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x 页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杂著
杂著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2H 页

岁丙申十二月辛卯晦之夕。主人翁病起悄坐。有家僮十馀人。噭呼邻氓。群聚于庭。侏儒杂挐。铮鼓喧鍧。押队整步。进余而谓曰。今兹岁除。是谓傩礼。送旧迎新。韨除灾疠。余闻而思之。乡人之傩。夫子观焉。其来若是古矣。继而思之。吾之病疟。亦旧矣。傥可因是而送之。乃玄旗插车。缟帷张船。毕载糗粻。罗荐薰膻。束衽伛偻。虚心将事。奉请疟鬼。陈词长跪曰。子之辱与鄙人居。行且三年矣。子之初来。夫孰馆之。子之久留。夫孰挽之。黭默而来。羃焉而逝。其来若期。其去若蜕。始焉隔日。若少疑惮。终乃连宵。似复亲款。嘘寒煽热。变态殊候。盛夏重裘。犹复拥炉。霜朝饮冰。犹复呼暍。背不劳而汗。股不动而慄。诳欺骂詈。不以为恶。呕吐臭秽。不以为辱。潜逃暗匿。所以避子之来袭也。而子必踵至。若有侦谍。猛剂毒药。所以荡子之邪沴也。而子不畏沮。益肆狂猘。凡所以使吾夜不得寝。食不知味。面垢莫盥。头蓬莫理。魂迷魄遁。若狂若痴。伈伈聩聩。日就沈澌者。皆子之为也。有何雠怨。凌虐若是其苦。有何眷恋。留连若是其久。子若有知。能无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2L 页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3H 页

代邢军门誓谕东征将士文
嗟我东征众士。明听我诰。蠢兹倭奴。当灭亡之期。阻命称乱。自绝于天。无故兴兵。残我属藩。藏凶积悖。志不在小。曩者朝廷。治以不治。贷罪许贡。丐其死命。开其归途。恩至渥也。而乃忘我大德。罔惩其侮。长蛇封豕。再肆猖獗。毒害生灵。殆无噍类。戕杀官兵。不复顾忌。 皇帝以存亡兴灭。王政当先。罪盈恶极。理难终赦。而海外之民。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3L 页

箕城古镜说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4H 页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4L 页

拟唐江西观察判官李泌谢除贼后召见表(丙戌课试居魁)
天其去疾。方颂解拇之休。吾且召君。忽荷晋接之宠。实快舆论。奚独臣荣。伏念老矣无能。拙于有用。进退无所据。初非办世之才。往来不惮烦。徒积盗名之诮。兵尘中踪迹可笑。出处间事业无闻。顷缘入腹之谗。遂致剥肤之咎。蛾眉逢入宫之妒。贝锦之盗言孔甘。浮云蔽大明之辉。胁权之乱谋斯极。汉廷独有汲黯。自分禁闼之难容。大臣多短贾生。羞与绛灌而同列。兹膺参佐于雄镇。俾得曲全于馀生。天语丁宁。指示可生之道。恩纶涣发。亲奉汝往之音。白首戎麾。去国之孤踪千里。青油谈笑。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5H 页

拟宋鄜坊判官钱即请申戒边臣先为不可胜之计。以观其衅表。
圣人增德而惧戎。既尽惕号之道。王师先计而后战。盍讲遵养之猷。肆陈撤桑之谟。庸渎采荛之听。窃念兵家之制胜。要在不战而屈人。远斥候开屯田。西羌终款于汉塞。谨烽火习骑射。北虏莫近于赵边。兹皆成算之万全。所以收绩于一代。钦惟手遏乱略。身缵洪图。神武用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5L 页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6H 页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策问
己亥秋别试策题
问。书籍者。载道之器也。代结绳以后。书籍始生于天下。其来尚矣。竹简方策。废于何时。芸编黄卷。始于何代。八索九丘。何所取义。三坟五典。未知何书。历代以降。右文之主。博学之士。不为不多。其尊尚经籍之实。可历指而言欤。三代典籍。灰尽于秦家杂烧之火。天下之书。几乎熄矣。而经文出于坏壁。竹书得于古冢。是岂圣人预知有焚坑之祸而以寿斯道之传耶。书传于伏生之口。易演于梁丘之门。其无穿凿附会之可言耶。汉惠帝始除挟书之律。唐高祖首求天下遗书。是何创业之初。汲汲于兹事欤。或集群经于石渠。或颁九经于白鹿。其治乱得失之迹。可得闻其详欤。著五千言记于柱下者谁欤。成一家书藏之名山者谁欤。青藜天禄。刘向之校雠何书。白首太玄。杨雄之著述何苦。邺侯架插三万轴。张华家藏三十乘。何若是其多欤。或愿一见秘书。或愿枕书而眠。是何若是其酷好欤。惟我东方文献足徵。至于圣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6L 页

庚子春别试策题
问辞命之有关于国家。大矣。设官掌之昉于何代欤。三代以前。亦有辞命之可言欤。郑国之为命也。才如裨谌。必经三手而成者。何意欤。文章之盛。莫过于两汉。制诰之作。谁最名家。山东诏下。父老扶杖。巴蜀檄传。遐氓感化。当时掌诰之人。若何而能致此欤。论唐之大家。必称李,杜,韩,柳。而或不参制诰之选者。何欤。许敬宗倚马草诏。而三军叹赏。陆宣公奉天下制。而悍卒垂涕。其无优劣之可言欤。典诰十年。遂致病悸。而常戒诸子。草诏禁中。搆思甚苦。而至羡老卒者。谁欤。宋朝之大典册。多出于大年。子瞻。其述作之盛。宠擢之荣。可得闻其详欤。以涑水之道德文章。累上封章。辞以不能。岂其真不能欤。惟我东方文材蔚兴。至有见称于中国者。可历指而闻其名欤。至于我朝彬彬之盛。不愧古昔。而丧乱以来。文体日卑。内庭之制。只画葫芦。事大之文。亦欠润色。何以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7H 页

庭试策题
王若曰。国之大事在祀。孔子曰。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犹视诸掌乎。顾不重且大欤。夏之五庙。商之六庙。周之七庙。其所以著于汉儒之论者。可得闻欤。作主始于何代。立尸昉于何时。主取何象。尸取何义。王者有禘有祫。诸侯有祫无禘。禘祫之制。亦可言其详欤。鲁禘周公。孔子不欲观之者。何故。或人问禘。孔子答以不知者。何意欤。始立原庙之制。所以广孝思也。而或嫌其太黩。遗诏勿起寝庙。所以遵俭约也。而或病其非礼者。何欤。我国祀典。已经 列圣讲定。节文品式。章章备具。未知遵用何代之礼耶。陵寝朔望之祭。文昭懿庙之设。仿于何制。而皆合于礼之正欤。予以寡昧。叨奉宗社。不幸丧乱。几乎坠失。即今 庙貌权安。祀典多缺。今欲渐复旧礼。则物力不逮。有乖于专意征缮之策。欲尽行裁损。则恐歉于奉先追远之诚。何修而可得其中欤。祭享贡案。方将仍旧捧纳。而民生重困。益滋弊端。 庙庭用乐。今始草创设用。而舞佾不备。反归苟简。何以则可得其宜欤。如欲合古宜今。情文俱尽。神罔时恫。民罔时怨。以致和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7L 页

癸卯冬。式年殿试策题。
王若曰。天下无不可为之时。安危治乱。系于人事之得失。人事既尽。则危可转而为安。乱可转而为治。历观前古。有遇可为之时。而不能有为者。又有遇不可为之时。而能有为者。可一一指言。而其所以致此之由。可得详言欤。试以今日之事言之。斯其可为之时欤。不可为之时欤。赖 天朝之拯济。 祖宗之默佑。庙社不隳。疆土复全。则似是可为之时。而兵兴十二年。贼退又六年。而尚未能有所猷为。有急则但呼 天朝。不思自强之策。尝有土崩之势。奄奄如日将暮。时之不可为而然欤。人事有未尽而然欤。若谓人事未尽。则何事未尽。如欲尽其人事。则何修而致欤。子大夫皆将登进予左右者。其言可施。予将亲览而采用之。予之阙失。政之疵病。其各指陈无隐。
丙午秋。增广会试题。
问。忧者。情之发而人所不能无者。古人有治世之忧。君子有终身之忧。治世亦忧则未治而何。终身而忧则不忧何时。有漆室之忧。有嫠妇之忧。东郭生藿食之忧。范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8H 页

己酉冬。增广殿试策题。
王若曰。书曰慎厥终。惟其始。又曰。知今我初服。不谨于始。而能有终者鲜矣。然而古之人君。有败度于初。而克终厥德者。用何道欤。亦有励精于始。而不善其终者。抑何故欤。并可历指而详言之欤。予以寡昧。新承大命。惟天惟 祖宗所以付畀予者。罔不在厥初。夙夜戒惧。若临渊谷。初政图治。罔敢少懈。而奈之何敬天之诚非不至。而天变屡警。勤民之念非不至。而民困益甚。未尝不求贤也而贤才不登。未尝不纳谏也而言路不辟。治效未著。国事日非。岂予慎始之诚有未尽而然欤。如欲维新厥命。终始如一。其道何由。子大夫将立予之朝。而匡救予不逮者。其各悉陈无隐。予将亲览而采用之。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8L 页

王若曰。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尚。风俗之污隆。政化之善恶。无不系焉。唐虞之治。卓冠千古。未知所尚者何道。三代之尚。代各不同。所尚者善。则虽百世不变可也。而其所以不同者。何欤。后之言治者。必以三代为首。既不同道。而犹能各臻其治者。抑何道欤。亦有优劣之可言欤。秦尚诈力。汉尚事功。东京之节义。晋家之清虚。唐以文章。宋以仁厚。其无得失之可议欤。我国虽海外偏邦。仁贤之化。曰自父师。未知所尚者何道欤。惟我 祖宗积德累仁。治平二百年。立经陈纪。非不至矣。而以至于今。风俗薄恶。而乱臣贼子接迹。士习渝靡。而礼义廉耻扫地。以言乎朝廷。则所尚者分党。而无寅协之美。以言乎言路。则所尚者谀佞。而无謇谔之风。谓之尚文则日就鲁莽。谓之尚武则削弱滋甚。岂立国已久。所尚之弊自至于此耶。抑世降俗末。如日将暮而莫之救耶。如欲移风易俗。一变至道。其道何由。子大夫将登进予左右者。其各悉著于篇。予将亲览焉。
辛亥年殿试策题
王若曰。崇奖道学。为治之大本。道学之显晦。而治化之污隆系焉。唐虞三代。不可尚已。不事诗书者。先祀孔子。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三 第 79H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