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白湖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自动笺注)
白湖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製進
  
公孤職掌圖說[中]
   上篇
太師本文而條解之。
據經摭傳。
撮其綱要
以爲王學古格心之訓。
鑿空妄爲之說也。
太師職。
旣以先聖王誼辟之事及經傳法言而言之。
太傅職則又以後昏君亂主可爲懲毖者而言之。
備儀監。
伏乞睿照。
公元1668年
無恩於父母
周昭王南巡不返。
穆王不擧南國之師。
(事見周本紀)平王之忘父讎不報
至於戊申
(事見詩王風)鄭武公忘其死難
而娶申侯女。
(事見鄭世家)莊公之聽其母之溺愛
而終有黃泉之誓。
(事見春秋傳)魯莊公之娶齊襄公女。
居喪納幣于齊。
(事見莊公二十二年)觀社于齊。
(事見莊公二十三年)宋襄公之背殯出會
(事見魯僖公九年)晉申生不能驪姬之讒。
而棄父於不慈
(事見春秋外傳)惠公居喪不懷
受玉不敬
(事見同上)晉人之立太子出會
(事見春秋傳)吳夫差忘其之死於越而與越和。
(事見吳世家)漢景帝之託遺詔短喪
(事見文帝後七年)成之偏厚外
公元前33年
戚。
而卒取易姓之禍。
(事見元帝竟寧元年)哀帝尊崇所生
而陷親於非禮
(事見成帝綏和二年)秦王堅之順其母而殺其兄。
(事見晉穆帝升平元年)魏武帝之置父怨而自盡於馮氏之喪制
(事見太和十四年)後陳宣帝之殺王軌
(事見南史)唐秦王蹀血禁門而禪父位。
(事見高祖武德元年)肅宗之卽位靈武
(事見至德元年)遷上皇西內
(事見上元元年)宋欽宗之代父出降
(事見靖康元年)高宗之亟稱尊號。
臣事讎虜
(事見建炎元年)光宗之不朝重華
(事見紹煕五年)寧宗之成服卽位
(事見同上)
 臣按。
天地者。
物之始也。
父母者。
之本也。
其或無恩者。
聖人所謂悖德悖禮而罪首三千者也。
歷代君人者之於此
雖事有輕重
情有淺深
而皆足以天地大紀而蹈亂亡覆轍也。
今略擧其可言者于此
若其忍心害理自絶于天者。
不與焉。
不可人道律之也。
公元前669年
不姻于親戚
商紂昏棄厥遺王。
父母兄弟不迪
使微子祭器而去。
比干剖心而死。
箕子被髮佯狂
(事見商紂紀)鄭莊公養叔段之惡。
(事見春秋傳)晉武公覆宗國。
(事見春秋傳)獻公之殺群公子。
公子詛。
畜群公子
同姓之國
(事見魯莊公二十五年)周景王之殺其弟佞夫。
(事見襄公三十年)秦二世之戮十二公子。
磔十公主於社。
公元前209年
(事見二世元年)漢文帝不急朱虛侯之功。
以致濟北之叛。
(事見二年)景帝之廢太子而下之獄。
使之自殺
(事見七年)成帝之以趙氏之讒而廢許后。
(事見鴻嘉三年)靈帝之以宦寺之讒。
廢宋后而幽殺之。
(事見光和元年)晉武帝之出齊王攸
而死乃慟哭
(事見太康四年)齊明帝宋明帝之猜殺諸王
宗支略盡
(事見南史)隋高祖之殺滕王瓚
(事見開皇十一年)唐高宗之殺吳王恪
(事見永徽元年)逐長孫無忌
(事見顯慶四年)再摘黃臺瓜
而付神器於庸兒。
(事見永隆元年)中宗之戮太子
而祭武三思之柩。
(事見景龍元年)玄宗一日三子
(事見開元二十五年)肅宗不究讒言而殺賢子
(事見至德二年)宋太宗之責皇子流。
秦王終負其母兄
(事見太平興國四年)仁宗之因小忿而廢郭后
(事見明道二年)哲宗之因細故而廢孟后
(事見紹聖四年)
 臣按。
親戚
天屬也。
枝葉之於本根也。
堯之光于四表
協和萬邦
亦由親九族而推之也。
其或無恩義於此者。
是自翦其枝葉
以傷其根本也。
歷代之如此者
無不與於亂亡之道。
今摭其著者于此
其他亂辟昏世之事。
不能悉錄。
公元1674年
不惠黎庶
夏桀大誅豪傑
(事見紀)之爲炮烙之刑。
(事見殷本紀)周厲王暴虐
民不堪命
衛巫監謗以告則殺之。
(事見三十三年)幽王之無人不鰥。
率彼曠野
(事見小雅)
公元前209年
秦之謫戍七科
稅民深者爲良吏
民衆者爲忠臣
(事見二世元年)漢武帝尊用酷吏
盜賊滋起。
繡衣擅斬
誅殺甚衆。
(事見征和二年)靈帝宦官子弟賓客
布滿天下
所在貪暴
酤榷財利
侵掠百姓
誅殺無數
(事見光和二年)梁武帝之築淮堰疫死十餘萬。
流漂數十萬。
(事見天監十五年)隋煬帝之殺楊玄感黨與三萬餘人
洛陽
猶恨大有人在
(事見大業九年)征遼之役。
死者相枕
天下騷動
造船之卒。
下生蛆。
(事見大業七年)唐之自懿宗以來
奢侈日甚
征斂愈急。
年年水旱
州縣不以實聞。
百姓流殍
無所控訴
所在盜起。
(事見僖宗乾符元年)
 
臣按。
黎庶者。
邦本也。
實天赤子而吾之同胞也。
古人所以視之如傷。
保之若子。
因心而惠之。
加意而爲之也。
其所疾怨喜悅
而天爲之感動
故曰國之將興也。
視民如子
國之將亡也。
視民如草芥
歷代禍福興亡
亦考諸此而可知也。
公元1674年
無禮大臣
若桀之囚湯於夏臺
伊尹妖言
(事見紀)之囚文王羑里
箕子以爲奴。
(事見殷紀)衛獻公之不稅皮冠
而見孫林父
巧言使者
(事見春秋傳)晉靈公不聽趙盾驟諫
而使麑嗾獒以賊之。
(事見魯宣公二年)漢景帝不置胾箸於周亞夫而起出之。
(事見後元
公元463年
年)宋孝宗狎侮群臣。
太宰義恭以下
無不穢辱
(事見大明七年)
 臣按。
大臣者。
人主股肱也。
苟其人也。
敬之信之可也。
非其人則廢之誅之可也。
以其人居是位而不盡禮
賢者固不處也。
非其人居是位而過爲之禮。
亦致亂之道也。
故曰主道知人
臣道知事
人主之職。
論相而已
公元前92年
不中刑獄
周厲王之聽譖而烹齊侯。
(事見夷王十六年)秦始皇急於法。
久不赦戮。
偶語誹謗
(事見三十四年)二世之行。
督責益嚴。
刑者相半於途。
死人日成積於市。
(事見二年)論斬丞相父子
(同上)漢武帝巫蠱獄起。
宗室大臣
無不株連
(事見征和元年)成帝之掖庭祕獄
大爲亂阱
榜箠憯於炮烙
(事見永始二年)明帝楚獄多濫
坐死徙繫者累千。
逮及陷入
考治慘毒
(事見永平十四年)隋文帝殺人殿廷
盛夏斷斬
(事見開皇十年)唐玄宗羅鉗吉網
誅逐貴臣
中外震慄
(事見天寶四載)又如漢元帝不能石顯擅發劫殺之罪。
(事見初元二年)成不能正王氏僭擬王居之罪。
(事見鴻嘉三年)桓帝不能趙忠玉匣之罪。
(事見永興元年)靈帝不能宦官通賊之罪。
(事見光和六年)兩漢之末荐行赦令
恩貸
(事見漢書)
 
臣按。
刑獄者。
民命之攸寄。
王政大事也。
而其曰中者。
王者所以悉其聰明
致其忠愛而得其衷者也。
不及紀綱紊而姦軌不戢矣。
過之則德意不行無辜含冤矣。
故曰制百姓于刑之中。
以敎祇德。
周公之告成王
亦惟曰。
用中罪也。
世之急事功者。
重刑爲務。
言敎化者。
輕刑爲德。
二者均之爲不中也。
秦以急刑亡。
漢以數赦衰。
其效可見矣。
凡國之災祥禍福
未嘗不由乎斯也。
公元前189年
無經百官
歷代外戚任事
威福下移
凶于家國
漢初呂產呂祿之將南北軍
幾危劉氏。
(事見惠帝七年)昭帝之霍氏上官宗黨分據。
幷管機要
遂生逆謀
(事見宣帝地節三年)成之王氏繼司國命
卒移漢社。
(事見漢書)東漢之竇氏耿氏梁氏何氏。
無不與於亂亡
死國破。
 右。
並自托肺腑
疾害忠能
憑恃奧援
瘝廢天工
貽禍宗社
自茲以來
與亂同事者。
覆亡之報。
如出一轍
公元1710年
歷代之昵近天刑。
委之權柄
受禍殃。
齊桓公之寵豎貂立嗣
(事見齊世家)秦始皇之用趙高車府敎愛子
(事見三十七年)二世之尊爲中丞相
(事見二年)漢元帝之寵石顯中書
(事見初元二年)和帝之賞鄭衆茅土
(事見永元十四
公元125年
年)順帝之十九侯。
(事見延光四年)和帝之五侯
(事見延熹二年)靈帝十常侍
(事見中平元年)唐玄宗將軍
(事見天寶七載)楊招討
(事見開元十二年)肅宗李尙書
(事見寶應元年)程驃騎
(事見同上)代宗軍容
(事見廣德元年)僖宗阿父
(事見乾符元年)宋徽宗童太師
(事見宣和三年)梁太尉
(事見宣和二年)理宗董閻羅
(事見寶祐三年)
 右。
並穴據天險
竊弄威福
城社之勢。
不可薰灌。
與國俱燼而後已。
公元前47年
歷代之任匪人
流毒生民
以覆家邦
漢元帝之付倖臣以樞機
(事見初元二年)成帝之待佞臣師傅
(事見元延元年)哀帝之任弄臣鼎鼐
(事見元壽元年)晉武帝楊駿之庸闇。
(事見永煕元年)陳後主施文慶等之諂佞
(事見至德二年)隋煬帝之得裴矩等之迎逢
(事見大業三年)唐玄宗李林甫之妬賢固寵
(事見天寶十一載)楊國忠淫肆速禍
(事見同上)德宗得盧杞姦邪
(事見建中三年)裴延齡誕妄
(事見貞元八年)憲宗皇甫鎛導諛
(事見元和十一年)文宗李訓鄭注狂妄
(事見太和七年)宋眞宗王欽若柔佞
(事見景德二年)丁謂之憸險
(事見天四年)神宗呂惠卿反覆
(同上)哲宗得章惇毒害
(事見紹聖元年)徽宗蔡京陰邪
(事見建中元年)高宗黃潛善汪伯彥昏錯
(事見靖康二年)秦檜悖逆
(事見建炎四年)湯思退之巧諂。
(事見紹興三十年)寧宗得韓侂胄悖慢
公元1135年
(事見紹興五年)理宗史彌遠誣上蔽賢
(事見寶慶元年)賈似道悖理稔禍
(事見德祐元年)
 右。
寅緣攀附
蠱惑君心。
排擯忠賢
以成其私。
卒禍其國。
以及其身。
公元178年
又如漢靈帝賣官西邸
公卿有價。
(事見光和元年)宣陵孝子
鴻都學士。
(事見煕平六年)隋煬之設進士科
(事見大業二年)唐中宗之廣置員外
斜封墨勅
流品大淆。
(事見神龍二年)用道流
(事見神龍元年)爵梵僧
(事見景龍元年)公主開府
(事見神龍二年)詞人置館。
(事見景龍二年)僖宗之貸錢穀除官
(事見乾符五年)後唐莊宗之官伶優
(事見同光二年)宋徽宗之置道階
(事見政和四年)
 
臣按。
官祿者。
天之所以位賢。
王者所以天下之士。
共理天職
敬事上帝者也。
經者。
常也。
其道有常
其人有常
不可私昵處之。
不可小人處之。
不可以庸謬處之。
不可以后戚處之。
不可宦侍處之。
不可女子參焉。
不可奸臣據焉。
苟失其常。
亂且亡焉。
小官尙然
況於大臣
王者所與亮天工者乎。
公元前74年
不哀於喪。
衛太子衎之父喪不哀。
得罪君母
(事見春秋傳)魯昭公之比葬三易衰。
(事見魯世家)漢昌邑王之奔昭帝
喪居道上
素食
望都門。
稱嗌痛不哭。
(事見昭帝元平
公元824年
元年)宋主子業之受璽紱戚容
(事見南史)唐敬宗先帝梓宮在殯
鼓吹日喧。
(事見長慶四年)
 臣按。
喪者。
人道大變也。
故曰。
養生不足以當大事
送死可以大事
所謂仁者
可以觀其愛。
禮者。
可以觀其節。
勇者可以觀其強。
知者
可以觀其理焉。
孝子悌弟貞婦
皆可得而察者。
人道之終不可不愼也。
於此而失其道。
則餘無足觀矣。
古人未嘗不省禍福休咎於是焉
公元177年
不敬於祭。
之謂祭無益
宗廟不親
郊祭不饗。
(事見牧誓)漢靈帝之以拘忌少故。
郊廟大典
(事見熹平六年)禪之四時之祀不親
池苑之觀仍出。
(事見後主延煕八年)齊武之別薦褻味於古宅。
(事見永明九年)陳後主之祠七廟而不出。
拜三妣而臨軒
(事見禎明元年)隋煬之不齊而郊。
(事見大業七年)唐中宗祀天
后爲亞獻
宰相女爲齋郞
(事見景龍三年)宋眞宗之載天書祀天地。
(事見祥符元年)
 臣按。
祭者。
人之所以追養繼孝也。
所以事天鬼神者也。
敬則受福
慢則受禍
非徒人之所以鬼神
鬼神所以禍福人也。
孔子曰。
不與祭。
不祭
又曰。
吾戰則克。
祭則受福
祭祀之理也。
不戒戎事
秦始皇之銷鋒鏑城郭
(事見二十六年)
公元280年
武帝之罷州郡武備
(事見太康元年)隋文帝除毀民間甲仗
天下兵器
(事見開皇九年)唐玄宗之謂天下無虞
委政宰相
授兵於藩將。
(事見天寶六載)
 右。
並恃平狃安。
思遠圖。
忘戰必危之故。
公元前72年
王道不競
夷狄和親
中國受侮。
而卒致忘戰之禍。
如漢與凶奴姻親
烽火通於甘泉
(事見文帝後二年)馬晉戎狄雜處
中州幅裂
二帝含璧。
(事見書)唐與突厥結盟
而虜騎至於便橋
(事見武德九年)石晉契丹爲父兒。
堯封割棄
出帝面縛
(事見五代史)汴宋與遼人講百年之好
女眞起於海上
華戎俱斃。
海內塗炭
(事見宋史)杭宋與金人君臣之義。
韃靼發於北荒
光岳氣盪。
宇內腥膻
(同上)
 右寔華夷所以變易
天地所以飜覆
禮義所以興喪。
世主忽焉
覆車相尋
巡狩禮廢。
武功不擧
事變橫起
國命屢遷
周平王忘讎忍恥
避兵東徙
終身不出閨闥
諸侯私鬪
徒擁虛器
(事見前元年)漢唐宋之末。
四方有變。
無天子。
自將老摠戎之事。
強臣擅命
夷狄益橫。
(事見漢唐宋本紀)
歷代窮兵黷武
思省躬。
以致不戢自焚之禍。
公元611年
秦皇虎視蛇食
烹滅六王
北逐凶奴。
南戍五嶺
戍卒一呼函谷擧。
(事見秦紀)漢武之北斥南開
東征西通
民窮盜起。
幾襲亡秦之轍。
(並見武帝本紀)隋煬之東征不息而變起蕭墻
(事見大業七年)唐德宗征討四興而涇卒犯闕
(事見建中二年)
公元前279年
歷代授鉞匪人
改命易帥。
以致以國與敵之禍。
如燕之以騎劫樂毅
而七十餘城。
皆復爲齊。
(事見赧王三十六年)趙之以趙括廉頗
而坑長平四十萬卒。
(事見赧王五十五年)以聚代李牧而國滅爲郡。
(事見趙世家)漢之罪盧植皇甫嵩
董卓之而奸凶得志
(事見靈帝中平元年)唐之以魚朝恩爲軍容。
而九節度之兵潰於相州
(事見肅宗乾元二年)宋之以董貫,梁方平摠師。
中州不守。
(事見徽宗宣化四年)以韓侂胄主兵
仗義之師。
反成辱國之擧。
(事見宋史)以賈似道督府
摧敗之師。
更冒再造之功。
(同上)
歷代奸人在內
媢賢忌功。
誅逐大將
取覆亡之禍。
樂毅走而燕衰。
(事見周赧王三十六年)廉頗奔而趙喪。
(事見趙世家)李牧殺而遷虜
(同上)檀道濟死而虜馬飮江。
(事見南史)斛律光死而敵人相賀
(同上)召种師道
李綱
宣撫徵兵二帝俘。
(事見宋史)宗澤憤死而兩河淪沒
(事見高宗建炎二年)岳飛下理江左偏安
(事見高宗紹興十一年)召還魏了翁
公元1235年
督視之行。
賢能袖手
襄漢敗壞
(事見端平二年)罷汪立信
制置瞎賊之策不用
天下之事遂去。
(事見慶宗惇化十年)
公元前74年
歷代之與敵爭衡
不能正名聲罪
自蹙形勢
以取乘凌之患。
如齊桓,晉文之合諸侯尊王
不能荊楚淫名之罪。
終無以帖楚。
(事見春秋傳)晉襄公不能商臣弑君之罪。
方城之師不能存江。
終有子旅憑凌中國反操名義之患。
(同上)齊王建之不能乘時憤發
用晉楚大夫討暴貪虐之罪。
卒餓死之間。
(事見齊世家)漢太祖不能冒頓殺父之罪。
終至困於平城納女請和
遺患後世
(事見七年)漢昭烈不能早明曹操父子君母天位之罪。
而先用憤師于吳。
使亂臣賊子無所忌憚
假名禪讓
流禍萬世
(事見章武元年)唐之不能楊廣滔天之罪
湯武名義
猥襲禪代之名。
(事見隋煬帝十三年)宋之不能元昊賊母之罪。
以受小醜侮弄
(事見宋史)
歷代之置師不能取說禮樂詩書
任用武人
寄以國命
在內則簒。
在外則叛。
應敵則亡。
竇憲以戚吏橫肆
將兵北伐
王室幾領。
(事見漢書)董卓邊帥粗猛
將兵入
朝廟俱燬。
(事見後漢書)祿山以藩狡黠
節度河北
天下中分
(事見舊唐書)朱溫賊帥兼節。
旄制
公元1259年
六軍李氏滅。
(同上)郭藥師以降胡。
專一路而金兵犯闕
(事見宋史)范瓊禁衛而虜禍益烈。
(同上)似道六師邊事益急。
(事見宋理宗開慶元年)
公元前562年
歷代專授兵柄
以致太阿倒持
魯隱公之授公子彙(一作翬)兵權
非公命而出師
(事見春秋傳)三家之世掌三軍
(事見襄公十一年)六卿之世掌六軍
(事見春秋外傳)漢呂氏之並掌南北軍
(事見通鑑惠帝七年)董卓曹操之以三公
而獨管六師
(事見後漢書)
公元前74年
 臣按。
戎者。
國之大事
聖人所以不仁無辜
以戡禍亂斯世者也。
古之可監可戒者。
如右所載矣。
竊嘗因是而論之。
黃帝之滅蚩尤
顓頊之誅共工
尙矣不可論。
少康之殪寒浞
成湯之伐夏桀
武王之伐商紂
所以創大業揚武烈
固自將。
成王之伐奄。
宣王之伐淮夷
未嘗繼世守文而不自將也。
伯禹之征有苗
周公之征武庚也。
非摠六師百工之元老大臣乎。
漢高祖之定天下
馬上得之
光武之復祖烈
在行間。
唐太宗之起晉陽關中
斬鄭馘
梟秦主退突厥
躬擐甲冑。
櫛風沐雨
以至唐莊宗之滅汴梁也。
決計焚族。
周世宗敗北漢也。
介馬臨陣
宋祖之天下
宗之却北虜
何嘗不由於是道也。
中國之於北虜
之者吉。
見伐者凶。
周以北伐玁狁而興。
趙以北却凶奴而強。
秦有蒙恬之師而收河南地
漢有衛霍之師而漠南王庭
有渭橋之盟。
陰山之戰而胡越一家
司馬雜處而亂。
石晉割地而亡。
汴宋分治而俘。
杭宋以服事而擧。
黃虞
車書禮樂之區。
盡輸之氈裘
古今成敗大數也。
公元前773年
不信於諸侯。
若桀之伐有施而納妺喜
(事見夏桀紀)之伐有蘇而納妲己
(事見商紂紀)周穆王以不享征犬戎
(事見春秋外傳)厲王之聽譖淫刑
(事見厲王紀)幽王之戲擧烽火。
(事見幽王九年)桓王之與鄭交質
(事見春秋傳)漢高祖之僞遊雲夢。
菹醢功臣
(事見六年)景帝侵奪諸侯地。
(事見三年)
 臣按。
諸侯者。
天子所與天下共理之者也。
侯者
候也。
所以候天子之得失治亂也。
蓋諸侯服從。
則天子之德威行也。
諸侯不服
則天子之有失德可知也。
信者。
天子威德
足以服其心也。
欲諸侯服從。
亦無失其信而已
公元1684年
不誠於賞罰
漢高祖不能韓彭之功而滅族
(事見十一年)宣帝不能霍光之後
(事見地節四年)成帝之責
公元前19年
讓王氏按誅薄昭故事
實無誅斥
(事見鴻嘉二年)光武之不賞馮衍守志之美。
(事見建武二年)侯彭寵以不義。
(事見建武五年)章帝不能竇憲請奪陰唱之罪。
(事見建初八年)漢朝不能竇憲劉暢之罪。
而使北擊凶奴。
(事見章帝章和二年)桓帝之賞梁冀蕭何霍光鄧禹之功。
(事見元嘉元年)唐中宗之賜敬,暉等王爵
而實奪之權。
(事見神龍元年)漢末將帥破敵
宦官封侯
(事見桓帝紀)唐家邊將成功
宰相封公
(事見玄宗紀)
 臣按。
賞罰者。
君人所以聳善黜惡砥礪道者也。
一人千萬人悅。
一人千萬人懼。
二事無失
政事自然盡善
古人切要之言也。
故曰。
刑賞者。
人主二柄也。
勿因喜而妄賞。
勿因怒而忘(一作妄)罰者。
人君所宜加愼焉者也。
公元前74年
不厚於德。
歷代不恒其德。
有始無終
周穆王之有蹈虎涉春氷之心。
而終有車轍馬足天下之行。
(事見書伯冏)周宣早朝晏罷
任賢使能
北討南征
復文武之烈
而終至不籍千畝
料民太原
枉殺杜伯左儒
貪天禍。
(事見春秋外傳)齊桓公之得管夷吾
成九合之功。
而終任三豎
以致三月不殯之禍。
(事見齊世家)漢哀帝始初勵政。
欲則武宣
不能自克於嬖倖外
戚之偏私
漢室遂壞。
(事見哀帝紀)唐玄宗之討韋氏誅亂臣。
姚崇宋璟
以成開元之治
而終溺情楊妃
授政林甫
以致天寶之亂。
(事見玄宗紀)憲宗英明剛毅
相得人。
以成中興之烈
侈心漸萌。
小人乘間
身且不保。
(事見憲宗紀)
公元1620年
歷代不顧恩義
戕賊無辜
害心德。
漢高祖之斬丁公(事見高帝五年)族韓彭
(並見十一年)景帝不察鼂錯之忠而斬之東市
(事見景帝三年)誅栗姬母子
慢忽大臣之言而疏棄之。
(事見景帝五年)不思平七國之功。
而下周亞夫于獄。
(事見景帝三年)哀帝薄責師傅
誚讓大臣
(事見建寧元年)宋武帝盡殺齊明帝諸子
(事見南史)北朝顯祖之殺魏宗室四十餘家。
(事見文保十年)宇文武帝之殺溫公高緯而盡夷其族。
(事見周書)唐高祖之斬竇建德蕭銑
(並見武德四年)太宗之滅建成元吉父子。
(事見高祖武德七年)後唐莊宗之殺蜀主衍一族
(事見同光四年)宋太宗太祖年改元。
(事見太祖開寶九年)開寶后之不成喪
(事見至道元年)不能天下太祖之子孫。
(事見太平興國七年)仁宗無後
不能長慮廣選。
反本復始
婁寅亮之言。
(事見高宗紹興二年)
歷代女子小人奸情慝態。
惑主心。
讒巧誣。
罔上聽。
而主不覺悟
輕信遽疑。
以亂其德。
周尹
公元654年
後妻之以掇蜂伯奇
(事見說苑)晉驪姬半夜而泣。
投毒于酒。
以殺世子
(事見春秋傳)楚鄭袖之妬秦女而釋張儀
(事見屈原傳)趙倡姬之受秦賂而殺李牧
(事見列女傳)唐武氏之以披衾號哭王后
(事見高宗永徽五年)張良娣之以夜捫廣平
建寧王
(事見至德二載)
 右皆女子之以疑似
設巧中之計而惑主聽。
公元前523年
寺人伊戾之歃牲加書而縊太丁(一作子)。
(事見春秋)楚費無極之勸楚王自取秦女
大城城父。
以間太子
(事見魯昭公十九年)衛占夢嬖之託卜筮
以去西南隅之大臣
(事見魯哀公十六年)吳伯嚭之譖子胥怨望
(事見春秋外傳)齊田嬰之請王日覽五官之事而終委之已。
(事見周顯王四十八)視美珥所在而請立爲后
(事見戰國策一)上官大夫之疏屈子以伐功。
(事見屈原傳)趙郭開之與使者金。
廉頗老病
(事見趙世家)趙高之勸李斯請間
以激君心。
棄書不奏。
誣以辭服
(事見二世二年)持鹿馬眩聽。
陰中之計。
(事見二世三年)漢江充之自得罪。
而陷太子巫蠱
(事見政和二年)石顯之以召致之奏。
上聽
終請暫屈之牢獄
以殺蕭望之
(事見元年)惡京房之論己。
建言試其法而出之。
使之坐事棄市
(事見建昭二年)惡馮逡之言己。
而排野王以私後宮
(事見竟寧元年)樊豐之譖楊震以懷懟。
(事見安帝延光三年)梁冀之以飛
公元184年
章誣李固
(事見桓帝紀)左豐之求賂不得
而譖盧植固壘
(事見靈帝中平元年)張讓之嗛王允得其客通賊書。
而再捕下獄
(上同)趙忠之嗛皇甫嵩之毀其家。
而懲收印綬
(事見中平二年)晉賈充之欲專名勢。
而薦任愷吏部尙書
(事見武帝泰始八年)荀勖之欲留賈充
而稱女之美。
(上同)荀勖馮紞之疾。
張華聲名而出之。
又言及鍾會
(事見太康四年)惡齊王德望日隆
密陳中外歸心
(事見太康▣年)賈后強太子酒。
而誣以大逆
(事見惠帝永康元年)梁朱异之忌徐摛寵遇
而請畀山水郡。
(事見武帝中大通三年)北齊祖珽造謠言。
以殺斛律明月
(事見北齊史)陳孔範之知後主之惡聞其失。
凡有過惡
曲加文飾
(事見陳至德二年)隋裴蘊之知帝嗜音樂
四方散樂東都
以蕩其心。
(事見大業二年)裴矩之知帝好遠略
而進西域圖紀。
以逢其欲。
(事見大業四年)郭衍之知帝之內存聲色
而勸帝五日一朝
(事見大業六年)虞世基之知帝惡聞盜賊
郡縣表狀
不以聞。
(事見大業十三年)封德彝附託世基
密爲指畫
諂順帝意。
(事見大業十三年)唐李世勣之動上。
天子家事之言。
俾上自決廢置
(事見高宗永徽六年)許敬宗陰揣帝私。
妄發易婦之言。
(事見永徽六年)李義府之知主意所在
而叩閤請廢立
(上同)李林甫之因中人
請護壽王
(事見開元二十二年)言外無與
公元736年
壼事。
使之專殺三子
(事見開元二十四年)陽蹇抑默。
以排裴耀卿張九齡
(事見唐國史補)使嚴挺之求還就醫
以授散秩
(事見天寶元載)任藩將節度
以杜儒臣入相之路。
(事見天寶六載)元載之貨結內侍
承意探微
(事見元載)盧杞言作廟當王氣
以殺陽炎
(事見德宗建中二年)自請鳳翔節度
以逐張鎰
(事見建中三年)薦關播幷相
專己權。
(上同)請重臣宣慰
以去顏眞卿
(事見建中四年)李逢吉之薦李紳居風憲之地。
使去翰苑
(事見穆宗長慶三年)李訓鄭注之挾奇技詭辯
中人權位
(事見文宗太和七年)仇士良之以奢靡
娛人耳目
勿使之讀書親近儒生
(事見武宗會昌三年)田令孜自備果食
上對飮。
(事見僖宗乾符九年)崔胤崔昭緯柳璨之挾強藩爲援。
(事見昭宗光和三年)宋夏竦使女習字
以誣石介
(事見慶曆四年)蔡京僞作諫疏
以誣鄒浩
(事見徽宗崇寧元年)秦檜以孝兼愛成和事。
而以擅兵請留岳飛
(事見紹興十一年)丁大全之以臺檄董槐
(事見理宗寶祐四年)賈似道之以會計邊費
閫臣侵盜
(事見理宗景定二年)誣入對人。
陳蒙貪汚
(事見度宗咸淳三年)殺言事之女嬪。
以杜上聽
(事見咸寧六年)
 右皆小人設變詐以罔上
而上不能覺察者。
歷代誅戮諫者。
自壅聰明
以致喪德亡國之禍。
如桀之殺關龍逢
(事見夏桀紀)之剖比干鄂侯箕子
公元前784年
(事見商紂紀)宣王之殺左儒
(事見宣王四十四年)齊泯王之斮狐咺殺陳擧
(事見周赧王三十年)漢元帝之棄京房于市。
(事見建昭二年)成帝之論殺王章
(事見陽朔元年)哀帝掠殺鄭崇
(事見建平四年)收縛劉輔祕獄
(事見永始元年)下王嘉于獄。
(事見元元年)竇太后之下郅壽吏。
(事見和帝永元元年)鄧太后囊撲杜根
(事見安帝永光元年)安帝之殺趙騰。
(事見延光三年)桓帝之殺李雲杜衆
(事見熹二十九年)殺呂強向栩張鈞
(事見中平元年)靈帝之殺謝弼
(事見建寧二年)殺曹鸞
(事見熹平五年)陳後主之殺傅縡
(事見至德三年)斬章華
(事見禎明元年)唐高宗貶殺褚遂良來濟韓瑗等。
(事見永徽六年顯慶二年)貶王義方
(事見顯慶元年)殺上官儀
(事見麟德元年)中宗之殺韋月將
(事見神龍二年)殺蘇安恒
(事見景龍元年)玄宗撲殺周子諒
(事見開元二十五年)德宗之生瘞崔善貞
(事見貞元十五年)懿宗之殺韋殷裕。
(事見咸通十三年)僖宗之殺侯昌業
(事見廣明元年)殺孟昭圖
(事見中和元年)殺常濬。
(事見光啓元年)宋哲宗之逐鄒浩
(事見元二年)徽宗之竄方軫
(事見大觀元年)竄陳瓘
(事見政和七年)竄陳禾
(事見大觀三年)竄黃甫光。
(事見政和七年)竄曹輔
(事見宣和元年)編管朱夢悅。
(事見宣和二年)安置陳過庭
(事見宣和三年)編管宋昭
(事見宣和四年)高宗之斬陳東歐陽徹于市。
(事見靖康二年)竄胡銓南海
(事見紹興十八年)理宗編管陳宜中等。
(事見寶祐四年)殺吳潛
(事見景定元年)逐葉季,蕭規
(事見景定四年)
公元前57年
歷代戕害善人
以滅天地之紀。
周厲王之以讒刑孟子
(事見小雅)襄王之肔萇弘
(事見墨子)漢景帝之殺周亞夫
(事見通鑑元年)武帝之殺竇嬰
(事見元光四年)宣帝之殺韓延壽
(事見五鳳元年)元帝之殺蕭望之
劉更生
(事見初元二年)成帝之殺王商
(事見河平四年)棄梅福
(事見初始三年)安帝之殺楊震
(事見延光三年)梁后之殺李固杜喬
(事見桓帝建和元年)桓帝之殺成瑨劉瓆
(事見延熹九年)捕治黨人
(事見延熹九年)靈帝之再治鉤黨
(事見建寧二年)殺劉陶劉淑陳球等。
(事見光和三年)漢王允之蔡邕
(事見初平三年)曹操之殺孔融
(事見建安十三年)趙王倫之殺張華裴頠
(事見惠帝永康元年)王導之殺周顗
(事見元永昌元年)唐高宗之殺長孫無忌褚遂良等。
(事見顯慶五年)德宗之殺崔寧
(事見建中四年)流陸贄(事見貞元十一年)貶陽城
(事見貞元十四年)貶韓愈
(事見貞元十九年)宋神宗放逐老成
(事見神宗紀)哲宗之流貶元祐黨人
(事見紹聖元年)徽宗之立奸黨碑。
(事見崇寧元年)高宗之逐李綱
(事見紹興四年)逐張浚
(事見上同)逐趙鼎
(事見紹興八年)殺岳飛
(事見紹興十一年)逐李光
(事見紹興十一年)寧宗之逐朱熹
(事見慶元元年)竄趙汝愚
(事見上同)設僞學禁。
(事見上同)理宗之逐眞德秀魏了翁
(事見寶慶元年)
歷代奸人宦侍小忠小慧
入于左腹
以行壅君之計。
趙高之以強力通法
得幸亡秦宗。
(事見秦始皇
公元前48年
十七年)石顯之以巧慧習事
取寵於上而基漢禍。
(事見元初元元年)董賢之以美麗便僻
得上寵而乘高位。
(事見哀帝建平元年)王莽匿情求名
虛譽隆洽
以致滔天之禍。
(事見成帝紀)梁宋异之以精力敏贍
機政
遂致臺城之辱。
(事見梁武帝普通五年)陳施文慶之以聰敏
閑吏職被親幸
遂致投井之厄。
(事見陳至德二年)
 右皆憸人孔壬
蠱君之心。
以成其私者。
公元前74年
歷代姦雄亂臣
用權智弄戚福。
以成竊國之術。
如有寒浞行媚于內而虞羿于田
卒以烹羿。
(事見本紀)魯三家之分公室三軍
世其權。
(事見魯世家)六卿擅兵專地
世襲其位。
以至剖分宗國
(事見晉世家)宋子罕之請君行恩賞。
自行刑罰
以取威權
(事見韓非子二柄篇)田氏小斗大斗
行陰德于民。
以代姜氏。
(事見齊世家)秦呂不韋之行千金公子異人華陽夫人
以貨秦國
(事見史)趙高之勸二世舊臣親信
禁中神明
以基望夷之禍。
(事見二世元年)漢王莽之折節恭儉
以要民譽
順適太后
以固其寵。
遂移漢祚
(事見漢書王莽傳)曹操之身居將相
專摠大兵
子管禁衛
納女入宮
以伺上動靜。
(事見建安十六年)吳張布之不欲韋昭與其主講讀。
以蔽其耳目
(事見後漢景耀五年)唐程元振,竇文㻛,王希遷
公元762年
禁衛帥臣
使天子動靜自由
(事見代宗寶應元年德宗興元元年)仇士良,陳弘志之閉文宗內殿
使不得臨朝見群臣。
(事見唐書宦官本傳),堅,溫等之大獄
異己宗支
以弱王室
 右皆亂臣陰謀奪國之權。
以瘝其君者。
 臣按。
德者。
得也
道之得於心者也。
仁愛寬裕
固德也。
聰明剛毅
亦德也。
君人者。
仁愛寬裕之資。
而無聰察剛毅之德。
則失之柔弱
無以首出萬物
聰察剛毅之資。
而無仁愛寬裕之德。
則失之剛暴
無以覆育群生
於是二者然後
始可謂之德也。
厚者。
敦篤也。
雖有是二者。
仁愛不能無私
剛毅不能無蔽。
或有始而不能終。
則亦非德也。
非所敦篤也。
若漢元唐高。
仁弱失德
秦胡隋廣。
強戾亡道
漢靈以昏柔而不仁
唐德以猜察壅蔽
均之爲喪德也。
公元前44年
不強於行。
晉平公之知師事亥唐不能與共天職
(事見孟子)魯定哀之知尊大聖而不能用。
(事見孔子世家)平公之欲見孟子而尼於嬖倉。
(事見孟子)漢文帝之知賈誼可用
不能公卿之位。
(事見五年)武帝之知董仲舒之賢而出之江都
(事見建元元年)知汲黯之爲社稷臣
不能
公元前74年
補闕拾遺之職。
(事見元元年)漢元帝之知石顯之殺賢傅而不能罪之。
(事見和元二年)納京房顯之言。
棄市
(事見建昭元年)成帝之知王氏之放縱不能按法
(事見鴻嘉三年)歎劉伯之忠而不能用。
(事見陽朔二年)章帝之知竇憲之橫姿。
不能棄之。
(事見建初八年)順帝之知張綱之言直而不能用。
(事見漢安元年)靈帝出示張鈞章于宦官
竟至收掠
(事見中平元年)責張讓不能罪。
(上同)識傅燮之言而不能封
(上同)唐文宗之知受制家奴不能去之。
(事見開成四年)宋神宗之歎鄭俠新法之疏。
得罪
(事見煕寧七年)高宗之知秦檜可畏
而不知匕首不可防身
(事見紹興二十五年)
 右幷善善不能擧。
惡惡不能去。
以趨亂亡不能振者。
公元前229年
歷代之黜正登廢。
嬖嫡立庶。
敗家法而禍及宗社
周幽王之廢申后立褒姒太子
以滅宗周
(事見幽王九年)齊桓公內嬖如夫人者六而五子爭立
(事見襄王七年)晉獻公之立驪姬世子而亂及四世
(事見春秋魯僖公四年)周景王寵子朝間王猛王室遂亂。
(事見景王二十五年)趙悼襄王之娶倡女
廢后太子而國滅。
(事見烈女傳)秦始皇出長子愛小子而終滅嬴族。
(事見始皇紀)漢成帝
公元前18年
飛燕正后
啄皇孫
(事見鴻嘉三年)隋文帝之廢勇立廣。
而終有畜生不足大事之歎。
(事見開皇二十年)唐高宗之廢王后立武氏殺太子
以致革命之亂。
(事見永徽六年)
公元584年
歷代不戒牝鷄晨鳴之禍。
傾情妖麗
謀及婦人
以誤大事
商紂之惟婦言是用而見討於周人。
(事見帝辛紀)周幽王之用哲婦長舌而自陷於犬戎
(事見幽王紀)魯桓公之以夫人行而遭彭生之乘。
(事見春秋傳)楚懷王之聽鄭袖之言而喪師蹙國
客死於秦。
(事見史紀屈原傳)秦昭襄之聽華陽夫人立子
以呂易嬴。
(事見通鑑)漢太祖之使呂后干政
幾易宗祊
(事見漢本紀)晉武帝之使楊賈構禍
骨肉屠盡
(事見晉紀)宋文帝之泄謀潘妃
以致凶劭之作逆
(事見元嘉三十年)陳後主之置張麗華膝上
共決百司之奏。
以至覆國
(事見至德二年)隋高祖不能制一婦人驕妬
終廢強輔
以喪天下
(事見開皇十九年)唐高宗二聖同朝
以至革命
(事見麟德元年)中宗之篤情韋氏。
惟卿所爲
身亦不保。
(事見神龍三年)肅宗受制李后
以致黃壇燭滅
父死不臨。
而終致子父之易位。
(事見昭煕二十五年)
歷代情欲不禁
犯禮瀆倫。
陷於鳥獸之域。
齊桓公衛靈公宮中有不嫁者。
(事見史記)襄公居高位而有邪行
以有大夫作詩而去之。
(事見齊風)晉獻公惠公
公元前45年
父子聚麀
(事見春秋傳)文公之取懷嬴
(事見春秋傳)漢惠帝之取魯元女。
(事見通鑑四年)唐太宗取齊王妃
(事見貞觀十年)玄宗之納壽王妃。
(事見開元二十三年)
公元522年
歷代不能大事不孝
以致惡逆之變。
楚子頵之不早廢立之計。
終遭潘崇之禍。
(事見春秋傳)晉獻公之聽驪姬之譖。
死臣逆。
國亂三世
(事見春秋外傳晉語)宋文帝不從王僧綽之諫。
以有合殿之禍。
(事見元嘉三十年)梁武帝之不討蕭正德悖亂之罪。
以致臺城之禍。
(事見普通三年)隋高祖之不先正其子之無禮。
以有大寶殿之禍。
(事見仁壽四年)
公元前137年
歷代不戒白龍魚服之禍。
微行亂出以損天元之尊。
陳靈公之從夏姬株林
(事見春秋傳)齊莊公之從棠姜於崔子之宮。
(事見春秋傳)漢武帝之困於柏谷
(事見建元四年)成帝烏集吏民之家。
(事見鴻嘉元年)安帝之留飮倖臣之家。
(事見建光元年)桓帝之幸戚吏之府。
(事見元元年)靈帝之作列肆後宮
而商賈服從之。
(事見光和四年)唐中宗觀燈市里
(事見景龍四年)宋徽宗傳觴蔡京父子之家。
(事見宣和元年)
歷代用舍不一
進退變易
以致好惡靡定而主德不純
漢高祖之任蕭何左右手
而終疑受賈人金下之獄。
(事見高帝本紀)楚王戊設醴於申公白公
而終
公元前155年
使之衣赭雅舂於市。
(事見景帝三年)景帝之任周亞夫大將丞相
而終使之下獄嘔血
(事見後元年)武帝三策董仲舒擢爲第一
而終不能引以自近(事見武帝建元元年)唐德宗之於陸贄
呼以陸九人內相
而卒用譖竄之。
(事見貞元元年)宋哲宗之任群賢祐之治。
而惑於紹述之說。
終用煕豐之黨。
君子盡逐。
奸人滿朝。
(事見哲宗紀)
公元317年
歷代不能遵守祖憲。
變亂舊章
以拂宗始之道如漢元帝牽制文義
先帝法度
任刑餘管中書不思文帝之下趙談驂乘
(事見永元五年)成帝之悉封諸舅
任以政事
不思高帝非有功不侯之約。
文帝不用竇廣國
(事見成帝紀)竇太后之使竇憲伐凶奴。
以贖賊殺宗侯之罪。
不思文帝之誅薄昭故事
朝廷不能爭。
(事見章帝章和元年)和帝之始錫宦者鄭衆茅土
大拂先王門戶掃除之意。
(事見永元十四年)唐高宗之聽武氏易禮制變。
先王大典
(事見龍朔二年)唐玄宗募兵宿衛
府兵之制。
宦侍兵柄
不遵黃衣傳命舊典
(事見上元元年)宋神宗之用王安石新法
祖宗之制。
(事見神宗紀)
 右皆荒墜阻訓。
違犯天意
必有覆宗絶祀之禍。
公元前74年
歷代之逢天之譴告不能改行反善
以罹凶敗之禍。
伊洛竭而亡。
(事見夏桀紀)三川震而周亡。
(事見史紀)魯有
正月大雨震電之異。
隱公鍾巫之禍。
(事見春秋傳)星孛北斗而宋齊晉之君。
皆死於亂。
(事見春秋傳)周有晉大夫剖分宗國之命而九鼎震。
(事見威烈王廿四年)漢之諸侯強大地震山崩
(事見文帝元年)雌鷄化雄而王氏入宮
(事見漢史五行志)壽春大風雨而王長遷蜀。
(事見淮南王傳)吳濞陰謀暴風振都。
(事見吳王濞傳)五舅封而黃霧四塞
(事見成帝建始元年)熒惑守心而帝欲移災於大臣
(事見成帝綏和二年)三台折而晉張華靜而俟之。
(事見晉惠帝永康元年)隋文帝太子天下地震
(事見開皇二十年)日荐食中國淪。
(事見晉惠帝紀)月不缺而女主昌。
(事見唐天文志)
 
右皆天人交感氣化推盪
或人爲感而天應之。
天道變而人事隨之。
史職所謂不可不知風雨雷霆之情者。
 臣按。
在內曰德。
在外曰行。
行者可見之謂也。
在內者。
欲其篤實無疆也。
在外者。
欲其勤勵不息也。
王者
慮動乎心而五星爲之推移乎天也。
行發乎身而千里外應之。
從違焉。
曰厚曰強。
其內外之交修也。
未嘗不見乎外也。
未嘗不本乎內也。
敦于內。
則發乎外者彰矣
勉乎外。
則存乎內者益固矣。
其道亦一而已
公元前402年
賜予侈於左右近臣
若趙列侯之賜歌者田萬畝
(事見周威烈王二十四年)漢文帝之賜鄧通銅山
鄧氏錢布天下
(事見文帝五年)哀帝之寵董賢
賞賜鉅萬
貴震朝廷
(事見元元年)安帝之爵阿母
(事見延光元年)唐玄宗之以天下歲貢
李林甫
(事見天寶六載)賜楊氏五家如一
幷承恩澤
勢傾天下
(事見天寶六載)賞賜貴妃之家。
無有限極
(天寶八載)代宗之於魚朝恩賞賜不渥。
(事見唐史本傳)僖宗賞賜內園小兒
動以萬計
(事見乾符二年)後唐莊宗狎昵倡優近習
賜予無算
(事見同光元年)
公元391年
吝授於疏遠卑賤
若衛之忠臣
終窶且貧。
(事見詩邶風)唐德宗之賜軍士糲飯菜餤。
以致涇原兵之作亂
(事見建光四年)後唐莊宗之聽有司朘削
軍士之流言。
(事見同光四年)縱劉后貪嗇
亂兵之歐。
衛士之叱。
遂以喪其身。
(亦見同光四年)
 臣按。
左右近臣者。
親屬宦侍妃妾暬御之臣也。
疏遠卑賤者。
下民草野之士也外廷之臣也。
自古君人者。
匪頒之賜。
恩澤之及。
每厚於近而薄於遠。
固非王者一視之道。
非徒恩澤之賜也。
乃其任用親疏未嘗不由是而異焉
其爲得失利害
不翅賜與之侈吝而已
可不愼哉。
公元前240年
不能懲忿窒慾
脯醢諍臣
(事見殷紂本紀)周厲王之監殺謗者。
(事見春秋外傳)秦始皇之積諫屍於闕下
(事見始皇七年)漢武帝發怒擧兵
以誅太子
(事見征和二年)吳孫權氣涌如山
覆軍遼東
(事見漢後主建興十一年)怒陳正,陳象切諫
殺其兩子
以及重臣
(事見漢後主延煕十三年)隋文帝之乘怒殺人
不從馮基之諫後悔
更怒左右之不諫者。
(事見開皇十年)唐太宗之怒斬張蘊古
旣而悔之。
(事見貞觀五年)
 右皆不勝一朝之忿
忘家國之大計
公元前74年
桀之嬖妺喜
(事見本記)之聽妲己
(事見殷本紀)周幽王之煽艶妻
以用群小
(事見幽王九年)晉平公之非鬼非食。
惑以喪志
(事見春秋昭公元年)漢成帝之蠱情飛燕
以啄皇嗣
(事見鴻嘉三年)晉武極意聲色
遂至成疾。
(事見太康三年)齊東昏侯之步蓮花
(事見永元二年)唐玄宗之賞錦襁。
(事見天寶九載)
 右皆一念不能剛制。
而終至於喪身亡國
又如丹朱慢遊是好。
傲虐是作。
晝夜頟頟
(事見虞書)太康逸豫滅德。
佃遊無度
(事見夏書)桀之瓊宮瑤臺
淫縱樂。
(事見本紀)肉山脯林
酒池糟丘
(事見商紂紀)魯定公女樂
三日不朝。
(事見史記)秦始皇豕視天下
吞並六國
略取胡越
石頌功建封禪。
求神仙壞城郭
決堤防築長城
詩書誹謗
阿房
公元441年
驪山
(事見秦本紀)漢武帝驛使四出
恢遠略。
建章千門
極壯麗。
(事見武帝紀)魏太武受籙道壇
以求長生
(事見太平眞君二年)梁武帝捨身同泰。
以祈冥福
(事見大通元年)陳後主君臣酣歌
自夕達朝。
(事見至德二年)隋煬帝龍舟綵樹。
夸示遠夷
(事見大業元年)唐高宗之聽宰相逢君之言。
隔日視事
以變貞觀成憲
(事見顯慶二年)玄宗之置梨園弟子
以蕩其心。
(事見開元二年)敬宗之嗜寢樂色
日晏方起
遊幸無常
視朝月不再三
(事見敬宗寶曆元年)宋徽宗艮嶽花石
極意玩物
(事見崇寧四年)
 臣按。
有好惡。
固聖凡之所同也。
常人之情。
難忍者忿也。
莫難制者慾也。
知忿慾之難克而思懲窒之道則幾矣。
易傳曰。
懲忿摧山
窒慾塡壑
曰懲曰窒。
聖人克己之方也。
慾出於好。
忿生於惡。
聖狂之分。
治亂之故。
安危之由。
禍福之原。
機動乎此而得失爭矣。
故曰治身治人之道。
正好理性而已
公元前74年
大行大禮
大道大義
不從太師之敎。
若桀之不用成湯之薦元聖
(事見本紀)不從箕子之諫玉杯
(事見殷紂紀)周厲王不從召公民口之諫。
(事見厲王三十三年)芮,良夫專利之戒。
(事見春秋外傳)魯哀公不聽仲尼之請討陳恒
(事見
公元前151年
論語)齊宣王不用孟子以燕伐燕之規。
(事見孟子)漢景帝不從周亞夫竇嬰太子之諫而卒置之死
(事見景帝七年)元帝不任蕭望之勿近刑人之諫。
而聽石顯之譖使之自殺
(事見和安元年)安帝之不聽楊震乾剛驕奢之諫。
而使之飮鴆於都亭。
(事見延光二年)桓帝不聽陳蕃忠貞之諫而策免之。
以成黨錮之禍
(事見延熹九年)唐高宗不用褚遂良還笏之言。
以致革命之變。
(事見永徽九年)玄宗不用張九齡執法先見之諫。
而成孼胡之亂。
(事見開元二十四年)德宗之以裴延齡之譖。
棄斥陸贄
(事見貞元十一年)穆宗之以元稹之譖。
疏外裴度
(事見長慶三年)文宗不許韋處厚避位
不能從其言。
(事見太和元年)宋神宗寵任安石
韓琦於州府。
(事見英宗治平四年)哲宗之流竄元祐諸賢。
群小彙進
擧族北轅
(事見紹聖元年)高宗不用李綱宗澤任汪黃爲左右
天下中分
(事見靖康二年)寧宗之厭棄大儒
設禁僞學
侂胄彌遠似道相繼師相
天下淪爲左衽
(事見宋史)
 臣按。
太師者。
以官而言也。
自漢以後
無論之官
雖或有其名而非其實也。
一時朝廷大僚言行之可師可法者。
莫非師也。
君人者。
能知其言之可畏師法之。
則不必官任太師然後爲可從
也。
故書曰能自得師者。
王謂人莫己若者亡。
好問
自用則小。
傳亦曰。
國之將興也。
隆師而重道。
國之將亡也。
棄禮而慢士。
可不戒哉。
 右太師太傅之所掌。
旣以古先王之大行大禮後世末辟敗度敗禮之事條而列之。
足以古今監戒矣。
至若太保之職。
小行小禮
雖無可指擬前事而言之者
其所威儀容色受業問道之事。
所以大行大禮之本者也。
意亦深遠矣。
伏乞聖明重加察焉。
太傅職中所列事跡
固皆人主監戒
而乃小人用事奸邪蔽主之禍。
則尤爲監戒大者
於此詳載焉。
間得荀卿子論古今蔽塞之禍。
蔽之福者。
其言感慨痛切
足爲世道流涕
分附于左。
聖明特爲三復焉。
  荀子曰。
昔人君之蔽者。
夏桀殷紂是也
桀蔽於妺喜,斯觀。
而不知關龍逢
以惑其心亂其行。
(妺喜桀妃。
斯觀未聞。
)蔽於妲己飛廉
而不知微子啓
以惑其心亂其行。
(妲己飛廉
佞臣
惡來之父善走者。
財力
)故群臣去忠而事私。
百姓怨非不用
(非或爲誹)賢良退處隱遁
其所以喪九牧之地。
而虛宗廟
公元前74年
國也。
(虛讀爲墟)桀死於灊山
縣於赤旆
身不先知
又莫之諫。
蔽塞之過也。
成湯鑑於夏桀
故主其心而愼治之。
是以能長用伊尹而身不失道
其所以代夏王九牧也。
遠方不致其珍。
目視備色
耳聽備聲
口食備味
形居備宮
備號
則天下歌。
死則四海哭。
夫是之謂至盛。
詩曰。
鳳凰秋秋
(秋秋
飛貌。
莊子秋駕
)其翼若干
其聲蕭蕭
有鳳有凰。
樂帝之心。
此不蔽之福也。
昔人臣之蔽者。
唐鞅,奚齊是也
(唐鞅。
宋康王之臣。
論衡云。
王問唐鞅曰。
殺戮甚衆。
而群臣愈不畏何。
對曰。
王罰不善者。
善者胡爲畏。
王少欲群臣之畏也。
不若無辨其善與不善
一時罪之。
則群臣畏矣。
宋王從之
奚齊
晉獻公驪姬嬖子也。
)唐鞅蔽於欲權而逐載子
(載讀爲戴。
戴勝使薛居州王者
蓋爲唐鞅所逐。
也。
)奚齊蔽於欲國而罪申生
(申生
晉獻公太子
奚齊之兄。
)唐鞅戮於宋。
奚齊戮於晉。
賢相而罪孝兄。
身爲刑戮
然而不知此蔽塞之禍也。
鮑叔甯戚隰朋
仁智且不蔽。
故能持管仲
名利福祿
管仲
(鮑叔管仲桓公
甯戚隰朋
管仲
行政齊國
)召公呂望
仁智且不蔽。
故能持周公
名利福祿
周公
傳曰。
賢之謂明。
輔賢之謂強。
勉之強之。
其福必長。
此之謂也。
此不蔽之福也。
聖人知心術之患。
蔽塞之禍。
故無欲無惡。
無始無終
無近無遠
無博無淺。
無古無今。
兼陳萬物而中懸衡焉。
是故衆異不得相蔽。
以亂其倫。
何謂衡。
曰。
道故心。
不可以不知道
心不知道
則不可道而可非道
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
則必合於不道人
而不知合於道人
以其不可道之心與不可道之人論道人。
亂之本也。
何以知。
曰。
心知然後可道
可道然後守道
以禁非道
以其可道之心取人
合於道人不合不道之人。
無以可道心與道人
非道治之要也。
(言心好道
得道人相輔。
然後可無蔽塞之禍。
而爲立治之本也。)
   臣按。
此言蔽塞之禍。
由於小人
女子相比
而不蔽之福。
則又必由得賢而爲之輔也。
其所以救蔽之本。
則不過曰以可道之心取道人。
非道而已
可不戒哉。
可不念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