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x 页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书(问答论事)
书(问答论事)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19H 页

生病自春初展转增益。忽自前月念后。因与外客小话。证遂大变。不省事。过数日不起席且十馀日。以此尚在危缀难支之域。未知竟何如也。时事又乃至此。闻 朝家大小举措。殊叶人心云。使人惝恍。莫可端倪。殆如梦中光景也。呵呵。鄙所遭想亦以旧臣多不在世。有此意外 恩典。然适当死生境界。恐无可虑。假令得出生路。不过如前未出时撕挨而已。如何如何。通录补因有考于圣贤遗模。不免奉告矣。今难为此等役。叹叹。
答南领相(九万○四月二十二日)
七年相阻。徒有恋仰而已。兹者伏承台崇札。凭审还朝。燮候万福。极慰下怀。第值 上心开悟。 坤宫复位之日。固为 宗社之大庆。而百责所萃。众难当前。其将何以善图。措 国家于泰山之安耶。区区忧虑。愈不自已。所询节目。殊无它證。其必为之特加优异则明矣。第此等事。难以义理断定。取信于 上下。只当详考历代典章而量行之。然此亦鲜有恰好可用者。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19L 页

答林德涵(泳○四月二十八日)
时运回泰。 壶仪复正。此实前史之所未有。臣民欢忭何极。第以耆旧凋丧。如生退废之人。遽陟台鼎。世间安有如许惊骇事乎。继以 别谕严重。殊无逃避之路。惟其自量。决不可再出。撕挨之除。必增大戾。抑左右于此。有可以相救援否。闻令亦升拜大成。恐难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0H 页

答尹子仁(拯○五月一日)
客岁履端。连承惠书。不任忻感。时气向热。远惟兄德履对福。弥用驰想。鄙年来自量。难久于世。凡百文字接应。一皆屏废。为朝夕待尽之计矣。正此委痛展转乖误。忽遭大拜之举。盖 天心开悟。 坤宫复位。实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0L 页

答林德涵(五月九日)
所苦殊亦无渐差之势。而 朝命严重。偕来史官方且相守。未知竟何出场耳。如以前日再进再败之迹揆之。则今安有出脚之理。祗为 天心开悟。万化维新。其所蒙首先登庸之举者。倘或垂记向来进言之诚。而然惶感惝恍。有难轻断其去就者。第以疾势方剧。要非时月可以起程。只当因此力辞。若到病歇势穷处。只得一番往返耳。如何如何。所谕云云。谨悉雅意。然圣贤出处。亦自不出于君臣之义。非可以必为异看。盖今日 圣旨蔼然。真所谓天理之本然者。以令分义言之。乃是经幄旧臣。而特承 宠擢。顾何为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1H 页

答李士亨(泰寿○五月十三日)
示意谨领。第亦流闻一二。此皆虚妄之甚者。未知何故而至于如是。抑无乃中间喜事之人测度计较。以动时论之宽缓故否。百尔思之。诚无丝毫所由命也。奈何。领相只一书相问。盖其辞意。大抵近于宽缓。故所答亦不过随问而对之而已。有何责之之事乎。此亦似是测度之言耳。鄙昨上第二疏。言偾败难出之意。未知 朝家处分更何如耳。
答南相国(五月十四日)
贱疾今踰四十日。尚未回头。医言症势非时月可寻生路。安有启程之期明白指告者耶。窃欲俟閤下出仕日。谨以一书。冀其略白目前不能进发之状于 筵中。如得收回史官之行。而未及奉效。盖恐如此。重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1L 页

答柳悠久(尚运○五月十六日)
生所遭非常。殆是死期将迫而然已。未死之前。何以自立于世。徒增皇愧而已。别幅谨领示意。第今日事。外虽明正。而中间包得许多窒碍。平生亲旧。以为难出者。甚于戊辰。顾台犹为两可之说。殊非所望于手足之戚也。呵呵。况此贱疾已将五十日。时未回到稣活界头。虽有 严命。恐不能担曳作行。以致径死。奈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2H 页

答吴贯之(道一○五月十六日)
自遭狼狈。平昔亲旧无一人垂问。岂以胥溺为虑故耶。独幸左右不吝赐教。可见故人之厚意。昨又因人闻令欲留意于调剂。此真更化治安之秋也。不任忻耸。千万勿以艰阻为戒。一以公正中和之道自厉。区区所望。诚不外此也。如何如何。贱疾尚在死生界头。危症叠出。 朝命虽严。毕竟恐无自力之地。一味惶缩而已。
答南相国
连承下札。凭伏审数日盛热。台燮候起居神相万福。区区慰荷。第承愆度。犹未尽复。尤切仰虑也。贱疾本症之外。重患咳嗽。日事呻苦。私闷奈何。势当明间申上一疏耳。
别纸
教意谨悉。伏想以同任之故。有此俯询。而方在陈辞中。了无造 朝之期。固不敢有所仰对者。况于诸武将姓名形状。尤所昧然耶。惟耕织云云之示。正与平日浅见相符。盖观前代置将之道。或当鼎革危疑之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2L 页

答南领相(五月十九日)
递至伏承下惠书。谨审日间盛热。台调候万福。区区忻荷。第因人闻有添感之患。以致出仕之期渐迟。公私忧叹。如何如何。世采自来有两件难进之状。万不获已连上辞章。反承不敢当之 勉谕。殊与目前病情不相勘合。一倍惶蹙而已。馀在别幅。
别纸
两幅勤教。并皆承领。一如台意。何敢间然。第于此事难对之义。与前一辙。未由仰浼。惟乞垂谅。千万。但检丁卯荐目。稍似领悟。采于诸武将。全无闻见。顷年或者传说金世翊颇有将望。崔橚略晓兵法。皆可用之人云。所闻如此。不敢自外。亦非为今日拟望发也。如何如何。
答崔汝和(锡鼎○五月二十五日)
今日圣心大悟。 坤极重临。此殆 国家迓续景命之秋。不但臣民之欢拃庆幸而已。独以枚卜之举。不在 清朝。而远及荒野。求之事例。固已隔越。而如以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3H 页

鄙于李延城公为姻家。尝省姊往来焉。见其先忠定公章疏八大册。日记几册及安牛山邦后所编老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3L 页

曾示郑士仰问答。每欲俟精神少开时。消详以复矣。两年大病。卒不得遂。兹用奉完。彼方学阳明。大言必以孔孟为靠。而高明所据。只是晦翁说话。恐终未得降心以相从也。呵呵。
答俞宁叔(得一○五月二十七日)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4H 页

别纸
闻尤丈戊申春枚卜。至秋来诣温泉。 显庙欲载后车。则辞以不递职名。决不敢进。遂递之。尤丈随 驾至京。留数月而归。此正区区所望。而事几与今日似不同。幸亦商议于献令为妙。
伏奉昨 批。有即日登途之教。此则专不信贱臣病状也。势当于后疏更加详暴。此时玉堂银台知我实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4L 页

答金士直(楺○闰五月三日)
第闻伯令公所奏。只得成就益加诚礼四字。可谓咄咄异事矣。到閤门外。议若不合则何不直为休罢耶。初冀略达病情。而转加一层。又似单举一处。恐不无未安者。如何如何。此后只当据前二事。开陈辞谢之本意。以俟 裁处而已。总将之望。初以御将事相询。乃对以不敢。且以闻见全不及于武将为言矣。及其后询。其对以不敢如前。但见其将荐中有某某曾所闻知者。始乃曰云云。继之曰此亦非为拟望发也。盖上则伊川不对给事中之事。下则乃泛论人才之义。而乃至于此可叹。只贤知之。切勿及人也。
圣贤遗模。有更详处。俟后便奉呈计也。
答李同甫(闰五月五日)
生病尚未离席。其中澌顿羸削两症。源于积虚。恐不可医。而 朝旨不谅。日加催督。中间艰难求得崔与之韩弘等故事。以有仰告矣。皆被 圣教一言句断。势益惶窘。此闷如何。最是儒生学子辈煎迫为不当出。甚于戊辰。亲知有欲绝交者。令人发叹也。吾意欲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5H 页

答赵德而(大寿○闰五月六日)
鄙半年死病。犹未起席。而适因 国庆。仍值大狼狈。未知何以究竟也。示谕云云。如非左右之诚直不鄙。鄙安得闻此言耶。戊辰 严旨。示意固然。但所谓其岁再入云者。别无 严旨后再入之事。岂指此时去就。与癸亥并数之则为再入故耶。且其时一行。既进万言疏。又 圣上于 慈懿大妃惟几之中。再遣近侍。不得已欲入 朝观势进退。非为崔,申诸公所动也。记当时先伯氏出迎西郊。不闻一二规切语。想用成事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5L 页

答具济伯(时经○闰五月八日)
不料猥被惠书。勉以世道之责。垂意甚盛。抑采何足以当之。今日 圣心开悟。 坤宫复位。群阴退伏。幽冤尽雪。亦可谓有为之几矣。第观时势。外虽明正。而内包许多挂碍。百孔千疮。实无下手处。所教胜于庚申者。愚却未晓。如以 圣鉴一节言之。固自如此。然彼时则朝论士习惟有统会。此时人各异心。靡所底止。真是百尺竿头消息。其安有可为者耶。惟鄙去就略。见于前后辞章中。想或取看。向后归宿。亦难自必。要欲期解重任而后已。未知竟何如也。久拟仰报。以申鄙诚者。病昏陡忘。今始遂意。亦以神愦。末由尽所欲言。惟在恕察。倘得早晚一讨。是为企幸也。
答文明仲(闰五月十一日)
相望之地。稽慰数月。此岂素意所及者哉。不任悲叹。日者委惠长牍十条。玩而绎之。具见本末。如非哀侍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6H 页

与南相国(闰五月十八日)
顷闻大监因乡儒陈疏。致有出城之举。使人不胜惊虑。继得邸报。旋因册礼习仪。承 命入城。此诚 国家之大幸。其为倾贺。如何可量。第窃闻道路传说。皆言閤下于过 大礼后。便决归计。指画已定。此何言也。此何言也。岂以前日儒疏语意深刻。关系紧重。有非泛然被言者比耶。然今日 国事。方任何等境界。而閤下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6L 页

与柳悠久(闰五月十九日)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7H 页

答李厦卿(橝○闰五月二十日)
因人略得窀穸之报。不任悲慰。不意远垂耑帖。凭审比热。服履相胜。欣荷又难喻也。鄙大病不死。又遭非常狼狈。其归实为身之灾 国之累。更有何说耶。只是 上下厮挨之极。不得已为进次力辞之计。盖蒙 许递则意欲一番登 对。不蒙 许递则以旋即退归自靖。未知如何。惠示古体。词雅而义严。益觉敛衽。其中一事。闻国是已定。三司请 对。而犹不得请。假令有一二瞽说。其何能动回 天听耶。师门卞诬。未知昭雪之外。所欲卞者何事。壬戌云云。亦岂以其时台论是非。与尤丈不同故耶。末由承闻其详。殊用菀叹也。但念今日庶事草创。若复更举已陈之刍狗。以至叫▣阖。则必有推彼之诮。而无益于事。倘可审思处之否。
答宋道深(光渊○闰五月二十一日)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7L 页

答尹子仁(六月十四日)
到延曙日宋君来传惠书。开缄感慰。实非平日比也。庚热方肆。未委静履起居对膺万福否。鄙因屡辞 不许。更为进次近郊。递职入 对之计矣。竟被 敦勉益切。 大礼已迫。不免趁期入城。旋以 引见。时窘步 阙庭。适致宿患复逞。痛卧旅邸。今将半月。盖欲行 世子相见礼及申 对乞退而归矣。又适遭 坤宫愆候。而亦不得参 起居之班。进退维谷。罔知所措。苟欲务遂初计。则非但留疏径归。有所未安。虽还家之后。距京不甚远。假如 朝家更用前例以 召之。其势益难。又诸议 朝廷草创。鼎位空虚。若才到而旋归。则 国事瓦解。不如初不到之为优。此亦不可不念。尤增闷蹙也。大抵顷进四劄。皆说目前大弊。冀 上加意。而惟消朋党一条。欲请以一大诰颁示八方。仍行调剂于其间。盖视他时。此或可以得力故也。未知如何。幸乞随事警诲千万。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8H 页

向来密疏。只以难接北使。为辞职之肯綮。第不得不仍及癸亥启劄万言疏等意。 圣批亦多奋慨语。岂非所谓一大事者。而只以衰病无才力。莫能承当。不胜痛恨也。惟念消朋党一款。苟或透出。若有寅协之渐。则却可转以用力于修兵固边之计。然恐无其日也。所谕出处之计。谨领崇旨。如以昔年规模言之。尤老虽逝。自当力陈于 上前。与兄戮力 王室。岂不为今日第一义。而兄既于彼时不出。中间又有怀川之事。其势尤似隔碍。故不敢自遂。方切闷然耳。似闻时议亡论朝绅儒士。皆思所以乘此新化。为兄命德进秩之举。则群情可见。第闻吏参之日。亦有一宰以谓今日 朝廷方伸闵,金诸公。而于其曾所陈达之意。终至废格不行。是为不可之大者云。则其势转艰。兹亦不能有所相助。盖仿刘共父不荐晦翁之旧套也。是皆窃欲奉承兄垂示之勤。又恐其更致溃裂之象。而不知者反以我为妨贤病 国。则鄙亦狼狈去矣。奈何奈何。颁赐书物事。鄙意若欲与官禄同视。一向辞郤者。恐涉已甚。为其本非重物。而例亦无谢 恩一着故也。鄙见及此。敢复追告。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8L 页

自闻台驾渡汉。公私忧恤。交攻于心。蚤夜不敢少懈也。伏惟履兹残热。匀候燕居超胜。益用引领驰仰不已。世采沈病尚在枕席。虽承 圣上即起视事之 教。亦不克趋 命。今日又 遣承宣。 勉谕不已。势当欲趁数日进见。未知果尔否耳。第念 朝家大体。近世通规。其关于军国重务。必经閤下裁处者。决非下位所可与闻。故今亦已议于礼参。俾及诸宰以此意矣。惟窃观 圣上所以回谕知申者。礼隆辞至。超出寻常万万。古今君臣以来。不见此比。至有 亲逆等语。瞻聆之下。莫不悚然。况閤下亲当斯 教。而犹不为改图耶。自昔先辈大臣。与台阁相较及遭儒生之横论者何限。其所自处。不过出城控辞。或到江外而止。未闻如台直为还乡。不啻山人处士。则恐非旧例。切乞仰念 君父焦劳之心。俯恢廊庙含弘之度。赤舄几几。还 朝有日。实是 国家之幸。岂但为同 朝之喜而已。大抵近事。台阁所执。出于当初谋害 国母之 教。固为守法之论。閤下所奏。主于保护 春宫。宽为 国处变之宜。已得 圣上酌处并是。 朝廷上议论自当善后者。而不意儒生辈相继陈章。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9H 页

答李厦卿(六月二十六日)
鄙强作赴 召之行。劳症大发。遽已经旬。又遭两相去 国之会。不敢言归。姑此迟留。可想闷状也。再得登对。 天意蔼然。 谕以悔悟之意。凡所陈白。一皆听纳。诚不胜其幸。第首相屡困于儒疏。不安其位。物议未合。各自为心。殊无镇定保和之势。是可虑也。况鄙自量才力。无以为持衰补弊之计。只得早晚恳乞还山。其能为世道之责耶。呵呵。寄示效月川体。乍看不觉倾叹。敢不深加玩味而服膺焉。所及文友。只将近日所得者奉呈。
答南相国(六月二十六日)
窃观盛教辞旨。无非所以引古自靖之义。岂不亦明白有据乎。然未闻前此因一二儒疏。身居首辅之位。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29L 页

答李生命鼎(六月二十七日)
昨滞西郭。奄奉惠书。欣荷良多。适有采薪之忧。未暇修谢。愈增愧恨。比日增热。不审尊履万重否。鄙曳疾入 朝。又值诸相之奔迸。不敢言归。真维谷之势也。蹙然奈何。示喻诸说。谨领雅旨。夫执事之于鄙人。非素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30H 页

答林德涵(六月二十八日)
前晦书承拜有间矣。因病挠汔未奉报。愧叹靡量。未委比热。调候更何如。苟以问医服药一事言之。莫过于京辇。第未知令气力果能办此行否耶。日夕翘企。生入城后登 对参贺。便成大痛。一卧二十日。其间两相奔迸。 圣旨益迫。不免再出。进退维谷。闷不可言。别纸殊荷眷爱。惟所谓定几年之规。要使 上心晓然者。恐未知此间爻象而误有示喻也。盖我 朝近规。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30L 页

与南相国(七月二日)
窃闻疏 批既下。承宣又往。意者午间。台驾必能赴朝无疑。兹敢迎候于王十里村舍。盖凡事有几有先。台监之赴 朝也。必即 赐对。有所仰陈者。或与鄙料不甚相同。则厥后虽欲面罄区区。以为刍荛之采。殆无所及故也。即闻閤前苍头言。台行再明间始可动驾。不得已怅然还城。此怀何极。盖小生之受知于閤下几馀三十年矣。自癸亥始得同朝。而戊辰妄着。致台有塞北之谪。思之气短。不意其间长老皆尽。国事复变。至使台与小生独受大任。其为危惧闷蹙。何以胜言。何以胜言。然今日 上下之所以勉回閤下者。诚载籍之所罕。古今之所未闻。鄙意此诚一大几会。正不须多言。只在閤下之展 步宽一头。以成 国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31H 页

如或入城在夕后。则想难诣 阙。即当趋晋高第。虽同寝未为不可。并乞临时量示。
答南相国(似是七月间)
昨夕谨承委复。汔用感戢。第以夜里河鱼猝剧。不果趁谢。愧恨无已。似闻朝来台候亦有不安节。伏未审辰下调摄动止更何如。世采再昨得孙儿书。闻老人有微恙。即遣迷儿往侍。俟其归可以详知。惟切忧煎。下示辞意。岂不服膺。只是小生初计。在于略申分义。不在于留 朝。盖自量才力疾病。有所不堪故也。中间因议启两事。不免有不安之迹。亦以事系当行。而忱疾(一字缺)前别戾之积。不无因归之意。然其所教往来。则鄙都不闻。未知指何而言耶。不任悚叹。或者亦言新造之 朝。若更径归。则反不如初不来者。正与(二字缺)不相远。盖区区所自闷者。名在相府。而事事因病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31L 页

答林德涵(七月九日)
不意奄承十五日惠书。使人益用慰荷。第审患侯尚难转动。区区增虑。盖鄙意切冀于月末凉深。黾勉登途。寸寸前进。以收京里医治之效矣。若以来示数月内似无差复之望者观之。此事亦难遂。怅叹如何。幸乞更加商量。至如应接一节。(一字缺)可临时裁处。不必深泥也。别纸所喻。无非当时之良谟善策。一病一叹。以此益知令病中神思已到(二字缺)之界。不任感喜。第未知此来公私契遇。尚未及做事地位。若见前月廿八鄙书则可知矣。大抵领台方还 朝。收杀鞫狱。右台今日亦还来。凡事似可从长理会。但鄙因希载事有些未了底公案。欲待此结局之后。仍进布中外教书。(即万言疏中所谓大诰者)然后可以乞归。但前日 筵中既勉以待两相还来。共为 国事。其后因领相言。又申 谕不已。其势殊未易。然则似当略言收拾人才。以及庶政。而未知竟何如耳。盖向来 朝廷尚儒之风已破。亦无高识清议底士夫。恐其言出而多不行。无所裨益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32H 页

前月一对。后尚不得登 筵。盖鞫狱方张。若出仕则旧例必相参鞫。故姑以病在家耳。
答崔汝和(七月十六日)
垂示诸说。极荷商量。悉皆明见。朋旧一段。几于误着。令人感叹。盖拘于从古论朋党之说。不觉其事体不同也。惟同舟异议。似是陈忠肃与章惇相辨者。近而易知。切引之却无所妨否耶。
与南相国(七月十二日)
昨者任令公来传崇教。询以三事。鄙意台所裁处者似皆得宜。惟东莱一款少异。输贡一二曲折。亦台监之前日所知也。今因人风闻文殊山城谒圣初试则大监从右相之见。东莱则右相从大监之见云。第其间说话归趣。无由得闻。此岂皆传说之误耶。抑被下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32L 页

与李君辅(世弼○七月十二日)
生初欲到近郊。请换散班而入 朝矣。计既不遂。又乃添痛于旅邸。累旬始起。其间值两相去 国。遂被 敦勉视事。不得不仰承 朝命矣。今两相还 朝。可以乞归。而一入一出。势姑不安。顷日 榻前勉留益切。 申谕相续。此将何以处之。幸君辅有以商量见教也。时事上四劄之后。虽得一对。只为勉 召首揆。不暇复容他说。而身又再病。尤觉闷菀。奈何奈何。适伯祥作临陂行。略用奉谢。
答南相国(七月十三日)
早承委复。不任倾感。第伏想镇日勤劳。不瑕有损于崇体否。弥切瞻虑。东莱事果如下示则恐无可疑。若其末梢彼不肯受去者。固已承教矣。文殊事初不料目前形势之难于进退至于如此。殊觉愧缩。廷谒之弊。耳之已熟。切欲仰从台教。而右揆之意分张颇重则亦无奈何。但初试则虽涉太过。倘于其间更为防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33H 页

与南相国(七月十七日)
新凉已动。不审台候神相万福否。小生惫痛尚苦。又遭族兄之戚。悲闷罔已。且念此月过半矣。既无所事。又未获申 对。切欲于再明间。以禀定颁示文字诣 阙矣。今闻其日似有昼讲。然则恐未从容。欲于明日请 对。所有鄙文。兹敢仰呈。幸乞證示千万。盖将待回教。方始写后故耳。此事终 下政府。虑有掣肘之患。不得不烦告。愈增悚仄。台论一段。前月登 对时有未尽究其说者。又蒙閤下许令一陈。兹欲附达其槩。以明鄙本意耳。
与郑真卿(尚朴○七月二十四日)
生厥后再次 筵对。请下万言疏。与庙堂详论。归路似在此也。大同均役之意。与新方伯相议。欲先量田而后大同。鄙意如此。却恐事不得成。相持未决耳。教士之法。方伯又甚谦让。然必不至废阁。唯在贤君相议善图之也。方将寻经明行修之人。无可当此者。是可闷虑。
与南相国(六月二十五日)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33L 页

回启草其可得见否。玉堂新录。明当完之云。都堂录似于晦初两日为之。亦未知台教如何。俞君得一时未发燕行。恐当于明政先拟中书之望。然后可以及事。盖此君树立素著。终不得人铨。故欲伸前踵耳。
答朴大叔(镡○六月二十五日)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八 第 234H 页
