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言别集卷之二十三 (自动笺注)
記言別集卷之二十三
 丘墓
  
左尹墓銘
公元1630年
公諱鼎耇。
姓嚴氏
其先寧越人
高麗尙書僕射庇。
實爲始祖
本朝
同知摠制有溫。
摠制五世
繕工副正曙。
正生市署直長仁達。
直長同知中樞愰。
中樞娶弘文應敎李洁女。
生公
公才夙成
姿品異等
字重叔
 仁祖八年
丙科及第
補承文權知。
以右史常侍 上前
公禮貌甚善。
 上甚重愛之。
丙子爲侍講司書
從上於南漢
明年
 車駕還京。
司憲持平
江都敗。
 廟社陷沒
公以法罪受命大臣
戊寅
繡衣
廉問湖西
明年
修撰
出爲關西都事
兵革之後
西省多事
蓋朝廷選擇遣之。
二年
復以修撰召還。
乞養義城縣
乙酉
復入修撰
時有姜氏賜死事。
公上全恩箚。
丁亥
爲吏曹佐郞知製 敎。
後年
正郞
自點用事
其子鉽席父勢。
驕橫無所忌。
有郞僚附鉽者推薦鉽。
引入吏曹爲郞。
公執不可
判書趙絅,參判韓興一皆沮之。
己丑。
執義
吏曹判書沈詻爲時
公元1632年
議所忌。
而又有時輩之所屬望者。
必欲擊去
代指言。
某以私得某官。
某以親得某官。
公嘗在吏曹
備知某以事官非私。
某有某事官非親。
引避
大臣已有上疏發此論者以爲護儻。
公罷執義
宋浚吉代之。
自點以罪竄。
論罪人諸客。
以公亦私相善罪人
亦在竄中。
左相韓興一以吏曹時沮鉽事。
白 上。
特有減等之命。
付處沔川
尋敍爲太僕正
俄改副校理
辛卯
爲同副承旨
轉至左承旨
年加嘉善
仍行左承旨事。
 上寵待殊甚
壬辰。
自點伏誅
兩司復論己丑得罪者。
公以薦引罪人爲名。
在列多知此事者。
不從
爭之不已
領相鄭太和左相金堉
亦爲 上力言之。
以故得免。
癸巳。
中樞公卒
三年
出爲公州。
疾歸
丁酉。
奉使如燕。
復命
右尹
尋加嘉義
左尹
俄拜東都尹。
己亥
登遐
卒爲用事者所蔽。
不復顯用也。
後連錦山富平
戊申
復爲左尹
有繼母之喪。
卒喪之年九月十九日
公卒
年六十六。
 上賜弔賻如儀
月日
葬于衿川縣水先兆之次。
貞夫豐山金氏
禮曹判書賢之女。
無子。
族子
爲後
纘某官。
生一五女
男慶運。
五人
皆幼。
公秀而藝。
中樞好簡雅。
父子知己
有兄早殀
繼母一人
中樞公老而甚愛之
病疽幾危殆。
吮疽得痊。
公旣貴。
悉以財產
諸兄嫂諸妹而不自取曰。
吾雖微此。
不至寒餓也。
知遇 孝廟。
不隱其賢。
當官任職勁切
不喜脂韋
長於剸煩。
莅郡皆稱治。
世道大壞
讒妬乘之。
坎軻而終。
銘曰。
世之偸。
朋黨相仇
讒夫之熾。
良善之棄。
潝兮訾兮。
不媿矣。
宜春君碑
公元1633年
公諱以興。
字士豪
姓南氏
其先本宜寧縣人
太祖開國元功景公之後也。
景公孫忠簡公三世
有禮曹參判世健。
於公爲曾祖
祖工曹參議應龍
羅州使瑜。
武略顯者也。
我 昭敬中
國有大亂
方居母憂
起復羅州之命。
其明年
從統制使李舜臣
與倭大戰
於露梁前洋戰不出。
貞敬夫人柳氏
大司憲軒之曾孫
刑曹判書塤之女也。
明 神宗萬曆四年我 昭敬王九年公生。
將軍死之時。
公元1582年
二十三。
學書去之。
慨然以爲必報而死習騎射
二十七。
武科
守邊邑。
十年
長淵時以治理
上賜表裏賞之
體相李公恒福推薦之。
富寧
三年
以能陞通政
尋加嘉善
湖西道節度使
用事者。
罷。
後爲嶺南右節度使
聲績甚多
遼左陷敗
西路甚急
公上疏願守一城。
效死
遂拜防御使龜城都護府使。
龜城百年碑。
二年
安州
遼民避亂
至州者以千數
公立約條。
待以恩信
違約者罰之。
遼民畏之。
主客相安
有遼民繼至者。
亦聞邑禁。
不敢犯。
不曰賢。
二年
擢陞資憲。
尋罷。
我 純孝王元年
都元帥張晩駐兵平壤
以公爲中軍
軍中事專屬於公矣。
其明年
副元帥擧兵叛曰。
帥府諸將。
惟南以興,孝傑,朴震英而已
無能爲也
爲間書至。
公與二人者。
元帥發書罪狀
功臣聲言
淸君側之惡。
元帥問計曰。
适所領兵皆精銳
而降勁兵數萬。
衆寡不敵
計將安出
僉曰。
別將舜懋,李愼李胤緖。
雖在賊中。
不從賊。
有爲而未得其當耳。
震英與胤緖素善。
得其蒼頭過者。
連名爲書
喩以逆順
時賊已至慈山
矣。
胤緖已與舜懋,及諸將李▦約束
夜半陰令所領騎士三千。
一時潰陣馳出。
适亦莫追也。
胤緖元帥曰。
我爲將在賊中。
不斬賊。
使賊長驅
面目報 殿下
自刎乃死。
一軍大驚。
賊從間道平壤
已及黃州
元帥聞賊已過。
乃遣公與諸將悉兵追之。
遇於薪橋賊。
出兵逆戰
不可當
公使入號謂曰。
若屬
皆 上之所遣諸將。
義從賊。
敢與 王師抗。
天道可畏
誅及九族
禍不旋踵
許銓,宋岦。
率衆軍前乞死。
復追至馬灘。
賊已破李重
老軍八將頭。
軍前以沮衆。
軍皆驚恐失色
公笑謂曰。
八將者。
皆吾所熟。
見之皆非其面。
假人頭而紿我也。
軍中乃定。
公令軍中曰。
賊過臨津
京城易撓。
必及其未渡。
決死一戰
至則賊已渡。
而 車駕亦已南狩矣。
元帥令諸將曰。
京城已破。
莫與交鋒
急從西湖渡兵。
追及 車駕
不從令曰。
軍法
兵有進無退。
乃與鄭忠信
疾馳據鞍峴。
朝日
賊覺官軍已先據險
以衆兵攀谷緣崖。
蟻附仰攻
官軍少弱
莫敢出氣
副元帥李守一。
千餘來會
公立矢石
擊鼓督戰
大呼曰。
明璉中丸
墜馬。
兵氣稍振搏戰
自卯至巳。
賊勢已挫。
將士戰益力。
一擊破頭局。
頭局者。
降倭勁兵
明璉中丸而退。
大軍潰走城中
忠信乘勝追擊
公曰。
不可
旣以寡克衆。
天也。
不出數日。
兩賊之頭。
可致麾下
窮寇勿追
亦兵戒也。
适,明璉與敗卒。
亡去廣州
爲其下所殺降。
 上還都
都元帥晩。
白衣伏道傍。
頓首請罪
定功行封。
公陞崇祿。
封宜春君
功臣等各 賜廏馬金帛臧獲有差
乞歸見老母。
特拜安都護府使兼防御使
未幾
召還。
時有西憂
急以公習於邊事
而又遺愛在民。
關西節度使兼兩西巡邊使,寧邊都護府使。
龜城爲行營。
自适作亂後。
功臣疑忌益甚
累起大獄
人人自危
自公出塞
亦自以得死所云。
 上之五年
大擧伐我西鄙
二日
先驅已薄安州
公聞事急。
麾下騎士馳至。
則奴已渡滻(一作薩)水。
傍邑兵未集城中
兵民不滿數千。
防御使金浚。
誓死死守而已
書啓本。
亦以死自言。
使其子斗柄
馳驛遣之。
終日力鬪。
至明日。
奴攻城益急。
力竭矣。
公登譙樓
射矢且盡。
奴爭呼速降。
公叱曰。
我受 命守邊
公元1583年
決死
職也。
乃畏臊羯狗苟活耶。
遂自燒殺。
二士從不去。
公曰。
火焰
宜急避。
對曰。
爲國死節
士卒安敢負公之義也。
皆不出。
城陷
正月二十一日
而公年五十二。
夫人幾八十。
前年寧邊歸至家。
半年
奴克我關西
知事不濟
決死審矣。
夫人聞公城陷自殺死之。
哭之曰。
世將族。
父旣戰而死。
子又戰而死。
其死皆不慙古人
又何恨。
未亡人積殃在身
 上爲之賜弔賻特厚。
追爵左議政宜春府院君
忠臣閭。
恤其家。
錄其子孫
諡曰忠壯
遺衣之塚。
廣州治陰
夫人天年終。
 上特厚賻。
優禮甚盛。
豪邁有氣槩。
不事細節
好施
自親隣里
以至疏遠貧者。
倚賴焉。
聞其死。
相弔如悲骨肉
平生愛人禮士。
推賢讓能
不媚權貴
公之陞官罷官
得人之死心。
以此也。
安州時。
戍倭在邊者。
公特撫循甚善。
及倭從适叛。
自中相戒曰。
愼莫犯南爺。
無以報德
鞍峴之戰。
將士獻俘
公皆不殺曰。
彼皆吾民脅從
何可盡殺
諸虜皆感激
涕泣欲死。
鹽州百姓
爲之圖畫以祭之。
水旱疾疫
皆有禱。
謂之北神祠云。
公元1593年
貞敬夫人鄭氏。
我 世祖鄭麟趾六世孫也。
五男
斗極
司宰監僉正。
斗柄
水軍制使
官最貴。
斗機
僉知中樞
斗樞
又次斗杓
皆縣監。
三人
晉陽柳孝傑
适叛時。
指名畏憚
爲間者也。
卒以平适功。
受封
又監役金振聲郡守李會源。
子孫衆多
三世四世
至數百餘。
天道之報也。
公死十年
南漢之敗。
鄭公蘊丙子疏曰。
功臣等擅國用事。
猜忌才能
幾察日密。
籌臣不敢論兵
將臣不敢治兵
南以興臨死
歎之曰。
不得一卒一戰
至於敗。
悲痛之辭。
 上以此反正
以此亡國云。
見危受命
守節死義
百代之名。
忠臣之烈也。
贈吏曹參判權公墓
公元1571年
公諱益中。
字景時
姓權氏
永嘉人
大父 贈領議政東興府院君常。
以至行。
 宣祖世。
特加爵命
旌表其閭。
皇考 贈右議政憘。
事 宣祖
節儉於時
全州李氏
郡守榮緖之女也。
隆慶五年二月某日公生。
仁孝性。
及事東興公。
服膺敎訓
父母
猶恐不以父母心爲心。
公元1604年
不曰能子之職。
故其生事之懽。
送死之哀。
祭祀之嚴。
至老不怠
公三十五 宣祖三十八年乙巳
初仕爲繕工監役。
丙午
爲漢城府參軍
丁未
爲司憲府監察
戊申
慶山縣監。
光海八年丙辰。
尙衣判官
爲載寧郡守
壬午
中樞府經歷
時公年七十二。
以老遂謝病
己丑
公七十九。
趙夫人八十。
其年。
設重牢宴。
一門稱慶
明年庚寅
公以壽考
通政
壬辰
拜僉知中樞
甲午
優禮高年
八十以上者。
有特資之 命。
公八十四。
嘉善
丁酉
同知中樞
公以大年
康寧簡靜
子孫諸壻。
尙主一人
公卿數人。
外而州牧都護令長十餘人
門戶旣盛。
而公平生好儉約。
子弟侍側
必以侈服滿客爲戒
 孝宗十年己亥九月四日公卒
壽八十九。
夫人趙氏
漢陽
縣監瑞之女也。
婦德克順。
治家以仁。
舅姑
孝婦之行。
夫人長於一年
公歿不及葬而夫人歿。
壽九十。
東興公。
八十二卒。
右議政七十九卒。
公又八十九。
可謂壽德之世也。
其十二月某甲子。
合葬於長三井先兆之次。
二男六女。
大有,大恒。
大有縣令
先歿。
大恒尙翁主
東昌
六人
府使尹宗之,縣監金鼎璜,郡守崔汝㞳,縣令李弘猷,進士李維楫,儒生公元
大有六男
德衍,德徽,德廣,德養,德明,德潤
德衍參奉
德徽判官
德廣德潤
生員
大恒無子。
以德徽爲後
宗之生㙐。
監役。
四人
參判張善澂,領議政沈之源,監役尹潡,奉事齊泰
鼎璜生華鎭,華鎰,華鎔,華鈺
一人
儒生金敏
汝㞳生世徽。
四人
奉事李重龜,承旨鄭載嵩,鄭日祥,朴世萬。
士人
弘猷生聖佐,文佐,興佐。
維楫三人
牧使李慣,進士宗亮儒生柳檜
四人幼。
公元無子。
內外子孫三世四世
百餘人
銘曰。
仁莫善於孝友
福莫厚於壽考
中樞三世
耆德有自
有類有積。
公元1666年
謙齋墓銘(丙午)
先生諱弘度
字重遠
姓河氏
晉州人
前古有諱自宗。
當麗之末世
軍部尙書
僞疾還鄕
號木翁
終身不出。
生大司諫潔。
潔孫自淸。
觀察使
先生六世祖也。
大父無際
光國
皆有才不見
李氏
江陽
處士光友之女也。
萬曆
公元1659年
十一年八月廿七日先生生。
生有異姿
當兵革之世。
父母以兒奔竄道路
轉客湖右
以兒故。
人爭客之。
十年
始讀小學
自知力行
十二三。
已有求道之志。
十六。
先府君歿。
哭之幾滅性
除喪
鄕先生河氏。
論語
大義
鄕先生死。
爲之服師之服。
弱冠
遊學宮。
諸生敬重之。
當光海時。
擧子業
專以經學自勉
及先夫人歿。
先生已衰。
三年
羸毀病。
不復以人事爲禮。
惟應接生徒。
講學不倦
謙約
自號謙齋
與人敦厚有禮
推其孝弟
鄕黨化之。
 仁祖世。
遺逸累召。
不起
樂居巖泉
山齋南。
因川石爲臺。
命曰詠歸臺。
州牧成以性
訪牧氏之術。
仍嘆民散俗弊。
先生曰。
秦苛而民暴。
漢寬而民厚。
曷嘗易民而化之也。
 孝宗九年
召除義興縣監。
不起
明年
 孝宗登遐
先生自以畿內之民。
齊衰三月
然後國制
士庶同服。
 上之三年
御史南九萬至州。
先生安溪
朝廷爭禮事。
言者斥逐
請聞其正。
先生曰。
次長三年
見於經傳
況 孝廟旣已君臨臣庶
長少嫡庶
何可論也。
九萬旣復 命。
以先生白 
公元1662年
上。
先生已七十。
 上賜
又有旨尊賜之甚厚。
先生上疏謝之。
仍陳君道九事
後四年四月廿六日先生歿。
年七十四。
先生之學。
本於彝倫日用之則。
操守之常。
踐履之方。
一以古人爲法
至如起居服食
皆有常度
嘗自言吾力行不如古人
不善則不爲也。
每以禮勉人。
爲學必先而後言。
見世亂。
潔身獨行五十年。
非其義也。
一芥不以與人
一芥不以諸人
平生與人爲善
篤於禮俗
冠昏喪祭
女子之笄。
國俗所不擧。
而獨先生之家。
有此禮。
末俗文弊
爭以著述爲名。
嘆曰。
古之人盡言之。
學者不行
不患不知也。
嘗推占日月星辰之度。
弦望晦朔月閏之圖曰。
曆法亂矣。
以此推之。
庶幾不失之。
永嘉權氏。
軍資直長克義之女。
生一二女
男早歿。
所後子泳。
司諫溍之孫也。
二壻。
忠義李得夏,士人朴英胄。
其年十一月十四日
先生于文巖寒泉上
其諸弟子乞銘於孔巖許穆曰。
吾子先生最深。
能言之。
君子死。
餘敎不墜
不沒後世
吾子事也。
敢以請。
嗟乎
今吾後死而又失老德。
吾非斯人之爲
銘。
而誰爲敢不諾。
銘曰。
直而溫。
君子之文。
確而貞。
君子之亨。
順而成。
君子之寧。
司諫墓碣
公元1597年
公諱溍。
字晉伯
別號台溪
姓河氏
晉州人
高麗名臣元正公楫之後。
而大司諫潔之七世孫也。
曾祖起崑。
祖瀚。
公孝
三世不顯
母坡平尹氏
軍資奉事起之女。
皇明萬曆二十五年七月十五日公生。
十年
出就外傅
沈靜
聰明特異
同學莫及也。
十六。
學旣通。
天啓甲子我 仁祖二年
進士
崇禎戊辰我 仁祖十一年
及第三人
初授司宰直長
以親老不就
丙子之亂。
父老鄕兵赴難
推公爲將。
以父病決不可起。
父戒之曰。
君有難。
人臣赴急
不可後也。
行矣勉之
公遂發兵
尙州
忽心驚不食
以在軍不得私歸。
先遣次將戒曰。
母後期。
我以親憂在心
遲數日。
及期會。
二日
訃至。
父歿已二日
居喪毀慼。
人皆曰。
善行
除喪
由騎省郞
累遷正言獻納持平
公旣羸瘁病。
又以母老。
謝命卽歸。
未嘗久於官也。
嘗在諫院
上疏時事
公元1645年
萬餘言。
疏入不下
乙酉
丁母憂
公年已五十。
哭泣寢地。
滅性
服闋
連爲執法
以疾不就
辭職
李敬輿洪茂績,沈𢋡,李應事。
仍及諸王幼稚無罪事。
三臣者。
建儲事。
忤 上意
李應論治獄。
皆竄北邊
姜氏旣賜死死。
諸王孫流濟州矣。
疏入卽遞職。
己丑
 仁祖登遐
公方疾甚
其七月舁疾上道
又以恃平有召 命。
入謝
上疏言金自點專權無忌狀。
還鄕
益甚
累轉掌令,司諫執義
不就
戊戌二月廿八日公歿。
年六十二。
訃聞
 上以禮賻之。
而凡知公者。
不惜其不大用
而多出涕相弔者。
公性至孝
寬厚愛人
兒時
有同學兒
因一忿爭奪其屨。
割而投之。
無慍色。
人問之則曰。
無此事。
不與人言
聞者賢之
及長。
外祖母鄭氏年老無子。
公事之如事母。
歿而葬。
當合葬於外祖
而有鄕丈老居其下。
以爲家與葬同忌欲爭之。
不與爭。
終以誠意感其心。
其丈老聽而合葬焉。
旣顯。
嘗在臺省
或竊其鞍。
從者擧其可疑者。
請治之。
公笑曰。
吾所失小。
而彼蒙惡名大矣
勿問也。
其竊者還其鞍。
忠愛感人如此
此皆君子小節
而爲敎於後人多矣。
嗟乎
才德之生不偶然
而官不稱
利澤不博。
何也。
天之將畜德厚積
以裕其後人耶。
淑人鄭氏。
瑞寧
副護軍霖龍之女也。
七子
三人
海宇海容海寬
四人
其壻許塤,金好謙
齊泰林東遇。
銘曰。
寬而嚴。
君子之廉。
忠而愨。
君子之確。
李相國墓誌銘
公元1584年
公諱聖求
字子異
系出宗室
 太宗諸子敬寧君𰨅之後也。
曾祖 贈河東君𥙿。
兵曹判書 贈領議政諱希儉。
吏曹判書 贈領議政文簡公諱睟光
安東金氏
義禁府都事諱大涉之女。
上洛公諱方慶之後也。
萬曆十二年甲申公生。
十二。
始就外傅
二十。
成均上舍
後六年戊申
甲科
分承文院。
俄選翰苑侍講說書
有同僚欲薦引戚里者。
氣勢盛。
公斥之。
坐罷。
三年
敍爲典籍監察
兵刑三曹佐郞
再入騎省
正郞
連在三司
於是永昌獄起。
鄭造,尹訒首發 太妃各處之議。
時公爲持平
始貳於時議。
白沙李相國薦引被罪者。
公元前243年
罷。
公曰。
罪狀未著
薦人何罪。
用事以爲
某族連罪人。
公亦罷。
旣敍。
又斥出伊川
一年
母憂去。
戊午
永平縣
更置永平府
公爲新官
選擇任之
庚申
李相國謫所
歸葬抱川。
鄕人爲之立祠
時抱川爲府屬邑。
以爲相國立祠
專咎公。
不許敍。
旣去。
邑人追思碑。
癸亥
 仁祖反正
公起爲司諫
首言禁捕罪人支屬
都門警守
焚沈香山
妓樂
頒敎八方
人心大悅
累轉政府舍人,弘文應敎
將才
公擢爲江華府尹
一年
入政院。
左承旨
歷禮曹參議兵曹參知,大司諫
 穆陵崩。
日官以爲修改吉日
大臣疑不決。
公曰。
山陵之變。
出於不擇之日。
修改之節。
何論擇日
群議乃定。
丁卯
虜連陷兩西。
公以吏曹參議
從 世子全州
戊辰
復爲左承旨
受 命試武科吉州
還上北路民瘼政弊十六條。
嘉善
湖南觀察使
文簡公暴風
 上令無待代歸至家。
文簡公卒。
服闋
卽拜司諫
俄進都承旨
特拜曹參判。
歷刑曹參判,京畿觀察使
又以大司憲
副提學
再爲都承旨
時有追崇之議。
 上不待群議歸正
公元1636年
欲先奏請於 帝。
三司力爭
大臣亦庭請。
忤旨多得罪。
適有災異
 上下求言
公啓曰。
言雖切至
踐行無實
則不但感天難
人心不快矣。
仍言爭論變禮
上下否隔
天人一理
夏霜亢旱
豈無其由。
 上感其言。
卽令得罪者皆宥。
奏聞事亦止。
吏曹判書缺。
大臣薦之。
公遂爲吏曹
丙子夏
兵曹判書
體察副使
先是
虜許通貨開市
虜旣稱帝改元
朝議以爲當以義絶之。
公曰。
我力弱。
絶非計也。
虜使京城
惡少作亂
迫逐出國
大擧東創。
三日
前驅已薄國都
體府募遣精騎五百。
扼險阻。
崔鳴吉往虜中約成。
官軍已爲虜所掩敗
 車駕將行江都
急馳入南漢
將相大臣皆曰。
城雖險。
積粟少。
人無固志
不可守也。
公曰。
急令申景禛截賊路。
 車駕入保江都
萬全計也。
明日
 上從東門早出。
 上忽心動乃止。
公又勸上分朝。
 世子京畿
疾馳一日
可至南陽
急入保江都
以成掎角之勢。
國之長計
善於此也。
不然
江都難保也。
諸議論不定乃止。
公曰。
事急矣。
東路幸無阻。
 上可以間出
南兵
力足可恃也。
臣當以死守之。
 上曰。
父兄百官
皆入於此
予獨棄之安往。
乃令體相瑬及公。
聽軍誓。
公對曰。
敢不竭力
繼之以死。
前驅不滿數百。
大軍未到。
急擊之以折其鋒。
鳴吉請許入虜以結約誓
公曰。
不可
引賊入城。
示我虛實非計也。
不以單騎入城。
從以百騎千騎
其可制乎。
鳴吉不從
虜果潛師已薄城矣。
然後乃辭焉。
知謀泄不入也。
鳴吉言於 上曰。
某臨亂不動。
國人所不及也。
虜欲入城約誓
臣欲聽之。
某曰。
此覘我也。
不可許也。
果然不如也。
大軍旣至
山城受圍四十餘日。
旣兵少食盡。
城中已急矣。
於是江都陷敗
妃嬪王子貴臣家。
皆已被驅。
城下
下城之議遂決。
體相瑬嘆之曰。
可謂無愧前言者也。
虜旣約誓而歸。
 世子北行
大臣皆老不任行。
公遂爲右相
左相以行。
下城時。
大小畏約
聽其約束
責幣之多。
不可計數
而莫之違也。
 上悔之。
更遣公欲改定約條。
至則事大乖。
皆反我所料者。
而彼知公一子在虜中。
責金迫遣甚急
旣還。
詆公者以爲廢事贖子。
罷相
久有南警。
 上欲復用
公元1639年
公。
敍爲領敦寧。
尋改領中樞
己卯
北使來言。
不可入朝
否者。
當有大責。
 上召諸臣問計。
皆曰不可違也。
多引前朝古事爲言
公曰。
不可
城下之恥。
忍而至此者。
爲有後日故也。
彼責我多無狀
至國不爲國
而 世子返國且無日矣。
不得兩全
 宗社爲重。
不幸卒有變故
雖欲悔之。
無及矣。
不如早定大計也。
 上爲之泣下稱善。
左右皆泣。
不敢復言
辛巳
復入相。
爲領議政
北使至言
一皓前爲義州
陰厚內附者。
罪當死。
極言辨之。
使者怒曰。
如此
不得三日作相。
左相申景禛慮其禍大。
欲無辨。
公曰。
不作一日相。
見人無罪而見殺。
可無救乎。
使者怒。
一皓終見殺。
人心大驚。
壬午夏
史官後進一人
公惡非其人。
上箚論之。
遂削其名。
時議大怒
承旨洪茂憤憤論啓。
後日登對
茂績從之。
公召下吏曰。
彼與我爭辨 上前
事體不可
令他員入侍
茂績不得入。
上疏言之。
公遂謝病
十上遞相
又有李烓事。
北使以烓通款南朝
繫之灣上。
監司鳳瑞啓以烓供辭。
多言國之陰事
烓旣誅。
將族其家。
公上議曰。
此言少
公元1643年
鳳瑞傳聞而已
語緖未著
必得其實狀。
然後處之可也。
群議以爲護逆。
無上不道
當竄。
 上察無他
罷黜而止。
公旣積怒於時議。
客有欲規之者
公笑曰。
子欲我效一切辯士
合於世主者乎。
作事在我。
成敗事在天。
先枉在我者。
求合在天者。
可乎。
客不復敢言
僑寓西湖
築小屋曰晩休堂。
隣里故舊
逍遙自適
吟哦以自寓。
西湖鄕約記。
癸未
復敍爲領中樞
仍居江上不起
一年卒。
年六十一。
訃聞
 上爲之罷朝三日
 賜弔賻如儀
自斂至葬。
用恩典甚厚。
墳墓楊州治西三十里長興族葬也。
李氏三世之墓。
在公通籍將四十年前時。
小人亂政
坎壈十年
此時持論甚嚴。
及至貴用
寬大
敦厚鎭物。
或疑前後不同
公曰。
小人擅國
君子盡節
君子在位
不肖者當退。
更何所爭。
不矜不伐
持重得體爲心。
久居本兵所。
用武人。
自閫帥諸將。
以至小官列士
一人私善得官者。
如褊裨親近
宿將才武。
退則私相謂曰。
吾輩門下久矣。
未嘗厲聲加斥。
而每進前
不覺汗沾背也。
遭遇 聖哲
貴至
千乘相。
人臣之位極矣。
一以盛滿爲戒
貴而能貧。
及卒。
衣衾不備
大夫歸禭以成斂。
弔者皆歎息賢之
 上常倚任爲重。
忠亮許之。
李相國時白曰。
中興來。
上之所擢用三公者。
論人物。
以公爲首云。
貞敬夫人權氏。
安東
舍人盺之女。
五男
尙揆,同揆,堂揆,碩揆,台揆。
同揆承政承旨
堂揆方爲咸鏡道觀察使
碩揆戶曹佐郞
台揆楊口縣監。
二人
判書李一相,韓五相
五相登第出仕而死。
江都之亂。
夫人子尙揆及其妻子婦具氏。
死節
旌表其閭。
內外子孫三世
四十餘。
衣冠而顯者五人
同揆正字玄紀。
其壻前副提學李沃。
堂揆子修撰玄錫
碩揆壻參議李聃命。
李一相壻承旨金萬均。
夫人
節度使說之女。
早世子孫
其銘曰。
不易操。
磨而不磷
達不改節
貴而能貧。
進不隱賢
退無怨尤
嗚呼
純臣之純
贈注書韓君墓碣
君姓韓氏。
諱五相
字世翊
 宣祖平難元功淸川君準之曾孫
鎭岑縣監汝泂之孫。
同福縣監
公元1625年
之子
李氏
 贈領議政祿之女也。
淸川君長男僉知中樞汝淑乏嗣
從子爲後
故君中樞公爲祖。
君生而姿品異等
自爲兒時不喜戲狎
端重成人
讀書
比長
名譽著聞
仁祖末年
司馬壯元。
後五年。
除 獻陵參奉
其年。
大科
殿試
有父憂。
旣禫。
又母歿。
三年夏
大疫
有妹死。
而其稚子病危殆。
君躬救視不去。
傳染乃死。
君自三十二。
連有喪。
被衰哭泣五年
卒遘癘疫死。
不曰良善亡矣。
良善亡矣。
年三十七。
列其善行大者
父母愉而敬。
事尊長恭而謹。
朋友信而規。
篤於親仁
博於文學
恬靜
方正溫雅
平生非聖人之書不讀。
致力經術
砥平縣之白洞。
君死之後
承旨南九萬上疏言之。
追爵承政院注書兼春秋記事官。
君初娶故相李聖求女。
丁丑
江都敗。
守節死之。
無子。
後娶府使鄭基崇女。
生均。
君死。
鄭氏自刎
殊而未絶。
及均又死。
終不食而死。
一女嫁。
爲生員申厚軾妻。
又歿(一作殀)折無子。
李氏墓。
楊州李相國族葬
鄭氏合葬於白洞。
功臣世嗣絶。
盟府啓 上。
以君之從弟之子埏。
爲後
銘曰。
至厚者行藝
著者名譽
至慼短折
至薄者嗣絶。
吁嗟世翊。
贊成竹泉李公墓誌銘
公元1566年
公諱德泂。
字遠伯
姓李氏
韓山人
族大而舊。
當麗末。
門下侍中穡。
侍中五世
左議政惟淸。
左議政長男湖南觀察使彥浩。
於公爲曾祖
公實左議政少子翊衛湜之曾孫
皇考護軍澳。
爲後於堂叔父別提濡。
觀察使嫡子故也。
妣驪陽閔氏。
肅川都護府使元宗之女。
嘉靖四十五年八月乙酉公生。
負奇氣。
倜儻不羈
及知讀書
折節力學
凝重
疾言遽色
寧原君洪公可臣
遇於逆旅
歎曰。
他日公輔之望。
在此人。
二十五。
國子進士
後六年冬
 庭試登乙科及第
翰林
二年
正言
宰相李德馨薦之。
後在玉堂
當洪汝諄,任國老用事
柳丞相成龍旣黜去。
士大夫有惜丞相之黜者。
目之曰姦黨
欲竝逐之。
陰令其客上書攻擊且盡。
極言用事相朋排擯異己
陰譎不正
尋逐出爲礪山郡守
一年
以病去。
三年
復召入。
光海
公元1572年
元年
應敎
陞同副承旨
不拜
三年
從祀五賢太學
贊成仁弘以南弟子
詆毀晦齋退陶之學。
太學諸生空館力爭
四方之士上書言者日多。
光海旣傾信仁弘
不聽
公爲副提學
率諸學士進諫曰。
初心不繼。
尊賢重道之意。
中道改路
太學四方之士。
皆肆瞞誣。
一人之言。
盡忠於上也。
殿下好惡
不亦傎乎。
左副承旨
後或由祭酒
或由諫院
或由儀曹
六爲密直
雖當昏亂之際。
諳練治體
修擧中書古事
於是遼廣衙門
誅責於我多無狀
朝廷移行省請責之。
公曰。
投鼠忌器
藩國
罪狀王人
於義不可
遂寢其事。
佞臣
使人上書言功德。
上尊號。
斥去不奏。
每因災異
土木冤獄事。
光海雖不悛猶知爲國無他意連上疏乞免光海不許
特加善大夫
行都承旨
朝政日亂。
力求補外
乙卯五六年間。
湖南海西之命。
而時西鄙多事
築城黃州
還陞嘉義
辛酉
復入中書
頃年左之役。
王師敗沒
而我軍帥
先已陰使約降
明年
 帝遣監軍使者。
詔徵發令躡虜之後
而實
幾我也。
於是以公賢於辭令
超遷至正大夫
癸亥光海廢時
先有上變事。
公直禁中
及兵入。
掖庭擾亂
百僚跳匿
公公坐堂上不動。
將士執行
武人微服負行曰。
此公一心徇國無私
吾感其心。
終不言其名。
時 上以兵衛
西階之上。
肅拜
公立不拜曰。
吾不知此事。
何以拜爲。
上後有數人。
目之拔劍前擊之。
擧義金瑬李貴叱止之。
因私謂曰。
 母后幽閉
大亂
反正也。
 上定遠君之嫡嗣
公宜拜之。
公曰。
諾。
卽拜
 上爲之起。
公跽曰。
願勿殺舊君。
因泣下。
 上曰。
何爲出此言也。
及以事白 太妃
 太妃持之。
令上傳國璽符。
公請對。
簾外進言曰。
 聖母幽閉十年
 主上萬死之計。
賴天之靈。
 宗社再安。
名位未定
群情疑恐。
乞亟從臣民之望。
然後 太妃乃許。
而 太妃積怨於光海曰。
讎必斫乃已。
公對曰。
不幸姦臣敗國
廢君安得無罪
旣已君臨臣庶
不可奉 旨。
 上旣卽位
首啓 上曰。
 上以大義擧大事
願以勿殺爲心。
因自言。
前時職在侍從之長。
不能匡救
爲臣不忠。
以罪乞辭。
 上愈益
公元1574年
賢之
尋出爲湖西觀察使
力辭不已
 上厚賜賚
每以忠義許之。
明年
李适作亂
 上出公山
敗死
 上還京。
賞群臣。
公以判尹。
進階崇政大夫
十五年春
 上還自南漢
公以左參贊
加崇祿。
行禮判書
啓以變亂旣多。
敎化壞敗
諸生小學四書
取士如陞補法。
 上從之。
其年。
淸人關內
誇矜有勑書
朝廷表謝
大臣稱賀得其喜心
公正色曰。
我之於大明
不可忘。
關內陷敗
皇孫見俘。
勑到謝則猶可
則不可。
 上深然之。
癸未。
復入都堂兼判禁。
明年四月
沈器遠謀伏誅
 上內鞫罪人私屬
鉤問平日往來親密罪人者。
辭引觀察使朴潢,司諫沈東龜
 上下其事。
公曰。
有司職當鞫治
內鞫不可當
封還 上旨
大臣惶恐不肯從。
公因登對
力言不可
以故辭引者得免死。
而明愼刑罰。
獄事無枉
於是罪人收孥連坐
不滿十五以上者。
待年之律。
公實有力焉。
五月
輔國崇祿。
右相缺。
 上欲相之。
大臣以老沮之。
不果相。
明年
拜右贊成
 上嘗不豫
元孫微弱
欲擇於諸王子
有一二臣忤
公元1576年
意。
 上頗不快
群臣皆曰。
如敎。
徐言曰。
自古易太子
臣下有以死爭之者
今王一出
皆曰如敎。
 殿下將焉用彼臣哉。
元孫者。
宗統所係。
名位已定
人心屬望久矣。
一朝易置不可
上平心。
深思往古成敗之事。
六月
公病。
 上遣醫問之。
後月廿九日卒。
壽八十。
訃聞
 上爲之罷朝巷市
厚禮報之。
追 贈領議政
九月
葬于高陽世葬。
夫人申氏之葬。
在右。
夫人故禮曹參判湛之女。
有古夫人之德。
舅姑
色養
三十七年卒。
旣四十有二。
先葬故在右。
夫人生三一女
長男昌源。
掌隷院司議
光源
楊口縣監。
不幸早世
次行源。
科目顯。
嘗在玉堂
出爲黃海都事
一人
儀賓府都事閔汝鎭。
中樞馨男之子也。
後夫人延安李氏
 贈左承旨承尹之女。
生一男。
翊衛侍直正源
又有側室子男五人
男由源,希源,世源。
壻鄭井源晥。
昌源生二男二女
男先慶,長慶
先慶進士
主簿姜頊,進士姜文粹。
光源生一一女
鼎慶。
愼吾
行源生二男三女
萬慶,壽慶。
生員
壻洪箕錫,權愈,南尙熏。
正源生一男二
女。
男雲慶。
進士天成
一人未嫁。
閔汝鎭生六男三女
曰浚。
曰漳。
曰澨。
曰沇。
曰濂。
曰溵。
正郞鄭樸,鄭煕壽,兪命說。
,希,世鄭井源晥。
皆有子女
子孫曾玄之世。
凡百餘人
莊重有德量。
廉公篤厚
謙退不爭
至於大事
正大義。
堅嚴
雖自謂賁,育。
不能奪也。
自號竹泉
退朝無事
日以經史自娛
有所著竹窓閑話
傳于家。
銘曰。
惟寬而廉。
惟直而謙。
惟堅而嚴。
惟相公之烈。
崇且欽。
弘文館修撰公墓碣銘
公元1638年
公諱行源。
字百初
韓山郡人。
高麗門下之後也。
曾祖 贈吏曹判書山君㵢。
祖 贈領議政安君澳。
父右贊成 贈領議政德泂。
高靈申氏。
曹參判湛之女也。
 仁祖十六年公三十六。
公卿子。
初授 陵寢郞。
其年。
 上親試士
丙科及第
補承文院副正字
明年
改政院注書。
明年
春坊說書
尋復爲注書。
成均典籍
轉禮曹佐郞
兵曹
正郞
本曹占事。
曹郞一人掌軍布出納之數。
末弊擅出惟所
公元1649年
爲。
不問公私
人亦莫怪也。
公意惡之。
不管其事。
曹中竊多之。
尋改諫院正言
司憲持平
壬午。
爲畿省都事
再入諫院正言
玉堂修撰
贊成公卒
三年
復爲修撰
公素樂於世路
不與交驩往來
不以仕宦爲心。
 仁祖特選公。
廉問北界
己丑。
 孝宗立
受命再出北邊
條上節鎭諸邊不法兵民積弊
 上皆用之。
北邊遐遠
文學絶少
白 上請頒賜經史諸書
以勸子弟
子弟擧於鄕者。
令官資遣詣京試。
定爲令式
庚寅。
復爲修撰
三上疏辭之。
出爲靈巖
靈巖
南海大邑
京師絶遠
百事廢壞
積弊甚者
逋租虛簿至七千。
公力申當省。
悉蠲之。
尋坐前守事。
卒就理。
西海楊山
靈巖父老
刻石追思不已
丁酉。
敍爲海西省都事
己亥
爲蔚山。
辭不赴。
辛丑。
成均直講
出爲通川
甲辰
復爲直講
陞司藝。
公素多病。
亦不樂於朝。
求出爲靑松
丁未月日歿於官。
年六十五。
公方廉簡
通籍三十年。
未嘗利害易其操。
未嘗營立尺寸以爲私。
與人忠愛
自童子時
見人之急。
必資其有無
道遇溺水死者
廢日躬救視活之。
成公聞之曰。
兒必受其報。
蓋其天性然也。
家居善於父母昆弟
公之仲述初。
賢而無命
四十五。
積疾乃死。
終身痛之。
未嘗對人言死事
淑人河東鄭氏。
正言應斗之女也。
二男
萬慶,壽慶。
萬慶生員
壽慶承文博士
女壻三人
洪箕錫,權愈,南尙熏。
承政院注書。
內外子孫甚多
成人六人
萬慶子蕰
生員
慶子淯湑。
箕錫壻鄭樴。
愈子頀。
熏子迪明。
其銘曰。
簡而不誇。
直而剛。
事明義正
北方之人。
多公德惠彌長
山縣監李公墓碣銘
韓山李景公直
高麗李文靖公穡之十一世孫也。
曾大父 贈領議政澳。
大父韓興君德演。
父司憲府持平性源。
篤行聞。
其銘曰。
忠敬篤厚
直而不激。
孝悌之積。
母崔氏。
別提琛之女也。
公自童稚時。
善於父母昆弟
事親
一以承意順適爲心。
比長端重謹飭
篤行誼。
 顯宗初。
選用才行
公初授 光陵參奉
欲不出。
翁先生勸之仕。
轉司饔院奉事內資直長參上。
公元1650年
尙衣主簿
改司憲府監察
有當路者怒其不悅者。
同列皆被其慢。
公恥之。
遂不仕。
尋拜知禮縣監。
高年
愛民禮士。
薄斂節用
蠲逋欠五百。
不責於民。
有立巖川石之勝。
在武屹下。
無事則每遊賞自娛
及解歸。
兼任者。
欲出計外以資送之。
公曰。
吾已有十日食。
謝不受。
家居二年
復爲監察
其年爲兔山縣監。
縣多山地狹。
居民少而諸軍屯田滿邑。
役煩賦重。
不堪
公申當省。
屯田
躬自薄。
保惠百姓
出於至誠
三年
公歿於官。
年六十五。
吏民涕泣相弔道路
公平生好讀書
非聖賢之書不讀。
敎子弟。
必先行誼而後寸藝。
親戚
不以其人之貴賤厚薄之。
朋友交。
持一心。
無所變節
恬泊
不喜紛華
不言生產貨利
聞人之過。
但曰吾自不爲。
何必言人之短。
相與善。
非孝良善
文學名譽
晩遊雪翁之門。
心相許。
妻宋氏。
本德恩縣人
司諫漑之曾孫
令錫胤之女。
樂觀小學三綱行實自律
善事舅姑
及公連爲縣邑
不以廩祿外取爲嬴饒。
禁絶奢侈
以爲子孫戒。
婦人之賢者也。
三男
濬,灌,
淨。
二女
壻洪萬源,閔光魯。
濬生繼程,希程
又有一女
生期程,志程,就程。
又有三女淨生二男一女
皆幼。
墓在湖西沔川郡治北二十里鼇谷南向之原。
宋氏合葬
銘曰。
廉介不苟
好善出於性。
嗚呼
祿仕棲棲
沈抑而不發者命耶。
首陽鄭君墓銘
公元1654年
首陽鄭希聖有立
隱德不售於世者也。
與我同學南宮
斯人敦厚忠愨
行誼古人
長於六年
我兄事之。
有子五人
君爲次子。
命名東稷
讀書
檢身有禮
知過則改。
善則遷。
嗜學不倦
其心以爲一事不如古人
古人也。
必勇力行
其學以躬行心得爲要。
吾字之曰文翁
 孝宗元年
國子生員。
後十年三十六死。
嗟乎命也。
吾哭之曰。
善惡性耶。
窮達命耶。
脩短定耶。
自古良善多窮。
窮者不長。
天道洄泬
難諶者理耶。
之亡。
尤致憾於蒼蒼者也。
以君淸明之氣。
篤厚之行。
不怠之學。
所立者正。
所履者順。
亹亹古人
不幸窮殀而不長。
此命耶定耶。
孺人黃氏。
洪州使㦿之女也。
婦人媺德
公元1660年
十二年
四十四歿。
合葬之。
墓在長湍西道台藏洞。
光圖,光疇。
光圖亦早歿。
女壻一人
生員李玄紀。
首陽之鄭。
國初相乙卿。
大於本朝
其後檢校漢城尹岡。
副知通禮門事旗。
於君爲八世七世
縣令汝忠,宣務郞文亨
大王父王父云。
銘曰。
嗚呼
有生之本。
其氣有淸厚薄之殊。
善惡窮達脩短不一
歸化茫然
而亦有相感之氣。
增使我泣涕沱如。
西澗墓表陰記
公諱藑。
字千春
姓李氏
慶州人
慶州之李。
皆祖李謁平。
昔羅興。
大封五姓
李其一而子孫貴大
高麗世。
李世禥者。
忠烈時。
登天及第
密直副使
三世孫誠中。
逮我 太祖太宗
左政丞
政丞五世
舍人瑛。
舍人貴男
桃源察訪
於公爲皇考
延日鄭氏。
生員沃之女。
好古人氣
讀書潔行五十年。
不以困苦而易其心。
當光海時。
隱居養親
不求知於世也。
及 仁祖世。
副提學李命雄。
薦其行誼
累除 恭英陵寢齋郞
後爲內贍奉事,尙瑞院直長
時大
公元1579年
夫人已九十餘。
蓋爲親屈也。
夫人歿。
不復求仕。
仍多病。
居仁川。
自號西澗老翁
公生於萬曆己卯
歿於我 考宗元年庚寅
年七十二。
公早失先人
亂離
痛恨葬而不得盡於禮也。
終身不求輕煖。
遺命薄葬
公之墓。
坡州分水院上西向之原。
李氏
一李
我 太宗別子孝寧大君補之六世孫也。
生三二女
長男齊漢。
縣監。
沖漢
次之漢。
士人
其二壻。
具鑑,周才
大家之世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