龍節在手。
約束陽侯
平陸鯨颶。
蠻奴孔狡。
嘗我萬方
侮我惴我。
肆厥跳踉
公視若無。
不動毛髮
義奮言厲。
兇醜氣奪
無平不陂
國刳於兵。
滄海橫潰
地墊天傾
公爲砥柱
屹然東南
仗劍沫血
誓亂是戡。
殫力竭。
中道而斃。
何德之剛。
而命之脆。
公昔百艱。
天豈公阨。
烈火燒玉。
乃以試
胡不少延。
降之大任
祿豐名。
天意則審。
嘉樹之原。
如其阡。
公形在此。
公氣在天。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議政兼領 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事
 世子師。
行嘉善大夫,司憲府大司憲丁公神道碑銘。
(幷序。)
公元1617年
萬曆丁巳冬
牧使丁侯以先大夫授經世而言曰。
先公之墓。
法宜有顯刻。
紀實之筆。
未有所屬
不敢輕也。
公元1588年
歲月侵尋
倏忽二紀于玆。
恐久遂湮泯
無以先德方來
吾子幸圖之。
經世辭謝不敢承。
至再而不獲命
竊伏惟念
昔 先王戊子
經世忝簉珥筆班。
以朝夕侍公於銀臺半歲
是時 先王臨御已久。
勵精無替
選建賢豪
不眩不貳
蓋自廟堂館閣以至從班言路
端人正士星拱林立
左右治化
一時彙征之盛。
輿論美之
而數其傑然
則公必與焉。
經世幸及瞻其容範
聽其論議
得親且詳。
則是猶足以承侯命而相玆役矣。
不敢終辭。
謹考其狀而敍之曰。
公諱胤福。
字介錫
其先羅州人
有諱允宗
麗朝檢校大將軍
後遂顯。
高祖諱子伋
昭格署令
 贈禮曹參判。
曾祖諱壽岡。
恬靜苟進
嘗爲集賢長。
燕山政亂
託病閑居
後事 中廟
至兵曹參判。
祖諱玉亨。
兵曹判書
考諱應斗。
政府左贊成。
世以孝義睦姻訓于家。
淸名厚德著聞當世
妣宋氏。
貞敬夫人
郡守世忠女也。
嘉靖甲辰六月乙未
公以生。
幼而聰穎
不劬而藝成。
丁卯
司馬
年登第。
選補承文院副正字
遷禮曹佐郞
自是登擢日隆
望實俱著。
歷司諫院正言獻納
弘文館修撰應敎校理
憲府持平,掌令,執義
成均司成
甲申
由司諫院司諫承政院同副承旨
歷長國子薇垣
參兩銓議。
戊子
拜都承旨
進階授兵曹參判。
己丑冬
湖南變。
讕及搢紳
一時士類貶斥殆盡
公亦以大司憲被劾罷。
 先王察其枉。
尋下敍 命。
言者理前論。
家食者數年。
壬辰寇深
公元1544年
入。
 大駕西行
時公跌傷甚重。
不任執羈紲
間關扶曳
積日夜至瑞興。
不能及而賊勢已迫後。
自以世受 國恩
喬木世臣
一朝見 君父播越
不克先後之。
扣心悲慟
遂成羸瘁疾。
聞今 主上撫軍 命駐伊川
間道就謁。
授兵曹參判。
扈衛至成川。
時有軍務須稟決。
宰臣當詣 行在
病已痼。
無以自力
急於奔問。
自請以行。
嘉山病革
不起
十月十日也。
享年四十九。
權厝于郡境。
寇稍退。
歸葬白川地。
後以土薄水淺
恐有崩圮憂。
移兆于龍仁蒲谷卯向之原。
資稟粹美
志行醇實。
自在童丱
服勤弟子之職。
從仕不怠
滫瀡寒燠
一出至誠
成公歿。
伯仲如事贊成
有姑寡居
又母事之。
宗黨極有恩義
恤孤貧如不及
平居莊以自持
未嘗色于偸。
及其接人。
則又謙和樂易
削去藩町。
雅性恬靜
不妄交游
其所與友皆一時正人
讀書
公退開卷
先賢格言尤切於受用者。
逐旋箚記以備服膺
尤喜論語
手自繕寫
靜時端拱展讀
居 經幄
講說精確而盡其委曲
臺省
持論平恕不爲吐茹
至其慈詳惻怛
濟人利物
又一生所存心。
奉使嶺南
時有刷還邊民之擧。
辨覈失實
冤號徹天
還朝之日。
卽以所見陳 啓。
全釋者多。
公之立心制行
最其槩有如此。
而其位年乃不滿德。
施報之理者惑焉。
公歿後十有三年
 朝廷追錄 扈聖原從勳。
子好恭,好善亦俱錄。
法當推恩
以故累 贈至領議政
錫命之榮。
及於泉壤
至是而向之惑者亦少解矣。
公之配曰韓氏。
憲府監察景祥之女。
媲德娠賢。
爲世所稱。
先公歿。
追封貞敬
初葬于高陽
後移祔公塋。
子男八人
好約生員
參奉
次好恭正郞
好寬今興海郡守
好善尙州使。
好恕今海運判官
文科
好悌進士
好儉好問皆夭。
五人
長適韓頎。
次適判南以信。
次適李榮後。
次適▣▣▣▣▣。
次適鄭文建。
側生一人好益。
參奉生三女。
適李佃,李時華,金壂
正郞四男二女
男彥瓚進士
次彥頊。
次彥璛。
參奉奉公祀。
女適佐郞曺佶。
餘幼。
郡守生一男彥璜進士
牧使生三二女
彥瑜,彥瑗,彥璧。
適進安獻徵
一幼。
進士二男二女
男彥瓊。
餘幼。
嗚呼
善人之報其在是矣。
後嗣之秀且蕃耶。
銘曰。
旣▣而貞。
旣敏而靖。
亦敦于行。
施及有政
孰豐其粹。
以嗇其永。
豈不定。
氣司其柄。
我瞻公庭
其平侹侹
維庭何有
蘭茁玉挺
謂天不定
視此餘慶
彼淫而福。
匪祥匪眚。
原之麓。
有泉瀅瀅
有鑱其珉。
過者必敬。
贈議政府議政李公神道碑銘(幷序)
公元1616年
萬曆丙辰春
經世以罪待譴于都下
一日
延原府院君李公辱枉唁。
且言曰。
先大夫墓木大已拱。
麗牲石未克樹。
蓋有所待也。
今則諸孤已老大矣
光庭又幸忝崇班
封贈之 恩。
及於泉壤
令式當備螭龜
願得實而不華者顯詩之。
吾子圖之。
經世踧踖不敢承。
歸則以狀授其弟
楊牧公。
前命益勤。
竊念經世生後
耳目不得前輩接。
於其言行志業
未及聞一二。
而顧幸從公二子遊。
見其端潔雅飭醇謹周詳
眞有得於洒掃應對學者
知公所以摸範於家庭者有其本焉。
若是則猶足爲識其典刑者。
而有不得終辭於是役矣。
惟是行遣未下。
請姑竢後日
其冬
蒙 宥南歸
得以收召魂魄
則謹考其狀而敍之如左。
公諱澍。
字彥霖
其先延安人
高麗時有名襲洪。
太子詹事
子孫世爲鉅卿
本朝
有曰貴齡。
相 恭定王
其弟貴山觀察江原道
是公之六代祖也。
觀察生春川府使續。
性剛亢。
 恭定王欲以翁主妻其子根粹。
遣瞽媒池和來。
簡遇之。
且引秸屨諺以對。
遂爲和所構誣。
事將不測
 恭定王微時交。
貰死流昌原。
錮其子孫
至公曾祖仁文
始解
大科
位至僉樞
祖諱𡊉。
三陟府使。
考諱慶宗
礪山郡守
李氏
 王子雲川君)之女也。
公幼穎悟異常兒。
稍長。
植志爲學
未成童。
父任于鴻山縣
縣有士人洪友成者。
擧業窮居
沈潛經學
公往從之。
詩書三年
日進
自是攻苦刻勵
未嘗食息懈。
聖賢格言切身者。
揭之左右自點檢。
蓋將進乎古人爲己之學。
而不專以決科爲心也。
年二十五。
中戊進士
游太學
知名
乙丑
 文定大妃信妖僧普雨言。
無遮會于檜巖寺
經月乃罷。
未幾而 文定上昇
中外哄然
以爲病由齊素。
欲磔普雨肉。
於是太學生上章討罪
是時太學生
公元1633年
能文者甚衆。
而首用公疏
聲聞益彰徹。
一時名人皆慕與之交。
癸酉夏
用館薦除金吾郞。
 (一作宣)廟臨頖取士
公第四名
有識相慶。
甲戌
選補承文院。
丙子
第重試。
丁丑
承政院注書。
公之內子於洪相暹之夫人
姪女也。
引法不出。
遞拜司正
適鏡城缺判官
 朝廷以公兼通武藝
不次授之。
臺諫謂爲太驟。
司正改之
遂還院。
庚辰春
復除注書。
尋以病遞。
宗簿主簿
高山驛當北路咽喉
多苟授。
弊瘼日滋
至是申明禁令
以公居之。
公至則一遵科條
悉行爬梳
汚濫以戢而凋瘵蘇焉。
壬午
引疾歸。
驛卒立石追思之。
癸未
拜司諫院正言
大司憲李墍,大司諫朴承任副提學金宇寵等交章李珥以爲專擅
紛更不便
 先大王眷注
倚以易絃。
而三司言不已
遂皆被挫斥。
公亦左遷禮曹。
移刑曹正郞
冬出嘉山郡守
不以內外喜慍
盡心撫字
未朞月而頌聲作。
明年七月二日
病卒于郡之東軒
得年五十一。
八月
坡州悟埋洞。
十月
葬礪山公墓南數百步卯向之原。
夫人柳氏同穴
遺意也。
秉志篤實
禮法自持
平居冠紳整坐。
盛暑惰容
性又剛方
嫉惡如讎。
見人過失
正言之後已。
人皆嚴憚其所爲。
不正則不令公知。
及其誠懇惻怛
久而交孚
則又莫不敬愛之
事親盡其誠。
先大夫性嚴
公能左右色養
常得其歡。
每念先夫早世
悲慕不已
手澤輒泣。
夢之輒泣。
訓誨子弟
嚴而有法
公元1581年
尤以小學一書諄諄焉。
子弟幼稚時。
無不誦習服行之。
用心謹密
行步必視地。
蟻封不踐。
字劃必端楷
忙遽未嘗胡亂
觀於微細事。
其所可知也。
公卒之十有三年丙申。
府院羽儀于朝。
官躋亞卿
 贈公曹參判。
後累 贈至左贊成。
甲辰
又 贈勳純忠積德補祚功臣
大匡輔國崇祿。
位議政府議政延寧府院君
則極人臣之榮矣。
世以公祿不滿德爲憾於天者。
豈非所謂不待其定而求之者歟。
嗚呼休哉。
夫人靖國元勳議政順汀之曾孫
郡守弼之女。
君子無違禮。
未嘗驕妬色。
事必稟而後行。
又能躬勤婦工以辦資用
不以有無君子
雖値窮乏
財物不苟取。
祭祀必備物。
一門以爲閨範
先公七年卒。
貞敬夫人
男二。
長卽延原府院君
昌庭
卽楊牧。
今爲分戶曹參議
女一。
大司憲南瑾。
府院先娶靑松沈氏生一二女
𥙆。
及第
壻。
正郞成民,佐郞韓亨吉。
後娶陽川許氏。
二男四女
今忠原縣監。
禂幼。
壻。
士閔光勳士人文彬洪宇遠
季幼。
議娶星山李氏
六男一女
■(礻尋),𥘼,
餘幼。
壻。
士人鄭栻。
內外曾孫男女十三人
銘曰。
剛德而愼。
儁才而敏。
天與公豐。
命于蒼艾
官且不大
天嗇于公。
雖躬不贏
二子行成
珪璋望隆。
錫及泉扃
彝鼎是銘。
食報收功
無怠于善。
天命不舛
請諗裔蒙。
贈兵曹參郭公神道碑銘(幷序)
國家昇平百年
城復于隍。
中外恬憘。
忘戰已久。
猝遇壬辰之變。
河流橫潰
汎濫衝決
所過城邑
不能爲蕭葦之防。
遂致三都失守
五廟成灰。
自古兵戎之禍。
未有於此者。
獨賴 先王禮義化浹人心髓。
凡列于士夫者。
皆知賊之不可從。
君父不可背。
雖堅脆不敵
恇怯駭散。
而終無一人開門迎納
詣壘投降者。
至於爲國捐軀
橫屍戰場者。
往往而有焉。
此又前史之所罕也。
然其死也或激於倉卒意氣
迫於事勢窮蹙
可謂殺身
而于成仁有歉焉。
求其無歉於是者。
則指不能以屢屈。
而安陰縣郭公卽其一也。
公之守黃石山城也。
爲縣僅二朞
恩信惻怛
孚於民。
體察使李公元翼黃石湖嶺咽喉
賊所必爭。
法當守。
公忠實而剛毅
且得吏民心。
必能守。
遂隷以三邑兵。
使扼其吭。
且以公書生習兵
金海府使白士霖助之戰。
公乃修治哨堞。
積儲糧械
死守計。
且與士霖約。
分城以守。
公守西南
士霖東北
明年大至
門于南。
公躬督戰
晝夜不懈
士霖欲棄城走。
陰使人餂之曰。
賊盛而逼。
豈不怖哉。
公厲聲曰。
吾已分死無怖矣。
士霖知不可說
夜縋下其妻子
與手下兵遁。
軍吏走報曰。
白公已逃。
請速出。
公曰。
此奴訛言熒惑
當斬。
使人視之
城東北空矣。
於是城中波析。
不可禁遏
子壻吏民等皆號泣以請曰。
事已至此
早爲計。
公笑曰。
此城乃吾死所
何計之更爲
軍器曰。
不可以籍寇命。
悉焚之。
明日賊登城。
毅然
胡床
神色不變
遇害
嗚呼
不旣從容矣乎
之無歉於成仁者非耶。
當是時。
棄城而不死。
亡陣而享爵祿者。
前後相望
公所熟見。
士霖之終不伏軍律。
童子所知也。
惟其熊魚之辨。
素定平日
而心之所安。
在於死職。
故視士霖盜賊犬彘
砲電刃如飮食裘葛
不攝不亂。
終不開後門以死。
嗚呼壯哉。
蓋公寇深以後
死難自許
一家女婦等亦皆佩以小刀曰。
卽有不幸
以此自決足矣
前伏數十日。
友人別有詩曰。
廟堂平昔經綸
此日男兒有幾人。
滄海血流腥滿地。
臨分相勖成仁
至今讀之。
凜然生氣
其素定之堅確
於此亦可槩矣。
是以
當時有識知公者。
黃石陷。
莫不愕然失聲曰。
養靜其必死矣。
養靜苟活者。
志節之見必於人。
有如此者
公諱䞭。
養靜其字也。
世爲玄風人。
高祖諱安邦
益山郡守
淸白稱。
曾祖承華
進士
寒暄同遊畢門
祖諱𤧞。
嘗在都下應擧矣。
己卯禍作。
掃跡南歸
杜門不出
妻兄尹豐亨在銓地。
一官貽書誚之。
竟不爲所汚。
幾及禍而免。
考諱之完。
妣草溪鄭氏。
進士玉堅之女。
公自少嶷然
有成局量
及長。
從遊師友間。
知內外輕重之分。
則雖爲親在
不免擧業
實無榮達念。
親歿。
遂不復詣場屋
書室扁曰存齋
日處其中
專精硏究
有疑則資之已。
亹亹不怠
一切外物
泊然入心
妻子凍餒
夷如也。
壬辰
金公糾合義兵
公素相善
軍幕
補益弘多
觀察使金公誠一聞其
賢。
軍勞上。
自如察訪
癸巳兵荒甚。
餓殍滿野
公管諸邑屯田事。
悉心經紀
得粟甚多
全活不可紀。
甲午秋
朝廷拔擢才俊
以不次待公。
授安陰縣以去
丁酉
黃石
年四十七。
之死也。
子履常,履厚抱持公罵賊。
賊幷斫之。
女隨其夫文虎走出城。
夫爲賊所獲。
哭曰。
棄父出。
爲夫也。
夫被執。
何用生爲。
縊于樹以死。
皆公之敎誨式穀
能有以似之也。
事聞。
 先大王懿之。
命幷旌其閭。
贈公曹參議
遣官祭之。
履常,履厚俱贈佐郞
廢主朝。
贈公參判。
今上卽位。
遣官致祭
軫其無後
特 賜守冢人
天姿粹美
性質醇愨
忠厚樸實
坦易明白
若不足而操執固。
與物無忤取舍辨。
見人一善一藝。
誠心喜好
必爲之奬成乃已。
鄕人俗子
不爲畦畛
與之由由
而終亦無自失焉。
家居
篤於行義
事親盡其誠。
怡愉兄弟
睦姻族黨
敎子女必以孝貞信
冠昏喪祭
遵用禮經
嗚呼
玆其爲守死善道之本歟。
初娶全基遠女。
生男二。
履常,履厚。
女二。
長卽文虎妻。
皆無子。
季適縣監姜遵
三男五女
後娶安守恭女。
無子。
始公之喪。
公之弟參奉伏匿行入城。
收瘞城外
後數月。
葬之玄風縣西花山先兆傍。
後十年
諗于公之友朴君惺誌其竁間。
又以書及朴君誌來屬余曰。
仲氏之行。
大者在人耳目
無不知。
其細者。
朴君非華而不實者。
觀於誌而可徵。
願得一言刻石墓道
使有以不朽
吾子幸惠圖之。
余惟公之不朽自足
以霆轟宇宙
與天壤俱弊。
奚待乎揄揚
而又豈余之所及耶。
獨念公嘗以勸相沿牒
往來于尙。
尙之大夫無不悅公之德。
至今吃吃不離口。
余時糊口湖中
未及際晤。
茹恨在心
尙覬他日得一執贄定交
歡如平生
旣而聞公之死
宿昔之願。
不可得以償矣。
爲之潸焉以悲。
而仰公所立。
不啻中河砥柱
則輒爲之收涕而擊節焉。
固有曠世神交者。
同時耶。
余於公。
直面不相接耳。
參奉君之所以屬筆於余者。
意必以是歟。
則又何可以拙辭耶。
遂掇朴君之誌。
附以所聞士友者。
之如右。
系以銘曰。
有氣浩然
充塞穹壤
人孰不受。
不能養。
方平居。
說義說仁。
禍福所怵。
或棄君親
不見義重。
但見生大。
豈不及。
咎在氣餒
公所存。
剛大以直。
旣見死所
如矢赴的。
勇往不顧
賁育莫奪。
形毀理全。
奚怨奚怛。
父子四人
樑棟三綱
歷觀載籍
孰此煒煌
何彼不仁
公傷勇。
死於封彊。
聖所折衷
黃石之山。
屹爲南紀
使山若礪。
公名不死。
資憲大夫,工曹判書知義禁府事,同知春秋館事尹公神道碑銘。
(幷序。)
公元1588年
萬曆十有六年
 天子以我 先昭敬大王忠事大
篤於尊祖
特允所奏。
凡我國 宗系惡名之見誣於姦人者。
史館悉行刊正
昭示天下
我 祖宗二百年來含冤受衊。
不得伸雪者。
至是如江漢濯而秋陽暴。
方其 命之
公元1589年
頒也。
內而朝著。
外而鄕遂
遠而至於窮山僻壤
莫不歡呼踊躍
霆震風行
咸曰。
一哉 王心
何以能致 皇恩至此也。
於是
朝議衆情難遏。
請上尊號甚力
而 先大王拒之甚牢。
近故工曹判書尹公時以玉堂長官
進言講席曰。
近日群下之請。
發於揄揚美之誠。
實非唐宋間崇飾浮文之比。
然 殿下謙讓不居
又是聖人
書之信史
法後王
其爲盛美
豈不萬萬於徽稱乎。
放勳重華
史臣追述之語。
而 啓辭中援以爲證。
非徒誣 聖明
乃是堯舜也。
典謨文字
乃敢驅率以從己意。
末流之弊。
不可勝言矣。
退則又與同列上箚論時事
其中一款有曰。
崇謙沖。
以示有德不居之美。
正指此事也。
聞者壯之。
以爲眞能愛吾君也。
其明年
左承旨
又上箚請建儲副
援引古今
指陳得失
縷縷千言
不避忌諱
都下傳誦
竦然縮頸
其略曰。
臣於去年秋
建儲早達之 榻前
不敢知 殿下其樂聞之歟。
厭聞之歟。
以爲厭聞惡言嗣事
非 聖主所宜有。
以爲樂聞則逾時越歲。
未有指揮
臣竊憂之。
古今天下治亂相尋
儲嗣不定
禍尤酷。
陽生出橐。
孺子死駘。
瑩(一作罃)緩交爭
室中分。
 殿下博觀前史
豈不惕念於斯乎。
我 明廟癸亥
東宮
乙丑
屬意 殿下
乙丑之去癸亥三年矣。
是時 明廟春秋又少於 殿下今日
麟趾之慶不至絶望
猶且汲汲焉。
其爲 宗社慮至深遠矣。
惟其大計素定
至于丁卯
奄遭
公元1595年
大故
國勢妥帖
人心不搖。
此乃 殿下身親經歷者也。
奈何君臣上下遲延姑息
苟度時日
脫有難處之事遽出於所不可言者。
則臣未知誰將善策以濟 殿下家事乎。
且臣前以敎養 王子之說。
懇懇於 殿下
夫對父兄而言子弟之過。
於敵以下不敢
況於君父乎。
特以今日事勢不容但已
不得不悉陳焉。
 王子年幼弱
血氣未定
日使之聞正言見正事。
猶懼其居養或移。
德性難成。
況可導之以駁雜乎。
記曰。
知爲人子
然後可以爲人父。
知事人。
然後能使人。
願 殿下以此啓迪之。
 宗社幸甚
箚入不省
後七年
則公年五十三矣。
氣已衰矣。
更歷世變亦已多矣。
一日引對 啓曰。
國運不幸
島夷作孼
廟社爲墟。
辱及 陵寢
萬世難雪之痛也。
以 殿下聖明
而遭此大變故。
其所引咎責躬感動人心者。
無所不用其極
竊念前日徽號
特爲群情所迫。
而本非 聖心之所安。
今宜亟行刊去。
仍下哀痛之敎。
布告中外
當初沖挹
在今貶損之道。
可以兩盡無憾矣。
興元一詔
尙隕驕將悍卒之淚。
況以 殿下謙德
實心將之。
遠近瞻聆。
感悅思奮
中興基本者必不小矣。
 上斂奬歎曰。
卿眞忠臣也。
予意正然
當從之。
卽下 廟堂擧行
喪亂以來
 上意忽忽不樂
常有內禪之念。
大臣因此激成。
宛轉寢其事。
嗚呼
世徒知公之前後進爲人臣之盛節
而不知 先大王眷遇之隆能使公忘死焉。
公之爲
應敎也。
王子第宅踰制
請損間架
其後 命撤義安宮廊
嘗夜對便殿
捧觴不能旣。
良久
 上問曰。
奚而不飮。
對曰。
小器已盈。
天威咫尺
失儀度。
 上莞爾曰。
予聞禮。
尊者賜。
少者賤者不敢辭
況君賜乎。
雖醉何害。
從容款洽
有如家人父子
其以承旨歸覲也。
 下諭方伯
令優致米豆以爲老母榮。
其爲副提學也。
邊帥 引見日。
 特命入參。
辭以越例未安。
則曰。
君臣之間。
情如父子
一日十見何妨
論宋言愼之黃廷彧
非有攻擊之意。
則 上爲之釋然曰。
得長者長玉堂
無憂矣。
其以湖西陛辭也。
登對便殿問曰。
久不見卿。
聞前在尙州
盡心治民
亦嘗得人焉爾乎。
公以鄭國成,尹瑱對。
卽 命除二人職。
噫。
如是
公安得以盡忠以報也。
而況奬忠之敎纔發。
憲長之 命旋下。
足以見 聖人弗咈之德。
而議者或有以未見顏色病公者。
不亦鄙乎。
經世於其日。
亦以講官忝侍末席
進拜颺言曰。
人臣所難言。
尹國馨畢其說。
人主之所逆耳
而 聖上賞其忠。
古人所謂君仁則臣直。
於今日。
尤亶其然矣。
蓋感 先大王容受之量有以直言
而服公忠讜之誠愈往而愈不衰也。
公諱先覺
字粹夫
小字國馨
後因避忌
小字行
平人
高麗初。
有名莘達。
太祖三韓壁上功臣
文肅公瓘。
勳業懋著。
封鈴平伯
其後也。
高祖諱岑
曹參判。
 贈兵曹判書
曾祖諱之崇。
寧府正
 贈左承旨
祖諱廷霖。
利城縣監。
 
公元1603年
贈吏曹參判。
考諱希廉。
 先大王潛邸
 明廟置王孫師傅
 命擇授學行老成者。
首膺是選。
卒官慶山縣令
 先大王特贈左承旨
後以推恩加贈。
吏曹判書
韓山李氏
參奉曄之女。
牧隱六世孫。
 贈貞夫人。
繼妣廣州李氏
忠義餘慶之女。
貞夫人。
以嘉靖癸卯六月二十五日生。
九歲
屬文
十九。
上庠
風姿秀茂
神識凝遠
偉然有公輔器
 先大王卽位元年
大科取士
得公於丙科
識者慶之。
由承文院陞禮曹佐郞
移拜司諫院正言
自此十餘年間。
聞望日盛
三司兩銓。
所不歷。
所在盡職
不爲苟榮計。
癸未間。
士論岐貳。
是非分裂
久在東銓。
秉公不撓
時議不能樂。
引疾歸。
校理 召不赴。
甲申
淸州使。
不數罷歸
是冬
敍拜掌樂院正。
乙酉
還玉堂。
是時 先大王臨御已久。
好學不倦
日與儒臣講論經義
商確治道
一日
 命各加一資一座
公以副應敎應敎
曠世恩數
時人比之登瀛
丙戌
檢詳舍人
司諫,典翰。
丁亥以直提學承旨
冬授副提學
戊子
病遞。
大司成未幾
副提學
尋拜左承旨
己丑
特授尙州使。
時箚入纔數日矣。
三司皆爭之。
首相柳公㙉亦上箚請繳。
得命
至州。
政尙寬大
不苛而事理
民甚便之。
秩滿
忠淸道觀察使
壬辰
倭人大擧入寇
進階嘉善
巡察使
時昇百年
人不知兵
所在奔潰
不踰月。
賊由鳥嶺。
湖西直路見刳於兵。
公方指授諸將。
分據形便
以爲
衛之計。
京城已失守。
公又病重不勝事矣。
論者咎之。
削奪官爵
甲午
蒙敍爲判決事。
乙未
拜兵曹參判。
乞免西樞
俄拜大司憲
又以病辭。
丙申
出爲驪州牧
西厓柳公首揆
撥亂己任
大小籌畫
必與公協議
浮言煽動。
將有傾陷之漸。
力求補外
題目下。
人皆駭歎
明年
以病歸。
戊戌
拜漢城府右尹
遷刑曹參判。
是冬
言者西厓遺力
斥逐以去
翌年春
公亦見構。
罷不敍。
自是屛居江湖者凡六年
未嘗怨尤色。
築小屋。
扁以恩省。
金慕齋兄弟三絶韻。
以寓含恩省愆之意。
乙巳
敍復判決事。
丙午
左尹
丁未
又就西樞
明年戊申
 先大王上昇
廢朝初。
左尹同知春秋
移授曹參判。
大司成大司憲
辭遞。
拜刑曹參判。
尋以特旨陞工判書
復授大司憲
庚戌
再判工曹。
二月
丁內艱
年踰不毀。
執喪以禮。
饋奠必親。
寒暑不攝。
受練未久。
又服長子斬。
摧傷數月。
猝發風病
八月六日終。
亨年六十九。
訃聞
輟朝賻弔賜祭
官庀葬事。
十月
廣州馬川南漢山之下。
爲人重厚有德量。
喜怒不形
忠信立心
謹愼持身
與人言。
坦蕩明白
一毫修飾
見人有善
稱道之如不及
聞人過惡
未嘗出諸口。
及至臨政處事
剖判是非
則又毅然不可奪。
愚夫望之。
知其爲君子。
媢嫉者。
終不敢指爲邪人也。
半月母夫人卽世
平生以不慈顏爲至痛。
聞人呼孃。
哽咽淚下。
後夫人極其誠孝
年老位尊
而執子職不少懈。
公元1599年
以爲可及
宗黨以恩。
周窮恤患
盡心力。
窮鄕遠族來謁。
親厚無間
諸子
不立程課
諄諄然敎以義方
授書遇義理邪正處。
則必反覆譬曉極其趣。
及二子登第
有聲望。
則深以盛滿爲懼。
稍遇要地
輒避不居
嘗語諸子曰。
旣位至宰列。
汝輩俱通華顯
此豈薄德所堪。
懍然兢惕
無犯招損之戒則幸矣。
素性淡泊
不喜紛華
聲色戲玩之具。
近於前。
平居繙閱書史
與子壻兒孫談說古今自娛
立朝五十年。
淸修一節
終始不渝
未嘗經意產業
己亥
罷官無所歸。
寄寓人家
明年
始買田以居之。
自笑曰。
吾之求田問舍可謂晩矣。
貞夫平壤趙氏
經歷琇之女。
議政忠公浚之六世孫也。
降于嘉靖庚子四月二日
年二十一。
歸于公。
賓敬盡道。
終始不替。
貧窶之憂。
請囑之私。
未嘗出諸口。
公深敬之。
孝順舅姑
奉祭極其誠。
爨飪必躬視。
未嘗疾病廢。
戊午
聞 國母幽閉
痛割于心。
若遭親喪
壽宴
諸子設樂
諸子請之則雖勉從。
不樂也。
有一宰臣求昏女壻家。
夫人以其人嘗置獄辭不善
以累 母后
終不許。
識見之高。
制行之正。
士夫有愧者多矣。
旣耋。
聰明知思與盛年無減
每朝夙興梳洗
終日端坐
不釋女工
公歿。
哀毀踰禮
制除
素服以居。
考終天啓辛酉八月十二日
壽八十二。
祔葬南漢
癸亥閏十月六日
俱遷于楊州長興里道峯西麓癸向之原。
同穴而窆。
先兆近地也。
五男一女
敬立
文科
道觀察使
義立
文科今爲慶州府尹
貞立進士
前豐德郡守
禮立,德立業儒早夭
女。
觀察使權盼其壻也。
敬立娶僉正李好約女。
二男三女
曰仁監察
曰世徵。
爲禮立後
女適判書金藎國,郡守任孝達,參奉李志一。
義立娶正朴文榮女。
生一四女
曰仁早夭
女適正郞黃瀡,縣監安鋌,進士朴以章,監役李孝一。
後娶牧使鄭爚女。
生三二女
男曰世獻,世亮,世藎。
女幼。
貞立學生大復女。
生一男曰世耇。
進士
權盼生二男二女
男曰儆。
正字
曰倜。
佐郞
女適翊衛李如圭進士樂善
內外曾玄凡七十餘人
經世少忝鑾坡
累月侍公於銀臺
蓋嘗過蒙奬許
輩行以接之。
後與公二子定交寮寀之間。
寅緣納拜門下者又有年矣。
府尹纍然在服之日。
墓道之刻泣以請。
實以受知深而覿德熟也。
不可筆力不逮辭。
敍次其槩。
系之以銘曰。
人之愛君
乃厥恒性
豈由外假
帝畀其秉。
惟大。
責難爲大。
何彼具臣
以順爲愛。
君可亦可。
君謂之和。
利于身。
負國則那
偉哉我公。
謇謇匪躬
退思補過
進思盡忠
與與于君。
恐不堯舜
惟其愛深
是以誠盡。
公之降生
考夢有祥。
有韡鄂。
滿階傾陽
錫之嘉名
以徵厥初。
丹心炳炳
永終其譽。
弘毅之資。
淸愼之德。
 先王所篤。
國人所式。
謂必登庸
胡不憖遺
老成云亡
國步蔑資。
峯西麓。
有寧其宮。
公歸奚憾。
後人之恫。
雙節碑銘(幷序)
公元1592年
雙節碑者。
孺人韓氏及其小姑鄭氏幷命之碑也。
壬辰之亂。
二婦隨家避兵所居之北大洞山
石崖臨江巉削而隒下。
高可數十丈。
相與語曰。
脫有不幸
此吾二人判命處也。
聞賊來則必伏匿於其傍。
一日
韓氏中夜而寤。
語族媼曰。
一婦人與我十髢。
何兆也。
媼曰。
首飾也。
得之必吉。
韓氏歎曰。
已到此地。
有何吉事
死得其所則爲吉矣。
居數日。
群議以爲山背有賊路。
前阻大江
甚非善地
雖有小險。
我能往。
寇亦能往。
不如違而去之。
韓氏與小姑泣謂其夫曰。
何計之誤耶。
賊之焚掠四出
其善避不可必
與其中道遇賊。
見斫於賊手
曷若自投於深淵爲潔而全耶。
今舍此欲何之乎。
強之則頩然怒。
不從
翌日賊至。
相携投入江死。
嗚呼
人之所怖莫大於死。
惟其怖死。
百事無是處
滔滔者世皆是。
平日讀書談道理。
行行然以士夫自居者。
卒然死地
不錯亂喪所守。
其或事機稍遠。
可容思量就避。
能不爲利害所動。
預擬死所
視之爲樂土而不攝者。
千萬人一人矣。
二婦人乃裕爲之。
淸明之氣。
粹美之質。
貞固之德。
得之厚而守之專。
其能之乎。
吁其烈矣。
方其走而赴淵也。
韓氏姑卽鄭氏母也。
呼之曰。
老身在。
汝輩何往。
啼號而已無及
者莫不隕淚。
二婦人旣死。
擧家轉避他地。
留一奴收二屍
莫有應者。
有名命春者泣前跪曰。
隷也不得吾主屍。
無以
見矣。
時賊之往沿江
出伏以求之。
鄭氏髮長委地
未笄矣。
去溺所未遠。
髮繞而止。
韓氏惟蔽面衫棲於樹而已
旣命春爲賊所獲。
里人謂曰。
竭力求主屍。
七日不得
今死矣。
可歸報吾主。
不屈而死。
亦烈行所感也。
二婦人平居以孝順俱爲宗黨所稱。
死時韓氏年二十四。
鄭氏年十八矣。
事 聞。
朝廷懿之。
 命旌其閭。
韓氏子炘恐棹楔不足以傳久。
立石以表之。
余文以記之。
以爲國乘可考。
口碑可徵。
無待乎贅言
遂略敍其事。
而幷錄其世系後使刻之。
以竊自附於古人稱人之善
必本其父兄之意云。
韓氏籍淸州
高麗開國元臣大尉之後
考諱
鄭氏籍東萊
高麗左僕射穆之十六世孫
考諱湜。
兄榮後卽韓氏之夫。
弟榮邦。
士人志行
銘曰。
生固所欲。
苟生則辱。
豈不惡。
善死則樂。
人受衷於上帝
羞惡之無秉。
哀慾熾而理晦。
辱身而虧行。
有齊二女
獨全天畀。
婉婉弱質
烈烈義士
有夫兮相將
有母兮爲賴。
知此死之未忍。
奈此節之不可浼。
蒼崖立兮如削。
江水黑兮千尋
相持兮投空。
雙蓮共折兮二璧同沈。
溤夷驚兮波洶湧
天雨泣兮日光愁。
倉卒之遽決。
同心豫謀
片時舍命
萬古流芳
豈有意於流芳
悲傷感歎而人自不忘。
龍之縣兮洛之浦。
伊人故里
貞珉以詔後。
必有泫而有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