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塘翁以疑礼问解示余。仍属序述。余未尝从事于斯。而亦尝有意于叩质。遂携归淮上。娄阅月而始卒业焉。盖翁平居攻苦。探索有素。其有疑于四礼之变者。条为问目。凡一百三十有一。沙溪金先生据古经传若儒先诸家之说。逐节而解之。问解之际。互有发明。要之归诸至当。余每过一解。辄开一障。尽其卷。而疑网豁然矣。夫治礼

犹之乎治法律。然其经而常者。布在方册。可按而行之。唯其变者。胶轕缠绕。而古圣贤微辞奥义。散在群书。未易择决。差之毫釐。谬以千里。谭礼者。猝然遇之。伥伥犹瞽之无相。是奚异用法而不知法外意也。如木之枝。如水之派。千分万折。有源有委。本之天理。参以人情。自有溪径可涉。必也躬以行之。心以求之。体其常而考其变。乃可传信。

故七十子之徒。莫不通其说。而曾氏之问。独著于记也。先生学究杂服。至老匪懈。搜罗證定。反覆论辨榛芜廓开。辙迹坦正。使人由之。如旅得归。厥施不已博哉。然洪钟之响。非善叩。不能得从容而尽其声也。翁之尊尚所闻。著此成书。为训于世。足验其躬行之实用心之勤矣。其闻曾氏之风而作者耶。篇末。附宋子明甫之说。可见先生门

下多好礼之士也。昔张横渠以礼学教其门人。程夫子称之。吾知此书之行。先生之师道益尊显于后世也已。岁舍戊寅季夏下浣。平山申翊圣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