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言别集卷之二十六 (自动笺注)
記言別集卷之二十六
 行狀
  
慕齋金先生行狀
 曾祖 贈嘉善大夫曹參判兼同知 經筵春秋館事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同知成均館事,行奉直郞曹正郞諱統
 祖 贈資憲大夫吏判書兼知 經筵春秋館事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知成均館事,行通政大夫成川都護府使諱益齡
 父 贈崇政大夫政府贊成兼判義禁府事諱璉。
 母 贈貞敬夫人陽川許氏。
 贈通政大夫吏曹參議行通大夫寧越郡之女。
公元1478年
公諱安國
字國卿
姓金氏
義城人
高麗司空龍弼之後也。
 孝純皇帝成化十四年戊戌八月六日先生生。
七年
始學小學
喜曰。
人事以此爲法
日就
成童
篤信程朱之學
讀經史。
大義
十七。
先夫人歿。
十九。
先府君歿。
爲之廬塚三年
居喪之節。
哭泣之哀。
觀者大感
 孝敬皇帝弘十四年廢王七年辛酉。
公元1480年
監試進士第一人
生員第一人
兩製俱在第一
考官以爲兩試壯元。
不可一人爲之。
下爲第二
後二年癸亥別試
甲科第一人
先生年二十六。
選承文院。
通仕郞
正字
甲子
著作
承政院注書兼春秋記事官。
尋選玉堂
博士兼 經筵司經
陞務功。
副修撰兼 經筵檢討官。
尋罷。
 毅皇帝正德元年丙寅
帝遣徐穆吉。
時頒 登極慶赦。
公以遠接從事
敍爲虎賁衛司果兼知製 敎。
尋爲承文院校檢。
又兼侍講司書
我 恭僖初。
復入玉堂
宣敎
副校理
明年丁卯
累加奉訓兼承文院校理
擢重試。
奉直
爲司憲府持平
啓 上曰。
廢朝短喪之後
人心忘親棄禮
彝倫墜地
請下 明敎
樹風敎。
戊辰
遷禮曹正郞
累加朝奉
己巳
拜司憲府掌令。
言事遞。
虎賁衛護軍
尋爲成均直講
改司䆃寺僉正。
成均館司藝。
朝散
庚午
內資寺副正。
時公之弟爲吏曹佐郞
律令
兄弟之嫌。
不得遷官
大臣白上曰。
成均敎誨之職。
非某不可
請毋拘以常例
特授專任之。
 上許之。
公復爲館職
司成
公元1631年
明年
加奉列。
日本使者弸中來。
公爲宣慰使
接遇有禮
示以誠信
弸中傾心敬之。
嘆服言曰。
我聘上國使列國多矣。
未見如大夫之賢者也。
自此每日本使至。
必問公安否。
壬申
加奉正。
其年。
弸中又來。
公復受宣慰之命。
弘文館以爲上方講易
不可出。
遞代
召還。
弸中乞留不已
 上許之。
癸酉
內資寺正
正籍田經界。
乙亥
大臣薦之。
爲承文院判校。
嚴課漢吏訓讀習之法。
擢禮曹參議
改司諫院司諫
言事遞。
爲僉知中樞
丙子
承政院同副承旨
右副承旨
啓 上曰。
試蔭宂濫
庶職不理
經濟六典
歲首
令本曹同兩司試取其中格者。
出榜給牌。
時有魯山燕山立後議。
 上問之。
公對曰。
二君雖當廢。
序親則皆係於 先三(一作王)。
況旣皆君臨一國
死而無所歸。
孤魂厲氣
足以召沴。
 殿下繼絶立後之意。
盛德
大臣持之。
臣切惑焉。
請更收群臣議。
考芳碩立後古事
斷而行之。
又曰。
治道以孝弟爲先。
而其敎之之方。
莫切於小學
且 先王旣撰三綱行實
以敎四方
請加長幼朋友
五倫行實
廣布中外
 上憂
公元1637年
人心日偸
爭訟不息
欲立限以防之。
公曰。
立限亦末也。
敦行敎化
使民興行
民俗歸厚
爭訟自息矣。
 上深然之。
丁丑
左副承旨
尋加嘉善
爲慶尙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
 下御札曰。
慶尙。
大於他道。
必擇其人。
官序不次
特遣之。
爲政
必以敎化爲先。
搜訪孝子節婦
旌表致禮
饋遺加厚。
有行誼者。
存問禮接
玄風縣。
寒暄金先生墓。
鄕人兄弟爭訟者。
公諭以孝弟之義。
二人慙。
再拜裂券而去。
公嘗陛辭
請程愈集說小學刊行之。
又撰二倫行實諺解,呂氏鄕約農蠶等書。
刊布閭巷州縣學校
皆作勸學詩。
以勉諸生
相瀦澤穿渠
廣開水利
安縣
相公堤。
嶺南湖西
委輸可興。
以爲漕轉之路久矣。
公會湖西按使。
條列便宜
驛聞於朝。
置可興倉。
戊寅
以同中樞謝恩副使
京師
 上特加資憲。
拜禮判書
旣還。
進所購朱子大全,語類論語孟子或問延平答問二程傳道粹言,張子語錄學理窟,胡子知言丘濬家禮儀節古今表選等書。
刊行廣布。
兼知 經筵同知成均館事
己卯
拜議
公元1639年
政府右參贊弘文館提學
改知中樞全羅道觀察使
陛辭
 上慰之曰。
全羅
號爲難治
特遣卿耳。
上(一作士)禍作。
大司憲趙光祖等皆竄逐賜死
而公亦坐罷。
公因退居利川
小亭曰恩逸亭
日與弟子講論經學
學者日進
用事者疾之。
抵罪
公不動講學如故
戊子
移築梨湖別業
在驪驪。
亭曰泛槎亭。
有梨湖十六詠
堂曰八怡堂。
草堂八詠
鄕人父老載酒來餉。
暢飮逍遙
如是者十九年。
 孝肅皇帝嘉靖十六年丁酉
用事者敗。
公起爲上護軍兼同成均
戊戌
改同敦寧。
仍兼成均館事
尋以知中樞
拜禮判書
復爲右參贊
明年春
詔使華察薛廷寵來。
公爲館伴
酬唱一卷
以知中樞
復爲右參贊
嘗侍 經筵
白 上曰。
取士之法。
必講四書二經
用力分而功不專。
朱子議。
每式年。
遞試一經
中國專經之制。
詳盡
崇政
拜判中樞知義禁 世子賓客
尋復爲禮曹判書
特改大司憲
辭爲知中樞
拜禮判書
特拜大司憲力辭。
復爲知中樞
改判中樞
尋以漢城府判尹。
復拜右參贊
陞右贊成
公元前1040年
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 世子貳師
辛丑
大旱
 上召公大臣
令各言事
公對曰。
己卯被罪諸臣。
未蒙 恩澤
其他凡在囚籍當宥者。
如 祖宗古事
大臣會議疏釋。
尋特改兵曹判書
遷判敦寧。
復爲禮曹判書
壬寅
復兼 世子貳師
固辭不就
因 世子上請
 上令書筵講易
公辭曰。
臣嘗爲貳師
其禮 世子下階迎之。
臣旣在貳師之職。
僭越
臣固不避
今已遞其職。
 世子儲君
不敢當此禮。
 上令賓客之禮。
公又辭曰。
 世子旣以貳師禮待臣。
今以賓客之禮。
則是前後異禮。
禮不可變
臣亦不敢當此禮。
 上曰。
禮不可變
宜從貳師之禮。
累辭 不許
又兼五衛都摠都摠管
日本使者安心東堂來。
其書多不遜
公以禮責讓之。
嚴飭立約條以答之。
建立吏科制。
有四方之士。
死於國學者。
令漢城府遞送其柩。
定爲律令
以疾遞。
爲知中樞
 上遣醫問疾
御藥
 世子亦遣宮僚問疾
改判中樞
又辭遞都摠管
在告數月。
益甚
時 帝以掖庭有變。
不豫
罪人旣得。
天下
公元前1038年
賀。
大臣以爲公旣有疾
提學草表
公曰。
吾職也。
自製
疾逾劇。
癸卯正月四日也。
公掌文衡四年。
大國表奏
雖有諸學士
不以倦故。
屬人而自暇。
疾病
如此
門人判書磁,尹參判漑。
請問曰。
常任國事爲憂。
有言乎。
作氣言曰。
國事國事
而語未了矣。
 上欲承旨問疾
承政以爲三公
承旨古事
 上特遣之。
至則已不能起對。
但曰。
不敢負 聖恩死。
遂卒。
訃聞
 上罷朝二日
贈賻有加。
百僚皆會哭。
門生弟子
以至太學諸生
變服哭弔。
至於閭巷小民
出涕
資稟旣厚。
充養旣積。
粹于面盎于背者。
剛而不厲。
直而有容
溫恭篤厚
樂人之善。
恥人之惡。
諄諄善誘
使人油然感發良心
敎人而人易從。
責人而人不慍
當官處事
推其至誠
殊俗亦化。
自十五六時。
慨然求道之志。
及見寒暄金先生
得聞聖賢之旨。
樂而忘寢食
以爲君子之道。
不出於日用人事之則。
委曲的當
纖悉無遺
或疑煩瑣
公曰。
常人心麤
聖人心細
安事捨精而趨粗。
以爲通乎。
司馬公自言平生所爲
無不可對人言者。
有以日之所爲
必告於天者。
一事不可忽。
規模廣大
節目備具
如屬廢墜無問巨細
必究本原以達條緖
使不泥於古。
而必宜於時。
國家古事
中國典章可以推行者。
臨事必擧。
亹亹不已
常觀經濟六典以爲
祖宗良法美意盡在此。
有守信田。
乃備朝官寡妻廩給不乏
改撰大典
取爲職田
殊失 祖宗忠厚之意。
常病漢吏訓學不一
欲遣子弟入學中國
事竟不行。
晨起整衣端坐
對卷終日
未嘗少懈。
常嘆曰。
東方風氣偏薄。
人稟不厚。
成德者少。
敎人各因其才而篤之
變化氣質爲法
庭前穿小塘。
引水觀魚
嘗於中夜魚躍有聲
喜曰。
大小雖殊。
自樂則同。
靜中有動。
是吾所樂也。
一時謂公曰。
周盡陸敬輿
精約呂晦叔
超妙蔡季通云。
公早失父母
居處飮食
終身寓慕。
祠堂傍。
小齋居之。
名其齋曰慕齋
有姊窮乏者。
與之同居
廩祿共之。
自奉儉約
賙急必厚。
常戒子弟曰。
平生未嘗以傲惰加人
未嘗言人之過。
汝曹宜戒之。
有家八條
一忠君。
二孝親。
二友兄弟
四睦宗族
五處鄕黨交友
愼言
謹行
居官六事
春秋六十六。
其三月廿九日
以禮葬于長湍海村先塋之次。
太常易名文敬
道德博聞曰文。
夙興恭事曰敬。
配享 榮靖廟庭
諸生立祠驪上以俎豆之。
貞敬夫人李氏
宗室松林君諱孝昌之女。
公卒後十三年卒。
享年七十九。
生三一女
長男有孚
典設司別坐。
次汝孚。
議政舍人
次在孚。
活人署別坐。
女適副司勇姜復。
有孚二男
長男堯命。
掌隷院司議
次堯選。
察訪
汝孚生一一女
男堯敍。
縣監。
趙諴
縣監。
在孚生一一女
男堯錫。
進士
復興守姜復。
生一一男
女適典艦司別提許橿。
男司諫院司諫克誠
外後孫陽川許穆
謹狀
觀雪先生行狀
公元1545年
 曾祖正憲大夫吏判書兼知 經筵事,五衛都摠都摠管, 世子左賓客諱磁
(事 中宗仁宗明宗
乙巳獄事蔓延
公力言之。
用事者。
付處洪原卒。)
 祖典艦司別提宣敎郞諱橿
(以行誼除官
且任判書任公曰。
名利之途日汚。
潔身者恥之。
公卽棄官。)
 父成均進士諱亮
(早世。)
 母永嘉權氏(父諱以中。
母上洛金氏。
成均館司成中之女也。)
公元1588年
先生諱厚
字重卿
姓許氏
陽川人
皇明萬曆十六年我 昭敬大王二十一年十一月戊辰
先生生于漢陽之彰善坊。
明年二月
先府君二十七歿。
先生生未三月
先生穎悟嗜學
兒嬉戲。
尼父弟子習禮容之事。
比長
篤於行誼
諸父如事父。
飭勵自立
十五。
初見南士金暹生。
得聞修己之方。
大悅師事之。
後金生死
爲之心喪三年
問學權寺正用中
後受易於張彥忱。
先生晩而從德信正。
大學口訣經傳要解成。
寺正
先生母權夫人叔父
而學於履素先生
先生所與遊。
師心李挺豪,趙龍洲絅,沈司諫大孚,晉陽姜鶴年,李洪州命雄。
先生嘗稱之曰。
英彥篤實
日章簡潔
久之淸苦
信叔方嚴
而之剛果
皆以古人求之。
晩與申翊亮君輔相許
當光海時。
隱居原州
樂遊名山水。
登臨東岳
南遊寒岡愚谷先生
歎曰。
三代氣像在此。
從弟穆。
問學何事
先生曰。
惡衣惡食
與人居而不恥
嘗論天人之際曰。
自動靜云爲之則。
天地萬物位育之妙。
可推而見也。
癸亥
我 仁祖反正
李文忠公元翼
公元1593年
薦其賢。
初授內侍敎官
先生上宰相書言。
前時佞臣當國
以爲 宣廟功高廟號不稱
貶議耆舊
以祖易宗。
非所事先王也。
賊害忠良
竊弄大權
蓋由此益專。
當時人人重足仄目
不敢一言
今王中興
罪人伏誅
小大更始
非宗貶於祖也。
於禮大不可
仍崇舊號。
先王陟降之靈。
此而其時事重禮嚴。
大臣之責也。
丁卯
有虜變。
 上出江都
大召四方勤王
原州士大夫擧兵
先生爲將。
金公一去陜川。
卜居寬川。
年八十。
先生曰。
金公
長者
且有重名
老將
非其人不可
士大夫皆曰。
諾。
先生從事
金公落落好氣槩。
不事小節
約束軍中
先生不從指畫
金公怒罵曰。
腐儒不可議事也。
先生從容言事
反復盡之
金公改之
退而私歎曰。
賢乎。
可謂一世眞儒也。
賊退。
賞諸義兵
公爲濟用直長
不就
其九月
李仁居事。
居入橫城山谷中
躬耕而食。
中興初
除官
不起
先生曰。
其所頗僻
傷風敗義之人。
作詩諷之。
後仁居以犯逆誅。
而諸告引者皆死。
獄事急。
先生罪人指名亦被逮而使者
臨門
大夫人歿。
就命
 上感之。
知無事。
命釋之。
其十月
以喪歸。
寒江水氷合。
旅葬斗嶺。
居廬大江之畔。
每朝夕望塚哭。
江樹爲枯。
居處戚容
觀者大悅
祥而返。
於是李英彥丈。
喪祭變禮
除喪
復爲內侍敎官
三年
爲司䆃寺主簿
掌供上。
大小陵夷
循古事。
癸酉
爲砥平縣監。
臨民公明三事爲要。
爲政先嚴而後寬。
兵革初定
流民未集
量田減半
當時國家無事
數十年。
墾田什倍。
不屬地部
率爲列邑私稅。
先生田稅入。
寬民力。
時邑有內奴。
勢力民害者積十年
守令莫敢呵。
先生數其犯禁者十餘事。
以法殺之。
民情大悅
以此經冬
邑人守闕訟冤
天旱冤獄得釋。
返于原州
小齋居之。
號素庵
嘗有惺齋,遯溪之號。
遯溪。
在雉岳西
丁丑
爲 宗廟署令
不就
後月
義城縣
大亂之後
南方小完。
於是古事
修廢政。
畜積
戎卒
條約
豪強
糾其不從令者。
右族多不悅。
四年罷。
寓居昌樂
白雲洞
登臨白山
癸未
以東宮翊衛
世子北行
世子返。
爲衛率。
乙酉
刑曹
郞。
丙戌
爲戶曹佐郞
皆不出。
丁亥
爲戶曹正郞
戊子春
爲恩山縣監。
頃年
上變事。
亂者多出於連山尼山,恩津境。
革其邑。
初置恩山縣
時用事者多數縣人
列邑爭卑事之。
有以禮節倨傲先生者。
先生笑曰。
恭而無禮
君子恥之。
我欲行禮
以我爲傲。
不亦異乎。
明年罷。
辛卯
爲刑曹正郞
當 仁廟禫事。
入謝
卽歸昌樂
其冬
原州南觀雪村。
以爲號。
後爲司僕寺僉正。
 宗廟署令
皆不出。
甲午
繕工監僉正。
乙未
復爲翊衛
丙申二月
爲工曹正郞
五月
特拜憲府持平
上疏辭之。
 上批略曰。
剛方正直
聞之久矣。
朝廷不用而予特用云。
九月
陞掌令。
辭去
或曰
當言責。
可以言而不言
何也。
先生曰。
無益
強言要名
不爲也。
戊戌
爲通禮院相禮
不就
卽除淮陽都護府使。
不赴。
五月
復爲掌令。
當路者忌之。
罷。
其十二月
安東大都護府使。
又不赴。
明年
尙衣院正。
不就
當 孝宗之喪。
掌樂院正。
卽出謝。
謝病
庚子冬
先生寢疾
正月從弟舒死。
爲之哀戚不已
苦寒
居位哭。
旣殯。
疾愈劇。
一月十日歿。
前日
侍者
理髮更衣
公元1660年
恬然正臥而歿。
是日晦冥大雨
川澤溢。
先生年七十四。
其年十月乙酉
葬于麻田郡治北二十里瓮幕里之東南
後夫人趙氏同原。
夫人之葬。
在後
嗚呼
先生之學。
旣博而約。
旣備而簡。
蓋其尋常處事儀則之詳。
可見其道大德成。
微言絶行。
知者蓋尠矣。
立心無不敬始
繩墨嚴切
知則必行。
行則必信
積行六十年。
於義益精仁益熟。
其道成於彝倫日用之間。
篤於宗族
忠於交友
至於仁民利物之大。
而又如田賦兵律刑書天文地理陰陽運化
無所不究
能不不惑
先事見幾
處亂世而患害不及焉。
敎家臨民
以嚴爲主
嘗曰。
令行禁止
然後治體可立
御下不以察察爲明
臨事不以小利大義
取人不以其所短。
其所長。
每事一從大典曰。
一世之治
一世之制。
執事趨事
時王之制。
不可不從也。
穆曰。
無以利己爲心。
庶幾恥辱
先生曰。
亦末也。
書曰。
直哉惟淸。
事直則淸自見
遺其本而循其末。
不幾於爲名乎。
見世道日亂。
絶意仕進
每對學者
極言近世爲學之弊。
不越乎貌言動作之末。
而求其心則▣(一作一)
公元1661年
干名要譽之私。
而終不入大公至正之道。
眷眷淑人扶世敎爲心。
在下僚。
或出或不出。
而及大臣薦之。
至於顯用
終不出而仕也。
著述
性命天人之本。
樂文物之備。
人物古事之則。
治亂興壞之迹。
四方土物之宜。
以至百家衆技閭巷風謠凡累數百軸
頃年
失火
書皆不傳
穆哭之曰。
世道日喪。
又失耆老
使後死者。
無所考德而儀式
純粹之學。
絶倫之識。
天地人文之本。
達之萬事萬物之宜。
規模之大。
節目之詳。
可謂曠世之弘儒偉才
而能知微知彰
先事見幾
學而未能也。
直而寬。
儼而和。
泰而能恭。
學而未能也。
嗚呼
吾道已矣
使斯人窮歿於此世者。
天耶。
命耶。
時耶。
先生初娶完山李氏
生一女而李氏歿。
後娶漢陽趙氏
二男三女
男■(羽黄),翨。
■(羽黄)好讀書
有聲譽。
先生內侍明年
長女死。
■(羽黄)又死。
明年
趙淑人歿。
二女適申㬊,宋孺徵。
名家子
又一女未笄
先生寓居昌樂八年
感風土。
無病而死。
又有側室子男三人
從弟穆。
謹狀
黃徵君行狀
公元1579年
先生諱宗海
字大進
姓黃氏
懷德縣人
高麗時。
閤門祗侯吉臣
先生七世祖。
侯生尙文
皆以科目著。
其後
直長彬。
直長生鐵均。
文行
祿仕司判義州
義州國子生員友參。
亦以篤孝稱。
生員宣務郞潤琳。
宣務德休
於先皇考
孝友至性
隱德云。
昌寧成氏。
高麗政堂文學彥信七世孫。
而八十孝友參奉羽之女也。
萬曆七年三月廿六日先生
至孝
未始知學。
能知事親之節。
之者嗟嘆之。
以爲孝兒云。
十年
有志古人之學。
十四五。
學藝聞。
二十四。
初事鄭寒岡先生
得聞爲學宗旨
丙午
先府君風痺八年歿。
泣謂曰。
八年之病。
保養我色憂。
未嘗惰容
八年
我死恐哭之傷生
死不瞑目云。
旣歿
五月未葬。
食粥寢地。
哭不偯。
而後起。
旣葬守塚三年
疏食飮水
不食菜果
居喪之節。
寒岡喪制答問
除喪
有以酒食饋慰者。
先生不受曰。
(云云
)庚戌
作金濯纓行狀
辛亥
兩湖諸生千餘人
上疏鄭仁弘詆誣前賢
壬子
仁弘入爲相。
行過木川縣。
有媚仁弘者。
諸生
迎謁
來聚者且數十人
先生曰。
前年諸生
上疏罪狀此人。
事干謁。
無愧乎。
諸生皆謝去。
癸丑
光海閉 太妃西宮
先生曰。
人道滅矣。
廢擧不出也。
丁巳
退陶先生山居詩跋。
戊午
連山
沙溪問禮
有禮疑難答問
壬戌
陶潛卜居成。
癸亥
 仁祖旁求文學
以先行誼上聞
未上。
有張公維已薦於 上矣。
明年
孺人天年終。
先生將五十。
哭泣居哀之節。
不以衰故小變。
旣葬而返哭。
堊室
墳墓且數里。
每晨則哭於墓。
一如居墓之禮。
喪禮
沙溪禮答問。
乙丑
讀書錄,要語續選跋。
丙寅
沙溪以 章廟追崇非禮
上疏
於先
先生春秋閔,文,襄,哀事以答之。
又著論。
追崇非禮
戊辰
張公維白 上。
初授 厚陵參奉
不就
己巳
作家禮剝解跋。
庚午
書問旅軒竹林書院濯纓祠堂祠享節目
時睦公敍欽,長欽。
交薦行誼
壬申
張公維又白 上。
童蒙敎官
不就
甲戌
崔公鳴吉,睦公敍欽白 上曰。
守道林泉
不求聞達
拜 英陵參奉
不就
乙亥
陶山言行拾遺寒岡五服沿革圖跋。
又作
比豐門規。
祭儀墳墓
敬宗睦族
各有考證通論
丙子
拜 齊陵參奉
不就
有狄亂。
有兄年高
先生亦已老。
逃亂山中
食則執饋。
行則執轡曰。
中兄弟。
不相離也。
丁丑
作禮九章
一事親。
二敎子。
三君臣。
其四夫婦
其五兄弟
六事師。
其七長幼
其八朋友
其九總論
推衍五倫
祖述小學成篇者也。
戊寅
東方善行謏聞木嶽古事成。
己卯
心性情理氣說。
庚辰
朝廷特敍六品
掌苑別提
不就
作村規凡例
藍田鄕約。
因俗損益者四十六條。
作儆民篇序。
又作門中議論
次嫡承重
祭田墓田事也。
壬午十二月廿四日
先生歿。
年六十四。
無以葬。
遠近爭出財力
共葬事。
門人趙惟顏,安汝龍,金光勳
喪禮
明年三月
于邑治東三生洞德泉之原先兆之次。
穿壙三尺下。
古器
有文曰德泉。
故仍以名原
後八年
以先從祀竹林書院
先生親炙大賢之門。
篤信好古
勤學積行
其學一以孝悌爲本。
居家篤行信於鄕人
祭祀有法
不以昵加豐。
祀禮主嚴。
祭妣不祭考。
有主宗祀者。
雖與之降等
見之必禮貌之曰。
祖之禮當如此
兄弟一主恩愛
敎家。
必以藏怒宿怨爲戒
子弟有過
不加呵責
諄諄然警之。
令自悟也。
與人交。
必忠必敬。
不善必言。
其有不改者。
自反曰。
不信
吾過也。
必以誠意自勉
先生素多病。
日必晨起
盥櫛衣冠而坐。
居處必嚴。
嘗樂稱論有若無。
若虛
犯而不較曰。
一生服膺在此云。
平生非其義不爲
以潔其身。
所居林壑之幽。
吟哦閑暇自娛
廢擧三十年。
經術博覽
尤深於禮學
又如百家之語。
醫藥算數之末。
亦無所不究。
學益博。
益修。
自守愈謙
敎人必先小學,孝經。
次及四子
學者稱之曰朽淺先生
朽淺。
其姓鄕古號。
仍以自號者也
言行雜記曰。
先生素善酒。
少時嘗醉墜馬。
一受先府君之戒。
退自責
終其身未嘗飮醉而忘其戒。
孺人已老。
諸子分產治生
先生必取薄田老奴曰。
財易得。
兄弟難得
孺人疾病
思食柹。
以忌不進。
至老不忍食柹。
忌日
必黲巾素服
終日不與人坐。
哀戚一如居憂之日。
至今中父老相傳。
先生母病嘗糞瀝血
北辰事。
以爲新定善行古事云。
宜人李氏
我 太宗十世
公元1582年
孫也。
父弘璧。
善行特聞。
一時士所推許者也。
晉州鄭氏。
中古名人承旨誠謹四世孫。
玄軒先生睦世枰之外孫也。
內外名門法家
宜人至性
舅姑亦以善養稱。
萬曆十年九月三十日
先生歿二年
宜人歿。
六十三。
附葬同原。
二男
鵠立鶴立
鵠立進士
士人李堪
鵠立載厚,履厚,命厚。
鶴立生道厚。
李淳煕。
又有二男二女幼。
有朽淺遺稿五卷
又有言行錄
文先生行狀
公元1554年
先生諱緯
字順甫
姓文氏
丹城人
其中世。
咸陽
三世祖雄。
居居昌。
皇考山斗
賢而有禮
不得見於世。
鄕邑子弟往往能知禮節
父兄者。
多其弟子云
咸陽吳氏。
嘉靖三十三年六月癸未先生生。
六歲
學書
九歲
尙書
大義
弱冠
觀禮南冥之葬。
因受易於德溪。
後從寒岡鄭先生
得聞聖賢之旨。
勤苦力行
名聞南州
我 昭敬中
倭寇
王圻旣陷。
國內大亂
義兵多起。
於是先生鄕邑子弟
屬義兵將金沔
習兵事。
雅信愛士。
以故
公元1555年
多趨之。
其明年
軍中大疫
主將死。
先生任後。
事益辦而能盡軍中主將之禮。
士衆歸心
其五月
吳夫人歿。
後五年十月
先生歿。
南方兵革未平
大亂之際。
禮道壞缺。
而凡葬祭持喪之節。
觀其禮者。
愈益賢之
卒哭
築室溪。
敎授十年
弟子稱之曰。
先生
宰相柳成龍副提學金宇顒交薦之。
 昭敬末。
童蒙敎官
曲禮弟子職。
立敎條以率生徒
一時化之。
四年。
繕工監主簿
尋轉監察
後年
海新立。
鄭仁弘用事
臨海獄事大起
於是鄭先生大司憲
右全恩之論。
斥逐
大臣杜門
先生曰。
不去。
禍且及矣。
棄官歸。
自此士大夫恥之。
引去
其後
 大妃幽閉
王子貴臣多僇殺。
卒有癸亥之敗。
弘。
陜產。
假名儒術
遂得尊用其學。
忌克慘礉
戕賊恩義
傲蔑前古
以亂一世
其弊唱於江右
風俗大染
於是先生屛跡自守
講學不輟
每對學者
極言義理邪正之辨。
淑人扶世道爲己任
時有弟子趙溭者。
布衣
抗疏倫紀
得罪海島
先生竟誣以誹謗坐禁。
禍機叵測
晏如也。
囂囂樂義
 上之初年
公元1631年
雋賢
先生爲高靈縣監。
時好頗引左道
嘆曰。
自此道益衰矣。
去歸
時有賢公卿
薦於 上前者。
時議老之。
不召
崇禎四年十一月壬辰
先生卒。
年七十八。
疾病
婦人
正衣冠。
遂以歿。
君子以爲正終
明年二月庚寅
卜葬于加祚縣多發山南麓。
先生天稟高邁
早有求道之志。
日遊諸君子之門。
積學躬行
得之於心。
而晩而益成。
其粹於面。
盎於背者。
和而毅。
直而寬。
恭而有禮
隱不遺亡
窮不失義
樂而忘憂
足見君子盛節也。
有所著座右銘自省篇。
先生初娶李氏
無子。
次娶朴氏。
生誠後。
能以善行聞。
末娶愼氏。
生敬後,忠後。
皆且志學
一人
新安羅以道。
側室又有子女
皆幼。
洛川裵先生行狀
 高祖中郞將諱仲賢
 曾祖上護軍諱孝孫
 祖副司果諱紈。
 父參奉嗣宗
 母密陽朴氏。
先生諱紳
字景餘
姓裵氏
京山
麗末。
中郞
公元1520年
將用臣。
始居玄風
於先生爲五世祖也。
明 武宗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己酉先生生。
七歲
學於同縣金挒。
八歲
從嚴漢卿學。
日進
號爲奇才
出遊途上。
遇一邑宰捧擁呵叱行過。
群兒畏匿
先生端拱立。
宰心異之。
之旣就館
召與語。
爲之禮貌而嘆曰。
他日
當作大德君子
識其姓名而去。
十七。
選解額。
鄕里皆賀
先生謝曰。
吾人事業
豈止此也。
嚴家富饒美人
先生守禮甚嚴。
欲試之。
解其紒。
挾之冊間。
先生覺之。
主人曰。
聖賢
未能行其事。
而汚其書。
請去。
美人大慙
嚴謝之。
初受學師金挒。
厲疫殆死。
闔家皆染。
先生日夜
藥物救而得全
後金病目死。
爲書戒其子。
先生曰。
以此付吾兒而且敎之也。
謂其子曰。
斯人者。
所畏也。
若以事吾看事之。
其子事先生甚敬。
世以篤行聞。
先生弱冠
初見南冥先生
後從李先生陶山
得聞古人之旨。
學旣通。
金範李濟臣
諸生序齒之禮曰。
太學禮義相先之地。
長幼無序
無義
李忠正公大司成
心善之。
館事
成世昌難之曰。
孔子之門。
有此禮乎。
太學生洪仁
祐曰。
有之。
四子言志
曾點最後對。
朱子曰。
以齒則曾點當次對
而以鼓瑟最後
無以應。
然自己卯之後
士以言禮爲戒
事竟不行。
洪仁祐學問聞。
推許裵景餘之篤實云。
 恭僖末。
太學
不樂歸。
其明年
士禍作。
 世宗嘉靖三十一年
先府君歿。
喪禮大壞
殯葬祭。
一從朱文公家禮
居廬以終二年
後十年
以朴孺人命。
應擧進士
後四年
公薦
南部參奉
明年
慶基殿參奉
尋改 敬陵參奉
以親老歸
復除慶基殿參奉
不就
 穆宗隆慶二年
孺人歿。
二年
氷庫別提
不就
方 昭敬初政
專用儒雅
以爲養士之道。
莫先於敎育蒙士
選學經術者。
先生與禮安趙穆
首膺是選。
敎官
先生本爲親屈也。
自先孺人歿。
不欲復出而仕也。
除命再至。
欲謝命而歸。
穌齋,草堂諸公勸之仕。
先生敎授生徒
必以小學爲先。
辨其音釋
正其句讀
優游探頤。
使自得之
循序漸進
不許躐等
座右九容九思
使學者常目之曰。
爲學
內外交修
不可偏廢
先生居處必嚴。
動作有儀。
人自畏敬
得於觀感尤多
於是學者
公元1573年
坌集
至累數百人
從學之士。
步履有法
言不苟妄
不言可知先生弟子也。
宰執子弟不率敎者。
責令就學數月。
子弟循循雅謹。
戒飭祗畏
宰執歎曰。
苟非躬行篤敬
安能感人如是
神宗萬曆元年冬
先生寢疾彌留
日猶冠帶必飭。
不改常度半月日而歿。
十二月十七日也。
先生年五十四。
先生有故人。
文德粹。
從仕京城
來問之。
執手曰。
疾已病矣。
死而屬妻子
朋友之責也。
毋念。
先生曰。
死命也。
吾豈爲兒女子爲憂。
旣歿
朝之士大夫
以至韋布士。
所與相識
莫不涕泣相弔
歸衣服以襚。
明年正月
孤子暿以喪歸。
後月廿七日。
葬于高靈縣朔南岡。
先生娶孫氏女。
二男三女
男暿,㬙。
暿生繼緖
行誼爲 泰陵參奉
繼緖三男
後迪,後度,後洎。
㬙早歿。
三人
士信,鄭仁洽郭永鎭。
仁洽生員
先生資稟卓異
髫齔
慨然求道之志。
謂爲學之方。
不出於窮理踐實
其室曰景齋。
每對卷終日
聖賢宗旨以自勔。
嘗讀大學誠意章下朱子幾之說。
歎曰。
舜跖之分
於此不察
頭緖茫茫
無所用力
其居
公元1575年
家之節。
內外有禮
昆弟克順。
以事父母
篤於親仁
忠於交友
必信
行必敬。
不以小節而或懈。
不以幽暗而或肆。
學者
每以安肆逸欲爲戒
又曰。
學者勤苦中。
須覓無限意味
鄕人處。
未嘗一言於時政。
聞民慼則若恫瘝在己。
有君喪。
不食三年曰。
君親之義。
之如一。
三年
甘脆
不安於口也。
喜讀易。
文章贍麗有法
蓋得於問學者然也。
南冥先生實記,松溪行狀
先生居洛上。
學者稱之曰
洛川先生
南方學者郭䞭,朴惺
弟子也。
黃石之敗。
守節死之。
東方大亂
尙慶以南陷倭七年
先生著述甚多
而書皆亡不傳於世。
先生歿九十餘年。
立閭表碑。
後學陽川許穆
撰。
達夫言行
君諱繼昌
字宗叟
後改達夫
聰明強記
才識過人
少從石洲蔥山
始知名。
吾與君俱學於蔥山
君與吾同年生
同里子。
魯鈍而君卓然早成
二十時。
與吾論天理人欲
雖不深得聖人之旨。
其見頗高。
相得益深。
商論古今
於是邪正之變。
以爲學。
退守而君勇往
能立
不撓
吾自以爲如君
嗟乎
石洲之禍最冤。
其客多畏禍不敢問
能辦其喪。
又能經紀其家。
蔥山沒。
家屬無依
漂泊失所
君主祭祀
終身不衰
君嘗娶李氏女
早死。
其家不忍其女之殀。
而又賢君行義
視君之衣食服用
不以亡女而或衰。
石洲家旣托於君甚厚。
君受其主夫人之命。
石洲女。
爲妻。
石洲稚子
今縣監沆。
時尙少。
兄事君。
君亦視之如親弟。
吾嘗訪君於西湖
爲我石洲瓠尊詩。
終日石洲事。
相與悵然久之
器遠者。
初事石洲
其人好氣
立然諾傾人。
君心不取
謂余曰。
彼非端人
任俠
一世無人
他日以此人之故。
禍人必多。
亦且不免矣。
後其言果驗
識人之明類此
好言論。
其言多警俗悟人。
吾常不忘。
君嘗與人言。
其人不可
必以詼諧折之
去則笑之曰。
處亂世之道也。
嗟乎
君二十六死。
志高行潔
爲文長於詩。
其筆尤嘉
初喪
卒然無病兩脚如死。
經年不起
發狂起立走去。
得無病。
夢有 老翁告之曰。
耳視
目聽
君覺而思之曰。
以此居此世足矣
鬼神敎我也。
因自
公元1620年
號目聽
嗟乎
此其不壽之兆耶。
何其怪也。
庚申九月
吾遊南海上。
宿於逆旅
夢見依然悽愴
久聞其死。
吾與交歡骨肉兄弟
死生大變
有相感。
此爲永訣耶。
良爲慟惜。
於此世。
如此友者幾何
辛卯孟夏日至節。
眉叟。
書。
李令人行記
令人
故戶曹佐郞李玧之妻也。
當兵革之世。
主君爲官嶺內。
管軍食在兵間。
官軍連敗。
賊大掠州縣
令人深入山中曰。
主君不幸
不可獨全
夜則禱于北辰
以祈主君之幸。
及事主君因遘疾彌留
十年
人心憂苦
夜不解帶
服食之宜。
醫藥百物
供具不乏
令人至誠致之。
及卒不救
令人晝夜哭。
弔者大戚。
旣葬。
廬于塚傍。
躬執饋奠
雖已老。
未嘗 事委諸卑幼
不脫衰。
寢不設席
飯疏食飮水
爲之六年不除。
親戚以禮寬譬之。
令人曰。
未死
不忍遽變。
上塚
不避風雨
隣里不忍聞其哭聲。
而雖幼兒
不敢遊嬉居其側。
除喪
疏食疏布衣苴履。
之如初。
嬴毀數年而歿。
令人
相國李山海之孫。
忠臣李希津之外孫也。
幼喪
父母
外祖母某氏鞠之。
及歿。
爲之心喪三年
以報之。
治家有法
舅姑有禮
婢僕詳而不勞
親戚有喪。
篤於相救
善乎賢婦人之德。
非獨烈女之行也。
平生性善行。
皆足爲婦人矜式
而爲女中君子云
令人一女子。
一人
咸豐李之濂養而之妻也。
李兔山家後記
公直
持平李公性源之次子也。
恬靜端重
慈祥敦厚
中心嗜善。
不善若浼己。
自居家事父母昆弟朋友交。
以至任職居官一也。
少於我十四年。
吾甚敬之。
平生口不出鄙俚之言。
身不設惰慢之容。
行必避苟且之跡。
晩年爲數縣。
簡潔聞。
兔山時。
老人居不百里
問其居官
服食家居
多病。
莅事必勤。
不以廢事曰。
吾職也。
其門屬。
老人接隣居者數人。
家貧無以自育。
必推其供給之餘。
恤其寒餓
至誠如一
推此一事
其他可知也。
持平篤行孝友
立朝方正
鄭愚伏稱之曰。
出群之標。
平正之言。
於今之世。
吾見李持平一人云。
公直之賢。
有自也歟
在世許穆眉叟
記家狀後。
記言別集卷之二十六
 遺事
  
上洛君事
公元1651年
壬辰之亂。
 上定西幸之計。
用大臣言。
分遣諸王子。
臨海君往北關
故相上洛金貴榮從之。
順和君往關東
長溪黃廷彧從之。
及賊入關東
順和君趨北關
臨海君。
追躡之。
二王窮迫
會寧
道節度使克誠,南道節度使李瑛
拒戰臨溟驛連敗。
於是兵民皆叛。
縛二節度使降賊。
郡縣爭執長吏以迎賊。
會寧小吏景仁等。
王子諸宰以降
得之
解其縛。
軍中爲質
上洛君在賊中。
竭力出王子。
旣定
王子聞之。
謀及婦人
牽連泣持。
機會已失。
賊疑之。
出行中丁盡殺之。
守之益密。
世翁雜記曰。
上洛日夜爲謀。
而力不及也。
淸正聞行長敗於平壤
大懼。
爲書逼令王子大臣皆署。
而以判官弘業
嘗爲近臣
可遣約和。
弘業不可以此書往。
賊怒。
王子益急。
上洛君私謂弘業曰。
事已迫矣。
可行矣。
賊書固不足說。
幸而達行在所
則 上必引見
中虛實。
事機緩急
可畢陳 上前
因此遙制賊勢。
出王子。
公元1653年
幾會
不可失也。
善爲之。
弘業旣還得罪
後賊以爲上洛大臣
必大臣往。
和事可成。
迫遣之。
癸巳春
上洛君來自賊中。
謁 上於行在所
 上怒曰。
方被執時。
旣不死。
乃反齎來賊書。
諱不以上
拷問之。
大臣皆曰。
不可
竄煕川。
道病卒。
議者以爲當死而不死。
不然
賊連陷三京
大亂
 乘輿播遷
於是分遣諸王子。
以圖邀幸其萬一。
大臣受命也。
 上之所托王子也。
大臣亦以身許王子矣。
事至不幸
王子死。
大臣不可獨生
王子不死。
大臣無可死之義也。
李相國遺事
漢山李相國
陶山李先生四韻詩數篇。
傳於後世
陶山酬和詩。
親筆跡俱在。
不但古君子遺篇遺墨
訓戒寓焉。
後學之士。
一言不可忘。
一字不可遺。
百代之下。
寶蓄珍藏之宜矣。
相國之賢。
亦聞於後世者也。
博學爲文章。
文詞進。
常在三司
 恭憲王十八年。
改正宗系事。
使臣金澍客死京師
 帝許使事
而公初以都堂檢詳
書狀官以從。
以奉使者死。
公元1656年
公奉還至國。
 上多之。
陞拜戶曹參議
及 上登遐
大臣受遺命。
迎立 昭敬王
時公爲都承旨
其年。
嶺南節度使
仍爲觀察使
又爲湖南關西觀察使
治績居多
入爲大司憲吏兵三曹判書兼大提學
贊成
陞拜右議政
賜光功臣號。
封漢山府院君
正宗系事也。
後三年
倭寇
 上西狩而公以故相留都。
三輔丁壯
寇戰洪福下。
克之。
遂復相爲議政
時寇連陷三京
官兵皆潰。
 車駕急。
朝廷內附之議。
喟然嘆之曰。
國事無可爲也。
不食八日
嘔血死之。
相國年六十七。
忠厚嗜古▣以好善事君。
至於貴窮公相
守死善道
可謂君子善終者也。
相國諱陽元
字伯春
 恭靖王六世孫也。
履素子云
今 上五年溽暑節望前三日丙子
東膠老人眉叟
書于明禮坊寓舍
希亮事
希亮字龍卿。
柳氏敗。
連坐絞於巨濟
斯人者素稱良善
韓義禁與書爲訣曰。
無相負云。
余心善之。
追聞之。
亦可悲。
臨刑
金吾小吏曰。
韓知
事有書否。
曰。
有。
出其書見之。
歎曰。
爲我謝之。
死刑
人情安得不亂。
平日
作室南郊
因號曰祭郊
今我絞於巨濟
此先讖也。
名兒曰斗立。
今兒二十七死。
天之所定。
又何恨。
以此復之。
就刑云。
其不亂如此
平日之操。
可知
戊申仲夏上旬
守庵
公元前518年
朴枝華先生字君實
別號守庵
易於花潭
好修鍊之術。
金剛七年而返。
弟子請問其術。
先生曰。
遺世獨行之士。
或爲之。
學者先務也。
不言
北窓交相善。
北窓之弟古玉丈人
師事之。
花潭日觀數。
先生問觀數何如
花潭曰。
天下大數
中國先受其敗。
又問東方何如
不答。
三世至崇禎。
流賊北京
爲奴所據。
朱氏絶不祀
我 昭敬王癸未
許學士篈謫甲山。
其夏
有鬼妖降于甲山中
睢盱
鉅齒蓬髮
右握弧。
左握火。
巴發卒擊鼓彎弓以穰之。
學上作逐厲文。
先生聞之曰。
不出十年
大亂
始於南方
後十年壬辰
果有倭寇
兵革七年乃定。
壬辰之亂。
先生年八十餘。
子孫相失奔竄壽春,史吞。
溺水死。
先生斫木書曰。
白鷗水宿
何事有餘哀。
先生精於數。
前知者然耶。
先生常守靜。
弗以事物經心
簡潔
文章亦然
徐孤靑事
徐起字待可
賤人
守庵之友也。
博學爲文章。
四方士爭師之。
南岳谷山寺
後老後出山。
壽終
湖西之人。
立徐孤靑祠堂
守庵銘其墓曰。
喜待可。
生于東。
墳典
賁厥躬。
一片石
幽宮
江有月
山有楓。
李枏
李枏者。
淸州人
徐孤靑弟子也。
又從土亭遊。
潔身獨行
藏名遁世者也。
鄭之升丈。
避亂錦山山谷中。
不得食將死。
數斗米。
一榼酒。
戒其子促行曰。
遲則無及矣。
子至則果闔家飢餓
不能起已數日。
卽解其酒。
先灌之。
爲粥以食之。
得全
不受其謝。
愚伏公聞其名。
淸州求見之。
不見也。
之後
子茂
淸州靑川縣墨井里。
年幾八十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