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象村稿卷之三十六 (自动笺注)
象村稿卷之三十六
 題跋(四十九首)
  
林錦湖(亨秀)鼇山歌後(前稿)
鼇山歌。
林錦通判會寧時作
讀其歌。
可想其人。
英風爽槩。
足以一世
此直咳唾之餘爾。
譬如球琳琅玕
入手皆寶。
吁亦才矣。
惜乎。
當門
不免於斧鋤爾。
至今儒林曠識。
抆心雪涕不能止者。
豈獨湖之不幸
當世道者之戒。
書賈生傳
史氏漢文欲以賈生任公卿。
絳灌所讒。
竟不用。
以此絳灌賈生而惜漢文
噫。
讒雖工。
烏能使漢文不用哉。
勵精求治彼其誠。
授才任能彼其當。
聰明英粹。
高出於百王之上。
賈生莫如文帝
絳灌不足輕重也明矣。
博士至大中大夫一歲中。
漢庭諸臣。
莫及也。
賈生見知漢文如何焉。
朝夕且公且卿。
發揚蹈厲
一代之治
而事有大不然者。
茲豈讒譖有以間之。
意者之知有所深知
以爲不必用者歟。
秦苛甫除。
初立。
萎者未膏。
暍者未醒。
唯其勿擾而已
故其爲政
一以綏靖寧謐爲上。
所好黃老也。
方將時爲用。
因物與合。
從事淸淨
而迺賈生所言。
正朔服色制度官名也。
布置注措
然不一。
苟一用。
必盡其所學。
不爲文帝黃老
文帝亦安能淸淨而已
之所獨知
而人不及知也。
當是時。
文帝之心。
知有黃老
而不知有先王之道。
之所學。
之所棄也。
所好
之所惡也。
謙讓未遑
乃是之漸。
不用其言而用其人。
無是理也。
宣室之對。
前席乍輟。
而出爲梁傅
以爲不必用者蓋可見矣。
曰。
然則使得用而行其言。
禮樂可興歟。
曰否。
古之興禮樂者。
必如伊,傅,,召而後可也。
向使生致伊傅周召之學。
引喩其君。
亦先以堯舜文武之道
則以文帝之賢。
必當知堯舜文武之道有大於黃老淸淨之說。
樂用其言矣。
然後進之以禮樂之說。
則其安有不從者乎。
安有終於黃老淸淨
而不遵先王大道乎。
安有絳灌之說。
得逞其間
而使文帝不用乎。
惜生不能及此也。
然當秦之後
有志禮樂
則斯可謂一世傑然者矣。
嗚呼
之賢。
之才。
歸於相用
亦世道之不幸也歟
嵇阮傳後
嵇阮之徒。
人傑也。
使出於理平
當世道之責。
則其風流標致
豈居茂弘安石之下。
而迺昏冥沈沒
以泯于世。
余每悲之。
仍竊自思天地閉賢人隱。
士之生於宇宙間。
多少賢豪
能發其所有。
有爲於時幾何人哉。
雖以孔明之才。
若無先主三顧之遇。
則不過隆
中一天(一作夫)。
知今日亦有懷奇負氣
抹摋卑棲
不得見知於世如嵇阮者流
而世不得知之耶。
噫。
雖有之。
方且以不見知爲幸。
世之人。
得以知之哉。
心經
風雨如晦
鷄亦不鳴。
狂瀾載途
揭厲俱迷。
此學之寥寥蓋已久矣。
甚至爲人所戒。
曾不伶倫儡傀之悅人耳目
苟非與俗背馳
而能自得師者。
足以知是經之切於人耶。
此心之體。
湛然寂然
廣大配天地。
光明日月
其有翳蝕之者
形氣交而攖之也。
知心之用者。
亦去其翳蝕者已矣
翳蝕者去則本體復矣。
存此而勿失鑑空水止
靜常照。
雖有外誘之來。
不與俱往。
而物各付物
會其有極矣。
君子之樂孰大焉
如愚顓蒙
於學無聞
從吏役。
晩際艱難
逐逐周行
倏今三十有五矣。
初志之有渝。
莫及
一念至。
不但中夜涕泗交頤而已也。
肇自從事於是經。
先立乎大。
不昧於幾。
庶幾眞知實踐
免爲黃屋左纛南越云爾
淸江詩文帖跋(代台徵作)
山水人物鳥獸蟲魚草木爲畫若干幅。
先君所爲文。
韓大夫金大夫而寫之者若干篇。
總一帖。
旣成
有來問者曰。
先子之文。
無所待而傳。
子又何事於書與畫。
曰。
時益以危亂
干戈水火不期
其不沈
泯滅難矣。
獨物之至寶者。
不隨世而俱晦。
三者竝而斯爲寶矣。
況書與畫。
先君之所篤好者耶。
區區風樹之慕。
蓋寓於是
嗣後雲仍必當捧而勿失
而其或漂轉於人。
亦豈無錫類君子
興感於中。
有以護持之。
而又安知不爲蘭亭之紙。
菩薩之板。
傳於久遠也哉
若然則之文之傳。
雖無待於書與畫。
而抑不可不相須也。
噫。
余之志戚矣。
問者唯唯
遂書其語以識之。
韓大夫名濩字景洪
號石峯
金大夫名玄成字餘慶
號南窓
皆以書法聞。
西湖游覽志後
西湖
天下佳境
而然非世平時康。
則其何以得意遊賞
以成其樂也。
彼生乎此地
而享太平之樂。
以終其天年者。
斯何人哉。
余每覽此。
未嘗掩卷長吁
書正氣錄後
公元1592年
古語有之。
人固未易知。
知人未易也。
此言何謂也。
驗諸叔世愈信。
夫士之居平
頤頦
伸眉抗腕。
談說道理何限
一朝倉卒
鮮能徇志捐軀
而迺劻勷失措
噫。
其所樹立使然歟。
未可知也。
公父三人
田間大夫爾。
號知公者
要不過用文字相稱謂。
至於臨陂公則竝與文字而廢之。
世果有知公者乎否耶。
壬辰之變。
河渭橫潰
死國難者。
竟公三父子也。
世果有知公者乎否耶。
則不能使之重國
而死
爲國之光。
公之遇於世何如耶。
固有殺身成仁者。
或一一人
嚮風揭烈無窮
況公一家三人耶。
是錄也。
足以發揮公萬一。
而摭兹遺餘
猶可以爲臣勸忠。
月汀先生之以正氣名。
信知言哉。
自此世其有不知公者耶。
益知當世道者
誠宜有以培植正氣
一世訓也。
悲夫
雪堂詩集
公元1612年
少時慕齋先生文集
有韓侯景墓銘
盛稱其人若所爲詩。
蓋許以輩行
而又有過焉者。
欽竊自隱度。
慕齋非苟許人者。
則之人也。
非常人也。
後二十年
得所謂香雪堂詩稿於其裔孫韓生嶠而閱之。
葩藻淸麗
意致深遠
其所至。
翛然浮游蟬蛻之想。
而不專於翰墨畦逕間也。
夫以上黨之孫。
富貴芬華
燀赫耳目
而迺刮磨豪習
澹泊自持
當世名流相伯仲
慕齋者。
推重揚扢如彼。
則其志尙之高。
操行之卓。
有人所不及。
性情之正。
因此詩卷彷彿之矣。
韓生嶠懼其久而遂泯。
鋟梓以永其傳。
仍倩欽書其後
噫。
慕齋之名。
足以藉重於來日
而猶屬欽不置者。
豈不以欽夙觀於慕齋之銘。
而得諦詳其蹟也乎。
韓生者。
其亦克家者非耶。
公字稚圭
香雪
堂號也。
所居杏園
取適之所。
取坡翁詩語以名之云。
壯節公行狀跋
公元1592年
始祖節公
佐麗祖開王業
終效捐軀
曁歿。
益著靈異
旣載諸國乘
而又有行狀。
不徒爲公後者相傳爲寶。
一邦殆家有之。
至壬辰
亡於兵火
將沒其事蹟
高靈守申侯景翼。
乃亦吾宗也。
鳩得遺編於亂後。
鋟梓以壽其傳。
噫。
以公之忠之功之烈。
耳目者皆記之。
血氣者皆慕之。
狀之存不存
無大輕重
而其揭揚顯白
不得不於斯
申侯之此擧。
豈非吾宗大幸
而抑扶樹綱常於我東方者。
淺淺已乎
去年秋
公之外裔韓公浚謙
按節湖南
谷城是公舊貫
重刱祠宇而欽記之。
高靈君踵其躅。
刊出公狀
距公之生已七百祀。
子姓繩繩
冠冕不替。
足以見公之澤愈久而愈不斬也。
嗟我同宗
盍相敦勉
所以光而大之歟。
芝峯鶴城錄後
空中之音耶。
相中之色耶。
其源乎風耶。
其源乎雅耶。
登州之作。
直與舂陵一篇
竝駕千古之上。
於是始知芝峯老子立幟之高也。
所謂不二門正法眼藏
野狐小品可等論。
不覺三嘆而題之。
沙溪精舍圖後
沙溪山水
淸媚一方最。
房氏種學畜德
一方秀。
所謂地靈人傑也。
想其嘯詠自得菰蒲間。
飄飄
神仙中人
不可見矣。
其孫元震氏兵燹之餘。
能不失遺業。
葺小屋而圖其迹。
屬諸文人
記而傳之。
可謂世其家矣。
噫。
天地之間。
長存不變者。
山水爾。
其次亭館卉木爾。
而皆已索莫丘墟矣。
非有房氏之淸名
則烏能傳諸久遠耶。
然則所賴而傳者又人爾。
余病且慵。
桔槹世網
頭髮種種矣。
無緣持一筇。
溪上精舍
房君鼓琴動操
令衆山皆響。
可慨也夫
黃驪志跋
公元1587年
憶在丁亥年間。
以英陵典祀官。
水陸來也。
望見淸心樓在驪江上。
俯臨貝藪。
橫眺神勒。
丹檻(一作楹)翠桷
隱隱如濃霞露天半。
今二十歲矣。
思之有若夢境
顧余已潦倒矣。
無緣再往觀省
而樓且非復昔日矣。
牧伯時晦公。
遺余一帙書。
亟起閱之。
則乃黃驪志也。
州之沿革建置
土產民政
人物古迹
與夫山川之勝。
題詠字文。
擧皆覼縷而無餘。
尹公可謂太守矣。
他日太史氏采之。
以備國乘一者
在斯乎。
終南病客
得此臥遊於二十歲前夢境中。
使澄灣綠岫
怳惚眼底者。
亦公之惠也夫
東陽葡萄帖後
公元1594年
記余甲午秋
奉使京師
以事濡滯陽館閱月
人相識者
日餽余馬乳葡萄
每飯罷喫之甚適。
形味殊絶
牙頰爽氣
不比都人家所種也。
東陽
出四朶。
莖葉懸顆。
眞遼產也。
貴乎畫者
以其似眞也。
東陽於此
庶幾三昧也耶
顧余老矣。
齒髮衰換
駸駸頹日。
無復遠遊之意。
遼陽陳迹
渺然一夢境也。
對之增余感慨
淸江集跋
公元1614年
欽少通籍朝端
郞署已廁遊諸巨公間。
曁夫輩流
不上左右
瞯其持行
矜式而習稱之矣。
而乃執矩履潔
易祿而難畜者則蓋淸江公有焉。
其解晉陽而歸也。
屛迹不與世交
家人數米而炊
往往不給
逌然顧慮
朝貴致候問。
不一謝。
唯託於古文辭甚深。
講說兩漢文字自娛
乘邊起建節。
而竟爲時所誣。
從吏議纍于西土以卒。
天果有定乎哉
惡在其持行過人也。
宗大王追惜公復其爵。
遣官致祀。
後二十年
而以公中子從勳。
至贈領議政
而人亦稍稍識公。
或有悼其不究者。
不可謂天之無定。
而公持行過人者。
於斯焉徵矣。
然非君子不幸歟。
文章發於左氏班氏爲尤多。
故氣厚而辭宏。
砰磕槎牙
如矢之飮石也。
沈深莽宕
如玉之剖璞也。
及其意得神會也。
慫溢而不可遏。
蓬蓬然欲揚壒而籟矣。
使公而年。
則詎不得擬議變化
以造夫極歟。
月汀尹公亟頌之曰。
一洗骫靡
自闢堂奧
知言哉。
文之付剞劂凡三卷
鼇城李相國旣爲之
序。
而公之胤德山守命俊氏。
謂欽知公不唯甥舅之好。
固要一言以跋之。
噫。
巧倩妖睇。
倚門自售者何限
而公忠朴擠於當時
躡形附影。
竊吹射利何限
而公忠實罹於文罔
公所遘觀之。
宜若終遂闇曶湮沒不復見於後。
而身沒而言立言
立而名傳。
譬如珊瑚寶柯。
灕漇於鐵網
而卒爲希代之珍。
可以一世淺論而易百世業哉。
與蜍志之厭厭取媚
磨滅不紀者。
何如也。
仍語德山公曰。
世有焚之而愈烈者芳蘭是已。
之而愈光良金是已。
之而愈決者江河是已。
其得爲不焚之不鍊之金不防之水者。
其有乎無哉。
何其寡也。
欽旣跋公之文。
而重有所感。
尙相國(震)簡帖
右乃故尙相公筆蹟
相公厚德重望
歷事三朝
身居鼎軸
太平之樂者十六年。
文翰特餘事。
遒媚足法如是
始知前輩風流
後世所易及。
相公曾孫子華氏得此片幅於林川人家。
粧爲一帖
余言以壽之。
蓋林川。
相公桑梓也。
噫。
相公之歿已易一世
文字貴重矣。
子華可謂篤於追遠
而不忘其親者也。
月令
不韋而有此作。
可見其去古未遠也。
梅月堂四佳亭盡(一作畫)像跋
羅州東說氏。
摹刊四佳徐公居正剛中梅月堂金公時習悅卿兩公之眞。
不知何人所寫。
點畫姸妙
風神氣槩。
散朗顧盻間。
有得虎頭三昧歟。
因此有所感也。
四佳之文章標致
羽儀王國者。
足以耀當年而垂後世
梅月公之爲人
超四佳不啻三十里之遠。
顧迺托迹空門
斂精藏明。
甘心首陽
而羞與渭上伍。
不知造物者
何所輕重兩公
而有鑪錘不齊耶。
淸芬高節
至今薰染耳目
知公之不死者存。
曠世相感
曷足知公所存
不知世復有楊子雲也否。
噫。
河西書蹟
公元1605年
河西金公之筆也。
竊聞前輩長者乙巳名賢
不以河西稱首
蓋以河西見幾急流中。
不竢終日
而得爲元完人也。
學問文章
迥出當世
翰墨餘技。
又得顏柳遺法
足見稟於天者全。
恨不竝生一時。
接風槩而聆緖論
九原可作
微公吾誰與歸
羅州說之氏梓而傳之。
其亦曠世相感也夫
宗大王墨竹
此乃仁宗大王御墨也。
下有金麟厚所撰絶句一首
金公卽世所稱河西先生者也。
宗大王天縱之聖。
餘事游藝
而迺臻於妙。
無不備。
於是
焉可徵。
河西以賢遇聖。
千載一時
而未踰年。
賓天之慟。
又卒有乙巳之禍。
天命不僭
果安在哉。
至今深山窮谷
尙含喪考之戚。
況如河西
當作何如懷耶。
羅州東說氏壽之梓。
以廣其傳。
可謂忠之則也。
後之覽者。
其必有長吁永嘆
感慨明良之際也夫
芝峯天錄歌詞
公元1582年
嘗記壬午年間。
欽年十七。
芝峯公年二十。
同榻終南山下。
誦讀之暇。
時戲爲歌曲
欽於歌。
所不能。
芝峯云亦泥而未暢。
歌罷未嘗不以相嘲謔也。
今歲公自燕回。
示欽朝天詞
其響瀏瀏
艶而不失於正。
麗而不爽於雅。
淸而不病於萎。
婉而不落於靡。
近世歌曲名者。
莫及也。
昔之泥而未暢者。
果安在哉。
於是始知公之才之得於天者全。
由詩而歌。
而歌亦臻於妙也。
中國所謂歌詞
古樂府新聲
被之管絃者俱是也。
我國則發之藩音。
協以文語
此雖與中國異。
若其情境咸載。
宮商諧和
使人詠嘆淫佚
手舞足蹈
則其歸一也。
公凡三赴京師
而欽且再焉。
觀覽之富。
行役之艱。
怳在眼中
而成我臥游矣。
因此而有所感焉。
世道推遷
人事變更
蒼狗白衣
倏忽俯仰之間
炎涼榮落
能保其歲寒者幾人也。
吾與傾蓋之歡。
白首毋替。
有唱斯和
三十年如
一日
豈非幸歟。
抑不知從今以往
燕遊過從
幾何歲月
造物者果能享之以優逸
聚而不散歟。
異日謝事同歸
擧觴相屬
而度此一曲
以爲暮年之懽。
豈非尤幸歟。
豳風破斧范氏說後
范氏書破斧詩後曰。
象日以殺舜爲事
舜爲天子也則封之。
管蔡啓商以叛。
周公之爲相也則誅之。
跡雖不同
其道則一也。
象之禍及於舜而已
故舜封之。
管蔡流言
將危周公
以間王室
得罪天下
周公誅之。
周公誅之。
天下之所當誅也。
余恒疑乎斯言之不審也。
旣曰禍及於舜。
則舜將君天下
非得罪於天下者乎。
謨蓋都君
歷試之日。
則謂舜非君父可乎。
及於舜而不爲天下禍者。
無是理也。
然則范氏之徒知管蔡之得罪天下
不知象實天下罪人
不其顚乎。
大舜周公處變不同者。
地位之爾殊也。
使周公居舜之位。
管蔡不誅
使舜在周公之列。
則象不免東征矣。
何者
我在君位
則象不悌
以我之故而致辟同氣
不爲也。
流言惎間
王室將燬。
君臣義大。
不敢掩。
周公之誅管蔡
臣子之道也。
此舜與周公不同也。
抑嘗論之。
成王之時
賢才多矣。
太公在前
召公在後
其餘畢公君陳之流
蔚然森羅
則雖有小腆梗化
烏足疥癬
而詎患弭亂
之無其人耶。
然必竢周公黽勉周旋
不得少退。
而竟罹天倫之戚。
萬世口實
何也。
若稽堯典曰。
克明峻德。
以親九族
九族旣睦。
百姓昭明
然則帝王之爲天下
必自人倫始。
人倫立而敎化行矣。
周公者。
聖人不幸也。
大舜非不幸也。
而能全其倫。
其至矣乎
後之値人倫之變者。
不究舜與周公地位之爾殊。
而混言之曰周公周公
又有藉之而釀亂者。
於范氏之說。
不得不辨。
以貽後之學者
蕭何傳後
大臣之事君。
以道不以術。
以誠不以僞。
以道則君亦以道使下
以誠則君亦以誠應下。
而上下交矣。
苟以術以僞。
則其使之應之者
安望其以道以誠也。
君臣之釁。
常自此始矣。
嘗見漢史
蕭何高帝疑己。
田宅自汚
可謂事君以道者乎。
事君以誠者乎。
爲國宗臣
以汚其身。
則失爲臣之道也。
欲免於禍。
而陽爲玷累
則非事君以誠者也。
二者無一可焉。
則其可謂大臣乎。
高帝仁愛人
豁達大度
好謀能聽
則若可謂不世之主也。
何之事幾年矣。
能以吾心之誠。
之志。
君臣同德
天地交泰
豈有疑何之心。
豈有之疑己耶。
由其平日周旋行陣間者
不出於智巧詐力之末。
以是賊下
以是賊上。
危亂之際。
不免禍福之怵其情。
而計乃無
公元前665年
爲此枉己之事而不知恥也。
不惟知恥
又自以爲得策
吁亦異矣。
且當何之世。
如韓如彭。
大功天下
而未見灼然反狀者。
相繼誅僇
之死
何爲之。
何若明其反狀不實
而使高祖有以保全之。
於諸功臣
亦必不至於疑忌
而顧不此之思。
呂后合謀誅殺
略無顧藉
殊不知信疑越。
是疑己之漸也。
欲以區區田宅
之疑。
不亦迂乎。
幸而之疑未深。
誠深則豈田宅自汚之可脫耶。
至於廷尉數日。
幾就東市
王衛尉一言則殆矣。
造物本忌有心者。
有意自汚
而終陷於係械
兹非術與僞之祟歟。
使何欲陷於禍。
則曷不爲子房高蹈
而乃爲此市賈相求
謂何大臣也哉
古之大臣
桐宮七年
君不疑。
東山三載
德益彰。
道與誠之發也。
如是而後
可謂大臣
若何者其得列於大臣者。
可謂幸矣。
班固贊曰。
何起刀筆吏
碌碌未有奇節
知言哉。
藍田遺璧跋(後稿)
公元1606年
余昔奉使赴燕
田禾西湖志。
愛其事蹟備具
山川臨觀之美。
游戲詠歌之什。
摭拾無一遺者。
竣事東還
遂購小本
爲橐裏寶裝
曁歸値官閑身暇。
未嘗不於志亹亹
幾乎丌案無他書矣。
丙午春
解兵部家居
掇其艶語小集
命曰臥遊淸賞
以便諷閱。
而尙恨裒選太略。
天葩國英
未盡歸於採擷
今余獲戾于朝。
畎畝一氓。
無所事。
取志自娛
卽志中詩章樂府
白香山蘇端明諸君以下宋末元李之鳴者太半焉。
就徵其跡。
則俱是騷壇上客
衰世遺材
落拓不諧於時
秉節不屈於朝。
不能進而發舒抱負
則寧退而混迹倡樓酒肆之間。
偎紅倚翠
抹月批風
不知老之將至
而間有黍離悲思之徒。
尋幽耽寂之侶。
激昂忼慨
優游散佚
不失性情
惟其寓意深故摹寫工。
寄興多故措語綺。
非地與人相得
其何能繢飾藻繪至於斯耶。
其視當時豐貂長組
帶貝冠鵕。
厚自塗澤
病國殃民
而自以爲得志者。
果竟何如也。
抑又思之。
人生宇宙
苟有會心
進退榮落自外至者。
秕糠土苴
成亦可也。
虧亦可也。
恃吾之良貴存焉。
盈虛消息
一聽造物者主持
不以琬琰而易羊皮也明矣。
西京舊令業市吳門
江左英豪托酒逃世
胥祠岳廟芬馥未沫
韓苑賈莊流臭猶腥。
兹其驗也。
余每歷遡往古
緬想湖山
有時留神往。
彷彿步屧兩峯三竺之中。
天香
來襲於杖屨也。
愈歎吾之生也晩。
地也偏。
志大於古賢
迹跼於末流
遇境則荒。
對面則俗。
求欲一開抒懷
流連光景如白如蘇。
胡得焉。
使佛氏三生說有憑。
則令我他日生於西湖
西湖長足矣。
古人有詩
曰。
人生只合杭州
又曰。
一半句留是此湖。
詎非先獲者歟。
志之詩章樂府罕有傳其全集
世莫得以知之。
此若干篇。
續之臥游淸賞之後
稱之曰藍田遺璧。
蓋識其昔遺而今收也。
不知余者。
謂余無所用心
知余者。
其必有擊節破玉壺者。
書晉書司馬懿曺爽事蹟
史氏記曹爽過惡及其黨與何鄧諸人辜犯至悉。
後之見者。
不以過爲當然
然以國柄政。
嫚君擅命之狀觀之。
貳於者。
皆魏之忠臣也。
顧命太臣。
不爲之下則當見除。
不除。
不得專魏。
除而之勢始莫當矣。
或者時之秉筆者。
爪牙
捃摭太過
撰史者不復考其情僞
因循紀載
之禍宜然耶。
罪言之。
深而淺。
使君子者出而明施天討
則吾意必先而後矣。
書本紀稱之際。
支黨皆夷及三族
男女少長
姑姊妹女子適人者皆殺之。
旣而竟遷魏鼎云。
可謂之情矣。
自古簒賊禍人國家
必先大誅殺。
巨家大族
芟夷殆盡
然後更置所親信。
耳目手足布列左右
已之威勢乃張。
而卒致移人宗社
吁亦巧矣。
故於之誅
表而出之。
讀史不可不知此。
題小畫人物後
形具矣體備矣
一也。
分眞與畫者
知覺有無也。
有知覺者。
恒戕於知覺
無知覺斯無戕。
戕有凶有吉。
無戕無悔無咎
吾不知眞與畫孰賢。
畫固人之爲。
而出於有知覺。
入於無知覺。
是有知覺者。
能使之無知覺也。
吾不知畫與眞孰賢。
然則眞眞歟。
其畫畫歟。
非不我物而能物物者。
得以知之。
莊邵白三公文後跋
余喜漆園齊物論
康節之無名公傳。
集而書之。
且繼以白香山池上篇,廬山草堂記,醉吟先生傳。
自喩適志
有來詰者曰。
蒙叟簸弄環中
秕糠堯舜
欲以其身爲郊牲。
白氏早退急流
以全晩節
於邵夫子則有大焉
手探月窟
足躡天根
宇宙萬物之數。
接三聖(三聖羲文孔也)不傳之統。
萬世事業
三公趣造迥殊
乃若皭然物表
泥而不滓則一也。
今子當聖明之時。
无妄之災
名敗身辱。
爲世所諱。
子宜攬茝紉蘭
捐佩江潭
口詠離騷
心懴愆尤
唶舌席藁
待譴之不暇
而反欲追踵達軌。
附驥玄躅。
不亦遠乎。
余笑而復曰。
大道沈淪
殺機橫發
世運顚倒
天地閉塞。
比數罟旣張。
魚龍都盡。
蔚羅密布
飛走路絶
是唯無作
作則莊生不及用大
不及打乖
香山不及吟醉
如余之不幸
三公不遇焉尒
況余庇賴天恩
伸誣雪枉於萬死之中。
生死肉骨
置之田
野之間。
使得樵童牧豎
歌詠太平耕鑿之餘。
豈非叔向所謂優哉游哉卒歲者耶。
噫。
身解其馽矣。
天解其黥矣。
六用已廢。
大象斯全。
由是香山可也。
由是漆園康節亦可也。
無用黃門稱貞哉。
君子不以成敗論。
地易則同。
客噤而去。
遂書之卷後。
西湖景圖跋(績稿)
蘇穎濱嘗言所貴於畫者
以其似也。
猶可貴。
況其眞耶。
吾行都邑田野
所見皆吾畫笥
又安用畫。
眞確論也。
使我生杭越
卜築兩峯三竺之中。
則當泊舟湖外湖之間。
尋禪靈隱佛國之寺。
蘇堤麴院
浪花港。
抹月批風
送老鸕鶿鸚鵡之伴。
湖上主人
人且畫吾之不暇
奚爲假片幅丹靑哉。
不可得則寧效少文臥遊
晴窓暖日
燕癡鶯慵。
隱囊睡破。
展卷心會
則誠不知蝶之非周。
穎濱雖復起。
必於余言
一笑印可
吳山十景圖跋
泰伯仲雍之所國。
髮斷身文
直外也。
至德化被一區者。
奚啻西鎬建櫜已乎
乃若血流漂杵則不可等而論也。
而顧春秋之際。
中夏所夷何也。
豈以專諸之劍。
伏於不當伏而然歟。
然猶延陵季子
足多也。
至於伍胥
一夫也。
非有數畝之藉。
而擧鞭平。
探囊指掌
卒使伍胥之目。
暝於地中
抑何列
歟。
詎非忠義之所激歟。
昔觀吳志。
輒氣生膽張
今撫吳圖。
忼慨自已
安能手枯筇策蹇衛。
歷訪仁賢遺躅
遍尋浙中十勝
燒瓣鴟夷廟。
蹯浪八月潮。
以洩我胸次耶。
寂寂坐此一室
轉增我磊磈
宋神宗哲宗實錄修删事蹟
公元1086年
元祐元年
詔脩神宗實錄
伯溫陸佃修撰
林希曾肇檢討
蔡確提擧
司馬光代。
呂公著代。
公著呂大防代。
六年
奏御
趙彥若范祖禹黃庭堅亦與編脩。
至哲宗紹聖中
諫官思言
元祐間
呂大防提擧實錄
范祖禹黃庭堅等編脩。
刊落事迹
變亂美惡
外應奸人詆誣之說云。
祖禹等由是得罪。
乃命曾布蔡卞林希改撰
一以王安石日錄爲主
陳了翁所謂私史而壓宗廟是也
舊本乃墨書
添改者用朱書
删去者用黃抹。
人謂之朱墨史。
等每一卷成。
輒以舊錄納禁中
焚毀
將泯其迹。
而使新錄獨行
梁師成用事
陽浮慕元祐諸賢子孫
范溫秦湛之流招延之。
師成嘗在禁中
見舊本爲諸人道之。
諸人幸其本之存。
因請之曰。
不可不錄也。
往往傳於民間
汴陷。
有得其本者。
携以渡江
大行于世。
哲宗實錄蔡京所撰。
分爲前後錄。
宣仁垂簾時事前錄
以紹聖以後爲後錄。
判而二之
蓋爲斥宣仁階也。
高宗紹與四年
宰臣朱勝非曰。
神,哲兩朝史多失實
不可以此後世
當復加重脩。
范祖禹有子名沖。
可促召兼史職脩撰
沖以宗正少卿直史館赴召
以爲其父祖禹元祐時諫官
章疏竄死嶺表
神考實錄又出於祖禹之手。
沖若今日任重脩之事。
則恐其黨未能厭服
高宗曰。
所爲
删之何害。
紛紛浮議
不足卹也。
愀然曰。
此事豈朕私。
頃歲昭慈獻聖皇后誕辰
置酒禁中
從容語及前朝事。
昭慈謂朕曰。
吾老矣。
相聚於此
身後事吾不復患。
然有一事當爲官家言之。
吾逮事宣仁聖烈皇后
求之古今
未見其比。
姦臣快其私憤
加誣謗。
建炎初雖嘗下詔辨明
史錄所載。
未經删改
豈足傳信後世
吾意在天之靈
不無望於官家也。
朕每念此。
惕然于懷。
朝夕降一詔
明載昭慈遺旨
庶使中外知朕意。
勝非曰。
聖諭及此
天下幸甚
史館悉將兩朝實錄令具删去
具載高宗所敎於篇末云。
其時陳了翁之尊堯,邵伯溫之辨誣。
則直擧蔡卞章惇郉恕宣仁
以欲廢哲宗立徐邸曲折
使凶計剖析無餘。
故陳,邵皆獲罪
噫。
當群壬秉筆
遮藏蓋覆
冀其情狀白露當時後世者。
豈有極哉。
物議定於一時。
人心難誣於異日
朱黃之本旣出於師成
高宗之衷又啓於昭慈
昭慈章惇所廢者幾年。
其時妃嬪嬙媛無不北狩
而獨昭慈復起臨馭
宋朝母后
援立高宗
以基宋家南渡之業。
而復能闡揚先懿。
癉黜鬼魅
施衮鉞數十年後
白者白黑者黑。
君子小人善惡之跡。
不易其位。
群壬之手足肺腑
呈露剔抉
不敢逃於百世之下。
此非後之竊弄權柄欺誣君父者之所宜鑑也乎。
噫。
乃天也。
天可逃乎。
此錄始末
世之業史者亦罕聞
兹掇以書。
緯書名錄
公元1089年
嘗攷諸家經籍志。
有紀河洛七緯者。
易緯有六。
乾鑿度也。
稽覽圖也。
坤靈圖也。
通卦驗也。
是類謀也。
辨終備也。
書緯有四
璇璣鈐也。
靈曜也。
帝命驗也。
運期授也。
詩緯有三。
推度災也。
紀歷樞也。
含神霧也。
禮緯有三。
含文嘉也
稽命徵也。
斗威儀也。
樂緯有三。
動聲儀也。
稽耀嘉也
叶圖徵也。
經緯有二。
神契也。
鉤命決也。
春秋緯有十三。
演孔圖也。
元命苞也。
文耀鉤也。
運斗樞也。
感精符也。
合誠圖也。
考異郵也。
乾圖也。
漢含孶也。
佐助期也。
握誠圖也。
潛潭巴也。
題辭不知昉於何代作於何人。
而蓋自漢以上已記之矣。
則其文必古奧
盛於東漢而泯於梁隋。
中國間有之。
薦紳先生時有所稱說
我國則雖通中
不得見其書。
非唯不見其書。
書之名目
不得聞。
矣哉
公元1618年
戊午甲子事蹟
戊午之禍。
起於子光
(柳子光)甲子之禍。
由於士洪。
(任士洪)而子光廢。
士洪戮。
天之報施不忒
而如衮(南衮)如貞(沈貞)者未數十年而踵作。
亦何故也。
嘗聞諸先輩
我朝成廟以前
士大夫被罪
止於其身。
未有株連枝蔓之累。
佔畢齋立師弟子
門下多聞善士
之者以爲黨。
自此以後
小人之欲嫁禍朝廷者。
必目以逆黨姦黨而除之。
旣除之後
如有觸諱者則又曰國是不定
邪論橫生
隨萌隨伐。
天地之紀絶矣。
世道求欲無亂。
得乎。
獨怪是佔畢函丈間人
能著子光傳。
以癉其惡。
而迺躬自蹈之。
者又何限
六臣傳後
武王伐紂
義士非之。
武王不以是貶聖於後世
義士不以獲罪當時
蓋天命雖有歸。
綱常亦所重。
孔聖謂武盡美
夷齊得仁
竝稱之。
以此也。
若我國六臣者。
武王伯夷也。
而卒陷大戮
子姓倂命
至今百餘年矣。
莫敢伸喙尙論
唯一處士寂寥數寸之管。
(南孝溫六臣傳)僅能扶義氣於一髮爾。
皇朝建文景泰時
諸君子死於節。
死於讒。
方孝孺于謙無慮十人
而卒得貤贈之典。
錫胤旌祠。
爰立臣。
王政不當如是耶。
外國大朝
典章不同而然耶。
余爲之一嘅
公元1579年
己卯黨籍
國家之治亂。
若繫於人。
而實有不容人力者。
每怪靜菴先生際遇中廟彼其隆。
不數年。
屠戮之也。
學問操履
中廟無不悉者。
至於走肖之譖。
童孺足以致疑。
神武之變。
庸昏足以知誣。
而乃欲於一夜之間。
盡之碪斧之下。
豈獨係於人爲
天其不欲使我東被仁賢之化也歟
先生歿二十七年。
仁廟卽位
稍伸其枉。
四十九年而宣廟卽位
大雪其冤。
褒贈其身。
錄用其後
追削神武之徒。
次第揭行。
而歲殆周一甲子矣。
其如善人之旣骨何。
公元1605年
乙巳事蹟
仁廟之子
文定不能母道
仁廟爲之君。
而尙有芑順朋,元衡等累十人媒孼於下。
使仁廟外族網打無一遺者。
小人爲國家患。
不可槩量如是
明廟幼沖嗣位
宜若聽熒當年
末年乃能斥黜元衡
湔滌幽枉
則斯乃日月之朋也。
先輩嘗論其時見幾而作一人曰。
金河西麟厚
直言而敢諫者一人
曰白省宰仁傑
大臣風者一人
曰權贊成橃。
嗚呼偉哉。
鸚鵡賦
使正平事操則何渠不及陳琳
而顧徘徊文擧德祖之間。
漁陽撾而不爲屈。
鸚鵡賦而不爲容
傲倪方羊
斧鉞在前自若也。
其亦烈丈夫哉。
著史者
訾其恃才傲物
後之人。
不察心迹和之
吁。
聖賢中道言之。
不無可論。
正平狂狷而馳域外者也。
非操之傲而誰傲。
傲曹是忠漢。
唯其不得傲也。
管寧之友而爲華歆
荀淑之孫而爲文若。
許魯齋文後
世之論魯齋者。
以仕胡爲說。
是固當也。
然仕元有二端
何者
元雖胡種。
受命天子中夏矣。
若人人以胡故而不仕。
則元其無君臣也哉
特以宋易元者爲失節爾。
然則魯齋之仕。
非失也耶
魯齋非人人比也。
自許儒者也。
夫君子之仕。
苟祿也。
非苟榮也。
將以一道德也。
將以正人倫也。
孔子治衛。
先於正名以此也。
元之左衽辮髮侏離麀聚也。
無能於兹四者。
而立乎其朝。
此其失也。
使魯齋仕而得正其名。
孔子治衛之云。
則初非以宋易元之身。
何不可仕之有。
特仕而不能正其名。
彷徨腥膻氈毳之間。
朝焉與蒙古處。
暮焉與女直遊。
所釐革者。
不過曆法差數爾。
儀官制爾。
文山死而不能救。
疊山拘而不能存。
如是而仕非也。
將死之言。
乃其情也。
悔心之萌乎。
魯齋之仕
不可謂之失節
失身也。
君子也而失其身。
烏可。
漢書丙魏傳後
漢之大臣
蕭,曹以後稱賢者丙,魏也。
丙初以保護
勞。
不伐之長。
相位
旣相。
肫肫敦厚
不失大臣體。
所謂不忮不求者也。
宰相器也。
若魏則乘博陸家敗之會。
逞其夙嗛。
而務狙獪蘖芽
取以代之。
旣相。
事必關白許史行之。
其時宣帝幸而志於治爾。
苟或如元成之不振
則魏也不過一縱宰相
非實忠朴之蘊乎中也。
宰相聯結外戚
拔身階。
不足觀也。
張禹孔光之爲王氏羽翼
未必非魏啓之也。
當宣之世。
趙蓋,韓楊皆死於非辜
而趙之死由於魏。
其與竝稱
幸也。
班之蕭,曺不亦舛乎。
余觀之。
高惠以後大臣之賢者。
無踰於申屠嘉周亞夫兩人
其欲斬鄧通,罪晁錯
白建太子
毅然不可犯。
至於亞夫大焉
七國談笑之頃。
而不自爲功。
諫廢太子
皇后兄信之封侯。
足以蓋漢矣。
而之兩人者。
未聞以大臣稱如蕭,曺何歟。
文景之治
治於宣。
使趙蓋,韓楊生文景之世。
固不枉死
假枉矣而嘉與亞夫當之。
則伸而捄之無疑也。
令通鵕䴊垂貝委於宣后之日。
則魏必先爲之交結如許史。
然其能坐廟堂引責之如嘉之爲耶。
吾知其必不能也。
由是之。
古之得名譽於史傳者。
亦不可信
史猶不可信
當世而傾敓愛憎之者乎。
余於丙,
恒怪其無辨論者。
於是乎書。
康王之誥後
胡氏春秋傳曰。
顧命
康王之誥。
成王之崩。
君臣服冕何也。
當是時。
成王方崩就殯。
猶未成服。
故用麻冕黼裳
入受顧命
受命
諸侯而後
釋冕喪服者。
於是成服宅憂也。
以爲康王釋服離次卽吉則誤矣。
此亦以變凶卽吉爲非者也。
當文武成三王之後
天下無一可虞。
而乃卽阼之始。
不以常行之禮而遽用權制。
蘇氏所謂周公在則必不爲此者
可謂辨之晳矣。
蘇氏之論。
以爲失禮
胡氏之論。
以爲不然
不以爲禮之正則同也。
朱子之答潘子善之問。
不過語其處變當然
非以康王事爲禮之正也。
後之人不知前賢之旨。
以爲說。
有親肉未寒而襲衮冕負斧扆。
儼然臨詔群臣。
庸非悖哉。
胡氏之論。
書傳所未載。
兹表而言之。
書非國語
子厚平生受用國語
而及著書非之。
足見用心之頗。
左氏固有夸者。
然皆出於一時占筮
數之在三古。
井井可稽。
而周衰猶存於太史氏也。
況人之吉凶
著於云爲
天事恒象
聖智則之
以爲言。
有何可非。
子厚非丘明。
蟋蟀驚霆哉。
司馬長卿賦後
屈宋
賦之祖。
馬楊。
賦之宗。
而馬之體。
屈宋之所無。
幾乎作者
子雲之而相距已三十里矣。
後來京都
作。
各自逞奇衒富。
不過僕馭於長卿爾。
若是長卿也。
縱靡於屈。
比興家。
大宗師也。
韙哉。
楊子雲賦後
楊雄氏雖欲肖長卿
然終患鈍椎濤瀾
詭怪退三舍矣。
每讀反騷。
尤怪其立論標異
自別於左徒也。
見美新。
始信反騷爲之權輿也。
反騷之辭曰。
由聃之所珍。
彭咸所由
許由也。
老聃也。
許由之高。
値堯之聖而藏其踪。
老聃之玄。
見周之衰而卽出關
何不自效二子而咎左徒爲也。
左徒
宗戚之卿也。
無可去之義。
徘徊危國
畢命盡忠者。
乃得夫天理之正。
使仲尼世則未必不竝列於三仁
先儒之疑夫過者。
亦非的論也。
以雄而訾之。
矣哉然其詞則雖非長卿
班視魏晉
執耳也哉
齊物論
理一而分殊
一者
不待齊而自齊。
其殊者。
自不齊而不可強齊。
聖人於是有道焉。
明于一而統于殊。
使事事物物止於至善之地。
所以齊之也。
若如莊叟之論。
以其自不齊者。
驟而強之齊。
任其自不齊者。
從而名之齊。
因是因非可不然不然。
則蒼素莫分。
天壤易位。
其所眞君
亦安得不隨形而化耶。
宜乎異端之首。
而不列於孔孟家也。
然其妙悟獨契。
超乎昭曠之旨。
寓於恢詭譎怪之中者。
有非後之佔
拘儒所闖其藩墻
豈可少哉。
當周之衰。
天下分裂
仁義囊橐
湯武嚆矢
竊國簒君者。
塞海內而不可圉也。
故爲不經無端倪之辭。
以洩其不平之氣。
莊叟本意也。
然則不可以其曼衍巵言
與其實得而訾之。
道德經
自今日觀
漢唐爲古。
漢唐觀。
湯武爲古。
湯武觀。
堯舜爲古。
堯舜觀。
犧軒爲古。
自犧軒觀。
邃古之初爲古。
天下之生久矣。
遞降而爲今日
然則三代乃古之叔世也。
今日漢唐叔世也。
宜乎周之衰而道術分裂
百變俱作。
臠卷傖囊而脊脊太亂也。
邃古之時。
道在乎人而人爲日用
德及於人而人不自知
熙然而已
自事而已
烏暇語仁義哉。
道德亡而仁義名著
仁義立道之物。
欲待仁義而立道。
則道之不全也可知矣。
老之全言道德而卑仁義仁義者。
非病仁義也。
道德之亡也。
而欲返之邃古之朴而已
朴苟返則仁義在斯矣。
後之人竊老之餘食以爲利者。
曰申也曰韓也曰仙也曰佛也。
而佛最盛最行。
人見其然也而擧以誚老。
夫老之後百年而有申韓者出焉。
後數百年而有仙佛者出焉。
申韓仙佛也。
非老之面命耳提之也。
老雖神又安知累百年後。
申韓仙佛者出。
而竊我之道。
以爲自私
也耶
大易
四聖之所作。
而然猶兵家竊之以爲殺伐之具。
卜筮家竊之以爲祿命之原。
養生家竊之以爲脩鍊之候。
其他小數陰謀者。
無不以易爲權藉
人見其然也而從而尤之曰。
殺伐祿命也脩鍊也小數陰謀也。
易爲之也。
惡可哉。
禹之惡衣菲食
出於至性儉約
墨者假之以誤當世
湯武革命
出於應天順人
莽操假之簒國易君。
人見其然也而從而尤之曰。
墨也禹爲之。
莽也操也湯武啓之。
則不亦顚乎。
顧老之可疵者有之。
建言立說
拂經反常者。
此其疵也。
然非固疵也。
所爲而發也。
所爲而發。
大聖亦爲之。
孔子曰。
喪欲速朽
爲桓應之石槨而言也。
孟子曰。
臣視君如仇讎
爲時君之不以禮待其臣者言也。
苟非有爲而發。
則之兩言者。
人必有疑其乖於忠孝者矣。
垂世立敎之方。
不一其說。
易之爻繫
載鬼一車
則不幾於誕乎。
之國風。
不去溱洧
則不幾於蕩乎。
聖賢訓人
亦有隨世而異者。
孔子不言性命孟子始說性。
至周程出而說性說命說氣說理說情
紛紛不可縷數
蓋人稟愈下。
每下愈況也。
言道德而不言仁義
庸何傷乎。
拂經反常也。
蓋欲激而之道也。
老而可厚詆。
孔孟必先斥之。
孟子楊墨不及於老何也。
以竊之假之者。
而罪夫累百年之上之立言者。
則亦遠於道也夫
嗚呼
邃古逖矣。
堯舜道亡矣。
使老生於今日。
則又作何如觀也。
黃山谷文後
世言山谷詩。
不言山谷文。
何也。
其文猶專車之骨。
不制之璞。
沈深莽宕
趣造玄濬。
漆園外傳也。
自是方外一體
非得形骸之表者。
曷能知此老妙悟
書王弇州三忠祠歌跋後
公元1594年
記余甲午秋
書狀官京師
上价月汀尹公
副价卽簡易崔公
翌年乙未春始廻。
其廻也。
中士人馮君仲纓,李君應時
設祖三忠祠
案有金陵筍菹天津蛤膾,遼陽葡萄乾果。
剝豕爲湯。
刲魚爲炙。
佐以漁陽細麪,中都糖餠。
滿酌露白侑之時。
微雪乍霽。
朝旭散彩
庭宇淸爽
耳目曠朗
仍與徘徊尋陟。
緬念三君往迹
俛仰忼慨久之
祖罷。
月汀簡易兩公爲余劇談燕薊故事亹亹
向夕始就途。
却算游程
殆將三十年矣。
兩公作古人。
獨余在世
齒髮皆空。
浮世滄桑
幾何哉。
適見弇老短跋。
不覺懷舊躅。
喟然而書之。
芝峯昇平詩稿
芝峯公之南也。
枉數日駕。
訪余於黔浦田舍
半夜歡。
留詩爲別
旣南矣且三載
余因人之南者。
所爲詩。
蓋將舒憂娛悲畔牢之中也。
未幾
公果彙百有
二十二篇雜七五近體絶句裒而爲卷。
附其姪柳生有朋者。
傳至余壽春纍所。
緘縢才啓。
珪璧散朗
一室光矣。
噫。
茲固眼前光景
皆人所知也。
而公善言以爲音。
豈公神而化之者耶。
日月星辰經緯于大。
山川草木杼機于地者。
無非公之用也。
取成於心。
寄姸于物。
使天葩國英
交拆互發。
豕零烏喙
以爲建之太淸
按節度曲者。
蓋公之得乎天也。
行且建安景龍
雁行開元大曆而上之。
彼按故點簿。
飣餖爲工者。
烏能望公藩籬哉。
託契於公殆四十年矣。
塤箎不足喩其和也
止水不足喩其淡也。
公有作。
余輒見之。
一見進於一見
及今之見也。
望而不能睹也。
逐而不能及也。
儻然惘然止。
然而自失也。
詩而至此
可謂盡矣。
然此技爾。
乃若公持之恬處之靜。
取之廉修之潔。
知幾介石
難進易退
則當於古賢中求之。
世其有如公者乎否耶。
吾未之見耶。
以爲跋。
龜峯詩後
不得龜峯翁。
而得龜峯詩稿西沈公。
所見之眞。
所謂一唱三嘆而有遺音者也。
才高而意曠。
趣逸而調絶。
出於性情不侈以文也。
根於天得而不絢以色也。
紆乎其餘也。
泰乎其放也。
和平寬博之旨。
不失羈窮流竄之際。
優游涵泳之樂。
自適風花雪月之間。
庶乎安時處順
哀樂不能入者矣。
竹西
云。
才取盛唐故其響淸。
義取擊壤故其辭理
余驗之信然
恨不及翁在世時提安樂窩經世法一討之。
九原可作
噫。
喪禮備要跋(別稿)
養生不足以當大事
送死可以大事
君子於此
誠必信。
勿之有悔焉耳矣。
然而講之未豫。
無以盡乎誠信而達其愛敬矣。
朱夫子家禮
固爲禮家三尺
東方尤尊而崇之
而顧古今異宜
則有不得不損益者焉。
方俗殊用則有不得不變通者焉。
喪禮備要所以作歟。
之書也初出於申君義慶氏。
沙溪金先生折衷闡明之。
竭情盡愼。
致其敬而誠若者。
於是乎徵矣。
曲容備物
綱目俱揭。
等衰隆殺
本末順比
上而朱夫子立訓之至意
下而爲我東方方來準則
其亦大哉
兩湖之士剞劂而行之世。
愼終追遠者斯無憾矣。
古人有言禮之於人。
猶酒之有蘖。
以厚以薄。
唯在勉與不勉。
此又豈非沙溪公所望後學歟。
白湖詩集
白湖詩集將行也。
白湖之弟文化公要弁卷之辭於白沙李相國
相國卽許之。
文旣就。
置之簡策間。
俄而文化捐館舍
詩集亦不竟剞劂
歷幾年。
從弟參議公踵而擧之
復求序於相國
相國時罹文罔
居矣。
亡其所爲文。
欲繹成之。
無何
相國言事北荒卒。
參議公悼其已諾而未就。
且謂行白湖集而無白沙論撰也者
不行也。
間求其故所爲而亡之者相國之子
久之果得於舊簡中。
而缺其始若終。
參議慨然屬欽曰。
之文也。
旣就而亡。
亡而得。
得而又不完。
不幸歟。
幸歟。
幸而完。
白沙也。
不幸而不完。
白沙也。
顧子知白沙白沙
斯知白湖矣。
盍綴其缺而成一家言也。
欽復曰。
諒哉。
言也。
不幸而不完。
白沙也。
惡害於其缺。
鐵網珊瑚雖折猶寶。
崑山片玉雖璺亦珍。
使西賈見之。
未必不曰無價
觀其缺而推其完。
其缺不足傷也。
色澤之出天者。
可以假爲。
參議公曰。
苟然則子以此言文之哉。
欽次其語。
有所感也。
欽與白沙公白湖數矣
每稱其奇男子
如詩則未嘗退三舍而讓之。
建櫜登壇
狎主夏盟
白湖其人。
而惜薾雲之跡。
中途而閼云。
不可不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