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言别集卷之二十 (自动笺注)
記言別集卷之二十
 丘墓
  
荷衣公墓碣銘
公元前338年
洪氏。
南陽大族
其先出自唐。
事在唐城古事
麗時。
有禮史復簽書密直副使由道。
著於譜牒
本朝莊襄公師錫
於公爲六世祖。
三世有成司成 贈吏曹判書以平。
判書生僉知中樞左贊成德演。
生成生員 贈領議政仁祐。
世所稱恥齋先生者也。
先生順天金氏
前古相襄景公承霔之後
淸道郡守希稷之女也。
子男二人
長男進。
最貴。
諡端敏
推 恩有三世封爵
公爲次男諱迪。
字太古
別號養齋
又曰荷衣
六年
先生歿。
幼孤而能自知力學
十八九。
旣以才學發聞
讀書東湖
湖堂學士
酬唱作。
爭傳一時
先夫人喪。
伯氏廬於墓下。
朝夕饋奠
必躬執供具
以終三年
先生居業日記
慨然自飭礪。
請敎於父友。
動容貌。
斯遠暴慢
正顏色斯近信
出辭氣斯遠鄙倍之戒。
終身誦之。
日記行事自省
二十一。
宗家乏嗣
爲後從叔平山
公元前337年
護府使仁範。
府使。
成公長男生員德濬之子
中古公子朱溪君深源之外孫也。
明年
進士
嶺南李先生陶山
爲學之要。
李先生嘆之曰。
善乎。
吾友不亡矣。
隆慶六年
別試丙科及第
補承文權知。
俄薦史局
選書堂。
甲戌
爲弘文正字
侍 經筵
 上問天所以爲天。
以及六合之外。
群臣莫對。
公曰。
貴平實。
窮高極遠
不可
 上曰。
天道之微。
何以不講。
修撰金宇顒曰。
顯微一理
人事尤切。
爲學下學上達
某之言是也
伯氏方爲著作
公力辭居西班
一年
復入玉堂
著作博士
丁丑
副修撰。
累遷禮曹,兵曹佐郞兼知製 敎。
庚辰
陞禮曹正郞
辛巳
兵曹
繡衣
廉問畿甸
修撰
校理
癸未。
正言復爲修撰
前後玉堂十年
公博於經學
尤善論思
學士全才
兩司論劾李珥用事專恣
言事者皆得罪
玉堂上箚曰。
臺諫不言偏私
論其事爲失言則過矣。
然因事論列一毫私也。
 殿下徒以敏捷多才
謂可與興至治
信乎。
知人則哲帝亦難之矣。
 上怒玉堂
斥去
公出長淵
公元1572年
縣監。
長淵城碣誌。
四年。
以疾謝歸。
戊子。
乃敍爲兵曹正郞
己丑。
校理
選書堂。
都堂檢詳
尋陞舍人
執義
復爲舍人
其十二月
所後母金夫人歿。
辛卯
喪制未終。
而公歿。
七月十二日
年四十三。
 上以前侍從
特賜賻儀
一時莫不咨嗟悼其無命
其九月某日。
葬于道峯山下回龍洞艮向之原。
天品穎悟
有家遺敎不墜
早得向方
又游君子之門。
行己有禮
立朝二十餘年。
朋黨之際。
世道大壞
介然特立
循俗詭隨
士類推重
鄭汝立者。
初以多學拔擢
一時多趨之者
而公曰。
此人詭誕
因絶之。
上變事作。
士禍大起
而公不及焉。
公平生好賢樂善
其學自事親敬長。
推至於忠善俗
用力日用人事之則。
恒言先聖人之精微
可見君子之學。
有方有序
爲詩。
有氣格。
奇麗可誦。
二經詩什二百二十。
筆法
慕鍾,王。
晩好懷素書。
楊蓬萊稱其才當世罕比云。
公初娶唐津韓氏。
大司憲淑之孫。
別坐說之女。
無子。
後娶淸州韓氏。
 贈領議政孝胤之女也。
聰明孝友行。
書史
達禮義。
先事審愼
不失錙銖
公亦有事則必諮之。
敬重良友
夫人少於公一年
公歿之年十月五日
夫人歿。
祔葬同原。
二男一女
汝翼,汝亮。
壻姜弘勣
汝翼敦寧府都正。
有壻三人
縣監姜壽賢,士人崔磚,宗室陽寧君儆。
汝亮刑曹正郞
有男二人
,有阜。
有阜進士
壽生景濂
生員
阜生景河,景洛,景洙,景泗。
適士李麟徵。
又女一人未嫁。
弘勣城府庶尹
生珝。
三人
舍人潁,進士李積,監察崔毅量。
其銘曰。
道如砥。
直如矢。
貞而確。
君子之履。
方而正。
君子之止。
有自是承是飭。
有序
是儀是式。
洪敎官墓表
君諱有阜。
字子厚
荷衣洪學士之孫。
恥齋先生曾孫也。
君少孤。
讀書修行
操守方正
一時士皆重之。
二十六。
國子進士
上疏爭論學祭。
忤時議。
禁廢三十年。
至今 上世
除 貞陵參奉
童蒙敎官
時君已六十一。
有母之喪。
哀毀逾制
三年
逾月而君歿。
年六十三。
知與不知。
皆惜其良善無祿
善事母。
能以顏色養志
一以順適爲心。
兄弟同居
不畜私財
至性
歿也。
又以過慼。
與喪俱盡。
恥齋先生先學十。
皆持哀不勝喪而歿。
又有君。
亦可謂至行之世。
重爲之嘆息識之。
以孝立行
行己與人
不稱善。
孝爲百行之源
信矣。
贈吏曹參判朴公墓碣銘
公元1612年
穆少也。
拜司贍朴公於京師彰善坊館次
溫雅有法
使人起敬
穆心悅之不忘。
未久。
公還嶺南
歿後四十年
從公季子殿中君𤪋。
嘗掌內侍學。
殿中好古樂善
如其先人焉。
穆心自語。
善乎。
司贍公賢而敎子如此哉。
一日
殿中君爲其王父判公。
乞銘於穆
仍示其墓誌
而請幷載王母夫人云云
其誌曰。
資稟莊嚴
操履堅確
少遊陶山李先生之門。
師事趙月川先生
學敎於家而行於人者。
皆出於躬行心得之餘。
而嚴而有法
樂而可愛
益知司贍公家學。
有自也。
司贍公當功賞之世。
再以原從推 恩。
例 贈公至吏曹參判。
公諱蕓。
字士秀
朴氏本出新羅
高麗時。
有諱忠佐
肅王
儒學顯。
於公爲九世祖。
曾大父紹宗
 贈吏曹參議
大父諱訥。
昌樂道察訪 
贈兵曹參判。
父諱從鱗。
奉直郞守吏曹正郞
夫人
大司憲諱忱之孫。
成均生員諱承先之女。
夫人慈仁謹嚴
判公治家敎子弟。
實多內助云。
當兵之後
大饑
鬻子相食。
夫人取養其宗族無依者數人。
以篤恩義
親戚歸心
享年九十六歿。
子孫滿前。
常戒之曰。
人非學。
其猶面墻
爾曹勉之
病革
猶使之讀書
忻然曰。
志願此也。
公先夫人四十年卒。
三男三女
長子守謙
次守誼。
曹正郞
次守謹。
司贍寺直長
此吾所稱司贍公者也。
三人
士人仲熊
權直養。
次黃有永。
子孫甚盛。
以至曾玄百餘人
銘曰。
蹈德秉仁而樹之淳。
發於其身。
以昌其後人。
司贍寺直長公墓碣陰記
公元1605年
公諱守謹。
字景靜
姓朴氏
醴泉人
系出咸陽
高麗名臣忠佐十世孫也。
曾大父訥。
昌樂道察訪
大父從鱗。
曹正郞
父蕓。
 贈吏曹參判。
平康蔡氏。
大司憲忱之孫也。
受學趙月川先生
簡靜少言。
操守有法
 宣祖三十九年
大臣薦之。
初授 英陵參奉
廢主二年
轉司
公元1606年
奉事
明年
陞司贍寺直長
明年
司馬試。
其年。
大獄
公以小寺
例補王府假官
獄事急。
以捕囚不及時限罷。
大司憲崔有源多主文深。
以此而亦以此疾。
後或上疏傾陷崔。
以媚朋黨者。
以公善楷書
且謂公心恨崔不已
欲寫其疏。
公却不寫。
反責其陷人不可
其疏者乃止。
而崔聞其事。
心悔之。
以爲公之賢能
宿憾於己也。
公少孤。
事母有至性
善行
諸子
日誦讀書
不敢怠惰
暇則習禮容。
樂觀書。
靜坐終日
家人子弟。
不召
不敢前也
雅好山水
築臺於蘇川。
因以自號。
鄕人號公爲鼎山洞主
四十七歿。
生於萬曆四年十二月廿七日
歿於天啓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後月
葬於同郡德嵒
淑人昇平金氏同塋。
初娶義城金氏
自如察訪守一之女。
無子。
後娶昇平金氏
 贈判決事德男之女。
先公三年而歿。
年四十六。
有四三女
男曰瑩。
曰瑩。
曰璗。
曰瑿。
𤪋前扶餘縣監。
三人
曰權尙達
曰權佶。
曰李世美
尙達成均生員
又有側室禹昌奎。
內外子孫三世
七十餘人
李處士茂卿墓表
公元1623年
李茂卿諱晉茂
初名晉卨
本宗室之世。
我 恭定王第二王子孝大君補之後也。
大父景㟳。
諫院獻納
父愅。
以孝發聞
旌表其閭者也。
茂卿爲後族父昐。
昐父台壽。
義禁府都事
茂卿少時
樂從先生長者遊。
初見翁先生
欣然慕之。
遂爲弟子
終身事之。
方剛自守
不肯循俗媚世苟容
平生禮法
慕古直節高尙
居漣川熊淵上
無事閒暇。
漁釣
性愛鶴。
養雙白鶴
三年春
茂卿病胃。
入京求醫
其九月
茂卿客死京中
鶴旣別主人
飛去不返。
茂卿歿而歸。
鶴忽飛下殯門之外。
哀鳴。
良久不去。
出涕曰。
有知
其十二月
縣南十里高子洞。
茂卿年七十。
自號醉愚云
南陽洪氏。
前古名臣忠貞公應之後
儒生一之女也。
亦有婦人善行
善於舅姑
嚴於祀事。
娠則居處必正。
飮食必謹曰。
女節胎敎
不可不愼
茂卿一年
茂卿二十年。
五十而歿。
葬於白嶽東麓
茂卿歿而合葬於高子。
三男
遠紀,鼎紀,漢紀。
讀書愼行
善士
茂卿能敎家。
導率之力也。
遠紀早殀
有二壻許
𦑘鄭觀周。
𦑘老人之次子也。
今爲安峽縣監。
茂卿有弟晉元。
與之同爨而居。
晉元不幸短折而無子。
寡妻稚女
茂卿視其衣食撫育
一如其弟時。
以鼎紀爲後
銘曰。
之無不喜
之無不規。
奄忽長逝不見
令我茫然而心悲。
戶曹判書碑銘
戶曹公諱溟字子淵
本宗室。
我 太宗別子孝寧大君補生寶城君㝓。
寶城君生元君徖。
元君呂陽君子謙。
呂陽君生龍岡縣薱。
縣令吏曹判書樑。
 仁順王后之舅也。
判書生 贈領議政廷賓
於公爲皇考
西原韓氏。
左議政淸川府院君伯倫玄孫也。
追封貞敬夫人
夫人大家之世甚嚴。
家庭之內。
曲恩小惠
魁顏豐下
沈毅多智。
寡言笑。
萬曆中東方大亂
天下兵皆集王城
有行伍卒善相人者。
見公曰。
貴人
後日度支事。
尤有難於此者矣。
二十二。
國子進士
三十七。
大科
以承文參外。
春坊說書
正言
連在三司
選知製 敎。
光海初。
御史出灣上。
爾瞻,尹龍灣遇之甚
公元1625年
善。
公私謂曰。
他日誤國者。
必此人。
瞻聞恨之。
及爲天官郞。
瞻爲小宰
薦引鄭造者爲持平
公執不可
瞻怒公。
遂不仕。
光海五年
永昌獄起。
實用事者陰主之。
人莫敢言其冤。
公爲推鞫問事
囚欲發咀呪事。
事連 太妃
公叱曰。
天威嚴重
囚安敢亂言
畏伏莫敢其所指者。
聞者多之。
李相國德馨
王子貸死事。
三司論以按法
公方應敎
正色曰。
大臣可殺
群議譁然怒之。
公卽起去
 先王末命
保護沖子者有七臣
鄭仁弘姜翼文者爲正言
人皆曰。
七臣當死。
文子大遂頗善公。
爲言七臣無罪事。
以故其事遂沮。
永昌幼稚見殺。
鄭公蘊上疏極諫得罪
公與鄭公素善。
論者以爲其疏出於公當竄。
削職歸田里。
後囚辭引公少子敏發。
以公扶護 太妃爲言
父子就理
無據得釋。
十年
敍爲舒川郡守
二(一作三)年。
通政
尋謝歸。
明年
以同副承旨
出爲黃延道觀察使
功臣李貴平山
左右擧義事。
公終不答。
擧事
遺之一劍而已
彼心悅之
私語曰。
大事
義之所在
從者
亦有不從者
謀議已成。
不苟從亦義也。
公元1626年
仁祖卽位
廢人地事
守將衣帶中書
書黃延方伯
金吾召問公。
公貴白 上言大義正。
極言立節昏朝狀。
 上雅信之。
不問釋之。
特拜湖南觀察使
賜弓矢以命之。
明年
李适叛。
 上南狩
陳兵迎 上於公州。
 上見兵行陣嚴肅稱善。
特加嘉善
仍 駐駕公州。
公請軍衛
 上自將一軍
以伐賊。
軍門瑬曰。
城粗完。
大衆不可去也。
戰敗死。
 車駕還京。
公以輜重萬餘。
布數千穀。
度支需用
天安
白 上曰。
臣爲湖省日久
請從 上。
上曰。
非卿無以鎭之。
仍留一年
承旨布諭南軍
知公竭忠報上
三年
奴陷兩西。
 上幸江都
以公爲京畿觀察使
特加嘉義
奴旣退。
北邊有警。
改北道觀察使
器械
治軍旅。
有壯砲別隊始此。
七年
嶺南觀察使
上館積弊
請以田賦委積
罷戰供輸之事。
 上從之。
十一年。
以警又拜北道觀察使
疾歸
十二年三年間。
參判戶兵刑三曹
十四年。
奴大入寇
三日
前騎已逼王城
 上急南漢
以公復拜京畿觀察使
公白 上曰。
臣嘗廉察南北諸路。
撫循
公元1628年
卒。
縋城聚兵
南北兵皆會。
據險以爲聲勢
群議不定
不行
上還京。
陞資憲。
戶曹判書
謝不出。
亂後北路殘破
大臣白 上。
以公遺惠在民。
持復觀察使
以疾辭。
明年
刑曹判書
復移戶曹
物價
貴出賤入。
數年之間。
府庫充溢
露積於外。
旣與淸人約成。
其侵責我者日多。
金帛百貨輸灌於彼者。
不可計數
當歲飢民急。
不責於民者常多。
歲幣粒米。
至萬包。
公以計減十九。
蠲三南赴北軍布三萬五千。
 上稱善曰。
度支得人
民受其惠。
乃至此也。
於是禁防納。
定物貨分等。
以防奸盜
別藏銀貨布累萬。
白 上曰。
急則國家賴此不細。
 上亦勿輕用也。
十八年。
公已七十一。
以老辭。
 上不許
然悶其老。
僚佐私第議事
特加正憲
二十三年。
上疏乞免
刑曹判書
還拜戶曹
力辭不許
不得已視事
持平李𡐔所沮毀
公上請罪乞免
或曰
𡐔久又快於公。
積憾而乘之。
 上不直𡐔。
公去而𡐔亦坎軻
他日 上對群臣言。
某爲戶曹
能不言而財足。
人才大而恨不大用也。
議政瑬曰。
當官盡職
爲國
無他也。
 上亦言其盡瘁
斗杓代之。
不甚相悅
及見曹中事。
嘆曰。
信乎人固未易知。
規模施設
多人之所不及者。
守而勿失
毋徒紛更之爲也。
公因風痺不利
連拜京兆樞府,籌司。
皆不出。
 上特授典醫提調
以便醫藥
每臨群臣輒問疾差劇
或使太醫視之
二十六年六月
公卒
年七十九。
 上不視朝二日
弔賻如儀
其九月
于長湍板浮里巳向之原。
前後二夫人宋氏,梁氏之葬同原。
公平生與贊成公同產業
一如父母時。
骨肉親愛。
以至貧交疏遠
恩義敦厚
當事必先立其大者
不顧細故
長於財幣
相時量勢。
不喜不怒。
七年之間。
富民悅。
掌食貨者。
 宣仁以來
一人而已
臨民按節之邦。
皆有追思碑。
及卒。
生徒吏胥
以至賈人徒隷
皆來失聲曰。
吾儕小人
受公之德惠
何可忘也。
外而所臨諸道將校軍吏士。
各出賻以爲禮。
葬時都民哭送者以千百計。
返哭亦如之。
其銘曰。
威而能寬。
確而能安。
以剛行義
景也。
大慮惠民
定也。
夫人
副護軍壽之女。
二男二女
主簿敏開,府尹敏樹
敏樹伯父贊成之後
二壻參議沈𢋡,士人金震柱。
梁夫人部將思洪之女。
贊成崔滉之外孫也。
生三一女
水軍節度使敏發,郡守敏華,僉正敏白。
敏白爲完豐府院君之後
壻牧使閔晉亮。
又有側室一男四女
監牧敏應。
壻僉使具,仁墅,僉使李時衡,金光炓,崔繼蕃。
敏開生二男一女
男周登第
未仕而殀。
進士召。
壻監役尹瑞。
敏樹再娶而生三三女
男邰,,郈。
進士
生員
縣令沈轍,士人鄭重遠,洪聖敍。
前妻壻也。
重遠妻。
有節旌閭
敏華生一一女
男若。
士人南壽全。
白生四男三女
男咸,磐,耇,啓。
護軍
生員
壻僉正鄭載岱,郡守渭叟士人世顏。
沈𢋡二男一女
男院正玖,直長玧。
壻縣監申在。
應生二男
及第裕。
一人幼。
李時二男一女
及第愼,及第恂。
壻閔璟。
金光一女
李時顯。
崔繼蕃一男七女
男幼。
女嫁三人
餘幼。
進士李隨,沈若涬,鄭度明。
內外子孫
三世四世
有餘人。
魯淵公墓碣銘
公元1582年
公諱光洙。
字希聖
姓沈氏
國初名公靑城伯德符之九世孫也。
靑城六世
京畿觀察使銓。
觀察使進士友俊。
進士生懿憲公詻。
爲後仲父靑溪府院君友勝。
於公爲皇考
永嘉權氏。
兵曹判書徵之女也。
篤信嗜學
自爲兒時
讀書脩行
長成
致力經術
光海時。
憲公大獄
竄絶域。
江界
東海野城三千里。
公十六。
辛苦遠途
李公命俊
連坐海上
從而易傳啓蒙
十年光海廢。
憲公顯用
五年
公選司馬兩試
辛未
功臣李貴崔鳴吉
主 元廟追尊之議。
公與太學四館諸生上疏
非禮之禮曰。
漢宣帝追尊悼園稱皇考
寢廟
程子曰。
亂倫失禮
以孫繼祖。
不遠引三代
於此可見也。
皇考
猶且非之。
況列之太廟乎。
哀,安,桓,靈。
悖妄作。
不知所以尊親者。
陷於不孝不義云。
乙亥
大君師傅
 孝廟潛邸時也。
問瞿佐新話句解
公對曰。
爲學之要在講明義理
成德性。
淫誕不經之書。
人志慮。
不宜聰明於此書也。
丙子
南漢之事。
公元1576年
公從 上於圍城之中。
賊勢旣張。
必要 王世子爲質
公請對。
言 世子不可出之義。
進戰守之策曰。
斬主和者。
以徇城中
 上旣出城。
公入壽春
丘壑之樂。
其室曰拙樂。
自號魯淵
除官
皆不出。
丁亥
擢拜司憲持平
戊子
又拜持平
上疏辭謝
己丑
 孝宗卽位
又以持平春坊進善
勸戒千言
庚寅
拜掌令。
上疏辭以出處之義。
 上不許
時 大行之喪旣練。
禮官定行公主吉禮
公上疏論大喪婚姻之節曰。
朱文公小祥後。
許朝請大夫以下
大祥許中大夫以下太中大夫以上
皆禫後行之。
公主且近。
豈特大夫之比哉。
請待三年之後
以示 殿下家法之正。
又有成渾李珥從祀文廟之疏。
爭論不已
嶺南有僞 批。
事覺者自殺
而其知情者下本道按問執義趙珩等論以大逆
請鞫于 王府
事將蔓大。
公力論治獄之體。
大逆不可
珩等遞職。
大拂時議
而其事得已
辛卯
大旱
公應 旨。
進抑戒衍義
壬辰
又拜掌令。
治道八條
體用
興學校。
內外
崇禮讓。
好聞過。
虛名
實惠
形制
凡累千
言。
甲午
尙衣院正。
尋移司僕寺正
大水
 上自責求言
上疏極言災異闕失
 上曰。
格言令人起敬
十二月
憲公卒。
居喪
作家禮補解。
未及大祥
貞敬夫人卒。
公連有喪。
已六十。
 上令政院問之。
賜藥物。
三年
又拜司僕寺正
俄改掌令。
 上有銜橛之憂。
公上疏言警戒
陳政弊。
 上皆從之。
特拜承旨
力辭不許
己亥三月
大雪
應 旨陳體信達順之道。
五月
 孝宗登遐
 顯宗卽位
十一月
 上始開 經筵
院以公 先王尊用
請侍 經筵
上疏辭之。
明年
拜工曹參議
上疏乞免
仍陳聖學持敬之要。
宋時烈宋浚吉以 孝宗大統
長子
 大王大妃服期年之制。
爭論大起
公亦草疏論其失禮
家有喪。
未及上。
因收議。
宗統之重。
因力辭遞工曹。
後連承旨
皆不出。
閉門郊居
三年而卒。
公生於萬曆戊戌五月十八日
卒於還甲後五年五月廿一日
其九月十二日
于廣州治東三十里退村先兆之次。
南向之原。
今 上元年
筵臣白 上。
甘盤舊 恩。
贈吏曹參判靑安君
聰明博學
修己有方
公元1649年
必先而後言。
平生不喜近名之行。
過情之譽。
忠信謹飭
篤於親親
謹於喪祭
用力不出於日用彝倫之則。
一以古人自勉
見世亂。
屛迹自守
及 孝宗卽位
眷待甚厚。
不可決去
敢言正諫
可謂古之遺直
公已老。
世道益難。
卷而懷之。
不復用於世也。
廉介之操。
獨行之節。
無愧古人
其學自居孝友
推至於格正俗
淸而不激。
和而有守
可謂濁世而不亂者也。
貞夫人權氏。
福州
嘉山郡守慶男之孫。
四山監役復吉之女。
儒城君煕緖之外孫也。
夫人賢於婦德
一門稱之。
善於祭祀賓客之禮。
甚得舅姑懽心
公歿後十四年正月二十八日七十三歿。
祔葬同原。
夫人常戒子孫曰。
我逮事祖母
子孫五世六世
祖先則皆出一祖
不可疏遠
有所厚薄也。
子孫世守之。
以爲家訓云。
無子。
兄弟之子爲後
 顯宗三年
以 謁聖北元
官止兵曹佐郞
壻別檢李震奎。
生得,得泰。
壻丁載重。
奎生彭齡,龜齡,龍齡,鶴齡,麒齡,翼齡。
銘曰。
忠實之學。
篤愛之仁。
可以事君。
可以事親
知微
知幾
守道不貳
以潔其身。
完興君李公墓碣銘
公元1562年
公諱幼澄
字澄源
系出宗室
曾祖 贈喜安君輯。
祖 贈錦川君瑊。
戶曹判書 贈領議政誠中。
貞敬夫人趙氏
平壤
儀賓府經歷琇之女。
嘉靖四十一年十月乙亥公生。
夙成
自爲兒時
讀書飭勵
比長
卓然有立
篤於孝友
敦厚周惠
嘗遇飢歲
當食不飽。
一以愛物爲心。
一時士大夫推許其賢。
萬曆十一年我 昭敬十六年
丙科
選承文院。
明年
翰林
十六年春
賀至質正還自京師
陞司畜。
轉兵曹佐郞知製 敎。
後年
正言
十九年春
持平
修撰
 賜暇書堂
尋移吏曹佐郞
二十年三月
校理
巡撫北邊之 命。
時有倭寇
 上將西京
公改體相崔興源從事
先行海右
及申砬兵敗擾亂
 車駕卽出。
公馳歸謁 上於沙峴。
遂從 上西行
五月
爲兵曹正郞
應敎兼 經筵侍講編修官
尋改司諫
 上旣幸平壤
百官不備
常侍左右。
急遽
兼攝數事。
上知其賢。
議事
必曰非李司諫不可
不名
公元1593年
乃賊進薄平壤
 車駕當出
西民亂擁 駕大譁
不知所出
公曰。
方面者。
當受其罪。
卽數之軍門
誅其首亂者數人。
然後 車駕迺出。
 上臨亂。
旣以光海君世子
道中百官衛卒
鎭撫軍國
戎卒數千人
前年爲騎省郞
一點兵。
口誦兵籍
分部伍。
追考本籍
一人不亂。
 世子遂向江東
 上旣住龍灣
日夜求救於遼廣衙門
發兵
明年正月
克復平壤
李公恒福實主此事。
計策亦多出於公。
李公常以國器許之。
當亂初。
公與母夫人訣。
其諸弟曰。
西幸已急。
先 駕而圖生。
非忠也。
後 駕而徒死。
非孝也。
奔竄相知
至此上疏陳情
死生相訪。
 上不許曰。
忠孝
不得兩全
諸弟幼淸幼深,幼沈。
母夫人從間路。
龍灣
 上聞之。
寵賜之。
以爲忠孝全門
二月
 上遠駐永柔。
經略來屯關上
無復進討計。
不許車駕東歸
鬱鬱不快
適有御史巡行東邊
公往勞之
因謂曰。
小邦賴天子神靈。
社稷不亡。
寡君日夜思還舊都
弔死問孤。
無他願也。
經略軍威嚴重
不敢擅過。
慷慨言之。
御史許諾曰。
歸當以
狀奏之。
勉之
失機會。
嘆息曰。
大夫皆賢。
何患不濟
於是 上以龍灣事。
悉委之於公矣。
三月
以公拜義州兵馬制使
衙門將士大集
誅責萬端
公處之無難。
凡事之係利害者。
一從便宜
大得漢心
驕將悍卒
不相戒。
勿犯賢節制云。
公與父老立約束。
民口三丁以上
二人安業
大悅
 上方倚公爲重。
盡瘁成疾。
其五月晦日卒
年三十二。
訃聞
 上歎之曰。
久爲一二臣所誤。
不得左右予躬。
天奪良佐
終始恤其家。
公久爲諫院
直言論劾
中傷乘時力擠。
不容於朝。
故 上嘆惜之如此。
事平。
行賞群臣。
追 賜公忠勤貞亮效節協策扈 聖功臣
爵至吏曹判書
封完興君
初葬於坡平山李氏世葬。
其葬有水。
改葬臨津西。
崇禎九年
以其地封 長陵故。
還葬平之金谷
貞夫趙氏
楊州
文館檢閱擴之女。
嚴而有禮
宗族歸心
夫人少於公二歲
而公歿後五十一年甲申七月廿七日歿。
爲八十一歲。
長男命隆。
早殀
次男命雄。
事 仁考嶺南觀察使
司宰監僉正成櫟,高城郡守朴遠基。
二壻。
嫡孫男女四人
男震奎。
氷庫別檢。
三人
縣令宋孺悌,判書睦來善應敎趙威鳳
又有庶出男女六人
男震謙,震及。
皆早死。
三女鄭基朴秀阜,愼碩恒妻。
一女爲兵馬節度使鄭后亮妾。
外孫
朴遠四男一女
昌胤,興胤,良胤,亨胤。
士人趙䋫。
成櫟無子。
今爲後者漢城府判官煕胄也。
銘曰。
不食勞。
賢不受祜
天胡嗇其壽也。
銘功彝鼎
以顯其忠。
百代敎首也。
李觀察碑銘
公元1590年
公諱命雄。
字挺而
姓李氏
系出宗室
我 莊憲王玄孫錦川君瑊生 贈議政誠中。
議政生完興君幼澄。
完興君夫人楊州趙氏
文館檢閱擴之女。
萬曆十八年十月癸酉生公
四歲
完興君卒。
趙夫人賢。
之如嚴父
剛毅大節
博觀諸家曰。
讀書不能通古今之宜。
當世之務者。
雖多。
亦奚以爲
公旣少孤。
事母甚善。
諸父如事父。
萬曆末
廢主旣殺永昌
閉 太妃西宮
公歎曰。
人之道絶矣。
嘗擧進士不第
耕田養親
及 仁考反正四年
初仕爲東
宮洗馬
侍直
其九月 庭試。
乙科第一人
明年
正言
明年
便養
補外固城縣
三年
入爲修撰,知製 敎,經筵檢討官。
以固城治理。
 上賜表裏
下書褒之。
九年
巡按關西之 命。
於是朝廷有棄淸北之議。
故有是命。
時椵島軍食乏。
求通貨於我。
朝廷不許
將朝夕有變。
公至以便宜。
發傍邑數千斛穀以賑之。
旣還。
啓陳民情形勢塞上積儲治兵之策。
棄地之議遂止。
明年
 章廟追尊之議起。
公以獻納
復入玉堂爭論
忤 上旨
一年
復召爲修撰
獻納
遷吏曹佐郞
正郞
十二年春
復以獻納
乞養茂長縣監。
十四年
入爲持平
司諫趙絅大臣貪汚
下理
時論畏忌
莫肯爲 上言者。
獨力爭。
繼而論列者。
 上悟而釋之。
金人僭位號。
要我和好
朝廷遣使報之。
諫官多爭之者
公爲執義
亦爭之曰。
中國不可負也。
今媾者。
以爲虜強我弱。
不如緩禍。
爲後圖。
此言固近矣。
小醜倔強
西北雜胡
亦未盡服。
許我以兄弟舊好
尙且羞辱
不然
一朝無禮加我。
爲今之計者。
公元1586年
知更爲何策也。
旣不早圖
狃於姑息
至於國不爲國
彼媾者。
萬死不足以贖其罪也。
大擧入寇
三日
前鋒已薄國都急。
 上馳南漢
公 啓上曰。
急輸城下積粟
戰守計。
朝廷方主和事不行
圍城相守。
和議益張。
城中鬪志
公請誅主和者。
以激礪將士心。
 上以其人初有緩敵之功。
不從
日耀城下
而無一交鋒。
鬪士益怠。
公謂體相從事蔡裕後曰。
今賊遠來疲勞
不因此時決戰
賊來益多。
盡力屈。
亡何待。
君盍以此白相君乎。
裕後深然之。
卽從其計畫
購募死士
小利
城中始有戰守議。
江都敗。
和議遂決。
當出斥和者。
諫官以與虜皆畏怯
莫肯自首
事迫於 世子
慷慨請自往。
二月
 世子北行
公以輔德從至高陽
乏食
公請於 世子
先從官一人前行
以資行食
難其人。
 世子顧謂曰。
非君莫可當
路邑空虛
公能出入山谷
告諭吏民
至遼界累千里
行李不乏
 上亦有旨。
以行中事
屬於公矣。
久在虜中。
每因事進戒。
 世子虛心納之。
至事有甚難者。
多所彌縫
 世子愈益重之。
賞從 上勞
公陞曹參議
歸有飛語
 上怒宮官在虜中。
縱酒不謹
先還者皆已杖流
而公逮繫
無實
罷出
明年夏
乃敍爲工曹參議
有奉使者被拘久不歸。
至則 世子臨行上謁
從官
皆曰。
彼習於虜者也。
請與俱往。
公私謂弼善閔應協曰。
君亦此言者耶。
後必悔。
公能竭力深念
與人必忠
驅馳患難之際。
災害不及焉。
承旨兼 經筵參贊官
時大饑。
公白 上。
廣出告身
富人以賑之。
 上命立溫祚祠於南漢
功臣李曙以築城功多。
配食同室
公曰。
曙於溫王
異代君臣
嚌之同室
非禮也。
 上從之。
明年春
以大司諫
副提學
上疏辭之。
尋出爲嶺南觀察使
又以母老乞辭。
 上不許
賜弓矢以奬之。
初。
安東士人有金是樞者。
上疏山城事。
御留城在嶺南境上。
據險云。
公出嶺南
 上以此屬之。
公至界。
卽以形勢具聞
大臣請令審擇地利
以爲南方保障
公行見諸名城關防要害
莫如架山。
其九月
大發軍伍徭戶遊丁凡十餘萬人
至明年四月
城旣完。
請割傍數郡之地設邑。
移營
公元1589年
鎭之。
朝廷不許
而只割星州一縣
漆谷都護府
時列邑解弛
紊亂無紀。
一切繩之。
舊交大官
無所假借
不從甚者黜之。
以故不悅者衆。
及苽。
大臣以爲築城事重請毋代。
而嫉之者役民多怨論劾
公亦上疏引咎自劾
七月
復入政院。
前日
因慶大赦徒流以下
以輕宥羅萬甲事。
未謝而罷。
公嘗議均田大同二法
大臣論難於 上前
上善之。
公請大同先行嶺南
公去而竟不行。
其十二月
復爲禮曹參議
以母老。
上疏乞郡。
明年春
洪州
一年
大治
喪亂來。
當時事已無可爲。
而嘗語人曰。
世臣也。
不可去也。
旣在其職。
當盡其職。
戎卒
治器械。
未嘗一日北首也。
二十年正月廿六日
卒於官。
年五十三。
訃聞
 上曰。
盡瘁王事
死於官守
對群臣嗟嘆言之。
其三月
歸葬坡平。
堅嚴見事明。
善謀而善成。
好規人之失。
未嘗對人言其過。
雖在朋黨睽乖之世。
一異陰陽而左右之
賢愚皆得其誠心
偏禆將校之屬。
量才而使之。
各盡其能。
及卒。
遠近來哭者如悲親戚
二十一年
嶺南觀察使林墰。
周覽
公元1595年
壘。
嘆其奇才
而反被讒詬
具上築城畫形勝。
請追行爵賞。
 上嘉之。
 贈公吏曹判書
封完陽君
貞夫人柳氏。
全州
淸道郡守諱𥡦
直道著聞
夫人亦以婦德
一門稱賢
後公二十三年七十三而卒。
甲辰十二月廿七日也。
合葬坡平。
生三一男
三人
縣令宋孺悌,判書睦來善,應敎威鳳
男曰震奎。
氷庫別檢。
又有側室子男六人
男曰震謙,震及。
三人鄭基朴秀阜,愼碩恒。
一女爲兵使鄭后亮妾。
孫震奎有子六人
彭齡,龜齡,龍齡,鶴齡,鴻齡,翼齡。
外孫宋孺悌三女
其壻權覯,睦天和沈羲圖。
二男世載,世憲。
威鳳一女
壻李允迪
銘曰。
兼而能讓。
人之望也。
威而能恕。
人之譽也。
李別檢墓表
公元1619年
君諱震奎。
字文休
姓李氏
我 世宗七世孫。
而完興君幼澄之孫。
完陽君命之子也。
全州柳氏
淸道郡守𥡦之女也。
明 顯皇帝萬曆四十七年十二月戊寅君生。
祖母趙夫人愛育之。
飮食
得一佳味
必先於君。
及君始有知
先父不食
趙夫人益奇之。
莫之違也。
號曰孝
公元1631年
兒。
崇禎四年
完陽君乞郡爲固城。
及 召還。
年始十二。
能幹行事
完陽君喜曰。
自此吾有兒。
就學
文藝日將。
沈承旨光洙愛其爲人
女妻之。
壬午
完陽君卒於洪州
持喪有禮
人皆曰善居喪
家貧。
事母能色養
叔父稱之曰。
孝子愉色
事死如事生。
於此人見之矣。
君平生口不言是非
不喜交結爲名。
自守以篤其行。
師事觀雪先生
先生歿。
爲之服師之服。
己亥
行誼
除 靖陵參奉
甲辰
又除氷庫別檢。
其年。
夫人風痺病。
晝夜不離側。
數月。
夫人歿。
自完陽君歿。
繼而趙夫人歿。
持喪六年毀慼。
因多病。
夫人歿旣殯。
君死。
乙巳正月廿四日
年四十七。
聞天道。
福善禍淫
君行出乎古人
無祿不見
何也。
所謂天之道。
信耶非耶。
孺人沈氏。
舅姑
至性
一順君意。
一門稱賢
五年四十一歿。
卜地不吉
寓葬牛嶺
合葬之。
墓在坡平完陽君墓下。
六男彭齡,龜齡,龍齡,鶴齡,鴻齡,翼齡。
彭齡早殀
銘曰。
嗚呼
以君之多才多藝沒而著。
諸子棣棣
天之將厚報於其世耶。
木翁宋先生墓碣
公元1575年
先生諱瑄
字仲懷
姓宋氏
本礪良人
高麗僉議中贊之後也。
中贊九世
有掌令好義
顯於我中宗世。
聞人
掌令生修義副尉
副尉百祥
先生曾大父大父,父三世
母金氏。
安東
正言釴之女也。
先生受業於順川都正。
篤信修行
後遊惕庵幸村之門。
博聞君子之學。
我 宣祖九年
初仕爲繕工監役。
後六年
選用廉謹吏。
先生擢拜司饔主簿
明年
爲果川縣監。
十八年
爲抱川縣監。
田政不治
豪右兼幷成風
小民苦之。
先生繩之以法
右族多不悅。
治縣三月罷。
百姓遺愛碑
後年
江陰縣監。
一年
司憲監察
二十一年
爲雲峯縣監。
明年
大獄
所謂己丑獄者也。
及兩李連死。
人心大懼。
莫敢有相顧之者。
先生躬視殮。
不以禍故相負也。
卒以與罪人親善得罪罷。
二十六年
爲唐津縣監。
當兵之後
飢饉仍之。
先生躬自薄以給民。
全活甚多
百姓稱之曰。
後世必有天道之報。
及謝去歸
流涕思之。
二十九年
翊衛
改戶曹佐郞
一年
以典牲主簿
刑曹
正郞
公元1602年
拜載寧郡守
三十六年
軍器僉正。
後以軍資僉正。
爲谷山郡守。
二年
復爲翊衛
先生已六十三。
憲令
 世子出則翊衛執寶。
光海爲世子
素聞其賢。
心敬之。
每出
必使小宦執寶。
宮門之外。
明年
丹陽郡
光海五年
爲利都護府使。
辭以老。
不入都門十年
卜居開天
山水之樂。
溪上亭曰養志之亭。
日閑自娛
別號曰木翁
 仁祖反正之年。
大年有白 上者。
通政
後五年
避亂淸風寓居水村
七年而歿。
先生生於嘉靖二十三年五月六日
歿於崇禎二年四月一日
春秋八十六。
後月
歸葬楊州妙寂山下族葬之次。
先生天資篤厚
行誼方嚴
問學之正。
踐履之常。
可以矜式後人
先生二十一。
先府君歿。
五十八。
夫人歿。
旣葬。
皆守墓三年
然後返。
忌日
必黲巾素服
悲慕不衰
以爲終身之喪。
檢身有法
制行有禮
旣篤於孝悌
親親爲本。
推及九族
敎子孫。
必有義方
一門之內。
忠愛無間
至於僕隷下賤
亦必推恕而主恩。
與人交。
恭敬信讓
見善而喜。
若己有之。
聞過而規。
若恥之在己也。
歷仕三朝
郡縣八。
守法
公元1637年
平。
無一循俗苟私。
以故未嘗久於官也。
所與友者。
韓久庵百謙,洪晩全可臣權寺正用中,洪參判履祥德信公子,金翠屛昌一,康竹磵復誠,禹東溪伏龍許留守潛。
或以道學
或以賢能
皆時之聞人
初與晩全公。
共師事幸村先生
古人之學。
相推許云。
夫人李氏
載寧
別提衡之女。
克順婦道
先生十年七十八歿。
葬在同原。
一男三女
男時保。
陰城縣監。
三人
別提丁彥璿,縣監金怡,觀察好善
孫時五男一女
孺孝,孺悌,孺信,孺敬,孺徵。
孺悌縣令
直長聖期
外孫丁彥二男一女
卨,時說
李惟淸
好善二男二女
男弼善瑗,獻納璧。
二壻承旨安獻徵判書吳挺一。
子孫三世四世百餘人
先生於書。
老而益勤。
論著古人之奧。
致力禮學
後家失火
書皆不傳
銘曰。
安而利。
出處有義。
確而貞。
守道不貳
嗚呼
敦且淳。
儀式後人
壺山宋公墓碑
仁祖功臣壺山宋公
諱時范
字希文
其先本礪良人
曾祖 贈左通禮檢。
祖 贈左承旨
公元1579年
福。
父 贈礪興君珽。
母 贈貞夫李氏
全州
判官常之女。
宋氏三世封贈
皆以公貴也。
皇明萬曆七年我 昭敬十二年十一月七日公生。
八歲
受孝經,大學
能書
客有求書者。
大書孝悌忠信
客試之曰。
無他學長
以此四字應主司乎。
曰。
豈特應主司而已
事君澤物
皆此四者。
嘆奇之。
性聰明。
記誦
落落不屑屑爲名。
嘗爲親應擧
累選公車
及父歿。
仍不應擧
力作以供母。
膂力絶人
以選初授宣傳官。
不肯曰。
讀書成名
執戟陛楯可羞。
北邊多事
選才勇。
李相國恒福薦於 上。
特賜弓矢
孫吳兵法以奬之。
戊申
武科
未得仕。
母歿。
三年
復爲宣傳官。
仍選籌司郞。
方光海政亂
卽棄歸。
 太后廢時
爭臣得罪
公上極言
中書官所沮。
去後
大臣知其賢。
以不次。
累官至訓鍊院副正。
終不就。
 仁祖潛邸時。
遇公懽與語。
平生
大喜得人
以書托李曙曰。
斯人者。
智勇過人
可與任屬大事
曙素善公。
自此愈益重之。
及癸亥擧大義
公將甲卒
功力居多
 上特進階爲別將
令直禁中
 上旣
與奴和親
邊守
公爲郭山郡守
 上送之曰。
勉爲之。
尋移雲山郡
特加嘉善
寵用之。
副元帥适。
已陰有叛謀。
 上遣繡衣使者
行邊邑。
有 賜書
受書
卽以單騎至适軍留宿
不見适而返。
人莫知何事也。
至煕川暴卒
十一月十八日
年四十五。
訃聞
 上大驚悼
禮官賜之祭。
 特令省司
送其喪。
明年正月
擧兵叛。
喪至金郊驛
适大掠而過。
其二月
以禮葬楊州之妙寂山下先兆之次。
四月
追 賜奮忠贊謨靖 社功臣號。
兵曹判書
封壺山君
妻崔氏。
貞夫人。
公無子。
 上命立後
毋令絶祀也。
八月
又特祭之。
仍厚賜恤其家。
公早失父母
有姊四人
寡居無所依。
公均其臧獲
必薄取而厚奉給。
敦厚愼重
不以侮慢加人
能恤人之急。
嗜欲慕義無窮
夫人海州
禮賓參奉馹之女也。
至性
公歿。
哀毀自苦
不食鹽醬
之如初喪三年
八十四歿。
 孝宗九年正月廿六日也。
三月
祔葬同原。
所後子孺敬
於公爲族昆弟之子
而故利川都護府使瑄之孫。
亦名人之世也
二男二女
男世甲,世貞
長女適宗
室瀛昌君沈。
其次未嫁。
銘曰。
如虎
勇如羆。
持下執雌
大邦之桀。
知遇 聖哲
戡難克憝。
戎臣之烈。
勒功彝鼎
垂耀百代
不可蔑。
蔥山先生墓碣
公元1545年
先生姓鄭氏
諱彥𧦱。
字宇容
父本百濟湯井人。
少博讀書
爲文章。
名於 明宣之際。
其文贍而奧。
肆而聱牙
抑揚長於諷。
本之屈原
參之子雲相如韓柳氏而成一家
松川梁應鼎稱之曰。
千古絶才
千載無此作。
車太常天輅萬人坑
人爭讀之。
膾炙於時
萬曆中國子試。
獻玉貌篇。
擢爲壯元。
號爲鄭玉貌云
於是其名滿一世
性高抗。
媚世氣。
權貴人
危厄
必致之死
而從獄中上書自辨。
縱得釋。
排擯不已
坎壈不得意
沒於窮途
命也。
終其身。
窮抑無聊
不改所守。
節操愈堅
敎授生徒
號爲蔥山先生
屈原
怨而思。
子雲相如
姱而媚。
班固艱。
退之
子厚苦。
楚古漢麗唐變古而爲排者也。
先生諸家
騷學三體
行於世。
先生生於明嘉靖二十四年
沒於萬曆四十年
年七十八。
先生無子。
穆二三十時。
鄭希聖奉璧同學先生
穆學戴記檀弓古經
二子皆學文章者也。
先生沒將六十甲子
當時從遊士皆亡。
穆以八十在世
涓吉辰。
旣修墓。
立碣墓前者
前坡州牧使鄭東卨,儒生千秋
實奉,鄭氏二家子弟也。
幷識之。
公元1657年
松堂先生碣銘(丁巳)
公元1471年
先生姓朴氏
其先密陽人。
松堂
別號也。
曾祖左贊好問
安東大都護府使哲孫。
父吏曹參判壽宗。
貞夫李氏
我 恭定王之孫也。
父讓寧大君初立爲世子
我 莊憲王諸王子。
聖德
佯狂以讓之。
國人擬之太伯上舍者也。
憲宗成化七年辛卯
先生生。
自爲兒時
偉然凡兒
公命名曰英。
字曰子實
五年
公卒
七年貞夫人卒
十年
祖母夫人卒。
卒喪
祖父安東公又卒。
先生十二。
持重喪居廬。
三年
騎射
十六七。
勇力聞。
二十一。
元帥李克均虔(一作建)州之役。
其明年壬子
武選列士
三年甲寅。
我 康靖王薨。
嗣立君是爲廢王
先生知政亂。
卽去歸鄕里。
洛水之上。
當世名儒鄭鵬,朴耕。
交遊師友
從鄭氏講
公元前678年
大學經傳
學旣通。
遠近皆師之。
我 恭僖王四年
宣傳官。
不仕。
明年庚午
三浦倭叛。
大發兵討之。
特拜助防將。
出昌原。
旣事平。
仍不復仕。
三年
黃磵縣監。
三年
政成。
擢拜江界都護府使。
三年
治理
義州使。
赴召
拜同副承旨
轉至左承旨
己卯
陞拜兵曹參判。
時趙光祖等以經術
進陳治道
三代古事
一時士多之者
小人多疾之。
先生心憂之。
謝病歸。
其夏
聖節京師
復命
光祖等皆被罪
而光祖竟賜死
先生降資。
西樞
仍爲金海都護府使一年
於是良善皆斥。
先生削職還鄕
其冬
誣告事。
以爲東都仁淑
謀去用事者。
召問王府論死
先生慷慨爭卞。
極言無事狀。
誣告反坐
先生得釋。
居洛上十六年。
杜門不出
事修學。
學者稱之曰
松堂先生
用事者敗。
 上復召用良善
先生嶺南左節度使
三年庚子。
先生卒。
年七十。
葬于同府二十里官洞。
初。
鄭鵬,朴耕來見先生
鄭氏指冷山。
問曰。
山外何物
先生不答。
後復問子知山外何物乎。
先生曰。
山外亦前山。
鄭氏㤖然喜之。
先生
晦庵白鹿洞規。
五敎學序,修身處事接物五篇
人倫之本。
推之於道之一貫
極爲邦之術。
三代損益
其文二十四。
貞夫李氏
承旨世匡之女。
居易
國子上舍
居易敦復敦仁
敦復生員
敦仁典牲署參奉
二人
士人金昌鳳,進士守正
敦仁孫敬祉。
官至左尹
有外孫李汝發。
爲諸道節度使
入爲御營大將
封韓興君
皆以廉直稱。
先生二十六。
發憤讀書
積學而通。
自得爲宗。
傍通素問難經
善治四方風土奇怪疾。
至今南方之醫傳誦色相之變。
善州自古稱多豪傑之士。
金澍吉再,金淑滋,金宗直李孟專,鄭鵬河緯地七人先生
金鼇先生遺祠
黃磵縣。
立祠以祀之。
其銘曰。
哲人其巍。
君子之表。
高蹈卓立
離世俗之擾擾
無窮奧妙
貫天人之敎。
公元1678年
許相國碑陰記(戊午)
公元1651年
公諱頊。
字公愼
陽川人
 世祖名臣忠貞公琮四世孫也。
沈厚寡言
臨事愼重
自初出身。
久居館職
不甚知名
累爲郡邑
治行稱。
辛卯
爲公州牧使。
仍陞湖西觀察使
壬辰大亂
兩湖
公元1656年
被兵最後
行朝隔遠
塞路
公能治兵阻阨
以爲聲勢
通漕運給。
軍餉不絶。
致力居多
師旅之餘。
大飢
人相殺食
受命入中國請賑。
山東二萬二千七百。
以賑東民。
丙申
復出江界都護府使。
吏民心。
監司治績曰。
廉以行己
寬以臨民
府在古靺鞨南。
爲賊路之衝。
 上特移授義州府尹
擢拜關西觀察使
及苽。
召拜曹參判。
日本媾和
會群臣合議
公曰。
不可上聞大國
壬辰
大國許和
而我以不從故也。
尋陞漢城府判尹。
戶曹判書
丙午
吏曹判書
右相
左相
胡酋奴兒哈赤。
擊破忽刺溫。
北邊騷動
以公爲兵馬體察使以備胡。
戊申
 上登遐
三司臨海君珒謀叛
鄭仁弘上疏罪狀領相柳永慶。
領相謝病不敢出。
公奉世子
卽日大位行宮
慶安置慶興。
謝病乞免
三司論頊以三公黨惡亂政
廢主曰。
左相重厚謹愼
豈有此事。
三司連啓。
罷相乃止。
初 上疾彌留
相將行禱於山川
公曰。
有 王世子在。
大臣不可主此事。
以故柳氏敗。
而公得免於禍。
公出西湖
有掌令李馪言。
公元1674年
頊通賓客妄論朝政
人心大懼。
不敢相問
公居西湖十年
自同村翁野老
不及時事。
自號負暄
有申景禧誣告大獄
公辭連付處原州卒。
年七十。
歸葬禹勤。
後六年
 仁祖大難
光海廢而大釋諸囚。
追復官爵
至孝
父母喪。
啜粥哭。
居廬三年
季父馮年八十一。
以事父者事之。
又推仁於宗族交友
不曰賢。
平生謙愼廉謹四者。
自勉
自居以至立朝事君。
以此四者。
其敎蓋質信無誇。
可謂不言躬行者也。
李正郞墓誌銘
公諱幼淸
字淸源
出國族。
高祖江陽君潚。
我莊憲大王之親孫。
桂陽君璔之中子
叔父潭陽君璖之後者也。
曾祖安君輯。
錦川君瑊。
好學篤行
有賢者之德。
高士仲虎張倫齊名爲友。
父誠中。
 宣祖世爲戶曹判書
長子幼澄有功
封賞追爵議政
封完昌府院君
平壤趙氏
儀賓經歷琇之女。
爲人寬而能嚴。
見之儼然
長者軌度
平生不爲難以爲名。
嘗累擧不中
門地
初仕爲造紙別提
公元1675年
上幸龍灣
遼左大集
公以選接伴
劉員外心敬之。
明年
天兵平壤
因下兵嶺南
相公戶曹饋餉
其七月
至咸昌病卒。
卒喪之後年。
東宮衛率。
木川縣監。
上司因狠忤辱之。
與隣郡太守李基卨,徐思遠
棄官歸。
連爲大興,積城。
大亂之後
推其常俸之餘。
以給親戚之無依歸者。
事聞。
 上賢之。
特賜表裏賞之
金浦縣令
三年
龍岡
三月
解官歸。
父老遮道願留。
戊申
光海卽位而自兵革來。
無常賦。
不堪
大臣宣惠法。
以公爲郞。
明年
因爲曹佐郞
壬子
義興縣監。
時光政亂
及苽。
挈家原州
不復求仕。
太夫人年高
與其幼深
耕釣養之
四年。
太夫人歿。
三年
則 仁祖反正元年也。
爲戶曹正郞
大用朝廷
大同法。
均行諸道。
公復爲郞。
以便條列十事欲上。
時大稱病
知事不行
決意謝而未去。
明年二月
李适叛入京城
病篤
舟行原歿。
公善父母
兄弟死而孤寡無依者。
視之親子
與人絶。
終身不出其惡。
嘗爲縣邑
治理稱。
循法便民
不爲姑息少利。
有古
公元1567年
良吏風。
生於我 宣祖卽位元年五月四日
歿於 仁祖反正明年二月二十三日
年五十七。
淑人宋氏。
駙馬礪城君寅之曾孫
僉知樞府坼之女。
不喜奢華
於順適。
承公之志。
少於公一歲
八十三歿。
合葬之墓。
在坡平西李氏族葬
四女一男
一男一女早死。
三人
 仁祖功臣沈命世,士人趙元老,趙嶔。
沈命世,趙元老。
無子。
今皆有所後子。
曰果川縣監沈樞
 獻陵參奉趙演
趙嶔有子男七人
二人
曰趙以乾,趙仁乾。
公無子。
今爲後者從子
子男四人
男曰震徽。
銘曰。
吾不知厚賦而薄。
試天之施耶。
僉正李公墓碣銘
公諱慶恒。
字士常
姓李氏
其先本羽溪人。
始祖球。
元登制科。
高麗
至禮賓卿同正
後世
有薿。
 太祖功臣
事在國史
五世有同寧之芳。
邊兵擊胡。
以功貴。
同敦寧生參判光軾。
參判生大司憲戡。
大司憲注書成憲
注書生宣務郞吉男。
宣務郞生公
母鄭氏。
關西道都事彧之女。
 光廟相麟趾四世孫也。
萬曆二十九
公元1568年
正月十二日公生。
聰明
記誦
受學疏庵任學士叔英
始知名。
十九。
博士弟子
二十七。
明經乙科及第
成均學諭
明年
典籍
朋黨成風
擧世爭趨
而公好直諒。
不肯循俗
詭隨蹭蹬
爲意
歷司憲府監察刑曹曹佐郞正郞軍器司僕寺僉正,宗廟署令
補外新溪縣令,禮安結城縣監,嶺南北關都事
或曰
擧世爭名逐勢
得之者皆是。
何不優遊取容
斥落若是
公曰。
不能
亦不欲也。
壬午
夫人歿。
哀毀積疾
明年癸未歿。
年四十三。
仁孝篤厚
父母
承意順適
一以父母心爲心。
每爲官遠途
或不赴。
或赴而去歸
未嘗久於官者。
皆爲親老故也。
伯母臨年寡獨
公事之如事母。
從兄已亡。
而有庶出飢寒困苦二人
皆資而嫁之。
親戚之貧無依者。
亦皆撫恤不怠
至性如此
恭謹儉約
居官二十年
淡然寒士
不喜玩好
樂觀書。
無事手不釋卷
以宣務公耄年在堂
公歿而恨不得終養
至於垂絶
猶屢言不盡言
皆此事也。
淑人李氏
 太宗別子孝寧大君補之七世孫也。
湖西水軍節度使慶𥙿。
公元1586年
大父溫陽守幹
曾大父豐德郡守光胤
母朴氏。
秉節校尉文佐之女。
淑人善事舅姑
姑鄭夫人稱之曰。
吾婦至誠事我。
婉容二十年
婢僕有過
從容責諭曰。
箠楚
婦人事也。
一婢庶出弟所私畜
生子數人。
而貧不能贖。
成券以與之。
隣里假貸
資無吝色
不責其償。
天性仁厚類此
淑人長於一年
六十七歿。
公初葬於廣州治南臺藏里先兆之次。
至是。
改葬同州州里同敦寧墓左岡
淑人祔于左。
三男二女
男德雨,嘉雨
嘉雨茂才
不幸無命
瑞雨文科
壻尹得說。
監司
李瑞圭。
進士
其銘曰。
恭謹者。
德之本。
儉約者。
福之門。
善積者行淳。
福厚者理惇。
天道之報。
可必後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