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x 页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跋
跋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2H 页

晦斋先生之孙浚。一日袖示先生所撰元朝五箴及论太极书五篇。余固于集中见之矣。今又受而卒业焉。其于儒释之辨。存养之要。说破关键。开示蕴奥。盖有发前人所未发者。若其文澜之雄浑。特馀事耳。退溪先生尝论此书曰。阐吾道之本源。辟异端之邪说。贯精微彻上下。粹然一出于正。诚至论也。余尝读大学。至格物致知传之阙。朱夫子虽尝补之。而犹以未见圣人全书为恨。及睹先生章句补遗。而后涣然如梦得觉。未尝不激昂三叹。其所考定證正者。实深得朱夫子之遗意。而条理贯通。互相发明。盖朱夫子序大学曰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云。是必默契道妙。有待于先生者。苟非真知实践。百岁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乌能至是。吁其盛矣。岁癸巳。 天朝经略兵部侍郎宋应昌。来按东征。兵事之暇。要见我 国学士讲解大学。余实随其幕中。话间。尝以先生补遗。言其梗槩。则经略大惊叹曰。 中朝大儒方正学,董文靖诸公。亦尝删定次序。著为成书。错简归正。儒论大定。岂料东方乃复有斯见耶。求见其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2L 页

正气录跋
士之读书尚志者。孰不以文章自期。而能大鸣一时者寡矣。亦孰不以操行自砺。而能临乱徇节。不负其志者又寡矣。况敦乎行者。或病于少文。烨乎文者。或欠于实行。岂天之赋与于人。有不能周欤。若其文章节义。两臻其美。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千百年乃有一人。而能萃于一家之三人。则是又今古之所罕睹。斯岂非英华正直之气。亭毓钟聚。而为一世之全人欤。壬辰之乱。霁峰高公。首举义师。以赴 国难。与其子因厚。同日死于贼手。临陂公又起兵誓讨贼复雠。晋阳之陷。赴水死。其兴兵之檄。结义之文及夫与人尺牍传播人耳目者。汇为一编。皆公父子所手草也。只字片言。咸出于忠肝义胆。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3H 页

张东海书簇跋
张东海书传于我东者。皆印本而无真笔。刻画讹舛。未能尽奇变飞动之态。识者叹之。岁甲辰。余再赴燕京。入关遇大水。陵谷变迁。不能遵大路行。从山径投一村庄。乃抚宁县地。而距县颇远。我国人不曾经过处也。村人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3L 页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4H 页

湖南宋氏孝烈诗卷跋
湖南人罗茂松,茂春兄弟。以余辱有葭莩之义。尝游门下。一日。袖一纸来示余。泣且言曰。亡母有至行。州里上其事。太史彰其烈。既 命旌闾。又列行实于籍。绘画而歌咏之。固尽之矣。愿得公一言。以贲幽明。于戏。古固有父病尝粪者矣。刺血和药者矣。夫病断指者矣。终身服素者矣。有一于此。皆可谓孝女烈妇。况兼有之乎。余自乱后。尝六忝宗伯。凡京外烈女孝子忠臣之报闻者积成卷。盖充栋矣。前后抄 启褒赏者。殆不可数计。然如宋氏之孝烈双全。实罕俦矣。可敬可敬。罗君兄弟联璧桂籍。策名于朝。积善之报。于是焉徵。夫人即故正郎宋庭笋之女。正郎亦以孝著称。家庭之训。有所受云。时万历丙辰孟夏。识。
八忆诗跋
记壬寅春。顾侍讲颁 诏东韩也。有以词华墨妙。延誉于行中者曰麻城丘公。楚之良也。诗出而铿然有声。酒间挥洒。龙蛇满座。东韩之人。争奔走焉纸为贵。不佞于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4L 页

二王帖墨刻跋
右凡四卷。一卷目录评释。上中二卷右军。下一卷大令。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5H 页

鳌城相公所书李白诗抄跋
戊戌冬。余与子常相公。奉使燕京。事竣闲居馆中。话及李白诗。相公曰。绝句及古诗短篇。尤奇绝。愿君选若干首。我当为君写之。余遂选数百馀首。并送素册。公欣然援笔。阅两日投赠。余为诗谢之。十袭以归。藏为家宝。余常谓与子常谈说。如对王谢坐。得子常书尺。如见青李帖。今以晋人笔。笔谪仙诗。其快又当如何也。每一展卷。清芬袭体。不独笔法遒逸。其风流豪爽之气。亦足想见。今公墓草宿矣。独其书在耳。俛仰之间。已成陈迹。悲夫。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5L 页

郑君维诚画竹帖跋
余素不知画。妍丑工拙。漫视而未尝心会。以故家不蓄画。独喜画竹。盖余于植物之中最爱竹。以其性直似正人。心虚似君子。本固似树德。节坚似立志也。常欲植之万竿。老于其间。而家苦湫隘。不能治园圃。性又懒拙。栽培护养。未能适其宜。无宁移来纸面。朝夕对玩。此余所以独喜画竹也。石阳公子以竹名于世。世之好画者。争奔走焉。观其下笔飒然。天机妙运。东坡之神与可之似。盖兼之矣。公子与余善。居闲辄邀。致得一缣。必求挥洒。屏障卷帖。积至满架。览之便觉神清气爽。常以为残年养性之具。无过于此。郑君韵士。嗜好不俗。尝薄游京师。一日过余话。问世之名画。余以石阳竹为对。遂持一卷子。倩余书为先容。得画数十馀纸。竹之各状。无不备焉。君家南土。必富于竹。然观于雨者。不能见舞风之姿。观于春者。不能看压雪之趣。岂若兹画之一开卷而尽有之乎。虽渭川千亩。不足多也。郑君既得此。欣然来示余。求余题其面。余喜郑君之与余同其好。遂书为赆。
樗轩集跋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6H 页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上梁文
明伦堂上梁文
圣人百世师也。既贺圣庙之一新。学则三代共之。载见学舍之重焕。于斯为盛。于古有光。眷兹泮宫。寔惟胜境。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6L 页

抛梁东。洙泗千秋宗派通。道体流行元一气。汪洋璧水振文风。
抛梁西。斯文一柱与天齐。高坚气像重瞻仰。直到真源路不迷。
抛梁南。明庭松桧俨相参。冠童暇日整春服。风浴归来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7H 页

抛梁北。巍然华扁可矜式。归而求则有馀师。会见吾心一太极。
抛梁上。奎璧光涵太平象。玉烛吾东看泰来。文猷粲然明天壤。
抛梁下。惟忠惟孝大伦也。明之惟在复其初。看取虚灵不昧者。伏愿上梁之后。真儒辈出。道学大明。抠衣叩箧而升者。尽是台辅之才。执经倚席而讲者。皆负山斗之望。东序西胶。夏弦秋诵。明吾心固有之天。学颜志尹。家程户朱。续斯文不传之绪。
大成殿上梁文
天未丧斯文。蔚启邦家之再造。道不坠于地。聿见圣庙之重新。美哉宏规。猗欤盛事。恭惟我朝。当 圣祖定鼎之日。首建学宫。及 太宗纂祚之初。增新庙宇。坊名崇教里号兴德。占城东之别区。右连华岳左拱骆山。钟汉阳之秀气。祀典大备于列圣。祠制丕阐于累朝。逮我 圣上。躬精一之传。任君师之责。横经问道。屡降汾水之銮。释菜临雍。频屈峒山之驾。春秋之享朔望之奠。式礼罔愆。俎豆之仪金石之音。有秩斯格。流诵声于璧水。煽文风于环林。不幸邦运之迍邅。遽见岛夷之猖獗。百年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7L 页

抛梁东。突兀长虹跨半空。天为吾东调玉烛。太平佳气郁葱葱。
抛梁西。数仞宫墙望转迷。夫子文章如可见。碧梧应有凤来栖。
抛梁南。虚庭松桧挹晴岚。琴坛万古瞻如在。群弟长环七十三。
抛梁北。千载斯文赖扶植。从此泮林看聚奎。英才蔼蔼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8H 页

抛梁上。日月昭昭揭天壤。俎豆如今道在斯。斐然狂简嗟吾党。
抛梁下。迅扫荒屯开大雅。否极还须见泰来。道之将行亦天也。伏愿上梁之后。文猷益焕。景命维新。秋礼冬诗。不坠庠序之教。家弦户诵。一变邹鲁之风。槐市增辉。杏坛生色。山河酝酿。育英才于清朝。天地氤氲。降休祥于泰运。采芹采藻。非但造士于周雍。献馘献功。将见腾颂于鲁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