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言年谱卷之二 (自动笺注)
記言年譜卷之二
 [年譜]
  
眉叟許先生年譜[許磊]
公元前546年
 肅宗大王元年乙卯
(先生八十一歲)正月
上疏陳時弊。
疏略曰。
 聖德睿哲
臨下克明
四方莫不恰(一作怡)悅。
咸仰德化之成。
愚臣所願者。
等威尊君德。
修政法以正黜陟
崇敬讓。
察納忠言
邪正
斥遠憸人
節儉
毋忘百姓艱難
廣德惠。
以迎天休
固國保民之道。
弗外於此
朝廷者。
出治之所。
四方者。
治化之流
朝廷正而四方安。
民心固。
內外如一
太平治也
爲官擇人
體統不亂。
朝廷精神氣脈
達於四方
書曰。
安民
知人
保民莫切於官人
選用廉謹吏。
務察民隱
御史廉問諸道。
考課法
贓汚法。
擧主法。
愼毋輕赦以臨之。
政可齊而治可一也。
水旱之災。
無歲無之
至庚辛。
蓋極矣。
百姓流亡四方
死者億萬計。
官糴不收。
徵及族隣。
族隣不堪
太半虛簿。
軍政積弊
物故有徵布。
襁褓無無役。
以此進言者。
亦非一二。
而率爲有司諸臣所沮。
四方赤子
怨苦積久
虛簿之糴。
何補經費不蠲
物故之卒。
何恃於勝敗不脫役。
襁負之兒。
何益於強戰不待壯也。
蠲免百十。
悅服千萬。
國之利也。
收人心感天和
莫先於此
惟 殿下裁擇焉。
移拜吏曹參判。
上疏辭。
仍陳德禮政刑
○更申德禮政刑之義。
其略曰。
德者。
萬善得於心者也。
明德
貴於審幾。
幾之不審
敗德之愆。
危身之行。
切近之咎。
有親蹈而不覺
綿綿不戒
至於禍大而不救者也。
甚可懼也。
禮者。
人事之則。
貴正名。
齊景公曰。
不君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雖有
得以食諸。
此壞禮亂名大戒也。
政者。
正人不正者也。
政本善行
政成於公。
敗於私。
於是
貳於非。
公私不可與苟循。
是非不可苟合
治亂興亡之幾也。
法者。
禮之通。
刑者
法之用。
無法則不
無法則不中。
法出於仁。
成於公者也。
無法無義
大亂治也
人君之德。
不私其身(一作臣)。
四方百姓爲心。
不私其法。
祖宗萬世爲憲
不私其身。
守正循國爲賢。
滅德壞法亡國
一歸於私。
禎祥妖孼
治亂之兆。
人事之影。
疏陳師旅之戒。
疏略曰。
臣聞承旨尹鐫上疏大義
首言自強之策。
臣竊憂之。
王者之師。
出於萬全
我之生聚敎訓
英才俊傑
足以勝敵服強。
然後可以有爲
試觀今日之事。
我之兵力削弱
人心離散
 國勢憂危
天災百出
當今之務。
內外戮力。
收人心。
選將師(一作帥)。
守要害。
收(一作修)器械
備我之不虞
猶恐
不及
不此之戒。
而反速 國家之患。
臣竊憂之。
以病辭。
不許
○二月。
移寓明禮洞。
○以黃世禎疏。
陳疏辭。
(前敎官黃世禎上疏
歷詆朝臣
且及先生
 傳曰。
觀此世禎疏。
滿紙說話
無非陰慘
至於語涉 先王
以不忍言不忍聞之說。
加於君父
誣陷諸臣。
遺餘力。
如此奸邪陰慘之人。
不可痛懲
絶島定配
先生上疏曰。
側聞有黃世禎者上疏
攻臣指爲害正。
此蓋有說。
臣於昔年上疏
言建 儲事。
引保傅篇。
師傅賓客講官之置。
亦古之遺也。
前時 殿下誕生
已離襁褓
未有此擧。
臣謹以此禮上建 儲之疏。
而有國本定之語。
蚤建太子
所以宗廟也。
臣之此言。
國本
太子之遺也。
當時疏下該曹。
不行
而聞宋時烈頗有不悅。
語臣咄咄私歎曰。
彼亦讀古人書者也。
而乃不悅耶。
至今攻臣者。
以付嫡統宗統之說。
辭說累累
臣不知其所謂也。
臣蒙 大恩
尺寸之報。
而怒臣者益多。
不知所以自處也。
乞罷臣職。
 許臣歸死田里
)三月
始謝命。
○進心學圖及堯,舜,禹傳授心法圖。
(疏略曰。
 聖學日就
臣實忻慶
臣雖至老死
敢不樂告以所學哉。
謹作心學圖,堯舜傳授心法圖以 進。
庶幾有補於 聖學之萬一云。
)篆寫皐陶謨以進。
주-D005大禹皐陶謨,益稷三篇
堯,舜,禹之際。
嘉言善政
皐陶謨最備。
臣必以古文書進者。
其書虞夏之書。
其文虞夏之文。
虞夏之際。
可想也。
 殿下遵而行之。
虞夏治也
上練後。
止朝夕哭箚。
箚略曰。
臣得見禮曹回 啓。
大臣收議。
金長生之說。
 仁宣大妃小祥上食
有哭之議。
不知何據。
而考之禮經
則不然。
旣夕禮曰。
倚廬
不脫絰帶
晝夜無時
又曰。
返哭。
惟朝夕哭。
不奠。
喪服小記曰。
無事
不闢廟門
哭於其次
喪服傳曰。
旣虞疏食水飮
一哭一哭
又曰。
旣練。
舍外주-D006始食菜果。
無時
疏曰。
旣練之後
無朝夕哭。
惟有廬中
十日五日
思憶則哭也。
家禮初喪
食時上食
註。
주-D007朝奠如주-D008儀。
旣虞。
罷朝夕奠
惟朝夕哭。
小祥
止朝夕哭。
三年之喪。
止朝夕哭。
則無哭。
故令孝子之至痛。
有時而伸其哀。
加隆之義。
禮有奠而無上食。
有始死奠。
小斂奠。
大斂奠。
有朝夕奠
朔月奠。
薦新
黍稷
喪大記補曰。
朔月月半殷奠
自始死以來
不言黍稷
至此乃言之。
於是始有黍稷
死者之於朔月月半
平常之朝夕人。
生則有朝夕之常食
死則有朔月月半
殷奠
大祥
有四時之祭。
禮制有節
隆殺有漸。
廟門之禮。
止哭
上食猶哭。
則是常哭猶在。
而又哀至則哭。
初喪同。
非哀殺之節也。
貴實無貌非所疑也。
先儒李滉曰。
觀禮意。
卒哭漸用吉禮
朝夕之間。
哀至不哭。
惟存朝夕哭。
練而止朝夕哭。
朔望會哭。
哀漸殺。
服漸殺。
哭亦漸殺也。
若有朝夕上食哭。
不應曰。
朔望會哭。
謹歷經傳
條列以 進。
以領相右金長生議故
不用
待罪疏。
(疏曰。
頃者
進對 上前
猥陳故臣金宗一事。
宗一以舊學士
平生讜直
時烈之黨。
不復用於朝。
臣之所陳者。
惜其無罪
棄斥而死。
專指群小濁亂之迹。
昨日 召對
承旨金萬重以語犯 先朝
所奏悖理
至被 嚴旨云。
臣聞之。
不勝瞿然之至。
臣以昏耄之年。
做事獻言
一善狀。
惹起人言
動遭誚詆。
此臣之所大懼而大愧者也。
伏乞 聖慈亟治臣昏謬之罪。
安人分義
 答曰。
省疏具悉卿懇。
再昨筵中。
萬重說話
無非逬逐諸賢。
恣爲護黨之計。
奸巧之狀。
不可掩。
不足掛齒
卿何過辭若是太過乎。
安心勿辭速出行公
以副予望。
又疏曰。
臣伏讀 聖批。
惶悚隕越
不覺感淚。
沾裾。
歷事 兩朝
逮至 殿下
爲 三朝犬馬
常恐受恩厚而報效薄。
日夜得罪爲懼。
前日進對
略陳金宗一事。
惜其良善擯斥死而埋沒
專咎用事者病國亂政。
不圖論臣者。
以爲語犯 先朝悖理
人臣大罪。
無所容貸
而賴 殿下聖明
得免誅罰
中心感激
殺身不足報答 大恩
臣旣受大罰惡名。
何敢晏然居高位食厚祿
恃 恩自若而已也。
伏乞 聖明治臣罪。
嚴君大義
 答曰。
嗚呼
人心世道不淑
未有甚於近日
向者萬重敢以悖理不近之說。
恣意誣陷
遺餘力。
甚忿駭也。
今觀卿疏。
何乃引咎若是
予實慙靦
不知所以爲喩。
卿須體予意。
安心勿辭。
速出行公
以副至意
)四月人言陳疏(大司憲李翊相構捏政席泛論之語。
欲論先生
爲僚議所沮。
引避見遞。
又有儒生李萬亨者。
上疏語及先生
政院還給。
先生上疏乞遞。
 答曰。
無實之論。
不納之說。
無足介懷
卿其安心行公
)兼備堂上上疏辭不 許○兼歸厚提調○上 大王大妃服制議(追議 大王大妃爲 孝廟服制
尹鐫言當服斬
重尊君之義。
魏晉故事爲言
 上問于大臣儒臣
先生上議
略曰。
通解喪服齊衰
長子
傳曰。
何以三年也。
父之所不降。
母亦不
敢降也。
疏曰。
以子爲母齊衰
母爲之不得過於子爲己也。
司服。
凡喪爲天王斬。
疏。
諸侯諸臣爲王斬。
言母后爲王斬。
喪服大義也。
魏晉故事
皇太后天王斬。
尹鐫言此禮。
臣有管見
敢不盡言
○答尹鐫書。
略曰。
父爲長子斬。
傳重也。
非以父之尊。
爲臣服也。
齊衰
母爲長子齊衰
不得過於子爲己也。
喪服天王斬。
竝擧父母而言也。
母爲嗣君斬。
魏晉故事
周公之禮也。
母與群臣同斬。
不然
母爲臣子臣母而大倫亂乎
)收議後又上箚(箚略曰。
旣已盡於前日獻議
而 臨問之下。
不得不更申數語。
周禮司服。
天王斬。
疏曰。
諸侯諸臣。
天王斬。
母后諸侯諸臣。
爲天王同斬。
未之聞也。
儀禮疏曰。
諸侯死。
五屬之親。
服斬
五屬係於正統
正統不係五屬
父母
係於五屬
無此理。
故服本服者無斬。
今尹鐫建此議。
以爲不必太后爲嗣君服斬。
然後君位益尊。
徒取天下後世之譏也。
)再牌詣 闕。
陳箚。
(箚略曰。
所見旣定
本無苟從之事。
亦無更進之言。
區區所願者。
 聖德日躋
無過百代之上而已
臣伏 大王大妃服制收議。
東晉孝武崩。
李太后三年之服。
宋武帝崩。
蕭太后三年之服。
而此三代之禮也。
不敢以爲 聖朝盡禮之明證矣。
今承 隆批。
不勝惶恐之至。
)陳病乞遞。
不 許。
○獻 國恤社稷用樂議。
(議曰。
禮。
越紼祭天地之文。
無廢樂之禮。
天地社稷禮極尊。
不可以卑而廢尊。
又有 先王已行之禮。
不可更有他議。
)社稷 親禱後進言。
(時久旱。
 上親禱于社稷
是日大雨
先生進言曰。
天道無私
天易
民生多欲。
感人誠難。
 殿下加勉 聖德
不以一時雨爲說。
和民奉天時爲務。
)五月
上疏辭。
繼以焚黃呈告翌日
 遣承旨諭留(是月一日
受由。
二日
承旨請對
言許某以宿德重望
首蒙寵擢
人心不淑
投疏詆斥者有之。
必不自安
且八十之人。
觸炎行役
不如勸留之得宜
 上曰。
才經大病
日氣且熱。
旣去之後
似難復還
勿去之意。
政院敦諭
)敦諭後。
上疏力辭。
(先生旣承 宣諭
不敢登途
乃陳疏力辭。
 答曰。
卿以老人
才經大病
驅馳往返
恐有添傷。
須體予意。
更勿固辭
天官之任
舍卿其誰。
須速行公
以副予望。
 遣史官傳諭
)特陞資大夫
政府右參贊成均祭酒
(連上疏辭。
 答曰。
今玆特除
非偶然。
祭酒之任
非卿宿德重望
其誰可也。
勿爲過辭
以副朝野之望。
)入 侍經筵
(五月二十日
 上御慶善堂。
晝講論語子路篇自子路曰衛君至爲非義也。
先生曰。
孔門諸弟問答甚多
而此辭義最爲嚴正
不可不正者。
名也
名者
君臣父子大倫是也
君臣父子之名不正
則其害必至家國大亂
正名二字
宗旨甚重。
此當體念處也。
又曰。
名分紊亂
則事皆無成
聖人雖在。
不可爲也云。
)上疏月廩
(疏略曰。
君食臣有禮
臣食君有義。
忠信重祿
萬鍾不辭
庖人繼肉。
廩人
賓師
無此禮。
臣初非聘幣之招。
有常祿自足
而又有庖廩之繼。
非禮之物。
乞食常祿。
安分義。
 答曰。
微細月廩
何若過辭乎。
辭領受。
)內賜 宣廟御筆
(又 賜安平大君草書筆墨
且錄軒額門額及聖賢格言
 令中使
傳 命書篆以進。
)閏月
上疏君德之戒。
(疏略曰。
臣每 經筵進講
欽仰 聖學日就
退而喜悅
謹著君德之戒二篇以進。
上篇曰。
德莫善於克一
治莫善於保民
政莫善於勘亂。
業莫善於立極
聖人勉之
德衰逸欲
治衰於讒佞
政衰於私昵
業衰於怠荒
聖人戒之。
德衰則禮壞。
治衰則民散。
政衰則國弊。
業衰則國亡。
聖人懼之。
聖人爲之父子君臣
以立紀綱
以定天下
父不父子不子不君不臣
紀綱乃亡。
邦國乃亂。
聖人憂之。
下篇曰。
玩人者喪德
玩物喪志
成德見於
善政見於事。
顯善威惡。
政法大經
明愼克勤
不失先王謨訓
總攬權綱
重勢在上
令人畏法
禁絶邪心
不墜先王大業
斥浮妄勉忠信
戚屬戒逸豫。
有言遜于所好
必察於私枉。
有言逆于所欲。
必察於公正
以承億萬無疆之休
 答曰。
戒誨之辭。
無非愛之衷悃。
予雖不敏
可不置諸左右服膺焉。
)上疏嫡庶通用之議。
(承旨金壽弘上疏
變通嫡庶名分
先生疏言。
仕路
天下通議
正名分。
萬古大法
議遂止。
)六月
左參贊入 侍講筵
○移拜吏曹判書
三疏乞遞不 許。
請告至三。
乃 許暇。
上疏論言貌取人。
(疏略曰。
本曹新設揀取武士之法。
凡被薦名。
招集
列坐觀其容貌
聽其言語
取其可取者。
去其不可取者。
其弊必飾其容善其言。
以爲得官蹊逕
事體
有大不可者
此與擊劍騎射
不同
外貌利口
有足欺人。
中心愿愨者。
無所售於世用
官人不宜如此
待罪銓職。
不得不仰瀆。
 答曰。
卿之疏辭。
合宜用人
廟堂稟處焉。
)病告。
不 許。
御醫看病
○陞拜右議政
上疏辭。
(疏略曰。
誤 恩隆厚。
三公之命遽及臣身
不但才識駑下
老敗昏耗
無一可取。
敢自以其人。
偃然在此職任此責。
上而欺 殿下
下而欺一世
徒取一身光寵哉。
 答曰。
當此國家艱虞之日。
卿之碩德重望
允合輔弼之任
卿其安心勿辭。
速出論道
以副朝野之望。
)七月
五上箚乞遞。
不 許。
○辭月廩
○遣承旨別諭後。
詣 闕謝 恩。
翌日
上箚乞免
 上以旱災
承旨別諭。
先生不得已出謝。
翌日
上箚陳災異
乞免箚。
略曰。
方今亢旱之災極矣。
人事之失。
上拂天心耶。
氣數之變。
生物不遂耶。
下民困苦
四方愁怨
奉法不職
民散怨生。
群臣之罪也。
夙夜警(一作敬)忌。
不墜先王之遺。
以承億萬無疆之休
此在 殿下
惟 殿下深省焉。
箚末。
且以斥於司諫趙昌期
引咎
 答曰。
遭此無前之旱。
百穀焦枯
西成望斷
哀我元元
擧將塡壑
其咎安在。
罪在寡昧
日夜焦煎
罔知攸措。
趙昌期之疏。
乃敢以東西色目
筆之於章奏之間。
驚惑中外
是豈臣子之所忍爲哉。
人君用人
一循公道而已
至於卞別東西之境。
豈非亂國家之徵驗乎。
如此浮薄之說。
不足掛齒
卿其安心勿辭。
體予至意
速出論道
以副如渴之望。
召對
因災異。
寬赦骨肉之親。
(自序曰。
天大旱。
 上責己求言
因 召對進言曰。
 殿下禱祀天地山川百神
牲幣禮畢擧。
哀愍冤枉
決囚徒。
詢問群臣。
令各言其所言者
聖德至矣。
世龍之妻。
罪雖犯逆
 孝廟寬之。
以不死。
不通私親
將三十年。
今失其性。
不知人理云。
許令任便居住
得終其天年
 聖德事也。
楨,㮒。
罪犯
不可言
周官經有八辟
一曰議親之辟。
鄭玄曰。
王之親族
不可衆人同例
有罪則議之慮囚
大惠也。
寬赦及於衆庶
宗親不與
何也。
 上曰。
大旱慮囚
凡囚皆宥。
世龍妻旣待以不死。
 先王亦欲釋之而未果
楨,㮒等。
骨肉至親
久竄遐方
 慈聖亦惻然哀憐
皆赦之。
)連以疏決入 侍。
○上箚乞免
因災異。
上箚待罪
禱雨社稷
以獻官進。
(是日大雨
有賞馬之
 命。
上疏辭。
)八月
上箚引咎
請對言事
正言李壽慶於 筵前
語及大臣
大臣引入
慶坐遞。
先生乃上箚引咎曰。
慶之言。
專責以古大臣
臣亦安敢安此職也。
慶思欲竭忠進(一作盡)言。
不自覺語觸大臣
其言雖過。
心斷斷無他。
 殿下慰諭大臣
以安其位。
推恕言者
以納其忠。
大臣有容受之仁。
言者盡敢諫之忠。
可見治朝美事也。
願忠者。
皆悅而亦樂容(一作用)於朝矣。
古者
朝有進善之旌。
誹謗之木
誹謗何善。
而所取者盡言
盡言然後得失不遺。
聖人有以通天下之情。
天下之心。
天下之諫者。
伏願 殿下留神焉。
先生箚上。
慶已得罪。
正言李瑞雨
亦以救得罪
先生以此請對
初五日
 上御慶善堂。
先生進曰。
老鈍善忘
以小紙所記陳達
頃者
李壽慶以正言進言時。
未入 侍。
未得親聽。
而臣亦大臣之一也。
不可自嫌之言。
而臣之本意
非謂有罪也。
慶者。
藉臣爲言
不亦太甚乎。
臺諫擬之於非情。
持之以深文
至於罷職
李瑞雨身爲諫官
慶以言得罪
上疏言之。
乃其責也。
玉堂又上箚請罪
亦可駭也。
設令慶雖指斥大臣
不宜摧折以沮諫官
姑以近代事言之。
諫官趙士秀論相臣沈連源。
旣退。
連源謝曰。
不但使吾寡過
國家之福也。
 宣廟臨朝
歎廷無廉恥之風。
諫官姜緖曰。
尹斗壽
然後知恥矣。
斗壽伏地謝受以爲罪。
 上兩善之。
時稱之曰
大臣諫官之體如是
宋英耉司諫
稱譽時相李恒福於 榻前
恒福曰。
諫官不可大臣
斥逐乃已。
 國朝培養諫官
大臣過則奬之。
大臣則斥之。
有如此者
慶則語涉大臣
群起而斥之。
 殿下不得不罪焉。
若此不已
後弊無窮
當初 聖明慶非攻斥大臣之意。
丁寧下敎。
不罷慶。
此眞得 祖宗朝大臣諫官遺意
何其盛也。
厥後臺諫之啓。
玉堂之箚。
相繼而發。
連罷兩諫官
甚非治朝盛事
至於玉堂之箚。
贊譽三公
立品題。
隱然阿大臣斥諫官之計。
爲 朝廷大矣
慶,瑞雨以言獲罪
終爲傾軋售私之科。
非但臣心悶縮。
大臣亦必不安矣。
 上曰。
大臣雖有過失
兩司一會後方論劾
慶以年少浮薄之輩。
無故侵斥
予以爲駭而罷之。
瑞雨附會慶。
故亦罷其職。
何有不安之事。
先生仍以小紙跪進
翌日
上箚請下其小紙于政院。
銀臺日記
賓廳會議後。
 引對
(同月十三日
大臣六卿三司長官備局堂上 引見時。
尹鐫 時吏曹判書 曰。
凡爲天子服者。
公元1599年
服斬衰。
母之於子。
專制之義。
三從之禮。
 大王大妃之於 孝廟。
服斬衰可也。
相許積曰。
右議政許某。
難以言語
故有小箚欲進。
先生乃披小箚。
文義上達曰。
禮經文。
凡喪爲天王斬。
其疏曰。
諸侯諸臣。
皆爲天王斬。
言母后國君斬也。
己亥議禮時。
鐫亦執此論。
以 孝廟爲長子則是矣。
至於斬衰之說。
則其義迷亂矣。
左相大運曰。
禮之過不及
失中
從許某之言。
積曰。
許某有所證據。
無所據。
從許某之言云。
銀臺日記
)請建至德祠(先生於 筵中達曰。
讓寧大君
 太宗長子
弟 忠寧大君生有聖智
百姓歸心
讓寧佯狂逃去以讓之。
時擬之泰伯虞仲
今其子孫貧窮
不能奉其祭祀
立祠堂。
錄用子孫
 上從之。
戶曹
立廟南郭下。
先生篆書額曰至德祠
有記。
)上箚陳情(箚略曰。
父母之塚。
一日半可至。
臣受 國大恩
人臣之位極矣。
乞暇焚黃
以慰父母泉壤
人子至情也。
伏乞 聖慈許臣情願
俾申豺獺之私。
 答曰。
卿之父母墳。
雖在一日程。
諒其往還
則可至累日
予之缺然悶迫。
難以毛擧
卿其諒予至意
速爲往來
解日耿耿不忘之懷。
翌日
 遣承旨傳諭曰。
昨見卿箚。
辭意切至
不欲傷卿孝思
暫許歸省
旣又思之。
卿之宿恙
未祛根。
秋氣頓肅
朝晝異候
卿以八耋耆艾之年。
跋涉道途
非所宜。
如有榮衛之或愆。
卿雖強欲還朝
有難可得。
爲慮曷勝
況屬暑炎。
講筵久停
方將三接之禮。
受訓迪之戒。
而卿之往還。
自當延過旬月
聞所不聞之望。
將於誰乎責哉。
今日國事
以爲何等時耶。
爽鳩無病。
大農無財。
邊虞溢目
有朝夕莫保之形。
加以饑荒之報。
四面而至。
賙賑綢繆之策。
不可預講
卿若一日在朝
則予有一日無所諮諏之憂。
安危所係。
可不念乎此哉。
予賜之後
終夜不得安枕
玆遣近臣
以至意。
卿息其初計。
爲予留行
以匡不逮
)再上箚陳乞
(箚略曰 殿下察臣情願
旣 許暇。
治任將行
 聖敎丁寧
勉留深切
臣伏感泣
顧自悲戀戀。
事死之感。
一理無間
鬼神有知
泉下相待之理。
索然矣。
私情切至
更申危懇。
 答曰。
予之強從焚黃之請。
以慰人子霜露怵惕之心矣。
反覆思之。
卿以八十老德。
予所依倚
廷瞻望。
豈其微哉。
卽遣近侍
勤懇敦諭
爲留其行。
何不諒予至誠懇乞之請。
至再至三
予甚不安于心。
罔知攸措。
願卿更勿爲言
解渴悶之懷。
)兼司僕提調
○進箚陳戒。
時 上讀
公元前546年
過節
至中夜不寐。
先生上箚曰。
 聖學孜孜日勤。
此固君德美節
然 上春秋未長。
雖 聖質夙成
實氣未充
讀固不可廢。
請勿過節爲度。
聰明淸淑之資。
耽讀過節
生疾病者
自古通患
疾病之來。
聖人愼之
臣請進聖人德化之本。
人生而靜
靜爲萬化之本。
說(一作閱)讀古今事物盡變。
非靜不得
居處應物
酬酢萬幾
非靜不盡
亦學讀有法
徒讀不足達理
沈潛自得
以至成德立。
其本在靜。
隆化洽。
豐年穰穰
其本在靜。
頤養德性
壽考無疆於千萬年。
亦其本在靜。
惟 聖明深思焉。
九月
連侍 經筵
初二日
晝講論語至富而無驕章。
先生曰。
所謂無驕
帝王喩之。
則舜有天下
不與焉之類也。
又曰。
周公之待士。
至於吐哺握髮
帝王爲學工夫
無過無驕也。
孟公綽章。
先生曰。
自非上聖之資。
文學政德行
各異也。
講訖。
先生曰。
近來朝著之間。
論議携貳
景色不佳
前日 筵中。
下敎不啻丁寧
此後如有不體 上意者。
自 上勿復饒假
嚴賜勘斷。
然後朝著可安。
 上曰。
唯。
先生曰。
近來刑獄積滯
人多怨聲
自今一一啓稟
隨卽處決事。
申飭刑官何如
 上曰。
連續申飭可也。
初十日
晝講訖。
先生曰。
今 聖上振作爲尙。
 國家之幸大矣
 殿下用忠質篤厚之人。
則可使世道振作矣。
又曰。
 聖學以正爲本。
且用篤厚之人。
則可矣。
○二十六日。
晝講論語子張(憲問)篇高宗諒闇三年不言
先生曰。
古今異宜
末世多僞。
隆古以下之君。
雖孝冠百王
豈能不言治國哉。
修己以敬章。
先生曰。
此與大學格物至平天下意相似。
皆言修己化人之妙也。
講畢
尹鐫曰。
初入仕。
奔走供職之人。
至於讀書之人。
進退以義。
嫌於自進者。
不可循例用之。
宜自吏曹政府奉 旨。
所居官守令。
親自勸駕
然後 國家有待士之禮。
在下者。
亦無自進之嫌矣。
先生曰。
此禮甚重。
須極擇用之。
然後可矣。
 上顧諸臣曰。
用此禮無妨耶。
先生又曰。
非不美。
但恐無其人有是禮。
而有是人
豈不美乎。
 上曰。
擇可合之人。
而用此禮可也。
○二十八日。
晝講論語無爲而治章。
先生曰。
無爲而治者。
非謂不事事也。
得人無迹
可見化民之至。
不得而名也。
仍進曰。
因尹鐫啓。
司僕車數兩事
 下敎矣。
臣更問于本寺。
車兩已有之。
蓋自 孝廟朝已有此車。
馬二而駕之。
人五而牽之。
三年一改造。
大道易行。
僻路難進
行之不便
上出銀臺日記
十月
連侍 經筵
(初五日
晝講論語不對出註
先生曰。
伯玉卷懷之時。
主若覺悟進用
必無丘宮之變矣。
君子
難進而易退。
小人
進而難退。
君子
難親而易疏。
小人
易親而難疏。
君子之征也。
必有小人間之。
人主又加明察可也。
)十一月
作族稧序。
(念同姓敦睦之義。
修族稧。
)入侍 經筵(同月二十八日
晝講論語上智下愚不移章。
先生曰。
不知身與道之爲一。
揚雄之學也。
又曰。
相遠也。
上之敎化
使人移易氣質也。
又曰。
人主左右前後無非正人
則習可自正矣。
尹䥴進曰。
體府一事
必有一人主張
然後庶可整頓矣。
先生曰。
人心定。
然後方可做事
近來人心騷擾
若不保朝夕者然。
惟在靜而鎭之也。
䥴曰。
城池器械
有國之所不可無者。
使黃海道先爲造車。
不幸與彼相失。
有車則足以抵當矣。
先生曰。
此異於槍劍弓矢
有煩聽聞
 上曰。
海西民人
以造車事騷擾特甚云矣。
䥴曰。
車子若成。
民心所恃而無懼。
騷屑之有。
先生曰。
收拾人心
在先自固之策矣。
)上箚自劾
五家紙牌築城之害。
(先生見諸臣各立己見
設施紕繆
乃上箚曰。
 殿下臨御一年
施設畢擧
萬人之科。
前古未有
衙門軍卒
鄕邑束伍
其他士族棄才
農工雜類
四萬八千餘人
會試正科
將未知幾千萬人
而乖名分
邦憲
亂人心。
至此之極也。
臣不知建此策者。
何術善後也。
築城要害
爲固國之長計
五家紙牌
保民長圖
人心不服
皆思散去。
幸亂者多。
可殺不可勝也。
臣竊憂之。
臣以無能
三公之位。
一匡救。
徒竊光寵
臣罪合萬死。
伏乞臣罪。
選用賢能
以正邦治
收人心。
)釋 御製舟水圖說
其略曰。
 上卽位元年十一月冬至朔壬辰
 上作舟水圖說
敎戒臣隣
首言五事
一曰好學問。
二曰用賢良。
三曰納忠諫。
四曰好聞過。
五曰貴賢賤貨
反覆推言
君之於臣。
舟水利涉
拜手稽首颺言曰。
好學問。
明德之事也。
明德
修身之本。
惜之於身。
敬以持之。
禮以正之。
推之於家國天下一也。
怠惰放肆
爲學大戒
一事之失。
治亂係焉。
用賢
所以天職也。
不可非才庶官
任官不惟其人。
惟以私昵惡德
政亂民散。
民散則國亡。
亡國之禍。
初起一念之私。
終於忠直耆德
納忠諫。
所以天下之善也。
堯德聽於康衢而光彼(一作被)四表
拜昌言。
阿衡作伊訓。
武王百官王闕
後王逸豫
忠諫不用
亂亡相尋
好聞過。
過則改。
過寡而德日修
日修日隆
過出於無心
改則從善
從善德全
文過而澤非。
失德遠矣。
桀有龍逄
龍逄誅。
比干
比干剖心
此皆惡聞過而蒙惡名
貴賢賤貨
傳曰。
財聚則民散。
不殖貨利
伊尹太甲曰。
敷求哲人
俾輔于爾後嗣。
武王亂臣十人周王
鹿臺之財而殷亡。
此其明驗也。
君猶舟也。
民猶水也。
民亂則國亡。
水蕩舟覆
君臣相與之際。
有若此者
臣敢推衍 御製
以陳戒于 上。
皐陶賡載之遺。
十二月
連入 侍進言
(初七日三覆時。
先生進曰。
大丘有高麗死節臣申崇謙金樂祠。
玄風壬辰兵將郭再祐死節臣郭䞭祠。
衿川有高麗儒將姜邯贊,忠臣徐甄,我 朝故文忠公李元翼祠。
人等節行事業
皆表著可稱。
合有崇奬
而自 朝家俱無賜賜額之擧。
似爲欠典矣。
 上曰。
官給其享需。
賜額一節
令該曹稟處。
○二十八日。
大臣備局堂上 引見時。
相許積以虹變荐數
引罪乞免
先生曰。
如此大災。
豈特大臣之罪。
誠惶無地置身
請速斥免
積曰。
體察使出於久廢
人心騷擾固宜。
請 命罷。
先生曰。
臣前旣陳箚。
相所達誠是矣。
又曰。
當此民怨嗷嗷之日。
自 朝家無所停罷
則恐失民望
請罷築城之役。
 上曰。
業已講定
旋復中止
空費財力
勉從爲難
非以右相之言。
不可也。
上出銀臺日記
)連上箚。
乞歸不 許。
○有賜几杖之 命。
累辭不 許。
奉箋陳謝
(前月初九日 筵中。
先生曰。
衰老已極。
虛帶相職。
若蒙 許遞。
俾得優間。
何幸如之。
 上曰。
予之倚毗
朝廷倚重方切
豈可辭退
爲固辭。
相許積曰。
大臣年老不 許致仕者。
 賜之几杖
有 祖宗朝成憲矣。
 上曰。
曾在 先朝李景奭
有 賜几杖之 命。
右相賜几杖可也。
至是。
禮曹 啓曰。
右相處 賜几杖。
 頒敎書等事
旣已 允下矣。
戊申年領府李景奭 賜几謄錄
承旨進去
傳授几杖矣。
 賜几事體重大
似當有承旨進去傳授之擧。
何以爲之。
 傳曰。
依前承旨進去傳授
是月二十二日
承旨傳授几杖
有几杖記序錄。)
公元1676年
丙辰
(先生八十二歲)正月
上進戒疏。
(疏略曰。
犬馬之齒八十有二。
起自廢斥
殊遇隆厚
位極人臣
加 賜几杖。
優禮之盛至此極也。
庸下無他長以無事得年壽請以此告 殿下微臣芹之忱也。
平生所自勉者有三守
而未能一焉。
一守口。
二守身。
三守心。
守口無妄言。
守身無妄行。
守心無妄
公元1735年
動。
守之本在靜。
心先定則靜。
靜則事物不能亂。
然後恬靜無妄
無妄無事
無事可以盡年
推之於家國皆然。
人君四方之表。
出言而爲天下則。
行事而爲天下道。
主靜而爲天下極。
皆出於靜。
故其本靜者
以事則其績廣。
物則其則正。
治道旣張。
四方無虞
黎民大順
長久治安
臣爲 殿下無妄無事之訓。
千壽萬壽之祝。
 答曰。
卿以白首一老
四皓遺風
出身行道
幸敎小子
心常喜悅
今又覽疏。
此皆爲主之誠。
長者之言。
用嘉崇。
賜几杖。
禮記安老之義。
卿勿以衰癃自謙
憑之以几。
倚之以杖。
出入禁闥
輔弼寡躬。
以盡衮職
)上箚陳時朝廷乙卯
治兵事。
造兵車。
設萬科。
又多築山城。
行都五家紙牌之法。
先生力言不可
朝議不從
乃上箚。
略曰。
臣聞禍伏於無形
變生於不戒
智者
察於幾微
明者。
見於未萌
聖人安不忘危
治不忘亂。
要害
壯勇
器械
蓄積
此固謀臣智士所宜竭力勞心
以備不虞之戒(一作計)。
然臣以保民爲急。
飢饉荐臻
百姓流離
大命迫矣。
內則政令不一
不信
法外則官吏慢法
澤不下究
中外多事
都案五家紙牌
築城要害
一時竝作。
民不堪命
四方騷然
良法美政
民散則可憂。
況弊先於法。
怨洛盈路
初不愼始
成事不諫。
惟(一作猶)築城惟可姑緩。
寬民慰民。
惠澤不細。
卽今人心散亂
朝不謀夕
視 國法仇怨
如此人心
如此之 國勢
妄意天下之功。
不顧 國家之患。
殺人亡國
而有不計(一作戒)者。
臣未知大計如此也。
因天陳政弊請免○上箚陳情(子翿遘痘。
以 聖體所忌。
出外齋宿
陳情乞遞。
)哭子翿○特遣承旨慰諭(諭曰。
聞卿遽遭喪明之慟云。
大病之後
筋力不如前。
昨見書啓
疾病果作。
予懷憔悶。
曷勝云喩
嘻。
卿年彌高。
而德彌卲。
不磷而泹不緇。
道學高明
才德兼備
每參筵對。
講論微辭
敎誨寡躬。
疲勞忘倦
近因卿之有故
不得參筵。
鬱陶思慮之心。
久而愈
卿其俟病少差
出入筵席
以副魚水之望。
)上箚請勿摠管(箚略曰。
兵典摠管
掌治五衛軍務
外而州府管軍士。
皆屬五衛
摠管之設。
蓋莫重焉。
經國大典
始於 世祖六年
成於 成宗二年
大小皆稟 睿裁行之。
十世二百餘年。
 先王制作雖久。
至於虛名無實
不可輕罷。
以爲衙門可罷也。
摠管不可罷也。
如巡將監軍
雖是宂官
事體亦重。
不可輕議也。
一世各有一王之法。
不患不治
臣恐自此之後
又有重於此者。
亦必輕視變更
公元1676年
無難也。
 答曰。
摠管則果爲無實
然 祖宗舊制
不可遽罷之意。
已悉別批中。
巡將監軍
尤爲閒漫之官
無損益。
後日商確裁定
卿其安心焉。
○又進言曰。
 國家多事
 宣仁以來
小寺減省者多。
至於 王宮國都
宿衛行巡警守之官
不及焉。
責任小寺不同故也。
)三月
入 侍經筵
(初四日
晝講論語子張篇。
先生曰。
其中信之一字
尤宜體念
孔子曰。
無信不立。
其所戒誨之切如此
至於擧逸民。
王政所急務。
後世人物雖甚尠。
在上者。
誠心求之。
不借異代矣。
講畢後。
撰集廳堂吳始壽
以先生庚子禮疏及收議。
日記中。
全不載錄爲 啓。
 上命其時注書拿問
承旨推考
初五日
晝講論語子張問於孔子至末章。
先生曰。
爲人由己。
在外者。
當仁則不讓。
欲仁而非貪。
特進官鄭晳曰。
不敎而殺。
是謂不祥云云。
先生曰。
五刑三千。
不孝爲大。
固當殺之。
而不敎先殺。
則不可也。
治亂興亡
皆係於此
可不愼哉。
商鞅臨渭論囚
渭水盡赤。
不敎而殺。
殘虐如此
故秦亡忽焉
又曰。
巧言鮮仁。
利口覆邦
故言不可以不知。
知言知人矣。
又曰。
自學時習
吾道一貫
皆備於此書中。
反覆紬繹。
一一體認
則此一書足矣
又曰。
自 上備批答中。
引用所讀文字
臣每讀而心竊喜之。
苟能體之於事。
內外相資
功效日益矣。
又曰。
萬幾之暇。
一帙盡畢。
未易事也。
願 上終始如一焉。
 上曰。
論語大旨
敦仁博義耶。
先生曰。
然。
 上謂左右曰。
考見日記
庚子年臺諫請罪尹善道也。
正邦刑之語。
誠極無狀
其時臺諫誰某耶。
承旨德遠曰。
臺諫迭相出入
臣未能記憶也。
先生曰。
善道絶域圍籬之後
量移光陽。
終至窮死海島
不祥甚矣。
○十七日。
大臣備局堂上 引見
先生曰。
仰瞻 天顏
瘦瘠頗甚
哀疚之中。
固宜如此
而下情誠爲憫慮。
左相大運曰。
自 上讀書大勤。
寢睡未穩。
有害將攝之道。
先生曰。
雖以經生學子言之。
不量氣力
讀書太勤。
而致疾病者有之。
學問之道。
沈潛玩味
體認思索
第一工夫
而讀工則抑其下矣。
人君可不愛身之道。
至於如此乎。
大運曰。
右相之意。
爲學惟務涵養
不須程督
故每與學者言。
以此勸之耳。
先生曰。
平生讀書
縻職以後
始撤讀。
少時讀工太過
則必生疾病矣。
○領相許積曰。
李壽家行云云之說。
曾於 榻前
弘錄事
略有所達。
而此喧騰
鬧端層出
在渠之道。
惟當退伏以竢公議
何敢冒沒行公乎。
宜削去仕版
先生曰。
朝廷得失
大臣
陳達
至於攻擊
則非朝廷美事。
自 上宜斟酌聽納也。
又曰。
凡事穩當
處之過激
則不可矣。
上出銀臺日記
)連上箚陳病乞退
○上箚言災異脩省之道。
(松都平山中和地大風
木拔屋。
火延閭舍八百餘家。
先生上箚陳戒。
)又上箚陳戒。
仍請責免
○再上箚乞遞。
 不許
○四月。
呈辭
 不允批答
○上箚乞免
仍請毋罪寧平正泗。
(是月十二日
 上於晝講後。
 下詢入 侍宗臣所懷
寧平正泗出袖中疏草而讀之。
先言宋時烈宋浚吉不能報答 隆恩
又曰。
今之許某等
力主黨議
附己者用之。
異己者斥之云云
 上命翰林收藏之。
仍問泗曰。
何以偏論攻斥儒賢耶。
泗曰。
附己者用之。
異己者斥之。
此臣所謂偏論也。
 上曰。
所謂之者
誰也。
之者
誰也。
泗曰。
於此泛論之。
非有指摘之事。
 上曰。
寧平罷職
翌日
先生上箚乞免
請勿罪泗。
 答曰。
卿以山林重望
不我遐棄
小子之所毗倚
朝著之所尊仰者也。
比來人心不古
泗以宗戚之臣。
擧措怪悖。
媢嫉儒賢
若辨之不蚤。
斥之不嚴
後弊非細
何可置之。
卿勿爲慮大司憲睦來善所 啓。
自古宗戚之臣。
不得干預
泗袖疏投進。
無前怪事
右議政許某。
山林碩德
方居大臣位。
一世之所敬仰
 聖上之所倚毗
肆然侵侮
至於此極。
其受人指嗾
欲售傾軋之計者。
昭然可知
 聖明旣已洞燭
特 命罷職
如此悖妄之輩。
決不施以薄罰。
削奪官爵
 答曰。
依啓。
)上箚乞退
 不許
出東郊。
(十五日
 傳曰。
卽見院之啓。
去國出城云。
予心愕然
無以爲諭。
無乃不足有爲而然耶。
噫。
卿以山林碩德
士林所仰。
寡人禮待迥出
尋常萬萬。
遽爾出城。
小子缺然
斯文不幸
當復如何
曩時
不兪往省之請。
恐或退歸鄕里。
仍有忘返之意。
胡不念。
大臣
人君蓍龜
位居台斗
不可一日空虛
卿其安心
近侍偕來事。
承旨卽往所到處傳諭
與之偕來
是日
玉堂請對曰。
一自正大之後
失志之人。
詆毀右相
罔有紀極
寧平宗臣
恣意攻斥。
右相入 朝以來
有何當事誤 國之理乎。
其爲誣妄不足辨矣。
自 上竭誠勸諭
以回遐心
誠可幸矣。
 上曰。
今日泗之攻斥儒賢
有甚頃日兩宋之黨。
可駭也。
又曰。
右相一心輔導
終始無愆
今因泗一疏
遽爾出城。
寡人缺望
斯文不幸
如何
哉。
予以此意已悉於備忘中。
承旨持其備忘記。
卽往所到處
開諭可也。
)上箚待罪
兼上 命召
(答曰。
付予意於近侍之別諭。
不必更煩。
而卿以林泉耆德
寡人之所推重
出入筵席
輔導闕失
扶植公議
泗之構捏媢嫉
亦獨何心。
如此悖慢之疏。
未滿一哂
反以情跡不安
出國門。
非獨士林失望
予甚沓沓
無以爲諭。
惟卿體予至意
亟回遐心
毋負上下之望。
又 傳曰。
命召傳諭
承旨持去還授。
又 傳曰。
右承旨持此諭旨
馳進右議政所在處。
竭力開諭
與之偕來
又 傳曰。
泗乃敢干預國政
凌轢賢相
一朝去國
豈不痛心
何可偃息輦轂之下乎。
門外黜送。
右承旨吳始復回 啓曰。
臣承 命往諭。
傳示備忘
以爲蹤跡難安。
不得已出城。
 聖敎至此
死罪死罪云。
又 啓曰。
臣馳進右相所在處。
傳示 批答
仍以偕返之 命。
反覆開諭
以爲不才誤恩
人言至此
臣若自恬然不恤
外人謂臣如何
不但廉恥所係。
後弊不細。
臣之自處如此云。
臣承勿爲虛還。
仍留書 啓之 命。
故姑書啓 御筆
傳曰。
再遣近侍
辭旨慇懃。
遐心莫回。
愈往愈極。
不恤寸誠
不覺汗透沾衣
不知所爲
以此反覆諄諄開諭
而姑留其處偕還。
)又上箚待罪
(箚略曰。
臣旣出 國門
不可更入。
以傷 殿下之明。
以臣不才
三公位。
論臣者得罪
使臣罪戾益大。
臣欲進則有忘慙固寵之恥。
欲退則有遺君負國之罪。
得罪
不欲冒進
傷 殿下之明。
臣罪萬死
○吳始復仍留書 啓曰。
臣以書啓 批答
反覆開諭
必欲偕來
以爲 聖敎懇惻
何敢違 敎而自便也。
卽欲直謁 闕下
父母墳山在至近之地。
未死之前
亟欲省掃。
旣具小箚。
乞暇往返
伏候 上敎
涕泣祈懇云。
)上箚以掃墳請告(答曰。
勤勤懇懇之意。
已悉於前批。
不必多誥。
若往丘壟
有仍忘返之心。
缺然之懷。
難可禁抑
卿勿固辭
幡然改圖
宜速入來
以副予望。
仍 傳曰。
承旨持此批答
更往傳諭偕來
)上箚兼上 命召發行(至楊州僧舍
右承旨吳始復以勉留 傳諭追到。
又 遣左承旨鄭載嵩。
極力勸諭
 傳曰。
今觀承旨狀啓。
右相尙未歸漣川本家
承旨雖經宿其處。
更爲開諭
必與偕來
備忘記曰。
卿以喬木賢德
身佩安危
書曰。
股肱良哉
此豈虛語哉。
元首明哲
必籍股肱
今予之所恃
國人之所尊敬
必欲致卿朝廷之上。
故再遣近侍
反覆諄諄開諭
卿獨不察乎。
上下之情。
至於上送命召院。
不覺
惶。
史官齎去命召
安意領受事。
傳諭
又 傳曰。
右相所住村舍
齟齬涼薄
京畿監司速致饌物。
館學儒生上疏請留
 答曰。
儒賢去國
出於夢寐之外。
予心之失望
可勝云諭。
再三開諭
期回遐心也。
備忘記。
右相尙無入城之期。
予之微誠
未格以至於此。
尙誰咎哉。
噫。
泗之構捏虛無
心術奸毒怪悖。
言之汚口。
旣已痛斥
以正其罪。
宏儒宿德寬大之量。
不足掛諸唇齒
乃至再三辭免
必欲釋負就間。
此非予之所期平日者也。
特念儒林依歸
須速入城事。
史官傳諭
是月十九日銀臺日記
略曰。
晝講時。
議政許積曰。
因一怪妄之疏。
右相蒼黃出城。
不幸甚矣。
 上曰。
意似隱情
詰問耳。
積曰。
兩宋旣已得罪
渠之一言
無加損。
而許某則可以驅逐
其計極奸且巧矣。
又以議禮不足關之一事觀之。
則其奸情可以推測
外議皆疑其必有指嗾
而 上敎以爲必有隱情
可謂得其情。
而但詰問
則非國體耳。
參贊官德遠曰。
臣承 命往諭時。
右相曰。
 聖眷如此
今雖暫退。
豈敢終爲引去之計云。
省掃休息之後
以至誠召之。
豈有不來之理。
 上曰。
右相傳諭承旨復命
卽入可也。
左承旨鄭載嵩入侍
 上曰。
右相問答辭緣詳細陳達
載嵩曰。
右相言臣亦無必欲去之意。
當初出城。
有難遽爾更入。
先壟拜掃之後
當上來云。
)又上疏
申請乞暇焚黃
還收 賜馬
不許
(先生在途時。
 傳曰。
右相騎馬甚疲。
頻有顚仆之患云。
分付太僕
馴良步才者。
 命牽入 內庭
 御覽後賜送。
)連上箚乞暇。
仍歸漣上
(傳曰。
右相業已下鄕
京畿監司護送事。
急急下諭。
)○五月。
連 遣近侍下諭。
焚黃
○上箚陳病登途之意。
(答曰。
卿之上來
屈指待之
今觀疏牘。
甚用慮念。
安心善攝就道
毋負至望
史官傳諭
御醫
藥物看病
又遣承旨諭旨
使之偕來
)聞 慈殿患候扶病登途
○詣 闕。
直赴侍藥廳。
(慈殿患候平復
侍藥廳。
引見
)僦居銅峴。
(有所寓家修理之 命。
辭不受。
)○六月。
上箚陳病
仍請釋泗。
先生下鄕後。
泗因臺 啓遠竄
至是。
箚略曰。
臣聞 慈聖違豫
冒夜疾馳
纔詣 闕下
大聖人格天之誠。
幸收勿藥之慶。
臣澌敗無餘。
頒赦之列。
不得入參。
死罪死罪
竊伏念。
天地曠蕩之澤。
無所不及
而泗
以臣之故。
遠配絶域
臣措躬無所
萬死仰瀆。
 答曰。
賴天冥佑
 慈聖愆候
旋卽平復
予之攢祝獻賀。
曷有其已。
泗以未(一作末)裔宗派
廷辱老成大臣
罪在罔赦。
配屬耳。
不可輕釋。
卿反不安
當量近道
有疾未參。
何必深嫌。
安心靜攝
以副予望。
史官傳諭
又遣御醫看病
又上箚。
請 命赦還泗。
(答曰泗之凌轢儒賢
略無顧忌之罪。
不可輕貸
而卿辭如此
許令放釋
安卿心焉
)○七月。
移寓倉洞。
(又有寓舍修理之 命不受)賓廳會議後入侍。
 引見
七月初二日
 上御經筵廳。
 引見
相許積曰。
今此賓廳會議中。
服制一款。
關係重大
尹鐫之言曰。
此禮不行
反爲彼輩所笑。
以爲鐫說若行。
則方見笑於彼輩也。
左相大運曰。
臣則固無知曉。
如許某多讀古書
博識禮經
而其意亦鐫說不然矣。
先生曰。
不中(一作及)。
不及(一作中)。
旣違於中。
則其於失禮均也。
鐫之爲人
 殿下亦知之審矣。
喜事自用
乃其病痛也。
 上曰。
予亦知之矣。
銀臺日記
○孝廟服制體而不正
庶子之說。
已於甲寅歲
 顯廟快加釐正邦禮。
固無餘憾。
而尹鐫斬衰之說。
亦因先生箚奏而不行焉。
百代不刊之典幸矣。
以病三告
不 允○七上箚乞免
皆不 許。
○九月。
因災異。
上箚待罪
修德之戒。
(箚略曰。
小正
八月水始涸。
雷始收聲
已盡。
冬月迫矣。
日夕暴雨
雷發雰霧連日之餘。
春秋傳曰。
霜露之氣。
不和而散。
則爲戾氣
臣未知 殿下明聖
天道之警至此
何也。
輔弼者之罪也。
糾之漢法
臣罪當誅。
無所辭。
伏願 殿下
反己修德
不失 先王謨訓
日以祗畏爲心。
克勤不怠
不以細故而忽之。
然後天警可答
人心可報也。
進修德之戒六事
一定心志
以靜爲本。
二明是非邪正之分。
三重喜怒黜陟
四尙忠敬
率勵臣民
以身先之
謹言行。
一以過失爲戒
六愼起居
以養動靜
動靜克愼。
災沴不生。
以至壽考康寧
爲 宗社萬年無疆之福也。
)○十月。
特 命兼耆老堂上
上箚力辭。
不 許。
十月二十四日
 上御時敏堂。
先生曰。
親耕
三代盛事也。
近來久廢不行
春行之。
使有觀感
 上曰。
親耕儀。
磨鍊可也。
先生曰。
科擧自前多言
近來甚於昏朝
極寒心。
今番科擧
極擇主司似當矣。
 上曰。
申飭試官可也。
先生曰。
年過八十。
事日迫。
豈可久留
賜骸骨
歸葬
 上曰。
老成大臣
在予左右
輔導君德
實望之。
 上又曰。
耆老堂上
右相兼之
先生力辭。
銀臺日記
○退而上箚。
其略曰。
耆老所者。
 先生(一作王)養國老之所也。
 國制
文官年七十爵正二品以上者。
皆預焉。
門蔭武臣
不預焉。
定爲成憲
臣本以門地發身
不當載各其列。
而今有 恩命
遽下無前異數
臣固不敢當
而臣心以爲 國之大事小事
一遵舊章
亦嘗累陳於 上前矣。
一朝改之
事體不可
實臣心所不安。
伏乞 聖明亟收 成命
毋以一人之寵。
遇輕改古制
不勝幸甚
 答曰。
此事雖是格外
卿之德行文雅
爲當儒林矜式
兼兩館之職。
有何未安之事。
卿勿控辭
安心行公。
以副予意。
 遣史官傳諭
先生又上箚固辭
箴銘
上箚。
箚略曰。
君有(一作惟)萬國之表。
中心無爲
以守至正
禮。
三公在朝
敎訓德義
保其身體
三老在學
以憲乞言
在輿。
旅賁之規。
位宁
官師之典。
倚几
訓誦之諫。
居寢。
有贄(一作暬)御之箴。
宴居
師工之誦。
臨朝
瞽史之道。
非辟之干。
無自而入。
君德所以自養者。
亦必奸聲亂色
不留聰明
淫樂慝禮
不接心術
無聲色之誘。
無淫慝之惑。
心智百體
皆由順正
親仁好問
克勤不怠
以成至德
天人合應
祥瑞畢至。
惟 殿下加勉焉。
周武王旣克殷。
踐阼三日
丹書師尙父
惕若戒懼
劍杖
居處器皿
皆有銘。
今臣敢以古文
三代之文。
三代之訓。
三代之禮。
 殿下常目在之。
遵而勿失
○十一月。
上箚乞免
○十二月。
以病三告
 不允批答
上三陟府 穆祖皇考皇妣二墓議。
(議略曰。
輿地勝覽曰。
 穆祖皇考墓在府西四十里蘆池。
 皇妣墓在東山里寺洞。
嘉靖三十四年
我 明宗十年
監司仁恕 啓聞。
奉審。
定守護軍
 二墓各二名
自林,姜士龍等。
希望 恩澤
疑亂 二墓之後
奉審之禮遂廢。
今 墳墓頹夷。
不見封域
埋沒草莽
一依 明廟定式
審守護。
修築封域
)上箚乞免
(答曰。
予意已窮。
卿辭愈切。
此由誠意未孚而然也。
噫。
大臣職責
不在奔走勤勞
惟當臥閤論道
濟國而已
卿雖衰病
精力強。
卿何辭爲。
)歲除
上箚戒。
乞歸
(箚略曰。
月令季冬之月。
日窮于次。
月窮于紀。
星回于天。
歲將更始
國典時令
以待來歲之宜。
今 上春秋漸長。
明習治道
與天更始
伏願加勉 聖德
勿誘於
非辟之干。
張公正
杜私枉。
禁末偸薄之習。
人心可保。
天命可祈也。
今聞卞誣大事
見阻而歸。
一請得請
難矣。
不可一見阻而遽已也。
 國家多事
大小將奔走之不暇
病力如此
生道已盡。
當此之時。
乞謝尤急。
 許臣歸死故里
實是 大聖人始終之大恩也。
 答曰。
卿之戒誨
深用佩服
今此卞誣。
國家大至重之事。
事與心違
不得準請。
不勝撫心痛惋
豈可一阻而中止也。
卿其安心勿辭。)
公元1557年
丁巳
(先生八十三歲。
)正月
在告
進經說及東事
箚略曰。
臣作經說二十言。
易,春秋,詩,書洪範九疇,禮,樂,刑,政,時令鬼神
追述虞,,殷,周古經魯語月令小正左國諸書
其言皆古聖人賢人之言。
法術皆古聖人賢人法術
 殿下深思試用之。
又作東事二十二。
蓋論其治。
檀君淳龐之治
箕子八政之敎。
千年
衛滿兵威財物
暴得暴亡
肅愼楛矢石弩(一作砮)。
傳於史氏
高句麗強大之治
傳世七百。
百濟強暴好戰
國君戰而死者四。
新羅忠厚之治
傳五十八世。
列國之政。
善惡治亂
爲後勸戒者非一。
惟 殿下深念熟察之。
 答曰。
進冊子。
無非切實
當置諸左右
時時觀覽焉。
連上箚。
乞遞。
 不許(箚略曰。
 國朝古事
以臣耳目所及者言之。
 宣廟時。
元混,宋贊。
皆八十。
處之散地
任便遊息
鄭宗榮,洪可臣
皆七十致仕
李元翼八十一。
告老郊居
此皆 盛朝廉恥待數臣。
數臣者。
亦以廉恥自處
至今傳爲美談
臣以禮義古事
事 殿下
殿下亦以禮義古事待臣。
君臣之禮兩盡
而爲 國家美事
○又箚略曰。
臣居三公之位。
老悖曠官
三年無一輔弼皇猷
厚養
負 殿下
伏乞罷臣職。
 答曰。
予意已盡於累度諭批。
復何多誥。
臥閤論道
共理國事
自是大臣之職。
何以年紀衰老
精力不逮
強爲撝謙哉。
卿其安心勿辭。
亟斷來章
以副朝野之望。
)上箚論政弊。
自序曰。
在朝
常念 國事日非
人心日離
上箚論事。
○箚略曰。
自 殿下卽位
謀國諸臣。
以爲千載一時
言計策。
於是中外多事
四方騷然
其中言兵事者。
其事最大。
其害最深。
古人有言曰。
強國在兵。
亡國在兵。
賴 殿下神靈
國家無事
邊境無煙火之警。
而整戎卒
器械
要害
人心洶洶
若朝夕有變者。
王都
禮法之本。
衙門盛強。
養兵滿萬。
鬪士如林
馳馬試劍者盈城。
又設萬人之科。
農,工,,賈,傭隷走卒
不操弓。
不識字者。
皆得科目
代射代講。
不可勝數
先王取士設科之意。
如此哉。
畏法之風亡矣。
亂國之治也。
屯田
兵家之利也。
古昔盛時
夷狄寇邊
至於兵連禍結
屯田塞上空地
寇退則耕稼積儲
省轉輸之勞。
寇至則入戌。
以待奴之衰弱
今之屯田
在於內地膏壤墾田
戍卒日衆
四方避役逃賦者皆是。
田賦日縮
戶口日亡。
至於國不爲國
可謂寒心
前朝之亡。
家兵盛強。
國內屯田
滿列邑。
至於亡國
王城之內。
武衛太盛。
屯田漸廣。
邦賦日削
不屬兵食
 本朝三百年。
無此事。
先王之制。
安不忘危
不忘亂。
有制軍糾邦之政令
然兵勝則乃亂。
故衆仲曰。
兵猶火也。
不戢自焚
兵者凶器
聖人戒之。
方今 國之所急
兵事
百姓怨苦
兵政
度支經費太空
兵食
方今之勢。
不剝民。
無以生財
連歲不食之土。
皆有常稅。
前時昏亂之治
亦無此事。
有司之罪也。
然其弊皆出於兵。
物故掩骸者。
襁褓懷抱者。
皆有役布。
何故(一作政)也。
豈非(一作無)哀矜變通之術也。
依於國。
依於民。
民散則國亡。
先王之治
保民爲大。
爲人上。
惠澤不下於民。
而望下之人親上死長之義。
難矣。
當今之弊。
大小潰裂
內則朝廷亂。
則百姓亂。
其本在朝廷。
朝廷大壞
士異論人異交。
所忌者。
直道敢言
所趨者。
形勝利害
所蔑者。
讀書脩行
文武用才
無論邪正善惡
多是私恩厚賂。
姻婭親屬
市井族屬
曩時昏朝之漸。
不過如此
不圖 殿下臨御
朝廷至此也。
國何恃而不傾
人心何仰而不散。
災害何弭而不竝至哉。
亡國之事也。
 殿下立德無私
邦憲
選良善。
黜陟
無益
強盛
毋安於姑息
毋悅於便佞
變古易俗
以承 先王大之遺。
自古明君誼辟祈天永命
無他術也。
 答曰。
所陳數條。
切中於今日之弊。
予深歎服
後日筵席
當面議處之。
上周愼齋 賜諡議
(議曰。
故參判周世鵬
文學德行
固可表於百代
士林宗仰
有功於斯文。
特宜 賜諡崇奬
激勵士風
 依議施行
)上親耕親蠶議。
親耕儀(一作議)曰。
月令曰。
反執爵于太寢
三公九卿諸侯大夫
皆御命勞酒
註曰。
士賤不與耕。
不與勞酒之賜也。
耕則王一墢
三公九卿諸侯大夫
各三其上。
庶民終于千畝
燕則王饗太牢
班嘗之。
庶民終食。
下之所以奉上
上之所以禮下。
有節有儀。
禮數不亂。
然後可謂禮成
此禮旣見於禮經
又載於五禮儀。
我 先王已行之禮。
不可闕也。
大夫上與耕者與燕。
則與正,至百官之會不同
時之有豐儉
亦非所論也。
正,至之會。
固國之大禮
今廢而不擧遠矣。
親耕勞酒之禮。
曠世盛儀
亦非正,至之比。
不可以正,至廢禮
均視而不擧也。
大徇千畝旣從(一作終)。
 上帥公卿大夫
親行農之禮也。
此禮不擧
則禮無終
無終則禮不成
事體不可
此數者。
一時失禮
後世以爲禮式。
則恐有百代之議也。
不可不擧也。
更 下詢于諸大臣
毋使欠闕大善也。
古者
使后宮藏種
以其有傳類蕃孶之祥也。
王制曰。
上春
內宰詔。
王后六宮之人。
穜稑之種。
獻之于王。
註曰。
示能育之。
使不傷敗
以佐王供郊禘也。
又曰。
祗祓監農不易
註曰。
祗。
敬也。
王齊祓除也。
不易
不易物土宜也
月令曰。
王命善。
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
五穀所殖。
敎導民。
躬親之。
五穀所殖。
之利高燥
之利下濕之類也。
古禮
后率六宮之人。
穜稑之種。
獻之於王。
註曰。
先種後熟
爲穜。
後種先熟。
爲稑。
宋齊古事。
千畝之內。
赤粱白穀大豆赤黍小豆黑穄麻子大麥小麥,今禮曹定式
親耕
九穀雜種一畝
不知何據如此
非所以供郊禘之道也。
百穀早晩之時。
種殖之宜。
則不殖。
必如禮經審物土之宜。
早晩之時。
盡敬神明
誠必愼之道也。
親蠶議曰。
親蠶之禮。
月令曰。
季春之月。
天子乃薦鞠衣先帝
註曰。
黃桑之服。
色如鞠塵
桑葉始生者。
先帝先代
木德之君。
鞠衣祈蠶事。
后妃齊戒
東鄕躬桑
註曰。
躬桑
親自采桑也。
蠶事旣登。
分繭稱絲效功
以供郊廟之服。
毋有敢惰。
王制曰。
中春
后率外命婦
始蠶北郊
以爲祭服
北郊
公桑蠶室
古者
天子諸侯
必有公桑蠶室
大昕之朝。
君以皮弁素積
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
使入蠶于蠶室
旣卒蠶。
繭以示于君。
獻繭夫人
夫人副褘而受之。
因小牽(一作牢)而禮之。
良日
夫人三盆手
遂布于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
朱綠之。
玄黃之。
以爲黼黻文章
服成。
君服以祀先公
敬之至也。
神農之法曰。
丈夫丁壯而不耕。
天下有受其飢者。
婦人當年而不織。
天下有受其寒者
身自耕。
妻親織。
以爲天下先也。
親蠶之禮。
蓋莫大焉
實與親耕之禮一體
本朝亦有公桑蠶室
親蠶之禮不傳
亦不載於五禮
不敢率爾講定
更詢于諸大臣
召致中外博學知禮之士。
廣詢施行
臣意如此
伏惟 上裁
○三月。
因災異。
上箚自劾
(自序曰。
 上齋三日
百官咸戒。
大雷暴風
 崇陵有災。
親籍之禮。
遂罷不擧
自劾箚略曰。
親耕大禮
 乘輿將出
大雨大風
至有 先陵莎草崩壞之變。
此天之所以大警人心也。
臣忝居三公之位。
尸官曠職
一匡救。
天警至此
請先臣罪。
以勵群臣。
 殿下亦宜恐懼惕勵省愆
以答天警
 答曰。
 陵
莎草崩頹之變。
出於意慮所不到。
驚悼罔極之懷。
可勝喩。
此實由於寡昧涼德而然。
卿何辭焉。
戒誨留神焉。
)晝講請對
(三月十一日
 上御宣政殿晝講
先生入 侍 上問曰病患近復如何先生對曰。
所患尙未完復
而今請對
欲稟 陵幸事也。
當初 幸陵之敎。
下情莫不懽忻
中止之擧。
緣形勢之非便。
而今則旣畢役。
 親幸慰安
不可已也。
 上曰。
其時封 陵始役方急。
故勉從大臣之請停止
今則旣已封陵
不可擇日
從速親幸耳。
先生曰。
 山陵莎草崩圮
此固變異大者
監董諸臣。
議律太輕。
外議以爲非。
今此崩圮之變。
雖非監董不盡力之致。
何可諉之災異不責之人乎。
事係 陵寢
用罰太輕。
恐非日後警飭之道也。
 上曰。
予亦知 陵寢事重
而此非諸臣不盡力之致。
故只命罷職矣。
今卿言如此
依該府奏。
當罪之可也。
上出銀臺日記)陳病乞遞。
不許
( 崇陵行幸時。
先生陪從
 還宮後
病力辭。
)上箚。
論政弊。
(自序曰。
時領相積專國政已三歲
 恩寵傾朝
 上特拜體察使兵事
四方驍勇
召集 京師
人心擾亂
上政弊曰。
昔 宣廟世。
李元翼爲都體察使。
視師北邊
不能出。
 上令開府 京師
元翼謝曰。
人臣持不御之權。
在朝專制不可
力疾乃出。
古事也。
方今賴 殿下神靈
四方無虞
而置體相
開府 王城
專制四方
何事也。
受 命大臣
不以無名大權自居也。
積遂辭謝
屯田猶領之如舊。
未久䥴曰 上。
得復爲之。
○又箚略曰。
不嚴則國不重。
故君道不嚴。
衰國之治也。
方今帥臣兵權太盛。
士卒驕悍
良民不堪
四方愁怨
上干天道
妖物怪。
雨雹旱乾。
天之告警
可謂極矣。
王道大法
莫如尊君嚴禮。
君不自尊
由禮而尊。
大義出於禮。
名器出於禮。
等威出於禮。
誅罰出於禮。
勸賞出於禮。
道德仁義
君臣父子
非禮不立。
弊法亡。
民散國亂
非禮不定
故家天下
禮治則嚴。
嚴則正。
禮亂則慢。
慢則散。
毋以戲狎遺禮
毋以私昵毀禮。
毋以怠傲棄禮
毋以細故廢禮。
此皆亂亡之媒。
災殃之主。
不可忽也。
)四月引對論事(四月初一日
 上御政堂先生進曰。
小臣久病未出。
昨見 備忘
不敢退坐。
敢此來詣。
天之示警
所以動之
而 備忘辭意
懇惻如是
豈無感動之理乎。
又曰。
慧星
兵象凶歲之徵耳。
 上曰。
出於甲辰庚辛。
飢凶何異兵亂乎。
先生曰。
風與火。
皆是兵象
意必由於人事召之也。
卽今兵政太重。
臣恐兵氣致此災也。
曰。
我 國屯田太多
 孝廟朝
革罷
而因具仁垕之陳 達。
至今尙存
凡各衙門屯田
屬於地部
則地部必富。
遊民皆託於屯田
屯田若罷。
少壯遊民
亦皆爲兵。
其於治兵之道。
不爲無助。
 上曰。
當觀備局回啓而處之。
副護軍權大載曰。
諸宮家奢侈
亦可禁之。
先生曰。
若自 上崇儉
則不令而化矣。
又曰。
臣忝居不似。
旣有所聞
敢不 達矣。
吏判閔點。
其孫慶宴時。
兩界官妓至有上來者云。
之者固非。
而受之者亦非。
近古未有之事也。
 上曰。
宗道推考
先生曰。
閔黯亦送之。
不可無罰。
 上曰。
一體推考
銀臺日記
)上箚。
請罷屯田
(箚略曰。
方今 殿下感悟天戒
首罷無益軍務
大惠也。
廟堂書 啓其變通節目
軍門五營守御牙兵八千六百。
減二千六百。
摠戎牙兵三千一百。
減一千四百。
軍門兵氣自若
民則無改也。
軍門屯田積弊
數十年。
國中膏壤
屯卒盛強。
軍門之重。
郡邑敢問
無異異國之人。
可駭也。
壬癸以後
新設者不多。
不滿十一。
一屯
又以要害不論
革罷峽中四屯而已
槩論之。
屯田國中
不繫兵食
田賦自削。
良民不堪
官府之治
主客反易
所謂分崩離析者此也。
自群臣獻議
方望朝廷保民之治
而令下則塞責內外峽中數屯而已
百姓失望
怨咨如前。
年來政苛民急
不可勝言
而公私之害。
屯田十八九。
災不虛生
積怨召災。
積災召殃。
今 殿下憫旱禱雨
牲弊潔誠
無所不用其極
山川不應
以爲牲弊不如反省
祈禱不如實惠
實惠
莫先於罷屯田慰民。
古人云。
治國
富其民。
衰國。
富其大夫
亡國
富其府。
今日之事。
不幸近之。
日削弱。
屯田
逋逃淵藪
屯田
衙門專利
屯田
邦國之於衙門
輕重大小利害得失彼此之權。
孰先而孰後也。
以此 下詢。
廟堂痛祛病民之源。
以爲國家長利
 答曰。
箚中所謂實惠於民者。
誠爲切實
予當體念
)修鄭蔥山墓于西湖立碣。
(蔥山無後
先生與同諸人
豎碣撰銘。
)上箚乞歸
不許
(趙嘉錫疏詆先生
侵辱先生先世
以爲斥逐之計。
故上箚乞退歸。
)上疏辨先誣。
疏略曰。
臣聞趙嘉錫陳疏。
厚辱臣曾祖判書臣磁。
不勝竦然之至。
曾祖臣磁。
在 明廟初。
李芑受密旨
與鄭順朋林百齡議。
及於先臣
先臣嘆曰。
事連良善
按獄
與芑常相反
定功行賞
 上重其事。
元功子弟有功皆受封。
臣祖辭以無功疏七上。
 上乃許。
芑慍曰。
 上待功臣
欲與休戚
公元1605年
今不受者。
何也。
後臣祖爲吏曹判書
閔齊仁常(一作嘗)力伸乙巳冤。
目爲黨逆
謫公州。
其弟齊英
得唐津。
芑已深怒臣祖。
以爲罪人陰相厚。
陳復昌,李無彊兩司
芑令毀論臣祖以陰護逆賊
閔齊仁宋純締結邪論
且引唐津事。
文其罪。
原。
憂懣死。
玉堂極言無罪
 上感悟。
卽復其官爵
 宣廟追罪乙巳按獄諸臣。
其時宰相白仁傑,許曄尹根壽
皆以臣祖爲可宥而不可罪。
 文定朝諸臣中臣祖獨免於追罪
東閣雜記曰。
贊成橃。
以任灌仁淑之竄。
受罪暗昧
 上心不快
尹思翼曰。
當 大行大漸
臣謂橃曰。
急迎大君
橃不答。
許磁瞠視思翼曰。
危疑之日。
公力大計
欲陷之者何也。
思翼面發赤。
此出於先正李滉所撰權橃行狀
亦載海東野言。
又任輔臣丙丁錄曰。
東崖南仲
吏曹判書
區別賢否
小人多怨之。
竟被構陷
謫死原。
人皆憐之。
東崖
祖別號。
南仲
字也
相臣李元翼古事閑話曰。
貳相混。
以九十。
 宣廟召見
古事
對曰。
 明廟初。
許磁爲吏曹判書
上疏陳復昌之奸。
恃恩益恣
適北伯闕。
試求之。
欲觀磁之待己。
磁曰。
初。
具壽耼乃誤薦此人。
乃竝擬之。
昌大恚恨之。
磁曰。
旣求而反恨之。
眞小人情態也。
剛正直氣有如此。
臣先祖言行事業。
爲後贊美如此
安敢誣也。
嘉錫雖構誣欺 殿下
旣載之諸說。
班班可見耳。
無狀
逢彼盛怒
辱及先臣
臣安敢居此位也。
 答曰。
嘉錫滿紙胡亂之說。
無非傾軋朝廷
斥大臣。
救護罪魁
欲售反案之計。
人情態。
不忍正視
卿其安心勿辭。
速出論道
後日筵中。
 命玉堂
退溪文集權橃行狀付標以入。
呈告
 不允
承旨傳。
 諭(諭曰。
呈告之批。
已悉懃懇之誠。
謂卿必廓然改圖
釋負之章。
遽及於仰成之辰。
此必誠敬未孚而然也。
噫。
卿因嘉錫之疏。
如是引嫌
予以爲大不然也。
正臣文集中。
乙巳之禍。
先卿扶護士論之跡。
昭然載錄
余亦覽之詳矣。
嘉錫虛捏無。
至於此哉。
予實痛惡
卿無一毫介意之事。
安心勿辭。
亟斷來章
速出論道
以副朝野
)五月
入 侍。
(十九日
 上御政堂
引見
先生曰。
臣賤疾深重
扶舁入 侍。
而決難供職。
 上曰。
老人筋力剛壯
豈有如卿者哉。
卿其安心勿辭。
左相大運曰。
晝講時。
大臣不爲入 侍。
雖是
而如右相德望文學
它人所及
年老多病。
不可每每入 侍。
量其氣力
時時入參 講筵
以備 顧問
禆益必多。
 上曰。
右相德業重望
非但予之所仰成
公元1557年
實是士林之所矜式
若入參講席。
輔導寡躬。
啓沃之功。
淺淺哉。
此意。
分付經筵廳可也。
先生曰。
臣今八十餘。
天災時變
未聞如此時之極。
民心離散
未有如此之甚之時也。
雖不知厥故何居
而或無以兵政而然耶。
頃日賓廳會議
欲罷之事。
尙不擧行
臣竊憫焉。
 上曰。
非欲遷延
大臣之病。
尙未擧行
予亦爲憫。
先生曰。
自 上必詢群議而行之。
固是美意
而但近來
政法不立。
體統不嚴
因循玩愒
漸至無忌憚。
縱恣驕橫
不君不臣
豈不懼哉。
故臣以爲君德益嚴。
臣下畏法
臣下畏法
國勢自固矣。
又曰。
近來兵氣太盛。
怙縱太甚
有以裁抑也。
)連在告兼上箚。
乞免
疏決入 侍。
(是月二十五日
疏決入 侍。
湖南儒臣鄭介淸祠宇建之意。
陳達
 上從之。
)上箚乞罷。
(儒生尹櫶等上疏
詆斥先生
先生上箚乞罷。
 答曰。
櫶等。
君父
私黨之說。
不足掛齒
卿其安心勿辭。
櫶因臺啓遠竄)不受月廩
更 命輸送
○入 侍講筵
(五月二十八日
 上御宣政殿
晝講孟子曰。
天爵有人爵。
先生曰。
非但人臣
在君亦然
爲人君者。
天爵
不修則爲匹夫
又曰。
 聖上臨御以來
鄕曲間名一藝者。
率以庸之
誠可幸矣。
而竊瞯近來
軍門太盛。
文風掃地
臣意以爲上之崇文敎。
不如養兵之盛。
馴致習俗漸下。
廉恥都喪。
 上曰。
予之崇文敎。
非下於養兵而然也。
銀臺日記
)六月
上箚請罪
(時有羅重器尹憲卿等上疏
語及先生故也。
)七月
內宦扶腋上殿之 命。
上箚辭之。
陳病
解職名。
不許
屢遣近侍傳 諭。
內醫看病
○上箚。
月廩
不許
○八月。
上箚陳情乞暇。
不許
(先生五代祖墓
楊州松山
以加土事請暇。
 準請。
旋因玉堂請對
改下 批。
承旨傳 諭。
先生再上箚力辭。
終不許。
)九月
上箚論科場之弊。
(箚略曰。
科擧不嚴
數十年來
縱恣尤甚
每科無無言之榜。
事體痛惡
 聖明洞察其弊。
設科
申明警飭
非不嚴重
而濫率隨從者。
見捉於春場
從外改作者。
敗露於今
極寒心。
考覆試券。
刀擦改書者。
奸狀見露者。
嚴覈推治
以絶其奸。
正淸之治
)撰朴松堂(英)墓銘
○作郭存齋(䞭)享祀文。
○十一
月。
慶禮後。
上箚陳戒。
獻頌
(時 上將上壽 大王大妃
廷議以年凶持難。
先生曰。
士庶人。
尙能爲親設爵
況今 大王大妃春秋已高。
一國之力。
豈不一上壽乎。
吾聞君子
不以天下儉其親。
雖曰凶年
不煩民力則可矣。
旣成
上箚。
略曰。
莫大於忠
邦君之孝。
莫大於安百姓邦家
億萬斯年之慶。
鐘鼓管籥
陳饋殽羞
其次也。
書曰。
愼終于始
自滿暇。
使四方黎庶
莫不擧手相慶曰。
聖人大孝也。
獻頌 上下備忘記。
賜賚上箚陳謝
又獻警戒祗懼四字之誡。
)十二月
上箚戶布。
(箚略曰。
百姓呼冤
作戶布之法。
兒弱,物故
隣族出布
有數
出布無窮
法一行。
四方號冤。
倍蓰於兒物故隣族之數。
爲國增怨四方
辛亥大無。
百姓流離
餓莩億萬計。
至今五六年
生聚未成閭里蕭條
有若大亂之後
飢饉連仍
民不聊生
作新法收無名之布。
保民難矣。
此法之作。
雖欲富國
百姓困苦
誰與爲富。
百姓流散
誰與爲國
臣上箚前後
言此 事多矣。
老耄之言。
不適時宜
臣何敢更有所云云。)
戊午。
(先生八十四歲)正月
上箚進君德日新箴。
箚略曰。
周官正月之吉。
和布令于邦國都鄙
懸之象魏
使萬民觀治政刑之象。
新民之治也。
萬邦惟新
君德
臨之莊則敬。
孝慈
擧善不能則勸。
故曰作新民
人君中心無爲
以守至正
天理物。
惟以日新
新民之本。
豐年之慶。
壽考無疆
此其基也。
仲虺之誥曰。
日新
萬邦惟懷。
湯之盤銘曰。
苟日新
日新
日新
伊尹曰。
惟新厥德。
終始惟一
時乃日新
德必日進
日新日進
日退
日退怠惰放肆
敗德之事非一。
溫恭克讓
堯舜盛德
自滿以招損。
自廣以狹人。
不順于德者。
謫見妖孼
妖孼者。
亂亡之戒也。
可不懼哉。
箴曰。
德莫善於親仁
治莫善於保民學脩。
道立其本在身
孜孜益新(一作勤)。
聖敬日勤(一作新)。
遠佞去慝。
王道正直。
四方嚮服
天降百福
國以和寧
黎民富樂
億兆輿頌
咸曰。
莫非爾極
以戶布事。
上議
(自序
略曰。
贊成鐫以度支經費竭。
言戶布法
前者
兪棨等所言也。
可者半。
不可者半。
 上下其疏。
廟堂雜議
某連上議曰。
戶布之弊。
略陳於前箚。
而又有大不便者三。
其一。
卿大夫士與編戶齊民
各計戶出布
以代軍布。
納之兵曹
事體紊亂
非 先王信重祿。
體群臣之意也。
其二。
前榜萬人出身
其本雖庶賤。
居半旣以出身爲名。
則其自處也。
朝廷待之
皆以士大
夫之末。
一朝出布
編戶齊民等。
必心怒而群怨。
從者
可驅而罰之。
其心不可勝也。
其三。
館學儒生等。
亦皆兵曹主管計口
收布一如凡民
其心恥之。
優待禮士之道。
不然也。
法一行。
國體大壞
人心大亂也。
國壞民亂而能不亡者。
未之有也。
以爲決不可行也。
 上命停其議。
以待更議
某又作一箚未上。
被罪死。
事遂已。
箚略曰。
戶布猶周官之夫布
四民不與焉。
今其法。
朝廷百官以及閭巷匹夫文武出身未入仕者,館學上下齋生宗室功臣貴臣士族子孫業儒業武,校生武學學生徒等。
皆以編戶出布
聚斂無名
事理無據
又以朝廷之體。
下比編戶
奉給鬪士徒隷
上下無紀。
事體大壞
法一行。
等威紊亂
傳曰。
禮亂則衆散
非細故。
三四年來。
政令煩苛
怨詈者皆曰。
新法之故也。
新法不起盛世
世衰則法亂。
叔向曰。
國將亡。
必多制。
此臣所大懼者也。
)上箚陳戒(上候久在違豫
至是向安。
先生上箚。
略曰。
臣爲 殿下請以一言爲獻。
養德性。
正思慮。
嗜欲
起居
四者。
修身制行
天下以善之大源也。
德性不養。
怠棄明命
思慮不正
敗壞善道
嗜欲不節
流蕩伐性
起居不愼
惰慢滅德。
可不戒哉。
人生而靜
靜爲衆善之本。
所養者靜。
德性全而思慮正。
嗜欲平而起居嚴。
故君脩德
必以靜爲本。
養壽命之要道也。
 上候平復後。
告 廟須赦。
百官陳賀
先生以疾未參。
上箚自劾
且陳戒曰。
聞喜極則慶。
極則戒。
臣民喜極爲慶。
 殿下以慶極爲戒。
戒逸欲。
畏天警。
佞人
戚屬
敦忠信。
顯善威惡。
加勉 聖德
 答曰。
今者。
告 廟之擧。
實非予之素心
諸臣縷縷陳請
故予不得已從之矣。
觀卿戒誨之言。
敢不惕念焉。
)入侍講筵
(正月十五日
 上御政堂
晝講中庸生而知之止起下文九經之端。
 上謂先生曰。
聞卿熟於中庸
卿其開釋文義以陳之。
先生曰。
此謂敬大臣
其旨深矣。
爲人君者。
能敬大臣信聽其言。
小人不得以間之。
以至於臨事不眩
且能體群臣。
則士豈有他志哉。
 上曰。
唯講綱目
秦王翦大敗楚軍。
殺其將項燕豈特保其國家而已哉。
先生曰。
不但強弱之勢有殊
在於得失人才
又曰。
歲翻之後
初開經席。
故強疾入來
而顧臣精神昏耗
獻議之事。
迂闊
久留無益也。
 上曰。
卿年八十有餘
不必逐日行公。
臥閤論道
時參經席宜矣。
)○(出銀臺日記
)上箚言政弊。
仍請黜罰
(箚略曰。
臣竊觀今日
深憂大患
在兵與私而已
古人曰。
兵勝則乃亂。
可不戒哉。
自 殿下卽位以來
一種功利之說大行
 先王文獻壞亡。
邊塞無煙火之警。
干戈滿國。
若朝夕有變者。
中外騷然
何故也。
百姓怨咨
出於兵。
人心思亂。
出於兵。
法令不行
出於兵。
度支空竭
出於兵。
天道難諶
水旱災異
氛祲妖孼
屬於兵氣
何故也。
私枉者。
公正之賊。
聖人大禁也。
人欲肆行
出於私。
禮義壞亂
出於私。
國亂政衰。
朝綱大壞
賄賂鬻賣
仕路汚濁
無廉無恥
無法無紀。
皆出於私。
 殿下德懋溥博
不戒細故
恩澤慶賞
仁厚太過
官方紊亂
外戚司權。
利害隨之。
諂諛滋起。
因仍苟且
細故大咎
公道何由而行。
才能何由得售哉。
自古禍亂之作。
率由私昵開逕
小人用事
以私蔑公。
君德日敗。
禍亂乘之。
禍亂始於私終於兵。
小則敗國亂國
大則滅國亡國
修先王之政。
禮樂
禁私枉。
選良善。
邪佞
黷武
擾民
止亂誅暴
克享天心
在 殿下一德
德貴無私
無私公正自張矣。
臣當黜者三。
老病不去。
罪一也。
尸位曠官
一匡救。
罪二也。
恬憘寵利
苟位貪恩。
罪三也。
伏乞 聖明治臣之罪。
以正朝綱
)上箚乞退
○三月。
再上箚乞遞。
○以病告兼上箚。
皆 不許
閏三月
在告
 許遞。
翌日
上箚出城住西江之瓮幕村。
(是月五日也。
或曰出城。
無乃忙乎
先生曰。
帶職往來
心所不安
今日若付西樞
必有難便。
不得已也。
)拜判中樞
○遣承旨傳 諭。
上箚辭謝
○上箚陳情
因進戒。
箚略曰。
冒進一言
垂死訣語
數十年來
世道大亂
人心陷溺
王法廢弛
汗濁成風
義理晦塞
願忠者無所勸。
有罪無所畏。
無法無紀。
人心散亂
災異示警
此何景像也。
冒居大臣之位四年。
一匡救。
終(一作縱)不得罪於明時
臣恐無以自脫四方後世也。
區區所願者。
 殿下加勉聖德
內則嚴宮禁抑私枉。
外則納忠諫斥邪佞
不墜先王大之遺。
 答曰。
自古儒賢去就
國安危。
惟卿山野耆德
林領袖
濟世良圖
經綸大才
方當仰成之辰。
遽有長往之計。
寡昧缺然
士林失望
曷有極哉。
予之待卿。
不啻大旱望雲霓
卿之棄予
何若邁邁哉。
予甚漸恧
箚末。
戒誨言甚切至
可不留心焉。
卿須體至意
亟回遐心事。
 遣史官傳諭
諫院上箚請留
 答曰。
寡昧待賢
有所欠缺
使儒賢一朝去國
非特予之不幸
國家不幸
今見箚辭。
深切愧恧
予當縷縷懇諭。
期於入
城焉。
上箚陳情
乞收承旨偕來之 命。
(答曰。
卿之疾病
由於旅寓荒涼之致。
予甚慮念。
卿須體予至意
強疾入城。
從容善攝
館學儒生
上疏請留
 答曰。
國家不幸
宿德儒賢
蒼黃去國
累遣近侍
懇懇敦諭
誠意未孚
回心猶邈。
缺然之懷。
可勝云喩
今方欲爲挽留焉。
偕來承旨書啓
許某病中。
縷縷送言曰。
扶舁入城。
一望 天顏之意。
已陳書啓中。
近侍久住
誠極未
將此書啓
入去云云
 傳曰。
然則姑爲入來
)四月
上箚陳謝
進言
箚略曰。
臣疾益沈重
 殿下恩渥
至 遣醫饋藥。
幸延垂絶之命。
釋負就閑
任便將息
江山煙月
皆是樂生之願。
蹈舞 聖化。
生死恩澤之中。
臣請獻一言
聖人之學。
秉心無私
敬小愼微
養德性。
虛心下士
於忠佞。
顯善威惡。
好惡必嚴。
毋蔽私昵
便佞(一作嬖)。
警戒秪畏。
以承 先王大之遺焉。
李文忠公墓。
仍遊冠岳。
(十七日
往衿川。
拜文忠公墓。
遊冠岳。
西紫霞。
靈珠臺。
望海潮
江上
)將還漣上
歸田園箚。
取路道峯
趙靜菴祠。
(二十四日
歸田園箚。
發行
 上遣承旨勉留
以不得承 命之意。
至道峯謁祠。
朝觀萬丈巖。
題名石上
大書觀水二字
承旨京畿監司承 命追來。
夕止楊州夏居村。
明日宿楠溪
史官又追來。
又 命本道給馬護送
繼給米饌。
明日漣上
影幀村舍
○二十五日。
召對玉堂
南益熏白 上曰。
中樞去矣。
請示繾綣之意。
 上曰。
亦予意也。
左相大運極言老人去國云云
 上曰。
江上時。
有相見之意。
予誠薄。
不得回其遐心云云
益熏復曰。
 殿下用其人。
不用其言。
用其言則雖在外猶可
不用其言。
則召之無益也。
學士上疏請留
 上優答之。
史官宣諭
略曰。
卿其舍予而去耶。
許遞職。
不欲煩卿以職務
以慰安卿意。
而仍使出入席。
以輔寡昧
豈意卿不諒予意。
遽然長往
此由予誠意淺薄
心愧恧。
無以爲喩。
聞卿已抵家鄕云。
當此暑節。
冒熱往來
恐或致傷
姑俟秋涼
幡然上來
以輔予不逮
)上箚。
辭米饌及兼帶提調
(答曰。
饌饋給。
實是養老待賢之義。
有何不安之事。
至於太僕提調
無可辭之義。
卿其安心勿辭。
上來
以無負予企望
)上箚乞收造室之 命。
仍辭月廩
(承旨李沆所 啓。
臣得聞傳諭承旨鄭維岳之言。
判中樞府許穆
曾於在鄕之時。
有數草屋
向者
公元1630年
失火
未及更搆。
今其歸也。
寓居村舍云。
其在禮遇之道。
合有優異之典矣。
相臣李元翼律己淸苦
所居不蔽風雨
 仁祖王軫無家
特令造給。
今亦依 祖宗朝故事
令該道監司
給數間之屋。
以爲過夏之地。
何如
 上曰。
分付該道監司
造給可也。
先生上箚辭。
箚略曰。
方今百姓俱飢。
郡邑賑恤不給
作室役民不可
五六月。
農事方急。
而以一臣之私。
役民造室。
又非其時董役結搆。
決不可爲也。
月廩之賜。
古者惠養賓師重禮
誤及於臣。
事已可駭
而又仍受於旣退之後
事尤無據
賜與受皆非禮
伏乞收成命。
毋貽四方後世之譏。
 答曰。
家舍造給之命。
實遵古制
亦出於禮待之義。
至於不腆月廩
固辭不受。
還切愧恧
卿其安心
辭領受。
連上箚辭。
終不 許。
)連上箚。
乞解兼帶。
 不許
○七月。
上應 旨疏。
疏略曰。
十年九潦
八年七旱
堯湯被之矣。
堯曰。
洚水儆予。
湯以六事自責
聖人反身修德之本(一作事)也。
天大旱。
名木多死。
亢旱之極災。
臣八十年。
見於庚戌。
復見於今年矣。
土山水泉涸。
百穀枯死
自 太廟血祭之禱。
牲幣之事。
無遠不及
天道深遠
難知切近之災。
伏於無聲無形之中
禍亂已兆耶。
抑安知皇天仁愛
 殿下
災異示警
責勉堯湯之治耶。
 答曰。
疏中縷縷戒誨之言。
無非切實君德
披覽忘倦
可不留心服膺焉。
聞 上違豫強疾。
至積城疾甚
不得前進
上箚待罪
(答曰。
一自去國以來
戀戀思想之心。
未弛于中。
今觀箚辭。
聞予疾病
來到不遠之地。
病裏喜幸
曷有其極。
第念老人作行之餘。
且患暑暍
深慮念。
卿其須體至意
調理上來
以敍鬱陶之懷。
)自積城還。
(留積城二日
聞知 上候復常
發還
又上箚。
 傳曰。
昨者
觀卿登途之箚。
心甚欣幸
上來面對之期。
屈指企待
不啻大旱望雲霓也。
不料今者。
卿遽有還向田里之心。
病裏缺然
思想之懷。
益切于中。
罔知攸爲。
卿其須體至意
亟回遐心
幡然上來
以副如渴之望。
)上箚陳戒。
(箚略曰。
春夏來。
 上侯未寧
天之休。
幸至痊安
然 違豫日久
元氣未完。
居節愼之愆。
起於尋常燕閑之私。
祗敬嚴肅之威。
解弛不覺
仍以成習
積習成咎。
積咎成災
可畏也。
豈但政治闕失而已
亦有害於養壽命之本也。
疾病
聖人愼之
武伯問孝於孔子
孔子曰。
父母惟其疾之憂。
能以父母之心爲心。
可謂孝矣。
武王之聖。
敬德不愆
器皿服御
公元1557年
有銘。
帶銘曰。
火滅脩容。
愼戒必恭
恭則壽。
聖人儆戒深切如此
老臣區區慶祝之忱。
申戒于 聖德焉。
)十月
連遣近侍
 宣召
○連上。
箚辭月廩及 召命
○又上箚辭。
解太僕提調月廩之 命。
(答曰。
卿之固辭至此
太僕提調之任
今姑勉副卿其安心
)恩居堂成
(上命本道
俟農歇築室
至是。
告成
先生名其堂曰壽考恩居。
有恩居詩序
略曰。
老臣以老乞歸田里
 上有賜宅之命。
臣力辭不已
曰。
晏嬰
使晉景公
更其宅。
返則宅成。
旣拜而乃毀之。
今 上貴寵臣。
不下於
而臣之報 殿下
不及
臣侍不及者。
其所毀。
不慙於心乎。
 上終不許。
國初至 上之世三百年。
賜宅三人
 世宗相黃成公
 宣祖李文忠公
老臣八十。
寵擢
一年五遷
官位三公
告老則有几杖之 賜。
歸田則 命居室
老臣歷事 三朝
今年八十四。
生老病死於 恩澤之中。
仍作詩歌。
頌 聖德
陶唐擊壤之遺也。
其詩曰。
夙夜祗懼
對越在天。
不愧屋漏
無咎愆。
於皇 聖哲
老老是先。
四方煕煕
於千萬年。
)上箚。
論咸興本宮 四王及 太祖享祀事。
(自序曰。
咸興有本宮祠者。
祀 五王
以時大祀
內司掌之。
祠部不知。
上疏略曰。
享 先王之禮。
國之大事
事莫重焉。
今咸興本宮之祭。
舊遠。
不知何自始也。
 太祖建國立制。
功烈施於百代
 四王
王迹起之祖也。
祭於其國。
禮之所不可闕者也。
祀式不立。
內司供祀事。
內司小吏
奠獻
祀事不嚴
非所以享 先王之道也。
不足爲法百王
爲後世之譏也。
惟 殿下禮官
博考古先王之禮。
祀禮
立祀名。
置祀官。
光大先王之孝。
帝王盛節也。
)十二月
有疾
 上遣御醫齎藥臨視
上箚陳謝
進言
(箚略曰。
不圖狗馬賤疾。
上徹 天聽
至 遣醫視疾
賜藥物。
感激殞越
深恐福過之災。
朝暮顚溝壑
一日忘 殿下殊渥也。
月朔前江絶流
災異之極也。
京房曰。
陰乘陽弱乘強也。
劉歆曰。
國主山川
山崩川渴。
國之大災。
天道警人。
返災爲祥。
君德
太戊祥桑
武丁雊雉
實啓殷道之復。
興此在 殿下加勉聖德
毋使太戊武丁
專美有商
今歲律己窮。
天道更始
 殿下天理物。
不愆不怠
親賢臣遠佞人
毋以逸欲敗德
毋以邪枉害正。
毋以多制亂舊章
毋作
無益有益
以成億萬無疆之慶。)
己未。
(先生八十五歲)正月
 遣承旨 宣召
○四月。
逆變
赴 召(時有江都投書之變。
鞠獄
先生承 命卽就途。
)詣 闕。
拜 命。
(初六日
 上御時敏引見
 上曰。
棄予長往今已二載
無日不思卿。
卿豈無思予之心乎。
今上來。
國事之幸。
予心之欣。
庸有極乎。
先生曰。
國家不幸
有此罔測之變。
臣之氣力
如是衰甚。
而在鄕曲
聞之極爲驚愕
上來
 上曰。
國家不幸
失志怨國之輩。
每爲流言
至于今日而極矣。
宋尙敏纔凶疏
江都又投凶書。
生此不軌之謀。
而李終不吐實而死。
痛憤之外。
後患之慮。
曷有旣乎。
先生曰。
人心世道
乖亂已極。
失志怨國之輩。
至於此。
不勝驚心矣。
凶書必有書給之人。
而今無可得之路。
此後只在 聖上勤學問。
聖德高明
有以朝廷正人心。
則雖有奸人逆豎
不敢更爲生心矣。
上來時。
見之鄕閭間。
至以容貌疤記。
搜索之擧。
此則徒爲騷擾而已
萬無以此得之之理。
秦始皇時
博浪沙中之人。
史氏大索十日之者
似是支離之辭也。
凶逆之人。
見此擧措
必坐而笑之矣。
 上曰。
必知投書之人。
而終不吐實而死。
無他得之路。
搜捕之擧。
不得不已。
而今戒誨之言。
亦爲切實
予當體念焉。
先生曰。
朝廷四方正則
奸人不敢生心
此惟在 聖上
又曰。
 聖上脩德而率之。
使朝廷尊。
而人知朝廷可畏
天理明而人知此賊之可痛
則必有自中來告者矣。
此皆當初討罪不嚴
過用寬典之致。
朝廷所宜自責處也。
 上曰。
初用寬典而間有收敍者。
欲其悔而改之也。
今此不測之事。
豈能逆料也。
先生曰。
臣在鄕時
易人抄擇事。
再 遣禮官下詢。
而臣不敢承 命者。
今年耄。
盡忘舊學有何可敎之學。
而易義之最深奧
可以自得處。
聖人不言
孔子十翼
亦有不盡言處。
朱子本義及程傳。
亦有不盡釋處。
此皆不容敎授
而欲人之有以自得也。
臣於易學。
素無所解。
而今若徒事音釋口讀而已
近來治經之人足矣
前日不敢某人爲能學易而薦之者此也。
如臣者。
不足敎人
方外必有博古易之人。
廣招而講論
則似爲着實矣。
 上曰。
前頭講易之日。
不遠。
卿於易學極爲精。
孰而卿年已老。
年少聰明之人。
抄擇以敎。
以資他日之講。
不亦好乎。
先生曰。
詞華年少聰明可以能之。
而易學則非他經史之比。
不可但以
公元1615年
年少聰明而解其蘊奧
必是篤古博學之人。
然後可以能之矣。
 上曰。
去國
久不出入經席。
故無開發啓沃之功。
以爲悶矣。
今上來。
量其筋力
時時出入
以輔寡昧不逮
先生曰。
臣之外形如此
精神茫昧
舊讀之書。
亦不覺悟
如此而猶令出入筵席
則臣敢不爲。
而但此殆欺國者矣。
 上曰。
國勢危疑
人心波蕩之時。
非卿則誰能鎭定乎。
先生曰。
臣之所望
只是修明君德謹守法制而已
若自今日不怠此心。
則使四方自安人心不散矣。
 上曰。
此則予當自勉
而卿亦善輔予也。
先生曰。
法制者。
國初 祖宗所定。
一世再世之後
漸至解弛
故亦漸改作
只是不善守故也。
每以舊法不好
而新改其制。
以致騷擾
人皆不信矣。
古語云。
衰世法制
法制多而人心不古
善守 祖宗之法。
則亦必如 祖宗朝定之時矣。
又曰。
人心世道
未有如今日者
民皆以國爲欺。
每事不信
自 上今有自勉之敎。
誠爲幸甚
君上推此爲心。
國安不興者乎。
 殿下正心爲本。
而推以至於齊家
嚴宮禁。
則此實根本
根本不足以及人。
則何能有爲
○出銀臺日記
)住明禮洞。
(女壻鄭岐胤家也。
 上以所居隘陋
 命漢城府擇廣舍以給。
先生辭不受。
又 命戶曹賜食物。
 上曰。
許判府事
曾有出入筵席之敎。
引見時入侍事。
史官傳諭
)上箚。
言捕賊枉逮。
(時以物色投書賊有偵。
儒生在道上者。
多誤被執。
人情恟懼
行旅將絶。
先生上箚。
略曰。
諸生誦法孔子
而待逆徒
大可寒心云。
 上命止之。
)上箚論事。
卽位初。
首罪宋時烈誤禮。
其徒,宋尙相繼投疏。
 上震怒
竝命竄殛
有偵旣被執就鞫。
其供辭。
引禮論。
有偵伏誅
告 宗廟
於是當初貳於告 廟之論者竝起。
而倡爲宋時烈按律之論。
先生上箚。
略曰。
與賊同謀之迹未著
按法之議。
不起乙卯論罪之初。
自 上亦待(一作貸)之不死。
囚之海隅
江都凶書。
發覺
移之絶島
當初不以正其罪。
今以所執者爲逆賊所籍而加律。
則於王者用法之道。
恐有所未盡也。
箚入。
宋時烈得不死。
五月
有疾
 遣御醫
不離看病
○六月。
上箚進君德箴。
(箚略曰。
孤忠耿耿不滅。
拜手稽首君德箴。
其箴曰。
無常親。
克敬惟親。
無常懷。
懷于克仁
鬼神無常
享享于克誠
執德惟健。
臨下克明
惟治。
否德亡。
德之積。
百祥
否德之積。
百殃
敬天之戒。
毋作戲豫
敬天之渝。
毋好泆遊。
日嚴祗懼
警戒無惰。
毋私
公元1557年
寵以受侮。
毋匿過以澤非。
德求
以彰有常
讒諛多類。
邪巧多方
不畏不戒
其禍必大
去讒遠佞。
正官治。
遺子萬世
)上疏
執政
(疏略曰 上初登至尊
正邦禮。
罪人旣黜。
人心悅服
年來治道壞亡。
百姓失望
何也。
亡政亂。
朝廷大壞
無法無紀。
貪欲無厭
人之理蓋極亂矣。
之治亂在人。
賢良則善績興而治道成。
小人用則庶政亂而災害生。
考之歷代
興國亡國
一一皆然。
今領議政積。
 先王之所顧托
 上之所親信。
如齊桓之於管仲
一則仲父
二則仲父
旣任大責重。
權位旣盛。
締交戚里
以爲形勢
宦寺貴近
結爲密客。
伺 上動靜。
以爲迎合
有相內官之譏。
興作
深山險阻
城壘萬杵
百姓苦之。
而以勤事
感 上意專權力。
庶孼子堅所爲無狀
人所共知
邦法者。
莫之禁。
南九萬之疏。
事始發覺
而專掩匿覆蓋
九萬竄。
堅卒無事
人心不快
反目畏惡
嗜利趨勢之徒。
布列內外
門庭如市
賂遺屬於道路
其所深者。
戚宦寺
所親者。
䜛諂面諛
 上得此人行此術。
欲與之謀。
國望治難矣。
江都賊書出。
人心危疑
事變叵測
而又不卽上聞
何也。
得君不爲不專。
行國不爲不久
朝廷大壞
天理晦塞
君臣之義亂矣。
捐廉棄恥。
貪欲無厭
欺誣成風
特其細故耳。
)上箚待罪退歸漣上(十三日
上前箚。
 上怒下嚴批曰。
觀卿箚辭。
不覺心寒而骨冷也。
元老蓍龜
輔相三朝
竭心盡忠
可質神明
卿亦以山林耆德
匡輔不逮
予之倚毗
豈曰淺淺
而今不念寅協共濟之義。
動搖峻激媢嫉輩。
做出陷害之言。
人臣不忍聞之極罪
加之於首揆
將使朝廷潰裂
國事大壤
何等景像
何等擧措也。
此實由於予之涼德
只自痛嘆慙赧而已
此必有所聞之處。
使之首實
及 批下。
朝廷震動
翌日
又上箚。
略曰。
沮毀用事
古人所戒。
臣固知一言出口
禍必隨之。
目見朝廷潰裂
阽危亡。
今當辭訣
冒陳不隱。
 聖批嚴重
惶恐隕越
臣之此言。
國人共言者。
雖當誅滅
推諉他人以求自免
臣死不爲
席藁請 命。
不知所云
 答曰。
不過信聽構誣傾陷之言而已
卿其勿待罪
承 批後卽出國門。
)翌日戊寅
宿東郊
(十五日也)己卯
宿楊州白石。
(尹鐫曰。
判府事許某年迫九耋。
聰明思慮
非復昔日
撓動衆口
聽瑩流言
卒有此不擇之言云。
尹義濟進曰。
判府事許某。
以九耋之人。
不過聽人指嗾者。
如 聖敎矣。
參贊官鄭樸曰。
知無不言
有懷必達
不過
公元1640年
憂國
非此人則亦不能畢陳無隱也。
)庚辰
漣上
(十七日也。
掌令金鼎台上疏
不信仁賢
國乃滅亡之語。
卽斥補大同察訪
太學生李澤上疏
承 嚴批。
空館而出。
○八月。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時。
吏判李元禎曰。
體察使旣爲復設。
則此是國之元戎
所關甚重。
宜爲議定節目
趁卽擧行云。
○九月。
晝講時尹鐫曰。
體府事。
頃於 榻前
旣已定奪
則其建置節目等事
所當趁卽講定
因循至今
克擧行云
又曰。
體府一人事權太重必參以贊畫副貳等任。
然後可無偏重之患矣。
 上曰。
從事官爲先差出。
節目等事
次第講定
仍爲開府領府事許積處
史官傳諭
先生每言體府不當設。
先生在朝之時。
積雖帶其號。
而未敢開府
至是。
先生被 嚴旨下鄕
諸人合辭亟請開府
積復爲領相兼體察使。
金錫胄副使
先生又嘗嘆曰。
大權如龍去處
必有雷霆霹靂
變化震蕩
折拔其木石
移易山川
權之離也亦然
曾不知其懼。
可哀也。
又一宰臣來言體府之不可罷。
先生不答。
及退曰。
此屬不知大禍之根於此也。
開府後纔半歲難果作。
以下諸人坐死
)九月
上箚辭月廩
箚略曰。
退伏田廬
日竢重誅
郡邑餼廩之饋自若
事體大謬
臣雖無恥。
敢自處與無罪者주-D037。
恬然厚養
以負 殿下
重爲朝廷羞也。
歲末
老人食物
不受。
公元1680年
庚申
(先生八十六歲。
)正月
 遣史官敦諭
(諭曰。
惟卿以斯文宗匠
養德山林
及其爲予一起
作予蓍龜
登庸數載之間。
所以輔導寡昧
表儀朝著。
俾我典禮克正
公議以行。
其功可謂偉矣。
而惟卿與予際遇之盛。
可謂曠世希有矣。
自卿退歸之後
嘉猷不聞。
前席久虛。
予心缺然
如有所失
顧予耿耿之心。
未嘗忘卿。
惟卿眷眷之忠。
亦豈忘予。
卽今星霜已換。
春陽載回。
念卿大耋之年。
久處遐僻之鄕。
窮守約。
卿雖素位自安
誠意未孚
予實不承權輿
至於月廩周急
寔出優老常典
無可辭之義。
猶且却而不受。
予甚慙恧
無以爲喩。
噫。
君臣之間。
貴相知心
旣往之事。
卿豈介懷
惟願愼爾優遊
莫予遐棄
以全君臣始終之義。
是予之望也。
玆遣史官
傳諭予意。
仍令該曹。
別有不腆之賜。
卿其安心領受焉。
)上箚。
辭謝 恩旨
(箚略曰。
幸免大罪。
返身畎畝
日夜頌祝 聖德
以畢餘生。
夢寐之外。
有此無名之 寵賜
近侍下臨
然此
私恩也。
君臣主義
非義不可
子思再拜稽首辭而不受者也。
臣事 殿下
一報效。
國事艱危
沮毀倚重之臣。
觸犯 天威
日竢重誅
君臣之禮甚嚴。
乞收 成命
以安微分
)二月
寒岡文集序。
成。
○連上箚。
食物
(付史官以進。
)季札古事成。
○四月。
疾行麻田
上箚待罪
乃還。
(自序曰。
六年
上變事。
大獄起。
積,䥴,楨,皆死。
討逆頒赦之敎。
本縣
強疾至中途
疾甚
未得進參賀列。
上箚 答曰。
有疾病未參班列
有何所傷
卿其安心勿辭焉。
)五月削黜(大司諫柳尙運大司憲李翊相等合 啓。
先生中用事者亂政一句
語及紅袖變。
請對捃摭爲辭。
請罷職。
 上允之
又請削黜三 啓。
乃允下。
)避恩居堂。
(先生旣被臺劾。
以恩居非罪人所可安。
避處于他舍。
)待 命村舍
(先生聞付處之 啓。
發命家人治行
村舍
待 命有時
歸謁于家廟
大憲李翊相大諫李敏敍等所 啓。
而 上終不允。
)六月
還家
(以付處之啓。
旣停也。
)作五服通攷序。
○靜庵趙文正公遺卷序成
自序成。
○作詩。
寄洪南坡謪所。
(時洪公宇遠以嘗言家人卦。
竄明川。
先生夢與洪公遊於廣漠之野。
乃作詩以寄之曰。
秦皇卜筮
焚書不及易。
至今儒林禍。
誰復解卦晝。
太宰君徵
憔悴絶域
咄咄禍之本。
上箚爭宗適。
衆怒積已久。
一朝一夕
眷眷家人戒。
竟至窮北謫。
石砮幕南
浥婁連大漠
不失所亨。
夷然擯斥
老人晩學易。
三百六十策。
道本無常
往來闔闢
此理不可毀。
窮天下賾。
困者德之辨。
君子以驗力。
隕命亦何怨。
所樂在窮塞。)
公元1681年
辛酉
(先生八十七歲。
)記朱溪君(深源)碣陰。
○撰宜春君(南以興)墓碑
○作高麗徐掌令墓記。
○雪翁編年記事成。
○序愚得錄。
(鄭困齋介淸所著。
)作山氣九章
(又有遣興一絶曰。
陽阿春氣早。
山鳥自相親。
物我兩忘處。
方知百獸馴。
又有書懷三首
空階鳥雀下。
無事晝掩門。
靜中物理
居室乾坤
二曰。
無聲無臭極。
聖人不言
箇中深遠意。
無語向誰論。
三曰。
倚伏有常數。
憂喜一門
三復金人銘。
多敗在多言
)作自評。
○篆德輝堂,望雲庵鳳飛巖號。
(從星書院儒生之請也。
)作權忠定公(橃)遺卷序。
○撰金東溟(世濂)墓碑
(先生舊撰其行狀墓表陰記。)
公元1682年
壬戌
(先生八十八歲。
)正月朔朝
謁先墓。
○有書懷一絶
(時判書李正英請禁先生篆體
先生聞之。
一絶曰。
日上東嶺
煙霞生戶牖。
不知山外事。
墨葛蝌蚪
)書萬木四字
(時先生有疾浹旬
萬木四字
以觀筆力
○有一儒生自都下來。
請受周易。
先生謝曰。
某方在罪累中。
何可聚人講學也。
)撰曺芝山(好益)墓碣
寒食展拜先墓。
○三月。
躬行先代忌祀。
汗簡三篇成。
(編竹簡。
書以古文
名曰汗簡
三篇
篇各有章。
上篇五章
中篇四章
下篇六章
書殷周銘頌及五子之歌。
)四月辛巳
有疾
(初四日也。
先生家居
夕謁家廟
至是始廢。
)乙未
從子䎁。
封還他人書籍家狀墓文,請篆紙本
(又令侍人
撤去書籍
獨留周易一帙床側
時或披閱枕上
洪生必亨
其先碣文中。
有稟改事來留村舍
先生聞之。
口號筆削而與之。
)己亥
手題一絶
(詩曰。
說讀古人書。
行年八十餘。
所爲不如
拙戇無如余。
)辛丑
記徐孤靑事。
壬寅
手題一絶
(詩曰。
有感必有應。
理本不虛。
殷人嚴鬼神
鬼神豈欺余。
)癸卯
庶弟達。
翦爪櫛髮
甲辰寅時
終于正寢
(自六七日。
前命止藥曰。
人生有限
服藥何爲
是日曉
子弟親舊
請進蔘
先生曰。
吾知無益。
親舊厚誼不可孤。
乃少嘗之。
門下諸人
自外入候
先生曰。
諸君來耶。
諸君好在
俄頃恬然而逝。
襲用深衣幅巾書銘旌。
眉叟許公之柩。
訃聞
 上欲還給職牒。
乃於五月二日晝講時。
問議于諸臣。
持平尹德駿等力沮之。
)七月壬申
權厝于漣川駒洞西向之原。
公元1623年
癸亥十二月
 命復官爵旋寢。
(玉堂洪萬朝,內翰玄祚
疏辨皆得罪。)
公元1628年
戊辰八月
 命復官爵
己巳閏三月。
 命禮葬。
別 賜祭需。
 遣承旨致祭
(是月庚申
將啓墓。
 上遣承旨祭之。
)四月己巳
葬于先塋乾坐之原。
(貞敬夫人李氏祔葬
) 命錄用子孫刊行遺文
辛未
建祠于麻田郡。
 賜額號曰。
嵋江書院
(四學儒生上疏
請建祠。
 上命施行。)
壬申
 賜諡文正
(道德博聞曰文。
正服人曰正。
)○(依李文純公例。
不待諡狀擧行
行迎諡禮于長孫恦眞寶任所。)
癸酉
特 命建祠。
羅州 賜號曰眉泉書院
(羅州儒生上疏請建祠。
特命施行
癸卯 宣額。
 遣禮官祭之。)
戊子
配享于昌寒岡鄭文穆公書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