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自动笺注)
草廬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書
  
公元1677年
鄭承旨(載禧)書(丁巳八月)
見子一書
始承尊仲父府君之訃。
不勝驚怛
意外伏蒙幾百里程道專伻遠問死生
就審摧痛之餘。
字履勝安。
感慰交並
累劣三年塞上
豈無艱苦之事。
精神筋力不至盡耗。
冥頑特甚
姑無大段疾病
亦是怪事
洛下告廟之論方張
次第及之。
此則斷置已久。
不足驚怖
謫中窘束
自是常分
眷念之至。
有此救助之勤。
情誼所在
不必多謝
官人遠來。
却覺未安。
公元1671年
李大諫(奎齡)書(辛亥四月)
病伏窮山
人事廢絶
承情專使遠問
深荷眷誼。
仍審政履佳福。
慰感交幷
區區每念都護重密近醴衙。
便眷俱榮。
歆慶之至。
今年飢饉
運同此。
或者天之所廢。
不勝漆室之憂。
有何禍機伏於冥冥而人不之知耶。
職在親民
其憂必甚。
至誠救拯
一方有賴
豈不爲國家幸耶。
千萬勉惕。
公元1670年
李美叔(秀彥)書(庚戌八月)
近侍賚旨傳諭
驚惶之餘。
見賢手字
承侍奉之外直況佳福。
以爲慰。
此厭避村喧。
扶江借人亭榭
聊以自遣
第見民事罔極
大命近止。
私計之切。
不知所出
至蒙聖誨之勤。
雖欲竭誠盡言
茫然不知所以爲對。
以秪增愧慄而已
公元1666年
答朴參議(世模)書(丙午四月)
二年顏色
依然悵然
弟到親所。
病勢少可
蒙恩諭特宣。
至以爾行何可已爲敎。
於是賤臣之心少安
聖澤之隆。
不知所以爲報也。
同春聞已赴詣。
有以大慰上下之望。
幸甚幸甚
公元1677年
金參議(禹錫)書(丁巳三月)
令監燕北之行。
初到宣川
辱賜手札
兼有紙魚之惠。
深荷不忘。
萬里往返
神相執御
曷勝欣慰
謫寓深僻
未能的探復命之日。
致闕謝書。
方深愧恨。
又蒙寄語懇眷。
仍想平時相愛深到不衰也。
顧此罪釁無狀
恐或延累朋友
書札一切廢閣
相與之意。
破拘草謝。
兒子適入城裏
使之奉納
有敎者不妨一言
謫中粗遣。
凡百付之悠悠
不至戚戚之甚。
竊聞過慮深憐。
故及之。
公元1662年
李正字(世長)書(壬寅六月)
昨聞宗賢捷科。
方賀德家之慶。
不意變禍之來。
重遭
非常
事本不爲大段
不過小胡欲金之計。
無他虞。
而此焦煎
何可言諭。
先德善之積於家。
功業之流於人。
有以格天感神久矣。
豈不足以庇全我一賢孫耶。
是可恃而不恐耶。
公元1673年
李正字(綸)書(癸丑七月)
自頃析號。
區區所以開眼不在於他。
一書之賀。
恨未得其便。
昨蒙紆轡之辱出於意表
而適此少出。
以致交臂之失。
悵歎之懷。
可勝諭。
且承留語。
不外
其將退步
不欲驟進之意。
足以起人敬服
其勢雖不得終是不出。
及此閒暇之時。
其於聖賢之書。
益講其所未至。
義理在我。
遇事覺得有力
不至於隨衆乾沒
如何
相與之厚。
僭率及此
幸恕察也。
公元1674年
孟監司(胄瑞)書(甲寅十二月)
昨蒙大旆涉險
尋山逕。
半日承款。
幸甚
此中乏人
不得修謝。
兼候還營之後居安否。
深罪恨。
意外手札又及於瞻想之中。
倍切欣感
贐行諸具。
愧荷
明日就路傍山寺。
留過因山日期
還于江上
縮伏俟命
如盛敎之意爲計。
老病情勢
自量不得前進
況尤公秪伏于彼。
不敢異耳。
公元1675年
孟監司書(乙卯正月)
向日臺論。
連蒙不允
或望其少緩矣。
元老未免過嶺之行。
雖甚驚歎
因此而朝著安靖
始初淸明
如其言。
則並與賤劣顯被誅戮
亦當含笑入地而已
大司徒危言
禍雖致速。
忠則可見
有事以來
諸公多能立脚風頭
先王培養之功。
不可誣也。
昨對左右
垂涕而道之。
愧此冥頑無復戚戚
淺之爲丈夫耳。
公元1678年
孟監司書(戊午七月)
謫中無聊
憧憧一念
時往來於左右
阻音之久。
承此遠書意表
伏審政履淸勝
辭歸不得爲病。
上司民願
風化悅人可知
何慰如之。
纍人粗知義命
雖有風土之傷旅瑣之窘。
一切排遣
忍之已熟。
詎望涪陵髭髮
不至湘潭顏色耳。
惠來各種
深感曲軫
區區感戢
匪直爲物。
豚輩在鄕。
亦屢賜垂眷。
簿領之中。
作書問人。
平時亦難。
況於今日耶。
令監眞古人也。
遭患難。
雖被刑戮
古人所不免。
曩日之事。
幸勿復出口也。
公元1660年
吳洪州(斗寅)書(庚子九月)
情書遠來。
勤問死生
厚誼
仍審侍奉安榮
政履佳勝
欣慰之劇。
實難容諭。
方此八方顚連
救得此一分
則百賢路
豈非朝家失體也耶
深坐窮巷
或遇
少友輩過是者。
每語及左右
故偶復發之。
何足道。
病撓加以職名未遞。
恩旨彌隆
悶蹙罔措
不免更入文字
微賤猥煩
益切惶懼耳。
惠魚珍謝。
公元1676年
金同知(應璞)書(丙辰)
遠書
語意悲切
令人又一悵也。
老健康勝可喜
何足道。
賢胤望遠
乏紙未能各答。
然滿紙橫豎之說。
足以目明
吾鄕若有此輩數人。
學宮豈無可觀之事。
觀其意。
向學之誠猶未替也。
聞錫之,玉汝來聚于西村
與君實諸人
倡率鄕秀。
以從容堂爲之所。
收合財穀
頻頻會集
則此雖在遠。
何異同堂而合席。
望遠以爲可。
則此紙遍示同志如何
道源雖老。
亦必自當矣。
公元1653年
與蘇濟州(東道)書(癸巳閏七月)
吾聞絶島之民。
王化遠。
困於賦役
不能聊生
其不去爲盜幸矣。
左右分憂
風波萬里之行。
知舊區區之懷。
不勝齎咨嘆惜
而慶其民之將蒙休澤
爲國可喜
不須道其私也。
丈夫輕重
所恃神明之勞耳。
病中聞之。
江樹之情。
聊爲之言。
公元1671年
答李持平(三錫)書(辛亥四月)
卽承復書
不如面拜
稍慰戀懷。
仍審彩歡一向
勝。
尤慰。
此中癘氣不息
避遷移。
苦無定所
今日通患也。
奈何
人心不至怨叛
盜賊時無竊發
實賴聖上憂惕
荒政畢擧
誠之至者。
金石亦通。
至愚至神。
有所感應
亢旱如此
麥枯損。
孑遺之民。
殆將復盡。
不知天意畢竟何在
仰屋長吁
未免中夜起坐
卽者伏承聖旨
軫念微臣死生
至有食物之命。
愧感泣。
方入文字耳。
尊入臺所自量
而其有隱之於心者耶。
沿路所見
不妨陳達
千萬益厲。
公元1680年
李監司(世華)書(庚申三月)
昨者謹承復書
深荷曲眷。
巡到新邑
又有所惠。
窘束之甚。
雖不敢辭
愧感交幷
卽惟春初
旬宣起居休福
仰慰。
賤疾比初稍勝。
服藥未有顯效
眞元凋謝
衰老症情。
求其完復
妄也。
加以疏事。
未免關心
鄙人兔山之行。
蓋爲陳疏之計也。
令監省覽疏語
則大可知矣。
程子適子之說。
嘗與尤庵
往復停當
中間若干輩造出浮謗
時相浮謗之說。
至於誣達。
失實甚矣。
亟欲陳章暴白
累送兒子
期以必呈。
政院以士禍之說不受。
揆其私義
一日靡安。
令監幸勿遲疑
俾遂其願如何
雖十送期於必呈。
或蒙睿覽
啓發之端。
有還配之命。
則死亦何恨。
公元1675年
答鄭泰安(載厚)書(乙卯正月)
新春
伏見城主手札
恭審政履超然
欣慰之劇。
疾病沈重
因山之時。
不得奔赴郊班。
縮伏竢命
而臺論之發。
早已知之。
相遠竄。
緣此賤臣無狀
累及多官。
幾至空國
所以深痛而過慮者。
不但吾私而已
似是大關運氣
豈皆章子厚所爲哉。
奈何
眷誼所在
每蒙勤問。
至有珍味之貺。
甚適老病之口。
銘謝
答鄭公山(時亨)書(乙卯十月)
纍人罪大。
不卽就戮
已蒙寬典
到此以來
凡百守分
聊以自遣
不意手書遠及於窮寂之濱。
至念旅瑣之苦。
有此佳貺
深荷故誼。
無以爲諭。
仍審政履勝安。
尤慰。
此村寓不安
適往山寺
致以官使大費勤尋。
未安。
賢胤聞爲安判。
冀得嗣音之便。
旋復變嬗。
如有所失也。
豈無所欲言。
不能盡。
公元1677年
鄭玄風(載大)書(丁巳八月)
書來。
始承尊仲父某官奄忽違世
親愛之隆。
摧痛之深。
不勝驚怛
炎霾中政履勝安。
是則可慰。
纍劣三年塞上
未有大段疾病
亦是怪事
萬慮休罷
心境粗安
今聞告廟之論方張
次第及之。
然已軀命付之操刃者久矣。
不足驚怖也。
此無書冊
靜中早晩
取經溫習舊聞
頗覺有味
猶勝在家因循也。
公元1675年
李石城(永輝)書(乙卯閏五月)
此行知有早晩
不足驚心
暑熱豈必死人
但乏劉器之一誠字爲愧懼耳。
問書追及於路中
深荷眷憐之意。
夜深神憊。
倩草。
公元1670年
忠州(萬春)書(庚戌十二月)
自聞之任
聲息稍近。
以爲慰。
茲承手字之辱。
恭審政履佳安。
適此入
未卽修謝。
歲値大無。
流莩相望
土崩之患。
未知起於何處。
公私凜凜
職在親民
其憂必深耳。
八路同被此患。
百物一成實。
或者天之所廢。
非人力可爲。
各自盡心
一夫塡壑
眞切吾身。
凡有作爲
悉皆依閣。
荒政之外。
了無他事。
使民雖死而不怨。
庶有以補塞分憂之責耳。
公元1659年
金都事(永聲)書(己亥六月)
病伏無聊
伏承惠書
蘇慰十分
滿紙縷縷
格論也。
讀之令人感服
因山事。
宋判中榻前爭之。
李司諫咸陵延陽相繼上章
玉堂亦箚。
天心未回。
群情愈激云。
此漢廢縮不敢天下事久矣。
奔哭之行。
蒙此大恩
感愧益蹙。
蹤跡狼狽
惟有歸字耳。
當世大小事有任其責者乎。
公元1677年
答朴徵之(泰徵)書(丁巳)
昨見翊甫書。
賢友盡室歸鄕
今承手札遠及於數百千里之外。
欣慰
就審木食澗飮
火色不及
鼎中沸熱
有淸涼處耶。
罪喘粗遣。
一日無事
一日安也
告廟之論方急。
有命焉。
年限遠則彼不能殺。
大期至則雖在牖下
誤服一藥便死耳。
以此爲心。
凡百休罷而已
然向賢友爲是說者。
未免動於死生耶。
呵呵
鼎鑊未來之間。
早晩取舊讀經書看。
見頗有味
延平先生遭患難。
思古之有大不可堪者。
持以自比。
可以自安
朱子始卑其說。
後來臨事
有得力處。
所以爲法者。
公元1666年
李子重(垕)書(丙午十二月)
歲暮懷想
懸懸左右
無由奉拜
則亦悵然而已
書來甚慰窮寂。
當此雪寒
政履佳勝
尤喜。
尼山罷後奉老于江寓
新計雖甚齟齬
朝夕在側。
呴呴遣日
無足道者。
祗是恩召荐降。
顧分皇蹙。
曩日之事。
其謂國有人乎。
因辭疏略有所陳。
然不盡言
有愧於子三之病狂
呵呵
公元1675年
答洪叔範(得禹)書(乙卯十二月)
昨承手札
遠問死生
所以眷撫之意。
憂歎之情。
不一
而足。
至於初程勤費追逐
竟致交臂之失。
有以感認至意
而益令人作惡也。
未遇其便。
久稽修謝。
卽此窮冬
侍奉餘靜履貞吉否。
信切瞻溯之至。
累病何足道。
粗知義命
凡百付之悠悠
然時有所觸。
未免一吁。
每羨春翁長冥冥
今雖有追奪之命。
九原何知。
最是賢契去就在於事發之初。
到此益服知微卓然也。
靜中看書爲力
安知其退又不爲進耶。
恨無由合席一聞其佳論也。
此則老矣。
朝夕待盡而已
答尹龍岡(致績)書(乙卯十月)
自聞從者之任
如有所得
不啻空虛而喜足音也。
玆承手畢
怳若更對淸議
所以眷存之意委曲勤至。
深荷舊誼。
無以爲諭。
仍審政履佳勝
而歲値大浸
民蒙休澤
亦可喜也。
纍人罪大。
不卽顯戮
已是寬恩
到此以來
凡百隨分
聊以自安矣。
答鄭永柔(道成)書(乙卯六月)
白頭如新
傾蓋若舊。
竊嘗誦其言而悲之。
白頭此行。
不但如新
左右傾蓋
其若舊矣。
班荊少款
深感幸。
遠路專伻。
手賜情札。
又問死生寂寞之中。
仍承暑熱
政履淸勝
慰豁尤
未免委頓
然猶在床席
想念長鬐之行。
不覺氣塞
人事到此夫復何言。
然廣
廣西
煙瘴蠻蜒
古人已嘗經歷
未有一日之病。
第未知此翁誠意定力何如也。
雖有加論。
無如之何
仁愛天心
豈復至此耶。
旅瑣窘束
自是己分耳。
崔文化(碩英)書(乙卯七月)
遠承手札
足見舊誼之眷眷也。
恭審政履淸勝
慰甚。
聞尊外舅大兄之訃。
不勝寢門之慟。
然餘生百罹
尙願無覺
今日人間
不如九原冥漠也。
纍病初程
正當毒熱
自怯筋力難得達。
賴天之靈。
尙保無他
萬慮休罷
隨分粗安
艱之之苦。
亦忍之而已。
鬐栫杳然久之
相公聞又作此行。
事加一層
必至極盡而後已。
此亦靜竢而已
公元1656年
與沈錦山(檍)書(丙申二月)
兒還。
伏承體履沖健。
寄語鄭重
方深慰感。
陳玄惠多。
粧黃又從而畢。
文房出色
德音垂洽。
只是驂戒漸近。
征軺莫攀何。
示懷指路
令民出而預待。
一日陪穩。
豈不愈於公庭禮拜
承顏色。
悤悤𢬵別耶。
盛敎圓勤。
狗馬疾未盡蘇。
自量赴期不能
則趁及行塵未動而趨之。
萬萬下懷惶懼
公元1671年
答李恩津(紳夏)書(辛亥五月)
昨蒙臨貺之辱。
欣幸
又承起居之安。
尤慰。
至於割俸。
則情貺不敢辭
然上有所賜。
皇愧不得承命
於此私義
益有所不安矣。
或少留而若干學子輩有急。
則旣在境內。
他計賑惠
以爲秋償之地。
公私不妨
如何
公元1677年
柳察訪(松齊)書(丁巳七月)
靜寂中流注之想。
每及於仙館
古人一僧
要自胸中無滯
風義所動。
聽其言足以豁如也耶
書來雖不如面
深荷眷戀不衰
可少慰耳。
公元1679年
答李夢卿(齊說)書(己未九月)
承情書。
具悉示意
對面商確
不覺山川阻隔
甚慰甚。
所遭非常
宜乎處之極難。
然除許多說。
同罪之人。
豈有一生一死之異乎。
彼相以萬萬不似之言。
至於謬達。
黯昧受罪
固爲冤枉
謬誤蒙恩
豈不慙恧
上章發明
勿論格外
不可不爲
而諸議皆以爲不可
至以禍福怵之。
疏辭改之如此。
其草送之可見也。
公元1678年
答尹命九(舜卿)書(戊午十二月)
纔聞未晩叔度書。
始知瓊雷一地
在此且有承音之便。
跫音之喜也。
最是方致功於學。
與之切磋
篤實數年。
豈不愈於在家優遊俗務淟涊耶。
卽讀大
章句小註有疑處書于紙。
以爲因便相問之地如何
論語
孟子
中庸
反復數歲。
有相長之益矣。
吾輩所遭非常
身居匪所。
不有以痛省加工
閒談遣懷
放曠度日
則視古人獄中尙書
不亦有愧于心乎。
公元1675年
與李生(世弼)書(乙卯三月)
劉元城過嶺。
宵寐之變。
煙瘴不能侵。
章惇不能殺。
重峯吉州之行。
牛溪貽書。
擧似此語而曰。
自家得力
別人之所可助也。
惟當盡心
不容少懈。
靜中觀書
玩理進學
更爲賢者誦之。
千萬保重
默禱默禱
公元1680年
李澤濟書(庚申六月)
時事
罪人斯得。
雖快輿情
近出宗室
國脈傷耳
鄙人狼狽
大本已失。
末稍宜無以收殺也。
頃伏見傳敎中有強臣凶孼之敎。
聞衆皆愕然
仍此疏巨圍得釋。
是則天幸
然疏事主於不改見而以自新爲敎。
無以發明
益增愧憫耳。
公元1675年
朴翊甫(泰)書(乙卯三月)
一自德累之遠。
忽忽
欲強排而不可得也
日竢嚴命之至。
而聞臺言少緩。
怪事
尹疏持之又急。
終是難免
蓋尤翁平日
旣與之同事
至於今日
又與
同罪
豈不可乎。
豈不安乎。
有聞。
不妨因便及之。
公元1674年
與閔任重書(甲寅)
老先生遺稿中家禮輯覽。
最切於學者
堇堇校讎未及淨寫。
約與尤翁會于一處
更加商量
遷就未成。
今則又有難便之勢。
欲待秋科招致少輩于東鶴寺。
孔巖院便。
往復華陽
爲一件寫出之計矣。
早晩往寺。
奉邀
幸知此意而預待之
如無緊故。
則不妨議此事也。
不但校字。
因與講義
則益於人豈不大哉
公信錫之。
已有約耳。
答李汝九(箕洪)書
伏承城外枉駕不遇
又賜手札遠問死生
深荷眷誼。
無以爲諭。
此奔哭闕下
拘於形迹之嫌礙。
蒙恩近侍
不敢入城。
狼狽惶恐
退伏近畿
自量筋力
山陵之時冒寒不得更來。
故仍爲留住之計。
今日始復上辭職文字矣。
然去左右不邇。
末由奉拜
則亦耿想而已
公元1676年
答李箕疇書(丙辰九月)
前書未復。
情問又至。
平生契誼之深。
到此尤眷眷不衰也。
佳什
讀之令人又一慨然耳。
累人性本弛緩
此來依分自遣
無他所撓耳。
李行泰書(丙辰七月)
當世未聞志學之人矣。
雖或有之。
此物爲世所棄。
則其孰有相從者乎。
今日
不意逐臭
不避人之譏必至
不畏時之禍或及。
相尋寂寞寥落之濱。
一之已誤。
矧敢又之。
則不瑕有損於賢者擇友謹身之道。
於此則幸矣。
見其立志誠篤
持己矜厲
早嘗從事靜坐之功。
眞得延平門下之旨訣也。
答問中多有切要之語。
其書旣已謄寫
則時取而玩味之如何。
負罪垂死中得賢輔
心乎愛矣。
別去之後戀思尤切。
承書雖極感荷
然不如合席之親切也。
聞奉板輿歸京不遠。
三年安享專城之養。
邊聲未至。
官人亦無事。
可謂尊家之大慶也。
李行泰書(丙辰八月)
比邑相親守宰相繼罷去
江西昨亦歸矣
最是賢友不遠。
席之無日
奈何
示諭忘助之病。
存養之難。
學者通患
古人隨症下藥之方。
具在方冊
求則得之
而由人乎。
四書精讀最急。
心經近思不可着力
朱子大全。
浩漫未易領略
節要酌海
當先取看。
一書
每思所以驗之於己。
久則當見一條大路平平坦坦矣。
如何如何
危坐工夫
已得其收斂
身心要訣
千萬勿復放過
終身行之可也。
老纍幸不死。
異日賢友所業大進。
則其爲吾道之幸。
如何哉。
公元1678年
與閔光才從兄弟書(戊午十月)
令兄曾托余以先生墓文字
喪病故尙未就。
顧念年老遠謫
死亡無日
始搆草以呈。
荒蕪不足闡揚潛德
愧懼而已
念賢兄弟皆貧。
石磨刻亦難。
然新峙石擇好亦可用。
如不欲改其舊表。
則立碣於墓下。
不必高大
然則文中要余墓表之表。
改曰碣可也。
喜怒哀樂未發之性。
人心道心虛靈知覺之體。
寂然不動者也。
學者於是涵養工夫焉。
喜怒哀樂已發之情。
人心道心虛靈知覺之用。
感而遂通者也。
學者於是省察工夫焉。
蓋未發也。
氣未用事。
一性全具
此心炯然
以其無所徧倚。
所以謂之中也。
其發也。
氣始用事
七情迭用
善惡分焉。
惟是無少差謬。
所以謂之和也
學者若能鷄鳴而寤。
思慮未萌
有以涵養工夫夜氣存其本心也。
思慮旣萌。
有以省察工夫朝晝不至牿亡也。
思慮旣萌。
若能省察曰。
日用之間。
只有喜怒哀樂四者而已
當喜則必
欲節於喜。
當怒則必欲節於怒。
當哀則必欲節於哀。
當樂則必欲節於樂。
勉勉循循
日往月來
久久自然中節矣。
國卿承欲專功於庸學之書。
可謂得要緊切工夫也。
然不讀書而已
幸於中庸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一節。
用此鄙說
勿謂僭率以爲卑近
而試之如何。
當覺其效也。
公元1674年
答權懋書(甲寅十月)
一封投來。
長書短什
非是平常寒暄之意。
其所以憂愛之深。
大義之烈。
先務之急者。
足以江湖之遠不忘乎世之心也。
人人如此
則何憂乎國勢不振讎恥之不雪乎。
左右忠憤所激。
有以辱此遠賜之勤。
以此可以得言於吾君之側。
且與上大夫言下大夫言耶。
此以庸虛猥被國恩
自量不足承當
逡巡畏縮
未嘗一日居官
今者奔赴闕下
秪伏郊外
蹤跡又有所拘礙之嫌。
束裝戒行矣。
謹此收莊。
以爲閒中珍玩之資。
公元1679年
與朴振世徵書(己未)
吾與尤翁已踰七十。
罪謫六年
久延不死。
以爲怪。
見今日景象。
亦非命耶。
賢弟之死
天倫至痛。
何以堪勝。
師友之重。
亦係大倫
不免水火
不愛
手足毛髮赴救之。
力雖不及
其心何過哉。
魂驚大杖
冤結重泉
聞世之論議者謂之妄擧。
非所立師扶世敎之論也。
賢友以是自慰可也。
此疏之後
罪加一層
又延諸人
自一時言之。
促禍而急。
或然矣。
達者視之
至於此。
其勢不已
烏得免乎。
順受含笑入地而已
昨年賢友之問。
親舊間書札。
一切斷絶
故於賢亦闕然
想已默會之耳。
公元1666年
燂然三兄弟書(丙午)
冬寒
僉哀候支安否
先狀。
詞拙謝不能
而僉哀責以情義
固要不已
不獲辭。
然將以此謁銘於作者
則惟是從先公遊最晩。
平日行事
不盡知。
大懼闕漏無以采擇爲罪。
惠文房諸具。
以是潤筆則此本鄙澁。
雖得百朋
無所資潤。
亦非古禮
不宜虛惠。
重違盛意
紙墨謹已拜領
至硯子。
或是先用。
手澤所存則尤未安。
故敢奉完璧
公元1675年
燂然書(乙卯十一月)
來路一千二百里。
歸路一千二百里。
至情
初不能來。
非至健。
不能行矣。
簪盍之樂。
解携之悲。
令人惝怳
公元1676年
安世徵書(丙辰)
在家聞賢擢第
此來無由修賀。
見賢之後
偶接邸報
與同志。
已上爲師伸冤之疏。
末終未知至於境界
爲之憂鬱
輕重罪罰
想必已知。
爲是擧矣。
到此地頭
之而已。
此則罪大免戮。
老不死
少延人世
更有何竢
旅食經年
未有一日之病。
亦是怪事
示諭龍門舊約
兩皆乖張
思樂洞之會。
未免一悵也。
惟願靜中除却閒思慮。
溫習經書
尋究意味
有所通透臨事有力矣。
常愛志氣堅固
發軔正路
何所不就
千萬之望。
偶有所思
忘僭及之。
公元1678年
安世徵書(戊午閏三月)
承遠書。
欣慰倍常
謫中無聊
一念及於左右
事機稍緩之時。
便捷兩科
及其重發。
與同抗章伸志
竄去未久。
旋蒙放還
斑衣菽水
朝夕歡侍
有以不咈於親意而無愧於吾心云。
可謂幸矣。
朋友所望
豈止於此而已乎。
閒中無可爲之事。
專攻古人之學。
不以常調自處
三經四子
成誦已熟。
不過玩索文義而已
先取朱子書節要讀之。
以及大全
至於綱目
一春秋也。
上下千年國朝治亂
人物賢否
議論皆有所折衷
一日一二卷看過。
循環不已
所見一格
立論行事
有力矣。
此則朝廷不加戮。
亦旣老矣。
死期將至。
雖欲自勉
未免日暮途遠之嘆。
奈何
近聞京鄕少友慕效風節
往往擧子之業。
仕宦之念。
從遊杯酒之間。
志致固可尙。
然如是而更無自己實業
則其流之弊易入於浮浪之習。
幸賢自爲之所。
又見同志之人。
相與之如何。
公元1666年
答金宙一書(丙午正月)
昨承過訪
今又惠書
尤慰。
別紙示諭之意。
其於情義所在
有懷何不可相言。
第此中斂縮不與干涉之實。
有未能相悉者矣。
可以爲。
前後秉銓
有同一家之人幾多時。
而吾所知上舍有才行。
可以無愧百執事之選者。
不爲無人矣。
何嘗一人自我之而得一命者乎。
況此伯雖有故素之分。
以我爲無所不言也耶
不必多言賢可默會之矣。
或恐賢輩不識此漢之平生
則殊無平日所以相從之義。
故幷及之。
公元1678年
答閔愼書(戊午)
示諭不屑之敎。
非老累所敢當
然爲賢友區區之誠。
誠不淺淺
偶於尹友書。
一言及之。
以不直責見疑賢友
亦過矣。
所以及於尹。
所以加於賢友也。
茲承惕念發問之意。
此老纍所願聞者。
以此立志
何事不成
更取尹友許所答之書。
而分照共勉此事。
千萬之望。
賢謂人之多口
此實自招
胡澹菴故事
賢必持以自比。
朱子詩亦有之。
莫向淸流浣衣袂。
恐君衣袂淸流
賢友更誦之。
向學之心。
誠有篤焉。
一時之失。
改之爲貴。
而能悔。
聖人亦許之。
能悔而能改。
寡悔矣。
如何
念賢友遭此大變
非有堅忍過人志氣
難以自持
到此果能收召魂魄
凝定心神
日以讀書爲事
常念有所成立
則人皆曰。
君子之子
可謂孝矣。
然則雖有憤鬱之時。
強自排抑
雖有困衡之事。
不至隕獲
殆庶幾哉。
不以老累之言爲僭越
則幸以此試之。
公元1654年
金履賢書(甲午十二月)
昨訪頗穩。
今又惠書
所以憤惋自厲者有之。
不佞自愧不能
何有發人之善。
憂患中有感發
自然憤悱
有見辭色者也。
鄙拙此來。
只有賢輩若而人相依。
坐我無狀
未免人口
一念及。
有以中宵起歎者。
千萬加勉。
不愧屋漏爲旨訣。
侍藥之餘。
不怠所業何患不成
公元1676年
金鉉中書(丙辰四月)
閉門牢落
三春已過。
了無人事
安靜可喜
然或有所
懷。
無與語者。
往往未免無聊
書來有以稍慰。
不若面對奉討也。
閒中起居佳適。
壽福無疆
仁山智水
永矢不薖。
超然塵世之表。
亦無以尙之。
何羨人之有。
一月春風
比擬非倫。
令人愧恧耳。
前議建烈事。
未及更及於地主耳。
非時之擧。
若不大段着力
恐難成就爲慮。
公元1678年
李聖及書(戊午五月)
到此以來
往往見芳桋可樂洞諸姪書。
向君邊無他報。
可知一家俱安耳。
坡兄狼弟相繼而沒。
洞中惟君與崔錫友爲長。
尤當以洞長自處
洞中凡事
不可忽也。
第念吾先墓所寄之鄕。
索莫不如前。
一念之。
未免歎息
吾先墓子孫微弱
在遠者尤不能致誠於俗節之祭。
故親盡歲一祭之禮。
則堇有以措置
至於未盡見行之祭。
吾家別有私備田。
使宗人耕食而備供。
最是顈家從兄弟雖在亦遠矣。
送物爲祭。
不及時
與門諸人相議爲祭式
而顈家兄弟當次之祭。
則以進士府君及頊姪墓田所出
排行之。
不得已也。
但聞其二位祭田
君家耕作供祭云。
想必以外孫在近。
不可他人行之。
故自爲之備。
然吾知尊先代祭事。
君家獨當之。
名節奔走諸岡。
不及行此於日未暮之前
器皿婢僕
多有苟簡
至於頊祭。
當之則過厚矣。
莫若頊田使村人耕食
而或看檢措備則可也。
此後君家尤有所難便。
千萬還給於前所作之人。
他人使之可也。
此則與門長議定者
勿以吾在此而忽其言也。
公元1679年
答金用錫書(己未)
承遠書。
如對舊顏。
何慰如之。
況審閒中起居順適
壽福康寧
江湖放浪
爭子所。
引領南望
不勝歆羨
勝昔之敎。
傳者或過。
然性本冥頑
粗知義命
戚戚患難
有何所益。
而乃敢爲之耶。
兒輩在家者所問四子註說處所答。
已成四五冊。
若少緩死
更欲修正
而恐未及耳。
平生契誼之深。
及此衰暮之時。
千里分張
朝夕待盡
相見更無日。
臨風但覺悽黯。
公元1671年
答金有濟書(辛亥十二月)
向來游學之士。
出入師友之間。
頗有可望者矣。
因循汩沒。
未免俗流
時一慨歎
恐自此不復見向學之人。
今承請敎之勤。
欲聞寡過之要。
差強人意
但恐其志不立耳。
所謂學事只在方寸中。
用心於內。
無求知於人。
謹言語。
攝威儀。
擇交遊。
出入
晝居外。
讀書
自激仰。
不以常人自處
未免出入科場
吾心常在於學。
思過半矣。
如何如何
公元1657年
答徐自邇(必遠)書(丁酉正月)
履玆新正
招梗益勝。
自上擢賢。
置之此職。
實非尋常
遽已遞罷。
在兄脫樊
足以快適
法網之密。
非細憂也。
流寓度拙。
有賴棠芘之波。
而未接顏色
還成千里之別。
雖甚悵然
將見羽儀淸朝
不專而咸。
可以爲慰耶。
此中年來喪慼疾病
苦無悰緖
不足道也。
貧匱自是常分
割俸相周
愧感無已
適入錦中
未卽謝罪也。
公元1656年
與閔台叟(汝老)書(丙申三月)
昨聞英哀卜山於懷儒之間。
往來取路大別
恨不得歷拜左右
還家手書虛辱
不勝慨然
承眷分寓
想多艱苦
爲之奉慮。
卽惟起居安否
此中粗遣。
疏草未見。
殊鬱。
大槩前已奉議
民弊枚擧
不害爲草野之言。
天災時變
式日斯生。
民愁兵怨。
朝夕難保
上求言。
備文具。
識微之士。
固將入山之不深。
何必被髮於鄕鬪耶。
奈何奈何
仰屋而已
公元1677年
答閔器之(𣚃)書(丁巳二月)
地上仙人
天爵又至。
良貴也。
千里喜聞
方切故舊之情。
意表札。
所以眷戀之意勤至。
感荷之餘。
靜中起居益健。
以爲慰。
謫中守分自靖
萬事付之悠悠久矣。
回思舊遊
存者無幾
此則朝夕待盡
示諭生前奉袂無期
令人更覺臨紙一悵也。
公元1671年
答李仲載(敏厚)書(辛亥正月)
新元
得承下書
伏審侍奉字履衙況匀福。
伏慰伏賀。
歲前委伻。
副以諸物。
感荷
適入錦中
未卽修謝。
伏恨。
碑文字。
讀之益覺悲慰。
作者儘好
不容他議。
衰困日甚
私計窘急
此特細事
流莩相望
殺越不畏
將無類。
土崩之患。
在朝夕。
公私凜凜
聖上憂厲。
史官求助臣隣
至於招徠之命亦及賤臣
半年之間。
再蒙是恩。
皇愧悶蹙。
若無所容。
復何言哉。
公元1676年
金知事(宇亨)書(丙辰)
今朝始聞台軒過晴川
意必相問
深企思。
手札忽至。
如對舊面。
其爲欣慰
不勝言。
累弟罪大免戮。
老而不死
到此以來
未嘗一日之病。
亦是怪事
每羨春翁長冥冥
雖有追奪之命。
九原何知。
滂死禍塞。
已有古人之言。
吾輩少延。
更有何竢
中土疾。
不足驚心
千萬不能多及。
惟祝執御神相萬福
公元1664年
答權秀夫(儁)書(甲辰閏六月)
某白。
昨年兄遭此禍。
相與悲之。
豈意今日弟乃復見
耶。
運氣相關
心事一般
朱子喪受之曰。
不如無生
聖賢達理
至以死爲言
不才
各言其子。
矧伊常情也。
如何可言。
修短固有數。
悲痛亦無益。
衰晩病弱
強抑不得
奈何
遠蒙手書
慰意甚篤。
哀書冞增。
中纔寧。
葬則欲用公山
江寓數十里之地。
月日姑未擇耳。
公元1673年
答李舜弼(東稷)書(癸丑)
送三斛之米。
深荷愍窮之義。
而恐或傷惠。
一斛謹受爲行資。
餘皆還納耳。
與李舜弼書(癸丑十二月)
近事不欲掛之齒牙
而浮念胡思往往起心頭。
蓋此素乏高蹈果忘之節。
而厚受國恩
涓埃無補
到今垂死之日。
未知復見何等境界
凜凜愧慄
悲慨繼之。
抑亦亶出於秉彝
不能自已者耶。
然或因循苟延
過時月。
則病中早晩閒看。
書冊未備。
其中朱子大全最切。
要得若干楮價。
仰煩執事
造紙不足則不妨助印。
公元1674年
李舜弼書(甲寅五月)
別紙示諭謹領。
感荷
茂鎭特設。
無損益於公私
若以平常無事之時。
許多米穀
使民輸納城中
則路
價之費。
如其本數
賊未至而民先困矣。
書意已知此弊。
便宜行事
有素經畫者矣。
此非孔道所儲。
雖在山下
臨難無不輸入之患。
此事拙慮久自爛熟
不敢向人言說
盛問及此
極欲畢陳。
病困未能。
然兄以才局自任
而又得茂使君與之同事
則夫豈有遺策耶。
九天洞又有避兵奇絶處。
使鎭官有所兼領
牙行排置署有條理
緩急可以得力
又設社倉
使家家有儲。
而臨急各自輸食。
一事也。
蓋此城非關國要衝
峽民避移。
無有過於此者矣。
有難。
數邑生靈得而完保
則亦豈不爲國家之利耶。
此擧雖遍一國通行可也。
如何
公元1676年
與洪君敍(錫)書(丙辰三月)
去年八月十日書。
褫自龍岡
今日始到于此
滿幅勤懇
三復以還
有若奉接淸儀。
一餉劇話也。
此事悠悠
之無心久矣。
到此以來
未有一日之病。
頑冥甚矣。
然少延此世。
更有何俟
仙蹤縹緲
想有煙霞之趣。
知微知彰
卓乎難攀。
白首殘年
相望更無一握之期。
臨紙未免一悵也。
公元1652年
宋興伯(基隆)書(壬辰十二月)
婚禮曲折
多少敎意不啻丁寧懇切
要是尊嫂區區
三燭婦人之懷。
尊兄不能張耳
親迎節目亦甚省徑
何苦不行
所敎事事一從古制
豈非大善
不能動遵古昔
豈獨於此行古禮者。
令人愧懼歎慨不能已也。
鄙劣雖無似。
亦不欲自棄
尊兄家法
不肯繼述
下同流俗
甘心汚卑
每事必曰古人
吾何敢則。
用意差謬
不但今日一節而已也。
冠昏自無輕重
日者尊家弁禮。
必戒宿三加
此非古耶。
今復云云
實未曉尊意
故知受制於內而何不得也
呵呵
彼中假館
如無其所則去此亦不甚遠。
當日日早迎歸。
行禮於此
如何如何
有問道路稍遠。
欲早親迎
朱子答以勢須如此。
吾亦有受。
兄須勉許。
繼此每事循古
有何不可
行禮之後
若欲歸
亦當從敎卽送耳。
納幣必先期。
禮意如此
而必欲當日行之。
亦未知尊意所在也。
且尊家旣以許婚卽是吾家之人。
恐兄不得自在
千萬更量。
俯徇鄙懇。
如何如何
大槩行事必欲華艶盛麗
則果有難便之勢。
鹿車三五人
簡約而歸。
有何極難不可名言之事乎。
兩家本同一家
何復嫌難
直信相告。
只存古意可也。
其他世俗節次
一切脫灑幸甚幸甚
公元1648年
與郭參奉(鉉)庾木川(植)書(戊子十一月)
似聞那邊若而人爲舊院改之
此非多士之所斥而先正所不許者乎。
不毀已恥。
矧又新之
他人聽之。
不勝不平之心。
其在左右何如耶。
苟有是非之心者。
雖在遠外
必將通諭齊攻。
以爲扶陽衛道之地。
不但已也。
未知僉丈僉兄亦已議合。
能爲之所否。
又聞郭公承旨曾見黜於渠院。
而今欲陞之。
心果深知承旨公之可尊可敬
變革前人所爲
則亦可尙已。
無乃欲以死者啗其子孫
則其計可謂巧矣。
承旨古人
不得其詳。
而槩聞其懿。
未聞其疵。
則其視舊院何如哉。
當時不與者。
承旨公觀之。
幸耶不幸耶。
今日見擬者。
以其子孫視之
不幸耶幸耶。
此一承旨也。
人惡其子孫則黜之。
欲與之合則陞之。
使死者有知
不亦羞辱之甚乎。
吾知參奉丈之心不亦羞其祖先
而僉丈僉兄亦坐視其事。
使陰邪日長仙鄕
則其誰曰在家不知。
太守知之。
不爲顯然左右其人。
木川丈。
何不爲之強聒
必毀其院而後已乎
重峯先生
一國人人之所尊。
而其人辱之。
郭詩爲人
沙溪先生之所絶。
而其院尙在
吾人竊嘗痛之。
今偶及之。
不覺其言之長也。
公元1675年
金鉉節書(乙卯八月)
賢胤見訪
又蒙惠書
愆和至於赴擧
卽已勿藥
旣驚旋喜。
久有香山之約。
負重債。
出門望見楓色之晩。
第切馳神
子帶馬下鄕。
略有所理裝可行
或初三日當過高軒
不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