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29a 页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五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 纳谏篇第四十二
* 审察篇第四十三
*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 述意部第一
夫纳其理则言语绝。乖其趣则诤论兴。然直
言者德之本。纳受者行之原。所以籍言而德
显。纳受而行全。譬目短于自见必借镜以观
形。发拙于自理。必假栉以自通。故面之所以
形。明镜之力也。发之所以理。玄栉之功也。
行之所以芳。盖言之益也。是故身之将败。必
不纳正谏之言。命之将终。必不可处于良医
也。
** 引證部第二
如杂宝藏经云。佛言。昔迦尸国王名为恶受。
极作非法。苦恼百姓残贼无道。四远贾客珍
奇胜物。皆税夺取不酬其直。由是之故国中
宝物遂至大贵。诸人称传恶名流布。尔时有
鹦䳇王在于林中。闻行路人说王之恶。即
自思念。我虽是鸟尚知其非。今当诣彼为说
善道。彼王若闻我语必作是言。彼鸟之王犹
有善言。奈何人王为彼讥责。傥能改修。寻即
高飞至王园中。回翔下降在一树上。值王夫
人入园游观。于时鹦䳇鼓翼嘤鸣。而语之
言。王今暴虐无道之甚。残害万民毒及鸟兽。
含识嗷嗷人畜愤结。呼嗟之音周闻天下。夫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29b 页 T53-0629.png

人闻已瞋恚炽盛。此何小鸟骂我溢口。遣人
伺捕。尔时鹦䳇不惊不畏入捕者手。夫人
得之即用与王。王语鹦䳇。何以骂我。鹦䳇
答言。说王非法乃欲相益。不敢骂王。时王问
言。有何非法。答言。有七事非法能危王身。问
言。何等为七。答言。一者耽荒女色不敬真正。
二者嗜酒醉乱不恤国事。三者贪著棋博不
修礼敬。四者游猎杀生都无慈心。五者好出
恶言初不善语。六者赋役谪罚倍加常则。七
者不以义理劫夺民财。有此七事能危王身。
又有三事俱败王国。王复问言。何谓三事。答
言。一者亲近邪佞谄恶之人。二者不附贤良
不受善言。三者好伐他国不养人民。此三
不除倾败之期。非旦则夕。夫为王者率土归
仰。王当如桥济度万民。王当如称亲疏皆
平。王当如道不违圣踪。王者如日普照世间。
王者如月与物清凉。王如父母恩育慈矜。王
者如天覆盖一切。王者如地载养万物。王者
如火为诸万民烧除恶患。王者如水润泽四
方。应如过去转轮圣王。乃以十善道教化众
生。王闻其言深自惭愧。鹦䳇之言。至诚至
款。我为人王所行无道。请遵其教奉以为师受修正行。尔时国内风教既行恶名消灭。
夫人臣佐皆生忠敬。一切人民无不欢喜。尔
时鹦䳇者我身是也。尔时迦尸国王恶受者。
今辅相是也。尔时夫人者今辅相夫人是
也。
又萨遮尼乾子经云。时严炽王言。大师颇有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29c 页 T53-0629.png

是。答言。大王即是。王甚聪明大智利根黠慧。
有大威力心不怯弱。好喜布施威德具足。亦
有罪过。王言。大师我之罪过云何。答言。大王
之罪太极暴恶。太严太忽太硬太卒。大王当
知。若王子性太恶者。彼为一切多人不用。
多人不爱。多人不喜。乃至父母亦不喜见。何
况馀人。是故大王。不应太恶。所为作事当
安详不应太卒而说偈言。
「 若王行恶行
瞋心不见事
动则怖众生
乃至父母畏
何况馀非亲
而当有念爱
大王应当知
智者舍瞋恚」
尔时严炽王在坐对面闻尼乾子毁訾自身。
心生不忍瞋心不喜。心生毒害即作是言。萨
遮尼乾子。汝云何于大众中说我过患。我从
昔来无人敢正看我。汝今毁我罪应合死。作
是语已告诸臣言。汝当捉此断其命根。尼乾
惊怖语言。大王。汝今莫卒作如是恶。我有善
言。愿王暂时施我无畏听我所说。王言。汝何
所说当速说。尼乾答言。大王当知。我亦有
罪由太实语不虚语称事语以我如是。大恶
人前。急性人前。无慈悲人前。卒作事人前。
如是行人前说如是实语。大王当知。点慧之
人不应一切时一切处常说实语。应当善观
可与语人不可与语人可语时不可语时。当
知实语世人不爱不善赞叹。而说偈言。
「 智者不知时
卒随意说实
彼人智者呵
何况无智者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0a 页 T53-0630.png

亦不皆实语
是实憍尸迦
实语入恶道」
尔时王闻尼乾子说自身过罪。即便开解归
诚忏悔。
又大庄严论云。佛言。我昔曾闻。有羌老母入
于林中采波罗树叶卖以自活。路由关逻。逻
人税之。时老母不欲令税。而语之言。汝能将
我至王边者。税乃可得。若不尔者终不与汝。
于是逻人遂共纷纭。往至王所。王问老母。汝
今何故不输关税。老母白王。王颇识彼某比
丘不。王言。我识是大罗汉。又问。第二比丘王
复识不。王言。我识彼亦罗汉。又问。第三比丘
王复识不。王答言识。彼亦罗汉。老母抗声
而白王言。是三罗汉皆是我子。此诸子等受
王供养。能使大王受无量福。是则名为与王
税物。云何更欲税夺于我。王闻是已叹未曾
有。善哉老母。能生圣子。我实不知彼罗汉
是汝子者。应加供养恭敬于汝老母。即说偈
言。
「 吾生育三子
勇健超三界
悉皆證罗汉
为世作福田
王若供养时
获福当税物
云何而方欲
税夺我所有」
王闻是偈已身毛皆竖。于三宝所生信敬心。
流泪而言如此老母宜加供养况税其物。
又旧杂譬喻经云。昔有沙门行至他国。夜不
得入城于外草中坐。至夜有阅叉鬼来持之
当啖。沙门言。汝相离远矣。鬼言。何以为远。
沙门言。汝欲害我。我当生忉利天上。汝当入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0b 页 T53-0630.png

又摩邓女经云。时阿难持钵行乞食已随水
边行。见一女人在水边担水。而阿难从女乞
水。女即与水。女随阿难视所止处。女归告母。
母名摩邓。女便于家内委卧而啼。母问何为
悲啼。女言。母欲嫁我者莫与他人。我于水边
见一沙门从我乞水。我问阿谁。答字阿难。我
得阿难乃可嫁。如不得者我不嫁也。母出
行问阿难。知阿难承事佛人。母已知还告女
言。阿难事佛道人。不肯为汝作夫。女啼不食。
母知蛊道。请阿难饭。女便大喜。母语阿难。我
女欲为卿作妻。阿难言。我持戒不畜妻。复言。
我女不得卿为夫者。便欲自杀。阿难言。我师
是佛。不与女人交通。母入语女具述此意。女
对母啼言。但为我闭门无令得出。暮自为夫。
母便闭门。以蛊道法缚阿难至于晡时。母为
女布席卧处。女便大喜。遂自庄饰。阿难不就。
母令中庭地出火。牵阿难衣言。汝不为我女
作夫。我掷汝火中。阿难自鄙。为佛作沙门今
反不能得出。佛即持神心知阿难故救。还佛
所具白前事。女见阿难去于家啼哭不止。续
念阿难。女明日自求阿难。复见阿难行乞食。
随阿难背后。视阿难足。视阿难面。阿难惭避。
女随不止。阿难白佛言。摩邓女今日复随我
后。佛使追呼。佛问女云。汝追逐阿难何等所
索。女言。我闻阿难无妇。我又无夫。欲为作妇
也。佛告女言。阿难无发汝今有发。汝能𩮜
发。我使阿难为汝作夫。女言能𩮜。佛言。归
报汝母𩮜头竟来。女归具白母知。母言。我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0c 页 T53-0630.png

有豪富。我自嫁汝。女言。我宁生死为阿难作
妇。母言。辱我种族。母为下刀剃头已。女还
到佛所言。我已𩮜发。佛言。汝爱阿难何等。
女言。我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
难耳。爱阿难声。爱阿难行步。佛言。眼中但有
泪。鼻中但有洟。口中但有涎。耳中但有矃。
身中但有𡱁尿臭处不净。其有夫妻者便有
恶露。恶露中便生儿子。已有儿子便有死亡。
已有死亡便有哭泣。于是身中有何所益。女
即思念身中恶露。便自正心即得罗汉。佛知
得道。即告女言。汝起至阿难所。女即惭愧低
头长跪佛前言。女实愚痴故逐阿难。今我心
开如冥中有灯火。如人乘船船坏依岸。如盲
人得扶。如老人持杖。今佛与我道令我心开。
如是诸比丘俱问佛。是女人何因得道。佛告
诸比丘。是摩邓女先世时。五百世为阿难作
妇常相爱敬。故于我法中得道。于今夫妻相
见如兄如弟。如是佛道何用不为。佛说是经。
诸比丘闻已皆大欢喜。
又百缘经云。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婆罗
门名曰梵摩。多闻辩才明解经论。四韦陀典
无不鉴达。其妇生女。端正殊妙智慧辩才无
有及者。闻诸婆罗门共父论议。悉能受持一
言不失。如是展转所闻甚多。与耆旧长宿皆
来咨启无不通达。闻世有佛始成正觉教化
众生咨受法昧。寻自庄严往诣佛所。见佛发
心求索出家。佛告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法
服著身。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1a 页 T53-0631.png

阿难见已白佛言。此须漫比丘尼。宿殖何福。
今值佛出家得道。佛告阿难。此贤劫中有佛
出世。号曰迦叶。入涅槃后于像法中有一比
丘尼心常喜乐说法教化。精勤无替。因发誓
愿。使我来世释迦牟尼佛法之中明解经论。
发是愿已便取命终生天人中。聪明智慧无
有及者。今值我出家得道。多闻第一。比丘闻
已欢喜奉行。
又中阿含经云。禅以声为刺。世尊亦说以声
为刺。所以者何。我实如是说禅有刺。持戒者
以犯戒为刺。护诸根者以严饰身为刺。修习
恶露者以净相为刺。修习慈心者以恚为刺。离洒者以饮酒为刺。梵行者以见女色为刺。
入初禅者以声为刺。入第二禅者以觉观为
刺。入第三禅者以喜为刺。入第四禅者以入
出息为刺。入空处者以色想为刺。入识处者
以空处想为刺。入无所有处者以识处想为
刺。入无想处者以无所有处想为刺。入想知
灭定者以想知为刺。复有三刺。欲刺恚刺愚
痴刺。此三刺者漏尽阿罗诃已断已知。拔绝
根本灭不复生。是为阿罗诃无刺(除此刺者是名纳谏)。
又大鱼事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时有
一池水饶诸大鱼。尔时大鱼敕小鱼曰。汝等
莫离此间往他。处所备为恶人所得。尔时小
鱼不从大鱼教。便往至他处。尔时渔师以饭
网罗线捕诸鱼。诸小鱼见便趣大鱼处所。尔
时大鱼见小鱼来。便问小鱼曰。汝等莫离此
间往至他所不。尔时小鱼便答大鱼曰。我等
向者已至他所来。大鱼便敕小鱼曰。汝等既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1b 页 T53-0631.png

等至彼不为人所捕。然遥见长线寻我后来。
大鱼便语小鱼曰。汝等已为所害。所以然者。
汝所遥见线寻后来者。昔先祖父母等尽为
此线所害。汝见必为所害。汝非我儿。尔时
小鱼尽为[敲-高+(虎-儿+鱼)]师所捕。举著岸上。如是小鱼大
有死者(为不受语为网所害)。
又僧祇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城名
波罗柰。国名伽尸。时有一婆罗门。于旷野中
造立义井。为放牧行者皆就井饮。并及洗浴。
时日向暮。有群野干来趣井饮地残水。有野
干主不饮地水。便内头罐中饮水。饮已戴
罐高举扑。破瓦罐。罐口犹贯其项。诸野
干辈语野干主。若湿树叶可用者。尚当护
之。况复此罐利益行人。云何打破。野干主
言。我作是乐。但当快心。那知他事。时有行人
语婆罗门。汝垆已破。复更著之。犹如前法。
为野干所破。乃至十四。诸野干辈数数谏之。
犹不受语。时婆罗门便自念言。是谁破罐。
当往伺之。正是野干。便作是念我福德井。而
作留难。便作木罐。坚固难破。令头易入难
出。持著井边。然捉杖屏处伺之。行人饮讫野
干主如前入饮。饮讫扑地不能令破。时婆罗
门捉杖打杀。空中有天。说此偈言。
「 知识慈心语
狠㑦不受谏
守顽招此祸
自丧其身命
是故痴野干
遭斯木罐苦」
佛告诸比丘。尔时野干主者。今提婆达多是。
时群野干者。今诸比丘谏提婆达多者是。当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1c 页 T53-0631.png

今复不受诸比丘谏。当堕恶道长夜受苦。
颂曰。
「 智人受谏
愚人拒违
譬同明镜
影照瑕疵
见过须改
慕在知机
顽戆固执
困厄何依」
* 审察篇第四十三(此有四部)
* 述意部
* 审怒部
* 审过部
* 审学部
** 述意部第一
夫圣人利物审境观心。调识情于宝所。运假
实于妄诚。故审非慧无以穷其实。慧非审
无以察其照。然则照察之源审定之要。故能
无法不缘无境不察。然后缘法察境。乃知同
趣于玄功交养于万法也。
** 审怒部第二
如僧祇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婆罗
门家贫。有妇不生儿。家有那俱罗虫。便生一
子。时婆罗门以无子故养如儿想。那俱罗子
于婆罗门亦如父想。于后妇便有身。满月生
子。便作是念。由那俱罗生吉祥子。使我有儿。
时婆罗门欲出乞食。便敕妇言。汝若出行当
将儿去。慎莫留。后妇与儿食已便至比舍。借
碓舂谷。是时小儿有苏酪香。时有毒蛇乘
香来至。张口吐毒欲杀小儿。那俱罗虫便作
是念。我父出行母亦不在。云何毒蛇欲杀我
弟。便杀毒蛇段为七分。父母知者必当赏我。
以血涂口当门而住。欲令父母见之欢喜。时
婆罗门始从外来。见妇舍外便瞋恚言。我教
行时当将儿去。何以独行。父欲入门见那俱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2a 页 T53-0632.png

食我儿。徒养此虫。即前打杀。既入门内自见
己儿𠲿指而戏。复见毒蛇七分在地。时婆罗
门深自苦责。是那俱罗善有人情救我子命。
我不善观卒便杀之。可痛可怜。迷闷躄地。空
中有天。即说偈言。
「 宜审谛观察
勿行卒威怒
善友恩爱离
枉害伤良善
喻如婆罗门
杀彼那俱罗」
又佛说大子沐魄经云。佛告诸比丘。昔者有
国名波罗柰。王有太子。字名沐魄。生无穷
极之相。端正好洁无有双比。父母奇之供养
瞻视。须其长大当为立字。结舌不语十有三
年。澹泊拙朴志若死灰。身如枯木。耳不听
音。目不视色。状类瘖哑聋盲之人。于是父
王患而苦之。王语夫人当奈之何。此子必为
他国所笑。夫人语王。当召相师使相之。王即
召婆罗门师相之。婆罗门言。此子非世间人。
但荧惑耳。外为端正内怀不祥。宜国剪弃将
是不久。不可育养。宜当生埋诛而杀之。今不
除此子恐后无复立子。于是夫人即随王所
为。王即召国中大臣共议之。一臣言。但弃于
深山之中无人之处。一臣言。投于深水之中。
一臣言。但随师所语。掘地作深坎而生埋
之。王即召国中外障兵二千馀人。使掘地作
藏。给二十岁储资粮。时以太子奴仆珍宝璎
珞。尽还太子。于是夫人伤绝。我独无相。子生
薄命乃值此殃。事不获已。于是送太子正殿
上。五百夫人来观太子。见太子端正好洁无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2b 页 T53-0632.png

婇女来观太子。见太子端正好洁无有双比。
而言。太子何以不语而当生埋。各为太子作
伎乐。太子默然不观不听。于是送太子外殿
上。五百大臣来观太子。见太子端正好洁。驰
白大王。此子非不语之人。且见小留。语在不
久。婆罗门师不可审信。王言。此是国事非卿
所知。作藏已讫来追太子。王语其仆。使太
子乘四望象车。令国中人民使观太子。太子
当语。若语者使载来还。于是太子乘车在路。
时国中耆艾大臣宛转车前。太子要当一语。
若不语者以车劈我上去。诸龙虎贲扶侍使
过。时数千万人皆围绕于是太子复不得前。
飞鸟走兽。绕藏三匝复塞藏户。于是太子
复不得前。便举手住而言。正欲不语。而当生
埋。正欲发语。恐入地狱。所以不语欲令全身
避害。济神离苦所以不语。而信欺诈之言。谓
我聋盲。为实瘖哑。尔时人民闻太子绝妙之
音。行者为止。坐者为起。皆前叩头愿赦我
罪。其仆闻之欢喜踊跃。驰白大王。太子已语。
上彻苍天下彻黄泉。飞鸟走兽皆来伏听于
太子前。太子以语欢喜踊跃。王即与夫人乘
四望象车往迎太子。太子顾见父王下车避
道。四拜而起。劳屈大王远来见迎。今父子
生相捐弃恩爱已离。其义甚乖。不可听观。
王语太子。不可不可。汝为智者当原不及。共
还入国。举位与汝我自避退。太子答言。我前
身已为国王。用行漏失下入地狱六万馀岁。
蒸煮割裂甚痛难忍。父母宁能知我苦痛以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2c 页 T53-0632.png

望免出尘埃之外。不与罪会去道以远。高翔
远逝自济于世。世间无常恍忽如梦。室家欢
娱须臾间耳。忧苦延长欢乐暂有。王知至故
惟听学道。于是太子弃国捐王。入山求道思
惟禅定。命终即生兜率天上。福尽下生人间
为迦夷国王作太子。太子自知作佛。佛告阿
难。尔时太子沐魄者我身是也。王者悦头坛
是也。夫人者摩耶是也。五仆者阇居轮等是
也。时婆罗门者调达是也。调达与我世世有
怨。诸天龙神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 审过部第三
如付法藏因缘经云。时宿罗城中有一商主。
为僧造作般遮于瑟大会。有一比丘尼得阿
罗汉。观察众中谁为福田。又复思惟何者僧
首。见诸罗汉及与学人久断烦恼堪受供养。
观一比丘名阿沙罗。未得解脱最居众首。时
比丘尼即往语言。大德今者应自庄严。时
此比丘未达其意。便著净衣𩮜发澡浴。复
于后时此比丘尼更语严饰。时阿沙罗极大
瞋忿。我随汝语甚自严洁。有何丑恶屡出斯
言。比丘尼曰。大德当知。此俗庄严非佛法
也。佛法庄严者。谓获四果。奇哉大德。甚为轻
劣。长者设会多诸贤圣。汝为僧首未免生
死。以有漏心最初受供。是故我今欲相觉
寤。阿沙罗比丘闻已惨然悲泣。自惟老朽何
能尽漏。比丘尼言。佛法无时岂简壮老。闻
此语已因向忧波鞠多所。即为说法成阿罗
汉。复有一比丘。性嗜饮食。由此贪故不能得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3a 页 T53-0633.png

语令待冷然后可食。比丘口吹糜寻冷。语尊
者言。糜已冷矣。尊者告曰。此糜虽冷汝欲火
热。应以观水灭汝心火。复以空器令吐食
出。既吐食已还使食之。比丘答言。涎唾以
合。云何食耶。尊者语言。凡一切食与此无异。
汝不观察妄生贪著。汝今当观食不净想。即
为说法得罗汉道。
又百喻经云。昔有二毗舍阇鬼。共有一箧一
杖一屐。二鬼共诤各欲得二。二鬼纷纭竟日
不能使乎时有一人来见之已而问之言。此
箧杖屐有何奇异。汝等共诤瞋忿乃尔。二鬼
答言。我此箧者。能出一切衣服饮食床褥卧
具资生之物。尽从中出。执此杖者。怨敌归伏
无敢与诤。著此屐者。能令人飞行无有挂
碍。此人闻已即语鬼言。汝等小远我当为尔
平等分之。鬼闻其语寻即远避。此人即时抱
箧捉杖蹑屐而飞。二鬼愕然竟无所得。人语
鬼言。尔等所诤我已得去。今使尔等更无所
诤。毗舍阇者。喻于众魔及以外道。布施如箧。
人天五道资用之具皆从中出。禅定如杖。消
伏魔怨烦恼之贼。持戒如屐。必升人天。诸
魔外道诤箧者喻。于有漏中。强求果报空无
所得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禅定。便
得离苦获得道果。
** 审学部第四
如旧杂譬喻经云。昔有二人从师学道。俱到
他国路见象迹。一人言。此是母象怀雌子。象
一目盲。象上有一妇人怀女儿。一人言。尔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3b 页 T53-0633.png

之。二人俱及象。悉如所言。一人自念我与汝
俱从师学。我独不见。而汝独知。后还白师。师
为重开。乃呼一人问曰。何因知此。答曰。是师
常所导者。我见象小便地知是雌象。见其右
足践地深知怀雌也。见道边右面草不动知
右目盲。见象所止有小便知是女人。见右足
蹈地深知怀女。我以纤密意思惟之耳。师曰。
夫学当以意思稳审乃达也。
又百喻经云。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
经历日月。作小戏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轻。世
间之人亦复如是。磨大石者喻于学问精勤
劳苦。作小牛者喻于名闻互相是非。夫为学
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识。宜应履行远求胜果。
方求名誉憍慢贡高增长过患。
又智度论云。有人一切时见有异事。皆审问
之。后时旷野行道逢罗刹执捉其人。其人见
捉定死不惑。然见罗刹胸白背黑。怪问所由。
罗刹答言。我一生已来不喜见日。所以常背
日而行。故前白后黑。其人解意。急掣其手逐
向日走。罗刹回面向日不见其人。其人得
脱。因说偈言。
「 勤学第一道
勤问第一方
道逢罗刹难
背阴向太阳」
颂曰。
「 审察是非
清浊难测
善观邪正
巧施轨则
内忿滥罚
外诤何息
愿澄心腑
详审慧力」
*** 感应缘(略引三验)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3c 页 T53-0633.png

* 博物志验
* 白泽图验
* 抱朴子验
博物志曰。小山有夔。其形如鼓。一足知礼。泽
有委蛇。状如毂。长如辕。见之者霸。昔夏禹观
河见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岂河伯也。
白泽图曰。厕之精名曰倚。衣青衣持白杖。知
其名呼之者除。不知其名则死。又筑室三年
不居其中有满财。长二尺。见人则掩面。见之
有福。又筑室三年不居。其精名忽。长七尺。见
者有福。又筑室三年不居其中有小儿。长三
尺而无发。见人则掩鼻。见之有福。又火之精
名曰必方。状如鸟一足。以其名呼之则去。又
木之精名彭侯。状如黑狗无尾。可烹而食之。
又千载木其中有虫。名曰贾诎。状如豚有两
头。烹而食之如狗肉味。又上有山林下有川
泉地理之间生精。名曰必方。状如鸟长尾。此
阴阳变化之所生。又玉之精名曰岱委。其状
美女衣青衣。见之云桃尖刺之。而呼其名则
得之。又金之精名曰仓𠹔。状如豚。居人家。使
人不宜妻。以其名呼之则去。又水之精名曰
罔象。其状如小儿。赤目黑色大耳长爪。以索
缚之则可得。烹之吉。又故门之精名曰野。状
如侏儒。见之则拜。以其名呼之宜饮食。又故
泽之精名曰𥦱。其状如蛇。一身两头五采文。
以其名呼之有使取金银。又故废丘墓之精
名曰无。状如老役夫。衣青衣而操杵好舂。
以其名呼之使人宜禾谷。又故道径之精名
曰忌。状如野人行歌。以其名呼之。使人不
迷。又故车之精名曰宁野。状如辒车。见之伤
人目。以其名呼之不能伤人目。又在道之精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4a 页 T53-0634.png

则去。又故臼之精名曰意。状如豚。以其名
呼之则去。又故井故渊之精名曰观。状如美
女。好吹萧。以其名呼之则去。又绝水有金
者精名侯伯。状如人。长五尺。五䌽衣。以其名
呼之则去。又故台屋之精名曰两贵。状如赤
狗。以其名呼使人目明。又左右有山石水生。
其涧水出流千岁不绝。其精名曰喜。状如小
儿黑色。以其名呼之使取饮食。又三军所战
精名曰宾满。其状如人头。无身赤目。见人则
转。以其名呼之则去。又故水石者精名庆忌。
状如人乘车盖。一日驰千里。以其名呼之则
可使入水取鱼。又丘墓之精名曰狼鬼。善与
人斗不休。为桃棘矢羽以鸱羽以射之。狼鬼
化为飘风。脱履投之不能化也。又故市之
精名曰门。其状如囷而无手足。以其名呼
之则去。又故室之精名曰孙龙。状如小儿。长
一尺四寸。衣黑衣。赤帻大冠带剑持戟。以其
名呼之则去。又山之精名夔。状如鼓一足如
行。以其名呼之可使取虎狼豹。又故牧弊池
之精名曰髡顿。状如牛无头。见人则逐人。以
其名呼之则去。又夜见堂下有儿被发走勿
恶之精名曰沟。以其名呼之则无咎。又百岁
狼化为人女名曰知女。状如美女。坐道傍告
丈夫曰。我无父母兄弟。若丈夫取为妻。经年
而食人。以其名呼之则逃走去。又故溷之精
名曰卑。状如美女。而持镜呼之。知愧则去
也。
抱朴子曰。山中大树能语者非树语也。其精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4b 页 T53-0634.png

者。铜铁之精也。见秦人者百岁木也。在水
之间见吏者名曰四激。以其名呼之则吉。山
中寅日有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居者狼也。
称令长者狸也。卯日称丈夫者兔也。称东父
者麋也。称西王母者鹿也。辰日称雨师者
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无肠公子者蟹也。已
日称寡人者社中蛇也。称时君者龟也。午日
称三公者马也。称三人者老树也。未日称主
人者羊也。称吏者獐也。申日称人君者猴也。
称九卿者猿也。酉日称将军者老鸡也。称贼
捕者雉也。戌日称人姓字者犬也。称城阳公
仲者狐也。亥日称臣君者猪也。称妇人者
金玉也。子日称社君者鼠也。称神人者伏翼
也。丑日称书生者牛也。知其物则不能为害。
又荧惑火精生朱鸟。辰星水精生玄武。岁星
木精生青龙。太白金精生白虎。镇星土精生
乘黄。抱朴子曰。山川石木井灶洿池渑皆
有精气。人身之中亦有魂魄。况天地为物。物
之至大者。于理当有神精。则赏善而罚恶。
但其体大网疏。不必机发而响应耳。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五
纳谏篇此有二部(此有二部)¶ 第 635a 页 T53-0635.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