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见解篇第十七(此有二部)¶ (自动笺注)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五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
*見解篇第十七(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心識運變厥理無常
解惑相翻聖人何迹。
神虛照應機如響。
所謂寂滅不動感而遂
通。
悟道緣機然後神化
是以文字應用彌綸
宇宙
聖變隨方該羅法界
六通至聖
垂化於五道者也。
**引證部第二
分別功德論云。
如來所以廣為四部各說
第一者。
乃為將來遺法之中。
四姓出家見解
不同
共相是非自稱為尊餘人為卑
如是
不可稱計故。
預防未然開其自足之路。
光明中日為其最。
星宿中月為其最。
川流之中海為其最。
六天中波以為
最。
色界十八天之中淨以為其最。
九十六
部之中釋僧以為其最。
九十六道之中佛道
以為其最。
如五百聲聞弟子之中。
神解各別
不可具列(略列一二十人餘之不盡備在廣本)。
第一如拘隣比丘。
初化受法善來之首故稱
第一
如憍梵鉢提比丘。
善護譏嫌藏身天上
故稱第一
功德論云。
牛脚比丘二事
得居世間
何者比丘脚似牛甲。
食飽則呞。
以是二事不得居世。
外道見謂沙門
無時節生誹謗心。
是以佛遣上天善法
坐禪
善覺比丘常為眾僧作使至天上
涅槃迦葉鳴椎大集眾僧。
阿那遍觀
世間
誰不來者
阿那律即觀世界盡來。
唯有
憍梵比丘今在天上
即遣善覺命召使來。
覺到三十三天
見在善法講堂入滅盡定。
指覺之曰。
世尊涅槃已十四日。
迦葉集眾。
我相命可下世間至眾集所。
憍梵答曰。
世間
已空我寧忍還。
欲取涅槃
即以衣鉢付於善
覺。
還歸眾僧。
便取涅槃
以是因緣
善護其身
安處天上
故稱第一也。
第二論云。
憂留毘迦葉所以第一者。
乃宿
已來兄弟三人
常有千弟子相隨
今遇
得度俱得羅漢
四事供養
由此而興將護
聖眾。
供養中第一也。
第三論云。
舍利所以智慧第一者。
世尊
方欲知身子智慧多少者。
須彌為硯。
四大海水為墨。
四天竹木為筆
滿四天
下人為書師。
欲寫身子智慧者。
不能盡。
凡夫五通而能測量耶。
故稱智慧第一也。
四論云。
大目揵連所以神足第一者。
尊正說。
三災流行人民大飢
欲反大地
地下肥以供民命
佛止不聽
恐損眾生
又欲
一手眾生一手反地。
佛復不許
故知神足
第一也。
密迹金剛力士經云。
目連承佛聖旨
西方
一世界光明幡。
佛名光明王。
現在說法
目連到彼聽佛語。
見其身長四十里。
菩薩
身長二十里。
其諸菩薩所食鉢器。
其高
里。
目連行鉢際上。
時諸菩薩世尊曰。
唯然
大聖
此蟲從何而來
沙門服行鉢際上。
時彼佛言。
族姓子。
慎勿發心輕慢此賢。
以者何。
今斯少年大目連。
釋迦文佛聲
弟子中神第一
時光明佛告大目連。
菩薩及諸聲聞
見卿身小咸發輕慢
仁當
神足力承釋迦威德
目連稽首足下
七匝踴身在空。
廣現神足已復住佛前。
菩薩未曾有。
佛言。
欲試釋迦文佛音響
近。
故到此土。
仁者不宜如來音響
如來
音響無限
無遠無近。
廣遠無量
不可為喻。
尊告曰。
云何以汝神力到此世界
故是世尊
釋迦文佛威德所立。
遙禮釋迦文佛。
當至彼。
假使卿身以己神足還本國。
一劫
不至
目連右膝著地。
向於東方釋迦文佛。
叉手自歸屈申臂頃即時得至。
故知目連
中第一也。
第五論云。
阿那所以第一者。
時佛為大
說法
律坐眠。
見謂曰。
如來說法
何以眠耶。
夫眠者。
心意閉塞與死何異
慚愧剋心自誓不敢復眠。
不眠遂久
眼便
失明
所以然者。
凡有六食
眼有二食。
一視
色。
睡眠
五情亦各二食。
得食六根乃全。
以眼失食故喪眼根
佛命耆域治之曰。
不眠
不可治。
已失肉眼無所復覩。
五百弟子各棄
馳散。
倩人貫針捫摸補衣
線盡重貫無人
倩。
左右唱曰。
求福者與我貫針。
世尊忽然
到前取來。
吾與汝貫。
問曰。
是誰。
曰我是佛
也。
曰佛已福足。
欲求福耶。
福德可得厭
耶。
那律思惟
佛尚求福
況於凡人邪。
心中
感結馳向佛視。
以至心故忽得天眼。
復思
惟便得羅漢
凡得羅漢皆有三眼
一肉眼。
天眼
三慧眼。
三眼視者。
肉眼亂天爭功
精麁
以雜觀故。
專用天眼大千精麁
覩。
故言天眼第一也。
第六論云。
迦旃延所以稱善分別第一者。
將欲撰集法藏
心中惟曰。
為人憒鬧精思
不專。
隱地中。
七日纂集大法已訖呈佛。
稱曰善哉
聖所印可
以為一藏
此義微妙
降伏外道
故稱第一
又佛稱仁者辯才析理
解義第一也。
第七論云。
所以稱婆拘羅壽命長者
以曩
昔曾供養六萬佛於諸佛所常行慈心
蜎飛
蠕動有形命類。
常加慈愍
無有毫氂殺害
想。
佛告阿難
如我今日正壽八十者。
如來
隨世欲適眾生不現其異。
故壽八十。
拘羅
者受前宿世慈心之福故。
年壽加倍一百六
十。
往昔毘婆尸如來出世時有長者
居明
貞修稟性良謙。
請佛及僧九十日四事供養
一比來求索藥。
長者問曰。
何所患苦
曰。
頭痛
長者答曰。
此必膈上有水。
仰攻
頭。
是以頭痛
即施一呵勒果。
因服病除。
緣是福報
九十一劫未曾病患
阿難問婆拘
羅。
何以不為說法
為無四辯智慧而不說
耶。
答曰。
我於四辯捷疾之智非為不足
直自
樂靜不喜憒鬧
故不說法
長命省事
一也。
第八論云。
所以優波持律第一者。
是五
百釋子𩮜髮師不輕不重泯然除盡。
佛命善
來即成沙門
佛即受戒阿羅漢
次受五
百釋子戒。
優波離為上座
釋子言
此我
家僕何緣禮之。
佛言。
不爾
法無貴賤先達
兄。
俛仰不已制意為禮。
即時天地大動。
天於上讚曰。
善哉善哉
今日諸釋降伏貢高
此意難勝故地為動。
當五釋子為道時。
九萬九千人出家為道
優波自從佛受
已來未曾犯如毫氂。
故稱持律第一
又祇
精舍北有一比丘。
得病六年不差
波離
往問。
何所患苦何所須。
曰我有所須以違
佛教
故不可說
曰但說無苦
曰我唯思酒
五升病便除愈優波離曰。
且住
我為汝問佛。
還即問佛。
比丘病須酒為藥。
不審可得飲
不。
世尊曰。
我所制法除病苦者。
優波離即
索酒與病比丘
病即除愈
重與說法羅漢
道。
佛讚波離。
汝問此事。
使病比丘得蒙除差
使得道。
若不得度後墮三塗無有出斯。
將來比丘設禁法。
使知輕重得濟危厄
汝真持律
以律付汝。
勿令漏失
不可示以沙
白衣
復稱第一也。
第九論云。
所以難陀比丘端正第一者。
諸比各各有相
舍利弗有七相
目連
五相
阿難有二十相。
難陀有三十相。
金色
阿難銀色
衣服光曜
金樓履屣執瑠
璃鉢。
入城乞食
有見無不欣悅
自捨如
來餘諸弟無能及者。
故稱端正第一
請佛。
外見難陀愛樂情深。
接足為禮以手
摩之。
雖覩美姿無情想。
形影相感則失
不淨
不達疑有欲心
佛知其意。
女曰。
生疑心。
難陀劫後七日當得羅漢
是言之。
知心不變故稱第一
十論云。
所以婆陀比丘解人疑滯第一
者。
三世諸佛皆共八萬四千以為行法
眾生
得道不必遍行眾行
其所悟處以為宗趣。
何者眾生結使不同
病有多少
垢有厚薄
如來設教若干
或有一藥治眾病。
或有眾
治一病。
六度相統。
一行為主眾行悉從。
一行不專眾病隨起。
隨病所起對藥應之。
計常起以無常對之。
若計有心起以空心
之。
當其無常領行。
萬行無常也。
猶施造
八萬。
八萬皆為施所造也。
猶如八音
一音統八響。
一響統百教。
一教統百義。
一一
相領至千萬億。
一音萬億
其變如是
略說
統行其喻亦爾。
比丘專以略說為主
故稱
第一也。
第十一論云。
所以稱天須菩提好衣第一
者。
五百弟子中有須菩提
一王者種。
一長
者種。
其天須菩提出王者種所言天者。
為五
百世中常生天上。
應聲下生王家
食福
自然未曾匱乏
還本國。
佛勅出家
約身
守節麁衣惡食
草蓐為床。
大小便為藥。
比丘聞佛切教退欲還家
佛受波斯匿王請。
即詣佛所辭退而還
阿難語曰。
且住一宿
須菩提曰。
道人屋舍如何可止。
且至白衣
寄止一宿明當還歸
阿難曰。
但住。
今當嚴辦
即往王所
種種座具幡華香油嚴飾皆備。
比丘便於中止宿。
以適本心意便得定
思惟
四諦至於後夜即得羅漢
阿難白佛
天須菩
提已得羅漢飛在虛空
佛語阿難
夫衣有二
可親可親
若著好衣益其道心
可親
近。
若損道心
不可親近也。
是故阿難
或從
好衣得道
或從五納弊惡得道
所悟在心
形服也。
是故言之。
須菩提好衣第一
也。
第十二論云。
所以羅雲持戒不毀第一者。
或云。
羅雲妄語好瞋。
佛捨輪王之位而作
沙門
東西行乞不可羞耶。
以嫌如來故作
語。
若有人問如來所在
實在祇園云在
晝闇園。
實在晝闇園而言在祇園
反覆妄語
誑於來人
阿難白佛
羅雲妄語
佛喚羅雲來。
卿實妄語耶。
對曰實爾。
我所以捨聖王位者。
以不恃怙皆歸無常
正使帝釋梵王皆不
可保。
況復聖王而可恃耶。
佛語羅雲
前後
捨此不可稱計
而汝今時方恨我耶。
佛語羅
雲。
取水來。
羅雲盛滿鉢水授與如來
來執鉢水羅雲曰。
汝見此水不。
對曰已見。
佛言。
水滿無所減者。
持戒完具無所
損落。
復瀉半棄羅雲曰。
汝見此水不。
曰見之。
佛言。
此水失半。
喻戒不具足
復瀉水
盡示羅雲曰。
見此空鉢不。
答曰已見。
佛言。
戒都盡喻如空鉢。
復以鉢覆地示曰。
汝見此
不。
答曰已見。
佛言。
犯戒盡當墮地獄。
鉢口向地也。
羅雲自被約勅以後
未曾復犯
如毫釐戒。
故稱持戒第一也。
忍行亦為第一
舍利弗將羅雲舍衛城乞食
時有婆羅
門。
羅雲在後行。
即興惡意打羅雲頭破。
污面
羅雲即生惡念
要當方便報此怨
家。
舍利弗已知心念
為其拭血。
羅雲曰。
憶汝父。
昔為王時人來索眼。
挑眼與。
截手
截足亦不悔恨
若為象時以牙與人不厭
倦汝今云何起此惡念
羅雲聞說即自剋責。
我今云何惡心向彼。
即忍如地。
不起害心
毛髮許。
打羅雲者無擇地獄中。
以是
持戒忍行最為第一也。
第十三論云。
所以稱般陀比丘暗鈍然能變
第一者。
良由佛教使誦掃帚得帚忘掃得
掃忘帚。
六年中專心誦此。
意遂解悟
而自
思惟曰。
帚者篲。
掃者除。
篲者即喻八正道
糞者喻三毒垢也。
八正道篲掃三毒垢。
掃帚義者。
止謂此耶。
深思理心開解
阿羅漢道。
復有婆羅門
名曰梵天
亦名
世典
博覽群籍圖書祕讖
天文地理不關
練。
名世典
自以德高命共論議
謂般陀曰
能與我共論耶般陀曰。
我尚能與汝父祖
天共論。
何況汝盲無目人乎。
梵志尋言即語
曰。
盲與無目有何等異
般陀默然不對
以相詶。
即以神足相答騰空地四九尺
結跏趺坐
梵志仰瞻敬情內發
時舍利弗知
其辭匱現變相答。
若不往屈梵志不度
即以
神足作般陀形。
便使般陀本形不現。
化形
曰。
為是是人乎。
答曰。
是人
又問。
人為
男子不。
曰是男子
又問。
男子與人何等
異。
答曰。
不異
又問。
人者統名。
男子據形。
得不異。
向言盲者
不見今世後世善惡
之報。
無目者謂無智慧之眼以斷結使也。
志心解即得法眼淨。
以是因緣
般陀變形
第一也(此之羅漢偏據一長第一若論實德神解並皆第一也)如增一阿含
經云。
時世尊於十五日說戒時。
諸比丘僧及
五百比丘眾。
從祇桓沒詣阿耨達池
時龍
王至世尊頭面禮足一面坐。
觀眾空無
舍利弗今無此坐。
佛告目連言。
汝速至舍利
所以我聲告。
目連承教舍衛城
舍利
弗言。
佛呼汝來。
阿耨龍王欲得相見
舍利
自解祇支帶著目連前。
目連曰。
有神
足舉此衣帶結。
目連執帶不能移動
盡力
舉地皆大動。
舍利弗便舉目連著東弗于逮。
又以帶纏須彌山
目連便舉動須彌山
舍利
弗復以此帶纏如來座。
目連遂不能動
捨帶
龍王所。
遙見舍利弗。
在前結跏趺坐
繫念在前
目連白佛言。
不失神足耶。
何以
故。
舍利弗後沒先至。
佛曰。
不退
舍利弗有大
智慧
佛告目連
眾多比丘恭敬心。
於汝言。
舍利神足勝汝。
汝可於此眾中現其威力
對曰。
承教
即於座起往須彌山頂。
一足
山頂
一足梵天上。
須彌山使地六
震動
諸比丘歎未曾有。
目連說偈。
時六十
比丘因此漏盡意解。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云。
佛告跋陀羅菩薩
文殊師利。
有大慈悲於此國。
多羅聚落
梵德婆羅門家。
其生之時家內屋宅化如蓮
華。
從母右脇出。
紫金色。
墮地能語。
如天
童子
七寶蓋隨覆其上。
九十五種諸論議
師。
無能詶對
唯於佛所出家學道。
首楞
三昧
涅槃後四百五十歲。
當至雪山為五
仙人宣揚十二部經
教化令住不退已至
本生地。
於空野澤尼拘律陀樹下結跏趺坐
首楞三昧
諸毛出金色光
遍照
十方世界
有緣者。
身如紫金山
正長
六。
圓光嚴顯面各一尋
圓光內有五百化
佛。
一一化佛五化菩薩
以為侍者
佛告
跋陀波羅
文殊師利。
有無神通變現
可具記。
若有眾生但聞文殊利名
除却
十二億劫生死之罪。
禮拜供養者。
生生
處常生佛家。
若未得見當誦持首楞稱文
殊師利名
一日至七日。
文殊來至其人所。
若有宿業障者。
夢中得見。
夢中見者。
現在
身若求聲聞
以見文殊師利故得須陀洹
阿那含
出家人見者。
以得見故一日
夜成阿羅漢
若有深信方等經典
法王子。
禪定中為說深法。
亂心多者。
於其夢中
說實義。
令其堅固無上道得不退轉
我滅
度後一切眾生
有得文殊利名者。
形像者。
百千劫中不墮惡道
若有受持讀誦
文殊利名者。
設有重障不墮阿鼻極惡
火。
常生他方清淨國土
值佛聞法得無生
忍。
賢愚經云。
佛在王舍城鷲頭山中
時波
王名波羅摩達王。
輔相生一男兒
好備滿。
身色紫金
姿容挺特
輔相見子倍增
怡悅
其母素性不能良善
懷妊已來恤矜
苦厄悲潤黎庶
等心護養
父召相師占相
之。
相師見喜因為立字。
號曰彌勒
其兒殊
稱合土宣聞。
國王聞懼恐大奪位。
聞其未長
當預除滅
即勅輔相
聞汝有子容相有異。
將來
欲得見。
宮內人及父知王欲圖。
甚懷湯火(餘經權計即報王言近遣向南天外舅家養來奉示王)其兒有舅
名波婆
在波婆富羅國。
為彼國師
聰明
高博智達殊才
五百弟子常逐諮稟
於時
相憐愛其子。
懼被其害。
密計遣人乘象送
之。
舅見彌勒覩其色好。
加意愛養敬視在懷。
其年漸大教使學問
一日諮受勝餘終年
未經歲月普通經書
時波婆其外甥學
不久通達諸書
欲為作會顯揚其美。
遣一
弟子波羅
語於輔相說兒所學。
索於珍
寶欲為設會
弟子往至中道
聞人說佛
無量德行
思慕欲見。
即往趣佛。
未到中間
虎所噉。
乘其善心第一四天。
波婆自竭
所有為設大會
一切都集。
設會已訖大施
嚫。
得五金錢
財物罄盡
有一婆羅門
名勞度叉。
最於後至
獨不得食
唯與五百
金錢勞度叉言。
聞汝設施云何空爾。
若必
拒逆不見給者。
汝更七日頭破七段
時波婆
恐有惡呪及餘蠱道
不可輕深以為懼。
前使弟子終生天者。
遙見其師愁顇無賴
從天下來到其前。
問其師言
何故愁憂
師具
廣說。
天白師言
勞度叉者。
未識頂法。
愚癡
迷網惡邪之人。
竟何所能而乃憂此。
惟有
佛最解頂法。
無極法王
可歸依。
時波婆
聞天說佛。
重問之。
佛是何人。
天即說佛
功德智慧不可稱計今在王舍城鷲頭山中
時波婆歎佛德自思。
必是我書所記
星下現。
天地大動當生聖人
今悉有此。
即勅彌勒十六人
看相好。
心念難之。
師波婆為有幾相。
我師年幾
我師是何種
姓。
我師有幾弟子
若答知數斯必是佛。
汝等
必為弟子
一人語我消息
彌勒進趣
王舍近到鷲山
佛光種種神異眾相
然。
益以歡喜
即奉師勅遙以心難。
佛遙答之。
一一無差。
深生敬仰
頭面禮訖。
佛為說法
十五人得法眼淨求索出家
佛言善來。
鬚髮
自墮法衣在身
重為說法阿羅漢
十六人
中。
時有一人字賓祈寄。
是波婆姊子。
即遣
白消息。
還到本國
具以聞見廣為說之
聞喜
從坐長跪合掌
王舍城
心請佛。
唯願屈神來接濟
如來遙知
申臂頃來到其前。
禮已舉頭見佛驚喜
佛為
說法阿那含
於時世尊尋還鷲山(唯彌勒一人不取
誓發大願志趣菩提也)佛告諸比丘。
未來世。
閻浮提
土地方正
平坦廣博無有山川
地生耎草猶
天衣
爾時人民壽八萬四千歲身長八丈
端正殊妙
人性仁和具修十善
彼時當有轉
聖王
名曰勝伽(晉言具也)彼時婆羅門
家生
一男兒。
字曰彌勒
身色紫金三十二相眾好
畢滿光明殊赫。
出家學道成最正覺
廣為眾
生轉尊法輪。
第一會度九十三億眾
之類。
第二會度九十一億。
第三大會度九十
億。
如是三會說法得蒙度者。
悉我遺法種福
眾生
皆得在彼三會之中。
阿難白佛
不審
從何造起。
名為彌勒
佛言。
過去久遠習慈三
昧。
定意柔軟更無害心
字彌勒(梵云彌勒
此曰慈氏
彌勒者。
亦是姓也。
餘經云。
過去有佛已字彌勒
值佛立願同名彌勒
字阿逸多者。
此云無勝。
過於人。
故云
無勝也)。
頌曰。
賢人軌宗度
 弱喪升虛
 師通資自發
 神光有緣
 應變殊別
 聖錄同靈篇
 乘乾因九五
 逸響亮三千
 法鼓玄教
 龍飛人天
 恬智冥徼妙
 縹渺重玄
 盤紆七七紀
 嘉運中幡
 挺此四八姿
 映蔚華林園
***感應緣(如生之流澄安之類碩德眾多附在別篇繁重錄且略引二驗)
*晉沙門鳩摩羅什
*宋沙門釋法顯
長安鳩摩羅什
云童壽。
天竺人也。
國相
祖父達多倜儻不群名重於國。
摩羅聰明有懿師。
將嗣相位辭避
家。
東度葱嶺
龜茲王聞其棄榮。
敬慕之。
郊迎請為國師
王有妹年始二十。
悟明
過目必能。
一聞則誦。
體有赤黶。
法生
智子。
諸國娉之並皆不許
及見琰心欲當
之。
乃逼以妻焉。
既而懷什
什在胎中。
其母
慧解倍常
聞雀大寺名德既多。
有得
之僧。
即與王族貴女德行諸尼。
彌日設供
聽法
什母忽自通天竺語。
難問之辭必窮
淵致
眾咸歎之。
羅漢達摩瞿沙曰。
此必
懷智子。
為說舍利弗在胎之證。
及什生之後
還忘前言
頃之什母樂欲出家
夫未之許。
更產一男
名弗沙提婆。
後因出城游觀
見塚
枯骨異處縱橫
於是深惟苦本定求離俗
誓求落髮不咽飲食
至六日夜氣力綿乏。
達旦
夫乃懼而許焉。
以未𩮜髮故猶不
嘗進。
即勅人除髮。
乃下飲食
次旦受戒
禪法專精匪懈學得初果。
什年七歲亦俱
出家
從師受經日誦千偈
偈有三十二字。
三萬二千言。
誦毘曇既過。
師授其義。
即自
通達無幽不暢。
龜茲國人
以其母王女
甚多
乃携什避之。
什年九歲隨母度辛頭
河。
罽賓國遇名德法師盤頭達多。
罽賓
王之從弟也。
淵粹大量才明博識獨步
時。
三藏九部不該練。
旦至中手千偈
從中至暮亦誦千偈
名播諸國遠近師之。
至即崇以師禮。
從受雜藏中長二含凡四百
萬言
達多每稱什神俊
遂聲徹於王。
王即
請入。
外道論師共相攻難
言氣始交。
外道
輕其年幼
言頗不遜
乘隙而挫之。
外道
伏愧惋無言。
王益敬異
日給鵝腊一雙糠麵
三升六升
外國上供也。
住寺
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彌十人
營視掃灑
有若
弟子
其見尊崇如此
至年十二。
其母携還龜
茲。
諸國皆聘以好爵
什並不顧
時什母將
什至月氏北山
有一羅漢見而異之。
謂其母
曰。
常當守護
沙彌若至三十五不破戒
當。
大興佛法無數人。
優波掘多無異
若戒不全無能為也
止可才明俊乂法師
已。
進到沙勒國。
頂戴佛鉢心自念言。
形甚大何其輕耶。
即重不可失聲下之。
問其故。
答云。
兒心有分別鉢有輕重耳
遂停
公元前636年
沙勒一年
其冬誦阿毘曇
十門修智諸品
無所諮受而受備達其妙。
又於六足諸門無
滯礙
沙勒國王三藏沙門名喜見。
其王曰。
沙彌不可輕。
王宜請令。
初開法
凡有二益
一國沙門恥其不逮必見勉
勵。
龜茲王必謂出我國而彼尊之。
是尊我也。
必來交好
王許焉。
即設大會請什昇
座說轉法輪經。
龜茲王遣使酬其親好
說法之暇。
尋訪外道經書
善學韋陀
多論。
明文製作問答等事
博覽四韋
典及五明諸論。
陰陽星算莫不畢盡。
妙達
凶言符契
為性率達
初學小乘
後專
方等
乃歎曰。
吾昔學小乘
如人不識金以
鍮石為妙。
廣求義要。
受誦中百二論及
二門論等。
頃之隨母。
進到溫宿國。
龜茲
北界
溫宿有一道士
神辯英秀振名諸國。
手擊王鼓而自誓言。
勝我斬首謝之。
既至二義相撿。
迷悶自失稽首歸依
是聲滿左譽宣河外
龜茲王躬往溫宿
還國
廣說諸經。
四遠學宗不能抗。
王女為尼。
字阿竭耶末帝。
博覽群經特深禪
要。
云已證二果。
法喜踊。
乃更設大集請問
方等經奧。
什為析辯諸法皆空無我。
分別
假名非實
時會聽者莫不悲感
追悼皆恨
悟之晚矣。
至年二十受戒王宮
從卑摩羅
叉學十誦律。
有頃什母辭往天竺
龜茲
王白純曰。
汝國尋衰吾其去矣。
行止天竺
登三果。
母臨去謂什曰。
方等深教應大闡
真丹傳之東土
唯爾之力但於自身無利。
如何
什曰。
大士之道利彼亡軀
若必使大
化流傳能曉悟曚俗。
雖復當鑪鑊苦而
無恨。
於是留住龜茲止乎新寺。
後於寺側故
宮中初得放光經。
始就披讀
魔來蔽之
見空牒。
什知魔所為誓心逾固。
去字顯。
習誦之。
復聞空中聲曰。
汝是智人何用讀此。
什曰。
汝是小魔宜時速去。
我心如地不可轉
公元前634年
也。
停住三年
廣誦大乘經論洞其祕奧
茲王為造金師子座
大秦錦褥鋪之。
令什
昇而說法
什曰。
家師猶未悟大乘
欲躬往
迎禮不得停此。
俄而大師盤頭達多不遠而
至。
王曰。
大師何能顧。
達多曰。
一聞弟子
非常
二聞大王弘贊佛道。
冐涉艱危
萃神國。
得師至欣遂本懷
說德問經
多明因緣空假昔與師俱所不信。
故先說也。
師謂什曰。
汝於大乘何異相而欲尚之。
曰。
大乘深淨明有法皆空。
小乘偏局多滯名
相。
師曰。
汝說一切皆空。
可畏也。
安捨有而
愛空乎。
如昔狂人令績師績縷極令細好。
績師加意細若微塵
狂人猶恨其麁。
績師
大怒
乃指空示曰。
此是細縷狂人曰。
何以
見。
師曰。
此縷極細我工之巧。
猶且不見
他人耶。
狂人大喜
以付織師。
師亦効焉。
上賞實無物。
汝之空法亦由此也。
什乃
連類而陳之。
往復苦至。
一月餘日方乃信
服。
師歎曰。
不能達反啟其志驗於今矣。
是禮什為師言
和尚是我大乘師。
我是和
小乘師矣。
西域諸國咸伏什神俊
每至
講說
諸王長跪座側令什踐而登焉。
其見
如此
什既道流西域名播東川時符堅
僭號關中
外國前部王及龜茲王弟。
竝來
朝堅。
引見
二王說堅云。
西域多產珍奇
公元377年
請兵往定以求內附
至堅建元十三年歲次
丁丑正月
太史奏云。
星見外國分野
大德智人入輔中國
堅曰。
朕聞。
西域有鳩
摩羅什。
襄陽沙門道安
將非此耶。
遣使
公元17年
求之。
至十七年二月
鄯部王前部王等。
說堅請兵西伐
十八年九月堅遣驍騎將軍
呂光江將軍姜飛。
前部王及車師王等。
率兵七萬西伐龜茲及烏耆諸國。
臨發堅餞
光於建章宮
謂光曰。
帝王應天而治。
以子
蒼生為本。
豈貪其地而伐之。
正以懷道
人故也。
朕聞。
西國鳩摩羅什
深解法相
陰陽
為後學之宗。
朕甚思之。
賢哲者國之
大寶
若剋龜茲馳驛送什。
光軍未至。
龜茲王白純曰。
國運衰矣。
當有勍敵
日下
人從東方來。
供承之勿抗其鋒純不從而
戰。
光遂破龜茲殺純。
立純弟震為主
光既獲
什。
未測其智量
見其年齒尚少
凡人
之。
光還中路置軍於山下
將士已休。
什曰。
不可在此。
必見狼狽
宜徙軍隴上
光不納
諫。
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
水深數丈。
死者
千。
光始密而異之。
什謂光曰。
此凶二之
不宜淹留
推運揆數應速言歸
中路必有福
可居
光從之。
涼州聞符堅已為姚萇
害。
三軍縞素大臨城南
於是竊號關外
公元387年
太安
太安二年正月姑臧大風
什曰。
不祥
之風當有姦叛。
然不自定也。
後方驗什之
言也。
什停涼積年
呂光父子既不弘道
蘊其深解無所宣化
符堅已亡竟不相見
姚萇僭有關中
亦挹其高虛心要請
呂以
智計多解。
恐為姚謀不許東入卒子
公元401年
襲位
復遣敦請
弘始三年三月有樹連
理生廟庭
逍遙園變為
以為美瑞
智人應入。
至五月興遣隴西公碩德西伐
隆隆軍大破。
至九月隆上歸降
方得迎什
入關。
其年十月二十日至于長安
興待以
國師之禮。
甚見優寵
語言相對淹留
日。
研微造晝則窮年忘倦
自大東被始於
漢明。
涉歷魏晉經論漸多。
而支竺所出
文格義。
興少崇三寶
銳志稱集。
既至
止。
仍請入西明閣及逍遙園出眾經。
什既
率多諳誦無不究盡
轉能漢言音流便
舊經義多紕僻
皆由先度失旨故。
不與
本相應。
興使沙門僧䂮僧遷法欽道流道常
道標僧叡僧肇八百餘人
諮受什旨。
更令
大品
什持梵本
興執舊經相讎校。
雜文異舊者。
義皆圓通
眾心愜伏莫不欣贊
興以佛道沖邃其行唯善。
信為出苦之良津。
御世之洪則。
託意九經游心十二。
乃著通
三世論以勗示因果
王公已下並欽贊厥風。
大將軍常山公左將軍安城侯嵩。
篤信
緣業
屢請什於長安大寺講說新經續出大
小乘經論凡有三百九十餘卷
名在別傳
暢顯神源揮發幽致
于時四方義士萬里
集。
盛業久大于今式仰
諸方道俗英賢之徒。
釋慧遠等。
學貫群經棟梁遺化
而時去聖
久遠疑義莫決。
乃封以諮什。
凡覲國王必
贊德。
見佛之儀以歌歎為貴。
經中偈頌皆其
式也。
但改梵為秦失其藻蔚
雖得大意殊隔
文體
有似嚼飯與人
非徒失味。
乃令嘔噦
也。
什甞作頌贈沙門和云
心山育明德
流熏萬由延
鸞孤桐上。
清音九天
凡為十偈。
辭喻皆爾。
雅好大乘志存敷
廣。
常歎曰。
吾若著筆作大阿毘曇
非迦
旃延子所比也。
今在秦地深識者寡。
折翮
於此
何所論。
乃悽然而止。
唯為姚興著實
相論二卷
并注維摩經。
出言成章無所改刪。
辭喻婉約莫非玄奧
為人神情映徹傲岸
出群
應機領會鮮有儔匹
篤性仁厚汎愛
為心。
虛己善誘終日無勌
姚主甞謂什曰。
聰明超悟天下莫二
一旦後世
何可使
法種無嗣
於是杯度比丘彭城
聞什在長
安乃歎曰。
吾與此子戲別三百餘年。
杳然
期遲有遇於來生耳。
什未終省覺四大不愈。
口云。
願凡所宣譯傳流後世
咸共弘通
今於
前發誠實誓。
若所傳無謬者。
當使焚身
公元409年
後舌不燋爛
以偽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
日。
卒於長安
是歲晉義熙五年也。
即於逍
遙園。
外國法以火焚燒。
薪滅形碎唯舌
不灰。
江陵新寺有釋法顯
姓龔
平陽武陽人
志行明敏儀軌整肅
常慨經律舛闕志欲尋
公元399年
求。
晉隆安三年與同慧景道整慧應慧
嵬等。
發自長安西度流沙
上無飛鳥下無走
獸。
四顧茫茫莫測所之
視日以准東西
骨以標行路耳。
屢有熱風惡鬼
遇之必死。
任緣委命直過險難
有頃葱嶺
葱嶺冬夏
積雪
有惡龍吐風雨沙礫
山路艱危壁立
千仞昔有鑿石通路。
傍施梯道
凡度七百餘
所。
又躡懸絙過河數十餘處
漢時張驀甘
所不至也。
次度雪山
寒風暴起
慧景
齡顫不能前。
語顯曰。
吾其死矣。
卿可前去
勿得俱殞。
言絕而卒。
顯撫之泣曰。
本圖
果命也奈何
自力孤行
遂過山險
凡所
經歷四十餘國。
將至天竺
王舍城三十餘
里有一寺
逼瞑過之。
顯欲詣耆闍崛山
僧諫曰。
路甚艱阻且多黑師子
亟經噉人何
由可至。
顯曰。
遠涉數萬誓到靈鷲
身命
出息非保。
豈可使積年之誠既至而廢耶。
雖有險難吾不懼也。
眾莫能止。
乃遣兩僧送
之。
既至山日將曛夕。
遂欲停宿。
兩僧危
懼捨之而還。
獨留山中燒香禮拜
感舊
公元409年
迹如覩聖儀
至夜有三黑師子
來蹲顯前舐
搖尾
顯誦經不輟
一心念佛
師子乃低
頭下尾伏顯足前。
顯以手摩之。
祝曰。
若欲
相害待我誦竟。
若見試者可便退矣。
師子
良久乃去。
明晨還返
路窮幽梗。
止有一徑
行。
未至里餘忽逢一道人。
年可九十。
容服
素而神氣俊遠
顯雖覺其韻高。
不悟是神
人。
後又逢一少僧。
顯問曰。
耆年誰耶
答云。
頭陀迦葉大弟子也。
顯方大惋恨
更追
山所
有橫石塞于室口。
不得入。
顯流
淚而去。
進至迦施國。
國有白耳龍
每與眾
僧約令國內豐熟
皆有信效
沙門為起龍舍
并設福食
每至夏坐訖。
龍輒化作一小蛇。
耳悉白。
眾皆咸識是龍。
銅盂盛酪置龍於
中。
上座至下行之。
遍乃化去
年輒一出
顯亦親見。
後至中天竺
摩竭提波連
阿育王塔天王寺
摩訶僧祇律。
又得薩
婆多律抄雜阿毘曇心線經方泥洹經等。
顯留三年梵語梵書
躬自書寫
於是
經像寄附商客師子國
同旅十餘。
留或亡。
顧影唯己。
常懷悲慨
忽於玉像前。
商人以晉地一白團絹扇供養
不覺悽然下
淚。
二年
復得彌沙塞律長雜二含及雜藏。
漢土所無。
既而附商人大舶循海而還
有二百許人
黑風水入。
眾皆惶懼
即取
雜物棄之。
顯恐棄其經像
唯一心念觀世音
歸命漢土眾僧。
舶任風而去得無傷壞。
十餘日達耶婆提國。
五月復隨他商東適
廣州
舉帆二十餘日。
夜忽大風令舶震懼
眾咸議曰。
坐載此沙門使我等狼狽
可以
一人令眾俱亡。
共欲推之。
法顯檀越勵聲
商人曰。
若下沙門亦應下我。
不爾便
當見殺。
漢地帝王奉佛敬僧。
我若至彼告王
當罪汝。
商人相視失色俛仰而止。
既水
盡糧竭。
唯任風隨流
忽至岸見藜藿菜。
然知是漢地
未可測何方。
即乘船入浦尋
村。
見獵二人
顯問
此是何地耶。
獵人曰。
此是青州長廣郡山南岸。
獵人還以告太
李嶷
素信敬。
忽聞沙門遠至
躬自
慰。
顯持經像隨還。
頃之南歸
青州刺史
請留過冬
顯曰。
貧道投身於不返之地。
志在
弘通
何期未果不得久停
南造京師
外國禪師佛馱跋陀
道場寺譯經律論
等百餘萬言
流布教化咸使見聞
一家
姓名
居近朱雀門
世奉正化
自寫一部
讀誦供養
無別經室與雜書共屋。
風火
延及其家。
資物皆盡。
泥洹儼然具存
煨燼不侵卷色無改。
京師共傳咸歎神妙
餘經律。
後至荊州卒於新寺。
春秋八十有六。
眾咸慟惜。
游履國別大傳(右二驗出梁高僧傳)。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