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言卷之五十三○续集 (自动笺注)
記言卷之五十三○續集
 政弊[二]
  
摠管
公元1653年
伏以臣昨伏承 聖旨
軫念垂死老臣
 恩澤至渥。
臣非木石
安得不爲感激 殊遇
欲以死報 殿下也。
臣病中得見邸報
廷議欲罷摠管
不覺却食長嘆
兵典摠管
掌治五衛軍務
外而州府管軍士皆屬。
衛摠管之設。
蓋莫重焉。
癸巳
 車駕還京。
京城殘破
百司依於墻壁
歲飢盜賊多起。
故相柳成龍白 上。
五部丁壯
敎習江浙(浙江)兵技
號曰訓鍊都監
分番宿衛
人心乃安
衙門之設始此。
癸亥中興之後
功臣不解兵權
各立衙門
於是御營守御扈衛摠戎之名。
兵威甚盛。
摠管遂輕。
自此體統大壞
摠管無益有無
今有革罷之議。
經國六(一作大)典。
始於 世祖六年
成於 成宗二年
大小皆稟睿裁行之。
十世二百餘年。
一朝罷之。
中葉以來
經變亂。
人心不散者。
皆 祖宗餘業。
今罷之先王制作
至於虛名無實
罷之。
事體不可
以爲衙門可罷也。
摠管不可罷也。
如巡將
監軍
雖最是宂官
事體重。
不可輕議也。
前時時烈,浚吉。
常言唐虞三代
以爲大典不可從。
其言之弊。
可爲寒心
一世之治
各有一王之法。
不患不治
臣恐自此之後
又有重於此者。
亦必輕視變更無難也。
非細故。
衙門太盛。
言其積弊
亦非國家之利也。
取 進止
宮中宿衛
伏以國家多事
 宣仁以來
小寺減省者多。
至於王宮國都宿衛行巡警守之官
不及焉。
責任小寺
事體不同故也。
本兵摠管
摘奸入直諸將士。
戎器
夜則先啓。
乃行 闕內。
衛將若部將
分更行巡王城內外
五衛一部二所
行巡監軍
將掌受牌分授巡官之事。
宣傳二人
受形名。
宮門衛將。
軍號受鐸。
以此徇警。
至罷漏。
軍法之重。
警守之嚴。
職雖小。
一則不可
實非汗漫之任也。
取 進止
金萬重待罪
頃者
進對 上前
猥陳故臣金宗一事。
宗一以舊學士
平生讜直
忤時烈之黨。
不復用於朝。
臣之所陳者。
惜其無罪棄斥而死。
卑(一作專)指群
濁亂之迹。
昨日召對承旨金萬重
以語犯 先朝
所奏悖理
至被 嚴旨云。
臣初聞之。
不勝瞿然之至。
臣以昏耄之年。
做事獻言
一善狀。
徒惹人言
動遭誚詆。
此臣之所大懼而大愧者也。
伏乞 聖慈亟治臣惛謬之罪。
安人臣之分義
不勝大幸
(答曰。
省疏。
具悉卿懇。
再昨筵中。
萬重說話
無非逬逐諸賢。
恣爲護黨之計。
其妅巧之狀。
不可掩。
不足掛齒
卿何過辭
若是太過乎。
安心勿辭。
出行公。
以副予望。)
金萬重待罪
臣伏讀 聖批。
惶悚隕越
不覺感淚沾裾。
歷事 兩朝
逮至 殿下
三朝犬馬
常恐受恩厚而報效薄。
日夜得罪爲懼。
前日進對
略陳金宗一事。
惜其良善擯斥
死而埋沒
專咎用事者病國亂政。
不圖論臣者。
以爲語犯 先朝悖理
人臣大罪。
無所容貸
而賴 殿下明聖
得免誅罰
中心感激
殺身不足報答 大恩
臣旣受大罰惡名。
何敢晏然居高位食厚祿
恃 恩自若而已也。
伏乞 聖明治臣罪。
嚴君臣之大義
不勝幸甚
(答曰。
省疏。
具悉卿懇。
嗚呼
人心世道不淑
未有甚於近日
向者
萬重敢以悖理不近之說。
誣陷
遺餘力。
甚忿駭也。
今觀卿疏。
何乃引咎若是邁邁耶。
予實慙靦
不知所以爲喩。
卿須體予意。
安心勿辭。
出行公。
以副至意。)
論言貌取人疏
伏以本曹新設揀取武士之法。
無論有官無官
凡被薦者。
招集列坐之。
視其容貌
聽其言語
取其可取者。
去其不可取者。
定爲令式
此於得人之道。
可謂詳且盡矣。
而其弊必飾其言。
善其容。
以爲得官蹊徑
事體
有大不可者
此與擊劍騎射試取不同
凡有出衆之才。
人固未易知。
而外利口
有足欺人。
中心愿愨者。
無所售於世。
而亦有知恥而不求自試者。
朝廷大矣
彼雖武人
其官朝廷之爵。
不可輕慢而苟授。
用人官人
不宜如此
此事旣爲憲令
待罪銓選之職。
心實所不然者蓋如此
不得不仰瀆 天聽
伏乞 聖明垂擇焉。
論政弊疏
伏以自 殿下卽位
有志圖治
召用文學
正大義。
與民休息
人心悅服
四方想望
謀國諸臣。
以爲千載一時
言計策。
於是中外多事
四方騷然
紛更旣多。
其中言兵事者。
其事最大。
害最深。
古人有言曰。
強國在兵。
亡國在兵。
賴 殿下聖明
國家無事
邊境無煙火之警。
一朝戎卒
治器械。
要害
人心洶洶
若朝夕有變者。
鄕里惡少
不揣迎合
上之所令。
下之所趨。
前時
耕者談農。
賈者談利。
工者談善巧
各專其業。
通衢大都
其俗儇利
山峽之人樸騃
出於性者然也。
今時則不然。
王都禮法之本。
衙門盛強。
養兵滿萬。
鬪士如林
短後
馳馬試劍者盈城。
又設萬人之科。
此科甚無義
農,工,,賈,傭隷走卒
不操弓。
識字
代射代講者。
不可計數
先王設科取士之意。
如此哉。
以外方言之。
深山谿谷少人事之鄕。
毋論工,賈,田父
莫不張弓瞋目語難
以爲此時晩矣。
爭慕爵位
或一不得意
則各出氣力。
爭鬪爲能。
此屬萬人出身
衙門軍官
牙兵卒伍
凶悍無賴
無恥自恣
不屬於守令者。
以此推之。
一國之內皆然。
朝廷之本。
以至庶賤氓隷
名分紊亂
棄禮義。
捐廉恥。
忠善畏法之風亡矣。
亂國之治也。
臣竊憂之。
屯田
兵家之利也。
古昔中國盛時
夷狄寇邊
至於兵連禍結
屯田塞上空地
退則耕稼積儲
省轉輸之勞。
寇至則入戍
以待奴之衰弱
今之屯田
在於內地膏壤墾田
屯卒日衆
四方避役逃賦者皆是。
田賦日縮
戶口日亡。
至於國不爲國
可爲寒心
前朝之亡。
家兵盛強。
國內屯田
布滿列邑。
其弊不堪
我 太祖初定四方
罷列屯田
只存陰竹屯田一處而已
屯田其害反甚於亡國之末弊。
此已亡之塗轍也。
王城之內武衛太盛屯田漸廣。
邦賦日削
不屬兵食
本朝三百年。
無此事。
先王之制。
治平偃武之世。
安不忘危
治不忘亂。
有制軍糾邦之政令
然兵勝則乃亂。
故衆仲曰。
兵。
猶火也。
不戢
自焚兵者。
凶器
聖人戒之。
方今國家所急者。
兵事
百姓若者
兵政
度支經費竭。
非剝民無以生財
連歲凶荒
耕山不食之田。
土薄易之地。
皆有常稅。
飢民無食者。
無異剝膚
前時昏亂之治
亦無此事。
有司之罪也。
然其弊皆出於兵。
物故掩髂者。
有役布。
亦何政也。
此其來已久。
然豈無哀矜變通之術也。
特擧太甚云耳
其外疾首愁痛無告
難以悉擧。
依於國。
依於民。
民散則國亡。
先王之治
保民爲大。
爲人上。
惠澤不下
而望下之人親上死長之義。
難矣。
當今之世。
大小潰裂
內則朝廷亂。
則百姓亂。
百姓亂。
其本在朝廷。
朝廷大壞
士異論。
人異交。
所忌者。
直道敢言
所趨者。
形勢利害
所蔑者。
讀書修行
文武用才
毋論其人之邪正善惡
多是私恩舊好
姻婭親屬
市井族種。
曩時昏朝之漸。
不過如此
不圖 殿下臨御
朝廷至此也。
仕路汚濁
廉恥之士。
誰肯願立於朝也。
國何恃而不傾
人心何仰而不散。
災害何弭而不竝至哉。
雖有聖人
不能爲之謀也。
亡國之事也。
爲國者。
制治於未亂。
弭患未萌
今已晩矣。
然在 殿下有國之綱紀政法
公正不立。
 殿下立德無私
不失公正
邦憲
選良善。
絀陟
無益
強盛
毋安於姑息
毋悅於便佞
變古易俗
以承 先王大之遺。
姑息易安
便佞易悅。
姑息
衰微之治
然其禍猶遲。
便佞難。
其言順耳
其色善柔
一念怠傲
有以媒孼禍殃
甚至於亡國覆宗
皐陶之謨。
所畏巧言令色孔壬
孔子爲邦曰。
佞人
佞人殆。
大可懼也。
自古明君誼辟
能祈天
永命
無他術也。
 殿下不世之 殊遇
朝暮入地
觀世至此
世道至此
冒進瞽說
不勝惶悚隕越之至。
國舅進箚後請對
國舅金佑明上箚。
語意內。
有間言。
不悅於慈聖云。
某與吏曹參議尹鑴,弘文應敎李夏鎭校理權愈。
請對
 上引見
召領議政許積亦入侍
 上見某。
問曰。
卿疾何如
對曰。
恩澤中。
幸不顚溝壑
天地仁恩也。
 上曰。
聞卿病重
爲卿憂慮殊切。
今見卿。
予心喜悅
仍問曰。
何以請對
對曰。
臣聞佑明上箚。
 上出示大臣。
而臣不得見。
不可傳聞論事。
請見其箚。
 上乃示之。
仍進曰。
佑明疏中云云
 慈聖干預國政
 上不敢受命
帝王大孝也。
至於朝夕奉養之節。
群臣咸仰 聖德
佑明聞細人離間之言。
上此箚。
請與佑明相見
間言者。
佑明必其心憤憤
盡言不諱矣。
 上良久
乃許之。
召問政院。
佑明不來
 上命退。
夕 上復大臣諸公議事
兵曹判書金錫胄不進。
某亦已退。
不得進。
 慈聖出御外殿
 上以小屛隔之。
 慈聖
大聲良久
左右驚遑失措
佑明疏中。
又有福昌,福平二公出入禁中
私干宮女之語。
前夕二公子皆被繫。
明日 上卽釋之曰。
誤聽人言
使骨肉之親至此
慙悔置身無所
時弊
伏以臣伏下政院 聖敎
大哉
王言
一言足以感動天道
四方遐遠
不爲感激涕泣
有願戴之心也。
古今一理
天地一氣
氣一於中和純正者。
在物爲吉祥善瑞
人爲忠實良善
以致治平
氣一於汚濁不正者。
在物爲災異妖孼
人爲䜛賤孔壬
以成禍亂
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
不可誣也。
 殿下臨御以來
鄕曲小譽。
無不畢用。
利民善俗
無不畢擧
四方悅豫
太平之治
指日可期。
奈之何年來
甲兵滿國。
戈鋋相摩
城池器械凡人力可完者。
可謂極備。
仁義禮俗之治
迂闊不用
人心爭富慕貴。
以爲一時也。
捐廉忘恥。
禮讓爲何事。
此恐非致治之物也。
方今 殿下感悟天戒
博詢民瘼政弊。
首罷無益軍務
損其太盛。
寬其苛急
百姓悅喜
大惠也。
廟堂書啓變通節目
軍門
營,守御牙兵八千六百。
減一千六百。
摠戎牙兵三千一百。
減一千四百。
軍門兵氣自若
民則無改也。
軍門屯田積弊
數十年。
國中膏壤
屯卒盛強。
軍門之重。
郡邑敢問
無異異國之人。
可駭也。
壬癸以後
新設者不多。
不滿十一。
洪川一屯
又以要害不論
革罷峽中四屯而已
槩論之。
屯田國中
不係兵食
積貨萬萬。
黷貨無益
田賦日削
良民不堪
官府之治
主客反易
所謂分崩離柝(一作析)者此也。
可爲寒心
自群臣獻議
四方日望朝廷保民之治
而令下則塞責內外峽中數屯而已
百姓失望
怨咨如前。
年來
政苛民急
不可勝言
而公私之害。
屯田十八九。
災不虛生
積怨召災。
積災召殃。
此 殿下所已焦心軫恤者也。
方今 殿下悶旱禱雨
牲幣潔誠
無所不用其極
山川不應
以爲牲幣不如反省
祈禱不如實惠
實惠莫先於罷屯田
民心
成國家之利益也。
屯卒。
足以補列邑逃亡物故
租入
足以度支經費萬數
兵政簡而民不病。
愁怨之聲。
絶於閭巷矣。
風雨時。
百穀穰熟。
政和民悅。
得也
及今
革罷
因循襲謬。
國勢日削而民散矣。
後雖欲悔之。
無及已。
古人云。
治國富其民。
衰國富其大夫
亡國富其府。
今日之事。
不幸近之。
商鞅刻薄治秦
殺人
日成積於市。
其實富民足國。
無敵於天下
今以殘民之治
爲國萬世利。
無此理也。
氣化之流行。
今日在人者。
未必忠實良善
災異妖孼日出
何也。
懼災圖治之政。
一違於寬利國
抑何也。
日削弱。
屯田
度支日耗
屯田
逋逃淵藪
屯田
衙門專利
屯田
邦國之與衙門
輕重大小
利害得失
彼此之權。
孰先而孰後也。
以此 下詢廟堂
痛祛病民之源。
以爲國家長利
幸甚幸甚
取 進止
論政弊疏
伏以 殿下秪省 先陵災異
聖心警戒怵惕之感。
不可言語盡者也。
五行志。
陵崩與山崩
同謂之大災。
晉穆帝時
峻平,崇陽二陵崩。
素服臨。
太極殿三日
 殿下爲之祗畏不寧
立罷親耕之禮。
臨朝
不御經筵
一如居憂之日。
以待修陵禮成
聖德固至矣。
禮官不擧陵崩之禮。
何也。
又咸興,永興安邊大風
諸陵
眞殿。
木拔屋之災。
天道之警。
大可懼也。
人事之變極於下。
謫見於上。
君子懼焉。
數十年來
用事敗國
人心陷溺
世道大變
 殿下臨御
黜陟不嚴
人不畏法
朝綱政法紊亂
國勢衰弱
衙門盛強。
武士驕橫
屯田國中
有司莫以禁。
衙門之弊。
 上方下詢抑損善後計策
屯田
 孝廟旣已罷之。
衙門持之。
無義
至於今日安敢如此
人心日離
災異日出
 陵崩,大▦,赤祥,旱乾,雪。
妖星十二。
一彗星。
星家所忌。
此皆人爲感之也。
紀綱
正人心。
敦禮俗。
禁姦止邪
公正不能
君立無私
克修公正之德。
正治體。
嚴法制。
以帥怠慢
六官之職。
言責者。
盡其言。
官守者。
盡其職。
然後治道可言也。
聞善爲國者。
制治於未亂。
弭患未萌
今已晩矣。
然在 殿下衰國之治
政多恩貸
私枉滅公。
無法無義
人心大亂
兵氣召災。
禍亂已萌。
天失其道。
物妖犯之。
君失其道。
災害乘之。
救時如賢能。
保民莫如善政
選用良善
收人革弊修政保民心上仁聖之君下必有賢能之佐。
求人不在於長美惡
心與最善
正術正。
不害爲君子。
仁義功業
善於後世也。
古人曰。
人才不借異代
人君苟以誠意求士。
不患無士。
誠意保民
不患民散。
所患者。
君心宴安之暇。
便嬖易乘。
誠意不終
至於患生而不戒
禍至而不覺
可不懼哉。
 殿下令群臣各言闕失
進言非不多。
其言可採者亦不少
四方百姓聞之。
欣欣然相慶曰。
 主上仁聖
殆庶幾撫我寬我。
今已逾月
虛文無用
無一警動振作之治
民心益散。
庶事益解。
臣恐民散已盡。
禍亂已形。
雖欲悔之。
無及也。
衙門積弊
諸臣旣備陳之矣。
膏腴之壤。
以爲屯田
地部大屈
租入日耗
稅於衙門者十二三。
而亦不爲實用
餘皆屯有司私財
此財之大敗也。
牙兵領於衙門
兵曹不能管。
大萬之卒。
悉爲私家徒役
此麗末家兵之類也。
田牙兵
公室之大蠹。
私門之利也。
詩云。
木實繁者披其枝。
披其枝者傷其根。
古人憂時之辭也。
昔。
 宣廟相臣李元翼爲都體察使。
視師北邊
不能出。
 上欲開府京師
元翼以爲體察
體上躬也。
以不御之權握兵柄
在朝專制
事體不可辭不受命
出巡此。
故事也。
軍禮
推轂之命曰。
以外
將軍制之。
方今四境無命征討之事。
而寘體相
開府王城
專制四方
無謂
諸臣有請罷者。
以爲受任大臣
不以無名大權自居
不請亦罷。
訓鍊都監守御御營摠戎衙門田牙兵
悉皆革罷
田賦歸之戶部
軍丁歸之兵部
器械犒賞之需。
責之戶部
逃故闕額之代。
責之兵部
又罷新設無益之精抄。
則國有裕財之利。
兵無襁褓白骨之冤。
民心庶可慰矣。
今日人心
今日之國勢。
不待災異識者寒心
導民善俗
弭災致治
其本在 殿下一心公正之德也。
君德治道一也。
君德日彊。
治道日隆
聖人大用
公正所臨。
妖枉莫犯。
私僞莫售。
離者合。
散者一。
乖者和。
愁怨悅豫
四方大順也。
才智下。
好善不適時宜
慕古不識時務
與俗背馳
迂闊無用也。
加以昏耗衰亡
暮入地。
然安敢自疏於 殊遇之際。
不盡言於 殿下也。
惟 殿下垂察焉。
無任戰懼隕越之至。
記言卷之五十三○續集
 災異
  
白虹貫日進箚
伏以臣才識庸下
寵擢
位至三公
一報效。
尸位曠官
坐令生民不保。
國勢艱危
至於上干天道
災異疊見
今又有白虹貫日之變。
人心畏之若變在朝夕。
此皆輔弼之罪也。
臣罪萬死
殿下卽位之初。
人心悅豫
大小懽忻
以爲太平可興也。
奈之何天道示警
旱乾水溢
百姓飢饉
任事諸臣。
言計策。
中外多事
四方失望
非細患。
臣聞變不虛生
天道難諶
伏乞 聖明反身求過。
察於政令
以爲得罪於天者何事
雖出於深積慮
合於機務
臣愚以爲弊先於事則改之
先王法則改之
不便改之
自責求言
察納忠猷
選用良善
列之庶位
以代天工
先治臣欺天曠官之罪。
收人心。
承天警。
無任戰怖隕越之至。
戾氣
伏以臣年病俱至沈綿
積久閉伏亡人事。
縷喘奄奄
朝暮且死。
一息未絶。
戀戀犬馬之忱。
安敢一日忘 殿下也。
小正曰。
八月
水始涸。
雷始收聲
已盡。
冬月迫矣。
日昔大雷暴雨
發於雰霧連日之餘。
春秋傳曰。
霜露之氣不和
而散。
則爲戾氣
戾氣也。
是謂畼月
陽失節而陰氣縱也。
厥咎陰脅陽。
臣侵君也。
臣竊未知 殿下明聖
而有天道之警至此
何也。
輔弼者之罪也。
糾之漢法
臣罪當誅。
無所辭。
伏願殿下反己修德
不失先王謨訓
日以祗畏爲心。
克勤不怠
不以細故而忽之。
然後天警可答
人心可保也。
進修德之戒六事
一。
定心志。
以靜爲本。
心無欲則靜。
靜則心不妄動
不失天理之正。
君德日躋矣。
二。
是非
邪正之分。
諂言害公。
讜言無私
察於公私
治亂興亡
於是焉判矣。
三。
重喜怒。
絀陟之威。
登明選公。
廷肅穆。
國勢尊而治道不亂矣。
四。
忠敬
率勵臣民
以身先之
遐邇一德
風俗淳厚矣。
五。
謹言行。
一以過失爲戒
人君一言之過。
一事之失。
政令壞墜。
人心缺望
天道難諶
可畏也。
六。
起居
以養動靜
動靜克愼。
災疹不生。
以至壽考康寧
爲 宗社億萬無疆之慶也。
自古聖哲之君。
克謹不愆
畏天之威。
反災爲祥。
以成中興之治
此在 殿下
無任待罪隕越之至。
因災異乞罷箚
伏以臣昨伏見 下政憂恤災異之敎。
 殿下聰明仁聖
中興功烈
指日可待
古人曰。
主憂臣辱。
主辱臣死。
如臣不才
三公位。
一報效。
災異疊出。
 殿下中朝而憂。
臣實死罪無所逃逭。
五行志曰。
雨。
陰也。
雪。
又雨之陰也。
春秋傳曰。
陰陽之氣不和而散。
則爲戾氣
曀霾
曀霾者。
戾氣也。
陰脅陽也。
李尋曰。
日者
衆陽之長。
光輝所照。
萬里同晷
人君之表。
君道不修
日失其道。
晻昧無光。
陰盛陽微之咎。
輔弼之罪也。
旣往之咎。
來事之師也。
天心深遠難知。
宜察於細微
消絶萌芽
邪正
黜陟
煩急
寬民力。
雖有事之已遂而不可已者。
須善其後圖。
毋失四方百姓之心。
承天警。
民散則變生。
民散變生後
雖欲悔之。
無及也。
漢法
災異責免三公
席藁請命
不任悚懾隕越之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