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愚伏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自动笺注)
愚伏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墓誌
  
有明朝鮮國 宣祖昭敬正倫立極盛德洪烈至誠大義格天煕運顯文毅武聖敬達孝大王穆陵
公元1612年
於戲
恭惟我 宣祖昭敬大王姓李氏
諱▣▣。
中宗恭僖大王之孫。
德興大院君岹之第三子也。
母鄭氏。
 贈領議政世虎之女。
 王以嘉靖壬子十一月十一日
生於漢城府之仁達坊。
生而英睿異常
幼時
 明宗恭憲王召與二兄偕。
脫御冠令以次戴之。
二兄者皆如命
 王卽跪而辭曰。
君上所御。
臣子何敢近頭。
 恭憲驚嘆
因問君與父孰重。
令書字以對。
對曰。
君親不同
忠孝無二致。
 恭憲大奇之。
及長。
封河城君
乙丑
 恭憲不豫
世子暊蚤卒。
儲貳未定
議政李浚慶請選於諸姪中。
 恭憲王命入侍
隆慶丁卯
 恭憲上賓
浚慶奉遺敎迎 王。
王方母服私第
涕泣固讓
而後入就恤宅。
翰林院檢討許國兵科給事中魏時亮
奉 穆宗皇帝登極出來
入境聞 國君新喪且無嗣
甚憂之。
頒 詔日見 王儀表。
相與旋目嘆曰。
東方眞主出矣。
是時 王甫十六歲矣。
遣使告 訃。
承襲
明年春
皇帝太監姚臣,李慶齎詔。
封爲 國王
賜誥冕服及綵幣。
 王自嗣服初。
銳意圖治
專精講學
日必三接儒臣
討論經史。
或至夜
公元1629年
分。
李滉解官歸鄕里。
不至
 王以誠意致之。
擢爲貳公
疏陳治道六條
又撰聖學十圖。
手寫以進。
 王嘉納之。
命工作小屛。
宴居觀玩
不時 召對
從容講道
禮遇隆重
亡。
傷悼不已曰。
片言隻字
可傳後。
其令有司裒集刊行
本 國舊稱文獻之邦。
而其於格致誠正之學則罕有傳焉。
高麗鄭夢周始倡絶學
至我 朝。
金宏弼鄭汝昌趙光祖李彥迪相繼輩出
發揮經傳
講明義理
 王以大有於斯道。
 特命賜祭
贈官與諡。
錄其子孫
 命儒臣柳希春撰次言行
名曰儒先錄。
且以近思錄,小學心經作士之本。
 本朝所撰三綱行實亦可以使民興行
竝命刊布
 敎該曹曰。
近來師儒之選。
尙文辭。
黌舍游學士皆決科爲急。
士習如此
他日成就
何所觀。
擇有學行堪爲師表者。
擢授方面
使之巡行列邑。
勸課敎誨
又以登進遺逸
新政第一務。
曺植成運(一作渾)等。
不次超敍。
嘗於 筵中嘆曰。
奸黨碑立而汴京墟。
僞學籍成而南宋亡。
賢邪進退之幾。
不畏耶。
臺官南衮戕害士林之罪。
請削官爵
或以事在旣往爲言
 王曰。
南衮者。
所以趙光祖之冤而定一時趨向也。
遂罪之。
己巳秋
 冊潘城府院君應順女爲妃。
萬曆元年癸酉
大臣因天乞免
 王曰。
推咎台衡以應災變
誰欺
欺天乎。
下手求言
首尾百餘言。
無非引咎求助之意。
太學生闢佛疏。
 王以手札答曰。
爾等首善之地
公元1575年
論者道義也。
期待程朱也。
宜益動心忍性
切磋琢磨
敬義夾持
表裏交養
他日眞儒
立於朝端
上以輔寡君
下以澤斯民
使治隆俗美。
吾道之衰。
異端之盛。
不足慮也。
何必如魏太武沙門佛寺之爲哉。
上疏請以金宏弼鄭汝昌趙光祖李彥迪李滉從祀文廟
 答曰。
難愼而不敢輕許者。
只緣事重也。
且尊五臣
莫如尊其學。
宜懋時敏
相與講劘
共成大儒
勉輔不辟
是予所望也。
時 王有疾
日久乃瘳。
禮官陳賀
 王曰。
人之疾。
未必不由於失攝。
頃者不意得病
貽憂 母后
驚動群下
方且祇懼悔罪不暇
何可受
累請不許
乙亥。
 恭憲王妃沈氏薨。
禮官五禮儀。
卒哭後當用玄冠烏角帶
持平閔純等以爲三年通喪
貴賤一也。
宜從朱子議。
白帽布裹角帶
廷議不一
而 王斷然行之。
一遵禮制
丁丑
 榮靖王妃朴氏薨。
禮官上請從叔姪服服齊衰期。
相臣朴淳玉堂諫院以爲 上於 榮靖王。
祖孫之義。
當以繼體重服三年
若以叔姪
諸侯旁期
寧有服朞之理。
 王是其議。
遂定三年喪
先是
 明廟幼沖
李芑與尹元衡結爲腹心
私怨誣尹任,等爲陰有貳志殺之。
中外冤憤積數十年
 王以事在 先朝
不欲輕改。
至是命復任等官。
削芑等勳。
 敎書下。
八方服。
丙戌。
 聖節使會同館失火
 王聞之驚駭
拏治使臣以下有差
 表陳謝
皇帝忠愼
降勅錫齎以優之。
丁亥
日本
公元1574年
使臣來款。
時平秀吉簒奪自立
 王曰。
日本簒逆之國
其使不可納。
 命却之。
廷議以爲化外不可責以禮義
或啓邊釁
 王黽勉許之。
而其義則凜然不可犯者。
戊子。
謝 恩使兪泓還自京師
 天朝特允我 國題奏
 命雪 宗系惡名
始 太祖初。
罪人尹彝,李初叛入中原。
誣 國系爲逆臣李仁之後
 皇明祖訓會典
皆載其事。
 列聖以來累世陳辨。
未蒙準改。
 王嗣臨朝
嘆曰。
 國系受誣。
久未昭雪
此 祖宗之所深痛。
而今其責在予。
不克先志雪先羞。
無以見 祖宗地下
宜極擇使价。
血誠籲呼
得請爲期
使臣行。
必宿齊預戒。
丁寧告勅
至誠所發。
可以感動天地
至是。
 皇帝史館悉行刊正
 王喜甚。
敎群臣曰。
古之人君固有重恢祖業
光復舊物者。
然此猶是外物耳。
如使彝倫再敍。
湔滌百年深冤至痛乎。
祭告于 宗廟社稷畢。
 敎曰。
今日 寶典
祇告 廟社
志願畢矣。
大赦
臣民同慶
且夫子彝倫之主。
當親祭以告彝倫復敍之意。
遂祭文廟
辛卯
平秀吉遣玄蘇來曰。
明年當入大明
可假以道。
辭甚悖逆
 王以大義絶之。
遣使具奏 天朝
壬辰夏
大擧入寇
我 國累昇平
民不知兵
所在瓦解
 王分遣將士
據守要害
下罪已敎。
徵兵效死勿去計。
,尙敗報至。
 王知京城不可守。
謂群臣曰。
此賊謀犯 天朝
藩臣職當死守封疆
而奈衆寡不敵
不能力抗凶
公元1592年
鋒。
遮截賊路。
無寧歸近父母之邦
赴愬於 聖天子
王師以討此賊耳。
遂定西遷議。
大臣白。
當此危急
國本不可不定
 王乃命光海君琿世子
未幾賊報益急。
 王出城西行。
平壤失守
進駐義州
鄭崑壽等申 奏賊情
 皇帝遣行人薛藩降 勅慰諭曰。
爾國世守東藩
素效恭順
衣冠文物
號稱樂土
近聞倭奴猖獗
大肆侵陵
攻陷王城
掠占平壤
生民塗炭
遠近騷然
國王西避海濱
奔越草莽
念玆淪蕩
朕心惻然
朕今專遣文武大臣二員
統率遼陽各鎭精兵十萬往助討賊
與該國兵馬前夾攻
務期勦滅兇殘
無遺類
恢復先世土宇
是謂大孝
急捄君父患難
是謂至忠
國君臣必能仰體朕心。
光復舊物
國王奏凱還都
仍保宗社
長守藩屛
庶慰朕恤遠宇小之意。
 王率百官出迎江上
 勅慟哭
哀動左右
群臣皆哭。
十一月
 皇帝特 賜白金二萬兩。
 王拜感泣
分 賜扈從諸臣及陣上將士。
十二月
提督李如松以 皇帝命領遼廣兵四萬出來
 王見提督泣曰。
蒙 皇上罔極之恩。
得見大人
小邦一縷之命。
惟託在太人。
提督見 王忠懇。
爲之動色
癸巳春
提督協率本國軍兵
大敗平壤賊。
官軍收復京都
群臣請賀。
 王曰。
可慰不可賀。
但當率臣民行望 闕禮。
以謝 皇恩而已
遣使奉表
收復京城
秋還京師
 命減內廚日供米分賑飢民。
收瘞遺骸
設壇 賜祭
下書八道
貢稅供獻
訪問孝子
公元1593年
烈女死國事者悉加褒錄
 命收聚書籍藏之藝閣。
敎禮曹曰。
兵燹之中。
都人死者何限
遺民過半縞素
入城之日。
都民塡塞
而未見有服喪者。
此必喪亂之後倫紀廢墜而然。
令各部糾檢
 王欲親祭文廟以慰先聖之靈。
禮官以爲聖殿燒盡
行祭無所
 王曰。
神之在天下如水在地中。
無所往而不有
惟其致誠則神在是矣。
古人或設壇以祭。
豈必木主哉。
遂命築壇學宮之側。
設位舍采焉。
 皇帝行人司降勅曰。
昨者王以大兵驅倭出境
還歸舊國
上表來謝。
朕心深用嘉悅
念玆復國重事。
不可照常報聞
特遣使降諭。
兼賜大紅蠎衣二襲
綵段四表裏。
以示朕惓惓王遙慰之意。
時 王寓居貞陵洞。
一日近臣曰。
閭閻不可久淹
欲於舊宮城裏略構草家以居。
昔衛君茇舍于漕。
此誠何時而欲大廈處乎。
 天將有以營建 王宮爲言
 王曰。
深羞未復。
何以家爲。
 天將歎服
丁酉
賊將淸正襲破山島
張兵再搶。
先鋒湖西
提督麻貴提孤兵在京城
軍情危懼
 王厲氣巡城
堅守不動。
經理楊鎬亦自平壤疾馳來援。
人心賴以鎭定
協助 天兵
大翦賊鋒稷山以却之。
時有物怪
 天將欲得卜人占吉凶。
 王曰。
天之賦物
不得其常。
是之謂怪。
常者理而已矣。
人事之失其理者。
足以應之。
幺麽瞽師之所能知乎。
己亥
賊悉退。
 王 表陳謝
 皇帝降勑慰諭
賜綵幣。
庚子
 王妃朴氏薨。
始 王之誥
公元1602年
冕服
淪失於兵中。
至是遣使照例補 賜。
 皇帝特允所奏。
 勑曰。
朝鮮爲國敦禮敎。
懋篤忠敬
稱我優嘉。
自頃以來在草莽。
典章文物
幾于蕩然
爲爾洗滌兇妖
還土宇。
我師武臣力亦不可謂非爾秉禮之效。
否則軍旅安經。
政令安行
順物不受。
事乃大逆
尙有今玆之捷乎。
爾以誥命冕服奔逬莫守。
遣使來告。
祈得賜如初
事上莅下。
須此修容
漢威儀
朕所矜許
是用尙方製給。
仍錫之誥
爾尙敬之哉。
藍縷啓楚。
大布興衛。
薪膽伯越。
皆王今日事。
懋哉毋忝命。
 王卽遣使 表陳謝
禮官長短不稱改造
 王曰。
 皇賜服之無斁。
可改也。
予於西遷日。
宮中一無所挾。
惟 皇賜蠎龍衣
手索以自隨
於歸時服之。
至今時復披見。
不覺淚下也。
壬寅秋
 冊延興府院君金悌男女爲繼妃。
甲辰
遣使押解漂海人民五十七名。
具奏上聞
丁未
押解十九名。
 皇帝皆降奬諭
竝 賜白金文錦
 王自兵亂以來
憂勞成疾。
屢有內禪之計。
以諸臣不釋之故。
黽勉聽政
至丁未夏
彌留
戊申二月初一日
 棄群臣行宮正寢
壽五十七。
在位四十一年。
是歲六月十二日丁卯
葬于揚州建元西阜酉坐卯向之原。
 諡曰顯文毅武聖敬達孝
陵號曰穆。
 廟號曰 宣宗
明年己酉
 皇帝遣行人熊化。
祭以大牢
賜誥命。
 諡曰昭敬
吏部官謂本國告訃使曰。
美諡
王之德有以得之也。
丙辰
光海加上徽號
 廟號爲 祖。
 王資弘毅
德行純備
恪謹侯度
出於至誠
四十年如一日。
凡迎 詔拜表望闕等禮。
肅敬將事
雖在流離顚沛之際。
未嘗少懈。
每封進方物
親自點視
物力不逮
情意少歉。
則比使臣還。
不能安于心。
對群臣語。
一則曰 皇恩
二則曰 皇恩
瞻戴之誠。
不啻孝子之慕父母
師興之後
 天朝武將官前後出來無慮數十百人
而上元戎
下至都司指揮
無不殫誠致款。
各盡其禮。
病革之日 勑書至。
猶自力扶人拜跪。
血誠
強爲也。
事兩 大妃如事所生
承顏養志
靡不曲盡
朝夕問安之禮。
未嘗一日廢。
有疾竭誠祈禱
及其喪也。
哀戚盡禮
友愛天至
待二兄一姊。
愛敬兩盡
終身不少替。
儉約不喜奢靡
聲色遊畋之樂。
不留於心。
食不重味
衣用澣濯
妃嬪宮人不敢服侈。
喪亂之後
尤以縞素爲資。
宮中粒食
不令遺地曰。
此皆農夫辛苦之物。
安坐食已泰矣。
況可暴殄乎。
見內人炙牛以喫曰。
非牛不耕。
人而殺牛。
不仁甚矣。
況今蕩敗之餘。
嚴禁猶懼不足孶息
豈可任其屠殺乎。
嘗於行中失 御弓
有司拾遺者欲法之。
 王曰。
旣已失之。
有得之者
 命釋之。
提督聞 王筆精妙
求之甚懇。
 王辭以疾。
蓋其微意欲以小技示人也。
畿民苦催糴。
呈訴於 駕前。
 王曰。
有司獨不見畿甸田野乎。
蓬蒿滿目
而乃催租耶。
重惜民命
未嘗妄殺一人
每當決獄
詳審讞辭。
求生道。
謹守成憲
公元1588年
大段礙貫。
則不紛更
禮遇臺諫
雖或過激
務加優容
初年
搆小室於寢側。
以爲讀書之所。
密令內需司營之。
不以有司
玉堂覵知之。
上箚請停。
言甚切直
委曲措辭答之。
臺官乃引飾非拒諫等語以犯之。
聞者縮頸而終不譴怒
用人材。
各稱其器。
尤重儒術之士。
或有擠毀之者
必曲加保全
嘗語大臣曰。
國人眇然
其所以取之者
專在科擧
其間豈無不屑擧業而空老林下者
人事君。
等之職也。
務求瓌材異行之士。
使予得以用之。
晏嬰薦其僕臣
謝安擧其兄子。
苟其人也。
不以親戚而嫌。
不以微賤而廢也。
爲政
摠攬權綱
裁決不差
發號施令
成典訓。
至於籌邊料敵
策敗算成。
莫不出人意表
謙沖之德。
出於天性
未嘗賢智自廣
功業自喜
戊子甲辰 徽號之請。
發於一國臣民歸美至誠
嚴辭固拒。
閱月不許
衆情難遏。
終不免俯從
中心則不樂焉。
觀書
十行俱下
一覽皆記。
而至其日用功程
則初不以尋行數墨
解釋文義爲事
酬酢萬機之暇。
凝神靜坐
玩心高明
其所得有超出先儒箋註外者
嘗語講官曰。
存心有要。
日用之間外物之來。
千緖萬端交接於前。
廓然大公
順而應之。
不以動吾中。
然後當靜而靜
當動而動。
先儒所謂動亦定靜亦定也。
不然邪思妄慮有如雲興
則雖欲靜之。
不可得矣。
獨詣之見類如此。
晩而喜易
講讀硏窮
或至忘食
嘗曰。
論語,孝經。
門人孔子之言耳。
聖人
公元1608年
所自作。
只此十翼
天下豈有如此文章
讀之令人自不覺手舞而足蹈也。
嗚呼
 王文足以陶甄至治
足以戡定禍難
足以辨別忠邪
足以綜理事務
所謂不世出之聖。
大有爲之君。
其中否運
暫罹播越
氣數治亂之所關。
而卒能剗除戎疾
身致重恢
以永 國祚無窮
則非天下英武
其孰能與於此
猗歟休哉
 王元妃朴氏不育
繼 妃金氏一男一女
男曰永昌大君㼁。
爲李爾瞻希奮等所搆誣。
八歲
廢處江華
府使鄭沆希光海旨。
鎖之密室
燒其炕。
鬱冒而夭。
女曰貞明公主。
恭嬪金氏二男
臨海君珒。
光海時以謀逆受誣。
于喬桐。
歿不以命。
次卽光海君。
戊申嗣位
敗度
縱敗禮。
戕害同氣
幽閉 母后
得罪於 宗社臣民
癸亥廢。
仁嬪金氏四男五女
男長義安君珹。
蚤卒。
次信城君珝。
次 定遠大院君(諱)。
義昌君珖。
女長貞愼翁主
貞惠翁主貞淑翁主貞安翁主貞徽翁主
順嬪金氏生一順和君𤣰。
靜嬪閔氏生二男三女
男長珙。
仁城君。
戊辰孝立之叛。
連謀事覺 賜死
次仁興君瑛。
女貞翁主貞善翁主貞謹翁主
貞嬪洪氏生一一女
男慶昌君珘。
貞正翁主
溫嬪韓氏生三一女
男長瑅。
興安君。
從逆李适軍中
聽其擁立
爲官軍所戮。
慶平君玏。
寧城君㻑。
女貞翁主
貞明公下嫁永安尉洪柱元
生三男皆幼。
臨海娶牧使許銘女無子。
光海娶知敦寧府事自新女。
生一男祬
公元1623年
光海未廢。
封爲世子
癸亥
以罪廢 賜死
信城娶判尹申砬女。
生一典籍弘量
 大院君娶贊成具思孟女。
生三男。
今 主上於序爲長。
天啓三年癸亥
撥亂反正
建中興之業。
次綾原君俌
無子。
次綾昌君佺。
光海時受誣竄海島
冤瘐而歿。
順和承旨黃赫女。
生一女。
校理李景曾。
珙娶參贊承吉女。
五男
佶,億,健。
二幼
一女未笄
義昌判書許筬女。
無子。
慶昌娶僉知曺明勖女。
四男五女
男長昌原正儁。
陽寧君儆。
出爲臨海後。
次俅。
次幼。
女長李後傑。
餘幼。
慶平郡守崔胤祖女。
生一男幼。
仁興娶佐郞宋煕業女。
生一二女
皆幼。
寧城娶水使黃履中女
生一一女皆幼。
貞愼翁主下嫁達城尉徐霌。
生三五女
男長貞履
縣監。
正履,愼
女長進士金珪。
參奉李命寅。
沈沆。
正字權堣。
未笄
貞惠翁主下嫁尹新之
二男
長墀。
承旨
次坵。
佐郞
貞淑翁主下嫁東陽申翊聖
五男四女
男冕,昪,炅,最,曏。
女長洪命夏。
餘幼。
貞仁翁主下嫁唐原尉洪友敬
生一男琂。
貞安翁主下嫁錦陽尉朴瀰
生一男世橋。
貞徽翁主下嫁全昌廷亮。
二男二女
男淰,潝。
女長李重揆。
次幼。
貞善翁主下嫁吉城尉權大任
生一石奮
貞正翁主下嫁頔。
貞謹翁主下嫁一善尉金克鑌。
貞和翁主下嫁東昌權大恒。
我 中殿韓氏。
西平府院君浚謙女。
三男
長卽世子
次 鳳林大君(諱)。
次麟平大君㴭。
公元1630年
今 主上卽位之八年崇禎庚午
原州使沈命世上疏言 穆陵地不吉
且有水氣
 上瞿然 命大臣禮官議遷卜。
咸曰。
 建(一作健)元陵第二岡實 先王所屬意。
戊申特以年月不利克用
不可此他就。
 上從之。
十一月二十一日丙申
奉遷焉。
壬坐丙向也。
庀事
 命曰。
誌文可改撰。
蓋以戊申誌文不錄 璿派故也。
經世職掌文翰
旣承 綸音
不敢以不能辭。
且嘗逮事 先王
有一二嘉謨懿行得之經幄者。
不見錄。
故謹就原誌中略檃栝
序列 璿派如右
若其 盛德大業巍然煥然者。
自當在人耳目
與天壤俱弊。
區區文字所能與也。
通政大夫吏曹參議金公墓誌銘(幷序)
公元1594年
余自幼少時卽聞吾鄕有君子
后溪先生者。
德言懿行
一邦愛敬
而其歿已久。
未及趨隅奉屨於几席之下。
以望其謙謹之光而薰其德。
及長。
聞有所謂沙潭,省克二公乃其嗣子
而方以詩書之學克世其業。
竊慕之。
執贄定交焉。
則見其周旋閑雅
辭氣溫醇
如明璧之對映焉。
玉樹之雙擢焉。
與之處。
久而能敬
未嘗惰慢之容焉。
不惟天質之美。
其得於庭訓之所涵揉而成就者。
不誣矣。
往在甲午夏
沙潭丈在轉徙遘疾。
竟不能起。
余聞而哭之甚悲。
嗚呼
余旣悲不及后溪先生
又悲失此丈。
無以砭吾愚而淑吾身。
而十餘年來所恃以爲慰者。
省克之存也。
今則省克又亡矣。
余安得不以益悲且
公元1557年
也耶
有日
公之壻進士金矩奉西厓柳先生之命。
屬余以識其竁。
余雖不堪
顧與公相知最深者宜莫余若。
不得以辭焉。
公姓金氏
諱弘微
字昌遠
省克
自名其室者也。
世家尙州
 國初名臣集賢殿副提學諱尙直之六代孫也。
高祖諱克忠
禮院通贊。
曾祖諱禮康。
忠武衛副司直。
祖諱允儉
將仕郞
考諱範。
后溪也。
 明廟朝
經明行修被 徵。
布衣入見
特授玉果縣監以卒。
宜人曹氏。
昌寧著姓
嘉靖丁巳二月二十四日公以生。
生而聰穎異常
七八歲時
端重好弄
讀書大義
強記過人
成童
沙潭公敎授星州。
州侯金克一能詩後進
公就受退之南山詩。
退坐讀一遍
侯試之曰。
能念得否。
應口誦。
不錯一字
弱冠
解圍
考官溫公念中爲論題
經生宿儒莫敢措語。
援筆成章
出操存之法字有所据。
遂擢爲第一
庠塾傳誦之。
知公不專爲擧子之文也。
萬曆己卯
進士第二名
乙酉
登第
權知承文院副正字
丙戌春
弘文館正字
時沙潭公亦在玉堂
承明禁地
棣萼連輝
時人榮之
而公兄弟常以盛滿爲戒
丁亥
宜人病乞遞歸
戊子春
特 命除講官
遂拜著作
尋移藝文館檢閱
未幾著作
冬陞副修撰。
己丑夏
用薦爲吏曹佐郞
逆獄起。
禍延搢紳
公亦坐罷。
壬辰夏
始蒙 恩霈
秋除慶尙左都事
翌年
丁內艱
制終。
弘文館校理
移授曹正郞
時 經筵方進周易。
 上意博選明經之人以備顧
公元1596年
問。
左右以公對。
還拜校理
兼 世子侍講文學
丙申春
應敎侍講院弼
秋遷諫院司諫
冬遞授成均司成
丁酉
還拜應敎司諫
二月
超授承政院同副承旨
累遷至左副承旨
冬拜司諫院司諫
移授曹參議
戊戌秋
呈病乞遞。
授大司諫左副承旨
引疾就職
時朝不靖
駭機潛發
一時士類盡被擠擊。
而公不爲危言覈論
得以逡巡引却
而免於禍。
己亥
調靑松府使。
臥閤而民便之。
公素喜飮。
至是病頗深。
辛丑
棄官歸。
壬寅
除驪州不得赴。
甲辰
江陵府使。
力疾到任
翌年秋
水溢之災。
漂屍暴胔。
所在慘目
傷心氣。
益篤
罷官將歸
未卽道而卒。
十月十四日也。
享年四十九。
柩還尙州
明年二月壬寅
葬于梅湖西子坐午向之原。
公以聰敏之資。
早服賢父兄之訓。
其所以養成德器者旣端且厚。
而長登西厓之門。
日聞至論
益取古聖賢之書而讀之。
少有疑晦
輒就而正之。
人以遠到期之。
旁通子史諸家
靡不貫穿
尤明於古今治亂興亡之故。
人物忠邪賢否之跡。
其在講筵
必援古證今
縷析毫分
以盡同道同事之規。
至或鉤引古語
連誦十餘行以訂之。
 上每亹亹傾聽
輒發嘆曰。
奇哉奇哉。
後於筵中語及。
必以該博稱之。
其蒙 眷注如此
平生未嘗言人過失
人或告之則默而不答。
人有一善
若己有之。
樂爲之稱道
惟恐人之不知也。
心寬恕。
詬詈之言未嘗及於奴僕
行己謙恭
傲誕之氣未嘗形於色辭
接人以
禮。
而不務爲崖異皎厲之行。
與物無忤
不肯阿徇苟從之態。
人之望之者蔚然知其爲善人。
而雖其不相樂者。
不得邪人目之焉。
嗚呼
豈非所謂豈弟君子
而神之所以之者於此
其命矣夫。
公娶豐山柳氏
 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禁府事。
通政大夫原州使諱雲龍之女。
封淑夫人
子男珌,珩。
女壻長。
士人克載
次卽金矩。
次未行。
珌,珩幼而俊秀
意者善人之報將於是乎徵矣。
謹與諸友共證敍其槩。
系以銘。
銘曰。
氣之英穎養而醇。
質之愨厚學以彬。
觀國賓王藎臣
羽儀玉筍薦紳
中年一麾瘴海濱。
宿痾斯革大晊臻。
不崇以脩寔命屯。
尙豐繼天孔仁
宮于故貫原卽新。
我銘其幽詔來人
通訓大夫行宜寧縣黃公墓誌銘(幷序)
公元1606年
公姓黃氏。
諱俊元
字士初
羅侍中諱瓊之後有諱公有
高麗明宗朝。
殿中監李義方。
禍且不測
挈家避地南原長水縣
自此黃貫長水籍。
 國初名相諱喜
百官凡二十有四年。
歿配 世宗廟庭
 贈諡翼成
寔於公爲六代祖也。
高祖諱從兄
繕工監副正。
 贈吏曹參判。
曾祖諱瓘。
金海府使。
 贈吏曹判書
祖諱孝獻
曹參判。
文章節行當世
考諱憕。
乙卯司馬
以蔭仕官至工曹佐郞
二邑皆有治聲
後 贈通政大夫承政左承旨兼 經筵參贊官
以公錄原從推 恩也。
尹氏
坡平
公元1607年
大姓
護軍子儀之女。
以嘉丁未十二月二十五日壬申生。
節氣推。
戊申歲也。
少肄擧業
不得志
歲壬寅
氷庫別提
癸卯
司宰直長
以上 徽號都監郞。
錄宣武功臣從一等。
甲辰
陞司饔院主簿
乙巳夏
除宜寧縣監。
冬患消。
丁未春
益篤
解職就醫京師
戊申三月
輿還黃澗浦里之第。
十月五日己未不淑
享年六十一。
其年十二月丁丑
葬于尙州中牟盤樹洞兌坐震向之原。
公娶驪興閔氏。
生一二男
女適幼學金瑑。
早寡
男長曰紐。
種學而績文。
局量操行
人以遠器稱。
季曰紳。
嗚呼
余於黃爲外裔
少與公厚
其孤又嘗從余遊。
以壙銘請。
其可辭。
銘曰。
雖不耋不爲折。
不達不爲屈。
子之善身之顯。
未艾奚其嘅。
習讀公墓誌銘(幷序)
公元1608年
寧康
著姓
麗朝有諱迪純以監門衛上護軍致仕
子孫累世達官
至公高祖諱護民
不顯
曾祖諱繼祖。
祖諱琬。
考諱俶。
隱德不仕。
公諱士敬
字公望
少孤。
其外進士彥誠
篤孝行義聞。
從之學。
事母孝。
二弟一妹友。
鄕黨稱之。
薄遊天文讀官
尋棄歸。
年五十一萬曆乙亥
考終于家。
葬免洞坤向麓。
與配李氏同原異穴。
李故判書自堅孫。
先公六歲歿。
男應哲。
進士
持身方毅不苟
三娶有四男。
用侯進士
用良,用正,用直。
皆幼。
二女亦幼。
女適還春。
一男潪。
進士
初娶卽余姊。
徵文以誌幽。
是用銘。
銘曰。
奕而寢微。
極則必蜚。
公多孫子
發于是。
通訓大夫行榮川郡守宋公墓誌銘(幷序)
公諱爾昌。
字福汝
姓宋氏
系出恩津。
麗朝判事大原鼻祖也。
大原後三至明誼。
司憲執端。
圃隱諸賢善。
世名人。
娶參判黃粹女。
懷德人
孫因居焉。
高祖諱遙年
軍資監正
曾祖汝楫
祖諱世英
皆不仕。
考諱應瑞
林川郡守
通政
李氏
兵曹判書正獻公潤慶之女。
公生五歲而失慈敎
及長。
受業黃岡繼輝,辛白麓應時諸公
又從遊谷之門。
自力問學
庚寅
上庠
庚子
筮仕爲連原道察訪
辛丑
景陽
丙午
繕工直長陞主典獄簿。
轉司憲府監察
明年
鎭安縣監。
明年
丁外憂
服闋
除司贍寺主簿
新寧縣監。
二年癸丑
光海搆大獄
誣殺 大妃父金悌男。
公之孼妹壻徐羊甲與其禍。
連累罷歸
癸亥改紀。
初授文義縣令
始 朝廷御史
宣諭積年逋賦
未久而反汗
公上言信不可失。
且陳本縣殘敗狀甚詳。
得請
一境賴之。
甲子病遞。
乙丑
軍資判官
丙寅。
除榮川郡守
監司罷。
 朝議號牌事重
不可生手建。
令受箠治事
公謂此非 國家養廉恥之
終不赴。
 命削職
丁卯春
給牒
五月戊子
考終正寢
得年六十七。
八月丁酉
葬公州儒城縣五道山巽向之原。
先兆也。
公元1627年
天質甚美。
寬厚眞醇。
往來師友間。
啓發觀善力。
又多修行於家。
事親孝。
敎子義。
友愛弟妹
撫諸姪如己出。
與人相接
一以誠實
不爲修飾
日必蚤起盥櫛
束帶居外
不與婦人處。
客至則必設酒食款洽
不爲狎侮
人皆愛敬之。
賙窮恤急。
出於至誠
人有貧乏
輒捐財以賑之。
丁卯之亂。
遠近親舊避地者。
之如歸。
產業素饒。
而葬之日。
稱貸襄事
好義輕財
積而能散。
有如此。
居鄕。
不爲非義之事。
輸租應役
爲下戶先。
當官盡職
修擧廢墜
不事姑息
未嘗違道以悅民。
在官赫赫聲。
去後見思
疾方病。
神氣夷曠
起居應接
不易常度
臨終
命易寢東首扶坐。
正冠怡然而逝。
亦奇矣。
公配令人金氏
僉樞輝之女。
僉樞黃岡公弟也。
令人生長法家
女德備至
歸公
至誠事舅。
川公嘗曰。
吾婦之孝。
古亦罕有
敬公四十年。
終始無違德。
事無細大。
承順公意
賓客日常滿坐
未嘗厭倦色見。
鄕有一權求親
令人謂公曰。
聞此人不良于行。
忍令吾兒入其門乎。
公曰。
是吾意也。
遂却之。
令人後公四年生。
先公六年歿。
葬與公同原異壙。
一男曰浚吉。
經世女壻
甲子司馬
儁才
二男一女皆幼。
銘曰。
邑有忠信
無惡斁。
生而好義
歿猶正席
有德于躬。
不位不壽。
天其或者必昌其後
通政大夫承政左承旨兼 經筵參贊官
行通大夫昌城都護府使李公墓誌銘
(幷序。)
公元1616年
公諱尙閔。
字孝思
姓李氏
延安大閥也。
七世祖諱係孫
麗朝爲工曹典書
益齋李文忠公齊賢女壻也。
高祖諱末丁
 贈延城府院君
曾祖諱淑璜。
成均直講
祖諱亨禮。
 贈吏曹參議
考諱國柱
伊川縣監。
 贈議政府議政延善府院君
參議公命
出爲堂叔父弘文館修撰 贈議政府左贊成諱世範後。
妣比安朴氏。
 贈貞敬夫人
以嘉丙辰歲生。
生而失所怙。
仲氏延陵公好閔受訓學于伯氏參判公友閔。
能自不怠。
及長。
延陵公以文章大手進而再刖
投筆起曰。
射亦藝也。
何必文爲。
癸未
登別擧大科
調兼宣傳官。
超授固城縣
以貞年衰
難於遠離
陳乞于 朝。
改授藍浦縣監。
寬恕爲政
考滿
陞拜司僕判官
邑人立石追思之。
壬辰
江原道防御使從事官赴 行在
到成川。
信川郡守
喪亂之餘。
庶事板蕩
而能盡心職務
公私賴焉。
癸巳
以憂歸。
時 朝廷以寇在門庭
內外在草土者。
悉從金革之事。
甲午
起復鐵山郡守
控辭不獲 命。
丙申
除价川郡守
庚子
因事解紱
訓鍊院僉正。
尋爲碧潼郡守
朞年而遞。
癸卯
都摠府經歷訓鍊院副正。
甲辰
昌城府使。
勞勩成疾。
親舊多勸休官
公以疆臣不可自便
不廢視篆
病遂
乙巳十月乙卯
卒于官。
年五十。
明年正月
返葬于抱川花岾午向之原。
先兆次也。
後十九年甲子
以子景義錄振武原
勳。
 贈承政左承旨
淑人李氏
封淑夫人
秉心夷易
悃愊無華
謹默自守
與人無忤
篤孝友。
親在無私財。
有姊寡而貧。
家居母事之。
之官輒奉以行。
不避冒法之嫌。
雅好儒術
敎子弟必以禮法
子弟侍立在傍。
不命之坐則不敢坐。
不問則不敢言
常以勤學力行
勿墜家聲警飭之。
群從子姪無異己出。
待人以誠
不爲表襮
有窮乏者。
賙恤之不遺力
自奉淸苦
人或譏其儉嗇
不以爲意
尤以干謁爲恥
前後六邑
歲時饋遺
未嘗權貴家。
去官之日。
行李蕭然
不肯經營尺寸以爲子孫計。
夫人
 國姓
北靑判官 贈兵曹參判諱鶴壽之女。
仁厚靜淑
事姑以孝
治壼以正。
御庳幼以惠。
公歿。
敎育諸子
以克世其業。
甲子
從子景仁文義縣。
專城養。
五年而終。
壽七十二。
公同原而葬。
五人
景賢
文科禮院相禮
景仁
文科縣令
景隆。
英陵參奉
景義。
文科
憲府掌令。
文名
湖堂選。
景善
筮仕
孫曾男女二十三人
吁盛矣哉
豈非所謂報之以福者歟。
經世未及識公。
久從延陵公遊。
公名甚熟。
後與掌令君託交於寮審之間。
則有契家義焉。
迺者延陵公以家狀致掌令君意。
所以誌其竁者。
敢辭
謹考其狀而敍其槩。
係以銘曰。
惇行於家。
盡職於國。
卽此是學。
奚其爲學
不遠于年。
尙大于後。
花原不騫。
與山爲壽
亡子檢閱墓誌
公元1625年
晉陽後人刑曹判書鄭經世有男二人
其長曰杺。
字文中
幼而英粹。
學語
輿地圖指示曰。
此某邑此某邑也。
後而問之。
則答如響不錯一。
始學史。
夏后氏禹之子
問曰。
上文殛鯀之鯀乎。
是也
曰。
然則非聖人乎。
曰。
聖人也。
曰。
舜殺其父而臣事之。
聖人若是乎。
曰。
君父輕重
是故
無罪而君殺之。
則義不可事
父以罪受誅。
則君不可怨。
諾而不唯
又語之曰。
所謂殛非殺。
拘囚之耳。
於是釋然焉。
陶侃折翼事曰。
此誣也。
賢。
必無跃扈之心。
使其不賢包藏禍心
則必不以夢告人。
誰得而知之。
穎悟類此
及長。
嗜書不倦
不待程督而能自力種學績文之事。
又知弟子之職有急於文詞者。
處家庭。
盡心事親友弟之間。
鄕黨
溫恭謙遜
未嘗忿言傲色施之人。
人皆愛重之。
今 上二年甲子八月
司馬兩試
九月
大科
蓋自癸亥秋至是。
幷鄕解省試十擧
無一不中
選補承文院權知副正字
俄遷藝文館檢閱
乙丑三月
史院
得痘疾以出。
不起
年二十九。
吁短矣。
訃聞
 上驚不已
 東宮怛然
賻贈有加。
異數也。
四月
故山
十一月
葬于咸昌縣恭檢池西卯向之原。
郡守李宜活之女。
生一一女
皆幼。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