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x 页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教书]
[教书]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91H 页

王若曰。松贞表于岁冱。玉操彰于火炎。所以人臣。遭险履艰。不忘匡救之义。王者砺世磨钝。莫先褒直之恩。载申典章。用奖孤直。惟尔气禀霜雪。美钟瑚琏。高科好爵。不以骤进为荣。正议嘉谟。不以朋比自顾。始见忤于台奏。尤著声于边封。属奸凶之堵立。致伦纪之波颓。金墉之囚。遽拟于 母后。廪延之戮。至及于婴孩。忠臣痛骨而吞声。贼徒攘臂而称首。赖尔一疏奋发。咸知大义昭明。夏侯之系更冬。雅志弥坚。邦衡之窜过海。华闻益远。既批鳞之不恤。宁碎首之是辞。神明所扶。幸脱东市之斩。魑魅可御。忍绝北堂之思。天命不宜久屯。人情终必思复。爰当更化之日。首起在锢之臣。进贰薇垣。见公朝之咸喜。旋分英簜。为耋母之未将。虽补拾暂旷于后前。岂崇报少弛于忠谠。兹加尔通政大夫。南原府使如旧。盛名难副。高行贵完。三品之班。予敢言宠擢之厚。独立之节。尔宜思报效之忧。故兹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91L 页

庆尚监司时 谕教书(天启六年五月十三日)
王若曰。属今日南顾之忧。谁可代者。即古人西伯之任。是以难之。简在予心。徒得君重。惟卿汲直非戆。贾泪伤时。怀百鍊益坚之资。寸肠如铁。当三纲既斁之日。尺疏飞霜。盖决死于心中。曾几年于海外。母子相别。潮州之路八千。风云一堂。汉家之际四七。自潜邸闻之素矣。故登庸如不及焉。始还朝而加阶。匪以为报。逮扈驾而进秩。时乃之功。一介臣断断无他。大小事惓惓必达。诚宜拾遗补阙于禁闼。展也疾风劲草之忠良。惟兹岭南之雄藩。实是我东之根柢。城池郡邑。六十州之星罗。礼义诗书二百年之风教。咫尺鲸鲵之浪。朝夕虞危。萧条蒿荻之墟。赋役烦重。军兴十载。策应尤多。弊风近年。士习可虑。通文是何意。辱荐及于王人。处变亦乖方。责斯加于方面。非全材。莫可镇服。办此事。惟在卿身。兹以卿为庆尚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卿其赤子龙蛇。恩威并布。清操冰蘖。贪污俱空。早知士元才非百里。伫看召伯化行二南。陈情之表尚存。予岂忘也。将毋之愿且遂。汝往钦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92H 页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祭文]
祭文[李惟达]
维崇祯十四年岁次辛巳八月甲辰朔二十四日丁卯。
国王遣臣礼曹正郎李惟达。
谕祭于卒前参判郑蕴之灵。惟灵纯刚之气。古素之质。有德有言。謇谔笃实。遭时否塞。始著劲节。暨予纂旧。训戒弥切。得失祸福。靡欣靡怵。忘身徇国。终始如一。遭罹变故。退藏圭荜。循经守道。乃心王室。言念曷月。言归予弼。云胡不憖。而有斯疾。英魂未散。正气长结。契予衷情。歆此芬洁。
居昌乡校祭文
呜呼哀哉。 先生立朝。四端以只。慈母不遗。仁克成只。怨不宿焉。义克敦只。同死社稷。礼克坊只。蹈海有愿。智克及只。始终一节。信且贞只。大略如斯。馀奚以知只。渴者饮河。知足而已只。呜呼哀哉。尚 飨。
灆溪书院祭文
梁木一颓。吾道衰矣。祥期再临。 仪形邈矣。呜呼痛哉。凡我士类。焉仰焉依。小子来斯。相向而恸。呜呼痛哉。尚 飨。
龙岩书院祭文
呜呼。天赋吾人。则以降衷。曰仁曰义。维孝维忠。悠悠今古。全者盖寡。惟我 先生。先立大者。资禀既异。充养有道。纯刚其德。贞确其操。扶植世教。彝伦攸叙。启佑后学。吾道不坠。方期遐算。寿我道脉。儒林失仰。梁木遽折。 先生之生。正气不死。 先生之殁。正气亦死。呜呼恸哉。吾东已矣。尚 飨。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奉安文]
龙门书院奉安文(壬午)
曰维一气。至正纯刚。或钟于人。树之纲常。天下生久。几个男儿。文山歌罢。五百年兹。天为我东。畀我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93H 页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93L 页

灆溪书院奉安文(壬午)
惟 先生为政于家。孝友天成。移忠于国。直道以行。扶叙彝伦。允赖始终。星斗之仰。远迩攸同。矧惟咸邑。渭阳之乡。衣被风声。实弘此彊。爰谋揭虔。有难别搆。合堂 㵢松。与享非苟。依归 文献。志愿是遵。德既有邻。因不失亲。精灵宜妥。矜式有地。尚绍先哲。永启后士。
灆溪书院升 享文(丁巳八月十三日)
天佑斯文。不绝注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挽诗]
挽诗[卞三近]
南国名山与巨川。扶舆淑气钟英贤。直言冒死纲沦日。大义轻生 主辱年。每惜洛波龙卧久。忽惊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94H 页

挽诗[林真怤]
吾东元气寄先生。天理人伦赖以明。劲舌刚肠金石烈。精忠直节鬼神惊。猿山尚带崇祯号。某里犹存处士名。俯仰百年无愧怍。想应含笑入佳城。(林真怤)
挽诗[潘荣]
麟经七十三而卒。凤历崇祯十四年。万古纲常严一笔。百王伦纪炳遗篇。三千三百心中礼。无臭无声性里天。人可得闻惟节义。性心天道世谁传。(潘荣)
挽诗[郑必达]
崇祯辛巳岁之秋。正是东韩正气收。五百里间应有聚。三千年后更无俦。山河漠漠风尘色。天地冥冥日月愁。独倚乾坤歌又哭。不知我者谓何求。(郑必达)
挽诗[李寿檍]
乾坤正气钟豪英。松柏贞操雪月精。万古纲常悬日月。平生忠孝质神明。乐天知命身全洁。由义居仁道自亨。大泽忍看䲡鳝舞。儒林从此栋梁倾。(李寿檍)
挽诗[宋翊]
山河秀气孕真元。间世生人德业尊。忠孝一心明日月。纲常大节立乾坤。成仁既学宣尼训。就义宁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94L 页

挽诗[李蒤]
万叠山中一草堂。维持三百载纲常。悲鸣愁送台前水。不共清阴到沈阳。(李蒤)
挽诗[赵任道]
癸丑至丁丑。二十五年间。忠言与直节。始终如一般。伟哉桐溪公。禀精德裕山。德裕千万叠。佳气郁而盘。兹山孕清淑。名世者班班。爰初葛川翁。礼义为大闲。旌闾彰孝友。茂爵表衣冠。门生曰峄阳。潜德谷中兰。梧冈及准轩。统绪明且端。公承父师训。早透人鬼关。家庭制行高。忠犯人主颜。危朝昏乱际。只手障狂澜。孤城风雨中。义胆凌高寒。英风洒夷夏。直声耸三韩。吾东几个男。公独守其难。倘非所养深。曷能居之安。平生敬义功。一念炳如丹。况有求中说。留与后死观。猿山不改色。某里香未刊。安得太史笔。大书激愚顽。千秋百世下。竖发摧心肝。(赵任道)
谒龙门庙[县监朴长远]
德山千仞碧巑岏。留配先生后代看。别有乾坤悬两曜。从教礼义奠三韩。儿童诵字今谁似。草木知名古亦难。忝守玆邦吾已晚。载瞻祠屋默长叹。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上梁文]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95H 页

述夫。箕山盖有。文亦概于汉乘。首阳如何。青未了于殷土。是知地非自胜。所以因人而名。山不在高。亦曰里仁为美。虽然。一丘一壑。久或无传。孰若爰处爰居。图惟不朽。故有构堂之美者。其惟某里之斋乎。恭惟桐溪先生。邃学家传。八溪先生之六世。大节天挺。文忠夫子后一人。一笔回纲常。诚自贯于金石。两手捧日月。忠不渝于死生。兼天下三达尊。是所谓君子人也。了平生一大事。岂不诚真丈夫哉。顷当归老之年。得遂避地之计。山为德裕。岂非如有待而得名。里以某称。乃谓不见知而无闷。终始于学。志不倦于诲人。进退皆忧。心岂果于忘世。龙藏岁暮。乃见四百州一人。岳颓梁摧。忽收三千年正气。呜呼。乾坤罔极。何所见而去欤。时命相违。盖不能者天也。凄凉山泽之志。寂寞杖屦之原。霁月光风。总似当时景象。金声玉色。不知何处寻陪。居然十四载于今。念兹在是。幸有二三子同志。经始营之。爰揭鸠巢之旧名。窃取鹿洞之遗义。惟兹山之轻重。已矣莫陈。而一构之废兴。亦云有数。某水某丘之依旧。一草一石之不移。渭川数里乎
桐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95L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