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休翁集序
休翁集序 第 x 页
休翁集序
  
休翁集序 第 303H 页
休翁先生文集重刊序[沈敬泽]
文章。外华也。是何足与论于大人君子也哉。然而百世之下。慕尚先辈。欲观积中之美。惟文字是据。然则宁可以外华而小之也。惟我 先祖休翁先生。自弱冠时。文章之才。经济之志。菀然为先进之所推诩。早年擢科。选入清班。将坦步亨衢。大铺鸿藻。以赞声明之治。运否昏朝。家祸孔棘。赋鵩海陬。十年幽郁。幸逢 仁庙中兴。首被宥召。朝著清平。明良际遇。诚千一之会。而
休翁集序 第 303L 页
天不假寿。阏而不展。是可为千古志士之恨也。岂独子孙之心哉。先生于诗律。不甚致工。随境抒情。平淡典雅。绝无挦扯雕刻之态。而虽在摈窜流离之中。发于呻佔者。无非眷眷于君亲。实有诗人忠厚之风。 先生之笃于人伦。有可验矣。至于时务安边两疏。纯正恳恻。委曲缜密。非但切中时宜。可作后世龟鉴。夫以 先生之所蕴抱者如此。而半世佗傺。不得发挥其万一。于今可见者。惟断简几篇。呜呼
休翁集序 第 304H 页
惜哉。遗集。诗文合五篇。旧有版本矣。散佚无存。不肖忝按岭臬。谨取家藏本。略加校正。付诸剞劂。以图寿传。吾沈本岭人也。 先生之居停在岭。卜筑在岭。始葬在岭。俎豆之享。又在于岭。遗集重刊。适在于岭。以不肖之无状。不敢辞于弁首之文者。方带道伯之名。谅以事不偶然故也。至若是集。则可备王氏铜川之述云尔。
上之九年己未孟春。九世孙岭南观察使敬泽。谨书。
休翁集序 第 305H 页
休翁集序[李景奭]
夫诗。不外乎志。故善言诗者。先观其志。志有善不善。又有大小。苟能志于孝志于忠而大且远。则善孰甚焉。以此而求诸古。尚鲜有焉。况季末文雅之寥阔乎。以吾所闻见。其故议政府舍人休翁沈公。其庶几乎。公讳光世。字德显。休翁其号也。余少时。窃闻先生长者之绪论。称一世之聪明彊记淹贯书史者。必先数公。稍长。往往得诵公之诗句而才公之为。顾昏朝沦谪之时。固不足言。窃怪夫 反正之后。出入词掖经幄之列。而不甚以文翰显焉。今公既殁之后。始得其平生所著者而读之。公忠孝根于性。而志大且远。盖小操觚之家而非蕲以此名者也。于是。知余之向之知公者。外也末也。余为之蹶然而惊。赧然而惭。益信言诗者不可不以观志为先也。试尝味之。其篇之长者纡馀。短者婉约。亡论得意与失路。其愉逸欢适之际。悲咤牢骚之时。形诸吟讽者。多出于爱亲恋国之心。而蔼然有不可掩者。且以人之常情言之。其窜逐蛮乡。备尝艰辛者十有馀年。幸而一朝。睹日月之新。际风云之会。虽自耻于荣进。其于北山大夫之从事。宜若少倦焉。而朝登法筵。暮出塞垣。阅历河山千有
休翁集序 第 305L 页
数百里之地。摹写沿江一带之险易。纤悉无遗。无非备他日绸缪之策。道途之难。鞍马之瘦。曾不足以为苦。则此又岂批风抹月钩章棘句者比哉。况其封章。一则谈当世之务。一则论边圉之事。殆其得之于传记。而略春华而务秋实者乎。昔苏子瞻称凫绎之诗文曰。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吾于公亦云。惜乎。其言未见施于一时。公亦未几。赍志黄壤。此则志士之所共嗟也。然而使此言传而早晚得见采于 邦家。则岂但为公之幸而已乎。斯集之将行也。其诸胤要余引之。噫。公之诗文之传。奚有待于余言。而敢录一斑之见以归之。后岂无扬子云哉。乙亥仲冬上浣。完山李景奭。谨书。
休翁集序 第 306H 页
休翁集题跋[李植]
休翁。故议政府舍人青松沈君德显氏自号也。君自幼聪警嗜学。手不释书。年十七八时。作近体律绝。已自圆畅成章。君外王父具赞成八谷公。与君叔祖判书四养公。共评其作。八谷公曰。此作若成就。则足埒徐四佳。四养笑曰。何太低看耶。吾意毕竟到欧阳子地头也。其见激赏如此。然君用意高远。不屑声律雕篆。其读书史。专务讨论稽验。为经济之学。故才名虽盛。而世不复以词人目之。君更傲然自得。时或应俗信笔。实能敷柔纮泽。不愧当家。可见停蓄之富也。君殁后。诸孤收拾散稿数百篇。以示余。余为删定其可传者为一帙。而其少日得意之作多不见。惜哉。顾其时务,安边策两疏。事虽不施。而君之才猷大略在是。异日国家。倘追采其说。若贾,董之策。终究于武宣之世。则君之志业未为终不遇。而两疏之文。当为此卷上驷。凌跨宇宙而有馀地。当其时词苑诸名家。殆必乎后矣。姑识此以俟。 崇祯丙子重午。德水李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